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域文化》作业参考答案201

2024-06-19

《江苏地域文化》作业参考答案201(共4篇)

篇1:《江苏地域文化》作业参考答案201

答案务必手抄,打印或复印成绩为O分。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答案

一、填空 1、30 汤山

2、中原

3、江浙 河南 4、1667

5、阿拉伯

6、天京 苏福

7、徽派

8、郑和

9、苏常

10、黄道婆

11、淮河

12、紫砂陶

13、李鸿章 14、2800 淹城

15、彭城

16、薛氏

二、名词解释

1、江苏地域文化

顾名思义就是指江苏这一特定地域范围内所具有的各种文化要素,以及由这些要素构成的整体文化面貌的总特征。

2、金陵文化 也称“宁镇文化”,宁指今南京市,镇指今镇江市。三国时期孙吴建都京口(今镇江),随后移都建业(今南京),自此形成金陵文化圈。金陵文化以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并存互融为其语言文化特征,以今南京、镇江为中心地带。

3、苏东海洋文化

苏东有近一千公里的海岸线,由此而形成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指以沿海的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4、吴文化

是以春秋时期建都姑苏的吴国为基本型制,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目前太湖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圈。

三、简答题

1、江苏水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水的灵动使江苏文化在发展中形成了智慧特征。

一是勤思。江苏人凡事爱动脑筋而不使蛮力,比如先秦时期的《孙子兵法》,处处体现着多想办法、多动脑筋的指导思想,与当时中原诸子的著作有着明显的不同风格。

二是善思。江苏人眼界开阔,思维敏捷,不仅善于抓住机遇,而且在时机的等待上也善于从大处做好工作,准备之细、忍耐之坚,都是有口皆碑的,比如汉初风云人物张良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三是奇思。历史上,江苏出了许多富于奇思妙想的人物,他们的创新精神留下了丰富的人文财富。

2、富庶安定环境下的江苏文化有哪些特征?

富庶安定环境下的江苏人追求尽善,主要表现为:

1、地尽其力:江苏没有闲人,没有闲地。比如古城扬州就是依靠运河水道而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清代苏南已经开始试种双季稻,一年三熟,充分利用了江南的气候条件。

2、事尽其心:江苏人做事唯精而弃粗,小心谨慎,事事推敲,信奉务求认真的求善之道。

3、人尽其才:江苏重视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吸引、人才的发挥,如明代状元89人中有16人出于江苏,清代状元112人中有49人出于江苏,江苏的人才之盛可见一斑。

四、论述题

1、试述江苏南北文化的包容性特征。

江苏处于南北文化的交汇点上,促使本地文化形成了鲜明的特征。

一是价值多元化。江苏人在价值取向上不偏执,最突出表现是历史上江苏虽重儒学但并不轻商,工商同道,在儒学之外的商业等领域里获得成就的人同样可以获得社会的尊重。

二是富于交融性。历史上,西晋之末永嘉之乱、唐代安史之乱和两宋之交靖康之变等社会动荡使北方文化大规模进入江苏,但江苏文化并没有受到冲击,相反是迅速吸收新的文化元素,在文化大交流中形成新的文化中心,文化交融使江苏文化充满了活力。

三是社会和谐。江苏的地理位置使江苏文化有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条件,使江苏文化始终处于一种开放的发展形态,不封闭,不排外。对待矛盾少有激烈的行为,而是柔性化解,求同存异。和睦相处成为江苏居民的自觉追求。

2、试述江苏老字号文化的特征。

1、才子文化培养的儒商。江苏经济的发展就是苏商中读书人多,知书达理者多,不以巧取豪夺图暴发,而以勤劳智慧求发展。才子文化使苏商表现出更多的儒商气质。儒商气质使江苏老字号更加看重传统道德,自觉地以传统道德创业,以传统道德兴业,以传统道德守业。在全国的商业活动中,各代苏商在外的口碑都很好,他们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获得经济收益。老字号的招牌名称就可以见到儒商的追求,如吴江震泽镇有130多年历史的老店“存心德药店”,就是其创始人邵泉富根据父亲的遗愿而由“介眉堂”改来,寓意“存心为父争气,以道德经商”。

2、老字号是经济现象,也是文化现象。一方面,江苏的老字号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几乎涵盖了衣食住行各个行业,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在行业齐全中又表现出鲜明的地方行业特色,如老字号中饮食与医药的商铺就几乎占了一半,这是一种文化现象。老字号的振兴、保护和相关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老字号文化已经成为展示江苏文化强省面貌的一个窗口。

第二次形成性考核答案

一、填空

1、太学

2、史学馆、文学馆

3、茅山

4、沛地

5、越城

6、草鞋山、青莲岗、龙虬庄

7、江淮

8、葛洪、陶弘景

9、文赋

10、诗品

11、李煜

12、苏北

13、沈括

14、扬州

15、段玉裁

16、施耐庵、吴承恩

二、名词解释

1、徐淮文化

取名于南北朝诗人庾信《哀江南赋》中名句“淮海维扬,三千余里”,明代曾置维扬府,后改为扬州府,以扬州、泰州为中心地带。

2、族塾

由一姓家族利用本氏祠堂或本族富户空屋,共同出资聘请教师所办书塾,所收一般都是本族子弟。

3、门馆

又称私馆,是由塾师自备房子,或在自己家中设馆办学,招收学生。

4、吴中四才子

祝允明、文徵明、唐寅、徐祯卿

三、简答题

1、江苏经济文化有哪些特征?

一是均衡发展,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江苏在农业、工业和商业这三大经济领域中都处于领先的地位。

二是充满活力,历史上,江苏经济始终处于超越自我、敢为天下先的发展形态中,即使是在遭受战乱、自然灾害的打击后,也可以最迅速地恢复、发展起来。

三是文化含量高,儒工商同道,科技发展提供着重要支撑,江苏商人亦儒亦商,重利也重义。

2、古代的江苏“私学”有哪些类型?

1、散馆,由一名热心办学而又德高望重的当地人首倡,其他群众响应集资兴办书塾。

2、族塾,由一姓家族利用本氏祠堂或本族富户空屋,共同出资聘请教师所办书塾,所收一般都是本族子弟。

3、家塾,也称家馆,是富有之家独自出资延师所设的书塾,主要用来教育自家的子女,有时也兼顾近亲子女的教育。

4、门馆,又称私馆,是由塾师自备房子,或在自己家中设馆办学,招收学生

四、论述题

1、试述南京文化的特征。

一是凝重的历史沧桑感。南京先后有过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丹阳、归化、白下、上元、江宁、集庆、应天、南京、天京等几十个名称,这在中外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

二是文脉相承的龙凤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龙凤又变异为皇权的象征。作为十朝都会的南京,深受皇权文化的影响,也表达了人们对南京的繁荣昌盛,对和平、团圆、幸福、美满生活的寄托和憧憬。这在龙蟠路、双龙街、丹凤街、凤凰街、凤凰台、凤游寺、仪凤门等地名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三是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在南京历史上,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都很繁荣。栖霞山、祖堂山、唱经楼、清凉山、鸡鸣寺、观音阁、承恩寺、五台山、西善桥、东善桥、三茅宫、蒋王庙、北极阁、洞神观、静海寺、天妃宫、礼拜寺巷、天堂街等地名留下了辉煌的宗教遗迹。

四是“唯才是举”的科举文化。在中国实行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在南京的地名中留下了永久的记录。例如成贤街、夫子庙、贡院、四牌楼、三牌楼、沈举人巷、朱状元巷、秦状元巷、上江考棚、下江考棚、状元境、三元巷、文德桥、文昌巷等。

五是浓郁的古商业文化气息。城市经济的兴盛,形成了城市工商业者、农户、士子、官宦、艺人和流动性商贩等多层的复合群体。颜料坊、红花地、踹布坊、估衣廊、纱帽巷、木屐巷、评事街(原名皮市街)、油坊巷、糖坊桥、胭脂巷、闺奁营、黑簪巷、宰猪巷、鸡鹅巷、冬瓜市、菱角市、鱼市街、铜作坊、瓦匠营、木匠营、箍桶巷等地名就是明证。

六是朱门豪宅的士族文化和异彩纷呈的平民文化。如周处街、谢公祠巷、王府巷(皇甫巷)、汉府街、常府街、程阁老巷等显示了士族文化的特征。桃叶渡、莫愁湖、螺丝桥、胭脂井、大中桥、点将台、逸仙桥、中山门、蕃人河、三步两桥、斗鸡闸、虫人街、劳劳亭、狗耳巷、破布营等,彰显了平民文化的特征。

2、试述中山陵的建筑特征。

中山陵,陵园建筑由吕彦直设计,该方案是根据孙中山先生一再强调的“唤起民众,以建民国”的警言设计的,寓“木铎警世”之意。陵墓坐北朝南,依山而筑,由南而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面积共8万多平方米。

从空中俯视中山陵,整个建筑群恰似平卧在碧绿绒毯上的警钟:山下孙中山铜像是钟的尖顶,半圆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窿圆顶,恰似圆形的钟摆锤。

中山陵陵园建筑以民族传统风格为主,同时也巧妙自然地融合了西方近代建筑艺术的精髓,整个陵园采取传统的中轴线式排列,建筑群协调统一,浑朴自然,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第三次形成性考核答案

一、填空

1、北阴阳营

6000

2、金陵

3、花岗石

4、润州

5、江淮

6、焦山

北固山

7、春秋

8、拙政园

留园

9、明清

10、二泉映月

11、西施

12、三星村

13、苏轼

14、扬州

15、邗沟

16、个园

拙政园

二、名词解释

1、南京云锦

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图案典雅,色彩富丽堂皇,宛如天上瑰丽、璀璨的云霞,故名云锦。

2、上党挑花

是镇江一些地区妇女日常习作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品,作品风格朴实无华,独具魅力。

3、桃花坞木刻年画

始于明末,清雍正、乾隆年间盛极一时,与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柳”,与天津杨柳青木刻年画和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并称“中国三大木刻年画”。

4、彭祖墩遗址

出土了石刀、石斧、石纺轮、陶盆、陶釜、陶鼎及一大批玉器,距今约6000至7000年。

三、简答题

1、“秦淮八绝”指的是哪八绝?

夫子庙风味小吃,因工艺精细、造型美观、选料考究、风味独特而著称。其中魁光阁五香豆、五香茶叶蛋、雨花茶;永和园开洋干丝、蟹壳黄烧饼;奇芳阁麻油干丝、鸭油酥烧饼;六凤居豆腐涝、葱油饼;奇芳阁鸡丝面、什锦菜包;蒋有记牛肉汤、牛肉锅贴;瞻园面馆的红汤爆鱼面、薄皮包饺;莲湖甜食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五色糕团等八套风味小吃被誉为“秦淮八绝”。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味小吃是我国四大小吃群之一。

2、扬州的菜肴有哪些特征?

扬州菜肴是淮扬菜的主体,主要特点:

一是选料严格、刀工精细、主料突出、注意本味、讲究火工、擅长炖焖、汤清味醇、浓而不腻、清淡鲜嫩、造型别致。

二是烹饪格调高雅,富有文化品位。代表性菜肴有八宝葫芦、扒烧猪头、彩蝶飞舞、琵琶对虾、菊花海螺等。红楼宴、三头宴、全藕宴被誉为扬州菜肴的三颗明珠。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扬州文化的特征。

一是南北兼容的地方文化。扬州濒江近海,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于此,西通南京,与镇江、无锡隔江相望,历来是南北水陆交通枢纽。远在唐代、北宋、明代和清代,就有大批外籍人到扬州经商、传教、从政和定居。扬州人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使得扬州文化具有南北兼容的特征。扬州古典园林既擅北地之雄,又兼南国之秀即是明证。

二是雅俗共赏的文化环境。随着大运河的开凿,扬州漕运和盐运在全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扬州也成为“壮丽压长淮,形势绝东南”的富庶都邑。在很长时间里,扬州既是江淮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对外贸易和国际友好交往的港埠。经济发展带来文化繁荣,市民也形成了不同的阶层。这样的人文环境造就了扬州学派、雕版印刷、书院园林和民歌、评话、民间舞蹈等雅俗共赏的文化。

三是刚柔相济的人文精神。扬州清曲唱腔从容不迫、平和雅致中兼有刚韧爽朗,柔中有韧、刚柔并济是最好的证明。

2、试述泰州文化的特征。

1、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泰州自古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儒风之盛,冠于淮南。明代王艮创“泰州学派”,树立中国哲学史丰碑;清初任大椿擅名物之学,为扬州学派中坚;孔尚任于陈庵写出不朽之作《桃花扇》,泰州籍评话宗师柳敬亭和京剧大师梅兰芳对中国戏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水、城一体古城格局和建筑文化完整鲜明。泰州建城于2100年前的东汉初年,至今仍保存着相对完整的古城文脉和城建规制,历史建筑文化街区集中。肥梁胖柱、青砖黛瓦、素朴清雅的明清“泰式建筑”极富地方特色。

3、盐文化源远流长,盐业经济造就了泰州文化的昌盛。盐业、盐运、盐赋,王朝盐令与治盐之绩,文人际会与盐民命运浮沉,构成城市经济、历史与文化的核心内容。仅市区即有盐文化遗址、遗迹40余处,现存“古税务街”、“资福禅寺”,都彰显海陵盐业与帝国命祚的密切关系。

4、以重大水利工程及江河港口水运系统为代表的水文化地位重要。泰州为江淮交会之处,因水而兴。自汉初开凿吴王沟(现老通扬运河)、卤汀河专营盐运,即为中国古代海盐生产、储运和交易之“都”,发展为丰富独特的港口、航运文化。

5、军事文化突出。泰州历史上多有战事,岳飞抗金、张士诚反元、张景贤抗倭、鸦片战争民众抗英及新四军谈判、黄桥战役等古今军事文化遗迹丰富。

第四次形成性考核

一、填空

1、银杏之乡

水产之乡

2、王艮

3、泰州

4、彭氏

5000

5、画像

石雕

6、五六千

青莲岗文化

7、茶馓

8、宿豫

9、项王

10、张謇

11、狼山

12、沈寿

13、盐渎

14、大丰市

15、连云

16、东汉

二、名词解释

1、泰兴花鼓

用红灯作为主要道具,用泰兴方言演唱,所用曲调具有浓郁的苏北民间小调风味,舞步和动作幅度大且灵活、风趣。

2、项羽戏马台遗址

公元前206年,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于南山上构筑丛台,以观戏马、演武和阅兵等,故名。

3、镇淮楼

始建于北宋年间,为砖木结构城楼式单体建筑物,清代为镇压淮河水患,始名镇淮楼。

4、明代酿酒作坊遗址

发现了明末清初古酿酒作坊遗址,距今有300多年历史,以及酒坛、酒壶、酒杯、酒糟等与酒有关的器物。

三、简答题

1、宿迁文化有哪些特征?

1、闻名于世的“下草湾文化”使宿迁享有世界生物进化中心之

一、人类起源中心之一的美誉。“下草湾新人”在人类发展史上地位重要,标志江苏地区古人类社会活动历史悠久。

2、名人文化及其文化发扬。如西楚霸王项羽、一代烈女虞姬、民族英雄杨泗洪、新四军师长彭雪枫、少年英雄韩余娟等,弘扬其历史业绩和精神品格,在社会经济活动、城市文明建设中地位重要,并发展为重要的地域人文精神。

3、民间传统文化异彩纷呈。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使淮海戏、泗洲戏、花船戏、柳琴戏、天岗锣鼓等传统文化艺术绽放出异彩。

4、作为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要素构成之一的特殊文化形式——酒文化悠久醇厚。以洋河、双沟等为代表的白酒企业在社会文明及城乡经济建设中贡献卓著。

2、南通文化有哪些特征?

