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交流材料

2024-06-04

教研交流材料(精选8篇)

篇1:教研交流材料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计划

根据省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求和《县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意见》,制定学校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计划。

一、成立“教育实践活动”领导组织机构

组长:薛晓英(职责:全面负责学校“教育实践活动”)

副组长 :张娟(职责:具体负责学校“教育实践活动”)

成员:张清丽(分管五六年级教师“教育实践活动”)

王继平(分管三四年级教师“教育实践活动”)

徐锋(分管一二年级教师“教育实践活动”)

二、学习目的坚持把加强学习教育作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位任务,通过认真学习党章、党的十八大报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相关专题材料,深刻理解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教育实践活动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四风”问题的目标要求,切实增强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增强贯彻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打下坚实思想基础,力争通过学习深一步,达到认识高一层、实践先一着、剖析解决实际问题好一筹的要求。

三、学习内容

围绕树立宗旨意识、群众观点,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以下内容:

1.认真学习党章,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

2.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3.认真学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牢记“两个百年”和中国梦奋斗目标,以

优良作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4.认真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学习《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三本选编材料,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

5.认真学习书记在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准确理解把握省委的“四查四治”要求,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

四、学习形式

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办法,保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1.个人自学。每人每周自学不少于8个学时,做好学习笔记,至少撰写1篇学习心得体会。

2.上主题党课。主要负责同志在局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为全体党员干部,教职工上一次主题党课。

3.组织专题辅导报告。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作一次群众路线教育专题辅导报告,或组织集中收看相关录像资料。

4.开展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三项讨论”。分别召开专题讨论会,围绕“坚持为民务实清廉,谱写中国梦的江苏篇章”、“‘四查四治’、建设‘三宽四有’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开展讨论,对照省委列出的“八种不良表现”,分析“四风”问题具体表现,进一步深化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

5.开展向基层群众学习活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 分别深入基层调研走访等形式,听取广大群众,党员干部和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查找“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结合“三解三促”、大调研,召开座谈会,进行走访,听取意见。

五、学习要求

1.高度重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督促检查各项工作安排的落实。党员干部教职工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学习人员、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四落实”。

2.领导带头。校领导班子和各负责人要高标准、严要求、做表率,带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带头参加讨论,带头撰写心得体会,为全校党员干部学习放好样子、作出示范。

3.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党员干部思想实际、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和各教师工作职能开展学习讨论,边学习边思考,边学习边查摆问题,边学习边整改。

4、完善制度。结合机关作风建设实际,就进一步转变学风文风会风,制定几条务实管用、简便易行的具体规定。

六、专题学习安排如下:

第一次学习:

1、学习时间:2014年3月20日(星期三)

2、学习地点:会议室

3、参加人员:全体党员干部职工

4、学习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

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习近平、刘云山、赵乐际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二次集中学习:

1、学习时间:2014年3月25日(星期二)

2、学习地点:会议室

3、参加人员:全体党员干部教职工。

4、学习内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

观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本片共三集,第一集:只要主义真;第二集:壮志换新天;第三集:时代先锋行。总长150分钟。

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职工观看。

第三次集中学习:

1、学习时间:2014年4月1日(星期二)

2、学习地点:会议室

3、参加人员:全体党员干部、教职工

4、学习内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专题辅导报告

第四次集中学习:

1、学习时间:2014年4月8日(星期二)

2、学习地点:会议室

3、参加人员:全体党员干部、教职工

4、学习内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专题辅导报告

第五次集中学习:

1、学习时间:2014年4月15日(星期二)

2、学习地点:会议室

3、参加人员:全体党员干部、教职工

4、学习内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专题辅导报告

1、学习时间:2014年4月22日(星期二)

2、学习地点:会议室

3、参加人员:全体党员干部、教职工

4、学习内容: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

第七次集中学习:

1、学习时间:2014年4月29日(星期二)

2、学习地点:会议室

3、参加人员:全体党员干部、教职工

4、学习内容: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

第八次集中学习:

1、学习时间:2014年5月6日(星期二)

2、学习地点:会议室

3、参加人员:全体党员干部、教职工

4、学习内容:

十八届三种全会《决定》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

第九次集中学习:

1、学习时间:2014年5月13日(星期二)

2、学习地点:会议室

3、参加人员:全体党员干部、教职工

4、学习内容:

学习县委十五届七次全会报告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

1、学习时间:2014年5月20日(星期二)

2、学习地点:会议室

3、参加人员:全体党员干部、教职工

4、学习内容:

学习县委十五届七次全会报告

学习政府工作报告

学习县委工作要点

篇2:教研交流材料

——青石咀中学校本教研交流材料

随着课改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发展,广大教师面临着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改进、不断提高专业素质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学习、研究、实践、反思也势必成为教师迎接挑战的必由之路。开展“校本教研”,加强教研制度建设就成为我校促进教师成长、促进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发展的迫切需要。我校在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认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在集体备课方面有一点想法和粗浅的做法,和各位同仁交流,希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不吝赐教,多指导,多提宝贵意见。

一、通过“三固定一开放”保证集体备课的有序进行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是教师处理教材的主要形式,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于个人研究,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商讨,探讨教法、学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完成教学案的预设。集体备课不仅可以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以老带新,又可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我校为保证集体备课长期有效地发展下去,首先在形式上做到了“三固定一开放”。“三固定”:

1、地点固定:安排了固定的地点以供各备课组在固定的时间进行研讨。

2、内容固定:每次的集体备课活动都根据下周课程安排确定具体内容,留给教师一个星期的时间充分备课,以供活动中全组成员进行研究和探讨;

