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措施和成效

2024-05-29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措施和成效(共9篇)

篇1: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措施和成效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措施和成效

一、完善政策导向,确保区域适龄儿童入学机会均等

(一)严格规范管理,落实机会均等。我区义务教育坚持属地管理和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积极落实小学、初中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努力推进中小学区片建设,强化学区管理责任。严格学籍管理制度,坚持每学期初进行学籍核对,坚决杜绝学生无序流动。坚持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区义务教育完成率、巩固率均达到100%。

全区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全部纳入各招生计划,纳入学籍管理,纳入财政保障体系,做到同城同待遇。凡持有“五证”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均可到居住地所属公办小学报名入学。

目前,全区共接收在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9800人,占全区小学、初中学生总数的 21.9%。在进城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小学生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所占比例达到70%。

2007年由全区教师捐款建立了“南开区师爱资金”,坚持每年对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予以奖励,资助其完成学业。

(二)统筹协调管理,关注特殊教育。为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遏制择校现象,我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小学招生全部按照学区片划分免试就近入学;初中招生实行划片对口入学,优质高中初中部的招生指标按照市教委规定全部分配到各小学,有效地遏制了“择校现象”;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内各初中校的比例逐年提高,全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校、重点班和实验班,学校一律平行分班,并均衡配备师资。

我区重视和不断加强特殊教育工作。2011年投资1000多万元对区育智学校进行迁址改造,使学校具备教育教学、康复训练双项功能,并率先在全市通过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学校评估验收。各小学对智力轻度低下的儿童,按照区教育局《关于做好南开区小学随班就读学生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好随班就读工作。对37名不能到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实施送教上门服务。全区凡具备接受教育条件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 %。

二、建立保障机制,确保区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

(一)落实政府责任,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我区在政府工作中不断明确有关职能部门对教育工作的职责,区委常委会连续十年、区政府常务会每年定期听取教育工作的专题汇报并定期研究分析教育工作,已形成区委、区政府一项长期坚持的常规工作制度。区人大、区政协形成与教育工作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协调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建立了区级领导对口联系中小学校制度,区四大机关领导每年多次深入学校调研指导工作、解决问题,多次对教育工作进行书面批示。

区政府重视加强对义务教育工作的领导。出台《南开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措施。制定《南开区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南开区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编制《教育督导手册》,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建设,实施责任区督学制度,不断加大对我区义务教育实施有效监督与指导的力度。区教育局党委编印《南开区教育系统干部管理手册》,对“责任追究”做出了相关规定。

(二)统筹资源配置,加大经费投入。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三个优先”,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近三年全区教育经费连年实现“三个增长”。区财政部门坚持“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2013年全区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区财政收入34.23%。2013年全区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达到956元、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达到1088元,超过全市规定标准。

我区坚持在城市建设中,优先公共资源配置,满足教育需求。区规划分局于2011年4月份本着全区规划,教育先行的原则,率先在全市完成了《天津市南开区教育布局调整规划》,对全区教育用地进行了全面“控规”,使我区教育布局更加合理。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严格按照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依据规划要求进行建筑设计,确保教育设施与居住同步实施,保证居民就近入学。2011年我区新建居民区同步配套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两处,共3所,建筑面积24752.6平方米,占地面积39481平方米。同期积极筹措资金对中营小学校舍进行扩建,对南江里小学进行迁址重建,对建民里小学、冶金里小学进行了合校迁址建设。

2013年,依据我区2013-2015年学龄人口变化趋势预测数据,面对未来几年的入学高峰,在原规划方案基础上,调整制定了《南开区教育资源2013-2015规划方案》,通过调整使教育占地面积增加138.4亩,建筑面积增加65200平方米,可增加7260个学位,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百姓对教育的需求。

(三)实施“抓西促东”,实现协调发展。区委、区政府认真分析研究我区教育发展现状,针对历史原因所形成的我区学校布局“东强西弱”的局面,提出了“抓西促东”教育发展策略,对我区西部地区薄弱中小学进行资源整合,有力地提升了南开教育的整体位势。

紧紧抓住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这一历史发展重要机遇,加强我区西部地区学校建设力度。加大投入,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实现了办学条件上的均衡;充实领导班子力量,充实师资队伍,实现教育资源上的均衡。通过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实现我区“抓东促西”教育发展策略,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提升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收到很好的社会效应。

三、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区域教师队伍资源配置均衡

(一)制定规划措施,优化资源配置。依据《南开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制定《关于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南开区教育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以提高两支队伍综合素质为核心,以优化队伍结构为主线,以培养青年和壮大骨干教师队伍为重点,统筹推进两支队伍专业化发展,全面提升干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制定相应的计划与措施,积极开拓多种途径,为区域干部教师队伍资源配置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同时,我区还先后出台《高中级教师聘后管理暂行办法》、《招聘、调动、借调有关规定》、《校本研修管理手册》不断加强教师队伍优质资源建设。拨专款建立5个特级教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特级教师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目前我区各校学科教师配备较为合理,师生比达到市定编要求。

(二)完善管理机制,提升队伍水平。近年来区教育局在抓好全区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机制建设,加大投入、加大力度,在整体提升全区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上下功夫。

一是业务能力考评机制。出台《南开区教师业务水平考核办法》,规定全区教师必读书目,连续10年坚持每年暑期对全区教师统一进行专业知识考核。连续6届每两年进行一届全区教师全员参加的优质课评选活动,命名了一批学科状元。为教师成长搭台,在考评活动中使一批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学骨干。

二是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坚持开展“三青三名教育专家工程”,每2年进行一次区级名师和区、校级学科带头人的认定工作,不断充实壮大骨干教师队伍。制定了《南开区特级教师管理暂行办法》在区内进行区特级教师评选认定,充实高层次骨干教师资源。区教育局制定了《80后青年教师的管理和培养意见》,并对新教师岗后状态进行跟踪指导,使他们顺利进入专业成长阶段。

三是教师交流奖励机制。区教育局制定《教师交流工作意见》,区内教师实施双向交流制度。基础较好的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薄弱校顶岗任教,发挥优秀教师示范引领作用;薄弱校选派有一定培养前途的教师到基础较好的学校顶岗任教,在指导教师的引领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自2010年以来已有145名教师进行了校际交流。

区教育局党委出台《南开区教育系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推进干部轮岗交流,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自2010年以来已有131名校长进行了校际间轮(转)岗交流,使干部在实践中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为南开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三)强化师资培训,促进专业发展。坚持骨干培养与普遍提高并举的策略,积极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第四周期继续教育学习。中学教师参与率100%,结业率99%以上;小学教师培训率、结业率100%。同时还拨专款在全区建立了20个学科教师校本研修基地,分层次开展多种务实有效的活动,形成了具有我区特色的教师培养模式。

