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研究

2024-06-15

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研究(共8篇)

篇1: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研究

清华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通过对清华大学植物和种植景观的调查,了解该校园植物的种类、种植状况和景观构建,认识北方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主要用途,并在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各类植物景观艺术构成,为今后进行景观绿地建设和改造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调查内容: 调查清华大学校园中的植物主要种类、认识主要特征、并对不同区域的植物群落配置进行分析。

一、校园概况

清华大学校园明朝时为私家花园,清康熙年间为圆明园一部分,道光年间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咸丰年间改为清华园。植物绿化基础较好,加之建校之后不停地改造,使其在绿化质量和数量上成为北方校园的楷模。

清华校园占地6000多亩,以南北主干道为线分为南北两区,西区为旧区,景观设计清新自然,皇家园林布局配以西洋风格的建筑,显得与众不同;东区以50年代兴建的苏式主楼为基调,建设现代化的风格建筑,与时代俱进。

二、绿化原则

1、因地因时制宜

根据校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以及植物生长条件和植物适宜性,采用不同的种植方式。

2、群落多样性

从景观生态多样性出发,各类适宜生长的乔灌木进行互相搭配,形成植物群落,增加植物群落的多样性。

3、以人为本

校园植物主要为观赏和使用,充分重视人的心理反应,利用植物的造景艺术形式,能够彰显校园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时代使命感。

三、植物群落及景观分析

清华大学校园植物资源太过丰富,主要以北方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各种植物进行不同形式的搭配,整个校园利用乔灌草的合理组合搭配,创造具有层次的植物群落,以此来营造各个景观点。主要有植物:

乔木:银杏、云杉、青杄、雪松、华山松、白皮松、油松、圆柏、侧柏、玉兰、广玉兰、腊梅、槐树、杜仲、法桐、榆树、榉树、青檀、小叶朴、枫杨、胡桃、栓皮栎、桑树、白桦、皂荚、椿树、女贞、水曲柳、黄金树、梓树、楸树、楝树、火炬树、盐肤木、元宝枫、鸡爪槭、合欢、樱花、柿树、垂柳、栾树、重阳木等

灌木:小檗、绣线菊、南天竹、风箱果、珍珠梅、黄杨、锦鸡儿、蔷薇、玫瑰、月季、牡丹、芍药、木槿、紫叶李、碧桃、棣棠、栒子、榆叶梅、海棠、金雀儿、紫薇、紫藤、沙棘、紫珠、络石、迎春、丁香、葡萄、连翘、金钟花、凌霄、琼花、锦带、猥实、忍冬、紫竹、凤尾兰等

“心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园林生活,清华大学校园的建造就是秉着这样的艺术手法进行营造景观的。景观资源丰富,比较有特点的景点较多,在这主要选取近春园、北院和水木清华园来进行景观分析,三个园要么依山,要么傍水,各具特色。但总体上讲,各园的闪光点还是在植物景观的构成上,以植物作为联系构件,连接、过度、渗透与丰富周围景物,通过这些元素的表现方式,达到所建景观与周围环境形成一种交流,人们跟景观形成一种交流,人与人通过景观形成内在的一种交流,人们可以漫步休闲于其中,嬉戏、玩闹,享受校园中独有的宁静和欢愉,从而展现校园比较舒松、知识的内涵和思想主题。

1、近春园北面的土山上植物主要选用油松、圆柏、国槐、金雀儿、桑树等北方乡土树种。南面的零零阁土山上植物更具天然群落之感,群落上层的国槐、栾树、圆柏笼罩了整个土山。整体上看,在郁闭度较小处有成片的火炬树林更显其自然性,其植物的色彩搭配更具有美感。园中的吴晗塑像被浅绿色的竹子包围,背靠土山,其中以高大的油松和圆柏作背景,更显得庄重肃穆,右侧又有一棵挺拔的毛白杨所覆盖,显得别有风格。又如该园内的孔子塑像,由半圆形的紫叶小檗绿篱所环绕,以山上的油松、圆柏和侧柏作背景,左前方与三角形种植的三棵银杏遥相呼应。这些雕塑和植物的搭配应用具有丰富的美感和文化内涵,在人们赏景的同时,顿然联想到曾经的光辉时光。

2、北院是由一系列起伏的小土山组成的小院,自然景观变化丰富,植物配置上比较突出,乔灌草相互之间混合搭配。在其最南端的几个假山上,分别由几棵高大的圆柏、榆树、小叶朴作上层树种,下面配置不同的小乔木和灌木:以火红的南天竹和古色古香的梅树居多,最下层的草坪选用早熟禾,相互之间显得较有层次感。另外,这些土山与道路的交接处都相应的予以植物配置,较好地起到了过渡的作用。因此在植物配置上适应了这一过渡性的需要,西侧上层植物配置,基本上全是由高大的油松和侧柏共同组成骨干树,这就显得视线比较宽广。

3、水木清华园当中的布景变化多样,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其四周的植物配置为:西侧由一棵高大古朴的圆柏与柳絮飘飘的绦柳呼应,两棵树之间的是一丛花朵好似繁星的珍珠梅相点缀,好不惹眼。该部分的南、东、西三面被小土山包围,山上植物郁郁葱葱,与北面的古建筑围合出一片清静幽深比较封闭的小环境。该区的基调树种以常绿树种为主,使得景色四季常青,与此较静幽的环境相衬。常绿树种中又以桧柏为主,间植以白皮松、油松,均为北京的乡土树种,与古建筑的风格取得高度协调。其次是入口处的植物配置也反映出这一特点,该部分出入口分别由几座土山相夹而成,山上种植高大的常绿树,有柳暗花明的造景手法。

清华大学硕大的校园,其中,经过悠久的年代变迁,它的建筑形式、风格特点、造景手法都具历史感,从而形成不同的园林风格和植物景观特点,既有中国古典园林自然式植物配置,又有现代比较规则的植物配置。从树种运用来看大多选用北京乡土树种与中国传统树种,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也极具高校自由、学习的文化氛围。通过骨干树种和基调树中的合理用运,使全园既具丰富的植物景观类型,又具整体统一基调,通过植物体现校园的文化特色和历史积淀。

