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布置的研究

2024-06-24

作业布置的研究(精选十篇)

作业布置的研究 篇1

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布置初中语文作业时注意适应中考要求,注重记忆与理解的做法并无过错,但应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根据已暴露出来的学生语文学习的不足,笔者对语文作业作了以下几点“增加”与“减少”的尝试。

一、课堂上增加语文能力训练,减少教师讲授

现在不少课堂作业,实际上都是学生在课余挤时间赶出来的。他们赶完了英语赶数学,赶完数学赶语文……这样的课堂作业既影响学生的休息,又引起学生的反感,效率更是低下。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不少教师在课堂上生怕自己讲得不够彻底,学生就不明白,于是将课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凡是认为是重点的内容都进行细致地分析、讲解,大大的挤占了学生思考、表达的时间。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导”的作用,多导少讲,将学生引入学习的氛围中,激发他们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提问,流利地表达。我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真正做到课堂作业课堂上完成,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提高了课堂作业的效率。

二、增加探究性作业的设计,减少机械练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建构主义也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这些告诉我们,学生应该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去完成作业。可是现在不少课后作业是由上而下的、强制的、一刀切的。不少教师布置作业总是单一地抄写词语、解释词语、按课文内容答题等,尤其是到考试前夕,反复地抄、默,累得学生没有喘息的机会。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很容易使学生感到作业的枯燥乏味,作业效率当然得不到保证。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设计作业时作了一些改变。

首先是基础部分的抄生词、解释、背诵等,像这类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自己解决的内容,我让学生自己给自己留作业,我只是在每次检查后分层进行调整。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作业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做好预习作业是第二天上好课的前提与保证,但不少学生不会预习,他们认为预习无外乎掌握生词解释,读读课文而已。对此我加强了对学生预习作业的指导,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还常常把第二天上课的重点“泄露”给学生。如在学习《安恩和奶牛》前,我要求学生概括课文所描写的事件,并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安恩的语句,再说说安恩是怎样的一个人。因为课前学生已经对此进行了思考、讨论,带着自己思考的答案而来,所以课上只要稍作点拨,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了,课堂学习效率自然得到了提高。

复习作业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上完新课后,教师常会布置一些练习让学生完成,目的在于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我认为复习不仅是对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也应该是课堂学习的延伸。设计一些拓展练习,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能让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如在学完《专题·荷》后,我设计了一些拓展延伸练习。(1)除了荷以外你还喜欢什么花?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2)国有国花,市有市花,请你也选一种花作为咱们班的班花,并说说选它的原因。学生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从生活中找了一种又一种的花,最后还选定腊梅作为我们班的班花。这样,使学生学语文由课堂回归到了生活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作业兴趣。

三、增加课外阅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减少应试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而看看当前书店里卖得最火的并不是鲁迅、海明威等的名著,而是品种繁多的应试练习卷。平心而论,这些语文练习卷对学生巩固教学内容、提高语言的积累与理解、分析、综合能力有一定作用。但只通过多做练习卷来提高语文水平却是舍本逐末的做法。不少学生课外练习卷做了不少,但往往“求甚解,不好读书”。他们阅读量少,识字量、词汇量少,错别字、病句多,知识面窄,文化底蕴薄。缺少阅读,对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对学习掌握语文这一交际工具是致命一击,不利于语言积累、语言实践与语感培养,不利于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要学好语文,光学几本教材、做几套试卷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语文水平和阅读能力需要在大量的阅读中长进。阅读不仅为学生语文能力奠基,而且为学生一辈子做人奠基。我认为少做几份试卷,把阅读时间还给学生是非常必要的。当然课外阅读除了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想外,教师也要做适当的点拨。如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学会从网络搜集处理信息,学会做读书摘录,写读后感等。

四、增加写作积累与指导,减少盲目布置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语文来自于生活,而作文更是学生对生活中的人、事、物感受、看法等的表达。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而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对作文只有一个“怕”字。主要原因是肚子里没“货”,生活素材积累太少,临到作文时再冥思苦想,写作文当然怕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平时布置学生课外写周记、随笔、读书笔记或进行自由写作,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发展,积累生活素材,自由地有创意地表达对生活的热爱。还要求学生把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写成演讲稿,每堂课前进行两分钟演讲。这对学生书面、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与对生活的关注都颇有成效。长此以往,学生写作时就会“粮草充足”下笔有“神”了。

作业布置的研究 篇2

科研论文

本研究对教师合理布置作业的建议

课题小组成员 夏薇漪(负责人)

高凌凤 任静玲

指导老师 屠天源

2009.2 摘要: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饶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来说,它是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途径。传统作业在布置上存在不少误区,形式单调,内容机械,应试色彩浓的现象较为普遍。教师在布置作业这一环节中应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从关注量向重视质转变;作业形式多样化;把握能力差异,确保作业的层次性;增加实践性,增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不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优良品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学习兴趣

作业是师生交流的桥梁,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运用新课程的理念,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设计出丰富多彩的作业,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去感受成长的乐趣是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结合问卷调查的数据以及相关教育现状、教育形势的发展和观念、方法、理念、手段的更新等方面,同时借鉴前人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对教师合理布置作业提出一些属于我们自己的建议。

一、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从关注量向重视质转变

多数教师认为,只有让学生多做作业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有这类想法的教师认为作业的类型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有一定的量,量变必定能导致质变。然而,美国教学问题专家哈里斯·库柏的研究表明:作业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技能、发展学生的自导性和责任心等方面有正面功效。可是,只注重量而不重视质的作业负面效果更明显,危害更大:它会压跨学生,并使他们感到厌烦,没时间去从事更为主动的追求,并导致学生为按时完成作业而作弊或抄袭。如果教师不加筛选地、随意地、盲目地加大学生的作业量,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当前,各类学习辅导材料铺天盖地且良莠不齐,很多资料又是大同小异。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适量,应严格执行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规定。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充分发展他们的天性,锻炼他们的能力。在质方面,教师应进行认真地筛选,考虑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利于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成绩;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比较喜欢具有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而教师应该以此为导向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作业,力求少而精,力争给学生的作业能够“以一当十,举一反三”,做到质高而量精。这样,既能保证学习效果,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量。当然,如此一来,势必要占用教师们更多的备课时间。不过,能用一个人的辛劳取代几十个人的低效辛苦还是非常值得的!