近年来,区教育局投入专项资金组织学校党政一把手、骨干教师共组织364人,分期分批每年赴上海华东师大参加集中培训;多名干部、教师参加境外教育交流培训。同时坚持举办区级特级教师研修班,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学科教师远程研修、骨干班主任参加国家级班主任远程培训、学科教师参加新课程远程研修,聘请全市百名特级教师签订师徒合同。通过各种高层次的培训不断提高干部、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深化内部管理,确保区域义务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一)深化优质教育,促进内涵发展。2010年制定并启动了新一轮“深入创办南开优质教育行动计划”,明确了南开区教育发展总体目标,全面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制定了《南开区中小学、幼儿园科学素养教育指导意见》,紧紧抓住科学教育在教学中的主渠道,提高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研制了学校科学教育课程标准评价的指标体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学教育和科普活动,教育局聘请了81位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作为科技教育的兼职辅导员,启动了“科普行〃南开情”科普报告进校园活动,每月举行了一场科技报告会。系列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促进了科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开阔了学生的科学视野,提升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了科学意识和科学方法。

(二)实施文化兴校,推进学校特色建设

我区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选择,制订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引导各校结合自身的办学实际,梳理和反思本校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积淀,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课程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等四个方面,积极探索并构建学校文化建设体系。以“优质教育与课程文化”为主题举办暑期校长研讨班,积极引导各校从培育课程文化的视野规划指导学校内涵建设。全区正在形成“一校一品、各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新局面。

2011年区教育局出台《南开区中小学、幼儿园特色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推进我区学校特色建设。全区91%的学校进行了申报,经评委会研究论证最终确定了21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51所学校的特色项目,区教育局投入了520万元作为项目启动资金予以支持,并分别召开中学、小学、幼儿园的特色建设推动会,交流经验,推广典型。

(三)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育质量。坚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切入点,强化以教学为中心,增强校长教学领导力,聚焦日常课堂教学,扎实提高教学质量。认真落实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做到专时专用。强化教学过程的分析研究,寻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发展空间。制订了《南开区小学加强课程文化建设,推进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意见》、《南开区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表》,形成了小学“生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中学“主动参与、以学论教”的教学策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高效教学逐步落实,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大力提高校长教学领导力,突出强调校长领导教学的职责与任务。要求各中小学在“上好每一节课”、“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好每一个学生”、“构建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上下功夫,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升。

(四)实施“减负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区高度重视“减负工作”,将其作为深入创办南开优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着力抓实抓好。

2011年6月,由我区主管教育的谷云彪副区长牵头组建《减负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题研究小组,开展课题研究。探索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全区各小学全面参与此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2013年12月结题,课题研究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果。

我们在“减负工作”中特别重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要落实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上,达到学生快乐学习、自主学习、有效学习这一目标,完善机制,整体推进。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

1.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编印《习惯养成教育读本》,从每一堂课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抓起,起到“减负提效”的作用。

2.关注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意志品质和抗挫折能力。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为“减负提效”创造了条件。

3.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积极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的平台,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培养能力,成为了学校“减负提效”的有效途径。

4.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开办第二课堂的社团活动。区局通过“项目带资金”的机制,投入资金,扶持学校社团建设,学校特色建设得到发展。丰富的课余生活成为“减负提效”的载体 5.发挥家长在减负中的积极作用。推进 “学校三结合管理委员会” 建设,对学校减负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宣传,形成“减负提效”的合力。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数字化管理

我区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以南开教育专网为基础,以“南开区教育在线”为平台,以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为重点,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为支撑,以运行机制和技术服务体系为保障,统筹规划、科学实施,构建高质量的全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全区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居民对教育信息化的基本需求,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得到较好的发展。一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达到标准,通过对南开教育专网进行升级改造,建成双核心、多汇聚的星型网络,实现了107个基层单位全部光纤接入,各学校均实现“校校通”;二是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初具规模,建立了内容较为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三是教师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制度,开展了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和资源建设等相关培训;四是教育管理信息化逐步完善,开展了全区教育系统网络平台和应用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为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奠定了基础。

2013年研究制定《天津市南开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意见(2014—2015年)》,并召开了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

篇2: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措施和成效

一、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丰富校园文化底蕴,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来夯实教育均衡发展的文化基石。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孩子们均衡发展的最基本保证,我镇将特色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品牌,我们把特色文化作为对全校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挫折教育、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之“博爱教育”的切入点,使特色情与学生梦在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中达成完美的吻合。我们在开展特色放飞系列活动的同时大力挖掘特色文化内涵,画特色、做特色、放特色,学校活动因特色而多彩;写特色、谈特色、品特色,校园文化因特色而丰富。我们在特色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再深入开展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打 造特色班级,以书香班级、卫生班级、文明班级、文艺班级、温馨班级等形式积极倡导优秀文化的形成。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和教育,我校才形成了教风正,学风浓的学习氛围。

