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工业园区与产业基地布局规划方案

2024-06-07

第四章 工业园区与产业基地布局规划方案(共6篇)

篇1:第四章 工业园区与产业基地布局规划方案

第四章 工业园区与产业基地布局规划方案

一、工业园区与产业基地战略布局原则

(一)集约设置、点状布局原则

(二)产业集聚、资源共享、协作配套原则

(三)深度开发、循环利用原则

(四)节约环保、可持续发展原则

(五)一次规划、动态发展原则

二、工业园区与产业基地体系规划

根据贺兰县暖泉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贺兰县工业产业战略布局,在立足现有产业,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充分研究讨论,我们认为暖泉工业园区要借乘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东风,紧紧抓住国家鼓励东部产业西移的有力机遇,抢抓招商引资工作的制高点,依托区位、交通、土地、能源、资源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已形成精细化工、新型材料两大主导产业,煤化工、冶炼两大辅助产业格局基础上,做大做强精细化工产业,优先做优做特靛蓝工业核心,积极培育生物制药、煤化工及铁路物流三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自治区级新型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一)“一园两区、互补发展”战略,发挥产业集聚功能

实施“一园两区、互补发展”战略,以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为目标,坚持提高现有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与积极扩充园区土地储备相结合,推动工业园区不断做大做强,把各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产业特色明显,规模效益显著,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型、示范性、循环型的陈烨集聚区,打造贺兰县新型工业化发展平台。将工业核心园区主要布局于城镇生态功能区、人口聚集区主要考虑是有利于发挥城镇的经济服务功能同时也有利于统筹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发挥城镇作为贺兰县经济中心、人口中心、交通中心、高新产业中心的集聚功能、创新功能、服务功能和管理功能,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互动。

(二)打造暖泉自治区级新型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抓住工业区被商务部确定为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的历史机遇,抓紧实施铁路专线及战略装车点等重要基础建设项目,努力提升园区招商引资和产业承接能力。做大做强精细化工产业,积极培育壮大新型材料产业,扩张优化煤化工产业,提升改造冶炼产业,努力把暖泉工业区打造为区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具备特色的化工、新型材料和冶金工业基地,争创自治区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

(三)构建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

抢抓国家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整合提升园区吸纳有产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降低企业生产和交换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科学规划、统筹布局、找准优势、突出特色,加强政策引导,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积极构建以生物制药、轻纺城、车辆改装、煤焦油深加工、华能热电为增长点,以清真食品、家具制造、靛蓝生产为特色产业。以农副产品加工、家具制造及装饰材料、机械电气和精细化工为产业集群的新型工业产业发展体系。

篇2:第四章 工业园区与产业基地布局规划方案

编制方案

北京东西部能源技术研究院

陕西东西部经济研究院

二〇一一年九月

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及项目布局规划编制方案 专业 专注 专心

目 录

一、规划编制背景

二、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三、规划编制主要框架内容

四、项目的组织实施

五、联系方式

附件:东西部经济研究院简介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32号银岛商务楼545

电话:(010)68515339 68515379 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及项目布局规划编制方案 专业 专注 专心

一、规划编制背景

近年来,全国各地名类繁多的工业园区遍地开花,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工业园区“画在纸上,挂在墙上”,始终停留在空间建设规划层面,产业发展思路不清,项目不具体,致使招商引资不力,难以实现具体产业项目的合理规划和落地,其主要原因则是:产业及项目研究与空间布局规划不能有效衔接,两张皮的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圈地建园,轻产业规划。致使多数园区缺乏整体产业发展规划,园区产业引进方向不明,致使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困难。

二是重项目引进,轻产业配套。致使多数园区项目引进零乱,不能相互形成产业链,不能实现园区内产业互补发展。

三是重规模扩张,轻聚集发展。致使多数园区一味贪虚求大,没有形成集约集群发展。

四是重硬件建设,轻机制创新。致使多数园区管理体制滞后,软环境建设不足,整体投资环境氛围没有形成,招商引资不力。

工业园区发展必须突出以产业为引领,以项目为支撑,以基础设施为载体,以招商为抓手,加快产业集群、企业聚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增长极和引擎,带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了更好的服务招商引资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及项目布局,体现出园区清晰的功能定位、鲜明的产业特色、突出的循环特征、具体的配套项目,研究制定《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及项目布局规划》,实现园区产业及项目规划与建设规划相互匹配,真正使园区发展落到实处,从而将其建设成为在区域范围内具有带动效应的工业园区。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32号银岛商务楼545

电话:(010)68515339 68515379 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及项目布局规划编制方案 专业 专注 专心

二、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要求,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工业发展战略思路,以“夯实基础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配套产业”为方针,以“特色化、集群化、生态化”为特征,充分发挥优势,整合周边区域资源,主导大区域产业协作与分工,使工业园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龙头及资源要素聚集地。

(二)基本原则

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原则。优化配置区域各要素资源,强化各产业的分工协作,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协作体系。

集群化发展的原则。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着重培育支柱产业及完善产业链条,加快形成重点产业集群。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和培育支柱产业,以现有或潜在的竞争优势和特色为基础,实现错位化发展、差异化竞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原则。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坚持从源头上节约资源、减少或者消除污染物排放,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追求更大的经济效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32号银岛商务楼545

电话:(010)68515339 68515379 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及项目布局规划编制方案 专业 专注 专心

益,更少的资源消耗,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规划编制主要框架内容

(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宏观环境研究

1、发展基础及优势条件分析

2、存在问题及不利因素分析

(二)区域资源优势研究

1、区域优势资源分析

2、周边地区优势资源互补分析

(三)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思路及战略定位

1、主导产业的优劣势分析(SWOT)

2、主导产业未来发展总体思路

3、主导产业发展战略定位

4、主导产业规划范围及功能布局结构

5、主导产业发展目标及目标市场定位

(四)工业园区主导产业集群培育与发展模式创新

1、重点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

2、主导产品的市场前景分析

(五)工业园区特色优势产业的产业链规划

1、基于区域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发展定位

2、区域特色优势工业产业链规划

3、区域工业项目整合

(六)工业园区重点产业项目发展选择

1、重点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32号银岛商务楼545

电话:(010)68515339 68515379 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及项目布局规划编制方案 专业 专注 专心

