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指导者培训总结

2024-06-23

第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指导者培训总结(通用13篇)

篇1:第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指导者培训总结

(一)指导者 周茂林 王熙婷 冷雪 廖 望

(二)记录及资料整理 张应军 郝宗英 张星 马 丽

(三)活动主题 人际交往

【范文网】

(四)活动内容 大风吹 “奥地利女王圈” 猜词游戏

(五)活动设计

a 大风吹

1.全体站成一个圈,以报数的形式确定站或蹲,形成一站一蹲间隔的圆圈,有两个人没有位置,立于中央。

2.主持人开始说:「大风吹!」大家问:「吹什么?」主持人说:「吹站着 的/蹲着的有穿鞋子的人。」则凡是被吹的人,均要移动,另换位置,原来站在中间的人抢到一位置,使得另两个人没有位置,这两个人要接受大家的惩罚,惩罚结束后再吹。

备注可「吹」之资料:站着的/蹲着的有耳朵的人、带表的人、两只鼻子的人、穿x颜色衣服的人

b 奥地利女王圈

操作程序:

1、各组成员围成一圈。

2、每位成员将双手放在前面一位学员的双肩上;

3、听从培训师的指令,缓缓地坐在身后学员的大腿上。

4、坐下后,各小组可以叫出自己的口号,鼓励大家坚持不懈。

5、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看看哪个小组可以坚持最长时间不x松垮。

(六)分享方向

有关讨论:在游戏过程中,自己的精神状态是否发生变化?身体和声音是否也相继出现变化?

2、在发现自己出现以上变化时,是否及时加以调整?

3、是否有依赖思想,认为自己的松懈对团队影响不大?最后出现什么情况?

4、要在竞争中取胜,有什么是相当重要的?

(七)评价:

(1)指导者对于活动项目的规则掌握不熟练,造成了成员对活动的各种疑问,对指导者的权威性是一种消弱,因此熟练掌握活动、规则,顺利而有效地指导活动进行,对于团训的效果具有深远的意义

(2)在活动进行中,由于事先没有把活动的注意事项,活动要求,活动规则等具体内容做详细而简单的陈述,导致许多人一起议论活动的想象,进而影响到了整个活动的进展。此时,需要指导者灵活而机智地控制这个会场,不能任其发展。需要对各种注意事项再次进行解释。

(3)在策划阶段没有很好预期在团训进行中会出现的状况,导致在活动中大家七嘴八舌的进行讨论。如“大风吹”的活动中对于“吹出团队”的人进行何种“惩罚”没有事先进行说明,导致大家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了无意义的争论。

(4)指导者在整个活动中一定要以公正的形象,维持整个活动的公平有序的开展。这样就能成员营造出“一种坚持公平,保证正义”的团体氛围,有利于减少成员的抱怨,形成信任,依赖的团体气氛!

(5)指导者要善于调动团体气氛,烘托活动顺利进行的外部支持环境。团体氛围的形成直接关系到活动效果的到达程度,因此指导者具有感染

(6)在分享阶段的问题:在分享阶段作为指导者对成员的发言要进行及时的反馈,或重复发言者内容;或对发言者进行解答;或对疑问予以指导;或对发言者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切忌不对成员的发言不做任何反馈。

(7)活动的梯度设计。在猜词游戏中,指导者对于所猜之词进行了易——难——易的设计!对于团员进入角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进行团训方案设计的同时兼顾成员的感受,关注成员的利益,对于营造和谐、温暖、宽容的气氛具有重要作用。

(8)在热身活动的设计中,需要选择那些操作简单,活动量不宜太大,能够起到活跃气氛,增进亲密度的活动。

(9)指导者在热身活动中表情方面要尽量做到纯真、自然,亲切,有感染力;语言方面要做到流利的表达;在情感上要有强烈的感召力。

同栏目文章:

网络教研培训心得体会2010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领雁培训总结教师信息化教学实用技术全员培训总结新教师岗前培训总结新员工入职培训总结领雁工程小学校长培训总结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培训总结到 培训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篇2:第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指导者培训总结

1.热身活动:青蛙跳水(10分钟)

(游戏规则)所有人围成一圈,每个人只限于说一个字。“一只青蛙 跳下水,咚;两只青蛙跳下水,咚咚„”

一、温馨道别(20分钟)

1、活动前准备好有颜色的卡纸和彩笔

2、小组成员围圈而坐,由一位成员当主角,大家讨论他现在与刚参加团体时有何不同,参加团体后在哪些方面改变了。然后再换另一位成员。

3、依此类推,对每位成员反馈

4、结束时每人发一张卡纸、一支彩笔,然后请成员纸上写上“对(自己的名字)的祝福”,然后向右传给每一位成员,每人都写下自己对他人的祝福和建议,或绘图表达

5、当转完一圈时,每一位成员细细阅读他人的祝福和建议,并对他人怀着深深的感谢,一一握手道别。

二、集体创作:我眼中的西科大(45分钟)

规则:每个小组用一张大纸来作画。每人选择喜欢的颜色,自由选择作画的位置作画。

指导语:大家来到西科大已经有两个月了,学校与我们相互间产生了特别而有强烈的联系和情感。最后我们集体创作一张画,画出大家对学校的感觉,用我们喜欢的任何颜色,用自己想要表达的任何意向。相信大家一定可以一起创作出自己的作品!画出我们眼中心中的西科大。

各个小组分享作品

二:结业式(15分钟)

1、团体指导者总结整个团体活动,布置心得,每位成员自由发表意见,谈感想,并在下周四前由班级负责人交辅导老师。

2、合影。

篇3:第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指导者培训总结

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是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管理胜任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 通过对现状的调查, 我们了解到时下的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往往注重理论的传授, 忽视技能培训以及培训对象的积极性。培训参与者少有分享、交流、亲身体验的机会。

本文从探索教学管理人员管理胜任力培训新思路、提升培训实效性的角度出发, 将团体辅导的理论与技术引入到教学管理人员管理胜任力培训中来。

一相关概念界定

1. 团体辅导的内涵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 它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 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 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常用的团体辅导活动形式有角色演练、团体讨论、行为训练、游戏活动、案例讨论、心理剧、参观访问和影视观赏等。

2. 管理胜任力的内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认为管理胜任力是在工作和有关情境中取得成功的决定性的、基本的个体特征。他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 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 “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是外在表现。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 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 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传统意义上的学术和知识技能的测评无法有效预测未来个体工作绩效的高低以及个人生涯的成功, 真正从根本上影响个人绩效的是“成就动机, 自我觉察、人际交往、情绪调控”之类的因素, 本次培训关注的正是此类因素。

