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物业管理条例

2024-06-30

合肥市物业管理条例(通用9篇)

篇1:合肥市物业管理条例

合肥新物业管理条例全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安徽省物业管理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物业管理活动。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物业管理,是指业主与其选聘的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和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

第四条 市、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开发区管理机构受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负责本区域内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以下统称为市、区、县物业管理主管部门)。

建设、规划、工商、物价、公安、环保、市容、城市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条例。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下同)、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区、县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做好本辖区内业主大会的成立工作,并对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 市、区、县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经常性的物业管理情况通报制度,并加强与有关行政管理机关的沟通。

第二章 业主、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

第六条 划分物业管理区域应当根据物业的共用设施设备、建筑物规模、社区建设、规模经营、方便管理、降低管理成本等因素进行。

新建物业,包括分期建设或者两个以上单位共同开发建设的物业管理区域,其配套设施设备是共用的,应当划分为一个物业管理区域。

住宅物业,建设单位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同时,应当向市、县物业管理主管部门提出划分物业管理区域的要求。市、县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划定物业管理区域。

本条例实施前,物业管理区域已经自然形成且无争议的,可以继续作为独立的物业管理区域。

第七条 业主应当向物业管理企业或者业主委员会提供联系地址、通讯方式。

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少于5个,且经全体业主一致同意,决定不成立业主大会的,由业主共同履行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职责。

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在100个以上的,可以以幢、单元、楼层等为单位推举业主代表参加业主大会会议。业主代表应当在参加业主大会会议前,就业主大会会议拟讨论的事项书面征求所代表的业主的意见。凡需投票表决的事项,应当由业主本人根据投票权数签署赞同、反对或者弃权的书面意见,由业主代表收集并提交业主大会,作为投票时的表决意见。

第八条 符合业主大会成立条件的物业管理区域,建设单位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物业所在地的区、县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业主也可以以书面形式告知。

第九条 区、县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书面报告后,及时会同街道办事处,协调成立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筹备组。

筹备组一般由5名成员组成,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代表、建设单位代表各1名,业主代表3名。筹备组组长由社区居民委员会代表担任。筹备组成员名单应当以书面形式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

第十条 筹备组应当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拟定业主公约(草案)、业主大会议事规则(草案);

(二)拟定业主委员会的选举办法(草案),业主委员会选举采取差额选举的方式,差额比例不得低于20%;

(三)确认业主的身份及其在首次业主大会会议上的投票权数;

(四)提出业主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并在首次业主大会会议召开之前,将名单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示7日以上;

(五)确定首次业主大会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形式和内容,做好会务筹备工作。

第十一条? 业主在首次业主大会会议上的投票权实行住宅物业一套房屋计一投票权;非住宅物业每200平方米计一投票权,200平方米以下每一房地产权证计一投票权。单个业主所持的投票权数最高不超过全部投票权数的30%。

单个物业登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所有权人的,应自行确定一名投票人。

第十二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由5-13人单数组成,其成员不得在本物业管理区域内从事物业管理服务活动。业主委员会每届任期由业主大会确定,一般为3年,其组成人员可以连选连任。

第十三条 分期建设的物业达到成立业主大会条件时,选举业主委员会成员一般为5人,每期入住后再增选业主委员会成员,直至本届业主委员会任期届满重新选举。

第十四条 业主大会会议可以采用集体讨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书面征求意见的形式;但应当有物业管理区域内持有1/2以上投票权的业主参加。

业主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业主大会会议,行使投票权。代理人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有授权委托书。

采用书面形式征求意见的,应当将所讨论的议题文稿入户送交业主并由其签字确认。

第十五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自选举产生之日起30日内,将业主委员会有关资料报区、县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备案。区、县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应当将业主委员会备案的有关情况告知物业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和辖区派出所。

业主委员会备案资料包括:

(一)业主委员会备案表;

(二)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三)业主公约;

(四)业主大会的决定;

