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分级阅读教案

2024-06-30

大班分级阅读教案(精选7篇)

篇1:大班分级阅读教案

大班分级阅读教案:《谁来帮助他》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中出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

2、体会故事中各角色在困难时获得帮助的心情,和帮助别人后的快乐情感。

3、认读重点字词:迷路、火光、小屋、雨点。

活动准备:小图书人手一册、小字卡、蜡烛、大图书、大字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森林吗?”请幼儿想一想森林里住着哪些小动物?提出问题“有一只小狐狸遇到了困难,有谁来帮助他吗?”将幼儿引导到故事中。

二、自由阅读

1、幼儿自由阅读小图书,教师提出阅读要求:一页一页从前往后安静的看,看看图书中讲一个怎样的故事,可以和同桌小声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讲述自己看到的画面内容:故事中出现了哪些角色?他们之间有些怎样的联系?鼓励幼儿讲述故事中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

三、大图书阅读。教师组织幼儿集体阅读大图书,学习理解故事内容。

1、阅读封二和第一页。小狐狸在森林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观察小狐狸的表情。会有谁来帮助他呢?幼儿回答时教师随即出示大字卡“迷路”。

2、阅读第2~12页。

是谁来帮助小狐狸的?想一想火光能给小狐狸带来什么?你们见过火光吗?你见过的火光能给人们带来什么?教师出示大字卡“火光”。

火光遇到了什么困难?为什么?

这时,教师可点亮一支蜡烛,吹一口气看看火光会熄灭吗?证实风和火光之间的关系。

猜一猜火光会得到谁的帮助呢?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出示大字卡“小屋”。

除了小屋,你认为还有谁能够帮助火光?说说你的理由?

有了前面的铺垫,接下来让幼儿讲述小屋和小鱼遇到的困难。教师随机出示大字卡“雨点”。

小狐狸最后有没有顺利的回到家?他现在的心情如何呢?

小结:原来,帮助别人和得到别人的帮助都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3、教师朗读故事一遍,幼儿完整欣赏。

4、教师和幼儿一同回顾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试着用故事里的语句讲述,教师随机出示大句卡:让我来帮助你吧,小狐狸。

四、交流讨论:

1、故事中有谁帮助了谁?如果是你在场,你会去帮助他们吗?

2、你喜欢故事中的谁呢?谈谈你的理由。

五、游戏活动:谁来帮助他。

教师出示大字卡“火光”问:火光宝宝找不到朋友了,谁来帮助他呢?幼儿举起小字卡“火光”回答:让我来帮助你吧,火光。以此类推。

六、结束活动,幼儿有序收书,整理物品。

篇2:大班分级阅读教案

活动一 理解阅读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初步感受熊妈妈对熊宝宝的爱。2.愿意表述自己对故事及人物的理解。

3.认读重点字词:奇怪、漂亮、雨伞、淋湿。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小图书人手一册、小字卡。2.教师准备大图书、录音带《我的好妈妈》、大头饰、大字卡、一把伞。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

1. 音乐欣赏《我的好妈妈》。

2. 出示大图书,一起认识书名,教师适时拿出大字卡“奇怪”、“雨伞”。

二、共同阅读

1.集体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熊妈妈和熊宝宝出门,遇到了什么事?出示大字卡“漂亮”、“淋湿”,引导幼儿认读。熊妈妈是怎样撑伞的?

教师出示句卡“为了不让雨淋湿熊宝宝,熊妈妈总是把雨伞伸向熊宝宝那一边”,引导幼儿认读。雨停了,仔细看看,熊妈妈和熊宝宝身上有什么变化?

熊宝宝当上妈妈后,发生了什么事?再请幼儿在大图书中找一找句卡上的话出现了几次,并大声读一读。2.幼儿听录音,师幼一起看大图书,讲述故事内容。3.引导幼儿讨论:

(1)这真是一把奇怪的雨伞吗?

(2)说说平时妈妈关心照顾自己的事。

教师小结:妈妈的爱就像遮雨的伞,时时保护着我们,照顾着我们。

三、表演活动

1.教师请幼儿戴上头饰表演故事,请幼儿加入自编的对白与动作。2.游戏:在哪里。

请幼儿将四张小字卡放在桌上,听老师的指令,再拿出相应的字卡。

四、结束活动

幼儿有序收书,整理物品。

活动二 创意阅读

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内容,知道回报妈妈的爱。2.会动手动脑设计一把“爱心”雨伞。3.初步尝试制作小图书。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大图书、绘画工具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熟悉故事

1.教师和幼儿一同看大图书,讲述故事内容。

2.重点引导幼儿看大图书第2页和第7页中两代熊妈妈对熊宝宝的爱,让幼儿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讲述活动 1.幼儿讲述自己的妈妈是怎样关心,照顾自己的。

2.教师总结幼儿讲述情况:妈妈平时除了上班还要照顾你们,特别辛苦,你们应该怎样对待妈妈呢?引导幼儿知道要回报妈妈的爱。

三、迁移创造

1.引导语:故事中的熊妈妈为了不让雨淋湿熊宝宝,总把雨伞伸向熊宝宝那一边,我们来为熊妈妈设计一把“爱心雨伞”,让熊妈妈和熊宝宝都不会淋湿,引导幼儿设计雨伞。2.幼儿以绘画的形式展现自己的设计。

