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未成年人活动总结

2024-06-26

社区未成年人活动总结(共11篇)

篇1:社区未成年人活动总结

为丰富中小学生寒假生活,市教育局和文明办围绕欢度佳节、文明礼仪、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节日民俗等重点,联合布署开展20xx年“缤纷的冬日”未成年人寒假系列活动。

我过年——品味春节,民俗传承。在城乡社区组织开展民俗展示、灯谜灯会、美术摄影、书法棋艺等生动有趣的年庆民俗活动,让广大未成年人在参与活动中感受家乡变化,享受亲情友情,传承民俗文化。依托公共文化场所、乡村学校少年宫、校外活动场所等阵地,举办写春联、画年画、做花灯、扎灯笼等活动,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未成年人的心中。

我爱您——学会感恩,美德善行。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在寒假期间走进社区、文博场馆、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困难家庭等,开展拜年走访、慰问联欢、清洁卫生、绿化美化和公益宣传等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教育未成年人尊敬长辈、关爱孤寡、资助贫困、奉献爱心,争当爱心小天使、道德小模范、文明小标兵。

我运动——亲近自然,快乐健身。发动未成年人在寒假期间走进运动场馆,亲近大自然,体验健康快乐。广泛动员学校体育教师、社会体育工作者、高校青年志愿者主动深入城乡社区,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各类体育健身活动。采取有效措施,设计未成年人乐于参与的体育健身项目,保障各级各类学校在寒假期间开放体育运动设施,便于未成年人开展文体活动,让未成年人养成体育健身习惯。

我成长——艺术熏陶,文化浸润。组织未成年人开展读书阅览、文化交流、文艺展演等活动,让书香文化伴未成年人共成长。推动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文化馆(站、室)、图书馆、农家书屋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心设计活动项目,突出实践功能,为未成年人开展寒假活动提供优质服务。

篇2:社区未成年人活动总结

未成年人“亲子活动”总结

六一,我们在一起

弹去五月的浮尘,迎来六月的时光.六月是小朋友的节日,在这欢快的日子里,神华康城社区在民族幼儿园举行了“亲子活动”.这次,我们把活动日定在六月一日,6月1日上午,幼儿园里人头涌涌,欢声笑语不断.一百多名宝宝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这里度过了快乐的节日时光.为了能让未成年人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节日,我社区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来欢庆六.一,活动内容包括亲子游戏等活动,让未成年人和监护人感觉到节日的来临,共同分享到节日的欢乐.活动中,设计了八组亲子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未成年人与监护人之间,监护人与教师之间充满了愉快的情绪.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充满了整个幼儿园.同时,游戏中的奖品各种各样,未成年人们情绪高涨。

我社区在开展庆六一活动的过程中除了积极配合园组织的一些活动外,也特意安排制订了庆六一课程活动设计,想借此进一步地烘托节日的气氛,让他们对儿童节也有能够初步的认识,知道这个节日是属于他们独有的节日.在整个庆六一活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其一,活动的准备工作还做的不是很到位,显得有些仓促,一些细枝末节还考虑的不成熟.其二,铺路游戏很丰富,但是因为“烈日炎炎”,监护人们没能踊跃参加.当然也不完全没有成功之处,活动的过程中监护人的心态是比较积极的,非常乐意主动地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其次,教师之间的衔接配合做的还不错,充分体现了团结的凝聚力.同时我们也积累到了一些组织活动的经验,学会看到了我们的不足和我们的弱点,但我们不视它为缺憾,而把它看成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人总是在不足中慢慢学会成长的,从而让自己不断完善成熟起来.未成年人更是我们祖国的希望。我们坚信通过社区自己的努力会将今后的未成年人活动做的更加完美!

神华康城社区

篇3:社区未成年人活动总结

一、社区成年人体育健身的主要目的

1、成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选择

目的调查是我们了解社区成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第一要素, 所以我们对社区参与体育活动的成年人的体育目的进行调查了解, 其中在所有的调查目的中, 增强体质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 接近调查人数的四分之三还要多, 这是我们参与体育活动首要的因素, 也是最吸引成年人去参与体育活动的要素。这说明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所了解的体育的直接目的有充分的认识并能在实践中去应用, 养成参与体育的习惯。

2、不同性别成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在男女对体育的目的选择上, 除了大家共同会把增强体质放在第一位之外, 在其他选择上, 男性有相当一部分把消遣消费和人际交流作为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 而女性大多数把减肥和健身作为自己的重要目的,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我们发现, 很多人都认为体育活动是释放压力和缓解工作情绪的重要的途径,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 在体育的传统认识方面, 我们充分的认识到过去传统功能的时候, 还能够对一些新的问题实施疗法。

