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宏_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

2024-04-12

吴宏_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篇1:吴宏_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

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 吴宏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新)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参与调查活动,感知数据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借助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收集数据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初步学会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教学难点: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发展数据观念。教学过程:

一、诱趣激学

1、活动一:举手方式的约定

2、活动二:举手功能的约定

 小结:认识数据及数据的作用。引出课题“数据收集整理”。

二、活动导学

1、活动一:面向本班学生调查校服的款式

广外附小想为所有的学生做一套新校服,校服的款式有两种:A、运动款;B、礼服款。选哪一款呢?需要征求校内校外师生的意见。(1)初步感受根据问题确定收集数据的范围(2)逐一询问,收集数据(呈现每个数据)(3)优化方法,整理数据。(逐一收集—→全收集,分类举手更方便) 小结:分类是收集、整理数据的一个好方法。

2、活动二:面向本班学生调查校服的颜色

用什么颜色作主色调?四种备选颜色,哪种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1)分类举手的方式收集数据。(2)尝试用表整理数据。

(3)根据数据信息,回答简单问题。

3、活动三:面向参与活动的教师调查校服的颜色(1)扩大收集数据的范围,现场采访老师(2)分类整理数据。

(3)根据数据信息,回答简单问题。

4、小结提升:

比较三次收集整理活动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应用促学

练习一:测量,用图收集整理数据。

练习二:引导关注从查资料中收集整理数据。

四、回顾评学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想问问老师吗?

篇2:吴宏_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并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学习一些简单的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探究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表。难点:感受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与校服颜色有关的图片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啦,学校准备给大家定做新的校服。你希望自己的校服是什么颜色呢?

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学校要给你们定做的校服,有下面四中颜色(课件出现四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学校提供建议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教师引导:如果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见定将校服做成红色,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学生的意见。那如何知道那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学校,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们样?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这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里调查,把班里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来代表全校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在我们班里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喜欢那种颜色。

二、探究新知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里进行调查,我们班里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完成统计表。

教师:在收集数据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统计表。(课件出示以下表格)

教师: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个统计表呢?

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有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上、举手、小调查等)

教师:你们认为以上几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简便?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那么有我来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1、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1)、教师: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2)教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符,说明我们在统计过程中出现了错误)(3)教师:我们班喜欢这种颜色的人数最多,那我们班订做校服可以选择这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学生齐答;喜欢。

教师:那同学们都喜欢听什么故事呢? 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简述故事内容。

教师:光明小学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将举办故事大赛,二(1)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飞两名同学中选出一位参加比赛。你们说应该选谁去呢?二(1)班的班主任想让大家出出主意,请你们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各抒自见)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四、探究新知

1、决定方法。

教师:用什么方法来决定谁参加比赛呢? 同学:可以用举手得方法,再数一数。教师: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法? 学生: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教师:怎么投呢?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给每人一张纸,每个人把选的人写下来,放在一起,最后只要数一数票就行了。

教师:投票这种方法不像点人数那么麻烦,只要整理大家交上来的票就可以了。我们试试看!

学生投票,交给老师。

2、整理选票。

教师:想一想怎样整理这些选票呢? 学生讨论。

老师报名,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学生活动。

教师展示和交流学生记录单。

学生1:老师报谁的名字,我就在他下面写“正”的一笔; 学生2:我用画O的方法; 学生3:我用打“√”的方法。......教师:我们可以看到,用画O的方法和打“√”的方法记录,数量多且计数的时候占用的空间大,不太好。而用“正”字记录的时候,每个“正”字代表五票,这样及省空间又方便计算。

3、分析统计表(1)出示统计表

统计表的第一排表示什么意思?第二排呢? 把上面的投票结果填入上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该选谁呢?

学生回答。

(3)思维拓展:今天班上有两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假如他们也参加投票,结果会怎样呢?

五、巩固练习

1、调查全班同学最喜欢吃下面哪种水果,再根据统计表填空。• 喜欢吃()的人数最多;喜欢吃()的人数最少。• 喜欢吃香蕉、苹果、菠萝和草莓的一共有()人。附答案: 菠萝 草莓 42

2、下面是二(1)班同学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的情况。1.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 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2.一共有()人参加兴趣小组。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附答案:美术 书法 27 3.下表是二(1)班学生最喜欢的水果的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完成下列各题。1.根据上面的表格信息,完成表格所缺的内容。