1、以东夷文化为远源,以吴越文化为承续,南北融合,然吴文化居主导地位。远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原始氏族部落古青墩人即其分支,为南通最早先民并传播北方文化。春秋战国时吴王夫差灭邢(海安西部,如皋西北部当年属邢国地);公元前506年吴楚交战,吴军安置郧国遗民于海安县立发乡一带;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北迁都于琅琊(今山东胶南县境)并大举移民;汉初东瓯王举国徙江淮间。几次移民致吴越文化北上海陵(今属泰州)。晋至梁陈间战乱再致北方政治、经济、人口、文化大举南迁至长江下游,海陵移民激增数十倍,北南多元文化交融,并存,然南方文化占统治地位。

2、襟江负海的独特地缘,经济地理文化有边缘型和次海洋文化特征。南通地处江、淮间与江海交汇处,隔江南望上海、苏州,北邻盐城、淮安,介于江淮文化和吴文化两大区域交汇部。滨江临海却长期交通闭塞,2008年之前有海无港,有江无桥,致文化心态呈内陆化趋向。

3、近代文明文化发达。南通有“中国近代第一城”、“近代文明试验地”之称。在中国近代文化科教史上,以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七个第一”,而占有重要地位。南通除“教育之乡”外,还有“建筑之乡”、“体育之乡”和“长寿之乡”的美誉。

4、现代南通话属于江淮方言,又分为通泰片、南通片,但具有较浓厚的吴语色彩,是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过渡方言。

四、论述题

1、试述徐州文化的特征。

1、以徐文化为远源。徐州为中华四大族系之一的东夷族系发祥地。徐夷文化,后融合发展为楚汉文化,是江苏地域文化的初始阶段与古文明代表。特殊的文化地理位置使徐州地域文化带有明显的典雅质重、粗犷豪迈的北方文化特点与人文精神。夏、商时期,彭、徐地域辽阔,国力强盛,文化发达。

2、兼容南北和中原文化精神。因北接齐鲁,西联中原,南襟吴越,徐州文化带有明显的齐鲁文化(其本质是东夷文化)色彩,同时又吸纳中原、吴越等优秀文化精神,构成兼融南北的徐文化形态。

3、地域文化核心为楚汉文化。地域广阔的楚汉文化带蕴含着极为繁富的物质、精神文化形态。汉兴,徐夷文化强势西上,在政治、文学、艺术、哲学、美学、宗教、习俗、语言等文化领域融合了中原文化,升格发展为国家文化主体形态,成为封建社会典范文化——汉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深远。

4、帝王政治文化突出,推动国家文化及江苏文化发展。徐州地区走出多位开国立邦、政绩卓著的君主,其结果是帝王政治文明的建构与徐夷文化的远渐、发扬,促进江苏文化的大发展。

2、试述盐城文化的特征。

1、海盐文化是盐城的文化根脉和基础元素。盐城为苏北古城之一,以“盐”名城,盐文化发达。武帝元狩四年因域内煮盐亭场遍布、盐运河渎纵横而建盐渎县;东晋安帝义熙七年以“环城皆盐场”更名盐城县;初唐时仅盐城即设盐亭123所;唐宝应时境内设海陵监、盐城监,岁煮盐百余万石,为东南沿海盐业中心。明初“洪武赶散”大规模移民海滨烧盐,各场设“总”若干管理灶民;清嘉庆时仅东台富安盐场即设总30个。全国唯一反映中国悠久海盐文化的大型专题博物馆——中国海盐博物馆落户盐城,充分展示经两千多年历史沉淀的丰厚的海盐历史文明。

2、红色军事文化突出。盐城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铁军文化即其文化内容之一,为中国人民一大宝贵精神财富,内涵深刻,影响深远。“皖南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立即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相继成立中共中央华中局、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华中党校、抗大五分校、鲁艺华中分院、江淮银行等组织,盐城迅速成为华中敌后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刘少奇、陈毅等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过。拥有全国规模最大、资料最全、最具代表性的新四军纪念设施,市区有新四军纪念馆、纪念塔和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大丰白驹建有新四军、八路军会师纪念碑。

3、湿地水绿文化。这是以地域地理特征与社会进步相结合的文化表现。盐城有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有“湿地之都”、“百河之城”之美誉。沿海与里下河滩涂湿地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旨在“传承海盐文化,打造水绿盐城”,体现盐城人科学发展的经济价值观与城市文明精神。

4、淮剧、杂技地方文化驰名。盐城为淮剧发源地与杂技之乡。淮剧和杂技是盐城市地方文化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淮剧艺术以其独特的语言和唱腔表演艺术形式,“十八团”杂技以其气功、顶技、蹬技、走索、狮舞、马术等精湛技艺,驰名中外。

5、盐城话属于北方方言中的江淮方言,按语言特点可分为3片: 滨阜片,包括响水、滨海、阜宁3县和射阳县黄沙港以北地区;建盐片,包括盐城市区、建湖县、射阳县黄沙港以南和大丰市斗龙港以北地区;丰台片,包括东台市和大丰市的斗龙港以南地区。滨阜片、建盐片属淮扬长片,丰台片属通泰片。

3、试述连云港文化的特征。

1、连云港文化的古代远源为东夷文化,并深受北方齐鲁文化、西方楚汉文化、南方吴越文化的影响。

2、历史文化资源基础丰厚。连云港有被誉为“东方天书”的将军崖岩画及藤花落遗址等闻名的国家级重点文物,因《西游记》、《镜花缘》等享有文学名著故乡的盛名,以及较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化城市建设提供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

3、新兴海港城市的地域文化个性突出。连云港有“港城”之称,为适应国际性滨海城市发展需求,在传承本土文化精髓、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凸显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开放、多元、包容、创新的海洋文化特质。

4、山海文化特色鲜明。连云港作为全省唯

一、全国少有的山海相拥的滨海城市,魅力独特的山海兼备的自然风景,具有神、奇、古、幽的鲜明文化内涵。连云港市在山海文化特色打造上,一方面依托古云台山“海中仙山”的神奇背景,依托《西游记》中花果山的名著背景,做好“仙山”文章,扬名山之灵气,展名山之文气;另一方面,传承连云港作为海港城市的文化特征,着力发掘“海洋文化”潜力和构建“海洋文化”形态,展示滨海城市文化的特质和形象。

5、区域经济文化兼容包举。随着长三角滨海城市经济带、陆桥经济带及淮海经济圈的建设发展,连云港市的经济文化、城市文化集历史文化、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于一体,陆桥文化、滨海文化与淮海文化特色鲜明。

6、连云港语言构成丰富,有江淮官话江淮方言海泗片(市区及灌云、灌南、东海局部)、中原官话徐州片(东海县大部)、胶辽官话青州片(赣榆县)等。

1. 网上形考题目答案:(请复制粘贴到网上)

网上作业路径:江苏电大“在线平台”(2.0版)——我的课程——江苏地域文化——课程论坛——武进电大《江苏地域文化》课程教学交流区(2014春)。

(1)简述镇江文化的特征。

1、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文献记载2500年前的朱方是其最早的地名。考古证明镇江从南朝宋设南徐州,至今有1600年历史。镇江历代名人辈出,鸿篇巨制迭见,《文心雕龙》、《世说新语》等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开山之作”或“千古名篇”的地位。

2、“吴头楚尾”的移民文化。京口(镇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先秦时受吴越文化影响,号称“吴头楚尾”;历史上受北方移民影响很大,成为吴文化与北方文化冲突融汇的典型地带。

3、以“城市山林”著称的山水文化。镇江处于长江和运河交汇处,交通极为便利。境内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茅山等著名山峰和诸多的寺观园林,历史上吸引过无数文人学士、达官贵人来此,或归隐,或陶冶情操、或访古探幽、或山水寻游,并留下了众多著称于世的文学艺术作品。

4、镇江使用的语言属于北方方言区的江淮方言,其东南部地区有明显的吴方言特征。

(2)简述苏州文化的特征。

1、厚重辉煌的吴文化底蕴。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查山、崧泽等地遗址下层出土的文物距今已有5900多年;苏州建城已有2500多年历史。苏州价值取向多元的传统,容许和鼓励“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园林、丝绸、服装、刺绣、灯彩、木刻、盆景、绘画、医药等方面均获得较高的成就。

2、海纳百川的水文化特征。苏州濒临长江和太湖,浩瀚的长江和太湖水,碧波万顷,浩浩荡荡,成为苏州文化的发生和发展之流。水是柔和的,但能克刚。苏州人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广阔胸襟容纳各个方面的各种事物,呈现出新旧杂糅的文化景观。刚柔相济,包容开放,精细雅致成为苏州城市精神的丰富内涵。

3、崇文、仁爱的传统。“状元群”、“院士群”人文现象的出现,说明苏州具有滋养和吸引智者的优越山水环境与发达的经济条件,也反映了苏州人积极进取、永不满足的心态。苏州人怀着克己仁爱之心,最先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响亮口号。

4、秀外慧中,精细雅致。苏州城市建设的特点之一是“网状”。从苏州园林秀丽典雅的造境,可以看到水乡泽国的地理环境对苏州人的影响。秀慧、细腻、雅致是苏州城市精神最富特色和最具深刻意蕴的概括。

5、苏州使用的语言属于吴方言。(3)简述无锡文化的特征。

1、一脉相承的吴文化特征。彭祖墩、阖闾城、鸿山三大遗址发现,在考古学上无可争议地证明无锡是吴文化发祥地的论说。三大遗址分别为新石器时期、春秋时期、春秋战国吴越时期,印证了无锡文化发展史的一脉相承,由刚及柔,刚柔并济和吸纳、包容、开放、适时顺变的文化特征。

2、工商文化成为近代无锡城市的主流文化。无锡民族工商业实业家的成功范例与民间“趋利”价值观的相互影响、大上海的文化经济辐射等造就了无锡的“工商文化”。无锡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和乡镇企业的重要发源地,留存工业遗产繁多,是国内工业遗产富集的重点城市之一。

3、水文化赋予无锡人以灵性。山、湖、河、城浑然一体的自然景观与几千年的文化内涵相互融合,山清水秀之灵气,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了无锡人推崇自然、保持朴素的审美情趣,陶铸了无锡文化精明、细致、缜密的人文特征。

4、无锡使用的语言属于吴方言。(4)简述常州文化的特征。

1、历史厚重,崇尚创造。常州地方文化源远流长,溧阳上黄镇水母山发现的“中华曙猿”,成为探索人类祖先发祥地之一的第一手实物资料。分属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圩墩、寺墩、新岗、三星村等新石器时期的遗址是常州悠久历史的明证。常州人崇尚创造,在学术、文学、书画、戏曲、教育、科技、医学、园林等方面独辟蹊径,形成了有自己传统特色而又处于先进水平的丰富成果。

2、重文兴教,人文荟萃。常州经济发达,文化灿烂,有“文教被于吴、吴尤盛于延陵”的盛誉。常州儒风蔚然,人文荟萃,大批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实业家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同时也形成了一批以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和名门望族。

3、兼容并蓄,经世致用。常州优越的地理区位,易得风气之先,形成了广泛交流的开放性格局。常州历代人才辈出,有常州词派,常州学派,常州画派,孟河医派等诸多开创先河的创举。经世致用则成为常州文人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人生信念。形成了善汲纳、务实效、争一流、重信诺的优秀人文精神。

4、常州使用的语言属于吴方言。

(5)简述淮安文化的特征。

1、兼容并蓄的淮楚文化特征。淮安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著名的“下草湾文化”和“青莲岗文化”遗址。明清时期,淮安是全国河道治理中心、漕运指挥中心、漕船制造中心、漕粮储备中心、淮北盐运集散中心,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美称,故形成了南北交融、兼收并蓄的淮楚文化风貌,地方风情民俗,既有楚风,又有吴俗,兼有广陵遗韵,并随漕运、盐务和淮关的兴废而演变,内涵丰富,自成一体。

2、因水而生,随水发展、兴盛的水文化。淮安地处古淮河和泗水交会处,所辖县区的名称也多取之于水。古运河、大运河、古黄河、盐河穿城而过,使淮安成为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并享有“运河之都”之美誉。洪泽湖“古八景”和“新八景”都是运河文化的遗存。绵延32公里的淮安里运河上的河道总督府、漕运总督府、淮安府衙,以及九龙口水乡风光区、清江浦历史街区、淮楚生态风貌区、河下古镇文化区、古楚文化观光区等,均展现了运河明珠的当今风姿。

3、南北建筑风格交相辉映。淮安作为南北交通咽喉、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造就了淮安城内徽派民居建筑和典雅的北方园林建筑兼容的古城风貌。古街巷多为石板铺设,古建筑多为砖木结构,深深庭院内,渠水清幽,绕室而流,显得淡泊古拙,江南园林韵味十足。

4、淮安使用的语言属于北方方言区的江淮方言。

篇2:《江苏地域文化》作业参考答案201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一、填空题: 1.“浙江”的命名有很多种说法,但大都认为其中“浙”字的意思是曲折,“浙江”还有一些别名,如曲江、之江淛江等。

2.在浙江宁绍平原的 余姚县河姆渡 发现了距今7000年的原始村落遗址,出土有成堆的谷壳、谷粒、稻杆、稻叶,这是亚洲最早的水稻遗存。

3.战国后期,越国渐趋衰落,约在公元前306年为楚国所败,成为附庸国。4.所谓水文化,既有物态文化的层面,由此形成的稻作文化、鱼文化、船文化、桥文化等,又有心态文化层面。

5.水文化是浙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越人就曾把勤于治水的禹看作是自己的祖先,并认为他的墓地在会稽。此外,越国历史上,勾践与文种、范蠡、一起卧薪尝胆,戮力灭吴的韧性战斗精神,也是这种水文化的具体体现。

6.浙江先民的干栏式建筑在形式上具有三个特征:一是 底部悬空、正脊的两头翘起,二是 屋顶的结构作两面坡式,三是 类似于今傣族人建造的竹楼。7.1907年,秋瑾在绍兴大通学堂起义,失败后被杀害于绍兴轩亭口。同年, 徐锡麟在安徽发动起义,枪杀安徽巡抚恩铭,失败后英勇牺牲。

8.浙江海宁人王国维,对文学、美学、哲学均有深湛的研究,他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把尼采 哲学引进中国的人,对安阳殷墟甲骨文字、中国古代戏曲、词学的研究,使他成为我国近代最有影响的文化名人之一。

9.两宋时期,名闻当时的永嘉学派薛季宣、叶适和 “四明学派”、杨简、袁燮,义乌 学派陈亮皆受当时温州、宁波、金华等经济发展、商贾之发达空气熏染,主张义利实用之学。

10.于越又称内越、大越,在越中发展最早,文明程度较高。于越民族的形成主要来自地区内部不同文化间的融合,通过聚落与民族之间日益密切的交往而最终建立起亲密的血缘纽带。

11.浙江历史悠久,有很多早期人类活动遗址,著名的有浦江县的上山遗址、萧山的跨湖桥遗址,余姚的 河姆渡遗址,嘉兴的 马家浜 遗址和余杭境内的良渚文化遗址等。

12.浙江作为一个独立地方行政区的地位确立是在秦朝,至清康熙六年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为浙江省,浙江省之名,至今相沿。

13.杭州六和塔位于钱塘江北岸月轮山上,由吴越国王钱弘俶 为了 镇钱江潮而建,“六和”一词出于佛教“六和敬”之意,塔原以灯塔为过往舟楫向导。14.宁波保国寺,位于甬江北区洪塘镇北的灵山山腹中,北宋大中祥符六年重建大殿,为江南保持最为完善的北宋木结构建筑。

15.杭州知府林启1899年创办 养正书塾,开新中学之先河;求是书院1902年改称浙江大学堂,1928年改为浙江大学,为国内外著名学府之一。

16.浙江历来多藏书大家和藏书楼,著名的有宁波 范钦 的“天一阁”,嘉兴朱彝尊的“曝书亭”等。

17.浙江是全国编撰地方史志最早最多的省份,其中有东汉袁康的《越绝书 》、赵晔的《吴越春秋》,南宋陆游的《 南唐书 》、《嘉泰会稽志》,明末谈迁的《国榷》,张岱的《石匮书》、查继佐的《罪惟录》,黄宗羲的《 明史案》等。