3.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设计的,有什么功用和特别的地方。4.相互展示、欣赏自己的作品。

四、制作小图书

1.幼儿在自己的绘画作品右上角写上自己的名字,并在教师帮助下装订成一本小图书。2.幼儿翻阅小图书,体验阅读自制小图书的乐趣。

五、结束活动

教师和幼儿共同整理物品。

延伸活动 1.园内延伸

(1)将自制小图书投放到阅读角,供幼儿和家长翻阅,讲述。(2)引导幼儿讨论“我可以为妈妈做什么”,并完成小图书中的阅读延伸活动“爱心雨伞”。2.家庭延伸

(1)鼓励孩子回家表达对妈妈的爱。

篇3:大班分级阅读教案

关键词:分级教学,大班教学,英语教学

一、分级教学对大班英语教学的‘小’化作用

近年来,扩招带来了学生生源分布广,水平参差不齐的新问题[1],英语课堂上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若这种增加被忽略不计的话,势必要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教育部于2004年1月颁布了新《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将大学英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2]。教育部以此提出注重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的新要求,这也是对大学英语传统大杂烩式教学的纠正,也指出了学生划分需要动态层次化。由于高校英语教师和教学资源的有限,我们只能尽量把整体部分化,注重细化,才能保持住或者提高原有的教学水平。

二、分级教学的理论基础

1.教育学中人本主义和因材施教的理论。

人本主义教育观注重对教育对象进行了解,要了解学生的行为、思想和情感,不光是了解学生的智力。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3]。地区差异,资源差异,都会形成差别很大的个体差异,教育者要对个体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切记不可“一视同仁”。

2.语言学中的Krashen的“i+1”语言输入理论。

美国教育学家Stephen D.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集中体现了循序渐进观,强调学习的步骤、方法和学习的过程,强调在“过程”中获得“结果”。Krashen认为,所谓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用公式表示就是i+1,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语言输入远远超出学习者现有的水平即为i+2,或者底于学习者现有的水平,即为i+0,就难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语言学习者只有在充分理解含有i+1的语言输入,并按照自然序列,才能从i层次过渡到i+1层次,也就是习得新的语言知识。克拉申认为,学习者同样需要在情感上吸入已理解的语言输入[4]。学习者需要进行主观的配合,具有自我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才可能有效地接收目标语言知识。

3.心理学中的Bloom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Bloom)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他提出了掌握性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5]。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研究学习者的主体差异性,对教学对象区分层次,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

4.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价值论。

从经济学角度上,在诸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根据英国哲学家杰里米·本瑟姆的“等边际准则”[6],如果能分层实施,将可获得固定条件的最大效用。如果把“等边际准则”运用到教学,就是让教师在既定的条件下,包括有限的教时、学生有限的语言资历等,对不同层面、具有不同技能的学生投入不同的课时,每个学生就能获得最大的知识量,达到最大的满足。

三、分级教学应用于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1.对学生人文关怀的缺乏。

分级教学落实到实践中,就是给学生进行分级教学,然而在教师角度理解的‘因材施教’,在学生的角度就会常常被理解为‘分等受教’,这使得学生会产生各种不利于学习的思想基础。成绩好的同学,易产生骄傲的心理,从而失去学习英语的动力。成绩差的同学,失去学习好的同学作为学习和交流的榜样,则会产生焦虑感,给出对自己的错误评价,课上被动情绪产生。

2.定级标准的不合理确定。

目前,我国各高校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标准定立分级教学模式:(1)根据高考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级;(2)学生入学后,统一重新进行分级测试;(3)采取考核分级和自愿选择相结合的原则。[5]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每种方式都有不合理之处。首先,对学生分级的标准太窄,前两种只局限考试成绩,不管是再科学的考试,这种一锤定音的方法,都有些过于武断。第三种虽然较为合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意愿,但过于形式化,对成绩外标准的考虑仍不成熟。

3.评价系统的尚不完善。

多年来,外语教学在成绩评定方面主要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这种评价方式以固定的一套试卷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质量。学生成绩的评定应融合两者,即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这称作“形成性评估法(Formative Assessment)”。在分级教学中,评价学生升级的系统,要科学、有效,顾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能动性,这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4.‘分’‘合’的重视度悬殊。

分层教学中,学生被分成各种级别,而对应地,教师也有了教高级班和低级班之分,学生和教师都承受了比以前更多的压力,总是急于去比较,如重视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这些非能力的实例。

四、分级教学模式与大班英语教学的动态结合

同样,现在大班英语授课也存在着问题。(1)课堂掌控难,包括检查出席难,维持课堂纪律难,调动课堂气氛难;(2)课下教师任务量大,难给学生及时的回应和指导;(3)英语课上分组交际训练受阻,教学多以教师讲课为主;(4)教师了解学生个性与差异困难,无法实施形成性评价。实际教学中,应克服分级教学和大班教学两者的弊端,不断改变两者的结合方式,形成有弹性,适应力强的动态模式。

1.弱化分级,加强合作。

应尽量避免高级班、低级班和快、中、慢等这样敏感的分班字眼,要照顾学生的感受,可以采取激励的取名法,如阶一、阶二、阶三等这样温和的叫法,保持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另外,学习过程中可用活动、游戏、分组竞赛等方式来代替单一的笔头测试,为良好的互助合作学习打下伏笔。

