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简报

2024-06-17

团体辅导简报(通用9篇)

篇1:团体辅导简报

小桥大街小学心理咨询室

第1期

2014年5月15日

“让团队以我为荣”

------小桥大街小学开展教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建立完善教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应对工作压力、舒缓职业倦怠的直接途径,是新时期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力保障。小桥大街小学于2014年5月14日邀请心理健康校外辅导站袁青教授为全体教师组织开展了主题为“让团队以我为荣”的团体心理辅导。

在近两个小时的培训过程中,袁老师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热身小活动和团队合作训练引导大家深入思考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倡多角度、多方位考虑问题。“手部健身法”吸引教师们投入培训,“抓住爱”让大家更深刻的体会到团队中相互关爱的可贵;“心有千千结”后的“接龙”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让每个人都成为团队里的付出者和收获者;“团队组歌”将培训推向高潮,在活动中每个成员都感受到了合作的乐

趣,尽显风采,展示了我校广大教师的魅力和良好素养,团队合作中大家深切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和团队力量的强大,更让大家加深了友谊,释放了压力。合作后的相互信任给进一步交流消除了障碍,每个成员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和轻松。

有趣的心理练习促进大家相互沟通,不但帮助老师们缓解

了工作压力、更让大家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技术,深入思考团队合作的重要。活动结束,参与老师欢声笑语,表示收获很大。心理中心的老师也很受启发,为建立健全教师心理健康促进机制打开了新思路。

抄送:各处室

篇2:团体辅导简报

为了增强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改善学生与他人的交流方式,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学校心理咨询室在周一和周三开展,为促进学生个体对自我的了解与自我接纳,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促进他们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的技巧。改善不成熟的偏差态度和行为,培养他们面对生活、面对自我、面对现实、面向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有针对性的开设了“信任之旅”、“人椅”、“踩报纸”、的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课。

该活动团体属于封闭式、结构式、成长式团体。团体成员可以通过团体游戏、沟通、交流、分享等活动,促进自我了解,正确地看待自己,认识自身的人际交往模式,学会人际关系的处理,以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活动充分利用了学校的有效地形,设计了一些“S”线绕行、标杆障碍、翻越、爬行、跨越、穿越等环节让同学进行了“信任之旅”的团体活动,活动中同学们感悟颇深,体验了不同的角色,学会换位思考,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相互帮助带来的快乐。在“人椅”活动中同学通过自发6人小组组合、模拟尝试、同学和辅导老师的辅助与鼓励,成功的挑战了自我,架起了一座座人椅。在“踩报纸”活动中同学们再一次的集思广益,协调配合,团结合作、敢于创新,成功的完成了任务。

篇3:职业压力管理团体辅导活动方案

管理压力, 完善自我。

二、团体性质

异质性、封闭性的成长经验型小组。

三、团体规模

8-10名已参加工作的成年人。

四、参加对象

小组成员为已在高中学校任教2-3年的感觉有工作压力的教师, 异质、固定。

五、团体目标

(一) 终极目标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 使有职场压力的成员能直面自己的压力, 掌握管理压力的方法, 协助其自我认识, 促进他们的发展, 最终实现自我完善。

(二) 过程目标

1、使小组成员明确自己压力的来源。

2、使成员学会并掌握管理压力的方法。

3、促进成员的自我成长。

六、团体方案

七、团体活动具体操作过程

(一) 团体成员的甄选

1、成员的条件

在高中学校任教已2-3年, 或稍微更长些时间, 感觉工作压力大, 且这种压力对他们自身日常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的人。

2、招募方法

通过网络和电视、报纸、杂志等宣传途径, 宣传本次团体活动的主题。招募团体成员以自愿报名为主。

3、筛选过程

通过面谈, 确定来访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职场压力管理, 做一份关于工作压力的心理测验, 筛选出有较明显压力的人, 并备案。

4、引导参与的方法

向成员宣布团体纪律:坦率真诚, 保守秘密, 签定契约, 并让团体成员看一些有关团体活动的影像、资料等。

(二) 团体活动的具体安排

1、第一单元

(1) 准备:彩色纸剪成三角形或正方形, 并一分为二, 胶水、硬纸板, 一个不透明的箱。

(2) 将对裁好的彩色纸放入不透明的小箱子, 团体成员自由抽取。然后, 成员必须找到自己同色与形状相匹配的另一半。找到后, 将色纸贴在硬纸板上, 并在彩色纸上写上两个人的名字、两个自由交谈五分钟、互相认识。然后全体成员围图坐下, 每—对轮流向人家介绍对方, 使团体中每个个人都能相识。

2、第二单元

(1) 成员以自己舒服的方式坐在椅子上, 大家围坐成一个圈, 圈的大小适中, 指导者站在圈外。

(2) 指导者提出四个问题:消极压力产生时的心理和生理表现有哪些;你曾经感受过何种工作或生活压力;你认为压力是如何产生的;你是怎样抗压的。

(3) 成员思考后, 自愿发言, 但要使每一位成员都说出自己的感受。

(4) 团体指导者进行总结。

3、第三单元

(1) 成员以自己感觉舒服的方式可坐也可站。指导者教授并示范减压“呼吸操”。

(2) 腹式呼吸:缓缓吸气, 使腹部鼓起, 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动作从容舒适, 像熟睡之态。

