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024-06-20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用6篇)

篇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

(一)自我意识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中学生积极自我意识教育的内容

1、自我认识教育

2、正确的自我评价方法的教育

3、理想自我的教育

二、学习心理的辅导

(一)学习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的内容

1、学习动机的激发

2、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3、考试心理的辅导

三、挫折的应付

(一)挫折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1、挫折的含义 : 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达到目标的行动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2、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挫折,引起挫折的具体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学习方面(2)人际关系方面、(3)兴趣和愿望方面(4)自我尊重方面

(二)中小学生挫折教育的内容

1、挫折观的教育

2、应付挫折方式的教育

(1)消极的应付方式:攻击、固着、冷漠、否认、退化、压抑、反向

(2)积极的应付方式

3、挫折承受力的训练与培养

4、挫折应付不良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

四、情绪的调节

五、人际关系的协调

六、性心理教育

青春期性心理教育的内容:

1、青春期性心理教育的内容,2、青春期性意识发展的教育,3、青春期性行为的心理教育,4、青春期异性交往的教育,5、青春期性心理发展困扰的个别辅导

七、优良人格的塑造

㈠人格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㈡中学生优良人格的塑造

1、理想和世界观的教育

2、自我观的教育

3、意志品质的教育

4、优良品格教育

5、不良人格的纠正

篇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什么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培养健康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自我教育。

①适应学习。如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疲劳的预防,应考心态的调整。

②适应生活。如生活环境的熟悉,合理应对因生理发育而诱发的心理压力。

③适应人际关系。如学会处理与各种交往对象的关系,消除人际交往的矛盾。

④学会做人。处理好个人和集体规范的关系,处理好自己和各种社会角色的关系。

⑤发展智能。如以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掌握各种基本思维方法。⑥发展个性。如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悦纳自己。⑦发展社会性。如发展学生责任感、奉献感、合作意识。⑧发展创造性。如培养学生创造的动机,创造的潜能。这八个方面的内容体现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新课程改革所强调学生的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精神有吻合之处,也是课改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趋势的反映。

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依据目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自身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有以下几方面:

①促进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心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处于良好的态势中,成为一个健全的人。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功能。

②提高学生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能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局限于消极、被动地解决学生心理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心理防御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个功能。

③培养学生主体性,形成良好人格。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借鉴此次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理解、信任学生,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中,使自身人格得到升华和完善。

④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适应能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学生心理或行为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使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在相应情境中产生条件性反应,表现出与之匹配的行为,进而形成一定的适应能力。

篇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机能、促进其心理发展的活动。[1]其中, 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提升受教育者的心理机能, 形式是培育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 表现是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培养和人才塑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时期, 主体意识非常明显, 常用“我认为/觉得/希望……”来表达自己的强烈主观意愿, 情绪不稳定, 自制力较差, 逆反心理较强, 抗挫折能力较差等, 这些典型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目前, 有关的研究较多, 虽然众多学者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侧重在哪些内容的表述不同, 但总体上基本趋于一致, 如樊富珉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包括优化教育和预防教育, 优化教育关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主要是智能发展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预防教育防患于未然, 主要包括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教育、心理疾病防治教育。[2]胡凯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人生观价值观与心理健康、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个性与心理健康、学习与心理健康、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恋爱及性心理与心理健康、情绪与心理健康、挫折与心理健康、择业求职与心理健康、心理测验与评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3]在本校进行调查访谈时, 要求学生回答目前面临哪些心理困扰或问题, 回答结果也趋于一致。如不愿意上课, 不知道怎么应对学习和考试, 不知道学校开设的专业课有什么意义, 总失眠, 寝室同学关系不好, 想要谈恋爱或失恋, 不知道毕业之后能做什么, 沉迷于网络聊天和游戏, 喜欢虚拟世界不喜欢现实社会, 感觉自己很郁闷不知道怎么调节, 容易情绪激动, 等等。

从学者的研究和实际调查中可以看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个性心理、人际交往心理、恋爱与性心理、择业心理、网络心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方面的等方面。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根据学者的有关研究[4,5,6], 结合在高校中实际进行的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研究,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 心理咨询机构

心理咨询机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 主要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心理素质培养计划的实施、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的诊断和咨询、普及心理知识等。在调查中, 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学校设有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据了解, 本校的心理咨询中心主要负责学生的个案心理咨询;组织入学新生进行统一的心理测评并进行心理筛查;创建心理协会, 不定期的开展主题心理活动等。

(二) 心理学课程和讲座

在高校开设心理学课程和心理讲座, 有利于大学生更好、更全面、更广泛地了解心理学的知识, 让大学生了解自己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在遇到困惑时能够从容应对。目前, 本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 给新生介绍心理健康的知识;校选素质拓展课中开设相关的心理学课程, 如积极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学生选课的积极性较高;咨询中心和专业教师每学期进行心理专题讲座, 涉及情绪管理和调节、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