二团体辅导应用于教学管理人员管理胜任力培训的理论依据

本项目培训内容涉及的每个主题, 都是完全按照学员的实践需要而设计的。但教学任务和教学过程是以以下理论为依据的。

1. 团体动力学习理论

团体具有内聚力, 这种内聚力来自于成员们对团体内部建立的规范和价值的遵从, 它将个体的需求与团体目标相结合, 使得团体行为深深地影响个体的行为。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成员在交往中体验、学习, 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完善自我、改善人际关系, 改变固有的认知。

因此, 团体辅导在教学管理人员管理胜任力培训中的应用实际上是利用团体动力学的理论依据, 采取团体辅导的方法、技巧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胜任力的培训, 通过建立良好的集体教育氛围, 影响和改变成员的固有认知和个体行为。

2.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常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类行为进行观察学习。

其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他人、模仿他人而学会的。

在教学管理人员管理胜任力培训中, 如果能为那些在情绪调适、人际交流中存在疑问的成员, 提供多个积极正面的可模仿的榜样, 将有助于他改变不适应的行为。团体辅导正是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 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三团体辅导在教学管理人员管理胜任力培训中的组织和实施

1. 准备阶段

本次培训的对象为自愿报名的某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指导者为具有丰富团体辅导经验和心理学知识的高校心理学教授。通过观察和访谈, 了解到教学管理人员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 (1) 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 并将其应用到工作中; (2) 掌握调节情绪, 缓解压力的方法; (3) 对自我探索的渴望, 希望了解自己, 清楚自己的目标。

学习目标是培训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 我们将本次培训的目标定位, 设计了四个单元:“沟通的艺术”“压力管理与情绪调节”“自我探索与成长”“工作情境模拟”。

2. 实施阶段

根据每个单元的培训目标, 设计了相应的团辅活动, 并充分利用了团体辅导的各种活动形式, 如情景演练、小组讨论、绘画投射、专题报告、行为训练、游戏活动等。每个小活动后都有相应的成员讨论分享环节。现介绍每个单元的培训目标及培训过程的安排。

单元一:沟通的艺术。

培训目标:使成员认识到人际交往中合作、交流、沟通的重要性;让成员了解有效沟通的技巧, 包括主动沟通、仔细聆听、准确表达、澄清确定;在活动体验与分享交流中, 学习交流技巧, 改进成员的交流方式, 提高成员的人际交往技能。

培训过程:相见欢、心有千千结、折纸游戏、人际交往AB剧。

单元二:压力管理与情绪调节。

培训目标:协助成员了解压力来源, 认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促进成员对自我压力的觉察及对自我情绪管理策略的反思;掌握认知疗法等情绪调节的技巧。

培训过程:我的情绪象限、我的压力写真、魔鬼与天使、放下心杯、我的人际支持网。

单元三:自我探索与成长。

培训目标:帮助成员认识并接纳自我, 认识并接纳他人;澄清自己的价值观;提高自我探索能力, 增进自我了解, 促进自我成长。

培训过程:人际关系中的我、火光熊熊、优点大轰炸、我是谁。

单元四:工作情境模拟。

培训目标:模拟不同的工作情境, 帮助成员了解在不同的工作情境下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 以及处理方式的不同, 尝试不同的处理模式并与自己以往的处理模式进行比较, 将此前沟通的艺术、压力管理与情绪调节、自我探索与成长的相关主题的内容融合到实际的工作情境中。

培训过程:工作情境设计、工作中的冲突模拟、反思。

四培训效果分析

以参加培训的教学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在培训过程中的作业反馈、每次培训后的感想、团队分享过程中的录音和文字记录, 归纳总结其在培训过程中的收获和对培训效果的评价。

1. 进行了深入的自我探索并获得了身心灵的成长

★下午的活动, 让我重新审视自己, 自我反省。对于自己的缺点, 以前总是难以接受, 也不能接受别人的缺点。但在活动分享时, 指导老师说过, “对别人的不接纳就是对自己的不接纳”。我感触很深, 我要学习接纳别人, 发现和欣赏别人的优点。

★接纳自己、善待别人, 才能让自己成为真正幸福的人。

2. 掌握了在工作中更好交流的技巧

★在“优点大轰炸”环节, 当我站在其他成员面前时很不自在, 但听到成员给的表扬和赞美时, 心里美滋滋的, 非常愉快。在工作和生活中, 我要不吝惜自己赞美的语言, 时不时地给同事和家人一些赞美和鼓励, 但今天发现用恰当的语言夸奖对方确实不容易, 这或许是平时赞美别人太少, 观察了解太少的原因。

3. 认识了工作压力并学会情绪调适

★在“画出我的压力”环节, 我把自己的心理状态画在了纸上, 一片大海, 几只小船, 有阳光, 有鱼。我认为这样才是能让我摆脱朝九晚五的生活的好方式。压力大家都有, 关键是看自己如何去调节, 只要内心平和, 就不怕外面环境的喧嚣。

★压力是一点点积累而成的, 就像一只纸杯。我们刚举起它时, 感觉不到它的重量, 但是如果长时间举着, 我们会觉得她越来越沉重, 手越来越酸痛。所以, 通过这个活动我感觉到要学会放下压力, 不然压力会把我们压垮。

4. 掌握了人际沟通的技巧

★在“我的人际支持网”活动中, 刚开始我无从下手, 不知道要如何去分析朋友关系。然后静下心来考虑我平时在遇到困难时, 找哪些人去讨论、倾诉、求助。最终我认为不同的困难寻找的对象不一样, 如果是学校的事情找同事, 生活中的事情就找朋友、家人。这个活动让我联想到学生管理中也要让学生建立人际支持网, 让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可以得到很好的帮助, 倾诉心中的疑惑, 保持身心健康。

★“心有千千结”这个活动, 让我们小组紧紧联系在一起, 然后通过慢慢地调整, 让整组解开千千结。这个活动让我感觉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有着各种烦恼, 教师在工作中一样有各种压力, 都需要用心去解决。

5. 教师们对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应用的评价

★摒弃了传统的说教式的理论灌输, 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轻松有趣的活动模式, 让我们一直在非常愉悦的情感体验下完成学习任务, 这是印象最为深刻的。

★今天虽然一直都在做体验活动, 但是我感到着实收获不少, 如何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 如何加强自己的情绪管理, 如何应对工作压力, 如何放松自己等等, 我们都有很深刻的感悟。

五提高团体辅导应用于教学管理人员管理胜任力培训实效性的建议

1. 增进成员参与度

团体辅导目标的达成需要成员的热情参与和真诚分享。成员的参与度对团辅的效果会产生极大影响。因此, 要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使成员敢于发言。指导者要调动起成员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鼓励团体成员分享真实的想法。没有优先顺序, 每个成员只负责提出想法, 不会担心自己的想法受到批评和否定, 甚至可以搭乘便车, 承接前面人所发表的意见, 加以补充使意见更为具体和完善。