(3) 胸式呼吸:深吸气, 使胸不断扩张, 然后不间断地慢慢把气呼出。

(4) 上胸式呼吸:将两手掌按在锁骨上, 然后上胸部扩张吸气, 待吸气后再向外呼气。呼吸要均匀, 节奏可逐渐加快。

(5) 深呼吸:吸气时, 依次鼓腹、扩张胸部、扩张上胸部, 使胸、腹腔处于“饱和”状态, 然后再逆序呼出气体。

(6) 节律呼吸:走3—4步用鼻吸气, 再走3—4步用鼻呼气。步速与呼吸节律要很好地配合。

(7) 强烈呼吸:先吸足气略憋片刻, 然后将嘴噘成圆形向外急速呼气3次。其动作似吹口哨一般。

(8) 激励呼吸:先吸足气略憋片刻, 然后通过齿缝向外呼气, 并发出“嗤嗤”声。

4、第四单元

(1) 小组每位成员发放白纸和彩色笔。

(2) 团体围圈而坐, 由一位成员当主角, 大家讨论对他现在的印象及刚参加团体时有何不同, 看看他参加团体后改变了什么, 然后请他自己说说感受。接着再换另一位成员。依此类推, 对每位成员反馈。结束时每人发一张纸, 请每位成员在纸顶端写上“对××× (自己姓名) 的祝福, 然后向右传给每位成员, 每人都写下自己对他人的祝福和建议, 或用绘画形式表达。当转完一圈, 每位成员细细阅读他人的祝福, 并对他人怀着深深的感谢, 最后大家一一握手道别。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2]林孟平等:《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 商务印书馆, 1993年。

[3]王欣丽、时勘:《压力管理的心理学解读》,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7, (05) 。

篇4:班级团体辅导中团体氛围的营造

班级团体辅导通过学生参与体验活动、探讨问题和交流分享感受,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互助,使其获得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是建立在团体“宽松和谐、积极参与、开放活跃、互帮互助”氛围基础上的一种互动的人际交往过程,每个成员的心扉就是在这种人际氛围中打开的。良好的班级团体氛围可以消除学生的防卫心理,有利于学生真诚开放,引发学生积极的回应,促进学生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具备良好团体氛围的班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团体凝聚力强,在问题和困难面前能够相互包容和鼓励,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团体力量,这才是名符其实的“团体”;相反,在一个班级中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团体氛围,就会出现学生互动性差,彼此之间缺少真诚,在问题面前选择“明哲保身”的做法,不愿对彼此负责,互相推诿,团体处在涣散状态,辅导没有“有效性”可言。因此,营造“宽松和谐、积极参与、开放活跃、互帮互助”的团体氛围,是使辅导产生高效益的根本保证。

如何营造良好的团体氛围?笔者在研究“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开发实践”两年的时间里,参与了多个辅导方案的撰写与实践研究,在这方面有几点心得,现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传递良好自身状态

班级团体辅导中教师以阳光的自身形象、高昂的精神状态面对学生,会对形成良好的团体氛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举几个简单而又常见的例子,有这样两种情况:A老师精神饱满,一站一立规范,眼神关注每一个学生,有意识和尽多的学生对视。B老师则一脸疲惫,说话如同自言自语,没有和学生目光的交流。这是教师的非语言表现状态,它无形中传递给学生了两种状态,而学生也会根据这两种状态作出不同的反应,最终,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课堂氛围。再比如在组织学生活动中,A老师富有激情,讲话抑扬顿挫,比较生动,发号施令明确,配以手部简单动作,有感染力;B老师则语言无序,发号施令不够明确,平铺直叙,音量始终如一,似乎对活动本身并无兴趣。显然,后者是无法营造出一种理想的班级团体氛围的。

因此,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表情和语言与学生交流,要无条件地关注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向学生展示精力充沛、富有激情的自身状态。良好的自身状态还包括:适当的穿着,开朗的性情,丰富的知识,负责的态度,宽阔的胸襟,自信的气质等。

二、灵活扮演多种角色

基于班级团体辅导课与常规课性质、特点的不同,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再是传统课堂的控制者、教导者,而是扮演着多种角色,包括组织者、协调者、引导者、带动者、催化者、示范者、参与者、节奏掌控者等。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将这些角色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全新的教师角色,在不同阶段根据不同情况灵活扮演其角色,才能够促进学生更真诚的互动,使团体氛围得到进一步的深化,营造一个“理想的、功能良好的”班级团体氛围。相反,则会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秩序涣散的局面。

例如,有时由于方案中的活动偏于静态,学生精神状态不佳,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便可以扮演“节奏掌控者”,带领学生暂停原活动,临时使用小游戏、小笑话调动课堂气氛;而有时一个热身游戏结束后,学生过于兴奋,较长时间安静不下来,这时辅导教师就要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并带领学生做深呼吸、冥想、放松,让学生尽快安静下来,重新营造一个“理想的、功能良好”的团体氛围。

再例如,在某些活动中学生表现不积极时,教师要扮演“带动者”和“参与者”,要平等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更多地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开放与真诚,从而促进团体氛围的形成;相反,若教师不能放下架子,一味着重强调学生“要积极参与活动”,那么,课堂上只是师“导”生“演”,会形成一种僵硬的团体氛围,当然也就不会有理想效果。

由此得出,能否营造良好的团体氛围,与教师能否在不同情况下灵活扮演多种角色有着直接的联系。

三、恰当地运用辅导技术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操作实务》一书中把常用辅导技术归纳为倾听技术、共情技术、反应技术、具体化技术、引导技术、自我开放技术、面质技术、阻止技术等八种。教师恰当运用辅导技术能使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充分、更真诚,从而达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团体氛围的再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到教师在其中的引导、启发等作用的发挥,使学生不能够继续开放,进而影响到团体辅导的继续深入。

例如,在主题为“新生入学适应”的辅导中,教师让学生说说刚来学校的感受。

学生:来到这所学校以后,感觉学校管理太严,有些不适应,有时候烦躁、郁闷。

教师:严不好吗?严是对大家负责任。(未使用“共情技术”表达理解)

学生:严得都有点受不了啦!(几乎齐声)

教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严怎么能行呢?(教师未使用“具体化技术”引导其说具体)

学生:(情绪低沉,不再表达)

在这个例子中,显然教师没有恰当地运用辅导技术,结果导致团体氛围低落。那么,当教师恰当地运用辅导技术时,又会产生怎样的一种团体氛围呢?