18.浙江水力资源丰富,河流综部,滋养万方,著名的河流有“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又名永嘉江的瓯江,发源于东阳县齐公岭的曹娥江 ,贯穿我国南北的世界最长最古老的运河 京杭大运河 等。

二、简答题: 1.简述浙江之得名的四种说法

答:一谓浙江上游受婺、衢、歙三江之水,水出两山间,盘回百折,故曰“浙”。二谓钱塘江口,浙山正居其中,潮水投山下,折而出,故曰“浙”。三谓钱塘江之曲在富阳、杭县、萧山三县之间,以袁家浦一带之吵嘴尖向东延伸,形成三折,故名。四谓浙江从太湖来,大势南流,绝钱塘江,复折而东,故曰“浙”。2.简述秦汉(包括秦汉)以后促使越族与中原文化同化的五次事件。

答:(1)是秦朝对越族的归化采取的强制性手段。(2)是西汉的内迁和末年的南迁。(3)是三国吴国对“山越”族的强制迁徙。(4)西晋迁都建康建立东晋政权,将汉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迁移南方。(5)是南宋定都临安,政治中心的南移,同时伴随着逃亡政府而来的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北方文化南移,不仅大批北人涌入浙江,而且中原文化的数千年精华也荟萃于此。3.简述浙江传统文化的特征。

答:(1)浙江传统文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水文化、智者文化,具有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处事善于发挥所长,善于把握行动时机的特长。

(2)浙江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二是眼界开阔,思维敏捷,创新进取,富有活力。(3)浙江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三:士农工商同道,义利相互兼顾,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

(4)浙江传统文化主要特征之四:多元性、交融性、互补性。2.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浙江四大名窑及其分布。

答:越窑:主要分布于上虞、余姚、绍兴等地区。瓯窑:分布于瓯江流域的温州一带。婺州窑:位于今天的金华地区。德清窑:分布于杭嘉湖平原西端的德清县。4.简述浙江文化史(本教材)研究的“文化”所侧重包含的四个层面。

答:浙江文化史研究侧重的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为物态文化,或称“物质文化”。第二个层面为制度文化。第三个层面为行为文化。第四个层面为心态文化。5.简述“西湖十景”和“新西湖十景”的名称。

答:“西湖十景”即苏堤春晓、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双峰插云、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南屏晚钟、雷峰夕照、断桥残雪、曲院风荷。

“新西湖十景”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云栖竹径、满陇桂雨、九溪烟树、吴山天风、玉泉飞云、宝石流霞、阮墩环碧、黄陇吐翠。

三、论述题: 1.谈谈你对浙江传统文化水性特征的理解。

答:浙江地域文化富于水性,依赖于水的滋润与滋养,浙江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属于海洋文化圈,即开放性、创造性、交融性、互补性的特征。浙江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水文化、智者文化,具有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处事善于发挥所长,善于把握行动时机的特长。所谓水文化,既有物态文化的层面,由此形成的稻作文化、鱼文化、船文化、桥文化等,又有心态文化层面。浙江在古越时期,越人祖祖辈辈生活在水环境中,几乎天天与水打交道。在越族的长期的水环境生活中产生了大禹治水的神话。越族的神话经过汉族的移植,因而把越族和汉族在文化上从远古开始就扭在一起。越人把禹看作是自己的祖先。浙江先民在与水的长期拼搏征服斗争中,养成了冷静、机敏又富于冒险的性格,在越国历史上,勾践文种、范蠡一起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坚忍不拔、以柔克刚的韧性战头精神,正是这种水文化特征的具体体现。2.为什么会有“绍兴师爷”这一文化现象。

答:师父是明清时代地方官署中的主管官员聘请的帮助自己处理刑名、钱谷、文案等事务的无官职的佐理人员。师爷凭借自己具有的刑名律例和钱粮会计、文书案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才能辅佐主官。由于绍兴人当师爷的极多,几乎遍布全国,且名声极大,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称谓“绍兴师爷”。清代有句俗谚“无绍不成衙”,“绍”就是指绍兴籍的师爷和书吏。“绍兴师爷”文化现象的产生由于绍兴教育兴盛,读书人多,因而科场竞争激烈,许多科场不顺的读书人就选择当师爷这条路。绍兴地处水乡,绍兴人头脑敏捷,他们并不守株待兔,而是乐于迁徙,开拓进取,绍兴读书人大多具有精细谨严,善于谋划、处世圆滑,善于,八面玲珑,玩弄权术,这些就是绍兴师爷职业具有的素质。师爷文化形象正是浙江人思维敏捷、善于算计,富有开拓创新特征的体现。

3.谈谈你对“宁波商帮”这一商业现象的理解。

答:(1)深厚的商业文化积淀,使宁波人成为中国商人中的佼佼者。随着贸易的不断扩大,宁波商帮成为一种地域性的文化现象。大约在明朝天启、崇祯以后,宁波商人形成了自己的集团。当时江南经济繁荣发展,社会风气和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宁波地区出现“士庶并营有无”的现象,不少大的商业豪族在这一时期产生。清代,宁波商人的足迹已广布大江南北,宁波商帮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2)战争后,宁波商帮中新一代商业资本家脱颖而出,宁波作为一个具有国际贸易发展前途的通商口岸向西方开放,宁波商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开始时,很多商人充任买办、这使他们逐渐接受西方的现代经营管理思想和方法,具有西方经商手段和技术专长,与中国传统的商业经营思想结合后,宁波商人如虎添翼,不少买办后来都成为民族资本家,他们充分发挥自身在人才、行业、资金、货源方面的优势,把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起来,使宁波商帮以全新的近代商人群体的姿态跻身于全国著名的商帮之列。在宁波商人身上,充分体现了江浙传统文化性格中那种地缘凝聚精神、开拓精神和求实精神。他们敢为天下先,善于把握时机,精于企业管理,能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他们能及时调整经营方针,以灵活的手段和方式开拓市场、占有市场,把商业资本利润投资于产业,使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紧密结合,从而不断发展壮大。宁波商帮经营的行业众多,其中以金融业和航运业最为出色,金融业是浙江财团的中坚,而航运业则全球闻名。(3)20世纪40年代末,由于对大陆社会变革的不 5

理解,大批宁波商人迁居海外,散见于香港、、东南亚、欧美等地。他们继承宁波商人的传统人文精神,不少人成为当地商界巨子,现在海外的宁波商人约有30万人。4.越国与吴国在文化上有何关系? 答: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吴国越国文化形成于春秋时期,成熟于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在此之前,吴越是两个分散的部族,只是文化产生的雏形阶段,没有更多的文字记载。吴越在地域上互为近邻,在族属上属于同一族群——百越。吴越国所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大体相似,具有共同的语言。越与吴相比,吸收中原文化的时间较迟,地理位置偏狭,较多地保留了古老淳朴、豪放和野性的文化特征,而吴国吸收外来文化的时间较早,文化也更为发达,呈现较为文雅的特征。其后,受到越与吴文化影响的浙东与浙西地域差异更为明显。

四、材料题: 1.阅读下则材料,简要介绍这则材料的内容。

雷峰塔:在雷峰上。吴越王妃黄氏建,以藏佛螺髻发,故亦名黄妃塔。塔始以千尺十三级为率,然仅成五级。旧有重檐飞栋,窗户洞达。后毁,惟孤标独存。每当夕阳西坠,塔影横空,故有“雷峰夕照”之称。清康熙帝改为“雷峰西照”。年来游客以俗云塔砖辟邪宜男,争往取砖。民国十三年九月中,塔忽自倾圯。塔东旧为小蓬莱,濒湖为鹤渚,为莲花书院,今皆废。(民国时期《西湖游览指南》)答:这则材料介绍了西湖雷峰塔的兴建和存废。雷峰塔原为吴越王妃黄氏所建,用以存放释迦牟尼的头发,所以也叫黄妃塔。原拟建千尺(虚数)十三层的佛塔,后来仅仅建了五层。塔原有重檐飞栋,四面开窗,后毁,仅留下砖砌塔身。每当夕阳西下之时,塔影横亘湖中,故有“雷峰夕照”之称。清代康熙将其改为“雷峰西照”(虽然写实,殊失美感)。近年来游客因俗传雷峰塔砖可以避邪和利于生男孩,而竞相取砖。结果民国十三年九月中,塔轰然倒塌。塔的东面旧为小蓬莱,临湖处为鹤渚、莲花书院,现在都废没了。雷峰塔命途多舛,终毁于人们的贪念和暴力,可胜叹哉!2.阅读下则材料,简要介绍这则材料的内容。

晏子城:晏子城,在安吉西北二十里晏子乡。《吴地志》云:晏子娶吴王女,筑城于此。至今耕者得黄金,状如菱角,中有“齐”字,名晏子金。事之有无,殊未可辨。但以晏子名乡,或有自也。(《吴兴掌故集》)答:本材料说明晏子城的由来。晏子城位于离安吉西北二十里的晏子乡。《吴地志》上说:晏子娶了吴王的女儿就在这里筑城。现今一些耕地的人拾得黄金,形状如菱角,当中有“齐”字,名为晏子金。事情到底有没有,已不能考证,但用晏子为作为乡名,或许有这么回事。

浙江广播电视大 学开放专科通识课《地域文化》单元作业(二)

一、填空题: 1.7000年前和稍后,在钱塘江下游两岸的宁绍平原和杭嘉湖平原的区域内,越族先民已经应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骨耜农具和栽培水稻的技术。这种以水稻栽培为主的文化,学术界称之为“稻作文化”。

2.浙江省内杂粮种植的大规模发展,是从玉米和番薯两种作物开始的。其中浙江省引入番薯最早的记载见于万历三十五年的《普陀山志》。

3.后汉时期,浙江境内兴修了大量农田水利工程,著名的有山阴的鉴湖、上虞的白马湖、句章的旧陂、余杭的南下湖等。4.唐代,刺史 李泌曾在杭州置六井,引西湖水以供民用。白居易在湖边东北

石函桥(今少年宫附近)一带修筑湖堤,以抬高、捍御湖水。

5.元代任二发,曾主持浙东海塘、浙西旧河等水利工程,著有《 浙西水利议答录 》和《 浙西水利全书本 》等水利著作,他采取深疏河、高筑堤、多置闸等办法,为以后的水利建设积累了经验。

6.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浙江是我国瓷器重要发源地和主要产地之一,窑厂遍布浙江北部、中部和东南地区,其中最著名的四大名窑是: 越窑、瓯窑、婺州窑和 德清窑。

7.宋代时浙江瓷器发展的高峰时期,以 龙泉窑 为代表的青瓷体系,成为宋代六大体系之一,代表了我国青瓷的最高成就。

8.三国时,女王卑弥呼派遣专使来中国,吴服(即和服)就是三国时期从东吴输入的丝织品制成,这种吴服至今仍成为人民的民族服装。

9.浙江建筑历史悠久,遗存众多。如东阳的卢宅,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宅第建筑, 务木堂则为清代宅第建筑的典型。金华市兰溪县的诸葛村,其“九宫八卦”式的村落格局独具一格。

10.南宋时期浙江的造船业非常发达,当时的 杭州、明州、温州 都是全国著名的造船基地。

11.隋唐五代时期,浙江的商业经济更趋繁荣。越州 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与苏州齐名,号称“苏会”。

12.唐代海洋潮汐学家窦叔蒙,著有《 海涛志 》,这是一部我国现存最早系统论述海洋潮汐的著作。

13.元代著名数学家杨辉,字谦光,钱塘人。著有《详解九章算法》、《日月算法》等。他的《开方作法本源图》,后人称为“杨辉三角”。

14.元代著名医学家朱震亨,字彦修,婺州义乌人。他阐发“相火”和“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理论,创立了“滋阴”学说,成为中医学上养阴派的代表人物。

二、简答题: 1.原始瓷器和陶器相比有哪些进步的方面? 答:原始瓷器和陶器相比的三处进步:泥土较精,外表涂上青釉,烧制温度提高。2.简述宋代浙江地区商业呈现空前兴盛的具体表现。

答:宋代浙江地区商业呈现空前兴盛的表现:第一,经商风气盛行。第二,农村商业活动兴起。第三,城乡市场活跃。

3.简述毕升活字印刷术的优点及其传播。

答:毕升活字印刷具有一字多用,重复使用,印刷多且快速,省时省力,节约材料等优点,与雕版印刷术比较有了质的飞跃。后来传到朝鲜,铸成铜活字、铅活字,比德国人戈登堡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要早400年,它对后世的印刷术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4.简述沈括在物理学上的贡献。

答:介绍了用“磁石磨磁针”的人工磁化方法,用磁针的支挂法;(2)发现了地磁偏角;(3)记载了“经光验尸”,针孔型成像与凹面镜成像和向日取火;(4)提示了声学上的共振原理。

三、论述题: 1.试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浙江四大名窑的地理分布及其产品特点。答:越窑:主要分布于上虞、余姚、绍兴等地区。越窑新产品风格具有胎质细腻、釉层光滑发亮、纹包饰简朴、美观实用等共同的特点。

瓯窑:分布于瓯江流域的温州一带。因胎料中含铁量约2%左右,其瓷胎色较白,白中带灰,釉色淡青,时人称为“漂”。其种类如彩盒、四系罐、天鸡壶、牛形灯等最具特色。

婺州窑:位于今天的金华地区。其胎色浅灰,断面较为粗糙,釉层厚薄不匀,常常结成芝麻点状,往往呈淡青色。

德清窑:分布于杭嘉湖平原西端的德清县。由于胎色较深,对青釉呈色不利,所以在胎外普遍上一层奶白色的化妆土,改善胎面呈色的外观。因此该窑青瓷釉色也比较深,一般作青绿、豆青或青黄色。黑瓷釉层较厚,色黑如漆,釉光闪闪,可与漆器相媲美。

2.试述陆羽《茶经》的内容和影响。

答:《茶经》不仅记载了当时人工栽培茶树的的方法有种子繁殖法和移植法,还对茶树对于土壤、日照、温度湿度、坡向等生态条件作了详细研究,反映了当时栽培茶树的技术水平;而且对于茶叶的采制、烹煮与饮用作了系统考察与研究,是一部较早的茶叶技术专著,对后世茶叶的生产、制作、饮用都有深远的影响。

四、材料题: 1.阅读下则材料,简要介绍这则材料的内容。

文澜阁:亦在白沙堤北,本为清乾隆帝行宫。适孤山正中。毁于洪(洪秀全)杨(杨秀清)之乱,惟门殿尚存。由东偏入,即文澜阁。旧藏四库全书,洪杨乱后,书失。邑人丁申、丁丙极力搜访,十得八九。东南文献,赖以不坠。阁亦由浙抚(巡抚)谭文勤公钟麟复建。(民国时期《西湖游览指南》)答:本材料说明了文澜阁建在白沙堤北,原来是清乾隆皇帝的行宫。恰好处孤山中央。曾毁于洪秀全、杨秀清之乱,只有门殿还在。由东侧进去,就是文澜阁。过去曾藏四库全书,洪秀全、杨秀清之乱后全都遗失。百姓丁申、丁丙极力搜访,才复得八九。东南文献,赖以不坠。文澜阁由浙江巡抚谭文勤公钟麟重新修建。2.阅读下则材料,简要介绍这则材料的内容。