二、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校园环境,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1.立足长远,认真做好学校建设的整体规划,大力整治校园校园周边环境。把学校建设发展与镇发展相统一,把校园环境改造升级与学校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做到校园环境美化,校园周边不断优化。绿化、美化环境,狠抓卫生工作的落实,责任到班,责任到人,保持窗明几净,花草鲜艳。2.加强舆论宣传,打造正面育人基地。加强广播室建设,保持课余时间有音乐,加大宣传橱窗、版报的使用管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三、精细化学校内部管理,夯实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管理。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贵州省义务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按时接受义务教育,我们在镇政府的领导下,会同村组居委会干部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区域内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入学,无学生辍学。保证适龄少年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 100% 以上,辍学率为 0。2.把安全稳定当做第一要务,办让家长放心的教育。(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2)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每学年都要修订完善《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进一步明确安全工作的责任和工作的具体要求。学校坚持安全工作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把教师奖惩同安全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和家长都签有安全责任书,学校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了学校、班级、学生、家长职责明确,齐抓共管。(3)强化安全教育。我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常抓不懈。利用教师例会、升国旗等时间及 时将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师生心中,学校按规定开设了健康安全教育课。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等媒体资源,给师生重温了防震、防火、防汛、防病、防食 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4)重视安全防范,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一是对学校的围墙、校舍、电路、教职工宿舍等部位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排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二是及时消除学生中的安全隐患,及时收缴学生玩具手枪、刀具、火种等危险玩具,对于其他诸如危险游戏等行为实行首遇责任制和值周领导巡查制,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广泛宣传,鼓励学生自愿投保,进一步加大了学校安全工作保险系数。四是多次组织了地震逃生演练,防止楼梯间踩踏事故演练和消防演练活动。(5)成立护校队,落实值班巡夜制度,值日领导、值日教师校内及校园周边安全巡查,校园保安、学生宿舍管理员全程辅助学生就寝。由于我校安全责任落得实在,安全制度比较健全,安全教育频繁开展,预防措施比较妥当,全体师生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所以近年来没出现过任何重大不安全事故。3.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积极推动新课改,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抓德育管理,做好管理育人。一是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常抓不懈。二是严格执行升国旗制度,坚持每 周一次国旗下讲话,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和熏陶。三是加强学生《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的教育、训练和学习,把德育工作具体落实,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是通过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我们积极深入开展 “千师访万家”活动,建立健全家访机制,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收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并积极对家长所提出的意见进行整改。这些措施提高了家长们的育人水平,把学生的均衡发展的时空扩展到了学生家中。(2)抓行政管理,做到服务育人。学校健立健全合理的行政机构,目标一致,灵活运转;实行计划决策,稳步推进学校工作;有明确的校风、校训和办学方略,强化师生养成教育训练;完善各种制度,依法按章治理学校;严控学籍管理,控制流生取消重复教育现象,禁止择校生,收齐适龄生,培养合格生。(3)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做到教书育人。一是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教育教学秩序井然,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行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开足开齐课程。二是规范教学过程,抓好备、辅、改、考、评等环节的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三是以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为载体,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生动活泼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挥学生的特长。课外活动 的个性特长书法、棋艺、舞蹈、音乐等社团特色小组,着眼素质,培养能力。四是加强教研活动,积级开展高效课堂研究,推行新课改教案,开展网上备课,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和新做法。五是优化教师队伍,提高课堂效率。六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 面发展。七是完善考评制度,实行评价制度的改革创新,以多种评价形式来充 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措施和成效

近三年来,全国各级政府与教育部门团结协作,逐步形成合力,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形成了切合实际、卓有成效的做法,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呈现出了良好势态。

在6月24日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和工作推进会召开之际,中国教育报精心选择浙江省嘉善县、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河北省邯郸市等8个市、县(区)的新探索、新成效、新经验,与全国读者分享。

关键词:教师流动

浙江省嘉善县:实现城乡教师一盘棋

浙江省嘉善县建立四大机制,促进教师流动,形成城乡教师一盘棋。

嘉善县通过举办关于教师流动的校长论坛和全县中小学校长专题辅导培训班,针对教师流动工作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并针对一些名师和中层干部提出的成长和生活方面的困扰与担忧,做了详细解答,打消了教师的顾虑。让教师由“怕流动”到“想流动”。

嘉善县推进了各项有关教师职称评定、考核、待遇等制度改革,规定申报高级职称必须具有3年以上农村任教经历等条件。此外,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流动教师的奖励、培养、交通等费用,专门安排了43辆教师接送车,确保教师安心在农村教学,让教师由“被动流”到“争着流”。

为让城乡教师成为一盘棋,嘉善县根据校情、师情,针对不同对象,创建了多元流动机制,在尊重教师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带动各类教师参与流动,促进城乡优质师资合理分布,实现了城乡教师科学合理流动和城乡教师的合理优化配置,让教师由“流不动”到“流得顺”。

同时,嘉善县充分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加强学校教研平台建设,加强流动教师跟踪管理,带动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和学科建设,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推动学校均衡发展,让教师由“表象流”到“内涵流”。

家长心声

嘉善实验中学学生家长江涛:“教师流动是消除择校的一剂良药,真的从客观上增加了我们家长择校的难度,渐渐地从主观上消除了我们择校的意愿。”

关键词:特色发展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规范+特色”差异发展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过程中,大连市西岗区发现模式化教学指导方式和评估手段会影响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标准化的评估制度会抑制学校的特色发展。为此,西岗区在区域教育管理中以“规范+特色”的管理要求来解决这一问题。

西岗区明确管理载体,研发使用新的教学管理标准件。从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等诸多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入手,对促进薄弱学校提升质量,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西岗区坚持把学校的特色发展以及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等的创新作为实现“差异化”发展的主攻方向,使之在达到教师资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以及教育设备基准的前提条件下,真正实现特色发展。

与此同时,西岗区着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优势教育”“励美教育”等学校发展内涵逐步彰显,形成师生共建、个性张扬的班级文化特色,实现了校校有品位、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爱好、个个有专长的特色均衡。

学校与家长共同设立教育议事会,充分发挥家长能动性,推进学校民主办学、开放办学,真正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西岗区的“规范+特色”,让薄弱学校“燃烧”起来,从根本上解决了千校一面的问题,使教育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家长心声

西岗区家长代表孙锋涛:“以往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理念不合,往往各执一词,但经过议事会,家长、老师和专家共同讨论,一定能找到科学途径。”

关键词:校本革命

河北省邯郸市:“校本革命”让每个学生“亮丽”起来

邯郸市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填谷造峰”,让好的更好,弱的变好,缩小差距,使教育资源不断扩张。邯郸市认为,必须以“革命”的行动重新塑造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模式,培养学校发展新的生长点,形成全市教育事业的新优势,为此在中小学开展了理念革命、师本革命、生本革命、课业革命、评价革命等5项校本革命。

校本革命从发展观、育人观、质量观出发,解决“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学校”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问题,将校长、教师的教育思路和理念彻底转变。学生方面,从学习目的、学习办法、学习习惯等问题入手,解决学生为谁学、怎么学、如何学的问题。同时,在评价标准、方法、途径和内容上进行改革。

“校本”就是引导学校从各自的办学实际出发,以坚强的决心、超常的力度、革命性的举措,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攻破低效课堂的难关、打破机械性评价的障碍,使学校的发展更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

校本革命加快了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了科学的评价机制,造就了一批勇于创新的好教师,培养一批富有特色的好学校。

学生体验

邯郸市临漳县柳园镇中学学生郭慧鑫:“原来我是一名‘灰色生’,可是后来班里实行了积分制,组与组之间、学生之间积分评比。我不甘落后,认真预习,积极发言,慢慢变得‘亮丽’了。”