学生:来到这所学校以后,感觉学校管理太严,有些不适应,有时候烦躁、郁闷。

教师:看来同学们都感觉学校管理太严,还没有适应,对吗?(运用“反映技术”把话题引向重要的方向)

学生:是啊!都有点儿受不了啦!(几乎齐声)

教师:大家在哪些方面受不了呢?(和蔼地询问,运用“具体化技术”使学生多说并说具体)

学生:“在内务方面,床上有一根头发丝生活老师都能发现,都给扣分”“内务标准有一条叫做‘床单如平镜面,被子像豆腐块’,要求也太高了吧!”“课间操要求在90秒内集合完毕……”(七嘴八舌争抢着叙述)

教师:哦,原来是这些方面不适应啊!我理解大家的处境,我刚上大学时也非常不适应……(教师运用“共情技术”表示理解学生,并运用“自我开放技术”讲述自己上大学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

学生:不过我们比起刚来时适应得好一些了,刚刚交了几个朋友。

教师:看得出大家还是愿意快速适应的,那我们该如何快速适应?(教师运用“引导技术”使学生思考问题并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多交一些朋友,互相监督改掉坏习惯”“老师应该给我们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好行为多坚持,就会成为习惯……”(学生滔滔不绝)

由此可见,教师在合适的时机恰当地运用辅导技术,对于保证学生的良性互动和理想团体氛围的形成显得格外重要。因此,营造良好的团体氛围,需要教师熟练掌握各种辅导技术,并恰当、灵活地运用于班级辅导中。

四、适时采取相应措施

在班级团体辅导中,热身阶段对营造良好团体氛围具有“基础”“开局”的作用。辅导中不同的班级表现也会有所不同,有的班级本身就很开放,有的则相反。对于不够开放的班级,教师可使用参与法、鼓励法、感染法、示范法等多种方法来带动气氛,如主题为“新生入学适应”的辅导中,由于班级刚刚形成,彼此尚比较陌生,在首次辅导“我做你学”热身活动中放不开,教师可以做个开放性的、夸张的示范,以消除学生拘谨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班级团体辅导是以活动为载体来实现辅导目标的,通过学生全身心参与活动,使其从中获得感知、体验和内省,再通过交流分享得以拓展、强化和升华。因此,保证全体学生活动的充分性是关键。有时候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带动:一是亲自上阵,同学生一起活动,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二是培养各小组的“活跃分子”,让他们在小组内起到带动气氛的作用;三是注意对性格内向学生的鼓励和带动,有时需要有意识地同他们在一起参与活动,用教师的热情感染他们。

在难度较大的活动中,学生屡遭挫折时可能会出现低落情绪,例如在“同心杆”活动中,学生多次重做后,仍感觉很困难,有的学生甚至认为不可能按要求完成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进步,比如说:“你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坚持到底一定会取得成功!”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可以有意识地大声说“××小组已经找到了成功的方法”,或“××小组离成功不远了”,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到只要努力是能够完成任务的。

在交流分享环节可以把体验与感悟进行综合,是一个凝练活动内涵、达成活动目标的过程。交流分享得充分与否,对实现辅导目标会有较大的影响。教师在此阶段一是要参与到交流气氛不活跃的小组,与学生一起交流,起模范带头作用,并提出大家有可能感受较深的话题,从而引发学生的交流兴趣;二是在集体分享中注意用鼓掌、团队加分、抛绣球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真正有效的辅导务必是建立在良好的团体氛围基础之上的,而关于“良好团体氛围的营造”除了以上总结的几点经验以外,还在于教师要针对不同的班级“选择有意义的主题”和“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因此,营造良好的团体氛围需要我们作多方面的努力。

(作者单位:山东德州跃华学校,德州,253000)

篇5:团体辅导简报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刘爱萍

一、设计理论

心理学认为,合作是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 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

二、辅导目的1、使大家初步认识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

2、了解合作一般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3、通过训练,培养大家初步的合作能力。

三、引言(带领者自我介绍;团体基本概念介绍;说明此次团体目标,5分钟)

大家好,我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刘爱萍,文刀刘,爱情的爱,萍水相逢的萍,性格较外向,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乐于合作。今天我们将进行团体合作的心理辅导,简言之,就是带领大家一起玩几个游戏,放松放松。目标是使大家初步认识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

合作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所谓团队合作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与作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倡导团队合作精神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可以断言,世纪是一个讲究合作的世纪,学会合作、善于合作也将是人们适应社会所必不可少的一 种技能,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以期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我将通过举例子来加深大家对团队合作精神的理解。我们知道,我们很容易折断一根筷子,但如果让我们折断一把筷子,是不是变得很难?当很多根筷子团结起来的时候,力量不可小觑。由此可见,人多力量大。再说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故事,一个和尚跳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为什么在这里,却出现1+1+1<3呢?也即三个和尚却是人多力量少,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合作精神。三个和尚后来又怎样了?后来庙里失火了,三个和尚争先恐后挑水救火,火灭了,他们也醒悟了,从此以后他们轮流挑水,又有水喝了。

备用例子:足球比赛中,每队各有11 人,每个人的位置、作用可能不同,但对于整个团队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他们的共同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争取胜利!请一名熟悉足球运动的学生讲述一下前锋、中锋、后卫、守门员的任务和作用。教师总结:一场比赛如果能取得胜利,球员们个人的的精湛技艺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乃是团队合作精神!这就是各队教练在训练球员球技的同时,积极培养球员们合作精神的原因。

