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2024-06-22

体育事业发展中心(精选6篇)

篇1: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青田县体育事业发展中心2018年部门预

一、青田县体育事业发展中心概况

(一)主要职能。

单位属全额拨款副科级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能是加强对全县体育事业的宏观管理与指导,改革竞赛管理体制,促进体育竞赛与经济、经营活动相结合;加强群众体育工作,健全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加强对竞技体育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做好运动项目的合理布局。发展我县传统项目和优势项目。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从预算单位构成看,青田县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青田县体育中心)属于一级预算单位,没有下属单位。

二、青田县体育中心2018年部门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一)关于青田县体育中心2018年收支预算情况的总体说明。

按照综合预算的原则,青田县体育中心所有收入和支出均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收入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专户资金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上年结转;支出包括:其他体育支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用于体育事业的彩票公益金支出。青田县体育中心2018年收支总预算664.16万元。

(二)关于青田县体育中心2018年收入预算情况说明。青田县体育中心2018年收入预算664.16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364.16万元,占54.8%;政府性基金收入160万元,占24.1%;专户资金0万元,占0%;上级补助收入140万元,占21.1%;上年结转 0万元,占0%。

(三)关于青田县体育中心2018年支出预算情况说明。

青田县体育中心2018年支出预算664.16万元。

1.按支出功能分类,包括其他体育支出530.75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18.02万元,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缴费支出7.01万元,事业单位医疗支出17.9万元,住房公积金支出13.98万元,用于体育事业的彩票公益金支出76.5万元

2.按支出用途分类,包括人员支出214.03万元,日常公用支出20.42万元,项目支出429.71万元。

结转下年0万元。

(四)关于青田县体育中心2018年财政拨款收支预算情况的总体说明。

青田县体育中心2018年财政拨款收支总预算524.16万元。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364.16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160万元;支出包括:其他体育支出467.25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18.02万元,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缴费支出7.01万元,事业单位医疗支出17.9万元,住房公积金支出13.98万元。

(五)、关于青田县体育中心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情况说明。

1.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规模变化情况。

青田县体育中心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364.16万元,比2017年执行数增加24.7万元,主要是2017年新进2名工作人员,人员工资增多。

2.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结构情况。

其他体育支出307.25万元,占84.4%;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18.02万元,占4.9%;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缴费支出7.01万元,占1.9%;事业单位医疗支出17.9万元,占4.9%;住房公积金支出13.98万元,占3.9%。

3.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具体使用情况。

(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类)体育(款)其他体育支出(项)事务307.25万元,主要用于保障本单位公务支出、干部职工的工资福利、青少年业余训练经费和全民健身活动经费。

(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项)事务18.02万元,主要用于单位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方面的支出。(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缴费支出(项)7.01万元,主要用于单位职工的职业年金费用方面的支出。

(4)医疗卫生(类)医疗保障(款)事业单位医疗(项)17.9万元,主要用于为干部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方面的支出。

(5)住房保障支出(类)住房改革支出(款)住房公积金(项)13.98万元,主要用于本单位干部职工的住房保障支出。

(六)关于青田县体育中心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情况说明。

青田县体育中心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234.45万元,其中:

人员经费214.03万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绩效工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职业年金缴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公务员医疗补助缴费、其他社会保障缴费、住房公积金、医疗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生活补助、医疗费补助;

公用经费20.42万元,主要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手续费、邮电费、差旅费、维修(护)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劳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其他交通费用、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七)关于青田县体育中心2018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说明。

1.政府性基金预算当年拨款规模变化情况。

青田县体育中心2018年政府性基金预算当年拨款160万元,比2017年执行数增加60万元,主要是一般公共预算中增加了2017年省市运动会奖金经费,造成全民健身经费、青少年业训经费、体育馆对外开放经费等不足经费安排在县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中。

2.政府性基金预算当年拨款结构情况。

其他体育支出(类)160万元,占100%。

3.政府性基金预算当年拨款具体使用情况。

(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类)体育(款)其他体育支出(项)事务160万元,主要用于全民健身经费、青少年业训经费、体育馆对外开放经费等。

(八)关于青田县体育中心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

1.因公出国(境)费用:根据县外事侨务办安排的因公出国计划和实际工作需要,2018年安排因公出国(境)费用预算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或下降)0%。主要用于机关及下属预算单位人员等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增加(或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我单位2018年未有因公出国的计划。

2.公务接待费:2018年安排公务接待费预算2.7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减少47.75%。主要用于接待上级及兄弟县来青进行调研考核、工作交流等公务活动等支出。减少的主要原因是2018年公务接待费预算按照2017年决算数安排。

3.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2018年安排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预算3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或减少)0 %。其中,公务用车购置支出0万元(含购置税等附加费用),主要用于经批准购置的1辆公务用车;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支出3 万元,主要用于浙KB8812公车等所需的公务用车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增加的主要原因是2017年公车运行维护费预算为3万元,今年公车运行维护费预算与去年相持平。

(九)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1.机关运行经费。

2018年青田县体育中心的机关运行经费财政拨款预算0 万元。

政府采购情况。

2018年青田县体育中心政府采购预算总额81.5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预算63.5万元、政府采购工程预算

万元、政府采购服务预算18万元。

2.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

截至2017年12月31日,青田县体育中心所属各预算单位共有车辆1辆,其中,县部级领导用车0辆、应急机要通信用车0辆、一般执法执勤用车0辆、行政执法专用车0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0辆、老干部服务用车0辆、其他用车1辆。单位价值20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0台(套)。

2018年部门预算未安排购置车辆及单位价值20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

3.绩效目标设置情况。

2018年青田县体育中心专项公用类和发展建设类项目均实行绩效目标管理,涉及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50万元。

三、名词解释

1.财政拨款收入:本级财政部门当年拨付的财政预算资金,包括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2.专户资金:教育收费作为本部门的事业收入,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

3.事业收入: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不含专户资金收入。

4.事业单位经营收入: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5.其他收入:预算单位在“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专户资金”、“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等之外取得的各项收入(含上级补助收入和附属单位缴款等收入)。

6.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指事业单位在预计用当年的“财政拨款收入”、“专户资金”、“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上年结转”等不足以安排当年支出的情况下,使用以前积累的事业基金弥补本年收支缺口的资金。

7.上年结转:指以前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仍按原规定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

8.基本支出:是预算单位为保障其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所发生的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和日常公用支出。

9.项目支出:是预算单位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10.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类)体育(款)其他体育支出(项):指反映政府在体育事业方面的支出。

11.社会保障和就业(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未归口管理的事业单位离退休(项):指未实行归口管理的事业单位开支的离退休支出。

12.医疗卫生(类)医疗保障(款)事业单位医疗(项)指财政部门集中安排的事业单位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经费,未参加医疗保险的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经费,按国家规定享受离休人员、红军老战士待遇人员的医疗经费。

13.其他支出(类)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款)用于体育事业的彩票公益金支出(项):是指用于体育事业的彩票公益金支出。

14.机关运行经费:是行政单位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使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基本支出中的日常公用经费支出。

篇2: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区决策部署,坚持以创建省级体育现代化区为主线,以亚运筹办和网球中心场馆提升扩建为抓手,紧盯重点工作任务,大力推进“双球”运动,落实“双减”政策,扎实推进体育事业各项工作协调稳健发展,不断开创新时代xx体育发展新局面。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群众体育工作稳步前行。

一是推动体育设施建设。民生实事x个项目均已进场施工,工程稳步推进,预计x月底全部完成,真正建设一批群众满意、质量过硬的“家门口”体育设施,进一步满足群众就近锻炼需求。二是强化群体活动开展。成功举办“跑向亚运·xx市全民健身跑”亚运会倒计时xxx天活动、全民健身跑线上赛、迎“七一”暨老年人兜球比赛及“体健未来共富xx”体育一家亲全民健身活动。三是完善体育社团建设。充分发挥体育社团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引领群众广泛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成立xx区汽车摩托车协会,组织开展防汛涉水应急救援演练活动x次。同时,指导xx区各单项体育协会开展社会组织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我区群众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四是聚焦中心大局。全力配合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号召全区各街道体育总会、各单项体育协会积极下沉一线,全力以赴投入文明城市志愿服务活动。期间,累计组织x个街道体育总会及xx个区单项协会开展“汇聚体育力量,共建文明城市”志愿服务活动xx次,xxxx余人次参与。同时,动员区老体协等体育社团鼓励xx岁以上老人积极接种疫苗,截至目前,xx名xx岁以上老年人已完成接种。

