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研究性学习

2024-05-26

校园研究性学习(共8篇)

篇1:校园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方案《春天的校园》观摩

1.您觉得这个方案的选题有什么优点?

答:我觉得这个方案的选题的优点是:⑴这个方案的主题既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又是对校外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⑵这个方案的选题是实践操作类的,是已经证明的结论。⑶注重的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事实上,项目主题的选取并没有一个特定的规范或是准则。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中,所注重的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的提高与发展。项目主题的选定既可以涉足于未知知识领域,也可以是对已有知识进行的个性化再认识,并非一定是要造福人类,或具有创造性。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任务协作解决过程中来的项目主题都是好的选题。

2.您认为方案中教师是如何定位自己和学生各自的角色的?您认为这种角色划分是否合理?

答:我认为方案中老师是把自己和学生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我觉得这种角色划分很合理。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和助学者(教师、技术人员以及其他辅导者等)所组成的团体,在这个团体中他们共享学习资源,最终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成员之间通过交流与有效地协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学习者个人和团体的共同提高。

3、您认为方案的学习活动流程设计能否体现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

答:我认为该方案的学习活动流程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在该项目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要通过亲自调研、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研究、撰写论文等,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得到综合训练和提高。最后,学生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研究情况,互相交流,并训练表达能力,感受远程协作的魅力,享受研究快乐。所以我认为在整个方案中,学生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得到了切切实实的体现。

4、该方案中学生是如何组织的,这种组织方式有什么优势,是否适合研究活动的开展?

答:学生以4——6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任务,因为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小组式教学活动。活动过程中强调协作,相关学科教师、学生、有关部门机构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为完成任务而共同努力,成员之间是一种密切合作的关系,他们之间通过交流与有效地协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会增强个人竞争力和团队核心竞争力,增强集体荣誉感。这种组织方式完全适合研究活动的开展。

5.该方案中教师是如何评价学生的表现,您认为这种评价方式的优点是什么?

答:在该方案中,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既有研究性学习的形成性评价又有总结性评价,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原则和关注学习的过程。形成性评价对正确的、好的问题解决思路进行肯定,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错误的做法加以引导和指正,开拓和修正学生的研究思路。总结性评价能掌握学习活动最终效果。这种评价方式是科学的,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指导老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也进行评价,这样会使得评价的结果更为客观。

篇2:校园研究性学习

组长:张佳丽

组员:高志超、张阔原、张荣华、张传喆、邱文莉、沙君獴 指导老师:刘洪梅

内容摘要:校园内产生的垃圾有着它各自独特的特点,比如产生量大、不同区域垃圾种类不同且各区域产生垃圾种类集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会显得校园垃圾更清洁呢?这是不同于居民区内的垃圾种类庞杂,而且难以区分,在学校内,因为各类垃圾产生地点很集中,在功能区域划分的同时已将垃圾进行了初步分类,我们的目的就是怎样去了解校园内的垃圾合理利用状况呢?怎样去研究校园内有效的垃圾分类措施呢?

关键词: 校园 垃圾 利用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校园垃圾合理利用的方法

第三章 校园垃圾合理利用调查情况

第四章 校园垃圾合理利用的初步成果与建议

第五章 后 记

第六章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小组感想

第八章 附录

第一章 绪 论

“颠狂空袋随风舞,轻薄纸屑逐人飞”,这是在许多校园都可以见到的真实写照。在校学生众多,自然免不了产生大量的垃圾。有落叶和学生的废纸、废文具、果皮、果壳、零食袋以及教工的生活垃圾等等。在绿色塑料袋还未普及的年代,垃圾袋装化其实是人们为了干净、方便,却增加了白色污染。耗资度及污染度与日俱增!对于研究校园垃圾这个问题。我们访问了很多校园人员,他们认为:一方面可以把有毒有害的东西区分开来处理,杜绝垃圾污染环境;另一方面还可以回收利用,提取有用资源循环使用。垃圾分类收集也便于统一处理,减少有毒害的垃圾进入地下或空气中,污染土壤、河流、地下水以及大气等自然环境,最大限度的杜绝这些垃圾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保障人居环境的清洁优美。第二章 校园垃圾合理利用的方法

对于这次研学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网络查资料及采访。洋浦的地方都有专门的网址,我们可以从网上直接对该地方进行研究。主要访问一些关于校园企业或环保企业对未来的规划,以及对洋浦经济的带动情况。还要从网上下载有关于该校园企业或环保企业的资讯。估计在放假期间我们要到洋浦各个村落采访,村民对于洋浦校园垃圾合理利用的发展有何看法和建议。还要分组调查,作幻灯片等等。

第三章 校园垃圾合理利用调查情况 一.调查情况:

我们小组在学校随机挑选5人参加我们的问卷调查,共收回5份,结果如下:

问题一:

你知道什么是校园的白色污染吗?