备用例子:拔河比赛中,如果队员们没往同一个方向使力,那么即使他们每个人的力气都很大,也赢不了比赛。拔河比赛需要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只有大家都把力作用到一个方向上,力的作用才会相加,拔河比赛时就是这个道理。

四、自我介绍

1、叠罗汉(暖身游戏)(20分钟)

活动目的用强制记忆的方式促使成员们相互认识

具体操作

1、给每位成员三分钟的时间,思考如何用最好记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名字和特点。领导者可以先进行自我介绍,作为示范。

2、按顺时针方向,从某个成员(比如A)开始介绍自己,要求:

(1)先用一句话介绍自己,这句话中必须包含两个信息:姓名以及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比如

“我是活泼好动的周慧”。

(2)从第二个成员开始,每个成员在用一句话介绍自己时都必须从上一个人开始讲起(如“我是坐在好动的周慧旁边的内向害羞的王琳”),直到最后一个人都必须从上一个人开始讲起。

(3)在介绍的过程中,每位成员都要集中注意力听。努力记住该成员的名字,而且每个人都有协助他人完整表达的义务。

3、当成员A作完自我介绍后,小组的其他成员依次向A提一个关于个人信息的问题。要求每个人提的问题不能与前面成员提的问题重复。对于其他成员提的问题,A可以表示不回答,但不能说谎。当所有的成员都问完一个问题后,A旁边的下一个成员再开始介绍自己。

4、所有的成员都介绍完自己后,领导者引导成员进行思考和讨论

5、领导者小结

(1)准确地记住他人的名字是与陌生人交往的第一个技巧,因为它表达了你对他人的关心和重视。(2)记住他人名字的方法:提问法、重复法、联想法等。

2、微笑握手(15分钟)

活动目的促使成员们相互认识

具体操作

请全体同学起立,一二报数,报二的同学向前走一步并向后转,内外两圈面对面,均向右走,要求面带微笑,注视对方眼睛,尽可能多地和同学握手问好,我们说停时,手不要松开。(这一过程每个人只能用眼神和握手这个动作,不能有言语的交流,当你觉得你已经很真诚的注视着对方和对方握手,就可以和另一个同学握手)

在大家刚才上面的交流中,大家感觉怎么样?有没有记住我们团队中其他成员的名字,我们来看看大家现在可以认识几个人?

3、猜猜我是谁

活动目的(1)巩固活动效果,活跃气氛

(2)从他人的反馈中认识自己,并体会被人理解的感受

(3)成员讨论,分享感受

具体操作

(1)请各成员写下3~5句描述自己的句子,但不能写自己的名字

(2)写好后投入摆放在团体中央的纸箱内

(3)每人随机抽取一张,打开纸上的内容,让大家猜猜是谁

(4)如果抽到的是自己,就再抽取一次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果分小组进行的话)

活动目的让大家对彼此有一份最基本的了解

具体操作

7或8个人一组(通过分发扑克牌随机组合),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出自己的组长,然后顺时针依次介绍自己(包括姓名、家乡、性格、爱好),最后由组长来总结发言并介绍自己小组所有成员的基本情况。(看哪个小组组长介绍得生动有特色,能让大家都记住他们的组员)

五、热身游戏

1、“大风吹,吹大风”(20分钟)

活动目的活跃团体气氛;调动成员积极性;考验同学们的反应能力;考查换位双方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具体操作

现场所有同学手牵手围成一个大圈,主持人站在圈内开始喊口令:“大风吹,吹大风,吹穿白色衣服的„„”,其他同学围着主持人转动,一旦听到吹什么样的人,这些人就得立马反应过来,然后进行位置互换。(重复或者站错的都将受到惩罚,要当场表演节目)

教师将一椅子置于场地中央,同时喊口令:“大风刮,大风刮,刮呀刮,刮到(具有某一特点)的人。”具有这种特点的学员听到后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场地中央并坐下。不断重复地做此游戏。如教师可喊口令:刮到了“戴眼镜的人”、“喜欢跳绳的人”、“写作业快的人”„„

具体操作

1.领导者发出指令,如”大风吹带眼睛的同学”,那有这一特征的成员就要互换位置

2.没有及时反应的人就要扣分,看哪位扣的分最多,要接受小小惩罚

2、解码DNA(15分钟)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来使得大家体验受挫的感觉或者是体验团队合作之后,成功的喜悦

具体操作

大家围成一个圈,同时伸出左手,然后再伸出右手,抓住其他人的左手,这是就要求你们在不松开手的情况下再解开这个结,最终回复成一个圈的样子。

2.1、解开千千结(30分钟)

(1)所有成员站成一个面向圆心的圈,记住自己左右的两个人。然后所有的人随意围着圈走动,当主持人喊停的时候,都停下来,然后试着左手牵原来左边的人,右手牵原来右边的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结”。

(2)然后要求成员在不松手的情况下,想办法把这个“结”解开。在游戏的过程中,如果尝试了半个小时“结”都没有被解开,领导者可以允许某两只相邻的手断开一次,但必须马上封闭。

2.2、心有千千结

游戏要求:

(1)

1、几个同学围成一个圈,各自先伸出自己的右手,与对面同学的右手握住,然后再伸出各自的左手,与对面同学的左手握住,不能和刚才的那一位同学再次握手。相互配合,用最快的速度把结打开,恢复成一个圈或8 字。

(2)在游戏过程中不能松手, 在解开结的过程中,可以用转身、钻、跨等动作。

(3)游戏的时间设定为 10 分钟,时间一到不论是否解开,都必须停下来,如果你认为实在解不开,当然也可以中途放弃。

(4)

4、下面的同学监督游戏的同学是否犯规,并观察他们是怎么完成任务的。

游戏开始,同一组的同学相互握手,表示友好合作。

游戏进程:

(1)先由我和3 位同学进行示范,向其他同学解释整个过程。

(2)加大难度,由6 位同学来完成这一活动,请6 位男同学和6 位女同学。

(3)再加大一点难度,请8 位同学来做游戏,4 男4 女,看异性合作的效率。

(4)最后,请一位同学来担当领导者,进行最后一次的活动,看看在有领导者的情况下大家的表现。

思考的问题:

参加游戏的同学:

(1)你们组会成功的理由是什么?你们组失败的理由是什么?

