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命名管理办法

2024-06-24

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命名管理办法(精选9篇)

篇1: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命名管理办法

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命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示范、窗口和辐射作用,引导并促进我省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江苏省内注册并合法经营两年以上,文化行政部门管理的创意设计业、演艺娱乐业、动漫游戏业、工艺美术业、文化旅游业、文化产品数字制作和相关服务、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各类所有制文化企业均可申报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

第三条 在江苏省内进行文化产业资源开发、文化企业和行业集聚及相关产业链汇聚,对区域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起示范、带动作用的特定区域,均可申报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下简称“示范园区”)。

第四条 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原则上每两年评选命名一次。示范基地每次原则上控制在10家以内,示范园区每次原则上控制在2家以内。

第五条 省文化厅对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在资金扶持、信息服务、宣传推广、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第二章 基本条件

第六条 申报示范基地的文化企业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企业发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要求;

2.有一定生产规模,经济效益显著,并形成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本省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3.管理制度健全,有一支坚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和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

4.有较好的自主创新精神。

省级示范基地原则上应从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产生。

第七条 申报示范园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及本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土地、消防、安全、节能、环保、卫生、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

(二)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规划建筑面积不少于2万平方米,能够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环境。园区内非文化类商业及其它配套面积不得超过园区总建设面积的30%;

(三)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和明确的文化产业特色,成绩显著,在全省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

(四)已经集聚了一定数量的文化企业,园区内文化企业数量占园区企业总数的60%以上。园区内文化产业产值、交易额等经济效益指标居于省内领先地位,骨干文化企业具备市场竞争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园区内文化企业所生产的文化产品和所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健康;

(五)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健全,没有发生违法违规行为;

(六)有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能够为进入园区的企业提供融资中介、技术、信息、交易、展示等公共服务,并发挥园区的项目及企业孵化功能;

(七)建设和运营管理单位是法人单位;

(八)规范运营两年以上,且经济和社会效益业绩显著;

(九)法律法规确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章 申报程序

第八条 省属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聚区向省文化厅科教与产业处申报;各地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聚区向省辖市文广新局申报,情况特殊的可直接向省文化厅科教与产业处申报。

第九条 申报单位需要提交以下材料(一式5份): 1.文化企业和集聚区的基本情况;

2.文化企业和集聚区的生产经营情况及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文化企业和集聚区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 4.文化企业和集聚区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5.开户银行提供的资信证明以及近两年的审计报告; 6.文化企业和集聚区近两年来的科研成果、专利及获奖情况。

第十条 申报材料必须实事求是,如发现弄虚作假行为,取消申报资格。

第四章 评审原则

第十一条 示范基地、示范园区评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3.兼顾地区平衡的原则; 4.择优扶重的原则。

第五章 评审程序

第十二条 各省辖市文广新局对申报企业和集聚区的材料进行初审。

第十三条 省文化厅科教与产业处负责对各省辖市文广新局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组织专家评审。

第十四条 专家评审组对上报材料进行认真评审,提出评审意见。

第十五条 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组织实地考察。第十六条 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和实地考察情况,确定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候选名单,报省文化厅审定。审定后在江苏省文化厅网站上公示一周。公示后无异议的,由省文化厅命名和授牌。

第六章 管理机制

第十七条 省文化厅科教与产业处负责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并协调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申请贷款和专项资金扶持。

各省辖市文广新局负责协调、指导辖区内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的建设,并配合地方人民政府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

第十八条

每两年组织一次对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的巡检。对巡检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整改期满达不到要求的,不再发文公布。

第十九条 组织示范基地、示范园区交流经验、相互观摩,对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第二十条 组织有关领导和专家指导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的建设。

第二十一条 省级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应于每年3月底前,以书面形式向省文化厅科教与产业处汇报上一年的发展情况,并送省辖市文广新局备案。第二十二条 对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省文化厅给予通报表彰。

第二十三条 示范基地、示范园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省文化厅对其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称号予以撤销:

1.申报时提供虚假材料或采取其他手段骗取示范基地、示范园区资格的;

2.宣传虚假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

3.损害消费者利益,形成一定危害的;

4.所生产的文化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以及其他行为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

5.不按规定时限上报企业和集聚区发展情况的; 6.其他应当撤销称号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涉及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发展的重大事项应及时向省文化厅报告。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文化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苏文教[2006]60号)同时废止。

篇2: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命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增强微观发展活力,通过先进文化企业的示范、窗口和辐射作用,引导促进我省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文化行政部门管理的演出业、影视业、音响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领域的各类所有制的文化企业,都可以根据本办法申报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称号。

第三条 示范基地原则上每两年评选命名一次。

第四条 省文化厅将对示范基地在政策、信息服务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第二章 基本条件

第五条 申报示范基地的文化企业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在全省本行业中具有典型和示范意义。

2.企业发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要求,坚持发展先进文化,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和统一。

3.所生产的文化产品和提供的文化服务能够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有一定生产规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4.有一支坚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和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具有自主创新精神和市场开拓能力,企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第三章 申报程序

第六条 省属文化企业向省文化厅科教与产业处申报;各地文化企业向市文化局申报;情况特殊的可直接向省文化厅申报。

第七条 申报单位需要提交以下材料(一式5份):

1.企业的基本情况;

2.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

4.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5.开户银行提供的资信证明。

第八条 申报材料必须实事求是,如发现弄虚作假行为,将取消申报资格。

第四章 评审程序

第九条 示范基地评审依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

第十条 示范基地评审办公室(以下简称评审办公室)设在省文化厅科教与产业处,具体负责审核和评审过程的组织工作。

第十一条 由评审办公室负责组织专家评审组。

第十二条 各文化局和省厅科教与产业处对申报企业的材料进行初审,然后报评审办公室审核、组织专家评审组评审。

第十三条 专家评审组对上报企业材料进行评议审查,提出评审意见。

第十四条 评审办公室根据专家评审组提出的评审意见提交拟命名示范基地名单报厅长办公会核定,由省文化厅公布并颁发证书和铜牌。

第五章 管理机制

第十五条 示范基地的管理工作由省文化厅科教与产业处负责。

第十六条 示范基地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对示范基地进行巡检。

第十七条 组织示范基地交流经验、相互观摩,对示范基地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第十八条 组织有关领导和专家指导示范基地建设。

