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科室创建总结

2024-07-04

中医特色科室创建总结(精选8篇)

篇1:中医特色科室创建总结

医技科室 评审指标 评审方法 评审细则 相关部门 任务 2.3.2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接获“危抽查5项“危急“危急值”处理记录不符合要求,急值”报告的医护人员应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值”处理记录,并每项扣0.5分。医务科、检验科、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复核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值现场追踪考查。各临床科室 班医师报告,并做好记录,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及时追踪、处置并记录。3.3.1.1临床检验部门设3.3.1.1.1符合《医疗机构查阅相关资料并未集中设置、统一管理,不得分。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要实地考查。抽查临检验科

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求,全院临床实验室集中设检、微生物、免疫、法》,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置、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生化等专业项目。疗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3.3.1.1.2临床检验项目满查阅相关资料,并临床检验项目不能满足临床需诊检验服务。(5分)足临床需要,对本院临床诊实地考查。要,不得分;委托服务不符合要

疗临时需要,而不能提供的求,扣0.5分;微生物检验项目特殊检验项目,可委托其他对院感控制及合理用药不能提供检验科

三级医院提供服务或多院充分支持,扣0.5分。联合开展服务,但应签署医院之间的委托服务协议,有质量保证条款。3.3.1.1.3提供24小时急诊实地考查,并抽查不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检验服务,明确急诊检验报3个检验项目(临不得分;检验报告时间不符合要告时间,临检项目≤30分钟检、生化、免疫各求,每项扣0.5分。检验科

出报告,生化、免疫项目≤1项)。2小时出报告。

3.3.1.1.4检验项目、设备、查阅相关资料,并检验项目不符合卫生行政部门准试剂及校准品管理符合现实地考查。入范围,检验设备、试剂三证不检验科 行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齐全或不在有效期内,或校准品门标准的要求。不符合法规规定的标准,不得分。3.3.1.2有实验室安全程3.3.1.2.1有实验室安全管查阅相关资料。无制度和流程,或无安全记录,序,制度及相应的标准操作理制度和流程。不得分。未开展安全培训,扣0.5检验科 流程,遵照实施并记录。(7分 分)3.3.1.2.2实验室进行生物查阅相关资料,并分区不合理,扣1分;无明确的安全分区并合理安排工作实地考查。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标志,扣检验科 流程以避免交叉污染。0.5分;工作流程不合理,扣0.5分。3.3.1.2.3实验室根查阅相关资料,并实验室设施、个人防护不符合要据工作人员的不同性质,按实地考查。求或未制定应急预案,不得分;照行业规范,进行充分的个

警示标识不符合要求、或无职业检验科 暴露处置登记及随访记录,扣人防护。实验室制订各种传0.5分。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并详细记录处理过程。3.3.1.2.4实验室制定针对查阅相关资料。无消毒记录,不得分;未定期监不同情况的消毒措施,并保控各种消毒用品的有效性,扣检验科 留各种消毒记录。定期监控0.5分。各种消毒用品的有效性。3.3.1.2.5实验室化学危险查阅相关资料,并无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或未落品管理、废弃物、废水的处实地考查。实、实验室废弃物、废水处理流检验科

置符合要求。程或登记记录,不得分;记录不完善,扣0.5分。

3.3.1.3由具备临床检验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检验质量控查阅相关资料。资质不符合要求,每人扣0.2检验科

制活动。(1分)分。3.3.1.4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5查阅相关资料,实未开展室内质控或未参加室间比分)地考查并抽查10对或室间质评工作,扣2分;未份检验报告单。按照检验结果报告时间(临检常规项目≤30分钟,生化、免疫常规项目≤1个工作日出报告,微检验科

生物常规项目≤4个工作日)出具报告,每份扣0.5分;报告格式不规范,每份扣0.2分;检验报告单未经审核并执行双签字(急诊除外),每份扣0.5分。3.3.1.5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制定质量与安全管理查阅评审前3年无管理小组,扣1分;未制定管计划和质量控制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所有POCT项相关资料。理计划和质量控制指标,扣1分;目均应开展室内质控和院内比对实验,并参加室间质评。无POCT项目室内质控和室间质(2分)评记录,每少一项扣0.5分;未检验科

对超出允许范围的项目及时进行校准和纠正,扣0.5分。POCT项目应未开展院内比对扣0.5分 3.3.2.1医学影像(放射、3.3.2.1.1医学影像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不得超声、CT等)部门设置、布医疗机构执业诊疗科目许实地考查。分;X线影像、超声检查、CT不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可登记,符合《放射诊疗管能提供24小时急诊(包括床边急影像科

疗管理规定》,服务项目满理规定》,取得《放射诊疗诊)检查服务,每项扣1分。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24许可证》,服务满足临床需小时急诊影像服务。(6分)要,提供24小时急诊影像

服务。3.3.2.1.2根据医院规模和查阅本人事医师、技术人员和护士配备与医任务配备医疗技术人员,人档案。院规模和任务不相符,每类扣1员梯队结构合理。分;科主任不具备主治医师以上影像科

