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与道理

2024-05-16

标准与道理(通用6篇)

篇1:标准与道理

“标准”、“道理” 与素养

作为职业教师,是相当有层次、有品位的人,做任何事情,说任何话语,都会按照一定标准和道理来讲、来做的,不仅仅是甲老师这样认为,乙老师同样也是这样认为。作为学校,做出的决定,同样是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和道理来做的,这样看来,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之间应该没有什么不同或矛盾,是应该心同一理,有不同意见找到可以接受的标准和道理也就解决了问题,但是,事情往往没有这样简单,对一些标准和道理的认同上发生了偏差,以致出现了个人牢骚满腹、对同事领导不满、学校工作受拖累、个人幸福指数下降、学校声誉受损等情况。

如,作为考勤制度,正确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出勤是干好工作的前提,没有出勤,工作成效就会受影响,本节课不来上课或上课迟到肯定会受影响,工作期间去刷车,一旦有事还要别人去找你,肯定影响工作,不请假就离校或不请假就不上班,受损害的不仅仅是领导,更主要的是丢了个人;任何人都有惰性,如有人起床周日不如周一早,制度能够促使每个人按照一定的规则去办事,制度是保证个人工作完成的保障;制度就要奖优罚劣,让大家认为应该做的,做的好的就要鼓励且形成习惯,不好的就受到处罚并逐步改正;对表障和处罚的人不因个人好恶而是根据大家的制定的制度来执行;做好考勤工作,首先从建立制度开始,公正公平一视同仁,制度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要感谢、支持执行制度和规则的人,要谴责错误、惩罚落后,要让消极言论没有市场,让错误产生的概率降低,更要对违犯规则的人以声誉或经济上的处罚。如果理解到这里就没有什么问题了,但是,往往出在下面的标准中了:或者是认为考勤不公平,我可以不交罚款(以偏概全);或者,我虽然没有来上班,但是我没有影响工作,回来后又把可补上了(不仅仅你能补上,别人也能补上,都不来上班行不行?);我虽然没有上班,别人还有比我更多不来上班时候呢(怎么不看更多的人天天早来上班的呢)。

如生活方面的标准,喝酒是人际交往的重要途径,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习俗,来了客人要吃饭,喝酒是少不了的,大家有一个俗成的标准:热情但适度,既让客人感到主人的诚心又让其恰到好处就可以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一样,喝酒多了也会误事,也伤感情,还会带来很多麻烦,如酒驾、醉驾等都列入违规违法的条款了,因为喝酒,“酒壮英雄胆”,什么话也敢说了,既影响了个人形象,又伤害了同事感情,还要给领导添麻烦。但是,为什么还有人醉酒呢?标准判断出了问题,有人为了感情,知道醉酒不好,但把“宁伤身体不伤感情”成了标准,最后既伤感情又伤身体;有的人为了证明自己有个性,越不让喝我非喝不行,而且我还要喝醉,看你怎么办,把自己的情商降低到十三四岁的青春叛逆期,而且还对劝说自己莫喝醉酒的人心存不满,或者对老婆大发脾气,或者对朋友真心帮助颇有反感,真真是“好心做了驴肝肺”,结果,身体素质有所下降,工作效率有所降低,真诚朋友慢慢远离。如果执迷不悟,只能找些酒肉朋友来聊空虚,或者越来越更空虚了。如果幡然醒悟,真心感到劝诫自己勿喝过量酒的人是真心对自己好,老婆是真心希望自己身体好,朋友是真心希望自己工作好、形象好,进而感谢、感激老婆、朋友,那将是对自己对家庭对工作对单位都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再如职称评价标准,按道理,大家都是有层次的人,有自己的尊严人格,大家对上级标准进行讨论,加上学校集体的智慧,及不断的请示上级领导裁定,形成大家认可的规则,按照规则积分量化,谁得分高谁就晋级,做到不伤感情、不伤身体、不降身份、不降人格。自己这次晋级不上,要么等待下次,因为年龄不同,教龄不同、职称评聘年度不同,名额又有限制,要么好好反思自己的工作和做人,以后更加努力。本来现在吃饭也不成问题,再闹也不成事(如果谁闹谁成功,那就乱套了)。但是,有的人一旦进入评聘状态,智商马上下降了,表现之一是价值观出了问题,我是必须要评聘上的,不论是否对学校及全体教职工是否