(三) 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据调查, 学校每个假期都会安排学生自主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假期深入到社会实践领域学习或实习;在心理健康主题日时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心理测量或心理知识普及,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四) 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

建立大学生的心理档案, 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也是学生接受个别心理辅导的必要记录。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 有利于教师能更好、更及时地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倾向性, 有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也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了解, 能够相应地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本校也实施了大学生心理建档工作, 由咨询中心根据新生的心理测评结果分门别类建立档案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和追踪, 对筛查出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 实行导员、专业教师和心理咨询中心合作的形式, 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和校园支持。

(五) 校园心理剧

校园心理剧是一种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是通过角色扮演、角色互换、内心独白等戏剧形式呈现各种典型的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 帮助学生在体验和与他人分享中学会如何应对和正确处理心理问题。在舞台上, 由学生扮演的当事人或由当事人自己来呈现各种典型的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 在心理辅导老师、全体参与演出者及观众的帮助下学会如何应对和正确处理心理问题, 从而既能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又能使全体学生受到教育和启发。本校由心理咨询中心和应用心理学系组织了心理剧的展演和评选活动, 由学生自主选题、自编剧本、排练并演出, 在心理剧中体现问题、提出思考, 最终解决问题, 寻求学生的情绪共鸣。

(六) 和谐的校园氛围

在学校创建和谐的校园氛围, 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提升心理品质。本校的资源较为丰富, 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和应用心理学系面向全校学生开放, 在心理学知识、技能的普及方面得天独厚, 素质拓展心理课、团体训练和辅导、心理咨询、校园剧等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七) 大学生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 简言之就是自己教育自己, 它的基本结构是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和主动调控自我三个部分, 自我教育能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影响学生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支持, 其结果必然通过学生的自身特点起作用, 通过自我意识教育、自我调节和控制训练, 帮助学生建立自助的意识, 在发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利用自身条件自主调节, 并积极寻求外部支持, 发挥内外相互结合的优势, 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上述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共同发挥作用, 保障了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 实现了良好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 提升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机能、促进受教育者心理发展的活动, 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式, 探索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 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途径

参考文献

[1]姚本先, 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1.

[2]樊富珉, 李卓宝.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 1996, (7) :16-18.

[3]胡凯.试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J].医学与社会, 2003, 2 (1) :52-54.

[4]李瑞.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模式初探[J].大学时代·论坛, 2006, (3) :53-54.

[5]张淑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4, 6 (2) :89.

篇4: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关键词】大学生 成长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内容

一、大学生心理知识结构现状调研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自我心理成长分析等方法对某高校在校四个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学知识结构调研。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知识薄弱,通常将常识等同于科学知识,并应用于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如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概念模糊甚至混淆,对心理学发展和历史知之甚少。就调研样本而言,调研结果显示,86%的大学生不能科学地描述出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92%的大学生不知道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内容;94%的大学生承认之前从未接触过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几乎没有大学生能分辨出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以及表述心理学发展的历史等。在应对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需要利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心理问题时,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比较漠然和被动。如机械地应对成长转折出现的问题、面对家庭变故和危机茫然而唯命、对自身因成长和环境因素引发的心理困扰茫然失措等;调研中大学生最希望得到的心理学知识包括,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42%)、人格和气质方面的知识(55%)、心理学有趣的实验和心理学发展的历史(47%)、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内容(78%)等;在应对心理问题时,他们关心神经症类(55%)、抑郁(78%)和性心理(70%)等;需要迫切掌握的心理学技能包括人际交往、压力管理、情绪管理、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等技能,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恋爱中的技能更加向往。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缺陷

2011年6月,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各高校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组织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文件的颁发标志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为高校必修课的时代到来,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里程碑。各高校均按照文件的要求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规范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从目前学习效果、教师授课和课程内容来讲,离科学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还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仅就课程内容而言,其内容存在诸多需要重新设置和调整的方面。

(一)没有给学生构建完整的心理学知识图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首先必须介绍“心理”的内容,才能涉及健康的问题,而有关心理现象的内容正是大学生所欠缺的。目前课程内容几乎只涉及心理健康及心理治疗等,对心理学研究的另一方面,即心理现象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涉及较少。其结果只能造成大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断章取义,甚至孤立和片面对待相关心理问题。如“自我”这个概念在心理学中是研究比广泛的领域,没有给学生介绍清楚之前,是很难深入涉及“自我意识”以及相关心理健康问题。

(二)教学内容学科化、程式化,与学生实际经验相去较远。课程内容选用了与其他学科相类似的模式,即内容介绍学科化和程式化,可读性和趣味性较差,直接给学生带来的是枯燥无趣的心理感受。如“人格”在心理学中业已独立成为一门课程,然而课程内容介绍时比较浅显,同时与性格和气质的辨析没有深入和结合实际。