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扣0.5分;其他人员资质不合格,每人扣0.2分。3.3.2.1.3科室有必要的紧查阅相关资料,并科室无紧急意外抢救预案,不得急意外抢救药品器材,相关实地考查。分;缺少必要的紧急意外抢救药人员具备紧急抢救能力,有品器材,扣0.5分;无与临床科影像科

与临床科室紧急呼救与支室紧急呼救与支援的机制与流援的机制与流程。程,扣0.5分。3.3.2.2建立规章制度,落3.3.2.2.1建立健全各项规查阅相关资料,并无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不实岗位职责,执行技术操作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落访谈1名员工。得分;员工不知晓本岗位职责,影像科 规范,保护患者隐私;实行实岗位职责,开展质量控扣1分;无质量控制记录,扣1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制。分。量评价。(5分)3.3.2.2.2定期校正放射诊查阅相关资料,并无定期校正和维护记录,扣0.5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技实地考查。分;设备运行完好率<95%,扣影像科

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0.5分。并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3.3.2.2.3采用多种形式,查阅相关资料,并未开展,不得分。无评价结果与影像科 开展图像质量评价活动。实地考查。改进措施扣1分 3.3.2.3提供规范的医学影3.3.2.3.1医学影像诊断报抽查近1年X线影出具报告医师资质、报告时间、影像科 像诊断报告,有审核制度,告及时、规范,有审核制度像、超声检查、各报告流程不符合要求,每份扣

有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制与流程。

1份报告和片子。0.2分;未执行审核制度,每份度和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扣0.2分。制度。(5分)3.3.2.3.2有重点病例随访查阅评审前3年未定期召开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制度并落实,定期召开疑难相关记录。会,扣1分。无重点病例随访扣影像科

病例分析与读片会。1分 查阅相关资料,并无相关制度,或未通过环境评估,3.3.2.4制定医学影像设备3.3.2.4.1制定医学影像设实地考查。不得分。未定期检测扣1分 定期检测制度、环境保护、备定期检测、放射安全管理影像科 受检者防护、及工作人员职等相关制度,医学影像科通业健康防护等相关制度,遵过环境评估。照实施并记录。3.3.2.4.2有受检者和工作实地考查。无受检者防护措施,扣1分;无影像科

(4分)人员防护措施。工作人员防护措施,扣1分。3.4.4.1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查阅相关资料,实未与指定供血单位签订供血协要,无非法自采、自供血液行为。地考查,抽查5份议,扣0.2分;无应急用血的后(2分)运行或归档输血勤(通信、人员、交通)保障,检验科

病历。扣0.2分;有非法定渠道用血或 自采、自供血行为,不得分。

未定期进行培训,不得分。3.4.4.2加强临床用血过3.4.4.2.1开展对临床医师输查阅评审前3年 程管理,严格掌握输血适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每年至相关资料。应症,促进临床安全、有少一次)。检验科 效、科学用血。(5分)3.4.4.3开展血液质量管3.4.4.3.1制定血液贮存质量查阅相关资料,并无制度,不得分。检 理监控,制定并实施控制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制度。实地考查。检验科 验输血严重危害(输血传染 科疾病、输血不良反应、输

注无效)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3分)

3.4.4.4开展血液全程管3.4.4.4.1制定输血申报登记查阅评审前1年无相关制度,不得分;用血申请相关资料。单格式、书写不规范或信息不完理,落实临床用血申请、和用血报批制度,用血申请单审核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格式、书写规范,信息记录完整,扣0.2分;大量用血未报批检手续,执行输血前核对制整;大量用血报批审核率审核,扣0.2分;临床用全血或检验科 验 度,做好血液入库、贮存100%,临床单例患者用全血或红细胞超过10U未履行报批手科 和发放管理。(3分)红细胞超过10U履行报批手续,扣0.2分。续,紧急用血必须履行补办报批手续。3.4.4.4.2制定输血前的检验查阅相关资料,并无制度,不得分;不熟悉核对制检 度,每人扣0.3分;缺少实施记验和核对制度,实施记录及时、访谈2名相关人规范。录、或不规范,扣0.5分。员。科检验科、护理部、护理部 3.4.4.4.3制定紧急用血预查阅相关资料,抽无紧急用血的应对预案,不得分;检 案,并落实。查2名相关人员。相关人员不知晓本部门、本岗位检验科 验的履职要求,扣0.5分。科

3.4.4.5落实输血相容性3.4.4.5.1制定输血前检测和查阅相关资料。无检测管理制度,不得分;未规 检检测的管理制度,做好相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范开展输血前检验项目(ABO正检验科 验容性检测实验质量管理,反定型、RhD、交叉配血、输血感科 确保输血安全。(2分)染性疾病免疫标志物),每项扣

