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点班班级管理经验

2024-07-01

高中点班班级管理经验(精选7篇)

篇1:高中点班班级管理经验

下面我谈谈如何加强班主任班级管理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强化集体意识 学生既是自身的主人,也是班集体的主人。在班级这艘船中,每个学生都担任着舵手和水手双重角色,他们应该有“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的思想,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纪律,任何一个集体,如果没有纪律的约束,就会松散、瘫痪,同样,班集体要保持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使他们增强集体观念,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保证班级各项措施的贯彻和实施。在军训期间我就和学生一起制订了本班的共同奋斗目标,并让他们在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制定了自己的目标,以此来要求每一位学生,从而来规范他们自己的学习、生活。建立起班级管理机制,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观念、纪律观念,让他们充分意识到自己是10班的一员,应该认真履行自己在本班的义务,并积极完成。(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教育专家常说“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参照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发现:当一个孩子在被你认同、尊重后,他可能会有惊人的潜力和爆发力。班主任要想很好的开展工作,那就要深入了解学生。对于高中生而言,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工作,就得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深入学生中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让他们感到班主任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从而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解除心理上的隔阂。这样,他们才会真正的把班集体当作自己的家,为班集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包括努力学习。我正在10班尝试这样做。

(三)、积极协调各科任老师 一个班级最终成绩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各科任 老师,尤其是科任老师教学技能的发挥和文化知识的传授。科任教师能否顺利的给学生

上课,指导本学科的学习,完成教学任务,这是一个班级成绩能否进步关键,所以我很

重视与科任老师的交流,班级教研、个别交流,各科任老师对10班的班级管理提出了宝 贵的意见和积极的建议,正在积极的参与到10班的班级管理中。

(四)、培养一支合格的课代表队伍 科任老师要备课、要上课、要听课、要批改作

业,工作量很大,如果有一支工作能力强,负责任的课代表队伍,会大大减轻科任老师的工作量,课代表把班级情况及时反馈给科任老师,有助于科任老师掌握班级情况,也

有助于班级成绩的提高。因此,我在选择和培养课代表时很慎重,既充分发挥他们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又注意具体指导,对工作出色的及时给予表扬,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

时指出,耐心的指点,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更好地配合科任老师,为班级成绩进步作

贡献。

篇2:高中点班班级管理经验

韩国辉

班主任如何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成为现代中小学班主任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高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要形成但还没有形成的关键时刻,高中的班级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人结合个人的班主任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正面影响,以身作则

做为一名班主任要育好学生,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要有良好的素质。教师要用优良的师德风范,为人师表,用精湛的教学艺术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用执着的信念默默耕耘,用自身的道德风范去感染学生,逐步地激发学生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观点,教师良好的素质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内容。班主任要想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品格,必须努力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对班主任而言,最关键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会生活,如何做真正的人。新世纪的班主任就应当具有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高尚品格;精益求精,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在言行中教育学生,在行为上感染学生,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二、说理施教,师生沟通

说理要达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趣引人,用真情实感来感化学生,让学生从心灵上产生共鸣。班主任不但要一碗水端平,还要有“慈母”的爱,“严父”的心。平时多与学生接触,多与他们沟通思想。

随时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经常同他们一起活动的是些什么人?当他们的想法不现实时,应因势利导,批评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尤其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要随时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应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严厉指出他们的不足,讲清他们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及危害性。对违纪学生,批评教育要严,处理要宽严适度,并且在处分前给他们讲清道理,使他们能在接受处分前有思想准备,不致于产生逆反心理。同时在处分后要经常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改进情况,对凡属作过处分记录的学生,当他们改进到符合撤消处分的条件时就应及时撤消。且老师要以新的眼光看待他们,不能让他们蒙上生活的阴影,而应使他们树立奋进的信心。

三、培养班级管理的激励机制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而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部分,有效的班级管理是维护正常教学次序,保证教学质量,实现育人目标的可靠保障。多年的班主任经验显示,在平常的工作中,倘若能充分挖掘一切激励能源,创设激励的情景,将不断地为班级管理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更好地进行班集体建设。为此,开学初,作为班主任的我在摸清底细的情况下,就引导学生结合班级实际制订奋斗目标和各自的实施方案,然后在全班范围内组织讨论,认真研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用表决的方式通过,形成全体认可的班集体目标,并张贴在教室最醒目的地方,时时对照,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激励,起到了强大的心理凝聚和行为激励作用,强化了团队精神,导引班级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搞好家校沟通

学校教育应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因为学生在学校和家庭是处在两重不同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接受的教育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多数家长总爱说这样一句话:“孩子总是听你们老师的,我们说的他不听”。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与家长相处的时间长,听家长教育的时间多,接受教育的方式较单

一、重复;二是家庭是小集体,班级是大集体,在家里受批评不会损伤虚荣,而在班上则就不一样。因此学生往往不是怕老师,而是在维护他们的虚荣,顾他们的面子;三是老师的教育常常要比家长得法,方式比家长适当。因此,班主任应多与家长联系,力求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有的放矢,实施有效教育。

五、充分发挥班、团干部作用

良好的班风的形成,班干部起着不可低量的作用,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力量,是形成良好班风的骨干。因而班干部应由那些品学兼优且有一定感召力与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班主任对班干部应严格要求,使他们在各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真正成为学生中的表率,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切忌忽视班、团干部协助作用。故在选择班、团干部时,一方面要物设有能力胜任且有兴趣从事班、团干部工作的学生担任。同时在他们的工作中经常给与指导和帮助,随时倾听和采纳他们合理的意见及建议,充分发挥他们的协助作用。

六、管理规范,稳定班风和学风

班级管理是一门学问,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必须用

班级制度、条例、规范,把学生的行为定向管理起来,使每个学生都为实现班级管理目标而发挥作用。中学生独生子女已占绝大多数,缺乏养成教育,这无疑增大了班级管理中的难度,所以我在班级管理中努力加大养成教育的力度,让学生制定目标,在实践目标的过程中,自觉要求自己,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和意志。尽管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千辛万苦,但是班级管理要持之以恒,一视同仁,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先做到,规范化的班级有利于搞好班级工作,对班级长期、稳定的班风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七、投注真情,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篇3:高中点班班级管理经验

