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课标远程培训总结

2024-06-11

初中物理新课标远程培训总结(精选6篇)

篇1:初中物理新课标远程培训总结

中学物理新课标网络远程培训总结

九寨沟县玉瓦中学校何正明 自本次参加培训起,我带着一份激动,带着一份期待,带着一份新奇,走进了阿坝中学物理新课标网远程培训,一路走来,细数培训生活的点点滴滴,我收获了成长,收获了友谊,也收获了快乐。

这次培训充分重视了学员的参与和体验,无论是学员与专家之间的互动交流、还是学员与学员之间的思想碰撞,都极大地调动了学员主动参与到培训中的积极性,让学员在亲身体验、深入思考中得到提升。培训过程中,我聆听了几位专家生动、形象而又精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师德修养、专业理念、教材分析、教材研修、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施校本研修与在岗实践的讲座,提高了我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知识。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我决定细品所学,总结所得,把此次培训所学、所得用于现实教学中去。

一、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着眼于“应试”,把追求高分作为教育的唯一目标,结果导致物理教学几乎都是“一言堂”“满堂灌”等教学模式,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未能充分发挥。通过本次培训,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首先,明确了物理教学要树立物理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教育观念,教师的职责就是在于当好教练,在于精通育人之道,点燃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其次,明确了物理教学要注重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培养,教书育人,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第三,物理要教会学生在理论联系中创新。第四,物理教学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适应当今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需要,把时代的活水引入课堂,教时代之所需、学时代之所需、用时代之所需,激发学生的时代思维,加强学生对当今世界的真实了解。

二、聆听专家讲座,从中受益。

几位教育名家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听了他们的讲座,让我走出了总以为农村的孩子生活中的生活现象与物理知识脱节的误区,明白了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发生的物理现象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生活,用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乐趣。

三、学员之间的互动,从中进步

在每一次的在线研讨中,我们都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体会。每一个话题都会引发学员的热议,每次都有不小的收获。在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使我有了更宽阔的视野,掌握更高一筹的教学技能。因此研讨交流充实了我,让我获得了进步。我将把自己学到的、感悟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使教学效果更上新台阶。

四、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提高自身师德修养

“只有不适合学生的教育,没有不适合教育的学生”。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应以爱为出发点,多方面去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兴趣,用执著的爱,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表演的场所和机会,尽量扬长避短,让他们意识到被信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自信。只有高素质的教师、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五、享受教育,收获快乐

培训虽然辛苦,但是却让我获得了快乐。我懂得了只有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况且现在的一桶水似乎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我们要给孩子们注入源头活水,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动中研究,这也是我所追求的目标。

总之,走进培训,聆听了专家的讲座,汲取了名师的精华,这次的培训给我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课标培训给我补了元气、添了灵气、去了骄气,让我焕发出无限生机。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地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担。今后我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把所有的知识都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去,在不断地运用和总结中更新教育,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做快乐教师,教快乐学生。

篇2:初中物理新课标远程培训总结

这次有幸参加了2014年阿坝州新课标远程培训的学习。在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对于我今后在实际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说此次培训收获颇丰、受益非浅。现在将我这段时间的学习作如下总结:

一、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其次要明确自己今后所要研究追求的目标。如果教学理念不改革,教学方法不创新,个人素养不提高,这是难以胜任的。这些都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提高,做创新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引导型教师。教师如果没有认识到自己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总是用陈旧的知识和老化的观念去教育现在的学生,那其结果必然是被社会无情的淘汰。

专家讲座,让我有一种与名师对话的感觉,其中,即时性评价尤其重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得到鼓励,这样才能积极的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艺术也至关重要。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真的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到教育的改革和研究中去,此外,教师应将自己学习和研究的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这样才会在教学中获得进步,逐步转向研究型教师。

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那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有丰厚的学识。优秀教师应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读书学习,方能使自己知识渊博、观察敏锐、充满自信,永葆教育智慧之活水永不干涸。

二、改变工作方式,谋求共同发展

新课程理念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又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个人较好的完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了解其它学科,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助促进。