3、不同年龄段成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从现有的调查结果来看, 我们大体上把年龄阶段分为18到23岁之前, 这个阶段的大多数人主要出在学生阶段, 所以他们的生活相对比较简单, 主要在学校求学, 锻炼的目的大多数是健身健美。24岁到35岁这个阶段是大多数年轻人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社区成年人参与体育活动主要是为了交际和释放工作压力, 所以他们参与的体育活动也具有一定的时尚、高强度等特点, 另外也是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精力比较旺盛。36岁到45岁这个阶段的人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性别是男性, 女性人数相对减少, 可能主要在于这个阶段大多数因为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状态使得很多人难以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参与锻炼。

二、社区成年人对体育功能的认识程度

调查显示有五分之四左右的成年人认为体育锻炼有益于身体健康, 但是对于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健康的作用原理却知道的很少;有不到百分之25的调查人员认为体育锻炼能缓解压力、调节情绪;有接近五分之一的人认为体育锻炼能防病治病, 对于体虚多病的人多参加体育活动是有帮助的。

三、社区成年人参与体育健身时间、频度

成年人每次参加体育健身时间在30min以上, 占四分之三左右, 其中, 成年男性居民占本群体人数的五分之四左右, 成年女性居民占本群体人数的三分之二左右, 从参加体育活动的年龄和性别两方面来看, 我们发现在老年人这个阶段, 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和频度是最高的, 一方面在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多外出活动, 另外一方面在于这个阶段的人相对而言, 体弱多病, 所以很多老年人都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参加体育活动, 这样一方面可以让自己的生活过的比较有意义, 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让自己的体质得到加强。相对而言, 30岁左右的年轻人是参加体育活动时间最少, 频度最低的群体, 可能在于这个群体是加入工作时间最短、在工作上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的群体, 所以很多这个年龄阶段的成年人需要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工作上, 参加体育活动主要集中在周末时间, 很多晚上参与的体育活动也有明显的人际交往和业务商谈的目的性质。

四、社区成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所选项目

社区成年人健身项目的选择主要以跑步、球类、游泳、健身操、舞蹈等为主, 成年男女居民健身项目的选择存在性别差异, 成年男性居民更多选择球类、跑步、登山项目, 分别占本群体人数的44.9%、28.4%、10.7%, 成年女性居民更多选择健身操 (包括舞蹈) 、跑步、登山项目, 占本群体人数的37.9%、31.7%、10.7%。

五、社区成年人参与体育活动时间安排

成年人大都选择在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等四个时间段内参与体育锻炼。选择早晨锻炼的占被调查对象的五分之一左右, 调查发现早上参与体育锻炼的人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 这个阶段的大多数参与者都已经离开工作岗位或者从事特殊性质工作岗位, 工作时间比较宽松, 所以早上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充分的享受体育活动。上午参与活动和下午参与活动的主要是一些在家从事家务工作的家庭妇女等人员, 她们往往在早上或者下午完成家务工作之后, 在社区参与一到两个小时的体育活动, 这样一方面使自己能够接触到外面的活动, 另外也可以给自己单调的家务生活带来一些新鲜的东西, 晚上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是一些用于交际和白天工作比较繁忙的人员, 这些人员因为在工作之余需要洽谈一些业务或者需要释放工作带给自己的压力, 所以他们在努力的利用好自己的晚上时间, 一方面能够参与体育活动, 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充分的利用体育活动来完成自己的工作。

摘要:社区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也是我国社会体育发展中和群众体育文化生活最紧密相联系的部分, 所以对于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展开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有利于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 而在社区体育的发展中, 成年人的体育活动是主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以成年人体育活动现状进行研究对于社区体育的发展策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区体育,成人体育,现状分析,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蒋国俊、蒋明新:《产业链理论及其稳定机制研究》, 重庆大学学报, 2004年01期。

[2]李心芹、李仕明、兰永:《产业链结构类型研究》,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4年04期。

篇4:社区未成年人活动总结

一、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发展现状

(一)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济宁市委市政府本着“以民为本”的原则,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在社区建设中大手笔投入,高标准规划,取得了较大成效。一是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落到实处。各级政府累计拨款和筹资近4亿元用于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经费支出比例逐年提高。二是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民办公助”等方式对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进行扶持;三是多形式、多渠道吸引金融、企业、民间团体等社会资金参与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组织开展了“城乡文明、结对共建”活动,组织省市级文明单位与社区开展共建活动。

截止到2012年底全市累计投资4亿元,建设110个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室,210个社区宣传文化法制中心,21个青少年教育示范社区,60%的社区办公服务和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在300平米以上,拓展了未成年人的生活空间,极大丰富了未成人的业余文化物质生活需求。

