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培训记录

2024-06-07

新课标培训记录(共9篇)

篇1:新课标培训记录

新课标培训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和实验稿比较,(新课标已经发下去啦,)你会发现其变化、修订量比较小的,基本上是实验稿课标精神的一种贯彻。今天我们就新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整体思路,尤其是新课标修订部分的主要内容,和大家共同解读、共同学习。

1、新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整体思路(读)“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我们讲文以载道,任何一篇文章都承载着一定的意义,一定的内容)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解读: 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啦,变化很快的世界,对我们的语言文字,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有一种影响,会有一种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课程标准进行了今天的修订。

语文课程依然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解读:语文素养到底是什么?探索了10年之后,没有清晰的,明确地解读。一定包括语文知识的运用,更是一种语文能力的运用,更是通过语言文字流畅清晰表达自己思路的一种运用,所以说讲素养一定是多方位的,全方面的。

课程的性质:说到10年前的课程标准,大家熟悉的一句话,“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实验稿课标对语文性质的定位最核心的内容。我们看修订后的课标,这句话依然保留着,但前面加了长长一段描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们来看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前面加了几个修饰语,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孩子要学会听说读写,要靠语文课来完成。所以它是要学习运用的一个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它又是带有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过去走过一段弯路,课标提出来了,“语文一定是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好,在每一节课上就去找,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结合点,被听课时,被质疑,说上了一节识字课,识字课上的不错,但是你只注重了工具性的一面,你教给了孩子许多识字的方法,培养了识字的能力。但看不到人文性的所在。如孩子的情感怎么样?孩子有没有对文章内容深刻的理解认识呀?再如 一节高年级的课,这节课老师声情并茂,学生听得也很激动,对这篇文章所渲染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感受的很深。校长又会提出问题,说孩子是很动情啦,孩子很动情

很投入了。这节课很好注重了他人文性的一面,没有看到工具性的一面。当我们听到这样的质疑时,一线老师就我所是从啦。到底怎样做才是真正实现这种统一,可不可以做到这种完美的统一?应该可以。但看课人的眼光、标准应变一变。但是没有必要掰开了、揉碎啦,说他哪是人文性,哪是工具性 ?也许,上了一节识字课,利用集中识字的方法,大量识记了汉字.效率很高,这节课的指向,就是识字,就是工具性的一面。所以没有必要,在短短的一节课上非得要分开。即使不分开,任何一节语文课,都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在内,一定有孩子听说读写在内的多种活动的一种交织。只不过,侧重点不同。

实践性,谁的实践性?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谁来学习?孩子来学习,我们来教孩子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从这个角度来说,课堂的指向,课堂上一定要有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实践。请了一位名师,上了一节高年级的课,学位老师,对文本的解读 很深入、很细致,角度狠心 还对文章的写法人物进行了质疑?学生听得很木讷,一点儿都不配合。这种细致深入,是他自己的东西,个人的见解。课堂的展现过程,是他把自己对文本的深入细致的解读,向学生展示的过程,这堂课上,孩子只不过是听众而已。真正需要的语文课是什么 ?

需要教给孩子,能够像这位优秀老师一样,有这样的思维能力。拿到一篇文章,他自己的解读可能浅表层次的,但是要有他的理解在内,你的课堂深入过程,一定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之上,在你的引领之下,在他的理解范畴之内逐渐深入的一个过程。我们要清楚,语文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这种实践,一定是学生的实践,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进行的。你的个人阅读实践可能越深入,学生可能跟着你解读得更深入。

语文课程的性质,延续了10年前的课标,这就决定语文课标不会有大的变化。

基本理念 0

课程设计思路0

二新修订《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这次课标特别强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想象力。我们的课程是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要培养善于回答问题的人?还是善于提出问题的人 ?是培养善于总结概括的人,还是善于演绎推理的人?接受知识的人? 还是善于运用知识的人?目标不同,方式、方法、方略不同。很多课上,老师会加一个质疑的环节,如,拿到课题,通过课题你想到了哪些问题?或读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问题? 当孩子提出之后,聪明的老师一定要发现,哪些是真问题,哪些是假问题?有很多孩子,是无疑而问,有疑而不问。比如说,越是他读懂的地方,越要问一个问题,读不懂的往往就忽略掉了,他不会问,他也不想问,为什么不会提问 ?举个例子:

落花生

很多时候,我们说发现问题比解决更重要,所以要培养学生有真正的问题。他发现了,只不过想问问其他的孩子,只不过想表露一下,如果在课堂上,总是肯定、总是表扬那些有真问题的孩子,久而久之,他就会提问啦,就知道从哪些角度去提问 ?