人生没有捷径,教学亦如此。虽然我的作业不是优秀,但是让我看清楚了其中的差距,鞭策我不断的努力。相信自己,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做得到。

三、展望未来

篇3:初中物理新课标远程培训总结

一、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整体

新课程在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同时, 更加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 是在不断探究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都有一个情感、态度倾向, 这种倾向可能是积极的, 也可能是消极的。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使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学习情感和态度, 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 都需要教师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来落实, 通过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 不能只关注结果, 不重视过程, 这不仅对能力培养不利, 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如在组织学生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教学中, 在学生分别汇报各组测量、计算的数据后, 如果教师只选择了符合或比较接近已知的定值电阻的数据, 而对其他数据一律不予理会。这就等于暗示学生, 数据是可以人为选择的, 学生经过客观探究来的数据是可以修改的, 这显然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科学态度很不利。如果教师利用这次机会, 教育学生在探究中要仔细认真, 尊重事实, 并指导学生掌握测量方法, 如可多次测量, 取平均值。这样, 知识、技能的学习就与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融为一体了。

二、用课程意识来整合教材

传统教学都是教师围绕教材转, 教师只要“紧扣教材”“落实教材”, 就是完成了教学目标。新课程提出了“教材不等于课程”, “生活世界”才是课程的范围, 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适当的“剪裁”和“加工”, 使之更适合学生发展。如九年级物理《浮力》一节中, 因学生不熟悉浮力, 为避免“纸上谈兵”, 可以将几桶水放在教室里, 让学生把塑料杯口朝上按入水中, 感受浮力, 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还弥补了从课程标准到教材实施过程所产生的落差, 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三、自主不是“教师跟着学生走”

提倡自主学习, 并不是淡化教师的主导性, 而是既要有教师的主导性, 又要有学生的主体性, 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如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一节课的教学, 如果教师上课就叫学生自己看书, 没有相应的教学设计和指导, 没有具体要求, 没有检查和反馈, 由学生一看到底, 然后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结果一节课下来, 学生争着发言, 只顾自我表现, 沉浸在孩童式的游戏中, 不再有心思探究知识的奥妙。教师不能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教师要少讲, 把时间还给学生, 这也是仅从字面上理解自主学习, 内在的本质与外在的表现形式会有较大差别。要真正让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

四、探究应选择适当内容

新课程大力倡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但不能片面认为探究性学习是先进的, 接受式学习是保守的, 应抛弃, 导致课堂上探究性学习被泛化, 不管什么内容都让学生探究一番。这既浪费时间, 对学生又没有实质的帮助。如教学八年级物理《浮力的应用》时, 我让学生搜集浮力应用的相关资料, 上课时展示学生一张张从网上下载的资料图片时, 发现大部分学生手中都没有资料, 只有个别外宿生且家有电脑的学生整理得出来。这也难怪, 让农村学校的孩子去搜集、处理和分析信息实在有些为难他们。所以, 不恰当与不必要的探究, 会导致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 不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也无益。 在让学生进行接受式学习时, 要注意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 避免原来那种机械灌输和训练的负面影响。如学习《重力》时, 学生头脑中已有很多关于重力的知识, 以往按教材安排进行讲解和练习, 学生觉得没兴趣;如果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宇航员穿宇航服在地球上行走很困难, 而在太空中却可以飘来飘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就被激发出来了。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运用起来, 在接受式学习中注重理解和探究, 学生可以体验、感悟和建构很多新的知识, 这样的学习才有价值。

五、合作应注意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上的合作与交流, 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变得频繁了。但不能把小组合作交流当作法宝, 学生的探究欲望还没有被唤起, 就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优秀学生当“讲师”, 多数学生当听众或陪衬, 他们的意见往往也被忽视;或是教师先抛出一个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 象征性合作一两分钟, 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就宣布结束, 然后代表发言, 虽然很热闹, 但没有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合作流于形式。由此可见, 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 只有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 有了交流的需求, 再开展合作学习, 才会有实效。合作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尊重, 学会倾听, 学会欣赏, 学会共享, 并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这才是最根本、最核心的理念。