0.3分。查阅评审3.4.4.5.2做好相容性检测质未建立室内质量控制流程,不得

前3年相关资料。分;未实施,扣0.5分;未参加量管理,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参加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国家级或省级室间质量评价机构检评。组织的输血前相关血液检测室间检验科 验质量评价,扣0.5分;对于室内科 失控项目和室间质量评价不合格的项目,未采取纠正措施,每项扣0.2分。

篇2:中医特色科室创建总结

半年以来,我科室平安建设工作,在校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小组的正确领导和校领导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按照建设“平安平利”的部署和要求,竭力做好各项工作,确保不发生任何影响稳定的事件,尽力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必要的支持。

一、充分重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自活动开展以来,我们便将创建平安科室牢记心间。科室成员间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同事间的关系不断深化,科室就好比我们在学校的又一个温馨美丽的家。大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半年间,所有成员的汉语或维语水平都有很大提高,而且随着交流能力的提升,科室的工作效率稳步提高。

二、互相尊重,创建温馨环境。我们科室以“五个互相”为起点。科室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彼此尊重各自的民族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惯。使大家感觉到了家的温馨和温暖,每天都能以饱满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来。保证了科室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密切人际关系,形成合力。鉴于科室人员拥有不同的语言,而且彼此对对方的语言了解并不多。我们每天抽出一定时间互相学习,民族同事强化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和理

解能力,汉族同事不断强化维语的学习,随着交流的增多,不仅科室的工作便于开展,而且同事间的关系不断深化,所有成员间的配合逐步密切。

四、提高思想认识,共建和谐大家庭。我们处在祖国的边疆,许多同事来自全国各地,远离家乡。缺少亲人之间的爱护。为此,我们之间经常交流,以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为基础,共同进步。在此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友谊的重要性,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许多的不愉快,让我们在家一样的环境中愉悦的工作。

篇3:中医特色科室创建总结

1 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制度缺失管理不到位

多年以来, 很少见到与针灸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循证医学研究, 国家一直未颁布相关法律法规, 未形成专门的中医特色的医院感染管理, 造成无章可循的现象[1]。荆门市中医医院是由中医院与石化医院合并在一起的一家医院两块牌子, 医院感染三级质控组织未将针灸科等以中医特色为主的科室纳入其质控范围, 同样也存在监控盲区。

1.2 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识滞后

中医特色医疗主要采用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法, 包括:中医中药内服刮痧、拔罐外治、针灸按摩运通经络, 尤其是使用火针拔罐等独特疗法治疗内外妇儿科疾病。由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理念不同, 中医方面医务人员缺乏必要的、系统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对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知之甚少。

1.3 空气污染, 环境质量差

中医特色门诊科室承担着年门诊10万人次中医特色服务等医护工作, 且门诊患者多集中在上午, 人群密度大, 加之受检者因治疗频繁穿脱衣服, 增加了空气中的尘埃。治未病科采血室和针灸治疗室没有空气消毒设施, 建筑布局不合理, 通风不良, 空气污染严重, 空气污染是造成呼吸道感染的最危险因素。

1.4 标准预防措施不力

部分医护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淡薄, 尤其是针灸科、治未病科。误认为体检者大多是健康人, 不同于门诊和病房的患者, 殊不知体检人员中也存在着乙型肝炎、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等部分病原体感染者和携带者, 工作人员操作不当也会引起医院感染。在检查中发现针灸科医师未做到每查一人一洗手或用手消毒剂, 操作时未戴手套特别是在刺络拔罐后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 未认真执行标准预防。

1.5 未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检查中发现科室对消毒隔离工作重视不够, 未严格遵守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后的火罐放在敞开的塑料盆内;装酒精棉球和干棉球的容器未贴消毒标签或容器消毒过期;污染的针刺与污染的输血和注射一样, 都可造成感染。针刺消毒不严是引起针灸感染的主要原因, 包括银针、火罐、三棱针、医者双手、穴区皮肤消毒等任何环节的忽略, 都可导致感染。

1.6 医疗废物处置不规范

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针灸治疗室地面上到处都是针灸包装袋、使用后的银针、棉签等医疗废物, 盛装使用后的一次性银针利器盒未加盖;医疗废物分类处置不规范, 医疗废物登记本无损伤性废物的登记。

2 对策

2.1 完善医院感染质量监控体系

完善监控体系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坚实基础, 建立一个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体系, 有利于各方面相互协调、相互支持, 从根本上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预防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我院根据中医医院的特点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医院感染质量监控体系, 根据医院医疗发展的需要, 及时增配相关专业人员, 保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建立了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监控组织。

2.2 加大医院感染相关培训力度

对全院以中医服务为特色的科室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强化培训, 增强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以《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废物管理条例》等行业标准为蓝本, 将全员应知应会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汇编成册, 组织学习并考核。

2.3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

将针炙、推拿、理疗、体检等相关科室的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消毒药械管理制度、手卫生规范等汇编入全院的《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手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两本书中, 全院人手一册, 并严格监督执行。

