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习心得

2024-06-28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习心得(共10篇)

篇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习心得

心得体会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学习管理学、劳动经济法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在没有学习本专业之前,我一直以为人力资源要做的工作就是以前人事部门的事,只是简单的处理文件、整理资料、通知会议等等。接触这门课程之后,我了解了,简单的、以前的人力资源部门所做的事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企业整体、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现在的行业、企业都是想靠“人才”来竞争。任何一个企业不怕你有资金,没有人就什么都很难成功。每个企业几乎都会说“以人为本”,但是又有很多企业老板真正来重视人才这个问题的呢?私营企业及民营企业的老板大部分都是以“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跑得快”这种思维模式来用人,留人就不是他们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了。老板的经营理念是决定企业寿命的唯一标准,老板的思维模式就是整个企业的所谓“企业文化”。制度和管理方式是要定的,具体执行就靠老板自己临时的决定,有制度无法执行也不需要执行是在家族式企业中明显存在的问题。一个在其他公司工作得十分出色的管理者,如果到了该类型企业也就要看老板自己的意思而定企业文化,老板不同意制度及文化就是行同虚设,也就无法执行、好和不好的标准就不要说了。这个问题就是老板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企业的寿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选择好人,用好人,怎么用?如何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如果要发展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必须懂得人力只有管理好了,才会使自己企业有发展壮大的将来。本专业让我知道,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与企业战略也是一脉相承的,如果做得好,可以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顺水行舟,如果做得不好,对企业来说将会是“祸起萧墙”,就算你外部经营的足够强大,内部的空虚一定会是 致命的。因此,我们学人力、将来有可能做人力的学生,从现在开始,就要注重基础知识,注重企业的系统性、规划性、全局性和权变性。学法、守法、用法,学理论,重实践,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篇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习心得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尽心尽力完成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的任务。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我经常得到了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赞许。

三、转变角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从大学校门跨入到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岗位,一开始我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认为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点失望,开始的热情有点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我还是尽量保持当初的那份热情,想干有用的事的态度,不断的做好一些杂事,同时也勇于协助同事做好各项工作,慢慢的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这就是一个热情的问题,只要我保持极大的热情,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认可,没有不会做,没有做不好,只有你愿不愿意做。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一位学生到一位工作人员的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变化,更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四、发扬团队精神,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同其他同事。

在工作间能得到领导的充分信任,并在按时完成上级分配给我的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能积极主动地协助其他同事处理一些内务工作。个人的能力只有融入团队,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实习期的工作,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团队的精髓是共同进步。没有共同进步,相互合作,团队如同一盘散沙。相互合作,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共同决策以帮助每个成员能够更好地工作,同时强化个人工作标准的特点。但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

五、存在的问题。

几个月来,我虽然努力做了一些工作,但距离领导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如理论水平、工作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岗位还不够熟悉等等,这些问题,我决心实习报告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加以改进和解决,使自己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篇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习心得

一、行动学习概述

行动学习法的创始人为英国的雷金纳德·瑞文斯教授, 他提出了行动学习的等式:L=P+Q, 即学习 (L) 是通过把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 (P) 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Q) 相结合来完成的[3]。行动学习发展到今天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定义, 在实践中可以用等式表示为:AL=P+I+Q+R, 即行动学习=结构化的知识+执行应用+质疑+深刻反思[4]。也就是在学生培养过程中, 当学生初步理解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后, 通过行动与实践, 在行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甚至是质疑, 通过反思、总结、提炼, 进而达到掌握知识和锻炼能力的目标。

行动学习法使用的流程包括信息获取、制定方案、讨论决策、实时控制、成果展示、总结点评六个步骤[5]。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决定着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和专业素质, 构建科学的实践体系是高校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6]。本文构建了以学校为培养主体, 社会多方参与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其结构图如下。

(一) 课程设计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 需要能够进行人力资源诸多职能模块 (如培训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 的设计, 才能在企业中立足。学生应该根据所学理论, 进行具体企业该类职能的体系设计与构建。

(二) 课程实验

对于统计学、人力资源心理学、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人力资源会计等课程, 需要学生进入实验室, 利用测量设备、试验台、电脑等仪器, 进行实验教学、上机操作, 使学生切实掌握实用性、操作性技能, 如能够进行薪酬调查统计、培训收益核算、候选人心理测试等。

(三) 模拟实训

在员工招聘环节尤其是管理类人员选拔中, 经常要使用到无领导小组讨论、文件筐测试、角色扮演等技术;在员工劳动关系管理中经常会碰到劳动争议处理的环节, 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必须掌握劳动争议调解、甚至劳动仲裁的有关技能。而这些技术、技能仅仅靠课堂讲授学生是无法有效掌握的, 因此需要有模拟实训的环节, 指导教师可以利用模拟仲裁庭、模拟招聘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技能实训。

(四) 科学研究

鼓励学生申报科研课题或项目, 如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项目、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或者吸引学生参与教师教学或科研课题, 让学生进行文献查阅和信息搜集, 帮助设计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或者去访谈项目所需人员等, 甚至可以帮助撰写研究报告。学生通过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 锻炼信息搜集、文献分析、问卷设计、沟通协调、公文写作等能力。

(五) 专业竞赛

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竞赛, 如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电子商务竞赛、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ERP沙盘模拟大赛、创业大赛、全国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等。通过参加专业竞赛, 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提升竞争意识和自我效能感, 增强未来的就业能力。

(六) 企业实习

通过让学生到企业中参观与实习, 提高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和岗位的感性认识, 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通过深入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 了解企业实际人力资源管理操作手法和诸多岗位运行情况, 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思考, 未来能够进行工作分析与设计, 招聘、薪酬、培训、绩效考核等模块的诊断、调整与设计。

