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

2024-05-18

砥砺奋进(通用8篇)

篇1:砥砺奋进

关于“砥砺奋进的五年”主题征文:共

同携手,砥砺奋进

从XX年8月进行至今,整整五年的时间,五年的时间,不长也不短,平凡而又不凡,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就是普普通通的五年时光,但对于我来说,这五年可以说是我的人生中最意义非凡的五年。这五年的时光感谢工行与我相伴,我们一起砥砺奋进,不断向前,她见证了我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了出色的金融工作者,从为人子成长为了为人夫、为人父。同样我也见证了她的成长,见证了她一次又一次变革,一次又一次的创新,一次又一次想方设法只为更好的服务好客户,一次又一次绞尽脑汁只为走在这互联网金融时代快速发展的前沿。

我与工行的这五年,是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五年,面对互联网金融这不可思议的发展速度,工行率先求变,创新经营,连续推出“融e行”、“融e购”、“融e联”等多个手机平台,覆盖了移动支付、移动购物、信息安全、电子银行等多个领域,让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业务、联系自己的理财经理、购买自己需要的产品。她成功的走在了时代发展的前沿,三大平台的使用人数与日俱增,人们在享受工行为他们提供的便捷服务的同时,也深深的感受到了工行这艘金融巨轮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求变,不断向前,她要成为这个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佼佼者。

我与工行的这五年,是加速智能化银行建设的五年。智能化网点改造大势所趋,这五年里,工行全心全力致力于网点标准化建设和智能化网点建设,先后投产使用产品领取机、多功能自助终端、自助回单打印机、票据回单机、电子银行体验机等多种智能化设备,满足了客户大部分的业务需求,从此工行真正迈出了智能化网点改造的坚实步伐。她优化网点人员结构,解放劳动力,让更多的一线柜员走出柜台、走近客户;让大堂经理更多的承担起客户分流的任务,引导客户更多的走向智能设备区;让理财经理搞起网点厅堂微沙龙,加强网点阵地营销,将我们的营业网点打造成更加智能化、优质化、合理化的客户服务、营销主阵地。

我与工行的这五年,是砥砺奋进的五年,这五年里科技高速发展,各种支付平台层出不穷,支付宝、微信的普遍使用,给银行业着实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马云的一句“银行不改变,我们就要改变银行”时刻提醒着各大银行们,必须要创新求变,砥砺奋进,不然就有可能被这个时代所淘汰。这五年里,工商银行率先典范,她在率先加入applepa等手机移动支付平台的同时,研发出了自己的移动支付平台,并大力进行推广,虽然受到微信和支付宝的严重制约,推广起来很困难,但她并没有就此放弃,她发动广大青年员工开展“青年先锋队,百日大会战”活动,先是在自己的对公客户中进行“工银二维码”支付的推广,后是扫楼扫街,一段时间内,各大商场、街头都能够看到我们工行青年员工忙碌的身影,他们利用下班时间、休息时间一家家跑,一个个办理,每家每户的营销。他们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一段时间后,大街小巷的商户收银台前除了那绿色和蓝色的二维码标志外,又多出了一抹红色,那是我们工行的“工银二维码”支付。

我与工行的这五年,我有幸见证了工行五年的改造发展、创新求变,见证了她向智能化发展的艰辛历程,见证了她不断追求卓越的艰苦付出,见证了她拥抱互联网+时代的坚定决心。这五年对于我来说也学到了很多,认识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感谢这五年有工行相伴,感谢有她的指引,我才能顺利的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才能最大的发挥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庆幸我的人生中最重要、最美好的时光能够在工行度过,一路相伴,相信我们的“宇宙行”会越走越好,越走越远,越走越顺,相信未来的一个又一个五年,我与我的工行都能够共同携手,砥砺奋进,开创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篇2:砥砺奋进

沙街党支部 潘瑞真

一百年前,当最早的一批播种者升起第一面以镰刀、铁锤为标志的鲜红党旗时,中国共产党便开始了救国、建国、强国的漫长征程。百年风雨艰程,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成绩斐然,令人瞩目。从她诞生的那一刻起,神州大地就有了一群引路人,中华民族就有了更加挺拔的脊梁骨,这个坚强、光荣的集体在黑暗的灰烬中撑起一个崭新的中国。

在那风雨如磐的旧中国,中国共产党像一盏明灯冲破了漫漫长夜的灰暗,像初升的朝阳给沉睡的大地带来了希望的曙光。百年风雨春秋,百年奋斗不息,中国共产党历经沧桑,经历了初创时的艰难、北伐战争的洗礼、土地革命的探索、抗日战争的硝烟、解放战争的炮火,又历经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改革开放等艰苦卓绝的历史阶段,共产党一次次面临历史的重要关头,又一次次实现历史性的抉择。不管是雪山草地大渡河的霏霏雪雨,还是井冈山太行山的腥风血雨,不管是延安窑洞的斜风细雨,还是改革开放的惊风响雷,中国共产党同全国人民始终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与中国命运的脉搏一起跳动,从单薄走向厚实,从年轻走向成熟,从二十年代走来,驶向辉煌的新世纪。

可曾记得,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党的事业牺牲的江竹筠、许云峰?抗日战争中面对凶残日寇宁死不屈的刘胡兰?还有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黄继光、邱少云等等动人的故事?和平年代,我们党也有许许多多优秀的女儿,为了她们信仰的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焦裕禄、孔繁森、向秀丽、李向群、王伟等一大批光辉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他们用毕生的热血,书写了一个共产党人豁达的胸怀和光辉的篇章。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2020年的冬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在所有人严阵以待抗击病毒的同时,有这样一群平凡的“守护者”,他们用初心和使命坚守在战“疫”一线,他们用坚毅的身姿筑起了坚实的疫情防线,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员”。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值得信仰,是因为她有光辉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也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2009年6月,在我即将大学毕业前夕,我终于站在党旗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我心中无比激动,无比自豪。我想起了慷慨悲歌、从容就义的吉鸿昌,想起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周总理,想起了蜡炬成灰、春蚕到死的蒋筑英……那一刻我也陡然意识到为什么要把党比作母亲?我们的党哺育了成千上万的优秀儿女,也曾牺牲了无数的优秀儿女,才使“日月变新天”。

从入党的那一刻起,我便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就像一滴水融入了长江、大河,奔向浩翰的大海。毕业后,我来到肇庆市技师学院工作,站在三尺讲台上,为党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在共产党的大集体中奋斗,我的心灵获得充实,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篇3:砥砺奋进

风雨三个世纪, “红楼”医院在莞邑大地上默默地护卫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125年的风雨洗礼, “红楼”医院在青涩中蜕变成长, 在岭南医学界中独树一帜;125年的驰骋纵横, “红楼”医院以仁心仁术, 救死扶伤, 给莞邑一方平安;125年的峥嵘岁月, “红楼”医院发扬着“自强不息, 仁爱博精”的红楼精神, 愈发刚韧……

历史篇:仁术西来济世为怀

1888年, 清光绪十二年, 德国牧师铁临威受德国基督教巴色会的派遣, 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办医传教。1888年4月1日, 铁临威在东莞莞城创办了“中华基督教礼贤会普济医院”, 这就是医院最早的雏形, 国内建立最早、为数不多的西医院之一。当时只有门诊部和25张病床, 前往就医的人少之又少。普济医院最初建在莞城文顺坊仁和里, 后迁至脉沥洲。当年医院房舍以西洋的红墙绿瓦风格所建, 坊间称之为“红楼”。从此, “红楼”便扎根于东莞人心中, 成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