3、中心发言人固定:同科目同年级教师有几人,一般就指定多少中心发言人,其他同科目教师根据自己的见解做辅助发言。记录人要做

好记录,记录内容详实,书写工整,活动期间不做与研讨无关的事情。“一开放”:我校在集体备课的时间上是相对开放的,除了学校要求每学期每个备课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担任1——2次主备人和教研组、教导处安排的外,其他内容备课组成员平时交流,不作统一安排或要求,我校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个是教师上课,批改作业加上各类学习,写笔记等每天的工作量都比较大,搞这样活动的时间比较少;二是如果这样的活动搞的太多或频繁,势必造成教师心中的负担,这样往往出现教师在活动中不主动,活动的效果不佳等现象。我们在时间上相对开放,给教师一个空间,让教师充分应用自己的主管能动性,让他们自愿参加活动,从中得到更好的收益。

其次是做好集体备课的准备:

1、我校成立了六个备课小组:语文组、英语组、政史组、数学组、理化组、生地组,各备课小组有备课组长(备课组长由德高望重、有教学实际经验的中老年教师或骨干教师担任)。

2、学期初同年级同科目教师共同研讨教材,学习教法、学法,制定本学期学科计划和课程进度计划。学习新课程标准,共同研读各学科阶段性教学目标,让新课程标准深入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的心中,成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形成的总抓手。

二、抓点带面,形成模式,深入推动集体备课的开展。

我校在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过程中,对集体备课的操作模式作了较为系统化的归纳完善,即“提前布置,分头准备;各抒己见,达成共识;根据学情,形成个案;教后反思,不断改进”。具体的做法是:

(一)初备。每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就是下周的教学内容,根据制定的课程进度表,每次备课组长安排一位主备人。这样保证主备人能集中精力吃透每一课教学内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然后形成交流意见。辅备人在集体交流前必须将教材通读,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并进行初步的教学设计。我们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在形成教案

前,主备人、辅备人可以在书上圈一圈,划一划、注一注,也可以在纸上写一写,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列出自己的困惑或疑问,以便在集体交流时有重点,有程序、有针对性的讨论进行,以提高交流的实效性及交流速度,从而也防止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二)集体交流。集体交流以讨论并形成教案为主,并附以讨论教、学具的准备、练习课的设计、安排。首先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谈出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见解、看法及教学设计。辅备人随之以补充、完善。然后由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或上次教学实践的反思进行讨论交流。交流不拘形式,有时就一点有感而发,有时就整体发表见解,集体备课组的成员边听边发表意见,并随时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

在交流时,我们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对他们主备的材料进行重点交流;对才入门的青年教师主备的课进行重点评析,评析时对考虑周密,教学案设计有创意、有实效的教师给予重点鼓励,并予以表彰(每学期结束时教导处在各个教研组评选优质教案)。在争执疑难问题时我们主张教师要以事实为基础,引经据典进行批驳,防止武断及个人主观主义的产生。力争每次集体备课既形成备课教案,又能解决或探讨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难点的问题。最后由备课组长小结本次集体备课情况,部署下一次的教学工作及集体备课内容,整理好本次集体资料。

(三)形成教案。集体交流之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然后由主持人审阅后复印数份交给每一位辅备人。为了保证教案及时发到每一位辅备人的手中。我们要求主备人必须在周六将教案交到辅备教师手中。

(四)个性设计与反思。每位教师特别是辅备人拿到教案后要根据自己的班级情况、个性特点,对集体形成的教案作深入的推敲、斟酌,然后在备课上进行圈改批注,从而形成符合自己班级实际、符合个性特点的新教案。

(五)对集体备课加以验证。我校的做法是,一次集体备课活动结束,就举行一次教学观摩,而开课内容就是那次集体备课的内容。这样做,使大家都能看到他们的集思广益在课堂上的体现和不足地方在教学中的暴露:使大家感到,每研究一堂课,对课改中课堂教学目标的把握、情感态度的培养、学习方式的转变等种种疑问,就找到了一个满意实在的现场回答。在课程教学完成后,教师要针对教学实践写出教后感(或教学反思)。这样下来,老师们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的见解随着一次次的备课活动逐渐变得精辟而敏锐,这不能不归功于这种“实践检验真理”的做法。

为了总结集体备课的经验,指导课堂实践,教务处每学期选取几个班级跟踪听课,要求教师备课后标明各自的教学时间、班级,听课后及时给予指点,教师在评课后写出教学反思笔记,以实践——反思——再实践这种形式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同时带动了教师听课的积极性。开展集体备课后教师有了备课的充分时间,彻底杜绝了上无准备的经验课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实行集体备课后,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参与备课,在备课过程中商讨课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在什么地方,哪一个教学环节会出现问题等,通过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提高了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吸收了较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取长补短,起到了以老带新、以优带平的效果,加快了年轻教师的成长速度。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经验,逐步提高自己、充实自己,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加强领导,健全制度,确保集体备课活动的顺利开展

学校成立集体备课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任成员,加强对学校整体教科研和集体备课的组织领导工作。制定集体备课制度,教务处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学校领导随时深入到每次集体备课之中,进行交流、探讨、反馈。无故不组织、未参加者,与教师年度

综合考核挂钩。集体备课的改革,促进了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深钻教材,相互监督、相互竞争,为教师提供了学习、合作、竞争的平台。

集体备课在我校开展以来给我们带来的成效:

1、集体的智慧为每个教师分担了任务,由原来的“个体劳动”变为“集体性质的劳动”,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使教师从无谓的抄写中解放出来,并有了博览群书的时间和认真进行教学研究的工夫;其次,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在无形中都感受到自己在不断进步,每当大家在一起交流、研讨时,带给自己的是永久的“营养”,自己也颇感欣慰。更重要的是带给学生的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2、“集体备课”促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协作互动的活动,要使备课切合实际,有的放矢,教师就必须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知识水平、智力层次、接受能力等基本情况。只有这样,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我们才能做出准确科学的估计,从而预见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有备无患。

虽然集体备课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成效,但我校的工作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弥补。同时也希望各位领导、同仁对我校的教学工作多多指导,不妥之处还望大家多多包涵。

