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团学联工作计划

2024-06-20

2010年团学联工作计划(精选2篇)

篇1:2010年团学联工作计划

分团委

一、组织部

1.团组织、党组织资料整理

2.定期收各班级、各年级思想汇报;新学年收入党申请书 3.一元爱心基金的交纳

4.定期更换四楼大厅展板,向同学们传递最新时事政治、党团知识 5.定期收取团费党费

6.定期与各班团支书交流,更新谈话记录本

7.定期开展活动:校外活动与社区建立良好关系,进行社区清扫、小广告清理等

二、宣传部

1.主要负责西语系的团建、党建方面的宣传工作 2.积极开展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宣传工作

3.以展出板报、海报、手抄报等形式宣传中国传统节日及国家重大纪念日

4.时刻关注党中央、团中央的重大决策和思想,做好相关宣传工作;打造专属于党团的宣传阵地

5.根据部门工作职责提前做好本月工作计划,并及时更新工作进度 6.协助我系分团委其他部门的工作

三、纪检部

1.对我系团学联各个部门及学生干部的任职情况、行为操守进行监督 2.主要负责团学联所有干部成员风采礼仪培训,提高我系学生干部的精神风貌

3.主要针对我系党员、团员开展政治理论培训,提高我系党员、团员的政治理论水平

3.协助街舞大赛、民族舞大赛等大型活动相关演出人员化妆和服装挑选工。

4.积极配合分团委其他各部门活动

四、新闻部

1.新闻传播。参加系内各部门举办的活动,进行新闻采写,编辑校内新闻稿件。积极做好系内各项动态宣传,充分利用校内新闻网,打造一批有主持、拍摄和撰稿能力的专业团队

2.活动照片拍摄。负责系内各项活动的拍照摄像工作,保证照片的质量,不论活动的大小,都要认真负责对待自己的工作,在活动开场时准时到达,全方位记录活动的各个环节,活动后将资料存入档案 3.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观察实事的洞察力,属实报

4.新闻舆论引导。坚持正确的引导方向,根据外界的信息及师生的动态,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5.对外新闻发布。与外界媒体建立良好的联系,做好系内各项工作,积极配合其他各部门的工作

五、勤工助学部

1.主要负责督促各个教师管理员及时的打扫教室,开关多媒体等工作,每周三配合院大检,每天监督各个多媒体教室管理员,每天早、午、晚以及晚自习后,检查多媒体教室,包括关灯、锁门、卫生多媒体等,给同学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开学初和期末检查各个教室的综合情况,有问题上报。并且开学初粘贴好课表,检查好卫生给同学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遇到考试时,负责排好考场,检查卫生情况

4.协助老师对全系学生的勤工助学工作给予指导和管理,为有困难的广大学子提供广泛的勤工助学机会

5.与组织部配合开展“三下乡”勤工助学活动,活动主要内容是学生将城市的科技、文化和卫生知识带到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向当地人传授知识。竭力为广大同学提供和搭建一个走向社会、展示自我、提高能力的平台

6.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善于捕捉各种有利于勤工助学的信息,同时要与学校各部门建立联系,扩大勤工助学的领域;积极配合其他各部门完成各种活动

学生会

一、秘书处

1.新生录入信息工作

2.负责日常事务的处理,每学期开学后更新各年级各班班委名单及通讯录(并将更新后的文档发学生会干部群中),学生会纳新和换届之后更新学生干部名册等等

3.学生的量化整理工作,每月月末进行量化答疑后进行部门会议,总结一个月以来的工作,对下个月的工作进行规划

4.负责系内各项会议记录和发布各项通知等,对主席团负责 5.安排部员到办公室值班并协助老师工作

6.学期初举办期初会议布置任务,学期中会议总结经验并对期末做出计划,期末总结会议

7.院系老师、院学生会对接部门,完成系主席团交办的相关任务,并对系学生会其他部门提供必要的协助;积极配合院秘书处的工作、积极传达院系老师、院学生会对接部门、系主席团交办的相关任务