(二)社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多数社区建有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文体活动室、娱乐室和室外健身活动设施等。其中,文化活动类阵地占75.1%,教育培训类阵地占22.7%。开设的项目主要包括图书阅览、休闲健身、课程辅导、科普培训、爱国主义教育等。根据社区地区差异、基础条件的不同,大多社区购置或更新了大量文体活动器材;集文艺排练、演出、书画展、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室内,琴棋书画、歌舞升平,社区文化形成了新亮点。

二、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存在的问题

济宁市社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建设已成为未成年人业余学习、生活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场所,为未成年人提供了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展示自身才能的舞台。但是在整体建设和个别重要设施方面仍有较大差距,不少问题令人忧虑。

(一)社区未成年人场所总体规模尚需完善,发展还不平衡

根据计生、民政、教育等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有未成年人200多万,而目前社区数为110个,这样的对比差,就迫使我们要不断扩大社区规模。在深入细致的调查中还发现,全市社区文化阵地建设整体水平不高,投入欠账大,部分社区未成年文化场所相对单一,或只有扶持建设的图书室(社区书屋);或只有一个篮球场地等等,如活动室、培训室、电子阅览室、展览室、多功能活动厅、文化学校、文化广场等基本为零。在城区旧城改造中,办公场所已经拆除或即将拆除,文化阵地建设出现空白,成为进一个时期制约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一些图书阅览场所由于受电子出版物的冲击、教育机制、环境、人员等多方面的影响,经营相当困难。部分老的居民小区,设施则比较落后、配套差,活动难以开展。

(二)社区未成年人场所功能定位认识不足,其利用率不高

不少社区除利用农家书屋工程、电子阅览室工程及社区建设专项资金进行点对点投入,其他硬性投入出现零记录或没有及时跟上,使得宣传教育引导方面的载体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个别县市区不能正确处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尤其在旧城改造与城中村建设中,拆除黄金地段的公共文化设施,而建造宾馆、商厦的事时有发生,致使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往往以出租场地,削弱了公共文化设施的基本功能。

(三)功能比较单一,项目较传统,政策保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社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因为受到功能、项目、师资等方面的限制,其作为社区未成年人主要活动场所的作用还远未充分发挥。目前,社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主要是以课程辅导、图书借阅、一般文体活动等为主,项目设置传统、陈旧、单一,缺乏时代特色,吸引力不够。导致有些家长把未成年人的文体活动转移到了一些课外辅导班、培训班等等,一部分社区未成年人没有参与到社区组织的活动中来。在政策保障上体现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与校内教育没有得到有效衔接,社会实践课程流于形式;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税费政策享受不到位;社会捐赠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等。

三、加快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的对策

(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不仅是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重要举措,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必须建立科学的长效机制。要从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入手,制定社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建设和管理办法,发挥政府规划调控作用,建议把未成年人社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列入实事工程,加大对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的经费投入,在列入财政预算的同时,积极争取各方面的资金、政策支持。

(二)要发挥资源整合优势

从综合性、复合性、功能性阵地建设入手,重点利用现有场所和阵地,纳入政府实事项目,通过政府追加投入、委托管理,运用政府、社会、市场相结合手段,以“政府出一点、社区出一点、社会组织出一点”的融资方式,在每个街道(镇)建立一个融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文化于一体的社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大力发展与未成年人事务相关的社会中介组织、协会、基金会,积极参与社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的建设和管理。

(三)要创新工作体制机制

要使社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创新工作体制机制,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了解社区未成年人的真实需求,加强社区未成年人志愿者队伍和专业未成年人教育队伍的建设,在形成专门的项目策划智囊团的基础上,依托阵地,通过社会招募和市场招标等多种手段,加大对活动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如开发和培育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就学辅导、法律援助、素质训练、网络对话等互动性的项目,紧贴未成年人的需求。

(四)要依托文化活动载体,突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篇5:社区未成年人活动总结

工作总结

近年来,许庄社区以新农社区建设为抓手。围绕全国文明社区创建工作,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合理流转,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社区发展城市化。农民生活市民化,使全社区“三个文明建设”得到了协调发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许庄社区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工作原则,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若干意见》抓家庭,抓基础,突出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和谐互动。我社区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情况工作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社区党支部结合实际,针对辖区内中小学,创新工作思路,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健全领导体制,工作体制,专门成立了党支部书记人组长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到的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

首先认真组织社区干部学习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

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人思想到的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作为社区两委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使领导小组成员和全体社区干部充分认识到这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新世纪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纲领性文件,关心教育好下一代,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健康成长,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二、因地制宜,拓展阵地

1、完善社区级教育配套。投资10万元建成100㎡的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另配备图书千余册、光盘500余套,社区民学校,远程教育等教育基地,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法律服务咨询站,开办“母亲课堂”,为未成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2、开辟科学实践基地

