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奋进跨越发展——沙雅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纪实

2024-06-28

开拓奋进跨越发展——沙雅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纪实(精选3篇)

篇1:开拓奋进跨越发展——沙雅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纪实

开拓奋进跨越发展

——沙雅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纪实

‚十一五‛期间,沙雅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把繁荣文化、群众体育、广播电视事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探索符合自身情况的新路子、新方法,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发展。

文化事业花艳果硕

沙雅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深挖文化内涵,在拓展、延伸、辐射上凸显集聚效应,将文化事业的发展由弱到强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近两年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及县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等场所建成并投入使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同时,完成第五届龟兹文化旅游节闭幕式八项主题活动、第二届中国新疆〃沙雅国际胡杨节七项专题活动、塔河文明与龟兹文化研讨会、阿克苏地区第二届青少年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等。

为了加强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成立了沙雅龟兹文化研究协会,建立了3个乡镇姆卡木传承点,创办了《沙雅》(维)、《胡杨魂》(汉)文艺刊物,并出刊9期,出版发行了《沙雅与龟兹》——塔河文明与龟兹文化论文集。深入开展文物保护研究工作,先后邀请国家、自治区、地区文物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及瑞典学者对沙雅文物历史文化工作进行了研究指导。截至2010年底,全县共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级1个,自治区级5个;馆藏文物不断丰富,从10余件增至500件(组),新建博物馆展厅1个,近年来,先后获得了‚自治区第五批文化建设先进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先进县‛、‚天工开物——新疆非物质

1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组织奖‛、‚‘欢腾塔里木’县(市)专业文艺调演优秀节目奖‛、‚地区青少年文艺汇演活动贡献奖‛和‚地区青少年文艺汇演活动优秀组织奖‛等荣誉。

群众体育事业红红火火

为全面推动全县群众体育活动的发展,近两年来,筹备成立了县体育总会、新成立围棋协会、篮球协会、信鸽协会、门球协会、老年体育协会等,组织开展‚全民健身周‛、‚农村百日文体竞赛活动‛、‚全民健身体育节‛‚农牧民运动会‛、重大节庆日等群众体育活动达1000余场(次),经常性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人数达11万人(次)。

2010年底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项目在沙雅启动实施,成功举办了中国西部6省围棋邀请赛、‚沙雅杯‛新疆首届少儿围棋邀请赛、‚民族团结杯‛千童少儿围棋、象棋表演赛等,先后邀请‚棋圣‛聂卫平,中国棋院围棋部主任张文东、国手刘小光来县指导棋手下棋。承办阿克苏地区青少年足球赛。目前,累计成功承办地区级赛事4次,自治区级赛事2次。

近年来,先后获得了自治区‚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先进单位、自治区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先进县‛、‚地区参加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先进单位‛、‚‘双百日’文体活动竞赛先进县(市)‛、自治区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自治区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

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

不断加大广播电视软硬件建设力度,推动了广播电视事业的飞跃发展。大胆尝试绩效管理办法,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外宣工作跨越发展,在中央、自治区、地区播出量成倍增长,外宣工作从第五名跃升至地区第二名;不断提高自办节目针对性、指导性和服务性,节目数量成倍增长,从2008年初的16档增加到目前43档;筹建数字电视网络公司,在城区数字电视得到推广。连续三年获得了‚地区广播电视工作目

标管理优秀单位‛、‚地区广播电视外宣工作先进单位‛、《塔里木花朵》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评为第二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作品新闻社教类对象性节目三等奖等荣誉。

篇2:开拓奋进跨越发展——沙雅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纪实

在狮脑山南麓, 百团大战纪念碑脚下, 坐落着一座年产煤炭千万吨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矿井——阳泉煤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二矿。

阳煤集团二矿成立于1951年, 至今已走过了62年的辉煌历程。全矿累计生产煤炭2.1亿吨, 为共和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煤炭工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中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金石奖”、“煤炭系统文明煤矿”、“山西省文明和谐单位”……60余项省部级以上荣誉永载史册。