有负面影响,不惜采用任何手段;二是标准出了问题,由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标准,改为以我评聘上为标准,我有的证书要多加分,别人的证书不加分或少加分。对自己的朋友说,民主评议的时候给自己打满分,给自己潜在的对手打0分;程序标准也由逐级反映改为越级反映,于大多数教职工集体名誉不顾,做出损人不利己的事情,给学校造成麻烦。三是智商大大下降,只知道自己有这种想法,只想到自己最聪明,把别人都看成傻瓜,偷梁换柱,蒙混过关,不知道别人一点不比自己笨,最后按照自己的傻法进行表演,“赔了夫人又折兵”,要么自己的整体形象受损失,言语尖刻,颇具攻击性,私心泛滥,甚至毒心翻腾,咬这个,骂那个,怀疑这个、迁怒那个,使自己的人品、素养尽情的负面暴露;要么情绪低落、喝闷酒、发泼风,糟蹋自己的身体,凝固家庭气氛,丢丑亲朋好友,十分不划算。正确做法是:心态放宽,评聘是人生大事,但不是最重要的事,这次评聘不上,还有下次,人格重要,人长。评聘上要感谢制度规则,感谢执行制度规则的人,要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做人,这才是大家心底里赞同的标准。偶尔冲动,说明自己有激情,总是冲动,说明自己还不成熟。

再如职责标准,有岗位就有职责,只要在岗位上就应该履行职责。校长主持学校工作,所有的成绩和失误都是校长负责,所有的问题都有校长指挥解决,即好事孬事都是校长的,不管下属什么层次,什么水平,什么性格,在什么环境下出的问题,校长都是第一责任人,都有责任解决好。不能因为部下层次不高、责任心不强出了问题,校长就没有责任了;中层教干同样具有履行岗位职责的标准,不能因为学生是离异家庭出了问题自己没有责任,不能因为本年级科室的教职工有个性就推卸工作,也不能因为自己评聘职称就耽误自己份内的工作,也不能因为工作方式与领导不同、与下属吵闹就甩手不干了,更不能把问题汇报给了高一级领导了,自己就没有责任了;基层教干也是如此。干活是岗位赋予的永恒主题。

再如做人标准,人生活在世界上不容易,有副对联说的好:“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人简单,事简单,人事不简单。”横批:活人省事。“十年修得同船度,百年修得共枕眠”,能够生在同一个时代是很难得了,何况还在同一个地域,而且同一所学校,这是多么厚重的缘分啊,大家的共识规则就是“理解、谅解、礼貌、谦让、人长”,就是相互团结、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就要“仁爱、宽容、责任、激情、坚持”,就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应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能强人所难。对于别人的批评,同样有大家认可的标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标准是容纳、接纳、悦纳别人提意见,现在有人批评是很幸福的事情,批评是待遇,是重视,批评自己的人除了父母家人外,很少有批评你的。对于批评文章的解读,主要看别人分析、批评的是否有道理,不要片面看成是有意针对某人,且升腾起一股莫名之火、抵触之气,不然,别人不会再关注,不会再批评,不会再帮助的。人没有了别人的批评和帮助,进步是很难的,因为自觉发现自己有错误的人很少,自觉改正自己错误的人更少,而且“要想幸福,多结交朋友,要想强大,多寻找对手”。

