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网络培训体会

2024-07-01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网络培训体会(精选16篇)

篇1: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网络培训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网络培训体会

2013年1月4日在文昌东关小学参加了人教版小学新课标教材网络培训会,领略到了刘丽、卢江、王永春、刘加霞四位专家对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修订的解读。对我来一个多年未教一年级的老师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一次教学思想碰撞与砥砺的难得经历。

回顾这短短一天的培训历程,我思绪万千!对新教材修订的整体解读,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编王永春、卢江专家对《义务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的详细介绍——点面结合,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教材内容的变动、编写特点以及科学的教学建议,而且让我感受到了修订教材既高度关注了学生的“学”,又明确了教师的“教”,同时给我留下了更多的是思考。理论与教材培训过后,所带来是我对数学下册各单元教学方法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的确立应怎样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尤其是运用多媒体教学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和经历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合格的优秀学生等等方面任务。

无论是课标还是教材的修订,其最终目的是促使数学课程更加完善,适应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需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用的价值。培训中,卢江和王永春两位专家,她们针对教材、学生和教学等实际情况,对本套实验教材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讲解与辅导,的确让我们惊喜地发现此套教材的变化与改进:

1、教材的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教学内容的编排更为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统计、100以内的认识、十几减几加几、平面图形及几何图形、人民币的认识这些内容降低了难度又有趣味性使一年级学生易接受,统计与概率领域中,将分类与统计整合进行整体教学等等——这些教材结构上的改变,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又是新课程实施后作出的积极回应与调整。

2、系统处理了“解决问题”,为实现“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提供教学思路、发展线索和可操作的案例。例如,一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教材非常清晰地向教者传达了教学的思路,循序渐进地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明确告知教者解决问题应关注的问题和所要达成的目标,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可靠的解题保障。

3、系统调整“人民币”兑换的教学内容,使所出现的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思维

发展特点、数学学习特点,更有利于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

4、各部分具体教学内容的编排,均根据实验教学的经验和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对教学顺序和节奏做了一定的调整,更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

此外,从一年级下册的修订教材来看,足见编者的精心与用心。它不仅非常好地处理了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处理了倡导新理念与具体措施可行性之间的关系,而且在原来实验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了图文并茂,童趣盎然,时尚清新,可读性强,极佳地关注了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非常贴切地展示给广大师生,这也为落实《课标》,为学生获得“四基”,形成“四能”提供有效而丰富的素材,相信这套教材定会成为教师爱教、学生乐学的好教材。

篇2: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网络培训体会

德江县青龙二小 张羽山

2013年1月4日,我校全体数学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参加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网络培训。这次网络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成为终身学习者。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

此次网络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为确保培训收到实效,上午8时30分,举行了培训开班仪式,李校长就此次培训作了相关要求,他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要以高度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认真作好培训记录并写好培训心得。

上午9时,培训正式进行。首先由周小川主持了培训开幕式,接下来由刘丽老师进行人教版(2011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介绍,首先介绍总体内容变动及编排特点,接着按单元分别进行介绍。通过学习,使我了解了2011版与2001版的区别及2011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的大致内容。11时由卢江老师介绍教师教学用书配套光盘使用方法,重点介绍了“数字课堂”与“备课资源”两个界面。这套光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动画、声音,生动有趣。教师可根据需求,个性化教学提供资源。

下午2点,刘加霞老师作“把握数学本质,有效落实新课标”学术报告。其中的“数学本质”指基本数学概念、重要数学思想。使我认识到了2011版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双基”变“四基”;“双能”变“四能”。(即:2001版:“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011版“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001版:“双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011版:“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继承我国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

我们能感受到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它是伴随学生知识、思维的发展逐渐被理解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积累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这对于学习数学、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觉得,如何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需要我们数学教师潜心思考与研究的。我们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活动经验积累。

最后,刘加霞老师提出有效落实新课标的两点建议:把握数学概念的内涵与教育价值、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落实。

下午3点半,小学数学编辑室主持,三位专家为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互动答疑。培训结束后,我校数学教研组长周红老师组织全体参培学员进行了集中讨论,大家对这次网上“充电”发表自己的见解。一致认为,此次培训紧扣小数新课标教材编排特点及课程实施进行,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给一线教师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航作用;并纷纷表示,将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认真落实好培训精神,让培训内容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篇3: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网络培训体会

第一, 突出应用的主体地位.新版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改变了以往教材中先知识后应用的模式, 将相关知识的学习安排在实际问题之中.知识与应用同步进行, 或者应用先行一步.例如, 人教版教材就是将方程的解法融入在应用问题的学习之中, 北师大版教材也是同样处理.