2.变化标准,合理定级。

英语定级的标准应为多样,通常进行的大班阅读课可按照一个标准,但对于在多媒体教室内开设的听说课,应遵循另一标准。也就是说,英语分级教学要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实行分类分层,区别对待。

3.准确评价,多元反馈。

分级教学后,必须引进形成性评价机制,客观地评价不同级别班级的教学效果,以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各级学生的学习兴趣[8]。评价不能只基于学生一次性的测试结果,可以利用网络系统,组织学生和老师来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使评价的结论尽可能地反映事实。

4.方便管理,灵活掌控。

为了管理的方便,在分级教学中,还应考虑很多变量,比如说学生的专业、兴趣爱好、地域方言、学习目标等,然后在分级后对部分学生可做出适当的调整。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肯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英语教学需要分级教学这种科学的模式。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总结经验,更新教育理念,切勿生搬硬套,在我国近年来扩招的形势下,结合大班英语教学的现实条件,发展出适合中国英语教学的分级教学理论。

参考文献

[1]阮先凤.扩招形式下的英语分级教学[J].湖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6).

[2]杨楠.基于新《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7,(11).

[3]崔丽,梁莉,韩朝旭.多元教学模式并存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验研究[J].时代,2008,(4).

[4]岳中生.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5]张牡丹.对传统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弊端的探讨[J].科教文汇,2008,(11).

[6]张绮思.“效用”标准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3).

[7]罗梅生.英语分级教学与形成性评价方法的思考与实践[J].外语教学研究,2008,(8).

篇4:论分级阅读及教师的分级阅读意识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作的一项调查发现成人的阅读能力下降,已经导致了整个社会系统运作的障碍。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凯瑟琳·斯诺负责做这方面的研究,这个项目的研究成果报告叫《培养成功的阅读者》,后来又出了一本书——《预防阅读困难》。这本书和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影响就非常巨大,波及了世界上所有教育发达的国家。

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提出了一个“美国阅读挑战”的运动,旨在改善整体国民阅读能力下降的问题。1999年,美国的国家教育报告的目标被确立为建立一个学习者的国家——因为根据数据显示,为早期阅读投入1美元,日后成人培训的费用就能够减少7美元。布什上任后,政府又做了一个“阅读优先”计划,提出“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落在后面”的口号,拨款50亿美元经费改善儿童阅读现状。

在英国,牛津大学花了20年的时间做了分级阅读研究。教育部长布朗奇在1998年倡导了“全英阅读年”的活动,提出的口号是“把阅读进行到底”。政府一年就投入了3700万英镑作为阅读推广费用,从那时起,英国掀起了全社会的阅读运动。

在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展了很多早期阅读的活动,如“亲子20分钟阅读”运动和“儿童晨间阅读”运动等,都非常有影响。1999年,日本国会通过正式决议,指定2000年为“儿童阅读年”,并提出“阅读让希望与梦想起飞”的口号。当年日本政府投入650亿日元,敦促各级学校、社区和地方政府加紧脚步,改善儿童的阅读环境。日本在“儿童阅读年”的活动中为了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从英国移植了“阅读起跑线”运动,这个运动是全民的。日本政府还颁布了《儿童阅读推进法》,指定每年4月23日为日本“儿童阅读日”。

从以上国家对待阅读的态度不难看出,众多发达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在积极推动全民阅读运动,尤其是儿童阅读运动,为他们的下一代进入知识时代做准备。世界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已经进入了知识竞争的时代。知识的基础其实是源于阅读,诚如英国教育部长布朗奇所说:“每当我们翻开书页,就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户,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伴随着新一轮知识革命在全球范围内的悄然展开,阅读已经成了学习型社会的必需要素。分级阅读正是在这种阅读越来越重要的国际背景下走入中国人的视野的。

一、什么是分级阅读

分级阅读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在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已发展了十几年,进入中国大陆则是近几年的事情。

什么是分级阅读?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年龄段的孩子读什么书。”具体地说,分级阅读是从少年儿童的年龄(身心)特征、思维特征、社会化特征出发,选择适合于不同年龄阶段少年儿童阅读需要的读物并指导他们如何阅读的一种阅读方法与策略。一切从儿童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分级阅读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分级阅读是真正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本位”的阅读行为。

二、分级阅读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据资料记载,1923年英美国家就有了第一个可读性公式,而分级阅读的历史则更长。

在1776年美国成立之时,阅读教学一般是从字母表到简单短语然后直接跳跃到《圣经》。1836年,威廉·麦加菲开发了第一套供社会广泛运用的分级阅读标准。20世纪20年代,西方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分级阅读体系,30年代的分级阅读读本才有了确切的分级标准。

分级阅读的核心是分级标准的制定。目前欧美比较常见的有两种分级方式。一种是指导型的阅读方式,从A~Z,A是最简单和初级,Z是最高级别,根据26个字母的排列,面对的读者群分成26个级别,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阅读分类。这个观点的提出是在分级阅读的两部著作里,一个是1996年的《阅读指导给孩子第一次教导》,一本是2001年的《指导阅读和作用分级》。

在A~Z的分级方法中,可以看到从A~D主要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从A到I主要是初级阅读的,两者之间有重叠的部分。