(三)方法和措施脱离现实,具体技能欠缺。教材在介绍具体的方法和措施时显得离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相关技能显得抽象,操作性不强。给学生的感受是似乎都有理,但就是不知道如何去做,如“情绪管理”中不良情绪表现及调适。

(四)同理案例少。教材在列举案例时,基本是按照医学案例介绍模式,学生在阅读时感到烦闷无趣。从而造成可阅读性和指导性差。同时与时事结合不紧密,没有发挥启发性和警示性的作用。

三、课程内容设置创新的途径

本研究根据实际调研的结果和课程内容中存在的缺陷,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以大学生成长需要为基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进行了创新实践,在实际运用中教学效果显著。

(一)传授给学生完整的心理学知识图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研究正常人群及其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和意志为对象的研究,这类研究主要体现为理论研究。同时还包括以异常心理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这类研究主要体现为实践研究。前者为心理学的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验的基础,后者为人类追求健康和幸福提供了实践指导。二者分离必然造成知识和技能的脱节,从而人为地割裂知行关系。对于非心理学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只有知晓心理学基础知识,才能结合相关技能和技巧,科学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比如,给学生介绍了情绪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基础知识之后,他们就能提高应用相关技能时自觉和主动性。另外,对心理学知识全貌的了解,可以激发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深造的热情和动力,也可以促进学生涉及和探究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生理学和教育学等其他学科知识。

(二)案例结合学生关注的实际,以保证解决措施和途径的简洁、易行和有效。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案例作为理论和技能的对照,从而指导和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案例必须具备启发作用和针对性,以便学生能学以致用。同时案例最好和社会背景相结合,及时反映和跟踪在社会上有一定震撼性和影响性的实例,比如2013年3月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2013届毕业生林森浩的投毒案等。

(三)技能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几条抽象的归类和总结,不能介绍是什么,应该介绍如何做,提供的方法和途径必须具体化、有操作性和模式化。如人际关系中的“赞美的技能”一般教学内容显得比较抽象。应该在真诚的基础上,将其归纳和提炼成可操作和可借鉴的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行为模式,让学生就自己日常生活例子进行操作练习,见表1。endprint

赞美的操作步骤 表1

表述的内容 举例

1. 描述你观察到对方可以赞美的现状(如工作情况、衣着、举止、言语、成就和创新等) 1. 小王,你关于创业的主题设想太有创意了,符合我们现实条件

2. 描述自己的感受:(1)认知:指见识或知识层面的提升;(2)情感:用积极情绪形容词描述自己的真实感受 2. 这个主题让我不仅了解这个行业的现状,而且长了见识,真是让人兴奋

3. 肯定对方的努力:时间努力、情感努力、脑力努力、身体努力、意志力努力…… 3. 你肯定在这方面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4. 表述自己的羡慕和不足:(1)羡慕别人的能力、努力、意志力和创造力,适当做到对方这种努力或能力的延伸和拓展;(2)不足就是坦诚证明自己的差距,甚至空白或盲点 4. 真是让我很羡慕,这种能力和毅力正是我欠缺的,你在其他方面想必也一定会有所建树

(四)设置课程内容时应考虑大学生的时尚需求,充分发挥心理学知识的作用,以帮助他们科学合理地应对时尚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后果。当今科技和经济的急速发展,新生事物让人目不暇接。在享受它们带来的便利同时,因此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层出不穷,如微博、微信和网购等。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他们不仅喜欢和接纳时尚,而且引领和创新时尚,同时也要应对和解决相关心理问题。因此,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应针对这种现象,积极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理论,不仅能帮助他们答疑解惑,而且能充分享受时尚带来的便捷、乐趣和自豪。

(五)重点解决大学生集中体现的心理困扰,并提供有效的应对技能。心理问题涉及面较广,在课程内容中一般是泛泛而谈,其结果只能是基本层面的了解,在解决实际心理困扰时显得苍白无力。本研究以调研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重点解读和分析大学生实际面对的心理困扰(大学生经常面对和迫切想解决的心理困扰包括:抑郁(78%)、失落感(81%)、嫉妒(83%)、愤怒(61%)、焦虑(71%)和无聊(63%)等,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技能。

大学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自己成长具有意义感,而该课程也可以、也应该,而且必须做到和做好。目前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表现出的漠然态度,其原因之一源于我们的教学漠视了课程对学生成长的意义所在。这里不是课程内容的不断拓展、补充和筛选,而是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建构课程对学生成长的意义,让学生感到课程对自身成长有帮助。这种帮助当然不是以抽象、空泛的方式来展示和表达,而是掌握了大学生个体的真实存在和需要,了解各种复杂的心理及情绪构造,我们才可能绕过原来那种以虚构且完美的理性之人来探究课程对学生成长意义的恋栈。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叶澜.教育创新呼唤“具体个人”意识[J].中国社会科学, 2003(1).