篇3:谈谈语文教研交流的有效性

那么,怎样开展行之有效的语文教研交流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着手开展工作。

一、加强语文教研组的建设

首先,选好语文教研组长。教研工作直接关系着学校教学质量,影响着教师的专业素质成长。所以教研组长的人选十分重要。教研组长要具备独立的语文学科钻研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也要有不断自我提升教育素养的意识,更要有交流与共享的团队精神和为群众服务的奉献精神。这样他才能带领整个团队在学校教研交流工作中不断探索,奋力前行。

其次,精心打造语文教研团队。有效的教研交流,其基础是良好的教研团队,在这个教研团队中,每个教师都能感受到一种开拓进取、勤奋学习、民主开放、合作共享的教研环境和氛围,能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感受到相互支持、相互激励的温暖。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教研交流活动。

二、坚持开展常规的语文教学教研交流活动

一个语文教研组少则十一二人,多则二十来人,每个教师的教学都是独立承担并完成的。但要想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单凭一己之力,是十分艰辛、又是十分艰难的,因为没有合作与交流,就无疑是将自己封闭起来,这样自己和井底之蛙有什么区别呢?自己一个人孤军奋战,绝对不如一个团队的集体力量强大。所以开展教研交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向优秀教师学习,学习和借鉴他人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对于教师个人专业素养的成长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一,发扬团队精神,集体备课,分工合作,资源共享。语文教研组人数一般较多,每个年级大概也会有四五个老师,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团队合作平台。具体做法是:开学初,由年级备课组长具体安排本学期教案的编写、课件的设计、作业和测试的拟定等等,任务安排到人,教师们分头行动,独立完成,然后再通过集体备课不断完善,最后把这些教学资源放在Q群文件上,供所有科任教师下载、参考和使用。

第二,精心准备并上好示范课和研究课。每个学期安排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上教学示范课和研究课,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教学总结反思、教学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的教研交流活动。由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开展示范课教学,听课教师学习借鉴,并将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努力创新。在教研活动中,根据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分析,优秀教师介绍经验,大家一起交流体会,互相启迪,共同提高。

三、有效开展校际教研交流活动

教研交流是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一个常态,但为了能使学校的教研成果更上一个台阶,就应该做到“请进来,走出去”,主动地与外界多接触、多交流、多学习。因为校本教研毕竟范围有限,仅局限于校内交流,不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长远发展。古人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而睿智。”开展校际交流可以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互补,增进各校教师的相互学习,既使上课教师从中得到磨炼,又使听课教师从中受到教益。

第一,组织语文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培训、观摩与学习。每年广西教育学院都举办广西语文优质课观摩活动或优质课比赛或语文专题探究活动,南宁市也组织市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各城区也都举办不同类型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交流活动,如中考复习指导研讨活动、城区视导课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就是一个教研交流的一个契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机会,主动学习,积极吸收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教学艺术,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二,有效组织校际之间的教研交流活动。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定期地与兄弟学校相互交流,或邀请名师、专家到学校来传经送宝;自己也要走出去,主动地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如城区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城乡学校之间结对子教学交流活动,城区学校中考复习指导课探究交流活动,等等。通过有效的校际教研交流活动,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我们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语文教研交流是提高我们教师语文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语文教研交流的措施多种多样,以上所述,仅是本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语文教学任重道远,语文教研交流有待我们继续探讨,不断努力。

摘要:良性的语文教研交流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与高效性。然而,目前很多学校尤其是乡镇学校的教研交流还存在许多不足,语文教研交流实效性较低。开展行之有效的语文教研交流可以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一、加强语文教研组的建设;二、坚持开展常规的语文教学教研交流活动;三、有效开展校际教研交流活动。通过这些措施进行语文教研交流从而提高我们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篇4:教研交流 助我成长

一、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有机结合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蒋老师以展示太阳图片和讲神话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她让学生分小组初读课文,同时提出了两个贯穿全文内容的问题,即:课文的哪几段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哪几段写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再指导学生说话:“有了太阳,就会有……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的确,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从反馈的效果来看,学生已经了解了太阳有远、大、热三个特点,并认识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顺利完成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二、在学法的指导和知识的传授上很到位

首先,蒋老师在教学第1~3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太阳的三大特点,先让学生找出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语句,并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这些句子,再让学生分析这些句子在说法上与一般句子的差异,体会这些句子的写作特点,从而准确地归纳出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其次,这节课对学生能力目标的要求,应该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纵观整个课堂,蒋老师抓住说明文的构段特点,注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并顺势而为,激发了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激活了课堂气氛,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板书设计布局合理且富有艺术性

蒋老师这节课的板书,左边是太阳的三大特点,右边是介绍太阳特点时的说明方法,下面是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我觉得这样的板书设计层次清晰,主次分明,使人看了一目了然。一节成功的课,肯定会有一个精心设计的板书,所以我们要重视板书设计,使之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课已尽,意犹存。蒋老师的这节课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们要以她的这节课为影子,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方法,使我们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朝着轻负担、高效率的方向发展。最后,我想提点看法,也是这节课美中不足的一点,就是蒋老师虽然很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但是读的精度和深度还不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的表达方法,发展阅读能力与形成阅读习惯的过程,也是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彼此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小学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每篇文章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我觉得应该建立在精读每个相关段落的基础之上。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加以指导,对书中重点词句、段落进行圈点、批注,反复吟诵,细心品味,用心领悟。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篇5:校际教研交流材料

——**中学校本教研交流材料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管理水平,把我校办成让人民满意的学校。几年来,赤金中学高举“科研兴校、科研促教”大旗,求实创新,和谐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聚精会神抓科研,一心一意谋发展,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方位育人意识,坚持“给每个人以希望,给每个人以自信,让每个人的智慧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加强领导,落实管理,改善条件,培训队伍,推进教育教学研究诸方面,取得了较为一定的成绩,走出了有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