2.4 规范各项操作流程, 落实标准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是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和所有患者的常规感染控制措施, 基于所有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完整皮肤、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防止与上述物质直接接触, 而采取的基本感染控制措施, 即为标准预防[3]。进行各项操作前洗手戴口罩, 采血时用真空采血管, 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对高度危险器械必须灭菌处理, 针灸针采用一次性的梅花针、三棱针等, 不能一次性使用的需经2%戊二醛浸泡达10 h, 双盘管理, 消毒容器每周消毒更换2次。拔火罐用后先清洗后放入含1 000 mg/L“84”消毒液中浸泡消毒30 min, 再清洗晾干放入整理箱内备用。各种检查仪器接触受检者的部分使用前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 一次性床单一人一用一更换。

2.5 合理布局, 改善就诊环境

2.5.1 合并后的中医医院对门诊科室进行了重新布局, 大力改善就诊环境。手卫生是医疗机构内预防控制疾病传播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也是标准预防的主要组成部分[3]。门诊大楼每个诊室洗手池设置一个抗菌洗手液和免洗速干手消毒剂点, 并配备肘压自动取液器, 方便取用。

2.5.2 空气消毒在各诊室安装空气消毒机, 空气的消毒采用定时通风、空气消毒机定期消毒。每日检查前开窗通风15 min~30 min, 桌面和地面每日用含500 mg/L的“84”消毒液擦拭2次。

2.5.3 分时段侯诊, 降低高峰期人员密度,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建立灵活的弹性工作制度, 为避免人员过多聚集, 提前预约每日检查人数, 为避免出现人员高峰期, 早晨07:00开始上班, 休息时间安排到下午, 建立灵活的弹性工作制和无假日工作制, 并根据季节和患者的需求随时调整工作时间。这样, 不仅满足了受检者的需要, 也有效地避免了人员聚集, 减少了医院感染的机会。

2.6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中医特色门诊科室的医疗废物主要为感染性和损伤性废物, 医疗废物产生地有专人负责, 分别标识, 并注明日期, 按规定放在指定地点。

2.7 加强监测和监督管理

医院感染监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科学的监测结果是对医院感染各种制度和措施的效果评价, 也为完善制度和质控提供了新依据。院感科与科室联合定期进行监测、检查和考核, 将检查结果反馈给责任人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督促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 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对中医特色门诊科室制度、人员、环境、设施、器械、医疗废物管理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规范操作流程, 改进消毒隔离措施, 增加了患者就诊时的安全感、舒适感, 杜绝了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余海珠, 吴剑, 杨荣, 等.针灸科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控制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3, 30 (3) :2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WS/T367-2012.

篇4:中医特色科室创建总结

心脏外科

孟旭医生:现为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第九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博士后导师、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全国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外科分会常委、瓣膜病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微创心外科协会理事、北京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常委、北京器官移植学会委员、北京高级卫生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国际合作评审专家、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他擅长治疗瓣膜病、冠心病、房颤及多种心血管外科疾病,尤其在心脏移植手术领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孙立忠医生:现为北京市大血管疾病诊疗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五病区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常委兼副总干事、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库成员、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孤残儿童医疗救助顾问团成员、中华医学会及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擅长诊治各种疑难复杂性心脏病,如复杂性先心病、瓣膜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重症瓣膜病、严重的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或腹主动脉瘤等。

心脏内科

周玉杰医生:现为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心血管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中国生物工程青年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FACC)、美国心律协会会员(FHRS)。他擅长应用药物及介入疗法治疗冠心病,尤其擅长应用药物及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

吕树铮医生:现为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主任、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促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西医结合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保健局老年心血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研奖励基金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是我国知名的心血管病专家,在诊治冠心病、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及疑难性心脏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独到的见解。

马长生医生:现为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总干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心律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常务委员。他是我国心内科的学科带头人之一,曾应邀到国内300余家医院进行指导教学工作,擅长做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及心脏内科疾病的介入治疗,尤其擅长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

小儿心脏中心(北京市儿童心血管病中心)

刘迎龙医生:现为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国家科委科技成果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卫生部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求医问药》杂志顾问。他擅长诊治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室缺、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心内膜垫缺损、大动脉转位、三尖瓣下移等疾病。

金梅医生:现为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小儿心血管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常委、北京优生优育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病残儿医学鉴定专家、北京市介入治疗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红十字会爱心工程国际先心病培训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妇幼卫生专家组成员、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北京市及朝阳区疫苗接种不良反应鉴定专家。她从事小儿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近30年,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特别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此外,她还擅长诊治神经感染、神经免疫性疾病、颅脑外伤、急性脑血管病、缺血缺氧性脑病、一氧化碳中毒等疾病。

血管科

陈忠医生:现为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他从事血管外科的临床及科研工作20余年,有深厚的血管外科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种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

胸外科

区颂雷医生:现为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副主任、北京安贞医院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胸外科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肺癌专业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胸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他擅长做肺癌切除术、胸腔镜手术、纵膈肿瘤切除术及肺移植等手术。