医院几度易名,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先后易名为“东莞县立医院”、“东莞公立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十一预备医院”、“广东省第二干部疗养院”、“广东省康复医院”。1988年, 随着东莞升级为地级市, 百年红楼医院正式更名为“东莞市人民医院”, 这所在百年中历经沉浮的医院终于“安身立命”, 服务人民, 济世一方。1994年获国家级“爱婴医院”。1995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部评审, 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及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1998年成为“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在新时期的医疗卫生事业上, 医院牢牢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 在全省占据领先的地位。是广东地区历史悠久、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综合实力强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是东莞市的医疗龙头。2011年5月, 医院从红楼院区整体搬迁至新院, 踏上新的征途。

环境篇:三大院区五大门诊

为病人创造一个人文、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以满足人民健康,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是东莞市人民医院始终追求的目标。近年来, 该院合理利用卫生资源, 不断加快基础设施的改造步伐, 改善医疗服务条件, 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急救防治和健康服务体系。

目前, 东莞市人民医院编制床位2382张, 设有总院、普济院区、红楼院区3个院区;中心门诊部、红楼门诊部、第一门诊部、第二门诊部、第三门诊部5个门诊部, 以及41个临床科室和13个医技科室。

东莞市人民医院总院占地面积约29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 包括门诊医技楼、住院楼、综合楼、体检中心、行政楼, 整个医院做到洁污分流, 医患分流, 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康复等为一体的功能化、人文化、智能化、园林化的大型现代化绿色环保医疗基地。总院区附设中心门诊部, 是集急诊、普通门诊、专家专科门诊、康复理疗、孕期检查、产后康复、儿童保健、健康教育以及突发性、流行性疾病等医疗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门诊, 实现了“一站式”门诊服务。普济院区是该院自筹资金按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立的医疗区, 占地面积达8.2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达9万平方米, 附设第二门诊部, 科类齐全, 编制床位800张, 年门急诊量50万人次, 住院病人近3万人次, 是集住院、门诊、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型现代化医院。红楼院区是该院历史最悠久的院区, 设有红楼门诊部、肝病中心。其中肝病中心是东莞市范围内惟一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独立专科。第一门诊部始建于1930年, 是东莞市人民医院建立最早、功能结构完善的综合性门诊部, 还是东莞市为数不多涉外婚前检查的定点医疗机构, 平均日门急诊量1000多人次。第三门诊部 (口腔中心) 是以口腔正畸专科为特色的医疗中心, 是东莞市首家正规牙齿矫正专科, 也是东莞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口腔诊疗中心。

技术篇:专科凸显技术精湛

东莞市人民医院群英荟萃, 是医学科学高级人才的集散地。在岗员工3764人, 其中有高级职称449人, 博士42人, 硕士247人。人力资源丰富, 人才梯队完善。该院拥有一大批先进的医疗设备, 如西门子Biograph 64型PET/CT、飞利浦Precedence型ECT、西门子MAGNETOM Verio 3.0T磁共振、飞利浦Brilliancei 256排CT、全数字化血管减影系统、医用直线加速器等先进医疗设备, 为高效、准确的诊断治疗患者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近年来, 为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 东莞市人民医院注重打造优势学科、重点专科, 重视团队建设、人才培养, 鼓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新疗法, 以重点专科建设为突破口, 全力打造在莞邑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重点专科, 以重点专科的品牌优势带动医院的全面发展, 逐步形成了“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优势。在学科发展上, 根据医院的自身优势和地域需求, 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专科做为重点, 进行孵化、培育。选好学科带头人, 组合好梯队, 配齐与学科功能相配套的设备, 全方位打造学科建设平台。根据专科建设需要, 选派医护技人员组成的小组专门进修某项技术, 加快拓展新技术的步伐。注重发展专科强项, 加强技术攻关力量, 构建具有技术集群、技术辐射、技术联动特点的一体化学科体系。

经过近十几年来的发展, 东莞市人民医院目前已拥有省“十一五”特色医学专科1个, 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1个, 医院也先后荣获国家、广东省及东莞市委、市政府所颁发的各种荣誉称号近50项。其中肿瘤科已发展成集肿瘤外科、肿瘤内科、肿瘤放射治疗科、肿瘤介入治疗科、乳腺科、肿瘤研究所为一体的肿瘤防治中心, 被广东省卫生厅认定为“十一五”省级医学特色专科;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病理科、肾内科、胸外科、眼科、烧伤科、肿瘤科获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普外科现开设3个病区, 集肝胆、胃肠、腹腔镜、甲状腺外科为一体, 以开展腹腔镜微创新技术为重点, 打造普外新品牌;神经内科建立起集脑血管病学组、神经介入学组、神经病理学组、神经心理学组、神经康复学组等9大学组为一体的学科体系;介入科发展为集介入门诊、介入病房、介入导管室和数字减影系统 (DSA) 为一体的独立学科体系, 介入微创技术、肿瘤性疾病介入治疗达到省内先进水平;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救-急诊重症监护”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推动急诊科走上新的发展平台;心脏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烧伤矫形科、超声影像科等科室, 大量新技术相继开展, 引领了相应专科逐步融入技术领先行列。

医院在抓重点学科建设的同时, 把特色专科建设同步推进, 选择乳腺科、肛肠科、手外科、皮肤科、生殖医学等专科, 作为特色专科的突破点, 逐步形成“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人新我精”的学科优势。按照学科发展规划, 目前乳腺专科已建立起集门诊、病房、检查、治疗、保健为一体的大型学科体系, 通过重点发展乳腺微创技术, 全面提高乳腺疾病诊治水平, 打造“乳腺治疗技术”新品牌。采用最先进的乳腺血氧功能成像、乳腺钼靶X线摄影、乳腺近红外线扫描、乳腺彩色B超扫描、乳腺肿块活检等技术, 全方位提高乳腺癌的诊治水平。生殖医学科开展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2010年“夫精人工受精”技术, 获省卫生厅技术准入资格。

实践证明:抓学科建设具有双重效应, 从短期效果看, 使医院技术发展建设步入“快车道”, 从长期效应看, 为保持医院可持续发展续存了后劲。

管理篇:团结为本凝聚力量

凝心聚力, 务实发展。“凝心聚力促发展”, 做到凝心聚力, 就能把心思用在发展上, 就能极大地激发员工的斗志和热情, 医院也将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凝心聚力, 既是方法, 也是态度;既是过程, 也是目标。因此, 东莞市人民医院只要把三股力量凝聚成合力, 就能焕发整体的动力。

一是抓班子促推领导力。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发展是第一要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班子全体成员树立改革创新意识, 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在深入实际调研的基础上, 针对制约束缚医院发展的瓶颈, 积极探索具有开拓性、创造性、实效性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措施, 不断完善制度、创新机制, 给医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班子的带领下, 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 医院实现了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高积累发展。医院荣获“全国百佳优质示范品牌医院”和“广东省十大百姓放心医院”殊荣。

二是抓中层强化执行力。医院中层干部是医院的中坚力量, 管理好、培养好、使用好中层干部是凝聚力量的重要环节。医院全面推行科主任、护士长聘任制, 按照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和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选拔聘任科主任、护士长, 部分科室护士长实行竞争上岗。职能科室负责人实行民主推荐选拔, 通过“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全面考察和综合测评, 建立了能上能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管理机制和监督体系, 变“相马为赛马”, 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使中层骨干的最大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有效保障各科室和职能部门领导的骨干角色。

三是抓员工凝聚向心力。医院充分尊重员工的民主权利, 多层次建立员工发表意见的渠道, 使大家在交流和沟通中达成共识, 形成认同感;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 让员工在公平的竞争中谋求自身的发展和相应报酬的最大化;坚持科学设岗, 按岗聘用, 使职工队伍的结构更加合理,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效能。同时, 医院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员工需求调查, 多渠道了解员工的需要, 把组织的目标与满足员工的个人需要和目标结合起来, 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广纳贤才, 科技兴院。根据东莞医疗卫生的实际, 东莞市人民医院领导班子理清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路, 确立了“引进急需的, 用好现有的, 培养未来的”的人才战略, 通过“外部输血”和“自身造血”相结合的原则,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