(七)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最后一个实践环节, 学校一般都比较重视。该环节学生可以自由选题或者由指导教师定题, 然后进行大量的文献搜集与整理, 甚至可以到企业中去实际调研和实习, 可以撰写科学性学术论文也可写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性论文。该环节可以使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系统梳理, 可以锻炼信息搜集、研究分析、公文写作、软件操作等能力。

(八) 社会实践

学生除了参与专业制定的实践环节之外, 还可以在课余甚至假期时间, 进行更加广泛的社会实践。比如, 参加一些学生社团, 进行更多的社团活动, 也可以进行勤工助学、社会调查、创新创业等社会实践, 从中锻炼自己的计划、沟通、组织、协调、决策等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中, 除了学校这一主要培养主体, 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研室、实验和实训中心外, 还需要社会各类组织和部门的参与, 尤其是企业和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毕业论文撰写环节, 也可以聘请一些专业人士作为学生的企业导师。

三、基于行动学习的实践教学策略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同, 理论教学是教师作为主体, 而实践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和活动, 教师只是教练和辅助者。而实际上很多学校的实践环节只是徒有其表, 学生只是被动地被学校和教师安排, 没有积极地参与, 比如走马观花式的生产实习、“三段式”或“八股文”式的毕业论文、“随大流”式的实验和实训等。这些形式主义没有有效发挥实践教学体系的作用。

行动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培训和学习方式, 体现的是“在干中学”、“在反思中学”以及“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它是团队成员在获取相关知识的基础上, 分享、反思和询问自己的经验并互相碰撞对所需解决的问题产生新的见解或创意, 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不断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可见, 行动学习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很适合被引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中来。人力资源管理的很多课程实践性很强, 非常适合将行动学习方法引入到实践教学体系中来。

(一) 课程设计, 课程实验, 模拟实训

这些实践环节与理论课程联系比较紧密, 在采用行动学习方法时, 可以由指导教师根据课程内容, 布置具体的任务和要求, 然后由学生自己组成小组,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掌握课程要求的专业技能。如“工作分析”课程中可以由小组对组织中的某一岗位进行各方面的信息搜集, 共同来完成工作说明书的撰写;如“人员测评”课程中可以由一个小组作为被试参与无领导小组讨论, 而另一个小组可以作为主试来进行人员的综合能力评估。

(二) 科学研究, 专业竞赛

对于该类实践环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或竞赛, 组成课题组或竞赛团队来实现目标。当然, 鼓励学生尽量申报和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课题和研究项目;对于专业竞赛, 也要和人力资源管理紧密联系。以ERP沙盘模拟大赛为例, 学生在完成比赛后, 指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比赛中的各个角色为研究对象进行工作职责和任职资格的分析, 进而完成各岗位角色的工作说明书;或者要求学生以该比赛作为招聘的方式, 能够甄别出各角色候选人的哪些素质和能力, 如何设计招聘评估表。

(三) 企业实习, 毕业论文

该类实践环节通常是以整个班级或者是学生个体为单元进行的, 比如, 参观、顶岗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实际上我们也可以以小组的方式, 利用行动学习法来进行。比如, 以小组的方式进入某一企业进行实习和调研, 各自进行分工, 比如分别调查企业的招聘体系、绩效管理体系、培训管理体系、薪酬体系, 由于很多人力资源模块是彼此联系的, 小组成员可以进行信息共享和讨论, 然后共同来完成整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梳理甚至是优化, 同时可以分别撰写不同职能的优化调整方案, 以此作为毕业论文的内容。

(四) 社会实践

学生可以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勤工助学、进行社会调查或参与社团组织。比如, 可以共同来分析某一学生社团的组织结构、岗位分工、人员招聘、业绩考核等内容;又比如可以分组来调查不同行业目前的人员薪酬水平、人力资源法律意识等。

总之, 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 引入行动学习方式, 遵照信息获取、制定方案、讨论决策、实施控制、成果展示、总结点评的流程, 学生一定能够有效地掌握专业知识, 扎实地锻炼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摘要:文章主要依据行动学习理论, 构建了基于行动学习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强调从企业需求出发, 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导向, 通过课程实验、模拟实训、企业实习等方式, 实现学生培养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效结合和无缝链接。

关键词:行动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华筠.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深化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6) .

[2]陈江, 吴能全.突破企业传统培训学习的新模式——行动学习[J].现代管理科学, 2008, (7) .

[3]文茂伟, 蒋勤峰, 田晓明.行动学习再认识——整合发展个人领导力和组织领导力方法的视角[J].现代管理科学, 2009, (1) .

[4]李红波.论行动学习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运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0, (5) .

[5]綦良群, 周艳山.基于行动学习的经管类专业实训实践平台及教学体系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 (10) .

篇4:中小监理企业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中小监理企业 监理人员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0 引言

实施工程监理有利于规范工程建设参建各方的建设行为,其主要目标就是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安全、实现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协调施工现场各方关系、促进工程按期完成投入使用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等。实现工程监理的目标,需要企业团队的共同努力,特别是企业中专业监理人员的积极努力。因此工程监理企业特别是中小监理企业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