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协作。学生从课堂获得专业知识、在企业获得实践经验, 同时需要良好的管理发挥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班级管理是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班级是大学生交往活动的主要场所。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仅决定于其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文化知识, 还受到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 班级环境、班级氛围的影响较为直接。

一、当前“卓越计划”试点班班级管理的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进行“卓越计划”的试点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在全专业范围内全部试行“卓越计划”;第二种是在整个专业范围内单独组建“试点班”, 试点班与普通班并行教学、管理。据调查, 大多数“卓越计划”专业采取组建试点班的班级管理方式, 仅个别“卓越计划”院校采用整个专业进行试点的方式。[1]我校采用的是第二种模式组建“卓越计划”试点班, 在对实际管理过程中, 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 对试点班学生实行动态管理

目前我校各专业“卓越计划”试点班的选拔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经过一定时间的考查后, 由学生主动提出申请, 按照智育、德育、体育成绩各占相应的比例, 总成绩排名后择优入选试点班;另一种是划定单科分数线, 按高考成绩进行排名录取。我校各专业均实行了对“卓越班”的动态管理, 即每学期结束之后根据学生的成绩与普通班学生成绩的横向比较, 淘汰试点班成绩排名靠后的同学、选入普通班成绩优异的同学。每学期“卓越计划”试点班同学按照名额规定固定调整, 班级的稳定性较弱。

(二) 学生综合素质较高

由于进入“卓越计划”试点班的学生按照成绩优异情况进行选拔, 或按照各专业“卓越计划”人才遴选办法进行层层选拔, 或由普通班优秀学生补入试点班, 故各专业“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相比, 在成绩、在校表现方面更为优秀, 专业兴趣更加浓厚, 对个人的目标及规划更加明确, 学生经过层层选拔进入“卓越计划”试点班, 堪称各专业中的精英人才, 综合素质自然高于普通班学生。

(三) 人才培养目标与个别学生的个人目标不一致

在人才培养上, “卓越计划”试点班采取“3+1”校企合作模式, 即前三年在学校进行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校内工程实践中心学习与训练, 第四年进入企业实习, 真刀真枪进行毕业设计。通过强化工程实践环节, 提高工科学生的工程素质。在我校“卓越计划”试点班中, 个别学生担心由于试点班第四学年要前往企业进行实习而影响自己的考研计划, 故中途主动退出试点班或放弃进入试点班的机会, 也存在试点班同学不打算从事本专业就业等情况。

(四) 普通班与试点班的衔接

我校“卓越计划”均采用独立组建试点班的模式。在校期间, 试点班独立进行小班教学, 配备最优秀的师资力量,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且由于“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在第四学年进入企业实习, 故将大学四年的学业课程安排在大学前三学年完成, 故“卓越计划”试点班教学进度较普通班教学进度快。学生由试点班淘汰至普通班、或学生由普通班选拔至试点班, 存在教学、课程、学习等进度上的衔接问题。

二、当前“卓越计划”试点班班级管理的难点

(一) 学生的选拔、竞争与淘汰

教育部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对该计划的实施进行了宏观指导, “鼓励卓越计划学生来源的多样性, 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 可从校内各专业、各年级中遴选。”按照这一要求, 各高校纷纷制定了自己院校“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选拔的方案。以成都工业学院为例, 目前我校在选拔“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中运行了两种方法, 一是在学生入学后按照高考成绩由高至低排序, 划定英语和数学单科分数线, 二是在经过一学期的大学学习后, 采取学生自主申报、择优录取的选拔方法。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 两种选拔方法均出现了相关问题。第一种入校后按高考成绩选拔的方法, 在经过大学一学期后, 试点班与普通班学生在学业成绩、综合表现等方面并无显著差距。在班级量化考评中, “卓越计划”试点班并不是排名最靠前的班级。第二种由学生申报选拔的方法, 在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 由于试点班是后期组建的班级, 学生来自不同的普通班, 经过层层选拔进入试点班, 学生适应、熟悉新班级需要一个过程, 且进入试点班同学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 在试点班中学生间的竞争性较强。

我校“卓越计划”试点班固定在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后, 按照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成绩排名, 淘汰在试点班中成绩排名靠后的同学至普通班, 选入普通班的同学进入试点班。由于试点班与普通班在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学进度及实践环节的安排上不同, 故试点班和普通班学生的替补导致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实践环节的不一致, 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二) 落选、淘汰学生的心理安抚

“卓越计划”试点班实行动态管理, 在第6学期之前, 每学期或每学年都有学生选拔进入或淘汰出试点班。试点班实行动态管理, 可以增强试点班学生的竞争意识, 但是对于管理落选、淘汰的学生则增大了难度。以我校2013级实行“卓越计划”的某专业为例, 自学生入校至今共进行了两次试点班学生的调整, 10名同学由试点班进入普通班学习, 在这10名同学中, 有9名同学有考试不及格的情况, 其中4位同学因成绩太差拿到了退学警示, 1位同学有转专业的想法。根据问卷调查及与学生的谈话后发现, 落选、淘汰学生的心理波动大, 进入新班级后表现的更为被动、自卑, 心理压力大。

(三) 班级凝聚力建设

由于“卓越计划”试点班定期进行人员调整, 班级的凝聚力较之普通班弱。在对学生问卷调查中发现, 73%的试点班学生认为班级凝聚力不足, 班上同学之间沟通较少, 尤其是新进入试点班的同学融入新班级的难度大, 主动性弱, 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仍集中在以寝室为单位的范围内。由于班级凝聚力弱导致学生参加班集体活动, 项目的积极性不高, 学生干部组织开展活动的难度增大。

三、对优化“卓越计划”班级管理的相关建议

(一) 建立合理的选拔、竞争和淘汰机制

各“卓越计划”试点高校根据其实际情况, 各自建立了试点班的选拔、竞争和淘汰机制。笔者在进行实证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认为, “卓越计划”试点班可采取此种选拔方式:学生入校后在接受入学教育及专业介绍对本专业有一定程度了解的基础上, 面向该专业全部学生采用自主申报, 笔试、面试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既避免了按高考成绩分班学生的盲目性, 同时也尽量减少后组成班级凝聚力不足等问题, 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也是对学生的数理知识基础及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的重要考察。