二、作业形式多样化

对于一成不变的事物,人们往往容易厌倦,学生更是如此。过去的作业多为教师照本宣科地布置给学生,学生做在本子上,然后统一交给教师批改,再发回学生手中。作业的内容、数量、难度以及作业完成的形式,教师有着决定权,并以一定的学习纪律强制学生实施。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的规定完成,没有选择权,总是处于被动完成任务的境地。从教师设计作业的目的来看,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某些知识内容,形成相应的解题技能,只具有这样的目的显然是不够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数学作业设计中,积极实施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使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进而逐步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饶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通过调查发现:口头的,书面的,独立完成的,小组合作完成的,联系生活实际的,具有探究性的等不同形式的作业能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带着好的心情做作业,思维更活跃,反应更灵敏,何乐而不为呢?

三、把握能力差异,确保作业的层次性

新课程观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它特殊性的一面,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同时特殊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也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就必然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要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设计多层次的数学作业。因此,教师布置作业就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班而异,因人而异。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有梯度和区分度,要分开层次,不拿同样的作业去对待所有的学生。可以根据作业的不同要求将作业分为课堂独立完成作业和课外思考作业;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组,然后分层布置作业,分成必做题(基础题)和选做题(提高题),有的同学要全做,有的同学可以只做基础题,少做或不做提高题;对某些学生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有趣味的作业,一方面使这些“学困生”易学、乐学,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他们“吃不了”而产生厌学的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提高要求,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需要操作、猜测、验证的作业。这样,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而且也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教师必须关注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通过不同作业的训练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让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同学都得到提高,都感到满意。

四、增加实践性,增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往往只布置枯燥的、理论性的书面作业,忽略了实践性、体验性和操作性的作业。事实上,学生最不愿意进行机械的抄写,最不愿意背诵、记忆纯粹的概念。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如果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把来自于实践的理论知识和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联系起来,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作业贴近生活、接近社会、融入大自然,学生既乐于接受,又能巩固掌握所学的课本知识,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让学生在具体的、丰富多彩的实际问题中去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学以致用,是教育追求的目标。常言道,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好、能力高。学生学到的文本知识,只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亲身参加实践活动,动口、动手、动脑,才能灵活运用知识,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形成能力。只有这样,才可能激发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兴趣,才能通过作业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总之,作为教育者,要多从学生的终生发展去着眼,少一点分数情结,多一点人文关怀。对学生的作业布置不应单纯靠数量取胜,而应求质变,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普通的作业,应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只有这样,作业才会充满魅力,学生的灵气才能得以展现,也才能使学生的作业真正作到“轻负高效”。数学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把数学与现实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数学原理与实际操作中学数学。作业若能做到题目新颖有趣、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就能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完成作业,在心情愉悦中知识得到巩固,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培养,在数学作业这个乐园中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老师必须真正领会新课程理念,改变传统的作业观;要求老师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量,开拓知识视野,拓宽知识面,成为一名学习型老师。惟有如此,老师才能布置出高水平、高质量、高效能的作业来,才能培养出具有真实本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金美芬,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多元化研究,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5):40—42

2、李胜,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作业布置,中学数学教学,2005,(3):20—21

3、教师布置作业“18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7(6):85

分层次布置作业的实验与研究 篇3

我的做法是将全班47名学生根据八年级期末考试成绩和学生自己的实践情况分成三个层次:A层次为基础层,基本不能完成作业,平时作业抄袭或基本不做作业的学生,大约有20人。B层次为中间层,学习态度端正,能完成部分作业或通过讨论能完成作业的学生(15人);C层次为优秀层,成绩较好,能独立完成作业和基本能完成作业的学生(12人)。C层次布置作业时,注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延拓,除完成基础题外,还能做一些提高题,主要课本习题与基础的结合使用;B层次学生布置作业时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一般为巩固生练习为主,鼓励它们挑战C层次作业;A层次学生以简单练习为主,注重基础知识的记忆、常识性结论识记,同时鼓励他们向B层次作业冲刺。实行一月一次层次评定,对层次上升的同学予以奖励,激化学生奋进。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抄袭作业现象明显减少,B、C层面学生数开始明显增多,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真正巩固知识的手段。在2008年毕业会考中该班物理均分由八年级的23名上升到全县的14名。30分以下学生人数明显减少。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认为分层次布置作业有以下几个优越性:1,教师给学生所有层次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机会有选择性完成作业,优生减少了机械重复练习。赢得了自主学习的时间机会,有利于他们自主发展;中等生降低了学习要求,基础知识得以巩固,能完成学习任务有成就感,增强了学习信心,有了较多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和向上一层进取的大量勇气;学困生,他们基础差,大多放弃了物理知识能够帮助它们重拾学习物理的信心,体会到老师的关爱,激化它们提高成绩,明确努力可改变一切,培养他们健全人格。2分层次布置作业适合全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的教学实际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3,分层次布置作业有利于学生设定和实现目标,采用分层次布置作业后,学生能够依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特点和基础,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有效训练,针对性强,节约了抄袭作业消耗的时间和精力,而向着有一定难度的实际的,可望可及的目标。4,分层次布置作业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减少抄袭作业,为完成教师任务而作业的现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作业布置的研究 篇4