(2)在游戏中你是否思考过如何解开结的办法,还是整个过程中听从其他同学的吩咐。未参加游戏的同学:结合你对比赛的观察,来谈谈认识,并找出有利于合作的行为。

总结:

首先,从上面的问题情景中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合作;接着,又从心有千千结这个游戏

中,我们又初步体验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用合作来解决我 们遇到的问题。

3、无家可归(15分钟)

活动目的感受团队,体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具体操作

(1)全体成员站立,手拉手围成一圈

(2)领导者说出一个数字,成员们必须马上围成同样人数的圈

(3)没有组成圈的同学谈体会

4、终极密码+可怜的小猫

活动目的在回顾了上次活动同时,彼此做个活动前的热场准备

具体操作

大家围坐一圈,领导者从数字1——100之间随便写出一个号码(这个号码只能领导者知道),每位参加者轮流猜出一个号码后由主持人提示,多了或少了,直到最后猜中,而猜中者就要受到惩罚。惩罚准备

家人手拉手围坐成一个圆圈,面向圆心坐下,推选一人扮作小猫。

玩法

游戏开始,扮小猫者,可任意蹲到其中一位的身前,模仿三声猫叫,每叫一声稍停一下,被选中的人应立即用手抚摸“猫”的头部,并说:“可怜的小猫。”如此三遍后,被选中者如果笑出声来,就应该与扮小猫者互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如果顺利通过三次猫叫考验而本人又未笑出声,扮小猫者就应走向另外一人,游戏继续进行。

规则

(1)小猫不能接触选中人的身体;

(2)选中人只能轻抚扮小猫者。

5、分小组的话——“情有千千结”

游戏规则

现场所有同学分两组,手牵手围成两个大圈,主持人站在圈外指挥。每个同学都要记住自己左右两边的人,听到主持人说解散的口令后开始随便相圈内走动,然后主持人会叫停,大家都得停止运动,然后找到刚开始在自己身边的人,保持原地不动,重新牵手。紧接着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恢复到正常的牵手状态。(最快恢复原状的小组即为胜者,落后的小组则需要受到惩罚,可集体表演节目或者派代表表演)

游戏意义:考察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考察部分同学具有的组织领导能力。

六、团队合作游戏

1、“生死与共”/同舟共济(20分钟)

准备

报纸

活动目的促进成员学习合作共事;增进团队的氛围;让大家知道,在困难面前要懂得互相支持、互帮互助的道理。

具体操作

(1)通过随机分配,成员两人或者三人一组,助手在每对选手面前的地上铺开1张(半开的)报纸。

(2)主持人讲解游戏规则——各对选手站到报纸上,全部的脚不能站出报纸的边界。

(3)主持人计时,数10下,坚持不住者淘汰,如此循环,直到胜者决出。主持人与助手示范一次。

(4)活动结束后,组长引发大家对活动的讨论,并总结

2、同心协力(20分钟)

活动目的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增强团队成员的归属感。

具体操作

(1)先派出两名学员,背靠背坐在地上。

(2)两人双臂相互交叉,合力使双方一同站起。

(3)以此类推,每次增加一人,如果尝试失败需再来一次,直到成功才可再加一人。

(4)相关讨论

a、你能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就完成起立的动作吗?

b、如果参加游戏的队员能够保持动作协调一致,这个任务是不是更容易完成?为什么?

C、你们是否想过一些办法来保证队员之间动作协调一致?

(5)总结

别看这个游戏简单,但是依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在这个游戏中,大家组成了一个整体,需要全力配合才可能达到目标。如果步调不一致,大家的力气再大也不可能顺利完成,任何一个人的不配合都会对小组的行动产生负面效果。

具体流程

2人一组,背对背坐在地上手臂互扣,然后一起运力,互相依靠着站立起来;若两人成功,则再加一位成员,直到小组所有成员都一起站起来为止。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默契感。

3、“寻找支点”

游戏规则

现场所有同学分为若干队小组(两个人互相手搭着肩),由两个人出来互相追赶,逃跑的一方需迅速地找到一组组合,并迅速用双手搭在对方肩上,然后该小组另外一名成员需要迅速离开以躲避追捕人的抓捕,同样需要找到另外一个栖身之所。(被抓者视为失败者,需要受到一定的惩罚,需要表演节目)

游戏意义

人是需要帮助的,每个人都不可能一个单独地生存下去。

活动总结(10分钟)

(1)

(2)领导者预告下一次团体活动的内容,然后结束团体

4、突围闯关

活动目的团体合作,靠集体的力量解决困难;体会团队支持对个人的重要性;使成员更愿意投入团队,增强团体凝聚力。

具体操作

(1)突围时,有一位成员站在团体中间,作为突围者,其他成员用手臂相互勾结相成包围圈;

(2)突围者可以采用钻、跳、推、绕、拉、诱骗等方式,力求从圈子中突围出来,包围圈的人尽力不让他出来。

(3)闯关者,一位成员站在圈外,作为闯关者,力图打入圈内;

(4)闯关者可以采用钻、跳、推、绕、拉、诱骗等方式,力求从圈子外闯入圈内,其他成员围圈面想向外,竭力排拒,不理睬闯关者。

5、红与黑

活动目的了解团体合作的基础是相互信任;知晓信任来自于畅顺的沟通。

具体操作(游戏规则)