第二个分级标准,就是莱克赛尔分级系统,其实是一个分数的系统,从初读者开始划分,最高到1700分。莱克赛尔的分级方式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对读者本身的阅读水平进行测量,另一方面也对文本的一个难易程度进行测量,这两方面同时进行,也是同样重要的。针对文本,莱克赛尔分析结构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希望小朋友在看一本书的时候,至少理解内容的75%。这样的标准,根据语意的难易程度、常见字和非常见字以及句子的长短等因素来判断。

通过莱克赛尔这样的一个分级方式,孩子们从最初理解75%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师指导性的阅读,逐渐在阅读不同级别的图书过程中,从指导型的阅读慢慢发展到独立阅读。

莱克赛尔的分级系统经过将近40年的发展,是一个非常科学、客观的衡量方式,只是需要在专门的测试机构进行。

尽管分级阅读在国外已经提出了几十年,但关于分级阅读的争论一直未停止过。到目前为止,一直没有权威的法令出台,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分级阅读标准。因而各国对待分级阅读的态度与做法也不尽相同。

20世纪下半叶,法国出版界曾有过对图书的阅读年龄层的区分,但只有适合18岁以下的读者和成人两种简单的区分,出版商可以自由地选择在出版的图书上是否标注这样的标志。近十年来,法国出版物监管委员会决定推行少儿图书的分级阅读制度。从2006年开始,法国开始在图书出版中运用分级管理。例如,法国知名的少儿图书出版商巴雅在书页的下方标注“注意!不适宜夜晚阅读”“适合有经验的读者”等提示性信息;巴黎博物馆出版社则在图书中标明具体的年龄,如“适合12~16岁读者”“适合16岁以上读者”等。

2007年年底,美国主要的几大童书出版商表示,经过两年的研究,他们决定对童书实行分级阅读。具体的分类是初级阶段(5~7岁)、发展阶段(7~9岁)和成熟阶段(9岁以上)。

2008年,英国出版商协会也发出了支持分级阅读的声音。图书人公司CEO赛那·格莱斯特号召大家采用年龄分类法,她认为:“我们越早采用年龄分类法,就越早给消费者一个买书的理由。”

近年来,分级阅读逐渐进入我国出版界和部分专家、学者的视野,涌现出一些分级阅读研究机构和专家,并在不同领域和不同范围内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三、为什么要推行分级阅读

(一)人的阅读活动是有层级的

虽然很多经典读物是老少咸宜的作品,但不同年龄的读者对同一读物的阅读感受是大相径庭的。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阅读,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效果。同一部作品,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去读,也会产生很不一样的理解。

一般的情况下,一个人的阅读活动会呈现出一种螺旋式的回环往复地上升,不同年龄的人会形成不同的阅读喜好。我们不可否认,人的阅读活动是有层级的。人生的阅读之所以是分级的,根本原因在于阅读这一种智力活动需要有人生的阅历、经验、认识水平去补充、阐释和完善作品的意义。人生的阅历、经验、认识水平是与读者的年龄有紧密关系的。读者年龄越小,对作品的理解、接受也就越难。一般而言,儿童的阅读应以儿童文学作品为主。这一常识正是我们建立分级阅读的基础。

(二)“什么年龄段的孩子读什么书”是儿童阅读的黄金定律

分级阅读概念产生于对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科学分析。少年儿童在不同的成长时期,阅读性质和阅读能力是完全不同的,分级阅读就是要按照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儿童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为不同孩子提供不同的读物,提供科学性和有针对性的阅读图书。

所谓分级,实际上是指分年龄段。分级阅读的基础与原因是图书的可读性与适读性问题。因为不是每一种图书都适合所有读者,尤其是小读者,这就需要挑选、推荐那些具有可读性与适读性元素的图书。在西方,最先出现的是图书的“可读性标准”,之后才有“分级阅读标准”。

阅读对于儿童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活动,而儿童因为年龄的限制更多地依赖外界提供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什么年龄段的孩子就应该读什么年龄段的书,儿童阅读的黄金定律呼唤分级阅读的推行。

(三)社会发展趋势必然导致儿童阅读领域细分化

现在的社会是分工细分的社会,各个领域细分化,阅读也是如此。20世纪后期,英美等国开始制定严格的儿童读物分级制,按3~6岁、6~9岁、9~12岁进行分级。这种分级阅读符合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儿童阅读的发展,为孩子提供了适宜的阅读资源。跟随欧美教育发达国家的脚步,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陆续展开了分级阅读,走在了中国大陆的前面。

虽然一直有人对分级阅读持反对意见,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那些较早地开展了分级阅读的地区的儿童已经从中受益。国际教育成绩评估协会(IEA)每五年公布一次“世界青少年阅读力排行”,在该协会2007年的公布数据中我们看到,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分别排在第2位和第22位。这种阅读能力的排名,有力地证明了分级阅读研究对于提升少年儿童读者阅读水平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学科研究领域的细化,儿童阅读领域也必将随之细化。针对少年儿童而开展的分级阅读越来越变成一种全球的阅读趋势。

(四)分级阅读不仅是孩子的需要,也是阅读引导者——家长的需要。

“第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我国0-8周岁儿童平均每人阅读图书3.11本,在读过书的0-8岁儿童中平均每年阅读量为4.48本。9-13周岁儿童平均每人阅读图书6.98本。从数据可以看出,如今少年儿童的阅读量逐步增加,但是,儿童本身对图书并没有自主选择的能力。读什么书?怎么读书?这些都由家长选择。“我的孩子5岁了,到底什么书适合他呢?”许多家长都有过类似的苦恼。由于大多数儿童图书没有标明年龄,书店的售货员往往不能作出准确的回答,即使家长都知道少儿读书的重要性,面对琳琅满目的图书,也往往会感觉到无所适从。