篇2: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研究

1校门区域的植物景观设计

以北京林业大学的正门为例二北京林业大学的主教学楼前面的绿化主要以树林草地为主,所体现的含义就是一所历史悠久的林业院校二这同时也是校园植物教学实习的场所,主要的植物有榆树、白皮松、雪松、杜仲、龙游山桃、沙地柏等二根据北京的气候条件,设计者要尽可能的进行复层混交,让树木更好的进行搭配,使得北京林业大学的校园里四季有境二

主楼的地面标高低于南门外城市次干道清华东路的标高,地形应北高南低;同时提升北部地形,避免出现有人视位置为清华东路车轮位置之尴尬二同时,通过地形的塑造,营造山林氛围,降低校外交通车辆的噪音;避免东西林业楼和森工楼对望之虞;东西两侧地形与植物屏蔽视线,突出主楼的雄伟及区域的主体;东西两侧山体常绿植物一边松一边柏,西松山、东柏山“二木成林”,整体立意校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流水石材墙面上雕刻我国林区分布状况示意图,凸显林大特色

2.2教学区域的植物景观设计

教学区的景观设计主要就是针对高校的图书馆、科研实验室、教学办公楼周边等进行植物景观设计二例如我校的一教—学研中心—二教新征绿地的绿地建设、综合楼—校医院—标本馆围合区域景观、古树林及图书馆—一教—信息楼区域,这些地方既是校园核心区域,又是教学区域人员比较密集的区域,良好的景观既能服务教学科研需要,又能为广大师生提供课间休憩场所二同时在一些有林大历史传统的区域,还有着重考虑它所具有的历史承载功能二比如综合楼东侧原为我校苗圃,后因区域功能调整,改变为小型广场,满足学生休憩、活动需要二设计时着重考虑将诞生我校标志性成果—朱之梯院士培育的三倍体毛白杨的品种树进行保护并铭牌标示以及原为我校园林、林业专业教学实习苗圃的历史,借助古希腊苗圃水渠原型设计理念铭记其曾为苗圃的历史记忆因故部分设计未能实现)在我校二教东侧新征绿地现场,采用我校校办企业北林科技自有专利产品“北国风光”野花组合,营造生机勃勃的气氛,并刻意宣传我校知识产权二

3.3学生宿舍区的植物景观设计

大学校园的学生宿舍的植物景观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所需要的开阔空间较大,所以,靠近广场后侧种植马褂木树阵,下面搭配草坪,凸显干净整齐;在舞台的背景两侧及后面配置密植常绿树及高达乔木,衬托广场宁谧气氛;同时结合两座高楼的立体线条,种植水杉(当时还考虑了新疆树等竖线条乔木,配合整体风格二在广场道路的东侧,为了过渡及与西侧竖 线条水杉搭配,同时为丰富植物品种配合教学实习,东侧栽植青榨械、五角枫、黄榆、栋树等低冠新品种植物二

3.4植物展示区及主次干道植物景观设计

篇3: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研究

1.1 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

生态型原则:植物具有降低噪声、吸收空气中某些有害气体、调节温度、除尘等生态效应。

科学性原则:植物景观设计要根据校园内不同区域的特点来进行设计。

功能性原则:着重体现教学科研的功能性。校园植物景观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尽量发挥各种植被的功能。

1.2 植物景观设计的途径

以北京林业大学校园绿地植物规划为例, 校园通过植物新品种的引进, 为广大师生提供教学实习的平台, 并为校容校貌的植物景观改造提供依据, 在植物选择应用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以乡土树种为主, 外来边缘树种为辅, 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的原则。 (2) 落叶树种为主, 常绿树种为辅, 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相结合。 (3) 以乔木树种为主, 灌木、藤木为辅, 乔灌藤和花草相配合、野花组合和层次搭配相结合的原则。 (4) 以缓生树为主, 中生树为辅, 缓生树、中生树和速生树相结合的原则。 (5) 观叶、观型为主, 观花、观果为辅, 观叶、观型、观花和观果相结合的原则。 (6) 要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 要以绿色为主, 力求做到春浪漫, 夏清凉, 秋绚丽, 冬白雪的四季分明的校园四季植物景观效果。 (7) 以基调植物为主、骨干植物为辅, 基调植物、骨干植物和一般外来植物相结合的原则。

2 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的设计

2.1 校门区域的植物景观设计

以北京林业大学的正门为例。北京林业大学的主教学楼前面的绿化主要以树林草地为主, 所体现的含义就是一所历史悠久的林业院校。这同时也是校园植物教学实习的场所, 主要的植物有榆树、白皮松、雪松、杜仲、龙游山桃、沙地柏等。根据北京的气候条件, 设计者要尽可能的进行复层混交, 让树木更好的进行搭配, 使得北京林业大学的校园里四季有境。

主楼的地面标高低于南门外城市次干道清华东路的标高, 地形应北高南低;同时提升北部地形, 避免出现有人视位置为清华东路车轮位置之尴尬。同时, 通过地形的塑造, 营造山林氛围, 降低校外交通车辆的噪音;避免东西林业楼和森工楼对望之虞;东西两侧地形与植物屏蔽视线, 突出主楼的雄伟及区域的主体;东西两侧山体常绿植物一边松一边柏, 西松山、东柏山“二木成林”, 整体立意校训“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在流水石材墙面上雕刻我国林区分布状况示意图, 凸显林大特色。

2.2 教学区域的植物景观设计

教学区的景观设计主要就是针对高校的图书馆、科研实验室、教学办公楼周边等进行植物景观设计。例如我校的一教———学研中心———二教新征绿地的绿地建设、综合楼———校医院———标本馆围合区域景观、古树林及图书馆———一教———信息楼区域, 这些地方既是校园核心区域, 又是教学区域人员比较密集的区域, 良好的景观既能服务教学科研需要, 又能为广大师生提供课间休憩场所。同时在一些有林大历史传统的区域, 还有着重考虑它所具有的历史承载功能。比如综合楼东侧原为我校苗圃, 后因区域功能调整, 改变为小型广场, 满足学生休憩、活动需要。设计时着重考虑将诞生我校标志性成果———朱之悌院士培育的三倍体毛白杨的品种树进行保护并铭牌标示以及原为我校园林、林业专业教学实习苗圃的历史, 借助古希腊苗圃水渠原型设计理念铭记其曾为苗圃的历史记忆 (因故部分设计未能实现) 。在我校二教东侧新征绿地现场, 采用我校校办企业北林科技自有专利产品“北国风光”野花组合, 营造生机勃勃的气氛, 并刻意宣传我校知识产权。