想象力的培养,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的孩子为什么缺乏想象力? 因为在课堂上被老师领着解读文章,领惯了,他用不着去想象,用不着去发挥。所以很多时候,不要过多去领,拿到一篇文章以后,更多的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在体验过程中他会有更多的想象。

好,具体解读每一部分,特别是评价部分做了哪些修改;识字写字,大家一看这8个字,基本理念多认少写,识写分开 ,很熟悉, 因为实验版课标也是这样说的。

延续了实验版课标多认少写,识写分开 , 这一理念,老师们经过十年的实践,会发现我们今天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识字量上比10年前同龄孩子,有了飞跃,再加上对阅读的重视,特别是 课外阅读的重视,孩子一二年级结束时,基本能阅读浅显的文学读物。

读将“识字写字”提到了前所未有的的高度。。。。。

回顾一下,可以做一个观察,回到班级,有多少学生,握笔姿势不正确

,有多少孩子坐姿不端正。有多少孩子本子放歪了才能写字。南京大赛上,给全场老师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南京小学生。老师一说,拿出本写两个生字,30个学生很难看到姿势不正确的。老师的引领,班级里马上有个小孩儿,带领大家说口诀,边说边做 头要正 身要直 纸放平,脚步自然要放松。类似的口诀有很多。可能从一年级开始的,用意是什么?

自我解释。对小孩子来说很重要。在自我解释的同时尤其在低年级段,老师要纠正那些不正确的姿势。习惯养成了是很难改变的。好习惯、坏习惯都是这样。

重点讲一下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这两个字表的意义何在? 第一个字表起什么作用? 如果说的直白一点,一二年级在学其它字之前,或在学其他汉字同时,这300个汉字必须要先掌握的。为什么取这300个字呢? 因为构型简单,重现率高,其中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份。所以如果说,“先认后写,识写分开”,是课程标准原来提到的八个字,这次又加上一个词,有一部分是(先认先写)就这300个汉字。考试评价,一二年级,这些字表,应该是标尺。这些字应最先记住。先认先写基本理念符合汉字学习的规律。也反映出对传统识字写字教学经验的一种借鉴。其实历来古人识写分开的。古人一上学,读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这是识字教材。靠三百千识字。而真正写字的教材另有一套的,上大人孔乙己乙,没什么意义,但笔画简单放前边先去写他。

第二个字表 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字表,表一 表二列出了3500个常用字。小学阶段要掌握的是表一2500个。

强调写字教学,其实近些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强调写字教学,因为这些专家,感觉到,写字教学已经到了非拯救不可的地步啦!字要天天练 读

有这样一句话 课标专家争论了很长时间,写进课标。这样一段话,小学各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堂上要安排10分钟的时间。有这个必要吗? 在老师的引领下 增强

电脑对我们的冲击,打出来便捷,偶尔收到朋友来一封手写的书信你会 感觉觉得很亲切,好像从朋友的笔端能感受到他的真情。

汉字是一种文化,如果把汉字丢掉,丢掉的是一种文化。也许从这样一个意义上说,因此课程专家非常强调写字教学。

看表,错别字量提高了

汉语拼音就是工具,拼读是重点,要不要默写音节,会默。拼音放在识字 工具 识字的一部分 不要因写拼音。考察最好的方式 给带拼音的读物 同桌

识字写字评价

识字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随文识字、语境识字。当前 字理识字很流行,但需要提醒大家,如果这个字有严格的字理,科学的字理,讲给学生听,是有意义的,有必要的。也是对汉字文化的传承教育。如火“ 灾