(五)业主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基本情况。

前款规定的业主委员会备案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到区、县物业管理主管部门重新办理备案手续。

第十六条 依法选举产生的业主委员会凭区、县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出具的备案证明刻制印章。

第十七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依法使用印章。

以业主委员会的名义发布信息,必须经业主委员会作出决定,加盖业主委员会印章方可对外公布。

第十八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按照规定召集业主大会会议。业主委员会逾期不召集业主大会会议的,区、县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应当责令业主委员会限期召集。

第十九条 业主委员会任期届满60日前,应在物业所在地的区、县物业管理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和监督下由原业主委员会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会议进行换届选举,新一届业主委员会产生后10日内,原业主委员会应当将印章、档案资料以及其他属于全体业主所有的财物移交给新一届业主委员会。对不按时移交的,街道办事处和区、县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督促其移交;对拒不移交的,新一届业主委员会可以请求辖区内的公安民警协助移交。

任期届满,原业主委员会无法组织换届选举的,物业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业主组织召开业主大会进行换届选举。

业主委员会不得直接从事经营活动。

第二十条 业主委员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指出拒不改正,区、县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即时解散,由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协助业主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会议,重新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

(一)有越权、不积极履行职责、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等行为,侵害多数业主合法权益,情节严重的;

(二)严重影响社区安定和社会稳定的。

第二十一条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对重大事项作出决定,使少数业主利益受到损失的,受益业主应当给予相应补偿。

第二十二条 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应当配合相关社区居民委员会依法履行自治管理职责,支持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工作;业主委员会召开业主大会会议时应当告知社区居民委员会并认真听取建议,作出的决定应当书面告知社区居民委员会。

篇2:合肥市物业管理条例

合肥市人民政府令

第186号

《合肥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已经6月21日市人民政府第6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9月1日起施行。

市长张庆军

篇3:合肥市物业管理条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以及合肥市大建设的快速推进, 施工过程中现场搅拌砂浆的弊端逐步显现:一是现场搅拌砂浆产生大量扬尘和搅拌噪声, 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二是利用人工计量材料误差大, 造成砂浆质量不稳定, 如渗水、收缩、龟裂、剥落等;三是建筑工地自行搅拌砂浆消耗大量袋装水泥, 不利于散装水泥的推广应用, 且原材料浪费较多;四是现场搅拌砂浆大量使用人工操作, 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而且生产条件恶劣, 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不利于文明施工和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相对而言, 预拌砂浆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质量稳定。预拌砂浆的生产有科学的实验室试配, 严格的性能检验, 精确的计量设备, 大规模自动化生产, 全程电脑控制, 搅拌均匀度高, 质量可靠且稳定, 使用预拌砂浆能有效解决开裂、空鼓、脱落、渗漏、地面起粉起砂等质量问题;二是品种丰富, 生产灵活性强, 可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生产出具有防水、保温、隔热、防火、装饰等性能的特殊砂浆, 满足不同的施工工艺和设计需求;三是文明施工。在施工中使用预拌砂浆占用场地小、噪音小、粉尘排量小, 减少环境污染;四是提高工效, 缩短工程建设周期, 同时提高工程质量, 加快施工进度;五是节能降耗, 减少材料浪费;六是功能优异独特。关键添加剂的加入和特别调整的砂浆配方, 在功能上大大突破了传统砂浆的局限, 取代了某些有潜在污染的有机类建材产品, 可以满足在工程节点和特殊部位的个性化要求;七是应用工程建设时可降低综合成本。预拌砂浆用量少、施工效率高、人工费用低, 极少浪费, 所以使用预拌砂浆的综合成本并不高, 甚至低于传统砂浆。

2007年, 商务部、建设部等7部委出台了《关于在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通知》, 合肥市被列入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城市名单。为切实推进本市预拌砂浆的推广和使用工作, 市城建委和市散办在认真研究相关上位阶法律法规, 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 结合本市预拌混凝土管理的经验教训, 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 草拟了《合肥市预拌砂浆管理办法 (草案) 》, 并经市政府法制办审查后, 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篇4:合肥市物业管理条例