第二, 所选例题习题题型出现了较大的变化.题目除具有时代气息和新颖性外, 还具有如下特点: (1) 现实因素增多, 需要数学化或进一步的数学化; (2) 大数据和非简化的数值频繁出现; (3) 具有挑战性, 有的需要对问题进行分解, 有的需要对结果进行判断, 有的数量关系多头, 有的需要经验和估算能力, 有的需要综合应用各方面的知识.

第三, 应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除数学中代数、几何和统计概率应用外, 几乎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储蓄销售、生产分配、环境保护、科技教育、网络媒体、体育竞赛、工艺制作和学习生活等.并延伸到相关课程中的问题, 如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学科中的问题.

第四, 增设实际背景.在新版教材中几乎所有的概念和性质是从实际生活问题引入的, 即使每个独立单元中顺次展开的各个问题也大都赋予实际背景.例如, 人教版教材《分式》一章中, 在利用实际问题引出分式概念之后, 关于分式的每一种运算也重新从实例引出;又如, 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中简单的直接开平方法, 也设置了一个颇费文字的问题.

以上是新教材在数学应用方面的主要变化, 新教材以其特色, 对数学教学注入了活力, 推动了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但教材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数学教学的负效应也日益显现.主要有:

第一, 头重脚轻.数学学习的目标是多维的, 应用技能和应用意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要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储存基础和提供智力支撑, 而后者更是前者的前提.虽然数学源于生活实际, 反过来又要应用于实际;但是世界上的事情很难两全, 强调应用必然会削弱知识技能的学习.从学生的学习进程来看, 应是先知识、再技能、后到应用的过程.

第二, 降低了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课程标准》强调, “数学是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具有传统和实用的双重功能, 数学的历史伴随着人类的历史, 无论是数学知识本身还是数学教育思想都是在时间的长河中积淀而成,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是一笔极其珍贵的财富.新版教材以新取胜, 许多传统的题型题目被割舍了, 代之以新题型新题目.虽然数学教育应与时俱进, 体现时代特色, 反映当代经济生活, 上古有上古的问题, 中古有中古的问题, 近代有近代的问题, 当代有当代的问题;但是创新与继承, 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在改革中总得有所传承, 古典自有古典的韵味, 传统自有传统的魅力, 有意的割裂, 不仅会削弱数学的教育功能, 而且会降低数学的文化价值, 依据给数学以文化定义的《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 却似乎在有意的淡化数学的文化色彩, 这不是一种明显的悖论吗?

第三, 失去了数学的简约美.数学是抽象的, 但数学也有美的一面, 数学美主要体现在内容的纯粹性, 语言的简约性, 结构体系的完备性, 这种内在的美是人们对数学产生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在突出应用的新版教材中, 这种内在的美被边缘化了, 应用破坏了内容的纯粹性, 纯数学内容不断的萎缩;内容的分散, 体系的破碎, 破坏了数学的完整性;非简约化的数据及粗糙的数学化, 歪曲了数学的形象,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的情绪, 逐渐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

第四, 教材趋于程式化.如前所述, 每个概念的引入, 每种性质理论的探究归纳都要从实际问题出发, 这样使得每一个内容都戴着一个大帽子, 不仅叙述沉闷, 列式刻板, 缺少轻松愉悦的情趣, 而且挤占了实际内容的空间.这一点极容易使人想起文革中的语录体教材, 每一个内容, 甚至每一个题目都要嵌入一段语录来.实践已经证明, 这不但未能促进对知识内容的理解, 而且抵消了数学的教育功能.

实践证明, 把应用与基础割裂开来, 片面强调应用, 已经影响到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 产生了实际上的弊端.反观注重数学应用的目的, 恐怕就在于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应用技能, 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 增强对数学的应用信心, 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从这方面推动知识技能的学习.但是现实并不认同!那么怎样鉴定数学应用呢?笔者认为首先应当从数学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数学要解决的问题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纯数学问题, 第二类是准实际问题 (已基本数学化的问题) , 第三类是实际问题.数学应用的层次应当是先数学, 再准实际, 最后才是实际, 也就是说应用应当循序渐进, 不可一蹴而就.当然世界的事情都不是绝对的, 数学知识绝非不可以直接应用于实际, 许多数学知识往往直接产生于实际, 那么直接应用于实际是当然的事情.但在多数情况下, 需经过第一层次的掌握知识技能, 再经过第二深层次的方法经验积累, 然后才能是第三层次的真正应用.只有这样, 数学应用才不仅仅是一种提法和形式.