鼓励在“卓越计划”试点班实行动态的竞争及淘汰机制, 既是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增强竞争意识的重要途径, 也是为试点班不断补充新鲜血液的有效方法。但是, 应注意要把试点班淘汰学生比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避免对试点班学生造成过高的心理负担。[2]

(二) 做好“卓越计划”试点班落选、淘汰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常规工作之一,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需要辅导员的积极引导与教育。特别是对于“卓越计划”试点班落选、淘汰的学生, 心理落差较大, 若没有及时予以关注和帮扶, 很容易出现学生失落、自卑甚至自暴自弃等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 辅导员应该加大对“卓越计划”试点班落选、淘汰学生的关注度, 在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安抚教育, 帮助学生重新规划大学学习的计划及进度安排, 针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解决;其次, 建立对“卓越计划”试点班落选、淘汰学生的长期观察机制, 不定期了解学生的情况及动态, 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此外, 发挥学生干部的重要作用, 帮助“卓越计划”试点班落选、淘汰的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生活的新节奏, 融入学习、生活的新环境。

(三) 加强“卓越计划”试点班班级凝聚力建设

班级是大学的基本单元, 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场所。良好的班风、班级文化可以发挥润物无声的作用, 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言行。由于“卓越计划”试点班实行动态管理的现状, 班级凝聚力的建设就更为重要。因此, 在加强“卓越计划”试点班班级凝聚力建设的过程中, 应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班级的凝聚力集中体现在团队活动上, 在班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团队活动, 吸引同学的参与;其次, 辅导员应深入学生群体, 深入班级, 增加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 发挥辅导员在班级凝聚力建设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再次, 增强“卓越计划”试点班的班级包容性, 试点班同学加快了解、接纳新选入的同学的速度, 让新选入的同学对新班级产生归属感, 共同致力于班级凝聚力建设。[3]

(四) 做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卓越计划”试点班班级的不稳定性导致学生干部处于不断变化中。学生干部是辅导员与学生沟通联系的重要桥梁, 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卓越计划”试点班的班级管理离不开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首先, 选拔组织协调能力强、有较高威信力的同学担任学生干部, 为师生服务;其次, 在“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干部发生更换时, 及时进行补充, 保证学生干部队伍的正常运行;再次, 发挥学生干部在进行班级凝聚力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第四, 鼓励高年级“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干部参与到低年级班级管理的过程中, 发挥学生干部传、帮、带的重要作用。

(五) 动员、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 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卓越计划”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 辅导员应不断动员、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 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目前, 我校积极搭建创新创业的各种平台,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校创新创业苗圃、省市级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中, 将课堂的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实践联系起来, 学做合一, 大胆创新、积极创业, 不断建立创新创业的长效机制。[4]

摘要:“卓越计划”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卓越计划”试点班的班级管理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在分析试点班班级管理难点的基础上, 为高校辅导员优化“卓越计划”试点班的班级管理提供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卓越计划”,试点班,班级管理,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林超.“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集美大学学报, 2014 (01) .

[2]吴晗冰, 储祖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大学生的学习满意度调查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 2013 (02) .

[3]李楷, 冯宜蒀.增强大学生班级凝聚力的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2 (05) .

篇4:高中班级管理经验浅析

【关键词】教育 心理特点 优秀学生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教育这片沃土中走过了10多年。其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但我最大的感受却是充实。班级管理是一项非常琐碎的工作,它不仅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与细心,更需要教师的教育与家长教育相结合。有这样一件事情,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因为它让我看到家长教育在孩子教育过程所起的重要作用。

2011年的”五一节”快到了,是上班族放松的日子。但由于母亲生病住院,我不得不在医院陪床。4月30号晚10点半,熟悉的电话铃有节奏地响起:“杨老师,我的姑娘,杨乐(化名,年级优秀学生,2013届应届班县理科状元)到现在还没有回来,是怎么回事?”电话那头,传来杨乐的爸爸焦急的声音,“我听说杨乐到同学家玩去了,你知不知道是和哪个同学去的?杨乐的手机也不开,真是急死我了,赶快带我去找杨乐!”杨乐爸爸迫不及待地追问和要求。焦急、担心一古脑儿涌来,我迅速查找班级学生的电话号码,打了若干个电话才了解到杨乐和同班同学李玲(化名)一同去了距离县城11公里处的石膏厂一个同学家里,但在天黑之前,杨乐就独自一人乘车进城了。同时,据李玲反映,杨乐去同学家之前曾向其父要求到同学家玩,因得不到同意,父女俩还发生了激烈的言语冲突。获取这些信息后,我又立刻拨打杨乐舍友们的电话,并得知杨乐到了舍友林晓(化名)家的消息。知道这些情况后,我多次拨通林晓的电话,并叫杨乐接听,但杨乐因在气头上执意不接。在我的坚持和林晓的劝说下,最后杨乐终于接听了我的电话。通过电话我首先告知她:其父正在焦急、忧虑地四处打探她的消息,急切地想找到她;同时我也耐心地帮她分析了其父不准她外出的原因和作为女儿的她应该怎样理解和体谅父亲,并要求杨乐开机马上与她父亲取得联系,但杨乐还是不肯开机与其父通话,我只好先打电话给杨乐父亲报平安。我母亲重病卧床,我不得不在医院陪母亲,实在脱不开身去找杨乐。我的思想激烈地斗争着,真是不知所措,最后还是决定再次打林晓的电话去劝说杨乐。通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后,杨乐终于肯开机与其父通话,并答应我马上回家。过了十几分钟,确认杨乐已经回家,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下,我的心情顿时轻松了不少,同时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第一,杨乐平时学习勤奋,成绩优秀,一直处于年级前2名;第二,杨乐作为班级的生活委员,责任心强、有管理能力,整个班的班费、饮用水、后勤服务、女生宿舍保洁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监督管理到位;第三,杨乐每周在班级评比中不是优秀就是进步;第四,杨乐有组织能力、有组织纪律性、性格开朗……像这样的学生,按理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我认为今天的事情一定是杨乐与其父亲产生了误会。我决定再次打通杨乐和她父亲的电话询问详情,在电话里获悉他们之间确实产生了误会。杨乐父亲拒绝杨乐晚上外出,杨乐认为父亲专断,不准她外出。如果当时他们俩能够平心静气的沟通,他们之间就不会出现这么大的矛盾。当天晚上我又与杨乐父亲进行了一次长谈,了解了平常教育杨乐的基本情况。通话后,我再次陷入沉思:我们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是不是应该把优生的一些心理特点和他们的愿望与家长及时沟通,同时也要把家长的愿望适时传达给学生呢?

