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消防员叔叔

2024-07-01

我眼中的消防员叔叔(精选6篇)

篇1:我眼中的消防员叔叔

-------我眼中的消防员叔叔

星期五下午,我们五年级的同学伴着一阵清脆的铃声,走出了校园,徒步去消防中队。

我们来到了消防三中队,一位身穿军服的消防员叔叔带领我们走进了一幢大楼。消防员叔叔先带我们去消防宣传中心,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消防设备。听叔叔介绍,这消防衣服都是全棉的,全部武器装备加起来足足有20多斤重!在这赤日炎炎的夏日,消防员叔叔要穿着全棉的衣服,带着20多斤的武器设备,我们对叔叔们肃然起敬。消防员叔叔的意志力太强了,我太佩服他们了!接下来,消防员叔叔在他的寝室里,向我们展示怎样叠被子。任恺贤自告奋勇,要和叔叔比赛,一分钟,两分钟„„, 任恺贤第一个把被子叠好了,可我们一看,被子无棱无角,乱七八糟,哎,欲速则不达。再看看叔叔,只见他叠出的被子有棱有角,如同一块豆腐干似的。我们都惊叹不已,都说消防员叔叔做家务很细心。

终于可以去看消防车了。只见一辆辆红色的消防车整齐地排在一个车库里。这车库里有蓄水车、云梯车、器具车等等。其中器具车让我印象最深。车子里有许多柜子,里面整齐地放着电锯、水枪等武器设备,让我们为之震撼。消防员叔叔也向我们展示了自己的“绝活儿”。有一位叔叔将酒精、汽油放入了一个铁盒里,“唰”地一下,火苗一下子就蹿了出来。另一名叔叔拿起一把水枪,三下无处二就把火扑灭了。还有一位叔叔手里拿着一只水枪,“唰”地一下,清凉的水喷了出去,在空中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在阳光的映照下,显现出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消防员叔叔在烈火的炙烤下,救出了一个个受困的人们。他们宁愿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也不让受困者遇难!在他们的心中:“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是最重要的!

这就是我眼中的消防员叔叔。

无锡市沁园小学

五(5)班

张雨萌 水 火 无 情 人 有 情

篇2:我眼中的消防员叔叔

我眼中的警察叔叔是穿着黑色的衣服,穿戴着雪白的帽子和手套,是会维护正义和平的使者,会及时阻止坏人的行为.如果在一家饭店,有一个阿姨正在点菜,她点了好多好多的菜,价钱贵着呢!这时有一个小偷,拿走了他的包.那位阿姨着急了,嘴里喃喃地说:”我的包里有很多贵重物品呢!”一位正义的警察叔叔知道了,立刻跑到那家饭店,他打听原来是一个小偷偷了她的钱包.于是他立刻赶上前追小偷.小偷个子很高,跑得很快.但是,这还难不倒警察叔叔.只要他一加速就一把抓住了小偷,还把丢失的包还给失主,失主要答谢他,但是他说:”不,不,这是应该的,我什么也不要.”

这就是我眼中的警察叔叔,很伟大吧!我真想快快长大,实现我的警察梦.我对警察叔叔的要求并不高,只希望他们可以做好自己的工作.警察才是我心中最伟大的英雄!

篇3:我眼中的消防员叔叔

小说教学不能疏漏“我”。

一、不能疏漏作品中的“我”

这个“我”有两个身份:一个是故事的叙述者,一个是故事的参与者。

1. 故事的叙述者

专家认为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情况,最大的问题是忽视小说虚构的文本规定性,混淆“真实作者”和“隐含作者”和“叙述者”几个关键的叙述学概念,这种混淆使中学语文教学在小说文本的理解上长期停留在比较粗放的层面上。当然,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很难用叙述学理论对每个文本的叙述者和叙述视角进行详细的分析,但有必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在相互比较中讲述初中教材选文中所涉及的叙述者和叙述视角。