关键词:公平

山西省晋中市:消灭了重点班和普通班

晋中市探索建立了以“四化两改三保证”为抓手,促进教育均衡的“晋中模式”。所谓“四化”,即学校建设标准化、教师交流制度化、教育管理规范化、教学手段信息化;“两改”即改造薄弱学校、改革高中招生制度;“三保证”即保证贫困生不失学、保证学困生不流失、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城市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晋中市将学校布局调整与学校新改扩建、城镇化发展、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小学领域,坚持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整合撤并,在偏僻山区结合群众需求保留88个教学点;在初中层面,坚持办好每一所农村初中,全市118个乡镇均有初中。通过县乡统筹,兴办寄宿制学校;通过村村联办,实现小学就近入学;通过初中资源重组,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通过中小学校安工程,晋中市全面安排、多元融资,共投资31亿元,新改扩建784所学校,80%的学校建成了标准化校舍,使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住上了坚固、安全、漂亮的校舍。

教育干部和教师交流措施,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解决了由“择师”引发的“择校”问题,也解决了“大班额”问题,同时解决了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班级之间、学校之间的畸形竞争,促进了市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校长感言

晋中市榆次逸夫小学校长成永建:“如今,公平又公正,程序阳光了,消灭了重点班和普通班。老师的积极性提高了,家长满意了,最终换来的是社会的满意和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发展共同体

北京市海淀区:“携手工程”共建校园“生态林”

北京市海淀区通过“携手工程”发展框架,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六好”措施,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催生一个丰富的“生态林”。

“好书”共读。引导干部教师做有思想的实践者,并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干部教师们拓宽了思路,开阔了眼界,夯实了业务基础。

“好课”共品。引导干部教师关注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需求。聚焦课堂,在学区内开展“师傅引路课”、“徒弟汇报课”、“带薪脱产培训汇报课”等活动,引领干部教师研究课堂、改革课堂。

“好伙伴”结对互助。学校之间互派教师、互动教研、定期互访,进行校长、中层干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其中,班主任师徒结对活动,唤醒了普通学校干部教师的专业自觉和专业自信。

“好经验”共享。倡导各校积极挖掘自身潜力和资源,充分展示优势和特色,加强校际经验交流和研讨,发现、挖掘、推广资源优势,将独特资源延伸、拓展到学区其他学校。

“好邻居”联片教研。组织地域空间邻近的三四所学校开展教学互访,搭建推介、分享、学习、研讨的平台,使各校的“小智慧”凝聚成区域“大智慧”。

“好场所”共用。鼓励各校场所向学区所有学校开放,不仅打破学校之间的壁垒,也使学校的师生开阔眼界。

校长感言

海淀区彩和坊小学校长袁婧:“人大附小派特级教师到我校开讲座,每学期进行教研互动,共同交流学校班级管理经验、体会,给予我们很多帮助,也给了我们不断成长的动力。”

关键词:智慧传递

上海市闵行区:“智慧传递”推进“新优质学校”建设

2011年,上海市提出“新优质学校”建设,根据“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理念,把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闵行区推出“智慧传递”的方式,其核心机制是“凝聚、传送、辐射、共享”,形成紧密的内部结构和系统的操作流程。

“凝聚”——选择一些办学有成效、有影响力、有推广价值的学校,通过内部研讨、交流,对教育经验进行梳理和提炼,最终形成学校发展的亮点和教育智慧。

“传送”——将经验形成过程再现,形成可视性的成长环节,通过现场展示和网络平台展现学校的亮点和智慧。

“辐射”——在区域内营造研讨氛围,形成共同探讨与分享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智慧成果的社会环境,通过交流、研讨,同时通过“辐射”形成区域项目核心团队,推动全区典型性教育智慧的传递与辐射。

“共享”——定期开展现场展示,同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研讨和交流,让全区学校和全体教师知晓区域教育智慧内容,积极参与到区域教育智慧的开发和应用中,实现教育智慧资源共享。

“智慧传递”提供了区域专业领导力提升的一种视角,实现了群众性教育改革的积极状态,同时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更多学校动态地传递和分享。

校长感言

闵行区平南小学校长张小娟:“我们尽可能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均衡发展的环境,努力实现教育机会的‘全覆盖’、教育教学的‘全育人’、学校管理的‘全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宽领域’。”

关键词:就近入学

四川省成都市:“阳光招生”让家长松了一口气

成都市把治理城市义务教育“择校热”作为检验和衡量教育改革成效、促进教育公平的手段,标本兼治、长短结合,多措并举、疏堵兼顾。

首先,成都市强力治标,有效降低择校预期。改入学登记依据为“以适龄儿童、少年和法定监护人户籍登记地与实际居住地一致”;改革划片登记程序,先登记再划片,以适应人口流动加快、入学人数弹性增大的要求;改革登记报名办法,调整为“在小学毕业户籍所在地指定的登记点登记或在其户籍地就读的小学集中报名登记,参加小升初微机排位。”

同时,成都市依据计划合理划定入学范围,科学规划校点布局,结合新建小区、街道和人口变动等因素,特别是根据适龄儿童、学校分布情况,制定各学校入学计划,按照义务教育学校设计的规模和班额标准合理划分学校服务范围。

在操作环节,成都市严格规范,实行“阳光入学”,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入学时间、范围、计划、程序等政策和信息在社区、学校和媒体上公开,并成立监督委员会进行监督。

成都市把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就近入学率作为校际均衡监测评估的内容和奖惩学校的依据,对违反规定的学校给予相应处理并责令整改,对拒不整改的学校依法进行问责。

家长心声

篇4: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措施和成效

会议指出,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始终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采取强力措施,推进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任务。义务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育公平迈上新台阶,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立了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二是强化了义务教育投入保障,三是推进了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与共享,四是促进了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五是教育公平迈出新步伐。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明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强化责任,统筹完善政策措施,重点围绕“合理调整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教师交流、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等5个关键环节,扎扎实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会议要求,要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全面完成工作任务。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教育作为促进社会公平的“一把手”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统筹,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上重要议事和工作日程。省委、省政府已将这项工作纳入对地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考核体系和对市(地)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市(地)要强化对县级政府的考核,确保如期完成工作任务。二是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确保规划到位、保障到位、工作到位,形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合力。三是进一步加强督导评估工作,切实落实国家《教育督导条例》,建立和完善教育督导的监督、评价、奖惩等机制,强化教育督导机构督政、督学、质量监测职能,推广督学责任区、挂牌督导等教育督导手段,加强专业化督学队伍建设,完善问责机制,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确保按规划要求完成建设任务。四是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大力宣传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氛围。组织专门力量认真研究成功案例,大力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切实发挥典型示范和引领作用。建立和完善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地区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会上,牡丹江市政府、哈尔滨市南岗区政府、富裕县政府、宝清县政府、桦川县政府、牡丹江林管局就改革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和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有效方式,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覆盖,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了经验介绍。与会人员还赴牡丹江市第十六中学、第二十二中学、实验中学、第六中学和第四中学,实地参观了牡丹江市通过学区制改革,缩小校际差距,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公平所取得的成效。