一是招才引智, 博揽群英。医院通过各种途径, 从全国全方位引进各专科高层次人才, 保证各学科配备2名硕士, 学科带头人至少掌握一项国内领先的特色技术, 能够解决本学科疑难问题, 能把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 能够带领本学科开创独具特色的医教研工作。

二是加强培养, 历练内功。医院在引进人才的同时,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为人才成长拓宽渠道。充分利用引进人才的学术优势发挥技术辐射作用, 搞好传帮带。医院每年都拨付一定经费用于教育培训, 选派一批素质高、技术好的中青年骨干, 到国外、省内外知名院校、医院进修深造, 使全院医护人员及时掌握各学科学术新进展、新动态, 拓宽视野。

三是提升素质, 德才兼备。医院十分注重把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作为基本素质之本, 并形成一种医院文化氛围, 使其成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培养造就德才兼备、医术高明、医风正派的合格型人才。

强化管理, 控制成本。东莞市人民医院注意加强医院内部管理, 节约成本支出, 通过实行医院全成本核算, 加强成本核算管理, 并通过成本计划控制等手段, 找出医院在管理上的薄弱环节, 完善医院内控制度, 降低成本。同时, 实行绩效管理, 建立起个性化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 根据贡献大小和绩效优劣, 拉开分配档次, 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此外, 优化收支结构, 通过考核等手段, 控制药占比、卫材比等, 控制医疗成本, 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 该院实行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制度等各项管理措施取得了不俗的成效, 2012年该院门诊量259万人次, 同比增幅8.5%;年出院病人8万人次, 同比增幅9.3%;年手术量5万台, 同比增幅10.3%;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14.6天, 同比下降7%;药品比例为36.07%, 一直维持在合理的水平。

服务篇:医护同心关爱社群

一直以来, 东莞市人民医院以“医护同心, 关爱社群”为服务宗旨, 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一是严格质量, 确保安全。东莞市人民医院始终把医疗质量管理渗透到医疗工作的各个环节, 坚持院科两级质控网络管理, 强化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意识, 并将医疗管理控制与责、权、利挂钩, 提高全员质量管理的参与能力, 确保医疗安全。

二是夯实基础, 优质护理。推行整体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实施24小时全程负责, 生理、心理、家庭、社会服务全方位推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活动, 在夯实护理基础, 提供满意服务主题下, 实施三个贴近, 回归护理本源, 保证质量安全, 科学清洁舒适, 全面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三是以人为本, 优化服务。推行从门诊、住院、出院后一站式的人性化服务流程, 营造舒适、方便的人性化环境。积极改善诊疗环境, 规范诊疗行为, 畅通就医环节, 开展“无假日医院”, 实施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 公开药品及医疗收费价格, 让病人明白消费, 放心就医。设立医疗投诉办、信访办、医保办、医生工作站, 推行后勤社会化, 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 维护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四是诚信服务, 取悦于民。当前看病就医是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 作为人民群众心目中的“红楼医院”, 当然要在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 回归人民医院的公益性方面做表率。因此, 医院通过开展全成本核算、严格价格监管、加强医保监督、开展处方点评等工作, 在降低成本, 简化流程, 提高效益上下大力。此外, 该院在单病种付费、临床路径、规范用药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有效保证了医疗质量和安全。

五是热心公益, 注重帮扶。目前, 该院发挥公立医院的职能, 积极回报社会。组建的抗洪抢险队、援外医疗队、“抗非”青年突击队、广东省卫生人才智力扶贫队等, 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远涉异国他乡。特别是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中, 在积极做好地震伤员接收、救治的同时, 我院6名医务人员参加了广东援川医疗队, 并受到当时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的慰问。

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该院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实现了医患双赢。2012年度医院信访办对3460名出院病人电话随访, 2013年上半年对1600名出院病人电话随访, 综合满意率均为99%。2012年问卷调查1639份, 2013年上半年问卷调查200份, 综合满意率分别为94.8%和94.2%。

文化篇:自强不息仁爱博精

100多年的风雨历程, 从普济众生到救死扶伤, 经历了战争年代血与火的洗礼, 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今日那座红楼已不复存在, 缘何东莞人民仍将这个称谓传诵至今?正是因为历史积淀蕴育了“红楼文化”。人们没有忘记“红楼”, 代表人民医院的形象, 公立医院的形象, 还植根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这里仍寄托着人民的期待。

有着悠久历史的东莞市人民医院, 文化沉淀浓厚, 在发展进程中, 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医院文化。医院在发展过程中, 逐渐确立了“医护同心、关爱社群”的办院宗旨, 形成了“自强不息, 仁爱博精”的红楼精神。每年4月1日举行院庆活动, 根据传统的“红楼”精神, 并结合现实发展的需要, 设计了院徽, 谱写了院歌, 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医院的凝聚力。医院成立了各种类型的文体队伍, 经常组织开展文娱体育活动, 如“红楼艺术节”、职工运动会、文艺晚会、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 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鼓舞职工爱岗敬业, 增强职工的荣誉感和医院的凝聚力。为了更有利于员工的学习, 医院专门设置图书室及电子阅览室,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文化知识学习, 通过学习, 使员工的知识技能全面提高。此外, 医院不定期举办义诊活动和健康普查活动, 为广大病患者排忧解难。每年投入约100万元创办《红楼报》及《红楼文化》, 每月印制《红楼报》随《东莞日报》派发给广大市民。

医院120多年独具特色的“自强不息, 仁爱博精”的红楼精神, 经过医院数代人传承, 在今日医院全体员工心中仍是一座精神上的丰碑。它就像一根纽带, 把职工和医院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 使每个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 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为医院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 树立信誉, 扩大影响。近几年来先后获得了全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排行榜第8名、全国百佳优质示范品牌医院、广东省十大百姓放心医院、广东省“文明医院”、“百家文明医院”、“全省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先进集体”和东莞市“文明示范单位”、“固本强基工程市级示范点”、“文化建设标兵医院”等荣誉称号。

展望篇:传承发展继往开来

东莞市人民医院院长、党委书记莫新发指出:“先做大后做强, 大是基础, 强是终极目标, 光有大没有用, 只有强才能与弱者拉开距离。”医院正是循着这条路走的。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 医院在规模经营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院领导还清醒地意识到:医院的进步与发展还属于“后发展、追赶型”;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空间狭窄, 学科发展不平衡;高层人才群体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科研滞后, 还在低层次徘徊。这些仍是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

面向未来, 医院认真勾划了“十二五”蓝图: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目标, 突出发展“主体”, 巩固发展“两翼”, 完成“三大建设”, 实现“四个转变”, 构建高水平的“五大中心”, 冲击更高水平的“六大突破”。围绕一个中心目标:即积极构建“立足东莞, 面向全省, 走向全国, 努力建设以特色专科及重点专科为优势, 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等协调发展的区域性高水平的综合性医院。突出发展“主体”:进一步整合、优化具有本土特色的优质医疗资源, 继续发扬100多年的红楼医院优良传统, 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服务等方面继续保持并不断巩固作为公立医院在本地区的龙头地位。巩固发展“两翼”: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教学与科研快速发展, 使之成为医院持续发展的“两翼”, 着力提升医疗质量与技术水平, 形成医院新的增长和发展亮点。完成“三大建设”:一是新医院配套设施的建设;二是肿瘤中心的规划和建设;三是学科团队建设特别是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 争取在“十二五”末期, 全院硕士和博士人数达到卫技人员总数30%。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实现办院方向从偏重“规模型”、“效益型”发展, 向更加偏重“质量、结构、规模、效益”优化发展转变, 力求达到协调发展;二是实现办院定位从偏重规模与功能向技术水平与科研创新并重转变;三是实现人才培养从偏重医学知识与技能教育向以医学技能培养与人文素养并重, 注重综合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人文技能转变;四是实现学科、专业结构从单纯的医学学科向以名科、特色专科、重点专科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转变。构建高水平的五大中心:一是建立市级肿瘤防治研究中心;二是建立市级生殖医学研究中心;三是建立市级临床影像检查质量中心;四是建立市级临床检验质量中心;五是建立市级病理诊断中心。冲击更高水平的六大突破:一是努力冲击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奖;二是争取申建硕士临床培养点、博士后工作流动站;三是力争申建更多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四是争取引进或聘请在国内有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五是与高校联姻, 建设高等医学院校非直属附属医院;六是争取建立临床药物试验基地。

在新的起点上, 医院领导班子带领全院职工正朝着蓝图迈进。我们相信:百年名院定能够创造出更加华丽的篇章, 东莞市人民医院明天会更美好!