”的灾,上面的,相当于房子,房子里着火了,一定有灾难了。穴字头,一般指房子里有窗户,突下面有犬,狗从屋子里飞快地跑出来,说明有突变。有很突然的事情出现

。这些字理讲给孩子听,很有意思的。但也有为讲字理而将自理,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以讹传讹。举例;

我就犯过类似的错误

经常看到这样的识字课,同学们看看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学生就说,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有的编谜语,老师说很好。那么编谜语真的恰当?真的就有助于记住这个汉字吗?这谜语编的是不是科学,没有进行过探究。如果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应该交给孩子科学的知识。字理教学应追根溯源找他原本的意义,交给科学严谨的方法。如,一个老师区别“ 爪字的爪和瓜藤的瓜” 你看爪 手指、动物爪的这个形状。老实画了瓜藤,藤的中间有个瓜的形状,所以记住,瓜中间竖钩是有点儿的。那些跟瓜有关系,哪些爪有关系。又引出了一系列汉字。一定要科学。

写字的评价 读,(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

基本笔画、基本字,指的哪些字?就是那300个。第三学段关注毛笔书写,毛笔书写 更是到了等同于没有的地步啦。应拾起来,不是作为课外兴趣小组,而是作为对全体学生的一种影响。一种教育。

重要的一块儿,阅读,这些文字表述,大家以往都很熟悉。

1、是师生间 生生间 师生和编者对话的过程,师生和作者对话的过程,四心相通。真正实现对话不是特别容易。有这样一个笑话,老师分析的头头是道,深入透彻,问作者,搞得莫名其妙。也许没有那么深的意思。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当你把文字呈现在大家面前,这些就不再属于你啦,可以进行多种的解读,作者可能没有想到的意思,未必不含有这样的意思。说到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 一定是在教师学生深入地研读了解教材,了解文本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基础之上的对话,多了另外一种对话,很多老师不跟作者对话,不跟文本对话,只听教参编者的话。三年级一篇课文,《 金子 》,意思 上个世纪美国西部有股淘金热,有这么个人 也加入了这样的队伍,他找了块地方,挖了很多天,一遍遍一遍遍都筛过啦,也没找到。很快,钱财不够用了,第二天要走时,下了场大雨。三天三夜没出门,一出门,眼前出现了为之一亮,被翻过的草地,长出了毛茸茸、绿茸茸小草。因为来了很多人,装饰房屋。于是,他就 买草坪、养花,发家啦。他 对别人说。我是这里唯一找着金子的人。这位老师把主旨,认定了挖金子的人是一个什么这样的人? 一遍遍带孩子读课文,挖了一遍又一遍。找出这是一个勤劳的人,坚持不懈的人。问题,问学生如果这天不下雨,会发生什么?

什么不会发生。这个故事,定位在人身上还是事情上? 如果这个事情呈现在我们面前,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机遇也很重要。当然它是一个善于动脑筋的人,人要善于在环境中改变自己,另谋出路,不能一个树上吊死。等等 带给我们的启发很多。后来发现教参就是这样写的。教教参的编者本身对文本的一种误解,可能把我们带到沟里,并不是说,教参对我们没帮助。真正好的教参摆在我们面前,那是别人对文本的解读。

4、重视阅读的过程和方法 过程 和方法可能比结果更重要。讲找中心句 四年级学生有的达在开头 结尾

有的自己里出来不急于管他 梳理的过程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在过程中翻了汗多错误,把过程丢掉了 结果没多大意义。

生物入侵者 说明顺序是什么?什么顺序

学生说逻辑顺序。为什么?一他不是时间,第二不是空间顺序, 所以逻辑顺序,排除法。实际上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逻辑顺序。什么是逻辑?逻辑一定有讲道理,一定有推理,用严密的推理来讲道理。就叫符合逻辑。用这样的顺序来写的说明文,就叫