我省启动中小学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为加强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头作用,黑龙江省于2013年12月启动中小学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计划,20个培训班将分期分批实施。

据介绍,本次培训共分信息技术、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初中理化生和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实验技能培训;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和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等4类,共有20个培训班,培训采取分期分批实施的原则。

黑龙江省启动本次培训计划目的是加强全省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薄弱学科教师专业化水平及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能力,促进各学科教师专业化能力均衡发展,培养区域优秀“种子”教师,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头作用。

培训将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现场观摩、互动研讨和追踪问效等多种方式。培训结束后,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还将执行逐级考核制度,考核合格者培训学时将作为绩效考核竞聘上岗、评选先进、晋升职务等重要依据。

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

黑龙江省2013年严格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对违规个人和单位进行严肃处理,共取缔无资质办学点(班)285个,限期整改民办学校76所,吊销办学许可证的文化补习学校有9所,追究处分学校领导十部和在职教师共计55名。

近年来,黑龙江省在义务教育阶段下大力气,着力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小学就近入学、初中对口升学政策,推行阳光分班,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公告和责任追究制度,禁止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有偿补课或到课外辅导班上课。

黑龙江省教育厅连续5年开展“群众满意学校”创建活动,对“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行为专项治理。为确保没有“漏网之鱼”,黑龙江省还组织检查组在假期对文化学校进行明察暗访,对于违规补课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手软。

改造农村学供暖设施我省16万师生不再冻手冻脚

2013年,黑龙江省将解决农村学校的取暖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加大投资力度,对一批老式的供暖设备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2013年年初,教育部门与财政部门联合就全省中小学火炉取暖情况进行了核实,建立起“待改造项目学校项目库”,计划用两年时间全部取消农村中小学小火炉,2013年至少完成一半,2014年全部完成。

目前,黑龙江省财政已落实资金1.6亿元,全省已完成火炉改造学校921所,占两年应改造学校总数的5l%,改造校舍面积92万平方米,受益师生16万余人。

哈尔滨市南岗区高标准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自2007年国家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以来,哈尔滨市南岗区教育局多方筹措资金购买测试器材,开展测试工作。特别是2013年,成立了测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监测工作的方案》,并对测试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各学校普遍成立了监测工作室,在校园内开展学生体质监测的指导、训练和自测工作。

测试期间,南岗区教育局组成专家组先后4次深入学校指导和帮助开展测试工作,截至2013年10月底全区所辖73所中小学校全部完成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

篇5: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措施和成效

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度

(2015年9月)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标准化建设,按照《舒城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强化各类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特制定本目标责任制度。

校长职责

1、全面贯彻国家和省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标准化建设有关政策、法规,执行上级指示;

2、全面主持学校工作,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

3、领导和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包括劳动教育);

4、领导和组织体育卫生工作;

5、领导总务工作,关心师生生活,保护师生健康;

6、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政治业务水平与能力;

7、管理人事工作。教导主任职责

1、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国家和省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标准化建设,端正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协助校长制定并实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2、坚持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按课程计划规定开满学科科目与活动,保证开齐、开足课时(包括乡土教材)。

3、领导教研组,抓好教学工作。做到兼课、听课,熟悉一门以上学科的课程标准,胜任一门以上学科的教学,了解各学科的课程标准。

4、抓好教师教学的管理工作,沟通各年级之间的纵向联系。

5、抓好班主任工作,创造良好班风,推动校风建设。

6、抓好体育、卫生、劳动教育和活动课的开设。

7、做好招生和毕业班工作,抓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

8、抓好常规教务工作。

9、做好教学人员调整工作。总务主任职责

1、根据上级要求和学校计划以及学校教育教学和生活需要,结合学校财力、物力的实际,制订总务管理计划,并认真实施。

2、主持总务工作会议,合理安排总务工作。

3、编制财务预算计划,检查财务开支情况。

4、全面掌握学校财产及校产的维修、添置,不断改善居住条件。

5、安排师生活动,关心师生健康,办好食堂,搞好卫生及美化校园工作。

6、开源节流,提高经费使用效率。财务小组主要职责

1、经校委会研究成立财务小组。

组长:谭德才 成员:钟金正、徐炳增、周文武、王永生、董学娇

2、经常学习并准确掌握有关财经政策、法规、财务制度。

3、严格掌握经费开支范围和开支执行的标准。

4、定期开展督查、监督。

每月上旬对上月账务进行核实,核实时要认真审核原始凭证,对违反规定的支出应拒绝报账,对内容不全、手续不完备、数字有差错、书写不清楚的凭证,应抽出,要求给予补填、更正或重新办理手续。对伪造单据、涂改凭证、虚假冒领等款项行为的应拒报,并及时向校领导反映,每学期期末集中稽核一次,每次要做好稽核记录。

5、接受群众监督。

财务小组每月应在教师会上公开财务审核情况,听取全体教师的意见。正确的意见要进行采纳,每学期要对学校财务核算情况通报两次,即:期中、期末。

6、财务小组成员(组长)要定期向教师汇报财务核查情况,同时要根据学校实际和财力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学校经济的正常运行敬言献策。

7、财务小组成员每学年进行民主选举决定。教研组长职责

教研组长是教导处领导下的学科教研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学科 的教研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每学期开学初,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教研组的特点,负责制订本组的学期工作计划,报教导处审查后组织教师实施。

2、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中小学德育大纲(纲要),明确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包括德育任务),讨论并确定各年级教学要求,针对各班教学实际,认真制定教学计划。

3、组织、指导全组教师深入钻研本学科课程标准,学习研究教材教法,结合学生实际,写好教案上好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经常检查教师教学情况,了解掌握教学进度,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帮助教师了解个人课堂的教学效果,不断总结探究教学方法。

5、从实际出发,组织本组教师互相听课,互相观摩,互相研究;组织教学经验交流活动,落实本组教师所承担的教改实验专题,并督促、参与实验的全过程,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6、管好、用好本组教学试验器材、教学用具,积累教学资料,改善教学条件。