第十九条 对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示范基地,文化厅将给予通报表彰。

第二十条 示范基地应于每年3月底前以书面形式向文化厅科教与产业处汇报上一年的企业发展情况。

第二十一条 示范基地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省文化厅对其示范基地称号予以撤消:

1.申报时提供虚假材料或采取其他手段骗取示范基地资格的;

2.宣传虚假文化产品信息的;

3.损害消费者利益的;

4.所生产的文化产品或企业行为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

5.不按规定时限上报企业发展情况的;

6.其他应当撤销称号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涉及示范基地发展的重大事项应及时向省文化厅报告。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文化厅负责解释。

篇3: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命名管理办法

一、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发展状况分析

(一) 数量大幅增长, 但有滥和乱之象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数量近些年来有了大幅度增长, 以国家级示范园区基地来看, 截至目前共命名5批266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4批8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2批共7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据第五届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论坛上公开的不完全统计, 截至2012年上半年, 全国文化产业园区已超过2500家。数量大幅增长带来了滥与乱, 很多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一哄而上、盲目发展、同质化严重, 甚至借文化之名大搞房地产开发。在2009年和2011年文化部开展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巡检工作中就发现一些单位因存在突出问题无法发挥其“示范、窗口和辐射作用”, 并分别撤销了3家和4家示范基地的命名。

(二) 文化企业孵化速度快, 但质量堪忧

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孵化能力近些年来获得了较大提升, 2005年, 园区基地的孵化基金仅为7.38亿, 孵化的企业数量只有697家;到了“十一五”末的2010年, 孵化资金增长到了22.38亿, 孵化企业数量则大幅攀升至8960家, 增长了13倍之多。孵化能力的提升凸显了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组合带动效应, 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然而, 如此之快的企业孵化速度也带来了文化含量低、缺乏成熟的业务模式、员工流失率高、企业生命周期短、为孵化而孵化等问题。

(三) 产值总体有增长, 但个体出现两极分化态势

统计显示, 文化部命名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总体经济规模已经从2008年的600亿元, 迅速扩大到2011年的3000亿元。根据现有2008年、2010年和2011年关于示范 (试验) 园区基地年产值的数据显示, 2008至2011年, 示范 (试验) 园区基地的文化产业年产值随着园区、基地数量的增加持续增长。但不容忽视的是, 文化类企业经营个体的业绩出现了两极化的现象:一方面, 新兴文化企业实现了繁荣发展, 华谊兄弟半年利润暴增近3倍, 上海东方明珠集团和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分别在广播电视和文化主题公园领域成为行业的佼佼者;然而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传统的文化产业却面临着转型升级之痛, 如2012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出版传媒利润增幅下滑40%以上, 天舟文化和凤凰传媒都在谋求转型。

二、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绩效评估现状

2011年11月, 文化部开展了“2011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评选活动, 以204家基地为基础, 构建了文化内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的影响力评价体系。在理论研究方面, 占绍文、辛武超 (2013) , 张凤娟、陈书龙 (2013) , 范玉刚 (2011) 等学者从经济、社会、外部环境、政策创新以及国际比较等方面提出了园区基地评估的评估指标体系。然而, 上述研究与实践存在如下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将关注点仅仅停留于评估层面, 仅着眼于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分标准的探讨。需要认识到的是, 评估排名实际上只是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过往绩效的定位比较, 要促进其发展完善, 更需要的是基于评估的方法手段, 去研究与“示范、窗口和辐射作用”目标的差距, 去发现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纳入绩效管理的规范化轨道。二是需要加大分类细化研究的力度, 如文化部在示范基地影响力评估过程中, 虽然也对基地类型按照集聚和单体企业进行了划分, 但在目前确立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 存在着诸如“桂林愚自乐园”、“吾屯热贡文化艺术村”、“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等一些非企业型的文化基地。如何对这些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文化单位开展绩效评估与管理, 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三是需要开展园区基地绩效评估的专题实践探索。2011年文化部开展的评估是围绕“影响力”进行的, 虽然与绩效评估有很多相关之处, 但是并非基于园区基地绩效的系统化设计, 因此亟需加强以绩效为核心的评估与管理实践。

三、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指标体系是绩效管理机制的核心要素, 是绩效管理“全面、客观、准确的关键所在”。根据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性质特点, 可将其分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企业类示范基地和非企业类示范基地三类。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应根据三类评估对象的不同性质特点, 有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一)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参考性框架

文化产业园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分为客观评估和主观评估两大类, 分别从定量化指标评估和定性问卷调研两个方面开展评估。客观评估可以从经济、科技、就业、人才四个方面进行, 主观评估主要可以从硬件基础设施投入、周边环境配套和软环境公共服务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指标框架如表1所示。

(二) 企业类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参考性框架

参照文化产业园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企业类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亦可分为客观评估和主观评估两大类:客观评估包括经济绩效、科技绩效、就业绩效、人才绩效四个方面;主观评估从客户服务、员工凝聚和基地示范效应三个方面展开。在实际指标体系设置过程中应根据国有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等不同企业性质做差异化设置。具体指标框架如表2所示。

(三) 非企业类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参考性框架

非企业类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亦分为客观评估和主观评估两大类:客观评估包括经济绩效、就业绩效、人才绩效三个方面;主观评估从服务对象满意度、内部员工满意度和基地示范效应三个方面展开。具体指标框架如表3所示。

(四)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绩效指数的构建

分类对文化产业园区、企业类示范基地和非企业类示范基地进行体系的构建, 更多的是为了帮助园区、基地了解自身发展状况。然而,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命名是一个评选择优的过程, 对现有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评估, 更是必要的监督机制补充。因此, 在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 还应通过采用科学化方法, 构建综合性绩效指数。综合性的绩效指数能够帮助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相关主管领导较为综合、全面、直观地了解辖区内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动态发展演化的态势与规律特点, 从而达到促进科学决策、及时决策, 增强决策有效性的目的。