1 中小监理企业及其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无论哪种类型的监理企业都是知识密集型企业,都需要相关专业人员的智力劳动成果为工程建设服务。但是相比大型企业(主要是综合性的甲级监理企业),中小型监理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首先由于承揽的工程项目有限使得有些监理人员的工作不具有连续性,从而影响监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很多中小型监理企业在监理人员非工作时间里是不发给薪水的,这样监理人员的流动性就很大,在企业需要相关监理人员的时候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其次,由于工程监理市场竞争激烈,很多中小型监理企业在取得工程监理项目时竞相压价中标,监理费用远远达不到相关部门规定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发给员工的工资可想而知就不令人满意,这也是监理人员流失的原因之一。另外,中小型监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误区,比如把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看作是雇佣关系而使员工的缺乏归属感;企业较小、人员不是太多不用设置部门或人员进行管理;需要什么专业人员就临时招聘而忽视内部员工的培养;员工深造学习和知识的积累与企业无关、人员培训只会增加企业成本、在对人才的“选、育、用、留”方面显得急功近利:希望引进人才的效果立竿见影,至于人才在企业的职业发展很少顾及,导致员工队伍稳定性普遍较差;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具有灵活、“船小好调头”的特点,因此相信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计划没有变化快”等等。最后作为企业专业人员的监理人员可能由于缺少晋升的机会、培训或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无法融入企业、与其他员工缺少交流等原因产生较频繁的流动从而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增加难度。

2 中小监理企业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基于以上中小监理企业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2.1 改变管理观念重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越是小企业越要重视员工特别是核心员工的管理,对中小监理企业来说,监理人员就是其核心人员,没有监理人员谈何监理企业?人员不稳定谈何企业发展?监理人员是企业中最活跃的分子,对监理项目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企业品牌的树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企业文化的传播起着桥梁作用,因此对核心员工的管理不仅仅是招聘、定职、发薪水,还要从员工归属感、晋升需求、培训需求、情感需求、发展需求等方面出发做很多工作。

2.2 专业人员的招聘。对企业职位性质、职责要求进行研究明确需要招聘的人才素质,盲目引进人才只会导致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与大企业可以凭借其知名度和雄厚的实力吸引各种人才相比,中小企业无论在品牌、管理规范化、员工福利和培训等方面都相形见绌,但人才,特别是能够独当一面的“领军式人才”和多面手的“复合型人才”对中小型企业却往往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良禽择木而栖”,在“知本”时代人才竞争的大环境中更是如此。监理企业中专业监理人员可以分为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不同类型的人员其素质要求上有一定的差别,管理方法上也要有所区别。总监理工程师是监理企业法人代表在工程项目监理工作中全权委托代理人。总监理工程师是工程项目全过程所有工作的总负责人,是项目监理的责任人,是监理项目目标的规划者,是监理工作中的各种要素合理投入和优化组合的组织者,是工程监理目标控制的全面实现者,既要对建设单位的成果性目标负责,又要对监理单位的效率性目标负责。他们既要有一门专业技术,而且还要掌握与所监理的项目相关的多门知识,比如法律、经济、政策方面的知识,注重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们应是项目监理工作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是团结、带领项目监理部全体人员完成监理合同中各项职责和任务的核心人物,能够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潜力。而且能够身体力行确保应该进行的每项工作都已落到实处,这是将既定的监理规划执行到位是工程监理质量好坏的关键。在监理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多个单位、多个工种、不同专业等在同一个施工项目现场中平行、立体、交叉作业,协调处理好参与建设各方的关系实现项目的控制目标,这是总监理工程师多年工作的水平反映,也是总监理工程师领导能力的体现。事实也表明:专业知识易学而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往往在短时间内难以提高。因此监理企业需要优选并储备总监理工程师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明确企业承揽业务的性质、特点确定所需人才性质;其次可通过综合性或专业人才招聘市场、中介公司、网上招聘等多种招聘方式录用具有一定经验和相应资格的监理工程师;第三,充分沟通,获取相互认同、具备潜在稳定性的监理人员;第四,可在企业内部选择优秀监理工程师重点培养,或送出去带薪深造、或由资深总监理工程师帮扶培养;第五,根据企业业务区域,与应聘人员洽谈有关薪酬福利、职业发展等协议内容并形成书面文件。

2.3 员工的培养和发展。首先是工作能力的培养。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要培养他们从“知道”到“做到”。他们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较差,可让他们深入施工现场从细小工作入手,逐渐增加工作内容和责任。对在实践中表现优秀的大中专学生可作为监理工程师的重点培养对象,着力加以引导和帮扶。对有潜力作为总监理工程师的监理工程师,可就总监理工程师应具备的其他素质如综合协调能力、除本专业外其他专业的知识、合同管理能力、政策法规等重点培养。对总监理工程师,可就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等新的知识点及计算机、相关软件等管理工具的使用能力进行培训。其次是对企业忠诚度的培养,特别是监理人员中的总监理工程师对企业的忠诚度,是建立稳定团队的首要前提。

2.4 建立进出有序、人才辈出的人才流动机制。比如对于监理人员中的核心人员-总监理工程师,可采取多种措施使其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成为企业中最稳定的团队;对于具有发展潜力可能上升为总监理工程师的监理工程师,为他们设置职业发展的前景,作为稳定团队的储备力量;而对于企业中其他的监理人员可能业绩平平、无进取心、已生去意,可鼓励他们主动流动。

3 结束语

中小监理企业对专业人力资源特别是核心人力资源进行规管理,可以使企业人才队伍稳定、减小人力资源成本、有利于企业文化氛围的建立、促进企业品牌建立。因此企业应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起来,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资料:

[1]孙强.总监理工程师是怎样炼成的.http://publish.it168.com/2004/06

17/20040617034201.shtml.