再如组织标准,我们现在的组织原则是“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有意见建议按照程序逐级有序提出,作为学校,校长是法人代表,对学校全权负责,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无条件的执行上级教育部门领导的精神,学校同样执行经过校委会、教代会通过的规章制度。对外,校长代表学校,统一口径,他人在接到校长授权时方可对外发布。会议汇报既要详细又要把握会议内容,还要提出可行的建议等等。再如面对惩罚后的思考标准。正常规则,表扬、批评和惩罚要看国家方针政策,要看大家已有的道德水平,要根据学校制度等。惩罚和表扬都是很慎重的,批评和惩罚更是仔细又仔细,斟酌再斟酌。受到批评、处罚的人应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反思自己,按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违反了纪律就应该接受处罚”的原则来认识。但有个别时候,受到批评、处罚的人却抛弃了处罚标准,以“别人都说”和与比自己更差的相比作为惩罚对错的标准,“我为什么受到处罚?别人都说我不应该惩罚,谁谁比我更差。”其实,当个人受到处罚后,自然的会寻找支持自己的力量,于是询问别人:“你看,我就犯了这么点错误,应该惩罚吗?”而别人则是礼貌性的支持你:“也不太应该,你多么优秀啊!”导致个人对处罚不满和继续犯错误的不良形象的形成。

为什么会在标准和道理上有偏差呢?一是以我为中心,主要表现在我尽管出勤不好,但是自己的利益不能有丝毫的损坏,或者说,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二是角度不同,局里站在全局角度,学校站在校级角度,教师个人站在个人角度;三是理解不同。对事情的认知深度、理解广度都存在差距,如对于文心楼后门未打开,校长看到了问:为什么没有开门?如果地震会出事的,想到的是责任;有的想:可能是校长不让开的。有的说,楼后是否有其他的事情?一般教师连问都不会问。四是修养有高低。在低素质眼里是天大的事情,可能在高素质眼里简直不值一提。五是个人品质有问题。

怎么统一道理和标准呢?在国际上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如世贸组织老打官司;人权大于主权还是主权大于人权也在争论不休,学校里,统一标准相对简单,那就是通过讨论形成共识,达成“尽管这个办法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迄今为止没有比这个办法更好的了。”学校内部相对容易形成较为统一的道理和标准:工作原则按照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来,在没有说服上级之前要执行上级指示,如创城工作等。名利上以工作实绩为准,按照学校教代会通过的考评制度考核得出自己的分值。做人以大家公认的规则去做,矛盾和冲突就会大大减少。但是大多数人想改造世界,很少人想改造自己,改造自己是很难的。

割断欲望之绳

一则故事:一个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来到禅院,他与老禅者一边品茗,一边闲扯,冷不防他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

后生听到老禅者这样回答,顿时目瞪口呆。老禅者见状,问道:“什么使你如此惊讶?”“不,老师父,我惊讶的是,你怎么知道的呢?”后生说,“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既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老禅者微笑着说: “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

一只风筝,再怎么飞,也飞不上万里高空,是因为被绳牵住;一匹壮硕的马,再怎么烈,也被马鞍套上任由鞭抽,是因为被绳牵住。那么,我们的人生,又常常被什么牵住了呢?一块图章,常常让我们坐想行思;一个职称,常常让我们辗转反侧;一回输赢,常常让我们殚精竭虑;一次得失,常常让我们痛心疾首;一段情缘,常常让我们愁肠百结;一份残羹,常常让我们蹙眉千度。为了钱,我们东西南北团团转;为了权,我们上下左右转团团;为了欲,我们上上下下奔窜;为了名,我们日日夜夜窜奔。