(二)竞技体育工作再添金彩。

一是深化体教融合。创立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谋划制定《xx区体育特色学校创建办法(初稿)》,实施体育特色育苗计划,打造学校体育发展新局面。丰富青少年体育活动,联合教育部门先后举办完成了跳绳、乒乓球、足球等x项区本级青少年儿童体育赛事,参赛运动员达xxxx余人,实现参赛人数、办赛规模、赛事含金量均居全省同级前列水平,切实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二是积极备战参赛。派出近xxx名运动员组织参加xx市青少年跆拳道、武术散打、网球(团体)x项赛事,共获xx金x银x铜,较好完成既定目标任务,整体成绩稳步提升。参加省级以上青少年体育赛事成绩有突破,我区空手道运动员项佳豪参加全国空手道锦标系列赛(第一站)获得男子xx公斤级以下组冠军。三是强化人才培养。共有xxx名青少年运动员通过省注册,目前我区在省注册库符合省、市运会适龄运动员人数累计达xxxx余人,为下一步参赛市以上各级各类比赛储备了大量后备人才。同时,我区共有x名优秀运动员分别被保送xx大学、xx学院等重点高校就读。

(三)体育产业发展重点突破。

一是促进体育消费。积极推广市民卡健身消费补贴活动,促进体育消费市场不断拓展,切实提升市民健康水平,2022年x-x月市民卡消费次数累计xxxx次,刷卡消费累计约xxx.xx万元,获得补贴累计约xx.xx万元。二是培育品牌赛事。充分利用奥体中心落户我区的场地优势和赛事平台,优化中国业余网球公开赛、“智迪杯”全国国际象棋棋协大师赛(xx)等现有的品牌赛事,着力打造培育xx半程马拉松、温网等新品牌赛事。今年共有x项全国赛事、x项省级赛事和x项商业性赛事落地我区,近期将举办全国摔跤锦标赛、全国柔道锦标赛,进一步借势展现xx城市风采,提升xx体育影响力。三是省级体育现代化区创建筹备工作。严格对标《xx省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考核指标(2022-2024年)》,已启动创建实施方案,并于x月xx日完成创建申报台账。四是强化体育产业安全监管。认真做好体育系统日常疫情防控和安全督查工作,指导各体育企业、场馆、俱乐部等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管理措施落实。积极做好经营高危险体育项目相关审批手续前置对接工作,切实加强游泳场所安全管理,协助开展游泳池管理、双随机抽查,确保经营高危险体育项目安全有序。

(四)惠民工程项目有序推进。

一是xx国际网球中心场馆提升、扩建工程。网球中心场馆提升、扩建工程主要包括xx六大版块提升与新场馆(xx亩)扩建。资金保障方面,将场馆提升作为xx未来乡村健康场景(一期)范畴先予启动,计划资金保障为xxxx万元;扩建项目(xx亩)作为瑶溪片未来乡村健康场景(二期)同步予以启动,计划资金保障为xxxx万元,建设单位均为区体投。方案设计方面,目前已完成概念性设计,具体方案仍在优化完善中。项目选址方面,已成立项目攻坚小组赴省、市有关部门就xx亩地的选址问题进行进一步沟通对接,明确新建场馆选址、加快工程进度,推动项目尽早完工。二是xx亩地开发利用。目前已与市体投公司达成初步意向,拟采取合作开发。初步将该项目定位为综合性体育场地,设置足球、羽毛球、篮球等传统体育项目及部分新型项目,建设停车场及相关配套设施,部分场地可作为我区中考体育培训点。三是xx体育公园建设。根据七部委建设体育公园的要求,目前在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结合xx未来乡村健康场景一期、二期项目打造,对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调整。

(五)亚运筹办工作精益求精。

(1)场馆侧工作方面。一是健全运行体系。建立完善奥体中心场馆群运行体系,指挥层组建区委书记挂帅的“x正x副x秘书长”的组织领导架构;执行层设置xx个业务领域,全力保障赛事高效运转。以党建引领亚运筹办攻坚,组建场馆群运行团队临时党总支部委员会,下设x个临时党支部委员会。二是完善运行计划。持续完善场馆运行流线、功能分区等运行设计方案,迭代升级场馆赛时运行计划x.x版本,细化优化各领域应急预案xxx项,确保场馆赛时运行组织安全有序。三是强化运行保障。优化调整运行团队人员计划方案x.x版本,前期抽调xx个业务领域P类人员xx人,实行定岗定责、明确任务分工。完成与市体投关于xx奥体中心场馆手续的交接,完成场馆会务、办公等功能分区装修布置、集中办公物资采购、“一表两图”上墙,营造场馆浓厚亚运宣传氛围。四是严抓队伍管理。编制xx奥体中心场馆运行团队工作制度汇编,严格执行每周一次运行团队主任工作例会,细化工作职责,明确任务清单,及时协调解决问题、部署推进任务,推动亚运各项任务按时间节点高效完成。五是稳妥应对亚运延期。根据亚组委的要求,运行团队全力做好风险隐患排查、舆情应对处理、服务合同梳理研判、人员优化精简方案制定、场馆运行计划调整以及场馆惠民开放实施等方面的工作,确保亚运筹办工作有条不紊推进。(2)城市侧工作方面。一是构建高效运转的筹办体系。成立区亚运工作领导小组,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下设一办十组,并增设场馆侧工作部和城市侧工作部,各自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各项保障工作有序运转。每月专题召开亚运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迭代制定《xx区亚运筹办工作任务书》,明确xx项任务清单和节点要求。持续强化与省亚组委、市亚筹办的沟通衔接,实行一周一汇总、一月一总结,编发亚运专报x期,完成省、市级亚运各类督查xx余次,形成了责任清晰、运转高效、协调有序、推进有力的工作格局。二是营造喜迎亚运的浓厚氛围。先后举办以“喜迎亚运”为主题的2022年xx区中小学生足球、跳绳、乒乓球赛事,持续浓厚体育氛围;同时,结合亚运会主题,举办大型龙狮表演及“跑向亚运·xx市全民健身跑”线上赛活动。加大机场、车站、重要道路两侧亚运标识标牌布局,融入xx品牌及特色文化,实现环境大改观、氛围大营造。同时,以高质量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评为重点,开展全域文明城市创建系列宣传活动,引导全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形成了全社会参与亚运、服务亚运、奉献亚运的良好氛围。三是提炼亚运标志性成果。我区创新性的提炼出打造品牌赛事高地、促进“双球”(足球、网球)运动发展、争创国家运动休闲之城x项标志性成果。目前,已制定完成我区《关于大力发展“双球”运动,促进全民健身的实施意见》,正在走正式发文流程。

今年以来,中心用心、用好、用活省、市、区各级各类融媒体宣传平台,讲好xx体育故事,发出xx体育最强音,提升xx体育影响力。上半年,“xx体育冲锋号”公众号平台共刊发中心工作信息xxx条,学习强国平台录用x篇,省委办公厅录用x条,省竞跑者录用x条,市里xx体育录用转发xxx余条,xx发布x条。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我中心将继续围绕年初制定的目标要求,紧抓1x项亮点项目和重点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力度,把握节点,确保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一)抓重点创亮点,保障亚运筹办精彩圆满。