篇5: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习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习总结

回望过去的日子,不禁让我感慨万千:这一段时光不但让充实了自我,而且也让我结交了许多良师益友;这段岁月不仅仅只是难忘,而是让我刻苦铭心。年华虽逝坚,带不走的记忆却历历在目。

参加电大学习后,我在思想上就高度重视,认识到通过电大的学习,能够学到许多理论知识,将对本人知识更新及提高素质有许多帮助,并且能够学到今后工作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工作经验,不断增强工作办事能力,为比较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校期间,本人在学校的指导、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下,通过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社会实践,本人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我一直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专业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完善、适应能力强、具有团体协作精神的有为青年。

一、思想政治学习方面。

我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通过系统全面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我学会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注时政,通过了解和学习党的有关动态和精神,使自己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参加学校及班上组织的思想政治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坚决拥护独立自主原则及“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分裂主义。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政治上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使我对我们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并用真诚的热心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去关心和帮助他人。

二、知识学习方面。

由于不同于全日制的授课方式,除了面授的机会外,可以说大部分时间要靠我们自己自学去完成。我能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把学习当作完善自身的需求,把学习当成促进工作的动力。在工作之余,我认真阅读教学材料,仔细领会每门课程所讲述的内容,做到课前预习了解,认真做好笔记,把不明白的内容带到课堂,向教师请教。宁波广播电视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科)毕业作业

课后复习巩固。对老师的辅导总能倾心、安心、静心地聆听,认真地圈划重点,按类别认真做好笔记,既兼顾基础知识,又突出重点内容;回家后舍得花时间,根据复习提纲认真地读书,认真地背诵记忆,做到在理解基础上背记,在背记基础上理解。

我学习刻苦,态度认真,只是在学习方法和能力上有些欠缺,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改进。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新世纪在悄悄降临之际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要求,经济日新月异,科技翻天覆地,所以更多、更快、更广的吸收新知识即成了放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我通过这两年多的电大学习,对于专业方向、节奏、程度、难易度等等,也有所了解,投入了不少时间在学习上,每次考试也发挥的可以,我圆满地完成本专业课程。基本掌握了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管理学基础方面的理论知识及与此相关工作的能力,在校期间,我非常注重英语和计算机方面能力的培养,同时我还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现代办公所需要的各种软件工具,并自主学习吸收一些国内外现代企事业的管理知识理念,以进一步完善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体系。

三、工作作风方面。

专业认识实习是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我们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对我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了解专业工作的实际、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作用。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与之相关的专业实习是巩固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强化我们对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熟练程度的一项基本的培训实践环节。

通过实习,让我们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初步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把所学的知识综合地运用于实践,使之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指导实践,从而培养我们独立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为今后就业和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实习,使我们加深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理解,进一步坚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信心、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综合素质。

在社会实践上,电大对于我们这群接受成人教育的大学生来说有着更深刻的含义,通过社会的实践和自我的发现,电大对于我们来说2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科)毕业作业

更多的是对知识的渴望与需求,所以在学习上我热爱自己的专业,学习认真刻苦,要求自己在专业知识和各项技能上全面发展,对学习一丝不苟,认真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且取得优良成绩。两年来,自己也严格遵守学校制定的各项工作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虚心向有经验的同学请教工作上的问题,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知识。敢于吃苦、善于钻研,能按规定的时间与程序办事,较好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同时积极主动配合其他部门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篇6:《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学习心得

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主要靠经济活动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律,有助于员工正确认识自己,从新定位自己,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一、课程小结:

1概述

1)含义: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2)特点:立意的战略性;发与管理的目标;保证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最大限度地开发与管理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维护与激励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其人力资本得到应有的提升与扩充。

3)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1)传统:以“事”为中心;现代:以“人”为核心

(2)传统:人当作一种“工具”,注重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现代:人作为一种“资源”,注重产出和开发。

(3)传统:某一职能部门单独使用的工具,似乎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不大;现代:与此有着截然不同。2 工作设计与人员的招聘

1)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最基本的作业,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工作分析又称职务分析,是指对组织中各项工作职务的特征、规范、要求、流程以及对完成此工作员工的素质、知识、技能要求进行描述的过程,它的结果是产生工作描述和任职说明。

2)工作设计三种思想:以任务为导向,以人为导向,以价值为导向 3)人力规划:岗位职务规划、人员补充规划、教育培训规划、人力分配规划

4)人员招聘:组织的用人要求;吸引人们前来应聘;从求职者中挑选员工 绩效考评与薪酬制度

1)效考核的目的:促进组织工作效益;决定员工的报酬;评价员工的能力与潜力;评价员工的工作态度;为未来的培训提供依据;为未来的招聘、人事管理等准备资料、打下基础。

2)考核内容:业绩、态度、能力、潜力、适应性

3)相关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理论 4)薪酬制度:全部薪酬=内在报酬+外在报酬(基本薪酬+辅助薪酬+福利)4 员工培训与职业教育

1)员工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三个方面的培训。2)员工培训主要有自我意识强、带着以往的经验学习、抱着很强的目的性三个方面的特点。

篇7: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习心得

本次培训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招聘面试与甄选;薪酬体系的构建与管理;建立具有竞争力的激励体系;人力资源经理如何充分发挥作用。

现将本次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一、企业的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能否招聘到并选拔出合适的员工是一个企业兴衰的关键。

招聘的目的是吸引、善用和发展有才能、有经验、敬业、创新和廉洁的员工,所有应聘者机会均等,不因应聘者的性别、民族和宗教信仰不同而给予不同的考虑,公司招聘录用员工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对公司内符合招聘职位要求及表现卓越的合适员工,将优先给予选拔、晋升,然后再考虑向社会公开招聘。

我们在招聘工作中,一般是通过简历的筛选和面试来决定是否录用。但是简历只能代表一个人的过去,不能代表他的现在水平,更不能排除他有迎合面试人的心态回答问题的一方面。一旦录用之后,还存在着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工作岗位的适应及潜能的充分发挥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人力资源部在招聘人员时,必须做好任职要求和职位描述,以便应聘者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应聘相应的职位。而且在招聘中高层管理人员时还需从侧面了解其人品及工作表现。以免在今后的工作中出现较大的后患。对一些条件较好但暂时无空缺安置人员,也应委婉地通知其没有被录取的原因是“好中选优”,以后还有机会。以便保留一个很好的印象,待需要时录用。