5月3号晚上收假,我照常上晚自习和开班会,故意没有找杨乐谈话,想用冷处理的办法,让她去反思,所以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下自习,她主动找我。我故意问:“你找我有什么事?”其实,我非常明白她来的目的,这正是我要的效果,让她自己意识到错误,主动来找我,这样教育的效果就达到了一半了。“老师,那天晚上的事不好意思了……” “你今天能主动找老师,说明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知错认错,这一点老师要表扬你。就那天晚上的事,老师是这样想的: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非常懂事、有爱心、有责任心、有组织纪律性的好学生,你不应该犯错,但你确实做错了,我想你犯错一定是有你自己的理由,是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况且你还是小孩子。老师能理解,但理解不等于你做对了。老师要提醒你,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要平心静气地与家长沟通;要把你的想法和做法说清楚,你要知道你的父母和我多担心你吗?在家里,出去玩晚了没有回家要及时给父母打招呼,否则他们会担心,是吗?同样,在学校也是如此,知道了吗?”说到此,杨乐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于是我马上转移话题问她:“鲁音双(化名,本班同学)是不是拿出山珍海味来招待你们?下次我也要跟你们一块儿去享受!好吗?”此时杨乐的脸上有了几丝笑容。杨乐就用坚定的语气说:“老师,我知道以后该怎样做了!谢谢!”这次与杨乐和她父亲交流之后,我了解到他们父女俩的交往比以前更阳光、关系更融洽了。

通过杨乐的这件事,我充分认识到由于父母只注重优秀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教育,会带来很大的隐患。家长应多花时间,投入更多精力了解优秀学生的心理特点。下面就谈谈我对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关于优秀学生教育方面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教会优秀学生感恩

作为家长,要告诉孩子,特别是优秀学生:对于家长的付出和爱,要心存感激。如果一个优秀学生对父母没有感恩之心,那么这个学生就会变得不听话。所以,作为家长,教育优秀学生学会感恩很重要。

二、建立优秀学生的担当意识

严格教育是中国的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传统: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人才。它们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优秀学生确实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我们的严格教育也应该有度:严而有序,严而有理。特别是对优秀学生感情、心灵上多给予宽容和理解;但对他们的问题也要重视。让他们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下接受严格的教育。

三、寻求专业人士,科学解决孩子遇到的问题

当下的中国家庭,很多家长的家庭教育都是“情感式+经验式”,其自身的家庭教育知识非常贫乏,也缺乏从更专业的角度获得解决方案的意识。其实现在关于家庭教育的电视节目、报刊、咨询热线、专家报告会都很多,利用好这些资源,对弥补家庭教育知识、科学解决孩子遇到的问题将会有很大帮助。

总之,在高中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教师和家长要互相配合,用尊重、信任、体贴去充实、热爱学生,对他们寄予希望,多给他们鼓励,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开心地接受我们的教育和管理的。衷心祝愿我们的优秀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下越来越优秀。

篇5: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经验材料

一、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及其弊端

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最常见的有“警察式” “保姆式” “家长式”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与之相对应培养的是“绵羊型” “顺从型” “乖孩子型”的学生,学生主体意识、自主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受到严重制约。存在以下几个弊端:首先是班主任的管理拢得太死,班主任“专制性”强,缺乏民主,大多数学生习惯于逆来顺受,无创新意识,其主动性得不到发展,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以至于离开了班主任的管理,学生在学习、工作中将不知所措。其次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缺乏激励,不能很好地给学生创造机会,使其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尊自信。再次是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时,只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往往忽视学生之间互助合作的群体效应,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成功提供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的竞争意识、协作意识淡薄。

二、引入新型的班级管理机制

(一)构建平等的民主班级管理机制

1、建立班团干部使用的民主制度。在班委会、团支部的建设中,进行民主选举,并在班内实行“班干轮值制”,让大家都有一个锻炼、提高的机会,使每位成员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把班内工作进行分解,人人有工作,人人都有班级管理工作的奋斗目标,都能献计献策,且相互监督,在班级管理的同时,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2、建立民主决策的班级管理制度。在班级决策过程中,采用商议、对话和集体表决的方式,杜绝出现“一言堂”。如:班级的每项制度,各项活动的确定,都有一个民主的过程,班级成员分别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集体举手或投票表决。由于每项决策都是由学生亲身参与,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都会得到发挥和发展,各项制度的落实,也更加顺利。

3、建立师生平等互助制度。班主任、科任教师在学习、工作、生活上帮助学生,学生对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工作、品德、习惯同时也有监督权。班内定期召开师生恳谈会,师生之间平等地开诚布公地畅谈自己的观点,为师生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创造浓厚的民主氛围。

篇6:高中点班班级管理经验

这样好的状态,缘于对手机的彻底根治。回顾与手机较量的历程,可分四步:

第一步,围追堵截。在制订班规时,特别强调“违反学校六条红线者,直接评为D等”,而学校的六条红线之一是“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手机处于开机状态)”。从学初就开始围追堵截,抓手机。不到40天,就没收了六部手机:课间玩耍1部,课堂翻看3部,运动会1部,考场1部。但情况没有根本好转,上课瞌睡者依然此起彼伏。