让课堂把课堂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活动丰富,寓教于乐

1、青少年普法活动

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娱乐有机结合,指导未成年人经常开展有特色文化体育活动,利用“公民道德宣传日”集中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规定的学习喜欢穿教育,提高官大

青少年的法律意识。

2、校园周边专项整治

结合普法宣传,积极鼓励本社区的未成年人举报校园周边的活动,联合上级执法部门,定期对校园周边的商铺、摊点尽心检查和整治,有效的维护校园周边环境和经营秩序,为中小学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保证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四、关心每一个未成年人

积极解决家庭困难学生上学问题和家庭的后顾之忧,每年元旦、春节、“六一”儿童节,社区两委干部为困难家庭发放慰问金,落实低保政策户,发放慰问金,全社区多年来未发生一例辍学现象。

篇6:社区暑期未成年人活动计划

时间如梭,转眼间一个学已经结束,为引导未成年人能过一过健康、向上、富有意义的暑假。社区以"文明、愉快、安全、健康"为主题开展活动,充分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和谐健康发展,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假期。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组织社区未成年人开展活动,积极引导同学们度过一个愉快充实的暑假生活。

二、活动安排

1、开展“暑假安全教育漫画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画展,教育未成年人在假期做到遵纪守法;注意交通安全,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被污染的食物;注意自身安全,防火防盗;注意用电安全,不要随便接触电源、电线,不乱摆弄带电电器、、、2、开展“环保天使在行动”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花池,绿化地带整理草坪、拔杂草,改善环境,美化社区,为争创文明社区做贡献。

3、开展“儿童电影展播”活动,为了让孩子们不出社区就能欣赏到优质的儿童电影,使孩子们能从中汲取到欢乐、惊喜、做人的营养和力量,在心灵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4、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假期里读一本好书,并用书面形式记录下心得。

5、开展“我是小小办报员”活动,组织学生假期里办一期报纸,自拟题目,宣传安全、绿化、环保,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暑假社区生活等方面。

6、开展“暑假天天练字”活动,要求每天至少20分钟的书法时间,1.2年级以硬笔书法为主,3.4.5年级软、硬笔都要练。

7、开展“小小俱乐部”活动,组织有特长的同学到俱乐部里来,每天坚持练习2小时,每人要有2个熟练的保留节目,为走访军烈属活动做准备。

8、开展“故事演讲活动”,组织有演讲特长的同学讲革命历史故事。

9、开展“主题创编绘画活动”。

10、开展“手工制作科技创意”活动。

三、活动时间

2010年7月15日-8月29日

四、活动要求

1、辖区学生要认真填写好学校、社区教育工作对接反馈卡,并按要求时间到社区报道,积极主动参加社区活动。

2、各项活动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家长和组织者要做好孩子安全工作,如遇到突发事件要及时与学生家长取

篇7: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室管理制度

流学习心得,完成课外作业的场所。

2,任何人不得携带与学习无关的物件(玩具、刀具、不健康书籍)

进入本室。

3,讲文明,树新风。举止端庄,室内严禁穿着奇装异服,严禁赤

脚裸背,严禁抽烟、吃零食、乱扔纸屑;谈吐文明,严禁脏字口语,严禁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严禁厉声喧哗,确保良好的学习环境。

4,服从管理。进入本室人员应无条件服从工作人员的管理,借阅

书籍应严格履行借阅手册。爱惜书记,不得随意折叠和在书籍上做标记,轻拿轻放,阅读完毕后应放回原处,不得随意丢弃。5,管理人员要当好青少年阅读向导,加强对青少年阅读书籍的指

导辅导,并适时组织读书心得交流,提升青少年阅读鉴赏能力。6,爱惜图书。凡损坏书籍应按照定价的三倍标注予以处罚,或购

买同类别书籍偿还。

7,此规定自2010年元月1日起执行。

篇8:社区的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

关键词:社区户外活动空间,老年人,需求,可达性,多元性

本文研究背景选择在北京北部著名的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 社区占地623亩, 总建筑面积267712平方米, 是国内首个示范性老年公寓社区, 该老年公寓远离市区, 设计中以“阳光、绿树、水”为基本元素, 创造一种亲近自然, 回归自然的居住环境。

北京太阳城的主要理念就是“以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为本”, 追求“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理想境界。社区是“以老年人为核心”, 考虑老年人的生活、行动和心理作为特征基础, 通过完善社区的综合设施, 创造贴近自然地社会环境。目的是通过提供多层次的“交往空间“为老年人营造一个舒适、安全、方便的理想环境。