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邹吉昌介绍说,“虽然《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赋予了工会对《劳动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的职责,但规定比较原则。此项《条例》的实施将使工会对劳动法律的监督工作更具有可操作性,从而有利于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据了解,《合肥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共分为4章22条,分别对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概念、机构、内容和程序等进行了明确界定,同时对用人单位、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以及政府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均设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合肥市副市长吴春梅在发布会上表示,政府各相关部门要积极按照《条例》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依法支持工会开展劳动法律监督工作,为《条例》的贯彻落实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特别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在履行《条例》赋予职责的同时,不断加大《条例》的执法力度,及时纠正各种违反《条例》的行为,加强与工会组织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工作联动制度,主动为工会组织依法履行职责创造条件。同时,建设、卫生、公安、工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支持工会做好劳动法律监督工作。”

篇5:合肥市志愿服务条例

(10月31日合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 2012月21日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批准)

篇6:合肥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推进全面创业,促进本市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护民营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及其相关活动。

本条例所称民营经济是指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各类经济实体。民营经济包括国有民营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民营经济和民营科技企业等类型。

第三条【发展原则】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应当坚持市场调节、政策引导、支持鼓励、平等待遇、依法监管的原则。

第四条【领导体制】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民营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制定促进民营经济组织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创造和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与服务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发展和改革、教育、城乡建设、工商、税务、劳动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民营经济发展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应当协助开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

第五条【规范经营】民营经济组织应当合法经营,建立健全内部各项管理制度,接受监督管理,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损害职工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管理服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建立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与投诉工作机构,受理民营经济组织的投诉事项。

工商业联合会、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等组织应当依法维护民营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做好服务工作。

第七条【公众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损害民营经济组织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举报或者控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举报或者控告,应当及时受理并组织核查、处理。

新闻单位和相关媒体应当宣传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侵犯民营经济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第八条【奖励政策】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创业服务专项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扶持、发展民营经济;对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和人才,予以奖励。

第二章权益保障

第九条【信息服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制定有关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应当听取民营经济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公告。

第十条【自主经营】民营经济组织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依法独立自主经营,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非法干预自主经营;不得非法改变民营经济组织的经济性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向其收费、罚款、摊派;不得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其合法财产。

第十一条【利益保障】 民营经济组织依法取得的名称、字号、注册商标、专利等权利,以及商业秘密和注册档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十二条【土地权益】 民营经济组织依法享有土地使用权,因城市建设需要征用土地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妥善安置和补偿。

第十三条【投诉举报】 对侵害民营经济合法权益的行为,民营经济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可以向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与投诉工作机构举报、投诉。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与投诉工作机构应当限时处理。

第十四条【科技创新】 鼓励民营经济组织进行自主创新,从资金、服务和技术层面予以支持。鼓励民营经济组织参与科技创新,民营经济组织在申报科研项目、申请成果鉴定、申报专利等方面,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提供指导和帮助。

鼓励民营经济组织与各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和技术研发,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或者科技成果转化的,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五条【同等待遇】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制定、执行相关政策时,应当保障民营经济组织享有与国有、集体企业的同等待遇。

第十六条【自律行为】民营经济组织应当自觉守法、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依法纳税;自觉遵守行业规则,维护行业健康发展;保障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社会保障

第十七条【发展方向】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民营企业调整和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资源消耗,完善企业组织制度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

第十八条【行政服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民营经济组织自主创业。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简化立项、审批、办证等程序,并提供相应的政策、资金、技术的支持。

第十九条【同等待遇】民营经济组织享有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的市场准入待遇。

民营经济组织可以生产、经营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产业、产品,其生产和经营活动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标准条件。

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组织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社会事业领域、金融服务业领域等投资建设,鼓励民营经济组织投资公益事业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