2、主导产品的市场及前景分析

3、产业技术工艺水平提升

4、企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设计

5、园区层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设计

6、园区环境容量、资源保障与产业规模匹配研究

(七)工业园区产业空间布局

1、产业总体布局原则

2、空间开发功能分区

3、产业空间布局总体架构

(八)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1、循环产业体系产业链条设计

2、循环产业体系产业链条规划

3、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循环经济建设措施

4、水资源循环利用和节水措施

5、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6、循环型资源共享及绿色市场体系建设

(九)工业园区配套产业规划

1、基础设施建设

2、现代物流业建设

3、融资平台建设

4、研发平台建设

(十)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政策保障措施

2、服务保障措施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32号银岛商务楼545

电话:(010)68515339 68515379 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及项目布局规划编制方案 专业 专注 专心

3、合作组织保障措施

4、土地供给保障措施

5、招商引资保障措施

6、人才机制与科技机制保障措施

7、区域品牌与企业、产品品牌打造措施 附 件:园区产业发展导向目录

园区产业发展重点规划项目表 附 图:园区空间开发功能分区图

园区产业空间布局图

园区主导产业循环链条图

四、项目的组织实施

(一)组织运作方式

规划项目以项目组的方式运作,工业园区管理部门成立“园区产业发展及项目规划领导小组”,相关工业及经济部门、研究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我院组织相关经济产业领域专家及相关人员成立“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及项目布局规划研究小组”,并由专人负责,专业分工互补,具体组织规划调研、编制及实施,实现空间规划和产业发展与项目布局规划有效衔接。

(二)课题项目研究期限及工作计划

整个课题项目研究期限为5个月,项目共分三阶段:其中,实地考察调研阶段1个月;形成课题成果阶段3个月;讨论分析修订、论证阶段1个月。具体工作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实地考察、访谈调研、搜集资料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32号银岛商务楼545

电话:(010)68515339 68515379 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及项目布局规划编制方案 专业 专注 专心

(1)调研形式:实地考察、座谈讨论、随机问卷调查(分组调研)

(2)调研范围:工业园区管理部门领导、政府相关领导,涉及主要工业经济管理部门、工业园区主要工业企业实地访谈调研(分组调研)

第二阶段:形成课题项目成果

(1)成立“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及项目规划领导小组”,主要领导牵头,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并安排专人负责,协调安排调研及资料收集提供等工作。

(2)由我院组成项目组具体分工,进行比较分析、充分论证,形成咨询成果比较方案,并根据需要进行补充访谈、调研,搜集资料。

第三阶段:讨论修订、论证课题成果

讨论修订咨询成果和进行论证,形成定稿并辅助实施。

(三)规划成果及验收

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及项目布局规划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和实际操作性强的项目。本项目规划深度达到产业规划及项目简介层面,成果以体现前瞻性、指导性、操作性为原则。项目规划成果的验收,以工业园区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评审论证通过为准。评审通过后的项目规划成果文本,即为项目上报立项审批、园区产业布局和项目招商引资的规划纲要。

五、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32号银岛商务楼545 电话:(010)-68515339 传真:(010)-68515379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32号银岛商务楼545

电话:(010)68515339 68515379 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及项目布局规划编制方案 专业 专注 专心

邮箱:yjybeijing@126.com 邮编:100045 网址:http:// http://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32号银岛商务楼545

电话:(010)68515339 68515379 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及项目布局规划编制方案 专业 专注 专心

附件:

东西部经济研究院简介

东西部经济研究院起步于1996年,是我国最早从事政府咨询服务的专业研究咨询机构之一。研究院定位于中国政府咨询服务的先行者和领导者,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产业规划、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规划,基于城市价值与品牌研究的城镇总规、控规、修规,开发区、园区及新区规划,林业生态规划、森林景观规划,项目建议书、可研编制等咨询服务等,形成了涉及“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和“研究、规划、咨询、设计”为一体的“一站式、专业化”的咨询业务服务体系。

目前,研究院在北京、西安、深圳、成都拥有成员机构,包括:北京东西部能源技术研究院、陕西东西部经济研究院、陕西东西部规划设计院、陕西东西部工程咨询公司、陕西林业科技开发设计研究院、陕西德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东西部经济研究院深圳院及成都院。已形成了专业机构支撑、综合配套服务的集团化发展架构体系。

研究院成立10余年来,秉承专业、专注、专心的研究咨询精神,集合了200余名专家教授组成的综合性团队力量,为我国200余个市、县区级政府提供了专业咨询服务,服务项目累计超过500余项,服务范围覆盖西北、华北、东北、西南及中部部分省市,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战研究咨询经验。

研究院作为我国政府研究咨询服务开拓者,大量的研究规划咨询方案及诸多研究思想、观点已得到了广泛实践,在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得到了实践验证,已成为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者和政府咨询服务的领跑者。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32号银岛商务楼545

篇3:第四章 工业园区与产业基地布局规划方案

关键词:乌鲁木齐县,园区规划,三条红线,水资源承载能力

随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推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布局规划、工业园区规划、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等涉及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规划,都要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1],其目的是通过规划水资源论证,深入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与规划需水的合理性,论证规划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协调性,从战略角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2]。本文以乌鲁木齐南山旅游文化产业园区为例,重点分析研究该园区规划布局及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与“三条红线”的适应性。

1 概况

乌鲁木齐南山旅游文化产业园区位于乌鲁木齐县。乌鲁木齐县位于天山山脉中段北麓的准格尔盆地南缘,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乌鲁木齐县是乌鲁木齐市唯一下辖县,辖区总面积4216km2,县城距离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40km。

乌鲁木齐县境内有15条河流,其中大型河流为乌鲁木齐河、头屯河和板房沟河。乌鲁木齐河全长214km,流域总面积4684km2。头屯河是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的界河,全长190km,流域面积2885km2。板房沟山区部分叫梯匈沟,为板房沟河的径流形成区,出山口以下叫板房沟,板房沟河流全长41.7km,该河是乌鲁木齐县汇流面积最大、流程最长的河,也是该区域内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

乌鲁木齐县水资源特点为:年际变化小、年内变化显著,夏季6—8月的径流量约占全年径流量的70%,春季3—5月的径流量仅占全年径流量的15%,水资源时空不均匀。

乌鲁木齐县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水质相对较好。南山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良好,基本可以达到Ⅰ类水质标准。全县集中式水源水质达标率在96%以上。

2 区域水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2.1 乌鲁木齐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2.1.1 现状供水工程