(1)目的:你队与另一队分别为队A、队B,各自争取取得高分。

(2)程序:每轮你队有两种选择-------红或黑,由工作人员了解你队每轮的选择并告知你们的得分,你队可根据上轮得分确定下轮选择。

(3)沟通:两队在第四轮选择后,征得双方同意,可进行第一次沟通,双方各派一名代表外出面谈,面谈时间为一分钟;两队在第八轮选择后,双方必须进行沟通,面谈时间为一分钟。

两队除按上述规则可召集的面谈外,禁止其它沟通。

(4)得分计算

1)队A、队B均选红,各得1分;队A、队B均选黑,各减1分;

2)一队选红、一队选黑,选红者减3分,选黑者加3分;

3)第9与第10轮选择,得分乘3后计入总分。

点评

(1)要取得长期利益,必须采取合作的态度。

(2)团体合作的基础是相互信任。

(3)信任来自于畅顺的沟通。

(4)信任一旦逝去,难以补救。

七、总结(5分钟)

领导者进行简单的小结,每位成员与大家分享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感受与心得

要想结识更多的朋友,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先学会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和理解的。有时候,成功并不是的一个人事情,要取决于全体成员的支持和帮助。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取得更多的机会,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和协作力、注重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创造力的发现需要尝试和每个人的支持,团队的创造力决定团队的质量和前景。

篇6:团体辅导简介

团体心理辅导又称团体心理咨询,是相对一对一的个体心理辅导而言的。它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的咨询形式,由领导者根据成员问题的相似性或成员自发组成的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

团体心理辅导的优越性在于充分重视与利用人类的乐群性本质特征,将团体当作一个微型社会,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压抑的成员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主要适用于解决来访者的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团队合作、信心训练、自我探索、心灵成长、情绪训练、家庭关系、沟通训练和创造思维等方面的问题。

篇7:团体辅导

简述:藉着被绑在一起来完成数件任务

人数和场地:不限

道具:绳子或其他可以绑的东西

适合全部的人

游戏方法:

1.分组,每组最好二人以上。

2.每一组组员围成一个圈圈,面对对方。老师帮忙把每个人的手臂与隔壁的人绑在一起。

3.绑好以后,现在每一组的组员都是绑在一起的,老师想些任务要每组去完成。

题目例子:

吃午餐;包礼物;完成个美术作品;帮每个组员倒水等。

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懂得互助是成功完成任务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教育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都能够如法炮制,学会互助。

--

02训练幽默乐观的游戏

情绪有正性与负性之分。有些正性情绪,如兴奋、好玩、幽默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而许多负性情绪,如痛苦、焦虑、恐惧则会阻碍人的创造力发挥。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因成功或失败而导致情绪波动的经历。下面这个游戏可以让你体验情绪在问题解决中的强大作用。更可以训练你的幽默和乐观的情绪。

这个游戏要求你和一些朋友一同做,而且要求你偏离你一贯的社会行为。游戏的内容是要你学动物园里动物的叫声。

下面一表决定你要学的动物是什么:

你姓氏汉语拼音的第一字母动物名称

A--F狮子

G--L海豹

M--R猩猩

S--Z热带鸟

现在选择一个伙伴(最好在这些朋友中挑一位不太熟悉的人作为伙伴)。彼此盯着看,目光不能转移,同时用嘴大声学动物叫,至少10秒钟。

点评:

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你的感觉如何?你是否感到既幽默有趣又有些尴尬?这个游戏尽管开始时会感到不舒服,很可能结束时已是笑声满堂。也许不管你模仿的动物是什么,最后你的表现都是“傻驴”一头。你是否注意到好玩和幽默的情绪会有助于你在这个游戏中创造性的发挥,可能会使你灵机一动,模仿出种种出人意外的叫声,获得满堂喝采,或者逗得大家捧腹大笑?而在游戏中,感到尴尬的心理却会使你羞于开口?假如你有幽默感,学动物叫就更容易开口。

正性乐观的情绪是创造力的催化剂。因此,在最困难的时候,不要忘记幽默可以使你保持乐观。03衔纸杯传水

目的:增进亲近感,考验成员配合、协作能力。

篇8: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综述

20世纪90年代初, 团体心理辅导传入中国大陆, 它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 是一种预防性、发展性的工作。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 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 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 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以培养良好适应习惯的助人过程。高校团体心理辅导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目的是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成长的机会和处理他们所关心问题的情景。例如生涯决定、认同问题、男女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其他有关如何成为一个独立自主人的问题。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他主题教育的方式引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来已越来越普遍, 这种形式在充满乐趣的团体活动中, 让大学生们进行体验、分享, 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它既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咨询, 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它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利用校园中天生存在的团体力量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 为高校辅导员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和全新的思路。

二研究现状

从数量上看, 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研究起步晚, 根植于心理学研究这个家底就不够深厚, 因而研究数量较少;从研究领域上看, 其辐射面有限, 对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证研究多扎堆于对正面效果的反复验证上, 因而创新不足;从研究工具上看, 被广泛使用的仍为国外引进的心理量表, 虽在引进过程中经过校订, 但难免缺乏与我国大学生心理需求和时代特征的对接。

1. 团体心理辅导模式

心理辅导中的“团体”是指在一定的目标引导下, 通过成员之间的互动, 满足成员一定的心理需求的组织。依据团体辅导的功能, 可将其分为成长性团体辅导、训练性团体辅导和治疗性团体辅导, 在团体辅导中可以达到教育团体成员、使成员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治疗已经出现的问题等效果。或也有研究者将其分为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辅导。

依据团体成员的问题性质, 可以将其分为异质团体与同质团体。其中同质团体是指团体成员的年龄、学历、生活经历、心理困扰, 或者说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相似, 如新生心理适应团体、贫困生自卑团体、缓解抑郁学生情绪团体、学习困难团体、情绪调控训练团体、班级凝聚力建设团体、学生干部培养团体、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应对突发事件团体、减肥团体等等;异质团体是指团体成员的某些背景或个人特质不太相同的团体。