第二步,统一思想。上课打瞌睡的根源在家里。为此,我专门写了一篇《班务札记·治困篇》,得到了各位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很多家长痛心疾首,表示都是手机闹的;可也有部分家长对孩子没有手机有些担忧,比如父母在汉中,如何了解孩子的情况?……于是,我又写了一篇《班务札记·手机篇》,呼吁大家管理好自己的手机并且严管孩子的手机。

第三步,舆论造势。第一次月考结束后,部分学生认识到手机的危害,主动上交了手机。尤其是何玺泽同学,视手机如命的人,因为有言在先,在月考成绩出来的当晚就向家长上交了手机——当然,过程是痛苦的。我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大造舆论,表扬主动上交手机的同学。

第四步,釜底抽薪。在《守望幸福》班会召开后,6班在袁宏谋老师的倡导下,积极上交了手机。我见时机成熟,10月25日,我在微信群里发出号召:

昨天我们班召开了一个全校公开班会——《守望幸福》,引起了巨大反响。班级的凝聚力更强,同学们更加积极向上。今天,年级组长兼4班物理教学的袁宏谋老师,先后在(6)和(4)班进行了杜绝手机动员,并宣誓,誓词是“把手机留在家里,把求知和父母的期望带进校园!没有手机,用心灵沟通感情;没有手机,用智慧书写佳绩!”

我们班已经有何玺泽、曹溪波、卢俊澍等同学主动上交了手机。我呼吁全体同学彻底认识到手机的危害性,今天晚上都把手机上交给家长。请家长们全力配合!当然,上交手机必须发自内心,自愿上交,不要强逼孩子;这么大了,逼是不起作用的。手机上交后在群里回复:×××手机已上交1,×××没有手机2,×××开学初就上交手机3……

我还给家长和学生们竖立了一个榜样:“6班的家长回复已经超过三分之二!”并截图为证。

在大势所趋下,当晚接力回复52个,张铭珂与马妍的家长也回复了(没有接力),表示上学不带手机,周末限制使用。总算下来,共54位同学的手机得到有效管理,或彻底没收,或限制使用。

10月30日接近6点,我把班级听课风貌拍了一段小视频发到微信群,并留言:“这会儿是班级最后一节课,化学,大家都精神抖擞,没有打瞌睡的。朱奕儒和袁国钧同学主动选择站起来听课。这是各位家长在家里把手机管理好的缘故。最近,各位老师都纷纷反映班级的精神风貌为之一振,希望各位家长坚持到底。”

家长们深受鼓舞,纷纷回复微信:“金老师,很庆幸孩子们在高中最重要的时刻有您这样的老师一直陪伴他们左右。真的是孩子们的福气!真心感谢您!!!”“金老师,孩子说他们的老师太好了!有您这样的班主任是孩子们的福!!!”

因为学生的进步我沉浸在巨大的幸福当中,但我仍然非常理性,回复道:“感谢大家的认可。教育是个复杂的长期的综合的工程,我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大家合力的结果。尤其是学生本身的努力,他们是内因。”

这句话既不是客气,也不是谦虚,而是客观事实——我一个人再大能耐,也不可能取得这么好的效果——这里面有家长的作用,有科任老师的付出,更有学生自己发挥出的能动作用。

另外,要补充一点的是邱梓浩同学也时不时地站起来听课!

篇7:高中设立重点班弊大于利

正一:评委老师们,对方辩友们,你们晚上好,对于我们今天晚上讨论的问题,在社会各界已经经过激烈的讨论,对于高中是否应该分重点班,各方褒贬不一。但是的很多高中都分了重点班,在高中分重点班是有利于我国教育发展的。因此我方一致认为,在高中分重点班是利大于弊的,理由如下:第一,分重点班有利于因材施教,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很多教育理念都超越时代,被现在许多教育家视为至理名言,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他的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在高中期间设立重点班,便是因材施教理念的体现。……有利于减少两极分化现象。第二,分了重点班有利于使个体的竞争力处在同一水平上,有利于促进同学之间的竞争热情。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社会心理学》一书曾指出,每一个个体都会有期望超越他人的冲动与愿望,但若是竞争力相差太远,冲动便会被压抑,因此分重点班将基础相近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有利于同学之间的帮忙和进步,而且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以重点班的同学为目标,发奋学习,一旦超越目标,便会有一种莫大的激励性。第三,分重点班有利于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不分重点班,那么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是讲课快还是讲课慢呢?讲课快,对差生不公,讲课慢,对好生不公,而老师也是人,他是很难做到两者兼顾的,这不正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吗?第三,分重点班有利于教育公平,现在社会各界都提倡要教育公平,而高中生分重点班就是对教育公平的体现。我们所说的教育公平,是指一种相对公平,正如社会资源的分配,只能是相对公平,针对一个人的能力,特色,得到应有的教育资源配置,而分重点班正是将一群……相近的学生分到一起,配置以相对应的教育,以满足各种不同个体发展的需求,这不是恰好符合教育公平吗?基于以上几点,我方一致认为,在高中时期分重点班是利大于弊的。

反一:对方辩友刚刚在立论中提到了高中设立重点班的种种好处,但是我听到的,尽是些空洞的理论,并没听到什么能够验证这些观点的例子。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想对方辩友你不会不知道吧?众所周知,测量一个物体需要用尺子,而判断一个事物的利弊我们需要一个标准,否则其他都是泛泛而论。到底什么才是这个标准呢?我们必须从题目中来挖掘,我们的题目是在高中设立重点班的问题,那么就必须理清楚高中教育的目的所在。首先,高中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其基础性体现在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通过高中教育,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能力。这个能力主要指的是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等各方面的能力,让我们从稚气走向成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具有独立人格,能够在社会上立足的人。这点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被重点强调。第二,高中毕业生一大部分将要踏进社会,剩下的一部分也将在高等学府中深造以后步入社会,因此高中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高中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提高全民的素质,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民主和谐,繁荣昌盛。虽然我们很痛恨日本,但日本在二战后飞速发展,以及日本民众的素质之高让我们为之惊叹,这与其在50年前就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是分不开的。这点在我国《教育法》的总则中也被提出来。简而言之,高中教育有两点:一是培养独立人格以立人,二是提高全民素质以立国。这是高中教育最崇高的使命。而设立重点班,恰恰是不利于完成这个使命的,应试教育盲目追求升学率的怪圈模糊了我们的双眼,用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不容逆转的。也许你们会说我理想主义,说我不切实际,我绝对不是空想家,我要用实例来告诉大家。四川双流县的棠湖中学创校才十年,却一举成为全国性示范高中。升学率蹭蹭得往上涨,可是这个学校却从来没有开设过重点班。他们的校长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他们把补差作为重点,坚持让学生全面发展,其先进的教学理念也吸引了大批优秀的老师,他们学校的特高级教师居然有110人之多。拿来跟惠州市比的话,实力仅在一中之下,可是他们只是一个县级中学。他们成绩优异者也已经超过清华大学分数线。由此可见,非重点班不可论是站不住脚的。重点班是在一定的特定时期下才需要的,而我们现在并不需要重点班这种制度,接下来,我方依旧会以事实为依据,用真实的事例证明,高中,设立重点班,弊大于利!谢谢。