六、训练要少一些常规练习, 多一些问题解决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训练。过去, 我们所习惯的训练题都有固定的格式, 给出的条件不多不少, 答案是唯一的, 就是实验题也是验证性的, 结果也都在意料之中, 学生通过大量机械、单一的训练学会复印知识, 因而高分低能的现象比较突出。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 开发、收集和创设一些实际问题情境来为教学服务, 使学生有机会应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学习《密度》时, 学生对体积单位的换算常常弄错, 如果教师让学生从长度单位换算想, 记住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体积单位是长度单位的三次幂, 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出题练习, 这样做的结果是每一个学生的题目都不同, 而每一位学生都掌握体积单位换算了。总之, 教学的起点是学生自身的经验, 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

七、结束是“问号”不是“句号”

在教学中, 我们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 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让学生每天都带着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离开课堂。一堂课下来, 教师假如没有给学生留下问题, 这堂课就不能说是成功的。在教学中学生能自己想、自己做、自己推导的, 绝不要越俎代庖。如果我们习惯老的教育方法, 不肯对学生放手, 讲得过多, 过细, 没有让学生在研究问题中锻炼能力, 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 不能拓展思维空间, 这样的教学价值不大。

八、活动不是课堂游戏

在教学中不能认为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和提高兴趣, 学生在课堂上忙忙碌碌, 活动无目的, 无体验与反思, 这种形式化的活动浪费时间, 毫无意义。如让八年级的学生探究《简单的磁现象》, 学生在小学就已知道结果, 这样的活动只是让学生玩玩而已, 没有价值。如果教师换一种思路设计:“有一块断了的条形磁铁, 你想不想知道它是否只有一个磁极?”这个问题学生觉得很有趣, 这样的探究也才有价值。课堂中设置实践活动, 就是创设一种教学情境, 便于学生主动探究和深刻理解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要使学生在活动中能有效成长, 关键在于所创设的情境即活动能引出恰当的问题, 让学生的活动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九、多媒体仅仅是辅助教学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被广泛使用, 成了新课改的一道亮丽风景。如果只用课件代替学生的亲自操作、实验和感悟, 那么学生就得不到应有的探究。如利用多媒体进行光学的教学, 课件中展示了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相关的知识, 学生的注意力被转移到“欣赏”动画上, 反而对光学缺乏必要的体验。如果让学生动手做一些实验, 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 引导他们探究, 显然比在电脑上演示更直观、更有效。多媒体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 多媒体教学不可能代替传统教学, 更代替不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 突出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切不可为了体现“现代教学”一味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而忽略了学生自我操作、实验和体验, 喧宾夺主。

十、评价一味赏识是不够的

篇4:浅析初中物理新课标

关键词:新课标 变化 特点

2002年出版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已经使用了10年,2012由国家教育部审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新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下)两册,于2012年9月在全国各省市全面使用。该实验教科书渗透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教育思想,教材在设计和编写上都给使用新教材的教师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感受,为一线教师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最直接、最可靠的支持和帮助。这里,就本人在该教材使用上的一些点滴经验和感受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并和同仁商榷。

一、初中物理新课标的一些变化

1、新课标的思想文化内涵方面的变化。新课标修订的依据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是进一步明确“20个”学生必做实验,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加强实验探究的体验!

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与目标:(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符合修订后义课程标准的要求。(2)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3)体现时代发展新要求、社会新变化和科学技术新进展。(4)内容与结构体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习心理规律,注重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5)精选教科书内容,对内容过多、要求过高、难度过深的内容进行调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6)增加教科书的可读性。注意适当的铺垫,适量的案例分析、说明,使学生好学,便于自学。

在新课程基本理念上,把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改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把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改为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把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改为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在关于科学探究的方面的要求更清楚明了,便于老师的教学。