张志泰医生:现为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委员、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委员、北京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擅长诊治各种气管及支气管疾病、先天性肺部疾患、肺动静脉瘘、肺发育不全及食管狭窄等疾病,尤其擅长肺癌、食管癌的综合治疗及肺移植手术。

呼吸内科

刘双医生:现为首都医科大学第六临床学院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北京安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呼吸疾病学术委员会委员。她擅长诊治各种心肺血管疾病、复杂性呼吸内科疾病及严重感染。

篇5:2010年医院创建和谐科室总结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这是由干部病房主仸所倡导,最终被全科医护人员所认同并共同遵循的做人做事准则,经过实践的多方检验,已成为我们建立维护和谐科室的思想基础。

我们已经看到,创建和谐社会正在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和人们的共同愿望,可见和谐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而我院从企业分离后正面临经营艰难、机制变革、人才匮乏等困境,在生存发展的紧要关头,构建一个和谐向上、稳定发展的局面更显得尤为重要。

科室是构成医院的一个细胞,也是维护医院稳定发展大局的基础,医院的整体和谐取决于医院内部每一个科室的和谐,我们为创建和谐科室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思想和谐。虽然科里的同志们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迥异的教育背景,个人的目标、价值观、个性和工作态度更是千差万别,但是大家能够努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做好医院科室的宣传营销工作,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感情基础——那就是热爱自己的医院、热爱自己的科室。比如席晓华大夫,在自己业余的朊友交往过程中,始终不忘宣传医院和科室,最终说朋朊友来院治疗,结果我院的朋务和医疗效果令朊友十分满意,一传十,十传百,相继有好几位朊友的朊友来到我院。还有护士郑秀花,竟然把自己热爱医院的感情“传染”给了全家,特别是她家老爷子,自从在我院治疗一段时期后,俨然成了医院的义务宣传员,逢人就说市中心医院好。2007年,科里的病床使用率最高达到80%,收到病人的感谢信、字画共计件。这些现象充分印证了一句古老格言:人心齐,泰山移,更说明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是工作和谐。工作中最多的问题出在医患关系上,因为患者的自主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提高,而医院相应的朋务意识和朋务能力与患者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积极融洽的医患关系?

首先我们从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入手:病人来到医院,最基本的要求是大夫能看好病,护士能扎好针,所以狠抓业务查房、苦练输液技术等基本功训练就成为我们的头等仸务。为此,主仸护士长以身作则,除了完成繁杂的行政管理工作,还有医院定期举办的下乡、义诊等公益活动外,不管多忙多累,主仸始终坚持每天亲自查房,节假日也从不例外;带领大家严格按照查房标准,有针对性的分析疑难病例,认真讨论治疗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查房督促大家工作再累不能忘记业务学习,工作再忙也要把科里每一位病人的情况装在心里。

我们的护理队伍在护士长带领下,勤勉敬业,对辛苦琐碎的护理工作充满了难能可贵的热情和激情:每次输液,大家都要仔仔细细的查看血管,确保一针见血,尽量不让病人多受一点罪,护士王香领积极进取,今年4月份代表我院参加市卫生局护理技能大赛并获得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每次健康宣教,特别是对待年龄大的耳背老人,我们总要坐在床旁拉着老人的手温言细语,使老人家们感受

到一种亲切的关爱;并且这种关爱是实实在在的,就象儿女对待自己的父母。曾经有一位80多岁的老师傅,护士马艳芬巡视病房时发现他大汗淋漓的躺在床上,痛苦不语,经询问得知,老人的家人不在身边,解不出大便又不好意思对护士说,小马听后二话没说,帮助老人用手一点一点的抠出大便,解决了老人的难言之苦,使老人感动异常。

其次注重沟通。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病人或家属对医务人员产生误解源于医患间医疗信息的不对称,因此我们科室始终把与病人的充分沟通作为治疗环节的重要内容。为此,科里不仅对医患、护患沟通的内容和方式做出了具体规定,而且主仸还经常把她所掌握的心理技巧无一保留的与大家分享,科里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效果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赵满荣大夫,她不仅擅长沟通,最重要的是她肯于去用心沟通,甚至做到上门回访病人,让病人和家属非常感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在病人中的口碑格外的好。用一位病人的话说就是:以前在别的医院住院,从来都是病人追着大夫说病情,好不容易逢到主仸医师查房,病人的话还没说完主仸就走了。可在这儿,大夫们每天早上一来,第一件事就是到病床前看望病人;主仸每次查房都要和每位病人亲切交谈,我们大家都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

在以满足患者需求为第一、注重沟通的科室氛围影响下,干部病房的医务人员都十分讲究沟通的技巧和方式。让护士赵玉霞记忆最深的是一位糖尿病患者武桂林老人,虽然因为病情严重,医护人员已回天无力,但是始终默默陪伴在老人身边;老人辞世后,赵玉霞认真的替老人擦洗身体、更换衣朋,她的平和细致一方面让心情沉痛的家属得到了最大的安慰,另一方面也给予大家很多启示——原来沟通有时候并不需要语言的表达……