二、文语部

1.文语部内部例会,检查各部员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对不足之处加以改善,对部门工作进行及时总结

2.检查语音角,“因班制宜”,目的在于规范同学们的书写,丰富知识结构

3.检查课前演讲,要求全体跟读,大声齐读,目的在于激励同学们的团结一致的力量,锻炼领读同学的胆量,检验学习知识的质量

4.检查小黑板,目的在于规范师范生的板书,为未来做一名教师打好基础,以及促进同学们做事的认真态度,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定期召开学委会议,总结一段时间以来的问题,管理学生工作,落实好新任务

6.负责校对系内新闻部撰写的新闻稿件

7.及时了解同学需要并与之沟通,并积极听取同学们的建议和意见,完善部门工作;第一时间与老师沟通,完成好老师交给的任务 8.完成院系老师、院学生会对接部门、系主席团交办的相关任务,并对系学生会其他部门提供必要的协助。

三、学习部

1.学习部内部例会,内容涉及各成员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部门发展的反思总结

2.日常查课,达到保证各班学生出勤率的目的 3.检查新生晚自习情况,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纪律 4.举办与学习有关的专题讲座,开拓同学的学术视野 5.及时了解并向老师反映广大同学在学习方面的意见和需要 6.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知识活动,以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7.定期召开学委会议,管理学委工作,并了解各班学习情况 8.向老师汇报放假前后“晚归早到”的学生,保障学生安全 9.在军训等大型活动中做好点名检察工作

10.密切联系教学部门,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学生学习状况及其他相关问题

11.完成院系老师、院学生会对接部门、系主席团交办的相关任务,并对系学生会其他部门提供必要的协助

四、舍务治保部

1.本着“维护校园秩序,创造和谐寝室”宗旨为全校师生创造安静、舒适的寝室环境,以提高同学的安全意识,为同学服务 2.做好寝室的安全防火防盗防骗等工作

3.及时普查审核各年级寝室成员情况,及时向学校有关处室反映学生在住宿方面的要求和建议

4.组织以寝室为单位的文体活动,建设特色寝室文化品

5.协助老师有秩序的规划日常寝室生活,并配合校保卫处的工作,对学生寝室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6.及时收集同学意见,实际解决同学的寝室问题。调动良好的寝室氛围,使大学生活充满更多色彩

7.完成院系老师、院学生会对接部门、系主席团交办的相关任务,并对系学生会其他部门提供必要的协助

五、生活部

1.指导各班生活班长的工作,落实各班劳动、卫生职责,定期召开部属会议

2.监督管理学生不得带早餐进入班级

3.响应学院“无手机课堂”活动的号召,配合院系相关工作及措施的实施,并对系手机收纳袋定期维护

4.负责每学期教室值日班级的安排和管理,同时配合系办公室做好教务处教室卫生检查工作

5.负责系办公室的储物柜的管理(借、还统计,若相关部门未能及时归还,适时提醒)

6.协助学生会其他部门的各项工作,配合主席团、学工办、院学生会等各部门的工作检查

六、宣传部

1.负责大型活动板报和海报的制作、活动名牌的设计、邀请函的撰写 2.负责配合各个部门的工作,写各个会议的板报标题。

3.贯彻执行学院对宣传工作的意见和措施,广泛进行征稿、约稿、及时表扬宣传工作积极分子

4.负责宣传系里的各项活动,绘制海报 5.负责通过海报的形式向学生宣传各种节日 6.配合文语部,学习部展出书法、读书心得

7.完成院系老师、院学生会对接部门、系主席团交办的相关任务,并对系学生会其他部门提供必要的协助

七、文艺部

1.组织排练节目,参加学校文艺比赛,力争取得好成绩

2.发掘培养文艺人才,选拔人才重点从各班文委和社团舞蹈协会里选拔,普通同学特殊情况特殊考虑,对已选上的舞蹈队员实行梯度教学,分层次

3.准备、寻找舞蹈题材,为各类舞蹈大赛做准备做准备

4.完成院系老师、院学生会对接部门、系主席团交办的相关任务,并对系学生会其他部门提供必要的协助

八、体育部

1.发展体育运动,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及各类兴趣小组,丰富校园生活 2.在平时为运动会选拔参赛人员,组织同学进行体育活动 3.配合院体育部组织筹办院运动会