摘要:建议修改《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应用的两层表述, 建议教材多关注数学本身的问题, 避免不必要的形式化.

关键词:新课标,新教材,数学应用

参考文献

篇4: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网络培训体会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功能发生了变化,教材应当是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并学会学习的工具,是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媒介,是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催化剂,教材是一种学习工具,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材是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的一种载体。它的作用的发挥受到学校教学指导思想以及教师对教材理解等方方面面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处理新课标教材时,首先要考虑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在教学中,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教材是教学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依托,把教材当作指导教学的素材和蓝本,创造性地使用、改造教材,最终突破教材,即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树立“用教材教”的教材观。

教材灵活的编排和预留的空间给教师提供了方便,也有利于激发教师的灵感。但是,如果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教教材,不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只能成为教材的奴隶。要想成为教材的主人,教师必须充分、灵活地利用和开发教材资源。

第一、重视教材中概念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这除了数学难以读懂外,另外一个原因是许多数学教师在讲课时,也很少阅读课本,喜欢滔滔不绝地讲,满满黑板的写,使学生产生依赖性,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从书中字里行间挖掘更丰富的内容,此外,还可以发挥课本使用文字、符号的规范作用,潜移默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说练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重视阅读数学课本,首先要教师引导,特别在讲授新课时,应当纠正那种“学生闭着书,光听老师讲”的教学方法,在讲解概念时,应让学生翻开课本,教师按课本原文逐字、逐句、逐节阅读。在阅读中,让学生反复认真思考,对书中叙述的概念、定理、定义中有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要仔细品味,深刻理解其语意,并不时地提出一些反问:如换成其它词语行吗?省略某某字行吗?加上某某字行吗?等等,要读出书中的要点、难点和疑点,读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内容,读出从课文中提炼的数学思想、观点和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板书时间,而且可以防止因口误、笔误所产生的概念错误,从而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以学生发展为本,对教材章节的编排进行必要的组合与调整。课标教材知识的系统性不强(各章内容比较松散,前后知识有重复和交叉、后面要学的内容在前面解题时却要运用,模块顺序安排不合理等)。

1、内容与习题的跨度太大,中间少了些过渡,在教学的过程中感觉到有些不太适应,例如,学生在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时不会求不等式问题。对此我专门抽出了几节课讲述了一元二次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仔细体会。

2、习题与内容前后颠倒,例如课本第70页的第9题(1)小题——“大约经过多少万年后,用一般的放射性探测器就测不到C14了(精确到万年)?”这显然是对数函数的问题,因此,我将这道习题放在对数函数以后来处理了。

对于此类问题,我们可以不根据课本内容的先后顺序讲解,教师是在用教材,而不在读教材,因此不要让教材固定我们的思维和教法,要从多个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应用课本,让学生从课本中逐步地积累知识。

3,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的增减,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技能训练。

每本教材的每个章节都设计了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这些练习是编者们针对教材内容、大纲要求,并考虑到不同文化差异的背景而精心编写的,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是,这些练习并不是不可改变的。该取的取,该舍的一定要舍,不能要求学生从头到尾都去做,教师要严格把握住哪些是学生需要训练的,哪些是不需要的,哪些是当前做的,哪些是以后要训练的,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出来,课标教材关于技能训练很少,例题和习题都少而且相对容易,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和能力,因此我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及知识技能的要求,设计特定的练习,以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的各个方面都能获得最好的发展。

第三、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提出的一项主要创新能力,符合新时期人才发展的需要。课标教材设置了“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为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提供了条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但探究的科学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把握。如何灵活运用教材,捕捉教材结构的编排和练习习题的设置中蕴涵的信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教师有很大的自由度。

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处理好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与教师的适度引导、帮助的关系。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产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对知识意义的领悟,教师则要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把握好恰当的“干预度”。例如在教材第4册第1章P60例2,此例题的设置是三角函数与绝对值的复合,而且例题后提示“利用函数图象的直观性,通过观察图象而获得对函数性质的认识”。反映出教材设计者提出了对函数图象的重视和对复合函数综合应用技能的要求,因此,我在复习了复合函数的知识内容后,启发学生对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探讨(尤其是函数图像的形状)。这个课题提出后,学生兴趣很大,并顺势开始对函数y=sinx及y-2sinx的图像与性质的探索,在探讨的过程中,对函数图像形状“上凸”或“下凸”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比如对y=sinx的图像形状出现如图三种情况的分歧:

单纯从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无法确定其细部形状,只有将y=sinx转化成y=1/2—1/2*cosx来作图(准确的是第三种情况)。

之后有些同学又开始对函数y=ln(sinx),y=cos(sinx)等函数图像的探索。

探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熟练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但在这个探索的“度”的问题上,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在超出课标要求范围的时候,要适度叫停留下悬念,绝对不能“放任”探索,过多地占用时间和精力。

篇5: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网络培训体会

周方

我通过参加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网络培训。在这几天简短的时间里,至始至终,我认真地听取专家的分析与讲解,做好记录。经过本次培训,本人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对今后开展教学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双基”扩展为“四基”,“双能”调整为“四能”

《新课标》在数学课程的育人方面,进一步明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能力培养,把“双基”扩展为“四基”,将“双能”调整为“四能”,强化“创新意识”的培养。“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我认为这正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要求和体现。将双基拓展为四基,首先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同时,新增加的双基,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出,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更要注意切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由双能变四能;过去的“双能”指的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新课标指的“四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涉及的是已知,而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涉及的是未知。因此,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比分析与解决问题更重要,难

度也更高。对小学生来说,发现问题更多地是指发现了书本上不曾教过的新方法、新观点、新途径以及知道了以前不曾知道的新东西。这种发现是一种自我超越,不仅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进步的信心,激发创造的激情。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需要逻辑推理和精确的概括,因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智慧,调动学生的身心进入活动状态。

二、新课程的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数学

1、注重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新教材不再是由一堆毫无生气的数字组成的,而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有趣的故事,是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

2、注重数学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生活。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新教材及其注重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乐趣。孩子们的最大乐趣是他们能用自己刚学会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生活问题了,那便是他们最大的喜悦。在新课教学后给孩子们一次检验自我的机会。

三、新课程中的数学是学习多样方法的数学

通过新课改的学习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加强心算、允许估算,计算上,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我们看来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新教材还力求体现教材的灵活性,解法的多样性。鼓励孩子们学着用不同的眼光认识世界,知识自然就变得五彩缤纷起来。

篇6: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网络培训体会

在本次的培训,以一年级教材为例,认识到了教材的几点主要变化:1.“数与代数”的内容与编排结构与原实验教材基本相同。2.“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基本没有变化,但编排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3.“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和编排结构都做了调整,变化较大。4.“综合与实践”的编排有所调整。5.根据教材实验结果和教师们的普遍意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6.每册教学单元的数量发生了变化。深入认识了“双基”变“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课程总目标,不仅体现数学教育的三维目标,更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有利于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有了专家的引领和教研员们的思考,再加上会上为大家带来的四堂数学示范课,让我受益匪浅:

1、通过新课标的解读,使我感受到: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因为我们的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应因材施教,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浇灌、呵护,才得以使他们健康成长。

2、与01版《课标》相对比,新课标改变后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产实践,所以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学生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这样,一方面学生会主动联系身边的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

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当然解读课标需要认真的态度,更需要常常进行研读时时体会。

篇7: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网络培训体会

为了用好科学新教材,上好小学科学课。我来到了腾越镇下绮罗完小。10 月22日、10月23日这两天投入到董素华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进行了“小学科学新教材、新课标”研修活动。

姜琪老师强调,作为一种科学探究,要着重培养学生和老师的科学素养,以达到教学的目标和教师的发展的目的。张成平校长分享了他的感悟:“语文博大精深,数学精彩绝伦,科学实验一片茫然,因为缺失,所以追寻。”科学要用真理的路径去探索,要多元化,上出科学特色。接着马站乡朝云完小申丽芳老师上课内容为四年级上册《弹力》,她自己动手做教具,在实验中大胆创新,步骤严谨。她熟练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体现出了较强的扎实功底和对教材的理解。然后滇滩镇左所完小许丽玲老师展示了三年级上册《食物的旅行》,她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探究科学问题;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听了现场两位老师精心准备的说课和看了三位老师的说课比赛视频,实在是受益匪浅。他们的说课别开生面,让我们对科学实验说课有了全新的认识。