快乐哪去了?幸福哪去了?因为一根绳子,风筝失去了天空;因为一根绳子,水牛失去了草原;因为一根绳子,大象失去了自由;因为一根绳子,骏马失去了驰骋。你看,曾经与鹰同一基因的鸡,现在怎样在鸡埘边打转?你看,曾经邀游江海的鱼,现在怎么上了钓钩而摆上人家的餐桌?你看,曾经蹦蹦跳跳的少年,现在是怎样的满脸愁云惨淡?你看,当年日记本上红笔书写的豪言壮语,现在又怎样成了黑色的点点符号?大象在木桩旁团团转,水牛在树底下转团团;我们在一件事里团团转,我们在一种情绪里转团团,为什么都挣不脱?为什么都拔不出?皆因绳未断啊。名是绳,利是绳,欲是绳,尘世的诱惑与牵挂都是绳。人生三千烦恼丝,你斩断了多少根?老禅者说:“众生就像那头牛一样,被许多烦恼痛苦的绳子缠缚着,生生死死不得解脱。”

钱的真实忠告

钱可以买到“婚姻”,但买不到“爱情”; 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

钱可以买到“美食”,但买不到“食欲”; 钱可以买到“床位”,但买不到“睡眠”;

钱可以买到“珍宝”,但买不到“美丽”; 钱可以买到“娱乐”,但买不到“愉快”;

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 钱可以买到“诌媚”,但买不到“尊敬”;

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 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威望”;

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 钱可以买到“躯壳”,但买不到“灵魂”;

钱可以买到“帮凶”,但买不到“知已”; 钱可以买到“劳力”,但买不到“奉献”;

钱可以买到“财富”,但买不到“幸福”; 钱可以买到“虚伪”,但买不到“诚实”;

钱可以买到“暴力”,但买不到“仁慈”; 钱可以买到“良药”,但买不到“忠言“。

读好书,交高人

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

科学家研究认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积极的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人的超常水平,使人进取,催人奋进。远离消极的的人吧!否则,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梦想,使你渐渐颓废,变得平庸。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性格决定命运。有怎样的性格,就有怎样的人生。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幸运:上学时遇到好老师,工作时遇到一位好师傅,成家时遇到一个好伴侣。有时他们一个甜美的笑容,一句温馨的问候,就能使你的人生与众不同,光彩照人;生活中最不幸的是:由于你身边缺乏积极进取的人,缺少远见卓识的人,使你的人生变得平平庸庸,黯然失色。

有句话说得好,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古有“孟母三迁”,足以说明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雄鹰在鸡窝里长大,就会失落去飞翔的本领,怎能博击长空,翱翔蓝天?野狼在羊群里成长,也会“爱上羊”而丧失狼性,怎能叱咤风云,驰骋大地?

原本你很优秀,由于周围那些消极的人影响了你,使你缺乏向上的压力,丧失前进的动力而变得俗不可耐,如此平庸。不是有这样的观念吗?大多数人带着未演奏的乐曲走进了坟墓。

如果你想像雄鹰一样翱翔天空,那你就要和群鹰一起飞翔,而不要与燕雀为伍;如果你想像野狼一样驰骋大地,那就要和野狼群一起奔跑,而不能与鹿羊同行;正所谓“画眉麻雀不同嗓,金鸡乌鸦不同窝。”这也许就是潜移默化的力量和耳濡目染的作用。如果你想聪明,那你就要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才会更加睿智;如果你想优秀,那你就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才会出类拔萃。

读好书,交高人,乃人生两大幸事。一个人的身份的高低,是由他周围的朋友决定的。朋友越多,意味着你的价值越高,对你的事业帮助越大。朋友是你一生不可缺的宝贵财富。因为朋友的激励和相助,你才会战无不胜,一往无前。人生的奥妙之处就在于与人相处,携手同行。生活的美好之处则在于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人生就是这样。想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就得聪明;想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就得优秀。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把它转化成自己的长处,你就会成为聪明人;善于把握人生的机遇,并把它转化成自己的机遇,你就会成为优秀者。对他人的成功像对待自己的成功一样充满热情。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借人之智,成就自己,此乃成功之道。

和不一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爱情、婚姻如此,家庭、事业也如此!