政府公共建设项目和政府采购项目在投标投标时,不得对符合要求的民营经济组织设置限制。

第二十条【改制参与】鼓励、支持有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的民营经济组织以购买、兼并、租赁、承包、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

鼓励民营经济组织参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经营、开发,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开发适应市场的新产品和产品更新换代,并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的优惠政策。

第二十一条【政策兑现】民营经济组织依法享受的税收优惠、奖励和补贴,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予以办理。第二十二条【对外交流】民营经济组织开展对外招商,与省外、境外投资者合资、合作兴办企业,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予以支持。

第二十三条【反制维权】进口产品对民营经济组织所从事的产业造成损害或者产生损害威胁时,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帮助其开展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并且依法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第二十四条【金融措施】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中设立创业服务专项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个人或企业进行创业活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规模民营经济组织提供信用担保服务,并可根据需要设立发展专项资金为民营经济组织提供融资支持。

民营经济组织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与国有、集体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对守信用或者经营业绩稳定的民营经济组织,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应给予优先贷款。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民营经济组织进行股权融资、项目融资,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

第二十五条【中介服务】行业协会、社会中介与服务机构应当为民营经济组织提供创业辅导、市场开拓、筹资融资、贷款担保、产权交易、信息咨询、人才引进和法律咨询等服务。

第二十六条【知识产权】鼓励和引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经济组织积极申请专利注册,依法保护民营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组织创造、培育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帮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经济组织申请专利注册。对做出特殊贡献的,给予奖励。

第二十七条【注册资本】个人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可以按照规定,实行注册资本零首付或者分期缴付注册资本。

第二十八条【孵化基地】有关主管部门应当统筹规划、建设创业基地,做好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为符合创业条件的个人或企业提供创业环境。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利用现有存量用地、闲置厂房、专业化市场等场所,建设创业孵化基地,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组织创业。

鼓励民营经济组织投资建立的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二十九条【行政收费】除依法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外,任何单位或组织不得增加设立向民营经济组织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其它项目。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相关的收费标准和收费依据予以公示。有关部门在收取费用时,应当持有物价部门核发的《收费许可证》。对于不符合规定的收费,民营经济组织有权拒绝支付。第三十条【网络创业】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利用网络进行经营活动的民营经济组织,给予优惠和奖励。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制度建设】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目标责任制,建立民营经济保障体系和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制度。

第三十二条【监察监督】行政监察部门应当建立民营经济组织联系制度,组织民营经济组织对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履职行为进行公开评议,评议结果向社会公布。并及时发现和纠正侵害民营经济组织合法权益的行为。第三十三条【专项资金】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应当接受行政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不得有

下列行为:

(一)违反程序使用;

(二)擅自扩大支出范围和提高支出标准;

(三)截留、挪用专项资金。

第三十四条【信息公开】涉及民营经济组织的事项,其依据、范围、条件、程序、期限、收费等,应当予以公示。

民营经济组织要求对公示的内容或者其他有关事项加以说明、解释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说明、解释。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遏制乱收费】行政管理部门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或扩大收费范围以及提高收费标准的,依法予以撤销,其违法所得如数退还;无法退还的,依法上缴国库。

第三十六条【规范工商行为】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一级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依法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民营经济组织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收费时不出示收费许可证等依据、证件,不开具收费专用票据的;

(二)不按照规定办理或者不及时办理有关手续和事项的;

(三)强制要求民营经济组织接受推销商品、违法有偿服务,强制购买有价证券、音像制品和订购书籍报刊等的;

(四)强制要求民营经济组织安置人员的;

(五)侵犯民营经济组织经营自主权的;

(六)非法扣缴或者吊销民营经济组织营业执照的;

(七)其他侵犯民营经济组织权益的行为。

第三十七条【职务违法追究】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主管部门、监察部门责令改正,对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拒不实施有关政策和措施的;

(二)对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三)虚报考核指标的;