《我的叔叔于勒》没有删节前是一个故事套故事的叙事结构,删节后则由“非人物叙述者”变成了“故事内人物叙述者”。小说中“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我”不是主人公,只是以“我”的见闻来展开情节,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我”是线索性的人物。

2. 故事的参与者

“我”作为一个叙述者在文中出现,除了叙述故事这个作用之外,“我”还是故事的参与者,因为是次要人物,在教学中就容易被疏忽。《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若瑟夫就是一个容易被疏忽的“我”。

若瑟夫,他不像父母那样利欲熏心、冷酷无情。当他发现卖牡蛎的老水手就是他的亲叔叔时,竟能不受父母的影响,去仔细观察叔叔那“满是皱纹的脸”,还在心里默念着,“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深切地表达了“我”对于勒叔叔的同情,对父母认钱不认人的迷惘不解,以致在付牡蛎钱时,自作主张地给了于勒十个铜子的小费。小说就是通过这个“我”让我们反思金钱之外的东西,要求我们的灵魂从现实的、物质的、金钱的关系中升华出来,提醒我们不要失去对人的真诚的爱和同情,提醒我们把对人的自然、朴素、真诚的爱和同情,保留到自己的成年,不要被现实的金钱关系所异化。小说以一个少年人的眼睛和心灵,观察和感受着成人的世界。

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应重视小说的叙述方式以及小若瑟夫这个形象,从这里入手,或许能更接近艺术和人性的秘密。

二、不能疏漏作者的“我”

布斯在他的《小说修辞学》中提出:一篇小说里有“叙述者”“真实作者”和“隐含作者”,“隐含作者”是作者的一个“隐含的替身”。虽说一个作者在他的作品中表现的思想、信念、规范、感情和他在实际生活中不完全一样,但“真实作者”和“隐含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叠,他们的重叠,使得我们不加以区分也不影响对文本的解读,读小说,就有必要读出这个隐含的作者。《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就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第二个自我就隐含在小说的人物中,我们教学时也不能疏漏这个隐含作者的“我”。

1. 从若瑟夫处读“我”

若瑟夫是小说的亮色所在,作者在他身上寄托了对人性、人情的期待和信心。小说里被编者删了的结尾中若瑟夫还强调:“以后您还会看见我有时候要拿一个五法郎的银币给要饭的,其缘故就在此。”从中,我们不难看到作者伟大的人道主义情怀,这让我们在看到社会黑暗、感到人际关系冷酷的同时,更看到、感受到一种来自人性深处的洁白和温暖。让学生感悟到这一点,比让他们只认识到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可鄙,意义更为深远。

2. 从菲利普夫妇处读“我”

谁不希望衣食无忧,亲人团聚,生活幸福?菲利普一家人当然也是如此。菲利普一家生活窘困的情况显而易见:“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然而困窘的生活并不会磨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接到于勒在海外发财的来信,全家人的喜出望外也就不言而喻了。于勒发财的消息,成了他们摆脱窘迫生活的救命稻草,成了他们生活的精神支柱。后来在轮船上遇上无脸归来的穷困潦倒的于勒,菲利普夫妇不愿也不敢相认,实在是出于生活所迫,万般无奈,为了避免生活更加穷困,为了避免女儿好不容易得来的婚姻因此夭折。小说实实在在道出了小人物的辛酸。

3. 从于勒处读“我”

于勒,其实不过是菲利普夫妇灰色人生的一抹亮色,是他们为自己长夜漫漫的人生点燃的唯一一盏长明灯罢了。人生是需要一个梦来支撑的,像菲利普夫妇这样的人,该到哪里去寻找这样的一个梦呢?在无可奈何之中,于勒的出现便成为一种契机,成为菲利普夫妇要死死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作者就是想让于勒成为一个符号,一种并不明亮的精神寄托,一个处于社会底层人物的灰色人生必然要仰望又必然要破灭的梦。

三、不能疏漏读者的“我”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遵循阅读鉴赏的一般规律的前提下,学生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兴趣爱好对文本进行某个角度或多个角度探究的过程,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

有些文章对《我的叔叔于勒》的解读,否认了小说批判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有些课堂一开始就直接解读“灰色小人物的灰色人生理想的必然幻灭”,新是新了,但显然是疏漏了这个读者的“我”。作为一个初三的学生,他首先读出来的一般都会是批判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我们应该在尊重学生这个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再慢慢引导学生读其他的。那么该如何重视学生这个读者的“我”?

