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

2024-06-2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精选6篇)

篇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统计的意义与作用,认识并收集原始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数量单位),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2、数学思考:

经历随机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与推测的全过程渗透“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法。

3、解决问题:

能设计统计活动,根据结果检验某些预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4、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方法的实用价值;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将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让每个学生经历学习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教学难点】

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随机原始数据,在条形统计图中用1格表示多个数量单位。【教学过程】

一、设疑生趣、导入活动。

1、介绍朋友,以疑激趣。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课件)“嗨!大家好,我是小精灵贝贝。你们想玩一个心理活动的游戏吗?它可以判断你是不是一个稳重的人,不过在玩游戏的时候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我们先来试一试,好吗?”

2、收集整理,汇报方法。

“瞧!停车场,每种机动车的数量是多少呢?”(1)我们获得了什么信息?

某停车场各种机动车停车情况:(课件出示)

摩托车:3辆

大客车:5辆

小汽车:9辆

载重车:2辆(2)我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收集的?(将机动车分类收集)

3、抓住起点,铺垫导入。

(1)发挥想象:你想制成一个什么样的统计表?

(2)根据机动车的种类和数量,统计表分成了几栏?每栏画了几格?

(“栏目”、“合计”各一格)推测:

5、7种车要画几格?(合情推理)(3)你还能打算制成一个什么样的统计图?一格代表几辆车?

导入板题:刚才大家统计得很好,为了玩好今天的心理测试游戏,我们进一步探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创设情境、探究问题。

(一)数据的收集

1、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小精灵:“同学们真棒!静止的机动车数量大家会统计了,可是象这样运动中的机动车数量又该怎样统计呢?”(演示机动车通过路口片断)

2、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随机性)

我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可能出现的问题:车子太多、不是一种一种的开过、速度太快„„)

3、阅读分析,讨论问题。(良好习惯的养成)(1)阅读教材:例1及收集数据部分。(2)分析讨论:怎样解决这些问题?(3)汇报交流。

① 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A、发挥分工合作的小组优势:制定好分工合作的方案。

B、采用正确的收集数据方法:根据机动车种类,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

② 描述画“正”字方法: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画“正”字的收集方法?

③ 交流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呢?(面向全体学生)

4、出示要求,制定方案。(构思计划,形成策略)(1)先1人(或2人)收集同一种车的数据。(2)合作小组中每个成员按分工承担一定的责任。(3)最后进行小组数据汇总,共同记录表格。

5、分工合作,验证方案。(动手实验,主动参与)(1)创设情境(演示机动车通过某路口画面)

(2)收集数据:根据方案进行分工合作,收集原始数据。(3)汇报数据:

① 你们统计出来各种机动车数量分别是多少?

② 你们组是怎样统计的?(用什么方法、怎样分工合作)

(二)数据的整理

小精灵:“同学们真不错!刚才收集了不少有用的原始数据,为了便于比较和分析,还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1、出示要求:

想一想:

(1)我们打算制成一个什么式样的统计表?要分几栏?每栏画几格?(2)这幅条形统计图的一格又代表几辆车?如果收集到的数据更大呢? 填一填: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2、整理填表

3、全班汇报:“我的是××统计表”、“有×栏”、“有×格”„„

4、展示成果,享受成功。

展示学生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有错误的学生及时矫正、共同提高。

5、小结评价:在活动中我们要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发扬团队精神。

三、开放游戏,学以致用。

1、提出问题,猜测结果。

小精灵:刚才我们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接下来就开始玩心理测试的游戏——“你会是一个稳重的人吗?”

猜一猜:“你、他是不是一个稳重的人呢?”