2.男生最喜欢吃的水果是(),女生最喜欢吃的水果是()。3.最喜欢吃()的人数最多,有()人。

4.二(1)班男生有()人,女生有()人,一共有()人。附答案:1.苹果 香蕉 2.香蕉 14 3.18 22 40

六、拓展提升

1、亮亮调查了二(1)班同学最爱吃的水果,情况如下表。(1)水果最爱吃()的人数最多。

(2)最爱吃葡萄的比最爱吃梨的多()人。(3)一共调查了()人。

附答案:葡萄 6 41 2.下面是小明在麦当劳调查小朋友最喜欢的食品的统计。1.根据上面的统计结果,填一填。

2.喜欢吃薯条的人数比喜欢吃汉堡包的人数多()人。3.喜欢吃冰淇淋的人数比喜欢吃鸡翅的人数少()人。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附答案:5 5

1、教材第四页练习一第1题。

教师引导学生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那个课外小组。

学生讨论调查方法,先共同完成统计表,在独立完成下面题目,集体订正。

2、教材第四页练习一第2题。

组织学生分组调查统计本班学生最喜欢的季节,并完成统计表。教师提问有关统计表的问题,指名小组代表回答,集体订正。

3、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1)想一想,怎样调查?

学生回答。

(2)想一想:根据统计表,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检查。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1、我学会了会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并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2、我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得方法。

3、我懂得了与同学合作的重要性。

板书

数据收集整理(1)

篇3:“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数据的收集整理”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一定的认数、计算以及把一些物体简单地分类整理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 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用调查法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 新学期开始了, 学校要给大家订做校服, 有下面4种颜色, 选哪种颜色合适?

(出示例1中的4种颜色)

红黄蓝白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师:怎样才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

生1:可以在全校同学中做一个调查。

生2:全校有那么多学生, 怎样调查呢?

生3: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4:还可以先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同学们真聪明, 调查也就是要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统计。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让学生认识到数据收集整理产生的必要性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收集数据, 深入探究

1. 收集数据。

师:在这4种颜色中, 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 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要求:采用举手、起立、画“√”、“○”做记号等方式来收集数据。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 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出示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 每当老师说出颜色时, 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 好吗?

教师强调: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1:能。

生2:不能。

师:为什么?

生2: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 而不选又遗漏了。

师:是呀, 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 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 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 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 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举手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 老师也知道了, 但是负责订制校服的厂家还不知道, 怎么办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 在下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 好吗?

【出示统计表】

师:喜欢红色的请举手, 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 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中, 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3. 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 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 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统计表。

师:你看到什么?

生:……

4. 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 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 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这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请大家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问题。

1.全班共有 () 人。

生1: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 应该把喜欢这4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加起来, 即9+6+15+8=38 (人) , 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你真聪明, 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喜欢 () 色的人数最多。

生2:比较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 15>9>8>6, 所以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

师:你真是一个会思考的孩子, 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

3.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 选择 () 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生2:因为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 所以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 选择蓝色合适。

生3: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 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 应该再调查其他班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 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 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

师:你们真的很厉害, 会分析并解决问题, 相信厂家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

【设计意图】精心创设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情境, 积极地引导学生亲自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保护学生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三、巩固练习, 汇报

师:同学们, 请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课本第4页练习一的问题, 你们敢挑战吗?

1. 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并解决问题。

生:先调查, 完成统计表后, 再独立解决问题, 最后汇报。

2. 完成练习一的第2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个季节, 把结果填入下表。

生:先调查, 完成统计表后, 再独立解决问题, 最后汇报。

四、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 通过今天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后, 教师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 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 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画记号等多种方式, 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 数据整理记录填入的表格叫作统计表。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课堂总结, 归纳提升

师:同学们,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用统计知识来解决?

篇4:“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数据的收集整理”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一定的认数、计算以及把一些物体简单地分类整理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用调查法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大家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出示例1中的4种颜色)

红 黄 蓝 白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师:怎样才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

生1:可以在全校同学中做一个调查。

生2:全校有那么多学生,怎样调查呢?

生3: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4:还可以先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同学们真聪明,调查也就是要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统计。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认识到数据收集整理产生的必要性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收集数据,深入探究

1.收集数据。

师:在这4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要求:采用举手、起立、画“√”、“○”做记号等方式来收集数据。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出示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

教师强调: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1:能。

生2:不能。

师:为什么?

生2: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

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举手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订制校服的厂家还不知道,怎么办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下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出示统计表】

师: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中,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统计表。

师:你看到什么?

生:……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这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请大家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问题。

1.全班共有( )人。

生1: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喜欢这4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加起来,即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

生2:比较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15>9>8>6,所以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

师:你真是一个会思考的孩子,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

3.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 )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生2:因为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蓝色合适。

生3: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

师:你们真的很厉害,会分析并解决问题,相信厂家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

【设计意图】精心创设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情境,积极地引导学生亲自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保护学生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三、巩固练习,汇报

师:同学们,请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课本第4页练习一的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1.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

生: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2.完成练习一的第2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个季节,把结果填入下表。

生: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四、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画记号等多种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数据整理记录填入的表格叫作统计表。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课堂总结,归纳提升

师: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用统计知识来解决?