如果将图书分成阶梯,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一旦图书进行了分级,在图书上标明年龄或者提供书目来展示,不仅有利于分级阅读的指导,也方便了家长、教师的选购。

分级阅读的推行能够减少家长在引导和推荐孩子读书上表现出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避免家长将一些不适合此年龄段的“好书”拿给孩子阅读。

四、怎样推行分级阅读

(一)总的原则:三宜三不宜

分级阅读宜粗不宜细,宜低不宜高,宜公益不宜商业。

阅读分级主要是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水平和语句难易度的掌握程度等来进行分级的。什么年龄读什么书,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不同地区的儿童阅读水平有差异,同一年龄的儿童在阅读水平、阅读习惯上也有个体差异,所以分级阅读不宜分得过细。

分级阅读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儿童,是做推广普及用的,所以在阅读的难度上,应该是宜低不宜高。以广东为例,广东全省1700多万中小学生,珠三角地区学校的儿童阅读情况相对好些,而东西两翼山区的儿童,阅读的水平就相对低一些。那么,为了让更多的儿童同等享受阅读的快乐,获得阅读的成就感,应该把宜低不宜高作为一个原则。

分级阅读的研究涉及阅读学、教育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等学科,分级阅读的推广需要包括儿童教育、儿童心理、儿童文学、儿童编辑出版、儿童阅读推广、儿童图书馆、儿童图书营销等多学科专业和行业的专家共同参与,需要真心实意献身儿童阅读事业的有心人、志愿者。因而分级阅读的研究推广具有公益性,要避免利益驱动的商业化。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标准

分级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这是当前分级阅读中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美国的分级阅读有着科学的划分公式,但显然我们无法照搬拿来。

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在制定分级标准的过程中,既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又要研究中国儿童的本地特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分级标准。

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也要考虑“阅读是一件有弹性的事情”,因人而异的情况是存在的。比如,年龄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分级标准之一,但是同一年龄段孩子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等也是有差别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分级的标准需要强调年龄特性,也需要强调个体特性,不能划分得过于刻板。无论以什么标准划分,都需要尊重童真,让孩子们享受阅读的快乐。

(三)推选分级阅读的书目

推选书目是分级阅读的核心工作,也是难点所在。具体地说涉及三个方面:一是选什么,二是怎么选,三是由谁来选。

“选什么”是分级阅读的理念,与分级阅读工作者的儿童观、儿童文学观、儿童教育观紧密相关。现代社会要求分级阅读工作者站在尊重、保护儿童生存、发展权利的立场上,站在儿童本位的立场上,从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出发,真心实意为儿童服务,为人类下一代效力。

“怎么选”是分级阅读的方法,要求分级阅读工作者具备儿童心理、儿童教育、儿童文学、儿童出版乃至儿童文化的相关知识结构,熟悉和了解当前中外儿童文学、儿童读物的出版现状与基本书目,懂得如何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少年儿童的阅读心理、接受能力,为他们选择、配置相应的书目。

“由谁来选”这实际上涉及分级阅读的公信力、权威性与专业性。分级阅读是一项服务全社会的公益文化事业,不是谁想分级就可以分级的。分级阅读工作者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除了具有儿童心理、儿童教育、儿童文学、儿童出版等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社会责任心与文化担当意识,具有高雅的文学修养与尽可能多的知识储备,具有公正心与服务精神。他们是儿童阅读的“点灯人”而不是“点钱人”,是儿童“精神成人”的引领者与志愿者。

五、教师应建立分级阅读意识

分级阅读是一项智力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多学科、多行业的智慧与力量。如上所述,分级阅读需要有关心儿童、从事儿童工作的相关学科专业与行业的专家一起参加,涉及儿童教育、儿童心理、儿童文学、儿童编辑出版、儿童阅读推广、儿童图书馆、儿童图书营销等领域。实际上,只有充分调动以上各种专业人才的积极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分级阅读才能做得更科学。在推广分级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尤其是中小学语文教师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国家教育部在2005年颁布的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明确提出小学阶段不少于145万字的阅读量,其中低年级5万字,中年级40万字,高年级100万字。初中阶段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具体指导儿童的阅读行为,通过课内的阅读教学带动引领学生课外的阅读活动。分级阅读无疑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分级阅读的世界潮流,语文教师理应在理论上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到分级阅读的必要性,建立起分级阅读的意识。

有研究表明,5岁左右是孩子的阅读启蒙敏感期,儿童开始由看图发展到识字阶段;5-7岁,儿童进入大量识字的阶段;8-10岁,进入自由流畅阅读的阶段。在经历了幼儿期识字、由图向文字的转变之后,儿童初步建立起阅读兴趣的基础,在小学中年级(3-4年级),孩子应该进入他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黄金阅读期。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徐惟诚指出:“九年级以前由于各种人的兴趣的分化,认知能力是不一样的,这时候做分级阅读就非常必要。”

语文教师既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时刻意识到分级阅读的必要性,又要把分级阅读的意识贯彻到自己的阅读生活中去,从林林总总的图书和阅读资料中筛选出适合学生分级阅读的文本。