(四)不依法履行工作职责的。

第三十八条【专项资金维护】行政机关或者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截留、挪用创业服务专项资金行为之一的,由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追回有关资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三十九条【保护投诉】对申诉人、检举人或者投诉人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处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十条【知识产权维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侵害民营经济组织的合法知识产权,造成民营经济组织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处罚。

第六章附 则

篇7:合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第一条为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防止水体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水源的保护。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饮用水水源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用于集中式供水的河、湖、渠、水库、地下水井等地表、地下水源。

本条例所称集中式供水是指饮用水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系统向城乡居民提供生活饮用水和用水单位经批准以其自行建设的供水系统向本单位提供生活饮用水的供水方式。

第四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饮用水水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和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和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处理应急预案,促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

第五条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饮用水水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对饮用水水源进行规划、调配和水质监控。

环境保护、建设、国土资源、规划、卫生、交通、公安、农业、林业、城市管理、工商、畜牧水产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饮用水水源不受污染的义务,有权对污染和破坏饮用水水源的行为进行制止、检举和控告。

第七条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水源保护管理的要求,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市、县人民政府提出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条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理界线,设立警示标志,并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重点地段设置防护设施。

第九条饮用水地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的水质,分别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饮用水地下水水源保护区的水质执行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

第十条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排污口。

第十一条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排放污水、废液,倾倒垃圾、渣土和其他固体废弃物;

(二)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水上训练等可能污染水质的活动;

(三)放养畜禽;

(四)洗刷车辆和其他物品;

(五)投放饵料,施用化肥、农药;

(六)毒鱼、炸鱼和电鱼;

(七)露营、野炊等活动;

(八)除水政监察、渔政监察、水文、水质监测和饮用水水源管理专用的船只以外的其他船只下水;

(九)筑坝拦汊、填占水库;

(十)设置商业、饮食等服务网点;

(十一)翻越、破坏防护网;

(十二)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饮用水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十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污染水质的行为。

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饮用水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市、县区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第十二条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二)设置畜禽养殖场;

(三)堆放废弃物,设置有害化学物品的仓库或者堆栈;

(四)施用对人体有害的鱼药和高毒、高残留农药;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污染水质的行为。

已建成的有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市、县区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第十三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第十四条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实行植树造林;在二级及准保护区内鼓励和支持发展经济果树林或用材林,保护自然植被、湿地,防治水土流失,防止化肥、农药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第十五条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依法应当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加强水源选择、水质鉴定和卫生防护等工作,改善村镇饮用水条件。

第十六条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饮用水水资源的中长期供求规划,做好饮用水水资源的宏观调配工作。

第十七条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流域规划和饮用水水资源中长期供求规划,编制水量分配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和年度预测来水量,制定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实施水量统一调度。

第十八条直接从饮用水水源取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规定,向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取得取水权。

第十九条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做好下列工作:

(一)制定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护规划,参与制定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规划;

(二)监督饮用水水源保护单位做好水体水质保护工作;

(三)根据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核定有关水域的纳污能力,向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

(四)对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进行监测,发现水质未达到标准或者其他影响水质情况的,应当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并向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采取治理措施;

(五)编制饮用水水源的水质水文资料。

第二十条市、县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做好下列工作:

(一)编制和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二)根据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目标,制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对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超标排污的单位和个人,责令其限期治理,达标排放;

(四)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和监督工作;

(五)负责饮用水水源的环境质量状况监测,提出防治污染的对策和建议。

第二十一条市、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建设项目进行规划管理。对按照规定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建设的项目,应当严格审批管理;批准建设项目前的选址、定位应当事先征求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二条市、县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水源涵养林、自然植被、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第二十三条市、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导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和农药,逐步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并加强督促和检查。

第二十四条市、县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卫生监测和卫生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市、县区公安机关应当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治安管理工作,维护安全秩序。