特别是近10年来, 神州大地风起云涌, 波澜壮阔,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踏着时代的节拍, 奏响发展的强音, 二矿干部职工二矿高擎科学发展的大旗, 坚持以人为本, 管理创新, 风雨兼程, 砥砺奋进, 在跨越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煤炭产量节节攀高安全工作持续向好

产量就是生命力。在改革跨越发展的征程中, 二矿唱响了进一步加快发展、再铸辉煌的主旋律。在生产组织上, 全矿以采掘队重点队上台阶创水平为龙头, 以采煤队组无弱旅和掘进队组提工效为目标, 把强化政策激励和衔接准备作为后盾, 积极开展矿井技改和技术革新, 强化机电管理, 不断引深文化建塑, 提升各项管理水平, 上下一条心, 拧成一股劲, 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 二矿人高歌猛进, 大展雄风, 2003年煤炭产量突破500万吨, 一跃成为阳煤集团生产经营第一大矿, 成为煤炭主业的领头雁。之后, 产量以每年100万吨的速度强势递增, 2009年, 一举突破了1000万吨大关, 改写了阳煤集团没有千万吨级矿井的历史, 千万吨目标的实现是二矿跨越发展的里程碑, 更是二矿万里征途的新起点。2012年, 作为已有着60多年历史的老矿井, 在年产量几近饱和的情况下, 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 加快技改步伐, 着力提升通风、抽放、提升、运输等辅助系统的能力, 满足产量提升的需要, 另一方面理顺管理机制, 优化衔接部署, 合理生产准备, 狠抓现场管理, 最大限度的挖掘现有技术、装备的潜能, 发挥政策激励优势, 有效调动生产队组的积极性。联营兼并各矿不等不靠, 主动出击, 协调企地关系, 推进交易进程, 完善证照手续, 加快扩能改造, 圣天宝地清城煤矿、孙家沟煤矿、五鑫煤矿以及天安煤矿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为全矿产量再创新高添砖加瓦, 全矿上下同心协力, 迎难而上, 最终商品煤总产量连续第四年保持千万吨水平。

发展生产, 安全为先, 二矿一直坚持“安全第一, 生产第二”的指导原则。严格推行“金字塔”安全系统管理模式, 从矿长到普通员工自上而下分解安全目标, 层层落实安全责任, 实现了矿领导抓决策, 分管领导抓系统, 业务部门抓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抓落实, 区队、车间、班组抓执行的良性安全管理模式。通过积极推广“岗位描述”“手指口述”等管理法, 规范了员工操作行为。每月召开安全办公会、安全例会, 通风、技术例会, 传达贯彻国家、省、集团公司的安全指示精神, 研究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以“一通三防”工作为重点, 结合工作实际, 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 认真组织员工安全技能培训。加强多个特殊工种的特殊岗位员工和工程技术人员培训, 成立了安监网、群监网、女工家属安全联保网、党员网、干部网、青监网“六网”互动中心, 强化隐患排查, 广大员工构建起人人参与、群防群治的安全网络格局, 充分发挥了人人都是安全员, 井下员工人人都是通风员的安全效能。加强班组建设, 强化安全问责制, 严格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等制度, 全矿进一步完善了生产技术管理, 优化了矿井通风系统, 加强通风设施工程质量、超前预防地质防治水、机电安全三大重点, 整个矿井通风系统变得安全、实用、可靠。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延伸标准化考核进班组、到个人, 实现了区队、班组、员工联抓联创安全工作的新格局。二矿坚持“安全工作无小事”的安全工作理念, 在思想上强化安全第一, 在工作上突出安全第一, 在质量上保证安全第一, 在监督上体现安全第一, 提升了矿井安全管理水平, 促进了矿井和谐发展。