生:(略)。

◇责任编辑:徐新亮◇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教材分析:

“数据的收集整理”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一定的认数、计算以及把一些物体简单地分类整理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用调查法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大家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出示例1中的4种颜色)

红 黄 蓝 白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师:怎样才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

生1:可以在全校同学中做一个调查。

生2:全校有那么多学生,怎样调查呢?

生3: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4:还可以先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同学们真聪明,调查也就是要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统计。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认识到数据收集整理产生的必要性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收集数据,深入探究

1.收集数据。

师:在这4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要求:采用举手、起立、画“√”、“○”做记号等方式来收集数据。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出示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

教师强调: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1:能。

生2:不能。

师:为什么?

生2: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

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举手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订制校服的厂家还不知道,怎么办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下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出示统计表】

师: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中,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统计表。

师:你看到什么?

生:……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这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请大家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问题。

1.全班共有( )人。

生1: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喜欢这4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加起来,即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

生2:比较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15>9>8>6,所以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

师:你真是一个会思考的孩子,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

3.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 )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生2:因为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蓝色合适。

生3: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

师:你们真的很厉害,会分析并解决问题,相信厂家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

【设计意图】精心创设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情境,积极地引导学生亲自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保护学生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三、巩固练习,汇报

师:同学们,请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课本第4页练习一的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1.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

生: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2.完成练习一的第2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个季节,把结果填入下表。

生: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四、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画记号等多种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数据整理记录填入的表格叫作统计表。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课堂总结,归纳提升

师: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用统计知识来解决?

生:(略)。

◇责任编辑:徐新亮◇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教材分析:

“数据的收集整理”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一定的认数、计算以及把一些物体简单地分类整理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用调查法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大家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出示例1中的4种颜色)

红 黄 蓝 白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师:怎样才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

生1:可以在全校同学中做一个调查。

生2:全校有那么多学生,怎样调查呢?

生3: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4:还可以先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同学们真聪明,调查也就是要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统计。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认识到数据收集整理产生的必要性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收集数据,深入探究

1.收集数据。

师:在这4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要求:采用举手、起立、画“√”、“○”做记号等方式来收集数据。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出示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

教师强调: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1:能。

生2:不能。

师:为什么?

生2: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

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举手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订制校服的厂家还不知道,怎么办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下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出示统计表】

师: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中,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统计表。

师:你看到什么?

生:……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这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请大家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问题。

1.全班共有( )人。

生1: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喜欢这4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加起来,即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

生2:比较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15>9>8>6,所以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

师:你真是一个会思考的孩子,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

3.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 )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生2:因为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蓝色合适。

生3: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

师:你们真的很厉害,会分析并解决问题,相信厂家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

【设计意图】精心创设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情境,积极地引导学生亲自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保护学生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三、巩固练习,汇报

师:同学们,请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课本第4页练习一的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1.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

生: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2.完成练习一的第2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个季节,把结果填入下表。

生: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四、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画记号等多种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数据整理记录填入的表格叫作统计表。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课堂总结,归纳提升

师: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用统计知识来解决?

生:(略)。

篇5: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按需要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

2.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学生看条形统计图的能力。教学重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教学难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数出有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请你帮助她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师:要把题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相应的栏目里,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各种车辆数的多少。从题目的条件中可以看出,要统计的有几种数量?(几种车,每种多少辆。)

教师:制成的统计表有几栏,每栏多少格?

教师提问:看一看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

二、学习新课。

(一)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教师:上面复习题中,统计停车场里面的车辆时,由于车辆是静止不动的,我们可以分类数出各种车的辆数,是用逐项数出数目的方法收集的数据。如果我们要统计一个路口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的各种机动车的数量,还能用逐项数出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吗?

教师:收集数据时,根据具体条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今天就来学习一种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师:请同学们作好准备,你们收集过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

学生汇报收集的数据

教师提问:为什么你们收集的数据不统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

学生讨论:小组内分工,每人记一种车的数;先把各种车的名称写出来排列好,过车时分别作出“正”字的记录„„

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

摩托车:正

小汽车: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车:正正

载重车:正正正正

(二)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1、教师:上面收集的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出来,要把这些数据整理,制成统计表。

机动车种类

辆数

合 计

教师提问:请看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多少?这个数能不能改变?