由于我们所需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在我们地区极其有限,人员选择余地较小,还是应该注重从内部提拔,比较节省人力成本,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也能得到认可,相对来说,注意内部人员的储备和培养尤为重要。

另外还应注意,新招聘的员工在上岗前首先应该体检,从而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二、薪酬体系的构建和管理,有助于公司业绩的提高,并能有效控制员工的流失率,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

(一)短期薪酬包括奖金和津贴,目的是激励人;

奖金触月度奖金、年终奖金外,还可以设很多单项奖金。比如:全勤奖、合理化建议奖、最佳损耗控制奖、最佳销售奖、委屈奖、优秀员工奖、优秀管理奖等,都能够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对各部门员工起到激励作用。

(1)影响个人薪酬水平的因素包括知识、技能和经验。绩效也决定具体所得。

(2)还有工资结构中的“独生子女费”问题。国家规定:已经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员工,每月发给独生子女费5元,截止时间为其独生子(女)年满14或18周岁。在我们公司有独生子女证的人员未必会有几个,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和国家政策保持了一致。

(二)长期薪酬包括股票、期权、年薪制。目的是为留住高级管理人才。年薪制是一种长期的激励体制,它是以经营者为实施对象,以年度为考核周期,根据经营者的经营业绩、经营难度和风险,合理确定其年度收入的一种工资分配制度。年薪制有利于激发经营者的工作热情。不仅是一种经济回报,而且是一种素质奖励和能力肯定,

三、建立具有竞争里的激励体系,调动员工积极性,在工作中寻找快乐,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具有竞争力的激励体制包括:物质激励留人,情感激励动人,信任激励感人,反面激励策人,愿景激励励人。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调动和发扬人的积极性。

1、在超市中可以设置的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渠道包括:总经理信箱、自己发行的报刊、座谈会、员工培训、绩效面谈、定期同低层员工沟通,定期做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调查,员工互助社等。

2、领导建立良好的员工管理体系。例如:记住员工的名字,为员工生日祝福,与员工拉家常,关心员工的家属与生活(困难员工的福利),让员工更多地了解高层,有针对性地组织家访等。

3、企业社会形象的塑造。如果是当地龙头企业成当地信誉企业,都会让员工感觉到作为企业一分子的自豪感,找到家一般的感觉。

4、要做好“离职员工的访谈”,不但会知道公司内部存在的问题,而且还会留住员工的心。相反,不问原因,随便批准员工离职,就会逐渐失去很多优秀员工,付出的代价会很大,不仅会影响在职员工的士气,而且也会影响企业的对外形象,业务员更会带走部门业务客户。

(二)一干领导应了解员工的基本需求及员工流失的原因,以便知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

经调查得知,员工最需要得到的是:

工作的成就感、事业的支持,老总的嘉奖,倍受公司重视、培训、同行的肯定和上级的奖励、高薪、提升的机会等。

员工最讨厌的问题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制度的随意性、不公正、劳而无功、员工不求上进,企业氛围中充满政治把戏,对员工的业绩没有期望值等。

造成员工流失的原因是:薪资福利待遇低,工作内容枯燥乏味,人际关系不和,感觉不到上司的关注,感觉不到工作被认可、感觉不到有发展机会等。

(三)一般情况下,员工离职有三大原因:事业手挫、人际不顺、薪资不满,所以说薪酬体系也是激励人才,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应聘人的求职动机是为了寻求职业发展的空间,那么薪酬问题就不会是主要原因,给他一个充分发挥才能的舞台,也会达到缓解薪酬方面压力的作用。

总之,现在的员工更加富有个性,渴望得到尊重,追求和谐的工作氛围调和合作的工作环境。

篇8: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习心得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专业化的应用实践课程。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 由于其之前未了解过或学习过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 对人力资源管理概念模糊。因此, 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上有所差异, 要注意教学方法上与学生专业背景相结合, 才能让学生更有兴趣的学好此门课程。

一、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

(一) 教学内容与学生培养目标及专业发展方向相匹配

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不明白学校为什么要开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 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 不知道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疑惑学习这门课程跟自己的专业有什么关系。因此, 教师在给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上这门课程之前, 要明确对他们的培养目标, 即该课程的学习是培养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知识, 提高其求职能力、做好其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提高其胜任未来工作岗位能力和管理技能等方面的能力, 培养学生成为各专业领域中的有效管理者, 而不是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在课程培养内容上进行很好的定位, 明确该课程教学内容上与学生培养目标达成一致, 并且, 教学的内容要与学生的专业相对接及与专业发展方向相匹配, 只有这样, 才能在课程教学中有的放矢, 选择性地进行教学, 并在第一节课程中告知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重要性及与其息息相关的关系, 激发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才能让他们更主动的参与学习。

(二) 教学内容从“专业化”转为“通俗化”

非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因对人力资源概念模糊, 对教学内容中的专业化用词比较难以理解, 难免会因为人力资源的深奥而减弱或失去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因此, 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 需要花心思将“专业化”的词语转为“通俗化”的词语, 以便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 让学生“易懂易记”,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二、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

由于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与专业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差异性, 因此, 我们要积极探索多元化教学的方法。