7、积极落实上级主管部门所下达的教研、教改、经验交流等教科研任务,组织指导教师写好教学论文和教学经验总结。

8、组织好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的考试命题、阅卷、评分、总结和讲评工作。

9、协助教导处开展对本组教师的常规工作检查,并写好检查小结,严格填写教师常规工作考核表。

10、每学期末,及时认真地写好教研组工作总结报教导处,督促本组教师写好学科复习计划、学科教学总结报教导处。

少先队辅导员主要职责

1、开学初,依据少先队工作的特点,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并带领大队委员会切实实施;认真组织大队活动,选拔和培训少先队干部。

2、指导中队辅导员工作,定期召开中队辅导员会议,讨论队内工作,交流工作经验。

3、建立健全队会制度,认真抓好队会活动。

① 大队会每学期召开1~2次,以纪念重大节日,开展大型教育 活动。大队会要对全体队员具有普遍性教育意义。

② 中队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每次队会要有鲜明的主题和集中的内容。

4、做好新队员发展工作,着重抓好四个环节。① 少年儿童入队前的教育; ② 组织申请入队; ③ 举行入队仪式; ④ 加强入队后教育。

5、在少先队员中广泛开展创优争先活动,认真抓好“两站”工作,充分发挥“两站”作用,建立激励、评比、表彰机制。

6、负责向学校和上级团组织反映少先队工作情况及少年儿童的思想、学习、身体成长等状况,并提出改进少先队工作的意见。

7、期末应总结少先队工作经验,写好书面总结报教导处。班主任工作职责

班级是学校中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有力助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负责人。班主任工作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校的教育质量。

1、认真制订班级学期工作计划。制订班级工作计划,一要全面了解学生,充分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品德素质及学习状况。二要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保证班级工作计划的目标、任务符合学校工作计划的要求。

2、开学时要认真组织本班学生报到注册,打扫、布置教室,编排学生座位,组建班委会和其他学生组织,完善班级各项规章制度,指导学生干部及时开展工作,迅速建立和稳定班级教学秩序。

3、指导学生规划个人新学期的打算,确定努力目标,制订努力措施。

4、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常规,加强学生的常规教育,强化“一日常规”教育。

5、认真做好本班学生的品德教育工作,在着重抓好养成教育的基础上,突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教育学生严格遵 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社会道德、国家法纪,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风气。

6、做好本班科任教师的协调工作,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按质按量完成各科学习任务,并与科任教师一道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分析原因,制订规划,采取措施提高学习成绩。

7、加强安全、卫生教育。经常向学生宣讲安全、卫生常识,使学生增强安全、卫生意识,督促学生做好班级、个人的卫生工作,争创文明班集体。

8、积极做好本班学生学籍档案建立工作,努力使学生学籍档案规范化,并协助教导处做好本班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

9、认真组织好班级各类集体活动,如劳动、主题班会、竞赛、庆祝重大节日等活动。各项活动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使学生受到教育,增长知识。

10、关心、支持班委会和少先队的工作,使班委会、少先队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共同建设好班集体。

11、建立家访制度。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作用。

12、全面了解本班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认真做好本班学生操行评语的拟写工作,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13、期末认真总结工作。

14、协助学校做好有关收费工作。教师职责

1、贯彻执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认真编写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细则。

2、抓好教学工作的备、教、批、辅、考、总各个环节,注重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的职业修养,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篇6: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成效总结

目前各级对义务教育阶段投入不断加大,在经费投入、人力支持方面都出台了很多政策,但对人口大县、财政贫困县倾斜力度不够,建议上级今后在出台扶持政策时给予更大的倾斜。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政协及市直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莘县县委、县政府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大投入,健全机制,强化措施,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2010年,全县教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为目标,以迎接市政府首次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为契机,坚持“亮点打亮,弱势扶强,瓶颈拓开,促平衡发展”的工作方针,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以迎接三个评估为主线,卓有成效地推动了全区教育教学工作的跨越式发展。2010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上级有关依法治校工作精神,在学校章程制度建设、民主管理、依法维权、普法教育、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推进了我区依法治校进程,我县被市教育局命名为“依法治校达标县”,二是迎接省政府首次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年11月初,市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组对我县的十多个乡镇学校进行了实地检查,对我县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的督导评估。督导组对我县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教育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和发展,特别是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督导组用“站位高、投入高、标准高,机制新、思路新、理念新,责任落得实、投入见效实、政策落得实、教育工作效果实”的“三高、三新、四个实”高度概括了我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认为我县以较大的工作力度、高标准地通过了此次市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

回顾在2010年取得的成绩,总结2010年的工作,感觉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是推进工作的根本

㈠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新建了高标准的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等,进一步提高了我县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水平。

㈡改造薄弱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改造薄弱学校的进程中,一是在电教仪器、图书、幼教设备及音、体、美、劳、卫等器材的装备和校舍维修过程中向薄弱乡镇予以了资金倾斜,占全县装备投入的三分之一,使这些乡镇的装备水平居于全区中上游。二是推行了教育局机关领导干部包片、工作人员包校负责制,加大了对薄弱校的帮扶力度。包片包校人员长期深入基层,逐一查找并努力解决薄弱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效的提高了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三是以结对子的方式安排薄弱校领导干部到先进校挂职锻炼,并从优秀学校选派了12名领导干部到薄弱学校任主要领导职务,极大的提升了薄弱学校的办学活力和办学水平。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是推进工作的基础 ㈠继续推行星级学校评估。2010年暑期,我局按照既定方案对中心校、中小学进行了全面评估,调动了各校强化星级建设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实施典型带动,通过召开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等形式全面推广。全县校园文化建设以构建和谐校园、创建浓厚的育人氛围为宗旨,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一是通过夯实知识基础、习惯基础、能力基础,强化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断深化小学生评价机制改革,切实起到了为小学生松绑减负的作用。二是强化了德育工作,深入开展了学校半日观摩活动,围绕“八荣八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三是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工作。坚持以“一个核心、三项创新性工作”为重点,强化了教学常规管理和校本研训工作。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两支队伍建设,提高干部教师的理论和业务素质是推进工作的保障

一是进一步规范了学校领导干部考核制度。2010年初,对全区中小学干部、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重点督导检查,6月底7月初,对各级中小学领导干部进行了年度考核。二是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资源优势,以举办“中小学校长治学论坛”为载体,丰厚校长治学内涵。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区委、区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结果,是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发奋图强、锐意进取的结果,是在座的各位学校领导干部抢抓机遇,谋求学校发展的结果!