一、加强领导,重视科研,树立正确的科研意识

学校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带头参与科研教改。坚持“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科研兴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领导和部署学校教科研工作,为教育科研提供组织、政策、设备设施及科研经费的保障,对教育科研工作进行考核、评比、总结、表彰。领导小组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领导者、指挥者,不仅在思想上要领导,更要在行动上领导。在职责中明确要求小组各成员坚持做到四个“自觉”,自觉承担课题的主研工作,自觉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自觉参加校内每次教研活动,自觉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教学,真正发挥出了“领头羊”,“主心骨”的作用、使学校的教育科研做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学校要求教育科研工作要降低重心,立足学校,以校为本。牢固树立“教学即教研”的校本教研思想,坚持“立足课堂,注重反思,加强学习,指导教学”校本教研方针。确立了“发展教师、服务学生、紧跟课改、有效提高“的校本教研目标。具体目标是:

1、面对学生差异大,解决如何实施有效的分层教学的问题。

2、建立各具特色的教师专业队伍,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有效促进不同年龄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尽快使年轻教师走向成熟教师、经验教师走向骨干教师。

4、当前,着力解决初中新课程改革中的若干问题,如:课堂教学方式的实验和改进,提高教

学效率,进行有效教学甚至高效教学等。领导、教师都对当前的教育科研工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一致认为教育科研必须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全机构、完善制度,加强教科研制度建设

学校责成教导处主管教育科研工作,教导处在校长、主管副校长领导下开展工作。确定了各学科研究负责人(各学科教研组长),研究骨干(备课组长,学科骨干)。各学科研究负责人,研究骨干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带头人,在思想上要身先士卒,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勇于开拓进取。在事业上要致力于自己所教的学科,努力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教法、学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科研工作上奋力做到教有所得,研有所获,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和带动全校教师。

学校为了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共同切磋分享经验,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融为一体,落实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形成校本教研“四级”管理机制。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教育科研培训小组、教 育科研实施小组、后勤经费保障组。

三、狠抓学习、重视培训,建设教科研骨干队伍

(一)计划引领、研发教材

学校制定了《教育科研培训计划》,还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名师培养计划》把培养名师作为我们的一项长期任务贯彻和实施。学校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为教师配备了《新课标导读》、各学科课程标准及解读等基本材料,进行校本培训。

(二)内容充实、狠抓落实

我校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学校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学校发展理念作为教师校本教研培训的核心,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支持教师校本培训工作。

1、学习提高----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1)培训工作日常化

我们把校本培训当做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规定每周三为全体教师雷打不动的 教研组理论学习时间,各备课组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教导处到时要派专人督察。使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2)培训内容广泛化

培训内容力求做到全面、丰富、翔实。具体有:

1、完成上级规定的培训工作;2师德教育活动会(老师有心得体会);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培训;4新课程通识培训、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5,教科研培训;6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

7、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训。我校认真加强师德制度建设与师德考核,制订了相关制度,对师德建设提出了非常明确具体的要求,同时严格进行师德考核,不断强化对师德的监 督与考核。同时,学校注重德育队伍建设,定期举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德育及班主任工作经验。

(3)培训形式多样化

在校本培训中,我们力求做到形式多样,贴近教师工作实际。在培训中做到:内容新--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学方式和新型的师生关系;方法活--采用听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效果实--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到、课后要反思到。

2、反思交流----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教研培训活动(1)教研培训行为自主化

首先制度上保证。学校规定每周三为教育理论学习日。教研活动中要求做到“三个有”,即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活动记录。其次组织上到位。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中间力量与基本组织。我校非常重视教研组的建设,合理划分教研组,明确各教研组长的职责,加强对教研组的指导与考评。再次行为上跟进。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各类教研培训活动,主动与同事交流实验中的成功与失败。为了加强教研组工作,学校还为每个教研组配备了业务知识扎实、教学理论水平高的行政领导来指导教研组工作。使广大教师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研究”为“主动研究”,学校教研氛围日渐浓厚。

(2)教研主题专题化

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我们事先定好计划、确立研究主题,做到“两个结合”。一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即要求学校各级教研活动要与课题研究相结合,要与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如英语教研组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营造我校的英语学习氛围上”;数学教研组重点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而语文教研组在作文教学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二是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根据培训主题、培训内容开展教研活动,教导处要对各教研组的培训、研究进行宏观调控,具体指导培训的方向和内容。

(3)教研内容系列化

我们认为开展系列化的主题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问题。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我校提出上好“四课”的做法。即老教师、优秀教师给青年教师上好示范课,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课题组内上好研讨课,备课组内上好课例研究课。

(4)教研形式多样化

从教研性质上分有注重操作的参与式研讨、同课异构的比较式研讨(课例研究课)、自我申报的公开课、提高层次的研讨课等。具体组织形式有 课堂观摩、说课评课(实话实说)、课题研究、案例反思、撰写随笔、读书交流、校内赛讲等。

(5)教研科研一体化

我们认为教研科研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为了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最大发展服务。为了提高教研科研的实效,我们的做法是教研活动科研化、科研活动教研化,教科研活动 教学化。学校教导处经常协同组织开展教研活动。

3、同伴协作、加强交流----大力开展集体备课制

我校积极探索备课制度改革,探讨新形势下加强集体备课制的新思路,总体思路是“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16个字。即先教师分块备课,然后是教研组集体评议,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实际修改,课后必须要有反思。反思要把课堂中的闪光点与失败处、学生的错例、二次教学建议等都记录下来。教案提倡备多板块、移动式、个性化的教案。这样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同时又减轻了老师的 工作负担,提高了备课实效。