研修快要结束之际,董素华老师在撰写教学案例分析方面给了我们一些实用性比较高的建议。她给我们播放了一些优秀的说课视频,特别说明了这些优秀教师在教具上的创新。她期待着工作室成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说课教师。

第二天,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席学荣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我们讲授了“科学课堂的变革——项目式学习中提高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主题讲座。他从“项目式学习特点;科学课堂中项目式学习活动;教学案例分析;将学习性评

价融合于教学过程之中;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策略”五大板块给我们分享。整个讲座过程中,他幽默风趣、和蔼可亲、激情澎湃,他的话语可谓是字字珠玑,掷地有声,十分引人入胜。

篇8:新课标,新教材,新体会

一、新教材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伐的逐步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长春市初中数学学科现在使用的教材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在编排体系上、知识结构上、趣趣味性上都发生了重要变化。第一,新的教材更贴近生活,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更便于理解,也让学生从身边发生的事件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无限魅力;第二,新的教材紧密结合生活,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意识;第三,新教材更贴近新课标理念,更加注重数学的科学性与教学的合理性,逻辑性更强,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如代数式这一节,教材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入手,字母代替数,是从小学算数到初一代数的过渡,比小学更抽象更不容易理解。这种从一般到特殊的关系正是新生学习困难所在,教材的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讲解这一知识点时更要了解学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如购买一支铅笔需0.6元,那么购买两只、三只、四只呢?学生很容易答出,此时提出问题若购买X只铅笔哪?自然而然地引入代数式的概念。

二、新教材栏目设置新颖灵活,图文并茂,具有启迪性、探究性。

新教材设置了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读一读等栏目,更关注实践应用,时代感更强,倡导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用新的教学观、教学方法面对课堂、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而让新的教学观念促使其发生教学行为的变化。以“轴对称”教学内容为例,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轴对称这个较抽象的概念,教师在课前收集很多不同种类的轴对称图形,课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面对不同种类的轴对称图形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小组内人人都有任务,看图思索、合作、交流、理解、总结规律。在这种生态和谐的学习环境下,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保持长久,自主探索、交流总结、人人都能品尝成功的喜悦。当然,知识是需要灵活运用的。因此,当学生对轴对称这一概念有所理解后,将这一概念引入生活中去,让学生自己试一试什么是“轴对称”,在畅所欲言的过程中,学生间交流与分享,每个孩子都有“学一得多“的知识生成,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于知识的印象,一举两得。

三、新教材促使教师提升教学智慧,采用不同教学手段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师要根据每节数学课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解“勾股定理”这一节时,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之前预习并清楚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勾股定理的内容”、“勾股定理的表达式”、“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知识点,可以上网收集勾股定理的有关资料,课上小组内派代表面向全体同学讲解,其他组成员进行补充,教师指导与评价。这不仅仅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更明确了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学的能力,课上学生的展示自信而从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讲授中心对称图形这一节时,采用动手操作绘制图形、小组合作探究、课上展示讲解等方法,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开阔数学思维、找寻解题方法、发挥动手操作能力,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新课标中“做数学”的理念。

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时刻认真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学,怎样才能学得更好,怎样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整合教育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自己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理论等书籍,让自己在读书中找寻灵感,在实践中找寻答案,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学境界最优化。

篇9: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网络培训体会

2012年7月24、25日,我有幸参加了由襄阳市教研室组织实施的人教版新课标PEP小学英语教材培训,在短短两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切身体会到了前沿的教育教学信息。

本次培训为期一天半,由参加人教版新课标PEP小学英语教材编写的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的李剑春和张凝两位老师主讲。感谢两位老师的精彩讲座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人教版小学英语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合理、灵活地、有创造性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对教材建议的教学方法做适当的调整,更能够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李老师简明扼要的介绍了新旧课标的相同与区别,帮我们梳理了整个新课标的核心所在,更利于我们对新课标的学习。通过学习我认识到2012英语课程的学习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而要做好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就要了解新课程对小学英语的要求,以指导教学实践。

接着李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人教版新课标PEP小学英语教材的结构。这套教材分为A、B、C两个部分。A部分内容包含:Let’s talk(句型);Let’s play(活动 操练);Let’s learn(单词); Let’s do(全部动作反应法 TPR活动); Let’s make; Let’s sing。B部分内容包含:Let’s check(单元检测)。

三、四年级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五、六年级是学习的发展阶段。因此教师要掌握好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在巩固好学生基础的前提下求更好的发展,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在词汇教学方面,张老师建议要音、形、义结合,同时总结了如下四种方法:

1、结合字母的发音教,教会能力;

2、融单词于语句中教,强调语意;

3、在交际性游戏中教,促进记忆;在任务活动中教,重在运用。呈现单词环节,张老师建议音、义领先,形随后,强调语素——字母(组合)的联系,培养拼读能力。操练环节,张老师也介绍了如下几种方法:

1、请学生把单词与图片(实物)匹配;

2、请学生边说单词边指课本上的单词或句子;

3、教师说单词,学生举出相应的单词卡片;

4、教师说单词,学生举出相应的实物或图片;

5、Let’s do听听做做;

6、给单词编号,教师说,学生指。

在训练学生的认读能力时,张老师谈到了以下几种常见的手段:

1、请学生把单词与图片(实物)匹配;

2、教师说单词,学生举出相应的单词卡片;

3、听录音,手指单词跟读,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4、充分利用板书以及单词表的作用。

在上词汇课的时候,张老师提醒老师们注意:a、分清单词的教学目标(认读?书写?),有针对性地处理;b、对单词进行精细加工,可分组或分层处理;可引入反义词、近义词、同类属词进行对比;可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等加深印象;c、单词先分别操练,再综合在一起操练,利用短时记忆的关键复习点强化记忆单词;d、强化认读能力;e、操练量要大,学生参与面要宽,词句融合自然,活动形式要丰富有趣。

对话教学也是让老师感到头疼的问题,学生因素,教学条件因素,环境因素等,让这一教学成为了教学中的一大难题。针对对话教学,李老师也给出了几点建议:a、利用图片、多媒体及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呈现对话,在语境中整体感知并强化“注意”(noticing)目标语言结构;b、利用趣味活动强化认识并掌握语言结构;c、利用任务型活动,创设不同语境,进行有意义的对话活动。曹老师还提到,课堂活动设计应注意由紧到松,由控到放。

第二天李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两位著名英语教师的教学视频,让我们观看学习。我们看了两位著名英语教师的课很有挫败感,因为这两位老师上的课和自己上的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得不断地努力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才能拉近这个距离。这两位老师流畅自然的教学语言、极强的和学生互动的能力、新颖的教学环节设计、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能力等等,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却发现很多时候自己在唱独角戏,有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有些学生想把英语学好却又无从下手。经过这次培训学习,有了李老师的理论方法指导,对我今后的教学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篇10: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网络培训体会

本次培训为期一天,活动主要分为四个环节:一 示范课,由郭舒萍老师讲的PET三下U 3 At the zooA let’s talk。二 评课(张跃老师);三 “网络作业”介绍与分享(刘兰兰老师);四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材解读及教法建议(张玥老师)。感谢三位老师的精彩讲座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人教版小学英语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合理、灵活地、有创造性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对教材建议的教学方法做适当的调整,更能够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首先,由徐主任讲话,徐主任对于会议为什么放于安集中心小学做了解说。然后重点提出了高效课堂,也指出南漳的高效课堂就是自主课堂,且一堂课,小学讲课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初中讲课不得过10分钟。同时课堂要讲究效率和技巧。

其次,刘兰兰老师对于“网络作业”介绍与分享做了讲解,主要是给学生布置网上作业,在游戏中完成家庭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达到了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并给我们分享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的网址:,让孩子在乐中学,我觉得非常特别!

再次,由张玥老师评课,并对我们新到的资教生给了5条教学建

议:1.顺应儿童天性,乐中学。2.把握课型,在境中学。Eg:对话(创造情景,提高口语能力,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语言)3.整体教学思想(避免重词语,轻文本)。同时对新教材做了讲解:1.教材单元结构的简介。2.新教材强调情境。而新教材的特点是:1.减少话伦

2.拆分易混淆的内容3.适当的融入了文化4.设计意图和要求建议三年级听说领先。张老师简明细致的介绍了新旧课标的相同与区别,帮我们梳理了整个新课标的核心所在,更利于我们对新课标的学习。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英语新课程的学习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而要做好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就要了解新课程对小学英语的要求,以指导教学实践。

接着张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人教版新课标PEP小学英语教材的结构。这套教材分为A、B、C两个部分。A部分内容包含:Let’stalk(句型);Look and say(看和说);Let’s learn(单词); Let’s chant。B部分内容包含Let’stalk(句型);Look and say(看和说);Let’s learn(单词); Let’s chant;Let’s check(单元检测)。C部分:story time。