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1)知识与技能当今已不是目标的唯一要素。(2)从“过程”和“情感”目标思考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怎样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良好习惯;怎样形成并增强实践意识;怎样养成严谨、求实、认真、平和的科学态度;怎样提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来教学。这是因为,知识的缺漏随时可以补足;但兴趣的缺乏、意识的淡薄,能力的缺失、态度和习惯的错误,不是短时间能改善的,它很可能影响整个高中阶段,甚至于一辈子。初中物理课应在学习兴趣、思维习惯、实践意识、科学态度和基本能力等方面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材的知识内容方面的变化。内容标准继承内容标准的总体框结构,一、二级主题保留,只对三级主题进行微调。

①次序调整。将原8年级的电学内容放到9年级学习,将“物态变化”一章提到光学前,以延后难点的学习;将原教科书9年级“机械运动”的内容调整到现在的第一章,先学习“速度”的内容,方便后续“声速”、“光速”的学习。另外,有了第一章测量的知识,在学到后面的温度计、天平、弹簧测力计等仪器时,也有了读数的基础。

②删减内容。原教科书专门有一节“看不见的光”一节,为了减轻负担,新教科书删去了此节,将部分内容放在了“光的色散”一节中,还把“功的原理”、“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测量电阻”等等,这些没有明确要求或到了高中还要继续学习的内容已经删除。

③调整改写。改变了一些探究实验的做法,例如,针对老师们反映“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的设计过细、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见,改写了这一实验,力图做到既能体现自主探究,又能使学生有所依据、思路顺畅;原教科书将安全用电的内容分散在“电路和安全用电”、“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及“电功率和安全用电”几节中,根据教学一线老师的意见,新教科书将原教科书几节中有关“安全用电”的内容重新整合,组成新的第十九章“生活用电”;为了减轻负担,新教科书将原“磁现象”与“磁场”两节内容重新精减,整合为一节“磁现象 磁场”,并把“颜料的混合”一节改善为“科学世界”,还把目标“知道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改成了“知道波长、波速和频率”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加强功引入的必要性教学;突出“能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思想。

3、教材的编制排版方面的变化。

(1)重新规划探究实。例如,在“科学之旅”中,通过“伽利略对摆的研究”让学生考虑:伽利略怎样观察吊灯的摆,并发现了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在观察中提出了什么疑问?对于这些疑问做出了什么猜想?伽利略是怎样设法证实自己的猜想的?经过设问、提示以及“科学之旅”正文中所讲“善于观察,乐于动手”,让学生大致领会:科学探究要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给出合理的猜想,最后证实猜想得出结论;(2)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中的一些主要方法,在適当的地方加了旁批。例如,在第三章第二节”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中的”猜想与假设”旁加了旁批;(3)为了给出范的结论,同时也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总结一章所学的重要知识。新教科书在每一章后增加了“学到了什么”。

二、修订后新课标的主要特点

与旧的课标相比,新课标有其突出特点:(1)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2)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4)体现开放性 培养实践能力;(5)加强STS教育,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6)形式生动活泼。

篇5:初中物理新课标远程培训总结

学习新《音乐课程标准》,我有了深的感悟与收获。

一、新《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以下特点 :

1、新标准要求变接受学习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标准的出

发点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2、新标准构建的不是学科体系,课程目标不是解决音乐知识的构成问题,而

是建构在音乐艺术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把情感、态度与价值放在首位,目的是为

了所有人的发展,而且新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是前所未有的。

3、新标准是从学生出发,从学生音乐学习的角度制定的,解决的是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要求。把教材、教师、学生视为一种资源整合在一起,教育的信息量就会很大,教育内容就会很丰富。

4、新标准首先确定了几个基本原则:导向性、科学性、整体性、可操作性等

原则,这都是对应具体的内容。在评价方式上,提出了“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

合”,这有利于提高整个音乐教学评价的水准,并锻炼师生的评价能力,同时增

强学生心理承受力,对学生将来面对社会有好处,有利于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

态度,以及社会交往、合作能力。

二、要想有效实施新课标,必须更新观念,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新课程标准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

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于已习惯了传统音

乐课教学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要尽快成为“新课改”的有效执行

者和积极建设者,就要领会新课改的理念,转变音乐教学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1、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变“指挥者”为“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将音乐教育只局限于在“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内来理解,而