科技兴矿硕果累累 各类人才尽显风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直以来, 二矿紧密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来提升矿井的综合能力, 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改扩建和老矿挖潜, 技术改造, 二矿的生产能力直线攀升。从建矿初期的手工采煤开始, 历经炮采、普采、综采, 直到现在的低位放顶煤综合机械化采煤, 以及电牵引采煤机、重型工作溜、大功率掘进机等先进设备的广泛使用, 都不断的推动着全矿安全生产的步伐。“十一五”期间二矿科技工作成绩斐然, 共完成科研项目184项, 发表科技论文19篇, 2008年, 被山西省煤炭协会授予“煤炭科技创新双十佳矿井”称号, 并荣获省“科技奉献奖”先进集体一等奖等荣誉。近几年, 二矿技术改造持续推进, 先后完成小南沟瓦斯泵站、470水平西翼主运皮带、思汉沟储煤场及东西斜井改造等系统升级技改工程。在技术改造方面不断加大投入, 赛桑线供电改造、北茹1号、2号风机以及桑掌2号风机增容改造等工程相继完成, 矿井供电和通风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东斜井头部皮带机驱动及控制系统改造、选煤厂压滤系统改造, 有效释放了矿井运输和跳汰洗煤能力。完成矿赛供电线路的增容改造, 增强高压供电的可靠性, 桑掌、北茹局扇专供改造, 保证了系统稳定运行;630排矸系统、材料斜井、竖井主提升绞车安装运行工况及闸瓦间隙在线监测装置, 大动力设备安全运转;完成了选煤厂重介系统改造, 提升了品种煤洗选能力;优化改造15#煤11区原煤运输系统, 初步具备皮带连续运输条件;龙门、北茹热风炉脱硫除尘改造, 最大限度的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稳步推进470水平南大巷原煤运输系统改造, 井下局扇专供系统改造, 全面保证了局扇运转稳定可靠。一系列的改造工程, 为全矿安全高效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现井下原煤皮带连续运输奠定基础。

人才是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所在。近年来, 二矿高度重视人才建设工作, 始终把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制定人才规划、出台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成才环境, 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经营人才, 推动了企业不断向前发展。二矿把高校生的引进、录用、管理和使用, 作为提高企业素质的长远和重要任务, 针对高校生的入矿形式不同, 加强引进高校生的培养使用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 拓宽了主体专业高校毕业生的成才渠道, 为建设一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打好了基础。为了引导青工岗位成才, 二矿在全矿青工中开展了选拔一千名技术型青工, 在技术型青工中选拔一百名青工技术能手, 在青工技术能手中选拔十名青工技术标兵的“千百十工程”。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培养、储备一批优秀青年管理技术人才和操作技能人才。二矿充分发挥各基层单位培养人才的主体作用, 健全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各单位建立完善72学时培训制度, 加强岗位技能培训, 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技能练兵活动和师带徒活动, 促进员工在岗位实践中成才。健全激励机制, 制定有利于员工学技术、练本领的配套政策, 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职教部门充分利用有利的培训阵地, 重点按照井下需求来制定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 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专职培训。坚持“领导上讲台、培训到现场”, 通过现场培训, 提高了职工素质。坚持对技术专家和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工资分配上给予倾斜, 在高校生中推行“队长助理制”, 为他们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 培养了像李国栋、侯丽娟等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 为全矿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管理创新成效显著 非煤产业异军突起

管理是保证企业正规有序运行和最大程度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手段。二矿从最初的经验管理到后来的制度管理到科学管理、文化管理, 从物的管理到资金管理再到人的管理, 管理创新为二矿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关键环节上紧抓不放, 在生产组织上合理有序, 在重点工程上统筹兼顾, 在强化管理上狠下功夫, 以机电管理为中心, 确立机电先行的思想, 扎实推进机电检修, 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开机率, 为安全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以“双精”管理为主线深化现场经营标准化管理, 强化成本控制意识, 细算投入产出帐, 从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入手, 做好成本管理工作。格执行成本费用与矿班子成员和职能部门负责人收入挂钩考核以及四项可控成本与基层单位工资总额挂钩考核的政策, 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错的管控机制。引深现场经营标准化工作, 坚持部门联动检查和自检自查相结合, 动静态检查和“六网”互动式督察相结合, 开展设备和采掘工作面拆安效能监察, 减少设备积压闲置, 严控拆安过程中的丢失浪费, 杜绝不必要费用支出。实行基层单位可控成本费用年度总承包政策, 传递管控压力, 强化成本意识, 促进经营工作。加大节支降耗和修旧利废、回收复用力度, 合理成本投入。二矿以机电安全管理为基础, 以大动力设备、井下电气、特种设备等安全运行为重点, 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 通过质量标准化建设、成本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等工作, 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模式, 促进了机电管理整体上水平。强化机电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对照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 逐条逐项进行检查, 在注重超前防范的前提下, 全面推行“机电安全预想”工作法, 把过去干部枯燥说讲的班前会, 变成职工唱“主角”的“大舞台”, 对设备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每个职工都有发言权。实行设备隐患日报制, 建立每日设备隐患排查台账, 明确了隐患内容、整改落实情况及相关责任人。对关键部位重点查, 对不安全的因素重点防, 使预防性检修和针对性检修相结合, 确保机电设备安全运转。