调查者中,有2/3表示知道校园的白色污染,而有1/3表示不清楚。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是知道什么是校园的白色污染的,这与学校教育有很大关系(科学课对于白色污染有过讲解)。但仍有一部分(1/3)的人不清楚,这表明,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二:

你如何处理塑料袋?

调查显示只有1人(占15.6%)将塑料袋随地乱扔,而扔进垃圾箱的占80%,但这并不表示大部分塑料袋进入垃圾箱中,因为据我们小组成员观察发现,很多人虽然知道应当把塑料袋扔入垃圾箱内,却总是扔到垃圾箱旁,风一吹,塑料袋就满校园乱飞了。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两位选择其他的同学中。一人表示会把塑料袋扔进视线所见的垃圾箱内。我们发现。校园内垃圾箱是用桶代替很快填满且极易招引苍蝇等害虫。本学期开始后,学校增加了垃圾箱的数量,这对于防治校园白色污染是有帮助的。

二.我们调查分析发现校园内垃圾横行的原因有很多。例如: 1,垃圾箱放置地点不合理。2,垃圾箱数量有限。3,有些垃圾箱清理不及时。4,垃圾箱时有破坏。

5,部分学生并没有做到垃圾丢进垃圾箱。

三.通过进一步调查和思考,我们不难认识到校园垃圾种类较单一。易于分类回收的情况有:

1,教室内:废纸,塑料食品袋,果皮,废电池,废文具;

2,宿舍楼:废纸(箱),塑料食品袋(瓶),果皮,废电池,生活废物; 3,校内路上:废纸,塑料食品袋,果皮,落叶; 4,操场上:废纸,塑料食品袋,果皮等; 第四章 一:校园垃圾合理利用的初步成果

在学校的垃圾站,我们遇见一位捡垃圾的人,他把塑料瓶进行了回收。我们小组成员上前询问他回收的目的、价钱,而他没有回答。为了查询有关塑料的回收情况,我们小组特意利用课外时间对洋浦各正规废品回收站进行了采访,可惜没有发现回收塑料的地方。最后,通过上网查询资料,我们得知:塑料是可以回收的,但不可以再利用来制造食品包装袋(因为造价高,不能保证卫生与安全),只可用作建筑材料或农用大棚等。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违规生产的个体小企业私自回收塑料废物,用一些有毒的有机溶剂清洗后再利用,这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学校在进行垃圾分类回收时,一定要将回收的塑料制品送到正规的回收单位。

二:校园垃圾合理利用的建议

第一、校园方面:对垃圾分类增加投入,对各班卫生及垃圾处理进行评估。班会、板报、社团活动广为宣传,加强垃圾分类回收意识。

第二、宿舍方面:为优先着重部分,每层楼均应设垃圾分类回收箱,加强标示区分;垃圾采外包方式,清洁人员统一搜集清理垃圾。

第三、教室方面: 走廊增置垃圾分类筒,由各班落实垃圾分类处理。各班垃圾的分类 :

由值日生负责。倒垃圾的同学按清扫规定时间内将一般废弃物倒入垃圾拖箱中。再将垃圾桶清洗干净放回教室。第四、校园清洁工方面:校园清洁工清理垃圾时也相应做了处理,严格把关。

第五、源头方面:学生在自己的宿舍内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

在仅有两个投入口的分类垃圾箱前,可回收以外的垃圾基本上都被算做“不可回收物”(既废弃物)。比如:废纸,塑料食品袋,果皮,废电池,废文具等等。由于废旧电池严重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建议大家最好将它们投放到专门的回收装置内。“不可回收物”不等于绝对不能回收,而是因为技术处理、人工、环保等多种条件所限暂时无法被有效利用。

站在个人的立场上,人们要抛弃的东西便是垃圾了;但若站在整体人类生活资源的立场上来看;它便污染了环境与环保等。如果我们能够利用,这将是一笔有益的基金。第五章 后 记

研学的这几个月来,可以使我们的同学间的关系更密切,合作更有默契,丰富了我们的课余时间。它让我们可以认真观察细小的事物,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验。使我更早认识了合作的力量、团结的力量。

研学丰富了我人生的经验,开发了我前进的动力。研学的磨难,虽然辛苦;但它让我们摆脱了倚赖,体现了我们团结合作的精神。使我们的思维创新,对此我们感谢研究性学习,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刘洪梅老师。第六章 参考文献

《科学》 第七章 小组感想

通过这次的研学,我明白校园垃圾是怎么地合理利用了,我更深一步地了解到垃圾的分类回收。我们在生活中应当怎么样合理利用垃圾,这次研学让我的知识面开阔了很多,虽然在研学过程有点苦;但是我们不怕苦,不怕累。研学还给我们很多乐趣,我们在学习中要不断地成长要掌握到更多的知识。

我认为它可以使我们的同学间的关系更密切,合作更有默契,丰富了我们的课余时间。它让我们可以认真观察细小的事物,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验。使我更早认识了合作的力量、团结的力量。