4.完成院系老师、院学生会对接部门、系主席团交办的相关任务,并对系学生会其他部门提供必要的协助

社团联合会(社联)

一、社联秘书处

1.负责每学期拓展学分的整理与归档

2.负责系内所有学生所有证书的整理与存档 3.负责每月社联量化

4.负责每学期末将这一学期的所有活动的活动用表整理成活动手册 5.配合社联各部组织各种活动,完成各种形式的晚会等工作 6.负责社联各项重大活动的计划书拟定。对活动的时间,地点,流程及工作人员配置做出安排,以便活动的顺利进行

7.承担文字秘书工作,对社联举办的每个活动的计划,总结进行整理,存档,以便于日后查找

二、社管部

1.负责在每学期初收集各下属学生社团的工作安排,在此基础上提交本部门的工作计划

2.协助管理下属学生社团的招员、会员登记、会员证制作等各项工作 3.监督下属学生社团的自身建设以及日常活动的开展情况

4.及时做好下属学生社团每次活动的活动审批表、总结表、评比资料等各项材料的统一上交工作,为社团的发展建设积累日常材料 5.负责做好下属学生社团负责人的换届工作

6.协调各学生社团与系社联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下属社团的内部情况,切实体现委员会服务社团、管理社团的工作宗旨

7.主动积极与各个社长进行交流,了解各社团的人员动态情况,定期开会;尽快取得八个社团在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及规章制度,并且仔细阅读,查漏补缺

8.要求并协助各社团必须举办一个具有自己社团特色的活动,传播社团文化.解决好社团经费问题

9.进行优秀社团评选活动,促进各个社团更好的发展

10.举办过第五届综合素质大赛.这学期即将举行心理健康讨论会

三、技能部

1.开展知识竞演比赛、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知识视野、丰富学生课余时间的第二课堂 2.对社团内部专业技能的社团拥有协助管理权(语言协会、翰林社、先锋社)

3.完成院系老师,院社团联合会对接部门,系主席团交办的相关任务,并对系社团联合会其他部门提供必要的协助

四、外联部

1.外联部将会尽可能的发挥本部作用,与有可能成为合作伙伴的各企业、事业单位做好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便为我系的各大活动提供物资所需,保障活动的完善与到位

2.外联部对外代表着学生会乃至学校的形象,因此,外联部在搞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应尽量在校内外树立诚实守信、精练能干的形象,我们应以培养个人素质的基础工作做起,并与各部保持密切联系

五、创业权益部

1.服务于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工作,提供多方面有价值的就业与创业信息,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创业才能

2.致力于学生如何从容地就业与创业,在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之路上为其排忧解难

3.直接与招生就业处取得常规联系,将相关的各类招聘信息及时下发并通知到各系,并应聘信息做到及时反馈

4.组织各种就业知识讲座、就业辅导报告,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技能

5.组织有关创业方面的各种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发挥自我才能的平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通过介绍相关成功的创业人士,引导大学生正确的创业观念,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增强其创业意识 6.为同学参与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7.着重管理西语系公众平台,为学生家长及时提供新闻资讯,让学生家长在家也能及时掌握学生的状态

8.保障全系团员的基本权益,深入了解同学们在生活中出现的困难; 9.通过315等权益日,增强同学的维权意识 10.整理毕业生档案.六、文体部

1.主要负责每学年院和系中的文艺文体项目的举办和实施 2.活动举办时和文艺部相互协作

3.在各项文艺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发掘培养文艺人才;为所有有才艺的学生提供发展平台,丰富业余生活

西语系学生工作处

2017年11月23

篇2:任弼时的青年团工作群众化思想

任弼时关于青年团工作群众化的思想,由来已久。从他担任共青团中央领导工作以后,就不断申述和强调团的工作群众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及实行路径与方法,并为此垂范。任弼时这一思想,对于在团的工作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使团组织成为党的得力助手,有着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任弼时;青年团;群众化;党的助手