篇2:标准与道理

2.勤思则得,善问则裕,广泛交流,深入切磋。

3.高考中没有失败,它带给每个人的深刻思考、刻骨铭心的经历和感受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我们为理想而奋进的过程,其意义远大于未知的结果。

4.天下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总在坚而不烦,劳而不避,及期于成。—―佚名

5.勤学,勤思,勤问,苦钻。

6.泛舟沧海,立马昆仑。—―周恩来

7.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每一个学习阶段都应该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

8.学习是要有坐稳“冷板凳”的毅力。只有不畏艰苦、勇于拼搏的人才能在学习上闯出一片天。当我们心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凭着不屈的斗志,不懈地努力,就没有什么可以难倒我们,我们一定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9.不要因为你自己没有胃口而去责备你的食物(《飞鸟集》泰戈尔、

10.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毕淑敏

11.美必须和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让人有想象的余地。

12.快马加鞭,君为先,自古英雄出少年。

13.人生能有几回搏?现在不搏更待何时?珍惜机遇吧,让金色的年华碰撞出更加灿烂的火花!

14.这世界上没有不适合学习的人,只是有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罢了。

15.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决非米有希望。——培根

16.真正勇敢的人,应该能够智慧的受最难堪的屈辱。—―莎士比亚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18.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19.腾讯从来没有预设对手,或者任何的假想敌,腾讯人都认为最大的对手就是腾讯人自己。——马化腾

篇3:传播的大道理与小道理

都知道北京的回龙观小区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每天早晚上下班的时候地铁里更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为何奥运地铁专线不连接上回龙观站分流一下呢——在普通的北京市交通地图上两站之间就那么一指头宽的距离啊!红红火火的北京奥运会已经结束整整三年了,至今奥运专线仍然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地孤悬着那么几站。这类曾经风光过、也的确给大伙儿脸上贴过金的“奥林匹克遗产”何时才能转化为小家居民们真正能够享受的日常福祉,从而让北京奥运的光荣和梦想能够真正在老百姓的平凡日子里扎下根、结出果。

俗话说,居家过日子的老百姓生活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尽管我们的载人飞船又上天了,我们的科研论文在国际上发表数量的名次又靠前了,我们的GDP更是一国之下、万国之上了,北京的电视上经常报喜讯,说本市又建成了什么高架桥、又修了多少公里的地铁、六环路又开通了哪一部分,然而这些对老百姓來说其实是没有多少感觉的,即使再宏伟的成就他们也是靠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去体验,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具体而微观的感受,前面那些无论看起来多么辉煌、气派的数字和成就对普通百姓来说都只能是一堆冰冷的、没有知觉的符号。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在信息宣传和观念传播的过程中经常存在着一种语言上的误用,被称作“死线上的抽绎”现象(邵培仁:《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二○○七年版)。它是指传播的语言常常被固定在过高的水平线上使人难以理解、敬而远之;或者相反,传播的语言被限定在过低的水平线上又使人不得要领、感觉乏味。例如当社会上的信息传播中充满了诸如“民主、法制”,“复兴、崛起”等高度抽绎水平线上的字眼,同时又没有相对低度抽绎水平线上的词汇进行配套阐释时,如此传播的信息就会让普通人觉得抽象难懂、与己无关,从而难以认同。要克服这一传播困境,就要求传播的语言信息根据实际内容和文体特点,沿着抽绎阶梯适当地做上下波动、有涨有落,既要有相对高抽绎水平的宏观概括和总结,也要有相对低抽绎水平的微观描绘和体验。通俗一点来说,不仅要讲宏观层面(如国家、社会整体的进步)的大道理,也要讲微观层面(如家庭、个人具体的感受)的小道理,二者兼顾互动才能有利于促进社会上下的广泛认同及相互共识。