湖(湖州)之老农言:(水稻)下粪不可太早,太早而后力不接,交秋(立秋),多缩而不秀。初种时必以河泥作底,其力虽慢而长。伏暑时稍下灰,或菜饼,其力亦慢而不迅疾。立秋后交处暑始下,大肥壅则其力倍而穗长矣。(《吴兴掌故集》)答:湖州的老农说:水稻下粪肥不可以太早,太早会后力不接,立秋很多会萎缩难看。刚种水稻时田里一定要用河泥作底,其力虽慢而长。伏暑时稍下点灰,或者菜饼,长得缓慢而不迅疾。立秋后处暑开始,水稻丰满粗壮那么后劲足就稻穗长粒多,丰产性好了。

浙江广播电视大 学开放专科通识课《地域文化》单元作业(三)

一、填空题: 1.早在春秋时期,越国就已经出现了主动追求“文字装饰”的“鸟篆书”,即“鸟中书”中的鸟书,是以鸟形为装饰的一种篆体文字。

2.以李斯为代表的秦始皇东巡刻石小篆书法,开辟了铭刻文字的新纪元,与战国时期的《石鼓文》为一脉,对汉石文字及后世的碑额、墓盖文字影响深远。3.余姚客星山于清咸丰二年出土的《三老讳字忌日刻石 》是浙江最早的书迹,是考证东汉“ 隶变”是重要证据。

4.羊欣,字敬儿,为王献之的外甥,传世书论有《采石来能书人名》一卷,首开书论史上评骘书家之风。

5.智永在书论上的贡献在于确立了“永字八法”的理论,确立楷书 书笔画书写法则,成为百世经典。

6.明代中期兴起的浪漫主义书风,在形式上以“尚势”为基本特征,这一书风是明中前期哲学和文学领域兴起的倡扬性灵表现、反对 摹拟复古 的思想影响下发生的。

7.曹不兴,三国乌程人。他擅长绘佛像,有“ 佛画之祖”之誉,与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并称“六朝四大家”。佛画之祖,顾恺之,张僧繇

8.明代绘画出现了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和流派,有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和以蓝瑛为代表的武林派,各成体系。

9.吴昌硕,浙江安吉人,为“海派”后期画坛的领袖。30岁始学画,师从任颐,上承徐渭、清初八大山人。

10.杭州的张小泉剪刀和湖州的 毛笔 ,杭州王星记的扇子,桐乡的竹刻等工艺品都是浙江的珍品。

11.明代杂剧最著名的作家首推徐渭,他的《四声猿》为四个杂剧的总称,分别为《玉禅师》、《狂鼓史》、《雌木兰 》和《 女状元》。

12.明代演唱传奇的“四大声腔”,浙江占了两个,它们是余姚腔和 海盐腔。

二、简答题: 1.简述宋代浙江书法的特点。

答:宋代浙江书法的鲜明特点:(1)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努力追求能表现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书风。(2)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2.简述马远的画法及其代表作品。

答:马远家学及李唐画法形成自己的风格,对南宋后期画院有较大影响。山水画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往往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表现广大空间,人称“马一角”。传世作品有《踏歌图》、《水图》。此外人物、花鸟变擅长,有《华灯侍宴图》,《西厢雅洁图》等。3.简述海盐腔的特点。

答:海盐腔的特点:一是音乐曲调优美动听,委婉轻柔;二是“紧做慢唱”;三是用吴浙官话演唱,人人易懂;四是徒歌,无管弦伴唱。4.简述明清民间戏曲作品的来源。

答:明清民间戏曲作品的来源:一是沿自宋元戏文旧作,如《琵琶记》;二是据明清文人传奇改编,如《红梅记》;三是艺人及与他们关系密切的下层文人编演的作品,如《清风亭记》。

三、论述题: 1.试述“二王”书法的风格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答:“二王”书风在同时代及南朝土族文人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从此奠定了浙江书法的风格基础,千百年来浙江书法一直奉“二王”新体为圭臬。王羲之早年学卫夫人,草书学张芝,真书学钟繇,并博采秦篆、汉隶及六朝碑版之长,一变汉魏以来的质朴的书风,创为研美流便的新体。楷、行、草、章草、八分、飞白等众体皆备。其楷书将钟繇结体易扁为方,横画改平势为斜势,使楷书脱离钟书的隶书遗意,完全楷化,走向成熟,传世名作《黄庭经》、《东方朔赞》是其楷书的代表作品;其草书使用了章草用笔,字形趋横势,转折多用翻笔,中锋、侧锋并用,质朴与研美并称。王羲之书法成就最高的是其行书,突破了隶书横式体系,吸收草书章法,以连贯气势形成纵势,点画之间顾盼,使翻折、牵丝映带变化丰富,《兰亭序》是其代表作,充分体现了潇洒俊爽、飘逸遵美的书风,世称“天下第一行书”,成为后世书的法式和典范。在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被尊为“书圣”,在浙江书法史上可谓“始祖”。其书法特点是厅而正,雄而逸,健而美,无一偏之弊。其书真迹无存,传世作品散见于宋以来所刻的众贴中,墨迹也多为唐人双钩填之摹本。保存至今的有《姨母》、《寒切》、《二谢》、《丧乱》、《乐毅论》等。其中《兰亭序》享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盛誉。王献之自幼从父学书,年少而负盛名,兼精各体,尤以行、草惊世。与父并称“二王”。他继承并发展了张芝、王羲之的书法衣钵,并一改当时的古拙之风,用笔英俊豪迈,饶有逸气,赢得了“破体”之誉,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称。两者比较:羲之书含蓄平和,恬静坦然;献之书洒脱豪迈,开张奇丽,一静一动,各臻妙境。王献之存世的墨迹有《鸭头丸贴》;小楷有《洛神赋》刻本,因残存十三行,故也称《十三行》;另有《中秋贴》、《地黄汤贴》、《廿九日贴》等,其中《中秋贴》为《三希堂法贴》之一。2.试述赵孟頫的书法成就。

答:赵孟頫的书法成就最高的是楷书和行书。传世的楷书名作有《胆巴碑》、《湖州妙严寺记、《仇锷碑》等;小楷有《汲黯传》等;行书作品不少,如《洛神赋卷》、《赤壁二赋贴》、《定武兰亭十三跋》等。他的作品最主要的特点,无论楷书还是行书,都很工整,四平八稳,温和、典雅是他的书法的主要特色。虽然他对晋人书下过很深的工夫,但晋人书法中精妙的用笔,在他的作品中几乎没有体现;或者说,他 13

将晋人笔法的精微之处大大加以简化了。尽管如此,他的作品总是洋溢着一种高贵、典雅的气息。这完全是他浓厚的学问、修养所致。3.试述“浙江三雕一塑”及其特点。

答:浙江的“三雕一塑”:青田石雕、东阳木雕、温州黄杨木雕、瓯塑。青田石雕的始于宋代,原料是该县山口、方山等地所产的叶蜡石,质地细嫩,晶莹瑰丽,是篆刻、雕塑的极好材料。青田石色彩天然丰富,有青、黄、红、紫、黑及淡黄、淡红、黑青等,其中“封门青”尤为名贵。“封门青”色青绿,晶莹如玉。石雕艺人因材施艺,依据青田石的不同色泽、花纹和形态,雕刻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四、材料题: 1.阅读下则材料,简要介绍这则材料的内容。

苏公堤:宋元祐间,苏轼浚西湖,因以所积葑草筑为长堤,俗称“苏公堤”。南自南屏山,北接岳王庙前。亘数里,昔多桃柳,今复补种不少。外湖、里湖即以堤为界。(民国时期《西湖游览指南》)答:本材料说明了苏公堤的修建及所处位置。苏公堤修建于宋元祐间,苏轼疏浚西湖因以所积葑草筑为长堤,俗称“苏公堤”。南自南屏山,北接岳王庙前。绵延数里,过去有很多桃柳树,现在又重新补种了不少。外湖、里湖就是以苏公堤来划界的。2.阅读下则材料,简要介绍这则材料的内容。

范蠡湖:在南门内范蠡桥西,湖水缫丝甚白,中产五色细螺。相传范蠡去越,曾偕西子隐此。宋淳熙状元姚颖筑圃湖畔,曰景范庐。有石碣曰“陶朱里”,系万历年立。清光绪间里人醵资(即集资)建范蠡祠,并筑水阁于湖上,重立明郡守龚勉所题“凭虚览胜”额,分塑范蠡、西施像为二龛。每当夏季,里人设茗社于此,以资消夏。答:本材料说明了范蠡湖所处位置及它的由来和发展。范蠡湖位于南门内范蠡桥西,湖水很缫丝一样泛白,湖中盛产五色细螺。相传范蠡离开越国后和西施一起归隐这里。宋代淳熙状元姚颖修筑湖畔,叫景范庐。有石碑上叫“陶朱里”,是明朝万历年

间立的。清光绪间这里的人集资建范蠡祠,并筑水阁于湖上,重立明郡守龚勉所题“凭虚览胜”额,分别塑有范蠡、西施像为二龛。每当夏季,这里的人设茗社,以借此来消夏。

浙江广播电视大 学开放专科通识课《地域文化》单元作业(四)

一、填空题: 1.浙江从唐代始置浙江西道、浙江东道,以后遂有浙西、浙东的“两浙”之称。其中浙西概指杭、嘉、湖三地区。

2.两浙民间每年第一次插秧,叫“开秧门”,结束插秧那天叫“ 关秧门”。农家于此日须备荤腥酒菜,香烛黄纸,在田边或土谷庙祭祀,祈求保佑丰收。

3.木匠被认为是鲁班最亲近的徒弟。木匠用的尺叫“鲁班尺 ”,弹墨线的工具叫“班母”。

4.除夕,祭祖,祭拜后合家团聚吃“年夜饭”,俗称“合家欢”。这天,也要给猫、狗喂好食,称“猫狗分岁”。

5.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 ”、“重午节”。此日人们要吃“五黄”,即雄黄酒、黄鱼、黄瓜、蛋黄、黄鳝,谓之“驱五毒”,家家裹粽子。

6.建德所谓“九姓渔民”的“水上婚礼”,主要表现为“抛新娘 ”的礼仪,而在这之前的准备是“送嫁奁 ”,即将妆奁传递到新房里。

7.浙江各地风行50岁以下诞生礼称“ 做生日 ”,50岁以上的诞生礼称“ 庆寿 ”。

8.民间上坟祭扫、烧纸,初丧时以七数为期,逢七必祭。浙江许多地区都有忌“ 四七 ”上坟的习俗,大约是忌讳“四”与“死”字谐音的关系。

二、简答题: 15

1.简述浙江民俗的地理生态特点。

答:浙江民俗从地理生态看,有两个主要特点:(1)水域广。造成了生产结构上独特的状态:以水稻为代表的农业,以及蚕桑业和渔业尤其发达。自古浙江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见称。一是农业上的稻作生产,二是靠水生活的渔民,为此,蛇、龙王崇拜和岁时节令中的信仰习俗和对祖先、鬼神祭祀非常流行。(2)山区广大。浙江号称“七山二水一分田”,山区生活相对封闭,它是保存古俗的自然温床。至今浙江山区仍有聚族而居的山村,它们不仅保留古老的信仰山[神、行业神、地方神,原始信仰如巫术、鬼神、灵物崇拜,而且还保留着浓厚的宗族社会的结构。2.简述浙江民俗的基本特点。

答:一是丰富性:浙江历史悠久,文化古老,人口众多,境内有山区、平原、又有海岛、湖泊,使民俗丰富多彩;二是地方性:浙江民俗除了一般汉族所共有的民俗外,还因为“山川有殊,民情各异”,有不少民俗具有地方特色;三是融合性:浙江民俗在产生发展过程中,接受了吴、楚及中原等地习俗的影响,使浙江的民俗更具复合性。3.简述商业禁忌的基本内容。

答:商业门口不可打呵欠,伸懒腰,踏门槛,坐门槛上,手托门枋,否则认为挡住了财神菩萨进门,把生意赶跑了。伙计不准坐在柜台上,不准背朝外坐,打扫店堂只能向里扫而不能朝外扫,谓金银财宝扫进来。伙计在店内忌讲“老虎”之词。4.简述浙江传统婚姻的大致程序。

答:浙江传统婚姻的大致程序:(1)合婚(2)下聘(3)发行嫁(4)迎娶(5)拜天地(6)见亲(7)回门与认亲。

三、论述题: 1.试述两浙养蚕习俗的基本内容。

答(1)蚕花娘娘生日:农历十二月十二日为蚕花娘娘生日,蚕农们在这天要行祭祀,祈求蚕花娘娘赐予蚕丰收。蚕妇们用红、青、白三种颜色的米粉团,做成形似骑在

马上的马头娘娘,和桑叶上的龙蚕,一绞绞的丝束,一重重的元宝,花鲤鱼、大公鸡等,备酒菜、点香烛祭拜。(2)烧田蚕:除夕晚或正月半,农村中用竹苇和草木束炬,缠些丝绵绵兜,点燃挥舞,并敲锣打鼓,放爆竹,吟唱祈求蚕花丰收的赞词,俗唱“烧田蚕”或“照田蚕”。(3)点蚕花灯:除夕夜,每户人家都在中堂土地菩萨神龛上点上一盏油灯或一支红烛,直到初一早晨,俗叫“点蚕火花”。(4)困蚕花:正月初一,一般都要睡晏觉,意思是焐发蚕花,叫做“困蚕花”。(5)望蚕信:缫丝时,亲戚间要以猪蹄、鲜鱼、花果、糕点等食品看望,俗称“望蚕信”,既是对前段蚕忙的慰劳,也是给日夜缫丝者的营养补充。(6)蚕花饭:卖蚕、卖丝之后,要祭谢蚕花娘娘,吃蚕花饭。长兴一带以糕点分送亲戚邻居表示庆贺和酬谢。(7)轧蚕花:清明前后要到附近庙里祭拜蚕神。男女青年熙熙攘攘,越挤越好,蚕妇头戴蚕花彩纸,年长人身背红布蚕种包,俗称“轧蚕花”。(8)蚕月禁忌:四月是蚕农最为紧张繁忙的养蚕季节,俗称“蚕月”。每家房门上都贴有上写“蚕月免进”的红纸,不许生人进入。蚕房禁忌扫尘、炙爆鱼肉,忌附近舂捣声,忌敲门窗,忌在蚕室哭泣,忌烧毛皮杂物,忌酒醋辛辣,忌当日迎风,忌西晒日照,忌曝热寒,忌不洁之人入蚕室,忌吸烟,忌油熏苍蝇、蛇蝎等。

2.试述浙江传统对骨灰处理的三种方式。

答:(1)焚尸后,将骨灰放入本盒或陶罐中,然后埋入墓中,这便是考古学界通常所说的“火葬墓”。(2)尸体火化后,将骨灰存放于寺院或家中,逢节祭奠,(3)焚尸后将骨灰弃于水中或野外,这是当时人们最为普遍的做法。

四、材料题: 1.阅读下则材料,简要介绍这则材料的内容。

(西湖)长桥:在钱湖门外,《净慈寺志》云:桥颇短,而以长名者。父老云旧本在白莲洲,横截湖面,水口甚阔,桥分三门,长亘里许。后渐填塞为民居,故只数丈。(《湖山便览》)答:这则材料介绍了西湖长桥。西湖长桥位于钱湖门外,《净慈寺志》上说:西湖长桥比较短,却以长桥为名。父老说长桥过去在白莲洲,水口甚阔,有桥横截湖面,桥分

三门,有亭临之,长亘里许,壮丽特甚,后因水口渐渐淤塞部分成民居,桥变短。故只有数丈。

2.阅读下则材料,简要介绍这则材料的内容。

篇3:《地域文化》网考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贵州目前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较高、利润最大、纳税最多的工业是(D)。A、电力工业