二矿非煤产业借助集团公司煤炭主业强劲的发展势头, 不失时机地加快了优化产业调整和产品结构的步伐, 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把握市场发展趋势, 在巩固内部市场的同时, 大力开辟外部市场, 经营形势不断向好, 使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经济效益显著。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 中小企业二公司把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作为重点, 顺利完成了设立、注资、税务登记、经营范围变更、财务统计建账、经营制度建立以及增资扩股等一系列工作, 对9个非公司制企业进行了资产评估。汽运公司、德源晟公司、商贸公司、晋冠公司、鑫旺公司、天维公司和恒轩公司7家企业顺利完成了改制任务。晋冠电子电源有限公司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合作, 开发研制了锰酸锂电池、兴源矿灯、光源甲烷报警矿灯、数字电路甲烷报警模块、甲烷报警矿灯全自动调校装置等产品。恒轩公司的自动开启顶盖成功地参加了山西省装备博览会的设备展览。回收区对井下局扇全部采用了变频节能技术, 实现了风量随瓦斯大小调节的自动化, 收到了节电30%的良好效果, 同时, 狠抓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彻底杜绝了重伤以上事故和重大隐患。建安公司已成功进入了保德、昔阳、和顺、左权、临汾等地市的建筑市场, 同时, 建材总厂将坑代预制品、矸石砖、打入保德、平舒、和顺、左权、盂县、昔阳、清徐和临汾等县的地方煤矿。目前, 二矿非煤产业已形成了一个集直管企业、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协作企业和民营企业多种经济结构和多种经济成分为一体的从事煤炭回收、建筑、安装、建材、汽运、矿泉水、矿灯、机电制造、轻工化工、印刷、商贸、餐饮、煤矿设备、配件、矿用设备的生产和服务等经营活动的19个中小企业, 从业人员达到了1600多人, 年经营总额上升到了4亿多元。

党建工作给力发展 和谐矿山日新月异

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二矿党委, 以打造“安全二矿、百亿二矿、文明二矿”为总体目标, 全面推进班子、队伍、党风、矿风四项建设, 把党建工作和安全生产经营紧密结合, 促进了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为打造高标准千万吨现代化矿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加强班子建设, 打造坚强核心。在班子建设方面, 二矿以“统一领导、集体决策、分工负责、分级管理”为原则, 联系自身实际, 在建设“学习型、自律型、高效型”的“三型”班子上努力实践。坚持矿、区两级中心组每月至少一次学习, 班子成员每年至少阅读一本好书, 并在中心组学习时交流心得。中心组学习做到了人员、时间、内容、效果的“四落实”。在此基础上, 结合全矿实际和发展需求, 推行“自讲互学”, 促进了班子成员修养、能力和领导艺术的提高, 增进了班子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和班子合作共事的能力。同时, 进一步完善了矿级班子成员考核评价体系。对每个班子成员分管的系统工作, 能够量化的全部量化, 不能量化的全部细化, 并逐月考核公布。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提供有力组织保证。二矿各基层党组织围绕“创先争优”要求, 在完善相关考核制度的基础上, 广泛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工资分配、人事调整等重大决策, 充分发挥了党员的主体作用。结合“配强一个好书记、建设一个好班子、形成一套好机制、带出一支好队伍, 创出一流好业绩”的“五个一”思路, 引深“红旗党支部”的创建工作, 开展“分类达标”和“主题实践”活动, 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全矿范围内的89个“党员安全责任区”和97个“党员先锋示范岗”, 紧密围绕安全生产中心, 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 创新了形式, 丰富了内容。全矿“一类支部”达到30%以上。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提供纪律保证。二矿严格落实“一岗双责”, 全矿队级以上干部制定了廉洁自律保证书, 坚持矿每季、井区 (部室) 每月一次党风讲评, 同时, 不断创新宣教载体, 在全矿办公电脑上加装了“廉政屏保”, 使干部职工在工作间隙潜移默化地接受廉政教育。在此基础上, 全面推行以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工会、计划财务部和纪委、监察科6个部门共同监督管理的“六位一体”工资奖金管理机制和工资奖金分配听证制度相结合的“6+1”模式, 全矿举报和查处截留职工工资奖金的案件明显下降。同时, 继续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效能监察和推进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 从查处违法乱纪, 整肃干部作风入手,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营造了良好矿风。

