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布置作业结题报告

2024-06-20

分层布置作业结题报告(通用9篇)

篇1:分层布置作业结题报告

作业布置、批改、讲评效能最大化运用研究结题报告

永顺县石堤中学学校课题组

向仍东执笔

2014年4月

[摘要] 本课题是基于《新课程实施标准》和《国家中长期改革刚要》中的“三维目标”和减负工作而提出的。在实施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了作业的布置、批改方式及讲评效能的优化原则,通过作业分层设计研究,基本方式以及讲评的研究。研究结果是既减轻了学生教师的作业负担,又最大化地实现了课堂的“三维目标”,从而改变了学生教师谈作业色变的现状,激发了师生的兴趣,大大地提升了作业效能。我们的研究结论是作业布置、批改、讲评要有层次性、新颖性和激励性才刺激学生的学习神经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作业、布置、批改、讲评效能、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实施标准》主张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是心理念的核心,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国家中长期改革刚要》指出: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效果。在教学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讲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消化及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关于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和教学质量滑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而作为教师要承受为学生减负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双重压力。

另外,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学条件、师资、生源均存在许多先天性不足。我们既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要实现巩固知识保证学习质量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布置与批改讲评作业的方式也存在许多问题,教师辛苦,学生辛苦,却收效甚微,还抑制了部分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研究作业的布置、批改、讲评的方式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质量,让作业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

二、研究现状

目前,许多老师在作业形式、讲评方式、及作业评语方面进行了大量地研究,“作业形式、讲评方式、及作业评语”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在实施课题研究中,对作业的布置、批改、讲评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学生对作业的认同感很差。学生不愿做,老师浮于事。于是,本课题研究的主旨是:充分发挥作业在教学中的巩固与延伸知识的功能、培养能力与发展智力的功能、反馈与矫正以及交流信息的功能。围绕此主旨,在研究内容上,我们着力探求新形势下作业的布置,批改、讲评的内容和形式,最大化地提高作业的指导、批改和评价的实效性,转变学生学习方法,促进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方法和目标上借鉴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其它学校相关做法和经验,应用新课改理念,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师的研究和实践中创新一套作业布置,批改,讲评的原则和作业使用的操作流程模式,探索学生作业效能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三、研究创新

作业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要阵地和形式之一。学生掌握知识需要有领会、巩固和应用三个环节,其中知识的应用环节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是否能正确应用的标志在于能否准确地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手段是通过布置作业和练习,因此作业布置、批改和讲评就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巩固知识、打好基础、促进发展、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作业效能,在单位作业量内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是教师面临的重要教学课题。在教学中,作业如何布置、批改和讲评,以实现对作业环节“质的提升”和“量的把控”,追求效能最大化。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同时,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高钻研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创新点:⑴首次完整地提出作业“三环节”与效能链接的理论。

⑵首次细致地研究作业的主客体的关系。

⑶设计并实现作业中主客体的有效对接。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借鉴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其它学校有关做法和经验,应用新课改理念,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师的研究和实践中,形成一套作业布置、批改、讲评的原则和作业使用的操作流程、操作“模式”,探索学生作业效能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1、新课程理念下作业的形成性和发展性研究,优化作业设计的功能。一是优化作业的巩固和检查功能,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目的是强化记忆和获得反馈信息,重在对基础知识、技能的巩固;二是优化作业的深化和提高功能,侧重于过程与方法方面,目的在于促进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重在新情景和思维过程;三是优化作业的体验和发展功能,侧重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整合方面,目的在于促进更全面的发展,重在体验和实践。

2、作业布置的新颖性和多样性研究,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改变单一的作业形式为设计出源自于师生双方的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形式多样的作业。

3、作业布置的量力性和差异性研究,突出作业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理念下,作业更多关注的是作业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作业在容量上要考虑量力性,作业量应遵循的不是“多多益善”原则,而是“少而有效”的原则,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能尽可能发挥学生潜能;要有差异性,做到作业量分层、作业难度分层、完成作业时间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

4、作业讲评的渗透性和交叉性研究,实现教师的作业期望值。在作业讲评中,把每个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使作业有机渗透学科的三维目标之中,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作业批改的过程性和激励性研究,实现作业效能的最大化。使作业的评判做到过程性和激励性相结合,师生都是作业评判的主题,出发点是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五、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3年6月--2013年9月)