2. 区分不同层次开展培训

新近任职的管理人员关注管理的基础理论、实用知识和技能、阶段性目标的确立。资深管理人员更关注发展管理专长、提高个人胜任力、长远目标的确立。若条件允许, 可以根据管理者的不同特点和心理状态, 进行不同主题、不同形式, 区分层次的培训。

3. 发挥学校培训优势

团体辅导在教学管理人员管理胜任力培训中的应用更适合在学校进行, 学校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团体辅导的优势。在学校开展此类培训具有如下优点:一是经济性, 利用教室作为培训场地, 降低培训成本;二是实效性, 基于对本校教学管理人员情况的了解, 团体辅导的设计能更贴近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三是灵活性, 学校掌握了自主权, 在培训的时间、内容、形式、成员等方面可自行决定。

参考文献

[1]潘恰、程素萍.团体辅导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的应用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2 (12)

篇4:第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指导者培训总结

关键词:评价 指导

随着青少年的问题层出不穷,人们对心理辅导的需求日益迫切,学辅导和作辅导的人与日俱增。目前,如何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脉动的学校心理团体辅导体系是我们所极为关注的,而心理团体辅导评价体系成为其中最核心的工程。心理团体辅导课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是我们目前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核心内容,必须要有清楚地厘定。本文侧重于对心理团体辅导课的评价体系的探索,目的是运用评价标准引领课程发展和教师成长。要想建立评价体系就要对心理团体辅导课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因为对课程理念、教师状况、学生主体地位及需求清晰认识是构建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心理团体辅导课产生的背景

(一)政策背景: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第一次就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专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1年3月15日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第一次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2002年9月2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等进一步做出了明确的规定。2002年2月26日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2010年7月30日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以上是十年间我国政府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和具体要求的集中体现, 也是我们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使命来源。

(二)理论依据:心理团体辅导课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心理团体辅导课是一种在团体环境下,这里主要指中小学班集体,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的辅导形式,是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流合作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并改善与他人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从而发挥良好助人的过程。通过心理团体辅导课,经过专业训练的教师能够敏感地发现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能够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发挥团体动力,引导团体学生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主动地探索自己与他人的内心世界,愿意分享与合作,成为渴望得到健康发展的积极学习者。心理团体辅导学习过程和方式是通过所谓游戏针对学生各种心理发展需要而设计的,兼顾趣味性、针对性、教育性和互动性,帮助学生自己去体验情绪、发现问题、发现自我、学习技巧。通过学习训练,正确认识社会、认识同伴、认识生命,学会与他人交流沟通,正确面对身边的各种问题,学会处理各种挫折和困难。因此,一节好的心理辅导课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理,直接与学生的心灵对话,一节好的心理课是对人生的一种分析,承载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现状分析: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一名学生都生活在大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都发生着深刻变化。活动范围加大,接触人员增多,工作及生活节奏加快,周围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随之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构成重要影响。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情绪变化越来越大。这就需要人们加强自身的交往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出于人的长远发展和健全人格考虑,中小学心理团体辅导课就应运而生。

(四)学生心理特征与团体课采取的教育引导方式: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主要针对中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

初中学生渴望独立、尊重、民主,忌简单粗暴少用命令少说教。初中生懂得不少,但实践不多,需要实践。人的道德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实践,实践出真知,人的道德素质主要不是来自于课堂,主要来自于实践的锻炼。学习道德准则和道德知识是实践的开始,是实践的初始阶段或准备阶段。人的素质是人的生活的积累,人的素质可以说是人生活的反应、生活的记录和生活的沉积。让学生去体验就是以体验引发学生对对生活的思考,从而修正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中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要充分相信他们让他们通过集体交流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制定、组织会议过程,自己主持会议、讨论交流,形式是讨论会、辩论会。高中学生觉悟的提高需要理性思维,不能简单说教,应通过对话加以沟通,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提高认识,强调自我教育。鼓励他们自我认知、自我判断、自我体验、自我反思,教师做咨询疏导工作。

心理团体辅导课正是对上述学生心理特征和教育引导方式进行解决的具体体现,运用课程进行系统教育。

二.心理团体辅导课的特点、模式、内容

(一)团体辅导课的特点:团体共同参与,重在体验和分享。共同参与课堂上创设的情景,在体验中展开观点的碰撞,通过分享磨合出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

(二)团体辅导课基本模式:课的基本模式是热身阶段——提出问题。班级团体辅导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始运作,学生将由教师带领进入问题提出的情景预设之中。转换阶段——展开问题。学生开始对讨论的话题表达不同的见解,认知出现分化,辅导教师参与其中,并有选择地对问题回应或展开。工作阶段——深入问题。通过学生间交流互动,彼此间相互了解,对某些观点出现认同倾向,辅导教师要将学生认知进一步深化,达到对问题研究至究竟,问问学生,问题真的是这样的吗?结束阶段——归纳问题。活动即将完成,辅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形成新的认识,并在活动中获得责任感和自尊感,情感得到升华,认同团体达成的共识和规范。加之课后学生行为改变度的观测呈正向趋势,则认为辅导目标基本达成。

(三)心理团体辅导课主要内容:

1.自我认知与接纳: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是个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衡量个性成熟的标志。一个能够了解自我、正确地评价自我、进而能过肯定自我、接纳自我的学生,才能发展出自尊、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实现心理健康。

2.情绪管理: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对情绪的良好感知和控制。青少年时期是进行情绪管理训练的关键时期,情绪训练是团体训练的重要内容。

3.人际交往与信任合作: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为青少年提供巨大的心理能量,这种能量恰恰是家长和教师所无法给予的。学会高效的沟通技巧、人际交往技能、处理人际关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冲突是辅导的主要内容。

4.价值观与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当中,价值观的澄清是非常重要的。青少年时期是生涯意识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5.思维训练与潜能开发:与传统学科教育不同,心理团体辅导是对学习能力的促进而不是进行具体知识的传授,而是主要通过思维训练和潜能开发来实现的。而青少年时期正是学生思维飞速发展的时期,辅导针对不同的思维与学习潜能展开训练。

三.心理团体辅导课的原则与要求

(一)心理团体辅导课的原则

1.以人为本主体性原则:心理团体辅导课主旨是提升学生个性品质,健全学生人格。因此,在团体辅导课中体现以人为本更为突出和鲜明。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主体需要、主体情感和个性特征。以人为本要求教育与人的尊严、自由、幸福和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人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把学生看作是活生生的现实的人。人的现实生活是多种多样的,必须看到人既然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社会关系又是历史的变化的,那么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人的本质,也自然是历史的变化的。人是变化的发展的,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经常会看到辅导教师在课上忽视学生个性特点,没能及时对学生求异求变进行引导,使得团体辅导效果大打折扣。