当人进入老龄化, 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包括一些社会特征都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会影响他们对于环境的判断、适应能力。在生理特征上,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 老年人的感觉、行动、观察等各种技能都会随之减弱或者丧失。这就需要通过活动空间和活动设施的不断改进来补偿老年人各种生理机能的降低, 并且让其身体和生活能力得到维护和锻炼。在心理特征上, 老年人害怕孤独, 渴望与人交流。在社会特征上, 老年人不希望被社会遗忘, 希望能够被社会关爱, 老有所乐、所为, 在社会上发挥余热。这些变化和需求对城市社区活动空间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主要是针对社区户外活动空间展开的, 因此, 笔者选择了访谈这种形式作为一种与老年人面对面的调查方式, 为了使访谈调查的结果接近客观和真实性, 访谈对象从不同年龄的老年人中选取, 在将访谈结果进行总分析,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社区老年人群的整体基本状况。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就可以通过不同的差异性与针对性来体现出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

笔者在实地与老年人交谈的过程中, 是基于老年人的社区户外活动空间满意度来评价调查以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主, 突出对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适宜性的调查和研究, 目的是了解老年人对于户外活动空间的使用情况、认同程度、社区户外活动空间存在的问题, 从而分析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的调查访谈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1.老年人的活动属性:包括活动的时间段、活动的项目类型。

2.老年人对户外活动空间的需求:活动空间对老年人互动交流的引导性。

3.活动空间设施的评价:包括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材质的选择、对色彩的

感觉以及与整个社区环境的协调统一性。

4.老年人对户外交往性空间需求的调查

5.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几个方面的信息。

通过上述的调查分析, 笔者发现目前社区的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空间层次不够。

由于老年人的行为、兴趣爱好及年龄层次的不同, 要求进行不同种类的活动, 比如有的老年人喜欢健身, 有的老年人喜欢小群体弹唱, 有的老年人喜欢聚在一起聊天或健身等, 这就要求活动空间根据功能的不同进行二次划分, 形成“场中场”的布局, 即把大的活动空间划分为多个小空间, 产生不同的层次的空间功能, 比如:公共性的、私密性的和半私密性的空间分布。这也使得活动空间变得多样化。只有这样, 才能使得活动空间变成一个有魅力的能够吸引更多老年人活动的户外空间。

第二, 功能设施不健全。

在这次调研中, 对于户外活动空间老年人反映出来最普遍的一个问题是功能设施的不足。其中最突出的不足是坐憩设施的缺乏, 包括桌子、座椅、凳子等, 这些坐憩设施在老年人户外活动过程中是接触最多的, 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大多数的户外场地都是硬质铺地为主, 除了绿化之外, 几乎没有任何辅助设施, 这说明在活动空间设计上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点, 以致于无法吸引老年人在此聚集活动, 进而满足不了老年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

第三, 缺少遮阴空间。

不同的绿化形式, 对于老年人户外活动心理有很大的影响, 笔者曾经就“相比之下, 您最喜欢去的活动场所空间是”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 其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喜欢在有大多绿树的地方聚集休息, 这种树荫下的公共空间慢慢随着老年人使用频率的增多而变得半私密起来。因为树木的天然遮盖, 会带给老年人一种安全感, 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领域感。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要营造一个健身、观赏、交往等各类设施齐全的社区空间, 应该着重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 满足老年人生理变化对空间产生的特殊要求和喜好。

第一, 通过环境设计对老年人所产生的视觉、触觉和听觉的刺激来间接弥补老年人生理能力的退化, 增强老年人对环境的感知能力, 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户外活动中。

2.根据不同的活动性质, 空间的使用性质也要合理分配

3.通过对空间标志、方向、等级的合理布局设计, 增强老年人对环境的识别性。

第二, 满足老年人对空间环境舒适性、安全性的要求。

由于老年人心理和生理调节能力不断的衰退, 他们对于环境空间的适应性比较差, 因此, 需要在户外空间上有个过渡地带, 增强对空间环境的舒适感。

根据前期的调研和分析, 从社区的整体理念和老年人的需求出发, 对社区户外空间进行了深入的设计。设计来源于“树荫”, 运用一种单元体通过组合形成丰富而层次多变的空间, 从功能上改善了以往老年人活动空间单调、空旷的局面, 满足了老年人群体活动的需求, 拉近了老年人之间的距离。而座椅的结合更是提高了空间的使用率。从形式来看, 整个活动空间与整体社区环境相融合, 体现了现代老年人渴望回归自然, 享受户外生活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浅谈敦煌大漠写生创作

张明惠 (江苏苏美达集团江苏南京210018)

摘要:本文基于我在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作品《大美之境》系列的创作, 通过对敦煌大漠实地考察写生, 用身体接近自然、用心灵感悟大漠。那种磅礴之美、苍凉之境、深不可测的神秘性震撼我心。于是产生了表现这种美的强烈欲望。通过研究古今名家的画作, 借鉴导师聂危谷画法, 写生、创作中寻找探索自己的艺术语言。