篇4:时间与历史的道理作文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王朝。可是群雄逐鹿,没有一个王朝能长长久久的延续到现在。多少的`百姓,在历史上逝去,平淡而无声,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为什么无人只晓呢?经过我三年的探索得出了以下概念:

从古至今,那一些改观历史的人物让人们口耳相传,从西方耶稣、亚里士多德到东方的张骞、郑和。历史却不会磨灭这些人留下的痕迹。为什么,因为他们对历史有重大影响,对历史改变了很多称为一级人物。

然而像国王之类的人物,因为他们在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可以改观历史,但是并没有太多用处,我们称之为二级人物。

至于像将领、大臣、官员、侍郎之内的人物,即为三级人物,在历史上可能留下过痕迹,但是在历史上有很多这种人物因为口耳相传则被磨灭了,但是,他们对历史有着一定的改观度。

还有就是像李白,杜甫,诗人这一类的人物,因为有很多诗人不参与政治,但是对历史文化有着巨大的改观,即为四级人物,在历史书上写了很多。

五级人物就是所谓的白丁、百姓、奴隶。历史上几乎无人记载。

在浩瀚的历史蓝图上人们能记住的人物只占千万分之一,只有一些王侯将相,文生才子被后人知晓。

篇5:与“小”上司相处的大道理

与“小”上司相处的大道理

。一个下雨的黄昏,她正埋首于电脑前整理堆积如山的会议纪要时,上个月刚刚到任的年轻上司方雪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一屁股坐到沙发上一边揉着肚子,一边说:“哎呀,这个会开得可真够长的,都快把我饿死了。Linda,呆会你到下面去给我买个饭吧,我手里还有一个文件要看……”事后Linda忍不住向男友抱怨道:每天被一个黄毛丫头指使着,她凭什么使唤我!我进公司比她久,年龄比她大,学历也不比她低……男友反问:如果方雪是一个年近50岁的老太太,你还会抱怨吗?

一样的事,两样的心态,关键就在于老板是27岁还是50岁,一切的根源就在于她比你小。

但事实是,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出现,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工作中担任要职,年龄不大却位高权重,当你越来越频繁地面对着这群Baby Boss(小上司)时,你准备好如何应对了吗?

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个时代。在“前喻文化”中,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中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使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社会由此进入了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的“后喻文化”时期。“如果说过去存在若干长者,凭着在特定的文化系统中日积月累的经验而比青年们知道得多些。那今天却不再如此”。米德在文章中如是总结道。

事实上,这也是职场的发展规律,其“后喻时代”的表现特点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凭借自己出色的业绩或对某项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得到飞速的提升。据一家人力资源网站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各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中至少有14%的人年龄在35岁以下,而在日本,企业主管的平均年龄也比前年轻了10岁。

今年刚刚30岁的Leon早在4年前就已经是一家电信运营商某中心的销售经理了,他手下曾管理过10个人,最年长的那位整整比他大了8岁。而在甚至10年前,在严格遵守根深蒂固、论资排辈的传统大企业中,像他这种按照中国传统观念来说,不到35岁就晋升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事,根本是不可能发生的。

这种转变在年轻人和老年人当中,引起了大相径庭的反应。对年轻人而言,能迅速得到擢升,当然感到兴奋,但对于年长的雇员而言,面对着比自己还年轻的上司,无论如何是一种压力。

毕竟,对于很多如今四五十岁的人来说,打拼事业是一条艰难的路,成功,也显得尤其漫长。几乎每一个人,都是辛苦工作、摸爬滚打、一点一点地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跌过多少跟头、吃过多少苦头,只有自己知道。他们与时代同步成长,无一例外,都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每一次的转变,对他们个人来说,处理不好就是致命的打击。而如今在他们眼中许多还只能算“孩子”的人,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挫折,就一帆风顺地成为了他们的上司――这于他们实在是件不那么容易消化的事。

或许,“传统上按照年龄的晋升制度正在崩溃。今天最大的挑战是面对一个年轻的上司。”