2、学以致用,动手游戏。(1)出示规则。游戏规则:

① 根据问卷上的问题选择“是”、“中”、“不是”三个答案中的一个,在字母下画上“√”。② 收集选择的结果,将数据填写在后面的统计表中。③ 根据统计结果,判断你是不是一个稳重的人。(2)独立思考,选择画“√”。

3、观察记录,统计填表。

将每个“字母”出现“√”的次数进行收集记录,填入表格。

4、合作交流、解释讨论:

说一说:我是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的?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5、表达陈述、验证猜测。

根据统计结果,得出结论:你(或他)是不是一个稳重的人?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享受成功。

今天大家学得挺好、玩得很开心,说一说有什么收获?

五、联系实际、课后延升。

篇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

想到学生在唱票时的积极状态,我决定不对例2部分进行讲解,直接让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完成例2“做一做”。在巡视过程中,没有发现有不理解例2的学生,只是发现学生在画“正字”时不是按照原始数据的顺序去做,而是将属于一个范围的数据一个一个的跳着画,费时费力。为了让学生选择最佳的方法,我不动声色的选择两个学生进行比赛,一个学生按照原始数据的顺序,将每个数据画在属于自己范围的下面,另一个则跳着画“正字”。比赛过后,学生一眼就发现了按照顺序画“正字”比较快。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部分学生提出了用作标记的方法将原始数据统计成表的办法,也很受大家的赞同!

篇3:《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

1.通过系列化活动,让学生在收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及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能用个性化的方式描述数据,且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引导学生在现实活动中调查和收集数据,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中需要统计,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意识。

3.使学生在系列化的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活动的效应,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设想】

数据的背后是活生生的世界,在教学过程中,要力图使学生在数据的统计和收集的具体活动中,建立起数学学习和生活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观念。这节课力图使学生不仅在动中学,而且在乐中学,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来,让学生在鲜活的数据活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并懂得无处不在的数字是和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道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设计力图让平面化的数学在活动中站立起来,使学生感觉数学是可亲的,而不是抽象冰冷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导入

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人类的所有感官中,90%的信息量是靠眼睛摄入的。所以说啊,眼睛是人的重要的器官,要重视眼睛的保健哦!现在啊,最常见的眼睛疾病就是近视。你们看啊,我们班有多少“小眼镜”啊!

讨论:要了解班级同学的近视情况,可以怎样做?

启发:分学习活动小组,在班级内展开调查活动,并把每个人的视力情况记录下来。

展出课题: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设计要旨: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出发,引入“怎样了解班级同学的视力情况”的教学课题,激发学生对班级同学视力情况的探究兴趣,进而主动寻找破解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合作和探究的热情,又让学生充分感受统计是生活的基本需求,现实生活离不开统计这一基本的数学方法。】

二、自主探索活动

1.数据收集活动

讨论:刚才我们提出了要运用具体的调查活动去了解班级同学的视力情况,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在小组内进行调查,可以采取怎样的做法呢?

明确方法:可以让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纸条上写下自己的视力情况,再交给调查小组的组长。

谈话:同学们,把各自的视力情况写在小纸条上交上去吧,还要选派一名报告员按序号报出你们组每个同学的视力情况,其他同学记录。(在学生活动期间,老师边巡查边予以指导)

2.组织反馈活动

谈话:你是如何记下你们小组成员的视力情况的?请把自己的记录结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讲评:他是如何记录的?你觉得他这种记录方法合适吗?

提问:有没有别的记录记录方式呢?

指名用符号分类记录的孩子进行记录的展示并做简短的介绍,教师适当评点。

让用其他方法的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成果,教师适当点评。

让学生在交流中展示不同的记录方法,让每个学习小组在自我展示中体验探究与合作的乐趣。

【设计要旨:让学生讨论交流调查方式,能让孩子充分了解运用调查的方式来获取数据的基本方法,调动他们参与调查的热情和能动性。在活动中学生充分交流,合作分工,积极探究,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在具体的调查实践中感受收集并记录数据的方法,体会数学活动的快乐。】

3.分类整理活动

谈话:通过调查,同学们把握了自己小组的基本情况,且用到了不少的记录数据的方法。请你们再认真看看大家的记录情况(幻灯展示不同的记录方式),大家能从这些数据中非常明白地了解你们小组的视力情况吗?