一是组织开展测试演练。根据亚组委有关测试赛的安排,对照赛时要求,按照开放办赛模式,持续细化赛事组织实施方案,全力筹备组织好测试赛。同时,谋划引进x-x场大型足球赛事,借助赛事对场地设施、场馆运行以及城市承载力进行检验测试,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完善运行计划,为赛时运行做足充分准备。二是组织保障场馆惠民开放。根据亚组委关于竞赛、训练场馆的惠民开放的要求,x月x日起场馆分区域、分时段实施对外开放。期间,细致做好开放期间草坪、塑胶跑道等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在保护中有序开放,在开放中严格保护。同时,组织开展好“全民健身奔共富喜迎二十大”大型展演活动,让群众有体验、有参与,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积极与xx本土体育公司、协会谋划,举办系列全民足球赛事,打造“ALL冠杯”、“xx奥体杯”等自主足球赛事品牌;不定期组织足球、青少年体适能、体育中考体验课等公益培训活动。三是组织实施亚运标志性成果路径。围绕我区提炼的打造品牌赛事高地、促进“双球”(足球、网球)运动发展、争创国家运动休闲之城x项创新性亚运标志性成果。择机开展2022xx半程马拉松、全国摔跤锦标赛、全国柔道锦标赛等品牌赛事;同时,借助亚运东风,加快xx国际网球中心场馆提升和xx亩地开发利用,培育自主IP“温网”赛事。利用奥体中心主体育场、训练场打造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试点创立足球俱乐部,引进培育国家级足球赛事,切实形成“双球”运动浓厚氛围。四是组织观摩交流场馆。根据省亚组委的有关计划安排,组织开展场馆运行团队观摩交流,与其他场馆团队切磋在运行计划编制、场馆景观布置、规章制度落实、团队自身建设等各方面的经验做法,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同时,借助家门口的国家级赛事,组织运行团队人员观摩并参与赛事服务保障,以实战倒逼运行团队整体能力提升。

(二)抓基础惠民生,推动全民健身再上台阶。

一是加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举办2022xx半程马拉松、x月x日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登山日、亲子露营大会等赛事活动,充分发动群众热情参与,营造浓厚亚运氛围。二是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新建一批体育公园、百姓健身房、社区多功能运动场、村级全民健身广场等,努力打造城市社区“xx分钟健身圈”。三是加强体育社会组织管理。要加快与经开区体育工作的对接,进一步推动体育社团融合,建立社团退出机制,汇总梳理各体育协会活动开展情况,对常年不开展活动、“名存死亡”的协会等要予以清理,倒逼社团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完成区属体育社团新增x家以上,区级体育社团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的目标任务。四是持续开展创文工作。号召全区体育社团以“不停歇、不降温”的精神状态持续开展创文工作,进一步巩固提升现有成果,全面打响“汇聚体育力量、共建文明城市”品牌。同时,要进一步梳理摸排文明城市创建清理出的边角地、闲置场地数量,借势借力推进我区体育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五是加强国民体质监测开展。创新体质监测思路和举措,常规性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配合市体育局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抽样调查,为更多的市民提供体质测试,指导科学健身,2022年实现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人数占比保持在xx.x%以上。同时,依托全区各基层卫生院的资源优势,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健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促进“体卫”深度融合。

(三)抓备战蓄后劲,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一是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出台《xx区体育特色学校创建办法》,扎实推进体育特色校育苗、学校体育俱乐部星级创建等计划。持续加强与市体校战略合作,形成我区选材、培养、输送一条龙的人才培养体系,切实增强xx竞技体育发展后劲。二是进一步抓好备战参赛。科学制定备战省运会训练方案,确保完成市里下达我区的xx枚金牌任务指标。同时,积极组队参加市级青少年儿童武术套路、拳击、乒乓球、网球等xx项赛事以及市校园足球、乒乓球、排球等市阳光体育运动会。举办好区本级篮球、羽毛球、游泳等x项赛事。三是进一步完善业训布局。组织安排好区本级xx个项目队、xx余个业训基地的日常业训工作,抓好区少体校各项目训练,以督训调研检查形式不间断促进我区业余训练工作的可持续性,并着重抓好业训布局经费使用落实情况。

(四)抓市场促活力,推进体育产业均衡发展。

一是打造品牌赛事。下半年继续举办全国摔跤锦标赛、全国柔道锦标赛、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第四站)、全国空手道青少年锦标赛等原有品牌赛事,并利用场馆优势,举办省第三届“智迪杯”青少年国际象棋公开赛、“长三角一体化”轮滑比赛(xx站)、市少年(幼儿)篮球邀请赛等赛事。二是打造省级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严格按照创建指标和文件要求,以xx亚运公园、xx公园作为申报主体,完成省级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示范基地的申报工作,持续推动我区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实现“体旅”深度融合,助力创成省级体育现代化区。三是打造社会力量办体育新亮点。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入体育产业建设,全力推动全民健身中心、xxx、xx、xx智能化场馆以及xx亩综合性体育场地建设,力争打造成为具有地方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体育综合体,实现体育设施遍地开花,为实现创成省级体育现代化区奠定基础。四是打造精品体育综合体。加快提升网球中心老场馆六大版块,谋精谋细网球中心西侧xx亩地开发利用,新建网球场地,满足具备承办国际、国内单项网球赛事需求和群众健身需求。同时,持续完善附属配套设施建设,打造精品体育综合体,成为xx城市新地标。五是打造体育公园。加快推进xx公园和龙江路亚运公园两个体育公园的建设,进一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篇3: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1 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农村老年人体育事业

建立县(市)、乡镇、村的管理体系,以广泛开展老年人健身活动为基础,以加强老年人健身设施建设为抓手,以繁荣农村全民健身活动为中心,努力提高农民尤其是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为丰富农村体育文化生活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坚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出发,努力推进农村老年人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做到城市与农村共同发展。特别要重视乡镇、村两级老年人健身活动的开展。应努力做到城市与县(市)老年人体育事业协调发展。积极谋划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老年体育工作的协调发展工作,发挥中心城市的主导作用,带动县(市)老年体育事业平衡发展,促进农村老年体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和维护农村老年人健康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农村老人群体的健身需求。老年人体育工作部门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坚持把满足基层农村老年人群众的健身需求、促进农村体育事业发展作为衡量政绩的基本标准。

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认真研究制定城乡统筹兼顾的老年体育发展政策和规划,合理调整与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规章建设。要解决好农村体育供给不足问题。要紧密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考虑农村老年人体育需求,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尊重农民意愿,不搞一刀切,不能强求一律,反对形式主义,反对盲目攀比。按照中央要求,把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作为农村体育工作的第一要务,抓住场地、组织和活动三个关键环节,坚持建设和活动并举,重在建设的原则,逐步改善农村群众尤其农村老年人开展健身活动的环境。

2 善于运用创新手段,科学发展农村老年人体育事业

运用创新手段解决好发展策略、组织建设、政策导向、转变观念等方面问题是解决农村老龄体育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在发展策略上,要把乡镇村作为重点。乡镇、村、社区是构成农村社会的基础,只有乡镇、村、社区的发展和进步,农村才能进入现代化。因此我们要按照“试点建设,以点带面,逐步铺开”的原则,通过县(市)及部分中心乡镇和经济条件好的村的示范带动,再向重点乡镇、村梯次推进,最终实现全面开花。

在组织建设上,要加强农村基层老年人体育组织机构建设,重点解决乡镇一级没有老年人体育组织机构的矛盾,各乡镇要建有老年人体育协会。老年体协是团结和带领老年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群众体育工作的机构,是为老年人体育健康服务的社会团体,在团结、组织、带领老年人开展体育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健全完善老年体协组织,加强老年体协自身建设和基层机构建设。要注意了解老年人需求,从老年人特点出发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分散、多样,坚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坚持健康第一、安全第一、轻松愉快第一,注重过程,享受过程。要让更多的老年人运动起来,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抓好体育设施配套建设,注意做好老年体育向新建社区、农村的延伸工作,尽可能扩大老年体协的组织覆盖面和活动覆盖面。另外,各行政村应建有老年体育健身点(站),要加强老年人体育健身辅导中心站点建设,重点加强农村老年人参加健身训练和开展活动的技术指导;加强老年人体育协会和农民体育协会及基层各单项体育协会的相互合作,依托社会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基层老年人体育活动。发挥村民委员会的积极作用,为场地设施建设、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投工投劳、经费筹集等提供有力支持。在政策导向上,政府部门要制订符合农村老龄实际,有利于农村老年人体育发展的优惠政策。要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城市应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农村体育事业发展。通过市帮县(市)带乡镇、乡镇管村的体系,推进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老年人倾斜;鼓励城市企事业单位对口帮扶村街工作,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建设;政府要加大对农村老年人体育事业发展的投入,彩票公益金的使用要侧重支持农村老年人体育工作。