研学丰富了我人生的经验,开发了我前进的动力。研学的磨难,虽然辛苦;但它让我们摆脱了倚赖,体现了我们团结合作的精神。使我们的思维创新,对此我们感谢研究性学习,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熊枝老师。第八章 附录 在校现状调查问卷

1你喜欢温馨的校园吗?()A.喜欢99.4% B.不喜欢0.6% 2.一般你注意学校的卫生吗?()A.有80%

B.没有20%

3.你在校常打扫卫生不?()

A.一般25% B.有65%

C.没有10%

4.一般上课也丢垃圾不?()

A.有20%

B.没有75%

C.没有5% 5.通常丢垃圾最多是什么时候呢?()

A.早上60.5%

B.中午15.5%

C.其他24%.6.你们常把垃圾丢进垃圾桶吗?()

A.有52.7%

B.没有31.3%

C.其他16% 7.你在食堂常丢垃圾不?()

A.有37.7%

B.没有62.3% 8.你经常丢垃圾去()

A.中午36.5%

B.下午45.5%

C.其他18%

9.经常丢垃圾满地吗?()

A.一般34.5%

B.经常26.5%

C.其他39% 10.你相信网友发布的信息吗?()A.相信 0%

B.不相信95.5%

C.部分相信4.5% 11.在教室常有很多垃圾吗?()A.有 12.9%

B.没有38.1%

篇3:校园研究性学习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文章以花都区邝维煜纪念中学初一级的32名校园足球队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通过查阅花都区邝维煜纪念中学购买中国知网,中文期刊数据库(维普)等数据库搜集有关校园足球、足球技术技能、身体素质、合作学习模式等方面的文章及书籍,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整理。

1.2.2 实验法

依据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要求对邝维煜纪念中学初一级校园足球的32名队员进行了异质分组,采用了随机抽取了一个16人小组作为实验组,另外一个16人小组为对照组,实验时间从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实验组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一般的传统足球教学方式。

1.2.3 问卷调查法

依据该文的研究需要,依据李心彬的硕士论文学生问卷量表进行了改进,制定了《学生合作意识问卷》和《学生群体凝聚力问卷表》,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关于学生合作意识、群体凝聚力等几个方面的问卷调查。

1.2.4 数理统计法

通过SPSS 13.0汉化版软件对搜集的测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录入、统计处理和分析。

1.2.5 实验控制

实验前进行测试,基本保证两组校园足球队员的身体素质和足球运动技术水平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且两组校园足球队员在人数、训练内容、训练时间和场地器材上保持基本一致,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教练均由同一足球教练员担任。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合作学习模式对校园足球队员身体素质影响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反映,是体育运动的基础。因此,以身体素质为指标来检测校园足球运动的效果是非常必要的。根据足球运动技术技能的特点,选择5×5 m折返跑、30 m冲刺跑和12 min跑3项指标来衡量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变化。从表1可知,实验后实验班在12 min跑的平均成绩好于对照班的平均成绩,经独立样本T检验,P值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12 min跑成绩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实验后实验班另两个平均成绩好于对照班的平均成绩,经独立样本T检验,P值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5×5 m折返跑和30 m冲刺跑成绩。

2.2 合作学习模式对校园足球队员运动技能方面的影响

从表2中可知,教学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3项足球技能方面,实验组学生的3项足球技能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学生成绩,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合作学习模式比传统的足球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足球技能上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合作学习模式强调教师主导下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教学中充分给予学生探究、互动、合作的时间和机会,小组的合作学习的共同目标性很强,进而能够帮助小组完成共同的目标,所以,合作学习模式在校园足球技能学生上具有更好的效果。

2.3合作学习模式对校园足球队员合作意识和群体凝聚力方面的影响

教学实验后,两个组的学生在合作意识、群体凝聚力等社会适应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教学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在合作意识、群体凝聚力前测后测的独立样本T检验,P<0.05,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教学实验后对照组学生在合作意识、群体凝聚力的前后测的独立样本T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合作意识强,群体凝聚力强,则使得这个小组的学习效率很快提升,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因此,合作学习模式下的校园足球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方面更具有良好的效果。

3 结论

(1)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和传统体育教学法都能提高校园足球学生的身体素质成绩。其中,两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12 min跑能力的效果方面,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提高学生5×5 m折返跑和30 m冲刺跑成绩方面,合作学习模式优于传统体育教学法。

(2)采用合作学习法和传统教学法,能明显提高学生的3项足球技能成绩,但采用合作学习模式下更具有显著性差异。

(3)教学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在合作意识、群体凝聚力前测后测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张忠.“互动式”教学法在高校足球课中的实验运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S1):192-194,200.

[2]于建成.合作学习在初中学生足球基本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体育世界,2011(6):34-36.

[3]韩毅.体育课中学生的合作能力的培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7(4):130-131.