三、四年级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五、六年级是学习的发展阶段。因此教师要掌握好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在巩固好学生基础的前提下求更好的发展,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

在词汇教学方面,张老师建议要音、形、义结合,同时总结了如下四种方法:1.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呈现单词,把词汇意义的学习放在第一位。2.在多听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开口说英语,摆正输入与输出的关系。3.结合字母的发音学习词汇,逐步培养学生根据发音规则记忆单词的能力。4.在有意义的情境中熟练单词,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Letters and sounds 的教学建议:1强化学生对这一课型的概念。2 呈现字母名称大小写及其发音。3呈现字母音及相关单词。4学习字母的规范书写。5总结:将字母归入字母体系。并对辅助板块教学建议:1 看图猜意,了解大意 2 老师讲故事 3 学生回答并理解故事的问题。4 听录音朗读故事。5 分角色朗读。

Let’s talk教学也是让老师感到头疼的问题,学生因素,教学条件因素,环境因素等,让这一教学成为了教学中的一大难题。针对对话教学,张老师也给出了几点建议:a、利用图片、多媒体及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呈现对话,在语境中整体感知并强化“注意”目标语言结构;b、利用趣味活动强化认识并掌握语言结构;c、利用任务型活动,创设不同语境,进行有意义的对话活动。

Let’s play 的教学建议是:1讲明游戏规则。2 必要时做示范。

Recycle是由听,说,读,写等综合性活动组成。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却

发现很多时候自己在唱独角戏,有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有些学生想把英语学好却又无从下手。经过这次培训学习,有了张老师的理论方法指导,对我今后的教学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篇11: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戴家河小学

潘声国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霍山县教研室组织的新课标培训,为了进一步搞好今后的教学工作,这段时间以来,我又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的学习,通过培训和自学,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的改变仍是主角

新课标的出台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对数学概念的界定更加科学;对课程的基本理念表述得更加准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由原来的双基变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特别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这要求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注重体验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系新是新课标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课标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吃透课标,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样的激励办法,开展各项数学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三、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篇12:初中数学新课标教材分析

我们所熟悉的数学教材通常由以下内容组成:一个个精确的概念、一个个深刻的定理、一连串抽象的证明、许多难题……她向学生提供的是一个被成人社会所认同的、客观的数学知识体系;其主要职责是向学生传递一些以成定论的;她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教师从事数学教学的一个“范本”。对学生而言,教材是学习过程中供模仿的对象;对教师而言,她是一种预期的、最为理想化的学习。

然而,《标准》所持有的数学教学理念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整体发展。对不同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在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他们头脑中所理解的数学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之下,数学教材需要改变原有的内涵和形式——不再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时的模仿对象,或者说,她向学生提供的不再是一种“不容改变”的、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而应当具备新的含义。

二、对教材教学功能的认识

学什么与怎样学是联系在一起的——关注教材与教学的一致性问题。教材的改变就不仅仅落实在选材方面,还要重新组织教材结构。新教材是从事教学活动的基本蓝本。其中包含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方法,更蕴涵着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包括活动的题材、素材,活动过程、活动方式,以及活动目标。因此,教材的形式朝着教学设计蓝本靠近了一步。

但教材不是也不可能成为教案——因为它所面对的是千万个具有不同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和数学活动经验的学生与教师。使用教材的人需要附加上自己的理解、改造以后,才能够合理、有效的在课堂中使用它。这一点也正是教学创造性得以体现的基本缘由。

三、对学习内容的认识

按照《标准》的要求,7~9年级的数学知识领域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教材对于相关知识领域的意义、重心、发展线索和学生的认知过程,都有自己的初步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处理方式。

四、教材的主要特点

1螺旋上升的处理方式

教材采用由浅入深、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符号感、函数思想、统计意识、推理能力、空间观念等,为此,在每一册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学习领域中,学生们都将有机会感受、应用与领悟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

2“混编”的形式

篇13: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对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育人要有新理念,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其次,教学要有新方法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还要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3、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因为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第四、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篇14: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在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方法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具体过程中蕴涵。这里的恰当是指学习方法要反映数学学习的特征,对学生而言,不仅是适宜的而且是有效的。学习数学的的重要方式是: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实验、推测、计算),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教师讲授给学生自主以启发、动力、灵感、方向,学生自主给教师讲授以反馈、分享、调控、反思。对学生创新认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通过本次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数学新课标的理论知识,以后我会用这些理论知识去指导我的数学教学。