篇7: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

近年来,我校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和内涵发展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与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及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广泛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中心校与所辖各校之间的教学条件、师资配备、常规管理等还不平衡。为了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创新实践模式,整合有限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快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1.加强对各校的监督和管理;

2.加强各校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和课时计划的监控与落实;

二、基本原则

1、多点互动性原则。对各校实行办学资源共享,要充分发挥中心校的资源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深度发掘各校之间交流互动、经验分享作用,让有限的办学资源成为学校交流共进的平台,达到均衡发展的目的。

2、任务驱动性原则。加强对各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一方面要全面落实常规性工作,另一方面要积极鼓 励自主发展的创造性工作,坚持目标导向和任务驱动与奖励绩效挂钩的原则,全面提升教职工的积极性。

3、系统整合性原则。学校实行领导包校、教师轮岗交流制度(跃进小学),严格落实车费和生活补助,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各科教学质量,使其达到均衡发展的预期效果。

三、实施要求

1、规定动作要到位、自选动作更精彩。实施每周包校巡视制度,以此真正带动管理互动、教研联动和课程走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强化特色学校建设。在保证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工程,适时举行“才艺展示”活动,要求做到规定动作有特色,自选动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健全机制、加强管理、有序推进。成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所辖学校校长为副组长,其他各校教师为成员,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各校德育、教学、安全、素质教育、后勤保障等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对全体教职工的吃、住、行实行统一管理。

四、具体措施

1、以发展促均衡。各校要定期开展教学管理专题研讨会,将重点工作与常规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总结经验,探索管理办法,创新管理模式;要强化各校办学评估考核工作,树立积极向上发展的目标。加大教育投入向薄弱学校倾斜的力度,加快各校发展的速度,提高薄弱学校发展的程度,规范各校内部管理,缩小各校与中心校的差距。

2、建立保障机制,确保持久均衡。严格执行每年公用经费的50%用于各校的财务制度,重点放在充实教学设备和文化环境建设上,使各种教学仪器、图书资料、艺体器材以及其它必要的教学设施达到建设标准,以基本满足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3、努力均衡配置师资力量。针对目前各校的师资状况,统筹合理安排中心小学和各校的教师配置,确保村小教师编制配备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特别是音、体、美、科技实验、及计算机教师要尽量配齐。进一步优化岗位配置,逐步做到综合学科教师专职化。加强艺术类教师的师资力量,深入推动学校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

4、加强村小教学常规管理。关注管理的细节,重视过程落实,为质量提升提供制度保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努力营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育,青年教师要努力具备创新意识,自加压力,树立更高追求目标。

5、全面实施课程计划,推广集体备课。加强对各校的课堂调研,组织教师认真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推广工 作,努力提高各校课程实施水平,不断增强教师课程实施意识。积极开展学区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课堂教学比赛活动,举行教师观摩课、示范课等活动,努力搭建教师成长与展示的舞台。

6、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管理,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坚持以教育科研统领教学工作,认真探索“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教研、解决即成果”的教科研新思路,积极开展校本研训活动,让广大教师在教科研工作中不断拓宽教育视野,汲取课改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7.实行中心工作人员包校制度。中心校工作人员每人承包一所学校(园),要求每星期至少一次下校开展调研工作,参与各校的管理。通过巡查、与班主任交流、听课、查资料,全面了解管理、教学等情况,并对学校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工作保障

1、加强领导和评价。继续编制《工作日志》,《工作日志》要以课程教学工作为重点,开展日常工作纪实,并以此作为过程督导的参考依据之一。落实有关交流换岗教师的政策待遇,加强对各校点工作推进的管理、指导、督查、评价和考核。每学年开展一次评优选先活动。

2、注重交流和总结。建立各校管理情况的展示交流和互动研讨机制,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学习推广优秀经验,做到一学月一小结、一学期一评估、每学年一总结,步步为营、层层推进,确保工作的深入开展。

3、保证投入和支持。加大对各校的投入支持力度,创造条件保证轮岗走教教师的生活待遇。各校点要积极挖掘资源,关心好交流换岗人员,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性。

青铜峡市沈闸中心小学

篇8: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措施和成效

刘利民在讲话中指出,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三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了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进一步加大了经费投入力度,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涌现出如山西晋中等一批先进地区和典型经验,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城乡、区域、校际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得到有效缩小,人民群众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

刘利民指出,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要“大力推进教育公平”,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坚定决心。去年9月,国务院专门印发了指导性文件,对下一阶段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各地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尽快消除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建立县域内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鼓励开展“学校联盟”或“集团化办学”,加快农村学校信息化步伐;提高义务教育管理水平,推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建成全国统一的中小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推动解决择校、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热点难点问题。

刘利民强调,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在教育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履行备忘录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建立健全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加强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深入推进改革试点,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

篇9: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措施和成效

朱小丹:增强底线意识,全力促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朱小丹充分肯定全省教育创强争先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他指出,教育创强争先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各项任务的先中之先、重中之重,是全省人民共同关切的重大民生工程。做好当前及“十三五”时期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突出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突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突出以改革创新激发教育活力。要高度重视教育发展的协调性,既要在抓提高、抓提质上下功夫,也要在抓普及、抓均衡上下功夫。尤其是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要进一步增强底线意识,在解决教育发展短板问题方面真上心、真用力、真去抓,全力确保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让任何一个市、任何一个县掉队,为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朱小丹强调,2015年是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一年。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积极实施科教兴粤和人才强省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改革、先行先试,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质图强、内涵发展,分类指导、统筹推进,以教育创强争先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要抓手,推动我省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一要坚持把教育创强争先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确保按照既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实现发展目标。二要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统筹教育发展力度,县级政府应切实履行发展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地级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所辖县(市、区)发展义务教育的帮扶,省级要加强对义务教育发展经费统筹力度。三要深化教育领域各项改革,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发展体制机制,稳步提高随迁子女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比例。四要扎实做好教育基础工作,加快制订教育基础设施规划,积极推进中小学建设工程,全面改善薄弱地区基本办学条件,切实提高城区义务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大力推进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五要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六要强化教育督导与检查问责,进一步创新督导评估机制,健全督导机构、加快组建政府的教育督导委员会,把教育督导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全面推进幼儿园、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

罗伟其:推动教育创强争先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正确把握四个方面工作的逻辑关系

会上,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作了发言。他指出,推动教育创强争先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准确把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创强、教育现代化等几个方面的工作逻辑关系。这几个方面的关系是: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是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核心指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创强的前提,教育创强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各地务必准确把握这些关系,逐项一一抓好工作的落实,确保每一步目标如期实现。