一作业布置要讲求实效性

作业原本是对课堂教学的反馈, 它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但反思我们的教育, 不难发现, 在我们的教育中最不讲求实效的就是学生的作业了, 一个教师一天该给学生布置多少作业, 一个学生每天该花多长时间来完成作业, 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教育工作者也没有充分重视这些问题, 导致老师们错误地认为练习得越多越好, 甚至不惜采用“题海战”, 对学生轮番轰炸, 学生们不得不身处作业的“汪洋大海”之中, 然而, 这种低水平、简单的、重复机械的练习是低效的, 除了起不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作用外, 还可能会损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多练”未必是促进知识掌握的有效方式, 教师要实现从关注作业数量向重视作业实效的转变, 要精选作业题, 充分考虑练什么、什么时候练、练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方式练、如何检验练的效果等。教师还应搜寻适合于学生及其所学内容的作业题, 并认真考虑哪些类型的作业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哪些类型的作业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 力争通过“少而精”的作业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二作业布置要追求灵活性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而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 各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 设计课外作业时要有灵活性。要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作业数量、难度和完成作业时间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过去, 我们让所有的学生在同一时间把同一类型的作业全部交齐, 本身就不是科学的做法。目前比较科学的方法是, 每一次作业在题目难度和数量上都应该是可选择的, 而不是固定的、统一的。同样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也应该是灵活的, 将交作业的时间由原来的某一个时间点改为某一个时间段, 应该允许和提倡一部分程度较好、效率较高的学生尽早完成作业, 同时也应该对晚交作业但作业质量并不差, 而且是经过一番努力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赞扬。由于人与人之间个体性和所处环境的差异, 我们应该承认和允许学生完成某件事所需时间、数量和困难程度上的差别。

三作业布置要力求趣味性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同的学生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同, 个体差异固然是一个方面, 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能使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自然就会学得好。因此, 老师布置作业应尽可能提高趣味性, 这种趣味可以来源于问题本身, 也可以来源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与生活紧密结合的问题, 可以让学生的作业回归生活世界, 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知识的价值, 体验到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完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之后, 我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个住所, 并画出三视图, 结果我发现这次作业他们做得很认真, 并且交作业也较积极主动, 同时, 我还发现了一些同学的设计很有创造力。另外, 教师应抓住高中生精力充沛、反应敏捷、上进心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 适当安排一些带有挑战性的作业, 那样学生不但很乐于接受挑战, 而且当他们完成作业后会产生成就感, 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激发学习动机。

四作业的布置要寻求多样性

传统教学中布置的作业均为笔答题型作业, 单调的作业让学生感到乏味, 降低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因此, 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 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 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学生的各种能力。作业可以是书面形式的, 如关于基本公式应用的练习可以写在练习本上, 也可以是口头作业, 如把今天学习的主要知识框架在下节课表述出来;可以是独自完成的作业, 如课本上一些简单的习题, 也可以是合作完成的作业, 如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调查报告等;可以是回答老师问题的作业, 也可以是回答自己的或者是同学问题的作业, 实际上, 提出问题、编写问题的水平同样也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水平;可以是短期完成的作业, 也可以是长期完成的作业, 如小论文的写作、知识的归纳总结等;可以是动脑的作业, 也可以是动手的作业, 所谓心灵手巧, 动手制作一些东西同样可以提高一个人各方面的能力。此外, 作业的形式还有很多, 如讨论、访问、调查、拍照, 带着问题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数据等。总之, 只要师者有心, 打破常规“今天的作业, 把课本多少页第几题做在作业本上”的形式, 学生的作业就不会是他们谁都想甩掉的包袱, 而是谁都想尝尝的香饽饽了。

五作业的布置要谋求开放性

传统的作业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条件确定, 答案唯一, 这样的作业有很大的缺陷, 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久之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因此, 我们在布置作业时, 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 不一定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有千篇一律的过程和结果, 可以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的研究课题, 为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 激发求异思维, 如可以办书法展示、办手抄报、写数学日记、朗诵会等,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与所学的知识巧妙结合, 融知识训练、技能培养于操作、游戏等实践活动中。同时, 学科之间也可以打开门户, 校内外也可以去除桎梏, 使作业成为学生施展才能的舞台、师生相互交流的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作业应当是知识的发展和深化, 是学习能力的改善, 是掌握课堂知识的准备, 应当让学生在课外去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和劳动现象, 发展个人的爱好和需要, 满足和发展个人的多方面的智力需要。”可见, 如何布置作业是一个非常科学、严谨的问题, 是一个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高度重视的课题。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作业布置中形式单一、内容统一、不求实效和缺乏创新等问题, 提出了作业布置中要讲求实效性、追求灵活性、力求趣味性、寻求多样性和谋求开放性的观点。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作业

参考文献

[1]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1]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何学港.如何给学生布置作业[N].中国教育报, 2008.1.28[2]何学港.如何给学生布置作业[N].中国教育报, 2008.1.28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作业布置的研究 篇5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了解我校数学学科在作业设计、辅导、批改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归因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2、通过研究探索出一条有效作业的路子,合理恰当地布置作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变被动的完成作业为学生自觉乐意地接受、巩固和内化知识的过程;

3、通过对作业的分层分类设计的指导,建立一套 “有效作业”题库。

4、通过“有效作业”的研究,总结提炼解决有效作业实施中各种问题、经验、个案和理论,寻找一条“轻负优质”的基本途径。

5、提高教师有效作业设计、辅导、评价的能力。

(五)研究方法

1、作业内容科学化。

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作业的科学性,要满足学生的需要。或是当天学习内容的巩固提高、拓展延伸,或是下一节学习内容的必要铺垫、预习等,切不可脱离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作业无意义。

