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过劳动节作文

2024-06-23

在学校过劳动节作文(精选11篇)

篇1:在学校过劳动节作文

今天我很高兴,因为今天是我第一次在学校里和大家过集体元宵节。早上我们在学校里吃元宵,老师说它代表着团团圆圆的意思,同学们一定要多吃点。我心里想大家都应该多吃点,祝福着老师和同学们团团圆圆在一起,平平安安真好。

下午学校举办元宵节游戏活动。我们班里组织的是有奖猜灯谜,奖品是学校提供的,规则是看谁猜得多并且猜对就可得奖。大家把老师写好的灯谜贴在墙上和灯上,各自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好吃的。大家都坐定后,老师宣布猜灯谜活动开始,我们边吃边猜谜语,我猜的谜语最多,共猜对了十六个谜语,得了好多奖品。猜灯谜真好玩啊,今年的元宵节真快乐!

篇2:在学校过劳动节作文

今天我比以前从家出门的时间还要早十分钟,到了班上,我发现班里几乎每个小组已经只差三四个人了。不一会儿,xxx来了,我从书包里拿出了我为她写的贺卡,她向我表示了感谢。又过了一会儿,xxx又来了,我也从书包里拿出了为她写的贺卡,她向我表示感谢后,又送了我一个“回礼”,其实也是一张贺卡。

上午四节课很忆就过去了,午休课后,xxx拎出了一个袋子,我们组的成员都很好奇,这里面到底是什么呢。xxx接着发给我们每个人一颗牛扎糖和一根肉棒。随后,我的同桌又给了我一颗椰子糖,我非常感谢他们。

下午第一节课,x老师来到了班里慎重地宣布:“圣诞派对,开始!好,现在把你送给别人的东西要回来放在讲台上。好了,有谁来表演节目?“先是银河组为大家唱了一首歌,下面是将参加”东小好声音“的一组也为我们唱了一首歌……老师说:”请同学们把讲台上的礼物拿走,重新给别人礼物,这次要说MerryChristmas。”然后我到讲台上去把礼物拿下来后分别对我的好朋友说了“MerryChritsmas”。

可别以为这只是一句简单的话,这里可包含着我们深厚的友谊。

篇3:过程法在雅思作文教学中的实施

雅思考试(IELTS)由是由英国文化协会(The British Council)、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CESOL)和澳大利亚教育国际开发署(IDP Australia)共同举办的国际英语水平测试。此项考试为申请赴英语国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留学、移民的非英语国家学生而设,用来评定考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的。雅思包含听、说、读、写四项,各项所占比重相等。然而,雅思官网数据显示,中国学生在口语和写作两项上的成绩一向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写作部分,2009年及2010年,中国考生的写作单项平均分仅为5.11和5.2,明显落后于其他大多数国家,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中国学生一向以勤奋上进著称,写作成绩不突出的原因,是否与教学思路有关?我们应该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雅思写作教学质量?

二、成果法与过程法简介

国内的雅思写作教学仍然普遍采用“成果法”。成果法主要表现形式为课内由教师提供范文,对范文进行解剖分析,学生反复操练一些词汇句型。由教师控制作文题目,学生课后独立写作。作品的唯一读者是教师,写作者就习作能获得的唯一评价就是老师写下的评语及在语法、句型、词语和风格等方面给出的建议。这种方法强调文章的内在形式,不重视修改,缺乏读者意识,忽略了写作作为一项重要交际活动的本质,因而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甚至厌倦写作。须知,雅思考试重点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生存交际的能力,强调二语情境下吸收信息,表达自我的能力。因而,我认为,采用一种交际活动的过程教学法或许能给雅思写作教学带来可贵启示。

过程法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创始人为Wallace Douglas,他认为写作是一个过程,写作课应该教授的是构成写作过程的一步步的操作方法。(转引自张莹,2006:51)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理论将写作视为一项以交际为出发点的,非线性的交互式活动。“过程写作法注重写作的全过程,提倡将写作教学活动渗入到写作过程的各个步骤”。(祈寿华,2000:66)该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经历一篇文章诞生的写前准备,与同伴协商,草稿,交互反馈,修改编辑等所有步骤中,他们一直主动思维,把握自己的写作过程,从而培养了写作兴趣,提高了交互能力、思维创作和书面表达能力。为达到帮助学生理解并内化写作过程,培养积极写作情感的目的,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时需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主动性为导向,营造交互的、活跃的课堂气氛。

三、过程法在雅思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需要注意的是“过程法”教学并不是一套僵化的格式或步骤。目前对写作过程阶段的分类,并未有一个一致的意见。我结合实际经验,将雅思作文过程教学法分为如下八个环节,并就各环节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一)写前准备(long-term preparation)

良好的写作技巧离不开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知识积累。雅思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要有良好的语言输出能力,大量的输入必不可少。为此我在写前准备环节组织的教学活动如下。