教师说明: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数量,要根据统计的数据大小而定。

2、学生练习。

把课本第2页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补填完整。

3、这是本班学生体重调查表,请你将这次调查结果按体重多少整理填入下表。

三、巩固练习。

拿一枚1角硬币,从桌面上约3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20次,边做边记录落下后的情况,然后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四、课堂总结。

我们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篇6:《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统计的意义与作用,认识并收集原始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数量单位),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2、数学思考:

经历随机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与推测的全过程渗透“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法。

3、解决问题:

能设计统计活动,根据结果检验某些预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4、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方法的实用价值;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将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让每个学生经历学习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教学难点】

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随机原始数据,在条形统计图中用1格表示多个数量单位。【教学过程】

一、设疑生趣、导入活动。

1、介绍朋友,以疑激趣。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课件)“嗨!大家好,我是小精灵贝贝。你们想玩一个心理活动的游戏吗?它可以判断你是不是一个稳重的人,不过在玩游戏的时候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我们先来试一试,好吗?”

2、收集整理,汇报方法。

“瞧!停车场,每种机动车的数量是多少呢?”(1)我们获得了什么信息?

某停车场各种机动车停车情况:(课件出示)

摩托车:3辆

大客车:5辆

小汽车:9辆

载重车:2辆(2)我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收集的?(将机动车分类收集)

3、抓住起点,铺垫导入。

(1)发挥想象:你想制成一个什么样的统计表?

(2)根据机动车的种类和数量,统计表分成了几栏?每栏画了几格?

(“栏目”、“合计”各一格)推测:

5、7种车要画几格?(合情推理)(3)你还能打算制成一个什么样的统计图?一格代表几辆车?

导入板题:刚才大家统计得很好,为了玩好今天的心理测试游戏,我们进一步探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创设情境、探究问题。

(一)数据的收集

1、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小精灵:“同学们真棒!静止的机动车数量大家会统计了,可是象这样运动中的机动车数量又该怎样统计呢?”(演示机动车通过路口片断)

2、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随机性)

我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可能出现的问题:车子太多、不是一种一种的开过、速度太快„„)

3、阅读分析,讨论问题。(良好习惯的养成)(1)阅读教材:例1及收集数据部分。(2)分析讨论:怎样解决这些问题?(3)汇报交流。

① 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A、发挥分工合作的小组优势:制定好分工合作的方案。

B、采用正确的收集数据方法:根据机动车种类,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

② 描述画“正”字方法: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画“正”字的收集方法?

③ 交流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呢?(面向全体学生)

4、出示要求,制定方案。(构思计划,形成策略)(1)先1人(或2人)收集同一种车的数据。(2)合作小组中每个成员按分工承担一定的责任。(3)最后进行小组数据汇总,共同记录表格。

5、分工合作,验证方案。(动手实验,主动参与)(1)创设情境(演示机动车通过某路口画面)

(2)收集数据:根据方案进行分工合作,收集原始数据。(3)汇报数据:

① 你们统计出来各种机动车数量分别是多少?

② 你们组是怎样统计的?(用什么方法、怎样分工合作)

(二)数据的整理

小精灵:“同学们真不错!刚才收集了不少有用的原始数据,为了便于比较和分析,还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1、出示要求:

想一想:

(1)我们打算制成一个什么式样的统计表?要分几栏?每栏画几格?(2)这幅条形统计图的一格又代表几辆车?如果收集到的数据更大呢? 填一填: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2、整理填表

3、全班汇报:“我的是××统计表”、“有×栏”、“有×格”„„

4、展示成果,享受成功。

展示学生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有错误的学生及时矫正、共同提高。

5、小结评价:在活动中我们要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发扬团队精神。

三、开放游戏,学以致用。

1、提出问题,猜测结果。

小精灵:刚才我们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接下来就开始玩心理测试的游戏——“你会是一个稳重的人吗?”

猜一猜:“你、他是不是一个稳重的人呢?”

2、学以致用,动手游戏。(1)出示规则。游戏规则:

① 根据问卷上的问题选择“是”、“中”、“不是”三个答案中的一个,在字母下画上“√”。② 收集选择的结果,将数据填写在后面的统计表中。③ 根据统计结果,判断你是不是一个稳重的人。(2)独立思考,选择画“√”。

3、观察记录,统计填表。

将每个“字母”出现“√”的次数进行收集记录,填入表格。

4、合作交流、解释讨论:

说一说:我是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的?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5、表达陈述、验证猜测。

根据统计结果,得出结论:你(或他)是不是一个稳重的人?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享受成功。

今天大家学得挺好、玩得很开心,说一说有什么收获?