篇4:校园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 数字校园;自主学习;网络空间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8-0069-02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各大高校纷纷加强了学校校园网的基础设施建设,购置了高性能、大容量存储的各类服务器。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条件,构建丰富的网络资源,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成为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

数字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进行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1]。

2 数字校园平台软、硬件基础

近三年,湘南学院加强信息化建设,已经在全校范围建成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的校园内部网络,网络出口带宽达到3000 M。并且在此硬件的基础上搭建了大量应用系统,以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应用,如:经济管理的酒店管理教学系统、酒店管理前台实训系统,英语学习的英语自主学习平台、翻译实训系统,医学的创新训练平台、医学切片实验平台,计算机的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等等。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提高学生的课外学习兴趣,增加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是目前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基于数字校园的自主学习模式。

3 数字校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

建立网络空间,教师学生通过网络空间互动 什么是网络空间?现实世界中的空间是与时间相对的一种物质客观存在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和大小表现出来。由此可知,网络空间是构建在计算机网络之上的,在这个网络空间中大家可以存储文件、声音、视频等丰富的多媒体信息,并且只要联入互联网的用户通过授权就能够访问网络空间的信息。

“空间教学”是湘南学院大力推广和实施的新型教学模式,近两年来学校为所有师生申请了网络空间,多次举行“空间教学”的教学比武,评出教师优秀的网络教学空间。已经做到网络空间人人通,教师把教学的视频、课件、课后习题通过网络空间的方式展示出来,学生可以在寝室、家里,在任何可以接入互联网的场所,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访问教师的网络空间,和教师互动交流。

网络空间改进了信息资源存放的方式。教师的网络空间可以是一个强大的、海量的信息库,突破了传统纸质形式的信息存储的局限性,为教师的信息资源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扩展性。教师在网络空间中实施教学过程,使教学由传统的单一型、平面型教学变成复合型、多样型的教学,包括现实教学与虚拟教学、图片文字与视频教学。师生互动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观,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2]。教师规定学生必须通过网络空间来提交作业,通过网络空间来强化课堂学习的内容,使学生不得不增加自主学习的时间,并通过网络空间和教师积极的互动掌握更多知识。

规定自主学习学分,“一卡通”刷卡统计学时 数字校园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平台,但这种支撑只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能,一种潜在的优势,学生能否有效利用这些条件进行自主学习,还取决于学生内在的和外在的原因。自主学习既可以看成一个学习的过程或阶段,也可以被看作一种学习的能力。作为学习阶段和能力,是学生与外部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学习特征。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学习者本身内部的主观条件,也有来自外部的客观条件。

很多课程的学习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仅仅是依靠课堂教学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如英语的口语和听力课程、计算机的实践应用课程等。数字校园平台为学生课后的学习提供了保障。学校信息化建设完成后,已经实现全校“一卡通”制度,学生可以通过一张卡就餐,进入图书馆,当寝室门禁,进行借书、考勤等。目前实验大楼每天晚上都会对学生开放,规定了几间自主学习的教室。学生必须在一个学期内完成足够的自主学习的学时,才能修完相应课程的学分。例如:计算机等级考试1级需要完成32个自主学习的学时,才能修完这门课程的学分;英语听力课程需要完成48个自主学习的学时,才能修完英语听力课程的学分。通过这种规定自主学习学时的方式,学生晚上不得不去自主学习实验室刷卡上机,访问相应的数字校园系统,丰富了学习方式,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使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引导自主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自然的一种学习方法。基于问题的教学强调把学习设置于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性的问题,使学习建立宽广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培养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习的内部条件。基于问题的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允许进行自由的思考和探索。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和指导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主动参与选择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活动,真正实现主体地位。如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实践应用课程时,提出“寝室的局域网如何组建”,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自主学习,能激发学习解决问题的动机,在理解的基础上收集相关的资料,得出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鼓励学生把他们在问题中遇到的困难陈述出来,让学生学会收集资源、共享资源并掌握相关办法。最后让学生学会根据整理好的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办法,让学生学会通过估计每种方法的有效性和解决问题后带来的利弊的大小,选择最佳的解决问题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自主学习。

定期反馈学习情况,评优激发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教师定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如召开座谈会的形式交流近期自主学习的情况,学生一个月自主学习了什么课程,学习解决了哪些问题,学习了多少学时,学习效果怎么样。通过互相评价学习效果,评比出优秀的自主学习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优秀的学生带动平时贪玩的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4 总结

通过以上几种方式,基于数字校园的自主学习模式取得显著成效。与传统课堂相比,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加工信息,自己去思考、感悟和交流,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并进行学习情况评估,大家都积极参与、不甘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提高。教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起引导作用,不会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于自主学习的始终,目前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

参考文献

[1]金琳.网络环境下独立学院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3).