一是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和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关系问题。在全国“普九”之后,国家提出把推进均衡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教育部决定建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并从2013年开始进行督导评估认定工作。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督导评估要求对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进行评定。我省确定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共有11项指标,其中9项以上达标方可通过广东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的评估。县域内每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含教学点)都达到办学基本标准,方可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因此,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11条是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门槛”之一。目前,部分尚未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认定的县(市、区),主要是一些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不达标,较为突出的问题有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达标,体育活动场地或音乐、美术、计算机等功能场室不足,计算机和其他仪器设备不足、使用率低;图书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大班额,校园安全存在隐患等。

二是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教育创强的关系问题。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是教育创强的基础。教育创强督导验收办法明确将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100%、民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60%作为教育强镇(街)、强县(市、区)、强市申报的前提条件和必达指标。从具体的工作推进看,教育创强尚未通过督导评估的地区,主要问题还是少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不达标。根据2015年6月底省教育信息平台数据,全省还有935所(占7.5%)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含教学点)尚未通过标准化学校评估认定;全省还有582所(占37%)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含教学点)尚未通过标准化学校评估认定。建设标准化的义务教育学校关键是投入保障。因此,各地要切实落实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主体责任,以更强的推进决心、更大的工作力度、更有力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助学,千方百计解决学校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是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教育创强的关系问题。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是申报教育强县(市、区)、强市督导验收的前置条件。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省级督导评估是教育强县(市、区)、强市的申报条件和必达指标,同时也规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和教育强县(市、区)可以实行“两评合一”。但是,从现实情况看,我省教育创强工作启动较早。在国家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以前,部分地区已经通过教育创强的督导评估。由于当时的评估条件与现在不完全相同,特别是对均衡的要求不够高,较早通过教育创强督导评估的地区要通过均衡县(市、区)的督导评估认定必须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下功夫。其一,要科学规划学校布局。要认真分析研判城镇化态势,充分考虑区域内学龄人口规模、分布、变化,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要规范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防止过度撤并,保留并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特别要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宿和安全条件。城镇新建住宅小区要落实好“三同步”政策,加快配套学校建设,确保足够学位。其二,要均衡配置乡镇教育教学资源。要完善乡镇中心学校管理体制,统筹乡镇内教育资源配置,在经费拨付、资源投入、师资配置上要优先满足村小、教学点需求,提高村小、教学点运转保障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四是教育创强和教育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教育创强是基础和前提。推进教育现代化,首先必须通过教育创强的督导评估认定。在完成教育创强目标之后,就要以争当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先进市为抓手,瞄准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找差距找问题找办法,坚持先一步、高一层谋划,努力办高质量、高水平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再造新优势、再上新台阶。其一,要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我们现在的均衡是以县(市、区)为单位,实现县(市、区)域范围内的均衡发展,但县(市、区)之间仍然存在差距。各地必须加大城乡资源统筹力度,加快实现更大范围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的统一。同时,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迈上新台阶,使各地县(市、区)在区域内实现高位、优质均衡。其二,进一步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已包含了教育国际化。没有国际化,教育现代化水平必然是低的。要认真地去研究、谋划教育国际化如何开展,怎么样去推进,怎么样更好地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方法、教材体系和内容等等方面,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办法,结合各地实际去规划、去推进,从而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其三,办好每一所学校。要按照教育现代化的新要求办好每一所学校,“好”的内涵包括标准、优质、特色三个方面。标准是前提和基础,就是一所学校的基础设施配置、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要达到的教育现代化标准体系的规定和要求;优质是在达到标准以后对学校内涵发展的更高要求,对学校发展的各项指标有更高的要求;特色就是一所学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大胆改革创新,办出自己的特色,在某一方面区别于其他学校并优于其他学校,防止“千校一面”。

相关链接

成绩单

截至2015年6月30日,全省共有教育强镇1342个,教育强县95个,教育强市12个,覆盖率分别达到85%、71%和 57%。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31个,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4个,覆盖率分别占珠江三角洲的63%和44%。有57个县(市、区)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检查,有51个县(市、区)进行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督导评估。

经验谈

会上,珠海市、河源市、云浮市新兴县作交流发言,交流了各自在推进教育创强争先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经验与做法。

珠海市:立足均衡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作为广东省首批“粤教云”示范应用试验区和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珠海全力推进“粤教云”项目和智慧教育建设,积极探索基于“粤教云”平台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促进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通过云服务助力教育的智慧转型,着力打造云服务、云互动、云协同三类课堂;科教结合促进教育均衡,农村学校、民办学校可通过远程协同课堂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目前,该市正在研究制定提升全市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三年行动计划,力争通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提升珠海教育现代化水平。其主要内容包括:进一步优化教育管理体制,明晰市、区教育管理权责;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通过组建教育集团、中小学(幼儿园)联盟、学校协作体等多种途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优化校领导选拔聘用机制,完善中小学绩效工资制度,进一步加强校长和教师培训与交流;加强智慧教育建设,实现“粤教云”应用学校全覆盖,力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处于全国前列;探索全人教育,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河源市: 推进“强师兴教工程”,以质图强。河源市在推进“创强创均”过程中,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队伍提升,扎实推进“强师兴教工程”。比如,该市出台了《河源市农村小学教师培养机制改革方案》,实行“择优录取、免费入读、委托培养、定向分配”,吸引优秀应届初中毕业生报读5年制师范大专,从源头上改变农村小学师资素质不高的问题。2014年,该市成立市师资培训中心,市级师资培训经费从原来的每年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加上省拨专项经费,全年教师培训经费达到1000多万元。据统计,仅2014年,全市各类教师培训达到35428人次。该市还出台了《河源市振兴初中行动计划(2014—2017年)》,全面实施均衡发展、改善办学条件、示范带动、校长提升、教师素质提高、初中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7大工程,努力推动全市初中均衡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新兴县:全民参与,推动学校标准建设。该县建立起以财政拨款为主,企业和社会资助为辅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2012年启动教育创强工程以来,全县投入学校硬件建设资金达3.7亿元,其中,捐赠办学资金超过1亿元。比如,广东翔顺集团捐资3688万元,建成2万平方米校舍移交政府办学,捐资700多万元全面改造稔村镇兴育学校;去年11月成立的新兴县新州教育基金会,得到众多爱心企业和热心人士的捐助,募集资金达2700多万元;还有3个乡镇先后成立了教育基金会,为企业、乡贤搭建了资助教育的平台。

上一篇:企业税收自查实施方案下一篇:关于爱国的演讲稿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