2.3 学生宿舍区的植物景观设计

大学校园的学生宿舍的植物景观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所需要的开阔空间较大, 所以, 靠近广场后侧种植马褂木树阵, 下面搭配草坪, 凸显干净整齐;在舞台的背景两侧及后面配置密植常绿树及高达乔木, 衬托广场宁谧气氛;同时结合两座高楼的立体线条, 种植水杉 (当时还考虑了新疆杨) 等竖线条乔木, 配合整体风格。在广场道路的东侧, 为了过渡及与西侧竖线条水杉搭配, 同时为丰富植物品种配合教学实习, 东侧栽植青榨槭、五角枫、黄榆、栎树等低冠新品种植物。

2.4 植物展示区及主次干道植物景观设计

大部分的农林综合性院校都有自己的苗圃, 这样不仅可以用来做科研, 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开放性的实践基地。校园内的主次干道是展现校容的风景线, 因此在考虑其划分各个区域的功能时, 也要突出各条道路的特色。如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的银杏大道、法桐路、白蜡路、国槐路等, 已经成为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为了更好的运用高校的空间, 就要通过与其相搭配的植物景观设计来实现。一般情况下, 校园所规划的主要区域有:运动场地、教学区、学生生活区等等, 校园植物景观设计就要根据这些区域的功能不同, 运用不同的植物来进行设计, 从而达到改善学生学习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校园,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

[1]张凯莉, 周曦.大学校园环境设计问题的探讨[J].中国园林, 2006 (3)

篇4: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研究

关键词:校园 绿化植物的选择 配置及应用

大学校园是只要的教育基地和培养人才的场所,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感受校园文化的氛围。在校园环境中,校园绿化植物的配置及应用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的体现。因此,既要满足校园不同功能的需求,同时因地制宜的选择植物,创造出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

一、 校园景观建设中植物配置的基本要素及原则

校园景观建设中植物配置的五个基本要素包括线条、外形、群植、质地、色彩。这些基本要素是植物外在的形态;线条是植物外形的基础;外形是植物的轮廓;群植是一组植物在的三维空间组合;质地是植物表层尤其是枝干的特征;颜色总是随植物自身改变而变化。

园景观建设中植物配置的基本要素直接受配置原则的影响,设计原则是植物配置活动中的抽象部分,比如安全性原则,功能性原则,在一个空间内每一种原则发挥的重要性都不同,这与空间的特点和植物配置设计的最终目标有关。

1.五个基本要素

线条、外形、群植相互作用,线条创造外形或是形体,构成轮廓。多组形体构成群植。群植是形体在三维空间上的集合。三者之间互相联系。

(1)线条

植物树干枝条表达力植物的特征。对植物的线条的简化能直观的表示植物形体。植物的自然线条、分枝习性或植物轮廓是识别乔木、灌木、地被、花卉的依据,也是有价值的设计参考。北方的冬季是观察植物线条的最好时期,枝条方向向上的线条会产生上下延伸的动线,以新疆杨、雌性银杏为代表;水平方向伸展的线条形成左右开阔的动线,以雪松为代表;枝条长势下垂成拱形,在各个方向重叠,形态优美,以榆叶梅为代表。整体群植表现浓密、厚重还是清透,扩展还是上升,线条的差异和变化,显示植物配置的多样性,既要避免变化太多,使整体上杂乱无章,失去美感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似性,营造统一感。线条直接影响着植物配置的效果。

(2)外形

植物的外形是植物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大致外部轮廓。它是由一部分主干、主枝、侧枝和叶组成。把植物的形状归纳为图形的形式,常见的乔木灌木形状有柱形、塔形、圆锥形、伞形、球形、垂枝型、匍匐型等。

植物的外形具有表现力。如,垂枝型以垂柳为代表,能唤起人们对流水的动感和优雅的想象;塔形的典型植物塔松高大、挺拔,给人的威严和严肃的感觉;龙枝型以龙爪槐最为常见,有扭曲、怪异的观赏效果;蕨类植物代表土壤潮湿、松软,背光、阴凉的环境。

形状可以是不相同的,也可以是和谐的。利用外形相同或相近的植物群植可以达到外观上的和谐,如球形、扁球形的植物最容易形成和谐的效果。金塔型与圆形、螺旋形与平顶的植物在配置上需要细心的思考,醒目的对比和多个外形的组合更容易营造活跃的景观效果。

(3)群植

个体植物的线条和外形是植物群植的基础。群植存在不同的模式,有单一植物构成的群植混交林两类。单一植物的群植整体性强。与单一植物的群植,混交林的景观效果较为丰富。树木种类不宜太多,1-2中骨干树种,并由一定数量的乔木和灌木作为陪衬,种类不宜超过10种,避免显得零乱。

植物群植在外形上是有机体,使用要特别注意给其足够的空间距离、地理环境。开放的空间影响植物的范围与形态。空间的大小与植物的数量相平衡。小的空间种植很多的植物会让人感觉拥挤,需选用小乔木或灌木;大的空间种植很少的树会令人感到空旷及不安全感,需选用体量感强的植物群植。在空地、草坪、山冈上植物群植需要留有适当的观赏视距。当远景或借景缺乏吸引力的时候,群植及植物在前景中显得更重要。检验每个单体的植物或群体植物,考虑他们在整体大景观的作用,观察群体的自然生长,使植物生动逼真,形成自然的、富于动感的景观效果。

(4)质地

质地是指单株植物或群体植物的粗糙感和细致感。由植物的各种特征表现出来,受到叶子的大小和形状、枝条的长短和疏密以及干皮的纹理等因素的影响。通常,大叶片,粗壮的枝干、松疏的生长习性呈现出粗糙的质地,如梧桐、七叶树泡桐等。粗糙的植物可以使室外空间显得小于实际尺寸,而在狭小的空间内需要谨慎使用。细致感的植物具有大量的小叶片和微小脆弱的小枝及浓密的枝条,如鸡爪槭、紫叶小檗等细小型的植物。他们通常外观密实,轮廓清晰。细致感的植物对室外空间会造成大于实际空间的错觉,更适合在狭小的空间中使用。

在植物配置中,质感必须均衡,轴线一侧的比重必须与另一侧平衡。比例的运用和色彩运用似乎均衡了质地。若大量的使用精巧的结构,也可能要增加粗线条来支持稳定植物配置,人们常常将精巧的结构与柔软、娇嫩联系在一起,例如草坪采用小叶黄杨作矮篱等。①