四、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动态绩效管理机制的构建

(一) 构建基于PDCA理念的动态绩效评估管理机制

本文认为, 应该构建基于PDCA的绩效管理机制, 促进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建设成效的不断提升。具体来讲, 包括如下四个机制。

1. 建立绩效承诺机制

首先, 由绩效管理对象根据绩效指标体系制定绩效计划初稿, 提交相关政府主管部门, 绩效计划要设立明确的关键节点任务目标;然后由政府主管部门对绩效计划初稿进行审核, 并与园区基地管理者就相关计划内容进行反复沟通, 双方达成一致后, 形成正式的绩效计划承诺书;最后双方签字盖章, 绩效承诺生效。

2. 建立过程绩效管理机制

对于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企业类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可以结合绩效指标体系和绩效计划中的阶段性任务目标, 开展季度的监督检查;对于非企业类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过程管理可以适当宽松, 一般每半年开展一次过程绩效监督检查。通过过程绩效管理及时纠偏与辅导, 帮助园区基地年度绩效任务目标的完成。

3. 建立综合绩效评估机制

在示范园区基地的绩效评估中, 应着力构建“内容全面化、主体多元化、程序规范化、结果公开化”的综合评估体系。在评估成绩构成上, 应将过程绩效管理纳入年度绩效评估总成绩。在综合绩效评估的基础上, 应编制《年度绩效评估报告》, 形成绩效评估结果的有效反馈机制。

4. 建立绩效评估结果应用机制

一是应用于绩效改进, 要将绩效反馈报告中反映的问题, 纳入下一年度的绩效评估体系中进行跟踪管理, 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与辅导;二是应用于政策调校与决策优化, 将绩效评估结果与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评先评优、政策补贴、税收优惠等相挂钩, 建立基于绩效评估的文化扶持政策体系;三是应用于奖惩激励, 建立绩效激励基金和荣誉激励体系 (如设立年度优秀园区基地称号等) , 基于绩效评估结果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开展物质和荣誉双重激励, 充分调动园区基地的积极性。

此外, 在上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相关管理机制构建的基础上, 应编制和颁布实施《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绩效评估管理办法》, 有效促进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绩效的持续提升。

(二) 构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信息化动态管理机制

在现代信息科技社会, “管理方法+IT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科学管理的主流模式。在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绩效评估管理机制设计的基础上, 应建设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动态绩效评估与管理软件平台, 实现智能化、高效化、便捷化管理。该信息系统应至少包含如下主要功能模块:一是指标数据分散采集、自动生成模块。将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关键绩效指标设计成电子表格, 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数据在线填报、在线审核、在线生成统计表格, 为相关人员减轻工作量、促进数据准确性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在线评估、评估结果智能生成模块。开发在线绩效评估系统, 实现评估主体在线评估, 绩效指数智能核算、评估结果自动生成, 并能够在线生成绩效评估报告;三是领导科学决策支持模块。开发绩效评估结果分析功能模块, 智能化生成各种领导决策所需的数据分析图表, 动态展示辖区内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绩效发展演化态势, 为领导和相关主管部门实时监控、及时决策、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最有价值的信息。

摘要:根据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性质特点, 分别构建了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企业类示范基地和非企业类示范基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设计构建了基于PDCA理念的动态绩效评估管理机制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绩效评估与管理

参考文献

[1]警惕文化产业园“泡沫”化[N].中国财经报, 2012-5-10.

[2]占绍文, 辛武超.文化产业园区的界定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天府新论, 2013, 1.

[3]张凤娟, 陈书龙.关于文化产业园绩效评估体系的探讨[J].中国商贸, 2013, 2.

[4]范玉刚.对文化产业园发展的战略思考[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1, 6.

[5]文化部公布2011年度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影响力评价结果,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文化产业发展[N].中国文化报, 2011-11-25.

篇4: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命名管理办法

2013年文化部开展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考核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巡检工作。从考核、巡检总体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文化部命名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都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有个别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已不能发挥国家级园区基地所应具备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如广东省广州北岸文化码头因当地政府发展规划调整导致项目建设终止,不再具备作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的基本条件,根据《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第二十条的规定,撤销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命名;辽宁省大连普利文化产业基地已转向经营其他行业,不再具备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基本条件,根据《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撤销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命名。

为推进对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动态管理,强化退出机制,促进优胜劣汰,自2010年以来,文化部累计摘牌3批共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8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针对目前少数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存在的内容不足、缺少特色、品牌效应不够等问题,文化部将加强指导和扶持,促其转型升级。

篇5: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命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设富有独特魅力和创造活力的文化强市,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增强文化企业活力,通过先进文化企业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我市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根据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我市文化行政部门及文化相关行业管理的演出业、电影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文物和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动漫业、广播、电视(传输)、出版、版权、文化产品和设备及相关文化用品生产与销售业等领域的文化企业都可以根据本办法申报天津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

第三条 示范基地原则上每两年评选命名一次,采取自愿申报的方式进行。

第四条 市文化局将对示范基地在政策扶持、投融资服务、信息咨询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并从市级示范基地中推荐申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第二章 申 报 条 件

第五条 申报示范基地的文化企业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企业发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国家文化政策的要求,符合市委、市政府发展文化产业的方针政策,坚持发展先进文化,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

2、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在全市同类行业中具有典型和示范意义。

3、所生产的文化产品和提供的文化服务能够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有一定的生产规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4、有一支科学、高效的管理团队和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具有自主创新精神和市场开拓能力,企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第六条 申报示范基地的文化企业除符合基本条件还须符合以下特色条件之一:

1、具有天津地域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及品牌。

2、在全国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优秀文化企业及品牌。

3、地方特色鲜明、规模较大、核心竞争力突出的优秀文化企业及品牌;

4、具有领先的策划能力、文化产品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两个效益俱佳的优秀文化企业及品牌。

5、借助高新科技,传播、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占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优秀文化企业及品牌。

第三章 申 报 程 序

第七条 市文化局所属文化企业向市文化局申报; 各区县文化企业向属地区县文化局申报;外地驻津文化企业或有其他特殊情况的企业可直接向市文化局申报。

第八条 申报单位需要提交以下材料(一式十份):

1、企业的基本情况;

2、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主要产品情况及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企业特色及在同行业中的位置;