2.课程主导性原则:心理团体辅导依照学生年龄特点一经确定课程体系就要按照体系框架去实施。运用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进行一段时期的学生心理疏导,才能对学生积极心理或积极体验有深入影响。就整个课程体系而言,从设定到实施课程体系结束,无论是三年一个周期还是六年一个周期,是较为恰当的,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3.团体主体性原则:学生团体自身具有自我觉察能力和协同发展能力,在辅导教师设定的特定环境下团体自身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和需要前进的方向。一方面教师的辅导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团体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发挥团体成员间的相互积极影响,达到团体成长的目的。

4.发展创新性原则:心理学的理论在发展,时代在发展,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变化发展,心理团体辅导课发展到今天并不是最完美的,也同样处在发展阶段。从事班级团体辅导的老师经验丰富,最知道实践中需要什么,所以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使班级团体辅导课在我国发展得更好。

(二)心理团体辅导课的要求

1.教育必须包含道德的目的

教育不仅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们的目的还必须合乎道德。教育不仅是一种有意施加的影响,这种影响还必须出自善意。教育包含使人为善的意图,德育代表使人为善的教育意图。团体辅导课必须引导以引导学生向善求真为方向,每人都体验积极,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和幸福生活的价值观。

2.教育必须包含有价值的内容:心理辅导的目的是助人自助,在积极主义心理学的倡导下也是希望心理学带给学生积极、正面、美好、幸福的影响或体验,这一点在辅导时是主要出发点。

3.教育必须采取合乎道德的方式或道德可以接受的方式:团体辅导课所采用的方式、知识必须是合乎道德方式的,合乎现代主流文明规范的。心理学的一些知识来自于实证或起源于战争,但对学生的引导就必须在教育原则和主流文明背景下进行,否则违背了原则和初衷就是极大的错误,要给予弥补。

四.如何听心理团体辅导课

(一)关注理念体现:理念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灵魂,心理团体辅导课的价值及其深刻性主要就是体现在辅导理念上,心理团体辅导课与一般的主题班会的根本分界线主要也是体现在辅导理念上。从这个意义上说,辅导首先是一种理念,而不是技巧。现在有些教师在开设心理辅导课时,往往在形式上想得多,在理念上想得少,在辅导的针对性上想得更少。一节班级团体辅导课到底是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切入点要找准,口子不能张得太大。要考虑到一节课不能解决很多问题,要找准一个问题解决,有时是几节课来解决一个问题,相互间或为依托环环相扣。心理团体辅导课的理念到底是什么呢?就是围绕人的成长全过程和道德成长的高度的角度看待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以构建的方式培养学生群体性积极乐观的精神。目标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系统构建或引导学生自我构建高尚的人格。具体到一节团体心理辅导课的理念体现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高度和学生思考的深度。

(二)关注目标呈现:在辅导教师设计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这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班里学生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是什么?他们的年龄特点又是什么?目标是唯一的。这样,选题才会有的放矢,才会受使学生更清楚明白这节课做了什么。这里,辅导教师一定要清楚什么称为目标。目标一定是具体的,能够通过辅导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成,并且可以评估量化。目标应是心理学层面的,围绕学生心理活动进行的。目标最为重要的必须是积极的健康的。这是对目标的特征性质上的要求。在辅导过程中还可以将目标体现在辅导过程各个阶段,这样可使辅导一步一步稳健达成。

(三)关注学生表现:辅导课上,很多内容直指学生所思所想,学生会出现不愿交流现象。交流的话题更多的是对价值的审视和判断,学生是否会说真话。辅导活动具有严格的规则,学生是否会积极参与积极体验是辅导课能否收到好的辅导效果的前提。

(四)关注过程生成:心理团体辅导课最具特色的就是在团体探索过程中,通过每一名成员的积极体验、内省、回馈、建议,最终生发成团体共识的新的认知,这个环节是学生主动参与才能完成的。由此可以说,生成过程是心理团体辅导课的关键点。

(五)关注逻辑演绎:心理团体辅导课的现场是瞬息万变、很难预测的。如果在实施过程中感觉不够流畅、效果不佳,除了教师个体因素外,问题往往出在辅导理念和辅导思路的迷失上。因此教师在设计团体辅导时,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理清辅导思路上,而不应拘泥于具体细节。辅导课的态度是开放性的,但内在逻辑关系是严谨的、闭合的。

五.如何评价心理团体辅导课

心理团体辅导课是一门课程,有着同其他课程一样的课堂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有本学科独特的课程特点,在评价辅导课时都要予以关注。再有,心理团体辅导课注重授课过程的学生主体参与和实际效果,因此在评价时要重点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从过程和结果中分析辅导的理念、策略、效果更有助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一)设计评价:

1.设计理念评价: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生命在于理念,成败在于理念,是否能促进学生成长也在于理念。如果对辅导理念的核心概念都理解错了,那么整个辅导理念的表述就迷失了方向。

2.教育目标评价:指目标设定要合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有可操作性,通过辅导可以达到。

3.教育策略评价:是指采取什么方式才能实现教育目标。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给予了正确的指导,并且富有启发性,激发了学生心理潜能的发挥。

4.逻辑关系评价:要求各环节逻辑关系、知识关系严谨,认知过程逻辑关系闭合。课程的演绎与学生认识体验的过程都必须在逻辑关系中进行,才能保证学生在接受体验和观点时是被知识自身所征服,减少似是而非的情况发生。

(二)辅导过程评价:

1.辅导情景创设评价:对于心理课而言,尽量创设符合日常情景和规则的辅导情景对于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充分体验、激荡思维、尽情分享提供必要的前提。同时,也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社会认识生活。

2.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评价:心理团体辅导课的课堂应该是非常活跃的,学生行为、情绪、思维的活跃可以产生积极效果。但课堂活跃不等于乱,学生所有活动都有要有序进行。

3.提供反馈和强化评价:学生思维参与是开放式的,辅导教师必须具备在瞬间筛选、评价、引导、强化、汇总的主导能力,引导学生从最初的懵懂中走向光明。

4.运用适当的辅导技术评价:心理团体辅导技术来自于对学生产生的需要、疑惑时给予的及时引导,技术的应用为的是对学生启智,帮助学生自我觉醒,不把最好的答案轻而易举地给学生,这样产生的效果会更好。

(三)辅导效果评价——就是对学生主体接受辅导的评价。

1.团体的凝聚力评价——是被动介入还是主动参与。辅导针对的是个性品质的影响,但这一影响必须在团体相互影响过程中完成。积极主动参与辅导活动是对班级团体接受的标准,也是学生接受团体辅导这一形式的开始,是辅导教师首先完成的任务。