1. 在教学周期一开始,罗列出一份参考报刊书目,要求学生坚持阅读与各类雅思话题相关的文章并做好阅读笔记。二语习得研究表明,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写出的文章在句法、词汇、内容和篇章结构方面比阅读能力差的学生更趋成熟。(Flower et al, 1990;Krashen, 1984;Reid 1992;转引自邓鹂鸣,2004:70)此环节笔记的形式不拘,可以是摘抄,也可以是英文评论,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拓宽学生图式知识面,为日后更准确地理解作文题并进行发散思维打下基础。

2. 要求学生定期精读文章,并且将文章中的精彩段落、句子或词汇进行熟记甚至背诵,并鼓励学生在写作中主动应用这些积累的词汇。一种办法是要求学生在习作中以高亮或加注的方式标出所使用的新表达。

3. 针对很多同学提出的“看得懂问题却苦于想不到合适的观点”这一问题,我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现在便捷的互联网服务和丰富的电子资源,定期从收集并熟悉雅思考试真题及相关论点,建立专属于自己的“观点库”,这样在日后的写作情境下就不至于“欲言而止”或者“言而无物”。

以上几点,都是提引式的教学活动。大量的学习活动由学生自己负责。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不再被动等待老师的帮助,学习效率能大大提高。

(二)布置文题(assigning a topic)

雅思大作文多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常见的话题。其中以教育、科技类话题占主要地位,文化和媒体类也相对突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不应一味盲目遵循过程法教学倡导的由学生自主选择写作话题的方式,而应有所侧重。但过程法重视调动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参与欲望的特征,仍能在选题布置上给教师重要启示。P.G.Kelly (1984:88)指出,布置统一命题的作文时,教师应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动机,如“采用图片,音频或视频作为诱发因素”,激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只有从阅读、讨论或其他形式的输入中接收大量刺激信号后,我们才会产生写作的冲动。举例说来,在给学生布置“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GM food is harmful to our health and should be banned by law.Do you agree or disagree?”这一文题后,我播放了一段关于欧洲居民抵抗转基因食品的英文新闻报道,并辅以相应的思考题,如:

1.Have you ever tried any GM food before?Will you deliberately take or avoid GM food?

2.In your existing knowledge, is there evidence that GM food is harmful?

3.What benefits can GM food possibly bring in?

这样的方式迅速引领学生进入话题,过渡到下一重要阶段:集思广益。

(三)集思广益(idea-generating)

在此环节,学生们各抒己见,就所给题目进行思考寻找观点。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课堂中一般建议学生独立对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后记下笔记,再进行小组讨论。头脑风暴,顾名思义,即让各种观点和想法在大脑中碰撞、翻腾后再记录下来。这种记录不需要严格的形式,句子单词甚至符号都可以,中英文也都行。信息松散无妨,重点在于让学生找到用以表达主题的素材。当然教师可以适当传授一些头脑风暴的技巧,如广告学中常常用到的思维发散图(mind map):将讨论话题写在空白纸的中央,围绕该话题形成一系列的相关短语或句子,再慢慢联结整理这些概念。仍以上节关于转基因食品的文题为例,有学生整理出了如下的思维发散图。

1. 常用的思维加入方法

该学生继而根据该发散图,整理出了如“GM plants have higher productivity and will help reduce hunger.”及“GM food might pose potential health problem to people.”这样的观点。雅思大作文大多要求考生就某一现象或观点进行评述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对此,教师可介绍一些常用的思维切入方法。

(1)宏观微观法,即引导学生分别从某一现象在微观层面(对个人对家庭等)和在宏观层面(对国家对社会等)的影响进行考量。以考题“What can artists bring to us that scientists can not?(有哪些东西是艺术家能带给我们而科学家做不到的?)”为例,可指导学生分别从艺术对个人精神富足的意义及对社会美学趋向,传播和平促进和谐等方面进行思考。

(2)对象要素法,即指引学生综合分析某一现象所涉及各方面要素从而评估其影响。以考题“Do you think it’s necessary to ban tobacco advertisements?(是否因禁止香烟广告)?”为例,可指导学生思考禁止烟广告带给各要素(烟草商、观众、广告公司等)的影响。

(3)反问假设法,即让学生以设问的方式思考,假定某种对立观点成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以考题“Do you think it’s justifiable for human beings use animals for experiments?(人类利用动物做实验是否合理?)”为例,可引导学生设问:“What i animal tests are cancelled?What will happen?”从而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2. 注意点

以上所列方法只是沧海一粟,思维风暴环节主要让学生集中大量信息,拓宽思路。完成后,可让学生根据思维风暴笔记进行小组或全班性的集体讨论。讨论语言尽量以英文为主,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要点誊写在黑板上。在集体讨论环节教师应注意如下几点。

(1)讨论环节不必过分关注语言的正确性。这一环节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旨在让学生不受束缚地挖掘意义。“过分强调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凸显学生在文法上的毛病,这无疑使学生的自我形象受到威胁……(学生)甚至尽可能地回避”。(张省林,2005:25)

(2)对有新意有说服力的发言,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这样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降低非母语讨论情境中的焦虑感。