篇7:《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教学反思

想到学生在唱票时的积极状态,我决定不对例2部分进行讲解,直接让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完成例2“做一做”。在巡视过程中,没有发现有不理解例2的学生,只是发现学生在画“正字”时不是按照原始数据的顺序去做,而是将属于一个范围的数据一个一个的跳着画,费时费力。为了让学生选择最佳的方法,我不动声色的选择两个学生进行比赛,一个学生按照原始数据的顺序,将每个数据画在属于自己范围的下面,另一个则跳着画“正字”。比赛过后,学生一眼就发现了按照顺序画“正字”比较快。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部分学生提出了用作标记的方法将原始数据统计成表的办法,也很受大家的赞同!

篇8:吴宏_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

1.通过系列化活动,让学生在收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及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能用个性化的方式描述数据,且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引导学生在现实活动中调查和收集数据,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中需要统计,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意识。

3.使学生在系列化的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活动的效应,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设想】

数据的背后是活生生的世界,在教学过程中,要力图使学生在数据的统计和收集的具体活动中,建立起数学学习和生活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观念。这节课力图使学生不仅在动中学,而且在乐中学,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来,让学生在鲜活的数据活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并懂得无处不在的数字是和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道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设计力图让平面化的数学在活动中站立起来,使学生感觉数学是可亲的,而不是抽象冰冷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导入

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人类的所有感官中,90%的信息量是靠眼睛摄入的。所以说啊,眼睛是人的重要的器官,要重视眼睛的保健哦!现在啊,最常见的眼睛疾病就是近视。你们看啊,我们班有多少“小眼镜”啊!

讨论:要了解班级同学的近视情况,可以怎样做?

启发:分学习活动小组,在班级内展开调查活动,并把每个人的视力情况记录下来。

展出课题: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设计要旨: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出发,引入“怎样了解班级同学的视力情况”的教学课题,激发学生对班级同学视力情况的探究兴趣,进而主动寻找破解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合作和探究的热情,又让学生充分感受统计是生活的基本需求,现实生活离不开统计这一基本的数学方法。】

二、自主探索活动

1.数据收集活动

讨论:刚才我们提出了要运用具体的调查活动去了解班级同学的视力情况,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在小组内进行调查,可以采取怎样的做法呢?

明确方法:可以让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纸条上写下自己的视力情况,再交给调查小组的组长。

谈话:同学们,把各自的视力情况写在小纸条上交上去吧,还要选派一名报告员按序号报出你们组每个同学的视力情况,其他同学记录。(在学生活动期间,老师边巡查边予以指导)

2.组织反馈活动

谈话:你是如何记下你们小组成员的视力情况的?请把自己的记录结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讲评:他是如何记录的?你觉得他这种记录方法合适吗?

提问:有没有别的记录记录方式呢?

指名用符号分类记录的孩子进行记录的展示并做简短的介绍,教师适当评点。

让用其他方法的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成果,教师适当点评。

让学生在交流中展示不同的记录方法,让每个学习小组在自我展示中体验探究与合作的乐趣。

【设计要旨:让学生讨论交流调查方式,能让孩子充分了解运用调查的方式来获取数据的基本方法,调动他们参与调查的热情和能动性。在活动中学生充分交流,合作分工,积极探究,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在具体的调查实践中感受收集并记录数据的方法,体会数学活动的快乐。】

3.分类整理活动

谈话:通过调查,同学们把握了自己小组的基本情况,且用到了不少的记录数据的方法。请你们再认真看看大家的记录情况(幻灯展示不同的记录方式),大家能从这些数据中非常明白地了解你们小组的视力情况吗?

讨论:要更清楚地反映同学们的视力情况,可以怎么办?

明确:可以对记录的结果进行分类整理。

谈话:你想如何整理?先和同桌交流一下,然后按自己所想的方式把刚才记录的结果整理一下,用你认为合适的方式加以表示。(学生在进行分类整理的同时,教师观察指导)

反馈:你分类整理的标准是什么?你是如何将分类整理的结果呈现出来的?

指名提问:对分类整理的结果进行展示,并对分类标准和数据表示的方法进行解释说明。(兼顾多种分类标准,及在多种标准下多种结果的展示,注意要使每个小组都得到展示)

【设计要旨: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明白要想清晰地表示调查数据,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类,而进行科学分类的前提是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分类标准。通过启发式的探讨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个性化地确立分类方法、分类标准,个性化地展示数据。】

4.数据分析活动

一问:你所在的小组中是近视的人多,还是不近视的人多?近视和不近视的人数各为多少?

二问:你所在的小组的近视的同学中,低于200度的浅近视的同学多,还是高于200度的深近视的同学多?

三问:在近视的同学中,因为看书学习而导致的近视和因为游戏看电视而导致的近视各占多少?