伴随着共和国的繁荣昌盛, 二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职工家属切身感受到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诸多实惠。今日的矿山, 人与环境共发展, 鲜花百态、绿草如茵、满眼青翠、万木争荣。矿工下井穿上了新型矿工服, 内衣免费更换, 外衣定期洗涤, 干净舒适、精神抖擞;每班享受8元标准的班中餐, 主食和副食一周不重样, 饭菜可口, 营养丰富。井下能喝上纯净水, 升井后能喝上鸡蛋汤, 吃上班后餐, 洗上淋浴和桑拿浴, 福利待遇, 今非昔比。投资428万元, 在井下采区安装助力车、猴车等运输设备, 方便快捷, 极大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采掘头面配备饮水机、井口设立班后餐厅、新建选煤厂职工食堂等实事温暖贴心。七股道棚户区和大神峪沉陷区改造, 缓解职工家属住房困难, 老干部活动中心落成投用, 丰富离退休老同志业余文化生活;公益设施改造因地制宜, 住宅小区和矿内道路等生活设施全面整修, 改善了职工家属的生活环境和出行条件。今年, 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 为职工家属修建了文化休闲广场, 为职工家属提供宽敞的休闲场所, 同时重新修建综合福利楼, 方便职工上下井。通过一系列的举措, 全矿的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展现了二矿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新形象。二矿党政坚持为职工家属办实事办好事, 送温暖解忧愁, 职工医疗互助解决燃眉之急, 零就业家庭和贫困户子女优先就业, 企务公开让职工对企业重大事项心中有数, 工资奖金分配听证会杜绝暗箱操作, 信访例会及时处理矛盾问题,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和谐稳定。摄影、书法、桥牌等9个文体协会积极开展工作, 棋类、牌类、球类、拔河、游泳比赛, 消夏晚会、歌咏比赛元宵灯展活动贯穿全年, 全国乒乓球超级联赛, 全煤系统乒乓球赛等诸多高水平赛事来到了矿山, 员工家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积极参加“5.12”抗震救灾、尊师敬教、拥军优属、森林防火、铁路护路等公益事业, 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篇3:企业文化助推航天事业跨越发展

站在实现中国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 着力构建独具航天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在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航天科技工业改革发展全局,迫切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确保中国在世界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迫切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大力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创新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航天人才队伍,构建和谐航天和创新型航天,也迫切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集团公司党组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推动集团公司发展的重大举措,以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简称“三大精神”)为根基,全面开展理念、视觉、行为三大识别系统建设,同步推进创新文化、质量文化、班组文化等特色文化的培育,努力构筑与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相适应的独具优势和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体系。