篇5:学习型校园建设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摘要】学习型校园就是建立一套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持续发展的开放性组织,高校是造就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主阵地,实行怎样的教育模式,关系到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造就。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创新模式

“学习型组织”是当今世界一种重要的社会理想和教育理念,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高校是造就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主阵地,实行怎样的教育模式,关系到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造就。

一 正确理解学习型校园的丰富内涵

学习型校园就是建立一套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持续发展的开放性组织,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校知识集中的平台,使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能不断学习,从而在学习中创新工作模式,最终促进学校由“教育机构”转变成“学习机构”,并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能使团队智商高于个人智商,不断提高学校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必须规避两个认识上的误区:(1)学习型校园不是学历型校园。目前高学历已经成为学校选拔人才、引进人才的一个门槛,教师队伍的学历越来越高,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整体师资水平有很大作用,但是从学习型组织的角度来看,高学历并不代表具有很高的学习能力。另外,学习型校园构建的最终指向是对于普通人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果在评价机制上过分注重高学历,那么很容易促使员工以投机或者作假的方式获取学历,在意识上对学习形成一种误解:只看学历,学习不过是换取学历的手段。这从根本上否定了学习型组织中对于学习的定义。(2)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过程,高校教师不仅要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一些高校在评价学院和教师时,只注重对科研成果的统计评价,这就导致教师荒废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和交流,所有心思放在科研上,教师个人的学习能力可能因此提高,但就整个学习组织来说,整体的学习能力并没有提高,整体的学习能力低于个人的学习能力,学习变成一种负担,一种追求名利或者生存环境的工具,不再是生活的一种习惯,能力的一种充实,这对建立终身学习理念是一种否定。

二 充分认识创建学习型校园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1.创建学习型校园是高校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作为知识产生、传播、扩散和应用的主要场所,高校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能基于两个基本因素的坚实可靠,一个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一个是高素质的毕业人才。这两者构成了当前高校发展的基本条件。

在信息时代,教育再也不是纯粹的知识传播和记忆,不再是以教师为核心,课本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形式。对教师评价也不仅仅以学历为标准,而是更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培养能力和学习能力;对毕业生也不再注重分数,而是更注重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的学习理念。教育理念的改变必然引导着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的改变。因此,建立学习型校园,便是顺应这样一种改变,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2.创建学习型校园是提高高校运作效能的需要

创建学习型校园就是把高校内各单位和机构按照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构架组织起来,其组织架构特征包括:组织柔性化、组织的扁平化、团队结构模式和边界虚拟化架构等。高校在组织结构上以柔性化、扁平化为改革方向,减少高校管理层级,增强高校在不确定环境下的适应性,以保证学习型组织的顺利实施。

高校组织者是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得以应用的巩固和提高的依托,特别是高校的领导者,对于管理理念的接受和应用直接引导着高校管理理念的形成与发展。建立学习型校园,就是要大兴教研之风,搭建各种平台,改进相关规章制度,促进学校形成人人学习、人人为学习服务的浓厚氛围。学习成果不断促进高校管理者改进管理办法,优化管理手段,提高高效运作效能。

3.创建学习型校园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

高校作为一个学习密集型组织,其培养人才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否有效服务于社会发展需求,这需要从高校内部环境和实践效果来探究,其内部环境应具备下列特征:(1)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2)教师应不断学习;(3)鼓励教师和其他同事合作或相互学习;(4)学校是学习系统的组织;(5)学校领导者是学习的领导者。

此外,创建学习型高校更为深层次的倡导一种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理念。学校各组织之间、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层次人群在这样一个学习的环境中,实现学习资料的共用,学习经验的交流以及学习成果的共享。学习由此就变成不是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的事,而是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的愿景,学习成为一种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的行为,学习比任何一个时代都必不可少,内容更加丰富。从而营造尊师重教、求知好学的理念,这样的理念在高校易于培养,并且会从高校内部向外延伸,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终身学习的观念。

三 创建学习型校园科学合理的高效运行机制

1.树立起“组织学习”和“系统思考”的理念

最早提出组织学习概念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阿吉瑞斯,简单来说指将组织作为学习的主体看待。这里要区分学习的组织和组织学习这两个不同概念,每个人都在学习的组织不能等同于组织学习,组织学习是把组织这个整体当成学习主体的一种活动,从过程讲,组织学习是指通过更先进的知识和更深入的理解来改善组织活动的过程;从内容上说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如果一个组织潜在的行为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组织是在学习;在结果上组织学习是通过共享信息、知识和精神模式形成的,并建立在过去的组织知识经验即记忆的基础上。

“系统思考”是构建学习型组织最为有效的一种形式,最初由彼得•圣吉博士在五项修炼中提出。每一个个体都具有独立的心智模式,在许多问题上都会出现习惯性防御心理,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讨论和深度会谈,这样习惯性防御心理就阻碍了学习过程的进行和深入。“系统思考”就是要求我们从组织发展的整体上考虑问题,把共同目标当成个体思考的方向,从而跳出个体封闭和防御的圈子。分析问题、解决方案系统思考的工具有助于提高团队学习的质量,使组织学习构建起一个健全的“大脑”。