(3)除了在黑板罗列学生提出的观点外,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对观点的合理性或是否存在漏洞进一步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4)在观点讨论之外,适当地组织学生在话题相关词汇方面热热身。如在讨论distant education(远程教育)利弊的话题时,学生提出诸如了“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enables higher flexibility”,“access to rich educational resources”等相关词汇短语,为下一步的初稿做了一定的准备。

(四)初稿环节(Drafting)

初稿环节学生需将脑海中经集体讨论加工过的信息表达出来。雅思作文有限时要求,作文考试为期60分钟,一般建议花在大作文上的时间不超过40分钟。备考教学当中建议限时初稿,时间上的紧迫感既训练学生的考场抗压能力,又能充分激发他们潜能,突破文法的束缚更关注意义的表达。Zame (1983:175)指出:“有技巧的写作者能够突破词汇和句法知识不足的限制,采取一定策略保持观点表达的连贯。”中国学生写雅思作文往往苦于“不敢写,不知道如何下手”。在初稿阶段,教师应鼓励让学生沿着思路,注意写作的流畅性,从对语法的过度关注中释放出来,大胆应用可驾驭的语言表达。当然雅思作文是学术性的,考生需运用正规的学术写作的文体。在正式撰稿之前,教师应提醒学生选择适当的语体,如采用相对正式的词汇,避免出现口语化的语气助词,感叹句,等等。初稿完成后,即进入同伴互评阶段。

(五)同伴互评阶段(peer review)

1. 可能出现的问题

同伴互评作为过程教学法的核心特点,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引入互评机制后,教师不再是学生作品的唯一读者。受众的增加能让学生更充分地意识到读者的存在,认可自己“写作者”的身份,从而更积极地探索意义的建立,寻求多样化的表达。同伴互评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在批阅的过程中反省自己写作中的优劣势,互相取长补短。但是,要确保其效用,教师在组织同伴互评过程中应关注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关策略解决。现结合各学者意见,就二语写作课堂同伴反馈机制可能出现的问题总结如下。

(1)二语学习者本身语言掌握有限,不具备准确评析同伴文章的能力。与之相应,二语写作者受语言能力限制,往往不能正确判断所获反馈是否可靠,值得借鉴,(Hu, 2005:325)因为不乏写作者被误导作出错误修订的状况。

(2)多项研究显示二语写作活动中同伴反馈往往流于表面。反馈多集中在语言表达层次上(如语法,词汇运用等)的修补,较少涉及文章内容,结构及衔接等深层次问题。此外,反馈内容往往含混不清,如“再具体点”、“衔接再自然些”这样含糊的意见屡见不鲜。

(3)写作者对同级反馈者可能存在不信任的现象,继而消极面对反馈,不认真吸收意见修订。反馈机制因此失去了激发写作者热情,助其提高写作技巧的意义。

(4)受文化因素影响,中国学生相对较内敛,不习惯直接点破他人的缺点。(姜炳生,2003:16)他们可能对同伴文章中的弱点避而不提,代之以“语言流畅”、“结构清晰”等笼统的赏识性语言。在我的教学过程中,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2. 可参照的过程

上述几点只是同伴互评机制可能存在的风险,只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反馈训练及合理设计同伴互评的开展形式,就可以成功避免以上问题。以下为我总结的组织同伴反馈活动时可参照的一个过程。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互评态度。教师可专门利用半节到一节课时间,向学生介绍同伴互评相关研究,强调同伴互评在塑造写作能力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消除学生间的不信任感。

(2)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向反馈者明确批阅的标准和技巧。雅思官网给出的大作文评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Task Achievement(是否完成了写作要求);Coherence and cohesion(连贯性和结构层次);Lexical Resources(词汇);Grammatical range and Accuracy(语法多样性和准确性)。除向学生介绍上述内容外,教师还可对深层要求(前两项)及表层标准(后两项)进一步细分,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如就深层标准,我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了如下的批阅参考:

(1) 该文章是否满足了作文题中的要求? (2) 该文章是否结构清晰? (3) 该文章的立场是什么?是否有明确的表述? (4) 该文章共列举了几个分论点支撑立场?分别是什么?是否有明确表述? (5) 每个分论点用何种论述手段(如举例,对比等)来支撑,是否具有说服力? (6) 各段落之间衔接是否自然?应用了何种语言技巧?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鼓励反馈者在对同伴作文进行结构衔接层面评判时采用梳理作文大纲的形式,这一做法不仅能让写作者对文章结构的完整或缺陷一目了然,迅速理解吸收同伴的反馈意见,而且能让反馈者在批判性阅读中无形地树立行文的逻辑结构意识。以下是某学生就同伴一篇作文梳理的大纲(经教师修订语法),作文题如下:

City living in the 21st century is stressful and offers no advantages.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is statement?