许多干部病房的病人出院后对科里热情关爱的气氛和医护人员的认真敬业交口称赞,主动把这种感受讲给自己的亲朊好友,最多的一人曾影响5名同事前来我院就医。面对病人如此赞誉,我们医护人员更多的是报以欣慰的微笑,因为我们的真心付出得到了病人的理解和认可,这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奖励和赞赏;同时对病人提出的意见,我们热切关注,想方设法改善不足,争取病人的满意和谅解。

三是关系和谐。俗话说,心平气顺好办事。相当一部分人到单位来上班,可以不图高工资,可以不图高福利待遇,但是科室小集体的宽松气氛、融洽关系却是每个人心情愉快的催化剂。干部病房老中青三代人共处,年龄的差异带来了观念的差异,但是密切配合、紧密合作的集体观念正在不断加强,科内尊敬老同志,关心新同志的良好风气也在逐步形成。在这个过程中,齐主仸作为一位业务纯熟的老主仸,不仅主动配合新主仸积极开展工作,而且充分发挥老同志传、帮、带的作用,在科里树立了一个作风正、业务精的好榜样。在科主仸和护士长看来,科里的同志朝夕相处,大家不仅是工作上的亲密搭档,更是分享生活中酸甜苦辣的好朊友,所以理应做到互相关心、相互信仸理解。因此史主仸在安排下乡仸务时,从不“放过”自己,虽然她承担着远比别人多的行政管理仸务和经营压力,经常为此加班加点,放弃休息;护士长阑尾炎术后,大家劝她多休息休息,可她还是牵挂大家,牵挂病人,没几天就上班了;还有宋巧大夫,正处在怀孕的准备期,而且晕车严重,可知道同事参加120急救培训有困难时主动提出替换……

篇6:创建爱婴科室工作自查总结

创建爱婴科室工作自查总结

自2010年11月开展优质护理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来“儿童优先,母亲安全”为宗旨,认真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按照爱婴医院的标准,管理和指导儿科,妇产科的医疗工作,加大投入,改善就医环境,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条措施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改善了医患关系,提升了医院的品牌形象,拓宽了保健与医疗项目,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明显增长,按照爱婴科室创建标准,我科进行了认真自查自纠,达到创建爱婴科室标准,自评合格。

我科严格掌握剖宫产医学指征,剖宫产率比创建前下降1%,提高了产科质量,实行早吸允,皮肤接触,母婴同室,按需哺乳。禁止使用母乳代用品,将出院产妇转交社区或农村“三级保健网”,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并对出院产妇进行电话回访,今年8月住院分娩产妇64人,母乳喂养率达98%以上,在妇产科病房实行了优质护理服务,责任制整体护理,将母乳喂养知识贯穿于健康宣教内容之中,使产妇更好掌握了母乳喂养的好处,挤乳方法。含接姿势,并教会母亲如何保持泌乳,使母乳的喂养率得到提高。

篇7:社区中医科室工作总结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作为传统医学,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

一、在基本医疗服务中注重运用中医药方法

2011年运用中药、针灸、刮痧、火罐、烤电、艾灸、按摩等中医药方法辨证治疗社区门诊患者400余人,其中在脾胃、心脑血管等慢性病利用中药饮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并将中医药纳入社区康复体系,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结合现代理疗方法,对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进行免费康复治疗213人,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二、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药健康教育。举办4次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发放7种健康教育处方,社区医生并深入社区引导社区居民学习和掌握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中医药养生方法。积极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针对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以及亚健康人群等重点人群制定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案,指导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食疗药膳、运动功法、体质调养等养生保健活动。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

篇8:中医特色科室创建总结

上海中山医院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该院创建于1937年,是为了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命名的。上海中山医院是上世纪30年代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目前,该院拥有中高级技术的人员2986人,有高级职称的37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7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设有除小儿科以外的所有科室,其中肝肿瘤科、骨科、普外科、心外科及心内科等科室是该院的重点特色科室。上海中山医院拥有包括64排128层超速螺旋CT、全数字平板式心血管造影机、直线加速器、1.5T磁共振断层扫描仪、同位素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高能超声聚焦治疗机、震波碎石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电子胃镜和介入放射造影仪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对肝脏疾病、肾脏疾病、骨科疾病、心脏疾病的诊治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近年来,该院每年都承担着近百项国家卫生部及上海市的重大科研项目,荣获了百余项国家级、教育部、卫生部及上海市的科技成果奖。现将该医院的重点特色科室及著名医生介绍如下:

肝肿瘤科

上海中山医院肝肿瘤科创建于1968年,并于1969年正式建立内外科结合的肝肿瘤小组,1978年经卫生部批准正式成立肝癌研究室,1988年10月扩编为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该科室率先在国内开展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肝癌复发后再切除及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切除等临床科研项目,其中小肝癌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达60%~70%。以外科治疗为主,将内外科、中西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理念是该科室治疗肝肿瘤的突出特色。近年来,该科室开展的肝移植术在治疗终末期肝硬化、肝脏先天性代谢障碍性疾病及胆汁淤滞性疾病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上海中山医院肝肿瘤科是以原发性肝癌为主攻方向的内外科紧密结合的临床科室,拥有近百张专科病床及设备精良的实验室,现有医技人员40余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目前,该科室年均实施肝肿瘤手术近千例,肿瘤切除率高达60%~80%,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0%~50%、手术死亡率为1%~3%。

汤钊猷医生简介

曾任上海医科大学校长,现为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医科大学国际抗癌联盟理事。汤钊猷教授是国际上著名的肝癌专家,是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的首批院士,曾任第15、16届国际癌症大会肝癌专题会主席、第5届上海国际肝癌肝炎大会主席,曾应邀在多场国际会议中作演讲80余次,擅长诊治各种肝脏肿瘤。汤钊猷教授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白求恩奖章、美国癌症研究所金牌及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中国医学科学奖、中国工程科技奖等奖项。

樊嘉医生简介

现为上海中山医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肝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外科学会肝脏学组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樊嘉教授擅长使用手术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巨大肝癌、肝门区肝癌、尾状叶肝癌、累及下腔静脉肝癌、腔静脉肝癌、肝硬化、肝纤维化、胰腺癌等疾病,尤其在实施肝移植手术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首创肝癌门静脉癌栓多模式综合治疗技术,使伴门静脉癌栓的晚期肝癌由不可治变为部分可治。近年来,樊教授共累计完成肝肿瘤手术5000余例,其中疑难、危重、复杂肝肿瘤手术2000余例,曾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3项国家及省部级奖项。

骨科

上海中山医院骨科成立于1936年,由我国骨科创始人之一、著名骨科专家李鸿儒任首任主任。上世纪40年代末,该科室开始尝试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研究,1953年在国内率先进行椎间盘造影的研究,1962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小血管外科技术的实验研究,并成功地研制出一整套小血管手术的显微外科器械,1963年成功地进行了上臂断臂再植手术,1966年与上海华山医院合作,成功地完成了5例第二足趾一期移植再造拇指术,1970年完成了上海首例金属全肱骨置换术,同年成功地设计出II型人工股骨头,1976年率先开展膝关节镜检查项目,对整个上海地区早期关节镜外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82年,被医学界誉为“世界显微外科之父”的陈中伟院士任该科室主任,并成立了显微外科中心实验室。上海中山医院骨科现有医师34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0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5名,核定病床64张。该科室擅长诊治各种关节创伤、骨髓炎、周围神经损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与软组织肿瘤、骨与关节结核、骨与关节先天性畸形等疾病,年手术量达1500余次,年门诊量高达50000余例次。

姚振均医生简介

现为上海中山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关节外科专业组常委、上海市骨科学会委员、上海市骨科学会关节学组副组长、亚太人工关节学会中国分会理事、华裔骨科学会关节外科分会理事。姚振均教授1984年7月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1987年7月赴法国LA-ARBER康复中心进修,并多次赴美国、德国进行短期的参观学习。在来到上海中山医院工作以后,姚振均教授在陈中伟院士及张光健主任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技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了无数例高难度的手术,深得广大骨病患者的信任。姚振均教授擅长诊治骨关节创伤、脊柱创伤及各种骨科疾病,尤其擅长做S-ROM人工关节置换术、ZIM人工肘关节置换术、各种复杂性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及颈椎、胸腰椎肿瘤切除、矫形手术。

nlc202309010456

陈峥嵘医生简介

历任上海中山医院骨科主任,现为上海中山医院骨关节肿瘤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创伤学会委员、中华手外科学会上海分会委员、国际矫形外科学分会会员、国际微创脊柱外科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创伤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学会委员、上海市司法科技鉴定研究所顾问、上海市人身伤害司法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学会手外科专科委员会委员。陈峥嵘教授长期从事骨组织工程学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擅长诊治各种骨肿瘤、关节外科及脊柱外科疾病。

普外科

上海中山医院普外科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外科专家沈克非教授。半个多世纪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该科室在临床医疗、科研及教学等领域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涌现出黄家驷、崔之义、吴肇汉、吴肇光、孟承伟、王承棓等国内外著名的外科学专家。上海中山医院普外科擅长做各种外科手术,如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甲状腺切除术、乳房肿块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部分切除术、全胃切除术、胃大部分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右半结肠切除术、人造血管移植术、肠系膜下腔静脉吻合术、剖腹探查术、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等。

吴肇汉医生简介

现为上海中山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临床营养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临床营养支持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上海普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欧洲肠内外营养学会委员。吴肇汉教授擅长诊治各种外科疾病。

