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作文

2024-05-18

中学生心理健康作文(共14篇)

篇1:中学生心理健康作文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存在多种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调查了解高职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分析引发心理障碍的各种因素,指导大学生学会多种调适方法,缓解心理紧张情绪,锻炼意志,培养能力,增强体魄,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位心理学家说过:“青年初期最宝贵的心理成果是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大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深入发展,自尊心越来越强,虽然患各种严重躯体疾病的的确不多,但由于受择业、自卑、早恋等问题的困扰,有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不小。而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正常的生活。

据一项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困扰主要表现为:一,人生目标茫然,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缺失,生活目标随波逐流,常有无意义感伴;二,人际关系不适。进入大学,远离原来熟悉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面对新的人际群体,学生多少有些不适。部分学生对大学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异性之间的关系显得很不适应。一位新生感叹说:“在大学,没有一个可以谈得来的朋友,心里真的感到好孤独。”有的学生从未离开过家庭,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对于如何关心别人,得到朋友的关心想得较少;而另一方面,学生又希望别人的认可。“心里话儿对谁说?”成为学生普遍的困惑。在“目前,你感到最苦恼的事”的调查中,有80%的学生涉及到了人际关系。

三,自卑与自负两极振荡,懒散与退缩,恐惧失败。事实上,任何一个处于这种状态的大学生,对于黄金年华、美丽大学生活的感受力下降,对自我发展的心理预期也会变得不确定,人际吸引力降低而且自我满足感不高,内在潜能不能够充分发掘。

导致大学生这种状态的原因很多,除由于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身体疾病等因素外,心理疾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人体若处于这样的状态时,容易患病,身心感到不适,对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不能很好发挥体力和心理上的潜力。因此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困扰表现,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有缺陷或障碍的身心功能得到改善、增强或补偿,从盲目恐慌状态转归到自信乐观状态。为预防与消除这样的心理疾病,大学生应做好以下方面:

1、适度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大学生应坚持适宜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或者选择参加各项能延缓人体各器官的衰退老化的健身运动,如游泳等。

2、全面均衡适量的营养。人体对各种物质的需求量都有一个度,过量摄入将会适得其反,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的长期过量进食,尤其是饱和脂肪酸过量会导致亚健康状态。因此均衡适量的营养是维护健康的基本手段之一。

3、保持心理健康。长期的精神刺激和压力以及长期的压抑愤怒等负性情绪,也是导致亚健康的一个方面的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豁达、奋发进取的精神,是防治亚健康的精神基础。大学生可适当培养业余爱好,如读书、听音乐、练字画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4、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是自我实现的人,他们具有更深刻和深厚的人际关系,拥有更多的融合,更崇高的爱,更完美的认同以及更多摆脱自我限制的能力。他们的人际关系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对爱的理解的完整,对爱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懂得处理好专一排他的爱情与普通的社会感情的关系,仁慈、爱和友谊同时存在,他们对所有的.人和蔼和耐心以及对那些应受谴责的人的严厉,构成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非常平凡,本来他们可以不平凡,他们犯一些愚蠢的错误以致感到极为痛苦,但仍不明白良好的愿望为什么会落得如此结果”。二是他们能够吸引一些钦佩者、朋友甚至崇拜者,但他们可以较好地处理好彼此的关系。

5、适时干预。采取药物预防、保健品调理、体育锻炼相结合的干预措施,对失眠多梦、口腔溃疡、消化不良和躯体疼痛等症状,可适当用药或理疗或心理治疗等。

6、逐步形成学校、社会、自身共同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目前高校普遍认识到心理素质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部分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中,使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大学生也逐步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开始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以主动的姿态调整自身的状态,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家庭教育中也在逐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校园中营造宽松的心理气候,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消除不良文化的影响,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人人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7、建立以发展咨询为核心的大咨询观念。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停留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上,事实上,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毕竟的少数,更多的学生面临成长与成才、情感与事业、日常生活事件的处理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构成心理疾病的主要方面,但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咨询应当成为教师教书育人职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将发展咨询贯穿于学生成才的始终,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

篇2:中学生心理健康作文

并不是所有的人有强烈的求知欲,而维持持续不同科目的轮流学习。特别是在特定的氛围下,比如学校。大部分人都会产生羊群效应,如果其学习氛围不够浓烈,其学习兴趣是不高的。

时间的分配上还要注意,像饭前饭后等一些较短的时间,最好用来记一些外语单词、历史年代等偏重记忆的内容,而上午、下午和晚上较长的时间,可用来复习数、理、化等偏重于理解的科目。

如上述的`平常时间分配教育,可以计算一下,一个学生在正常的学习时间就有八节课,外加晚自习,补课时间。那么一天要学多久?从幼儿园的教育到大学。在校园内的心理辅导课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教育是不健全的,可以说是并不是重点,重点是知识的获得和成绩。大学内的这方面教育比之要好一些,即很多人说大学里主要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人际交往,其他能力等~而这种思想教育是不是太晚了一些。一下的思想转变,对其心理适应能力,可以想象结果。为什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为什么因各种原因自杀,杀人的人数反比重压下的高中生多。