2.学生情绪表现评价——是完成任务还是乐在其中。对于良好的辅导团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相互产生积极影响、有着积极的体验是辅导过程的重要显性标志,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3.思维与认知评价——是观念获取还是情感共鸣。心理团体辅导课重要的不是获取观念,对于人生观正在形成中的中学生充分的情感体验、团体中的情感共鸣更有助于学生今后在团体中、在社会上的发展和生活,影响持续的时间会更久。

(四)教师素养评价:

1.教师授课基本素养评价

(1)教学基本功扎实情况:辅导教师教态、语言、板书、课件在辅导过程中恰当的运用。

(2)学科知识扎实情况:辅导教师在心理学知识和教学知识上的表现。

(3)尊重学生人格情况:辅导教师基本的学生观和授课能力的体现。

(4)对教学抱有积极的态度情况:对教学成功抱有很高的期望,灵活适应性强。有条理高效率。

2.教师主导作用评价:

(1)主题的选择与论证:虽然是在课程体系下进行的,但由于城乡差别,班级次文化,学生习惯的交流方式,学校校园文化特色都对辅导教师主导能力在具体辅导时提出要求。要求辅导教师在主题的选择与论证时要体现上述情况,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能力。

(2)整体过程的动态掌控:辅导是动态进行的,辅导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清楚辅导目标和辅导进程,视学生的反应程度灵活掌控节奏和环节,最佳分配时间,保持学生参与积极性。

(3)重要环节的适时介入:尤其是在学生参与初期、思维激荡期,辅导教师为保证学生参与效率要适时介入,促进团体共同进步。

(4)辅导结尾的主题与学生主体提升:这是辅导的高潮期,辅导教师对学生团体几十分钟的心路历程要有一个精准的点题或提升,其深度、广度、精准度都对辅导教师提出挑战。

(五)总体反馈

一方面是评价者对授课教师的整体评价。另一方面是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对授课教师的终结性、即时性的全面评价。

1.辅导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

2.关注学生参与、吸收、思辨、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3.对辅导行为的指导理念进行分析,指导重构提升。

4.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改进措施(含有创新性)。

六.听评课之后做什么

认真写好课后反思。根据各方的评价和反馈,辅导教师应尽快写出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应重点总结不足,分析存在不足的性质,加以分类。在评价者的帮助下列出改进时间表以及改进的方向,一步一步地继续评价,有效改进。

心理团体辅导是与学生心灵的对话,会产生一定影响。为保证影响的时间长久一些,还要注意观察和沟通学生一段时间以后体验和做法,以修正辅导教师进一步的辅导方向和策略。辅导的智慧从学生中来,教师向学生学习才能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教学相长的目的。学生接受辅导和教师从事辅导这也正是从认知角度要求的闭合过程,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辅导。

七.心理辅导课评价表

依照以上概念性的描述,确定以下评价表,以供参考。

心理团体辅导课评价表

总体评价评价分类具体评价项目和说明评价等级

ABCD得分

100806040

设计评价

0.20设计理念

教育目标

教育策略

逻辑关系

辅导过程评价

0.30辅导情景创设

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

提供反馈和强化

运用适当的辅导技术

效果评价0.30团体的凝聚力是被动介入还是主动参与

学生情绪表现是完成任务还是乐在其中

思维与认知是观念获取还是情感共鸣

教师素养评价

0.20教师授课基本素养评价教学基本功扎实

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

尊重学生人格

对教学抱有积极的态度

教师主导

作用评价主题的选择与论证

整体过程的动态掌控

重要环节的适时介入

辅导结尾主题与主体提升

总体反馈辅导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

关注学生参与、思辨、学习

目标达成情况

对辅导行为的指导理念进行分析,

指导重构提升

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改进措施

(二)教师自评反馈表(2)

自评项目内容填写自评等级得分

A100B80C60D40

教师提问情况本节课提问了那些学生,每人几次,那些学生没有被提问

0.20

学生参与情况在活动中有多少学生参与,其他同学在干什么

0.25

有多少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兴奋,有多少学生不感兴趣

0.25

评价方式本节课的评价语言和方式,学生反响怎样

0.10

对学生新认识对学生是否有了新的认识,与原有判断有什么不同

0.20

汇总评价得分

八.补充几点体会

(一)在文中听课和评课的表述略有不同,但内在实质是一致的,听评课的目标是一致的。听课是评课的前提,评课是听课的反映,两者内在统一。

(二)在评价表中所设权重是对团体心理辅导目标原则的一种解释,突出了对过程和效果的评价。但要想实施好辅导,各环节都很重要。

(三)此评价未涉及学生主体反馈和后期追踪反馈,这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四)这里所追求的评价体系是促进辅导教师成长和有效辅导的形成性动态评价。引导教师对照评价查找不足,从而促进学科的深度发展。

篇5:参加团体培训心理辅导体会与感悟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我有幸参加了第四期教育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班。特别是团体培训给我留下了很多值得回味的体验和人生的感悟。我曾参加过多次培训,以往的培训,都是专家台上讲,我们台下记,专家是演员,我们是观众,听起来很激动,回校后难实用。而这次培训完全是一种全新的学习形式:主要是学员在老师的组织下,自己参加活动体验感悟,自己就是演员、是主角。以下就是我参加的几个游戏活动的体会。

一、体验是最好的教育

我们在做“信任之旅”活动时,指导老师宣布了活动规则、安排了角色,一个盲人在一个失语人的搀扶下进行艰难之旅。当我为对方蒙上眼罩,将他搀扶起走的一刹那,那个盲人紧紧的依靠着我,随着我的走动而移动,看到这种情景我的心灵深深的震憾了:这个失去光明的人,将在黑暗中摸索一生,今晚他把我当作了他前进的唯一,我心中默默祈祷,你就是我的责任,我不能将你抛弃,我会做你的眼睛保护你,尽我的全力不让你受到一点伤害……当互换角色,我完成盲人之旅后,我完全懂得了什么是心与心的呼唤,什么是爱的奉献。是的,茫茫人海中,每个人是那么的脆弱,如果他离开了团队他将孤独无助,孤掌难鸣!实际上,在没有活动之前,自己从来就没有认真思考过,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需要关心、渴望的温暖是什么?