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怎么入侵的?入侵之后有什么结果?人类应怎么办?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办 ?只有真正从思路上条理 不要省略过程和方法,真正化为自己的东西是需要一个体验、一个过程的。比如有这样一个比喻

馒头和饼。死的知识是没用的。学了之后实际去写这就是价值所在。

34朗读和默读应小学阶段训练的重点

为什么?小学低年级学到一篇课文,可能表达不出来,但可以用读显示他自己的理解。朗读强调自然,语文课的朗读,跟表演性的朗诵是有区别的。朗读的重点,朗读的起点一定是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感情朗读。正确流利是基础,你得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把词句理解的基础上,一定有你对文本本身的理解。抛开这种理解的朗读是没有价值的。不要带着朗读腔。知名大家的朗读更自然,对文本的理解很到位的。有些老师感情的基调把握不准,理解的基础首先是找出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激昂的? 朴实自然的 ?欢快的、兴奋地、真切的?学课文时,老师经常说,同学们对那段感兴趣,找出来,多读几遍,能不能读出高兴的语气来,激动的语气来,是不是,应高兴激动。她在全篇中起一个什么作用?举个例子,孩子读一段话,“ 我的爸爸是经济学硕士,他精通四国语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有的老师指导,你看他的爸爸,多了不起,你能不能把自豪感读出来 ?孩子就很激的一种语调。其实这段文字,是在哪段后边 ? 爸爸参加维和部队去了,我和妈妈到机场送行,我和爸爸约好,爸爸回来时

戴一顶蓝盔回来。说,今天蓝盔回来了,是定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下面紧接着讲我的爸爸是经济学硕士。全篇是一种悲愤的基调,非得读出自豪来。显然和全篇感情基调是格格不入的。有的老师爱就某一个词语指导朗读,《鸟的天堂 》 美一个叶片上都有一个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老师说这树美不美呀? 能不能把这美丽读出来呀!其实当巴金看到这棵树的时候,不由自主发出感概!()一种深深地陶醉、发出的一种感慨。进入情境里边去指导某一句子更准确。默读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会影响到人一生的能力。有的人一辈子不会默读。我们要从默读的速度、理解力、注意力三方面去训练,课标规定,每分钟默读300字。训练默读最好的方式,是课外阅读。

文章的阅读目标

是指阅读各类文章时一些共通的基本要求。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二是关于文章篇章结构方面的,三是关于文章语言表达方面的。思想内容,你得知道讲的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章篇章结构方面的,怎样布局谋篇的。文章语言方面的,用怎样的方式表情达意的?好,还是不好?有哪些值得借鉴的?

阅读的前提是从文章的整体出发,即“整体感知”

这是以往教学中,一再强调的,很多老师教学中,忽略这一点,缺乏对孩子一种整体引导。比如市里在一次调研中,写学校或公园,很多学生仅就花坛,蝴蝶飞。而其他的都被忽略了,你比如写学校,教学楼、操场都被忽略了。缺乏一种布局谋篇的整体感。专家们分析,原因在老师讲课中时常拎出一部分,而全篇的布局谋篇,缺乏一种输入。

关于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读(不是指文章学的知识点,也不是程式化的抽象表述,而是通过感受、思考、揣摩,对文章表达上的特殊性获得自己的认识。)解读: 自己的认识很重要。比如讲修辞(反复)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给约瑟做了一条小毯子,破了,妈妈说扔掉吧,约瑟说 爷爷一定有办法,于是找来剪刀,剪子咔嚓咔嚓得剪,反过来,翻过去,缝进缝出,变成了小坎肩,破了又变成小领带一系列反反复复的动作这种修辞叫反复。没错,想一想我们的父辈,也包括我们自己,每一天每一天也在反复当中劳作着,为了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儿女,这就是反复的真正意义。也包括排比、夸张。修辞和生活和生命结合起来才有意义。

课标对文章的分类

课标把文章分为两类,文学作品为一类,其他非文学作品,都可归为实用性文章,是另一类,如说明性文章、议论文、新闻报道、科技文、日常应用文等。首次提出“非连续文本”的概念。这次课标中明确提出了一个概念非连续文本。