在转变观念上,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农村体育工作暂行条例》等文件为指导,积极转变思想观念,破解农村老年人体育发展中诸多难题。其一,县(市)、乡镇、村领导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建设和谐社会,农民老龄群体体质健康、精神愉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其二,要转变农村体育工作的主要对象广大农民的观念。引导农民朋友尤其老年朋友树立“奔小康、要健康”,“新体育、新生活”、“花钱买健康”的生活理念,改变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落后的生活方式,实践体验文明健康新的生活方式。其三,老年体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方法,摒弃保守的传统观念,工作重心要向农村转移,要切实深入农村,深入农民群众,深入老龄群体中间,了解他们的体育需求,了解在农村发展老年人体育事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为改变农村体育现状出新招、作实事。

3 发展农村老年人体育事业,重点解决体育有效供给不足问题

首先是鼓励通过多元化投入解决农村老年人体育事业发展经费问题。地方政府投入一些,彩票资金支持一点,村街拿一点,村民凑一点;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资助捐赠农村老年人体育事业。

二是充分发挥体育行政部门支持农村体育事业的主导作用,解决农村老年人体育有效供给不足问题。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各级政府出资、行政村出地、农民出力、体育部门配备器材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加强农村全民健身工程的专项建设,把健身器材送到农民身边,扩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在农村的覆盖范围,在全市具备条件的乡(镇)、行政村建成健身场地。在建设中,将有效的对适合老龄群体的健身场地设施给以侧重。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配备适合农民健身的体育器材,逐步达到满足农村老年群众健身需要。在建设标准场地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大多数农民的消费水平,兴建少花钱或不花钱的场地,坚决避免严重脱离农村实际的贵族化倾向,要体现体育健身的大众化、平民化和公益化。

三是统筹搞好适合老年群体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国民体质检测站建设、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各乡镇要逐步建成标准田径场和有固定看台的灯光篮球场、游泳池、综合训练房等,行政村逐步达到一个篮球场,一个活动室,还应增建训练房、棋类室、游艺室等,所有行政村都应建成门球场、篮球场、台球室或乒乓球室。农村中小学应成为农村老年人体育基地,体育教师应成为当地老年人科学健身的指导者,农村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也应在不影响教学和工作的原则下向老年人开放;加强体质监测站建设与管理,不断扩大农村老年人体质监测人群覆盖范围,积极为农民老年人开具健身处方,指导农村老人科学健身;加快农村老年体育骨干队伍建设步伐。

4 结语

苏南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地区之一,这就为该区域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和物质基础。但要使农村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和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体育发展。建立调研机制,加紧农村体育政策研究,寻求体育与经济的结合点,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只要常抓不懈苏南地区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就一定能率先实现现代化并走在全国的前列。

参考文献

[1]李守经.农村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3]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现状[N].中国体育版,2004-06-24.

篇4: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各位嘉宾、各位代表,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今天,很高兴来到上海参加本次“国际航运上海论坛”,与国内外航运业界人士以及关心、支持航运业发展的各界朋友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我国航运事业发展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在此,我谨代表交通运输部,欢迎各界朋友参加本次论坛!

2009年的今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1年来,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交通运输部就共同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达成广泛共识,开展深入合作。今天,上海市人民政府与我部共同举办此次论坛,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两个中心”建设的意见以及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而搭建的重要交流平台。

建国60年来,我国海运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拥有轮驳船18.4万艘,共计1.24亿载重吨,海运船队规模跃居世界第4位;运输船舶基本实现大型化、专业化,正向现代化迈进。中远集团船舶总运力跃居世界第2位,中远、中海集装箱船队运力双双进入世界10强。我国大陆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1,亿吨大港达到20个,大陆有7个港口进入世界港口货物吞吐量前10位。我国已成为世界航运大国和港口大国。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大考验中,我国政府科学果断地决策,全面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果。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水路运输事业的发展,2009年底,张德江副总理专程赴长江视察水运工作,对水运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我国交通运输业,特别是国际航运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因势知变,乘势而为,总体上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当前,我国航运市场企稳回升态势明显:2010年1—2月,我国大陆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1.96亿t,同比增长29%;集装箱吞吐量达2 096.47万TEU,同比增长28.4%。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一直是我国海运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我国海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在上海“两个中心”建设部际协调机制的领导下,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近年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长江口深水航道、洋山深水港区和虾峙门航道等建设项目使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的航运大型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3月14日,我部刚刚组织了对长江口航道疏浚至€Ha工程的验收,港口通过能力大幅度提高;2009年,上海组合港范围内的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 488万TEU,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36%,与世界逾180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开辟了近900条航线,平均每天有242个航班往来。这些成绩充分表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我国水运业乃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

2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两个中心”建设的意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上海市把握历史机遇,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我部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支持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在规范船舶交易管理、促进国际航运中心信息化建设、实施国际班轮运价报备制度、鼓励邮船产业发展等方面采取多项措施,取得了扎实的成果。2010年3月,我部颁布《船舶交易管理规定》,落实了上海“两个中心”建设部际协调机制所明确的重要工作;2010年1月,我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合作备忘录》,为共同推进上海在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等领域的工作,提供重要保障,构建坚实的合作框架。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我国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抓住机遇,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经过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总体上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总量实现跨越式增长,运输能力显著提升,已基本走过规模总量扩张和自我体系发展的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无论是落实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还是遵循交通运输自身发展规律,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顺应这一战略要求的适时之举,应当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方面作出表率。为此,我谈以下3点意见:

第一,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两个中心”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努力推进上海率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率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必然要求。为实践这一要求,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应着力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提高交通运输设施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坚持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之路,加强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航运体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部将重点支持集疏运体系和航运服务体系的建设,积极推进长江直达洋山深水港区江海直达船型的研发和船型标准化,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中转功能;支持发展航运、船舶交易及航运运价指数衍生品交易,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服务功能;积极推进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促进国际、沿海及长江流域航运信息交换和增值系统的形成,逐步由物流导向转向信息流导向发展。

第二,努力改革创新,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两个中心”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要在发展中创新发展思路,坚持先行先试,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体制机制的运行效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要借鉴国际经验和惯例,加强学习型、创新型组织建设,发挥人才、科研优势,加强软实力建设,通过改革和创新的先行先试,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工作。我部将积极推动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科学内涵研究,积极完善特案免税登记制度的落实,吸引中资外籍船舶回归五星红旗船队,支持开展有关航运税费制度的研究,推动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增强洋山深水港区水水中转功能,研究制定航运经纪人管理制度,配合出台吸引国际航运经纪、船舶管理公司在华开展业务的相关措施,为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第三,积极推进合作共赢,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协调发展。要把突出重点、统筹协调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协调发展的工作原则,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发挥比较优势,努力完善区域分工,提高协作水平;推动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长江流域为腹地的合作与联动发展,以及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航运中心的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在上海“两个中心”建设部际协调机制框架下,我部将与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围绕部际协调机制和部市合作备忘录明确的重点工作,细化措施,精心组织,支持上海开展船舶融资、航运保险等高端服务业务,采取经济和技术手段,加快船舶运力结构调整,发展绿色航运,使航运业与造船业协调发展,鼓励上海港航企业与我国金融贸易保险企业、沿海及长江沿线港航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促进跨行业、跨区域联合发展。

我国航运事业发展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任重而道远,历史的重任已经落在我们的肩头。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国家推进上海加快“两个中心”建设意见的战略部署,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共同推动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进程!