篇15: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一、理解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的改变,从“以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

学科核心素养变成谈论的重点。通俗的讲,就是通过数学学科教育,我们最终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关键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在低年级学段数学核心素养表现的更加具体,更侧重意识;到了高年级学段,则倾向于一般,更侧重能力。

二、理解数学课程的变化趋势。

数学都包括四个领域,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在数与代数中,强调整体性和一致性,将负数、方程、反比例移到初中教学中。在图形与几何中,强调几何直观,增加尺规作图的内容。就是增加动手操作环节,增强对数学的感觉。

篇16: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网络培训体会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数学 教育理念 教材优势

新课标旨在促使教师将“教教材”转变为“教材教”,传统教育观念中,教材往往对编写知识特别注重,导致知识环环相扣,高度抽象概括及逻辑严密性会使得学生产生抗拒和恐惧感。而且教师的教学过程较死板,将知识原封不动地强加给学生,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一旦考试不合格,又会大大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极其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新课标观念下的教材重视知识的方法和过程,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一、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教学不仅需要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特点,更要满足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实际出发,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每一章的时候均引入典型的例子,从而生动地体现出每一章的核心内容,当然,每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插入生活中例子。例如:在进行直角坐标系教学过程中,可以插入电影院的场景,提出怎样通过电影票找到特定位置。此刻学生会踊跃发言,说明自己的意见。有的同学说需要先看排数再看座位数,有的同学说还需要先看是几楼第几个放映厅(因为电影院普遍不是一层的),电影院的场景是每个同学所熟悉的,即便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不陌生,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当然,如果教师能够酌情加以鼓励,则效果更佳,从而引出新的数学知识:“3排6号”和“6排3号”之间的区别,并加以延伸。比如将“4排6号”记作(4,6),那么(4,6)有什么含义?这样从实际触发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容易产生混淆,也免去了教师苦口劳心地详细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仅需要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又比如,在旋转知识教学中,通过车的方向盘及钟盘等例子,对其转动过程中的位置、大小及形状是否存在变化,从而适时将旋转概念引出,将抽象的难题变为直观,教师举出的例子具有较强的直观性,方便学生理解,从而消除其对于陌生知识的恐惧感。

二、引入“想一想”、“做一做”及“议一议”内容

教师在讲课前需要适当安排教材的具体内容,拓展学生对于陌生知识的探索、创新、发现的空间,从而改变以往教师一讲到底及包办代替的传统教学方式。

教师根据新课标教材编排,充分注重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并且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平行线之间距离相等的教学中,引入“想一想”,让学生思考两根铁轨的枕木长度是否相等,教師不必直接下定论,而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讨论,部分学生认为不一样长,因为很难控制这个长度,但是很多同学认为是一样长的,因为火车铁轮距离固定的,所以铁轨宽度也是固定,枕木长度必定固定,如若不然将会发生交通事故。通过这样的讨论将课堂转变为学生的辩论场,教师只需加以适当引导,指明仅仅是处于直线铁轨上,并非转弯,此时学生开心地笑了,纷纷说:“我就知道!”“我没说错吧!”在笑声过后再次进行课堂教学就方便得多了,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

又比如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议一议”,从而证实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确实是处处相等的。教师组织学生开始讨论,让学生进行分组交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提高其创造性。与此同时,通过多种多样的实例,还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生活常识。

三、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降低学习难度

传统教学中,即便是成绩好的学生依旧不免有这样的疑问:“这么深奥的数学我们学之何用?”新课标教材中能够通过很多实例使得学生明白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免去了教师的大量“口水”,例如初三数学教材中——《船有触礁的危险吗?》这一节的内容,通过物高的知识及三角函数知识将本就枯燥乏味而且难度极大的内容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变现出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美丽的配图,将学生的“感官细胞”调动起来,从而化难为易、深入浅出,方便学生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难度,减轻学生对陌生事物的恐惧感,还可以促使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学习思维模式,百利而无一害。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材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时代需求,必须通过引入新课标教材,减轻学生对教材的抗拒感及恐惧感,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思维,但是新课标教材并非毫无缺点,仍然需要当前教研人员不断发现探索,不断完善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改英.浅谈初中数学新课程教材的认识[J].神州旬刊,2012:238-238.

[2]冷红伟.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教学[J].祖国:教育版,2013,(5):164-164.

上一篇:专职委员培训班动员讲话下一篇:学习责任决定成败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