4、专业引领----搭建教师学习对话的平台

没有专业引领的研究活动,老师研究很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或者至少耗费比较多的时间。除了教师个人的学习钻研之外,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给教师提供学习机会。(1)开展校内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一是采用新老挂钩师徒结对的方式,要求教龄未满5年的教师或者新调入我校的教师必须拜一名老教师为师,全面学习老教师的优秀经验和敬业精神。二是实行“推门听课制”,要求行政领导每学期至少听50节课,上课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课,每学期不少于25节,并定期汇报交流教学情况。形成大家都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2)走出去学习。学校有计划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尤其是对青年教师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对于一些优秀教师则送出去参加学习,让他们接受高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三年来,学校派出参加省市教育科研培训、研讨、交流、学习和考察的管理人员及教师达50多人次。参训人员各学科各部门涵盖面100%,专任教师培训面达90%。(3)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展示锻炼的舞台。如让他们在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执教观摩课,县“教坛新秀”评选中登台亮相。努力为广大青年教师创造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与理论素养的机会。

5、激励保障----发挥学校服务导向功能

为保证教科研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学校坚持做到五到位。(1)组织到位。学校已经形成一个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负责抓、教研室具体抓的校本教研的管理网络。(2)制度到位。学校先后制定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师徒结对制、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达标评定制、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了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3)人员到位。一是实施教研活动组长负责制、班子成员包组制。即各教研组的活动由组长负责,每个教研组都有班子成员负责,指导并参与各个组的教研活动。二是行政领导要深入课堂、研究教学,全面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4)经费到位。为了提高校本教研的成效,学校在经费上予以大力支持,做到四个保证:保证实验经费、保证课题研究经费、保证外出学习经费,保证校内奖励经费。每学期学校用于研究和奖励的经费高达十多万元。(5)激励到位。学校专门出台校内绩效奖与科研奖实施

办法,用于奖励在教学、科研方面有贡献的教师。鼓励教师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转变。

篇6:教研组交流材料

教研组交流材料

勤伴涯为

教海无涯勤为伴

———优秀教研组交流材料

在市教研室的指导和学校领导的关心下,我校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和勤实的精神,积极践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专业理论,团结协作,勤奋工作,管理有序,开拓进取,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组内教师无论是教育教学理念还是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在教学改革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绩的取得与我校的长远规划分不开。我校以“关爱生命成长,勤实奠基人生”为发展理念;以“从勤尚实”为校训;以“严谨,务实,乐学,进取”为校风;以“勤勉,敬业,务实,进取”为教风;以“勤笃,向上,求实,创新”为学风。作为学校的一分子时刻为集体着想是我们应该做的,而且成为“优秀教研组”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的心愿,今天我作为一名教研组组长代表跟大家交流,感到荣幸和自豪。我很高兴把我校数学组的一些情况和做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一、数学组基本情况

组内共有教师8人,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31岁,平均年龄约36岁;党员1人,中层领导3人,高级教师3人,班主任4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政治素质 高、业务能力强的队伍。就是这些人每天工作在学校的教学一线,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默默地奉献着自己。数学组始终保持着优良的传统,中青年教师能虚心学习,积极进取,老教师能毫无保留地把教育教学经验传授给其他教师;组内人员相处融洽,人际关系和谐,是一个团结的集体;组内的教研风气浓厚,教师治学严谨,彼此之间坦诚交流,这个小小的集体为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了一个宽松、融洽的环境,搭建了一个专业发展的优良平台。

数学组是一个团结协作,爱岗敬业、业务勤勉的团队。

二、数学组活动的主要做法

我们数学组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五个力”。

(一)学习力

1、勤学课标

数学组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作为业务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学期都组织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后老师们进行反思,写出心得体会。结合课标的学习还组织教师观看优秀的课堂实录,参加市室组织的有关培训。这些实实在在的活动,使每位教师对《课程标准》有了准确的把握,在教学中能够关注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能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等,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2、勤学理论 老师们都懂得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及方法手段才能不负于教师的职责,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我组除了征订《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案》、《初中数学·教与学》、《中小学数学》等资料外,每学期学校还发给老师人手一本有关优秀教师成长方面的书,如《一路修行做老师》、《不跪着教书》等,每位老师努力挤出时间来阅读这些书籍,吸收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先进典型的同时还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3、勤学长处

组内教师不仅在办公室进行交流研讨而且还建立自己的微信群,在群里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随时交流、探讨、切磋教学经验、教学感受,分享优秀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互相取长补短,使每个人天天有收获,处处长见识,线上线下结合学习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也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和短板,与时俱进,达到共同进步。

(二)工作力

教学工作本身就是细致而忙碌的,而数学教学工作就更加费神而吃力。要想激发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老师付出十分的力气是不行的,需要十二分的力气。

1、教研活动,扎实有效。数学组按照学校的安排,每周一次进行教研组活动,每次活动有组织有主题有记录。活 动内容有理论学习,教育方向探讨,课堂教学探讨,课题研究,集体备课,教学方法交流等。每次活动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做到教研有实效。老师们都非常重视组内的每次活动,除自觉主动按时参加,还有效地运用宝贵的一个半小时,把它作为学习、交流、提高的机会。

2、三课活动,各尽所能。一个再优秀的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我们除了同年级教师同备课和全体教师共商讨课例,找出教学过程中自己的缺陷和漏洞外,还根据学校安排,每学期组织一次“三课”活动。每位教师精心准备,积极参加上课、说课和评课的各个环节,在活动中取长补短,不断进步,共同提高。活动后人人写出教学设计,说课稿和教学反思,并产生本学期的校级教学能手。

3、勇挑重担,从不推辞。数学组的老师能认真完成布置的每项任务。每次上级有关部门到校调研听课,中青年教师总是主动承担讲课任务,从不推诿,而是作为锻炼自己和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机会。老教师从不计较肩上的任务有多重,同年轻人一起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总是认认真真,兢兢业业。