1. 读文

语文课就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学语文,小说的阅读,就是“对话”。读文,就是让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是让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自己的感受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把结果讲给学生听。

2. 读人

塑造人物是小说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法,读小说,人物性格的分析应该是重点。以下是九年级一个学生课堂上自我阅读《我的叔叔于勒》后关于人物分析的课堂笔记:

菲利普夫妇:自私、庸俗、贪鄙、冷酷、虚伪而且很爱慕虚荣,他们是小市民的典型,说明金钱的腐蚀与毒害让人们变得麻木堕落。

于勒:年轻时轻浮、放荡,染上了“花花公子”的恶习,吃喝玩乐,行为不正,糟蹋钱,花光了父母留给他的遗产。

若瑟夫:天真单纯,入世未深。虽然他也希望叔叔于勒发财归来,但他同情于勒,认为于勒还是“我的叔叔”。

女儿、女婿:他们的行为说明在社会里,金钱势力无孔不入,渗透到社会的每个毛孔里,爱情也是以金钱为转移的,爱情也浸透了铜臭。

这些,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从文章中读出来的,也应该是作品主要想表现的东西。这些基本的内容是大部分学生需要读也是能读出来的,我们教学时应该尊重学生的最初阅读体验,然后再去读“于勒”那“两封信”,读“若瑟夫”那“十个铜子”,以此去拓宽阅读视野。

3. 读细节

王荣生教授曾说:“语文的教学就是字词的教学。”对细节的品读就往往要落实到对具体字词的品析上。例如对菲利普夫妇的分析就需要去读这样的细节:“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一声长长的叹息“唉”,我们感受到了菲利普内心深深的失望;一个“竟”字让我们体会到就连菲利普自己也不相信于勒会在这只船上。菲利普一家从来就没有惊喜过,从故事的一开始就透露出一个信息:对于于勒能够“在这只船上”,菲利普并不抱希望。而当这句话重复了十年的时候,这个本就谈不上希望的希望,就更加渺茫得成为一个遥远的童话了。

再如:“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散步,这对菲利普来说应该是一件奢侈的事了,这每一个星期日的“衣冠整齐”的散步,表达的乃是穷人家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在这散步中,在这短暂的悠闲和庄重里,菲利普一家可能找到了生命的一种尊严。后文还有菲利普无法抵挡“高贵的吃法”的魅力,渴望自己能够成为请漂亮女士吃牡蛎的先生,他需要这种“郑重其事”的生命感受,他们的心里还有一种对生活之美的渴望,于勒就成了这种渴望的一个符号。

学生不是读不出这样的细节的内涵,而是缺少发现这样细节的心。我们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这个读者的“我”,引导他们慢慢学会从细节中去读,从而增加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赞可夫曾说:“教师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虽然现在的语文课堂已逐步走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阅读,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所引导的走向,依旧对学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把切入点指向谁,学生的思维也就聚集在谁的身上,其他的对象和内容就有可能被疏漏。我们不能眼里只有红花,而没有绿叶,不能疏漏文中作为“绿叶”的“我”,不能疏漏“隐含作者”的“我”,更要高度重视作为读者的“我”,努力地去激励、唤醒、鼓舞,那么在学生阅读的原野上,个性的花蕾就会绽满花枝。