(5)色彩

在植物配置中运用色彩需要对色彩理论和色彩调和有一定的理解力。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红、橙的色调为暖色,让人联想到火和热,红色使人受到鼓励,感觉温暖和兴奋,是活泼、热情的象征;青、蓝、蓝紫为冷色,有保留的、遥远的、隐退的感觉,感觉寒冷,情绪也较沉静。为了达到理想的景观效果,在做植物配置的时候应该根据环境、功能、服务对象等选择搭配适宜的植物色彩。

自然界存在的景观就会为你提供许多简单的线索来获得颜色的调和。春天是清新的微黄色;夏季是明亮的艳绿的颜色;秋天是沉稳的暖暖的红色和黄棕色;冬季呈现灰白色的景象。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色彩特征。

外形和质地的变化产生了很多颜色的层次变化。树皮的颜色是一系列褐色或灰色。自然界中多数植物的叶色都是绿色,但绿色在自然界中也有深浅明暗不同的种类,多数常绿树种的色叶为深绿色。即使是同一植物对着植物生长、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金叶榆在春天初发叶时为黄色,后逐渐变为黄绿色,夏天变为绿色;水杉的叶子为绿色,到了秋天变为橘黄色。设计师在进行植物选择、植物配置时应根据色彩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组合。

2.五个配置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安全原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环境安全和心理安全。

环境安全体系在配置植物的安全性,发挥校园美化绿化的功能和生态保护的功能。如不能种植有毒、有害的植物。起阻隔空间作用的植物可以选择不易接近的植物。

心理安全主要是避免在校园内部 不会令人产生不安的环境。人们都希望安全、遮蔽的环境空间。校园植物配置应考虑到空间的功能、大小和心理尺度的问题。针对私密的空间植物配置要关注对围合程度和视线的通透性。

(2)功能性原则

植物配置所创造的景观各不相同,其功能也多种多样,也可能一景兼有多种功能,如实用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甚至经济效益等,我们尽量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力求经济、高效。

不同的功能空间植物配置的形式也不同,要分清主次功能,根据主要功能来选择植物和确定植物配置的形式。②

大学师生的户外活动课分为动、静两大类。动的活动包括文体、聚会、社团活动等;静的活动包括阅读、休息、亲密交谈等。不同的活动需要与之相协调的空间和环境氛围。因此,在做植物配置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选择适宜的植物和配置形式进行植物配置。例如,静区侧重空间的私密性,选用不同高度的灌木以围合的形式为主;动区侧重空间的开敞,选用耐踩踏、耐修剪、病虫害少的草种,以适应文体活动的需求。必要时可选用高度低于50厘米的植物只做地块的划分。

(3)适地适树原则

大学校园一般面积较大,地形变化比较复杂。在做植物配置时,应尽量利用校园内原有地形、地貌等自然资源,借用周边的自然景观。选用的植物与所在地的土壤及小气候相适应,使植物发挥生态效应,健康生长。

(4)文化特色性原则

校园文化特色是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来营造的。植物配置与校园内的自然资源和其他构建校园文化的园林元素,如地貌、水体、建筑与环境小品等,创造具有深厚文化内涵、景观优美的校园环境。校园中的一草一木都是形成校园特色与文化品位的重要内容。许多大学中独有特色的景观都是学校的象征,如大量工业大学的银杏和龙柏,体现了学校的历史文化,形成本校的特色。

(5)景观美学原则

校园绿化植物的只要功能之一就是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必须符合景观美学的基本原则,依照整齐、对称、均衡、比例、和谐、多样统一构成形式美的规律。获得优美的景观效果。

二、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校区植物配置现状

1.学校概述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2010年迁至大连市开发区大学城,新校区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校园坐北朝南,布局规范。校园内教学楼、学生公寓围合成中心广场连同图书馆、体育馆构成为学校的主轴线,连接着学校正门。

2.绿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校区植物调查和鉴定结果表明:校区植物共62种,分属24科33属,最多的为蔷薇科。松科有2属5种。豆科3属4种。

从植物外观来开,校区有乔木30种,常绿乔木9种,落叶乔木21种,灌木11种,其中常绿灌木5种,落叶灌木6种。

(1)植物种类偏少

通过调查,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校园植物种类偏少,对于绿化面积在   平方米的校园来说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师生生活和工作的需求。

(2)有树种苗龄偏低,植物配置设计密度不适宜,没有统一规划。

校园植物中,大部分的乔木、灌木树龄多为3年到5年树苗。大部分是零散的种植在空地中,没有统一的规划,更谈不上科学的配置与造景。植物配置密度存在过大或过小的现象。密度过大,植株过于拥挤,不利于植物正常生长;密度过小,达不到一定的绿化覆盖率,成荫效果不好,造成土壤的浪费。

(3)配置手法单一

总体上看,木本植物在校园植物中占得比重很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配置手法以行植和成片的群植为主。由于缺少多样化的配置形式和适当的艺术处理手法,绿化植物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校园环境中的观赏特性。校园内各功能区的景观区别不大。

(4)色彩单一,宿根花卉植物和藤本植物稀缺,季相变化不明显。

在校园绿化植物中,开花的植物多为小乔木和灌木,共有9种,如丁香、榆叶梅、锦带、木槿、京桃、碧桃等。极为少见一两年生或是宿根花卉植物。只有在教学楼前的空地上有少量顺地势自然生长的葎草。花卉植物是主要的观花植物,花色给人的美感最直接、最强烈。由于种植的品种少,色彩单一,季相变化不明显。

(5)本土植物运用效果不佳, 常绿和落叶配置比例不合理。

校园的绿化树种常绿植物数量不足。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地形处于山地,周围没有建筑遮挡。冬季寒冷多风,常年相对于大连市区的温度低3-5摄氏度。春季植物萌芽时间比大连市内晚10天左右。在一个寒冷多风的冬季及早春常绿植物的作用更为重要。

三、几点建议及植物配置方法

1.丰富校园植物景观,乡土植物与引种植物相结合。

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以乡土植物为主,石洞引入外来或杏的植物品种,丰富校园植物景观。乡土植物使用本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与其他植物相比乡土植物价格低、养护成本低,适应性强,抗污染、抗病虫害能力强,在环境保护和美化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在设计中,乡土植物的使用比例不小于70%。