4、常规工作,一丝不苟。数学组老师备课认真,备课全面,提前备课,每天下班前将备课本交到教导处,进行登记。上课做到提前站在教室门口,课堂精讲多练,组织学生 小组活动。学生作业分层布置,有梯度,作业量适当,作业全批全阅,而且尽量面批作业。作业本上少不了激励性的语言。个别辅导,常抓不懈。课堂上教师教学是面对全体学生进行的,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接受不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数学老师利用午休、晚自习时间进行辅导这部分学生,帮助他们及时学会基础知识,做到不掉队。同时也辅导边缘生,帮助他们及时打通思维障碍,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因为我们的老师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及时辅导、及时交流,爱生如子,才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我校的数学成绩的。

教研组的事情不论大小,大家都积极参与,认真对待,我们组是一个团结向上,力争上游的集体;是一个严肃、严谨、求真务实的集体。

(三)探究力

数学组积极响应上级精神,认真落实学校安排,从以下几方面对工作进行了探究。

1、课堂教学改革

针对我校学生数学基础差,对数学学习缺乏自信的特点,课堂上尝试用“导学案教学”,我们借助金太阳导学案,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出台自己的导学案,这样做就避免了教师一言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收 到了良好的效果。

2、学习方式改革

各班根据学习成绩将学生“分层设置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包含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组织教学,随时调整进度,有针对性的讲授知识,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小组活动是数学课堂的常态化教学,收效很大。

3、教学手段改革

信息技术的进课堂很好地辅助了数学教学。每位教师能够运用电脑、展台,白板等进行教学。特别是任成龙校长他亲自与数学老师一起学习几何画板,将一些典型题制成动画直观演示,分享到微信群,深受大家好评。

4、实施结对帮扶

采取师生结队、生生结队的办法。数学老师每人都与两三个学生结成对子,随时关注帮扶对象的情况,使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感到了温暖和关心,对学习有了积极性。

教研组的活动和工作在保证常规工作完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究新的做法,总是走在其他组的前面,这样做促进了数学老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实践经验到理论的升华,同时也提高了我校的数学教育教学质量。连续多年中考中我校数学成绩在农村初中位置是靠前的。

(三)创新力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保障,创新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动力。我们数学组十分重视创新工作的开展,主要进行了下面工作:

1、导学案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针对我校学生数学基础差,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加大课堂学习效益,针对课本内容使用导习案,学生人手一份,主要在课堂上使用,课后教师进行检查纠正。导学案也可以作为学生课后复习的重要资料。我们每个数学教师正在摸索导学案教学的更好使用方法,学生也适应了这一教学法。学生把作业写在活页作业纸上,交回来教师方便快捷及时地查阅,组内每月一次定时督查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作业,作为学期教师考核和班级考核依据。

2、课题研究的开展,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数学组有一个大课题《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施策略研究》,其中每个组员都有自己的分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课题研究,在校级活动中体现课题研究的阶段实施成果,在教研活动中交流课题研究的进展。校长亲自参与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如何实施,采取什么策略,等等,帮助教师寻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不断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新举措。每位教师写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小结,组内提出整 改措施。

3、教学情分析表的使用,更好的使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每次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后每位数学教师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认真填写教学情分析表,明确本学科的边缘生和临界生,找出下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和帮扶对象。

4、成绩是过去的,对未来起鞭策作用。我们数学组在学校的正确指引下,取得了优良的成绩。马丽琴老师被评为地级教学骨干,冯丽霞和李燕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武继红老师和马恩忠老师、冯丽霞老师多次获得成绩优秀奖,姚海霞老师撰写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研活动案例》在山西省第六届基础教育三优工程评选活动中评为二等奖,姚海霞老师的《图形的旋转》在晒课活动中评为省优课,等等。这些成绩会鼓舞着我们全组上下不断进取,勇往直前。

(五)动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每位教师都能感到一种压力的存在,有压力才有动力,正是在这股动力的驱使才使我们不停的去了解高效课堂结构,熟悉新课程标准,努力探究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新的教法,积极开展有效教学,实施高效课堂,力争做“科研型”的教师。数学组被评为优秀教研组,全组上下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更需要迈出矫健的步伐扎实地去走脚下的路。今后要做到:

1、加强新课标的学习与钻研;

2、深入研究高效课堂;

3、不断完善“培优、扶中、转差”工作;

4、提高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

我们数学组不断有新教师加入,这些年轻教师有工作热情,有责任心,也有忘我的工作精神,但是教学是一门技术,无论教材体系的钻研、还是教学方法的设计、学生学习兴趣的唤醒都要有一定的技巧,为了提高我们数学组整体教学质量,需要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手把手的扶持,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更需要年轻教师自己主动学习和主动请教。所以,作为组长,我有义务带领我们全组教师精诚合作,发挥同伴互助作用,共同搞好数学教学工作。

教育改革,教学研究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使我们的教研工作更上一层楼。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唯有我们在这浩瀚的教海中乘风破浪、勇于开拓,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起胜利的风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使命要有新作为。在教学的海洋中苦乐相随唯有勤为伴。我们全体数学教师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从春天出发,让奋斗定义未来。我们将砥砺前行,务实工作,把工作做得更精彩!