许剑民医生简介

现为上海中山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大肠癌诊疗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外科协会结直肠肛门病学组副组长、卫生部大肠癌早诊早治专家组成员、卫生部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规范制定专家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基金和上海市科委基金评审专家。许剑民教授在诊治普外科疾病、肠梗阻、胃肠道肿瘤、结直肠肿瘤、肛门疾病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做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全系膜切除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梗阻性结直肠癌手术、重度痔疮切除手术、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近年来,许剑民教授参与研究的综合治疗结直肠癌以及结直肠癌肝转移等多项科研成果,已得到美国外科学学会、亚洲外科学学会等多家权威机构的认可,并荣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心外科

上海中山医院心外科创建于1947年,由我国著名外科专家黄家驷教授任首任主任。1958年,石美鑫教授任该科室主任,同年成立上海市胸病研究所(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的前身),是国内最先开展心血管手术的单位之一。该科室率先在国内开展的心脏手术多达十余种,如动脉导管切断缝合术、右径二尖瓣闭式分离术、主动脉弓切除同种异体主动脉弓移植术等,成功地研制出我国首台静立垂屏式人工心肺机,并成功地将其应用于法乐氏四联症纠治术、主动脉窦瘤修补术、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及二尖瓣修复术。1978年,该科室成立了上海瓣膜中心,成功地将同种硬脑膜、猪主动脉瓣和牛心包膜制成生物瓣膜,并将其应用于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替换术及冠状动脉搭桥术、复杂性心脏病手术、大血管转位、局限性肥厚心肌病(IHSS)等手术当中。作为国内首批的硕士和博士授予学科,上海中山医院心外科共培养了博士10余名,硕士20余名,并为国内许多省市培养了大批胸心外科专业人才。目前,该科室共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主治医师12人,拥有普通床位87张,特需病床2张,独立心外科监护病床18张。该科室擅长诊治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疾病、冠心病、大动脉瘤、心脏肿瘤、马凡氏综合征及终末期心肌病,尤其擅长做各种高难度的心脏手术,如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移植术、动脉瘤手术及各种瓣膜手术,年手术量达1000余次,手术的成功率高达98%,治疗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王春生医生简介

现为上海中山医院心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复旦大学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心脏瓣膜中心主任、上海市胸心外科临床质控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瓣膜病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大血管病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专家。王春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心脏移植专家,是我国心脏移植技术规范和准入制度的主要制定人之一,同时也是国内大血管外科及心脏瓣膜外科领域的知名专家。他累计完成各种复杂性心血管外科手术8000余例,其中包括心脏移植手术250余例,年均完成心外科手术1000余例,其中包括心脏移植手术40余例、大血管手术100余例、心脏瓣膜及冠脉搭桥手术800余例,曾荣获2002年卫生部吴阶平医学研究一等奖、2008年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2008年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2008年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十余个奖项。

心内科

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成立于1958年,由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陶寿琪教授任首任主任。1989年,该科室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1994年被评为上海市领先学科,1997年被列入“211工程”发展规划重点学科,并被指定为中国临床药理研究基地。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自50年代起,率先在我国进行了左右心导管检查、心律失常电生理检查、体外电除颤复律、冠状动脉造影、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经导管消融室速、经静脉安置自动起搏复律除颤器、冠脉内激光溶栓、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等课题的研究工作。该科室拥有全球最先进的大型心血管造影系统及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其中包括2台GE-INNOVA2000数字血管造影系统、64导电生理记录仪、CARTO射频消融系统、心脏程序刺激仪、血管内超声成像仪、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测定仪、冠状动脉内血流储备分数测定仪、冠状动脉内斑块旋磨仪及血液动力监测系统。该科室擅长诊治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擅长进行心脏病的超声诊断、心律失常的电学治疗、定向旋切、药物涂层支架及干细胞移植手术。该科室年均完成各种心导管基础手术4000余例,包括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经导管治疗、起搏器植入、先天性心脏病及瓣膜病的介入治疗等。目前,该科室开设有4个病房,其中包括1个干部病房和1个监护室,实际床位190余张。此外,该科室还开设有心内科专家门诊、普通门诊、冠心病介入治疗随访门诊、起搏器门诊、房颤门诊、高血压门诊、高脂血症门诊、心律失常门诊、晕厥门诊等特色门诊,每年接诊人数高达16万例次,年收治慢性病患者5000余例次,位居全国各大医院前列。

葛均波医生简介

现为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心脏病学院(FACC)院士、欧洲心脏病学会(FESC)院士。葛均波教授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为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技术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在心肌肌桥、冠状动脉综合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他发现的心肌桥特异性影像学特征“半月现象”,被编入国际权威心血管病教科书,被美国医学界称为“葛氏现象”。此外,葛均波教授还成功地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冠状动脉旋磨技术,首次开展了上海地区全天候的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

钱菊英医生简介

现为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心导管室副主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委员兼秘书、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钱菊英教授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擅长诊治各种心血管疾病,尤其擅长冠心病的介入治疗。近年来,她主持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计划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曾荣获200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

上一篇:监狱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2016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技能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