四问:就这项调查活动,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在合作学习小组中交流一下。

【设计要旨:通过数据分析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多向度观测数据,多向度了解数据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5.回顾反思活动

这节课我们是运用了那种方式来了解班级同学的近视情况的?这次调查活动,给你带来怎样的启发?

【设计要旨: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在回顾中整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更是帮助学生树立整理意识和反思意识,这是有效学习不可或缺的要素。】

三、课外延伸活动

和爸爸妈妈合作完成以下活动:统计你的小区你所住的那栋楼内,开车上班、坐公交车上班和骑自行车上班的人各有多少?其中开车上班的人群中,有多少人可以换用公交或自行车出行的?

统计完成后,写封请大家为缓解交通压力、为还蓝天绿水做贡献的倡议书,贴在小区公告栏内。

篇9:吴宏_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

1.通过系列化活动,让学生在收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及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能用个性化的方式描述数据,且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引导学生在现实活动中调查和收集数据,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中需要统计,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意识。

3.使学生在系列化的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活动的效应,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设想】

数据的背后是活生生的世界,在教学过程中,要力图使学生在数据的统计和收集的具体活动中,建立起数学学习和生活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观念。这节课力图使学生不仅在动中学,而且在乐中学,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来,让学生在鲜活的数据活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并懂得无处不在的数字是和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道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设计力图让平面化的数学在活动中站立起来,使学生感觉数学是可亲的,而不是抽象冰冷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导入

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人类的所有感官中,90%的信息量是靠眼睛摄入的。所以说啊,眼睛是人的重要的器官,要重视眼睛的保健哦!现在啊,最常见的眼睛疾病就是近视。你们看啊,我们班有多少“小眼镜”啊!

讨论:要了解班级同学的近视情况,可以怎样做?

启发:分学习活动小组,在班级内展开调查活动,并把每个人的视力情况记录下来。

展出课题: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设计要旨: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出发,引入“怎样了解班级同学的视力情况”的教学课题,激发学生对班级同学视力情况的探究兴趣,进而主动寻找破解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合作和探究的热情,又让学生充分感受统计是生活的基本需求,现实生活离不开统计这一基本的数学方法。】

二、自主探索活动

1.数据收集活动

讨论:刚才我们提出了要运用具体的调查活动去了解班级同学的视力情况,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在小组内进行调查,可以采取怎样的做法呢?

明确方法:可以让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纸条上写下自己的视力情况,再交给调查小组的组长。

谈话:同学们,把各自的视力情况写在小纸条上交上去吧,还要选派一名报告员按序号报出你们组每个同学的视力情况,其他同学记录。(在学生活动期间,老师边巡查边予以指导)

2.组织反馈活动

谈话:你是如何记下你们小组成员的视力情况的?请把自己的记录结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讲评:他是如何记录的?你觉得他这种记录方法合适吗?

提问:有没有别的记录记录方式呢?

指名用符号分类记录的孩子进行记录的展示并做简短的介绍,教师适当评点。

让用其他方法的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成果,教师适当点评。

让学生在交流中展示不同的记录方法,让每个学习小组在自我展示中体验探究与合作的乐趣。

【设计要旨:让学生讨论交流调查方式,能让孩子充分了解运用调查的方式来获取数据的基本方法,调动他们参与调查的热情和能动性。在活动中学生充分交流,合作分工,积极探究,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在具体的调查实践中感受收集并记录数据的方法,体会数学活动的快乐。】

3.分类整理活动

谈话:通过调查,同学们把握了自己小组的基本情况,且用到了不少的记录数据的方法。请你们再认真看看大家的记录情况(幻灯展示不同的记录方式),大家能从这些数据中非常明白地了解你们小组的视力情况吗?

讨论:要更清楚地反映同学们的视力情况,可以怎么办?

明确:可以对记录的结果进行分类整理。

谈话:你想如何整理?先和同桌交流一下,然后按自己所想的方式把刚才记录的结果整理一下,用你认为合适的方式加以表示。(学生在进行分类整理的同时,教师观察指导)

反馈:你分类整理的标准是什么?你是如何将分类整理的结果呈现出来的?

指名提问:对分类整理的结果进行展示,并对分类标准和数据表示的方法进行解释说明。(兼顾多种分类标准,及在多种标准下多种结果的展示,注意要使每个小组都得到展示)

【设计要旨: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明白要想清晰地表示调查数据,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类,而进行科学分类的前提是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分类标准。通过启发式的探讨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个性化地确立分类方法、分类标准,个性化地展示数据。】

4.数据分析活动

一问:你所在的小组中是近视的人多,还是不近视的人多?近视和不近视的人数各为多少?