姚海霞

篇7:教研活动交流材料

在支教单位奈曼旗实验小学的典型引领和理论指导下,我们学区教学教研步入了新台阶。为更扎实落实教育教学任务,我学区探索推广王敏勤教授五环节的和谐教学法。五个环节分别为:单元导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大组汇报、教师点拨——变式练习、拓展提高——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这一教学模式在理论上讲适合于小学各学科教学,但是不同的学科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应灵活变通。

语文分析课文的教学模式:

1、单元导入

明确目标

2、粗读课文

整体感知

3、细读课文

赏析语言

4、归纳概括

深化主题

5、巩固练习

拓展提高

6、课堂小结

单元回归

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

1、单元导入

明确目标

2、提出问题

自学指导

3、大组汇报

教师点拨

4、变式练习

拓展提高

5、课堂小结

单元回归

英语新授课教学模式:

1、单元导入

明确目标

2、自学指导一:学习新词(包括自主学习、小组互查互助、大组汇报、教师点拨、变式练习等)

3、自学指导二:学习课文(包括自主学习、小组互查互助、大组汇报、教师点拨、变式练习等)

4、课堂小结

单元回归

学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是学校教学成熟的标志,教师有成功的教学模式是个人教学风格成熟的标志(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打造名师效益)。学校的高效教学应该从统一教学模式入手,因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有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可操作性强,易于模仿和操作。

下面我结合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和徐丽娜老师的语文课例,介绍一下语文分析课的教学模式。

第一环节: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为什么设计单元导入呢?语文课本的编排,“文本”和“主题”是不可缺少的两条主线,过去以文体作为主线:小说单元、诗歌单元、议论文单元等;现在以主题为主线:人间真情单元、科学幻想单元等。教师要把这些明线和暗线都整理出来,让学生看到其内在联系。如徐丽娜老师教学的第五单元以“生命”为主题选编了4篇课文,分别为《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 生命》《花的勇气》

开课时单元导入有助于正确理解单元文本主旨和主流价值观。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部分”中从“创造性地理解”改为“正确理解”也体现了这一点。如教学《三打白骨精》的教学中出,老师问学生你最佩服谁时,大多数孩子说佩服孙悟空,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佩服白骨精。白骨精足智多谋、屡败屡战、锲而不舍,有坚强的意志。这就脱离了文本的主旨和主流价值观。

明确目标: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学生也要知道。就跟作战一样,不仅指挥员要知道战斗目标,士兵也要知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士兵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学也是如此。徐丽娜老师结课时出示了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中不要机械的套用三维目标的模式,写在教案上可以,告诉学生就显得有些呆板。可尝试把目标问题化,就是把一节课要完成的目标设计成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解决了,学生也就达标了。

第二环节: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学生整体回顾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也就是再次把文章的脉络理清。为下步的赏析语言打下基础。徐丽娜老师如果在让学生浏览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效果会更好,可以照顾中等生和后进生。

第三环节:细读课文

赏析语言

本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最重要的步骤。

首先谈谈对赏析语言中的“语言”的理解。新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把“语文”改为“语言文字”并四处提到“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是语文教学从静态的语文知识性教学转变为动态的语言智慧技能的过程。指明了语文课改的主攻方向。听说读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落脚点。

徐丽娜老师在细读课文、赏析语言这个环节抓住重点句子、词语进行赏析和训练,落实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只是在朗读指导方面有些欠缺。新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建议中提到“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强调。”,“自然朗读”应以不同的文体的文体、特性为基础,先要把握好课文的总的感情基调,即课文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然后把“停顿、重音、语气、语调”四大朗读支柱落到实处、这样朗读就能做到“感情自然”了。

第四环节:归纳概括

深化主题

这一环节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人文性”的落实。徐丽娜老师板书的设计和结合课文内容和欣赏的图片,想一想生命的意义,这就是对主题的深化,落实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第五环节:巩固练习

拓展提高

说来是第五环节,但是我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处处落实练习这一环节,没有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环节来进行的。比如徐丽娜老师在第三环节中处处设计语言的训练、如“抓住挣扎 极力 冲破

仅仅

糟蹋 等词语进行感悟,那样

那样”说话等都体现了巩固训练这一环节。

还安排了小练笔,写自己的感受。小练笔在修订版的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有这样一段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第一次为练笔正了身。2001版课标虽然没提练笔,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安排了30次小练笔。今后练笔必将成为作文教学的轻骑兵。

小练笔也是中高年段落实写字教学途径。修订版的课程标准,写字教学建议中新增了关键性建议:“第一、二、三学段,要再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子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所以到了中高年段除个别难写字的写字指导外,还要加强课内其它书写练习的指导。如课后安排的摘抄句子和段落的书写练习和课后设计了较多小练笔的作业。这些都是落实写字10分钟的途径,并使学生养成“提笔即练习”的习惯,从而达成课程中提出的“要子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

单元回归

课堂小结无疑是回顾、总结这一节课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可以起到备忘录的作用,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单元回归又是对整个单元主旨和训练重点的再次升华。(单元知识树)

篇8:教研交流材料

一、存在问题与相应分析

由于学校之间存在客观差异,校本教研的水平也相差很大,因此,其存在的问题也会大相径庭。但从总体上说,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

(一)复杂性认识不足,成效期望过高

一个学校数学教师群体的情况常常是复杂的。如果是18个教学班规模的学校,数学教师的数量在10个左右。但这10个人的情况也相当复杂,他们的年龄、教龄、学历、职称等往往不同。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态度也不同。有积极主动参与的,也有应付了事的,还有消极对待的。如果学校规模超过18个教学班,数学教师人数还会增多,教师之间的差异可能就更大。而规模比较小的学校,又常常缺少同年级同伴交流与研讨的教研氛围。而对于校本教研的成效,人们常常期望比较高。比如,有希望通过校本教研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也有希望通过校本教研能够出研究成果并可以获奖的;还有希望能够解决学校中老年教师职业倦怠的等等。许多教师对所在学校的教研活动的满意度不高,这与他们对校本教研成效有着较高的期望值密切相关。