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中,以乡土植物为主,可以适当引入外来的植物种类,丰富植物景观。例如,矮紫薇,原产于日本,落叶小灌木,是多年生木本花卉,播种小苗10厘米高就开花。株高仅40-60里米,其枝密杆短,花序硕大,花朵纷繁。,花期更长,一般从5月开始,一直延续到11月。是观赏价值很好的植物。经过在大连地区无法做到四季有花,但对这些花期较长的花卉植物的引入可将观花期从早春延续到秋末。

2.增加植物种类,引进藤本植物,构成具有季相变化的景观。

春花、夏荫、秋色、冬姿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景,设计者通过植物选择和配置,做到四季有景可观。例如连翘、榆叶梅和木兰早春开花,先开花后长叶。

夏季槐树、悬铃木、合欢枝叶茂密,树形优美是优质的遮阴树种;夏季开花的花卉植物有紫薇、红王子锦带、绣线菊、千日红、木槿、蔷薇等;秋季红枫、水杉、梧桐、菊花构成秋天丰收景象;冬季腊梅、羽衣甘蓝、南天竹构成大地的冬季。

3.常绿和落叶配置比例合理,植物造型与乔木、灌木、地被、花卉有机组合,增加空间的层次感。

根据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功能类型的绿地,确定乔木、灌木、草坪的配置比例,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的比例。一般认为北方地区常绿树占到30%左右比较合适。

所谓植物造型是指通过人工修剪、整形、或利用特殊容器、栽植设备创造出非自然的植物艺术形式。植物造型更多的是强调人的作用,有着明显的人工痕迹,常见的植物造型包括绿篱、绿雕、花坛、花雕、花境、花台、华池、花车等类型。③

在造景方面,增加植物空间层次上的变化,植物造型可以单独成景,突出表现植物造型在花、果、叶、造型等方面的观赏效果。也可以作为乔木的陪衬,组织和分隔空间。

四、结束语

高校校园的植物配置是校园环境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水平的、科学的配置方式应遵循植物自身的生态特性,在不同的功能区采用适当的配置方法,尽可能选取丰富的植物种类,突出植物的整体美。同时,应尽量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内容进行绿化布置,使整个校园绿地不仅体现绿化美化的环境外观,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美】南希A·莱斯辛斯基,卓丽环译.植物景观设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汪新娥.植物配置与造景[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3]金煜.园林植物景观设计[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篇5:大学校园园林景观设计

一、项目背景

吉林农业大学北门为全校师生的主要生活性出入口,其北面是学校的一处公共活动中心,全校师生经常往来于此。2012年北门旁的鲲鹏剧场立面改造,2013年校门外新的居住小区建成,同年,北门东南方向的水系改造,水系周边及水中小岛的原有景观被破坏,北门周边环境已与校园内外的景观格格不入,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整体景观。本次改造即将对北门周边的鲲鹏剧场、园艺学院、人工湖、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及留学生公寓等主要建筑周围进行景观设计,以期与学校的总体景观相协调。

二、基地概况

长春市地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东经124°8′~127°02′,北纬43°05′~45°15′,海拔200~220m,气候介于东部山地湿润与西部平原半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全年平均气温4.8℃,最高39.5℃,最低零下39.8℃。年平均日照2866h左右,无霜期140~150d左右。冬季严寒漫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暖短促,秋季晴朗宜人。内降水不平衡,全年平均降水量522~615mm,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

吉林农业大学位于在长春市净月旅游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1164hm2,总建筑面积72.4万㎡。有全日制在校生两万余人。校园内小气候条件优越,小气候优良。土壤肥沃,主要是黑土、草甸土、黑钙土等,植物种类丰富,素有“花园学校”之美誉。

本设计规划区域北起农大北门,南到致远路,西临明德街,东到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占地面积约4.6hm2。现有建筑为鲲鹏剧场、园艺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留学生公寓。北门入口东侧为参茸专卖店及书店,西侧有中国电信及火车票预售点,往来于校区内的电瓶车的始发站也位于此。园艺学院门前有小型集散广场,中心位置有一小鹿雕塑,后院为其科研用地,其东侧有一花窑,东南方向有一片杨树林。现有带状水体沿东南方向贯穿整个区域,驳岸为规则式。水体起源于学校后山的蓝湖,至综合楼后的青湖,流经成教学院、园艺学院、资源学院最后流出校外,园艺学院门前水面开阔,水面中央有一小岛,植物大多为旱柳和加杨。

三、设计原则

1.景观与文化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掘学校的历史文脉,设计结合校园文化,将对学生的“励志”及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容入景观设计中,做到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使 1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操、品德和文化艺术的熏陶。

2.人性化原则。以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行为规律为出发点,合理确定功能分区,为促

进随意交流及独立思考提供良好环境,一切从人的需求出发,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一个集绿化、休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人性化的校园空间。

3.生态性原则。强调生态和环境优先的理念,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指导设计,营建乔木-

亚乔-灌木-地被等具有不同生态位的、复层次的、稳定的、富于季相变化的景观。充分利用水体条件,将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在满足师生回归自然的精神渴望的同时,使他们的生活更加接近自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

4.景观与科普相结合原则:设计时充分考虑学校景观的独特性,在兼顾观赏效果的同时,加强景观的科普作用,满足农业类学科对植物识别和植物应用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5.科学性原则: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建筑小品应严格遵循

标准规范进行设计,依据有关工程项目的科学原理和技术要求进行创作。

四、设计要求

通过景观改造将吉林农大北门周边环境与学校整体景观相协调。

1.鲲鹏剧场是全校各种文艺演出及重要会议的主要场所,周末经常放映电影。其门前应

设置集散广场,满足其功能要求。

2.园艺学院门前绿地,应考虑学院的特点,合理安排入口空间、集散空间、停车场及观

赏空间,尤其其植物的选择应具有园艺特点。

3.北门现状较简陋,可考虑重新进行设计,其造型应与周边环境的总体景观相协调,其

入口应考虑分流电瓶车始发站的人群与进出人群,使二者互不干扰。

4.水中小岛设置园林小品,重点考虑色彩布局;水体周边安排休息及学习交流空间,不

建议安排运动空间。

5.道路畅通,自成系统,在人流量较大地段适当加宽道路,注意出入口的安排。

6.种植设计应考虑与校园的基调树种相协调,其主调树种不要与校园其他景观节点的树

种重复。

五、成果要求

1、总平面图:应包括总平面设计、绿化硬化布置、植物分布概况。

2、景观分析图:应包括功能分区、景观节点、景观视线分析。

3、鸟瞰图:幅面不小于297mm*420mm。

4、透视图:3张主要景点透视图。幅面不小于420mm*297mm。

5、局部铺装设计详图。比例1:100或1:200幅面不小于210mm*150mm。

6、设计说明:不少于200字。

7、植物材料表:序号、图例、名称、高度、冠幅、观赏特征。植物品种不少于30种。

8、将所有电脑图统一排版于A1图纸,排版统一要求竖版。所有文字字体均为宋体。图纸最上方位置为题目,图纸右下角标注班级、学号、姓名。

七、参考书目:

1.《建筑设计资料集》

2.《城市规划原理》

4.《德国景观设计》1、2、3

5.《中国园林》期刊

6.《中国景观设计经典》(上、下)

7.《风景园林设计》。

8.《景观建筑》

9.《景观设计艺术》

10.《现代建筑环境小品设计构造》

11.《公园规划与设计》

篇6:大学校园文化景观建设论文

3.1.1生态性大学校园依托于一定的场地,校园长期的建设需要正确的认识校园内部空间和外部自然的关系,不能忽视场地的生态条件而孤立的发展。同样,校园文化景观也要遵循生态性的原则,校园的山水林木,花草鱼虫都是校园文化景观动态建设的一部分。过分的注重材质、体量和造型,而忽视生态这一文化景观建设的土壤,其实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将水文气候,地质地形,动植物群落等纳入文化景观建设规划的体系之中,才是校园文化景观发展的长久之路。

3.1.2保留性不论是历史悠久的老学校,还是建立不久的新学校,都会有代表学校成为典型的文化景观,这些景观有可能是存活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也可能是遗留的名胜古迹,亦可能是已被校园人认可的建筑、大门、纪念碑、凉亭等。在长久的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这些标志性文化景观对于校园人的重要性,并使其继续见证学校历史,使之成为校园场所精神的物质表现。在不影响校园总体规划建设和功能需求的基础上,保留性是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参考的重要原则。

3.1.3统一性坚持校园文化景观的统一性,就是要在规划过程中保持空间布局上的整体性,个体和整体协调统一,使整个校园的文化景观纳入系统建设之中。形式上,文化景观的尺度、比例、造型、色彩、材质等要素能够很好的融入校园的整体环境中,具有母题性;内涵上,文化景观的不同主题要呈现有序性。如此一来,校园文化景观才能既彰显个性,又保证共性。

3.1.4可持续性大学校园的文化景观应传承过去,定位现在,着眼未来。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既要能满足当下师生员工的需求,也要注重校园生态建设功能建设、文化建设的可持续性。要在学校的长期发展中,延续优良文化传统的同时,适时适度的扩展校园文化的深度和广度,给予校园以时代精神,给予文化以新的.活力,并减少对已有文化资源的透支和自然资源过度索取。

3.2建设要求

3.2.1传达价值取向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包含了诸如求真务实、尊师重道、开拓进取、博学笃志等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应该以传达正确的价值取向为目的,在当今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充斥的背景下,为校园人传播正能量。

3.2.2满足功能需求满足校园人功能的需求,是校园文化景观创建的目的之一。停坐舒适、有良好的遮阴效果、便于寻找、周围环境宜人,校园中这样一座凉亭自然会受到校园师生的喜爱,因为它满足了校园人的基本生理需求。若这座亭子虽建造时间久远但依旧坚固,曾经是学校前辈们读书的地方,而现在又是学生晨读的地方,那么这座亭子的文化性就进一步得到体现。因此,优秀的校园文化景观要基于其实用功能的充分发挥才能更好了实现育人明理的延伸性作用。

3.2.3呈现艺术美感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创建应该体现一定的形式美感和艺术内涵。从色彩、线条、构型到理念、精神和主题,文化景观的建设应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的美感营造的规律,把握美感的创新性性、时代性和民族性,推动形式美和内涵美的创造,使校园文化景观达到艺术美感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4结语

篇7: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调研

一、调研目的

通过选取陕西师范大学新校区校园景观空间作为调研对象,培养认识校园景观设计、熟悉常用植物、了解景观分区及各分区中的常用园林植物,培养观察、研究、表达能力,增强在园林植物配置与设计对人的使用方面的认识,巩固校园景观设计课程学习的成果。

二、调研目的地

陕西师范大学新校区校园教学楼中庭景观

三、调研时间:2013.11.14

四、调研结果

一:基地概况

调研基地位于陕西师大学新校区西南教学楼,由教学楼所围合的两块中庭。基地北端为物理学院教学楼,西为材料学院,南为4#试验楼,东为化工学院;中部为中庭景观。周围被校园道路环绕,楼东面主要用于停车,楼西侧运动场,南北均是绿地;

二:目标群体与潜在使用者的行为特征

该景观区的目标群体主要是本校学生,其次是学校的教职工及服务人员,潜在使用者是 校外参观者和参加考试或招聘的人员。校园中的基本行为可以分为“个体行为”和“集体行为”,具有规律性、多样性、集体性和私密性等典型特征。三:功能分析

该场地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视觉功能 它是校园景观所承担的第一大功能,也是这块绿地最主要的功能。是同学们进入教室前的视觉过渡灰空间,也是同学课间休闲娱乐的美好场所。同时也是同学课间休息最好的视觉风景。(2)交通功能,该场地是学生进教学楼的必经场所,是教学楼和外部交通联系的重要场所。(3)休闲与娱乐学习功能,该场地景观可分为几个部分:跌水空间,绿地,小广场,以及散落于建筑围合空间中的小景观。这几部分满足了师生课外学习,交流。观赏等一系列的活动,为校园生活增添很多乐趣。四:设计理念

设计师用人文化、现代化、艺术化、的设计理念,突出开放性、时尚性、多元性是为在满足现代生态学、美学的基础上,探索校园空间环境与景观文化意境结合的表达方式,使之不仅满足学生对高品质校园环境的向往,更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沟通平台和人性化的情感空间。

五:景观综合分析;