乌鲁木齐县现有蓄水工程1座,为照壁山水库,该水库位于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境内,属板房沟河上的控制性工程,为中型水库。水库总库容753.2万m3,兴利库容557.75万m3,死库容100万m3,水库设计水位1899.96m,死水位1875.00m[3]。水库承担下游灌溉、人畜及工业用水的调节任务,同时兼有防洪、旅游等功能,水库控制灌溉面积6万余亩。

乌鲁木齐县境内有净水厂两座,为水西沟净水厂和板房沟净水厂。其中水西沟净水厂位于平西梁子三队北侧,占地50亩,厂地标高程1815.00m,于2010年完工并投入运行,可自流供水西沟镇全镇用水,现状处理能力为1万m3/d。板房沟净水厂位于八家户旱地梁子东南端,占地50亩,厂地高程1932.00m,现状处理能力为0.5万m3/d。由于乌鲁木齐县主城区(南山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的迅速发展,上述两个水厂均需扩建,建成后处理规模均达到2万m3/d[4]。

2.1.2 现状供用水量

根据乌鲁木齐县水电林业局提供的资料,乌鲁木齐县现状年总供用水量为13130.09万m3。按水源分,地表水供水量最大,为12764.65万m3,占总供水量的97.22%;按用水结构分,农业用水为主要用水户,为12590.5万m3,占95.89%,工业用水少。乌鲁木齐县现状年供用水量情况见下图。

2.1.3 供需平衡

a.乌鲁木齐县供需平衡分析。乌鲁木齐县全县总需水量为15614.56万m3。其中,农业需水量为15028.38万m3,居民生活需水量为229.93万m3,牲畜需水量为111.96万m3,工业需水量为244.29万m3。地表水供水量为14059.21万m3,地下水供水量为365.44万m3。通过供需平衡计算,缺水1189.91万m3。现状年乌鲁木齐县供需平衡计算成果见表1。

单位:万m3

b.水西沟镇、板房沟乡供需平衡分析。由于乌鲁木齐南山旅游文化产业园位于水西沟镇和板房沟乡境内,因而重点分析水西沟镇和板房沟乡的供需平衡。

水西沟镇和板房沟乡的供水水源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板房沟河,即照壁山水库的水源作为水西沟镇生活用水及板房沟乡和水西沟镇设施农业、大田农业用水;另一部分为乌鲁木齐河给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分配水量,多年平均供水量为2600万m3。该区域总需水量为7851.54万m3,其中,农业需水量为7691.07万m3,居民生活需水量为119.15万m3,牲畜需水量为41.31万m3。通过供需平衡计算,该区域缺水1026.53万m3。现状年(P=75%)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和板房沟乡供需平衡计算成果见表2。

单位:万m3

2.2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a.用水结构不合理,制约经济发展。由现状年乌鲁木齐县总供水量与总用水量示意图可知,乌鲁木齐县农业用水占全县总用水量比重最大,为95.89%。近年来随着天山大峡谷等风景旅游区的开发,旅游业已渐渐成为乌鲁木齐县的重要产业,而旅游文化产业的大力推进与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建设将存在一定的用水矛盾,使得目前用水效益高、能大力带动地方经济的旅游文化产业用水需求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b.供水管网建设标准低,供水工程供水能力不足。现状管网建设标准较低,部分管线老化、渗水严重。水厂净化处理的水同时向城镇生活及设施农业供应,供水系统未分离,用水管线错综交杂且任务繁重,导致水厂没有足够的处理能力满足下游用水需求。

c.灌区灌溉和工程管理技术水平落后,效率低,造成资源浪费。乌鲁木齐县水利工程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资金不足、设计标准低、工程不配套、施工质量差等原因,目前灌区内渠道塌岸、漫堤、灌浆剥落现象十分普遍,渠系建筑物破损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44~0.51。

目前灌区的田间灌溉仍然普遍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田间灌水过量,使得田间水的利用率低,农业发展受到制约。

2.3 规划实施的可能影响和约束

a.现状水资源供需不平衡对规划实施的可能影响和约束。由表1可知,现状年乌鲁木齐县供水量为1.31亿m3,缺水1189.91万m3,其地表水资源开发程度较高。规划水平年,区域内各行业需水均呈增加趋势,但随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为满足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需从实行高效节水和退地两大方面来降低农业需水。乌鲁木齐县现状年农业灌溉中大田作物面积较大,占总灌溉面积的96.1%。根据《关于印发乌鲁木齐市水资源三条红线调控实施方案的通知》(乌政办[2013]569号),规划到2020年,农业综合毛用水定额为500m3/亩,“三条红线”对乌鲁木齐县农业用水控制指标为8500万m3,只能承载17万亩农田,即使加大农业高效节水实施力度,全部实现高效节水灌溉,也无法实现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因此,乌鲁木齐县在发展农业高效节水工程的同时,还应逐步减少农业灌溉面积,将农业用水需求控制在指标范围内。

b.工程供水能力不足对规划实施的可能影响和约束。现状年水西沟净水厂处理能力1万m3/d,板房沟净水厂处理能力为0.5万m3/d,均已满负荷运行。规划2020年,该产业园区将上述两个水厂作为供水水源,但随着该产业园区(主城区)的建设及设施农业的迅速发展,目前的供水量已远不能满足要求;而且水西沟净水厂向南山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的供水被处在输水管线前中段的生态农业大棚用水大量截流,水西沟净水厂的水不仅要供给该园区,还要负担设施农业的大量用水,这就导致水厂出水无法满足该园区的正常用水需求,用水的供需矛盾日益显现,迫切需要扩建水西沟净水厂和板房沟净水厂,增加供给量。

c.现状水资源利用结构对规划实施的可能影响和约束。根据现状用水调查,乌鲁木齐县现状用水中农业灌溉用水占95.89%。规划水平年随着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其用水需求将呈现增长趋势,如要保证新增的旅游文化产业用水,势必要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调整现状水资源利用结构,压缩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加旅游文化产业用水量。

3 园区规划布局

随着人们对大西北风光和西域民俗风情的向往,国内旅游热点将向新疆转移。为使乌鲁木齐南山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和乌鲁木齐县的资源优势、地缘优势,以城市和综合旅游为发展轴,以旅游服务为中心,结合特色街区,形成多个功能组团的旅游文化产业园区[5],本文结合园区定位,依据旅游人次,推荐采用“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定额法”预测园区需水。

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从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实际出发,以园区用水量控制性因素常住人口及旅游人数为基础,选择符合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用水定额指标分析园区总需水量。经预测,园区2020年需水量为558.22万m3,其中,常住人口综合需水量为341.28万m3,游客需水量为20.01万m3,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需水量为196.94万m3(见表3)。考虑5%的输水管道损失,南山旅游文化产业园区规划水平年总取水量为587.60万m3。