攻辩一:

正二:对方辩友你好,一中作为岭南名校,身居教育前沿,依然设立重点班,那难道,如果设立重点班弊大于利,那你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反二:这只是现阶段的一种情况而已,你并不能证明他就是利大于弊。正二:我们就现阶段来讨论这个利弊,不然你想怎样讨论?

反二:呃,我们都,呃之前一辩已经说过了,我们,呃,现在目前是处在应试教育,但将来素质教育的时候,这种制度会被,呃,就是说,被历史的潮流所取代。

正二: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考试都是检验人才的标准。那么根据这个标准来说,我觉得无论什么时候设立重点班都是利大于弊的。

反二:人才,什么是人才?

正二:这是我提问的环节,不好意思。反二:好,你继续。

正二:高中设立重点班在大部分国家都是默许的,下一代的教育是关乎一个国家兴衰的大事,如果这不利于学校学生的发展,那么,为什么众多国家会默许这一个事情呢?

反二:众多国家,我没有看到很多国家设立像中国这样的重点班。

正二:首先,在美国,在英国,在新加坡,他们不仅设立重点班,还分ABCDE班。我们设重点班普通班两个阶级,他们分5个阶级。

反二:他们所设立的重点班,就是让最优秀的老师,教相对比较薄弱的学生,他的本质是完全不相同的,所以重点班这种特殊的情况只有在中国才有。

攻辩二:

反二:请问对方辩友,分设重点班一定有利于尖子生成绩的提高吗? 正二:基本上是,有特殊情况我们不作为讨论。反二:那平行班对尖子生成绩的提高不利吗? 正二:尖子班,如果你说的尖子是什么尖子? 反二:当然是成绩好的。

正二:成绩好的证明他自己奋发向上,不论在什么氛围他都有自身的一个能力,但是如果集中在一起效果会更好。

反二:就理科班近来考试的成绩来说,前60名有一半来自平行班,你认为是重点班的学生退步了还是平行班的学生进步了呢?

正二:一样的教育一样的老师,会进步奇怪吗?

反二:那你怎么就可以肯定得告诉我,重点班比平行班更适合培养尖子生呢? 正二:重点班适合尖子生是因为一个氛围,大家学习的氛围。因为大家都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大家竞争有共同的目标,这让大家更加奋发向上,而且对于师资资源来说,他们更适于深层次得要求学生。

反二:但是,实例告诉了你们,这是起了反作用啊。正二:这有起反作用吗?

反二:难道没说明吗?原先分班是前六十的人在重点班,而现在有一半已经被取缔了。正二:每一次考试都有人进有人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是很正常的,但是整体发展来看,就像上次百佳之中,基本上重点班都进了吧?

反二:我说的就是整体!

攻辩三: 正三:对方辩友你好,请问对方辩友是否认同高中生应当因材施教呢? 反三:看是哪方面了,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是。

正三:那么好对方辩友,你们所说的公平分班应该如何分班? 反三:不好意思,我们没提到公平分班这个词吧。

正三:那么请问对方辩友是否认为只有……(听不清,和公平有关)

反三:公平不是你们所提到的完全公平,因为公平,大家都知道,公平是相对的。绝对不会说像你们完全公平。

正三:那请问对方,你们认为公平应该是怎样公平呢?

反三:暂时我们还没有提到,还没有提到公平这两个字。是你方一直在提到。正三:那请问对方辩友应该怎么分班呢?你认为。

反三:应该是,把不管是重点班普通班的学生,要参差有齐得分到一个班去,要形成高低有次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以部分的尖子生来带动下面的中等生差等生的学习情绪,才能实现利益的大面化,普遍化。

正三:那么对方辩友,你是否否认一种事实,有了平行班部分基础好的学生……,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分到和基础好的学生一个班照成……(提问时间到)

反三:我实在没听清你的问题。

正三:请问对方辩友你强调尖子生带动普通学生,放慢教学进度,扼杀有些学生的天分,你觉得对他们公平吗?

反三:举例说明。举个例子。(时间到)

攻辩四:

反三:对方辩友你好,在现实生活中,重点班是不是以分数来划分的? 正三:是。

反三;那很好,那么你认为学校设立重点班是用了孔老夫子的因材施教吗? 正三:呃,我认为,是。

反三:是吧,那因材施教仅仅是用分数来做判断标准的吗?

正三:呃,我认为这点不是。刚刚对方二辩也提到了,……,我认为,重点班的学生可能在一次考试中表现得比较好,所以暂时认为他们比较有潜力,进入重点班以这个氛围来影响他们,希望他们有更大的比例来得到更好的成绩,而普通班的学生虽然被分到普通班,也不能否定他们的努力,他们自己努力的话也有可能……(发言时间到)

反三:你说了一大堆,你听懂我的问题没?我想问的是因材施教是仅仅以分数判断的吗?你说不是,那既然不是,你又为什么说以分数来划分的重点班是因材施教呢?是不是对因材施教的一种概念偷换?