基地的设计采用现代设计元素,以简单的圆形,正方形,弧形划分空间。高差的处理在整个空间处理的极为恰当,悬挂的花坛种着植物,跌水流过黑色的鹅卵石,造型简洁而富有韵味,铺装形式多样而又统一,似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与整个教学楼现代建筑融为一体。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设计师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塑造出的丰富空间,让我对西方现代园林艺术又有了新的认识,与世界共同进步,是一个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整个内庭院植物方面种植比较单一,但不单调,绿绿的草坪种几颗白桦树,在旁观看别有一番韵味。在整个植物配种方面设计者没有追求丰富的植物变化,而在植物的选种和色彩配置上做了精心的分析,简单而不单调,主题明确。

基地内建筑立面采用现代建筑形式,在走廊底部采用鲜艳的橘红色,时尚且充满着大学校园的活力。

七、校园整体景观设计风格

走在整个校园里,两种风格融在我的眼里。建造特色的唐诗园林,以展现唐代文化为主,再现唐代古文明,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时代文化。除了这种空间景观上的风格变化外,标志性建筑图书馆本身也与其他建筑形成了两种风格。

在规划上设计师采用先进的设计手法和理念,融合西方的设计思想,典型化、通用化与多元化、个体化结合,设计中既要赋予超前意识,又要具有时代精神,使信息产业化与网络高速公路化兼容并蓄,强调时空穿梭,空间交织穿插,象征过去与现在,隐喻历史与未来。简洁明快与丰富的创意相结合,庄严典雅与活泼动态相映成趣,现代化景观主要表现在抽象的现代化雕塑、广场的艺术铺装、规则排列的灯柱、阵列种植的树阵,造型别致的花坛、曲线流畅的植物造型等。

唐代风格的园林景观除了在校园东北角的唐诗园林以外,在体现在环湖林带中。其中设计布置了李白、王维、白居易等久居长安的大诗人的雕像,他们形态各异,神态百千,自然的置放在林中,并在散置于园中的置石上铭刻他们千古流传的名诗词,占地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

两种风格,两种品味,根据学校建筑特色,将理性与浪漫结合,有规则式现代建筑广场空间通过转接、过渡的手法,与自然多态的唐诗园林空间融合为一。这样形成了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发展的设计思想。

六:结论

大学校园不仅只是传授知识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情操,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它犹如一座小型城市,出入人员较为复杂,根据此次调研分析,特提出以下建议:

1.关于景观区内绿化草坪问题,一是增加休息设施,来解决草地因过度踩踏和坐压而被破坏的问题,并同时提高草坪利用率,吸引更多的师生。二是采用一些花墙竹墙、群体树木等,营造出一些半围合空间,增加空间层次。

2.关于空间层次单一问题,设计应重视环境的融合问题,在原有建筑轴线格局的基础上,加强视觉轴线的塑造,创造借景,创造出自由流通的,不断变化的动态统一的空间。同时要注重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树木植物分隔出来的隔而不断的软质空间。

3.小空间部分,可以多设置一些小型环境雕塑,利用铺地,树木,雕塑等使那些建筑之间的半围合空间丰富起来。六.拓展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物质存在,更是因为它具有一种精神。建立具有场所精神的校园景观,能够对学子乃至社会发挥积极的影响作用。参考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在《人性场所》一书中的大学校园户外评价表提出一些指标作为参考:

集散功能的优良、人口与周边道路交通的连接是否安全合理、入口空间设计是否有个性和吸引力、校园景观与校外风景的渗透关系、人口空间标识能否充分体现校园文化特征、入口空间尺度的宜人性、入口空间的场所感、广场空间设计是否具有个性和吸引力、广场的集散功能、广场构筑物尺度的宜人性、广场的趣味性、广场的可视性、空间的质感和维合度是否促进了相互交流、植被是否丰富多样、学习区是否与主要道路隔离、铺装材料是否适宜、垃圾箱数量是否充足、是否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座位环境、空间尺度是否合适、小品构筑物与环境是否和谐、空间是否兼具文化性和艺术性、主要道路有无人车分流规划、道路照明系统是否完善、路旁绿化是否丰富、交通线路是否安全合理、主园路和次园路是否安排恰当„„

篇8: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研究

1 校园总体绿化现状

通过对沈阳农业大学校园环境现状的调查, 得出校园绿地景观布局形式多样, 采用了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绿化方式, 脉络清晰、主次分明、简洁大气、疏密有致, 营造出了适合师生校园生活的环境。

绿地布局基本围绕建筑展开, 只有少数形成单独的景观区域;景观风格庄重严谨, 大气粗犷, 厚重沉稳。植物景观以油松等针叶树为主体, 四季变化鲜明, 能够很好地体现北方的植物景观特征。但由于北方寒冷的气候条件, 植物种类有限, 许多南方树种不能加以应用。

2 不同分区植物配置现状及分析

不同的功能分区对植物景观有着不同要求, 所以校园在植物配置上有着多种多样的组合与种植方式, 而且随着植物的生长, 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效果。

大学校园规划一般都有明显的分区, 根据功能的不同, 将校园分为校门区、教学科研区、生活区、体育运动区、休闲娱乐区等不同的功能区[1]。

2.1 校门区

校门区主要指大门区域, 是体现校园形象的重要窗口, 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在功能上, 主要是满足人流、车辆的集散, 体现学校的风格和特色, 同时也隐含着学校的内在精神。因此, 植物景观应该突出校园的风格面貌、文化特色, 对校园空间形象都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调查, 大门区域空间开敞, 硬质铺装较多, 绿化面积少, 但两侧设置有台阶状的盆花, 每到节假日鲜花盛开, 绚丽多彩。两侧行道树有树形较好的落叶乔木或常绿乔木, 总的原则是开阔、大方, 烘托主题。树木的布置和树种应考虑各自的特点, 适地适树原则。

一般情况下, 植物配植应简洁、大方、自然, 突出学校整体的文化氛围。校门区绿地要有充足的面积, 合理地安排草坪、花坛、树木, 并恰当处理好它们和道路之间的关系, 为行人创造出赏心悦目的景观, 而且还要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的变化, 及时变化植物景观。

2.2 教学科研区

教学科研区是校园的核心, 是校园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 由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综合楼等组成, 其主要特点人口密度大、活动比较集中、出入频繁。该区的植物景观的功能主要为建筑服务, 为更好地发挥建筑的功能来进行植物的配置, 应围绕建筑周边展开, 开敞草坪配以散点植物, 体现校园的开放、典雅和庄重。