链接

莫新发, 东莞市人民医院院长、党委书记, 主任医师。2005年7月, 在职参加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高级医药卫生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班毕业。东莞市第十一、十二次党代会代表, 《广东医学》杂志第五、六届编辑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院协会常务理事, 东莞市医院协会副会长, 东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中山大学兼职教授等。曾八次荣获东莞市科技进步奖, 在全国专业杂志发表专业论文二十余篇。

篇4:砥砺奋进铸辉煌

灾后重建全面完成

2008年,武都遭遇了百年不遇的“5•12”大地震,给全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面对前所未有的特殊困难,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下,武都区委、区政府沉着应对,果断决策,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抗震救灾精神,奋力夺取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开展了史无前例、量大面宽的灾后重建工作。按照“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夜以继日,奋力拼搏,扎实苦干,通过三年的艰苦努力,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到历史性改善,基础设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经济快速增长、总量翻番提高,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五年来,武都区委、区政府坚持遵循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坚持不懈推进花椒、油橄榄、蔬菜、中药材、核桃等特色产业的产业化经营,把规模扩张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工程,目前,全区种植花椒面积100万亩、油橄榄面积18万亩、中药材18.9万亩、蔬菜14.6万亩、核桃面积46万亩。2010年是武都花椒产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这一年,武都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的决定》,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及早谋划,强势介入花椒价格博弈,积极搭建交流交易、信息发布、市场监管、价格监控“四大平台”,对产业链条上三大主体利益进行合理分配,使花椒产业迅速步入良性发展轨道。2010年,产地销售价格从往年平均不足30元/公斤达到了60元/公斤以上,当年农民人均花椒纯收入在2009年700多元的基础上达到1300元,总销售收入在2009年5亿元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增长,达到10亿元以上,创造了有史以来价格最高、受益人群最广、增收幅度最大等九个“历史之最”。2011年,武都花椒再一次获得丰收,产量达到2250万公斤,实现产值13.5亿元。油橄榄加工能力明显提高,由于引进了一批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先进生产线,油橄榄鲜榨出油率、初榨油质量明显提升,带动果农交售鲜果价格由2008年的4元/公斤提高到10元/公斤左右,激发了白龙江沿岸老百姓加大投入,依靠科技加快标准化油橄榄基地建设的积极性。2011年,武都区油橄榄产量达到4500吨,比去年净增3100吨,加工产值将达到8400万元。截至目前,累计新增国家认证的有机食品2个、绿色食品5个,“武都油橄榄”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武都花椒”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都红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工业发展总量迅速扩张

“工业短腿”是武都区经济低水平的重要因素。“十一五”以来,武都区大力实施“工业富区”战略,围绕扩张总量、提高质量、延长链条、增加效益的目标,努力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培育绿色食品加工、现代制药、建筑建材、水电能源四大工业体系,促进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润基水泥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80万方混凝土生产线、宏达面粉厂10万吨面粉加工生产线、海地页岩砖厂等规模较大的项目相继建成投产,石门、椒园坝等水电站先后建成发电,祥宇油橄榄公司、世博林油橄榄公司、田园油橄榄公司、佛仁制药公司新上生产线如期建成,汉王、橙子沟、拱坝河口、包家坝水电站正在加紧建设,全区工业总量不断扩张。

城市建设加速推进

“十一五”期间,武都区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齐头并进,城市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形象明显改善。在旧城改造上,长江大道、东江水公园、北峪河东西堤以及北出口和西出口拓宽改造、西城门楼修缮、主街道铺油改造、人行道铺设改造、路灯改造、城区电网改造等工程全面竣工投入使用,东江水沟口、盘旋路口白龙江大桥即将建成通车,莲湖广场开发、城区次街道改造、集中供热和供水扩建、污水收集管网、弱电管网埋设等工程正在抓紧建设。在新区开发上,北峪河口大桥和钟楼滩新区路网、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北出口安置小区、深圳中学、农产品交易市场、花椒中心交易市场等工程相继建成,江南大道、江南新区路网和廉租住房建设等工程稳步推进,配合市上实施的东出口拓宽改造、东江水削梁垫地、东江水新农村建设和建民大桥、东江水沟大桥、长江大道东西延伸等工程取得良好成效,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6年的6.13平方公里扩展到8.2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由2006年的7万人增加到12万人,城镇化率由2006年的13%提升到27%。

民生质量大为改善

“十一五”期间,武都区投资7.7亿元,新建学校129所、维修92所,基本消除了中小学校舍危房,实现了乡镇最具规模的建筑是学校、最漂亮的房子是教室的历史性转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49.7%。初步建立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基层卫生院面貌焕然一新,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均参合率达到96%。建成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坚持为民办实事,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城乡居民衣、食、住、行条件大为改善。通过实施整村推进、以工代赈易地搬迁等扶贫工程,有2.09万困难群众实现脱贫。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就业再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共新增就业9887人,实现再就业2590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平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各类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低保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篇5:砥砺奋进 梦想飞扬

春季开学典礼校长讲话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春风拂面欢迎同学们返校,欢声笑语期盼孩子们快乐。”今年是中国农历的马年,祝老师、同学们策马扬鞭,砥砺奋进,梦想飞扬,马到成功。经过了一个平安、喜庆、祥和的寒假,我们满怀着希望迎来了生机勃勃的2014年春季。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我们带着对寒假生活的美好记忆、对新学期的向往,又回到了学校,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回首过去的一年,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全体师生同心协力,一心一意谋发展,谱写了学校在江夏一小教育发展史上的新篇章。上学期,学校发展态势良好,在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办学质量和特色办学中,我们都均有较大的进步,学校获得目标管理立功单位。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学期要有新的规划,新的学期对我们学校来说,将是收获的季节。在此,我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全校师生提出如下要求:

1.万事开头难,抓好开学第一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要重视开学第一天,第一周。每位教师都要精心备好第一堂课,给学生以信任感。每位学生都要专心听好第一节课,实现良好开端。开学第一天学校各项工作都要正常化、规范化。

2.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学们要在学习中尽力改掉一些不良习惯,珍惜课堂上的每寸光阴,发扬刻苦钻研精神,与同学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讲文明,弃陋习。“乱扔是陋习,疯打出事故”将成为这个学期养成习惯的指南。对乱扔的坏习惯进行严肃处理,对课间疯打现象一抓到底。让“随手捡垃圾,校园变靓丽。”“课间无疯打,文明陪伴他”这两个提示语伴随我们度过校园生活。

4.胸怀感恩,满怀爱心。每位同学都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教师的关怀,感恩学校的教育,感恩社会的和谐。父母养育辛苦,报恩唯有读书!让我们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爱自己,爱老师,爱他人,爱学校。六年级的同学,你们将度过在一小的最后一个学期,你们是学校的未来,希望你们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以良好的作风和习惯,争做合格、优秀的毕业生,让老师放心,让家长满意,为母校留下最美好的记忆。

诚挚的送上我对同学们的几点希望:

我希望你们正直、善良、学会尊重、珍爱生命,赢得他人的尊重; 我希望你们积极向上,勇于付出,收获成绩、收获赞赏、收获快乐、收获幸福;

我希望你们认真、刻苦、勤奋,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新学期开学之际,衷心祝愿同学们在自己新的零起点上,鼓足力量,再创佳绩!祝愿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心想事成!祝愿同学们健康成长,学习进步!