4、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

5、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6、开户银行提供的资信证明。

第九条 申报材料必须实事求是,真实无误,如果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将取消申报资格。

第四章 评 审 程 序

第十条 示范基地评审工作,依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

第十一条 成立天津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审委员会,其办公室设在市文化局,具体负责申报材料的收集、审核和评审的组织工作。

第十二条 评审委员会由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有关负责人、有关区县文化局负责人及有关专家组成。

第十三条 市和各区县文化局分别对申报企业的材料按照基本条件进行初审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实地考察,然后报市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审核、组织专家评审组评审。

第十四条 评审委员会根据专家评审组提出的评审意见,研究审定拟命名的示范基地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市文化局正式命名,颁发证书和命名标志。

第五章 管 理 机 制

第十五条 示范基地的管理工作由天津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充分发挥相关文化行业协会在管理和评审中的作用。

第十六条 示范基地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对示范基地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地进行巡检。

第十七条 示范基地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示范基地交流经验、相互观摩,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第十八条 示范基地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负责邀请和组织有关领导和专家指导示范基地建设。

第十九条 对在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示范基地,将给予通报表彰或物质奖励。

第二十条 示范基地应于每年3月底前以书面形式向示范基地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汇报上一年的企业发展情况。

第二十一条 示范基地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市文化局对其示范基地称号予以撤销:

1、申报时提供虚假材料或采取其他手段骗取示范基地资格的;

2、宣传虚假文化产品信息的;

3、损害消费者利益的;

4、所生产的文化产品或企业行为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

5、不按规定时限上报企业发展情况的;

6、其他应当撤销称号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示范基地发生名称变更、转产、重组等重大事项应及时向示范基地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报告,以保护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健康持续发展。

第六章 附 则

篇6:重庆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评选办法

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不断提高我市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通过先进文化企业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引导和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建设,根据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以及国家、本市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文化产业园区是指集聚了一定数量的文化大企业,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具备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并具有专门的服务管理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提供相应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文化产业综合集聚区。

文化产业基地是指具有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强,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完善,专业领域贡献突出,并在同行业中有较大影响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企业(机构)或文化产业某一行业的集聚地。

第三条 我市文化行政部门及文化相关行业管理的演出业、电影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文物和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动漫业、广播、电视(传 输)、出版、版权、文化产品和设备及相关文化用品生产与销售业等领域的文化企业都可以根据本办法申报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文化产业园区管委会可以根据本办法申报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下简称示范园区)。

第四条 成立由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重庆市新闻出版局、重庆市国有文化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组成的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评审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评审领导小组”)。负责我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的申报、评选、考核及相关管理工作。其办公室设在市文化广播电视局文化产业指导发展处,具体负责申报材料的收集、审核和评审的组织工作。

第五条 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原则上每两年评选命名一次,采取自愿申报的方式进行。实行动态管理,两年复审一次,对不符合条件的予以取缔摘牌。

第六条 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的评选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与重点文化产业领域优先等原则,体现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社会投资、产业导向。对命名的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在政策扶持、投融资服务、信息咨询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并从市级示范园区、示范基地中推荐申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

第七条 各区县文化产业主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 辖区内申报单位的申报材料进行汇总并给出初审推荐意见;协助评选领导小组对辖区内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 评选条件

第八条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条件

(一)借助高新科技,传播、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二)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守法经营,无违法、违规行为;

(三)具有较强自主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发展速度较快;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做出业绩突出,在全市同类行业中具有典型和示范意义;

(四)具有区县政府认定的文化产业园区文件和合法、完备的立项审批手续;

(五)园区开发单位的实际投资额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六)有组织健全的专业管理机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有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构;

(七)有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平台不少于2个;(八)园区的规划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第一期建筑面积不少于1万平方米,连续2年经营收入均在 5亿元人民币以上,其中年经营收入大于500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不少于2家,入驻文化企业20家以上,占全部入驻企业60%以上,年文化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以上;

(九)园区开发单位及管理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十)有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第九条 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条件

(一)具有领先的策划能力、文化产品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两个效益显著的优秀文化企业及品牌;

(二)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守法经营,无违法、违规行为;

(三)具有较强自主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发展速度较快,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在全市同类行业中具有典型和示范意义;

(四)有一支科学、高效的管理团队和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员工总数的30%以上,或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或同等资格条件)占员工总数的15%以上;

(五)产业规模、经营收入及利税位居本市同行业前15名之内;

(六)实际投资额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七)用于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知识产权保护的经费投入占经营收入的10%以上;

(八)企业或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九)行业集聚区要有专门的管理服务机构和配套公共设施及公共服务平台;

(十)有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

第三章 申报程序

第十条 我市范围内符合本办法第二章有关评选条件的文化产业园区开发单位、基地管理单位和文化企业(机构)均可申报。

第十一条 申报单位需认真填写《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申请表》或《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申报表》,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企业营业执照副本;

(二)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

(三)企业资质证书及近三年获得的各项荣誉证书;(以上三项需验原件留复印件加盖公章)

(四)申报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的基本情况;

(五)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

(六)企业近两年的财务报表;

(七)开户银行提供的资信证明;

(八)《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申请表》或《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申报表》中所填报的各种数据的有效证明材料;

(九)申报单位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二条 申报材料必须实事求是,真实无误,如果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将取消申报资格。

第十三条 申报单位通过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网站()、重庆市新闻出版局网站()、重庆市文化资产公司主办的文创网()下载并填写相关申请表,并将申请表加盖公章连同其他书面材料一式三份报所在区县文化产业主管部门。各区县文化产业主管部门按本办法的评选条件进行初审,对符合条件的,签署初审推荐意见后将材料报送评选领导小组。由市评选领导小组组织对申报单位进行现场考察。

第十四条 市评选领导小组聘请文化产业方面的专家、学者及政府相关部门代表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根据本办法及考察结果对申报单位进行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

第十五条 评选领导小组根据专家评审委员会意见对申报单位及材料进行审核,评定出合格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评审结果在我市主要媒体上公示(公示期5天),无异议的申报单位由评选领导小组授予“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或“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并颁发证 书和牌匾。对被提出异议的申报单位,由评选领导小组进行资格复核,不能通过复核的申报单位将不能被认定为我市的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对评审不合格的单位给予书面通知并说明原因。