依据团体辅导被引入高校的形式, 又可将其分为专业模式和思想政治模式两类。专业模式是由心理学专业人士组织, 通过招募志愿者组成团体, 进行历时1~3个月的团体辅导过程, 包括团体的初创阶段、过渡阶段、工作阶段和结束阶段, 全程由心理学专业人士负责;另一种是思想政治模式, 由辅导员或邀请心理学专业人士或咨询公司专业人员,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群体进行的团体辅导, 从制定团体目标、团体成员组成、实施时间、地点等全程都有辅导员的参与。

2. 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与实施

概括起来, 团体心理辅导有以下特点: (1) 感染力强, 影响广泛。多向沟通、多个影响源、相互学习模仿、相互支持、集思广益。 (2) 效率高、省时省力。 (3) 辅导效果易巩固。 (4) 特别适用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群 (团体活动过程即广泛的人际交往的过程) 。因此, 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弥补心理素质教育和个体咨询的缺点, 而且还可解决目前高校心理辅导教师不足的问题, 所以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高校的开展既受到社会的重视, 也得到众多老师和学生的好评。

3. 研究工具的使用

国内使用的测量工具以引进的居多, 如SCL-90 (症状自评量表) 、16PF (卡特尔16种因素问卷) 、UPI (大学生健康调查表) 、SAS (焦虑自评量表) 、SDS (抑郁自评量表) 等, 这些问卷在引进中虽然经过修订, 但对国内大学生群体缺乏针对性。

4.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开展步骤

团体心理辅导可分两方面进行:一是面向全校学生, 通过调查筛选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然后由心理辅导中心教师将学生分组, 组建不同主题的团体, 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二是以院 (系) 为单位, 根据各院 (系) 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所关心的主要问题, 将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规模扩大到班级, 就班级学生的共性问题开展心理辅导, 这种模式较符合我国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特点, 效果较好。具体步骤为: (1) 确定对象, 即确定哪些人适合参加本次团体活动。 (2) 制定目标。 (3) 进行方式和活动的设计。设计和创造团体经验以引发成员参与分享。 (4) 思考配合团体活动进行时所需要的场地、设备与材料。 (5) 将设计好的活动先行组成一个试验性小团体试用一次, 并讨论、思考和修正。 (6) 准备每一活动进行的大纲以及必需的材料。 (7) 准备备用活动, 根据团体活动的进展有弹性地调整原先的设计。 (8) 团体活动结束时, 应用问卷或其他方式方法来了解大家对团体的反馈, 以评估活动是否达到团体的目标。 (9) 团体的反馈、自己的检讨以及所记录的资料都应加以保存。

5. 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

成长中的青少年更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 更易接受来自同龄人的建议。由于团体心理辅导具有较高的参与性、互动性和情景性, 因而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学生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获得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也能得到长久的保持, 故其所发挥的作用和潜能得到国内研究者的关注。

促成大学生正向心理激励方面的研究有:孙时进、范新河和刘伟的《团体心理咨询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效果研究》;邢秀茶、王欣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长期效果的研究》;张姝的《应用团体辅导对体育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及思考》;刘琼珍的《班级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张翠红、谢正、陈佐明、刘素贞、代娟的《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辅导研究》;钱晓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陆东伟、唐爱香、张会欣、李永生、马瑞、张郢的《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班级状况的研究》。

运用团体心理辅导进行危机干预的研究有:尚云、李辉、高俊的《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许若兰、王敏的《大学生情绪调适的团体辅导研究》;白羽、樊富珉的《团体辅导对网络依赖大学生的干预效果》;向群英的《贫困大学生抑郁心理团体辅导效果评价》;倪士光、伍新春、张步先的《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团体辅导干预——认知行为互动取向团体辅导方案设计》;张姝、郝善学的《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水平的研究》;韦耀阳的《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孤独感问题干预中的应用》。

三结果与展望

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虽起步较晚, 但近年来得到了较好的研究与推广, 从辅导方向上看, 从最初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向心理品质的各个方面发展;从接受辅导的方式来看, 也由治疗团体转向发展性团体, 以发挥团体心理辅导更大的效能;从辅导效果来看, 更多的研究者重视于长效影响而不是即时影响, 这些都是积极的变化。今后的研究应围绕创新实证研究、细化研究团体、丰富研究领域、制定符合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与需要的研究工具来逐步深入, 以促进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研究实现更深更好的发展。

摘要:本文分析并梳理近十年来国内高校团体心理辅导方面的研究, 包括介绍团体心理辅导对象、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团体心理辅导工具、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及团体心理辅导效果, 并提出今后研究建议及展望, 这将会促进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进一步发展, 使其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改善大学生心理品质的重要教育形式。

篇9: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班主任成长营故事之

贴在墙上的“文化”

班主任成长营的第一项活动就是组建团队,起队名、创作队歌、队徽,并为自己的小组拟订一个口号,每个人都要参与和贡献力量。

但在活动最初时,有些组员在代表小组发言时,仍旧是说“我觉得”,而忘记自己是代表本小组的,需要主持人的提醒,逐渐的大家才习惯说“我们‘梦工厂队认为……”,并且会主动为发言的老师鼓掌支持。在写感受或展示本组各项成果时,大家也会自觉将队名或队徽标上。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现在各学校都注重文化建设,而教室是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因此教室的布置就成了班级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班主任精心设计,教室内“花花绿绿”,格言警句,班歌班训齐全,但是否学生人人知道,还是“摆出来”、“挂出来”给“检查的”看的?如何挖掘利用其文化内涵,而不是展现它的“装饰”功能,确实是我们的教育管理欠缺的。让每一面墙都“说话”,就必须让她活起来,动起来,用用起来,让学生认同,并不断的强化,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心灵,并转化为自觉、主动的行为。