单位:万m3

4 规划布局与水资源条件适应性分析

4.1 与乌鲁木齐县水资源承载能力适应性分析

由表1可知,全县总需水量为15614.56万m3。地表水供水量为14059.21万m3,地下水开采量为365.44万m3,通过供需平衡计算,缺水1189.91万m3。则现状年在没有该园区的情况下,呈缺水状态。

随着规划年其他行业用水需求进一步扩大(包括了该产业园区新增的用水需求),若维持现状农业灌溉面积,水资源供需矛盾可能仍会出现,因此还需采取退地等用水结构调整方式使得园区规划布局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

4.2 与板房沟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适应性分析

板房沟河流域内河流有羊圈沟、大东沟、庙儿沟、沙沟和板房沟,其中羊圈沟、大东沟、庙儿沟、沙沟4条河流径流量为1988.8万m3,现状年这4条河流水均被居民作为生活用水水源,无多余水量满足该产业园区587.6万m3的用水需求。而区域内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为板房沟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5240万m3,也是园区所在的板房沟乡和水西沟镇的主要用水水源,其主要用水户为6万余亩农田。根据表2可知,在P=75%来水频率下,现状板房沟地表水均被引用于水西沟镇和板房沟乡设施农业、居民生活用水及农业灌溉,还呈现缺水状态,因而无多余水量用于该产业园区发展。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三条红线”指标的通知》(新政函[2013]111号)、《关于印发乌鲁木齐市水资源三条红线调控实施方案的通知》(乌政办[2013]569号),规划2020年板房沟河流域配置水量不宜超过其现状年用水量,规划年板房沟流域维持现状年农业的灌溉方式、灌溉规模,板房沟河流域水资源不能承载该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

4.3 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适应性分析

规划水资源论证须围绕“三条红线”的控制指标展开,深入分析水资源条件对规划的保障能力与约束因素,科学论证规划布局与水资源承载力的适应性[7],本文从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分析乌鲁木齐南山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及其规划布局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适应性。

目前,自治区人民政府已将新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下发到各地州。根据《关于印发乌鲁木齐市水资源三条红线调控实施方案的通知》(乌政办[2013]569号),新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2020年给乌鲁木齐市生活用水(含绿化)的指标为32900万m3。

根据《乌鲁木齐区域水资源利用初步规划报告》中对2020年乌鲁木齐市人口的预测,按乌鲁木齐市不同区(县)人口占全市比例,将生活用水指标32900万m3进行分摊[6],经计算,乌鲁木齐县生活水量(含绿化)为923.55万m3。

规划年在扣除现状年生活需水295.3万m3后,尚有628.3万m3的增量空间,乌鲁木齐南山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取水量为587.6万m3,在乌鲁木齐县生活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范围之内,符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中的用水总量控制要求。因而,该园区规划布局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相适应的。

5 结语

规划年乌鲁木齐南山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取水量为587.6万m3。现状年全县水资源缺口很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由于农业用水量偏大、节水力度不高导致的。

通过规划水平年园区需水情况与乌鲁木齐县水资源承载能力、板房沟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方面适应性分析可知,在维持板房沟河流域现有用水户用水量及板房沟河引水量不增加的前提下,该园区与乌鲁木齐县及板房沟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是不相适应的,仅满足2020年“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给乌鲁木齐市生活用水指标要求。

篇4:第四章 工业园区与产业基地布局规划方案

关键词:饲料加工业集聚;空间布局;协调分析;交易效率

中图分类号:F30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6)06-0041-005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批著名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优化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布局,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因此,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加工业集聚的区域布局是当前的政策走向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基于比较优势理论,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农产品产业带分布和加工业集聚的建设问题。[2][3][4]唐华俊、罗其友(2004)构建了农产品产业带六要素分析模型,分析了资源、市场、区位、技术、环境和政策对农产品产业带的作用机制,并指出这六个要素通过不同方式、不同程度作用于产业带的形成演变过程。[5]邓宗兵(2013)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和各个行业产值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在小幅上升之后又出现减缓趋势,东部地区依旧是集聚中心,这不符合我国的政策导向,需要进一步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中西部转移集聚。[6]张庆(2008)指出,土地租金、运输成本和市场条件是影响农业区位分布和农产品加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7]许崴、魏攀(2011)和鲍琳(2016)等认为影响农产品区位选择因素可分为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生产要素、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等是制约区位选择的经济因素,政策、地方行为、环境政策和金融制度是非经济因素。[8][9]

已有研究有利于分析我国的饲料加工业集聚与玉米产业带的空间布局形成问题,但缺乏针对这两者的具体分析。基于此,本文构建超边际分析模型,从理论上对饲料加工业集聚与玉米产业带的空间布局进行协调分析,并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其进行检验。

一、饲料加工业集聚与玉米产业带的

空间布局现状分析

(一)玉米产业带与饲料加工业关联度分析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年产量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是仅次于稻谷产量的第二优势农产品。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粮油加工业的低迷使得我国饲料加工业的产值在2013和2014年有所下滑,2013年相对2012年下滑2个百分点,2014年相对2013年又下滑4个百分点。这就使我国出现了一对矛盾,玉米产量高居世界第二,而饲料加工业产值却与西方发达国家相距甚大。就饲料加工业集聚与玉米产业带的关联度而言,其紧密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饲料加工业既是玉米的下游产业又是畜牧饲养的上游行业,是农业发展过程中承上启下的行业,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2.玉米的供给直接决定饲料加工业的发展,而饲料加工业的发展水平又决定了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所以本节对玉米主产区和饲料加工业的布局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饲料加工业集聚与玉米产业带的空间布局现状,指出玉米产业带与饲料加工业集聚出现空间分离的现状,为进一步讨论饲料加工业最优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打下基础。

(二)玉米产业带的空间分布现状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玉米产量最大的七个省份是黑龙江、吉林、山东、内蒙古、河南、河北和辽宁,它们占了全国将近70%的玉米产量。其中,东三省是我国主要的玉米产业带,其次是内蒙古、河南、河北和山东地区,其他地区产量较少。

(三)饲料加工业集聚的空间布局现状

统计数据表明,广东作为我国第一饲料大省一直处于领先位置,2014年产量为2423万吨,从2003年至今每年的饲料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2%。历年来,我国饲料工业总产值排名靠前的九个省份分别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辽宁省、河北省、江苏省、浙江省、湖南省和四川省。

(四)玉米产业带与饲料加工业集聚的空间分离

在空间地域上,辽宁、山东、河南和河北既是玉米的主要原产地,又是饲料加工业集聚区;四川、湖南不是玉米的主要原产地,却是饲料加工业集聚地;广东、江苏和浙江不是玉米产地,却是饲料加工业集聚地。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玉米原产地和饲料加工业集聚既有重叠又有分离。从整体来看,饲料加工业布局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而不是地域辽阔的内陆,这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原材料产地,饲料加工需要大量运输玉米到东部沿海和南方,大大提高了饲料加工业的成本。从直观上看,这种布局不尽合理,但又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那么,决定这种空间布局的经济机理和影响因素是什么?