第四章 管理和考核

第十六条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的管理工作由示范基地评审办公室负责,充分发挥相关文化行业协会在管理和评审中的作用。

第十七条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评审办公室对示范基地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地进行巡检。

第十八条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评审办公室负责组织示范基地交流经验、相互观摩,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第十九条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评审办公室负责邀请和组织有关领导和专家指导示范基地建设。

第二十条 评选领导小组对我市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实行动态管理,一年申报,一年复审,交替进行。每年3月底前,将申报材料或被授予市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称号的单位上一年度的企业发展情况及考核材料(与申报材料要求相同)通过区县文化产业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市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6月—7月由评选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进行评审或对已建成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的 建设、管理和运营情况进行考核。

第二十一条 被认定的市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评选领导小组认定为考核不合格,并提出警告。

(一)经营管理不善,不能达到园区或基地认定条件;

(二)投入不足,不能按计划为园区或基地提供相关配套公共服务;

(三)后续建设不能按计划组织实施;

(四)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园区或基地入驻企业有违法侵权行为。

第二十二条 被认定的我市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评选领导小组撤销其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称号,收回认定证书,予以摘牌,并三年内不再受理其申请。

(一)申报时提供虚假材料或采取其他手段骗取示范基地资格的;

(二)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

(三)园区或基地行为对社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四)宣传虚假文化产品信息的,损害消费者利益的;

(五)不按规定时限上报企业发展情况的;

(六)不服从市、区文化产业主管部门依法管理。

(七)有违法和严重违规行为。

第二十三条 经认定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若发生以下重大变更行为之一,应在变更后15个工作日内将变更情况 报评选领导小组。如变更后不符合园区或基地认定条件,评选领导小组将撤销其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称号,收回认定证书,予以摘牌。

(一)园区或基地的功能发生变更;

(二)园区或基地的管理单位发生变更;

(三)园区骨干文化企业增减和基地转产、重组等重大事项的变更;

(四)园区或基地的公共服务平台或基础设施发生变更;

(五)影响园区或基地经营的其他变更。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重庆市新闻出版局(评审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篇7: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命名管理办法

为规范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申报、命名和监督管理工作,文化部日前出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

办法分为总则、申报与命名、管理和考核、附则等四章22条。办法由文化部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办法指出,所称园区是指进行文化产业资源开发、文化企业和行业集聚及相关产业链汇聚,对区域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起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园区的经济、社会效益的特定区域。园区建设应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内容优先、自主创新的原则。

办法明确,文化部负责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申报、命名、管理和考核。省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省级的文化产业园区的申报、命名、管理和考核,并负责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指导和监管。园区每两年申报、命名一次,每次命名不超过两个。原则上每个省级行政区内园区总量不超过两个。园区每两年考核一次。办法要求,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应具备九个条件:一是符合国家文化产业规划、当地整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在土地、消防、安全、节能、环保、卫生等方面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二是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环境。园区内非文化类商业及其他配套面积不得超过园区总建设面积的20%;三是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和明确的文化产业特色,成绩显著,在全国或本省及区域内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四是已经集聚了一定数量的文化企业,园区内文化企业数量占园区企业总数的60%以上。园区内文化产业产值、交易额等经济效益指标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园区内文化企业所生产的文化产品和所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健康;五是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健全,没有发生违法违规行为;六是有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能够为进入园区的企业提供企业孵化、融资中介、技术、信息、交易、展示等公共服务;七是建设和运营管理单位是法人单位;八是规范运营两年以上,且经济和社会效益业绩显著。九是法律法规确定的其他条件。

办法明确,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依照本办法规定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对已命名的园区进行建设目标考核,考核每两年进行一次。考核结果分为通过考核、限期整改、撤销命名三种。限期整改的期限不超过六个月。

篇8: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命名管理办法

横琴新区地处珠江口西岸, 毗邻港澳, 与澳门隔河相望, 是珠江口一个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海岛, 总面积106. 46平方千米。目前, 已开发面积8. 83平方千米, 未开发面积达39. 73平方千米, 有横琴大桥和莲花大桥 ( 与横琴口岸) , 分别联系珠海主城区和澳门, 基本建成了环岛路。良好的土地资源储备使横琴新区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也具备了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和持续协调发展提供支撑的基础条件。

2009年8月, 国务院对《横琴总体发展规划》作出正式批复。未来横琴新区将以合作、创新和服务为主题, 充分发挥横琴地处粤港澳结合部的优势, 推进与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 逐步把横琴建设成为带动珠三角、服务港澳、率先发展的粤港澳紧密合作示范区。综观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各地的发展, 虽然时间不到十年, 但是各地发展各有特点, 发展势头良好, 发展速度迅猛, 值得学习借鉴。从珠海的角度看,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举措, 文化创意产业是智能化、高知识化的产业, 还有很强的渗透力, 可以提升其他产业的附加值。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还是提高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提升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抓手, 把城市规划和旧城改造都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 这样就可以为珠海城市的功能再造、为城市规划提供新的思路, 创造城市文化新的氛围, 对珠海塑造国际化城市的形象很有帮助以及促进粤港澳文化经济合作, 实现珠三角地区一体化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并且, 通过设立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园, 可充分发挥横琴新区的功能和优势, 积极探索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模式, 打造新型的充满活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平台和基地, 大力推动粤港澳三地文化创意产业的紧密合作, 进一步整合资源, 互利共赢, 融合发展, 为广东文化创意产业科学发展提供示范, 进而把横琴建设成为珠江口西岸地区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横琴·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的发展思路可以简单概括为: 以国家政策做引导, 以龙头企业为带动, 以大学园区为依托, 以前瞻性的产业集聚模式发展, 借助珠三角的资源和政策优势, 整合香港和澳门的优势力量, 充分利用“一国两制”的特殊性及中国文化产业现在的发展契机, 依靠横琴新区的媒体平台、信息平台、融资平台、物流平台, 创意示范园区将引领横琴、珠海乃至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向, 并发挥示范园区和窗口的作用, 使中国创意走向世界。在横琴这一中国闪亮名片上, 画上关键而且闪亮的一笔。