讨论课题“作业布置、批改、讲评效能最大化运用研究”的价值意义,问卷调查目前作业布置、批改与讲评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进行归纳分析。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进行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按照课题实施方案行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真探讨“作业布置、批改、讲评效能最大化运用研究”的方式方法。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年1月--2014年4月)。

整理资料,总结“作业布置、批改、讲评效能最大化运用研究”的过程,及有效的操作办法,撰写“作业布置、批改、讲评效能最大化运用研究”结题报告。

六、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调查作业布置的现状及学生对目前作业的满意度;调查教师批改、讲评作业的现状,进而研究解决作业布置、批改、讲评的有效途径。调查作业布置、批改、讲评方式优化后的作用。

2.文献法:查阅相关资料,获得相关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参考。

3.行动研究法:教师对自己的作业布置、批改、讲评方式进行思考,分析,整合,在实践中归纳出学生满意的作业布置、批改、讲评方式,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

七、研究结果

已初步探索出作业布置、批改、讲评效能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即以作业分层设计与分时段设计,以教师批改、讲评为主,学生互评互批为辅的多样式多形式的作业布置、批改、讲评模式。

八、研究结论

由于本研究属于如何将作业与效能科学链接的探索性研究。对作业的设计,批改、讲评的设计均作了有效得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老师们在研究中撰写了论文、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教研的能力。诚然本次课题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许多东西没来的及整理和修改,有些做法还未成熟。在今后的教研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做到边教学边研究,多总结,及时反思,不断改进,以提高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新科程实施标准》

2、《国家中长期改革实施纲要》

篇2:分层布置作业结题报告

永顺县石堤中学学校课题组

向仍东执笔

4月

篇3:分层布置作业结题报告

分层布置作业,给不同的孩子设置不同的目标,能保护后进生的积极性,激发优等生的学习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但书面作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学生往往愿意选择自己会的、简单的题目,逃避有困难的题目。时间长了,分层作业变成了学生自己的分层,达不到教师预设的效果。这个时候,“讲题”形式应运而生。“讲题”是指非书面的作业,要求学生用口头方式在指定对象的要求下口述习题,不仅要求学生会做,而且需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重要的是需要归纳解题的思想或方法。这比书面作业的要求高得多。

二、布置讲题作业的前期准备

1.题目的分层

讲题作业因为其特点不能多布置,因此只分为“基础题”“中档题”及“挑战题”三个层次,其中每个层次只设一个题目。因此,三个层次的题目必须是经典题,须是涵盖基本方法或重要数学思想的题目,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选好相应的经典题。讲题题目的选取方法要做到:

(1)“基础题”应该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与考查,例如:代数应该注重基本计算练习的方法与技巧;几何选取简单典型证明。

(2)“中档题”在注重基础的同时,注重常用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的归纳。例如:代数中注重典型的数学方法,如“换元、配方”的考查;几何题中注重典型题及基本模型通用解法的归纳。

(3)“挑战题”注重基础题、典型题的提升和拓展,例如:代数中应该注重数式的变形变换与拓展;几何中注重辅助线及改变条件之后的变式训练。

2.学生的分层

因为预设目标只有三个层次,因此将学生也分为三层。具体分层方法是:成绩比班级平均分多十分以上的学生;成绩在班级平均分上下十分的学生;班级其他学生。在分层之前需要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需要让他们了解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力配合。

三、讲题作业布置的具体实施办法

1.书面详细登记

讲题作业一定要详细登记在黑板上,让学生在接下来的时间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讲的题和需要达到的要求。一定不能只通过口述表达,这样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将会大幅降低,效果也会打折扣。登记方法如:完成xx第x页第x题。

2.完成需要时间

讲题作业多半是学生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苹果,而且要流畅地讲出解题思路与方法,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都需要花时间整理思路或者还要请老师指导,同时还要到指定对象那里排队讲清楚,这些都需要时间。因为数学课多在上午,因此讲题多从当天下午开始到第二天中午结束。如果数学课是下午,讲题时间可以直接设为第二天全天。