请让我来帮助你

培训中有一个活动是要求每个小组组成为一个班,选出其中一位做“班主任”,其他人为“学生”。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然后,要求“学生们”在培训者的指示下画一个微笑的脸,但在画画的时候要闭上眼睛。而“班主任”在整个的游戏的过程中要进行指导和监督,以保证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

结果当然是大部分人的画都是错位的,在作品的展示中大家都不亦乐乎,欢笑不断。但只有愉悦的体验还不够。更重要的是随后的分享“班主任”在此过程中做了什么?而“学生”们在画画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又是怎样做的?事实上,“学生们”在画画时不仅闭上了眼睛,更闭上了嘴巴,没有一个人想着在画不准位置时去求助“班主任”。而所有的“班主任”无一例外的认为自己只管监督和控制,确保没违规睁眼就行了。在分享交流时,大家都认识到: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太注意培养“听话”的学生了,指令性的东西太多了,却很少关注他们的需求,他们的内心,因此也就不能在学生需要时及时地伸出手,给予恰当的帮助。而我们的学生也真的很听话,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小心翼翼更多的是造成了他们思维的僵化,习惯于“要我们做什么,怎样做”,习惯于遵从,而缺少独立的思考,自主的探索。在传统的“师道尊严”中,师生间和谐、平等的关系并未真正达到,学生们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不知道求助的途径。学生们倾诉的对象更多的是朋友、同伴。

让我们谨记:别人需要时,伸出你的手,也就是挽住他的心。作为班主任,学生需要我们的帮助、指导。让我们主动伸出手吧,教会学生请求援助的方法,并尽可能多的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帮助。

班主任成长营故事之

神也会犯错

培训时难免有人会——迟到了,手机忘关了,车子坏了。而每到此时一句“我错了”,虔诚的一鞠躬或是怪样百出的卡通跳就会得到大家原谅。而这也是培训活动中得到大家一致通过的条规。

错了就是错了,无论是什么原因,无论你是什么人。对教师而言,往往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没有认错的习惯。不敢、不能以真面目见学生。有时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却总想用一副伪装的面孔能搪塞过去。殊不知老师无意识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特别是老师贬损学生的话,老师过后不记得,学生却铭记在心,很可能造成对他一生的伤害。笔者就曾听一个二年级的学生说“她说话不算数,我才不听她的呢”。原来是这位老师答应孩子如果孩子某题做对了就发一颗红星,结果忘了,让学生对她产生了不信任感。我们也常见学生犯了错时会推卸责任,找借口,昨天家里来人了,停电了,忘带书了,妈妈叫晚了……这一方面是孩子犯错有时确实是无意的,另一方面有时我们忙于找出孩子们的错误来训斥、纠正,却忘了在他们做得好时赞扬一声,要知道你的认可在孩子心目中有多么重要的分量。而过于严厉的处理孩子们都经常犯的小错误,往往适得其反,就是学会撒谎,以逃避自己的错误造成的后果,避免你大发雷霆。

很多老师在受罚后谈感受时说,承认自己错了后,得到了释放,心里挺舒服的。这是因为如果我们知道自己一定会遭到责备时,我们自己责备自己,听自己的批评,这比忍受别人的斥责容易得多。如果你将别人正想要批评你的事情在他有机会谈话以前说出来,他就会采取宽厚、原谅的态度,以减轻你的错误感了。不要忘了那句古话:用争斗的方法,你永远无法得到满足,但用让步的方法,你可能收获更多,所以如果你要获得人们对你的赞同,你就应该记住这条规则:如果你错了,就迅速真诚的承认。这也该是我们老师应教给学生们的做人的道理。

你的称赞是最美

培训活动中感觉最美,最让人兴奋,最使人神采飞扬的当是“优点轰炸”了。经过了几天的培训,大家不仅提高了工作技能,更增进了彼此的了解。通过学习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加以欣赏,促进相互肯定与接纳,增加了个人自信心。

其过程是:一组围圈坐,请一位成员做或站在团体中央,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三个优点,其他人轮流根据自己对他(她)的了解及观察说出他(她)的优点及欣赏之处(如性格、相貌、待人接物……)然后被欣赏的成员说出那些优点是自己以前察觉的,那些是不察觉的。每个成员到中央带一次高帽。并注意夸别人的优点时态度要真诚,要具体,不能重复,不能毫无根据的吹捧,这样反而会伤害别人;参加者要注意体验被人称赞时的感受如何;说出哪些优点是自己以前察觉到的,哪些是没察觉到的;怎样用心去发现别人的长处;怎样做一个乐于欣赏他人的人;做完后各组用一张纸写出画出。

起初大家都不太习惯于坦然接受别人表扬,很“谦虚”地否定自己,但随着那么多由衷的赞叹也不由自主的认同起来。有的老师说“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有的说“我没发现自己原来这么好”。“那感觉真美!”带着大家真诚的肯定和鼓励,每个老师都更有信心投入到新的工作学习中去了。

相信老师们从中更体会到了称赞的价值,每个人都渴望被赏识,学生们尤其如此。一声亲切的赞扬,一句诚恳的激励,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都将给学生们注入无尽的力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的真谛是真爱

就如在活动结束后所做的那样,在文章的最后,我也将这段文字送给每一位教师:

爱情使者丘比特问爱神阿佛洛狄忒:“LOVE的意义在哪里?”

爱神阿佛洛狄忒说:

“L”代表着LISTEN(倾听)。

“O”代表 OBLIGATE(感恩)。

“V ”代表VALUED(尊重)。

“E”代表EXCUSE(宽恕)。

上一篇:核心人才储备原因分析下一篇:文化坪村述职述廉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