年轻上司不妨低调

“其实,做年轻上司也挺难的。”一个数百人的企业中最年轻的财务科长易仁说。“这要是在20多年前的国企,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企业发展时间很长,易仁手下带领的十来人全是比她年纪大的员工,最老的要比她大十几岁。易仁说,财务工作其实是很讲究积累的,经验相当重要,因此刚上任时,她就碰到了很多麻烦。虽然已经努力注意自己的言行,易仁还是无法和所有的人都保持良好的关系。

通常来自老同事的压力不外乎妒忌、故意出难题的考试、安排工作的时候耍赖、当面顶撞、杀你的锐气……“这些还不算是最可怕的,”易仁说,因为毕竟是正面冲突,最让她为难的就是有些人会使用“齐谏”这招,“比如当你出现一点小问题时,到上司那里告你的状,

人力资源专家胡八一指出,只要处理好自己的心态,建立完善严谨并行之有效的“游戏规则”和把握好“工作上近距离,生活上远距离;生活上近距离,工作上远距离”的原则,即使下属比你小,你的领导工作也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首先,你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你要相信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甚至要比以前做得更出色,让老员工们知道:我并不是凭关系上来的。而当你的权威建立起来后,千万不要因为年轻得志,就动辄摆出领导的架势,颐指气使,否则很容易招致众怒。失去了群众基础,再才华横溢,也无法将工作干好。”

“其次,多建立些公平有效的游戏规则。” 一样米养百样人,即使你没做错什么,也不能保证所有的员工都对你服帖。所以此时你就应该使用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方法,以确保政令通行。“一、明确部属的职责,这样就能避免因个人分配而带来的主观偏差;第二、建立公平透明的绩效标准,这样会淡化老员工的敌对情绪;第三、奖罚分明。如此一来,即便你在处罚一个老员工时,他也不会过多地把矛盾焦点汇集到你个人身上。” 胡八一总结说。

还要学会动用“感情攻势”。“年长的员工老升不上去,并非全是他自身的原因,有时是因为历史的因素,比如技术老化,往往在小上司面前他可能会有一种潜意识的自卑和压抑。此时就要发自内心地尊重和听取他的意见,充分利用他在经验和阅历上的长处。工作之余,要多和他们沟通,特别是那些在办公室里有距离的人,你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拉近关系。但对那些在公司关系已经很融洽的下属,你最好在生活中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很容易于无形中形成派系,不利于在工作时保持平衡。

资深下属还需宽厚

两年前,在电脑公司做销售部经理的邵华山,在顶头上司调往总公司任职后,感到暗暗高兴,因为大家都觉得论资历、论能力,销售总监的空缺都非已经32岁、为公司奉献了6年青春的他莫属。想不到的是,总公司调来了Frank做他的新领导。Frank年纪比邵华山小,资历也比他浅,最初邵华山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几次有辞职的想法,却屡屡被竞争激烈的就业现实给“留”了下来。

不过尴尬别扭的状况仅仅持续了半年,邵华山就发现小上司的种种“好”来:他年纪虽轻,能力却不弱,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团队的销售额翻了两番。而Frank对他也非常谦虚客气,给其他年轻员工下达任务时,他会直接交代,但对邵华山,他则常常只提目标,而从不过问具体的操作方法,还经常拿一些重要项目和邵华山商量。最让邵华山感动的还是,Frank与他的前任不同,有什么事不是打电话把邵华山招进办公室,而总是亲自走到邵华山桌前商量,邵华山觉得,这样的细节能让他感受到上司对他的尊重。一来二去多了,两人成了默契的搭档,一年后,Frank又升职了,走之前向总公司推荐了邵华山接任自己的职位。