第二十六条发生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的,责任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采取应急措施,排除或者减轻污染危害,并立即报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由市、县区人民政府视情启动相应的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由市、县区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处以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以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产整顿。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第四项、第七项、第八项、第十一项规定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采取补救措施,对单位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九项规定的, 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安徽省水工程管理和保护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十项、第十二项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五项、第六项规定的,由畜牧水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一款、第十三条规定的,由环境保护、畜牧水产、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条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在饮用水水源管理、保护工作中,不依法履行职责的,由其上级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部门和单位责任人员的责任。

篇8:合肥市物业管理条例

关键词:代理记账,现状,管理,对策

代理记账机构是指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同意批准, 能接受独立的企事业单位委托, 并为其提供记、算账、报账等各种会计服务的活动的中介服务机构。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代理记账机构主要有:会计师事务所、以代理记账为主要业务的中介服务机构等。按照《安徽省代理记账管理实施办法》申请代理记账的机构应拥有3名及其以上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专业从业人员, 且强制性要求主管代理记账的工作人员必须拥有会计师以上的资格证。代理记账作为一种社会性质的活动, 通过代替相关单位办理会计方面业务, 可以促进会计工作的社会化、专业化。

一、当前我市代理记账机构现状

截止2013年4月根据财政部要求在普查系统中填报95户, 现无法取得联系的26户, 正在办理注销手续的7户。

普查系统中上报的95户代理记账机构2012年全年营业收入为1008.8万元, 现有从业人数399人, 服务企业户数2296户, 均未设立分支机构和党支部。并且服务内容从最开始的代理记账业务慢慢扩散至纳税申报、财税咨询及税务工作规划等领域, 有的已经走向了规模化经营, 其服务对象已经包括部分事业单位。

通过对正常执业的95户代理记账机普查中发现, 我市代理记账机构在执业过程中, 基本上能够遵守有关的财经法律、法规, 恪守职业道德, 依法开展代理记账业务, 且80%的代理记账单位已经建立健全了代理记账业务规章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有的机构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能积极地帮助委托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与一系列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有力地规范了单位财务会计活动, 促进我市经济良性发展, 受到委托单位的好评。

二、我市代理记账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从宏观角度分析, 当前我市代理记账机构的规模普遍很小, 在拓展业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1) 存在很多非法代理机构, 其未获得政府的代理记账许可证, 不合法。且许多从事代理记账工作的是个人、下岗的会计员、或者委托一方的亲朋好友, 其未形成完善的组织机构, 收费标准不统一, 业务能力差异明显, 甚至个别人还未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 这就让会计失去了应有的监督功能, 极易发生做假账及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这不仅干扰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也严重扰乱代理记账市场, 影响行业发展。

(2) 大多数小企业建账意识淡薄。由于其规模小, 拿个体工商户来说, 应当建账而没有建账的现象普遍存在, 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部分包税制企业按相关法律规定应建账套体系, 但实际工作中仅以完成上报税务机关相关税款为目的, 根本不建立账套体系。

(3) 合法代理记账机构被非法代账挤压, 生存困难。很多中小企业的会计记账业务是由被兼职的会计人员负责的, 实际情况是一名会计员可能同时兼任 (4~5) 家单位的会计工作, 其仅仅扮演了报账员较色。由于不需要固定的办公场地、人员工资及交纳营业税费等, 营业成本几乎为零, 收费标准在也在150~200元左右, 而目前合肥市代账市场价格为工业企业每户每月400~500元, 其他企业每户每月在300元左右, 造成代理记账机构始终处于成本劣势, 生存压力巨大, 发展空间陕小。

(4) 代理记账社会认知度低下。代理记账行业发展极不平衡, 加之宣传力度较小, 部分工商个体户、小规模企业对代理记账业务理解很肤浅。他们简单地认为代理记账只是帮助企业记账报税, 这促使代理记账业务的发展受到约束, 服务范围很难扩大。