2 战略分析

2. 1 珠三角地区 “科学发展、先行先试” 的使命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 珠三角地区相对于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而言, 一直肩负着改革试验的责任。未来, 珠三角将依然承担积极探索、先行先试的任务。《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 2008—2020年) 》赋予珠三角“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使命, 着力加强与港澳合作,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率先建立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起到“创新”与“示范”的作用。

横琴依托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 可以在“一国两制”背景下探索国际区域合作新模式, 充分发挥三地在人才、技术、资金、市场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各自优势, 全面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全面推进通关制度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

2. 2 粤港澳地区加快优势整合成为连通国内外资源的战略通道

粤港澳三地之间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和共同拓展腹地, 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其关键是强化“一国”的共同利益, 弱化“两制”的有关障碍, 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流动, 以及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目前CEPA的实施在“一国两制”背景下不可避免会造成一些人流或生产要素流动的约束, 这种约束会随着距离的增长变得更加明显, 而横琴作为唯一联通粤港澳三地的交汇点可以把“一国两制”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把三地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效率发挥到最高。因此, 三地产业的合作方向决定了横琴产业选择的方向, 三地产业面向的市场也是横琴的市场腹地。

同时三地之间将重点促进高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的融合互补。

( 1) 在制造业方面, 广东在提升传统制造业技术水平的基础上, 将积极发展重化工等资金密集型制造业; 港澳则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今后一段时期, 广东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主导产业仍将是制造业, 特别是重化、机电及重型装备等。而香港作为国际性资讯中心,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浓厚, 在引进国际最新技术和成果方面有明显优势, CEPA实施又让港澳产品能免税进入内地, 有利于吸引国际高技术类制造业向港澳转移。

( 2) 在科教研发方面, 可将香港的商业化研发和广东的基础性研发相结合, 共同为粤港澳地区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供支撑。香港在将设计转化为企业生产方面的经验丰富, 应成为粤港澳地区的技术成果商业化基地。广东拥有大量高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一系列扶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可建立起完备的基础性研发体系。

( 3) 在高端服务业方面, 香港可将其中的后台操作环节向广东转移, 广东则重点发展满足本地制造业升级急需的生产性服务业支援体系。即香港可以将软件开发中部分程序模块的外包项目、离岸化物流业务的货物装卸和配送环节、金融业务的后台操作及财务清算等环节转移到广东, 降低运营成本并促进香港本地产业升级。而广东可借香港转移服务业之机, 结合制造业升级要求, 形成配套能力强、交易成本低的生产服务环境。

( 4) 在旅游业方面, 可将粤港澳特色旅游资源串联成“一程多站”旅游线路, 共同打造世界级的“黄金海岸”。香港购物、澳门博彩优势显著, 广东有着中国最长的海岸线, 而且三地均拥有开发区域旅游资源的资金、技术和与国际接轨的运作方式, 可成为区域产业合作的先行领域。

2. 3 珠江口西岸地区将成为珠三角未来发展热点

未来珠三角发展的关键地区是珠江口西岸地区。珠江口东岸地区已领跑了改革开放的前30多年,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瓶颈问题已经显现, 接下来珠江口西岸地区将成为新一轮发展的热点。珠江口东、西两岸相比较而言, 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东岸经济总量大, 西岸人均高。就总量看, 深圳、东莞、惠州三市GDP总量达到12797亿元, 是珠海、江门、中山的三倍多; 但就人均看, 澳门高于香港, 珠海、中山高于东莞、惠州。②东岸以生产性服务为主, 西岸以生活性服务为主。东岸的科教研发、商务金融业等比较发达, 而西岸的休闲旅游、商贸等产业比较突出。③东岸是扩张性经济, 西岸是集聚性经济。东岸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非常发达, 产业有很大的扩张性; 而西岸的产业规模相对较小, 还处于集聚增长的阶段。④东岸有动力无空间, 西岸有空间无动力。东岸的产业特点决定其具有较大的发展动力, 但是土地资源有限; 西岸产业的带动能力弱, 但土地资源相对丰富, 有比较充足的发展空间。

3 园区优势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在为珠海取得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为珠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储备了人才、开拓了市场、完善了配套和奠定了格局, 呈现了一些适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比较优势。

3. 1 经济特区品牌优势

30多年改革开放, 珠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 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有资料显示, 2011年珠海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 综合经济实力将得到明显增强。

3. 2 毗邻港澳地缘优势

珠海毗邻港澳, 背靠珠三角, 既是中西文化的交汇点, 又是珠三角连接港澳的重要通道与节点, 随着珠港澳大桥、广珠轻轨、金海大桥等交通项目的投入建设, 珠海业已成为了珠江西岸的交通枢纽和连接港澳的必经之路, 为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产业资源、广阔的发展市场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3. 3 生态自然环境优势

珠海碧水蓝天、依山傍海、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四季如春的自然气候环境, 为文化产业提供了一个创意无限的遐想空间。

3. 4 人文资源深厚优势

珠海具有深厚的留学文化和海洋文化, 同时又是岭南文化和香山文化的代表。由于地缘优势, 又吸纳了港澳与国外众多的优秀历史文化, 多彩灿烂的大文化底蕴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不竭的生命力。

3. 5 大学园区人才优势

目前, 珠海有11所大学, 在校学生超过8万人, 名列广东省第二。其中不少大学设置有艺术创作、音乐美术、影视传媒、广告设计、经纪策划、表演主持、动漫网络等几十个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专业院系, 在读学生1万多人, 为文化产业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

3. 6 产业门类齐备优势

基本形成了集创作、创意设计和文化产品制造等行业门类较齐备、产业链比较完整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除报刊、出版、广播电视等因国家政策规定限制外, 其他文化产业领域, 民营等社会资本投资比例近90% , 其中超过50% 来自港澳资本。