(Objective IELTS Self-study Student’s Book3, 2005:70)

该学生在事后与我的面谈中提道:“第一个分论点是城市居民就业机会更多(画线部分),但我在同学文章中没能找到进一步的解释或说明,感觉不是特别完整。”由此可见,整理大纲能让反馈者注意论述的严密紧凑,形成较强烈的篇章结构意识,也刺激写作者探索建立意义的完整性。

而就词汇语法层面的评阅,教师首先可在班上集中讨论,制定推行一套具体的评阅系统。

(1) 反馈者应尽量发现同伴作文中的闪光点,以波浪线标出并注以对勾或“good”。这种方式能充分“维护学生的自我形象,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邓鹂鸣等,2004:71)并鼓励同伴间互相借鉴学习。 (2) 采用通用的评阅符号,便于提高评阅效率及写作者理解反馈意见。如参考《剑桥商务英语写作》中的做法,以“w/w”指代“词汇应用错误”,“sp”指代拼写错误,“N/A”指代数的不一致,等等。 (3) 对含糊不清,句法混乱的句子或逻辑衔接不清楚,意义含混的段落,要求反馈者以波浪线标出并注以问号,提交小组或教师进一步讨论。

(3)明确清晰的评阅标准让学生反馈者有章可循。在正式开展互评时,建议可以多人小组代替结伴互评,多人商讨的形式既能改善课堂氛围,又能培养写作学习的精神,张英等认为:“对某个写作者而言,每个反馈者都是一个信息源。”(2000:25)这些信息源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4)同伴互评结束后,教师的跟进必不可少。有学者在反思其初次同伴互评实验效果不佳的原因时提出:“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作为教师没有很好地跟进互评结果。”(Hu, 2005:336)非高水平的二语学习者在评阅他人习作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误评甚至错评。教师应收集经同伴互评后的习作,对正确合理的评价以在一旁加注的形式加以肯定,对误评错评之处,最好能进行总结点评,以促进学生评阅态度和能力的提高。

(六)教师反馈及二稿形成阶段(Teacher feedback and sec-ond draft)

Keh (1990,转引自张英,2000:25)将过程教学法中的反馈分为三种形式:同伴互评(peer feedback),会谈式反馈(conference feedback)和批语式反馈(comment feedback)。Charles (1990)认为其中的会谈式反馈是最理想化的,因为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就文章讨论,讨论的内容有针对性(text-specific),教师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写作意图,迅速把握学生在切题,篇章结构等方面的问题给出相应的指导。与学生被动单向接收的批语式反馈相比,会谈让他们处在较为轻松平等的氛围当中,学生主动提出疑惑并且得到及时的指点,能较好地找出并克服习作中的弱点。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教师不大可能每次作文都与每个学生进行会谈反馈。因而,就教师反馈环节,我总结出了如下几点经验:(1)以多人会谈代替单人会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次写作初稿任务完成后,抽取一组同学进行集体会谈。在此过程中对改组同学习作中的普遍优缺点进行总结评论,然后针对个别存在特殊问题的文章进行详细分析指导。(2)适当结合批语式反馈。在写批语的过程中,仍要注意首先站在一个读者而不是专家的立场,可以采用第二人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要发掘习作在理论布局等方面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建立写作者的信心。其次,为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写作态度,初读习作时可以采用“评而不改”的方式,即指出问题但不作修正。教师初次反馈完成后应督促学生结合同伴反馈进行二稿写作。需要注意的是二稿写作不等同于编辑,而是应着力于“改善全文的思想内容和层次,逻辑结构”(姜炳生,2003:15)。以准确表达写作者意图为标准。

(七)编辑阶段(Editing)

在已经完成了内容结构上的大修订形成相对符合标准的二稿后,学生进一步对文稿进行细节修订。这一步骤既包含在时态、选词、代词使用、人称和数、拼写、标点符号等语法方面的检查,又涉及卷面的排版整洁。写作能力不仅仅包括形成文章,编辑修改、总结经验也是重要的技巧。二稿编辑阶段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以完善他们整体写作的意识和技巧,这样也能给教师省下大量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八)分享成果

作品成型后并不意味着写作过程的结束。过程法强调学生的“写作者”身份。为加强他们对该身份的认可,保持写作的热情,教师可定期甄选较优秀的习作张贴或复印给全班观摩学习。也可尝试将学生作文中的佳句集锦。这些方式都能扩大了读者群,作品被人欣赏,学生会“内心充满成就感”,(胡新颖,2003:60)从而维持对写作练习的浓厚兴趣。

四、结语

过程法重视对写作过程和写作技能的培养,营造轻松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主动学习能力。在精心设计的交互式课堂活动当中,学生认可了自身写作者的身份,克服了各种焦虑情绪,树立了严谨认真的整体写作态度。具体到雅思课堂中,学生学会了批判性思考阅读,提高了主动收集写作观点的能力,建立了强烈的篇章意识。不可否认的是开展过程教学占用课时较多,但它给雅思写作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值得大力推广。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学生长期以来在雅思写作测试中低分的原因, 讨论了过程法在雅思写作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并就其具体实施给出了相应建议和注意事项。