2.作业形式多样化。

教师在进行家庭作业设计时可让听、说、读、写与做、演、唱、画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既动口又动手,既动手又动脑,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这样才符合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才能更好地调动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乐于作业、乐于探究,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3.作业题应具层次性。

我们知道,学生彼此间是存在差异性的。要有效地利用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在作业设计上要体现层次性。“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通过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这个例子举一反三学到更多的知识、训练学习技能。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分工,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

2. 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等有关理论知识,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

3.编制调查问卷,进行点面结合的调查摸底。共设计三种调查问卷,分别是教师、家长、学生调查问卷。学生的问卷,从学生的作业量、学生对数学作业的体验及态度上设计。家长问卷侧重于课业负担、孩子对数学作业的喜爱程度上设计。教师问卷侧重于教师设计作业的形式、内容,孩子做作业的兴趣、效率上设计。

4. 在理论指导下,讨论课题研究思路,设计课题实验方案;落实课题组成

员承担任务。开始第一阶段课题试验。

5.进行课题成果汇取交流,及时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第一阶段实验的阶段总结、习题集、论文及课例。

第二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工作安排及主要任务:

1. 课题组教师第一阶段组内成果交流、汇报。

2.针对第一阶段实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调整课题组阶段实验方案。

3. 课题组老师设计编撰各年级习题集,进行第二阶段课题试验。

4. 聘请区内专家对课题实验实施具体指导。

5. 进行课题成果汇报交流,及时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第二阶段实验的阶段总结、习题集、论文及课例。

第三阶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工作安排及主要任务:

1. 课题组第二阶段组内成果交流、汇报。

2.针对第二阶段实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调整课题组阶段实验方案。

3. 课题组老师设计编撰各年级习题集,进行第三阶段课题试验。

4. 聘请区内专家对阶段成果评议。

5. 进行课题成果汇报交流,及时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第三阶段实验的阶段总结、习题集、论文及课例。

第四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工作安排及主要任务:

1. 课题组第三阶段成果组内交流、汇报。

2.针对第三阶段实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调整课题组阶段实验方案。

3. 课题组老师设计编撰各年级习题集,进行第三阶段课题试验。

4. 整理实验数据及资料,搜集典型课例,撰写实验心得及论文。

5. 进行课题成果汇报交流,及时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第四阶段实验的阶段总结、习题集、论文及课例。

第五阶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工作安排及主要任务:

1. 课题组第四阶段成果组内交流、汇报。

2.课题组老师设计编撰各年级习题集,进行第五阶段课题试验。

3. 聘请区内专家进行结题前的培训。

4. 课题组老师收集汇总整理各年级习题,装订成册。

5. 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

(一)加强组织管理,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1、自课题立项以来,我校成立了以课题负责人为首以数学教研组为成员的的课题研究小组。

2、组织调查,全面了解我校数学作业的现状

20xx年3月份,根据课题计划安排,课题组成员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喜欢写数学家庭作业学生占到82.6%,问到“你愿意完成什么形式的作业?”时,有69.7%的学生答案是喜欢写的方式完成作业,说明更多的学生还是依赖老师,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越多越好。这也说明学生仍处于教师的题海战术里,不能自拔。因此改革作业批改、设计等显得很有必要。

教师调查问卷反映100%的教师都认为有必要布置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作业的内容、作业的形式、作业的质量要能充分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每天的作业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设计。同时我们也看到,老师们更多的希望是学生能切实减轻学习的压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这与我们的课题思想正好吻合,我们的研究就是要探寻一种各学科能整合的,能让学生喜做乐做的作业模式,让学生在多样的作业情境中“不知不觉”地习得各种知识。

家长调查问卷反映68%的家长通过每天的作业检查来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作业是沟通学生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的重要桥梁,作业的内容、作业的形式、作业的质量要能充分反映孩子学习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每天的作业进行合理有效科学的设计。同时我们也看到,家长更多的希望看到我们教师布置的作业能综合化、各学科整合化,涉及到孩子多方面的能力锻炼,这与我们的课题思想正好吻合,我们的研究就是要探寻一种能让学生喜做乐做的作业模式,让学生在多样的作业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知识并爱上数学。

3、建立课题学习与交流制度。

扎实的科研制度是科研成效的重要保证。在“将教研提升到科研”层面的倡导下、在校教科研领导的指导下,我们规定,课题组成员每月开展课题学习和交流讨论各一次。3月份,我们就对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进行学习,讨论交流修改,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然后找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加强学习交流,共同研讨,并及时做好记录。学校还组织定期召开课题交流研讨会,老师们在会上,对自己学习资料的学习体会作了深刻的发言,有的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出自己的见解。有的带着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去寻求理论的升华。

(二)问题和困惑

纵观整个操作过程,应该说要求明确、措施得力、反馈及时、教师和学生均反映良好,但有些问题的处理却难以尽如人意,现将问题和困惑总结如下:

1、作业分层布置的落实较为困难。在一个班级内,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差仍很明显,可我们在实施有效作业时,教师对这种情况的分层却体现很少。虽然学校一再要求,也多方面和备课组长及教师交流沟通,但收效甚微。

2、各科作业间存在冲突。由于各科作业间联系不够,有时候几天作业都比较少,学生就比较轻松,而有时候各科作业都很集中,学生根本无法及时完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也尝试着召开班级授课教师会商会,商讨对策,可操作起来却太困.