这是时间安排的心理问题。我发现大多数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重在研究怎样学,虽说要劳逸结合,也说了要休息,但对“逸”上想的,做的并不是太多,只是泛泛的睡觉休息和玩耍。为什么都说“劳逸结合”是最好的方法,为什么要“逸”。我的理解是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休息。而心理上的休息仍不容忽视!医学上宣判的绝症在好的心理暗示下好转,我想这能够说明心理因素对生理的作用。当一个人生理上没有什么问题时,心理作用就会显得十分重要。

一、总之我想说的,就是要好好想想自己该如何“玩”。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劳逸结合,事半功倍。不然你上课就走神,睡觉,时间安排得再好也没用。

如何玩很简单,也很难。简单就是只要你开心,尽兴就ok了。难就是你是否有和朋友一起玩却并不开心和尽兴呢?而且长时间的不开心,玩也提不起劲?对于学生,并没有太多的时间供尽兴的玩,它也是需要一个过渡过程的。而且单一的玩法,长期下来并不能达到最初的效果。这就又要玩法的翻新,才能起到刺激作用。

会玩的人很快乐,阳光。

二、学会“玩”之后,要学会独自思考,自我反省。思想能让你具有对事物自己的评价能力,不做盲从者。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该做什么。不会有人生的迷茫,至少也让这个迷茫期没有那么长。

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玩耍,思想方式。在合理安排,你就绝对不会是个有消极人生态度的人,因为你是个快乐的人。工作也很有效率。

三、当这些准备工作做好了,你就可以自我暗示了。找出自己的优点,然后告诉自己“我能行”“我很棒”等肯定自己的话语。其实他人的赞美效果更好,更能使自己自信。冥想也是一个不错的暗示方式。而它也有心理休息的作用。这些能使自己发挥潜力,提升自我价值!

篇3:中学生作文抄袭心理初探

导致中学生作文抄袭的首要原因是第五层次精神需要。按照弗罗伊德和马斯洛学说, 人的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活的需要、生理的需要, 即第一层次的需要。而更高层次的需要, 即第五层次的需要, 是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人当最基本的生活、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 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 即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肯定、认可、赞美、关爱。发挥自己的潜能, 追求自我价值的最大实现, 而一旦这种追求遇阻时, 就会千方百计以致丧失诚信的道德底线去追求。因为每次作文抄袭后, 总能获得老师的好评。老师对作文的肯定认可, 满足了学生的第五层次精神需要, 因而学生总是乐此不疲, 不遗余力直接或变相抄袭作文。每次作文点评, 我仅就文章本身评析, 至于抄袭, 我则个别谈话, 指出其抄袭的危害性, 但以后作文还是会出现抄袭现象, 这不得不促使我反思, 是教师作文指导出了问题, 还是学生心理出了问题。因此, 我多年进行的中学生作文心理研究, 有了新的课题, 即中学生作文抄袭心理研究。

作文抄袭能得到教师的肯定, 学生最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得到认可满足, 如果作文是学生原创, 肯定的评价则无可厚非, 如果是抄袭作文, 教师应予以否定评价。因此老师评价作文不能“以文评文”, 而应“以人评文”。

作文抄袭也反映了中学生虚荣心的膨胀, 诚信的缺失以及教育问题的存在。教育没有把培养孩子诚信诚实的优良美德作为社会教育的起点。实际上, 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重要的社会属性, 诚信教育应该贯串在整个作文过程中, 融合在作文教学的流程和各个环节里。

学生抄袭作文, 你会发现, 每次布置作文, 会出现千篇一律的“仿”“套”“抄”, 甚至会出现十几篇一致的“结构模式”, “不属于自己的富有个性的话语模式”, 长期的盲从抄袭, 窒息了学生对母语的情感和文学才情, 学生从作文伪圣化滑向做人虚伪化, 从“单纯”滑向“双重人格”。

叶圣陶《作文论》说, “假如有所表白, 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 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标, 切乎生活的实况;假如有所感兴, 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 则必本于内心郁积, 发乎性情的自然”。叶老这段话明确告诫我们, 作文应追求一种“诚”, 即内容的真实, 情感的真诚, 这是个性创造的基础, 也是完美人格的体现。因此, 作文教学应该去伪存真, 去虚存实, 去伪求诚, 再现学生纯真的独特的个人性情, 抒发真性灵, 真实的自我。公安派作家袁宏道所倡导的“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就是这个意思。

学生作文抄袭, 说明了学生关注社会, 关注人生, 关注生活实际少了。脱离了作文源泉的生活大舞台, 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一味抄袭, 作文的路子必定走进一条死胡同。这无异于缘木求鱼。“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只要将“世事洞明”, 深入体察, “人情”世故都弄明白了, 作文的活水源头就有了, 材料充实了, 何愁作文时无话可说?有东西写了, 还抄什么?