参考文献

[1].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王富仁《语文教学与文学》,广东教育出版社。

篇4:“魔鬼叔叔”眼中的中国

“离浸泡野猪仔的白酒坛几米开外的地方,就是佛教神龛;‘丹佛天际线’正对着人民解放军的坦克模型;一共有两瓶尊尼获加威士忌,与魏子淇几年前从长城上拆毁的明代信号炮比肩而立;还有一副纪念怀柔基础设施建设成就的日历。有时候,当我们围着桌子吃饭的时候,我看了看四周,便思忖着:‘这样的世界,有谁能够看得明白呢?’”(P230)

这样的世界,是北京郊区一户普通农家的大屋,也是当今中国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的、奇特交融的景观。

这样的世界,我们身在其中,怀抱着太多的希冀和失望,振奋与幻灭。我们不约而同地又引用起了那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但其实,这与所有的时代都并无不同。我们看不明白,也许只是因为身在其中吧。

本书作者何伟(彼得•海斯勒)是一个美国人,在京郊怀柔一个叫三岔的小村子一住四年。剧烈变动的时代里,四年已足够他见证山乡巨变。从新农村建设到汽车的普及,而变动中的人心更是他深刻体会、着力描摹的。

作为村子里有文化又有能力的人,魏子淇凭借着对于时势的敏锐,在村里率先开了餐馆。两年后他成为村子里年收入最高的人。他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穿着,学会了拿好烟敬人,与城里人打交道。但同时也明白乡下那些简朴而老式的东西才是他最好的卖点。他曾经无比接近村里的权力中心,却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失落的不仅是他从政的热情,或许也是地方新兴阶层的诉求可能。但他很快就恢复了干劲,像大部分思维传统的中国人那样,小家庭的发展是他更为关注的。

身为妻子的曹春梅也是家庭餐馆的大厨。每天在厨房忙碌的她并没有从生意兴隆中得到什么好处。即使生意做成功了,她生活的世界也不会超出这个村子。也因此对于丈夫,对于家庭事业的发展,以及整个的外部世界她似乎都有一种无力感,总是说:“我什么都不懂”,“那不关我的事”,“我拿他没有办法啊”。她也曾试着改变自己,减肥、染发,把自己做的食品出售给城里的餐馆,寻求独立的经营渠道。这些尝试有些收获了短暂的回报,有些在短期内没有结果。而她总是很快就放弃了。有一天她从城里人的谈话中发现了信仰。她在家里摆放了观音和财神爷的塑像,每次当她不得不杀鸡杀鱼做荤菜的时候,她都非常愧疚而厌恶。

孩子魏嘉是活泼又聪明的男孩。在学校里他因为不那么守规矩而受到老师的批评。他喊这个美国人为“魔鬼叔叔”,在魔鬼叔叔的眼中,学校里教授的大多是无关的事实和毫无系统性的知识,并且以最不可思议的方式杂合在一起,然后硬生生地填塞到小孩的身体里。在六岁之前,小男孩还会和傻子——家中一位聋哑的智障长辈玩。满六岁后,他学会了像其他人那样对傻子不理不睬。

在这个村子里,或许再没有人会关注到傻子的生存境况了,除了作为外来者的这个美国人。他写道:“傻子终于彻底孤独了——村子里最后一个小孩一旦长大成人,就再也没有人会把他当成正常人对待了。”(P187)

而若没有这样一个外来者,这个群山中的小村子,一个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没有什么典型性与代表性的地方,它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生存境况与命运,也不会有人关注到的吧。而从这个小村子里折射出来的,又分明是一个大国家的侧影。

“我们匆匆忙忙向前走,一面抱怨一面继续与这个时代手挽手。因为走得太急,姿态与背影都有些变形。若不是有了外来者的视角,真实而细腻的记录,我们揽镜自照,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是这个样子的。”

翻看晚清时期由外国传教士与记者所拍摄的城市乡村与人物肖像,那种陌生感仿佛是走入了他人的国度。既有悖于国人的自述,又难达今人的期许。而一百年后的人们俯瞰今朝,又是哪一种叙述符合历史的真相,或者说,满足他们的想象?