二、超边际分析模型

(一)基本假设

农产品加工业集聚的区位选择实际上是两难冲突折衷问题:加工业处于原产地附近,会减少原材料交易成本,但会增加最终产品交易成本;而加工业靠近最终产品消费地,会减少最终产品交易成本,但会增加原材料交易成本。[10][11]在已知玉米原产地和饲料需求市场的情况下,怎样选址饲料加工业?这种选址大致分为三种情况:加工业靠近玉米原产地、加工业靠近饲料需求地、在玉米原产地与饲料需求地之间选址。

现在有三个区域,用A、B、C三个字母分别表示不同的区域。假定A地生产玉米,B地生产加工饲料,C地饲养生猪;A地使用劳动力要素,B地使用劳动力要素和A地生产的玉米,C地使用劳动力要素和B地生产的饲料;A地生产玉米,且向B区域买进猪肉;B区域以A区域生产的玉米为原料生产饲料供给C区域,并向C区域买进猪肉;C区域的生产者生产猪肉满足三区域的消费,并向B区域买进饲料;每个区域的居民都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只有一种最终产品——猪肉。

(二)模型构建

假设全国总人口为M,三个区域A、B、C的人口数量依次为M1、M2、M3,决策者集是个连续统,并且存在专业化经济。自给的玉米、猪肉、饲料的数量分别用y、z、w表示,玉米的售卖和购买量分别用ys和yd表示,猪肉的售卖和购买量分别用zs和zd表示,饲料的售卖和购买量分别用ws和wd表示。y、z、w的交易效率系数分别为k1、k2、k3(都大于0小于1)。基本模型构建如下:

其中,(1)是效用函数,(2)、(3)、(4)分别是产品y、z和w的生产函数,(5)是劳动禀赋约束,(6)是预算约束。为使问题简化,假定:1.指数a、b、c均大于1,即在每种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上都存在专业化经济。2.猪肉对饲料的产出弹性是β,饲料对玉米的产出弹性是γ,则乘积βc、γa分别是随w和y数量增加的迂回经济程度,为了计算的方便,并且区分农业和现代化工业迂回度的不同,设β=1,γ=2。本文借鉴韩绍凤、刘静(2015)的模型中关于交易系数的假设[11],那么,玉米、饲料的交易效率系数与距离相关,A、B两区域的距离用SAB表示,B、C两区域的距离用SBC表示,玉米的交易效率系数为:

其中,玉米从A区域到B区域的交易效率损失为t,饲料从B区域到C区域的交易效率损失为h。为使问题简化,假设猪肉的交易效率与距离无关,仍用k2表示。

(三)消费者-生产者的超边际分析决策

利用U对g求导可知:

(1)当t<时,有>0,那么g取最大值1,即饲料加工业集聚布局在饲料需求地;

(2)当t>时,<0,那么g取最小值0,饲料加工业集聚布局在玉米原产地。

进一步讨论可知:①当g值为0时有SAB /S=0,即A、B两地重合,玉米原产地和饲料加工业集聚位于同一个地方,也表明相对于饲料需求地而言,加工地到玉米原产地的运输距离长短对交易效率影响更大;②当g值为1时有SAB /S=1,即A、B两地相隔最远,饲料需求地和饲料加工地位于同一位置,这意味着相对于玉米原产地而言,加工地到饲料需求地的运输距离长短对交易效率影响更大;③当0

三、我国饲料加工业集聚分布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

本文选取饲料加工业总产值靠前的九个省份广东省、山东省、辽宁省、四川省、江苏省、河南省、湖南省、河北省和浙江省的2005—201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数据均来源于《中国饲料加工业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本文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借鉴辛翔飞(2006)、吴玉鸣(2010)等人的模型扩展形式,构建函数形式如下:

其中,Yi为各地区饲料加工业总产值,Ai为各地区农业科学技术水平,Li为劳动力成本,Si是各个区域原材料供给数量,Ti为各省份运输效率,Di是各区域的饲料需求数量,[e][εi]是表示其他因素对其的影响,并且这些因素没有包含在假设中。

(二)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各个地区饲料加工业总产值、农产品加工业工人平均工资、各省份内运输长度、各省份地理面积、各个地区玉米年产量、各个省份牲畜出栏头数等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其中,被解释变量Y为各地区饲料加工业总产值,表示各个地区饲料加工业的集聚发展程度。解释变量包括:1.劳动力成本(L),用各省份农产品加工业工人平均工资来进行计量。2.各地区原料供给数量(S),以各地区玉米产量表示。3.各省份对于饲料的需求数量(D),用饲养牲畜的出栏头数来衡量。4.运输效率(T),以营运总长度除以省份地理面积来计量,交通密度越大表示交通越便利,运输成本也越低。营运总长度则由各个省份内河航道里程、铁路营运里程、公路里程三部分加总除以各个对应省份的区域面积得出。

(三)ADF检验与协整分析

面板数据的不平稳性会导致伪回归或者虚假回归,为保证回归的有效性,本文分别利用LLC、IPS、Fisher-ADF和Fisher-PP方法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单位根检验结果,LnT、LnD和LnS的水平值都拒绝原假设,而LnY和LnL的水平值不能拒绝原假设,因此不能判定各变量水平值是平稳的。然而,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都通过了LLC、IPS、Fisher-ADF、Fisher-PP检验,因此可以判定各变量是一阶单整序列。接下来做协整检验,PADF=0.0144<0.05,检验结果表明LnT、LnD、LnS、LnY和LnL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四)回归结果分析