3. 7 土地相对丰腴优势

珠海相对珠三角及周边经济较发达城市和地区, 不仅具有较丰裕的土地, 而且土地价格也相对便宜, 有利于承接文化产业项目落户。

从上述分析看出, 横琴作为粤港澳紧密合作示范区, 有条件聚合珠三角资源、产业、科技优势与港澳的人才、资金、管理优势, 面向大西南、华南、中南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市场地区, 结合粤港澳产业合作的方向, 横琴产业可能的发展方向有: 一是将港澳的商业化研发与广东基础性研发相结合的科教研发产业; 二是与港澳高端服务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产业; 三是整合三地旅游资源优势的休闲旅游业。

摘要:横琴新区地处珠江口西岸, 毗邻港澳, 与澳门隔河相望, 是珠江口一个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海岛, 总面积106.46平方千米。2009年8月, 国务院对《横琴总体发展规划》作出正式批复。未来横琴新区将以合作、创新和服务为主题, 充分发挥横琴地处粤港澳结合部的优势, 推进与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 逐步把横琴建设成为带动珠三角、服务港澳、率先发展的粤港澳紧密合作示范区。本文从背景及发展战略角度出发, 对横琴·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优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横琴新区,文化创意,示范园区,优势分析

参考文献

[1]熊薇.横琴的粤港澳合作新模式初探[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 2009 (11) .

[2]谭刚.粤港澳紧密合作下的前海地区发展策略探析[J].特区实践与理论, 2009 (4) .

篇9: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侧记

沉睡着的沧桑古道

只为度那守护疆土的世人

用尽智慧创造的财富

不让它

在历史的尘埃掩埋中悄然渐失

哪怕再度回首时

已是满鬓霜华、百年华发……

——题记

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倾全国之人力、物力,兴建了两项名传千古的工程,一为长城,二为秦直道。长城巍然耸立、绵延万里,作为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位列世界八大奇迹而家喻户晓。而在同时期修建的规模和工程难度与长城相差无几的秦直道,世人却所知甚少。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的秦直道,这一堪称万里长城“同胞手足”的中国古代道路工程上的奇迹,正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的努力下重见天日,再次兴起。

见证华夏文明文化品牌价值无可替代

秦直道是我国境内保存下来的为数极少的古代交通要道遗址之一。它是公元前212年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命大将蒙恬监修的一条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北起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横穿鄂尔多斯草原,南直通秦都咸阳军事要地林光宫(今陕西咸阳淳化县附近)。现在,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东胜区、达拉特旗都保存有秦直道的遗迹,其中以位于东胜区境内的秦直遣保存最为完整。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是全面了解秦代道路的形成、历史沿革以及测绘、建造方法、道路规模、使用维护、附属设施等最直接、最完整的标本,对于开展我国交通史的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秦直道也是研究直道沿途地区秦代以来地理变化、地貌变迁、水土流失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自然地理信息价值。此外,秦直道文化遗址不仅保存了大量的考古文化遗存,保留着生态学和环境考古学上的重要信息,对研究秦汉北方地区的历史也具有非常独特的信息价值。

因此,可以说,秦直道遗址所具有的时空跨越长度与规模、文化信息含量以及它所具有的原真性和唯一性,不仅使其具有了珍贵的文物保护价值,同时具有了不可取代的文化品牌价值: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与长城共同构成了北部边疆的重要防御体系,即所谓“长城似弓,直道似箭”。

——作为历史文明的见证,秦直道是全面了解秦代道路的形制、历史沿革以及测绘、建造方法、道路规模、使用维护、附属设施等最直接的珍贵史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技术信息价值。

——秦直道遗迹以及沿线的古城遗址,对于研究秦汉北方地区的历史,特别是匈奴的战争史、交通史、通讯史和民族关系史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人文历史信息价值。

——秦直道沿途的巨大冲沟,不仅展现了本地区两千多年来水土流失的情况,而且断面上路基垫土层下压着的秦代原生地层,也真实地记录了秦代当时的地貌地质情况。因此,秦直道遗迹也是研究直道沿途地区秦代以来地理变化、地貌变迁、水土流失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自然地理信息价值。

——秦直道文化遗址不仅保存了大量的考古文化遗存,具有很高的文化研究价值,同时还保留了生态学和环境考古学上的重要信息。

——具有历史教学、科学普及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多重功能。

秦直道遗址具有的文化信息含量、层次和独特性决定了其作为文化产业品牌的价值,就这一点而言,秦直道是无可替代的。秦直道文化既是一种文化形式,也是一种资源。文化只有根植于市场才能不断发扬光大,焕发其蓬勃活力。

一直以来,东胜区始终把秦直道文化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突破口。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和东胜区委、区政府对秦直道遗址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目前,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由东胜区牵头,按照企业化运作方式推动的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正在建立。

在多方努力之下,2006年5月25日,秦直道遗址鄂尔多斯东胜段被正式确定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全国的1200多个国保单位中跻身国家100处大遗址之列,和长城一起被列为“十一五”重点文物保护项目。作为中国第一个以道路为主体的遗迹国保单位,秦直道。这份祖先给鄂尔多斯人留下的珍贵而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文化品牌价值无可替代。

精心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与保护并行不悖

项目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文物保护工作主要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热情为宗旨,为广大人民提供高雅的精神产品;项目建设则是以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为目标,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充足的物质产品。二者都是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而进行的,因而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但是,二者的表现形式或者说特点却是截然不同的。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特点是“保”,要使一切保持原来的状态,而项目建设主要是在“破”的基础上来“建”,矛盾由此而生。那么如何处理项目建设和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保护和保证秦直道历史遗址的安全呢?