讨论:要更清楚地反映同学们的视力情况,可以怎么办?

明确:可以对记录的结果进行分类整理。

谈话:你想如何整理?先和同桌交流一下,然后按自己所想的方式把刚才记录的结果整理一下,用你认为合适的方式加以表示。(学生在进行分类整理的同时,教师观察指导)

反馈:你分类整理的标准是什么?你是如何将分类整理的结果呈现出来的?

指名提问:对分类整理的结果进行展示,并对分类标准和数据表示的方法进行解释说明。(兼顾多种分类标准,及在多种标准下多种结果的展示,注意要使每个小组都得到展示)

【设计要旨: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明白要想清晰地表示调查数据,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类,而进行科学分类的前提是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分类标准。通过启发式的探讨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个性化地确立分类方法、分类标准,个性化地展示数据。】

4.数据分析活动

一问:你所在的小组中是近视的人多,还是不近视的人多?近视和不近视的人数各为多少?

二问:你所在的小组的近视的同学中,低于200度的浅近视的同学多,还是高于200度的深近视的同学多?

三问:在近视的同学中,因为看书学习而导致的近视和因为游戏看电视而导致的近视各占多少?

四问:就这项调查活动,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在合作学习小组中交流一下。

【设计要旨:通过数据分析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多向度观测数据,多向度了解数据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5.回顾反思活动

这节课我们是运用了那种方式来了解班级同学的近视情况的?这次调查活动,给你带来怎样的启发?

【设计要旨: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在回顾中整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更是帮助学生树立整理意识和反思意识,这是有效学习不可或缺的要素。】

三、课外延伸活动

和爸爸妈妈合作完成以下活动:统计你的小区你所住的那栋楼内,开车上班、坐公交车上班和骑自行车上班的人各有多少?其中开车上班的人群中,有多少人可以换用公交或自行车出行的?

统计完成后,写封请大家为缓解交通压力、为还蓝天绿水做贡献的倡议书,贴在小区公告栏内。

篇4:《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

1.通过系列化活动,让学生在收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及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能用个性化的方式描述数据,且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引导学生在现实活动中调查和收集数据,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中需要统计,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意识。

3.使学生在系列化的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活动的效应,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设想】

数据的背后是活生生的世界,在教学过程中,要力图使学生在数据的统计和收集的具体活动中,建立起数学学习和生活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观念。这节课力图使学生不仅在动中学,而且在乐中学,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来,让学生在鲜活的数据活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并懂得无处不在的数字是和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道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设计力图让平面化的数学在活动中站立起来,使学生感觉数学是可亲的,而不是抽象冰冷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导入

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人类的所有感官中,90%的信息量是靠眼睛摄入的。所以说啊,眼睛是人的重要的器官,要重视眼睛的保健哦!现在啊,最常见的眼睛疾病就是近视。你们看啊,我们班有多少“小眼镜”啊!

讨论:要了解班级同学的近视情况,可以怎样做?

启发:分学习活动小组,在班级内展开调查活动,并把每个人的视力情况记录下来。

展出课题: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设计要旨: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出发,引入“怎样了解班级同学的视力情况”的教学课题,激发学生对班级同学视力情况的探究兴趣,进而主动寻找破解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合作和探究的热情,又让学生充分感受统计是生活的基本需求,现实生活离不开统计这一基本的数学方法。】

二、自主探索活动

1.数据收集活动

讨论:刚才我们提出了要运用具体的调查活动去了解班级同学的视力情况,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在小组内进行调查,可以采取怎样的做法呢?

明确方法:可以让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纸条上写下自己的视力情况,再交给调查小组的组长。

谈话:同学们,把各自的视力情况写在小纸条上交上去吧,还要选派一名报告员按序号报出你们组每个同学的视力情况,其他同学记录。(在学生活动期间,老师边巡查边予以指导)

2.组织反馈活动

谈话:你是如何记下你们小组成员的视力情况的?请把自己的记录结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讲评:他是如何记录的?你觉得他这种记录方法合适吗?