B、机械工业

C、国防科技工业

D、食品工业

2、从(C)年起,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建立经济建设的计划管理体制。

A、1949

B、1950

C、19

D、1978

3、黔中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D)。

A、苎麻

B、芭蕉

C、荞麦

D、油菜

4、黔西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B)。

A、甘薯

B、荞麦

C、油菜

D、柑橘

5、贵州以喀斯特原始森林生态和布依族、水族、瑶族民族文化为主的黔南旅游线是(C)一线。

A、贵阳—凯里—榕江—从江—黎平以及施秉—镇远—铜仁 B、贵阳—红枫湖—安顺—龙宫—黄果树—织金洞—马岭河峡谷 C、贵阳—都匀—三都—荔波 D、贵阳—息烽—遵义—仁怀—赤水 6、2007年贵州第一个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是:(A)A、荔波

B、镇宁

C、遵义

D、赤水7、1913年,贵阳绅士张春山等筹建戏园“黔舞台”,将(B)传入贵州。A、黔剧

B、京剧

C、越剧

D、沪剧

8、贵州作为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黑颈鹤及其他181种鸟类共同家园,成为世界十大观鸟胜地之一的地方是:(B)/ 83

A、百花湖

B、威宁草海

C、荔波樟江

D、万峰湖

9、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A)

A、黄壤

B、石灰土

C、紫色土

D、水稻土

10、贵州下列被称为凉都的是(B)。

A、遵义

B、水城

C、贵阳

D、都匀11、1938年,贵州成立的第一个科学技术部门是:(C)

A、国医研究所

B、贵州省科学院

C、贵州省立科学馆

D、省农业改进所

12、“一五”计划时期,贵州的建设主要以(B)为重点。A、工业

B、农业

C、商业

D、服务业

13、抗战时期贵州作为大后方,一些沿海地区的机关、学校、商号、企业纷纷迁入,使贵州的社会经济出现了短暂繁荣。学校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浙江大学,其旧址在(A)。A、湄潭文庙

B、阳明书院

C、甲秀楼

D、天台山 14、2011年贵州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D)个 A、10

B、12

C、16

D、18

15、(B)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组织形式。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D、“一国两制”

16、黔东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D)。

A、苎麻

B、芭蕉

C、核桃

D、西瓜

17、从点上看,全省最低点是:(D)

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18、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下列哪个城市“中国毛尖茶都”称号。(B)/ 83

A、遵义

B、都匀

C、凯里

D、安顺 19、2010年,贵州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超过(C)亿元。

A、500

B、1000

C、1200

D、1500 20、黔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C)。

A、苎麻

B、芭蕉

C、烤烟

D、西瓜

21、贵州以长征文化、名酒文化和丹霞桫椤生态为主的黔北旅游线是(D)一线。A、贵阳—凯里—榕江—从江—黎平以及施秉—镇远—铜仁 B、贵阳—红枫湖—安顺—龙宫—黄果树—织金洞—马岭河峡谷 C、贵阳—都匀—三都—荔波

D、贵阳—息烽—遵义—仁怀—赤水

22、清代在黔北崛起了“独领中国西南文化之风骚”的(B),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遗产。

A、清明文化

B、沙滩文化

C、黔北文化

D、西南文化

23、黔西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D)。

A、甘薯

B、油菜

C、核桃

D、柑橘

24、黔东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A)。

A、花生

B、芭蕉

C、核桃

D、柑橘

25、贵州的气候,极端最高气温曾经出现在:(D)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铜仁

26、贵州最大的河流是:(B)

A、綦江

B、乌江

C、南盘江

D、清水江

27、解放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族自治地方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排序变化是:(B)/ 83

A、由1949年的一、二、三变化为2010年的一、三、二。B、由1949年的一、三、二变化为2010年的三、二、一。C、由1949年的二、一、三变化为2010年的二、三、一。

D、由1949年的三、一、二变化为2010年的二、一、三。

28、贵州少数民族大都通用汉语,但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国家还帮助(A)民族创制了以拉丁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A、苗族、布依族、侗族

B、苗族、侗族、仡佬族 C、苗族、布依族、瑶族

D、侗族、彝族、水族

29、从面上看,贵州最低地区是:(B)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

30、贵州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明显变化,种植业、2011年与1978年相比,林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变化是:(A)

A、种植业下降,林业、畜牧业、渔业上升

B、种植业上升,林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C、种植业、畜牧业下降,林业、渔业上升

D、林业上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31、贵州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在(C)。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32、贵阳市人民政府和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的时间分别是(B)。A、1949年的11月15日和11月22日

B、1949年的11月23日和12月26日 C、1949年的11月15日和12月26日

D、1949年的11月23日和12月16日

33、下列(A)不仅是贵州历史上的第一次教案,也是全国“反洋教”斗争的先声。A、青岩教案

B、遵义教案

C、开州教案

D、安庆教案

34、贵州地势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B)一线。/ 83

A、沿河—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以及荔波—罗甸的北界

B、大方—织金—普安

C、苗岭

D、牛栏江—横江

35、贵州文化构成形态复杂,文化的(C)成了贵州文化的特殊现象。

A、苗族、布依族、侗族三大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突出

B、少数民族文化突出,汉文化衰退 C、多元并存、共同发展

D、各族文化大融合,汉文化尤为突出

36、贵州土家族主要分布在(B)

A、安顺市

B、铜仁市

C、六盘水市

D、黔东南州

37、贵州人口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是(D)。

A、战国时期

B、明代

C、清代

D、解放后

38、在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的酒和茶分别是(B)。A、青溪酒和湄潭绿茶

B、茅台酒和都匀毛尖

C、湄窖酒和凤岗青茶

D、董酒和余庆苦丁茶

39、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D)。A、广西

B、云南

C、四川

D、贵州

40、贵州以喀斯特生态景观和多民族文化为主的黔西旅游线是(B)一线。A、贵阳—凯里—榕江—从江—黎平以及施秉—镇远—铜仁 B、贵阳—红枫湖—安顺—龙宫—黄果树—织金洞—马岭河峡谷 C、贵阳—都匀—三都—荔波

D、贵阳—息烽—遵义—仁怀—赤水

41、贵州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教育先驱是:(D)A、舍人

B、盛览

C、严修

D、尹珍

42、从面上看,贵州最高地区是:(C)/ 83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

43、南宋绍兴年间,贵州出现的第一所书院是:(B)A、阳明书院

B、沿河鸾塘书院

C、贵阳师范学院

D、经世学堂

44、从点上看,全省最高点是:(A)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45、贵州2005年获国家建设部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是下列(B)。A、贵阳市

B、遵义市

C、安顺市

D、都匀市

46、茅台酒是中国(A)型白酒的典型代表。A、酱香

B、浓香

C、米香

D、清香

47、贵州地势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A)一线。A、沿河—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以及荔波—罗甸的北界

B、大方—织金—普安

C、苗岭

D、牛栏江—横江

48、改革开发以来,贵州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连续(D)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A、8

B、10

C、12

D、15

49、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现为:(A)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50、黔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B)。

A、苎麻

B、水稻

C、核桃

D、西瓜 / 83

51、贵州国民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是在(D)年。A、2005

B、2008

C、2009

D、2011

52、下列城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避暑之都”称号的城市是(C)。A、遵义

B、凯里

C、贵阳

D、都匀

53、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B)位。

A、5

B、6

C、7

D、8

54、贵州多民族的社会环境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多次人口(A)活动而形成的。A、迁徙

B、出生

C、战争

D、动荡

55、贵阳市解放的时间是:(C)

A、1949年9月30日

B、1949年10月1日

C、1949年11月15日

D、1950年1月1日

56、贵州省内危害最大的灾害性天气是:(A)A、干旱

B、秋风

C、凌冻

D、冰雹

57、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D)。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58、西汉初期,《尔雅注》的作者是:(A)

A、舍人

B、盛览

C、尹珍

D、王阳明

59、贵州历史上第一个由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于(D)成立。A、1949年10月1日

B、1949年11月15日 C、1949年12月20日

D、1949年12月26日 60、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D)A、红水河

B、乌江

C、北盘江

D、赤水河 61、贵州以苗侗文化和苗岭风光为主的黔东旅游线是(A)一线。/ 83

A、贵阳—凯里—榕江—从江—黎平以及施秉—镇远—铜仁 B、贵阳—红枫湖—安顺—龙宫—黄果树—织金洞—马岭河峡谷

C、贵阳—都匀—三都—荔波

D、贵阳—息烽—遵义—仁怀—赤水 62、新华书店贵州分店在贵阳成立的最早时间是:(D)

A、1949年9月30日

B、1949年10月1日

C、1950年1月1日

D、1950年1月15日 63、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贵州电力工业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主要以(B)为主。A、黔电送湘

B、黔电送粤

C、黔电送桂

D、黔电送沪,建议开设算学、外语、天文、地理、格致64、清朝光绪年间向朝廷上奏《请推广学校折》(理、化)、制造、农、工商、矿业、时事外交等方面的课程,推行新教育的先驱者是:(A)A、李端棻

B、严修

C、王阳明

D、尹珍

。65、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帮助建立的唯一的一个省一级的党的工作机构是(A)A、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

B、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 C、贵州省革命委员会

D、贵州省政府(C)66、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铜仁

67、贵州少数民族有的存在自己的文字。有一种从字形看有的类似于甲骨文或金文,有的则是仿汉字倒写或反写,被称为“反书”。它是(C)族的古老的文字。A、彝

B、仡佬

C、水

D、瑶

68、贵州的扶贫开发工作1986年以后改进扶贫方式,实行(A)扶贫方针,贫困人口迅速下降。

A、开发式

B、救济式

C、“输血”式

D、加薪式(D)69、1907年周素园创办的贵州第一张日报是:/ 83

《新黔日报》

B、《西南日报》

C、《筑报》

D、《黔报》 A、70、贵州水资源较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有氵舞阳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征的水系是:(C)

A、清水江水系

B、都柳江水系

C、沅江水系

D、红水河水系

二、多项选择题

(BD)

1、下列属于贵州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有:A、苗族的抢花炮、摔跤

B、布依族的丢花包、板凳操 C、侗族的划龙舟、爬花杆

D、水族的赛马、打手毽。(ABCD)

2、贵州的电信业务目前主要有下列:A、固定通信

B、移动通信

C、数据通信

D、图像通信

(BCD)

3、贵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中提到的“一府两院”是指:A、各地、州、市人民政府

B、省人民政府

C、省高级人民法院

D、省检察院

4、贵州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下列(ACD)河流上。A、赤水河

B、綦江

C、南盘江

D、乌江(ABCD)

5、“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下列有:A、改变了贵州的产业结构。

B、极大地改善了贵州的交通通信条件。C、改变了贵州的生产力布局。D、极大地增强了贵州的科技实力。

(ABCD)

6、对于贵州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正确的描述是:/ 83

A、医疗防疫体系初步建立。

B、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农村卫生总体水平得到提高。C、爱国卫生工作取得新成就。D、中医中药事业稳步发展。

7、解放后,贵州开展了大量的民族古籍整理工作,搜集、整理、出版的民族古籍资料有:(ABC)

《苗族古歌》

B、《西南彝志》

C、《水书》

D、《长恨歌》 A、(ABCD)

8、贵州喀斯特地貌的表现形式包括下列:A、石林

B、溶洞

C、瀑布

D、峡谷

9、贵州工业科技自主创新决策能力、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已开发并已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有:(ABCD)A、无人驾驶飞机遥测遥感技术 B、中央空调智能化节能控制技术 C、新型半凝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D、纳米氧化锌开发技术

(BCD)

10、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下列有:A、生物景观

B、民俗风情

C、城镇风貌

D、宗教文化(AC)

11、下列属于贵州特色食品的是:A、老干妈辣椒

B、过桥米线 C、牛头牌牛肉干

D、手扒羊肉

(ABC)

12、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有:/ 83

A、侗族大歌

B、苗族蜡染

C、茅台酒制作技艺

D、彝文习俗。

13、本世纪中叶,贵州人民掀起了一系列的“反洋教”斗争,主要有(ABC)A、青岩教案

B、遵义教案

C、开州教案

D、安庆教案(ABCD)

14、下列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是:A、镇远青龙洞

B、赫章可乐遗址

C、安顺文庙

D、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

15、贵州下列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是(ABD)A、黄果树风景名胜区

B、黔灵公园

C、花溪公园

D、遵义会议会址

16、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包括依法选举并按有关程序任免(ABC)A、贵州省省长、副省长

B、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C、各厅、局的领导干部

D、各地、县的领导干部(BD)

17、贵州种植业中的主要经济作物下列有:A、板栗

B、油菜籽

C、甘蔗

D、茶叶

18、民族节日是贵州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集中体现,其中属于社交性节日的下列有:(AB)

A、姊妹节

B、查白歌节

C、鼓社节

D、吃新节(ABCD)

19、贵州土壤的耕作条件具有以下特点:A、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

B、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C、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D、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83

20、贵州的扶贫开发工作1986年以后改进扶贫方式,实行(AC)扶贫方针,贫困人口迅速下降。

A、开发式

B、救济式

C、“造血”式

D、加薪式(ABCD)

21、贵州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出口商品包括下列:A、化工产品

B、矿产品

C、机械电子产品

D、橡胶制品

(ABC)

22、截至2011年贵州通航机场除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外,还包括下列:A、铜仁(大兴)机场

B、安顺(黄果树)机场

C、荔波机场

D、兴仁机场

23、贵州彝族主要分布在(AB)

A、毕节市各县

B、六盘水市各县

C、铜仁市各县

D、安顺市各县(ACD)等情况时,给予物质帮助的24、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对社会成员在年老、疾病、制度。

A、伤残

B、死亡

C、遭受灾害

D、生活困难

(ABCD)

25、贵州的医药制造业发展潜力大,特点鲜明,下列表现有:A、黔药制造成为医药产业演进的主体。B、大中型企业崛起成为产业规模扩大的主体。C、标准化种植基地成为药材供应的主体。

D、高新技术开发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AD)

26、截至2011年,贵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有下列:A、荔波

B、镇宁

C、遵义

D、赤水

27、贵州地质结构复杂,形成了种类繁多、组合多样、地方特色鲜明的丰富自然资源,尤以(ABCD)资源得天独厚、最具特色。

A、生物

B、能源

C、矿产

D、旅游

28、贵州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断探索符合贵州省情的发展道路,工业重点发展的消费品生产是:(CD)

A、土特产

B、棉布

C、卷烟

D、酿酒

/ 83

29、下列关于贵州的旅游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CD)

旅游景点以数量增加为主要发展方向。只有原生态自然风光才是贵州的旅游特色。A、B、C、增长方式已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

D、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发展。30、贵州烟草制品业形成了贵州特色鲜明的(CD),使贵州成为全国第八卷烟生产大省。A、烤烟生产业

B、特种香烟制造业

C、烟叶复烤业

D、卷烟制造业

31、贵州基础教育中的“两基”指的是:(AB)

A、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B、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达到高中毕业水平

D、基本小学文化程度

32、下列矿产中,贵州2011年储量排全国前三名的有(AC)。A、重晶石

B、铝土矿

C、磷矿

D、黄金

33、清代贵州夺魁天下的状元有下列:(AC)

A、赵以炯

B、赵以奎

C、夏同龢

D、孙应鳌

34、贵州产业形象鲜明、经营规模较大、比较优势突出、发展后劲明显的行业,主要是:(ABCD)

A、以西电东送等为标志的能源和资源深加工业

B、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C、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

D、以民族药品开发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

35、研究和认识贵州省情需要我们用哪些正确的观点:(ACD)

A、系统的、全面的观点

B、直接的观点

C、用辨证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

3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解决好的“三农”问题是指:(ACD)A、农村

B、农田

C、农业

D、农民

37、根据贵州的多年气候状况,降水最多的地区是下列:(ABC)/ 83

A、晴隆

B、丹寨

C、武陵山东南坡

D、大楼山区

38、遵义市杂技团曾经获得全国杂技大赛金奖的演出节目是:(CD)