篇4:优化中学生的作文心理

根据中学生作文心理的一般规律,我认为教师可侧重从以下四方面去优化中学生作文心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一、变作文教学目标为学生主体需要。卡耐基《处世的艺术》指出:“天底下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影响人,就是提到他们的需要,并且让他们知道怎么去获得。”满足需要,这是人们行动的目的,也是人们乐意采取行动的力量之源,因此提示需要,就可使之与目的、行动、心理构成作文教学的良性循环。因此响亮地提出,为生活而提高表达能力,努力学习知识而用好表达工具,为未来工作而培养好的表达素质。让学生真正看到写作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从而改变其写作观念,激发其作文主观能动性。

二、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所表现出的不同心理需求进行作文训练。大致从初一到初二上学期,学生处在开放期。这个阶段,学生还带有稚气,大胆、热情、纯真,善于模仿,喜欢想像,思想十分活跃;因此作文训练宜灵活多样,可以练习仿写、改写、扩写等,以发展学生在这方面优势。大致从初二下学期到高一上学期,学生进入闭锁期。这个阶段,学生变得“深思熟虑”了,把一切都看得很神秘,强烈希望摆脱大人的束缚,常喜欢独自写日记、书信;其心理特点是希望教师能尊重他们,不把他们当小孩看待,乐意写一点比较深刻的东西;因此作文训练应注重表达深度,多写一些富有哲理内容的文章。大致从高一下学期至高三,可以说是学生的断乳期。这个阶段,他们基本上完成了心理的“断乳”,变成青年了,开始以自己特有的观点、态度体验生活,探索人生道路,同时课外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常喜欢谈论国内外大事。这正是培养、提高议论能力的大好时机,因此作文训练应充分估计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范围可更广些,气魄更大些,内容更应有一定的深度。

三、让学生主动探索生活问题,做到有所思而作。让他们以主人公的姿态,对现实生活进行“干预”,有所为而作;让他们亲自参加社会实践,产生写作动机,有所求而作。总之,把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由衷地说自己想说的话,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显出生机和活力。

四、激发写作冲动,培养写作兴趣,促其乐于作文。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中学生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必须每天阅读,获悉和贮存信息,造成一种势能,使心中有故事。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教师不妨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报刊杂志,让他们订阅;并经常给他们介绍、评价最新书籍和报纸上的文章,传播新信息;广泛开展“每日一读”、“文学晚餐”等活动,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冲动。

鼓励学生自信心与成长意识,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冲动的有效方法。教师不妨鼓励学生:世上无难事,作文亦然。著名作家巴金说:“只有写,你才真正会写。”一开始不要怕写不好,只要勤练笔,熟能生巧。世上无论哪一个作家、诗人,都不是天生的。有的投稿几十次,甚至几百次才能发表。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是从一人多高的草稿堆上站起来的。而且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长处,哪怕一点一滴也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有的学生往往因为一篇精彩的作文得到老师的褒奖,从此就对作文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以至终身从事写作。反之,一个学生如果在自己的习作中老是经受着失败和挫折的苦恼,或者感受的永远只是“也无风雨也元晴”的平淡,那么他在心理就会一直处于自卑和压抑的状态,那种渴望作文水平提高的心理必然受到极大的限制。

设置竞争舞台。作文教学中,如果缺乏竞争氛围,那就无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去争取日后的成功。因此作文教学中要创设竞争舞台,如针对高中生开始塑造并完善个体在群体中的形象这一心理特质,不妨开设口头作文课,学生就会在每次作文前都积极准备,认真对待;有的甚至预先写在纸上,记在心里,争取在班上一举成功。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评出口头作文的最佳者,学生觉得露了脸,自己的作文价值也得到及时而充分的肯定。

调动真情实感,激发写作欲望。学生一旦对作文有了稳定而深厚的感情,就会使注意、感知、记忆、想像、思维等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于是头脑中储存的许许多多人、事、物、景及妙词佳句都会纷纷涌现出来,并有形诸笔端的迫切,这时就易于成文,且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感染力强的好文章,这样学生就不会视作文如重负,而会乐此不疲。为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在命题、指导、写作、评估诸环节中创设诱人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命题时重在能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指导时重在诱发学生的情感外射。评估时,要善于利用赏识效应。

篇5:中学生从众心理作文

“从众效应”多数情况下是对人的一种误导。比如说有人哪边张三李四吵架了,那过不了多久他们周围就会被挤的水泄不通。又如一人闯红灯,所有人都跟着违规;如一人偷窃而未被抓,许多人都以为这有利可图……这些都是从众的体现。因此,不盲目随大流,面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才是特立独行,才容易为生活添彩!

当众人皆为利奔波之时,我独寄情于书,收获一份宁静闲适;当众人皆悲秋伤春之时,我独赞秋高气爽,春满乾坤;当众人皆感慨时运不济之时,我独叹一声“总在风雨后”,当众人皆言人心不古时,我独吟一句“人之初,性本善”……生活的疲累麻木了世人的神经,噬碎了对美的憧憬。而特立独行,似一声春雷,将光明的种子播下,为生活添彩!