3.讲题的负责人的挑选

保证每个学生有讲题对象,这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环节。笔者的实施办法是直接分任务给组长,班级有8个小组长,除开4个人由笔者亲自负责,还有42人,平均每位组长负责4~5人。最好的方法是固定下来每人对应讲题的组长,注意组长不负责本小组组员。

4.讲题负责人的培训

讲题负责人会按单双周由笔者亲自负责,讲题时笔者会问3个问题:请简要陈述本题的解题思路;请讲题;这个题目重要的思想方法是什么(或者哪一步容易错)?不断这样反复地训练,讲题负责人也会按这3个问题要求他所负责的讲题者。而这3个问题学生如果能完美解答,就能举一反三。

5.讲题效果的评价

这个环节是最重要的保障。笔者在最开始实施的时候,因为学生对流程并不熟悉,因此并没有强制人人讲题,只是给讲题优秀的学生按表现加分,而且同时加个人分和小组分,但是这样实施两周后每次讲题的总只是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参与。因此,笔者强行要求人人都讲,讲完按表现加3~5分,不讲扣2分,扣个人和小组分。因为有小组扣分,所以组员间就会相互督促和提醒,在周末和月末评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讲题能够顺利走下去。

四、布置讲题作业的优点

1.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学生将一个题的解题思路与步骤及思想方法真正弄清楚了,就能起到有做一题通一片的效果。哪怕是有部分学生在讲的时候没有真正弄懂,但是只要努力尝试了,定会有所进步。尤其是后进生,每天能努力弄懂一题,哪怕是最简单、基础的一题,对他而言也是在进步。

2.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

学生分到的讲题是跳一跳才能够着的苹果,因此必然在讲题之前要与理解更好的同学沟通,互相帮助,相互促进。而且负责人组长反映在讲题的过程中,听别人讲题,有时候是与自己不同的思路,也会有收获。

3.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的激发是学生成绩进步的核心力量,学生在口述题目中发现数学的思路很有意思,尤其是流畅的讲题会让自己非常有成就感。在考试中常会遇到与自己讲过的完全类似的题,成绩的提升、信心的激发,数学对他们而言不再死板和难学了。

五、讲题作业实施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改进办法

1.讲题时间不够

因为初中学生没有晚自习,讲题基本要求是在课间或者放学后,而且一个组长要负责4~5个人,常常是准备好了讲题,可是组长正在负责上一个人,轮到他了,上课铃声响了。于是笔者计划下个学期,让副组长也加入负责的行列,这样每个人只需负责2~3人,情况就会好些。但是这样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就是负责人多了,讲题质量的监控不好把关。

2.讲题质量的监控

讲题并不能保证做到抽查每一个学生,因此可以成立“纠察小组”,但这需要更长时间的训练。笔者在每节课前加一个“精彩我呈现”的环节,每天用随机抽号的方式抽1人讲题,讲得好的,小组、个人、组长三方加分,讲题不过关的,三方扣分。这样要求记分学生要有详细的安排,这样的方式简单快捷。

“讲题”作为新的作业形式,有诸多优点,但是相应的方法和策略保证也需要不断改进。笔者会不断反思、总结,让讲题的形式越来越成熟,真正做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春莉.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评价[J].教育研究,2002,(7).

[2]王国海,杨树才.改造“注入式”寻求“导学式”[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7).

[3]肖婵婵.分层导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J].中学数学研究,2000,(6).

篇4:根据学生特点分层布置作业

一、分析学生水平,进行分层练习

在分层布置作业时,提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逻辑思考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根据分析的结论,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区别教学,给所有的学生安排适宜自己水平的作业。七年级是学生从小学阶段正式步入初中阶段的起点,也是学生学好初中数学的重要时期。

例如,对于“有理数”第一节关于正数以及负数的学习时,笔者提前对本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了一个小调查,从学生的接受、理解、逻辑辩证、空间想象等几个方面进行小测试。得到的结果跟我的预想大致一样,学生水平呈现高、中、低三个层次。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高、低两个层次学生分别占少数。本节知识相对简单,除了基础极差的学生,绝大部分学生理解起来难度都不大。上课时为了照顾基础暂时落后的学生,我尽量详细的给大家讲解,并且重点部分讲完后会出示相应的练习题给学生做。让低层次的学生跟上学习的步伐,从基础开始学好。