《双钻桶》

B、《烛影摇红——女子造型》

C、《转台顶技》

D、《梅颂》 A、39、到2006年,贵州通过“两基”攻坚达标验收的4县(自治县)是(ABCD),使全省“两基”教育人口覆盖率提高到100%。

A、威宁

B、赫章

C、紫云

D、望谟

40、环境保护是指为使自然环境和人类居住环境不受(AB),能更适合人类生活和自然界生物生存而采取的措施。

A、破坏

B、污染

C、干扰

D、开发

41、贵州的资源深加工工业主要有下列的(ABCD)行业。

A、黑色冶金工业

B、有色金属工业

C、化学工业

D、建材工业

42、贵州饮料制造业以(AB)为重点。

A、白酒制造业

B、制茶业

C、果汁制造业

D、汽水制造业

43、在“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暨2011中国贵阳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评出的“贵州十大名酒”下列有:(ABD)

A、习酒

B、贵州醇

C、郎酒

D、鸭溪窖酒

44、贵州土司制度的主要特征是:(BCD)

A、流官

B、世官

C、世土

D、土民

45、贵州清王朝统治时期,官府和地主勾结欺压百姓,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抗,先后爆发了(AD)。

A、乾嘉起义

B、顺康起义

C、康乾起义

D、咸同起义

46、下列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历史纪念胜地是(ABD)。/ 83

A、黎平会议会址

B、遵义会议会址

C、息烽集中营旧址

D、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 47、20世纪90年代,贵州开始制定和实施“三大战略”,具体是指:(ABD)A、科教兴黔战略

B、开放带动战略

C、计划生育战略

D、可持续发展战略

48、代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三种文化类型是(ABD)。

A、北京周口店

B、山西西候度

C、盘县的大洞遗址

D、贵州黔西观音洞

49、下列哪些畜禽为贵州的优良品种(ABCD)。

A、关岭黄牛

B、威宁绵羊

C、可乐猪

D、竹乡鸡

50、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人口超过百万的少数民族有下列:(ABCD)A、苗族

B、布依族

C、侗族

D、土家族

51、贵州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8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BCD)A、大熊猫

B、黔金丝猴

C、黑颈鹤

D、华南虎

52、贵州流域面积在10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下列有:(ABD)A、赤水河

B、綦江

C、珠江

D、乌江

53、抗日战争期间,敌占区的部分学校迁入贵州,促进了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当时迁入贵州的学校有:(ABCD)

A、私立大夏大学

B、私立湘雅医学院

C、国立浙江大学

D、国立交通大学分校

54、贵州少数民族大都通用汉语,但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目前国家还帮助(ABC)等民族创制了以拉丁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A、苗族

B、侗族

C、布依族

D、水族

55、汉朝贵州出现的历史文化名人包括《尔雅注》作者、辞赋家和东汉教育家,他们分别是:(ABC)

A、舍人

B、盛览

C、尹珍

D、李端棻

56、贵州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下列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ABC)/ 83

A、珙桐

B、贵州苏铁

C、银杉

D、马尾松

57、贵州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珍稀名贵药用植物主要有(ABD)。A、珠子参

B、三尖杉

C、何首乌

D、冬虫夏草

58、下列民族中属于贵州世居民族的有:(ACD)A、苗族

B、藏族

C、水族

D、畲族

59、贵州完成土地制度改革以后,逐步开展的“三大改造”是:(ABC)A、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少数民族资本家的社会主义改造。60、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下列有:(ABD)

A、梵净山

B、赤水桫椤

C、百里杜鹃

D、威宁草海 61、贵州省主要的气候灾害有(ABCD)

A、干旱

B、秋风

C、凌冻

D、冰雹

三、填空题

1、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各民族不仅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在本民族内部进行交流,而且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同胞还通晓和使用汉语普通话,并作为交流的基本工具。

2、辛亥革命爆发以后,1911年自治学社组织领导在贵阳发动了武装起义,推翻了清王朝在贵州的统治,成立了“大汉贵州军政府”,成为继湖南、陕西、江西、云南独立以后宣告独立的省份。3、1949~2011年,贵州已探索出一条与轻工业相协调的资源型、资源转换型相结合的重化学工业道路。

4、截至2010年,贵州共有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工商联7个民主党派贵州省地方组织和1个工商联贵州地方组织。

5、安顺市管辖的3个自治县是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和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6、贵州雨季每年4月上旬到5月上旬自东向西到来,6~7月雨量最大,表现为水、热、光同步,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 83

7、贵州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行政区划变更过程中逐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2011年全省共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和250个民族乡。

8、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西北主要有玉米、荞麦、马铃薯、大豆、芸豆、烤烟、梨、苹果、核桃、板栗等。

9、国际上一般将60岁以上人口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达到7%,成为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贵州2011年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8.98%,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行列。

10、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

11、贵州解放后全省工业加快发展,形成了许多特色行业。主要是以西电东送为标志的能和资源深加工工业、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以民族药品开发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

12、清朝时期,官府和地主阶级互相勾结,对人民敲骨吸髓,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抗,在贵州先后爆发了“乾嘉起义”和“咸同起义”。13、1964-1978年贵州成为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国家投资近百亿元建成了航天、航空和电子三大国防科技工业基地。

14、贵州在1998年实现了自1957年以来全省农村粮食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跨越。

15、贵州民族的居住特点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民族成片聚居。

16、贵州境内的国防科技工业,以航空工业、航天工业和 国防电子工业三大工业为主,并有航空机械、军需军械、核燃料等工业部门组成。17、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用“山川秀丽”来评价贵州的“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贵州的“ 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贵州的“ 人”,不仅对贵州省情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还看到了贵州“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美好 开发前景和巨大 发展潜力。

18、通过教育体制改革,目前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各级各类学校普遍推行目标责任制和教师聘任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19、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期,苗瑶、百越、氐羌几大族系先后进入今贵州地区,与古老的濮人错杂而居,在经济、文化上进行广泛交流。20、1955年2月,贵州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贵州省人民委员会。这是贵州省级国家行政机关,又是省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除了履行相应的职能外,还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管理。

21、贵州旅游网络是西南地区旅游网络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与华中华南相联。贵州境外东有张家界风景区、南有 桂林山水、西有 路南石林、北有 长江三峡,旅游发展势头良好

22、目前铜仁市管辖的4个自治县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和玉屏侗族自治县。

23、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24、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共有56个民族成分。其中,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白、回、壮、蒙古、畲、瑶、毛南、仫佬、满、羌18个民族为贵州

/ 83

的世居民族。在全省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36.11%。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苗族。

25、旧石器时代,贵州的石器、骨器等工艺体现了原始的造型艺术。

26、在思想建设上,中共十五大以后,贵州重点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

27、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8、贵州的气温年变化幅度较小,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在3~ 之间,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多在22~之间,为典型的夏凉地区。

29、贵州的交通运输以陆路建设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以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电气化干线铁路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支线铁路相配合,以内河航道、民用航空为延伸的四通八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和南下出海大通道。

30、贵阳市管辖6区3县1市,包括南明区、云岩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小河区、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清镇市。

31、山地草地资源也较多。草山草坡最多的是黔南和黔东南,最少的是贵阳和六盘水。

32、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33、贵州目前有8个民族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5.5%。

34、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方式已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自然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颇受旅游者欢迎。

35、贵州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碳酸岩总厚度占沉积盖层总厚度的70%。

36、贵州西部有乌蒙山,为北盘江、乌江、赤水河和牛栏江的分水岭,最高峰是韭菜坪,其景观被称为“天上石林”。

37、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东南主要有水稻、油菜、椪柑、西瓜。

38、贵州省2011年常住人口为3469万人,人口密度为240人/平方千米。

39、职业教育是指给予学生或在职人员从事某种生产、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40、贵州北部有大娄山,是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1、贵州在城镇建设过程中,根据山区实际,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小城市建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42、贵州电信业,已具备有完善的包括装备网、业务网和支撑管理网的电信通信网络,形

/ 83

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并以国际接轨,以光导纤维电缆传输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传输为辅的,综合化、立体化、数字化的现代电信通信网络。

43、贵州的民族节日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祭祀性节日,如“鼓社节”等;第二类是 生产性节日,如“吃新节”等;第三类是 社交性节日,如“姊妹节”等。社交性节日最多,几乎占全部节日的80%。

44、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根据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思想品德,发展体力和智力,从而成为为社会服务的人。

45、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2011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达488.64亿吨,居全国第5位。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毕节市。

46、在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的酒和茶分别是茅台酒和都匀毛尖。

47、构建和谐贵州,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公平正义的、诚信友爱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贵州。

48、截至2011年,全省共设9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88个县级行政单位,包括56个县、11个自治县、7个县级市、13个市辖区、1个特区。一般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

49、贵州的黄果树景区和龙宫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旅游景区。

50、贵州平均海拔在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51、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东北主要有甘薯、油菜、花生和板栗。

52、贵州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

53、解放时贵州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为一、二、三,第一产业占有绝对优势。在1992年第二产业超过第一产业,使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变化为二、一、三。

54、贵州由于地处冷暖空气经常交锋的地带,加上特殊的地形条件形成了阴雨多、日照少的独特天气。

55、贵州日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西部多、东部少,最少的在北部大娄山区。在时间分布上,日照时数夏季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

56、《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已发展成为“耕田,有邑聚”的农耕社会。

5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58、贵州目前已建立的自治州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59、贵州气候的地域性差异常表现在水平距离不远但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60、贵州中部有苗岭,山脉呈东西走向横亘贵州中南部,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是雷公山,被誉为中亚热带宝贵的“物种基因库”。61、在贵州目前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三都水族自治县。

62、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是从农村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

/ 83

63、开宝七年(974年),矩州彝族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归顺朝廷,宋太祖敕书:“惟尔贵州,远在要荒„„”,这是“贵州”名称首次见于文献。

64、贵州省的形成和府、州、县的设置过程,实际上是不断改土设流的过程。65、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66、贵州省工商业联合会是贵州省委、省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省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

67、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68、战国时期,贵州已形成包括青铜、陶瓷在内的独特“夜郎文化”。

69、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夜郎置牂牁郡,夜郎地区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的行政建置。当时所设的边郡既有郡守都尉、县令等官,又封部落首领为王、侯、邑长等,实行“土流并治”。

70、贵州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技术起点和技术水平较高,技术工艺先进,生产设备精良,已形成军用产品和民用产品结合,机、电、光一体化,科研、生产、经营综合化的科技工业体系。

71、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41.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72、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西南主要有茶叶、甘蔗、柑橘、芭蕉。73、2005年9月8日,贵州大学正式被列入“211工程”学校行列,结束了贵州无国家重点大学的历史。

74、贵州的史前文化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

75、中共贵州省委高度重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76、20世纪五、六十年代,贵州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创作、演出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其中黔剧《秦娘美》、《奢香夫人》,花灯剧《七妹与蛇郎》,舞剧《蔓萝花》等,在省内外引起较大反响。77、2005年后贵州为了使全省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总体战略”,即环境立省战略、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开放带动战略、创新发展战略。

78、贵州工业的结构比例1978年是资源开发型的重工业占优势,到2011年从轻重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例来看,重工业仍占优势。79、1949年11月28日,中共贵州省委机关报《新黔日报》正式出版发行。

8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贵州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大力发展消费品生产,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81、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南主要有水稻、油菜、苎麻。

82、目前贵州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8个民族。83、金融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

84、贵州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按三次产业的排序在1999年实现了由二、一、三向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

85、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

/ 83

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86、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87、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 城镇化带动” 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88、苗族有一种流行最广、最具特色的舞蹈形式是芦笙舞。

89、目前遵义市管辖的2个自治县是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90、贵州高原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9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92、贵州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以上;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以下。

93、明初,元宵唱灯、跳灯、说书、唱书等娱乐形式以及地戏、花灯舞、傩舞等扎根贵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屯堡文化”。

94、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95、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北主要有水稻、玉米、油菜、烤烟、茶叶、桑蚕等;黔中主要是水稻、玉米、油菜、烤烟、茶叶。

96、贵州在邮政业方面,建成了以贵阳为中心,以陆路为主的陆空水相结合的现代邮政运输网络和物流系统,建成了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绿卡网、电子汇兑系统,形成中国西南地区的邮路大通道和邮件转运枢纽。

97、贵州降雨丰富,雨量最多的是晴隆、丹寨和武陵山的东南坡,雨量最少的是赫章县。98、乌江干流是长江上游右岸的最大支流,发源于贵州威宁县盐仓镇的香炉山,境内长889千米,是贵州最大的河流。乌江水系的水量和水力资源都十分丰富,具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99、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城镇人口为1174.81万人,占总人口的33.81%,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49.68%的平均水平,说明贵州的工业化程度不高,城镇化进程任重道远。100、毕节市管辖的1个自治县是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四、判断题

1、黔金丝猴是贵州的特有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正确

2、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标志是在贵州建立了行省和推行屯田制度,促进了贵州的开发。正确

3、布依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有丢花包板凳操。正确

/ 83

4、粮食是农业的根本,贵州农业应该大力发展耕作业。错误

5、在贵州的交通运输结构中,旅客周转量以铁路为主。错误

6、贵州具有岩溶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自然特征。正确

7、贵州黔西县观音洞由于出土的石器加工工艺特殊、文化特点突出,而被命名为“观音洞文化”。正确 8、1997—2011年贵州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已连续15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经济发展已经摆脱了相对落后的地位。错误

9、“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表现了贵州的立体气候特征。正确

10、“十一五”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新一轮全国竞相发展的大潮中,贵州仍处于落后地位。正确

11、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正确

12、“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是贵州实际现状的描述。错误

13、截至2011年,贵州共有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地区。错误

14、贵州经济平稳发展,其国内生产总值在2011年突破5000大关。错误

15、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后有6支红军在贵州活动。从1930年4—5月,率领红七军进入贵州荔波、黎平县境内的是贺龙和张云逸。错误

16、贵州荣获国内油制辣椒产品唯一中国名牌称号的产品是老干妈风味辣椒。正确

17、贵州向北的旅游路线是以长征文化、名酒文化和丹霞桫椤生态为主的贵阳—息烽—遵义—仁怀—赤水,延伸至重庆、长江三峡的黔北旅游线。正确

18、截至2011年,贵州已探明储量的76种矿产中,有41种矿产资源储量排名全国前3位。错误

19、贵州以青铜、陶瓷为代表的夜郎文化主要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错误 20、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贵州的地貌特征。错误

21、加快转型是贵州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所迫。正确

22、赤水的丹霞地貌是贵州喀斯特地貌的一种表现形式。错误

23、贵州有一个原始森林茂密,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拥有秃杉、红豆杉等多种国家濒危、珍稀植物,被誉为中亚热带宝贵的“物种基因库”的地方是雷公山。正确

24、贵州重晶石储量占全国重晶石的三分之一,居全国之冠。正确

25、现在贵州的屯堡人仍然穿着清朝的服饰。错误

26、在贵州的交通运输结构中,货物周转量以公路为主。错误

27、贵州日照在空间分布上最少的地区是大娄山区的遵义和务川一带。正确

28、侗族大歌、苗族姊妹节、安顺地戏和茅台酒商标属于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错误

29、贵州的季风气候冬天主要吹来自于内蒙古高原的西北风,寒冷干燥。正确

30、贵州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主要受到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和古越文化的影响。正确

31、位于贵州东北部,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留地网”成员,是我国亚热带生态系统保护较为完整的典型地区之一,被称为“镇黔之宝”的山是乌蒙山。错误

32、贵州土壤具有类型多样、地域性较强、宜林地多、可耕地数量少、质量不高、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的特点。正确

33、贵州有74种珍稀植物被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就

/ 83

有15种,珙桐、桫椤都在此列。错误

34、贵州地貌东高西低,呈三级阶梯分布。错误

35、小提琴家马思聪曾经在贵州逗留期间担任贵州省立艺术馆第二任馆长。正确

36、贵州煤炭资源的储量相当于南方12个省(市、区)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正确