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外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应该是完整的,既要让学生学到书本知识,又要触动学生的灵魂,让他们的知识和心灵一块成长。体验就是一种触动心灵的教育,因为有体验才有心动,没有体验就不会引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激荡。将活动教学渗透到各科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在活动和体验中把课本上死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和思想。例如,在理化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多的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收获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语文教学要以经典诵读为切入点,实现学生与大师的心灵对话,提升思想,升华情感,充分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功能;政治教学应体现活动化、情境化,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做人的道理,而不是记忆道德知识;体育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既学到运动技能,又能感悟到为人处世的良好品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我们要把活动教学、体验式教学成为各科课堂教学的常态。

二、给他一个机会,他还你一个惊喜

根据指导老师的安排,整个培训活动设立了组建团队,选举队长、起队名、设计队徽、选取吉祥物、自定规则与精神口号,自画像、人格树,人生之轮等一系列增强信心、促进心理成长、培养人际交往系列活动,理论学习穿插其中,背景音乐贯穿始终。

这些活动对于在平日工作中,我们主动创设氛围和情景:如装饰版面、调节灯光、播放音乐、使用指导语等做好铺垫,利用学期转换、学校大型活动、传统纪念日、父母生日、学生生日等教育时机开展系列班级主题活动;利用早晚宣誓、跑操高呼班级精神口号、学唱校歌、红色歌曲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教育活动;利用学生干部换届选举、民主评议、德育等级评定、学分认定、学生成长记录、学生社团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综合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为学生塔建自我锻造的平台,我坚信,学生一定会还你一个惊喜。

三、走进学生心里关注学生心理

人人都有心理问题,人人都是心理医生。目前,不少学生存在着学习焦虑、厌学,学习动机不明,学习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睡眠质量差,泡网吧,男女同学间不正常交往,玩手机,看杂书,盲目崇拜、拉帮结伙、打架斗殴,抽烟、喝酒、玩扑克,花钱大手、喜欢拿别人东西等。表面现象的背后一定有原因,一定有不健康的心理原因,其根源很可能在幼儿、小学、初中就存在,我们不尽快进行团体辅导和心理指导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将来直至下一代。

教师的责任不是无限的,只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伴随着学生成长。教师要不停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及认知规律。教“教材”是简单的,教“做人”不容易。身教胜于言教。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改变从自己开始。不少老师总是在找借口,埋怨别人,抱怨学生。老师不要只当批评家,要当建设者。

“人首先关心的是自己,要活在当下而非过去或未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包括学生成长团体辅导和学生个体心理咨询。

篇6:第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指导者培训总结

活动主题:沟通与合作

活动目的:为参加活动的同学提供一个认识,交流的机会。并通过游戏活动给他们启发,进而进行宣传适当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带动更多人来学会自我解压,关爱他人。并提高与人交流的能力,加强个人与团队的融合。具体程序: 一,热身活动(无家可归)目的:让成员体会和感受个人与团体的关系,团体对个人的重要性,从而更原意投入团体,增强团体的凝聚力。时间:20分钟

操作:大家首先围成一个大圆圈。然后,指导者说:“变,4人一组”,成员便按照要求重行组成4人一组,形成新的”家”,那些没有找到家的人,则要接受大家的惩罚,为大家表演节目。照此,反复几次。最后请那些没有找到“家”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孤独,孤单,被抛弃,没依靠„„),同时也请那些在团体内的成员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主题活动 1,集体握手

形式:全体参与 时间:20分钟

目的:体会理解人际交互原则,学习向人表示友好及赞美他人的方法。程序:

1.请成员围成两个同心圆,内圆和外圆人数相等并且一一对应面对面站好。2.指导者提出要求,成员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要与对面的人交谈一分钟,必须包括三个内容:(1)握手(2)说“你好,我叫×××,很高兴认识你!”(3)向对方说一句祝福或赞美的话。

3.一分钟交谈结束后由指导者下指令,请外圈(或内圈)的成员起立然后向右移动一格。谈话对象改变后再以同样的方式交谈一分钟。依次类推,直到每个人基本上与对方圈内的成员交谈过。分享:对于交谈中三个要求的心理学解释(人际交互原则)。

“请大家会想一下,你在交谈中听到了哪些赞美的话或祝福,你最乐意听到什么样的赞美?”

指导者总结成员发言并传授赞美他人的技巧。

2,解千千结分组 时间:15分钟

操作:让全班同学按照军训时的顺序站好,然后依次从第一位同学至最后一位同学按照”1,2,3,4;1,2,3,4„„”的顺序报数。然后按照每位同学报的数字,分为四组。然后每组讨论,确定各组的组名,组歌,和口号 解千千结

目的: 带给参加者团结与合作的感觉

指导语: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就像一个个的小疙瘩。如果我们能够按照一定的原则逐步去捋顺的话,那么我们就能比较容易的解开这些疙瘩。下面这个游戏我们称之为解开千千结。

方法:大家先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每个人都要记住自己左右手两边的人分别是谁。音乐响,大家把手松开,在场内随意走动。音乐停,大家停止走动,伸手找最初与自己左右手相握的同学(注意:左右手的顺序不要改变,这次的目的是让小组回复到游戏开始时的样子。)重新握住双手,接成“人结” 现在,所有人面对一个难题——就是在不可放开手的情况下,解开这个错综复杂的人结。如果解不开,可征求大家意见剪开人结 分享:

结束活动:《奥地利女王圈》

1、活动目的:让大家重新组成一个大的团队,依靠团体的力量解决困难,活跃气氛。

2、活动时间:20分钟

4、指导语:经历以上的活动,现在我们想象下,在场的每一个同学代表一个士兵,我们是一只部队,我们正处于一望无际的湿地之上,长时间的行军让每一个人疲惫不堪,但是没有一处地方可供我们休息,那我们怎么在有限的条件下保证每一个人的充分的休息。

5、活动过程:

⑴、给每个组4分钟的商量时间,商量怎么解决这个困难。然后表现出来他们的方法。

篇7:团体心理辅导总结

自卑的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很容易产生一种压抑!孤独的情感,严重地影响大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在存在着程度不同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中,由于自卑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就占了三分之一。可见,自卑已经成为大学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针对大学生自卑心理这一现状,减少与其他人的交往障碍,重新找回自我,充分利用京师博仁团体心理辅导工具箱的道具,自卑的人会有一种平等感、归属感,以放下他们心里的包袱,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主题:

分别是“造让同学们给自己的团队创造一个口号。

此部分由“魅力四射”和“峰回路转”两个团体

通过“魅力四射”活动,让学生从自我的回顾中体验自己的成绩,到对自我认知的愉悦,再进而看到自己人格上的美丽,在一部部的渐进中让学生认真体味,发现自我,从而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挑战。

通过“峰回路转”活动,帮助学生对同一个事情,有可能导致自己失败的事情,采取多途径的思考方式,最终找到一个替代性的思维方式。

活动使同学们找到了自信的依据,建立自信的支持系统。有的人说:“或

许以往我没有发现自己的这些优点,但是我相信我们小组的人的眼力,当然这些优点以后肯定会在我身上看得更为明显。”