一方面经济社会要发展,另一方面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要严格依法保护。文物不可再生,一旦破坏了它的原始风貌,其文物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将遭受严重破坏。因此,在秦直道遗址的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做到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事实上,秦直道遗址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开发一直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文化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场地选在了远离保护区东部边界3公里之外的地区。毕竟,服装款式旧了、落后了,可以脱掉重来,而城市建设项目一旦建成,很难改变。所以,保护的本质,就是保护、保存、保留、保有,规划的目的首先是“规划出永远不再重新建设的”,永远保护、保存、保留、保有的。因此,规划的意义对于秦直道遗址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发展来说,应当是战略层面的、高瞻远瞩的,是对产业转型的更为理性的支持,而不应是对文化遗产资源包括生态资源的破坏性利用。

那么秦直道的保护规划和未来发展空间到底如何呢?为此,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戴俭博士认为,秦直道文化价值的开发利用必须远离直道原址。古代文明的发生、成长、积淀以及作为重大历史时刻及事件的见证等因素,促成了文化的影响力。鄂尔多斯的东胜区政府恰到好处地实践了“哑铃”式的保护与利用原理:秦直道原址在市域的西端,而东胜区核心区在“哑铃”的另一端(东端),相距23公里。秦直道文化产业园区建于两者的中部,在整个结构上三者间的关系就像一个哑铃形,以中间地带的产业链接两端,既保证了遗址的保护,又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开发,使两者成为并行不悖、互相促进的有机嫠体,而东胜区正是致力于这个“哑铃”的中间连接部位的开发与利用,可以说是一种保护与开发的合理结合。

2005年,东胜区邀请国家博物馆和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对秦直道遗址鄂尔多斯市东胜段进行了考古钻探和GPS导航定位航空拍摄,获得了详实的数据资料。为促进秦直道遗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东

胜区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信息中心编制了《秦直道遗址(东胜区段)文物保护规划》,并上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国家文物局。该规划已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复,进入了具体的实施阶段。与此同时,为使秦直道遗址的保护利用开发工作更加理性化、科学化,东胜区委托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文化遗产保护与规划研究所编制了《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规划》,制定了详细的研究开发计划。

今后,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规划将继续坚持以下的原则和目标:第一,遵循保护第一、利用第二的原则,在尊重历史、保护文物的基础上创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第二,坚持与整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突出历史文化主题,合理划分功能区,满足实现规划目标需要的条件;第三,历史与现代社会及产业发展需要相结合,针对全国和当地的旅游对象,分期实施,不断发展;第四,充分结合和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实现可持续性生态基地的规划目标。

完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中,有很多都是以旅游观光为主导,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建设一批富有文化性、娱乐性、知识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的综合文化旅游项目,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这一点上,陕西省西安市的曲江新区走在了前面。该文化产业基地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依托,着力营造了具有浓郁盛唐风韵的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北广场、西安曲江海洋世界、西安国际会展中心等精品工程,并制作了30集古装历史剧《大唐芙蓉园》在央视播出,大型舞乐剧《梦回大唐》也到全国各地巡演,打出了一张有力的“盛唐文化”牌,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仅2005年一年,曲江新区就实现引进内资31.9亿元人民币,外资1.1亿美元,拥有了雄厚的资金基础。2006年,曲江新区全年接待游客16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8亿元人民币,一跃成为西安乃至陕西省旅游的龙头,并已成为西部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凭借资源优势,2006年,曲江新区又成功引进内资41.1亿元人民币,外资1.7亿美元。可以说,曲江的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深入地挖掘了曲江的历史文化资源,从而获得了丰厚的市场回馈。

鄂尔多斯东胜区有着同样的辉煌之作——秦直道,秦直道对世界的震撼,并不比历史上其他伟大工程逊色。为打造秦直道旅游文化品牌,东胜区委、区政府拍摄了45集大型电视连续剧《秦直道》,并同时启动了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工作。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占地1500多公顷,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分为五大区域,即入口引导区、草原文化主题区、秦直道文化主题区、秦文化主题区、文化产业动漫数字化产业制作区。工程分为三期,第一期为路文化基地,第二期为草原特色文化基地,第三期为中原文化基地。目前正在打造的第一期路文化基地,以秦直道为历史文化背景,以古战车竞技模拟体验、北方游牧匈奴文化和蒙元文化的展示、秦始皇巡游及仪仗展示、七国风情展示、秦都文化展示为主。产业示范园区主体园区将依据历史事实,深入发掘民间典故以及各国建筑特色与文化风貌,并结合现代文化产业园区的需要,力图将古典韵味与战国独具魅力的恢宏气势融于其中,既满足人们对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展示的需求,又可作为旅游休闲的良好去处。宽30米、长3600米的模拟秦直道,北端修筑了九原郡城门及附属长城,南端修筑秦咸阳甘泉宫(林光宫),浓缩了秦直道700多公里的恢弘气势。这一产业示范园区还以模拟秦直道及其附属的九原郡城门、烽火台、驿站、关隘、秦都城为南北向主轴,修建秦行宫和六国都城(宫殿),作为整个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两翼。同时,还将遵循中国古代建筑的“中尊”格局,在地形地貌特征独特的区域设置游牧民族生活展示区、古战车体验区、皇家园林狩猎区,在秦都城广场外修建东西方向的驰道,建立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交通体系。总之,东胜区将在短时期内争取把成吉思汗陵、响沙湾、秦直道打造成三位一体的内蒙古西部黄金旅游线。

在打造秦直道文化品牌战略的进程中,东胜区非常重视文化产业链条的完整性,他们有着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始终把营造最佳投资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他们以业已形成的产业基础为依托,力争尽快形成旅游、影视、会展、演艺、娱乐、传媒、出版、广告、创意、艺术创作等文化产业集群,努力开拓国内外文化市场,力争以品牌文化产品为核心,积极争取文化产品的跨国生产与合作,架起连通国内外文化市场的桥梁,在文化产业的推动、管理和市场运作方面有所作为。

在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设规划上,东胜区委、区政府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齐头发展的理念。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建立无疑将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一旦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立起来,饮食、娱乐等服务行业可以相继进驻,并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产业基地无疑也将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当然,以秦直道为文化底蕴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只是鄂尔多斯东胜区倾力打造文化品牌的一个缩影,从秦直道历史博物馆到秦直道影视基地,再到大型电视连续剧《秦直道》拍摄完成,东胜区的文化产业建设已小露锋芒。如今,秦直道已从全国的1200多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100处大遗址之一。通常情况下,在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各遗址所属单位需要层层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由国家统一拨款,开展遗址的保护和修缮工作。然而,这样一来,资金到位周期相对就会比较长。因此,出于重视和保护遗址的考虑,东胜区顶着巨大的压力自筹资金对秦直道进行了修缮和保护。东胜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消失,能做出一点努力也是好的。”只要提到“秦直道”三个字,他们永远是神采飞扬的,那种自豪和激情,那些执著和信念,让人感动。

上一篇:护士赞美词下一篇:高三语文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