二问:你所在的小组的近视的同学中,低于200度的浅近视的同学多,还是高于200度的深近视的同学多?

三问:在近视的同学中,因为看书学习而导致的近视和因为游戏看电视而导致的近视各占多少?

四问:就这项调查活动,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在合作学习小组中交流一下。

【设计要旨:通过数据分析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多向度观测数据,多向度了解数据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5.回顾反思活动

这节课我们是运用了那种方式来了解班级同学的近视情况的?这次调查活动,给你带来怎样的启发?

【设计要旨: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在回顾中整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更是帮助学生树立整理意识和反思意识,这是有效学习不可或缺的要素。】

三、课外延伸活动

和爸爸妈妈合作完成以下活动:统计你的小区你所住的那栋楼内,开车上班、坐公交车上班和骑自行车上班的人各有多少?其中开车上班的人群中,有多少人可以换用公交或自行车出行的?

统计完成后,写封请大家为缓解交通压力、为还蓝天绿水做贡献的倡议书,贴在小区公告栏内。

篇10:吴宏_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

一、概念与实践的关系

数学来自于实践, 小学数学教材中许多概念对于儿童来说, 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在教材中对“数据”概念的明确, 是通过选校服活动引入的.

统计活动并不是为了统计而统计的, 目的要使学生在得出数学概念知识从实践中来又服务于实践这一事实中, 领悟到实践第一的观点.读懂了这部分活动所蕴含的辩证关系, 确定了活动的属性就能设计层次分明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从实践中来, 体会到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像这样能够承载事物信息的东西都构成数据. 明确了数学的统计学含义:1. 数据里蕴含着信息.2. 数据体现随机性.

二、用一分为二的眼光看待问题

所谓辩证思维就是能用联系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眼光来观察事物的思维.在教材中关于调查“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问题, 在收集后出示了这样一个统计表:

从统计表的数据中明显地看到, 选择蓝色的人数是最多的, 那么是不是就此可以判断 “蓝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 而这个统计表的功能就到此为止吗?

通过仔细研读教材, 我们发现统计表中选择红、黄、白色的人数为9 + 6 + 8 = 23 (人) , 也就是说不选择蓝色的人数共23 人, 说明不喜欢蓝色的人数比喜欢蓝色的人数还要多, 以一分为二的辩证眼光看待数据不能就此判断蓝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明确了这一点, 在教学中我们对这个统计表的处理除了整理数据、判断结果外, 还立足于渗透辩证思想, 让学生体会在处理数据时, 对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质疑和批判, 而衡量小学生统计观念强弱的重要指标更是看他是否具有反思和批判意识.为此设计了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引发矛盾, 引导学生想进一步扩大收集数据的范围, 比如想看看别的班级学生的选择, 还可以听听家长老师的意见, 目的要让学生体会事物的对立性与统一性, 知道要以一分为二的辩证眼光看待问题, 从小学会用矛盾的观点认识事物.

三、运用联系的观点构建知识结构

统计思维、统计方法和统计上的批判意识与辨别能作为小学生统计观念的三大基本构成要素, 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诠释了统计观念的内涵, 互相之间是彼此交融和嵌套的, 在结构上形成三位一体的和谐而严密的统一.以本课教材为例, 统计的思维是学习统计方法 (一个一个数、分类、列表) 的前提和基础.

反过来, 统计方法则是统计思维深入发展的支撑和保障, 二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其次, 批判意识和辨别能力则是统计思维和统计方法的具体体现. 小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统计思维和较强的统计方法, 从他对于统计有关的数据、信息等的反应态度就可以判断出来.

篇11:《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考点一 调查方式的选择

例1 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抽样调查方式的是( ).

A.调查我市中学生每天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

B.调查某班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率.

C.调查一架“歼20”隐形战机各零部件的质量.

D.调查某亚运会上100米决赛参赛运动员兴奋剂的使用情况.

思路点拨:A选项中调查的对象太多,适宜采用抽样调查;B选项中调查的对象是一个班的学生,适宜采用普查的方式;C选项中的调查对象性质特殊,也适宜采用普查的方式;D选项调查的目的要求所有调查对象一个不缺,也适宜采用普查的方式.故选A.

方法总结:统计学中有两种调查方式:普查和抽样调查.普查耗时、耗力,有时甚至具有破坏性,因而采用抽样调查去估计总体.分析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解实际问题中的总体、个体、样本,然后确定适当的调查方式.在进行抽样调查时,应注意使样本具有广泛性、代表性、随机性.

考点二 统计图的应用

例2 卫生部修订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从2011年5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这意味着“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新规正式生效.为配合该项新规的落实,某校组织了部分学生在“城阳社区”开展了“你最支持哪种戒烟方式”的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整理后分别制成了如图1所示的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但均不完整.