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应同步提高儿童文学素养。在分级阅读的开展中,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如何提高,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一部分中小学教师存在着儿童文学素养缺失的问题,由于自身水平和眼光的限制,他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通过儿童阅读推广活动,语文教师要边实践边学习,亲身接触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逐渐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阅读水平。可以说,分级阅读也将是一项教师与儿童共同成长的活动,其深远意义不言自明。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儿童的健康成长,一个人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离不开三个环境、三个老师。第一个环境是家庭,第一个老师是父母。父母亲作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责任重大。第二个环境是幼儿园、托儿所和学校,第二个老师是教师。学校教育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知识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楷模。第三个环境就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现代传媒,第三个老师就是媒体阅读活动。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传媒教育成了一种最丰富的、最海量的教育集大成者,成了一种最自由、最快乐、最便捷、最生动的互动教育。媒体阅读,这个无形的老师,成了最全才的老师、最平等的老师。

这第三个环境和第三个老师,正在成为现代社会最强势的环境和最强势的老师。而分级阅读则成为现代社会的新时尚。

篇5:中班分级阅读水教案

1、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发现异同,感受佳佳的不同心情。

2、能根据图画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大概内容。

二、活动准备

大图书、字卡、大头饰(佳佳、哥哥、姐姐)

三、活动过程

㈠开始部分

头饰导入,师出示头饰(佳佳):“有一个叫佳佳的小男孩,要他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事情,他的心情怎样呢?我们一起到故事《佳佳》中去看看吧!”

㈡基本部分

1、大图书阅读

师幼共同完整阅读大图书,了解故事内容。

2、师提问,幼儿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①佳佳有一个怎样的姐姐和哥哥?引导幼儿观察哥哥姐姐都比佳佳高,佳佳最矮。

②哥哥姐姐的车与佳佳的车有什么区别?佳佳的心情怎样?

③哥哥姐姐的风筝和佳佳的风筝有什么不同?(出示字卡风筝)佳佳的心情怎样?

④其余的同上次。再次引导幼儿观察,并将哥哥姐姐的东西和佳佳的进行比较,体会佳佳的心情。

⑤佳佳的种子最后怎样了?(出示字卡种子、发芽)佳佳的心情怎样?

3、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4、讨论:为什么看到种子长得种子长得比哥哥姐姐还要高,佳佳就变行很开心?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师小结:虽然佳佳手里的东西没有一样比哥哥姐姐的大,但佳佳并没有灰心。反而变的更加开心,因为他知道他就像种子一样也会有长大、长高的天。

㈢结束部分

评价幼儿的回答,师幼共同整理物品

篇6:大班语言阅读教案

1、阅读图书,感知画面中人物的动作,知道菲菲与顾客进行商品买卖和交换的过程。

2、通过观看情景表演和讨论活动,感知理解故事内容,学会菲菲与顾客的对话。

3、乐意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想法,体验买卖交换和满足关心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本,实物投影仪一台。

2、教师扮演角色和一个小朋友扮演菲菲,排练情景故事表演。

布置商店背景和货架,并将手帕,剪刀、铅笔、玩具熊放在货架上。

3、实物:手帕、果汁、剪刀、黄色玫瑰花、铅笔、玩具小布熊、卡片。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主阅读故事。

1、教师:小朋友,你去过小店吗?有个小朋友叫菲菲,她开了一家小店,菲菲是怎样买东西的?

2、请幼儿自主阅读小图书,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教师:在菲菲的小店里,有哪些客人来买东西?买了哪些东西?他们是怎样买卖东西的?

二、观看故事表演,初步感知表演内容。

1、展示货架,感知货架上的物品,告诉幼儿这是菲菲开的小店。

2、教师分别扮演买东西的顾客,一幼儿扮演菲菲,合作表演故事内容。

三、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故事的内容。

1、教师:菲菲在小店里当什么?第一个买东西的是谁?她想要买什么?奶奶给了菲菲什么?

2、第二个买东西的是谁?他要买什么?爷爷是拿什么跟菲菲换东西的?

3、后来,又有谁来买东西?他们想要什么?他们给了菲菲什么?

四、引导幼儿阅读放大的《幼儿用书》故事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引导幼儿逐页阅读画面,倾听故事《菲菲的小店》。

2、教师:菲菲在房间里开了一个什么店?谁来当售货员?他们想要什么东西?菲菲对他们说什么?他们给了菲菲什么?菲菲给他们什么?

3、完整阅读,启发幼儿用“ 来了,菲菲给他什么,给他什么。”的句式和老师一起讲述画面内容。

五、谈话扩展活动。

1、菲菲和买卖东西的顾客开心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他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鼓励鼓励个别孩子通过动作、表情、语言展示菲菲、家人和朋友开心的样子。

3、假如你开一个家庭商店,你想买哪些东西?你想得到爸爸、妈妈的为什么呢?

篇7:早期阅读教案大班

活动目标:

1、理解作品,感知雪孩子可爱、善良、勇敢、乐于助人的可贵品质,知道“伸出双手,帮助朋友,自己就会像雪孩子一样,住在别人心里”。

2、尝试讨论,在特定事件中(地震)感受帮助的力量。

3、寻找自己身边的“雪孩子”,激发同伴间的互助行为。

活动准备:

课件、勾线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暖身:师幼相互熟悉,介绍自己和的朋友。

二、引出:初步感知雪孩子的快乐与热心。

章老师的朋友是兔宝宝,兔宝宝还有一位特殊的朋友,他会是谁呢?