提问:有没有别的记录记录方式呢?

指名用符号分类记录的孩子进行记录的展示并做简短的介绍,教师适当评点。

让用其他方法的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成果,教师适当点评。

让学生在交流中展示不同的记录方法,让每个学习小组在自我展示中体验探究与合作的乐趣。

【设计要旨:让学生讨论交流调查方式,能让孩子充分了解运用调查的方式来获取数据的基本方法,调动他们参与调查的热情和能动性。在活动中学生充分交流,合作分工,积极探究,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在具体的调查实践中感受收集并记录数据的方法,体会数学活动的快乐。】

3.分类整理活动

谈话:通过调查,同学们把握了自己小组的基本情况,且用到了不少的记录数据的方法。请你们再认真看看大家的记录情况(幻灯展示不同的记录方式),大家能从这些数据中非常明白地了解你们小组的视力情况吗?

讨论:要更清楚地反映同学们的视力情况,可以怎么办?

明确:可以对记录的结果进行分类整理。

谈话:你想如何整理?先和同桌交流一下,然后按自己所想的方式把刚才记录的结果整理一下,用你认为合适的方式加以表示。(学生在进行分类整理的同时,教师观察指导)

反馈:你分类整理的标准是什么?你是如何将分类整理的结果呈现出来的?

指名提问:对分类整理的结果进行展示,并对分类标准和数据表示的方法进行解释说明。(兼顾多种分类标准,及在多种标准下多种结果的展示,注意要使每个小组都得到展示)

【设计要旨: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明白要想清晰地表示调查数据,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类,而进行科学分类的前提是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分类标准。通过启发式的探讨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个性化地确立分类方法、分类标准,个性化地展示数据。】

4.数据分析活动

一问:你所在的小组中是近视的人多,还是不近视的人多?近视和不近视的人数各为多少?

二问:你所在的小组的近视的同学中,低于200度的浅近视的同学多,还是高于200度的深近视的同学多?

三问:在近视的同学中,因为看书学习而导致的近视和因为游戏看电视而导致的近视各占多少?

四问:就这项调查活动,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在合作学习小组中交流一下。

【设计要旨:通过数据分析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多向度观测数据,多向度了解数据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5.回顾反思活动

这节课我们是运用了那种方式来了解班级同学的近视情况的?这次调查活动,给你带来怎样的启发?

【设计要旨: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在回顾中整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更是帮助学生树立整理意识和反思意识,这是有效学习不可或缺的要素。】

三、课外延伸活动

和爸爸妈妈合作完成以下活动:统计你的小区你所住的那栋楼内,开车上班、坐公交车上班和骑自行车上班的人各有多少?其中开车上班的人群中,有多少人可以换用公交或自行车出行的?

统计完成后,写封请大家为缓解交通压力、为还蓝天绿水做贡献的倡议书,贴在小区公告栏内。

篇5:数据收集整理的教学反思

数据收集整理的教学反思

经过不断的学习与尝试,我深知,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那么本节课要充分地让学生动口、动手,很好地体现研究主题。因为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只有让学生亲自去经历、去体验,才能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学得有效。因此,在探究新知时,我一次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理解知识。比如:让学生动手记录人数,为填写统计图和统计表积累数据,收集信息,同时教师也参与活动。这样设计,一是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获取新知,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变教师的“教”为“引”,变学生的“学”为“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解决问题;三是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不仅会学习,而且爱学习、乐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达到有效学习。

篇6:《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与统计相关的初步知识之上,为进一步学习调查、记录和整理、简单分析数据奠定了基础。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通过参与有趣的调查活动,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了解调查的方法,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调查、记录和整理结果,意在使学生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记录方法的多样性。学会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使结果易于整理。