非连续文本不是由段落构成,它基本是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解读:不是连续文字,为什么提出?2009年世界金和组织,在一次测验中,上海代表中国进行测试,发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不占优势。因为课堂上更多教的是连续性文本。国外强调语文和生活的一种联系,如,写说明书,图文并广告等,经常去做。有人进行了预测,可能不出三年,非典型性的连续性文本将列入中考题。

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自己读)

如果语文教学紧靠课内阅读,是肯定学不好的。要通过大量课外阅读来实现。语文教什么?教孩子具有终身阅读的习惯,终身积累的习惯、终身写作的习惯。放开了一定让学生读书。没要有读书的计划,读书的方略,为什么不爱读书? 没有好书吸引她,把它真正愿意读的摆在跟前来,可能自己读了感受不到乐趣,给他营造读书氛围,在同学面前让他觉得读书是很骄傲的事,经常展览读书心得,让他有收获。所以从我们开始,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读书习惯。

重点看习作口语交际的评价的要求。

粗略解读了一下课标。

时间有限沟通无限。QQ群。

篇2:新课标培训记录

----涞源晶华学校

董雪洁

2013年3月18日,我有幸在我校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全体中学语文教师《语文课程标准》培训会,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对语文教育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使我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也有了更明确的目的。首先,语文课,必须上出语文味来!它要培养人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提高人文素养这方面的价值,当然它也要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如在阅读教学中,不光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巧,而且思想情感态度也应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潜移默化的演变。无论哪一种文体,都必须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要让学生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感染,又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种对教师的引领、导向,是完全顺应新课标的精神的。同时,它也从新课标出发,指导老师们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引导,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其次,要明确语文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观念不变原地转 观念一变天地宽”。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即使是制订了再完美的新课程标准,也执行不了。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当然,在转变观念时,有些教师认为应该彻底否定原来的教学观念。我不赞同这种看法。强调要转变观念,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全盘否定,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扬弃。

再次,要明确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注意转变角色。语文新课改中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与者。而我们的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这样,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当然包括教具)。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制订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如此,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在课堂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利用小组活动,小组评价,真真正正的让学生活动起来,让他们意识到只有主动学习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识。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让学生有很大的积极性去参与到学习当中来。通过这次的语文新课标的学习,我领悟到,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只要我们领悟了新课标的内涵、精髓、实质,然后在课堂中坚定不移的贯彻实施,那我们的语文课一定会上出语文味!

篇3:新课标培训记录

1. 注重“双基”考查, 坚持能力立意

“知能并举”一直是高考数学命题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新课程的旗帜下, 它又被增添了新的内涵。《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论述课程的基本理念时着重强调了要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高科技, 尤其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 我省所采用的人教A版数学教材中新增的算法初步、三视图、定积分、几何证明选讲、不等式选讲 (理科选考) 等知识以及对应的基本技能, 都是考生应掌握的新“双基”。鉴于数学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 因此, “双基”作为数学的主要内容, 必然成为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内容之一。

2. 强化数学思想, 彰显思考深度

数学思想是数学思维的核心, 是学习数学的根本要义。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 是数学知识的神髓。因此, 重点强化数学思想, 必将是新课程数学高考命题坚持并发扬光大的举措。反思现今我国的中等数学教育, 一个让人很揪心的现象就是很多学生厌恶数学学习, 成绩走低自然不足为奇。我认为:学生对数学有严重抵触情绪, 除了对数学重要性认识不足外, 一个重要的症结在于学生未能从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愉悦与畅快。如果我们教师能八面玲珑地将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以及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与思维价值传递给学生的话, 学生必将敞开心扉, 用心体会数学那些缤纷要素的瑰丽!