欣赏动画片中雪孩子自娱自乐的片段(片段1),在优美的主题歌中感知雪孩子善良可爱、乐于助人这一形象。

刚才你看到雪孩子在干什么?(把自己心爱的帽子送给了快要冻死的小鸟当窝……)

除了这些,你还看到他在干嘛呢?(雪孩子一个人在雪地上玩,滑雪、跳舞好不开心!……)

你喜欢动画片里的雪孩子吗?为什么?(她会帮助人,天很冷却把自己的帽子送给了小鸟当家,用帽子来给小鸟当窝,我觉得她很聪明……)

小结:是啊,雪孩子是一个可爱善良、聪明、很喜欢去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三、重点:理解作品,体会情感,懂得道理。

1、欣赏雪孩子奋不顾身救助小白兔片段。

引导:雪孩子一路玩一路唱一路跳,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观看片段2)

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雪孩子是怎么做的?用了什么办法救火呢?这两个办法管用吗?这时候小兔子怎么了?雪孩子怎么了?(雪孩子快支持不住了,快要没命了)你觉得雪孩子会怎么做呢?他会丢下雪孩子不管吗?他能救出小白兔吗?

2、欣赏雪孩子从融化到再现片段。

引导:雪孩子救出小兔子了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观看片段3)

提问:雪孩子救出小兔子了吗?兔宝宝终于得救了,可是雪孩子呢?(雪孩子怎么了?融化后变成了什么?)

3、情感升华:雪孩子真的就这样消失了吗?他还会不会再出现(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会再出现?)

小结:“所以雪孩子不会消失,它就住在兔宝宝心里,兔宝宝不会忘记帮助过他的雪孩子”

你们会忘记雪孩子吗(你们喜欢雪孩子吗?)为什么?

你愿意向雪孩子学习吗?当朋友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小结:“伸出双手,帮助朋友,自己就会像雪孩子一样,住在别人心里”。

四、经验迁移:

1、引导幼儿讨论图片中的事件,感受帮助的力量。

引导:这是雪孩子的故事,今天章老师还想介绍几个人给大家认识。

①孩子们,这位叔叔你们认识吗?

他叫雷锋,大家都喜欢叫他雷锋叔叔,虽然他已经死了,可是大家都还记得他,为什么?因为在他活着的时候最喜欢做好事,帮助了很多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所以大家都喜欢他,记得他,雷锋叔叔就像雪孩子一样,永远住在我们的心里。

②孩子们,你们还记得汶川大地震吗?

(地震发生了,房子全都倒了,很多人都被压在了水泥石头下面,非常需要帮助)

这时候谁赶到了?(解放军叔叔,他们不怕辛苦,赶到最危险的地方,伸出双手去帮助老百姓,他们就住在灾区老百姓的心里)

看,这位警察阿姨在干什么?

这个宝宝不是她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给别人的孩子喂奶呢?

(地震发生了,路都堵住了,吃的东西根本运不进去,更不要说奶粉了,小宝宝都饿得哇哇大哭,这位警察阿姨刚生过孩子,就把自己的奶喂给了别人家的孩子)

看姚明哥哥旁边有个小哥哥,你们认识他吗?他的头上有个大大的疤,你们知道这个疤是怎么来的吗?

(这位小哥哥叫林浩,当时他自己也受伤了,可是他不怕危险,还去背受伤的同学,救出了好几个小朋友,林浩哥哥,伸出双手,帮助朋友,他就像雪孩子一样住在我们心里)

还有很多的医生,救了很多很多受伤的人,可是受伤的人太多,医生不够,你看这位大哥哥就怎么样?(他在干什么?还有位哥哥躺在哪里?为什么会在这儿?他怎么了?如果当时你在这里,你会做些什么呢?)

你看,这些孩子在干什么?(当时我们都捐款了,还寄去了自己的作品,献出了自己的爱心)

帮助过灾区的人,汶川的老百姓不会忘记,他们专门在路牌上写了这句话,是什么?

2、寻找自己身边的“雪孩子”,画雪孩子,激发同伴间的互助行为

引导:你叫什么名字?

你帮助过别人吗?帮别人干什么?

你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吗?

奖励:送雪孩子(老师画)

还有谁帮助过别人?(请个别孩子到集体面前,你帮助过别人吗?自己说了不算,听听大家是怎么说的?_帮助过你吗?)

奖励:送雪孩子(幼儿画)

寻找:你得到过谁的帮助,就送他一个雪孩子(幼儿在音乐声中相互交流)

3、自然结束:

看看,谁得到雪孩子了,有人有很多,你最会帮助别人了,哦,有的人很少,孩子注意了,平时要多去帮助别人罗。……今天也要谢谢每一个小朋友,帮章老师的忙,谢谢,你们都跟雪孩子一样!会住在别人心里!