(二)思考性启发不强,问题意识匮乏

培养有思考力的下一代是教育的重要使命,教师自己具有思考力自然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事实上,教师的思考是教学工作的迫切需要,教师的思考也是自身成长的一个过程,我们希望思考的是教师职业的一种状态。一个有成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应该提升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力。理想的教研活动,不仅能使教师获得某些具体的操作技能,而且能够启发他们对教学问题的思考。目前许多校本教研活动在教师思考方面显得启发性不强。一个比较鲜明的现象就是有些教师在教学工作过程中问题意识匮乏,甚至于没有问题。而教育研究是从问题出发的,一个不能发现、提出问题的教师,不可能进入研究的状态,也不可能增加自己的“学问”。因为,学必始于问,问必增于学。校本教研需要在增强教师问题意识、提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化大力气。

(三)过程性强调不够,全员参与度低

强调过程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点,校本教研活动从本质上说是教师教育活动。这种活动也应该强调过程,而不应该只关注结果,也不应该只关注开展活动时的那一段“过程”,应该十分重视活动的准备过程。目前,比较常见的校本教研活动形式是听课评课,这样的活动以课例为载体展开,突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这是这类活动的优点。但常常是上公开课的一个或几个教师比较投入地经历了课前“研究一节课”的过程,如认真研读《标准》与教材,进行教材比较研究,做已有教学设计综述等等。而其他教师听课前投入比较少,甚至没有投入,有些可能在开始听课后,才知道这次教研活动研究的课例,对于这部分教师来说开课前“没有过程”,校本教研活动是从开始听课这一刻开始的。而上公开课的教师总是少数,这样就整个活动来说,全员参与程度就比较低。由于听课前对研究的课例没有多少思考,因此,听课后的交流就显得相对肤浅,交流的深度不够,这样的教研活动有效性较低。

二、策略思考

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活动应该在秉持“只有不断投入,才能不断发展”的理念下,以课例为载体,建立“阅读·思考·交流·发展”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新范式,建立这样的范式是希望通过系列活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较好地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精心选择教学课例

精心选择教学课例并进行研究,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又可以对同类课的教学提供参考。以课例为载体进行校本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活动的设计者要精心选择典型课例,力求以点带面,触类旁通。例如,通过对“圆的认识”这节课的研究,不但让教师们明确如何进行“圆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而且能够提升对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概念课的教学能力。同时,还能提高教师的研究素养。在具体操作中,选择不同的课例进行研究时,会有一些共性,可能会涉及到同一个研究的范畴,如课例长方形认识、与圆的认识都属于概念教学,在讨论与交流时,在内容上会有一些重复,这是正常的,参与校本教研的教师也需要不断复习,以达到真正把握一类课的教学方法。

(二)适时提供阅读资料

阅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就目前的多数教师而言,真正有阅读习惯的人并不多,有阅读数学教学专业期刊或书籍习惯的教师则更少。有些学校也布置教师读书并写出读后感,这些都是好的做法,但仅有这样远远不够。要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教研活动的设计者应该围绕典型课例,提供资料让教师阅读。资料的提供可以从几句话开始,逐步过渡到一篇文章,再过渡到专业书籍。不要一开始就提供数学教育的专业书,否则,教师可能因为阅读困难、没有兴趣而不读。校本教研的组织引导者要先行阅读,并有选择地进行提供。如对“圆的认识”教学的课可以有不同的开头,组织者可以在杂志上摘录不同的开头方式提供给教师阅读。这样的短文可读性相对好一些。每次提供给教师阅读的资料,一共多少个字可以有一个统计,以便每个数学教师都清楚一个月的阅读量,这样可以不断强化“阅读数量”的观念,虽然阅读量大的人不一定比阅读量少的人聪明,但对于个体而言,阅读量的大小与他的发展速度自然紧密相关。

(三)恰当设计思考的问题

就目前的多数教师来说,要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校本教研活动的设计者,在围绕课例提供阅读资料的同时,还十分需要紧密结合阅读的资料提出问题。也就是说,在提供阅读资料的同时也要提供给教师思考的问题。而设计者提供的这些问题应是教师通过阅读及思考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可以是选择题、是非判断题、论述题等等。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数学、数学教学以及本校教师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可以多一点,以便供教师选择部分解答。问题的设计要能适应不同水平的教师,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能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提供给教师思考的问题,不仅可以要求他们想一想,还可以要求他们写一写,这样,参与数学校本教研活动的每一个人,在集中交流前都已经有了书面的准备,效率也就能提高了。同时也可以要求教师平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提供给全数学组的教师思考。但要提出恰到好处、难度合适的问题,又是一件困难的事,因此,不断实践反思每一次校本教研的情况,会对后续的活动提供有益的经验,以便能够真正实现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四)有效创建交流平台

由于每一个参与活动的教师都事先进行了准备,并对问题进行了书面解答,因此,教师集中进行教研活动时,可以从书面语言开始,也就是可以先让他们交换资料,阅读其他教师是怎样解答这些问题的。书面语言的交流是进一步阅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读到同伴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读到自己的同伴怎样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同伴写出的文字可能会更亲切。在书面阅读的基础上,再进行口头交流。可以根据问题的顺序逐一交流,也可以选择部分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对话。如果学校规模比较大,数学组的人数比较多,也可以先分年级组进行口头交流,再大组集中交流;还可以让不同的年级组准备不同的问题,在大组交流时,年级组就报告他们组重点准备的几个问题的解答。在口头交流开始前,要指定一两个人对交流进行记录并随时归纳观点与问题,到活动的最后,记录人要对这次活动进行综述,归纳形成的共性、存在的分歧和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在进行面对面交流时,不但每个教师的观点要明确,而且还要能够欣赏同伴的不同观点。如果在交流过程中有争议,那么这种争鸣的学术氛围教师都要加以珍惜与呵护。唯有这样,学术才能繁荣,教师才能发展。

在阅读、思考、交流的基础上,也可以围绕所研究的课例进行开课与评课。在整个活动结束后,要指定专人整理资料,并进行归档,作为永久性档案进行保存。这样系列地展开教研活动,可以为学校积淀数学教学的校本课程资料,为学校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有理数乘方教案人教版下一篇:建筑工程竣工资料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