初中数学是一个体现学生个性差异的学科,也是一个能让学生进步迅速的课程。学生之间不可避免会有差异,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时要考虑到这一情况,提前对学生进行分析,从而设计自己的教学。

二、及时调整层次,合理布置作业

学生的知识结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知识水平有可能变化。所以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要及时观察学生变化,采取滚动式教学,适时地根据学生的水平有层次地布置作业,让优生更优,让差生进步,实现所有学生的提升。

对于低层次已经达标的学生,相应地给他们布置中等层次的作业,让他们慢慢适应一些有难度的练习,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而对于大部分处于中等阶段的学生来说,相应地接触开放性的拓展题是提升数学成绩的重要手段。例如,对于“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学习,在前面的学习中我发现一些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很快,特别是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理解力明显上了一个台阶。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给学生分配不同的习题。对于理解水平好或者是水平提高快的学生布置难度系数相对大的题目,如“已知某种彩电的出厂价为每台1800元,各种管理费约为出厂价的12%,则商家的零售价为每台多少元,才能保证毛利润不低于16%?”

学生的水平是滚动性的,教师的教学也应该跟随学生的变化而变化。鼓励学生不断向更高层次前进,合理安排作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通过初中数学作业的层次布置,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进步、提高。

三、尊重个体差异,分层布置作业

通常来讲,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层次性作业是科学的,更是必要的。基础好的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教材中的内容,而基础差的学生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掌握牢固。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教学的区别性,特别是作业布置上的区别性。

例如,对“点、线、面、体”的学习时,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的差异,设计作业时笔者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分层次布置作业。第一个部分是基础巩固练习,安排的是基础题目,难度系数低。如:圆台可以通过什么图形旋转得到?第一个部分相对简单,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第二个部分是思维拓展的题目,中层次的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能更上一层楼。如“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和其余各顶点,可以把四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如果是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呢?”这部分的题目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中等层次的学生虽然无法很轻松的解答此题,但是通过认真思考、分析可以解决这个难题。第三部分主要是针对数学思维活跃的学生而设计。本次学习通过三个部分的作业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作业巩固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抓住学生特点是布置作业的前提和依据。

设计层次作业需要教师对教材的精确掌握及对学生的正确认识。精心挑选习题和层次布置作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也是实现高效数学教学的要求。有区别的设计作业,使所有学生都能从作业中获得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体会到成功的幸福感。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曲塘镇双楼初级中学)

篇5:分层布置作业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1.学生间存在差异:学校的学生由于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不同,情况都不一样,而且每个班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高中物理的难度比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在布置作业时需要研究,根据班级差异,学生个体差异,作业要分层设计,这样才有针对性,才能达到真正的巩固知识的效果。

2.传统留作业的方式存在很多不足。械重复的课外作业数量过多、过难、过偏,效益不高。教师布置课外作业时注重课外作业的量,搞题海战术,忽略对课外作业的精心设计和选择。课外作业太过统一,缺乏层次性。学生之间个体差异较大,太过统一的课外作业不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所收获。有些教师为了应付各类考试,布置给学生的课外作业大多数是书面课外作业,物理教材中要求学生课外去做一做的实验,基本上被教师忽略了。这与物理学科的特点是相违背的。这些情况造成的后果是学生逐渐失去对物理作业的兴趣,有的学生往往马虎完成,敷衍了事。这种封闭的、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展,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3.课题的界定。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对巩固课堂教学、检验学习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活动对学生学习物理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作业观,让学生有效地、乐意地完成作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所以,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要不断探索作业设计的新思路、新方法,精心设计,努力创新,充分利用这个重要的教辅手段。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作业设计,不再是传统的统一式的书面作业,而要扩展作业模式,合理科学地设计作业。本课题分别从高中物理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形式多样性、作业分层、作业的针对性,作业量的分配等方面展开论述,并对作业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使使学生能在乐中学、乐于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2、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确立课题后,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并按方案进行课题研究。所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问题研究法 2、调查问卷法 3、成果展示法。

首先,我小组成员先查询有关高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得到相关理论知识。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学生对作业分层设计的需求体现在:实验班、重点班的学生对作业分层设计反映较好,很多学生支持。在平行班只有极少数同学希望作业分层,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有很大部分的学生希望老师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希望作业可以有选择性。还有很多学生希望作业的多样性,不要只是在作业本上完成。我们把学生的要求反馈给老师 ,老师们开始实施分层作业布置,并观察记录学生的表现。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我们的研究结果可以表现为以下方面:

首先是理论成果。通过研究发现传统作业观将作业视为强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途径或工具,追求的是作业终结性的实效。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日趋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新课程的作业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平台,成为教育的又一平台。作业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可见,作业将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的作业设计应着重体现以下原则:

1、趣味性:趣味性设计原则是指: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作业设计要求生动、有趣,能使学生在作业时,自始至终保持高兴趣。许多学生对作业应付、马虎,很大程度上因为作业枯燥,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不会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而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完成,而且知识也掌握得迅速和牢固。

2、层次性: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功,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做到分层设计。例如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为“必做”和“选做”两个层次。“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选做”习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尽力完成。我们也可以把班级学生按层次从高到低,分为A、B、C三个等级,科学明确地制定分层目标,设计分层作业。另外,层次性也可体现为同一作业设问由易及难,层层递进。

3、合作性:新课程要求从“独立学习”转为“合作学习”,它可以使学习物理的效率有更多提高。对于习题性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是利大于弊,但有些作业如“家庭作业与活动”、“课题研究”、“实验探究”、“实践活动”等等,则需要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在广泛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与人合作、交流、共享及组织管理的能力,这种能力正是知识经济社会对现代人才的基本要求。

4、实践性:学生在校接受知识一般由两条途径,一条是通过间接的途径获得,另一条是通过直接的途径获得,传统的学科课程更多地强调知识的间接性获得,以至于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到的知识纯粹为了应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结合物理学科具有很强实践性的特点,充分利用作业这个平台,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常见的实践性作业有:课题研究,小制作和小实验,参观调查,解析现象等。

5、探究性:“问题的结论往往隐藏在较深的层次,需要学生去挖掘;条件和结果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距离,需要学生去跨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往往不太明确,需要学生通过尝试错误,提出假设并验证假设来寻找。”这就是探究性。

其次,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作业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作业的“无设计”现象突出作业模式单一、内容同一,缺乏层次,让全班学生做相同的作业。2、作业设计的系统性较差,能力递增层次、程度、侧重点的研究较少,作业的量和内容设计带随意性。以上问题造成的弊端主要为:囿于书本、拘泥算练、限于室内的作业,一方面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意愿与个体需要,另一方面也不适合学生个体的发展,大大禁锢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物理整体素质的提高。

最后,我们得到的结论是作业分层设计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更具备针对性,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篇6:作业的分层布置小结

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标提出对我们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数学作业的新形式,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讲究作业设计策略,优化作业设计方法,可以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养都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从总体的能力上有质的提升。1.作业设计要体现下面几方面。

(1)体现情境性,引起学生做作业兴趣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他们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2)体现开放性,开拓学生思维

开放题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背景新颖,贴进学生生活实际;形式多样,有文字、表格、图画、对话等,不像封闭性习题形式单一呈现,叙述呆板;又解法灵活,不单靠记忆、套模式来解题,其深受学生喜爱。同时由于开放题的答案不唯一,解题时需要运用多种思维方法,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探索,获得多种结论,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时空途径。(3)体现探究实践性,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习题中揭示出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价值的,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和认识水平。所以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布置有趣的生活式作业、丰富的调查式作业、生动的操作性实践作业是很有必要的。(4)体现创新性,体验成就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数学又是丰富多彩的。数学是一门使人精确的学问,提到数学,许多人都感到数学太呆板,缺乏乐趣。其实,数学中不仅有无穷的乐趣,而且是培育创新思维的极佳工具。新课程实验不仅给教师带来了发展的空间,同时也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在对具体对象的创造设计中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创造性问题的设计和适当的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设计作业形式多样化,提高综合能力

作业的形式要有变化,才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可以采用的作业形式有:(1)自选作业。即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选择课本上或课外书上一定量的练习题作为家庭作业。

(2)自编作业。根据学生实际,自编相关的习题,作为课外作业。可选择一些质量较好的题让全班同学做,让学生也有机会当一会小“老师”,同学们也增长的知识面。

(3)阅读作业。教材中就有阅读内容,让学生阅读。也可结合提供一些阅读材料,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和自学能力。