早期阅读教案大班2

教学目标:

1、阅读图书,学习初步阅读图书的方法,在阅读中体会,在体会中阅读。

2、了解小猪通过改变自己的形态寻找快乐幸福的过程,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能力。

3、在阅读中懂得:做自己,最幸福,引导幼儿努力做的自己,获得快乐幸福。

教学准备:

1、课件

2、小图片及子卡:小猪、长颈鹿、斑马、大象、袋鼠、大鸟、小猪。

表情及子卡:可爱、苦恼、快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你在哪些地方看到了小猪?你觉得小猪怎么样?(可爱)

2、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读一本与小猪有关的图书。

二、导读故事,体验想象。

第一部分:变长颈鹿(听故事)

1、师讲:“这一天,小猪觉得很无聊——但是没走多远……”,边讲边出示课件。

发生什么事啦?(幼儿回答后出示摔跤图片)

老师继续讲:“……更刺激的探险!”

2、分享体验:小猪做了什么好玩儿的事?(出示小图片及子卡:长颈鹿)

要是你看到这只踩着高跷摇摇晃晃的小猪,你会对他说什么?

看来长颈鹿的生活真不适合小猪,他要去寻找更刺激的探险。

第二部分:变斑马

1、师讲:故事:“还没走出——你马上就……”。(强调“不是”“是”)

看!发生什么啦?

老师续讲:还没等身上的水全干,小猪又想到一个好主意。

第三部分:变大象

1、小猪有了什么好主意?

2、猜猜看,他怎么学大象的?

3、谁会接着讲?

4、师:“小猪正想争辩,突然……”

猜猜这回又会发生什么事?

老师续讲。

第四部分:变袋鼠

1、幼儿看图,你们猜鹦鹉会怎么回答?(强调句式)

2、幼儿续读

第五部分:

1、小猪究竟又想到了什么绝妙的好主意?聪明的小朋友,你能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吗?

2、看看故事里是怎么说的,幼儿讲。

3、你猜,小猪变了鹦鹉后,还会变什么?

第六部分:可是,这时的小猪已经灰心丧气。

1、师续讲故事“真倒霉!——当小猪一点儿乐趣都没有”

哪些事被小猪搞砸了?(看小图片及子卡一起回顾)

小猪掉到了泥潭里,如果你在边上,你会对小猪说什么?

老师续讲故事。

置疑:刚才还说一点乐趣都没有,现在怎么就那么快乐了?

(学别人是很累的,做自己最幸福)

2、总结:原来,做自己是最快乐的!

三、齐读内容,获得提升。

1、师幼完整共读。

2、这只可爱的小猪一开始总觉得自己很无聊,不开心,想找点有趣的事,一会儿扮成长颈鹿,一会儿刷成斑马,一会儿又装扮成大象、袋鼠、鹦鹉,最后小猪找到了快乐了吗?他在哪里找到的?

3、最后,他还是想做小猪,为什么?

4、小结:最后他还是想做小猪,因为小猪懂得了做好自己,最幸福。

(出示:“原来当小猪是最开心的事情呀!”)

早期阅读教案大班3

一、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比较角色的动态、表情及情景细节,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语言。

2.丰富词及词组:鼓,凹,吃惊,又矮又小,又高又大。

二、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2.幼儿有照哈哈镜的经验。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能仔细观察、比较角色的动态、表情及情景细节,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语言。

2.活动难点: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运用生活经验理解画面信息并大胆表达。

四、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1)引题你们认为狮子和猫,谁大谁小,如果比赛的话,谁会赢,为什么?

你们都说狮子大、猫小,可是有件事情真好笑,有什么好笑的事情呢?

(2)观察图一,了解事件的起因狮子和猫碰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自由发表看法)猜一猜,狮子要吃掉小猫的理由是什么?

小猫会甘心让狮子给吃了吗,它会想什么法子对付狮子?

(3)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从“有一天”到“走到小猫家门口”)狮子到小猫家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自己看图书。

2.自主阅读,探索画面基本信息

(1)幼儿边看图书,边轻声讲述(2)阅读后幼儿交流各自对画面的理解。

3.观察重点画面

(1)观察第3幅图提问:

哪一幅图是说狮子在照镜子?仔细看一下狮子照镜子时的表情怎么样?为什么很吃惊?它可能会说什么?

这时候,小猫的表情和姿势怎么样?它会怎么对狮子说?(理解词语:又矮又小)教师以故事里狮子照镜子的这段话进行小结。

(2)观察第5幅图提问:

哪一幅是说小猫照镜子?

狮子看到镜子里的小猫表情怎么样?会怎么想?(理解词语:又高又大)教师以故事里小猫照镜子的这段话进行小结。

4.观察难点画面讨论:

(1)其实是狮子大,小猫小,怎么镜子里照出来的却是狮子又矮又小,小猫又高又大呢?(引导幼儿观察第3、第5幅图镜面的不同;观察第2幅画面时,教师朗读相应的文字)

(2)狮子怎么会不知道小猫在按钮翻镜面呢?(引导幼儿观察图中小猫的动作细节及狮子的朝向,理解词语:鼓、凹)

(3)狮子是森林,怎么会从小猫家逃出去?(引导幼儿理解人物的心理特点)5.师幼共阅,以书面语言概括画面基本意思。

五、评价要素

1.是否仔细观察画面并进行想象。

2.是否喜欢阅读。

六、活动建议

1.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欣赏录音故事。

2.照各种凹、凸哈哈镜,运用掌握的词描绘变形,并巩固有关哈哈镜变形原因的知识。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心得体会下一篇:合肥市物业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