37、贵州森林资源丰富,在分布上西部多于东部。错误

38、唐代朝廷在贵州实行“土流并治”,形成经制州、羁縻州与藩国并存的局面。在三种制度中,实行“羁縻州”的地区朝廷权利比实行“经制州”和“藩国”的大。错误

39、贵州的季风气候夏天主要吹来自于海洋的东南风和西南风,温暖湿润。正确 40、1949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确定,担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任书记的是苏振华。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从面上看,贵州最高地区是:(C)。(P2)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2.从面上看,贵州最低地区是:(B)。(P2)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3.从点上看,贵州的最高点是(A)。(P2)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4.从点上看,贵州最低点是:(D)。(P2)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5.贵州地势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A)。(P2)A、大方、织金、普安一线 B、威宁、赫章、纳雍一线

/ 83

C、沿河、思南、锦屏一线 D、荔波、平塘、罗甸一线 6.贵州的气候,极端最高气温曾经出现在(D)(P5)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铜仁

7.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A)。(P5)A、威宁 B、玉屏 C、赫章 D、铜仁 8.贵州最大的河流是(B)。(P8)A、綦江 B、乌江 C、南盘江 D、清水江

9.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B)位。(P17)A、5 B、6 C、7 D、8 10.贵州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可开发量达1683.3万千瓦,按单位面积占有量计,每平方千米就有1069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全国排名第(C)位。(P17)A、一 B、二 C、三 D、四

11.贵州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其多年平均水量居全国第(D)位。(P8)A、6 B、7 C、8 D、9 12.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全省煤炭资源保有储量居全国第(A)位。(P18)A、五 B、六 C、七 D、八 / 83

13.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其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D)%。(P2)A、50 B、72.8 C、80 D、61.9 14.贵州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森林覆盖率达到(D)。(P15)A、18.2% B、28.8% C、34.6 D、39.9% 15.贵州由于地处冷暖空气经常交锋的地带,加上特殊的地形条件形成了(C)的独特天气。(P6)A、阴雨多、日照多 B、阴雨少、日照少

C、阴雨多、日照少 D、阴雨少、日照多

16.贵州铝土矿质佳量大,保有储量达4.18亿吨。以(B)分布最多,占全省铝土矿储量的74%。(P19)A、贵阳、清镇 B、清镇、修文

C、修文、遵义 D、贵阳、遵义

17.在贵州目前的自然保护区中,下列不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是(D)。(P22)A、梵净山 B、雷公山 C、赤水桫椤 D、瑶人山

18.截止2006年1月1日,在贵州9个市(州、地)中,下列没有设立自治县的地方是(A)。(P29)

A、贵阳市和六盘水市 B、遵义市和安顺市

C、毕节地区和铜仁地区 D、黔南自治州和黔东南自治州

/ 83

19.2006年贵州国民生产总值达到(B)亿元,比1949年增长55.08倍。(P87)A、1820.44 B、2267.43 C、3002.56 D、4452.11 20.改革开发以来,贵州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连续(C)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P87)A、7 B、8 C、10 D、11 21.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D)。(40)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2.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是从(A)开始。(P58)A、农村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

B、增强企业活力的经济体制改革

C、加强与兄弟省、区、市开展经济技术协作 D、利用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旅游业

23.苗瑶、百越、氐羌几大族系先后进入贵州,与古老的濮人错杂而居,在经济、文化上进行广泛交流,使其成为贵州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期是(D)。(P35)A、唐朝 B、元朝 C、明代 D、魏晋南北朝时期

24.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后有6支红军在贵州活动。从1930年开始,首先率领红七军进入贵州荔波、黎平县境内的是(C)。(P44)A、贺龙、关向应 B、任弼时、肖克 / 83

C、邓小平、张云逸 D、毛泽东、王震

25.朝廷为了加强对西南的统治和巩固边防,1382年在贵州第一次建立的省一级军事机构是(D)。(P37)A、提刑按察司 B、承宣布政使司

C、贵州布政使司 D、都指挥司

26.贵州土家族主要分布在下列的(C)。(P71)A、安顺市 B、六盘水市 C、铜仁地区 D、黔东南州 27.贵州少数民族大都通用汉语,但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国家还帮助(A)创制了以拉丁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P72)A、苗族、布依族、侗族 B、苗族、侗族、仡佬族 C、苗族、布依族、瑶族 D、侗族、彝族、水族

28.截止2006年1月1日,贵州共有(C)个自治县。(P29)A、9 B、10 C、11 D、12 29.贵州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明显变化,2006年与1978年相比,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变化是:(A)。(P91)A、种植业下降,林业、畜牧业、渔业上升

B、种植业上升,林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C、种植业、畜牧业下降,林业、渔业上升

D、林业上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 83

30.贵州的公路建设,目前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以(A)公路为骨架,横连东西、纵穿南北的公路网。(P109)A、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 B、高速公路

C、一、二级公路 D、高等级公路

31.至2005年,根据轻重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贵州以(D)占绝对优势。(P101)A、知识密集型的重工业 B、深度加工型的轻工业

C、粗放开发型的轻工业 D、资源开发型的重工业

32.贵州的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工艺先进,生产设备精良,已形成(B)结合,机、电、光一体化,科研、生产、经营综合化的科技工业体系。(P104)A、军品和机械制品 B、军品和民品 C、军品和电子产品 D、军品和光学制品

33.贵州在电信业方面,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以(A)传输为主的现代电信通信网络。(P110)

A、光导纤维电缆 B、数字微波 C、卫星传输 D、无线电 34.贵州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006年达到(A)元。(P90)A、1984.62 B、2188.43 C、2540.55 D、3214.66 35.近年贵州工业中利税总额居全省第一位的是(B)。(P106)A、酿酒工业 B、烟草工业

C、软饮料工业 D、特色食品工业

/ 83

36.贵州在(C)年实现了自1957年以来全省农村粮食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跨越。(P90)A、1978 B、1992 C、1998 D、2002 37.贵州境内的金融业,不包括的是下列(D)(P114)A、银行业 B、证券业 C、保险业 D、票据业

38.根据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当第一产业比例下降到20%以下、第二产业比例大于第三产业时,标志着贵州工业化步入中期的年份是(D)年。(P88)A、1978 B、1992 C、1999 D、2005 39.贵州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工艺先进,生产设备精良,为国家的国防建设提供了大量装备,被誉为“亚洲明星”的是(D)。(P104)A、战斗机发电机 B、神舟五号航天飞船 C、无人驾驶飞机 D、歼教7型高级教练机

40.荣获国内油制辣椒产品唯一中国名牌称号的产品下列是(C)。(P107)A、老干爹香辣辣椒 B、凤辣子辣椒

C、老干妈风味辣椒 D、遵义朝天辣椒

41.曾经在贵州逗留期间担任贵州省立艺术馆第二任馆长的是(D)。(P148)A、周素园 B、张百麟 C、黄齐生 D、马思聪

42.南宋绍兴年间,贵州出现的第一所书院是:(B)。(P124)

/ 83

A、阳明书院 B、沿河鸾塘书院

C、贵阳师范学院 D、经世学堂

43.清代在黔北崛起了“独领中国西南文化之风骚”的(B),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遗产。(P147 A、清明文化 B、沙滩文化 C、屯堡文化 D、西南文化 44.1907年周素园创办的贵州第一张日报是(D)。(P147)A、《新黔日报》 B、《西南日报》 C、《筑报》 D、《黔报》 45.下列分别属于贵州相应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有(A)。(P160)A、苗族的划龙舟、爬花杆 B、布依族的抢花炮、摔跤 C、侗族的丢花包、板凳操 D、彝族的赛马、打手毽。46.贵州历史上第一个由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于(D)成立。(P180)A、1949年10月1日 B、1949年11月15日 C、1949年12月20日 D、1949年12月26日 47.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A)。(P171)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C、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D、抓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

48.“十一五”时期是指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间,具体日期是(C)。(P65)/ 83

A、2000—2005年 B、2005—2009年

C、2006—2010年 D、2008—2012年

49.贵州省杂技团演出的(D)获第二届摩洛哥国际青少年杂技比赛最高奖“金K奖”。(P151)A、《转台顶技》 B、《梅颂》

C、《秋千顶技》 D、《双钻桶》

50.贵州省委、省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省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是(D)。(P184-185)A、政协贵州省地方组织 B、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员会

C、中国民主促进会贵州省委员会 D、贵州省工商业联合会

三、多项选择题(在所列出的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1.研究和认识贵州省情需要我们用哪些正确的观点:(A C D)(P《概述》)A、系统的、全面的观点 B、直接的观点 C、用辨证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 2.贵州省主要的气候灾害有(A B C D)(P7)A、干旱 B、秋风 C、凌冻 D、冰雹

3.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全省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A C)。(P18)A、六盘水 B、安顺 C、毕节地区 D、铜仁地区

/ 83

4.贵州地质结构复杂,形成了种类繁多、组合多样、地方特色鲜明的丰富自然资源,尤以(BC D)资源得天独厚、最具特色。(P15)A、植物 B、能源 C、矿产 D、旅游

5.贵州是中国下列矿产(B C)的三大产区之一。(P19)A、重晶石 B、铝土矿 C、磷矿 D、黄金

6.贵州列入国家级保护的珍稀动物有8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下列有(B C D)。(P17)A、大熊猫 B、黔金丝猴 C、黑颈鹤 D、华南虎

7贵州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下列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A B C)。(P16-17)A、珙桐 B、贵州苏铁 C、银杉 D、马尾松

8.贵州土壤的耕作条件具有以下特点(A B C D)。(P12-13)A、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

B、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

C、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D、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9.贵州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珍稀名贵药用植物下列有(A B D)。(P16)A、珠子参 B、三尖杉 C、何首乌 D、冬虫夏草

10.目前贵州行政区划中的地级市包括下列(A B D)。(P29)A、贵阳市 B、遵义市 C、赤水市 D、安顺市

/ 83

11.代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三种文化类型的是(A B D)。(P32)A、北京周口店 B、山西西候度

C、云南元谋人 D、贵州黔西观音洞

12.二十世纪中叶,贵州人民掀起了一系列的“反洋教”斗争,主要有(A B C)。(P12)A、青岩教案 B、遵义教案 C、开州教案 D、安庆教案 13.贵州清王朝统治时期,官府和地主勾结欺压百姓,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抗,先后爆发了(A D)。(P41)A、乾嘉起义 B、顺康起义 C、康乾起义 D、咸同起义 14.下列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历史纪念胜地是(A B)。(P45、P113)A、黎平会议会址 B、遵义会议会址

C、息烽集中营旧址 D、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

15.20世纪90年代,贵州开始制定和实施“三大战略”,具体是指(A B D)。(P59)A、科教兴黔战略 B、开放带动战略

C、计划生育战略 D、可持续发展战略

16.贵州完成土地制度改革以后,逐步开展的“三大改造”是(A B C)。(P51)A、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83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少数民族资本家的社会主义改造。

17.下列民族中哪些属于贵州的世居民族?(B C D)。(P70)A、黎族 B、瑶族 C、土族 D、满族

18.目前贵州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有下列:(A B C)(P80)A、苗族 B、仫佬族 C、土家族 D、满族

19.贵州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措施主要有:(A B C D)。(P74-75)A、举办各类少数民族干部培训; B、大力发展民族教育;

C、采取录、转、聘等倾斜政策,扩充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D、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三校一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20.贵州彝族主要分布在下列(A B)。(P71)A、毕节地区各县 B、六盘水市各县

C、铜仁地区各县 D、安顺市各县

21.近年贵州种植业的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增长高于粮食作物,(B D)成为大宗产品。(P91)A、茶叶 B、油菜籽 C、花生 D、烤烟

22.贵州的医药制造业是全省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今后现代化发展的方向是建立(A B C D)。(P108)A、中药材原料生产体系 B、中药研究开发体系

/ 83

C、现代中药制造体系 D、市场信息服务网络。23.下列哪些是贵州的特色食品(A C)。(P107)A、老干妈辣椒 B、宋大姐酸菜 C、牛头牌牛肉干 D、大白兔奶糖

24.下列关于贵州的旅游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C D)。(P114)A、旅游景点以数量增加为主要发展方向。B、只有原生态自然风光才是贵州的旅游特色。C、增长方式已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

D、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发展。25.贵州饮料制造业以(A B)为重点。(P106)A、白酒制造业 B、制茶业 C、果汁制造业 D、汽水制造业 26.到2006年,贵州通过“两基”攻坚达标验收的4县(自治县)包括下列(A C D),使全省“两基”教育人口覆盖率提高到100%。(P64)A、威宁 B、纳雍 C、赫章 D、望谟

27.清代贵州夺魁天下的状元下列有(A C)。(P124)A、赵以炯 B、赵以奎 C、夏同龢 D、孙应鳌

28.抗日战争期间,敌占区的部分学校迁入贵州,促进了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当时迁入贵州的学校有(A B C D)。(P125)A、私立大夏大学 B、私立湘雅医学院 C、国立浙江大学 D、国立交通大学分校

/ 83

29.贵州文化的多元并存,主要受到以下文化的影响(A B C)。(P146)A、中原文化 B、巴蜀文化 C、古越文化 D、闽南文化 30.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有:(A B C)。(P153)A、侗族大歌 B、苗族蜡染 C、茅台酒制作技艺 D、彝文习俗。31.明代学者王阳明在贵州形成的“阳明文化”现象,以其悟出的(C D)学术思想为代表。(P147)A、学而思 B、行其正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

32.下列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是:(A B D)。(P153)A、镇远青龙洞 B、赫章可乐遗址 C、青岩古镇 D、从江增冲鼓楼

33.遵义市杂技团曾经获得全国杂技大赛金奖的演出节目是:(C D)。(P151)A、《双钻桶》 B、《烛影摇红——女子造型》 C 《转台顶技》 D、《梅颂》

34.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包括依法选举并按有关程序任免(A B C)。(P180)A、贵州省省长、副省长

B、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C、各厅、局的领导干部

/ 83

D、各地、县的领导干部

35.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包括以下含义:(A B C)。(P163)A、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C、实现安定团结、政府廉洁、全国各民族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D、建立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社会结构。

3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贵州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具体表现包括下列(A B C D)。(见目录)A、实施扶贫开发战略。

B、拨乱反正,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

C、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逐步扩大对外开放。D、探索符合省情的发展道路。

37.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对社会成员在年老、疾病、(B C D)等情况时,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P191)A、死亡 B、失业 C、遭受灾害 D、生活困难

38.中共贵州地方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农村实施的“四个一”工程是指(A B C D)。(P169)

/ 83

A、配强一个班子 B、选还一个支部书记

C、找到一条致富路子 D、制定一条管理和服务制度

39.贵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中提到的“一府两院”是指:(B C D)。(P177)A、各地、州、市人民政府 B、省人民政府

C、省高级人民法院 D、省检察院

4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解决好的“三农”问题是指(A C D)。(P190)A、农村 B、农田 C、农业 D、农民(四)问答题

1、贵州土壤的耕作条件具有什么特点?(P11“四”~P13“

(四)”黑体字)

2、请描述贵州的能源资源优势。(P17“二”)

3、请描述贵州自然风光资源的特点。(P20“四”~P20“

(五)”黑体字)

4、请描述贵州隋唐时期的“土流并治”。(P35)

5、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P36“一”)

6、贵州的“三大教案”在全国有什么历史影响。(P42“青岩教案不仅是……先声”P43“三大教案”震惊……)

7、请说明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重要作用。(P45“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贵州……重要作用”)

/ 83

8、请结合实际说明“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P55“改变了……P56“未能充分发挥……”)

9、请结合实际说明贵州90年代制定和实施的“三大战略”的具体含义。(P59~61)

10、结合实际描述贵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P62“经过六年……P64“

(六)”)

11、请说明贵州的民族构成状况。(P70“2000年11月1日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37.8%)

12、请说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解放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P81“2005年,……”~P83“

(四)”)