1.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统计的必要性。本单元的两个统计活动是调查学生喜欢的校服颜色和投票决定参加比赛的人选,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调查、收集和整理的过程,特别是学生要自己进行数据的调查记录,体验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记录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获得数据统计的经验。此外,在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或作出推测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统计的意义和必要性。

2.从多种方法中选择优化。

无论是调查方法还是记录数据的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思维也是灵活多样的,在教学时教师不能强求划一,而是应该从众多的方法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学会自己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调查、记录并整理分析。这一优化过程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

调查、记录和整理。(二年级下册教材第2、3页)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抽样调查、记录、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3.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难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与合作意识。

五、教学用具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创设

师:新学期开学了,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你希望是学校做主选择校服的颜色呢?还是有什么别的想法? 生1:应该征求大家的意见,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生2:是啊,用大家喜欢的颜色做校服,我们会更喜欢穿校服,也会更好地投入学习。

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选择哪种颜色做校服最合适的问题。

【设计意图:创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师: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师:我们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学生可能会说: ·可以在全校进行调查。

·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我们可以让班里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然后最喜欢红色的同学举手,记录人数;最喜欢黄色的同学举手,记录人数„„依次进行就能统计好班里同学选择的情况,也就能看出全班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

师:在班里进行这样的调查,就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同学的选择吗?为什么? 生1:虽然我们只是全校的一部分,但是其他班级的同学选择的结果也许跟我们是相同的,依此类推全校大多数同学的选择也应该是这样的。

生2:我觉得一般来说大家的眼光都差不多,我们班应该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同学的选择。

生3:学校就是由一个个像我们这样的班级组成的,我们班也是随机抽取的,统计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

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棒!现在请大家根据我们刚才记录的结果回答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统计表及问题)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探究调查的方法,通过讨论体会抽样调查方法的合理性,学会进行抽样调查】

2.教学例2。

师: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我们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选谁参加呢,你有什么办法来决定呢? 生:我们可以用投票的方法来决定谁参加比赛,就像我们投票选举班干部那样无记名投票。

师:好啊!请同学们写好自己的选票,老师要收起来了。学生写选票,老师收齐。

师:写好选票之后,我们怎样才能知道结果呢? 生:我们应该进行唱票,有人记录,有人监督。师:很好。看,老师这有几个同学记录的结果。(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的记录结果)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三位同学采用了不同的记录方法。第一位同学是画“正”字法记录,第二位同学是画“记录,第三位同学是画“○”记录。

师:是啊,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数据,可以是画“正”字,还可以是画任何自己喜欢的符号。

师:下面请大家把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填入教材第3页的表格中。学生整理数据,完成表格的填写。

师:现在请大家谈谈,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为什么? 生:我喜欢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因为一个“正”字正好是5笔,最后整理数据的时候容易计算,比其他记录方法一个一个地数要简便,而且容易数对。

师:说得有道理,你们赞成吗? 师:看看表中的数据,我们应该选谁参加比赛呢?(陈小菲选票最多,应该选他参加比赛)师:今天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参加投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如果学生能分情况答出来最好,如果不能,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分情况考虑:①这两个人都投票给王明明;②这两个人都投票给陈小菲;③这两个人分别投票给王明明和陈小菲)【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体会记录数据方法的多样性,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的科学性】

3.教学“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完成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做一做”)师: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呢? 生1:我们可以让大家分别举手选择表示自己最喜欢去的地方,然后把地点和人数记录在表格里。

生2:我们可以让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分类进行统计,最后填写表格。

生3:我们可以像刚才投票一样采用画“正”字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最后填写表格。

„„

师:这些方法都可以。如果在课堂上,我们怎样做比较合适呢?为什么? 生:我们用举手的方法统计数据最快了,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因为大家都在这儿,分别举手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说得有道理,现在我们就分别来统计、记录好数据,一会儿回答问题。师生进行收集、记录数据,填写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中的统计结果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教学“做一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做到灵活运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课堂小结

上一篇:规范办学承诺书下一篇:学会看病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