[中图分类号] D2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8-0007-03

任弼时是中国青年运动史上的一面旗帜。回顾他的青年团工作群众化思想及其对青年团建设及青年运动的作用与影响,对于在团的工作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使团组织成为党的得力助手,有着现实的意义。

一、任弼时青年团工作群众化思想的早期发展轨迹

1920年8月,年方16岁的任弼时加入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5月,他被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派赴苏俄学习,这使他有机会聆听到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讲。列宁在演讲中提出,革命党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争取群众,采取人民统一战线的方法和策略,把发动群众开展日常的经济斗争和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斗争结合起来,并且提出了“到群众中去”的口号。[1]列宁的演讲,使任弼时第一次认识到革命须动员、组织、争取群众,革命者应到群众中去的道理。列宁的教导,显然是任弼时的青年团工作群众化思想的原始资源之一。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提出,党应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因此必须将工作“深入到广大群众里面去”。[2]这年12月,任弼时在东方大学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并学习了由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带来的党的二大文件。上引文件中的这些话,进一步加深了任弼时对党与群众、革命与群众关系的认识,从而推动他日后对青年团工作群众化的思考与决断。

1924年8月,任弼时离开莫斯科后回到上海。在1925年1月26日开幕的团的三大上,任弼时当选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局成员,担任组织部主任。团的三大按照布尔什维克化精神,提出了“学习列宁主义”,“严守团体纪律”,“参加实际工作”,“获得青年群众”等口号。至此,任弼时的青年团工作群众化思想已是水到渠成,张弓待发了。1925年9月上旬,任弼时先后出席总结五卅斗争经验的中共中央执委扩大会议,主持召开共青团中央三届一次扩大会议。根据党中央扩大会议精神,团中央三届一次扩大会议向全国提出了“深入群众”的中心口号。会后,任弼时即撰写了《本届扩大会议的重大意义及其解释》一文。他指出,虽然青年团成立以来,每次大会及扩大会议决议案都曾提出这个口号,但如今重提这个口号却有特殊的意义,“我们那时,虽然感觉要深入群众,但是当时的客观环境还没有促成我们十分能明了深入群众的必要,同时也缺少与群众接近的可能”。而“现在是革命运动高涨,民众需要指导的时期,我们就是指导群众斗争的组织”。“所谓深入群众,就是要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号召广大群众在我们口号之下奋斗。”[3]由此可见,任弼时对青年团工作群众化的认识,伴随着斗争实践的步伐而进一步深入了。

1926年7月19日至22日,任弼时在上海主持召开共青团中央第三届二次扩大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共青团工作的青年化群众化问题。从“深入群众”到“青年群众化”,是共青团工作的发展,也是任弼时青年团工作群众化思想的发展。诚如任弼时所说,团在“工作上没有表现关于为青年本身利益的斗争及文化运动的成绩。未能使全团工作与组织青年群众化”,这是团的“极大缺点”。[4]在他看来,没有团的工作青年化,就无所谓团的工作群众化,因为团的工作对象本来就是广大的青年群众。1927年11月,任弼时在上海主持召开共青团中央扩大会议。会后,他写了《中国共产青年团中央局扩大会议的经过与意义》一文。文章指出“群众工作”的方针之所以重要和正确,是因为“群众工作是一种艰苦的任务,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工作”,“必定要具有坚决忍耐的精神方才能够实现这一任务”。[5]显然,任弼时强调的还是团的工作群众化。