特立独行的人,是对负责的`人。

在众人皆苟且偷生的时候,偏有一个叫岳飞的汉子特立独行,想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展不世豪情,将精忠报国谨记心间,为领土完整浴血奋战;在众人皆麻木不仁浑浑噩噩之时,偏要有个神智清醒的鲁迅,以笔为剑,直指旧社会的愚昧与腐朽,将中华这条沉睡的巨龙从梦中唤醒……他们都处在混乱的年代,却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一已之力力挽狂澜,为信念而奋斗不息。

特立独行的他们,怎能不被世人谨记?

举世皆醉而我独醒,众人皆浊而我独清。中国的文人中,向来便有许我特立独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他们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他们热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憩淡,他们衷情于“黄河之不天上来”的磅礴,他们倾心于“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洁净……纵然身处污泥,他们也愿开出高洁独放的花!

篇6: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选作文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主要原因是心理上的片面性和表面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的心理常常使一些同学偏激,喜欢怀疑和争论,缺乏虚心请教精神,非常自信,行动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们中间有的看问题总是抓住一点就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要么好的不得了,要么坏的一无是处;有的则把教师、家长对他们的教育和忠告视为对其独立性的一种限制,因此往往听不进去,并在心里上产生反感。无数事实证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就好比是“盲人骑瞎马”,很难办成大事。

民间有“当事者迷”的说法,这不无道理。要使学生不“当事者迷”,能正确认识自己,教师和家长应帮助他们学会实事求是地对自己的能力、特长和不足之处进行客观判断,多听听别人对自己的真实的评价,这样把两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就能比较准确地认识自己。同时,还应学会自我控制,学会辩证地认识自己,即自己既不是完美无缺,也不是一无是处。在肯定自己的优点,发扬自己的长处的同时,应努力改掉自己的缺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可能的话,还应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学会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调节。

再一个就是经常严格地审视自己,既不自我欺骗,也不放纵自己,对自己的言行要有一定的约束,克服心理上的偏激。

常言说得好: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就是聪明的人。如果我们的小学生都能学会认识自己,勇于创新不断进取,那么将来伴随他们的一定是成功。

篇7:中学生作文心理调查及对策

[作者]  岳秀峰/秦胜   荣成市实验中心

[内容]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为了全面掌握学生作文的心理情况,我们在初二和高一两个年级分别进行了学生作文心理调查,结果如下(见附表)。

[附表]类别              项目                      初中       高中作        老师只出一个题目                   6%      2%文        老师出几个题目由自己选            50%   18%题        给材料作文                        14%   38%目        自由拟题                          30%   43%对        写个人的生活志趣                  20%   58%作        写同学间的事                      48%   18%文        写个人家庭的事                    6%

篇8:中学生心理健康作文

一、语文教师利用作文教学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从而来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

初中阶段的学生, 有着独特的个性, 有着特有的心理状态, 有着青春期的萌动, 有着各种心理困惑。有的学生学习刻苦, 遵守纪律, 但情感脆弱;有的学生热爱集体, 工作积极肯干, 但自高自大, 不听忠言;有的积极热情, 乐于助人, 但办事马虎, 没有耐性;有的胆小怕事, 不善交际, 自我封闭;有的我行我素, 自暴自弃……语文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 洞察学生, 及时判断学生的思想动态, 及时发现、医治这些现象, 作文时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对自己负责, 学会自我倾诉, 在倾诉中解除心理的困惑。因此, 语文教师要设置一些便于学生倾诉掩藏在自己心灵深处的疑虑的作文题, 让学生愿意在作文中将自己的情感向教师倾诉, 教师根据学生流露出来的情感来指导学生如何应对心灵深处的困惑。

二、语文教师利用作文教学教会学生正确评价自我, 从而来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

初中阶段的学生, 往往不能正确评价自我, 从而形成心理障碍, 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评价自我。例如有个学生在作文《我的苦恼》中写到:“自己虽然是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 但由于自己长相不佳, 经常受到其他学生的嘲讽, 说她是个丑八怪。她心里十分苦恼, 看到面容娇好的同学心里十分妒忌, 有时真想拿把刀子毁了她的容……”这个学生的心理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 如果不及时疏导, 后果将不堪设想。我及时找她谈话:“你记不记得歌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外表美只能取悦一时, 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 你长相欠佳, 这是父母给的, 是自然灾害, 你用不着怨天尤人, 你看影视界那么多丑星, 他们从不埋怨自己丑, 而是将丑化为自己事业的资本。潘长江个头矮小, 但他说浓缩的才是精品。这说明丑并不代表什么, 你大可不必存在妒忌心理, 你提到的那位女同学的成绩就没有你好, 请你记住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 《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样子丑到了极点, 但他的心灵也美到了极点……”通过我的疏导, 这位学生能作到正确评价自我:“丑并不是我的错, 我虽然很丑, 但我很温柔;我虽然很丑, 但我很自信, 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去说吧!”后来, 这位学生并不掩饰自己的丑, 而是将别人的冷嘲热讽抛之脑后, 认真学习, 最终考入中山大学。