当最后大家需要用一句话总结的时候,有几位同学不约而同的说出了:“谢谢!”活动以同学们高呼本团队的口号为结束,而当时的气氛明显的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这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团体的特点,加深了班级成员的交流和互动,同时也加深了参与者的情感联系,使学生发现了自己更多的优点,寻找、找到了自信的依据,建立了理性的自信系统,拥有成功的人生。

篇8:团体心理辅导总结

团体合作

二、活动目的

为贯彻落实指示精神,指导广大青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极端重要性和方法路径,要求广大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树立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的信念,坚定不移的跟随党的步伐,在红旗下拼搏奋进,共同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活动对象

机械连13-1全体团员

四、活动时间

20xx-x-x

五、活动地点

老体育场西侧

六.活动内容

第一个活动是人椅游戏,两队队员坚持了20分钟,不分胜负,达成平局。第二个是合力吹气球游戏,经过激烈的比拼,最终第一队以压破四个气球的成绩取得第一名。第三个是心中的塔,两队队员在30分钟内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第四个是蜈蚣翻身游戏,经过紧张的角逐,第一队用时最短,获得胜利。最后,大家在《明天会更好》的歌声中交流心得,做团体效果评估,然后结束此次活动。

七.活动意义

篇9: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总结

为增进家长和孩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帮助学生演绎精彩的初中学习生活。9月30日下午树人中学在学校体育馆开展了“协作信任珍爱:心灵的纽带”大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此次活动是学校开展家校沟通工作的新举措,也是今年“家长开放日”的特色活动之一,初一年级全体学生和教师及家长代表参与了活动。辅导活动通过游戏、体验和分享,让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共同学习如何接纳和关心别人,建立协作信任的关系,并领悟有效的沟通方法,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

在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赵关军副院长的激情演讲和活动主持人的充满活力的引导下,大型拼字、风中劲草、蚂蚁翻叶等团体活动搭建了学生之间合作信任的平台,特别是“珍爱拥有,健康成长”这个互动形式,使学生和家长彼此捧出真情,分享心里话。所有的参与者用心去呼唤,用爱去奉献。在活动中参与者学会了互相欣赏、奉献、赞扬、关爱、信任与体谅。在激昂的音乐声中,在热情的欢呼声中,体育馆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沟通的乐土。这是爱心的传递,这是希望的承载,用心去沟通你我,用爱去开启心灵,精彩的初中生活就在此刻起航……

活动不仅增进了彼此情感,建立了学会自信、展示自我的教育情境,也充分体现了学生之间团队协作与信任的精神,同时创造出了融洽、和谐、激情、共赢的教育氛围。此次活动成为了今年树人中学“家长开放日”的焦点,也为今年的“家长开放月”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篇10: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总结

1.教练带领同学们宣读活动契约

2.找零钱游戏

队员随机拉手,女生代表一元,男生代表五角。在教练员的指挥下,大家围圈走动起来。根据教练员口令:“找啊找啊找零钱,找到1.5块钱……”队员自行组合达到要求,失败者要接受小惩罚。游戏结束后,教练带领同学们领悟游戏内涵,并总结出:游戏里每种面值都很有价值,在班级里每个人都一样重要;不起眼的每个小零钱可以汇总成大额票值,团队即班级团结起来可以一起成长。

第二部分:相逢是首歌

大家围圈而坐,前两个人产生后,就这个人开始,以第二个人的顺序依次请每个人用一句话介绍自己,这句话中必须包含三个内容:

姓名、所属地、自己与众不同的特征,当第一个人说完后,第二个人必须从第一个开始讲起:“我是来自xx地区的,喜欢xx的xx旁边的……”游戏结束后,教练带领同学们领悟游戏内涵,同学们认真领悟思考,总结出:

要学会向别人介绍自己,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尽早记住新同学的名字,能拉进距离。

第三部分:解开千千结

教练将全体队员分为两组,分别拉手围成圆圈站立。并让队员牢记自己左右两边的队员,然后松开双手,将圆圈彻底打乱,使左右两边队员不再相邻。保持后续队形同时再用双手寻找最初左右两边队员并握好双手。所有的队员手牵手结成了一张网。队员们此时是亲密无间紧紧相连的,但是这个时候的亲密无间紧紧相连却限制了大家的行动。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圆,一个联系着大家,能让大家朝着一个统一方向滚动前进的圆。

游戏结束后,教练带领同学们体会游戏深意,总结出:

领袖的产生与责任,树立团队的制度是很重要的,个人首先明确并关注好自己的职责,这样才有利于团队的沟通和协作。

第四部分:无敌风火轮

每组利用报纸和胶带制作一个可以容纳全体成员的封闭式大圆环,将圆环立起来全队成员站到圆环上边边走边滚动大圆环,向前行进8米,期间如果报纸断开需回到起点重新开始。率先到达终点的队伍胜利。游戏结束后,同学们积极主动回答出这个游戏主要在于培养队员团结一致,密切合作,克服困难的团队精神;提高团队计划、组织、协调能力;树立队员服从指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增强队员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

第五部分:传球夺秒

每个组员都要用手接触小球,但前后接触球的人不能是相邻者,以每个成员均接触过球的总时间计算,用时短的一队即为胜利。通过这个游戏,也让大家理解到:团队进度由弱势队员决定,但任何人都会有优势,也会有弱势,只是评价标准的不同,优势和弱势有时可以相互转换,尊重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感谢生命中的每次陪伴。

活动总结:

篇11:团体心理辅导策划与总结

班级代码:

团体心理辅导策划与总结

一.活动目的:

希望帮助在大学校园中感到迷茫的学生认识自我,通过为组员营造一个真诚、尊重和温暖的小组气氛,引导他们回顾过去的经历,思考自己的性格、价值观、优缺点、人际关系和人生目标等内容,引导和小组其他成员的沟通、探讨,使组员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自我接纳,增强自我尊重和自信,不但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个性,而且学会欣赏自己的长处,勇敢面对自己的短处.帮助组员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增强自我方向感和自己解决问题并抉择的能力,在探索自身的同时思考自己的生涯规划.同时还希望组员在团体中培养一份归属感和被接纳的感觉,在体验与他人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关心、倾听和体察他人,提高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终极目标:自我认识、改进自我,协助当事人发展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过程目标;个人探索,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二.团体对象:

***************全体同学。

三.活动时间:

201*年*月*日晚

四.活动流程

1、开场游戏:认朋友;小细节

2、心理辅导与训练游戏:戴高帽;心有千千结

3、总结:让主持人引领同学们进行讨论,总结心得体会。具体操作:(1)、认识朋友:

1、场地要求:选择一间桌椅可移动的大教室,将桌椅移至四周或墙角,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

2、活动详解:

目的:记住同班同学的名字,加深了解。加强团队合作能力。时间:20—30分钟

操作程序: 全体围坐成圈,分为两组,分三轮。

(一)由左边开始第一个说出自己的名字(A),第二个说我是(A)旁边的(B)„„然后一个一个的依次说下去。每一组分别记下时间,比哪一组谁先完成。

(二)把说名字改成说来自哪个省,其余与第一轮相同。

(三)把说名字改成说”我是来自a省的(A)。

(四)最后看哪组用的时间短就哪一组赢,赢的有奖品。(2)、小细节

目的:消除两组人员的陌生感,更深刻的了解对方,活跃气氛。时间:(15分钟)操作程序:

(一)两组人员站成两竖排,面对面一对一凝视30秒。记住对方的外貌。

(二)一组同学转过身去,另一组在身上作三个小改变。

(三)一分钟后让对方来找出三个不同点。

(四)做两组,分别记下哪一组没有找出不同点的如数少就赢了。赢了的有奖品。(3)戴高帽

活动目的:加强同学之间的深入了解,发现自己和同学的优点,提高自信。活动时间:20分钟

三、操作程序:

(一)请一位同学先站在前面,下面所有的同学来赞美(戴高帽)

(二)站在前面的同学

说感想和一些对班级的建议。(4)、心有千千结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心理游戏“心有千千结”,让学生体验沟通的必要性。2.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感悟人际中交往理解、合作、认同的重要性。

3.在体验和分享中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20分钟。

三、活动程序

1、主持人组织同学们围成一个大圈,手牵手站好,并且记住自己左右两边的同学。

2.然后支持人让同学们放开手,闭上眼睛,随意走动。主持人可以来个调整,打乱顺序。3.主持人发出停止的指令后,同学们停止走动,并且伸手牵住一开始时自己左右两边的同学的手。

4.然后同学们在手不松开的前提下,想尽一切办法将打成的节解开。

六.注意事项

1.所有工作人员提前1小时去布置场地,以便活动正常进行。2.活动结束后做好总结工作,改正活动中的一些不足。

总结:

通过一个个的团辅小游戏,首先,让同学们了解到什么是团辅,然后,在游戏中“认识我,喜欢我,表达我”,这样,加 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又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首先,记名字这样的游戏既好玩又还得相互合作,不知不觉中就把班上的人都记住了。通过戴高帽的游戏,让每个同学发现自己的优点,更全面的认识自我,提高自信。然后是“心有千千结”的游戏,每个人彼此手拉手,使我们心与心的距离更近,通过解开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结也解开了心中的结。所以,活动是成功的,因为在各个游戏中,不仅提高了我们动手创作能力和上台演讲能力而且提高了我们的合作能力和班级凝聚力。

****班:*****

篇12: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总结

活动时间:2011年11月——12月

班级:大一部分班级

地点:大学生活动中心412办公室

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次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使工作有 了方向性。本次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主题是“大学生活,快乐起步”。活动的目的是:

1、帮助新生尽快相互认识,减少孤独感,建立基本的信任和友谊;

2、帮助新生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3、鼓励新生投入各种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培养他们对宿舍、班级和学校的归属感及自身凝聚力。

四个游戏的形式各不相同,但目的都是为了让大一的新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希望新生能在未来的四年里相互珍惜,彼此宽容、理解和接纳。要明白到每个人都有缺点,包括自己,每个人都有优点,当然也包括自己。当埋怨、怀疑自己的时候,想想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当别人犯错的时候,想想自己也不是完美的。希望新生们能在这四年里可以相处愉快,彼此扶持。

四、本次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成果和不足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这次的新生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我们很好的达到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既定目的,促使新生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和体验,来认识自我,探讨自我并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在新生所填写的内容之中,我们发现进入大学之后,她们大部分的人最兴奋的一件事便是可以独立生活,最满意的一件事就是我们师兄师姐的热情与关照,最烦恼的一件事怕自己不适应大学的生活,最担心的一件事便是军训;在面对学校生活环境方面,也有很多新生写道,虽然宿舍很旧很小,但都会努力去适应它,和舍友们一起去经营它,如果可以的话,最希望我们的宿舍是一个五星级的宿舍,姐妹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篇13:团体辅导总结感想

11月20日,我们河北师大教育学院的研究生给河北正定中学高一学生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团体辅导。进行团体辅导之前,参加团体辅导的主持成员召集在一起,对活动的人员安排,组织,计划以及流程进行了讨论。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我们都是一家人”,最终确定的两个主持合作者又对活动进行了详细的策划。

首先,在准备阶段,我们分析了辅导对象——高一学生的各方面的特点,针对高一新生彼此间了解较少,班级凝聚力尚未巩固,以及高一新生可能产生的对高中生活不适应,产生心理压力和烦恼,学生课业繁重等特点,我们确定了此次小组团体辅导的训练目标:促进人际沟通,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凝聚力。根据活动的时间即每班60分钟,以及活动场地,学生人数等实际情况最终确定了团体辅导的方案:暖身活动大风吹和主题活动你追我赶。并制作了主题活动需要的报纸圈,从而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活动当天,我们小组团体辅导对象为高一11班和高一3班的学生。第一个活动大风吹刚开始时,学生们围圈而坐时出现了找熟悉的人一起,男女生界限“泾渭分明”的现象,活动开始后,同学们在主持人的引导下气氛开始活跃起来,最明显的变化是同学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女生群中出现了男生的身影,彼此不熟悉的人做到了一起,经过彼此介绍,增加了相互间的了解,打破了同学们间的距离感,活跃了现场气氛。使同学们懂得: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性的以一种淡漠的姿态对待周围的人,固守着一个或几个人的世界,以为那样足够精彩,可是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认识不同的人,你会学到更多的东西,你的世界因为别人的进入而与众不同。本轮活动结束后主持人及时让学生们分享了对大风吹活动的感受,学生们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活动中应用的不同策略以及感受,对于不善于发言的同学给予了鼓励和引导,给他们创造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以及使他们鼓起勇气积极发言。

在接下来的主题活动你追我赶中,现场的气氛愈加活跃,在活动中我们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手拉手进行报纸圈的传递,同学们相互配合,两三个人手脚并用,及时发现规律使传递更加有效和快速,成员间相互鼓励,最终都成功地完成了传递任务。此项活动使学生们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活动中,靠单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只有齐心协力,共同总结经验,彼此配合并且要有耐心,才能稳中求胜。活动中也显现了同学们的凝聚力,集体为小组加油助威,使他们体会到作为集体成员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正如同学们在活动结束后所分享的:团结就是力量,还有同学说经过此次活动,感觉到了集体的力量,觉得整个班更像一个大家庭了。看到大家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我们感到无比欣慰。

上一篇:医学论文写作的中英文摘要的单复数问题下一篇:幼儿教师教育学工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