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洞悉学生的兴趣爱

好,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将老师的“指挥者”角色变成引领学生去探索美妙的音乐世界的“引

路者”角色,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学习音乐的角度出发,研究解决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愉快地学习,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体。

2、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居高临下”为“平等相交”。音乐教育的本质是美育,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的最大

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所

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乐于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每一分情感,倾听他们的心灵,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探讨,少一些

灌输。惟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音乐课堂也才会成为

一个充满情趣的、平等和谐的课堂。

三、要想有效实施新课标,必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标提出,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审

美心理特征,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在活动过程中渗透最基础的音乐知

识和技能训练,更主要的是应该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也是学生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的动力之所在。

1、设计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我把课堂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如“小小音乐会”活动,每节课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请学生当“小老师”到讲台来组织同学们的表演活动。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通过演唱、演奏、创编表演等活动,用才艺表演的方式向同学介绍自己,有的是单独表演,有的是同学之间的组合表演,形式多样,在这个过程中,我都会坐到学生的位子上,和他们一起观赏“小演员”的节目,同学们在享受这个过程的同时,也大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在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真正做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2、给每个学生提供自由表现和创造的机会。学习音乐的人,都有通过音乐使自己愉悦,并感动别人的愿望,并希望通过特定的音乐形象表达出来,使情感得到表现。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情感紧紧的吸引住每一位学生,把教学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的使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不知不觉的随音乐动起来,尽可能的激发与满足学生表演的兴趣与愿望。还有给每个学生提供自由表现和创造的机会,让学生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自己创编,单独表演,用载歌载舞的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的投入到作品中。这样,既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并使学生更直接,更容易的受到艺术的感悟和激励,激发他们把自身的情感抒发出来,有了思想上的共鸣,学生们就会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在愉悦中维持着对音乐的积极心态。

篇6:初中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物理学作为基础科学,有其独特的内容及研究范式,在人才培养中一直承担着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这一学科特质在历次课标修订中均作为主要支撑承载其育人功能。

1、物理学的概念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学通过科学观察、实验探究、推理计算等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2、物理学的发展和作用

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到近代的相对论、量子论等,物理学引领着人类对自然神秘的探索,深化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物理学对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和信息等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3、课程性质

正如课标中所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与小学科学和高中物理课程相衔接,与化学、生物学等课程相关联,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促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帮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进而学会学习;引领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此学科定位是由义务教育的总目标与任务和物理学科的课程性质共同决定的。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需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下,20xx年版课标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了学段间的衔接和学科间的综合,凸显了课程的连续性与综合性。

相比于20xx年版课标,20xx年版课标中呈现的课程性质更加明确,凸显了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阐明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内在规定性,深刻把握了物理学的学科特点,准确描述了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明确了物理课程在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20xx年版课标课程性质有助于教师探讨物理学的内涵及功能,明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定位、性质、特点及价值,从而引导学生从物理学视角分析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二、课程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定位更加清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根本,重视物理课程育人方面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这一理念在我们物理教育过程中贯穿始终。学生从社会生活中思考物理,在实际生活中构建生长点,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和思考。同时,新课标还新增“跨学科实践”的内容,注重学科间渗透。

3、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

从课程结构角度明确提出以主题为线索,促进课程结构化,全面提升课程的系统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由“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实验探究”“跨学科实践”五个一级主题构成。“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一级主题是对义教阶段物理课程内容的高度组织概括;“实验探究”一级主题是从物理学科特征出发,强化物理课程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跨学科实践”一级主题则借助物理学的大概念,构建与日常生活、工程实践、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进一步促进知识、能力、素养间的逐步转化。

4、注重科学探究,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下,物理教师要进一步转变育人观念,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重新认识物理教学。与20xx年版课标相比,20xx年版课标将“注重科学探究”放在了“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之前,明确了科学探究不单是义教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也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需要借助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样呼唤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资源等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丰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建适宜学生能力发展的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搭建起学生与课程内容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创造可能。

5、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上一篇:科学管理 铸造精品 与时俱进 求实创新下一篇:uml图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