[3]郑军.心灵简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李家成.成长需要[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5]韦波,何昭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广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endprint

赞美的操作步骤 表1

表述的内容 举例

1. 描述你观察到对方可以赞美的现状(如工作情况、衣着、举止、言语、成就和创新等) 1. 小王,你关于创业的主题设想太有创意了,符合我们现实条件

2. 描述自己的感受:(1)认知:指见识或知识层面的提升;(2)情感:用积极情绪形容词描述自己的真实感受 2. 这个主题让我不仅了解这个行业的现状,而且长了见识,真是让人兴奋

3. 肯定对方的努力:时间努力、情感努力、脑力努力、身体努力、意志力努力…… 3. 你肯定在这方面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4. 表述自己的羡慕和不足:(1)羡慕别人的能力、努力、意志力和创造力,适当做到对方这种努力或能力的延伸和拓展;(2)不足就是坦诚证明自己的差距,甚至空白或盲点 4. 真是让我很羡慕,这种能力和毅力正是我欠缺的,你在其他方面想必也一定会有所建树

(四)设置课程内容时应考虑大学生的时尚需求,充分发挥心理学知识的作用,以帮助他们科学合理地应对时尚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后果。当今科技和经济的急速发展,新生事物让人目不暇接。在享受它们带来的便利同时,因此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层出不穷,如微博、微信和网购等。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他们不仅喜欢和接纳时尚,而且引领和创新时尚,同时也要应对和解决相关心理问题。因此,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应针对这种现象,积极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理论,不仅能帮助他们答疑解惑,而且能充分享受时尚带来的便捷、乐趣和自豪。

(五)重点解决大学生集中体现的心理困扰,并提供有效的应对技能。心理问题涉及面较广,在课程内容中一般是泛泛而谈,其结果只能是基本层面的了解,在解决实际心理困扰时显得苍白无力。本研究以调研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重点解读和分析大学生实际面对的心理困扰(大学生经常面对和迫切想解决的心理困扰包括:抑郁(78%)、失落感(81%)、嫉妒(83%)、愤怒(61%)、焦虑(71%)和无聊(63%)等,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技能。

大学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自己成长具有意义感,而该课程也可以、也应该,而且必须做到和做好。目前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表现出的漠然态度,其原因之一源于我们的教学漠视了课程对学生成长的意义所在。这里不是课程内容的不断拓展、补充和筛选,而是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建构课程对学生成长的意义,让学生感到课程对自身成长有帮助。这种帮助当然不是以抽象、空泛的方式来展示和表达,而是掌握了大学生个体的真实存在和需要,了解各种复杂的心理及情绪构造,我们才可能绕过原来那种以虚构且完美的理性之人来探究课程对学生成长意义的恋栈。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叶澜.教育创新呼唤“具体个人”意识[J].中国社会科学, 2003(1).

[3]郑军.心灵简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李家成.成长需要[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5]韦波,何昭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广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endprint

赞美的操作步骤 表1

表述的内容 举例

1. 描述你观察到对方可以赞美的现状(如工作情况、衣着、举止、言语、成就和创新等) 1. 小王,你关于创业的主题设想太有创意了,符合我们现实条件

2. 描述自己的感受:(1)认知:指见识或知识层面的提升;(2)情感:用积极情绪形容词描述自己的真实感受 2. 这个主题让我不仅了解这个行业的现状,而且长了见识,真是让人兴奋

3. 肯定对方的努力:时间努力、情感努力、脑力努力、身体努力、意志力努力…… 3. 你肯定在这方面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4. 表述自己的羡慕和不足:(1)羡慕别人的能力、努力、意志力和创造力,适当做到对方这种努力或能力的延伸和拓展;(2)不足就是坦诚证明自己的差距,甚至空白或盲点 4. 真是让我很羡慕,这种能力和毅力正是我欠缺的,你在其他方面想必也一定会有所建树

(四)设置课程内容时应考虑大学生的时尚需求,充分发挥心理学知识的作用,以帮助他们科学合理地应对时尚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后果。当今科技和经济的急速发展,新生事物让人目不暇接。在享受它们带来的便利同时,因此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层出不穷,如微博、微信和网购等。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他们不仅喜欢和接纳时尚,而且引领和创新时尚,同时也要应对和解决相关心理问题。因此,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应针对这种现象,积极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理论,不仅能帮助他们答疑解惑,而且能充分享受时尚带来的便捷、乐趣和自豪。

(五)重点解决大学生集中体现的心理困扰,并提供有效的应对技能。心理问题涉及面较广,在课程内容中一般是泛泛而谈,其结果只能是基本层面的了解,在解决实际心理困扰时显得苍白无力。本研究以调研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重点解读和分析大学生实际面对的心理困扰(大学生经常面对和迫切想解决的心理困扰包括:抑郁(78%)、失落感(81%)、嫉妒(83%)、愤怒(61%)、焦虑(71%)和无聊(63%)等,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技能。