3、“软性作业”的检查和督促难以把握。簿本作业检查有硬性的、可操作的标准,但对于数学作业中的背诵、调查等就很难检查了,只管硬性作业,对“软性作业”放任自流,导致有的教师作业检查合格,但缺少课下的督促和检查,结果考试效果并不理想。

4、教师自编习题太少。由于教师的任务较为繁重,备课、改作业、分层、答疑等工作量很大,因此绝大部分作业用的是现成的资料和试题,作业的针对性仍然不强,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导致学习效率较低。课题组多次召集成员商讨这一问题,大家也都觉得应当以创编习题为主,但实际中很少有备课组和教师愿意去真正落实,导致这个问题每次都要求,但每次都没有落实。

高中物理作业布置的几点实践研究 篇6

一、作业的布置应以有效为前提,以能力的形成为目标

如何判断作业是否有效?往往从以下一些方面来衡量:1)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2)是否注重个别差异;3)是否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4)作业能否体现互动的要求,师生是否共同参与;5)是否把作业与学生课堂学习联系起来;6)是否注重发展学习者的认知技能,提高其素质。作业要实现高效认知,必须解决如何使学生高效参与作业的问题。因此,作业练习要从紧扣重点、加强探究、注重选择、把握难度等方面进行精选。教学中,要改善基础性训练,要强化作业题目的典型性和示范性,拓展“双基”功效,做到训练一道题,让学生掌握一类题型的解题技巧,能举一反三,以一推十。所布置的作业既要达到目的,但又不能变成题海战,或让学生完全进入“炼狱”,以加重学生负担。

我在教学中所采用的做法是,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不仅要备好课堂上的内容还要备好课后作业。课堂上对重难点例题详细讲解,课后布置的习题尽量与之相匹配,或稍加改变,作业的量少而精。比如,在《牛顿第三定律》一课中,设置练习题1、马拉车加速前进,则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吗?经过学习,学生明确答案之后,课后作业布置习题2、甲乙两人拔河比赛,甲胜,甲对乙的力大于乙对甲的力吗?这两题从本质上来讲,属于同一知识点,只是物理情景不同,在领会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一性质后,自然能解决拔河胜负的决定因素不是甲乙两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这样一来,学生遇到的习题大部分是比较熟悉的,做起来也得心应手,自信心满满,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也就能逐渐培养起来了。有了兴趣和成就感,自然在课堂上能认真参与学习,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

二、作业的布置应分不同层次

学生的素质和水平不一,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也自然也会存在差异。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不同内容和难度的作业,解决的问题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不然会出现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特别是会出现缺交作业或是抄袭作业的情况,这样作业的反馈作用就大大的消减了。

基于此,我在实际教学中,将作业的布置分成三个层次,即基础层次,提高层次和挑战层次。首先是对学生分层,将学生几次考试的成绩结合学生自身的意愿,将学生分层。当然各层次之间并不是界限分明的,各层次之间以半学期为时间界限可以相互转换、调整。当然也不可由学生随心所欲,随意更改。主要由教师和学生沟通后来决定。

基础级作业主要以基本知识为主,有一定的模仿性,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达到“会”的目的。

提高级作业以体现知识技能的转化,设计了能够体现知识相互关联的题目,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能,使学生达到“熟”的目的。要求提高层次学生完成基础层次题后再完成这部分作业。

挑战级作业以体现知识优化过程,具有创造性、灵活性,旨在培养学生的智能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达到“活用”的目的。要求挑战层次学生快速完成基础级、提高级作业后完成。

通过作业量和作业难度的分层处理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基本解决“吃不了”“、提不高”“、吃不饱”的问题。通过实践,分层作业的方式的效果比一刀切式的作业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让学生参与到作业学习中来,基本能杜绝抄袭现象,效果很好。

三、作业的布置可以适当创新

创新高中物理作业布置形式对于提升作业的实效性也很重要。可以采用以下的创新形式:

1.专题型作业:作业传统的作业布置形式“点性”特点较为显着,即学什么做什么,作业往往围绕所学知识点布置,缺乏知识的整合。专题型作业很好地起到整合作用,将系统的物理知识整合起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构建,解决实际问题.专题型作业形式非常丰富,可以是实验操作、测验、调查报告、小论文,也可以是小制作、问题、小发明、问题辩论等。通过专题型作业,帮助学生脱离“题海”,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牛顿第三定律》学习完后,我布置的作业之一,就是让学生查找关于火箭发射的资料,写一篇关于该问题的小论文。

2.日记型作业:作业所谓日记型作业是让要求学生采用日记的形式将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发现的物理现象、问题、灵感、理解等记录下来。可以帮助学生扎实的把握所学物理知识,增强物理学习灵感。

3.反思型作业:反思型作业是让学生在某一阶段或某次测试后,进行反思。既可以让学生审视自己的在这一阶段的学习状况,又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物理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作业布置的研究 篇7

一、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进行分层布置作业

英语作业的设计应根据教学情况, 学生情况来进行。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面前不可能人人等同, 处于同一水平。所以在英语作业布置中, 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布置。

首先要兼顾全体学生, 所留作业要求每生必做。重点布置与教材有关的最基础知识和最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布置作业时一要控制作业量, 这样不会让学生因作业多而产生恐惧感;二要有精品意识, 教师对所设计的作业中的每一项能达到怎样的目的要有清楚认识, 避免出题的盲目性、随意性, 提高作业的质量。同时, 为了顾及少数特殊学生、优等生, 而特意补充的一些难度较大的附加题。学生可随意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综合题。这样就激励、挖掘、发挥了这些学生的潜力。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 优生满足了更高的求知欲, 感到了学习的乐趣;中差生减轻了心理压力, 有了努力一下就可以有收获的想法。这样差生也能天天按时完成作业, 增强了学习信心。