篇5: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2001年至2005年是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期。“十五”计划期间,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体育事业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获得了历史性的突破,第一次在金牌榜上超越俄罗斯,名列第二。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和广州成功争取了2010年亚运会的举办权,为我国体育事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广东作为全国体育事业的排头兵,以建设体育强省为目标,竞技体育实力强劲、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体育产业也有所突破。广东代表团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十运会上,取得了46金、42银、36铜,总分2736.5分,列全国第二的好成绩。在全国和广东体育事业发展一片欣欣向荣的形势下,东莞市体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成绩显著,2001-2004年获得国际赛事金牌5枚、亚洲赛事金牌4枚、全国赛事金牌47枚、省赛金牌48枚及各类比赛金牌60枚。黄江、常平镇获得“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莞城区罗沙社区、南城区办事处获得“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石排镇体育公园获得“全国全民健身活动示范点”,市滨江体育公园获得“全国优秀体育公园”荣誉称号。一、五年来我市体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体育系统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我局党组根据市委的要求,健全学习制度,有计划、有步骤 地组织好各种学习教育活动,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两种形式相结合。几年来主要学习了党的十六大报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等党的会议精神和文件、资料等,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学习思想觉悟得到了提高,明确了在新世纪历史赋予党员的新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增强了党性观念、群众观念和全局观念,增强建设东莞体育强市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今年上半年,我局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全面开展全市体育系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体育系统全体党员在学习活动中,思想有所提高、政治上有所进步,作风上有所改变,纪律上有所增强。全体干部端正态度,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达到提高业务素质、政治觉悟、树立党员先进性形象、推动各项工作更顺利开展的目的。

在加强体育系统人员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局党组更注重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首先,局机关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省的专项业务培训,如竞技体育科参加省青少年运动员注册系统的培训、广东省业训管理干部的培训,群众体育科参加国民体质监测的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育经济科参加省的体育产业法规研讨等等。另一方面,还积极推荐教练员和裁判员的等级晋升业务培训,每年我市都向省或国家选派业务水平优秀的教练员和裁判员参加高级的业务进修和学习。

(二)积极投入抗击非典斗争,倡导科学健身

2003年初,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非典型肺炎疫情。面对突如 2 其来的非典疫情,我市根据中央和省的要求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动员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抗击非典。市体育局结合我局实际提出了抗击非典的具体要求,并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严防非典疫情,取得了抗击非典工作的阶段性胜利。非典疫情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地危害,同时也使人民的健康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一种全新的理念“以健身促健康,以健康防疾病”在群众头脑中逐渐形成。为了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要,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宣传科学健身的知识。例如,我局及时下发通知,要求市民开展小型、分散的体育活动,指导市民多到户外的绿地、阳光下进行活动。在“五一”节长假期来临之前,我们邀请了省科研所的专家在我市三家媒体向市民讲授科学健身方法,指导群众科学健身。组织市民参加了“广东省百万群众健身行活动”,全市32个镇区共有近30万名干部群众参加。市几套班子的领导参加了健身行活动。为此,我局被广东省体育局授予“抗击非典”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为深入持久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我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实施十项民心工程中关于广泛开展医疗保健知识普及运动、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的要求,制定了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五年计划。

(三)围绕以“省运争金、奥会争光”为目标,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

竞技体育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综合实力的体现。东莞作为一个地级市,省运会成绩是衡量我市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一直以来我市坚持举国体育体制,创新业余训练改革,通过不断调整项目布 局,增加新潜力项目,狠抓训练,保持竞技体育水平在全省相对列前的地位。在2002年广东省第十一届省运会上,我市代表团获得少年组金牌总数45.5枚、银牌39枚、铜牌74枚,总分2933.5分,金牌列全省第八,总分列全省第四的优异成绩。五年间,我市还为国家集训队输送运动员16人,为省队(部队)输送运动员30人。目前,我市开展业余训练项目21个,在原有业余体校基础上推动9个镇区先后建立承担我市省运项目的训练基地。其中,2002年省运会后新建的基地有黄江曲棍球训练基地、厚街击剑训练基地、厚街射箭训练基地、长安武术套路训练基地、长安跆拳道训练基地、南城足球、柔道训练基地。在建设训练基地的基础上还注重传统项目学校和网点学校建设,目前我市有国家级传统项目学校1所,省级传统项目学校7所,市重点项目训练网点共26个,其中10个游泳训练网点、8个射击训练网点、8个田径训练网点。2004年全省青少年锦标赛中,我市通过项目调整、充实,共参加了15个项目的省青少年比赛,为我市参加06年省运会注入了14枚金牌,列全省第六名,总分455.5分,列全省第五名,比上届省运会同期同比增长近一倍,创我市历年省青少年锦标赛带入省运会积分之最,为备战省运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04年最令人振奋的是我市大朗镇选手陈艳芳在全国射击总决赛女子气步枪项目上,战胜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杜丽,以504.9环的成绩破全国纪录,平世界纪录,被国家射击队相中;中堂镇蹼泳选手陈小平在2004年世界蹼泳锦标赛上三度打破世界纪录,获得世界冠军,为我市竞技体育历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2005年,我市东英台球俱乐部台球运动员丁俊晖在“2005年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中 连胜多名世界台球高手,最终夺冠,这是中国台球运动的一个“零”的突破。我市成功承办了“第三届全国羽毛球俱乐部联赛(非职业)”,东莞市五星羽毛球俱乐部继2004年获得冠军后,2005年又成功卫冕。虎门划船队代表国家参加第五届世界国际龙舟赛,不负众望,战胜了加拿大、美国、俄罗斯等强手,一举摘取了公开组1000米、混合组500米两枚金牌和公开组500米银牌、公开组200米第三名、混合组200米第四名的骄人战绩。广东宏远篮球队蝉联全国男子篮球联赛冠军,为东莞篮球城市增光添彩。同时,新世纪篮球队经过努力拼搏也成功进入CBA联赛2005-2006赛季。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上,莞籍运动员代表广东参加比赛,夺得了2枚金牌、8枚银牌、3枚铜牌的好成绩,为我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我市争得荣誉。

(四)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五年来,我市群众体育继往开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连续第七次被评为“全国游泳之乡”;荣获“全国篮球城市”、“全国幼儿基本体操之乡”等多项殊荣。

1.群众体育健身设施、场地建设投入加大。

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载体。我市历来高度重视对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五年来,我市加大了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截至2004年底,我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面积达572万平方米,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约3.53平方米;按总人口计算,人均面积约0.818平方米。2004年,由市政府投资的市滨江体育公园正式落成,这是我市首个大 型多功能体育公园,投资1.85亿元,用地面积近19万平方米。包括室外活动场地、综合训练馆、休闲绿地、水上活动区和江滨观光带。公园作为我市全民健身示范点,于今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优秀体育公园”。各镇区也相应加大了群众健身设施建设的投入,先后兴建了南城文化体育广场、南城体育公园、石排全民健身广场、谢岗全民健身广场、厚街体育中心、长安体育中心、凤岗体育馆、大朗体育馆、道滘体育馆、寮步体育馆、中堂体育馆、长安上沙体育馆、中堂潢涌体育馆等多个综合性的全民健身广场或体育场馆。近年来,市彩票公益金也投入购臵一批健身路径。2004年,全市投入300万元,其中市体育彩票公益金拨出250万元,购臵健身路径70套,分批安臵到各个社区、街道、公园、广场,全市32个镇区实现镇镇有健身路径,切实做到体育设施建在群众身边,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开展健身活动,切实体现了彩票公益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效果。

2.群众体育活动上规模、上档次、制度化。

每年新春,我市都组织开展全市性迎春长跑活动,多年来已成为惯例,成为我市群众健身活动的一个品牌,每年迎春长跑活动中市有关领导、广大群众、学生都有踊跃参加。各镇区也相应在此期间,开展群众参与性强的长跑活动,全面掀起我市每年群众体育活动的第一个高潮。从2002至2005年我市连续成功举办四届“石龙杯”龙舟赛。东莞市“石龙杯”龙舟比赛是全市性的大型群体活动,历届的比赛都办得热烈、隆重,而且龙舟竞渡精彩纷呈。2005年龙舟赛更是上规模和上档次,我市比赛还纳入全国龙舟月的竞赛活动,活动当天观众人数达30多万人。篮球作为 我市的品牌项目,在CBA联赛热潮的带动下,赛事不断,从2003年开始连续举办了3届全市篮球锦标赛,每年的篮球锦标赛32个镇区都踊跃组队参加,参赛人数和规模为市级单项比赛之首。各镇区、村和机关单位的篮球赛事更是层出不穷,群众参与性强,如:道滘连续3年举办了周末篮球赛,表现了篮球在我市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又如全市女子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中小学生运动会等已经形成制度。2005年举行的东莞市机关运动会,提供了全市各机关工作人员一个加强身体锻炼的好机会,把群众体育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此外,全市各镇区和各系统、各部门每年也自发举办各类型各层次体育节、综合性运动会等。各单位充分利用元旦、春节、“三八”、“五一”、“五四”、“六一”、“国庆”等节假日,以体育为主题举办庆祝活动,形成浓厚的节日体育氛围,引导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目前,各镇区因地制宜举行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呈现种类多、数量多、规模大、上档次、参与面广五个特点。我市还承办了一系列高水平大型体育赛事——第九届全国运动会部分项目的比赛、“全国幼儿基本体操表演大会”、“广东省龙狮锦标赛”、“石龙杯”国际龙舟锦标赛、“龙泊东江杯中国国际摩托艇全明星对抗赛”、“粤韩羽毛球精英对抗赛”、“粤、港、澳青少年田径邀请赛暨广东省青少年田径公开赛”、“广东省武术套路青少年锦标赛”等。