关键词:大美;欲望;借鉴;创作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 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当双脚走出宽体客机踏上敦煌的土地, 扑面而来的是被太阳晒过泥沙的味道, 放眼四周双目被夕阳照得金灿灿的沙丘和苍茫浊厚的长云所吞噬。层峦叠嶂天地一色, 久居平原的我震撼、惊喜。以前在丁方老师的著作里看到写土地的力量、民族的气质和力量, 但没有切身体会, 而今终于感觉到了它的大气磅礴、深邃苍凉而又神秘!

身在戈壁走, 用手、用身触摸沙地、戈壁, 这里的山体不是岩石而是由像沙子但是又很坚硬的物质堆积而成。古老的民族本身就有神秘性, 敦煌位于大漠深处, 就更加充满深不可测的神秘, 昏暗洞窟内那一尊尊庄严、肃穆的大佛与菩萨像, 则让人倍感宗教的神圣。

这里的颜色很美, 红得、黄的, 犹如被炼出来一般, 铺天盖地一望无际、大气磅礴, 热情而又奔放, 很能代表我们炎黄子孙的博大胸怀和深厚情感。在这大漠里行走逐渐被沙漠包围、融化、感触!我被这种大美陶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这里的人也很淳朴, 没有城市的喧闹和繁华, 没有城市人忙碌匆匆的压力, 人与人之间是单纯的, 没有尔虞我诈。他们有着和土地一样的淳朴情怀。天地将美赐给人类, 让美与人类结伴而行。让人进入一个美的境界, 从而产生强烈表现美的欲望。

对大漠的亲身体会和感触激发我的创作欲望。我想用笔墨来抒发内心的情素, 表现这种大气磅礴的精神、博大的胸怀和浑厚的情感。记得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左庄伟说过这样的话, 画的美, 不在于艳丽的色彩也不在于材料的高贵, 就像诗之美不在于词藻的华丽一样。我要用我的艺术语言来表现大漠的苍茫、大漠的精神、大漠的美、大漠的质感、大漠的灵魂、以及它的人文精神, 从精神气势到表现形式的创作。

翻阅中国绘画史, “南宗”“北宗”的山水画大师笔下描绘

的愿望。采用架空的形式来设计, 从图中可以看出设计采用三角形钢架结构来作为设计的内部结构。空中的六边形, 通过不同的组合和遮挡, 使得整个设计富有变化, 虚实相结合。

局部情境设计。设计方案顶棚就犹如一片树荫, 有空也有实, 老年人在这个活动空间内可以充分运用顶棚的作用进行各种户外的行为活动。之所以活动空间上空要形成有虚有实的效果, 最重要的是为了能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比如当天气突然转阴下雨, 老年行动不方便不能立刻走, 这时顶棚有盖子的地方就可以作为临时的避雨处, 体现了设计对人的一种人文关怀。

其实, 对于老年人社区活动空间的研究, 其意义远不在于老的大都是名山大川, 幽景胜地, 而贫瘠荒凉的西部地区从未激起过历代画家们的表现热情, 更谈不上有什么留下来可以借鉴的表现技法。那是因为一个世纪前中国南方和中原的画家们, 都罕有机会远赴连绵着大山与高原的中国西部。

西部山水虽然没有传统, 但仍可以从传统中找到对应和印证的色彩。深入山川写生, 任何人都可以“处境生情”, 睹物兴怀, 这种大气象、大境界的、大美的画从技法到意境都是一个摸索的过程。气象是个抽象的概念, 但也是一种直觉感受。它与气韵、气势、气派、气息、气机都有联系, 但不完全是一回事。中国文化就哲学思想来说, 认为“气为万物之母”是本源本质, 世上万事万物都由它衍生变化的。所以画就要画出万物的生气、强调气得表现, 甚至画一根不具象的线条也要“气机贯通”、笔断意连。比如画人物, 我们可以在儿童身上发现稚气, 老人身上感受老气。画山水亦然。研究中发现周韶华、周尊圣、贾又福、蒋志鑫、吴冠中等几位画家都做到了。

大西北的风光不管是黄土大地还一望无际的大漠本来就很纯朴, 我的作品需要的正是这种气质, 重点要把大漠与这个淳朴的质感和品位统一起来。因此作品色彩基调定位在灰调子上。灰不是死, 是把寂静的、空旷的、浩瀚的, 无边的沙漠在灰色的调子中表现的活起来。让观者看到画作就能感受到大漠的气息, 这就需要用相应的材料和表现方法了。