由协方差分析可知,本文适用混合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由Hausman检验结果可知,应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模型的P值(Prob>F)=0.0000,说明模型整体显著,可决系数R2为0.6301,修正后的可决系数为0.6148,说明模型的解释力较强,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并且,所有的解释变量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都很显著。劳动力成本降低1%可以使得饲料加工业总产值增加约0.36%,运输效率增加1%可以使得饲料加工业总产值增加约0.15%,市场需求增加1%使得饲料加工业总产值增加约0.38%,原材料产量增加1%可以使饲料加工业总产值增加约0.2%。

四、结论及政策启示

(一)从饲料加工业和玉米产业带的空间分布来看,两者存在较大程度的分离。这种分离是由交易效率(包括运输效率)、市场需求规模区域差异、原材料产量、生产成本等因素共同决定的。饲料加工业布局与交易效率(包括运输效率)、区域市场需求规模、区域玉米产量成正比,与劳动力成本成反比。

(二)东北部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产业带和示范基地,在东北经济增长下行和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负荷过高的现实背景下,为充分利用东北原材料的自然禀赋优势,应推动东部沿海饲料加工业向东北部转移,既可以缓解东部沿海土地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压力,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农业现代化稳定东北经济增长的作用。

(三)河南、四川、湖南等省份是我国人口大省,对肉制品的市场需求规模较大,但饲料加工业规模与沿海省份(如广东、山东)比较还相对较小。从饲料加工业地区集中度来看,饲料加工业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偏离原材料产地或市场需求地的情况。因此,在产业转移中也应推动东部沿海饲料加工业向中西部转移。

(四)加强东北和中西部高速交通、高速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电子商务,从硬件上进一步提高东北和中西部运输效率;深化体制改革,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建立饲料产品质量追索体系,提高管理效率,从软件上进一步提高东北和中西部交易效率。只有交易效率提高了,才能充分发挥东北和中西部地区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推动东北部和中西部饲料加工业的集聚发展。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发展计划司.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汇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25-234.

[3]Dixit AK,Stiglitz JE .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n Product Diversity[J]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7,(67): 533-559.

[4]Krugman P.First Nature, Second Nature and Metropolitan Location[J] .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1991, 33(3740): 129-144.

[5]唐华俊, 罗其友. 农产品产业带形成机制与建设战略[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4, 25(1): 1-6.

[6]邓宗兵,封永刚,张俊亮,王炬. 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变迁的特征分析[J]. 经济地理, 2013,33(5):117-123.

[7]张庆, 张倩, 杜肯堂. 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J]. 农村经济, 2008,(6): 37-41.

[8]许崴,魏攀. 珠三角制造业产业转移与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0(8):56-59.

[9]鲍琳,张贵炜,郭彩云.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背景下政府职能的缺陷及改进路径[J].企业经济,2016,(5):168-171.

[10]YANG Xiaokai. Economics : New Classical versus Neoclassical Frameworks[M] .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2013.

[11]韩绍凤,刘静,向国成.纺织服装工业与棉花产业带的空间布局及协调[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0(2):116-123.

[12]曹华林,安东,朱子书. 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技术创新能力与经营业绩的实证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75-81.

篇5:第四章 工业园区与产业基地布局规划方案

镇区的总体功能布局主要分为三大功能区:即生活区、工业区和商贸休闲区。工业区集中布置在镇区北面片区,北部工业片区依托于原有的工业发展基础,为XX镇主要的工业园区;现已有部分工业建设项目,规划继续合理引导有序开发工业项目建设。

生活区主要集中在镇区中部的两个居住组团;其次就是北部工业组团内部布置的一些居住片区,通过道路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布局与调整,形成为工业园区配套的居住组团。

6.3 工业用地(M)

工业用地指工厂、企业的生产、仓储及附属设施用地。规划到2020年镇区工业用地108.11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17.89%,人均工业用地16.89平方米/人。

镇区北部现已形成一部分具有发展潜力的工业企业,规划从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减少污染的原则,规划在原有基础上扩建工业用地,它的建设将为XX镇的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必将引发一系列相关与配套行业连锁发展,大大推动XX镇工业化步伐,使XX镇的整体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1.3.3 产业情况

十年多年来,XX镇确立了工业立镇、其他各业综合发展的外型经济发展方针,实施外引横联并举战略,全镇形成了建筑、建材、塑料制品、针织制衣、布匹染整、竹蒲编织、农副产品加工等规模行业,其中建筑业更素有“建筑之乡”的美誉。镇内工业经济有一定基础,规模较大的有XXX厂、XXX厂、XXXXX有限公司、XXXXX有限公司、XXXX厂等多家企业。

通过实施科技兴农、样板带动、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发挥“一区、三基地、六个龙型企业”样板示范,抓好农业布局调整。XX镇构筑起以蔬菜、水产、禽畜、花卉为主导产业的区域农业,涌现出一乡一品的农业经营特色,各村发挥资源优势,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办起了首个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XXX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以及XX村400亩大型畜牧水产养殖场、650亩花卉苗圃场等多个“三高”农业综合开发种养场;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1万亩,在发展水产、生猪生产的同时,加快发展鸭、鹅、鸡等优质肉禽。XXXX四个养猪场为主的生猪规

模化饲养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并带动周边村落养殖业发展。

第十一条 产业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

 把发展小城镇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

(1)合理布局镇域农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XX镇应通过实施科技兴农、样板带动、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抓好农业布局调整。构筑起以蔬菜、水产、禽畜、花卉为主导产业的区域农业,实行一乡一品的农业经营特色,发挥各村资源优势,大搞农业综合开发,突出“三农”工作,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创品牌为目标,继续抓好农业八大工程建设,打造农业三大品牌,扎实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当前,XX镇农村的经济建设要抓住广大农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广农业科技成果,面向市场发展优质农产品。因此,XX镇的农业增长方式应该向从总量性增长到结构性增长转换,即在保持农业总产值稳定和增加的同时,更注重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的调整与提高,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业的有效供给,以期实现更高的资源效益和经济效益。

(2)合理协调农业生产与生态旅游的关系。

推广发展高新、优质农业同时,保护好镇域内的天然优良生态环境,以生态发展绿色旅游,以旅游带动农业的发展。

 把发展小城镇与发展乡镇工业有机结合起来

XX镇应发展高新技术、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工业要走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并举的路子。规划期内,随着XXX高速出入口在XX的拟建,近期以XX漂染工业基地的扩大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远期工业重心逐渐转移到XXX高速公路以南和XXX公路的两侧。

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将“双引进”作为重头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握锲机,加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实现互利双赢,促进全镇经济大发展。要鼓励有能力、有经济基础的能人来领办乡镇企业,政府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改善企业发展环境上,推动乡镇企业的产业升级和产业合理聚集,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转移,壮大小城镇经济实力,逐步强化现已形成的印染、化工、汽配、农副产品深加工四大支柱产业。