(5) 代理记账机构不接受监管, 惩治措施乏力。代理记账机构发生变更事项不主动申报, 代理记账变动情况也未能做到如实填报。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 有的代理记账机构从业人员、办公场所和联系方式早已就发生了变动, 但也不主动向财政部门报告备案, 因而造成无法取得联系的现象。同时, 代理记账机构上报信息不及时, 根据《安徽省代理记账机构管理实施办法》, 代理记账机构信息变更需报送变更登记表, 但多数代理记账机构未按要求上报。每年我们都通过邮件、网站、及电话等形式告知代理记账机构需要报送监督检查的资料, 今年我市各级会计管理部门积极与工商、税务等部门沟通多渠道获取代理记账机构信息, 但仍有26家代理记账机构无法取得联系。对于上述现象, 财政做为管理部门却无有效的惩治措施。

三、我市代理记账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建议和措施

(1) 大力开展代理记账业务的宣传工作。当前随着我国统一会计制度逐渐完善、《安徽省代理记账机构管理实施办法》的深入贯彻落实, 新的会计法律体系逐渐形成。此时加大力度开展代理记账业务的宣传工作, 将提高个体工商户、小规模企业对代理记账的认识, 开创代理记账业务新局面, 此外还需要联合国税、工商及地税部门监督检查《代理记账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情况, 建议与工商、税务联合执法, 清理未经许可的代理记账行为和报税行为, 坚决取缔无证经营、违法经营、做假账等不法行为。

(2) 重视培训代理记账机构从业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 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促使代理记账机构不拘一格, 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向广阔的社会市场招聘素质高、优秀的会计人才, 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 制定一套系统化、规范有序的会计行业发展制度, 统一管理代理记账业务, 实现行业自律。同时, 组织开展对代账队伍的培训, 提升全行业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 促进其健康发展。

(3) 建立代理记账机构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对代理机构单位全面管理代理记账事务, 并提高监管力度, 使其接受社会监督, 增强自我约束。要求该平台定时发布记账机构各项重要信息, 提升有诚信的代理记账机构社会认可度, 支持其快速发展。

(4) 市与县区联动, 构建我市完善的代理记账机构监管体系

一是提高对县 (市) 、区代理记账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代理记账机构的审批工作、报备工作等业务程序监管, 要求各县 (市) 、区财政部门代理记账业务办理后及时报市局备案, 保证市局及时了解全市代理记账机构总体情况。

二是全面清理、重新理顺工作关系。积极前往县 (市) 、区开展代理记账机构调研活动, 了解县 (市) 、区财政部门在代理记账机构审批、年检等业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明确各级财政部门代理记账管理业务中的职能, 强化县 (市) 区业务办理职能和市局的统筹协调和督查职能, 理顺工作关系。

三是加大代理记账机构管理在会计管理综合考评中的比重, 通过考评的方式, 促进县 (市) 、区由被动接受代理记账机构管理转变成主动参与管理事务, 不断研究新途径, 促进全市代理记账机构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裕.浅析会计代理记账行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4 (22) :154, 158.

[2]刘东辉.发展我国代理记账行业的利弊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 2 (1) :55.

[3]刘东辉, 高金伟.国会计代理记账行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J].经济师, 2010, (2) :86, 92.

篇9:合肥市物业管理条例

关键字:合肥市 科技型中 小企业 融资 经营管理

一、研究背景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成立于1990年,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高新区。2013年1~8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490.3亿元,同比增长18.0%,占全省的33.29%。推动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和重要源泉是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以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生产和服务为主营业务,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以创新带动就业、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正是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带动下,合肥市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其龙头作用;2010年1月,合肥市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市",2012年7月,又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

但是虽然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长期以来,合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多重问题,一方面,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所具有的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导致的融资难问题;另一方面,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在风险控制、安全经营、创新能力保持以及产权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

二、合肥市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融资渠道狭窄

1、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实力不强。首先表现为不能通过多渠道为自身融资;其次表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力量不够雄厚,不能吸引社会资金进入企业;再次,表现为企业营销管理方面欠缺严重。