抓住灵魂,大力弘扬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中国航天事业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诞生和培育了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三大精神”一脉相承,与时俱进。1986年,航天工业部党组根据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张爱萍等老一辈领导同志对航天科技工业所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结合航天创业历程和精神追求,提炼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江泽民同志精辟阐述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飞行试验圆满成功后,江泽民同志称赞航天队伍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队伍。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将“四个特别”的精神确定为载人航天精神。2005年11月26日,在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提出,载人航天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航天“三大精神”,是航天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航天事业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继承和弘扬好这“三大”精神,是加强航天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继承创新,整合提炼充满时代气息和文化传统的企业理念。本着继承、融合、创新的原则,立足于历史和现实,集团公司在理性总结、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炼、形成了以企业使命、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九大要素为核心的理念体系。在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爱国主义是始终流淌在航天职工心中的主旋律,为此我们把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作为价值观之“源”,把航天“三大精神”作为价值观之“魂”,提炼和形成了“以国为重、以人为本、以质取信、以新图强”的核心价值观。这个核心价值观,蕴涵着半个世纪以来航天人热爱祖国的赤诚情怀和对航天产品质量的执著追求,又体现了创新应变、竞争共赢的市场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的任务关乎国家安全和民族的科技发展,担负着振民心、强国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承载着引领民族科技进步,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历史使命。站在这个时代高度,我们提出了集团的企业使命:“创人类航天文明,铸民族科技丰碑”。这一富有深厚底蕴和世界视野的企业使命的提出,使集团的发展在文化上得到了升华,并获得了集团上下的高度共识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统一视觉和行为,精心打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崭新形象。我们以企业理念为指导,开发完成了集团公司的视觉识别系统,统一了企业标识,制定了《集团公司企业视觉管理手册》,规范了标识的应用。我国最大的运载火箭总装厂—第一研究院211厂在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先后导入了视觉识别系统和理念识别系统的情况下,全部废除了原有企业识别系统,重新更换了已经统一的服装,拆除、重建了厂区的企业文化墙;第五研究院在已经注册了CAST商标,并且在业界享有很高知名度的情况下,毅然带头作废了已经注册的商标,改用集团公司统一的标识。开展了行为文化研究和行为识别系统设计,着手制定、完善了集团公司职业道德规范和员工行为准则。企业行为识别系统的推出,标志着集团企业识别体系的全面形成。

突出特色,大力加强子文化和专项文化建设。集团公司把质量文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在总结几十年航天质量管理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炼了“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的质量理念,形成了完整的独具特色的航天质量文化体系。同时还开展了成本文化、班组文化、廉洁文化、安全文化等专项文化建设,丰富和支撑了航天文化体系。在坚持统一性的前提下,集团公司积极引导成员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建设,运载火箭研制队伍形成了“永不停步,永攀高峰,永保成功,永创一流”的神箭文化、“神舟”飞船研制队伍形成了以“祖国利益至上的政治文化,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文化,零缺陷、零疑点、零故障的质量文化,同舟共济的团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神舟文化等。这些文化既是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单位丰富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

加强领导、整体互动、强势推进,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推进航天事业跨跃发展的重要力量

集团公司党组清醒地认识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密联系航天实际,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谋求整体互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能真正成为推进航天事业跨跃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体制机制。 党组书记、总经理张庆伟亲自担任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多次听取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汇报,并就企业文化建设的很多关键环节和具体细节给予明确指示。2002年3月,在集团公司总部机构调整和改革时,赋予思想政治工作部企业文化管理职能,同时成立了企业文化处,并在人员和经费上给予充分保证。各研究院、基地和直属单位都成立了由行政正职为组长的企业文化领导小组,组建了企业文化处,设立了企业文化专项活动经费。集团公司和各院都建立了专门的队伍,加强了企业文化专业培训,先后组织了三批50多名企业文化骨干赴美国学习培训和赴欧洲学习考察,形成了专业化的企业文化工作骨干队伍。