三、语文教师利用在作文教学教会学生超越自我, 从而来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

仅仅是正确认识和正确评价自我还远远不够, 作为语文教师还必须教会学生超越自我, 只有让学生有了自我超越, 才会让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十年前我教初三时, 有一个女学生成绩非常好, 我也经常辅导她, 我俩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但后来我发现她在我面前总是惴惴不安, 总想掩饰什么。我想这位学生一定有什么秘密, 于是我布置了一道作文题《我心中的秘密》, 这位学生的作文交上来后令我大吃一惊。她在作文中写到:“我心中埋藏着一个秘密, 这就是我对我的xx老师产生了好感, 我想见他但又害怕见他, 我每节课都希望上他的课, 但每次上课我都心不在焉, 我该怎么办?……”我看了她的作文后, 马上找到了这位老师, 给他讲了这个事情。这位老师让我妥善处理这件事。于是我给她写了一封信:“xx同学, 从你的作文来看, 表明xx老师是一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你的聪明好学令我和这位老师非常欣赏, 但师生之间只能存在友谊, 希望你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不要过早地尝试青苹果, 你应该知道青苹果的味道是酸涩的。你会有美好的未来, 希望你能超越自己的情感, 走出自己的困惑, 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通过这封信, 让这位学生超越了自我, 她把心思全部投入到学习中, 后来她考入了一所重点大学。

四、语文教师利用作文教学教会学生创造“新我”, 从而来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

创造“新我”,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改变原来的心理状态, 使之达到一个新的心理状态的过程, 也就是使学生由“旧我”变成“新我”的过程。《扁鹊见蔡桓公》这篇课文, 讽刺了蔡桓公讳疾忌医, 不听扁鹊劝告的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在我们的学生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人, 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在学习这篇文章后, 我布置了一道作文题 (下转第83页) (上接第16页) 《读〈扁鹊见蔡桓公〉有感》, 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蔡桓公是一个不愿意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而我也像蔡桓公一样, 蔡桓公不听别人劝告而最终死亡, 我原来也不听老师劝告, 我行我素, 以自我为中心, 我的结局又将如何呢?我心中不由得有一些恐惧感……”我及时地在他的作文本上写下了这样几句话:“你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你最大的进步, ‘浪子回头金不换’, 改正自己的不足才意味着真正的成熟, 希望你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做一个脱胎换骨的‘新我’……”后来, 这位学生真的变好了。短短的几句话使他如沐春风, 短短的几句话完成了师生之间的心理引渡作用, 使这位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一次大的提升。

篇9:中学生心理健康作文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心理需求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心理需求时,这种心理需求就会转化为强大的学习愿望,就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自我发展的动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再现特定的生活场景,创设写作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心理需求。

靠近学生最新发展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儿童兴趣的幼苗同样需要培养爱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目标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学生才会有信心,从而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科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必须是关注全体学生,对学习好的学生耐心教导,对学习中出现错误的学生更要耐心教导;善待学生的每个错误,以学生今后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从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出发,在课堂上,既关注少数课上发言踊跃的学生,也关注那些没有发言的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结;指导学生提炼学习作文策略;珍视学生在对待作文内容上的独特感受。这样,学生有了平等良好的学习心态,有了教师恰到好处的帮助,有了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的创作自由,自然会有良好的学习作文的心态。

发扬教学民主,激励创造性思维

教学中,笔者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中,教师不如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质疑、自学能力,享受探究的乐趣。例如《自编童话》一课,播放了截取好的《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蟠桃会上偷来仙果、猴子们吃一段之后,让学生们想象:数年后,花果山上会是怎样的情景……这样学生在想象中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正是童话的构思过程。

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 教学中,有些内容让学生自己来选择,不仅可以充分体现课堂上的教学民主,而且,由于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学生对自己所选的理所当然更负责任,更乐于去做。因此,笔者在学生练笔时常常是选择学生自己命题——题材、体裁均不限制的做法,让学生在作文中自主表达、得到乐趣。

让学生给老师提点意见或建议 教师应当蹲下来看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甚至批评,重视学生的建议,积极鼓励学生说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看法,要敢于面对学生的问题,使学生不迷信教师,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作文讲评中创造多种条件,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

用师爱打开学生的“心灵门扉”

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孩子的目光更敏锐的了。多年的教学工作,笔者体会到,教师要有“四心”,教育才会真正走向成功。一要有爱心。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二要有诚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要用诚心撞击学生的心灵,从而实现心与心的对话、灵与灵的交融。三要有耐心。作为教师,要具有百求不厌、诲人不倦的素质,学会忍耐和宽容,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理解学生,给学生时间和机会。四要有关心。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不仅是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更是慈爱的母亲。

总之,只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心理需求,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发扬教学民主,以真诚的师爱打动学生,学生就会以良好的学习作文的心态去学习作文,教师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第十四小学)

篇10:中学生心理健康作文

some college students have hidden mental problems. without parents'immediate help or teachers'adequate guidance, a host of physical and emotional disorders touch them. they suffer from depression, sleep disorders or poor academic performance. anious hearts, hopeless minds and even nervous breakdowns chase them.

mental health is part of the most valuable wealth students can ever possess. on campus students learn to reason and act with wisdom, with a healthy mind in a healthy body, they can challenge all hardships later in life. today's competitive world needs more versatile talents, especially those who are firm willed and have confidence in themselves.