 把发展小城镇与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

按照“规划布局合理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功能配套现代化、运行管理规范

化”的四化原则在城镇建设中积极发展和培植农副产品加工业、专业市场、中介组织等多种类型的产业化龙头,健全完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配套服务体系,把小城镇建设成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中心、农业产业化的信息和技术服务中心。

培育房地产业,提高第三产业档次。随着XX农业生态观光区在XX的规划选址和XXX高速公路出入口在XX的拟建,应充分利用XX镇优越的自然山水风光、便捷交通优势和优良的投资环境,以商住区开发为突破口,吸引大中型房地产项目落户XX,逐步培育房地产业。完善各种文化娱乐设施、酒店设施,完善投资环境,提高镇区服务设施等级,满足镇区经济发展对服务设施的需求。发展途径

⑴牢固树立抢抓机遇,稳中求进的思想,全面铺开集体企业的改革和转制工作,促进企业发展,积极优化产品结构,确保速度、比例、效益相互协调。

⑵深化对市场经济的认识,确立市场导向,勇于竞争,培植优势的思想,扩大内引外联,发展规模经济,创建地方特色经济,提高经济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以综合批发市场为依托,狠抓流通贸易、促进市场繁荣,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⑶提高以蔬菜、果类及山区林业等产品为主的农业生产水平,为全镇二、三产业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⑷以“城镇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现代化目标,高起点地规划镇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全面提高镇区的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

篇6:浅议罗平县工业产业选择与布局

关键词:罗平县,产业选择,产业布局

罗平县位于云南省东部,是曲靖市下辖七县之一,境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工业经济已初具规模,然而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试从工业产业选择与布局的角度对罗平工业发展作一浅析,供相关部门参考。

一、罗平县工业产业选择与布局现状

作为县级行政区域的罗平,在计划经济时代被定位为农业发展区域,其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工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改革开放之后,在历界罗平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与努力下,全县工业得到快速发展。2013年,罗平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16.1亿元,对比1995年的4 966万元,年均递增35.39%。

从工业产业选择角度来看,罗平县的工业产业选择走的是一条重化工之路。2013年,全县重工业产值达83.8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2.21%;轻工业产值32.2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7.79 %。2013年,全县拥有工业企业176个,其中重工业企业111个,占比63.07%,轻工业企业65个,占比36.93%;纳入规模统计工业企业有31个,其中重工业26个,轻工业5个。重工业主要集中在水电、煤炭、冶金、化工等产业,主要企业有云南罗平锌电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东源罗平煤业公司、云南大瑞煤业有限公司、罗平县源丰煤业有限公司、云南鸿腾矿业投资有限公司、云南金福煤焦化有限公司等;轻工业主要集中在油脂加工、食品加工、蜂蜜加工、木材加工等产业,主要企业有云南万兴隆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云南新海丰水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罗平县阳洋黄姜有限公司、云南君和酒业有限公司、云南煜山实业有限公司等。

从工业产业布局来看,罗平县确立“南轻北重”的产业布局方针,即“一园两片”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园区包括长青(长家湾—青草塘)轻工业片区和阿岗重工业片区,规划总面积50平方公里。长青片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依托铁路运输装车点、汕昆高速(汕头至昆明)公路、曲西(曲靖至西林)公路等重要交通枢纽,以及罗平县城,凸显物流集散功能,规划布局为集工业园区、物流园区、旅游园区“三园一体”的现代化、精品化、生态化工业旅游物流集散园区,重点布局生物资源加工、石材加工等产业。阿岗片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依托县域北部的煤、硫以及其他矿产资源优势,以资源综合利用型工业为主导,规划布局为集物流集散、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为一体的资源利用型工业片区,重点布局煤炭、冶金、化工等产业。截至2014年6月,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4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1.2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9家,完成工业产值20.2亿元,工业增加值5.4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0.63亿元,利税总额1.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

二、罗平县工业产业选择与布局存在的问题

虽然罗平县的工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产业选择与布局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

根据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论,在工业化阶段,经济重心从农业生产转向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生产,制造业在经济中的份额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开始大于农业部门的贡献率而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在制造业内部,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制造业内部结构由劳动密集型的“轻”型生产领域逐渐转向相对资本密集型的“重”型生产领域,工业产品结构逐步从轻工消费品为主转向耐用消费品、中间产品为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工业化道路正是沿着钱纳里模型向前推进。而从罗平的工业发展历史选择来看,罗平依据境内丰富的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大力发展重化工产业,工业结构逐渐重工业化,重轻工业产值比2013年已达72:28。这一比重远高于云南省的53:47,也高于曲靖市的66:34。过高的重工业比重一方面占用了大量的工业发展资金,致使轻工业投入不足、发展滞后;另一方面重工业产品主要供应区域外市场,对区域内其他产业带动不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亦不足。

2.支柱产业之间产业关连度太强

县域经济作为中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结构既不能像宏观经济那样要求有完善的产业结构体系,又不能像微观小企业那样只注重一个经济点。完善的产业结构体系要求有巨量的经济总量支撑,而县域经济毕竟不能与一国经济相比,否则会出现小而全的现象,造成经济效率低下。微观小企业只注重一个经济点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率,同时因规模小,在行业不景气之时可以“船小好掉头”;而县域经济总量远远大于微观小企业,若只注重某一行业会导致整体经济发展受制于个别行业的兴衰更替,不利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稳定。从罗平县的工业产业选择来看,其支柱产业主要集中于水电、煤炭、冶金行业,而这三个产业的产业关连度非常强,往往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况。2014年1—6月,全县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9.2亿元,同比减1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0.7亿元,同比减15.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6亿元,同比减6.8%。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主要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工业原材料成本上涨,产品价格下降,致使多数工矿企业亏损严重,工矿企业开工不足,严重影响工业经济增长。”但同时又可以发现,“2014年1—6月,乡镇企业完成农产品加工销售产值4.6亿元,同比增15%;实现税金0.85亿元,同比增13.3%。”在各工业产业发展互有增减的情况下之所以会出现整体工业经济下滑,正是由于罗平县工业发展选择过分集中于某些行业且它们之间的产业关连度过强。