(4)口头作业。一些识记内容的复述,数学公式的落实,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等的着良好的效果。

(5)实践作业。学生将课堂中学生到知识到实际生活中去应用。如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测量一下学校旗杆的高度。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6)实验作业。让学生把学习的知识通过生活中的实验方法去验证,把理论与实际相连,在亲身探索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篇7:浅谈英语作业分层布置

摘 要: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业布置也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分层布置,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字:作业

在教学中,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和发展思维。但是,由于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等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实施简单的“一刀切”的作业模式,很难兼顾到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业和智力水平。长此以往,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丧失了自信,造成了学习优良生人数越来越少,学习困难生越来越多的“两极”分化现象。

我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差,他们又来自不同的小学,英语成绩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强弱不等。因此,近年来,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实施分层次布置作业,收到了比较显著的教学效果。

分层次布置作业,即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接受能力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情况,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当然,这三个层次的学生的划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实施动态管理,要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适时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调整。

一、分层次确立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要针对不同的课型对A、B、C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例如一节阅读课,对于同一篇130词左右的短文,A学生能在2分钟之内通过跳读,捕捉全文和段落大意。其错误率不超过10%;B学生能在3分钟之内捕捉全文和段落大意。其错误率不超过15%;C学生能在4分钟之内捕捉全文和段落大意。其错误率不超过20%。

分层次给学生落实学习目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好学生吃得饱、差学生吃得了为宗旨;第二,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建立在他们最近的发展区,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学生;第三,对C类学生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识记、了解层次上,要循序渐进,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思维要求和训练。

二、分层次设计作业内容

作业的内容,从类型上可分为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按其形式可分为听力作业、口语作业与书面作业;按照题型来分,听力作业又分为听句子,选择句子中所包含的信息;听对话,选择最佳答案;听短文,填写所缺单词等,口语作业包括自编自演对话、朗读或背诵课文等,而书面作业包括阅读文章后做题、书写单词、短语、用词或短语造句、写作文等。

每次给学生布置何种类型、形式和题型的作业,要依据每单元不同的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地按上、中、下三个层次来设计布置作业。布置的作业要层次分明,结构合理,题量适中;作业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更不能太简单或太容易,难易要适中,多少要适量。

例如,《新目标》Book 1 Uint6: Do you like bananas? 对于第一节课后的书面作业,程度好的A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编写有关饮食爱好方面的对话,B组学生要求他们写3-5个有关饮食爱好的句子,而对于C组学生,则要求他们记住本节课学过的8 个食物名词即可。

又如,对于每天一次的“Free Talk”活动,要根据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即程度好的A组学生,要求演讲者沉着大方,声音洪亮,语言流畅,内容丰富,数量至少在10句,时间是2分钟;B组学生要求讲话声音洪亮,语言流畅,内容较丰富,数量至少8 句,时间2分钟;C组学生要求讲话声音洪亮,语言较流畅,内容较丰富,数量至少6句,时间也是2分钟。

再比如,在听力训练课中,课堂设计的听力练习的内容也要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计:A组学生做难度较大的听短文选择答案,或听短文填空;B组学生做听对话,选择最佳答语;C组学生做听句子,选择句子中所包含的信息。由于分层次设计听力作业,兼顾到了好、中、差三个层次,即全体学生,使他们均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记得有一次听力练习,有一个成绩差的学生站起来,答对了一道极为简单的听力题,我立即加以赞许,在接下来的听力训练中,他信心十足,精力集中,兴趣极高。尽管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作业内容不同,但对于完成作业的每个学生来说,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分层次对学生进行作业评价

对不同层次学生作业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如果教师的评价过于简单、单调,甚至评价不当,都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脆弱的自尊心。评价时要客观,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学习过程。如:A组学生的作业,写评语时,应该多使用Out standing!(真是与众不同!)、Perfect!(绝了!美极了!)或Marvelous!(棒极了!)对B组学生来说,写评语时,可使用All right!(好!行!)、Exactly!(一点不差!)、Congratulations!(祝贺你!)等。而对C组学生来说,教师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如:I hope you can do better!(我相信你下次做地会更好!)、Keep it up!(坚持到底!保持下去!)、Keep working on it,you are getting better!(继续做,你在进步!)等。这种客观地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心理上均产生心理优势,从而使学生增强自信,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通过多年来实施分层次布置作业,我所担任的两个班的学生对英语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学生的自信心有了明显的增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较好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的整体英语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次布置作业是有效的、可行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作者:苏冬莲