该区域的建筑要求保持良好的通风采光, 因此适宜选择此较低矮的乔木、叶子较大的花灌木及草坪, 如大叶黄杨、紫丁香等植被。配置这些植被不仅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 还可以杀灭细菌, 使人感到空气清新、精神振奋。进行植物配置时, 在不影响教学通风采光的前提下, 种植分枝点高的大乔木, 如国槐、大叶朴、千头椿等, 四周铺设草坪, 两侧种植四季花木和孤植名贵的树种如玉兰、海棠、桃、李、桂花等, 形成欢快、生动、活泼的校园景色。同时, 需要注意的是, 不要栽植会产生花絮的树木和容易让人过敏的植物[2]。

植物景观在以绿色为主的同时, 色彩也要较丰富, 建筑周边可以采用规则式的绿化形式, 设置花坛, 种植色彩鲜艳的草花、色叶植物。体现端庄、热情的氛围。除此之外, 树木的形状、色彩、规格都要和建筑物的体量大小、造型、颜色相协调。

农林院校一般还设置有植物园或苗圃区, 以利于教师和学生进行科研及教学之用。为此, 在植物配置上应特别丰富, 既要包括各类乡土树种, 又要栽植多种多样的外来种, 甚至稀有种。

2.3 学生生活区

学生生活区以学生宿舍为主, 还包括食堂、浴室、水房、银行、邮局、超市、医院等辅助设施及区域。学生生活区主要集中在操场的两侧, 人口密度大, 绿化面积较小。植物配置以自然式为主, 但仅仅是围绕宿舍楼四周进行基础栽植, 学生的交流空间十分有限。植物的种类也不全, 常绿树种和观花树种所占比例较少, 而且休息设施, 如亭、廊等没有得到运用, 总体景观单调, 不能满足生活区所要求的功能。

为了创造一个空气清新, 景色优美, 安静的休息环境, 在乔木、灌木的选择上, 应选择花朵艳丽、花形、花叶奇特, 有药用功能的植被, 如雪松、白皮松、银杏、马褂木、垂柳、月季等植被, 最好是常绿树与落叶阔叶树相结合, 使学生生活区具有“春景秋色”植物景观。而且, 还要在植物的疏密上合理搭配, 形成一定的疏密性, 营造相对安静的休息环境。

2.4 体育运动区

体育运动区是校园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 是学生进行锻炼的场所。沈阳农业大学的体育运动区紧邻学生生活区和实验楼, 四周以行道树银杏、旱柳围合空间, 并配有榆叶梅、紫丁香等花灌木, 总体绿化面积少, 空间层次少, 在隔音、防噪功能上, 效果不明显。

该区由于噪音大、灰尘多, 所以要选择具有抗尘、吸音和抗机械破坏性能的植物, 达到阻抗灰尘、削弱噪音、抵抗破坏的效果。上层乔木采用规则式为主, 自然式为辅的配置手法, 以栾树、银杏、国槐等为主要树种;中层适量点缀观叶观花小乔木;下层配置耐荫的花灌木等, 形成多层次绿化。并且树木的栽植要有一定的密度, 这样才可以形成浓密的绿荫, 能有效地遮挡夏季阳光的爆晒和冬季冷风的侵袭, 还可以阻挡噪声的扩散, 减少对外界的干扰。乔灌草的合理搭配能美化环境, 集中式的绿化带, 有益于环境微观气候的改善。并设置一定面积的耐践踏草坪和景观道的石凳, 为师生运动后提供休息设施。

另外, 在游泳馆和校医院之间的排球场, 由于背靠天柱山, 所以其植物景观应该结合天柱山的植物进行配置, 使其融入到天柱山植物景观之中, 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 体育运动区力求绿树浓荫, 形成封闭式的植物空间, 与其它区域有效隔离, 以保证工作和活动的正常进行。

2.5 休闲娱乐区

校园的休闲娱乐区有多处, 如复旦园、克威园、叶之帆等植物景观及辅助设施都比较完善的小游园。该区植物以针叶树为主, 如油松、臭冷杉、云杉等, 配以金银忍冬、桃叶卫矛、榆叶梅、连翘等花灌木, 四季有景。

由于大学师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充裕, 需要有一个大型的室外活动场所, 而该区正好具备了这个功能。它既为师生提供了自由活动的环境空间, 又成为大量人流的集散地, 同时也是校外人员重点欣赏、游玩的区域。它集中了学习、欣赏、交流、娱乐等多种功能, 是校园多功能的统一体[3]。因此, 植物配置要自然、丰富, 上层大乔木以落叶阔叶树为主, 形成上层空间, 保证植物夏季的浓荫与冬季充足的阳光;中层乔灌木以常绿阔叶树为主, 结合观花、叶、果、枝, 形成植物景观丰富的空间环境;下层主要是耐荫的低矮花灌木、地被及缀花草地。而且在选择上要多采用树形美观, 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 如白蜡、五角枫、国槐等, 并设置花坛、棚架、水池、雕塑、座椅等设施。这样既可以有效遮荫, 又防止造成不安全感。

总体力求新颖, 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安静、空气清新的空间。而且, 水景的塑造也是该区的重要特点之一, 线性的水景设置体现自然美, 同时, 在水体周围栽植垂柳, 给人以大自然美的感受。

3结论

校园绿化一定要以人为本, 以满足校园内师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一系列空间要素的需求出发, 通过绿化, 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空间[4]。

校园绿化效果的好与不好, 除了由植物的种类、数量、种植面积及植物本身的生态组织和形态组织有关外, 关键还是要从其发挥的功能性方面把这些有生命的东西合理配置在一起, 努力打造出一个安静、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的生态校园。

摘要:为了使植物景观满足校园坏境的要求以及在校师生的日常行为活动需求, 通过对沈阳农业大学校园不同功能区植物的实地调查, 从功能性的角度, 分析不同功能区植物的配置情况, 提出了不同功能区植物合理配置方面的一些建议, 对我国北方高校校园的植物配置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校园,功能区,植物景观,功能性

参考文献

[1]杨建欣, 白洁.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植物配置[J].中国城市林业, 2010 (8) :25-26.

[2]张锁成.河北农业大学校园绿化研究[D].河北:河北农业大学, 2008.

[3]佟耕, 苏宝玲, 赵生华, 等.营造使用者的空间——沈阳农业大学克威园改造设计[J].沈阳:沈阳大学学报, 2006 (2) :79.

上一篇:中外教育史期末复习下一篇:孝敬的优秀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