中国画的创作是一种不可重复的有生命意味的形式创造。艺术创作, 是一个由构思、构图到创作的过程。创作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由认识生活到表现生活、表现自我个性的过程。创作的过程就是表现心性的过程, 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最终创作出典型的艺术形象, 表达出对象的形神。黄宾虹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取舍由人, 取舍不由人”1, 告诉我们道理就是要懂得取舍, 如何处理主管和客观, 再现和表现, 写实和写意问题。要非常尊重我要画的对象所给的感受, 画不同的地方就用不同的方法。艺术创作是多种多样的, 通过运用艺术的构思、构图、夸张、取舍、笔墨等方法, 塑造出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 最终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面对一张宣纸脑子里呈现的都是大漠场景的再现, 坐在客车里放眼茫茫的大漠偶尔一片红的绿的骆驼刺、几只骆驼、几只羚羊、斑驳的寺庙……激情四溢, 想表现的东西太多, 而写意画像书法一样不能打底稿, 必须放笔直取、胸有成竹, 我的写意沙漠系列主要是表现在寂静空旷沙漠中的生命力、人的精神和

年人本身。关心老年人不仅仅是对现在老年人的关怀, 而更多地体现的是对全人类的关怀。

篇9:社区未成年人活动总结

关键词:老城区;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以苏州市城市社区参与体育活动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对1979年至今有关社区体育和城市社区老年人体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综合,得出了研究内容与思路。对主要涉老部门、市老年人体育协会、社区的相关领导、社区体育行政管理人员包括体育服务人员及居民进行访谈,实地观察体育活动场地,向老城区老年人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苏州城市社区老年人体育现状。采用类比、归纳、演绎、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所调查的结果和所观察的现象进行逻辑归纳整理,并作深入的分析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概念界定

(1)城市社区

城市社区是指大多数人非农业劳动的社区,它是人类居住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一定区域内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

(2)老年人的年龄界定

在调查中对老年人的操作定义以60岁以上作为老年人的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老年人的划分提出的标准,60~74岁为年轻的老年人,75岁以上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2.苏州市城市社区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

(1)苏州市城市社区老年人基本情况

苏州市老城区60岁以上(含60岁)的老年人中,60~69岁的老年人占总人数的57.5%;70~79岁的老年人占总人数的36.7%;8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为5.8%。根据不同的职业划分标准,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工人,占35.9%,主要原因是年老体衰,健康水平下降,希望通过体育活动保持健康、延年益寿。

(2)社区老年人体育锻炼活动参与情况

经常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老年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3.02%,不参与或很少参与的老年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6.98%。绝大部分老年人愿意参与体育活动。从自身角度,能促进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发挥老年群体智力资源;从经济角度,能降低医疗费用,减轻家庭负担,促进家庭和睦;从社会角度,能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拉伸体育消费水平,促进社会进步。

(3)社区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

由于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及时间充裕的实际情况,41.5%的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在1~2小时之间,这与高龄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机能和认识有关系;从时间上看,根据适量运动原则,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是单次运动时间长短,还是运动量随意、没有固定的规律,但总锻炼时间基本能保证。这既对改善健康状况有所帮助,又能摆脱孤寂、增加社会适应能力。

(4)社区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

每天一次的达34.1%,为最高,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善,老年人更关心自身健康,健身意识很强,锻炼已成为许多老年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5)社区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

选择健步走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健身拳、操、舞。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是:强度适中、方法易学、场地简单,健身、娱乐、保健一体,为老年人十分喜爱的锻炼项目。此外,老年人进行羽毛球、乒乓球等竞争性运动项目的人数比较多,占21%。

(6)社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的方式

因老年人比较喜欢拳操舞一类的项目,是因为都是以集体方式进行练习,有相应人员进行指导。这种形式在提高老年人体育锻炼的情趣的同时,也避免了因个人锻炼产生懈怠而不愿坚持锻炼的情况发生。

(7)社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地点

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老年人中,大多数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是免费公园、街道小区空地、自然地带或广场,占参与体育活动总人数的46%;其次是在社区体育活动中心等公共体育场所,占34%,在家中进行锻炼的部分老年人占8%;在学校体育场的占5%,到收费体育场馆进行锻炼的老年人基本上为7%。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尽管老年人体育活动人口越来越多,活动项目也随之增多,活动状态基本良好,但仍有部分老年人不参加或很少参与体育活动

(2)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老年人在活动时长、频度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年龄特征。部分老年人在活动方式、活动项目选择、活动强度等方面不够科学,需进一步指导