正三:我认为不是的,一中是教学质量最好的学校,这个教学指的是应试教育。如果你想发展其他方面的话,惠州又不是没有体校和美校。

反三:啊?那我再问你另外一个问题,对方辩友说重点班适合现在发展的潮流,能举个例子说明吗?为什么重点班适合现在发展的潮流了?举例说明。

正三:假如说有个…… 反三:不要说假如,说实例。(时间到)

攻辩小结:

正一:……但是有一点要提出的是,对方刚才一辩认为我方所说非重点班不可论的想法,请对方辩友明确一下,我方一致认为,在高中阶段设立重点班是利大于弊的,并没有刚刚对方一辩所说的非重点班不可的想法,而且,分重点班是有以下好处的。第一:分重点班设立重点,在现在社会强烈的竞争氛围中,能承受巨大压力是每个人的必备心理条件。不能承受压力的人是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在分班之后,恰恰能给重点班的同学一个锻炼他们的机会,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未来的竞争力。第二:我们在学习的竞争中,讲究的是一种公平,如果在竞争得到优胜者却得不到一定的奖励,那么对优胜者就不公平,这是一种不公平的机制,而设立重点班,这是对竞争优胜者的奖励,是被淘汰者的一种鞭策,这是一种相对公平的竞争体制。是适合我们学生提高自我成绩和提高自我能力的一种表现。虽然,刚才对方辩友说,我们高中教育的目的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时间到)

反一:对方刚才提到了国外的教育,我想这不能够同日而语,国外的分层教育你们真的了解清楚了吗?他们不单止分了成绩,分的是他们的兴趣爱好能力,各种各样得分得不同,分了ABCDE班之后怎么办呢?配备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教育目标,包括不同的检验制度,这与我们这种统一统考的制度不同。甚至你们一辩说分重点班是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我方已经把高中教育的目的说得很清楚了。这两条也不是我凭空杜撰出来的,而是有实可查的,分别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和《教育法》的总则中,分别提到。那么,分重点班怎么有利于立国和立人呢?立人需要的是培养一个人他的完整的能力,独立自主的能力。那么这种人要在怎么样的环境才能被培养出来?我们都知道生物中有个物种多样性原理,只有在一种复杂,够复杂,并且人,社会中的人组成的差异够多的情况下,才能让一个人成长起来,如果重点班的学生都分到了重点班,成绩好的学生都分到了重点班,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就是都是和他们差不多的人,这样的人如何使他们更加成长?而我方二辩提到的例子正是证明了这个观点。他们,这些考进了前六十名的平行班的学生,他们也许之前也是重点班的,出了重点班之后,反而到了一片新天地。他们的成绩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还得到了提高,为什么你们说设立重点班对谁都有好处?

自由辩论:

正四:对方辩友是否想进重点班? 反三:没有。

反四:因为我们觉得现在的普通班有利于我们的成长,我们在这样的环境我们很开心,所以我们没有想进重点班。

正三:那对方辩友觉得很开心也是因为普通班没有压力,你认为是压力导致了你不想进重点班?

反一:我在十班,成长得很快,我觉得我在一班,也许根本达不到这种要求。在一班也许我爸妈会更加监督我的学习,老师会对我有更多的压力,我没有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什么会利于我的成长?我在十班得到了更多的锻炼,为什么压力就能让我成长呢?我的成绩也没有因为我在十班而退步了,反而进步了,而且就进步了很多。

正二:感谢对方辩友的发言,你的发言刚好论证了我们的观点,因为你分到了普通班,但是这有利于你的发展。分到重点班的也有利于他们的发展。也就说明了无论是分到了哪个班,不同的人适用不同的教育,才能够共同不断一起地发展。所以两个分重点班和普通班都是合理的,因为他们都利于学生的发展。这不正是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意义么?

反三:你怎么证明你所说的重点班利于重点班的学生的发展?给我们举个实例好吧? 正二:我,只能说,例如成绩是一方面。在重点班成绩上的给他不断的教育使他们进步比较快。刚好适用于他们的发展。我有许多朋友在一班,他们那些人,就是都觉得挺好的。

反一:你不觉得这是很空洞的论述吗?让你举一些实例,我举了我自己的例子,能不能举出你的哪个朋友,他的哪个能力提高了,如果没有重点班,他会不会觉得更好?

正四:你刚才举得例子也是说也许你在一班,但是你并不在一班。

反一:你问的是我在普通班,我就回答我在普通班。你又问了我,我在重点班,我没在重点班,我除了也许我还能怎么办?我还能死给你看啊?

正三:我觉得对方辩友就是这样一种人,接受能力可能并不是非常好,不能够接受一班的快的教学,分到一班之后,那种比较慢的教育比较适合你。正是因为它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因为适应你,所以你才可以进步。

反一:不好意思,我也参加物理竞赛,我不觉得我的理解能力比你差。

反二:那么好,我想问一下。如果你们觉得,分了重点班对学生更有利的话,那么,呃,我给你举个例子吧。呃,就是说,如果,呃,你所说的,你,假如你有目标,就是说,你的目标是在一班。但是你天天都看不见他,他是你心中的一个传说。那么你认为会向着这个方面努力吗?那如果他是你同桌,那么你就会很坚定得向他发起攻击,对不对?

正一:如果一班真的是我的目标的话,我会更加得努力学习,而且我会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得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成绩,所以,如果真的设立了重点班的话,我想我会更加努力得学习。

反四:那你认为把一个重点班设立在你的隔壁班,对你的激励大呢?还是把成绩好的同学放在你的同桌对你激励大呢?

正三:我认为是把他放在我的隔壁班对我的激励大,因为如果有个人压着你一直不动的话,……

反二:那只是你个人而已。

正二:你们说的难道就不是你们个人吗?

反一:你们认为,重点班的学生分到重点班对我们有激励作用,而分在我们身边却对我们没有激励作用,这样在逻辑上讲的通吗?我觉得一点逻辑性都没有啊,这是怎么得来的结论呢?