大学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自己成长具有意义感,而该课程也可以、也应该,而且必须做到和做好。目前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表现出的漠然态度,其原因之一源于我们的教学漠视了课程对学生成长的意义所在。这里不是课程内容的不断拓展、补充和筛选,而是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建构课程对学生成长的意义,让学生感到课程对自身成长有帮助。这种帮助当然不是以抽象、空泛的方式来展示和表达,而是掌握了大学生个体的真实存在和需要,了解各种复杂的心理及情绪构造,我们才可能绕过原来那种以虚构且完美的理性之人来探究课程对学生成长意义的恋栈。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叶澜.教育创新呼唤“具体个人”意识[J].中国社会科学, 2003(1).

[3]郑军.心灵简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李家成.成长需要[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篇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目前,许多中小学已经开始重视并着手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了。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对多数人来讲还是一个新课题,加之目前有关方面对这项教育内容还缺乏统一、规范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学技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做些什么。

当前的误区

纵观当前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技育.我们认为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误区一:心理健康水育就是搞心理测验 在实践中,把开展心理测验作为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的学校确有不少,似乎只有对学生进行了繁多的心理测验,才能给学校带来蓬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光环。其实这种作法在了解孩子发展状况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难以避免的负面影响。

许多家长在来信中困惑地指出,现在学校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名,要求学生参加心理测验,一学期下来交很多钱,但教师从来不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办。还有的家 长痛苦地提到:孩子参加智力测验后,同学们开始取笑他笨蛋、白痴,老师也基本放弃了对他的教育要求。其实孩于只是有些反应慢、心理紧张,没做完测验题目, 我们并不真的相信孩子傻和笨,但孩子现在已经不愿意去学校,不喜欢学习了。看着孩子每天畏缩的模样,我们特别心疼。更有家长气愤地指出,学技智力测验的结 果说我们孩子智力低,要孩子退学,可外面的测验又说孩子智力正常,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孩子每天就是哭…… 这些来信对从侧面反映出,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心理测验,具有片面性,甚至是很危险的。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的指导与训练,许多学校在心理测验量表的选择、实施心理测验的过程

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校对测验结果缺乏科学的认识与正确的处理方法,将结果随意公开,或以此给学生分类、贴标签等等。这些都可能在有意

无息间伤害学生和家长,结果完全违背了教育原则。还有一些学校积累了许多测验问卷,却不知如何分析,如何使用,更难以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结果造成了 巨大的浪费。这些做法,都使心理测验成为赶时髦,而与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去甚远。心理测验的目的主要是为学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信息

与服务,它们重于描述学生心理发展的现有状况,了解在咨询、辅导、教育之后学生心理发展出现的变化与改善。学校在进行心理测验时,首先要明确测验目的,有 的放矢地选择测验项目;其次要注重测验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和测验结果的保密性;最后还要科学地分析、解释测验结果,提出有价值的教育建议。学校还应根据测验

结果反映出来的规律、特点及问题,调整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误区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 根据各级教育部门 的要求,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建立心理咨询室。为此,他们投入大量的人 力、物力,派出教师参观、学习,并要求教师尽快面向家长、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在很多学校看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展心理咨询。事实上,由于专业能力的 限制及时间、精力的局限,很多开展心理咨询的教师承担不了这一责任。他们感到力不从心,并产生较大的压力。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需要在开展

心理咨询的实强中不断总结和提高。对中小学教师来讲,在短期为完成这门专业的学习、并很快投入工作是不现实的。此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促进全

体学生的发展,因而学核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当体现“重全体、重预防、重教育”的思想,而不应仅面对个别学生和家长的特殊需要。因此.心理咨询只是学校心

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它不应成为全部内容。心理咨询室应视为学核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中心。以此为依托,它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广播、电视、刊物等各类心理

健康教育的宣传与教育活动;同时,根据学校实际,心理咨询室还可与专家、学者等专业人士合作,开展针对学生、家长特殊需要的心理咨询活动,但这只是学校心 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补充。误区三: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设心理课 还有不少学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心理课。诚然,每周固定 的课时安排,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时间上有了保证,并有了稳定的传播知识的阵地。但从目前各学校开课的情况来看,仅仅开设心理课难以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

果。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许多属于非知识性的内容,它需要让学生通过活动、实践、训练等亲自体验才能获得,而课程所能提供的活动空间、实践机会是极

有限的。其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除主题内容外,还包括测验、咨询、班队会活动、野外训练等,而这些内容是无法由心理课来涵盖的。再次,心理课侧重解决一般 性、整体性及共性的心理问题,而无法深入地解决特殊的、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认为,心理江康教育应向学生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知识的传授应与心理教育 活动相结合,对全体学生的心理教育应与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相结合,心理课程应与心理训练、辅导相结合。总之,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化将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发