2.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数字化校园

学习型组织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的,而知识流是学习型组织中的“血脉”,这就要求在学习型组织的构架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知识的无缝整合、系统存取等,通过知识网络建设将人与资讯进行充分结合,创造知识分享的文化,从而加速人员学习、创造和运用知识。信息管理的任务是将高校中的显性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存储与管理,它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联系起来,在人际系统的互动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创新。信息基础建设是高校实施知识管理,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先决条件,也是构造知识交流网络的要求,信息系统可以帮助高校创造知识共享的文化,不断提升高校知识信息网络的价值。为了推进高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进程,必须建设一个遍布校园各个角落的多媒体网络平台,打造知识交流网络,将其作为沟通组织内部各个部门的桥梁,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便利而有效的获取信息的手段。

3.建立人才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

学习型高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重在激励”的管理机制,努力激励成员改善心智

模式,不断超越自我。传统的利用物质利益来激励员工的方法已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在学习型组织中应包括对员工进行人文关怀,使其个性与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充分发掘个人的潜力,实现员工的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协调发展。高校需要对知识分享、知识创造和知识积累进行激励,从创造成果的角度看不应着眼于个人创造的有形成果的多少,而应重视其在传播、协调新思想方面做出的贡献。

对教师评价制度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目前,许多行政工作者执行奖惩型教师评价制度,把评价当作是一种行政的手段。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应让教师有机会用积极性态度评价自己,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应公开,重视教师的个人评价,对教师评价可以从教学成果、学生的学习行为或学习经验、教学行为等方面,对教师教学做出评价。

高等院校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知识创新的重任,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创新知识的源泉,构建学习型校园,不仅可以改革我国高等教育模式,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而且对于全社会建立终身学习理念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6:校园研究性学习

3.1 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在教学管理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制度。加强对教师教学的监督和检查,对学生学习的监控和引导,对教学成效的考核,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等。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开展一些专业技能比赛、学科竞赛、设计比赛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举行一些高质量的学术讲座、教学交流等,真正让学生在课堂外也能感受到校园学习的浓厚氛围,自觉的参与,而不是被迫去听去接受。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包括校容校貌、教学与管理指导思想、学校规章制度等,代表着学校的风格和历史。和谐有序的校园文化能够有效地提升校园内涵,增强学校的凝聚力,陶冶人的情操,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民办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师生的需要,结合本地区的特色,遵循教学管理指导思想和各项规章制度,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最大限度的满足大学生的生活、学习需要,在校容校貌的.建设上要体现出人文关怀。尤其要重视校园文化内涵的塑造,对建筑、花草等方面建设,要精心策划,以提升文化内涵为最终目标的,注重生态理念,营造激励性氛围,赋予校园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特定的人文内涵,从而去感染人、熏陶人、教育人。

3.2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扮演好教师角色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作为教学环节中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实施者,教师的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在民办高校,相对公办院校来说,师资队伍比较薄弱,结构不够完善,流动性大等特点,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要加大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多种方法稳定人才,并适时适度引进高素质人才,提供多种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促进教师的发展。课堂的学习氛围形成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但起关键作用的往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时制宜,充分运用个人自身渊博的专业知识、幽默乐观的教学态度、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想方设法优化教学语言,积极完善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及时激励、寓教于乐等多种方式焕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情感,促进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情形,自觉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课堂学习氛围自然而然地形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3 完善图书馆功能,创建良好学习环境图书馆是高校重要的文化载体,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承担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任,是知识传承的基地,也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进行课外再教育的好场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一定程度促进校园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人们常把图书馆比喻为知识的宝库,它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完善图书馆的功能,发挥图书馆在校园学习氛围创建中所起的功能,更好把文化知识传承下去。民办高校图书馆藏书量大,但资源利用率不够高,部分图书长期闲置。因此,要充分提高民办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率,通过多种途径,如:阶段性地推荐阅读书目、举行文化展览、举办专题讲座和文化沙龙、创造舒心愉悦的阅览学习环境、发挥图书馆文献资源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等,提供多种类型优质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师生的需要,吸引校内师生多进图书馆借阅。把丰富的馆藏,宝贵的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起来,让学校师生真正享受酣畅阅读的快意,品味学习的快乐,使图书馆真正成为没有围墙的大学,促进人人皆学,处处可学,营造书香氛围,为打造优良的校园学习氛围贡献一份力量。

3.4 发挥集体优势,打造先进文化大学生处于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转变的重要时期,需要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班级和宿舍是一个集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场所,是大学校园中的组织单位。班级和宿舍的学习氛围,对于一个集体的建设而言是举足轻重的,对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集体学习氛围,能促进学生高效的学习。

4 结语

篇7:校园相声:如此学习

A:大家好,我是X年级X班的XXX B:我是X年级X班的XXX A:对,没错,XXX,XX学校著名学习表演艺术家!B:等会儿,学习表演艺术家像话吗?