篇4:过五一劳动节作文

来到山脚的店铺,我向店主讨教。她告诉我:如今蜿蜒曲折的山路,已经修建了阶梯,可以沿着它一直往上爬,或者乘缆车去,又有趣速度又快。我向前眺望,华山人流如潮,决定坐缆车上北峰。排了一会儿队,我与三个朋友坐上了缆车。缆车缓缓出发,我们的心也揪了起来。透过车窗,我俯视着大地:高耸入云的翠峰,像雪一样洁白又有些飘渺云朵,让我感觉自己就像漂浮在空中的一片云。

尽管没有导游,但朋友复印了资料,随身携带着一个“小导游”。“小导游”告诉我们,现在我们身处的北峰有个好听的名字:“云台峰”,大名鼎鼎的“诗仙”李白还在诗中赞美过它呢!我们四人又向南边走了几步,看见了擦耳崖,这名字可真奇特。这时,两道天梯展现在我们眼前,看上去很难攀爬,要是一不小心摔下了,肯定会头破血流。我克制住内心的恐惧,爬上天梯,又来到了华山著名险道“苍龙岭”。苍龙岭名副其实,莽莽苍苍,就像一条腾空巨龙。要登上苍龙岭可就难了,阶梯很窄。站在岭上遥望青松白云,耳边风声大作,真令人心惊目眩,不愧是险道!

此外,我还见到了奇怪的“谜碑”。西峰上有一尊石碑,上面刻着“虫二”。虫二,虫二,虫二是什么意思呀?原来,“虫二”指的是风月无边,因为繁体的风和月去框就成了“虫”、“二”。多有意思的谜题呀!

篇5:在学校过劳动节作文

我先把沙发上乱乱的沙发垫整理了一下。又把茶几整理了一下,整理出来一看,茶几脏兮兮的,于是,我又拿着抹布把茶几上擦擦、下擦擦,终于算是把茶几擦干净了。扭头一看,电视柜也脏兮兮的。于是,我又把电视柜擦了檫……终于我把客厅整理好了。

通过这次劳动,我知道了劳动有多累。不过,我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别说我有多高兴了。

明天可以不用上学,因为过“五一劳动节”放假三天。我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既然是劳动节,就应该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做点什么。

篇6:过五一劳动节的作文

五一是一个劳动节,我认为它是一个赞美那些热爱劳动的人的日子!他们热爱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去收获自己的“果实”。有一个人,他虽然很普通,名字很平凡。可是,他用手让我们吃到各种好吃的水果,让我们吃饱了肚子,除去自己地里的杂草,很勤劳的人----他就是农民。

农民给了我们很多好处,他是用什么给我们付出的呢?他是用自己的手喂饱了我们!今天是五一劳动节,请你伸出自己的手,去劳动吧!

如果你正在教室里,看到教室有些脏时,你就可以拿起拖把,把教室里的地拖干净,把灰尘拖掉,你也可以拿起扫帚,把地上的纸片、塑料物品零食袋给扫走,把它们扫到垃圾斗里,然后提起垃圾桶,走到楼下把它倒在垃圾场里。你还可以摆好桌子,把凳子放好,然后,你可以看看打扫过的地方,欣赏一下自己的“作品”,那时,你会表现得无比开心!因为你为班级尽了一份力!

行动起来吧1为班级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吧!为这一天而劳动吧!你可以抹桌子,洗洗自己的脏衣服,洗洗碗,为父母倒一桶垃圾,当你干完这些事情时,你会不会很开心,很自豪呢?

五一来了,行动起来吧!

篇7:在学校过劳动节作文

1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展现状

近年来, 广西百色农业学校每年承担1 000人以上的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 该校始终将培训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每当培训任务下达后,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多次召开相关会议, 布署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的实施方案, 在接到通知第一时间及时制定了《广西百色农业学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方案》, 并成立广西百色农业学校劳动力培训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 全面负责学校培训项目的各项工作。学校各部门各司其责, 通力协作, 强力配合, 统筹安排招生培训计划及开展招生宣传动员和生源组织工作, 在各相关单位积极配合下, 培训工作进展顺利。近3年来, 共培训农民3 000人, 圆满完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任务, 受训人员主要有村级动物防疫员500人、园林绿化工450人、农产品加工人员350人、机防手150人、电焊工260人、电子操作工400人、乡村旅游服务员670人、农村建筑工匠220人。

2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存在的问题

2.1 生源素质相对较低

由于大部分农民于初中或小学毕业后在家务农, 参加学习培训的时间少, 参加中职学校学习的机会更少。在经济不发达地区, 有近9成以上的农民没有接受任何职业就业培训, 完全靠体力劳动挣钱, 这种状况既制约企业生产力的发展, 也制约了自身的经济收入, 有的农民文化水平偏低, 只能选择技术含量低和依靠体力劳动的工作岗位, 其工资收入低下, 导致农民自主创业、致富能力低下。