篇6:砥砺奋进,扬帆启航

腊梅迎风铮傲骨,潇湘大地裹新衣。当大家还在为今冬第一场雪兴奋不已时,2011就这般悄然而逝,如白驹过隙。当人们都换上新衣,怀揣着一年的丰收,踏上幸福的归途时,却还有这样一群人在痴痴地等待、遥望,却还有那样一群人在默默地坚守、奉献。

湖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是全省唯一一所关押未成年罪犯的监狱,地处长沙边陲,占地不到200亩。可就是这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却关押着1800多名服刑学员,有近500名司法民警在此驻守。过去的2011已是我所连续十四年实现“四无”目标,完成了使命,履行了天职,守好了这座火山口、炸药库,为湖南的和谐发展贡献出了我们的力量。

回眸过去的一年,那是充满自信的一年。从二道门的改建到禁闭室的落成,从隔离带的建立到闭路监控系统的翻新,监管改造安全设施大步升级;从罪犯内务规范化管理到新希望超市的落成,从“6s”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罪犯改造环境显著改善;我所的“技防、物防、人防”三防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回眸过去的一年,那是充满骄傲的一年。在省局领导的关怀与帮助下,在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所全体民警职工顽强拼搏,迎难而上,不仅较好的完成了省厅局下达的各项改造指标,而且还完成了集团总公司给我所下达的经济任务,全年创收 万元,并一举获得司法厅颁布的文明单位称号,确保了红旗不倒,荣誉不丢。

一年过去,我们发现,在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所民警职工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在我们的面前没有不可逾越的寒冬,没有不能抵御的风暴,每一次磨难最终都化作了砥砺我们成长的宝贵财富。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就,并不代表我们前行之路从此平坦通畅。面对“文明执法”的日趋严格,面对社会舆论关注度的日趋提升,新的一年要夺取新胜利,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教育转化,增强罪犯自身改造动力;注重“以人为本”,强化人性管理,宽严相济;注重基层基础建设,突出规范化管理,“6S”管理,建设节能环保型单位;注重执法能力建设,保持我所和谐稳定,从而开创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展望2012年,我们任重道远。1800名罪犯代表着1800个尚未团聚的家庭。失去自由面临的是离散之苦、失亲之悲、良心之痛。他们身陷囹圄,如笼中鸟、池中鱼,惶惶不可终日。而服刑改造,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脱胎换骨过程,它有阵痛、有忏悔、有欲望、有激励、有光明。疼痛不是生命的力量,忏悔不能洗去罪恶。但是疼痛能够转化为力量,忏悔能够让心境得以明朗。我们监狱人民警察不仅是仗剑执法的管教员,更是诲人不倦的教师、释疑解惑的心理医生、重塑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他们在“罪与罚”、“罪与悔”、“罪与醒”的自我觉醒中融入改造,洗心革面。引导他们认识一个“罚”字,认知一个“悔”字,认清一个“醒”字,唯有这样才能忘故革新,追回明天。

展望2012年,我们重担在肩。新的一年是“十二五”计划承上启下之年,是湖南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关键之年,是富民强省规划展示成果之年,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法制、责任、仁爱、和谐”的核心价值观,以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作为首要价值追求;以教育、转化、挽救服刑学员作为首要工作目标;以降低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作为首要标准;确保监管改造的绝对稳定喜迎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篇7:勤学补拙 砥砺奋进

——辽宁渤海税务培训学校培训心得

陈海斌

2015年6月8日,我们一行60人来到了美丽的渤海之滨、历史古城辽宁省兴城市,兴城清新的气候和徐徐的海风让学员们倍感振奋。在辽宁省国家税务局兴城培训中心,我们开始了为期5天的全省地税系统财产行为税业务培训。在培训期间,我认真聆听了有关专家学者教授和国家税务总局领导对当前税务工作的精彩解读和宏观分析,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交流了经验,更新了理念。对今后如何更好的开展工作,如何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产生了积极的帮助和影响。

一、培训的内容和情况

这次培训是省局进一步加强财产行为税工作的动员培训,也是进一步提高全省财行税业务水平的强化培训,更是针对当前全系统财行税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有目标性的培训。本次培训的课程针对全省财产行为税的实际工作,既包括现行财产行为税各税种政策及征管中的疑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又着重安排了财产行为税风险管理工作、各税种明细纳税申报表及EXCEL在税收管理工作中的运用等操作实务,贴近实际,贴近工作,又着眼前沿。在开班仪式上,省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建平对我们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希望大家珍惜机会,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参加学习;二是严以律已,以优秀的精神面貌维护形象;三是转变角色,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员意识,确保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培训的感悟和体会

(一)机会难得,学习气氛浓厚。

参加这次培训的同志们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税务工作者到学生的角色转换,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态度端正、学习专注,从省局领导到税收一线业务骨干都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和税务实践知识。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气氛十分浓厚,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二)异彩纷呈,讲座全面系统。

专家、教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各位专家、教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黄荣峰专家的营业税热点、难点和盲点的处理和理解把营业税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了全面的梳理;罗志刚专家的营业税热点、难点问题解读,对指导实际工作有较大帮助,使我们不仅了解了全国营业税税收的现状,也对如何进一步做好营业税管理有了新的思路。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处理营业税税收管理突发事件。做好营业税税收管理工作,需要脚踏实地,依法治税。张志元教授的讲座,使我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因素及改革走向有了新的认识,理解了当前国家所做出的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准确性。聆听了郝良华教授对《领导方法、领导激励与领导协调》的解读,明白了领导者工作的重点,知道了做为一个领导,首先要有领导目标,还要采用一定的领导方法。最后学习了王敏主任《税务研究类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规范》,对下一步税收知识经验的写作、升华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

(三)学无止境,更新学习观念

听专家、教授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佩服他们的口才,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知识的渊博。想想如此才气从何而来?所有人都是走着同一条道,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关注专业知识,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税收制度改革,日复一日,永无止境。就像听课时郝老师说的一句话:“人生是一个长跑,要一直坚持下去。”学习也是如此,要让读书学习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像专家一样投入到读书学习的活动中去,让读书学习也成为我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将所学知识为我所用。

(四)学以致用,圆满完成任务。

培训学习已然结束,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近期,通过全省漏征漏管户专项工作、上级转办案件对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与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征管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强和改进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的征管刻不容缓。第一是执行者,无条件的执行上级的命令,克服困难,带领分局同志们全力以赴,圆满完成县局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第二是领导者,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完善机制,规范流程,在工作上要身先士卒,得到干部们的尊重和信赖,从而进一步形成一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和谐的工作氛围,一支高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队伍。第三是做好上传下达,协调好分局与机关科室的关系,上级布置的任务及时下达安排,下级有情况及时向上级反映,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3.2 税源信息库方面

3.2.1税源管理存在漏洞

2011年全市两税普查之后,把税源信息修改的权限授予了纳税人,纳税人可以在税源信息库的客户端修改本企业两税的税源信息。由于纳税人修改税源信息存在随意性,导致税源信息失真,因此,2013年暂停了纳税人端的修改权限,改为由纳税人提请,基层局的专管员负责修改,但是在税源信息修改流程中,没有复核和科所长审批环节,专管员一人便可以完成修改,而且系统内不保留修改痕迹,造成税源信息管理存在漏洞。3.2.2税源信息不准不全

一是出租房屋税源信息变动较快,更新不及时。二是经过近两年多的数据修改,数据较普查结束后有较大变动。经实地比对发现,税源信息存在不准不全的情况。3.2.3信息标准化程度较低