单位:陕西省神木县第五中学

职务:英语教师

个人简历 :

篇8:根据学生特点分层布置作业

一、分析学生水平,进行分层练习

在分层布置作业时,提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逻辑思考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根据分析的结论,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区别教学,给所有的学生安排适宜自己水平的作业。七年级是学生从小学阶段正式步入初中阶段的起点,也是学生学好初中数学的重要时期。

例如,对于“有理数”第一节关于正数以及负数的学习时,笔者提前对本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了一个小调查,从学生的接受、理解、逻辑辩证、空间想象等几个方面进行小测试。得到的结果跟我的预想大致一样,学生水平呈现高、中、低三个层次。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高、低两个层次学生分别占少数。本节知识相对简单,除了基础极差的学生,绝大部分学生理解起来难度都不大。上课时为了照顾基础暂时落后的学生,我尽量详细的给大家讲解,并且重点部分讲完后会出示相应的练习题给学生做。让低层次的学生跟上学习的步伐,从基础开始学好。

初中数学是一个体现学生个性差异的学科,也是一个能让学生进步迅速的课程。学生之间不可避免会有差异,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时要考虑到这一情况,提前对学生进行分析,从而设计自己的教学。

二、及时调整层次,合理布置作业

学生的知识结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知识水平有可能变化。所以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要及时观察学生变化,采取滚动式教学,适时地根据学生的水平有层次地布置作业,让优生更优,让差生进步,实现所有学生的提升。

对于低层次已经达标的学生,相应地给他们布置中等层次的作业,让他们慢慢适应一些有难度的练习,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而对于大部分处于中等阶段的学生来说,相应地接触开放性的拓展题是提升数学成绩的重要手段。例如,对于“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学习,在前面的学习中我发现一些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很快,特别是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理解力明显上了一个台阶。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给学生分配不同的习题。对于理解水平好或者是水平提高快的学生布置难度系数相对大的题目,如“已知某种彩电的出厂价为每台1800元,各种管理费约为出厂价的12%,则商家的零售价为每台多少元,才能保证毛利润不低于16%?”

学生的水平是滚动性的,教师的教学也应该跟随学生的变化而变化。鼓励学生不断向更高层次前进,合理安排作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通过初中数学作业的层次布置,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进步、提高。

三、尊重个体差异,分层布置作业

通常来讲,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层次性作业是科学的,更是必要的。基础好的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教材中的内容,而基础差的学生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掌握牢固。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教学的区别性,特别是作业布置上的区别性。

例如,对“点、线、面、体”的学习时,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的差异,设计作业时笔者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分层次布置作业。第一个部分是基础巩固练习,安排的是基础题目,难度系数低。如:圆台可以通过什么图形旋转得到?第一个部分相对简单,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第二个部分是思维拓展的题目,中层次的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能更上一层楼。如“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和其余各顶点,可以把四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如果是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呢?”这部分的题目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中等层次的学生虽然无法很轻松的解答此题,但是通过认真思考、分析可以解决这个难题。第三部分主要是针对数学思维活跃的学生而设计。本次学习通过三个部分的作业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作业巩固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抓住学生特点是布置作业的前提和依据。

篇9:分层布置作业结题报告

一、作业设计要体现差异性

作业是检验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最有效的手段,而作业布置的技巧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完成质量,同时它也更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等。传统的“吃大锅饭”似的作业布置即每个学生都布置统一的作业,这样让学生感到对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学生从心理上感觉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要求,一样的期待。对于优等生来说,很轻松地写完了作业,觉得没有太大的挑战性,在作业中没有显出自己的优势,没有在作业中体会到钻研问题,探究真知的乐趣,即所谓的“吃不饱”;中等生对于教师布置的统一作业还是拍手称快的,因为他们大多数是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而对于“学困生”,统一的作业就成了他们的障碍,不能准确地理解题意,很多题自己解决不了,不会做。