3.产业布局过于注重向工业园区集中

工业园区是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域的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行政或市场化等多种手段,集聚各种生产要素,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新形势,满足城市化进程合理集聚的趋势,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使之成为结构层次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集群竞争优势显著、功能布局优化的现代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1]。工业园区的作用在于它是区域产业集群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和更专业化的企业分工与协作。但是工业园区并不是区域产业布局的唯一方式,尤其是县域经济。从全国其他县域经济发达的县市经验来看,除人口较少资源丰富的区域外,大部分县域经济产业布局在广阔的国土之内,各乡镇皆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企业并不需要集中于特定的工业园区内。从罗平县的工业园区规划与发展来看,其园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只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65%。然而,2013年工业园区产值达到8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16.1亿元的比重达到69%。也就是说,全县的主要工业企业大部分集中于工业园区内,其他分散于各乡镇的工业企业规模较小,对全县工业发展带动不大。

三、对罗平县工业产业选择与布局的建议

从区域工业产业选择的方法来看,有两种方法可以为罗平县域工业产业的选择所借鉴,一种是依据比较优势进行产业选择,另一种是依据市场导向进行产业选择。

1.依据比较优势选择的工业产业

比较优势是指区域在某一产品生产上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区域时,就称该区域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的来源有多种,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制度禀赋等外生因素以及资本、人力资本、技术和需求等内生因素。就罗平来说,其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更多来源于自然资源的禀赋不同。

与西部其他县(市)比较,罗平县最突出的比较优势是其生物资源优势。罗平生物资源种类齐全、富有特色。许多农产品的生产规模、产量和质量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县内年产油菜籽14万吨(全国第一),小黄姜28万吨(全国第一),水产品3万吨(云南第一),蜂蜜3000吨(云南第一)。此外有速生丰产林60万亩,木本油料32万亩;种植了金银花、薏仁、三七等中药材和红高粱、万寿菊等观光农作物。罗平理应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生物资源发展相应的油菜籽加工、生姜加工、水产品加工、蜂产品加工等轻型加工业。由于这些产业是依据比较优势进行的产业选择,建议产业发展方面要注重做大做强,在省内市场、全国市场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其次,还可以看到罗平县在水能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罗平县的水资源十分丰富,可开发利用的水电蕴藏量为105万千瓦,为滇东之冠。由于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重视,罗平现已开发利用水能资源近90万千瓦,相继建成了鲁布革、大寨、腊庄、水寨、花滩、以德、老渡口、色依、红石岩、新石桥、牛街河、虎跳岩、小红麦、红岩电站等14个水电站,年发电量为37.7亿度。罗平的水电产业发展得已经比较充分,可以利用现有的技术积累向风电延伸。

最后,罗平县旅游资源独具魅力,秀甲滇东。不论是80万亩连片油菜花海,还是中国最美峰林———金鸡峰林、最美瀑布———九龙瀑布,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一定美誉。可以借助旅游经济发展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工艺品加工产业。因旅游产品的地域色彩较浓,对企业发展规模要求不必过大,尽量以小企业精细化生产方式为主,发挥小企业的优势。

2.依据市场导向选择的工业产业

工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县域工业产业能否成长壮大最终要由市场说了算。县域经济具有某种优势只是其工业产业发展的一个条件,在实际中必须把县域经济内部有利条件与外部市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一要充分考虑县域优势的优越程度。比较优势因不同的比较对象而不同,一种资源与甲地区相比自身具有比较优势,但与乙地区相比则可能成为自身劣势。即使与同一地区相比,自身也可能存在许多的比较优势。县域工业产业的选择要从宏观视角比较分析自身所具有的众多比较优势,看看哪些优势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地位,选择那些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作为县域工业的增长点。二要充分考虑区域分工的现实。客观上,每一个地区都依据自身条件参与区域分工和产业分工。在县域工业产业选择时,必须充分研究该工业产业成长所必备的综合条件以及市场竞争的现实。如果其中某些关键因素不具备或者不充足,而过分强调自身发展,其结果必然是导致县域资源的浪费,其选择的工业产业也无法发展壮大[2]。

罗平县虽然在生物资源、水能资源、煤炭、硫铁、铅锌为主的矿产资源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也存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物流设施建设滞后,物流成本高,管理水平落后,人才短缺等众多制约因素。综合比较,建议罗平将市场区分为本地市场与国内市场,针对不同市场制定不同的产业发展政策。就本地市场来说,要在充分考虑县域居民消费能力的前提下,发展一些本地生产本地消费、运输成本相对较高的工业产业。比如适合当地的建筑装修材料加工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等。就国内市场来说,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数量众多应在充分考虑自身资源优势的前提下,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关注产品细分市场。比如罗平县的酿酒行业,要开发具有自身区域特色又为特定消费市场所接受的白酒产品。罗平号称“鸡枞之乡”,菌类又是中国人喜欢的山珍之一,罗平发展鸡枞等珍菌食品加工也定会受到市场的欢迎。

从区域工业产业布局方面来看,影响区域工业产业布局的因素很多,涉及微观与宏观各个层次,且各因素的作用机制相当复杂。总体来说,影响区域工业产业布局的因素主要有市场因素、成本因素、运输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等。区域工业产业的空间分布形式也是错综复杂、千差万别[3]。因此,在进行区域工业产业布局时要因地制宜,对待不同的工业产业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将所有的产业都集中在一起,搞集中式的大工业园区。

罗平县的工业产业布局需要在发挥好现有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和优化功能的前提下,处理好分散布局与工业园区布局的关系。工业园区布局的特点在于形成规模经济,适合罗平县形成规模经济的工业产业主要包括与小黄姜加工生产有关的黄姜加工、干姜块、姜饮料、姜酒、姜功能性食品等系列产品开发生产,马铃薯、红薯、蘑芋等根茎类食品加工,布依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服饰、手工艺品加工。适合分散布局的产业可以从自然因素、运输成本、市场因素等各方面考虑。石材加工业从原材料加工成成品,石料既是原材料的主要构成,亦是一种失重原材料,故应布局于石料供应区域。部分定制性旅游工艺纪念品需要依据游客的个人喜好进行量身定做,故应布局于景区周边,采用市场接近原则。至于矿冶产业,则不是布局于矿石产区,就是布局于交通枢纽地区。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促进县域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在各个乡镇适当发展一定的工业及其他产业。在现有条件下,要充分利用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参考文献

[1]尤振来.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2008:33.

[2]郭金丰,李剑富,欧阳代熠.特色县域经济主导产业的市场选择与培育[J].地方政府管理,2000,(5):24-25.

上一篇:血透院感工作计划下一篇:德州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