3. 关注知识交汇, 适度彰显创新

《高考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实验版) 在考查要求上开门见山地强调了“知识交汇”: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 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 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一直是高考命题所坚持的原则, 《命题说明》以及《考试大纲》等几乎所有的官方文件都对“创新”给予了浓重的笔墨。“创新”的试题需要“创新”的土壤, “知识交汇”则为“创新”提供了平台。创新在命题中的应用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命题内容及背景上的创新, 二是命题手法上的创新。而“知识交汇”则是两种创新方式的有机结合。为适应新课程发展, 《课标》的内容标准及《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所涉及的知识点, 相对以前增加了不少。

从2010新课标的全国卷来看, 试题的难度比老教材的要简单, 但几乎每道题都是若干个知识点的交汇。如理1 (复数与函数) 、理7 (导数和不等式结合) 、理10 (二项式与不等式结合) 、理14 (不等式与方程结合) 、理17 (概率统计与不等式结合) 、文17 (函数与导数结合) 等。

篇4:有感于“新课标培训”

一、高考趋势:联系实际多,思维容量大,着重探究、实践及运用

高考既比基础、比能力、比知识,又比信心、比静心、比耐心。“应试教育”犹如批量生产的馒头、包子店,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毫无创新意识,也缺乏情感交流,应尽快向“素质教育”转变,还学生一个蓝蓝的天空、多彩的世界。

二、读书学习:“读书是教育之母”,“跳出题海,跳入书海”

要走进图书馆,广泛阅读与学习,形成“书香校园”,提升底蕴和内功。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江水。杯水有限、不活,江水无限、充满活力。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越来越难教,其中固然有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更多的还是教育者的问题。我们不应以弘博的知识赢得学生的崇拜,而要以好学深思的精神来获得孩子的尊敬。教师只是比孩子多读了几本书、早读了几天书,仅此而已。一个理想的教师,必须从基础抓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树立终身的观念,缩短知识更新的周期。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必然会涵养出一种超越常人的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儒雅风度。

三、德育工作:生活化、人格化、细节化

1、如“吃”:要学会吃饭,大鱼大肉叫不会吃饭,会产生肥胖症,影响健康。小餐桌大学问,科学营养,不挑食,荤素搭配吃,不剩饭菜。同理,在学习上也不能偏科,要全面发展,不留问题。要学会整理书桌(或书房)的书籍,也会梳理好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卫生:日本人的“认真”程度值得学习,如洗厕所要求学生清洗六遍。有些学生洗二、三遍,自以为够“干净”了,老师当即言传身教,现场示范,清洗到第六遍,用自己的茶杯,在盂缸里舀了一杯水当着学生的面喝下去,霎时学生惊异而感动了。

3、仪表:教师不穿拖鞋、不吃大蒜或葱去上课。男教师不穿无袖、无领衣服上课,着装以深颜色为宜;女教师不染发,白发可染成黑发,但好好的黑发不必染成红发或黄头发。

4、言行:老师新学年上第一节课,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把姓名、手机号码告诉学生,以免学生叫老师以学科名称呼(如数学老师、动物老师等)。教师要用高度的责任感感化人,用表扬、鼓励、赞许、认同等鼓舞人,不要让学生害怕自己,要努力让学生尊重自己,更要让学生亲近自己。教师不要轻易瞧不起学生、埋怨学生,而要先问自己的能力和态度。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就能找出解决学生学不好的问题的办法。学生接受你的领导有两大原因:一是你能使他佩服;二是可以从你这里得到利益。学生花时间来听你课的就是对你最大的支持,所以你要竭尽全力地回报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你不要老是站在学生的“上面”和“对面”,要多站在学生的“旁边”和“中间”,要知道他们最想要什么、最不想要什么,也要让他们知道你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老师不准体罚、谩骂学生。一等老师用“眼”教,二等老师用“话”教,三等老师用“拳头”教。学生叹言:在家,老爸最凶,打得脸皮红肿;在校,老师最凶,关到七、八点钟。(流言:财政是爹,银行是娘,工商、税务二匹狼,电老虎,水霸王,公、检、法是流氓,白衣天使黑心肠,人民教师虐待狂。)