二、注意作业的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因素。因此,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注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有效的完成作业。例如在布置口语作业时, 除了让学生背课文, 背句子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课文、对话等内容以小组为单位编排课前情景剧。我经常布置这样的作业, 学生很乐意去完成。为了完成作业学生需要认真研究所学课文,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同时学生在准备作业时需要小组的每个同学都参与, 通过这种方式, 不仅提高了优生的学习能力, 也提高了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观看表演的学生为了能更好的理解台上同学表演的内容, 会有意识的去回顾课本内容, 从而复习了所学的知识。好的情景剧, 会大大的活跃课堂气氛, 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当然, 在布置这一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实用性, 不能脱离作业的本来目的, 成为华而不实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认真考量, 要提好要求, 对于要表演的内容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三、作业布置应灵活多样, 内容要有启发性和思考性

做作业是学生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 而单一的形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灵活多样, 既可以是复习作业, 也可以是预习作业。同时不应拘泥时间的限制, 即可以在课内完成, 也可以在课外完成。作业的内容也要有启发性和思考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每课的作业题, 做到心中有数。

而预设问题, 为新的教学内容服务。结合新授课内容, 设置难度数量适宜的作业给学生, 学生为了完成作业, 必然去研究要学的新知识, 这等于指给学生一条通向绝胜的幽径。学贵有疑,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 让学生在存疑中去求知。只有让学生下了“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苦功, 才能有“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开动脑筋, 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然后通过教师的进一步的讲解, 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新内容的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要求变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为以学生学为主的课堂。通过这种方法, 则能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根据教学内容, 教师也可以在讲授玩新课后, 为了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布置相应的作业。作业既要有基础巩固的内容, 也要有适当的拓展提高的内容, 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通过作业可以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及时发现问题, 趁热打铁, 查漏补缺。同时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大脑中接受了大量零乱分散的信息要得到系统的整理和巩固。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发现学生的问题, 在之后的教学中予以纠正。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务必要切合所学内容, 真正起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通过以上方法, 学生不仅学了新知识, 完成了作业, 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而作为教师, 必须有一种奉献精神, 倾注很大的心血, 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去备课, 并千方百计地选择精典习题留给学生去做。这样训练才会得当, 教学任务才能当堂完成。从而形成一种学生学得有劲, 练习负担也不重的局面。

摘要:强调学生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独立个体差异, 提倡合作、自主的学习方法, 这种教学里面不仅要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同时也对课外作业的布置提出了新要求。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不仅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 更是巩固、检测学生英语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因此, 英语作业布置过程中, 不仅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 同时还要起到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英语语言的重要作用, 既着眼拓宽学生的视野, 同时又使学生多方位感知英语文化的特点。文章简单概述了在日常英语作业布置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不足之处还望斧正。

关键词:英语教学,作业布置,英语文化

参考文献

[1]刘芳.“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与方法”.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发行, 2001年.

[2]章志光.小学教育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

[3]王义堂.“明确教学常规要求”.教学常规专论, 2000年.

[4]刘敏等.“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新世纪中国教育文论·中卷·3.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年.

[5]祁芳.“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浅议”.教育实践与研究.第12期, 2003年.

[6]睢文龙, 廖时人, 朱新春.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年.

作业布置的研究 篇8

一、现行高中阶段化学作业布置和批改现状

(一) 高中阶段化学作业布置的现状

1. 作业布置形式单一。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 习惯拿着教材并以口述的方式向学生传达需要勾画的课后习题。此种布置作业的方式, 学生听得久了, 就会渐渐对课后作业失去兴趣, 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不能主动积极地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2. 作业量过大。

每个教师为追求单科成绩的优异, 都希望学生多花时间精力学习自己所教的学科。因此, 教师都喜欢在课上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来强制学生学习。学生每天课上会学习不同的学科内容, 课下还要做每科预留的作业, 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3. 作业没有层次性。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都是“一视同仁”。教师会给全班学生布置一样的作业, 不分基础题和难题。这样的话, 优秀的学生会觉得满足不了练习需求, 思维不能得到更广的开拓, 差的学生觉得完成很困难, 为了按时交上作业, 他们会传抄作业甚至不做作业。学生不仅不能掌握知识点还导致了不良习惯的形成。

4. 作业几乎不包含开放题。

教材习题有设置的开放题, 其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但是, 很多教师几乎不考虑布置开放题。

(二) 高中阶段化学作业批改现状

1. 教师批改作业过程中与学生零沟通。

教师通常都是在办公室内完成批改作业的工作, 其把一摞厚厚的作业勾上对、错号, 并打上成绩, 就算完成对作业的审查了。在这过程中缺少发现问题并及时排解问题的关键因素, 学生与教师零沟通。

2. 只注重对错。教师在改作业时, 把主要精力放在审查学生答案的对错上, 以对错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

二、高中化学作业布置、批改的改善对策

(一) 高中化学作业布置的对策

为了消除学生对做作业的反感,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作业布置。

1. 作业布置具有层次划分。

教师不能忽视学生主体存在的差异性。对于基础扎实, 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 可以给其安排一些比较经典、复杂的习题, 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对于基础知识比较薄弱, 课业完成有困难的学生, 可以布置一些基础训练的作业, 这样有利于他们消化课上内容扎实基础知识, 给他们以信心。

2. 精心选择化学作业。

作业对基础的巩固要有针对性, 教师要精心选择将要布置的作业, 提高作业练习的成效。 (1) 教材中的课后习题。教材是很多专业人士精心编制的, 具有很强的教学参考价值。 (2) 作业要有针对性。布置的作业要和重点知识相配套, 重点知识, 重点巩固。