图1

请你根据统计图解答下列问题:

(1)这次调查中同学们一共调查了多少人?

(2)请你把两种统计图补充完整。

思路点拨:(1)根据使用“替代品戒烟”的人数和其所占的比例可求出总数;(2)根据第(1)问求出的总数算出未知的百分比和人数,补充两种统计图.

解:(1)在这次调查中同学们调查的总人数为:20÷10%=200(人).

(2)统计图如图2.

方法总结:扇形统计图反映各部分所占的比例,条形统计图反映各部分的具体数据,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可求出总数.解统计图表问题,要抓住其特点,找出有用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合理的预测和推断.

图2

考点三 频数分布直方图

例3 上海某主题公园开放后,前往参观的人非常多.5月中旬一天的某一时段,有关部门随机调查了部分入园游客,统计了他们进园前等候检票的时间,并绘制成如下图表.表中的“10~20”表示等候检票的时间大于或等于10min而小于20min,其它类同.

(1)这里采用的调查方式是_________;

(2)求表中a,b,c的值,并请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图3

(3)在调查人数里,等候时间少于40 min的有__________人;

思路点拨:(1)调查方式分为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本题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2)根据表格可以得出抽样的总人数为c=8÷0.2=40(人),因此b=40×0.125=5;a=14÷40=0.350;(3)等候时间少于40 min的有8+14+10=32(人).

解:(1)抽样调查;

(2)a=0.350,b=5,c=40,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4;

图4

(3)32.

方法总结: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常用到的结论:(1)频数=频率×数据总数;(2)各小组的频率之和为1,各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数;(3)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的高之比等于频数之比,也是频率之比.

考点四 综合应用

玉树地震后,全国人民慷慨解囊,积极支援玉树人民抗震救灾,有的捐款,有的捐物.国家民政部、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及其他基金会分别接受了捐赠,青海省也直接接受了部分捐赠.截至5月14日12时,他们分别接受捐赠(含直接捐款数和捐赠物折款数)的比例见扇形统计图(如图5所示),其中,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红十字会共接受捐赠约合人民币15.6亿元.请你根据相关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图5

(1)其他基金会接受捐赠约占捐赠总数的百分比是________;

(2)全国接收直接捐款数和捐赠物折款数共计约________亿元;

(3)请你补全图6中的条形统计图;

(4)据统计,直接捐款数比捐赠物折款数的6倍还多3亿元,那么直接捐款数和捐赠物折款数各多少亿元?

图6

思路点拨:本题是一道有关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综合题.从扇形统计图5中,可以获取各部门获得捐赠的百分比.从条形统计图6中,可知其他基金会获得的捐赠为2亿元.明白了这两点,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解:(1)1-33%-33%-13%-17%=4%;

(2)52(亿元);

(3)因为中华慈善总会接受的捐赠占所有捐赠的13%,故中华慈善总会接受捐赠共计:52×13%=6.76(亿元);玉树地震救灾捐赠款物条形统计图如图7;

图7

(4)设捐赠物折款数为x亿元,依题意有

6x+3+x=52,解方程得x=7.

故直接捐款数和捐赠物折款数分别是45亿元和7亿元.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将从条形图和扇形图中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充分挖掘两图表中的隐含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

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1.D;2.B;3.B;4.A;5.(-3,0);

6.5;7.x>-2;8.x<3;

9.解:如图8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直线x=3,x+y=0,x-y+5=0,

∵原点(0,0)不在直线x-y+5=0上,

∴将原点(0,0)代入x-y+5可知,原点所在平面区域表示x-y+5≥0部分,

∵原点在直线x+y=0上,

∴取点(0,1)代入x+y判定可知点(0,1)所在平面区域表示x+y≥0的部分,见图8阴影部分.

10. 解:(1) y甲= 1.2x+900(x≥500(份),且x是整数);

y乙=1.5x+540(x≥500(份),且x是整数);

(2) 若y甲>y乙,1.2x+900>1.5x+540,x<1200,

若y甲=y乙,1.2x+900=1.5x+540,x=1200,

若y甲1200,

当x=2000时,y甲=3300,

答:当500≤x<1200份时,选择乙厂比较合算;

当x=1200份时,两个厂的收费相同;

当x>1200份时,选择甲厂比较合算;

所以要印2000份录取通知书,应选择甲厂,费用是3300元.

《数据的分析》拓展精练参考答案

1.C;2.B;3.B;4.A;5.75,68,69,69;

6.21;7.16;8.140;9.16;

上一篇:焦煤集团瓦斯管理“十条红线”下一篇:刘成才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