四、坚持教研

有言:“一等教师做领导,面带笑容到处跑;二等教师音体美,办公室里喝茶水;三等教师政史地,一天到晚发脾气;四等教师理化生,高考成绩不算分;五等教师语数外,自相残杀死得快。”要热情搞教研,认真备好课。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摄像头”录制出“常态课”,看自己在一堂课里有多少废话、无用功、口头禅,看出问题,集体探究,共同提高。问题是教师教学的心脏,也是学习的心脏,没有问题的学生对外界的信息反应迟钝,对诸多有意义的现象熟视无睹,关在图书馆也不会用书,锁在实验室也不会有什么发现。教育的过程不仅是传输知识的过程,还应是一个启迪智慧的过程。教育需要有学生的自主观察、感受、体验、发现和领悟。

五、新型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应该将自己打造成充满正气、富有才气、彰显魅力、引领时代的创新型教师

篇5:新课标培训心得

2.采用大单元主题教学。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语文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与新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写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哪些变化,有哪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关注学情。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者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听说读写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4.教学评的一致性。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篇6:新课标培训总结

一、坚定了新课改的信心

杨继飞和张字萍两位老师培训,深入分析了学校新课改两年来的基本状况、全面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刻剖析了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新课改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学习,老师认识到新课改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回头只能是死路一条,咬牙挺过去一片光明。领导的讲话,坚定了我们坚持新课改的信心,鼓起了我们深化新课改的干劲。

二、领悟了新课标的理念

培训过程中,参加过培训的骨干老师分别就语文、数学等课程的新课标作了详尽的解读。几位教师对各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教学建议作出了深入的讲解,特别对新课标的内容、目标、评价等方面的改变作出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学习,我们基本了解了新课标的有关概念和内涵,掌握了新课标的特点和核心理念,有利于教师们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三、学到了新课标的方法。

培训期间,还听取了几所兄弟学校的课改经验介绍。全体教师对本次培训都觉得受益非浅。四、激发了新课标的热情。

篇7:新课标培训总结

一、转变教育观念,真正理解新课标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

大家都知道,进入21世纪以来,我过的国情迫切要求它的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而所谓“应试教育”,正如有些教育学家所指出的:“是以培养少数专家为目标的升学模式”,它制约了一部分有特长学生的发展,造成学生心理素质差、身体素质差、创新能力差;而新课程教育理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它是追求一种能力的提高的教育,它是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单纯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和应考的能力,因而它是21世纪教育的主流。通过本次培训我深深的体会到对基础教育来说,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体系。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与社会发展的练习、学生的学习与未来需要分离,已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也是培养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二、认识新的教育方法,适应新课程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按照教材、大纲中的要求,“填鸭式”的教授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其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知识,单能力没有得到发展。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恰恰要求教师改革教学方法,不再“一言堂”、“满堂灌”,而是要学生能过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导分析、亲自动手,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使学生的主导思维能力要得到锻炼和发挥,而且能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创新精神和方法。想要做到以上两点,教师本人就一定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养,这次远程教育培训恰恰为我们这些基层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能与专家、同行交流的网络平台,使我们能够接触到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方法,开阔了视野。

三、深入学习建立新的师生关系

看了视频教学,聆听了专家们的讲座,我发现教师角色的变更尚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保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深深地感到教法要结合实际,就地取材,灵活机动,要因人而异、因生而异,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出自己的风采。还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增加、跟新自己的知识,在教学中预设与生产、成的矛盾,这样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要使学生的学习从以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这种巨大变化,在孩子们身上凸显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是。老是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把价值引导和孩子的自由发展结合起来,体现了价值引导,同事又注重学生快乐的学习,不强迫学生去被动的接受,而是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不但主动快乐的学习了知识,努力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应答的环境,学生在交往中,在生活中交流和表达,不仅语言得到发展,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发展。

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去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的学生。

四、学无止境,要树立学会终身学习思想

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

篇8:新课标培训记录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信息技术 教师 培训体系 构建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010

本文在分析新课标背景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的基础上,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力求能够完善教师培训工作、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顺利发展。

一、新课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

(一)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要求教师转变“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树立“三维知识目标”。