A:你每天都在假装认真学习,装的很像,不是表演出来的吗?所以说,你是学习表演艺术家!

B: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我那是真学习!A:啊呸!

B:你没事呸我干什么呀? A:嘴里刚才飞进去一蜻蜓 B:这哪有蜻蜓啊

A:啊呸!又飞进去一蛤蟆!B:蛤蟆也没有!

A:好啦好啦,我真不是呸你啊!我就纳闷了,我也是著名学习表演艺术家,我也天天认真学习,为什么我的成绩就没你好呢!苍天啊,大地啊,谁来为我说说理啊!(哇哇大哭)

B:你先别哭,你先说说你是怎么认真学习的!

A:我效仿古人,我头悬梁!我拿跟绳子往房梁上一搭,系好了把脖子往里一伸 B:等会儿吧,你这不是头悬梁,你这是上吊 A:好嘛,我说怎么看书的时候喘不过气来呢 B:没勒死你算不错了

A:头悬梁是不行了,还是保命要紧啊,我锥刺股 B:锥刺股?你拿什么刺?

A:找个一米多长的锥子,朝大腿上噗噗噗 B:嚯!一米多长的锥子,你对自己真狠呐

A:没办法,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为了好好学习,就得对自己狠一点儿 B:结果呢?你的成绩上升多少名?

A:成绩上升多少名我不记得了,我只记得,我在医院里躺了五天 B:嚯,这是失血过多了吧

A:头悬梁锥刺股太危险啦,弄不好就要命,我换个方法,我还是效仿古人,我闻鸡起舞!

B:这个方法好,听见鸡叫,就起来用功读书!A:对,没错!首先,我得有只鸡!没有鸡不行啊!B:这鸡你往哪儿找去啊!

A:我去106国道边上那家养鸡场偷去 B:偷啊!偷可不好,有损道德 A:没事,只要他家人没发现我,就没事

B:结果呢?你这鸡偷到了吗?他家人发现你了吗? A:他家人没发现我 B:那你偷着啦? A:没有 B:为什么呢

A:他家人没发现我,狗发现我了,咬我好几口,又在医院住5天 B:活该,你这是自找的。早告诉你,偷窃是不对的!

A:对,我错了,我痛改前非,我不弄鸡了,我弄个闹铃,每天早起晚睡,用功学习!

B:对,这个方法才行 A:不行 B:怎么不行了

A:我早起的第一天,就被宿管老师逮着了 B:你几点起的呀? A:半夜两点

B:这不废话吗!半夜两点,能起来学习吗?你要好好休息,只有晚上休息好了,第二天才有精力上课

A:对,通过这件事,我也明白了,好好学习不能一味的傻用功,要懂得劳逸结合。

B:你终于明白过来了

A:对,我明白了!晚上我好好休息,白天我认真听课,不能偏科,认真学好每一门学科!我要认真学好语文,争取骂人不带脏字!B:等会儿,你刚才说,好好学习语文,是为了什么? A:骂人不带脏字

B:这都什么呀!学习语文是为了让你更会说话!A:不都一样吗!还有,我要好好学习物理化学,将来我造飞机,我造坦克,我造导弹,我造原子弹!B:等会儿,你造这些干嘛呀!

A:美国跟韩国最近不是弄了个什么破萨德吗,我造原子弹,我炸了他们!你们说好不好!(对观众说)观众:好!B:行了,你这是要疯啊!我算是看出来了,你之所以学习不好,是因为你心术不正!学习是为了骂人不带脏字吗?学习是为了战争吗?学习,往小了说,是让自己有个美好的明天。往大了说,是让祖国,有个美好的未来!对不对!(对观众说)

篇8:校园研究性学习

根据语言学理论我们知道:人类学习母语比学习第二语言要容易、轻松得多。这是因为生活环境对于母语的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习者在学习母语过程中始终经历着两种学习状态, 即“Learning (学习) ”和“acquisition (习得) ”。前者是有意识学习, 后者是无意识学习。在生活环境里, 母语的学习与习得交替进行。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在这样的环境里能很快学会运用母语与别人流畅地交谈。这是学习语言的自然规律。而第二语言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却不具备这样的优势。第二语言的学习主要在课堂, 即使在精读课上, 学习者也没有许多机会进行语言输入和反馈活动。在课外由于没有较好的语言环境, 致使学习者失去了语言运用和习得机会。

二、校园环境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一) 语言习得中硬件环境方面

1、学生教室应配置有线电视及有线广播或学校至少拥有一个校园无线电广播站, 定期播放英语新闻, 英语电影及学生喜爱的英语节目。2、学校应拥有配套齐全的电教馆、普通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语言实验室, 便于英语教师充分利用当今先进的教学软件集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3、学校应拥有校园互连网网吧, 为学生提供用英语上网冲浪的机会。4、学校图书馆有足量的、涵盖范围较广的英文报刊及英文图书, 满足学生阅读英语的需要。5、学校的校名及各个部门的名称及一些文字宣传均应中英对照。