(一) 采用互动式的“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及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以案例为教学材料,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决策, 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和互动交流, 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给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讲解人力资源管理每个模块的知识点前, 要引用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作为案例, 并且告知学生, 他们不管是作为找工作的就业者还是企业的管理者, 都会遇到这样的人力资源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 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在讲解知识后, 再回到讲解前所引用的案例,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 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采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式的讨论与交流, 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在对案例的讨论与交流过程中, 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达到“教师通过案例来讲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通过案例来巩固所学知识及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 采用“影音视频”教学法活跃课堂气氛及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

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过程中, 难免会觉得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知识是抽象化的。影音视频可以给人传递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引人入胜。为了避免抽象化, 可以在课堂中采用“影音视频教学法”, 在讲授人力资源每一模块内容时, 可以播放相应的影音或视频让学生观看了解, 比如, 在讲授《员工招聘与录用》内容时, 可以给学生播放目前比较火热的《绝对挑战》、《职来职往》、《非你莫属》这些关于招聘与面试的电视节目部分片段, 让学生感受现实中的招聘与面试是怎样进行的, 并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注意观察面试考官和应聘者的言谈举止及各种表现, 在影音播放完毕后, 让学生对应聘者的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 并将他们的分析和评价与影音中专家们的分析和评价进行对比, 由此, 让学生学习面试考官的面试技巧及作为应聘者的面试注意事项和技巧, 为毕业后应聘面试打下良好的基础。精彩的影音或视频穿插在课堂, 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 学生的听、看、想、讨论和教师的引导、点评融于一体, 有助于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三) 采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教学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加以应用

“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 将学生安排在模拟的工作情境中, 学生通过对模拟活动过程的虚拟再现, 从所处情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进而理解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 运用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创造性, 能让学生更主动参与学习。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角色扮演情境模拟, 如工作分析、招聘面试、员工培训等内容。笔者在给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讲授《员工招聘与录用》的内容后, 开展《招聘面试模拟》比赛。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 每个小组6名学生, 他们根据所学内容, 自由发挥, 每个小组进行面试考官与应聘者角色分配扮演, 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产品、公司介绍、招聘的岗位等情景由每组自由讨论决定, 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在学生的《招聘面试模拟》比赛中, 各组的面试形式丰富多样。例如, 有的组采取个别面试方式, 有的组采取小组面试方式, 有的组采取集体面试方式, 并且, 各组在面试过程中设置了心理测试等不同形式的测试环节, 应聘者也能积极配合。每组招聘模拟面试结束后, 让其他的学生给予他们在招聘面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表现进行评价, 并指出他们的好与不好之处。《招聘面试模拟》比赛结束前, 笔者作为教师给予他们评价、指导与建议。之后, 学生反映在招聘面试模拟的环境中, 他们直接面对管理实践问题的考验, 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加以应用, 进而促进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用的实践技能, 让理论知识在情景模拟实践中得到检验, 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差异及了解自己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技能, 这就进一步提升了教学的效果。

(四)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式教学法以开阔学生眼界及拓宽学生思维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 只有通过实践中的使用才会知道如何运用更有效, 才会体会到管理的魅力所在。因此, 应多鼓励学生与社会接触和交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式教学法,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并总结经验, 进而开阔学生的眼界及拓宽学生的思维。

一是“请进来”:作为教师, 可以与企业联系, 邀请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主管或与学生专业对口部门的管理人员到课堂上进行讲座或是和学生交流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 讲述他们的工作经历、分享他们成功的实际工作经验, 让他们与学生互动式的沟通与交流, 让学生从他们的经历和身上得到启示并且学习到他们的好经验。

二是“走出去”:让学生利用暑假及寒假时间到企业进行见习或实习, 并利用实习的机会, 找到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的实际工作问题, 进而提高实践能力;或是教师本人与企业联系, 在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过程中, 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 让学生通过对企业的参观, 了解企业的生产与经营过程, 了解各部门人员的工作情况与工作流程, 让学生与多与企业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与沟通, 学习到他们在课堂教学上学习不到的知识。

三、结论

通过以上在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上的探讨, 在进行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中, 要讲究方式方法,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兴趣, 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知识, 才能更好的提高其求职、做好其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提高胜任未来工作岗位等方面的能力。这也体现了教师要根据社会实际情况和需要, 与时俱进的改进和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符合现代教学的需要。

摘要:本文针对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进行探讨。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静, 杜淑芳, 朱闪闪, 刘倩, 郑春蕾.情境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 2014, (9) :138-139.

[2]刘文波, 刘楠.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构建与实施——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 2014, (2) :70-71.

篇9: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习心得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设置

一、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从上世纪50年代的“劳动经济学”专业发展而来的。1998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才进入独立发展时期。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一方面我国要全面推动人才强国战略,开展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新时代企业实施人才战略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随着企业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全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性要求日益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建设已成为社会共识,并逐步走向规范。

从笔者所在高校——华东交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大概有毕业生20%投身考研,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从事人力资源专业工作的学生不到毕业学生的30%,50%以上学生从事其他相关专业,创业或者企业行政管理等工作。有一半的学生毕业不能从事自己本专业的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潜在需求和实际需求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距?根据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求职者的素质要求比较严格,而这种“苛求”实质是凸显出了现行办学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的严重脱节,这也说明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

1.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

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综合学者们的看法而言,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社会对人才规格品格的要求和学校自身的教育资源和特点,在培养人才的实践中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特征和运行机制。

刘沫,陈海宁(2006)提出三种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很多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和解释。有的认为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培养过程三个关键因素。有的认为包括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和规格、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等方面。有的认为专业设置模式、课程体系构造形态、培养途径和知识发展方式、教学运行机制、教学组织形式、淘汰模式都应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题中应用之意。还有人认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应该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制度。