3. 布置作业要掌握好量与质的度。

提及作业, 教师头脑中第一反应就是“题海战术”。他们认为布置的作业越多,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融会贯通能力就越好。其实不然, 布置大量的作业会增加学生的课业压力, 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4. 对作业进行创新。

在新课改形势下, 不再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重复, 而是将培养方向转到三维目标的全面发展。在布置作业时, 教师可以结合多种教学资源, 对作业形式、功能进行创新。比如, 贴近生活, 从生活中设计作业的问题, 在家里做些简单的实验等。

(二) 高中化学作业批改方式的对策

1. 教师采取“面对面”批改作业的方式。

以往教师都是习惯自己在办公室把一摞作业改完, 然后统计下作业呈现情况, 在班级中统一点评。这种方式可以节省时间, 但是师生缺乏沟通, 作业成了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形式。采取面批, 为师生创设了交流学习、生活等的机会。同时, 也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2. 改善作业评价机制。

教师习惯看结果的对错, 而不注意答题过程。在批改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试卷批改的程序对过程、结果进行分步打分, 即把作业当成考卷进行评分。这种做法, 有利于将学生平时解题的思路、方法等进行细节更正, 使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并为以后的考试做好规范准备。

作业的存在价值在于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及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应对高中化学作业的布置、批改做出相应的革新, 以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同时, 希望教师本着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思想, 根据教材、考试大纲等要求, 合理的给学生布置作业, 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做作业的乐趣。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 高中化学作业暴露出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本文结合现行高中阶段化学作业布置和批改现状, 分析了高中化学作业布置、批改的各种模式的缺点,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建设性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高中化学作业,布置,批改,对策

参考文献

[1]吴继新.高中化学作业批改方式的教学实验研究[J].才智, 2012, 31:102.

作业布置的研究 篇9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作业布置,作业批改,创新学习

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新形势下, 许多教师都投身教学改革的大潮中, 大多数教师都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打造、生态课堂的创建, 都能关注课堂, 因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但笔者认为, 高中物理教师除了关注课堂教学外, 还要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小觑不得。

笔者对高中物理进行了创新作业布置、作业批改等的探讨和实践, 采用了作业布置多样化、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批改力避主体单一化、批语简单化等做法, 现将这些做法简单梳理, 和同仁交流。

一、传统作业布置和批改面面观

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今天, 虽然把素质教育摆在教育教学之首位, 但在实际实践中, 多数教师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桎梏, 受应试教育的束缚, “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多媒体的使用等的“掩护”下, 实质上是灌输知识的教学, 不讲学生不会的, 理念怎么也改变不了。与之相对应地体现在作业的布置上, 以知识的巩固、练习为主, 缺少实践性的探究和活动, 旨在知识点的强化、公式的运用, 其最终目的受高考的“一考定终身”的束缚;在批改作业和作业评价上, 更是教师一人“孤军奋战”;作业的批语更见诸多的不足:计算题只看答案不看过程, 一个对号从底端打到最上方, 或一个大错号沿着作业纸的对角线灌满一页纸, 刺眼、令人心寒。诸如这些情况在作业批改中司空见惯, 导致学生抄袭作业、应付差事交作业、对批改后的作业置之不理的现象数不胜数……

因此, 改变传统的作业布置与批改、创新作业批改和作业布置, 有其必要性和实践意义。

二、高中物理作业布置应多样化

谈到作业布置, 教师们首先想到的是课后作业的布置, 即巩固性作业, 不知布置什么作业, 同行们会不假思索地说, 上课学什么就布置什么, 否则, 作业没有意义。其实, 这种做法和想法有失偏颇。

1.预习作业 不能忽视 。某些高中物理教师关注课堂作业的布置, 忽略课前预习作业的作用。课前预习作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一线教师们都清楚, 预习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前奏, 有针对性地预习好, 了解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 把握疑点和考点, 对下节课所学充分预知, 使听课效果得到保证, 为实现有效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应该以下节课的知识点为切入点、以学习方法的培养为入口、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主要预习方式, 以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养成良好预习习惯为宗旨。

例如以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的第二节平抛运动为例,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抛体运动:以一定的___将物体抛出, 物体只有在___作用下的运动叫抛体运动;平抛运动的位移, 水平位移、竖直方向的位移和合位移等的计算公式, 有助于学生课前总体上把握将要学习的内容, 并通过预习作业的自学、互学而完成预习任务, 可以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2. 课堂作业的布置 应力求精 。每一位高中物理教师都明白, 课堂作业的布置是一节课的精华部分, 显示教师把握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 课堂练习设计更能看出教师的教学功力。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 当堂训练和及时反馈是检验学习效果最好的方式, 达到学即练、及时巩固之功效。如教学《平抛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公式时, 立即给出练习: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一个物体, 着地时的速度是50m/s,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度角 , 求出抛出点的高度和水平射程 , 抛出3s后的速度和位移。对于这道题的设计, 有利于学生将所学公式马上运用。

3.作业布置 形式应多样化。课前任务的预习 、课堂作业的精心设计, 都是以知识点为主, 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物理学科是实践性、探究性很强的学科之一, 在作业的布置上, 不妨在注重知识的同时, 兼顾实践环节。仍然以平抛运动为例, 在布置作业时, 不可忽略探究讨论性的创新作业:飞机向灾区投放救灾物品, 要使物资准确落到地面的指定位置, 是飞到目标的正上方还是提前投放? 对于这个讨论题, 在结合所学知识的基础上, 进行创新运用, 将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台阶,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批改作业方式多样化