3.群众体育组织和人员建设逐步加强。

目前,我市已有市级各类体育协会14个,镇级体育协会6个,各单项体育俱乐部10多个。我市已有社会体育指导员828名,其 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7名、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0名,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71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00名。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育组织网络,成为我市举办群众体育竞赛活动的重要载体,积极承办各类单项体育赛事,为各类群体活动的开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4.群众体育健身效果凸显。

在连续3年举办的的“科技活动月”、“体育三下乡”活动中,先后到莞城、樟木头、道滘、高埗等镇区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活动,为群众免费做体质监测,开运动处方,积极鼓励群众参与体育运动。同时,大力推动青少年人群体育健身运动发展,目前,我市已创建了东莞市体育中心、厚街体育中心、长安实验中学、黄江中学、常平体育馆等五个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004年,我市组织开展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篮球、乒乓球友谊比赛,活跃了青少年暑期活动,增进了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全市中小学校积极探索体育课程改革,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高涨,体育优秀达标率得到提高。我市体育人口不断增加,体育锻炼日渐成为群众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五)体育产业市场蕴藏巨大的开发潜力

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为东莞城市建设和人文环境的改善创造了前提条件,作为体育文化主要部分的群众体育活动也随之蓬勃发展,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不断扩大。加之,东莞拥有户籍人口160多万,流动人口480多万,总人口数达640多万的巨大市场,多层次人群的健身需求成为我市体育健身消费的导向。截至2004年,我市注册登记的经营性健身服务业 已有500多家,其中民营类约占90%,企业投资额约40亿元,总场地面积800多万平方米,体育经营企业从业人员1.2万人。传统项目的经营不断创新,许多新兴时尚经营项目层出不穷,如赛车、热气球、卡丁车、沙弧球等。目前,我市健身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健身服务业筹资多渠道、档次多元化、消费多层次的基本格局。但竞赛表演业有待进一步开发,体育赛事的组织、开发和策划水平需要不断提高。

(六)以市运会的竞赛为杠杆,推动我市体育事业新发展 四年一届的市运会,以各镇区为单位组团参加比赛,是我市体育事业发展的一次大检阅,是展示各镇区体育工作成绩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我市参加省运会前一次良好的实战演练。

首先,市运会项目设臵紧扣我市开展的省运会项目,为我市参加省运会选拔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也是对各镇区积极输送高水平运动员的积极鼓励。在2001年第五届市运上和2005年第六届市运会上取得前八名成绩的代表团,都是积极承担我市省运项目的镇区如虎门、石龙、厚街、南城、长安、黄江等,或者是为市队积极输送运动员的镇区如莞城、道滘、中堂等。从2002年第十一届省运会上也可以看出,为我市省运会作出积极贡献的也都是市运会成绩列前的镇区。

其次,通过举办市运会,积极争取各镇区对体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市运会的成绩是一个镇区体育事业发展的集中体现,通过市运会竞赛杠杆,调动各镇区积极支持和投入体育事业。从2001年第五届市运会和2005年第六届市运会各代表团成绩的变化,可以明显看出长安、南城、黄江等镇区经过四年时间的努力和投入,成绩进步明显。

另外,市运会的举办也是我市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组织能力的体现。市运会作为我市规格最高的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从运动会的筹备,竞赛的组织到开闭幕式等大型活动的成功完成,是全市体育工作者倾情投入工作的结果,也是全市各部门通力合作、取得新成果的一次大展示。

(七)对外交流活动、宣传工作得到加强

我市体育工作在对外交流、宣传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有力推动了体育强市的建设工作。每年举办的“石龙杯”龙舟比赛,吸引了来自亚洲邻国、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队伍参加。石龙龙舟队代表国家应邀出访参加日本那霸龙舟赛并一举夺冠;中日健美操交流活动在南城区举行;我市游泳队应邀参加泰国法政大学国际性比赛,横沥乒乓球到香港参加比赛,载誉而归;香港、澳门游泳协会与市游泳运动管理中心进行了多次交流;日本乒乓球队、香港乒乓球队到横沥镇训练,并举行友谊赛。韩国羽毛球队应广东羽毛球队邀请在我市举行了交流比赛。据2004年统计,有各级领导干部和兄弟城市体育工作者十多批上百人次到我市参观指导我市体育工作。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开阔了我市体育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的视野,增长了见识。此外,我市被评为“全国篮球城市”后,积极组队参加全国篮球城市篮球比赛,加强与其他篮球城市的交流。

为加强体育事业的宣传力度,我局与东莞日报合作创立了《东莞日报-体育周刊》,每周专门开辟两个专版作为东莞体育的宣传阵地,这是我省首个地级市开办的体育专刊,也为人民群众关注 体育事业、投身全民健身运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二、目前我市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体育尖子人才缺乏和国际国内大赛成绩相对落后是制约我市竞技体育发展的瓶颈

总得来说,目前东莞还是缺乏体育尖子人才、缺乏高水平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内大赛并取得好的运动成绩,这成为我市竞技体育水平提高和建设体育强市的瓶颈。在2000年9月—2004年广东省世界大赛成绩统计显示:广州355分、中山305分、汕头295分、佛山250分、湛江205分、珠海165分、梅州125分、深圳105分、肇庆95分、韶关95分、惠州60分、东莞50分名列全省第十二。由于我市大赛成绩缺乏,导致在本轮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认定过程中明显落后于其他地级市,是全省少数几个未参评的地级市之一,而广东通过认定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共23家单位,列全国榜首。另外,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我市获得的省运奖励0.5枚金牌、10.25分,仅列全省第十六位。在2004年全省体育贡献奖的评比过程中东莞123.8分,名列全省第九,其中佛山1329.3分、广州968.2分、深圳419.8分、肇庆208.3分、汕头168分、湛江153.3分、珠海152.3分、中山127分。国际国内大赛的成绩我市明显相对落后于佛山、汕头、肇庆、湛江、珠海等兄弟市,为我市备战2006年省运会带来一定的压力。

由于东莞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等教育的普及,给我们的运动选材带来了很大困难。具有本地户籍的家庭不愿让子女投入艰苦的业余体育训练,而参加省运会的运动员必须 有东莞户籍,况且我市在运动员引进上有所限制,势必导致我市运动选材困难,高水平的运动尖子缺乏,这将是我们竞技体育工作面临一个巨大挑战。从长远视角审视我市竞技体育的发展,积极向省、国家输送高水平运动尖子,着眼“06亚运”、“08奥运”、“10亚运”,争取有莞籍运动员参加比赛,并取得好的成绩,尽快改变目前我市国际国内大赛成绩缺乏的局面,突破制约建设体育强市的瓶颈,除了体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努力工外,还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与支持。

(二)立足建设健康城市、构建和谐东莞,我市群众体育工作任重道远

在市十一次党代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使运动成为群众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构建便民利民体育服务体系,培育优秀体育人才,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发展体育产业,建设体育强市的目标。刘志庚市长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建设健康城市的体育事业发展思路。关注全民身体健康,构建和谐东莞,将是我市全民健身工程深入推广的关键。现实与目标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要达到理想的目标,我们还要克服面临的许多困难,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1.体育设施建设、管理尚待完善