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

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和课程体系的设置都是围绕着对学生素质能力展开的,对于人才培养中应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素质。靳秉强,郭爱英,王立校(2001)指出,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模式是:以勤奋敬业精神为核心,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能为立足之本,具有不断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市场运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表达能力的新型人才。蔡厚清(2002)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核心素质包括敬业精神、系统思维能力以及情绪控制能力。孙达林(2003)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是专业知识的代表,而企业认为学生只要具备一般性知识即可;企业需要既懂专业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多面手;企业关心那些能为企业带来直接效益的指标,并不需要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顾琴轩,朱牧(2001)研究发现,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主要胜任力构成:沟通能力、分析能力、识人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服务意识、值得信赖、亲和力、学习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承受压力能力、适应力、主动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

3.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研究

人才培养模式如何设计,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论点。陈万思,姚圣娟(2006)提出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胜任力为导向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的思路。梁金印(2002)认为: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学科专业特点,初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之后协调学科专业,同时整合课程以形成课程体系,使模式在目标维度、制度维度和过程维度上的构成要素初步具备。郭志文(2004)认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从以下几点考虑:(1)实现从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的转变;(2)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3)加强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周亚新(2002)认为人力资源培养方案的设计应定位于微观管理层面,不应该偏重于宏观管理层面,而应该着重于企业管理中的特定职能。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作为一种学校教育过程,首先要从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出发,设定培养目标,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择

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首先要确定合适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认为,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需要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在此,笔者以自己所在高校为例,提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以作参考。

华东交通大学属于一般院校,学生生源素质上有一定限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是本科教育,而不是研究生教育或者高职高专教育,该校毕业生的去向是面向一般企业而不是其他特殊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该校开办已有7年,目前具备专业的教师队伍和办学体系。在此基础上,笔者主要探讨两个问题:培养的主体是谁?培养目标是什么?

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核心问题是“以谁为主体?”人才培养是以学校为主体还是应以学生为主体?传统模式认为学校是“人才工厂”,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学生是人才工厂的“产品” 。这种办学理念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其根源是长期计划体制的惯性。面对激烈竞争的外部环境,高校必须转换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立场上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出生率的降低,高校之间的生源竞争将日趋激烈,毕业生的市场适应度将成为考生的择校尺度。作为国内高等教育“二梯队” 的一般院校,对此应有足够的警觉。为此,笔者认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培养模式更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源于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二是社会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专业资讯人才的需要;三是公共管理部门对组织人事管理人才的需要。前两年该校毕业生主要面向铁路部门,因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也主要输向铁路,但随着学生在铁路部门工作的情况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在铁路部门不能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因而选择跳槽,去沿海等一些一般企业部门发展,或者选择自主创业。因此,学校应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企业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胜任力特质相匹配,这样才能使毕业生符合企业对人才的特质需求

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给出了指导性意见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为: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具体而言,以敬业精神、系统思维能力,以及情绪控制能力为核心,以人力资源专业技术技能为立足之本,培养具有人际技能、创新技能、写作技能、计算机技能的人才,另外要注意加强学生的的分析能力、识人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服务意识、值得信赖、亲和力、学习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承受压力能力、适应力、主动性。

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注意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如何设置,还应视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在此,笔者不准备设计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而是对于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加以强调。

1.改善专业课程的设计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以细分为许多小模块,比如人员招聘、人才测评、人才培训、人员激励、薪酬管理等等,因此,专业课程会相对较多。在专业课程设计时,如果要求每个学生对所有相关专业课程都加以学习,在时间上和效率上都会存在一定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这些模块的专业课作为选修课,由学生根据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自主选择。这样,不仅可以在时间上加以保证,而且有利于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专和深。

2.加强心理学课程的设置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种以人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与人的接触是不需多言的,甚至许多企业在招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时,愿意接受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如何掌握人的心理特征,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必不可少。在我国其他许多著名高校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一项必不可少的课程是行为心理学,并且还有大量心理学的辅助课程。学校虽然也有组织行为学的课程,但明显不足。管理心理学、行为心理学都应成为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3.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

学而不用是学生学习的一大弊端,作为强应用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更是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环节设计中,笔者认为应该提高课时量,增加内容。除了适量安排学生到实际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学校可以让学生对企业的运行进行模拟,比如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设计、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设计与开发、组织设计等模拟实验。这样,学生会主动对企业的运行体制进行调查,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多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行,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将自己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加以运用实践。

4.加强人际能力和沟通的培养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所面临的客户都是人,人际交往能力必不可少,在形形色色的人的交往中,如何能和人成功交往,如何能应对各种人的各种问题,应从学生时代就培养学生的人际能力和沟通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沟通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互动的课堂气氛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蔡厚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人口与经济,2002(10).P101-103

[2]陈万思姚圣娟:管理教育与管理胜任力差异实证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06,20(3).P85-89

[3]顾琴轩朱牧: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胜任力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10).P4-8

[4]郭志文: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论.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22(5).P70-72

[5]靳秉强郭爱英王立校:普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1,24(4).P424-427

[6]梁金印: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2,17(1).P81-86

[7]刘沫陈海宁: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实现人才充分就业的战略选择.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P52-54

[8]孙达林: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实证研究.价值工程,2003年增刊.P92-94

篇10: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心得体会

在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第四章——员工招聘这部分的内容时,我受益匪浅。面对如今竞争日益激烈的新世纪,作为未来社会的工作者现今的大学生自然而然比较关心企业是怎样进行员工招聘和面试者应如何进行面试这些基本问题。

员工招聘这一章节主要包括企业招聘目标、招聘原则、招聘的渠道与方法、招聘后的评估以及企业录用人员的原则这几部分内容。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员工招聘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企业发展的好坏,除了企业领导能力的强弱外,员工质量的好坏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因此,企业非常注重员工的招聘。