坚持系统思考,抓好顶层设计。 集团公司党组明确提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首先是要抓好顶层设计,抓好规划,定好蓝图。2002年3月,在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组织召开多次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正式颁布实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总体规划(2002—2005)》,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体系、实施步骤、实施原则和考核要求。到2005年底,视觉、理念和行为三大识别系统基本完成,初步建成了较为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为适应未来发展要求,2006年集团公司又颁布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作为集团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十一五”期间企业文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运用科学方法,实施项目管理。在视觉、理念和行为三大识别系统建设中,我们采用了外部专家组与内部项目组双轨制合作开发的模式。一方面,我们运用招投标选择专业化的合作伙伴,组成外部专家组,利用专业公司的力量,弥补我们企业文化理论不够系统的缺陷。通过对国内知名企业文化策划机构的市场调研,我们先后选择正邦品牌识别设计公司参与视觉系统设计,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参与理念识别系统建设,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参与行为识别系统建设。同时,成立了由内部企业文化骨干人员组成的项目指导组,利用内部人员多年对航天文化的较深理解,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并保证各项成果符合航天实际、适应集团公司未来发展的需要。这种内外结合、优势互补的双轨制合作开发模式,借鉴了航天系统工程和型号项目管理的经验,提升了工作起点,加快了建设进度,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阶段,我们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广泛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使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成果经得起推敲,具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抓好载体建设,确保落地生根。一是与开展深入细致的形势任务教育相结合,通过座谈会、征文、演讲、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全体员工牢记使命,立足本岗,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成功,培养与航天企业文化相适应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二是以重大发射任务 、重大活动为契机,精心策划文化活动,注重弘扬企业精神、提高集团公司美誉度,突出展示集团公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新时期与时俱进的风采。在组织参加社会上的重要活动的同时,集团公司内部也紧密结合航天特点,组织开展了型号出征宣誓仪式、理念系统统一亮牌仪式等特色活动。三是建设教育展示体系。先后建设或完善了神箭主题公园、中华航天博物馆、北京航天城会展中心、上海航天工业展示馆、西安航天精神教育基地等教育场所,成为对员工进行航天精神教育和体验企业文化的重要窗口。四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宣传载体。出版一批图文并茂的企业文化读物,在报纸和网站上分别设置企业文化建设专栏,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宣传和贯彻。

以文化力提升竞争力,为实现新跨越,建设新航天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

回顾航天事业创建50年,特别是集团公司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通过实施企业文化战略,航天文化作为集团核心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日益增强,已经成为推动集团公司改革和建设、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力量。

文化力转化为凝聚力,极大地促进了以载人航天工程和高新工程为代表的航天科研生产任务。在航天“三大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在“创人类航天文明,铸民族科技丰碑”的企业使命激励下,广大航天职工秉承“以国为重,以质取胜,以新图强,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取得了“杀手锏”高新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重大胜利,圆满完成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保持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自1996年10月以来连续47次成功发射的记录,实现了卫星整星出口,突破了以载人飞船、新一代大运载发动机、新一代卫星大平台为代表的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航天技术和科研生产能力的新跨越。

文化力激发了创造力,培养造就了思想过硬、作风优良、技术精湛的新一代航天人才队伍。伴随着航天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集团公司顺利完成了人才队伍的新老交替,新一代航天人才队伍迅速成长起来,成为航天事业的中坚力量,真正挑起了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大梁。截止2005年底,集团公司所属各研究院、厂所主要领导中,45岁以下的占70%;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中, 45岁以下的占60%。他们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不但在技术上、职务上实现了交接,更重要的是,在航天文化的培育和感染下,他们传承了老一辈航天人的好传统、好作风,吸收了航天文化的丰厚底蕴和营养,成为航天文化具体化、人格化的真实体现。

文化力促进了生产力,支持和推动了集团公司“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发展战略。这几年,在“发展航天、强大集团、改革创新、铸造一流”的发展理念指引下,在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推动力作用下,集团公司相继进行了航天电子、航天信息、航天特种车辆的改革重组,正在进行航天液体动力重组,统筹建设北京空间技术研制中心和航天运输系统研制中心以及航天上海、航天西安、航天成都科研生产研制基地,启动建设上海和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总体为主导、专业为基础,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协调发展”的格局和“一级经营、两级管理”的母子公司体系框架。围绕“两个1000亿”的经济发展目标和导弹武器、宇航技术、主导民品这三大主业,集团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文化力提升了影响力,展现和扩大了集团公司的社会影响。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航天事业的飞跃进步,成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综合国力的重要一翼,成为我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典范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航天事业发展中孕育形成的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成为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民族精神。

上一篇:教育科研个人工作计划下一篇:教学策略最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