标题:寻路中国

副标题: 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原作名: Country Driving: A Journey Through China from Farm to Factory

作者: [美] 彼得•海斯勒

译者: 李雪顺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11-1

页数: 426

定价: 33.00元

篇5:四年级我最敬佩的消防员叔叔作文

一位身穿警服的消防员向我们走来,原来是蒋队长。蒋队长向我们介绍了各种灭火器材和它们的用法。

接着,我们又来到大厅参观一些设备,我们穿上了消防员叔叔们灭火时穿的隔热服,原来看着威风凛凛的隔热服竟然如此沉重,消防员叔叔平时穿着它多么辛苦啊!

消防员叔叔把我们领到他们的宿舍,哇!好整洁啊。我不禁赞叹。方块般的被子,军鞋摆放得整整齐齐,地面也扫得干干净净。对事事充满好奇心的我问消防员叔叔:“你们是怎么叠的呀?”消防员叔叔给我们示范了一遍。“哇!”我们不约而同地赞叹。

消防员叔叔还给我们讲解了如何防止发生火灾,和如果面临火灾拨打“119”求救以及自我保护逃生的.一些常识,这些知识,我平时是不知道的。

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学习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懂得了一些防火、逃生的常识。同时我知道了消防员叔叔的辛苦和他们不畏艰险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勇敢精神,我要向他们学习!

★ 一位交警叔叔作文

★ 我最敬佩的人是交警作文650字

★ 四年级我最敬佩的消防员叔叔作文

★ 我最敬佩的人小学写人作文500字

★ 我最敬佩的人作文500字

★ 我最敬佩的人500字优秀作文

★ 我最敬佩的人小学生作文500字

★ 让我最敬佩的人作文500字

★ 我最敬佩的老师500字作文

篇6:我眼中的消防员征文

“妈妈,啥是消防意识?”

“你不玩火,就有消防意识了”。可我还是不懂啥叫消防意识。

可是就在昨天,老师说要带领我们去消防队参观,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我想它一定能给我想要的答案。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跟着班级队伍来到了消防大队。我想:我一定要用我的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受消防。消防大队的环境果然与众不同:宽敞的大门,一边是整整齐齐的绿化树,另一边是一个岗亭,里面站着一位穿军装的叔叔,站的笔直,一动也不动。一进门一幢宽宽的楼房展现眼前。它一楼的车库又高又大,里面停满了火红的消防车。仔细看,它们还长得不太一样……“消防叔叔见我们来了,立刻给我们讲解,这是水罐消防车,内装水泵器材水罐,还有水枪水炮,是最常用的消防车。其他还有泡沫,干粉,排烟照明消防车等,在一些特殊灭火场合使用.”带领我们参观的周参谋娓娓道来,“看,这长着长鼻子的就是云梯消防车了,高层建筑灭火,营救人员就少不了它了”。他还鼓励我们上去试试。“我去,我去。”大家沸腾了。因为时间和安全关系,我们只有几位幸运儿亲自试了云梯消防车。其他没登上去的同学心里羡慕极了。“看,那边是我们队员平时训练的地方。”我们看过去,一栋又瘦又高的楼,四面都开了方方的洞,上面还垂下一些绳子。有一些蜘蛛人叔叔矫捷的爬上爬下。“哇!太勇敢了……太刺激了……太可怕了……”同学们的惊呼声此起彼伏。后来还参观了消防服装和消防队员们的宿舍。

参观结束,周参谋给我们开了一个小会:“同学们,全世界每天发生火灾1万起,死亡数百人。我国每年发生火灾约4万起,死亡多人,伤残约4000余人。每年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10多亿元……消防的方针是防消结合,预防为主,你们只要从我做起,不玩火,多观察,多宣传,你们也就是一个小小消防员!”他说的数字触目惊心,最后的几句话却给我极大的震撼,原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也能成为消防的一员,也能为消防贡献小小的力量。

此次消防之旅真是不虚此行,让我零距离体验了消防,学到了消防知识,明白了消防的重要性。

上一篇:逛超市二年级优秀学生作文下一篇:高中点班班级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