一个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前,必须明确此次招聘的目标。招聘目标直接影响企业日后的发展。企业在确定招聘目标时应围绕获得企业需要的人员、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来考虑。获得合适的人员才能实现企业人员与职位的优化,同时能够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失,改善人力资源的状况。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够给应聘者一种良好的感觉,即使应聘者不能成为企业的合适人选,但也会被企业的良好形象所折服,无形中成为企业的“活广告”。

企业确定好招聘目标后,一般会按照招募、选拔、录用、评估的程序来开展招聘工作。对于招募这一环节,大多数企业都有他们的招聘原则。通常有公平公开原则、因事择人原则、能岗匹配原则、全面衡量原则、宁缺毋滥原则、效率优先原则、双向选择原则。如果把企业的招聘比作一场游戏,那么以上的招聘原则则是企业和应聘者要遵守的游戏规则。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应聘者熟知应聘原则才能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除了清楚招聘原则外,企业还需考虑员工的来源。不同的员工来源所带给企业的创造力也不同。通常,员工招聘的来源有来源于行业内部、行业外部。来源于行业内部的员工对于企业的发展会有比较清晰的了解,但缺乏外部交流。来源于行业内部的员工能够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思维,但员工可能会由于不了解企业,发现企业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好,导致“跳槽”现象不断发生。因此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要根据企业内部的情况来衡量员工来源的方式。

无论是企业还是应聘者都非常注重面试这一环节。对于企业来说,企业通过面试可以挑选到合适的员工;对于应聘者来说,应聘者通过面试可以得到自己心仪的工作。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说,对于面试这一环节,面试官的表现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面试官的表现好坏直接决定了员工录用的与否。一般情况下,面试官会利用以下途径来了解应聘者。第一,通过简历来了解应聘者的基本情况。因此,应聘者要重视个人简历的制作。第二,通过笔试来考查。这对于一些技术型的公司来说是常用的面试方式。因为通过笔试,企业可以知道应聘者的知识能力。因此,应聘者要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培养。第三,通过面谈来了解。面谈是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用的面试方法。无论是通过真实地面对谈话还是通过网络进行网络面试,面谈都成为企业直接了解应聘者的情况的方法。另外,有些企业还会采用心理测验、情景模拟来甄别人才。心理测验能够检测应聘者的工作抗压能力;情景模拟可以检验应聘者的随机应变能力以及个人的工作态度。无论是哪些方法,我个人认为,应聘者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这些可以给面试官留下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但最重要的是应聘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

企业在招聘结束后,要进行招聘评估。即评估招聘的成本效益、录用人员的数量及质量。这是许多企业缺乏的一步,但是大型的企业是非常重视企业招聘评估。因此,对于应聘者来说,不要以为过了面试就万事大吉了。不过应聘者也不必过于紧张,只要做好以下方面,基本上就是一个优秀的员工了。第一,不要做没有创意的鹦鹉。

鹦鹉,众所周知,能言但不善辨,经常人云亦云。这是一些搞技术开发的公司所不喜欢的,因为这些公司最注重员工的创新精神,唯有创新,企业才得以发展,这也是我们大学生所缺乏而又必须具备的。第二,不要做无法与人合作的荒野之狼。现在的社会是合作的社会,对于企业来说也一样。在很多情况下,一项工程的完成、一项技术产品的研发成功离不开员工们的相互合作。因为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大伙的能力是无限的。只有懂得合作的人,才是企业喜欢的人。第三,不要做缺乏适应性的恐龙。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适应不了环境的变化就会被环境淘汰掉,因此员工要锻炼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只有这样才是员工的生存之道。第四,不要做浪费金钱的流水。国家提倡建设节约型友好社会,企业也一样。

哪个企业不懂节约只会走向衰亡,因此要求员工也要节约。第五,不要做不愿沟通的贝类。不愿沟通只会导致自身的落后。因此,作为员工,加强沟通不仅对自身能力的提高有利,而且能帮助别人提升能力,做到双赢。第六,不要做不注重资讯汇集的白纸。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只有注重搜集信息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头,因此,员工要做一个信息人。第七,不要做无礼的海盗。以礼待人,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作都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有礼才能塑造个人良好的形象,才能得到上级的肯定,才会有更多的晋升机会。第八,不要做只会妒忌的孤猿。只会妒忌对自身不利,过多的妒忌而不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只会让自己活在不快乐中,这也是企业所不喜欢的。第九,不要做没有知识的小孩。

学到老,活到老的终身学习观不仅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作为企业的员工更应该要具有!社会不断地变化,知识不断地更新,如果员工不会学习新知识,对新知识一概不知,只会被社会所淘汰。第十,不要做不重视健康的幽灵。现在的社会工作者大部分都陷于一种亚健康状态,不注重自身健康,赚再多的金钱也没用,我们不仅要为生活而赚钱,而要为了健康生活而赚钱。第十一,不要做过去谨慎消极的岩石。消极只会催人落后,我相信没有哪个企业乐意聘用一个消极的员工。因此,员工要学会展示乐于进取的一面,这样自己才会有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第十二,不要做摇摆不定的墙头草。既然选择了工作岗位,就要下定决心做好工作。就算日后有另谋高就的想法,也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这样,自身才不会因工作而烦恼。最后,不要做自我设限的家禽。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也要肯定自己的潜能,目标的设立也是为了激励自身努力工作的,是为了让自己超越的。如果认为自己能力不足,将会导致自身发展受阻,也不太可能有更多的超越与突破。因此,员工要学会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这样的员工才会受到企业的器重。

上一篇:鸡西市示范校汇报材料下一篇:551打折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