1928年3月中,任弼时调到党中央机关工作,与青年团工作脱离了联系。直到1945年6月,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任弼时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任中央秘书长,分管工作之一还是青年群众团体。解放战争打响后,任弼时着手在解放区重建青年团组织。在中央书记处为建立青年团的座谈会上,他指出:“青年团的工作对象是青年,如果不研究青年的特点,不采用适合青年的工作方法,就不会有发展,就没有前途。”[6]他认为在团组织之外还需要有各种各样广泛的青年组织,而这些青年组织也应是团的工作对象。经过这次座谈会及稍后的中共中央座谈会讨论,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建立民主青年团的提议》。新中国成立前,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进入北平不久,任弼时就以主要精力投入召开青年团全国代表大会和筹备召开全国青年大会的工作。他亲自起草了在团代会上的政治报告,并于1949年4月12日代表中共中央向大会作该报告。报告指出:“青年团的基本任务是要团结和教育整个青年一代,其工作阵地,显然不应当限于青年学生的狭小范围,相反,是要把更多的注意放在开展工农劳动青年的工作上,而且主要地是要依靠工农劳动青年群众。”[7]因此,团的工作群众化就是依然必须坚持并发展的工作方针。

综上所述,任弼时一直把青年团工作群众化,当作团的建设、团的工作的重要路径与依凭。

二、任弼时青年团工作群众化思想与

中共早期的党团关系

在共产党与共青团的早期关系史上,有过团成立比党早,团员比党员多,团的作为比党强的情况。这促使任弼时去思考正确的党团关系应当怎样建立,才能使团成为党的得力助手。1926年1月,任弼时写了《怎样使团的工作青年化群众化》一文,对青年团的工作和组织未能青年化群众化的原因,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分析,认为其中既有许多地方尚无党的组织,团不能不代替党去指导地方政治活动及工人运动的客观需要,也有团员年龄过大,政治趣味需要满足的问题。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设法帮助党的组织扩大而强固有力,同时使团员年龄降低”。这就要严格而坚决执行中央关于党团分化的决定,将过了20岁的团员全数介绍加入共产党,年过23岁的团员完全脱离青年团,即使不到20岁而很能干的团员,也需加入共产党。[8]这表明,任弼时把团的工作群众化与团成为党的得力助手,紧密联系起来看。文章中关于如何协调党团关系问题,是任弼时关于青年团发展的重要论断,这也使他的这篇文章成了党团关系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指导性文件。

1927年,由于青年团中央在反对党内陈独秀机会主义的斗争中表现坚决,团的部分领导同志中遂产生了“先锋主义”的错误倾向。任弼时虽然领导并直面了这场斗争,但他并没有居功自傲,而是清醒地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他起草的中共中央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的通告中,严厉批评了这种错误倾向,指出其“可以走到形成第二党的危险”。为此,团中央“今后应当加强团的政治任务,积极领导青年工农参加一般的政治斗争”;“在群众斗争中去建立团的基础,改造团的指导机关的社会成分,使团真正布尔什维克化,变成党在青年无产阶级中极有力量的政治组织”。[9]在这里,任弼时那经由团的工作群众化,使团组织成为党的得力助手的理念清晰可见。任弼时在重建青年团过程中一再指出:“团的性质,是带政治性的青年先进分子组织,是党的助手。”[10]以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青年团,“必然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民主政治在最后解决敌人,特别是在建设新民主主义中国的伟大事业中的得力助手”。为使青年团更好地通过青年化群众化,发挥党的得力助手的作用,任弼时在他代表中共中央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所做的政治报告中,提出了“两个区别”:一是“应当把青年带头当先锋与‘先锋主义加以区别。带头作用,打先锋,不仅是可以的,而且要去提倡,但不要走到先锋主义”;二是“对于青年组织应有独立性与‘闹独立性的偏向(青年主义偏向),也应加以清楚的区别”。任弼时指出,正确地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建立对于青年团的正确领导,才能使青年运动按照伟大的中国人民民主事业的需要正确地迅速地前进”。[11]这样,就达到了使青年团成为党的得力助手的目标。