1.知识目标。教师要传授学生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方法。

2.能力目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查询、编辑、储存、传输等专业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构建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提升专业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是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对于数据库管理、多媒体技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应用等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是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2.通用知识。信息技术是一门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异彩纷呈的多元化学科,要求教师对于自然科学、社会热点、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都有所了解,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旁征博引、融会贯通,满足新课标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

3.教学知识。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宽容愉悦的课堂氛围,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熟悉基础教学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学实践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

(一)合理选择培训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既要充分考虑到高中阶段教学特点、信息技术教学需求以及信息技术与高中教学的整合,又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办学实际及教师需求,合理选择培训内容,制定培训目标,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例如,对办学条件较为落后的农村高中,应该侧重于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基本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等内容,满足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需求;对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完备的重点高中,则应该侧重于信息技术前沿文化与技能、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优化与创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与发展等内容,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二)科学制定培训计划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应该有科学的组织规划,分阶段、分层次、分区域地针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职业操守、教学能力、学生管理、科研能力等方面内容进行培训,避免出现“大杂烩”的局面。例如,针对某一区域的高中,以学年为时间单位拟定总体培训计划,每学年一个培训主题,并在此基础上拟定阶段性培训计划,确定每个月乃至每次课的培训内容,体现信息技术培训的体系性和规划性。

(三)大胆创新培训模式

新课标要求高中教师不断改革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也要本着创新性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而变换培训模式,使教师培训起到推动教师职业发展、促进教师职业创新的目的。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创新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选修模式。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及客观情况,自主选择参与培训的时间、内容及考核方式,满足不同教师的不同培训需求。例如,个别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过硬,但是课堂管理能力和教学技术水平较弱,就可以选择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学理论课程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2.互助模式。为了节省培训资源、促进教师合作发展,安排不同区域的教师分别接受不同内容及领域的培训,然后再组建互助小组,鼓励教师内部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沟通,共同进步。例如,参与教学理论培训的教师与参与信息技术学科理论培训的教师组成互助小组,大家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成果,实现合作发展。

3.分层模式。新课标对课程提出了“国家、地方及校本”三级体系,对学生提出了分层次教学理念。因此,在教师培训中,也应该响应新课标的号召,采用分层模式,实现国家级、地方级及校内分层培训,尊重各个层次学校的教学实际及培训需求,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例如,一线城市的重点学校应以国家级培训为主,二三线城市的重点学校应以地方级培训为主,其他学校应以校内培训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层级滚动”制度,定期邀请参与上一层级培训的教师到较低层级的区域召开讲座,实现教学理念、技术知识及教研成果的共享与流通。

4.教研一体。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也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因此,教学培训机构可以考虑采用教研一体的培训模式,将教学研讨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促使信息技术教师对于新的学科领域及教学领域不断学习、研究与实践,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四)努力完善培训机制

为了提高培训效率、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培训组织机构应该不断完善培训机制,从考勤、培训表现、结业考试、业绩评价等方面规范教师的培训行为。在对教师的培训成果给予客观评价的同时,促使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中真正有所学、有所悟、有所得。

综上所述,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体系,在提高高中生信息素养、培养高中教师职业能力、推动新课标顺利实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希望通过教育机构、教研机构及一线教师的持续关注和不懈努力,能够不断完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体系,拓宽培训途径,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率,确保高中新课标的顺利实施与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申一顿.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

篇9:新课标培训心得

新课标培训心得

2012英语课标的学习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而要做好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就要了解新课程对小学英语的要求,以指导教学实践。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通过学习,我对教学评价有了较深刻的体会。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

一、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

二、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因而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活动:对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

三、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在日常的形成性评价中,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如果学生对自己某次课堂测验成绩不满意,可以与教师协商,暂不记录成绩,学生在经过更充分的准备之后,可再次参加评价。

四、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教师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反馈作用。因为反馈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成就、教师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与不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或不足等,帮助我们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五、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口试、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六、注意3--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特殊性

3--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

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

七、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进行评价时,应当考虑评价活动占课堂整体教学时间的比例。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要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进行评价。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

八、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上一篇:2015标准劳动合同范本下一篇:诚信是创业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