正二:首先,因为根据《社会心理学》一书曾指出,如果两个人在某一方面相差太大,人会抑制自己的一种争取的一种激励的一种冲动。但是如果你旁边是和你差不多,大家有共同目标的话,人会形成一种上进心理。

反三:我想问一下就是,你所谓的成绩平衡的差不多的放在一个班是不是?但是彼与彼年相近也,道相似也。我不会的问题你会吗?那如果我们不会的都去找老师,老师能够一直陪在我们身边吗?能不能?能像当年孔子的学生找孔子那样随便吗?不能!那我们一起去问那个老师吗?找得到吗?老师会一直在你身边吗?

正二:老师有很多个,不仅仅有一个,我们一中的老师都是优秀的老师,不论是哪个班的老师都会教你,我们一中高二级有XX(没听出来)个老师。反二:问题你要知道我们高二级有1600个学生,每个学生都去排队问老师的话那要多久啊。

正一:那如果一中的老师不能满足你的话,那你认为怎样的老师才可以满足你啊? 反一:我们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平行班里的学生,什么层次的人都有,很多内容可以内部消化。差的可以问中等,中等可以好的,好的可以互相讨论得出结果。而且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他们能力的增长绝对比老师教授要多得多。为什么要生本教育?是因为我们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得到的结论会更加深刻得印在我们心中,而不是老师的灌输。

正三:我方认为,人的进步是阶梯式的。所以说比较高的那批应该放的尽量离你远一点,基础比较低的那些要一起……(没听清),所以我们强调要在隔壁班放一个重点班而不是把一个很好的学生放在我们班里,这样他会成为一个强大而且不可改变,让我们没有希望迈出。

反一:你就认为那个成绩好的学生会始终是成绩最好的,到底成绩差到什么程度才会这样想。

正一:那我就问你了,那你就认为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在你隔壁就一定能促进你成绩好吗?

反二:这是你们说的哦。

正一:这也是你们说的,……(没听清)

反二:我是说假如他是你同桌的话,他对你的激励会更大。

正一:那就说明了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在你的隔壁他就一定能促进你的学习吗?那一个班在你隔壁的话就一定会阻碍你吗?

反三:你们有没有听清楚我们讲话,我很气愤,我们说的是,一个成绩好的同学在我身边,他会更加得帮助我,这样我才能有动力。而如果他在隔壁班我根本不了解他,我怎么像他发起攻击?怎么向他去竞争?

正二:平行班并不代表每个人都是差生,也有好有坏,最好的学生集中在重点班,所以不存在你们说完全差的再一起。

反一: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我觉得你们应该再分多几次班,把好得都分在一起,不然他们会给我们影响的,会给我们压力的。你们平行班那些成绩好的还是给我带来压力了,我们平行班都有前十名的,给我压力很大怎么办?

正三:(整句没听出来,声音太不清楚了,大致内容是假设了成绩最好的教成绩最差的可能会发生的事)

反三:你怎么那么想当然呢?你为什么想到一定是最好的教最差的呢?能不能最好的教中等的,然后呢,能不能中等的教最差的?可不可以?

正三:那对方辩友,你认为这样有效率吗?……(还差一句听不出)

反一:好吧,我们都说了要以事实为依据,我一开始就举了一个例子了,他们从来没有设立过重点班,可是他们的成绩却不比我们一中差,为什么?难道你们真的认为重点班才是唯一的方式吗?

正二:我们并没有说过重点班是唯一的,只是重点班是更适合大部分的。所以我们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

反一:重点班更适合大部分。这我就更加听不懂了。他们的学校即保证了尖子生的成绩,又能保证了其他学生普遍的大的提高,更加符合了我们说的立国的这个目的,立国是要提升全民的素质而不是要提升谁的素质!

正四:对方曾经说过事实胜于雄辩,而事实是我们设立了重点班!也就默认了他的存在。我们要讨论的是利弊之间的层次性程度性问题,而不是他存在合不合理。

反一:如果一个存在的东西没有弊端,那我们还要改革干嘛?历史还要发展干嘛?我们的社会就停滞不前了吧!

正三:对方辩友,你说得这种无可挑剔的例子全中国有几个?但是中国其他高中设立重点班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你有什么说法吗?

反二:那好啊,那你们举个例子啊。正四:一中!

反一:我们要你举出一个,哪个名校原来有重点班,后来不设了导致他们学校的成绩下降了,尖子生把不起来了。有这样的例子吗?你们没有这样的例子吧?

正二:对不起,因为重点班实在是太好了,设立了就摆脱不掉了,反一:因为设立重点班是最简单的事情,是在逃避这个教育的目的,我们现在最深刻的问题,是怎么普及素质教育,怎么逃避他?设立重点班!让重点班成绩好的提高他好了,打名牌,不用再多得去花时间普及素质教育了。

正一:你就认为设立重点班就不能进行素质教育吗?那只是分一个层次得来进行一个素质的教育。

反四:那是你没有看清楚现在设立重点班的目的,现在的重点班大部分都是为了提高成绩而已,所以不存在你们说的那种情况。

正四:难道你想说重点班的人就没有素质吗? 反一:我说了吗? 正四:对方四辩说了。

反一:我们四辩有说重点班的人没有素质吗?有没有录音?可以放一下。反一:我们说的是设立重点班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普及。正三:请举例。

反一:素质教育是不能以分数来作为划分学生的界限,而重点班就在促进这样的一个事情,这是一个助纣为虐的表现,本来素质教育提倡的就是不以分数划分学生,而重点班就是越发得往这上面走。

正四:请举个例子!

反三:我给你一个实例,洋思中学他们的校长早在30年前就大刀阔斧得进行改革,去除重点班。但是现在他已经调入了扬州市的市级中学,发现市级中学还是有重点班,他已经发现了这种弊端,所以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现在那个中学成绩又上来了,你可以上网查。

正四:那你觉得一中怎么样呢?

反一:我觉得一中没有重点班会更好!(比较激动,反方时间到)正二:你们觉得一中不设重点班会更好吗?

正三:我方认为高中教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句没听到)个人能力的差别在高中充分得体现,把能力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班有利于培养竞争氛围,相反同班同学能力差距过大,会抹杀相互的积极心态,这是对个人潜力的一种抹杀。

正二:……(正方时间到)

上一篇:我眼中的消防员叔叔下一篇:走路上学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