任弼时对青年团工作群众化的路径和方法也有深入的思考,认为根本在深入群众。为此,一要组织群众,扩大团的组织;二要通过宣传和鼓动工作去影响群众,以取得群众的信仰;三要领导群众为其本身利益而斗争,使之在斗争中认识团组织是代表他们的利益而奋斗的团体,进而取得其信仰。[12]在具体方法上,则要搞好调查研究,任弼时强调过:“每个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每个党和团的工厂与乡村支部,每个革命的工人和农民,应当时刻注意自己周围的群众,应当详细地去调查研究群众生活,替他们(就是替自己)提出很实际的极切身要求,领导他们为这些要求而争斗。”[13]再则,要练好接近群众的本领,做群众的贴心朋友。师哲曾在一篇纪念任弼时的文章中提到,任弼时就是个很会接近群众又能使群众接近他的人,他善于利用各种形式和群众接近,也善用各种群众运用的形式与群众的活动结合起来,由此和群众打成一片,使群众觉得他可亲、可近、可敬,而跟他无话不谈。[14]三则,要创造出一套适合青年特点的工作方法,如陶行知做青年工作的办法[15],让青年们乐于接受。

三、任弼时推动青年团工作群众化的具体示范

一是理论先行。任弼时通过在团(及党)的各种会议上讲话、做报告,在团刊、党刊上发表署名文章,提出并论证青年团的工作必须群众化及怎样群众化。除上文所提及的外,尚有他写于1924年9月30日,发表于团中央机关刊物《团刊》第12期,署名“时”的《在中国应否组织“群众国民革命统一青年团”之讨论》;写于1924年10月18日,发表在团中央刊物《中国青年》上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什么?》;写于1925年6月,发表在《中国青年》第81期上的《上海五卅惨杀及中国青年的责任》;写于1927年11月,发表在团中央刊物《无产青年》1928年第3期上的《中国共产青年团中央局扩大会议的经过与意义》等,都或多或少涉及到团的工作群众化问题。如他在《上海五卅惨杀及中国青年的责任》一文中写道:“我们要知道,革命事业的成功绝非纸上宣传的力量可以做到,少不了要亲自深入群众,与革命的群众接触而明白他们的心理和需要,且指导他们应进行的组织和活动的工作,注意取得民众的大多数。”[16]这段话对青年团工作群众化的必要性及路径所在的论说,实在称得上简洁而透彻。

二是工作指导。任弼时在听取下级工作汇报及对下行文时,十分注重团组织在青年群众中的活动情况,并给以具体指导。在上海大学听过任弼时上俄文课,且在多次团的会议听过他的报告的杨之华回忆道:他在会上要学生们组织工人夜校,把学生的知识交给男女青年工人,他还想出许多办法教大家进行募捐。[17]1946年9月13日,何启君曾在延安枣园参加任弼时主持的讨论青年问题的中央书记处座谈会。在谈到如何建立青年团时,他记得任弼时说道:“今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农村如何建立青年团……在农村建立青年团组织,一定要根据农村的需要。”[18]其时,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八成以上,重视在农村建团,就为新形势下的青年团工作群众化指明了方向与着力点。

三是现身说法。任弼时性格内向,一生谨言慎行,但他在青年团工作群众化方面,垂范多多。在苏区、八路军和陕甘宁边区都与任弼时有过接触的李卓然,对他的群众工作法印象深刻。他说:“弼时同志是最善于联系群众的,他不止一次地把他在群众中亲自调查研究的结果用商量的态度给我们讲解,常常使听了后的同志感到一种特别的兴奋。”[19]从苏区时期起,就与任弼时在一起过的曾三,对他的群众工作法也深以为然。他回忆道,我们青年在做群众工作时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不问情况,不问对象,夸夸其谈;或者是人家向你报告情况,你却不等他说完,就自以为是地胡乱“指导”一番。“任弼时同志就不是这样。他谈话时总是先了解人家,然后再发表意见。”[20]

参考文献

[1]章学新.任弼时传(修订本)[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39.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90.

[3][5][8][16]蔡庆新.激扬文字——任弼时青少年时代作

品赏析[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43.278.268.

198.

[4][6][7][9][10][11][12][13][15]任弼时选集[M].人民出版社,1987.19.404.486.34.404.491-492.244-248.40.407.

[14][17][18][19][20]中央文献研究室.回忆任弼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99-100.58.456.76.136.

作者系中共瑞金市委党史办原副主任,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任弼时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上一篇:播音主持用的寓言故事文字素材下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