一是在两税税源信息录入过程中缺少自动校验程序,数据的形式、长度等没有明确规范,造成了录入数据的不规范、不准确,进而影响数据质量。二是在与第三方部门提供的基础数据进行比对时,缺少可比对的字段。在房产证号、土地权证号等关键字段上,未按照标准形式进行录入,导致信息不可用,缺乏信息计算机比对的基础。3.3 征管方面 3.3.1存在较多空挂户

一是部分组织和机构为了领取补贴或其他目的而办理税务登记,但是办完税务登记后不进行申报和纳税,此类机构多为合作社等农村组织,主管机关也很难对其进行后续管理。主管局为了完成申报率的考核指标,只能替该类组织进行零申报或小额税款申报。二是因企业注册成立时,需要有注册地址,部分企业是街道招商引来的,在注册时由街道提供一个地址供多个企业注册使用。这些空挂户的信息形成了数据库内的垃圾数据,严重地影响了两税比对工作。3.3.2缺乏租金核定标准

一是外县市区没有权威部门制作的租金标准,在对纳税人申报的租金是否偏低进行认定时,缺乏数据支持和法律支撑。二是市内四区和园区租金标准更新不及时。市内四区及园区一般参照《关于发布大连市市内四区及高新园区房屋租赁市场评估租金标准的通知》(大国土房屋发〔2011〕306号)的租金标准进行核定,但目前标准是2011年制定的,未及时更新。三是目前的租金标准是固定数,不是一个范围,在具体执行时出租房屋情形较多,不能一概能论,应用时只能作为参考。3.3.3实地核查不到位

主管局在办理纳税人落户手续时,对两税进行税种认定,审核企业的房产证、土地证及租赁合同,填写两税税源登记信息表,办理落户手续。要求落户后1个月内,专管员应到户进行实地核查房产、土地情况。但目前未做到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全部到户核查。

3.3.4跨区房产、土地管理不到位

根据规定,直属局、市内四区(含园区)管辖的纳税人拥有坐落在外县市区的房产(土地)或外县市区管辖的纳税人拥有坐落在非本行政区域内的房产(土地)的,应在发生跨区房产(土地)纳税义务之日起30日内,到房产(土地)坐落地主管机关办理跨区房产(土地)登记。在办理跨区登记之前,需要纳税人先到原主管局办理信息登记。在纳税人未办理跨区房产登记之前,房产、土地所在地主管机关没有纳税人的相关信息,管理困难,也不能对其采取相应的征管措施,因此造成了管理不到位。此外,由于办理跨区登记程序较为繁琐,部分纳税人怠于办理跨区登记。

根据规定,市内四区(含园区)的纳税人,其坐落在市内四区(含园区)房产(土地)所应缴纳的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统一由房屋、土地管理并核算纳税人的税务登记地主管税务机关负责征收,不需要办理跨区房屋土地登记。由于管辖范围的限制,市内四区主管局很难发现纳税人在其他市内区域新增的房产和土地,造成管理不到位。

3.3.5大量存在无偿使用他人房产情况

一是多人共同无偿使用同一房产的,因房产原值不在无偿使用人账簿上登记,每个纳税人应代缴的房产税原值不易确定,存在征管漏洞。二是存在非合理因素的无偿使用。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无偿使用他人房产的行为应发生在双方具有一定关系的前提下,例如子公司无偿使用母公司房产,企业无偿使用法人房产等,但是存在大量双方无任何其他经济关联的无偿使用情况。因无偿使用房产,按房屋原值征税,而出租房屋,按照租金征税,一般情况下,同一个房屋,按租金征税的金额会高于按照原值征税的金额,所以,部分纳税人通过无偿使用的方法,达到假无偿,真出租,按房产原值少缴税款的目的。3.4 依法行政方面

目前,除征管法外,没有两税核定的专门规定。税务机关在实际核定过程中,一是缺乏核定的依据,对纳税人申报偏低的认定没有足够的法律支撑。二是缺乏核定的标准,没有明确且具有公信力的房产原值及租金标准可供参考。三是核定过程中,主要采取与纳税人约谈形式,以达到双方认可的标准,缺乏严肃性,存在寻租空间。4 加强征管的建议 4.1 加强税源管理

一是逐步建立税源关联申报制度,实行明细申报。将纳税人的税源信息与申报信息相关联,对于出现信息不符的,逐户核实原因。税源信息有误的,及时进行信息修改;少缴税款的,及时对纳税人采取有效征管措施。实行明细申报,可以把税源信息作为纳税申报材料进行管理,提高纳税人对税源信息的重视程度,促使其在两税税源信息发生变动时,及时申报修改。二是规范税源信息修改流程,加强审核审批管理。在现有的修改流程基础上,增加科所长、征管科长和主管局长的机内审核环节。三是建立税源信息图片库,采用图像识别录入系统。对房产、土地等证明材料及实物状况进行图像采集,避免未到户核实及核实不准确的情况。对房屋产权证、土地使用权证等标准证件进行扫描自动录入,提高录入准确率及效率。四是加强数据标准化建设,完善数据,为与第三方信息比对工作提供坚实基础。五是定期对数据进行维护,清理垃圾数据。4.2 加强跨区房产土地管理

一是修改跨区房屋、土地登记流程。充分利用房地产税款申报一体化平台,在纳税人到房产、土地所在地主管机关办理契税申报时,同时办理跨区登记。在方便纳税人办税的同时,也使所在地主管机关能够跟踪管理纳税人,对不及时申报纳税的采取相应的征管措施。二是市内四区(含园区)实行属地化征收,使各基层局能够按照地块管理两税,减少漏征漏管地块。三是利用房地产税款征收一体化系统,每半年统计跨区房产土地交易信息,制作跨区房产核查信息表,下发基层局实地核查。4.3转变管理思路,从“以户管税”到“以地(房)管税”

利用房地产不可移动的特性,以房产和地块为基本单位进行管理,减少漏征漏管房产和地块,逐步实现两税的无缝化征收。充分利用国土局的土地、房屋登记信息,与我局税源登记信息相比对,以宗地和房产作为基本管理对象,逐块核实是否足额缴纳两税。在总结金石滩、旅顺、甘井子“以地管税”试点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推开以地管税工作。4.4实行纳税人分类管理

根据纳税人对税款的贡献情况,将征管主要力量投入到重点税源户管理上。对于年纳税额1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特别是50万元以上的重点户,要做到逐户跟踪管理,定期到企业检查房产土地的变动情况,重点核查实际占用土地面积和房产的增减情况。对于年纳税额在1万到10万范围内的中型纳税人,加强信息比对,以信息比对的涉税疑点为基础,逐步分批进行实地检查,夯实税源信息,提高征管质量。对于年纳税额小于1万元的小额纳税人,以方便征管为主要目的,加强核定管理,简并征收,减少征纳矛盾。

对于空挂户,应实行单独管理,不考核其申报率和非正常户率,避免税务机关代替纳税人申报的情况,防范执法风险,同时提高税源信息的准确率和有效率。4.5 建立房租原值和租金的核定标准

一是以商业存量房批量评估为基础,探索建立全市商业用房产市场价值的评估体系,建立房屋原值评估的修正体系,逐步实现房屋原值的评估。二是建立全市租金的评估标准,作为房屋出租租金的最低核定标准。三是通过公告等其他形式,向社会公布核定管理办法,确立该核定办法的法律地位,防范执法风险。4.6 制定两税税收筹划的应对办法

一是严格限定无偿使用的适用范围,对双方无任何经济关联而无偿使用房屋土地的,采取核定租金的方式进行征收管理,防止通过无偿使用形式少缴税款。二是对房屋进行转租的,凡未进行房屋装修等投资行为而直接转租的,按照转租金额核定其原产权人的租金金额,并作为计税依据,防止通过转租形式少缴税款。5 结尾

篇8:砥砺奋进

在狮脑山南麓, 百团大战纪念碑脚下, 坐落着一座年产煤炭千万吨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矿井——阳泉煤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二矿。