在人力资源专家看来,邵华山的选择是明智的。因为他客观评价了小上司的优点。其实,所有的老下属都应该有这样正确的态度:做领导,年龄不是主要因素,他能做你的上司自然有他的道理,要不是他的综合素质胜你一筹,就是你在某项专业技能上逊他几分。真正理智的人,此时应该列个清单,将他的长处罗列出来,分析原因,不要一味地怨天尤人。

其次,作为老下属,自己首先要摒弃那些认为“自己老了,越来越不中用了”的消极思想,因为真正的沟通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抱有自卑甚至自暴自弃的心理会极大地影响工作。要善于学习小上司的长处,因为世界本来就是属于年轻人的。

篇6:标准与道理

2、“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再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4、下列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气者、理之依也”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水是万物的始基”。

5、下列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6、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是观念的集合” “心外无物” “我思故我在” “万物皆备于我”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掩耳盗铃” “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力、我的经验” “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谢” “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

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神创论、宗教、封建迷信、“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理生万物、理在事先” “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客观思想与绝对精神是万事万物的本质”

8、“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9、“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意识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1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和革命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2、“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正确的价值观是客观规律与人类根本利益的统一。

13、恩格斯:“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发展观点。

14、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15、“田忌赛马”体现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塞翁失马”体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刻舟求剑”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是离开运动谈物质;“郑人买履”违背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邯郸学步”违背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拔苗助长”违背规律的客观性,遭受规律的惩罚;“围魏救赵”体现联系的观点。

16、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哲学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7、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意识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18、德国物理学家朗克说:“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他的工作方向”——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19、爱因斯坦说:“认识论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要是这真是可以设想的——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0、“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1、“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22、“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23、“仁者心动”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这些观点都属于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24、“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25、“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26、“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属于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7、“飞矢不动”、“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该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陷入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或不变论)。

28、赫拉克里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29、“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30、“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31、鲁迅曾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脖子二三尺而已。”——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32、“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人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33、“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反作用。

34、“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5、“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工业街道,需要科学来查明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弄清自然力的作用方式。”——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6、“齐是非”、“是非莫辩”的思想。——这句话强调主观认识不能检验主观认识。任何人的意见都是主观的,所以不能以人的意见来检验是非。而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7、“如果我们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发现事物符合我们关于事物的观念,并产生我们所预期的效果,这就肯定地证明,至此为止,我们对事物及其特性的知觉符合在于我们之外的现实。”——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8、“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实践决定认识。

39、“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40、“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前两句体现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后两句体现实践决定认识。

41、“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42、“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4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44、“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与之俱行。”——遵循客观规律。

45、“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联系观点。

46、“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变化发展的观点。

4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反映个人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内在联系。

49、“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副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恩格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50、“亚里士多德说,只有那只活着的能工作的手才算是人的一个部分;假如是一只死手,那就不算是人的一个部分。”——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也就无所谓部分。

5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2、“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约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列宁)——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5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54、“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赫拉克利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55、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5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7、孙武说:“乱生于治,怯生于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8、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59、“成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0、“毛泽东: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61、“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普遍性。62、:“福楼拜: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砂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只相同的手掌。”——矛盾的特殊性。63、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主要矛盾。

64、“朱熹: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陈献章: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要有怀疑和批判精神(辩证否定观)。

65、《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转》“日新之谓盛德。”——追求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6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万物独化”,“物各自生”——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67、“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68、“矛盾则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为自身具有了矛盾,它才会运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69、“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70、“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7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72、“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73、“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75、“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每个人的行为选择都是受其特定价值观支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6、“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会作出不同的价值选择。

77、“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征,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人的社会地位和需求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不同。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标准与道理】相关文章:

成语与哲学道理浅析04-14

哲学故事与哲学道理04-20

与好书相伴学做人道理小学生作文04-23

道理作文04-14

人生道理05-10

简单道理06-04

小道理04-24

道理女散文05-28

道理小故事06-01

道理故事理由06-06

上一篇:学校表彰大会心得体会下一篇:寻找董黯九年级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