教师批改作业似乎是理所当然, 教学“五认真”中也强调作业的认真批改, 改作业是教师的分内工作似乎成为人们的思维定势, 把教师认定为批改作业的唯一主体, 这点和新课改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相背离。不妨把作业的批改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学会自批、互批, 在此过程中尝到当老师的滋味, 感受到批改作业的快乐。在互批作业的过程中, 通过给其他学生的作业写评语, 可以养成公正、公平的习惯;也可以从别的学生作业中看到好的一面, 如解题技巧和解题方法的不同、解题思路的巧妙等, 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另外, 作业互批不是教师懒于批改作业, 而是教师勇于改革的充分体现。学生互批作业不是为了节省教师的时间, 不是为了帮教师纯粹完成作业的批改, 而是组织学生批改作业, 通过改作业中学到知识、习得技能, 在改作业的活动中加强练习, 从而实现“改、学、练”的完美结合。

总之, 课堂教学要改革、教学模式要创新,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同样要创新, 创新布置多样化的作业、批改作业方式, 是新课改的要求, 更是学生发展的需求, 可见创新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刘宁超.如何有效地做好高中物理作业的布置与批改[J].试题与研究, 2012 (11) .

作业布置的研究 篇10

多年来, 我一直从事中、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在平时的课外作业布置中, 我尽可能避免机械重复的抄、默, 采用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 力求让学生爱上作业。

一、动手实践作业

好动是小朋友的天性, 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小朋友, 他们喜欢动, 也善于动。况且动手和动脑是紧密相连, 互相促进的, 动手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因此, 平时的课外作业, 我会根据需要布置一些动手实践的作业。如布置他们画画, 做名片, 做贺卡, 做书签, 做实验等等, 让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在实践中逐步提高。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时, 我在预习中布置他们做一个小实验, 往杯子里扔小石子或弹珠, 仔细观察, 隔天汇报结果。第二天上课时, 孩子们有的说:“乌鸦真聪明, 能想到这样的好办法。”有的说:“乌鸦的这个办法最后能喝到水。”还有的说:“如果丢的石头不够多的话, 水也不会漫到瓶口, 乌鸦要丢很多小石子才行。”他们各抒己见, 讨论相当热烈, 既理解了课文内容, 又学到了知识, 也培养了能力, 真可谓一举多得。

二、动口作业

书面作业固然重要, 但口头作业也不可忽视, 口头作业布置得当, 更能让学生享受到作业的乐趣, 激发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其实, 动口作业也可以丰富多彩, 除去读书、背诵, 还可以有讲故事、角色表演、口头说话等等。课外作业多数是在家里完成的, 让学生说给父母听, 一可以让家长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 二也是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让他们得到父母的赞赏, 激发继续努力的兴趣和信心。例如:学完《“东方之珠”》一课后, 我布置学生回家做一做小导游, 带爸爸妈妈去香港“旅行”, 把浅水湾、铜锣湾、海洋公园的精彩、好玩之处介绍给他们。《“东方之珠”》这篇文章要求全文背诵, 这样的作业布置, 化难为易, 既加深了学生对香港的认识, 又巩固了课文内容, 也提高了学生的作业兴趣。另外, 作文一向是让学生头疼的事, 提起笔来, 经常是抓耳挠腮, 无从下手。于是, 为了让学生不害怕作文, 我会把一些写作文的作业改成口头作文。茶余饭后、散步时说给父母听, 适时得到父母的指导或夸赞。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保护了他们作文的积极性, 又发挥了家长的作用, 何乐而不为呢?

三、“调查搜集”作业

现今的教育教学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有积累才会有创新, 创新是在一定知识基础上的突变, 因此知识积累非常重要。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 我还会经常性地布置调查搜集作业。这类作业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可以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 丰富学生的积累,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运用到生活中去。如预习生字时, 我让学生搜集生字能与哪些字搭配成词, 可问父母, 可查词典, 或从课外读物中查找, 也可自己独立想, 这样学生得到的词汇量就很丰富, 不局限于课文中的词语搭配, 让学生对字词有完整的认识, 也便于实际生活中准确运用, 同时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又如学习《恐龙》这一课, 因为是说明文相对比较枯燥, 但学生对恐龙本身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在课前, 我让学生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及喜好, 自由搜集了各种恐龙的图片、音像资料、模型玩具、故事书……为上好这堂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使原本遥不可及的事物一时尽展眼前。课后, 我还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 分享了各自收集来的课上来不及展示的资料, 他们兴趣高涨, 达到了丰富积累, 拓宽视野, 深化认识的效果。

四、“自助餐”式作业

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我们主张因材施教, 这样的方法也同样适用于作业布置。我们倡导“自主、灵活”, 就应该给学生提供自主的机会, 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因此在布置作业时不应千篇一律, 一成不变。作为教师, 应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考虑到不同智力层次水平的学生不同的需要, 设计出不同的作业题型, 供学生自由选择, 那样, 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 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自觉性, “自助餐”式作业不失为一种效果不错的作业形式。如:学习了《美丽的南沙群岛》后, 我设计了以下几类作业, 让学生任意选一选, 做一做, 题型如下: (1) 抄写词语3遍。 (2) 课文中生字能组几个词, 就组几个, 看谁组得又多又对。 (3) 课文中有许多生动优美的语句, 选你最喜欢的抄下来。 (4) 把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抄1遍, 背出来。 (5) 根据课文内容, 以小导游的身份向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绍南沙群岛。 (6) 仿照课文, 写一写《美丽的家乡》。这些题型的作业, 有难有易, 既体现了学习的层次性, 又让学生有了选择性, 学生可以自由选做。学生觉得又稀奇又好玩, 还很有挑战性……

上一篇:卫星网络保障下一篇:劳动者权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