阳煤集团二矿成立于1951年, 至今已走过了62年的辉煌历程。全矿累计生产煤炭2.1亿吨, 为共和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煤炭工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中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金石奖”、“煤炭系统文明煤矿”、“山西省文明和谐单位”……60余项省部级以上荣誉永载史册。

特别是近10年来, 神州大地风起云涌, 波澜壮阔,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踏着时代的节拍, 奏响发展的强音, 二矿干部职工二矿高擎科学发展的大旗, 坚持以人为本, 管理创新, 风雨兼程, 砥砺奋进, 在跨越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煤炭产量节节攀高安全工作持续向好

产量就是生命力。在改革跨越发展的征程中, 二矿唱响了进一步加快发展、再铸辉煌的主旋律。在生产组织上, 全矿以采掘队重点队上台阶创水平为龙头, 以采煤队组无弱旅和掘进队组提工效为目标, 把强化政策激励和衔接准备作为后盾, 积极开展矿井技改和技术革新, 强化机电管理, 不断引深文化建塑, 提升各项管理水平, 上下一条心, 拧成一股劲, 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 二矿人高歌猛进, 大展雄风, 2003年煤炭产量突破500万吨, 一跃成为阳煤集团生产经营第一大矿, 成为煤炭主业的领头雁。之后, 产量以每年100万吨的速度强势递增, 2009年, 一举突破了1000万吨大关, 改写了阳煤集团没有千万吨级矿井的历史, 千万吨目标的实现是二矿跨越发展的里程碑, 更是二矿万里征途的新起点。2012年, 作为已有着60多年历史的老矿井, 在年产量几近饱和的情况下, 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 加快技改步伐, 着力提升通风、抽放、提升、运输等辅助系统的能力, 满足产量提升的需要, 另一方面理顺管理机制, 优化衔接部署, 合理生产准备, 狠抓现场管理, 最大限度的挖掘现有技术、装备的潜能, 发挥政策激励优势, 有效调动生产队组的积极性。联营兼并各矿不等不靠, 主动出击, 协调企地关系, 推进交易进程, 完善证照手续, 加快扩能改造, 圣天宝地清城煤矿、孙家沟煤矿、五鑫煤矿以及天安煤矿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为全矿产量再创新高添砖加瓦, 全矿上下同心协力, 迎难而上, 最终商品煤总产量连续第四年保持千万吨水平。

发展生产, 安全为先, 二矿一直坚持“安全第一, 生产第二”的指导原则。严格推行“金字塔”安全系统管理模式, 从矿长到普通员工自上而下分解安全目标, 层层落实安全责任, 实现了矿领导抓决策, 分管领导抓系统, 业务部门抓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抓落实, 区队、车间、班组抓执行的良性安全管理模式。通过积极推广“岗位描述”“手指口述”等管理法, 规范了员工操作行为。每月召开安全办公会、安全例会, 通风、技术例会, 传达贯彻国家、省、集团公司的安全指示精神, 研究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以“一通三防”工作为重点, 结合工作实际, 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 认真组织员工安全技能培训。加强多个特殊工种的特殊岗位员工和工程技术人员培训, 成立了安监网、群监网、女工家属安全联保网、党员网、干部网、青监网“六网”互动中心, 强化隐患排查, 广大员工构建起人人参与、群防群治的安全网络格局, 充分发挥了人人都是安全员, 井下员工人人都是通风员的安全效能。加强班组建设, 强化安全问责制, 严格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等制度, 全矿进一步完善了生产技术管理, 优化了矿井通风系统, 加强通风设施工程质量、超前预防地质防治水、机电安全三大重点, 整个矿井通风系统变得安全、实用、可靠。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延伸标准化考核进班组、到个人, 实现了区队、班组、员工联抓联创安全工作的新格局。二矿坚持“安全工作无小事”的安全工作理念, 在思想上强化安全第一, 在工作上突出安全第一, 在质量上保证安全第一, 在监督上体现安全第一, 提升了矿井安全管理水平, 促进了矿井和谐发展。

科技兴矿硕果累累 各类人才尽显风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直以来, 二矿紧密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来提升矿井的综合能力, 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改扩建和老矿挖潜, 技术改造, 二矿的生产能力直线攀升。从建矿初期的手工采煤开始, 历经炮采、普采、综采, 直到现在的低位放顶煤综合机械化采煤, 以及电牵引采煤机、重型工作溜、大功率掘进机等先进设备的广泛使用, 都不断的推动着全矿安全生产的步伐。“十一五”期间二矿科技工作成绩斐然, 共完成科研项目184项, 发表科技论文19篇, 2008年, 被山西省煤炭协会授予“煤炭科技创新双十佳矿井”称号, 并荣获省“科技奉献奖”先进集体一等奖等荣誉。近几年, 二矿技术改造持续推进, 先后完成小南沟瓦斯泵站、470水平西翼主运皮带、思汉沟储煤场及东西斜井改造等系统升级技改工程。在技术改造方面不断加大投入, 赛桑线供电改造、北茹1号、2号风机以及桑掌2号风机增容改造等工程相继完成, 矿井供电和通风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东斜井头部皮带机驱动及控制系统改造、选煤厂压滤系统改造, 有效释放了矿井运输和跳汰洗煤能力。完成矿赛供电线路的增容改造, 增强高压供电的可靠性, 桑掌、北茹局扇专供改造, 保证了系统稳定运行;630排矸系统、材料斜井、竖井主提升绞车安装运行工况及闸瓦间隙在线监测装置, 大动力设备安全运转;完成了选煤厂重介系统改造, 提升了品种煤洗选能力;优化改造15#煤11区原煤运输系统, 初步具备皮带连续运输条件;龙门、北茹热风炉脱硫除尘改造, 最大限度的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稳步推进470水平南大巷原煤运输系统改造, 井下局扇专供系统改造, 全面保证了局扇运转稳定可靠。一系列的改造工程, 为全矿安全高效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现井下原煤皮带连续运输奠定基础。

人才是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所在。近年来, 二矿高度重视人才建设工作, 始终把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制定人才规划、出台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成才环境, 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经营人才, 推动了企业不断向前发展。二矿把高校生的引进、录用、管理和使用, 作为提高企业素质的长远和重要任务, 针对高校生的入矿形式不同, 加强引进高校生的培养使用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 拓宽了主体专业高校毕业生的成才渠道, 为建设一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打好了基础。为了引导青工岗位成才, 二矿在全矿青工中开展了选拔一千名技术型青工, 在技术型青工中选拔一百名青工技术能手, 在青工技术能手中选拔十名青工技术标兵的“千百十工程”。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培养、储备一批优秀青年管理技术人才和操作技能人才。二矿充分发挥各基层单位培养人才的主体作用, 健全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各单位建立完善72学时培训制度, 加强岗位技能培训, 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技能练兵活动和师带徒活动, 促进员工在岗位实践中成才。健全激励机制, 制定有利于员工学技术、练本领的配套政策, 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职教部门充分利用有利的培训阵地, 重点按照井下需求来制定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 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专职培训。坚持“领导上讲台、培训到现场”, 通过现场培训, 提高了职工素质。坚持对技术专家和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工资分配上给予倾斜, 在高校生中推行“队长助理制”, 为他们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 培养了像李国栋、侯丽娟等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 为全矿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管理创新成效显著 非煤产业异军突起