目前,我市体育场地建设现状存在着场地设施区域分布不均衡和场地设施功能配套不够完善的问题。各镇区的经济发展有差异,导致了区域体育场地设施的分布不均衡的局面。在全民健身广场的建设上,我市各镇都建有的文化广场、公园,但因功能单一,多以开展广场舞为主,辅以简单的健身路径,全民健身的功 能不够完善。另外,我市虽然建设不少体育场馆,但是场馆的使用率不够高,管理不够科学,如何提高场馆的使用率、完善管理成为目前场馆建设面临的一个问题。随着我市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目前已有的体育场馆已不能满足举办国际高水平赛事的要求,兴建一座至少能容纳8000人以上的综合性大型体育场馆成为必需,才能真正反映东莞经济实力和城市形象。

2.关注社区体育工作和外来工身心健康将成为群体工作的焦点

社区建设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部分,社区体育工作也逐渐成为群众体育工作的主体。我市各镇区体育活动蓬勃发展,群众健身效果凸显,但在社区体育工作方面仍存在着许多不够的环节。社区体育发展缺乏的有效政策扶持,社区全民健身体育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有待加强,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缺乏指导。我市作为外来人口众多的城市,关注外来员工生活成为构建和谐东莞的关键,群众体育工作也必定不断注重外来员工的身心健康。3.群众健身服务和体育赛事组织水平有待提高

我市的群众健身服务还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各镇区体育组织力量薄弱,社会体育指导员力量不足,仍是影响我市群众体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缺乏专职专业人员,势必影响到为群众提供健身服务的水平。此外,大赛经验严重缺乏。我市经济社会水平已经发展到有能力、有需要承办国内国际大型赛事的程度,虽然我市从未停止过承办各种大型赛事的部分项目或一些单项赛事,但仍缺乏一批业务素质过硬的,富有大赛组织经验的骨干,有必要积极培训和储备一批业务骨干,为今后我市承办大型 赛事做好充分准备。

(三)体育市场管理职能需进一步加强

体育产业的发展,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正确的法规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体育产业的根本所在。如何多渠道、多层次挖掘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体育彩票、体育产品四个市场的经济潜力,是摆在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的课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根据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经验,体育必然逐渐完成一个从事业到产业的转轨过程。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相对还是比较滞后的,健身服务业初具规模,却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规范制度的制约,市场经营盲目性大,经营状况不景气,竞赛表演业薄弱,缺乏体育竞赛表演业运作的机制、人员和组织。随着我国《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按照省市的规定,我局撤销了审批《体育经营许可证》,如何加强对体育市场的监管成为我市体育工作面临的一道重要考题。我市的体育市场正当起步,需要加大扶持力度,使之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一支新兴的力量。为使市场监管不缺位,维护市场秩序不乏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市体育部门的市场监管职能,一方面做到在《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后,积极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市场管理办法和机制;另一方面,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力争开拓东莞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四)其他方面

由于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只设到县(处)级,而东莞市是不带县的地级市,市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直接对32个镇区进行业务指导。而各镇区是不设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绝大多数镇区是由党委 委员或宣教办公室兼管体育行政工作,部分镇区连兼职人员也没有。近十年来东莞的经济进一步加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运动健身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各镇区的群众体育活动方兴未艾,体育市场逐步发展,出现不少体育经营个体户。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市各个镇区组织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多达近100次,参与群众超200万人次。目前,各镇区的体育发展的规划、体育竞赛的组织、体育市场的管理、群众体育活动的指导等问题,需要由专门体育行政部门进行管理及由有关人员进行落实。市体育局一直以来积极推动镇区体育编制问题的落实,目前,虎门镇已成立体育运动中心,配备专职人员。希望市人大呼吁我市尽快成立镇区体育管理部门,落实有关人员的编制,从而加强各镇区体育工作发展。

镇区训练基地的硬件设施有待改善。部分镇区承担着我市训练基地,然而部分基地的设施条件仍有待改善,如虎门镇承担的划船项目,作为我市的重点项目,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训练场地受到周围环境污染的影响。由于周围工业发展,工业污水都排放到划船训练水道,严重影响平时训练。为了保证划船基地的正常训练、竞赛工作,训练场地的基本条件急待解决。

三、未来五年我市体育事业的工作思路

(一)构建完善的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第一,建立健全全民健身组织机构,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广 泛参与、条块结合的健身组织网络。逐步建立各单项体育协会,负责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宣传体育文化,组建、培训体育骨干队伍,组织、开展体育赛事活动。各镇(区)、居委会(社 区)、村委会、企业也要根据实际成立体育协会。

第二,建立完善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网络,建成一批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现代化的体育设施。体育设施建设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管理科学,满足群众健身需求。根据我市的实际,到2010年要建成2座市级、标志性体育设施(新体育馆和运动学校)。各镇区基本要建有一个具有5项以上体育项目的全民健身活动阵地(包括体育馆、体育公园、全民健身广场、文化公园等形式,内应具有游泳池、露天篮球场、乒乓球台、羽毛球场、门球场、健身路径器材等多个运动项目,有条件的可建设网球场、体育场等)。要求100%的村委会(社区)建有一个标准灯光篮球场、“三点一苑一室”(三个健身点、一个健身苑、一个健身室),实现村村有健身路径。争取到2010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公用面积显著提高,同时最大限度实行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实行体育资源共享。

第三,促进群众体育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每年举办全市性、已形成品牌的体育赛事活动,并推动各镇区形成自己的体育品牌;争取承办2-3次国际性、全国性大型赛事,以举办大型赛事为契机,从而推动各镇区体育赛事、活动的举行,带动全市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到2010年全市体育人口达到总人口的50%以上,城市街道办事处全部达到省体育先进社区标准。

第四,建立科学规范的全民健身服务网络。随着群众体育意识普遍增强,全民健身服务网络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断壮大,到2010年,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3500人;市滨江体育公园作为我市全民健身活动示范点,将建立 市国民体育监测中心,配臵科学监测仪器,为群众身体状况、体育锻炼提供科学的数据和正确的指导方案。并联合教育部门,指导建立全市中小学体质监测制度,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条件的镇区、村委会(社区)、企业建有全民健身指导站(辅导站)、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等。

(二)深化业余训练改革,健全有效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考虑投入与产出的效益,以可持续原则发展我市竞技体育,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深化业余训练改革,发展培养一批新的优秀体育苗子,争取向国家队、省专业队输送更多的运动员。

首先,争取领导重视和政府支持是开展业训工作改革的重要环节。当前业余训练体制正面临着一个改革和转型的过程,只有争取政府和领导的重视,才能有效解决体制转变中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基层业余训练的基地和网点学校,必须依靠相关行政政策的优惠,提供业余训练工作者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才能维持不断扩大业余训练规模,提高业余训练质量。

其次,调整项目布局,突出重点,拓展省运“争金”项目。竞技体育项目的开展围绕奥运、全运和省运的项目设臵,结合东莞的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合理布局项目结构。巩固游泳、射击、举重、乒乓球、皮划艇等优势项目,大力发展田径、体操等重点项目,突破篮球、足球等受群众喜爱、影响大的球类项目。在优先投入重点项目的同时,兼顾个别其他地市开展少的项目,争取 在重点突出的情况下,有所新的突破和省运全面夺分,拓展省运会争金点。在全面分析各项目的运动特点和其他兄弟单位的实力情况,在巩固优势项目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省运的争金点,加强分类指导,提高东莞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

第三,坚持体教结合,创新业余训练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出路。有效统筹管理全市的业余训练规划和项目布局,管理市体育运动学校,指导业余体校的监督、检查、考核和评估。完善各镇级体校、传统学校和学校体育网点的建设和发展,抓好省级单项重点后备人才基地和单项重点项目班的建设,真正把各级学校和项目班建设成有人员、有经费、有训练、有场地器材的后备生产线。开拓新思路、新办法解决新时期业训工作面临的困境,创新管理体制,完善竞赛制度和运动员、教练员的激励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以效益最大化为工作目标,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坚持体教结合工作,有效解决在训青少年的文化课学习和部分运动员的毕业出路问题,鼓励企业、个人办体育,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投入青少年业余训练。与教育部门合作,改革基层业余体校的办学体制,以镇级中小学为支点,对优秀运动员入学实行一定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学生从事业余训练。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集资“退役优秀运动员奖励基金”,为退役优秀运动员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鼓励运动员自身转型和提供更多进入高等学府学习的机会。探索一套适合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青少年训练模式,不断调动各类人员和社会各界力量,多渠道、多途径,努力开创东莞业训工作的新局面。