2.2 适应新岗位、自主创业的能力差, 转移就业难

转移就业存在很多不足, 一方面, 百色当地所属企业较少, 就业人员有限, 输转主要以私营企业和个体业为主, 就业渠道狭窄且劳务收入较低。部分就业人员就业时间不长且失业现象较严重, 相当数量的受训人员在本辖区无法就业;另一方面, 受训人员外地转移就业渠道不畅。部分人员存在外出务工怕上当受骗或花费高、工资不能按时兑现等顾虑, 不愿到沿海城市务工, 减少了就业渠道。部分农民外出务工时, 满足于现状, 没有发展眼光和自主创业理想, 不注重积累技术和资金, 创业意识淡薄。因此, 适应新岗位的工作难度增大, 只能从事一些技术要求低和依靠体力劳动的工作岗位, 更谈不上自主创业[1]。

2.3 培训经费短缺, 培训效果与质量缩水

培训补助经费较少, 部分专业培训经费缺口大, 向学员收取难度更大, 地方财政无法配套。

由于培训点地域较广, 宣传普及不能达到每一个村社和农户, 因交通、地域、经费等原因, 现有培训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 培训效果与质量不高, 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用不显著。

2.4 培训机构繁杂, 标准不一, 规范性差

目前, 各县市广泛开展农民培训和就业工作, 由于培训机构繁杂, 有劳动、农业、扶贫、民政、科技部门抓农民工培训, 有安监、工会、团委、妇联抓技能培训, 有中职学校参与农民工培训, 但各类培训的标准不一, 缺乏规范性。

3 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措施

3.1 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对发展农村经济, 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 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有利于广大农民掌握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专业技能、生产技能等方面的知识, 增加其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形成“转移一人、致富一家, 转移一片、致富一方”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浓厚氛围;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 造就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全面系统地培训, 使有一定基础的学员, 加强认识、深化知识、提高技能, 成为打工致富能手, 成为致富带头人。通过典型的辐射、示范和带动效应, 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通过实施培训, 有序转移、输出大批农民, 直接增加家庭现金收入, 实现农民增收的目的;实施技能转移培训, 农民群众科学意识得到增强, 增加现金收入, 促进农村稳定, 社会不良行为明显减少, 进一步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因此, 学校要坚定信心, 整合资源, 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2]。

3.2 明确培训的指导思想

学校要不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 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提高农民就业技能为重点, 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实现农民增收为目标, 认真落实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督、农民受益”的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 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转移工作, 努力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 确保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3.3 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学校要成立领导小组, 把培训就业安置工作列为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领导要亲自监督抓落实。根据单位的自身工作性质、工作职责, 整合培训资源, 使各相关培训部门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加强领导, 形成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并制订培训工作计划, 合理安排, 抽出相关专业的骨干教师来承担培训工作。同时积极进行市场调查, 确定培训的专业及时整合社会培训资源, 有针对性地聘请校外兼职教师, 担任培训教学工作, 为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教学保证。

3.4 制订培训规划, 明确目标与任务

根据培训点的实际情况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要求, 统筹整合培训资源, 加大宣传培训的力度。坚持“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 按照十六字方针“公平对待, 合理引导, 完善管理, 搞好服务”,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有必要创新培训模式, 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组织管理和教学管理体制, 制订培训计划, 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目标, 分层次、按步骤地进行培训, 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3.5 争取各方支持, 广泛宣传, 积极动员

学员均分散在农村, 文化程度偏低, 就业观念比较陈旧, 培训与农活的矛盾比较突出, 没有各级领导的支持是难以完成任务的, 具体做法:一是将培训开学时间、参加培训人员、结业时间、结业人员等情况主动向“阳光办”项目监管部门报告, 请培训监督机构的领导现场核实学员, 接受管理和工作指导;二是给乡 (镇) 领导汇报, 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 为培训提供后勤保障, 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三是请村干部组织学员, 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作用。同时抓好宣传, 提高农民参训的自觉性[4]。

3.6 突出重点, 抓好6个落实, 确保培训效果

3.6.1 组织责任落实。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要求高, 任务重, 针对性强, 没有强有力的组织管理作保障, 工作将无法顺利开展, 也很难达到培训的根本目的———转移、输出就业。为此, 要抽调骨干人员组成专门的工作班子, 确定专人负责, 认真抓好专业设置、教学安排、督查考核等工作, 基本形成了教学、组织管理体系, 为整体培训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5]。

3.6.2 企业、招工、教学班落实。

通过实地考察, 择优选择当地有影响的企业作为就业转移对象。在招工选择上, 本着“培训人员满足16周岁以上, 45岁以下, 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身体健康, 转移就业愿望强烈的农村青年”的原则, 农民或下岗人员通过自愿报名, 把符合条件的人员组织起来进行培训, 然后造册登记, 填写相关表册, 建立学籍档案。根据用工单位需求, 组建教学班, 分层次、按步骤地进行培训, 做到“固定培训学员、固定上课指导教师”, 培训教室和教学实践基地灵活选择[6]。

3.6.3 教材、教学软件落实。

为保证培训工作按质、按量完成, 根据所开设专业和用工单位需求, 选择培训教材、教学软件, 编写易懂、实用讲义。培训前发到农民工手中, 做到人手一套, 方便教学、方便复习、自学, 以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成果。