管理是保证企业正规有序运行和最大程度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手段。二矿从最初的经验管理到后来的制度管理到科学管理、文化管理, 从物的管理到资金管理再到人的管理, 管理创新为二矿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关键环节上紧抓不放, 在生产组织上合理有序, 在重点工程上统筹兼顾, 在强化管理上狠下功夫, 以机电管理为中心, 确立机电先行的思想, 扎实推进机电检修, 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开机率, 为安全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以“双精”管理为主线深化现场经营标准化管理, 强化成本控制意识, 细算投入产出帐, 从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入手, 做好成本管理工作。格执行成本费用与矿班子成员和职能部门负责人收入挂钩考核以及四项可控成本与基层单位工资总额挂钩考核的政策, 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错的管控机制。引深现场经营标准化工作, 坚持部门联动检查和自检自查相结合, 动静态检查和“六网”互动式督察相结合, 开展设备和采掘工作面拆安效能监察, 减少设备积压闲置, 严控拆安过程中的丢失浪费, 杜绝不必要费用支出。实行基层单位可控成本费用年度总承包政策, 传递管控压力, 强化成本意识, 促进经营工作。加大节支降耗和修旧利废、回收复用力度, 合理成本投入。二矿以机电安全管理为基础, 以大动力设备、井下电气、特种设备等安全运行为重点, 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 通过质量标准化建设、成本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等工作, 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模式, 促进了机电管理整体上水平。强化机电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对照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 逐条逐项进行检查, 在注重超前防范的前提下, 全面推行“机电安全预想”工作法, 把过去干部枯燥说讲的班前会, 变成职工唱“主角”的“大舞台”, 对设备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每个职工都有发言权。实行设备隐患日报制, 建立每日设备隐患排查台账, 明确了隐患内容、整改落实情况及相关责任人。对关键部位重点查, 对不安全的因素重点防, 使预防性检修和针对性检修相结合, 确保机电设备安全运转。

二矿非煤产业借助集团公司煤炭主业强劲的发展势头, 不失时机地加快了优化产业调整和产品结构的步伐, 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把握市场发展趋势, 在巩固内部市场的同时, 大力开辟外部市场, 经营形势不断向好, 使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经济效益显著。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 中小企业二公司把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作为重点, 顺利完成了设立、注资、税务登记、经营范围变更、财务统计建账、经营制度建立以及增资扩股等一系列工作, 对9个非公司制企业进行了资产评估。汽运公司、德源晟公司、商贸公司、晋冠公司、鑫旺公司、天维公司和恒轩公司7家企业顺利完成了改制任务。晋冠电子电源有限公司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合作, 开发研制了锰酸锂电池、兴源矿灯、光源甲烷报警矿灯、数字电路甲烷报警模块、甲烷报警矿灯全自动调校装置等产品。恒轩公司的自动开启顶盖成功地参加了山西省装备博览会的设备展览。回收区对井下局扇全部采用了变频节能技术, 实现了风量随瓦斯大小调节的自动化, 收到了节电30%的良好效果, 同时, 狠抓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彻底杜绝了重伤以上事故和重大隐患。建安公司已成功进入了保德、昔阳、和顺、左权、临汾等地市的建筑市场, 同时, 建材总厂将坑代预制品、矸石砖、打入保德、平舒、和顺、左权、盂县、昔阳、清徐和临汾等县的地方煤矿。目前, 二矿非煤产业已形成了一个集直管企业、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协作企业和民营企业多种经济结构和多种经济成分为一体的从事煤炭回收、建筑、安装、建材、汽运、矿泉水、矿灯、机电制造、轻工化工、印刷、商贸、餐饮、煤矿设备、配件、矿用设备的生产和服务等经营活动的19个中小企业, 从业人员达到了1600多人, 年经营总额上升到了4亿多元。

党建工作给力发展 和谐矿山日新月异

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二矿党委, 以打造“安全二矿、百亿二矿、文明二矿”为总体目标, 全面推进班子、队伍、党风、矿风四项建设, 把党建工作和安全生产经营紧密结合, 促进了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为打造高标准千万吨现代化矿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加强班子建设, 打造坚强核心。在班子建设方面, 二矿以“统一领导、集体决策、分工负责、分级管理”为原则, 联系自身实际, 在建设“学习型、自律型、高效型”的“三型”班子上努力实践。坚持矿、区两级中心组每月至少一次学习, 班子成员每年至少阅读一本好书, 并在中心组学习时交流心得。中心组学习做到了人员、时间、内容、效果的“四落实”。在此基础上, 结合全矿实际和发展需求, 推行“自讲互学”, 促进了班子成员修养、能力和领导艺术的提高, 增进了班子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和班子合作共事的能力。同时, 进一步完善了矿级班子成员考核评价体系。对每个班子成员分管的系统工作, 能够量化的全部量化, 不能量化的全部细化, 并逐月考核公布。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提供有力组织保证。二矿各基层党组织围绕“创先争优”要求, 在完善相关考核制度的基础上, 广泛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工资分配、人事调整等重大决策, 充分发挥了党员的主体作用。结合“配强一个好书记、建设一个好班子、形成一套好机制、带出一支好队伍, 创出一流好业绩”的“五个一”思路, 引深“红旗党支部”的创建工作, 开展“分类达标”和“主题实践”活动, 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全矿范围内的89个“党员安全责任区”和97个“党员先锋示范岗”, 紧密围绕安全生产中心, 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 创新了形式, 丰富了内容。全矿“一类支部”达到30%以上。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提供纪律保证。二矿严格落实“一岗双责”, 全矿队级以上干部制定了廉洁自律保证书, 坚持矿每季、井区 (部室) 每月一次党风讲评, 同时, 不断创新宣教载体, 在全矿办公电脑上加装了“廉政屏保”, 使干部职工在工作间隙潜移默化地接受廉政教育。在此基础上, 全面推行以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工会、计划财务部和纪委、监察科6个部门共同监督管理的“六位一体”工资奖金管理机制和工资奖金分配听证制度相结合的“6+1”模式, 全矿举报和查处截留职工工资奖金的案件明显下降。同时, 继续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效能监察和推进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 从查处违法乱纪, 整肃干部作风入手,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营造了良好矿风。

伴随着共和国的繁荣昌盛, 二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职工家属切身感受到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诸多实惠。今日的矿山, 人与环境共发展, 鲜花百态、绿草如茵、满眼青翠、万木争荣。矿工下井穿上了新型矿工服, 内衣免费更换, 外衣定期洗涤, 干净舒适、精神抖擞;每班享受8元标准的班中餐, 主食和副食一周不重样, 饭菜可口, 营养丰富。井下能喝上纯净水, 升井后能喝上鸡蛋汤, 吃上班后餐, 洗上淋浴和桑拿浴, 福利待遇, 今非昔比。投资428万元, 在井下采区安装助力车、猴车等运输设备, 方便快捷, 极大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采掘头面配备饮水机、井口设立班后餐厅、新建选煤厂职工食堂等实事温暖贴心。七股道棚户区和大神峪沉陷区改造, 缓解职工家属住房困难, 老干部活动中心落成投用, 丰富离退休老同志业余文化生活;公益设施改造因地制宜, 住宅小区和矿内道路等生活设施全面整修, 改善了职工家属的生活环境和出行条件。今年, 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 为职工家属修建了文化休闲广场, 为职工家属提供宽敞的休闲场所, 同时重新修建综合福利楼, 方便职工上下井。通过一系列的举措, 全矿的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展现了二矿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新形象。二矿党政坚持为职工家属办实事办好事, 送温暖解忧愁, 职工医疗互助解决燃眉之急, 零就业家庭和贫困户子女优先就业, 企务公开让职工对企业重大事项心中有数, 工资奖金分配听证会杜绝暗箱操作, 信访例会及时处理矛盾问题,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和谐稳定。摄影、书法、桥牌等9个文体协会积极开展工作, 棋类、牌类、球类、拔河、游泳比赛, 消夏晚会、歌咏比赛元宵灯展活动贯穿全年, 全国乒乓球超级联赛, 全煤系统乒乓球赛等诸多高水平赛事来到了矿山, 员工家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积极参加“5.12”抗震救灾、尊师敬教、拥军优属、森林防火、铁路护路等公益事业, 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上一篇:检测质量月活动方案下一篇:中学生母亲节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