篇11:中学生作文心理分析与导向

[作者]  李全民/张凤枝

[内容]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尺度。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因而在教改日益深化的今天,研究中学生的写作心理,对提高其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作文的.过程是一个思维过程,是在人脑机能的作用下客观与主体双向运动有机统一的心理运动过程,也是一个信息流动的过程。因此学生开始行文的心理状态如何?文题对他们的刺激造成何种反射?对头脑中已存的素材、信息如何整理加工,适时再现?这些都对写作有直接影响,只有细心观察,正确引导,使其发挥潜在的能力,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前一部分学生虽然也知道作文在开学考试,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写作兴趣仍不浓,甚至怕作文。即使是在老师的强迫下完成作文,也多是敷衍塞责。加以多数是以教师命题,学生硬着头皮在老师划定的圈子里咬笔杆、绞脑汁,冥思苦想,被动地训练,结果是材料枯竭,信息断流,收效甚微,有时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需求心理,进而调动其写作积极性呢?

一、激发写作冲动、培养写作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要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首先要使学生产生好的情绪,打破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平静状态,引起兴奋调动潜在的需求,激发其作文的内功力,促其乐于作文。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然后就能积极思维,主动作文,因此激发兴趣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篇12:小学生健康作文

我要做一个健壮的孩子,早睡早起,多做运动,多吃饭。预防病菌入侵,要是病菌入侵的话,那就要生病,我不喜欢生病,因为生病就不能上学和上课,不能和好朋友玩了,而且生病就要打针,打针好痛好痛的,我最最最害怕的就是打针,每次打针,我都会“呜呜呜”的哭,还要好苦好苦的药,每次我生病,爸爸妈妈都很担心。所以我以后一定要好好运动,不挑吃,不让病菌进入我的身体,那么,我就是一个健康快乐的小女孩了。

很多语言都是自己的话,蛮不错的。

篇13:作文教学中学生心理意识流向引导

那么, 作文教学应如何引导学生的心理意识流向, 以求得实效呢?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一、正确的思想意识流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 一个学生的思想正确与否, 往往影响到他的写作心态, 写作心态的正确与否则直接关系着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在作文教学中, 学生流露出来的消极思想往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迫于升学的重压, 部分学生的学习功利性较强, 认为作文的实效不大, 便把“寸金难买”的“寸光阴”投入到数理化上;认为作文流于模式, 对作文提不起兴趣, 无写作之欲望;认为“天下文章一大抄”、“天下文章一大编”, 自己又不想当作家, 何必浪费那么多的脑细胞等等。

有了这样的意识和心态, 教师在课堂上大谈作文法则、作文技巧、作文的重要性, 又能管什么用呢?

“浇花先浇根, 育人先育心”, 鉴于学生存在的这种作文心理, 教师首先必须从学生的心理诱因入手, 解决其心病。他们认为写作“难出成效”, 教师就用他们自己的实例表明, 勤于积累、认真练笔, 同样能够见效很快;他们总“存在为考试而作文的想头” (叶圣陶语) , 我们就偏让他们的作文能在现实生活中“去影响人” (毛泽东语) , “去把人们的心灵点亮” (普希金语) , 并用点心思抓好这类典型;他们有“对作文没兴趣”的念头, 教师就要更新教学观念, 改变教学方法, 拓宽写作思路, 贴近生活选材, 放开学生的手脚, 鼓励学生写出真我风采, 并适当采用激励机制, 创建浓郁的写作氛围;针对“不想当作家, 抄编了事”的学生的心理, 教师应及时找学生或面谈、或笔谈、或提供心理咨询, 力争放下学生的心理包袱, 以轻松的心态走进写作天地。

正确的思想意识流, 是引导学生破除“害怕作文, 讨厌作文”的心理障碍, 走上喜欢写作、热爱写作的必经之路, 是治“作文教学走进教学误区”之本的关键所在。

二、丰富的生活意识流

“艺术来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生活是艺术的生命之源, 离开了生活, 艺术的鲜花便会枯萎。同样, 生活基础是作文的源泉, 离开了生活, 特别是学生熟悉的生活 (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 , 学生的作文训练就成了一句空话。

但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 我们却常喟叹学生的作文立意肤浅, 缺乏新意, 材料雷同, 形式呆板, 编造风严重, 生活气息微弱, 学生要在作文中表现生活、展示社会的意识严重缺乏。如何培养学生丰富的生活意识,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 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阅读是学生间接生活的积累, 也是学生作文前期的重要的积累途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观千剑而后识器, 操千曲而后晓音”, 广泛的阅读, 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 增长他们的见识, 拓宽他们的眼界, “凡作文, 须要胸中有万卷书为之根底”。

引导学生深入生活, 走上社会, 是学生作文生活化的另一重要途径。人是社会的人, 文章应为“时”而作, 触摸时代的脉搏。就如唐弢说的:“在生活里, 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 往往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需要我们很好地去采掘、去总结, 只有总结得深, 才能概括得高。” (2)

所以, 作为教师, 要调节好学生的丰富的生活意识流, 使作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 让五彩缤纷的生活成为每个同学写作的活水源头, 让本应充满生命气息的作文课走出窒息灵魂的传统训练藩篱, 再现其亮丽的色彩!