3.6.4 授课教师落实。

为适应培训的需要, 根据用工单位的需求, 采取多种形式, 每个班由学校2~3名教师做到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每次培训, 先由市阳光工程等项目监管部门领导上好“第一堂课”, 再由专业授课教师, 按照日程表进行教学, 要求理论讲解通俗易懂, 实际操作具体、有针对性, 简单易懂。

3.6.5 教学场所落实。

教学场所主要包括教室和教学实践基地两部分, 是开展培训的基本要素。要求统一安排和布置, 教室要能容纳50~100人, 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安排。

3.6.6 教学环节落实。

教学环节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核心工作, 就是把教学内容落实到各个具体的环节中, 使农民能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 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和技术。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教学计划的制订、学员的召集组织、教师的安排使用、授课、指导、学员听课、笔记、作业、考试、考核、发证等。该校通过课堂学习、现场培训、实际操作和自学等形式开展培训, 采取理论培训、技能培训、声像教学、实际操作等环节有机统一, 使学员在“学中学会做”, 实现岗位技能的提高, 以实际、实用、实效为目的, 以学员动手操作为主, 教师面授讲解为辅, 提高学员学习兴趣, 培养学员有一技之长, 全面提高学员综合素质[7]。

3.7 制订相关制度, 强化监督管理

为提高培训效果, 围绕增强农民就业技能, 切实加强对培训的监督管理。常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是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建立行政领导责任制, 签订责任状, 明确职责, 逐级落实责任。二是严格执行有关规定。首先是推行“第一节课”制度。在培训班开班第一节课上, 聘请领导到培训班上好第一节课, 向参加培训的学员宣传国家培训的重要意义以及培训的内容, 同时讲解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 使培训学员认识到掌握求职技能的重要性, 了解培训的内容和政策。培训班上免费发放全国统一编印的《农民外出务工常识》读本。其次是建立公示制度, 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布培训专业、培训任务、培训时间及补助标准, 真实反映受训农民的补贴标准与就业去向。三是严格执行好培训工作的上报制度。学校根据培训情况及时进行汇总, 及时将培训进度上报市主管单位。四是规范台账制度, 认真及时做好学员登记工作, 按照要求如实填写农民实际情况, 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文化程度、培训专业、培训时间、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等, 建立健全培训台账。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工程和民心工程, 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要整合学校教育资源, 多措并举, 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扩大学校办学规模, 提高办学实力, 提高教学质量, 为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支撑, 实现为“三农”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成尚军.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30) :13427-13429.

[2]余祖光.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解决思路[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4 (5) :40-43.

[3]张胜军, 马建富.论我国农村劳动力培训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 2010 (24) :5-7.

[4]曹清林.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与农村劳动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 2010 (23) :229-230.

[5]周坚民.加快农村职业人才教育浅谈[J].江苏农村经济, 2010 (8) :65.

[6]石振红.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大荔县为例[J].新西部, 下半月, 2010 (7) :170.

篇8:小学生在学校过生日老师发言稿

小学生讲话稿:母校生日快乐

这是一个盛月,大地繁华一片,金菊傲秋,落英缤纷。

这是一个欢歌x月,xx喜庆一片,彩旗招展,欢歌如潮。

我们迎来了xx外国语学校xx国际分校十岁生日。忆往昔,有一群栉风沐雨的建设者,为我们每一个xx学子搭建起了一个可以快乐成长的平台,就这样一路辛勤的走来,有了足以让我们每一个xx学生骄傲的今天。

今天,看着每一个xx人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就可以知道这十年间,xx带给我们每个学生的巨大改变。

如果将十年比作一枚果实的孕育,那么,我们就是xx结出的最美的果子。作为学生的我们,不但掌握了丰富文化知识,习得了技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xx在一点一滴中塑造了我们温文尔雅的气质,让我们知书达理,有了走向未来的自信。这一切将不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会一直秉承着,这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如果将十年比作一个新征程的起始,那么,xx优良的传统还需要我

们每一个xx学生继承和发扬。让我们在每一个溢满花香鸟语的清晨勤奋读书,在每一堂课上快乐的汲取知识的营养,在每一次活动中积极锻炼自己的能力,在生活中更加自理自立。让xx的明天因我们的热爱而更加美好,因为我们的高雅的气质、礼貌的言语、优异的成绩而更加辉煌!

祝福xx,就是铭记昨天的辛勤耕耘;

祝福xx,就是赞美今天的辉煌灿烂;

祝福xx,就是开启明天的锦绣前程!