2、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亟待完善。直接融资方面,因我国资本市场强调为大中型国有企业服务,上市门槛太高,对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高风险、高收益性质,迫切需要风险投资的参与。但是,风险投资在我国刚刚起步,总体规模偏小,还远远不能满足"孵化"中小科技型企业的作用。

3、中央和地方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尽管合肥市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为了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采取了包括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等社会化的支撑措施,但是从整体来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扶持政策尚未落实到位,企业负担重,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经济效益大幅下降,亏损加大等。

(二)公司经营问题突出

1、忽视企业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

合肥市高新区的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部门设置简单,没有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没有专职的会计人员。这种做法导致其职责部分,越权行使,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不利于企业发展。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风险控制意识不强,资金管理不严格,缺乏科学性,从而造成资金浪费。

2、家族式管理。

传统的管理模式普遍存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其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即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等传统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必将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

3、市场开发和营销战略缺乏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没有成熟的营销体系,没有完善的销售系统,导致产品出现大量库存,占用企业大量流动资金,对企业发展极为不利。

(三)创新持续能力不强

1、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

科技型中小企业所持有的有形资产比重低,但是拥有的创意及智慧资产比重则较高。一个具有创意的计划,再加上适当的知识和技术,便可以成为公司的宝贵的资产。时至今日我国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品牌意识,不注重商标保护,对于市场上的假冒商品滥用自己企业商标的行为,不予有效地阻止,任其发展。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依然较为重视生产设备等传统有形资产的保护,往往忽略了对技术专利、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保护。有的企业开发的技术和新产品已经符合了申请专利的条件,但却一直未申请专利注册,取得专利,然而当其产品被他人仿冒销售后因为没有进行自己知识产权的依法认定,而无法以法律的武器进行还击给自己造成了很大损失。

2、知识产权人才极度缺乏。

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尚未建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没有专门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人员,真正了解和懂得知识产权知识的人才不多,甚至于企业的管理层对知识产权的了解也是甚少。企业万一牵连到知识产权争端,要么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要么支付高额费用聘请外部人员应诉。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包括专利申请、商标注册、产权谈判及分析工作,因为专业人才的缺乏而无人胜任。

第三,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由于自身资金欠缺,融资困难,导致科研投入较低,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三、面对融资以及管理方面的问题,合肥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对政策

第一,重新审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当中的战略定位明确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益代言人与发言人的责任主体。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更加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社会价值,认识到其在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国家竞争力等方面的不可替代的决定性意义。合肥政府以及各界都应该提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社会价值与战略意义的认识。合肥科技型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应责无旁贷地履行起相应角色与职能,想方设法地维护与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利益,反映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呼声和诉求。努力提高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效性、可行性、配套性。近期国内的有关调查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对有关政策的针对性和执行力度不太满意,反映原则性条文多,可操作的实质性措施少。这方面仍难以充分满足中小企业的客观需求。

第二,尽快建立完善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绩效评估机制,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生产管理水平。一方面要制定出台可量化、可衡量的政策评估指标体系,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途径完善绩效评估的工作体系与运行机制,努力做到"目标明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奖罚分明"。

第三,积极推进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大胆吸纳外部资金,建立多元化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1、改进信贷管理和运作办法,充分利用好银行信用这一资本积聚的重要杠杆。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和各中小银行都已认识到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并采取了许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但从总体上看,我国银行信贷在运作机制和内部结构上还不能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需求,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2、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进军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对一些具有较大规模、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除了积极争取在国内或海外资本市场直接发行股票、债券,筹集资金外,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在二板市场上市。在直接上市面临种种限制、交易成本过高的情况下,中小科技型企业还可以另辟蹊径,通过参股、控股等资本运营方式盘活上市公司中的存量资产,达到买壳上市融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明喜.论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建设[J].海南金融,2009,12.

[2]刘莉,王成.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及其成长性的实证研究一以深圳企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09,5.

[3]陈玉荣.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J].理论探讨,2009,4

上一篇:大班分级阅读教案下一篇:小宝贝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