(二) 语言习得中软件环境方面

1、学校常设英语角, 外籍教师和英语教师参与其中, 带动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最后形成学生自愿到英语角活动的局面。2、学校定期邀请外籍专家来校做报告及讲座, 使学生亲身体验用英语直接获取信息的愉悦。3、学生群团组织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利用英语实践的活动, 使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英语方面的才华。4、拥有英语兴趣小组, 将英语水平出众的学生组织起来, 通过活动, 经过多种形式的锤炼, 使他们的英语水平达到较高的境界, 从而带动其他学生自觉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5、长期开展寒暑假英语夏令营活动, 使学生在全封闭的英语氛围里得到熏陶。6、与国外的院校建立联系, 组织学生国际联谊活动, 如成立国际笔友会等组织。

三、校园英语环境在培养学生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良好的校园英语环境对培养学生英语素质方面发挥了较好渠道作用,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 良好的校园英语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想方设法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但效果不太理想。经过问卷调查, 学生因感兴趣而学习英语的比例非常低。分析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教师的授课方式呆板、单调;教材枯燥、乏味;缺乏运用英语的环境。学生学习英语无长远的目标, 只为应试, 考试过后, 英语就与自己无缘, 英语教材也束之高阁了。而当有了良好的校园英语环境之后, 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里耳闻目睹, 摸爬滚打, 自然地运用英语, 学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 良好的校园英语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意识

在良好的校园英语环境里, 学生有了许多机会检验自己的英语水平, 在通过与自己的同学、同乡、朋友作过比较之后能很快地发现自己的不足, 然后做出最快的反应, 缺什么就补什么。他们一方面在课外如饥似渴地自学, 另一方面在课堂的英语学习上也一改往日的消极被动局面, 而能认真听教师讲课, 配合教师的课堂授课活动。英语课堂上也会一改往日那种沉闷的气氛。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课、参与课堂教学, 英语教师就会信心倍增, 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教学之中, 从而达到课堂英语教与学的理想境界。

(三) 良好的校园英语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然流畅的口语

良好的校园英语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自由口语表达的机会, 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 学生不断地听到鲜活的英语, 词汇量不断地增加。在良好的英语环境下, 学生在听说方面不断地得到良性的刺激,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 学生便产生了用口语表达自己思想及观点的强烈原望。一个平时一开口讲话就脸红的女大学生, 在同学的带动下经常到英语角去听英语, 从开始的一言不发到讲几句话, 最后也能口若悬河地讲话了。

(四) 良好的校园英语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英语思维模式

学习英语达到的一个理想境界是学生能用英语进行思维, 不需要汉语转换。在儿童英语教学中, 只要教师方法得当, 儿童很容易达到这一境界。教师指着实物说出英语名称, 不用说出该词的汉语儿童就能领会词意。但对于中学生、大学生而言, 要达到这一目的是很难的, 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汉语思维及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汉语转换。有良好地校园英语环境之后, 这种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学生整天浸染在学校的英语环境里, 在语言实践中有时他们来不及转换汉语, 听到的英语就一逝而过, 所以为了能适应环境, 就会促使他们放弃汉语转换而渐渐养成英语直接思维模式。

3.5良好的校园英语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及文化素质

有了良好的校园英语环境之后, 学生在英语运用能力方面一定会突飞猛进。学生不但能成为英语应试高手, 而且还能成为英语的运用高手。在校园英语环境里, 经过一段时间磨练之后, 学生就会习惯于用英语为自己办事, 接触外国文化氛围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多。外国文化、礼仪、风俗、传统等精神瑰宝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同时, 也在汲取丰富的外国文化营养。学生的语言及文化素质的提高为学生与外国人交往甚至将来跨出国门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良好的校园英语环境在高职院校实施英语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渠道作用, 对课堂英语教学也起了促进和补充作用。21世纪是知识和信息时代, 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既懂理论又会实践, 能适应国际社会生活。不出国门而能与国际接轨就更需要高校能跟上时代步伐, 积极创建良好的校园英语环境。当校园英语环境与课堂英语教学真正融为一体时, 中国的英语教学就不会是一壶烧不开的温开水了。

参考文献

[1]张殿玉:《英语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J];外语教学;2005年01期

[2]钱晓霞:《试论英语教师职业发展中的教师自主》[J];外语界;2005年06期

[3]周玲玲:《如何运用词汇笔记本提高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龙军:《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D];贵州大学;2007年

[5]宋春梅:《自主学习循环教学模式课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6]顾静:《大学生语言学习观念与学习自主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7]王雪梅:《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认知情感阐释与多维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上一篇:父母眼中的我600字初一作文下一篇:校办工作总结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