篇9:学校过元宵作文400字

元宵的形状不太特别,不是方的,而是圆圆的。有带馅的和实心的,其中最常见的是黑芝麻馅的元宵。

元宵用雪白的糯米包裹着乌黑的芝麻。煮熟后,颜色没有太大的变化,咬开Q弹的糯米,只见芝麻馅正在往外涌,让人垂涎三尺。

元宵的味道软软糯糯,非常好吃。元宵的吃法很多:水煮、炒、油炸、蒸等等,但最常见的是水煮。

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由于常年这宫中不得外出探亲,所以十分思念父母。当朝大臣东方朔得知“元宵”姑娘的`心事,就帮助她在正月十五这天见到了她日思夜想的父母,然后“元宵”姑娘做了很多“火神”喜欢吃的食品,其中汤圆做得最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

篇10:2023外国是怎么过劳动节的

美国:劳动节发源地不过“五一”

俄罗斯:游行、集会、娱乐一个都不少

日本:劳动节逢“黄金周”

加拿大:9月劳动节标志夏天结束

泰国、秘鲁:放假一天

意大利:不庆祝不放假

篇11:在学校过劳动节作文

目前, 江西省共有各类中职学校500多所, 大部分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其主要特点是: (1) 学校所在地在农村的中职学校比学校所在地在城市的中职学校开展农村劳动转移力培训多。 (2) “免费”培训的项目多, 自费培训的项目少。 (3) 短期培训多、长期培训少。 (4) 就业培训多、创业培训少。 (5) 校内培训多、校外培训少。 (6) 农村劳动力输出地培训多, 输入地培训少。 (7) 单纯的转移培训多, 企业“订单式”的培训少。

二、中职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近几年我省中职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分析, 发现中职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存在的以下问题: (1) 对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认识不够。 (2) 经费短缺制约中职学校转移培训工作开展。 (3) 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影响转移培训工作开展。 (4) 培训模式、方式单一。 (5) 培训与转移脱节。

三、中职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建议

1. 提高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认识。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也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部分, 中职学校必须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中职学校从领导到教师, 只有提高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认识, 才能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做好。

2. 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中职学校应根据专业发展和教学工作的需要,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 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 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 尽快建立起一支整体结构优化、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的专业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是中职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 是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根本途径, 加强实验实训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只有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资金支持、加大投入力度, 搞好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3. 创新多元化培训方式。

中职学校应本着以劳动力市场需求制订培训方案的原则, 不断创新培训方式, 提高转移就业率。针对劳务市场需求的多样性, 中职学校应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方式。如鼓励农村劳动力参加转移培训, 采取“校企结合培训”“订单培训”“定向输出”, 确保他们培训后实现就业;为使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 创造了能够跨地域、转专业、分阶段的“学分制培训”模式, 形成学分互认机制等, 还可采取“企业+中职学校+失地农民”联动型的产教结合培训模式, 以及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引导性培训和技能性培训并举的方式, 创建灵活高效的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4. 实施菜单式培训策略。

中职学校应深入乡村调查研究, 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技能状况、收入目标、求职意向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在此基础上为他们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等, 实现他们的就业目的, 促进转移就业率的提升。

5. 全面拓展校企合作空间。

中职学校应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学员和录用单位之间架设桥梁, 成为实现农民转移就业不可缺少的维权服务中心。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 中职学校先与各劳务输出组织或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作协议, 再与农民工签订劳务输出协议, 并监督农民工到达用工单位后签订劳动合同情况, 明确双方责、权、利, 并依法实施。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后, 中职学校为农民工介绍由劳动、司法、公安、法院等为成员单位组建的司法援助中心, 为他们提供政府维权救助情况, 以及在外地设立务工人员维权联络处, 及时解决农民工的各种问题。

6. 强势推进培训信息化进程。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深入开展, 广大农民越来越需要有良好的支撑服务体系为他们的转移就业提供支持和帮助。中职学校应建立集培训、转移就业、服务等一体化信息平台, 为广大农民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支持、培训就业信息查询等全方位的服务。

7. 实施分类培训策略。

鉴于当前农民的年龄结构、受教育水平、就业意向等方面的差异, 中职学校在培训中应开展分类指导、定向培训, 要注意分析农村劳动力的组成结构和务工特点, 针对农民个体差异和多样性安排组织培训。

8. 坚持适用效能原则。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其自身的特点, 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 增强就业能力, 实现稳定就业。因此, 中职学校必须强调适用性、突出技能性, 以“零距离”教学确保“零距离”就业。

9. 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中的跟踪性培训。

在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的体制下, 职业教育不应该成为一种终结教育, 而应该从时间与空间上涵盖人的一生, 提供给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教育也不例外。从中职学校的角度看, 为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继续教育的服务是挖掘其教育潜力, 充分利用其教育资源的重要机遇。

四、结束语

虽然中职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克服各种困难, 及时化解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出现的各种问题, 扎实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调研、招生、教学、就业、跟踪性服务等工作, 中职学校是可以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做好的;只要我们坚持下去, “农民工”这一专有名词也是可以消失的。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使他们掌握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所需要的各种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这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也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中职学校只有及时化解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建议

参考文献

[1]赖平生杨林:发挥中职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作用[J].老区建设, 2008, (24)

[2]孙诚:职成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作用与发展[J].当代教育论坛, 2007, (15)

上一篇:告别小学生活小升初作文下一篇:提升教育质量推进年活动演讲比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