展的趋势。

遵循的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年轻一代心理发展的规律而提出的,它是素质教

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它是与学校心理辅导、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及心理咨询等多门学科相融合的、以实

践和应用为主的教育活动,在具体确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遵循科学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 1.目标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围绕这些目标,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开发等。除此,还应包括与之相关的

心理测验、咨询辅导、课程安排、活动训练等各项工作。2.现实性原则。由于目前大多数学校都缺乏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因此,各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实际的教育能力、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3.发展性

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面向全体、注重发展”,选择具有普通意义和有代表性的主题

内容,从而有效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促进”的功能。例如,中学应当把青春期教育作为核心内容来抓。4.差异性原则。在学校心理健康

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不仅有个体差异,还有年级差异。因此,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应当遵循差异性原则,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学生 的心理需要,这是保证学校获得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前提。如,进行同伴关系的心理健康教育时,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所讲的知识内容、所举的教育实例都应有所 不同,所设计的教育活动。训练内容及方式也应有所调整。同样.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应该进行分类指导。如对离异家庭的子女或有不同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往往需

要进行特殊的心理健康的教育与活动。5.活动性原则。根据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要求,在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突出以活动为生的特

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应创造性地设计各种 丰富多彩的话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想像、辩论、演讲、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应有的内容

由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全国还没有统一、固定的内容要求,因此,不同的学者会提出不同的看法。根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我们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分为3个层次:1.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包括:①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且对智力的不同成

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的不同训练话动等;③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③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 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我表达训练、放松训练等;④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 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社交往原则;(5)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6)自我心理修养指导,对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 学生科学的认识自己,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做到能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培养自信、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等;(7)性心理教育,即 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认同,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及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

调适等。2.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而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包括: ①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②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 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③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 谎、打架、胆怯等;④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如神经衰弱、失眠、疑心症、神经性强迫症、癔病等;⑤性行为问题,主要指由于性 心理障碍而产生的各种性变态行为,这一问题在中小学生中出现的比例较少。3.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时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期。因此,心理潜能的开发与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 容。它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还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

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此外,还应注意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需要,在小学、初中、高中3个不同阶段中侧重选择不同的内容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小学阶段通常以适应学校生活与学习、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要内容;初中则以青春期教育、代际关系调适、情绪调控、自信心培养、学习能力提高、人格塑造等为主要内容;高中通常又围绕学习能力提高、考试焦虑调适、升学就业辅导、人格培养、人生观教育等为主要内容。同时,还应考虑上述各阶

篇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以一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为例

【摘要】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尽管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心理健康教育对于许多教育工作者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错误认识。本文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概念入手,指出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错误认识,阐述学校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遵循的原则,从3个层次提出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最后展示一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错误认识; 原则; 基本内容;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目前,许多中小学已经开始重视并着手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了。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对多数人来讲还是一个新课题,加之目前有关方面对这项教育内容还缺乏统一、规范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做些什么。

一、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错误认识

(一)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测验

在实践中,把开展心理测验作为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的学校确有不少,似乎只有对学生进行了繁多的心理测验,才能给学校带来蓬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光环。其实这种做法在了解孩子发展状况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难以避免的负面影响。

许多家长在来信中困惑地指出,现在学校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名,要求学生参加心理测验,一学期下来交很多钱,但教师从来不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办。还有的家长痛苦地提到:孩子参加智力测验后,同学们开始取笑他笨蛋、白痴,老师也基本放弃了对他的教育要求。其实孩于只是有些反应慢、心理紧张,没做完测验题目,我们并不真的相信孩子傻和笨,但孩子现在已经不愿意去学校,不喜欢学习了。看着孩子每天畏缩的模样,我们特别心疼。更有家长气愤地指出,学校智力测验的结果说我们孩子智力低,要孩子退学,可外面的测验又说孩子智力正常,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孩子每天就是哭„„

这些来信从侧面反映出,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心理测验,具有片面性,甚至是很危险的。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的指导与训练,许多学校在心理测验量表的选择、实施心理测验的过程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校对测验结果缺乏科学的认识与正确的处理方法,将结果随意公开,或以此给学生分类、贴标签等等。这些都可能在有意无意间伤害学生和家长,结果完全违背了教育原则。还有一些学校积累了许多测验问卷,却不知如何分析,如何使用,更难以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结果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这些做法,都使心理测验成为赶时髦,而与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去甚远。

心理测验的目的主要是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信息与服务,它们重于描述学生心理发展的现有状况,了解在咨询、辅导、教育之后学生心理发展出现的变化与改善。学校在进行心理测验时,首先要明确测验目的,有的放矢地选择测验项目;其次要注重测验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和测验结果的保密性;最后还要科学地分析、解释测验结果,提出有价值的教育建议。学校还应根据测验结果反映出来的规律、特点及问题,调整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