因此,对作业产生极大的畏惧,不愿意做作业,如果教师要求不严他们就会“逃作业”,如果教师查作业很严,这类学生就只有投机取巧找学生的作业,“顺手拈来”了。久而久之,作业成了他们的负担,衍生出的是对数学的厌倦。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对自己有价值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就必须改变“一刀切”的作业布置,施行弹性作业策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布置不同作业,增加作业的针对性和层次性,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作者布置要体现层次性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师要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精选设计作业,分层布置、分层指导,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在分层之前,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特别应当注意保护差生的自尊心,不要让他们感到这种分层作业的方法是教师在歧视他们。应该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只有打牢基础才能去解决更难的、综合性的问题。

课后作业分为三个等级(A,B,C),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与基础练习,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记为A等级;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的综合题,重在技能训练,提高速度,记为B等级;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讨性问题,重在提高综合能力,记为C等级。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要求是选择学生可以完成的一个等级的作业,认真完成,记为基础作业,可以思考高一级的作业,如果有想法也可以写。学生一听,作业是自己选择的,很多学生都非常兴奋,不同水平的学生自己去选择,教师不做直接定位,不直接指派哪些学生写哪类作业,让学生自己选择更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且也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水平,让不同的学生通过自己的作业找到了成功的体验。学困生能把A等级的作业完成,他们不会感到数学是负担,是听不懂的天书,是爬不出的数字迷宫。

实际上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和学习的欲望很重要,只要学生对这个学科保持浓厚的兴趣,我们总会看到学生的进步,让学生乐于参与数学活动,乐于在课后完成自己可以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找到数学学习的快乐,那是学生最大的收获,也是教师教学的成败所在。

三、分层评价,分层指导

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的表现欲,成就感特别强的年龄,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乐趣,又不断地给自己一些可及的目标,调动学生去学习,这才能紧紧地抓住学生,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不断地提高。

因此,在作业布置上经常给学生以学分的评定。对于不同学生所选择的作业等级,结合学生的作业质量给学生评定,如果一个优等学生选的是C类作业,而且是完成很好,教师给记10分;如果这类学生做了针对自己来说没有挑战性的B类作业,虽然完成质量较好,也只给记8分;如果学困生选择A类作业,而且是完成很好,教师给记10分。以次形式来让学生更准确地给自己定位,同时鼓励学生要敢于挑战。通过这种分层自选作业,教师以积分的形式给学生评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既没有给学困生造成学习的障碍,丧失学习兴趣,又使优等生有更多的提高的空间,让他们通过拓展的C类题,真正发挥出了自己的潜能。

学习贵在坚持,教学手段要不断更新,评价形式也是不断改进,让每个学生都在尝试着超越自己的极限,一个月教师进行一次总结,看哪些学生在作业选择的等级上有变化,有提高,我再对他们成功的尝试给予大胆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成功的愉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课堂作业,我让优生与优生比作业的速度,比作业的准确性,比作业的思维质量,让他们在小组中共同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有疑惑的题目共同分析,共同解决。通过分类评价优生的作业,在优生中形成了竞争的氛围,使他们永不满足。不断地给自己设定新的目标,在小组中形成了比、学、赶的学习氛围。我在考核时也分层考核,在检测试卷中设计基础题、中档题和拔高题,要求基础题每个学生都要完成,中档题前20名要完成,拔高题优等生要完成。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值设计不同,采用附加分的形式来提高优、中等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教学中的分组是流动的,可以一段时间就改变一次,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向教师申请高一级的组别,在小组考核之后就可以晋升,这样学生形成了“一人带一组”,“优胜组带全班”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会因为自己不会做题而沮丧,学生只要在自己的学习组中完成作业,就是对当天的教学有收获,而在不断地积累和竞争中晋升一级又是更大的进步。学生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可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要尽量缩短学生的差距,缩小学困生的范围。学困生除了很少部分是智力因素外,大部分就是无数的学习打击而造成。他们在学习上很难有成功的体验和尝试,渐渐地他们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从心理上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有的甚至是“谈数色变”,这样的心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数学学习。教学中我采用分层布置作业,分层指导真正体现了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从作业安排上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消除他们心理上对数学的紧张情绪,轻松地参加数学学习,能够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最终收到较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教育教学中,我会不断摸索,在作业分层布置上不断更新,不断改进评价机制,加强分层指导的力度,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让教育之树常青!

上一篇:教师健康教育培训课件下一篇:平安校园建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