三、驿动的情感意识流

如果说, 生活是作文之源, 那么, 思想感情则是作文之流 (叶圣陶语) 。生活之源要引导好, 情感之流更要疏导通, 源流皆畅, 文思汩汩。

众所周知, 作文不单是一种写作技巧的传授, 更多的则是一种生命状态的燃烧和释放, 或者说是一种写作个体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但在当前实际的作文教学上, 这种内心深处力量的释放, 即心灵背景的力量释放的作文却寥寥无几。大多数学生, 都是为考试而作文, 为文而造情, 很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之嫌。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适当地加以引导。

首先, 消除学生的心理顾虑。应该说, 在情感发展上, 中学生的情绪强烈, 情感体验内容复杂多样, 但他们的内心体验不易外露, 情绪和情感带有明显的文饰、内隐、曲折的性质, 想展示自己的个性, 又担心被人窥透内心的世界, 不敢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针对此, 教师应逐步消除学生的心理顾虑, 让学生懂得, “感人心者, 莫过于情”, 应该鼓励学生以“我手写我心”, 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其次,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感。大凡名家, 其作品不乏真情实感的积淀。如《背影》中深沉的父子之情, 《我与地坛》中对死生的独特体悟, 《阿房宫赋》中对历史的深刻见解等等。除文学名著外, 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 观看电影《生死抉择》, 可引导同学们领会李高成在抉择的关键时刻, 果断地舍小我, 为党和人民的震撼人心的魄力;欣赏电视剧《恰同学少己任的凌云壮志, 以激励自己;倾听歌曲《爱我中华》, 以培养学生热爱大中华的豪情, 涤荡自己的心胸。

第三, 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 走向社会, 在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 完成课内情感向课外情感的体验。如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 让学生领悟“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从而培养学生广阔的胸怀。如引导学生走向社会, 了解社会中的光明与黑暗、崇高与鄙劣并存的多面性, 让学生的一双慧眼去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 让自己的一颗心去体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让自己的一只笔去描绘丰富多彩的世界。

“笼情于心, 诉诸笔端”, 让学生那一份驿动的情感充分地释放出来, 尽情张扬其情感的魅力吧!

四、坚强的意志流

当前的一批中学生, 大多属独生子女, 从小在父母的荫蔽下长大, 宠爱多于严教, 享受多于磨难, 用“蜜糖罐”、“安乐窝”、“温室”等词语来形容他们的生活环境实不为过。长期在这种顺境里生活, 很容易养成慵懒怠惰的生活作风, 往往不思进取, 不愿拼搏, 怕苦怕累, 怯于竞争, 情感脆弱, 意志软弱。这样的人是很难成为建国之才、跨世纪人才的。

鉴于此,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 应注重强化挫折教育, 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 激发学生自强自立的意识, 引导学生培养起坚强不屈的意志。

在作文命题时, 教师可有意识地巧设文题, 借以磨砺学生的意志。如以“心底无私心地宽”为话题, 教育学生要有大公无私的广阔胸怀和豁达的人生态度;以《选择和放弃》为题, 让学生明确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时, 要有慧眼, 有胆识, 有勇气, 果断地去选择或放弃;以一则“一青年因接到落聘通知书而自杀未遂, 后发现有出入后, 但终究被解聘”的材料, 使学生进一步明白没有坚强的意志和过硬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人是很难适应当代激烈竞争的社会形式的等等。

除此以外, 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早自的承受挫折和风险的意识。如,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古雄才多磨难, 从来纨绔少伟男”,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等, 均可砥砺学生的自强不息之志。

当然, 学生具备了自强的意识外, 还应有坚韧不拔之志作保证。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兴趣一来, 气吞山河;一遇挫折, 心灰意冷, 这样是决不可能自强自立的。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 应教育学生对社会的复杂曲折性有充分的认识和心理准备, 以顽强的意志和超人的能力去正确解决而不是畏惧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 奋斗不息, 进取不止, 百折不挠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五、萌动的创新意识流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 天天是创造之时, 处处是创造之地。” (3) 创新意识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 特别是处于黄金时期的中学生, 触摸新事物的感觉极为灵敏, 思维极为活跃, 想象力最丰富, 求知欲最为旺盛, 喜欢标新立异。在他们的身上, 时时萌动着创新的意识, 处处流露出创新的渴望。为此, 作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 彻底破除一切违背写作规律, 阻碍个性展示的套路模式, 张扬个性, 直奔写作创新的自由王国。正如江泽民多次强调的:“创新能力是上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不善于引导好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文教学就会失去不竭的动力。

总之,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动态, 时刻感受学生的心跳, 要善于引导好学生以上五个方面的心理意识流向。这样, 又何愁学生写起作文来不左右逢源、言如波涛、风行水上呢?又何愁学生写出的文章不视野开阔、力透纸背、耐人寻味呢?综

参考文献

[1]《心理学原理》 (1890年)