根据各级教育部门的要求,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建立心理咨询室。为此,他们投入大量的人 力、物力,派出教师参观、学习,并要求教师尽快面向家长、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在很多学校看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展心理咨询。事实上,由于专业能力的限制及时间、精力的局限,很多开展心理咨询的教师承担不了这一责任。他们感到力不从心,并产生较大的压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需要在开展心理咨询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对中小学教师来讲,在短期为完成这门专业的学习、并很快投入工作是不现实的。此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因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当体现“重全体、重预防、重教育”的思想,而不应仅面对个别学生和家长的特殊需要。因此.心理咨询只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它不应成为全部内容。心理咨询室应视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中心。以此为依托,它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广播、电视、刊物等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与教育活动;同时,根据学校实际,心理咨询室还可与专家、学者等专业人士合作,开展针对学生、家长特殊需要的心理咨询活动,但这只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补充。

(三)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心课

还有不少学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心课。诚然,每周固定的课时安排,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时间上有了保证,并有了稳定的传播知识的阵地。但从目前各学校开课的情况来看,仅仅开设心课难以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许多属于非知识性的内容,它需要让学生通过活动、实践、训练等亲自体验才能获得,而课程所能提供的活动空间、实践机会是极有限的。其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除主题内容外,还包括测验、咨询、班队会活动、野外训练等,而这些内容是无法由心理课来涵盖的。再次,心理课侧重解决一般性、整体性及共性的心理问题,而无法深入地解决特殊的、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向学生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知识的传授应与心理教育活动相结合,对全体学生的心理教育应与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相结合,心理课程应与心理训练、辅导相结合。总之,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化将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趋势。

二、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遵循的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年轻一代心理发展的规律而提出的,它是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它是与学校心理辅导、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及心理咨询等多门学科相融合的、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的教育活动,在具体确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遵循科学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开发等。除此,还应包括与之相关的心理测验、咨询辅导、课程安排、活动训练等各项工作。

2.现实性原则。由于目前大多数学校都缺乏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因此,各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实际的教育能力、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发展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面向全体、注重发展,选择具有普通意义和有代表性的主题内容,从而有效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促进的功能。例如,中学应当把青春期教育作为核心内容来抓。

4.差异性原则。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不仅有个体差异,还有年级差异。因此,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应当遵循差异性原则,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是保证学校获得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前提。如,进行同伴关系的心理健康教育时,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所讲的知识内容、所举的教育实例都应有所不同,所设计的教育活动、训练内容及方式也应有所调整。同样,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应该进行分类指导。如对离异家庭的子女或有不同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往往需要进行特殊的心理健康的教育与活动。

5.活动性原则。根据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要求,在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应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话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想像、辩论、演讲、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培养健康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自我教育。根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分为3个层次:

(一)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包括: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且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的不同训练话动等;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我表达训练、放松训练等;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社交等原则;(5)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6)自我心理修养指导,对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科学的认识自己,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做到能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培养自信、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等;(7)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认同,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及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调适等。

(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而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包括: 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如神经衰弱、失眠、疑心症、神经性强迫症、癔病等;性行为问题,主要指由于性心理障碍而产生的各种性变态行为,这一问题在中小学生中出现的比例较少。

(三)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时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期。因此,心理潜能的开发与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还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此外,还应注意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需要,在小学、初中、高中3个不同阶段中侧重选择不同的内容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小学阶段通常以适应学校生活与学习、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要内容;初中则以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调适、情绪调控、自信心培养、学习能力提高、人格塑造等为主要内容;高中通常又围绕学习能力提高、考试焦虑调适、升学就业辅导、人格培养、人生观教育等为主要内容。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以下是笔者对富锦市第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总结。富锦市第三中学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办学,通过“四个维度”、“七个结合”,开展了“十项行动”,有思路,有原则,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四个维度”与“七个结合”

四个维度:从课程维度开发校本心理课列入课程表;从学科教学维度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从德育教育维度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从家校工作维度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七个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让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进入各学科课堂;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整体规划;与班主任工作结合,建立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班级管理文化;与社区工作相结合,创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大环境;与教师继续教育结合,开展教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与教育科学研究结合,引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深层次开展;与学校文化建设结合,营造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浓厚氛围。

(二)实践——十项行动

1.成立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2006年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研组,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2008年8月,学校成立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亲自任组长,副组长由德育、教学、科研三个系列的副校长担任。成员分别由政教处主任、教务处主任、教科研室主任和心理教师、年级主任、学年组长、班主任及班级心理辅导员、家长代表组成。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具体负责。

2.建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室

学校加大资金投入,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投资20余万元,建设省内一流的具有八大功能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室,为全校师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空间。

A.办公区:是心理教师日常办公以及建立、整理和放置心理档案的场所。B.测量区:是通过专业测试软件和量表对师生进行心理测量和问卷调查的场所。

C.个体咨询区:是心理教师与来访者进行一对一面对面咨询的场所。D.沙盘游戏区:是心理教师采用沙盘游戏疗法对学生开展个体或团体箱庭训练、进行个案辅导或团体辅导的场所。