(3)一些简单易学,不受年龄、时间和场地限制,轻松活泼,达到社交需求的项目内容普遍受到苏州老城区老年人的青睐

2.建议

(1)关注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培养由药物保健到锻炼预防的健康意识

体育运动对老年人同样至关重要,老年人坚持适时适量的运动锻炼,不仅能延缓衰老过程,而且能调节、改善机体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由药物保健到通过体育锻炼加强机能、预防疾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加强宣传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力度,营造良好的社区体育健身氛围

对老年人进行体育健身意义的宣传,注意推广科学实用、简便易行、具有民族(间)特色的体育健身方法和运动处方,引导老年人树立科学健身(养生)观。

(3)科学指导,培养社区老年人体育指导骨干

充分利用社区内的老年人资源,鼓励他们去学习并为社区内其他老年人服务,要使老年人的锻炼过程符合科学合理的流程。

(4)探索、建立合理的体育场地设施利用机制

鼓励各级有条件的体育设施,在闲暇时间逐步向社会开放,为群众健身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切实发挥它们在开展社区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使社区体育资源得到真正合理的共享。

参考文献:

[1]吴畏依.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进老年人体育社会化发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编写组.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篇10:社区未成年人活动总结

2012年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点: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规范管理

1、随着社区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和人员的调动,及时调整社区教育、未成年人活动教育基地工作的组织网络,调整“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促进社区教育、未成年人活动教育基地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2、不定期相互交流开展工作的情况,解决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学习社区教育新理念,学习其它兄弟社区教育、未成年人活动教育基地工作的先进经验;根据本社区城乡结合和外来务工人员日益增多的特点,研究探索适合本社区实际的工作方法与途径,从而切实有效地推进本社区的教育、未成年人活动教育基地工作。

3、年初组织志愿者学习其它兄弟单位开展志愿者工作的典

型事例,谈谈各自参加志愿者工作的体会、感受以及工作的打算和建议,从而使志愿者工作收到更大的成效。

4、根据街道未成年人活动教育基地的要求,不断完善台帐资料,平时注重资料积累,做好日常记录,及时收集整理,做到分类科学、内容充实、数据齐全,使社区教育、未成年人活动教育基地工作有序开展、有章可循。

(二)加强队伍建设,推进各项工作

1.切实加强“五老”队伍建设。年初,召开“五老”志愿者座谈会,大力宣传志愿者献身社区教育、关心下一代事业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迹,树立典型,推广典型。充分发挥“五老”志愿者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做好“五老”队伍的发动工作,动员更多的老同志积极、热心地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来。通过座谈会,在抓好原有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同时,注重吸收新鲜血液,在总结去年成绩的同时,注意策划好今年的工作,扎扎实实开展志愿者队伍的活动,形成工作亮点。

2.社区定期召开不同形式的志愿者座谈会,了解志愿者的工作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布置工作任务,使他们有方向有目的地做好各自的志愿者工作,从而取得更大的成效。

3.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一是继续发挥保护老、中、青志愿者的作用,为宣传作出贡献。二是网吧义务监督员继续做好巡视、监督工作,社区要与他们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发现问题,及时

向街道未成年人活动教育基地反映,使之得到及时帮助解决。

4.做好帮教结对工作。要求帮教人员平时要与他们加强沟通、交流,解决心理障碍。如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街道未成年人活动教育基地联系,以便及时得到帮助教育。

(三)做好帮困工作,关爱弱势群体。

1.继续做好爱心助学工作,关爱弱势群体。通过街道各部门、社区以及社会各界等多种渠道,牵线搭桥,为贫困家庭解决学习费用,为贫困学生解决后顾之忧,使他们能与其他孩子一样安心、正常上学。

2.继续做好关心外来工子女的学习成长工作。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做好外来工子女的入学工作。

XX社区未成年人活动教育基地

篇11:社区未成年人活动总结

新华北社区未成年人活动站是社区开展校外教育的一个重要工作平台。加强未成年人活动站的建设,对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规范未成年人活动站的工作,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未成年人活动站要建立一个以社区负责人为站长、其他成员为副站长,若干名志愿者组成的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和部署未成年人活动站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的有关问题,从组织上保证活动站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未成年人活动站通过资源共享多种渠道,不断提高和优化教学环境,保障未成年人活动站活动的顺利实施。

三、未成年人活动站要注重辅导教师的队伍建设。通过发动、动员有专长、有奉献精神的“五老”成员,学校教师以及社会志愿者担任兼职辅导员,并不断调整扩大队伍,通过学习、培训、交流、参观等形式,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水平,从人员上保障未成年人活动站工作的实施。

四、未成年人活动站要有相应的年度活动计划。做到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形式、定场地管理维护人员,使活动能达到预期效果。

五、未成年人活动站要建有相应的台账。有参加活动的人员和中小学生名册、活动记录、活动照片、会议记录。

上一篇:教学实录及评析下一篇:“三支一扶”年度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