第四,加强训练队伍的管理,提高全市业余训练骨干的业务 素质。重视和加强训练队伍的管理教育、思想政治和管理干部自身建设等方面工作,加强体育道德作风建设,狠抓反兴奋剂工作,杜绝不正当的行为手段,维护公正、公平的竞技体育秩序。全面加强运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提高业余训练组织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体育项目的运动规则和发展趋势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教练员必须重视知识的更新,和自我发展,鼓励教练员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第五,合理引进人才,扩大选材范围。以“立足本地、发扬优势、突出重点、培养人才”的指导精神,结合东莞的实际,个别项目根据目前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实际情况,遵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合理引进高水平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部分重点项目考虑适当引进人员,要以达到可以填补没有夺冠实力运动员的空白。在全市形成良好的选材机制,扩大运动选材范围。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选才、训练、输送、竞赛、跟踪及安臵优秀运动员的体系,使竞技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六,改善市、镇两级体校、训练基地的硬件设施和基层教练员的待遇。按照建设国内一流现代化训练基地和后备人才基地的标准,配套建设科学训练的硬件设施。加强对运动学校新建工作的指导,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功能设施,良好的训练的场地和学习生活环境。改善各镇级重点体校和训练基地的生活、文化教育条件,确保后勤保障工作与训练工作同步发展。进一步整合与训练相配套的训练硬件系统,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完善配套科医条件。重点办好体育运动学校和游泳中心,加强省单项人才后备基地和重点项目班的建设,抓好体育传统学校和各镇体校、网点 校的管理,形成有效的业余训练网络。努力改善基层教练员的待遇,提高教练的工作积极性和训练质量。训练方法和手段不断创新和科学化,训练设施、训练水平要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三)加快我市体育产业的发展,规范体育市场运作 借东莞建设制造业名城的契机,积极扶持我市体育的品牌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的体育服务业,多种经营项目的体育健身娱乐业。建立公平竞争、成熟发展的体育市场体系。

第一,加强体育产业统计和调整体育经营布局,完善体育经营的后续监督,建立有效登记、统计全市体育产业指标体系和制度,引导全市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登记、统计和整理分析制定符合东莞实际的体育产业发展政策,调整体育产业经营项目布局,防止泡沫经济和重复建设。

第二,重点培育健身服务市场,积极开发竞赛表演市场。加强体育健身宣传,倡导健康、运动、休闲的现代生活方式。各镇(区)体育部门结合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的发展,发展各具特色的体育服务业,满足广大群众高质量、多层次的健身娱乐需求。积极引导体育消费特别是乡镇体育消费,推动健身娱乐市场发展。充分挖掘和整合竞赛资源,结合东莞本地的传统和优势,逐步形成品牌赛事的优化布局,开发、承接各类型的体育赛事。鼓励和支持企业与个人投资股份制职业俱乐部和专业化中介公司,实现竞赛主体的多元化。倡导各体育部门的合作,实现场馆资源、专业力量和市场资源共享。

第三,努力拓展体育彩票市场。通过宣传和鼓励政策,大力提高体育彩票销售量,规范销售行为,强化网点资金管理,提高 我市体育彩票的安全防患能力。与财政、工商、公安等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坚决取缔各种以有奖销售或抽奖方式变相发行彩票的行为,加大对民间私自发行彩票、代销境外“六合彩”等非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正常的体育彩票市场秩序。

第四,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采取有力措施扶持鼓励我市体育用品生产的品牌企业,支持企业创著名商标、推进企业资本运作、企业管理、产品研发、市场推广、产品质量等方面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利用东莞独特的地理位臵和经济基础,发展东莞体育用品市场,扩大体育消费需求,促进我市体育用品的大发展、大提高。

篇6:竞选事业发展中心主席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我是来自10应用化学一班的徐永昌,我所竞选的职位为事业发展中心主席。首先我要向大家说两个对不起,第一个对不起是我出自农村普通话不太好可能造成大家听的不舒服,第二是因为场面比较大可能会有点紧张还望大家见谅。

好了,进入正题,今天我站在这里参加学生会主席团的竞选,感到非常荣幸。非常感谢学院能给我这样一次机会站在这里竞选。部门招新的时候有大一的问我,大学学什么,该怎么样去锻炼自己,学生会是干嘛之类的问题。我就跟他们讲大学学的是怎么样做人、怎么样做事、怎么样去处理问题,而学生会恰好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来锻炼自己。

大二之前我一直承担着失败的痛苦,日新网、孔目湖文学社、八一诗社及院世纪英才的等等面试我都失败,很多时候我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行?是不是真的没有能力去做好别人眼中简简单单的事情?我每次做事都会怀疑自己能不能做好,但是我没有放弃,我依然坚持这“苦心人天不负”这个信念,依然努力着,院学生会新闻部收留了我,在这里我的部长袁涛一直鼓励着我,看着我的成长,把我推上校报,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学长学姐的帮助我当上了新闻部部长、当上了校报副部长、进了校世纪英才学校。这一年我懂得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勇气去面对失败,这个世上从来就没有不失败的人,只有败而不气馁,败而奋发,并最终取得胜利的人,失败是个好事,失败能够教会我们如何成功,在这里我们从来就不用怕失败,为什么?因为我们年轻,我们还是学生。我们有时间和能力把我们的失败变成成功。我们只因为年轻,从而享受了这么大的空间,有这么多好老师和同学来帮助我们,这么多的机会,和这么诱人的挑战,有一句说得好,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但是,年轻不代表你可以随遇而安,不代表你可以不学习而整天玩游戏、谈情说爱。年轻的我们还有很多是要做,我们仍然要锻炼自己,要思进取,我们需要演讲赛、知识竞赛来展现个人风采,我们需要灌篮、射门来表现团队精神,我们需要海报、新闻来传达信息,我们同样需要环境和纪律,需要平台,今天我站在这里就是要为自己的进取找到一个平台,为学院学生会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

大二当部长这一年我学会了很多,知道如何去感恩,如何去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我记得程书记跟我讲过,你徐永昌在学院也许非常优秀但出学院出了学校你也许什么都不是,所以你仍然要学习。有时候也会想着放弃,但是我没有,我记得我对我的干事说过,在你说做不到之前,请不要放弃!

假如我当上了中心主席,我要进一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热情,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情;要进一步提高责任心,在工作中大胆创新,锐意进取,虚心地向别人学习,做到有错就改,有好的意见就接受,同时坚持自己的原则。

现在我也许对事业发展中心还不太熟悉,但如果我做了这个中心主席我的第一件事就是熟悉中心的任务,高一次副部长以上的座谈会,了解各个部门听听他们有什么难处,该做什么事,通过其部门的成员反应情况,指出他在工作中的优点和缺点,以朋友的身份与他商讨解决方案并制定出下阶段的计划。经常与他们谈心,彼此交流对生活、工作的看法,为把学生会工作做好而努力。

开展各部长及负责人常作自我批评,自我检讨的活动,每月以书面材料形式存入档案。我还将要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扩大学生会的影响及权威。而对以老师们所要求而自己看法不同的工作,我的做法是尊重、沟通、再服从。

我还想借此对在座的学弟学妹们说说,做事要博学,诚信,负责一点,交友要真诚,大度,热情一点;处事要谦恭,礼貌,淡薄一点;得意要低调,收敛,感怀一点;失意要忍耐,豁达,参透一点;做好自己的事,找准自己的目标不要怕失败,学会感恩。这样到你走出去是我相信你会对自己说我很棒!

我知道,再多灿烂的话语也只不过是一瞬间的智慧与激情,朴实的行动才是开在成功之路上的鲜花。我还是当部长前的那句话,只有做了才知道用没用对。

上一篇:北宋理学的建立与发展下一篇:课时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