[2]唐弢《关于杂文写作的几个问题》

[3]叶圣陶《创造宣言》

篇14:中学生作文难心理原因探究

【关键词】动力性困难 能力性困难 写作内容 写作技能 写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83-02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难中之难。学生怕写,教师怕教,已经成了语文教学界公开的秘密。但是,所有的人又都清楚地知道,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表达能力)是整个语文能力的核心,让不了,躲不过,必须认真面对。此处笔者试图从心理学角度,探究中学作文难主要原因,以期给中学作文教学提供些许启发。

根据笔者多年的调查分析,中学生作文困难主要表现在动力性困难和能力性困难两方面。其中,动力性困难牵涉到学生心理结构和即时(课堂作文时)的心理状态;能力结性困难牵涉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相关技能。它具体表现为以下情形:

一、动力性困难

动力性困难是指学生的写作动机不强,缺乏作文的热情,对写作没有兴趣的心理状况。动力性困难的核心是写作动机,它是作文教学矛盾中的关键因子,如果不解决好学生的写作动机问题,教师就很难有效地开展作文活动,更无从谈起把作文教学导入健康有序的轨道。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特别强调要对学生的写作动机进行适当地强化,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第一学段的相关表述是“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的相关表述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到第三学段,过渡到要求具有初步的写作意识即“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第四学段则提出“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其中,不同学段又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等要求。能在新课标中如此反复强调,可见动机与情感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当代心理学认为,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有机体的各种行为和活动都是由动机所引起的。奥苏伯尔曾从影响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角度将学习动机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三种。他认为,认知内驱力是在要求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这是一种内在动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在通过胜任某些活动获得尊敬的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其目标是得到某种地位,附属内驱力也可以称为交往内驱力,是在希望他人关心、认可、友谊与支持的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其目标是获得他人的赞许和认可。

动机对学习活动的影响很大,它不仅能激发个体去从事某项活动,还能对行为定向和维持行为。作文教学一定不能忽视学生的写作动机,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充分关注对学生的写作兴趣的激发,要把作文教学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要充分“激情”“激趣”,让学生有写作的冲动,而不只是窝在教室里干巴巴的说教。要综合考虑作文前、作文中和作文后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正如陆游所说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如果有一天,在学生眼中,作文也像运动、K歌、舞蹈一样,是情感的宣泄,是才华的表露,是生机盎然、充满乐趣的,我想,这时学生的写作动力性问题就已经得到了解决。

二、能力性困难

所谓“能力性困难”,是指学生缺乏与文章内容相关的信息,缺乏写作技法和不懂如何运用写作策略。

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写作过程的本质是一种问题解决过程。这种问题的解决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与问题解决者的知识密切相关,它包括三类知识:问题背景知识,推理规则和解题策略。前者决定个体对问题的理解,后两者决定问题能否顺利解决。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更加明确地指出,问题解决能力是一种学习结果。这种学习结果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和态度。他认为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学习类型包括以下三种:第一,智慧技能,这是指那些为了顺利解决问题所必备的概念、规则和原理。第二,有组织的言语信息,他们有助于问题解决者理解问题,并且能对问题作适当的评估。第三,认知策略,它们能使问题解决者选择适当的信息和技能,并决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怎样及何时使用它们。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不妨把写作和烧鱼做一个类比。要做出色香味俱的鱼,可能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鱼材的质量(包括主料和葱、姜、油、盐等辅材)。如果给你的是小鱼、死鱼、臭鱼或受过污染的鱼,又缺少佐料,可能任你手艺再好都很难做出可口的鱼。2.烹饪技巧(做鱼的技术)。用哪些材料,如何搭配,火候、刀工,先后次序等。3.烹饪策略:做给谁吃?在什么场合做?为什么做?

对于作文而言,首先要考虑写作内容,即写什么?这是作文之“鱼”。其次要有写作技能,比如如何开头结尾,如何谋篇布局,如何遣词造句……,这就好似烧鱼中烹饪技术。再者还要考虑写作策略:阅读对象是谁?写作目的是什么?对于上述情形,安徽师范大学何更生教授在《作文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有详细的论述。该书提出写作能力结构有三个组成部分,即写作陈述性知识(即写作内容知识),写作程序性知识(即写作技能)和写作策略性知识(认知策略)。

中学生作文难往往在以上三方面都有困难,或者说在以上三类知识上都存在着问题,其造成根由也各不相同。其中,有人把写作内容知识的欠缺归因为学生的社会实践不够,生活体验不够,阅读量不够。一句话,积累不够。在这种情形下,言之无物,无病呻吟,言而无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在写作内容知识不足的同时,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写作技能和写作策略性知识可能更为薄弱。经典的“样本”不够,训练时间不够,训练方法不当,造成了学生的写作水平长期徘徊不前。虽然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大多有作文训练模块,但往往训练序列不清晰,范本、样例缺少针对性,教师,学生在寻求作文指导时,往往还是一头雾水。写作策略提到的更少,一般的作文指导书几乎不提,但其实它是写作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学生又非常欠缺。

三、解决方案

上一篇:2016年下半年江西省证券从业资格《证券投资基金》第十章考试试卷下一篇:改革先进单位典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