E.团体活动区:具备多项功能,是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拓展活动以及放松训练的场所。

F.阅览区:是学生和教师阅读心理学书籍的空间,为师生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心理学资料提供了方便。

G.宣泄区:是为教师及学生提供的在安全可控范围下缓解释放压力、发泄情绪的场所。

H.放松区:配置放松音乐、放松椅,通过播放专门提供的专业音乐CD,让师生放松身心,改善师生的生理指标。

3.开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根据高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制了心理校本课程《富锦三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教材突出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青春期教育、环境适应辅导、人际交往辅导、学习方法指导、爱情观教育、珍爱生命教育、不良行为(抽烟、酗酒、上网、暴力、早恋等)的心理矫正等内容。

在全校范围开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高

一、高二每两周一节,高三每月一次团体辅导,记2个学分。通过专门的心理辅导课,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积极心理健康知识,并得到系统、科学的训练。

4.建立师生心理档案

学校每年开学初,都要给高一新生使用国际标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测量。专职心理教师根据学生填写的内容,分析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筛查,积极对重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5.通过课堂主渠道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和契机,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因素和契机,把心理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新课改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从传统的以培养知识技能的一维目标变为以培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紧密地结合提供了条件,也使学科渗透成为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在学科教学的课堂上,通过整合多元智能和学科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直觉、想象、记忆、形象思维、逻辑推理等心理能力,打造阳光幸福课堂。

6.分年级开展主题心理教育活动

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我们将德育与心育有机结合,坚持“参与—体验—感悟—养成—发展”的原则,归还学生自主发展和自我教育的主权,构建小组合作的班级自主管理机制;开展师情、友情、亲情、祖国情等教育活动。高一学年以“适应—融入—养成”为主题,强化习惯养成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转化角色,强化礼仪、守纪、规范、习惯的健康成长教育;高二学年以“健全—拓展—提高”为主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较强的自控能力和责任感,强化诚信、感恩、合作、进取的体验成功教育;高三学年以“成年—规划—责任”为主题,围绕人生规划,强化责任、理想、成才、服务的顺利成才教育。每月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成为德育的固定内容,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会、团会结合起来,落实发展与预防的措施,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7.发挥学生心理辅导员的协助作用

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下,每个班级选出男女同学各一名,担任班级心理辅导员。主要工作:一是每周向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反映班级同学心理健康整体状况,分别从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情感情绪、危机事件等多种角度,对班集体的同学一周以来心理状况进行报告;二是一经发现班级中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危机事件苗头,及时向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报告,及时介入疏导,尽可能避免负性恶性事件的发生;三是协助班主任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

8.拓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心理辅导网络:在重视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同时,学校更注重同家庭和社区建立联系,逐步形成了学校与家庭、社区相互协调的心理辅导网络。学校在南岗社区、朝阳社区、建设社区等都设立了心理辅导站,利用双休日、寒暑假时间为家长和学生开展讲座及心理辅导,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促进家庭教育的有效实施,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9.通过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大力开展教师团体辅导活动,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业师资、专门场所、专业设施、软件和图书资料等资源的作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教师团体心理训练活动。活动过程中,教师们勇敢地释放自我,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来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整状态,改善人际关系,获得自我心灵的成长。在全体教师中开展积极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树立主动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形成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使教师在日常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掌握和运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提高教师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工作的主力军,学校注重对班主任的心理培训,使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正确地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2012年,学校举办了首届“班主任节”,围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这个主题,设置了系列活动。

10.课题研究引领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层次开展

学校先后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边疆欠发达地区中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研究》的子课题《农业市普通高中学生心理危机表现城乡差异研究》、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理与模式实验研究》的子课题《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课题《特殊群体子女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研究》的子课题《特殊群体子女在学校的基本表现及学校的教育策略研究》,已取得良好的成效并通过了课题结题验收;特别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普通高中特色学校研究专项课题《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行动下的特色学校实践与研究》于2010年3月正式开题,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的领导亲自参加开题会,填补了佳木斯市教育科研史上没有独立国家级课题的空白。这些课题的研究大力地推动了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层次开展。【参考文献】

[1] 姜慧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05 [2] 刘建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 2005 [3] 禹瑛.中美两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5 [4] 黄国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06 [5] 裴春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 2005 [6]姚本先。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极倾向与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00,(4).[7]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2001,(7).黑龙江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课 程 名 称:___学校心理健康教育______

任 课 教 师:_______郝春东___________ 开课学年/开课学期:_第二学期_______________ 学 时 / 学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 在 教 学 学 院:__教育学院______________ 专 业 名 称:_教育管理学_______________ 学 号 / 姓 名:212553_ / _邵立伟_

教师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2010年团学联工作计划下一篇:大班的下学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