13、请结合实际说明贵州国民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P87“二”~P88“三”)

14、请描述解放后贵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点。(P88“一

(一)”~P90“

(五)”)

15、请结合实际说明贵州以森林营造为核心的生态建设和以产业化为核心的林业发展情况。(P95“四”~P96)

16、请描述贵州的工业结构特点。(P101“二(一)”~P102“

(四)”)

17、请描述贵州目前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P109“一

(一)”~P110)

18、贵州的旅游具有什么特色?目前形成了哪些旅游线路?(P114“增长方式……旅游者欢迎”、P113“旅游线”P114“黔北……”)

/ 83

20、请说明贵州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特点。(P135“

(二)1”~P139“5”)

21、请说明贵州卫生和体育事业方面的发展现状。(P155“一”~P157“四”、P159“一”~P161“二”)

22、贵州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开展的主要工作有哪些。(P176“一”~ P180“四”)

23、请说明人民政协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P186“人民政协的职能……”P187“发挥了重大作用”)

24、请结合实际说明贵州在构建和谐贵州过程中的工作体现。(P188“一”~P195“四”)

贵州省情题目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2.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3.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4.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5.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6.截至2008年,贵州的行政区划共设有(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地区和(88)个县级单位。

7、(黔东南州)的重晶石储量居全省第一,具有“中国重晶石之乡”的美称。

8、贵阳市的市树为樟树和(竹子)

9、(息烽集中营)与重庆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江西上饶集中营同为抗战期间国民党设立的四大集中营。

10、贵阳市被称为(森林之城),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超过34%,有长70千米的环城林带,林木苍翠,成为城市的绿色生态屏障。

11、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北依(大娄山),南临(乌江),古为梁州之城,是由黔入川的咽喉,黔北重镇。

12、遵义市素有(黔北粮仓)之称,粮食产量大致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

13、(娄山关)在遵义、桐梓两县的交界处,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为黔北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

14、(乌江)是贵州第一大河。

/ 83

15、六盘水市,即取(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特区字头而得名。

16、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因其境内煤矿资源丰富,素有(西南煤海)之称。

17、气象学家对六盘水市夏季气候特点进行科学分析,认为六盘水夏季“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具有唯一性,可称(凉都)。

18、安顺蜡染被誉为(东方第一染);安顺地戏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

19、贵州省现有的四个地级市分别是(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安顺市)。

22、安顺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

21、毕节地区是(乌江)、(赤水)、(北盘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22、(咸宁草海)是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

23、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亚洲最大的(磷矿肥)基地。

24、贵州森林资源丰富,分布最多的地区是(黔东南)

25、(欠发达、欠开发)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

26、贵州高原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27、.贵州的史前文化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

28、.清朝时期,官府和地主阶级互相勾结,对人民敲骨吸髓,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抗,在贵州先后爆发了(“ 乾嘉起义 ”)和(“ 咸同起义 ”)。

29、辛亥革命爆发以后,1911年自治学社组织领导在贵阳发动了武装起义,推翻了清王朝在贵州的统治,成立了(“ 大汉贵州军政府 ”),成为继湖南、陕西、江西、云南独立以后宣告独立的省份。30、1964-1978年贵州成为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国家投资近百亿元建成了(航天)、(航空)和(电子)三大国防科技工业基地。

31、贵州目前已建立的自治州是(黔东南)、(黔西南)、(黔南)。32、2005年9月8日,(贵州大学)正式被列入“211工程”学校行列,结束了贵州无国家重点大学的历史。

33、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 致良知 ”)和(“ 知行合一 ”)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

1.从点上看,贵州最高点是:(A)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2、从点上看,贵州最低点是(D)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3、从面上看,贵州最高的地区是(D)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

4、从面上看,贵州最低的地区是(B)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

5、贵州地势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A)A、大方、织金、普安一线 B、威宁、赫章、纳雍一线 C、沿河、思南、锦屏一线 D、荔波、平塘、罗甸一线

6、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D)A、红水河 B、乌江 C、北盘江 D、赤水河

/ 83

7、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A)A、黄壤 B、石灰土 C、紫色土 D、水稻土

8、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D)。A、广西 B、云南 C、四川 D、贵州

9、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D)。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0、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贵州电力工业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主要以(B)为主。A、黔电送湘 B、黔电送粤

C、黔电送桂 D、黔电送沪 11、2007年贵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是(A)。

A、荔波 B、镇宁 C、遵义 D、赤水

12、贵阳市的行政级别为(B)A、县级市 B、地级市

C、自治市 D、自治州

13、贵州最大的河流是(B)A、綦江 B、乌江

C、北盘江 D、清水江

14、具有高原人造湖之最美誉的湖是(D)A、天河潭 B、南江峡谷

C、花溪 D、红枫湖

15、贵州四大古镇位于贵阳市境内的是(A)A、青岩古镇 B、镇远古镇

C、丙安古镇 D、隆里古镇

16、遵义市已探明储量居全省第一的矿产是(C)A、黄金 B、煤

C、锰 D、镍

17、遵义是我国著名的转折之城,获得该称号是因为下列哪个历史事件(A)A、遵义会议 B、四渡赤水

C、第四次反围剿 D、红军长征

18、下列唯一一个由国务院以行政区名称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C)A、娄山关 B、遵义会址

C、赤水风景名胜区 D、乌江景区

19、毛泽东策马经过娄山关后,写出的著名诗词是(A)A、《忆秦娥.娄山关》 B、《沁园春.雪》 C、《清平乐.六盘山》 D、《采桑子.重阳 》 20、大鲵(娃娃鱼)属国家(B)保护动物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21、六盘水已探明矿产资源中居全省首位的是(C)

A、锰 B、锡

C、煤 D、铅

24、贵州省已探明矿产资源中铝土矿储量居全国(C)。

/ 83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23、素有“中国金州”之称的是(C)A、黔东南州 B、黔南州 C、黔西南州 D、毕节地区

24、下列矿产中,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是(C)A、磷矿 B、铝土矿 C、重晶石 D、锰矿

25、六盘水境内以“林海”为主的著名景区是(B)A、麒麟洞公园 B、玉舍国家森林公园

C、北盘江峡谷 D、盘县大洞竹海风景名胜区

26、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的是(B)A、滴水滩瀑布 B、黄果树瀑布 C、银链坠潭瀑布 D、陡坡塘瀑布

27、被称为是全世界天然辐射剂量率最低的地方的是(A)A、龙宫 B、镇宁夜郎洞

C、九龙山森林公园 D、安顺屯堡

28、被人类学家称为“明代生活的活化石”的风景区是(D)A、龙宫 B、镇宁夜郎洞

C、九龙山森林公园 D、安顺屯堡 29、1987年被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的是(A)A、梵净山 B、赤水竹海

C、习水原始林 D、花溪公园

30、贵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D)个。A、15个 B、16个

C、17个 D、18个

31、贵州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在(C)。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32、(A)不仅是贵州历史上的第一次教案,也是全国“反洋教”斗争的先声。A、青岩教案 B、遵义教案

C、开州教案 D、安庆教案

33、抗战时期贵州作为大后方,一些沿海地区的机关、学校、商号、企业纷纷迁入,使贵州的社会经济出现了短暂繁荣。学校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浙江大学,其旧址在(A)。A、湄潭文庙 B、阳明书院

C、甲秀楼 D、天台山

34、贵阳市人民政府和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的时间分别是(B)。A、1949年的11月15日和11月22日

B、1949年的11月23日和12月26日 C、1949年的11月15日和12月26日

D、1949年的11月23日和12月16日

35、近年贵州工业中利税总额居全省第一位的是(B)A、酿酒工业 B、烟草工业

/ 83

C、软饮料工业 D、特色食品工业

36、贵州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教育先驱是(D)。A、舍人 B、盛览 C、严修 D、尹珍

37、南宋绍兴年间,贵州出现的第一所书院是:(B)A、阳明书院 B、沿河鸾塘书院

C、贵阳师范学院 D、经世学堂

38、清朝光绪年间向朝廷上奏《请推广学校析》,建议开设算学、外语、天文、地理、格致(理、化)、制造、农、工商、矿业、时事外交等方面的课程,推行新教育的先驱者是(A)。A、李端棻 B、严修 C、王阳明 D、尹珍 39、1907年周素园创办的贵州第一张日报是(D)A、《新黔日报》 B、《西南日报》 C、《筑报》 D、《黔报》 40、贵阳市解放的时间是(C)。

A、1949年9月30日 B、1949年10月1日 C、1949年11月15日 D、1950年1月1日

三、多项选择题

1.贵州省主要的气候灾害有(ABCD)A、干旱 B、秋风 C、凌冻 D、冰雹

2.贵州土壤的耕作条件具有以下特点(ABCD)A、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

B、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

C、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D、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3.贵州自然的有利条件是:(ABCD)

A、多种土地资源与多种气候资源相结合,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衍生长

B、受地形影响,沟壑纵横,河流较多,河床较陡,天然落差大,水能资源较丰富 C、在地质历史上,经历了活跃的地质构造运动,成矿条件优越 D、千资百态的岩溶奇观,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资源 4.下列属于我国五大佛教名山的是(AC)A、梵净山 B、黄山 C、五台山 D、华山

5.下列矿产中,贵州储量排全国前三名的有(ABC)。A、重晶石 B、铝土矿 C、磷矿 D、黄金

6、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全省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AC)

A、六盘水 B、安顺 C、毕节地区 D、铜仁地区

7.下列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历史纪念胜地的是(AB)。A、黎平会议会址 B、遵义会议会址

C、息烽集中营旧址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8.贵州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87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BCD)A、大熊猫 B、黔金丝猴 C、黑颈鹤 D、华南虎 9.下列民族中属于贵州世居民族的有(BCD)A、黎族 B、瑶族 C、土族 D、满族 10.下列哪些是贵州的特色食品(AC)A、老干妈辣椒 B、康师傅方便面

/ 83

C、牛头牌牛肉干 D、大白兔奶糖

11、下列为贵阳市别称的是(AB)A、林城 B、筑城 C、贵城 D、阳城

12、贵阳市居住人口人数排前三位的民族分别是(ACD)A、汉族 B、回族 C、布依族 D、苗族

13、贵阳市的市花为(AC)

A、兰花 B、玫瑰 C、紫薇 D、牡丹

14、世界三大蒸馏名酒是(ABC)A、茅台酒 B、苏格兰威士忌

C、法国科涅克白兰地 D、法国波尔多红酒

15、在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的酒和茶分别是(BD)。A、董酒 B、茅台酒

C、都匀毛尖 D、湄潭绿茶

16、遵义市内河流均属长江流域,以大娄山脉为分水岭,把全市河流分为(ABC)三大水系。

A、乌江 B、赤水河

C、綦江 D、长江

17、清代在黔北崛起了“独领中国西南文化之风骚”的(B),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遗产。

A、清明文化 B、沙滩文化

C、黔北文化 D、西南文化

18、六盘水煤炭预测储量569亿吨,且具有(ABCD)的特点。A、品种全 B、质量好

C、易开采 D、埋藏浅

19、六盘水地面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为(AC)A、乌蒙山脉的韭菜坪 B、大娄山脉 C、毛口乡北盘江河谷 D、苗岭

20、下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的是(AC)A、水杉 B、秃松

C、伞花木 D、香果树

21.清代贵州夺魁天下的状元有下列(AC)A、赵以炯 B、赵以奎

C、夏同龢 D、孙应鳌

22.抗日战争期间,敌占区的部分学校迁入贵州,促进了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当时迁入贵州的学校有(ABCD)

A、私立大夏大学 B、私立湘雅医学院 C、国立浙江大学 D、国立交通大学分校 23.贵州基础教育中的“两基”指的是:(AB)。

A、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B、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达到高中毕业水平D、基本小学文化程度 24.下列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是:(ABCD)。A、镇远青龙洞 B、赫章可乐遗址

C、安顺文庙 D、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

/ 83

25.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有:(ABC)。A、侗族大歌 B、苗族蜡染

C、茅台酒制作技艺 D、彝文习俗。

26.贵州地质结构复杂,形成了种类繁多、组合多样、地方特色鲜明的丰富自然资源,尤以(ABCD)资源得天独厚、最具特色。A、生物 B、能源

C、矿产 D、旅游

27.贵州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珍稀名贵药用植物主要有(ABD)。A、珠子参 B、三尖杉

C、何首乌 D、冬虫夏草

28.20世纪90年代,贵州开始制定和实施“三大战略”,具体是指(ABD)。A、科教兴黔战略 B、开放带动战略

C、计划生育战略 D、可持续发展战略

29.本世纪中叶,贵州人民掀起了一系列的“反洋教”斗争,主要有(ABC)。A、青岩教案 B、遵义教案

C、开州教案 D、安庆教案

30.近年贵州种植业的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增长高于粮食作物,(BD)成为大宗产品。A、茶叶 B、油菜籽

C、花生 D、烤烟

3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解决好的“三农”问题是指(ACD)。A、农村 B、农田

C、农业 D、农民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贵州的气候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

答:贵州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条件。

从气温来看,贵州属于亚热带范围,年平均气温在15ºC左右,不冷不热,十分宜人。从降水来看,贵州年降水量在850-1600毫米之间,属于湿润地区。贵州雨季每年4月

到5月上旬,自东向西到来,6-7月雨量最大,这时正是高温季节,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再从日照来看,贵州具有阴雨多、日照少的独特天气。年日照时数在1050~1800小时之间。

2、贵州土壤的耕作条件具有什么特点?

答: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黄壤面积最大,其次是石灰土,最少的是水稻土。贵州土壤的耕作条件具有以下特点。

①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②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

③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④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3、简述贵州的能源优势。

答:煤水结合、水火电互济,优势突出的能源资源。

在水能资源方面: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居全国第六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排名全国第3位。贵州水能资源的特点是:分布均、造价低、发力高、区位优。

在煤炭资源方面: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素以“江南煤海”著称。

贵州除煤炭、水能资源外,还有生物能、天然气(主要是煤成气和气田成气)、铀矿等。煤

/ 83

成气是一种煤源潜力巨大的能源,贵州煤成气包括聚煤气和煤层气两部分,总储量居全国前列。重点分布在六盘水、织纳、遵义三个煤田。

4、简述贵州自然风光资源的特点。

答:第一、瀑布与峡谷景观多而壮丽。全省有瀑布和峡谷景观1000多处。

第二、洞穴类型多、数量大、洞景美。全省长度大于2000米的洞河有1000多条,旱洞数量更多。

第三、河湖、泉水景观多,水质良好,景色美。贵州地表水和地下水都十分丰富,形成了许多景色优美的河流、湖泊、岩溶泉和温泉等,具有良好的旅游和疗养价值。

第四、山奇石秀,山石景观多。贵州既有高大雄伟、森林苍翠的梵净山、雷公山等,又有磅礴低吟、恬静祥和的万峰林等山景,还有各具特色的石林景观数十处。第五、森林美景多。贵州山多林茂,森林景观多而秀丽。

5、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明代是贵州历史上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答:(1)行政省的建立。朱元璋统一中国以后,为了保持局势的稳定,仍然用元代的行省制度,但是削弱的地方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2)开发进程加快。大兴屯田,移民实边,寓兵于农,注重发展交通。明代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出省驿道干线加以拓宽和改造,增加驿站,是驿道有了较大的发展。此外,在手工业和矿业方面,开设了很多局所。在城镇建设和文化方面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3)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原有的生产关系被打破。地主经济飞速发展。(4)大规模的进行改土设流

贵州原先是土司统治区。从永乐十一年起,便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土设流。后来又不断的扩大流官的统治区域。

6、贵州具有悠久的开发历史,为什么在全国长期处于落后地位?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导致贵州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主要原因有:

一、交通,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上,多山和喀斯特地形,“地无三里平”的山区条件对发展交通通讯十分不利,阻碍了商品流通和信息交滚;

二、特定的社会环境,清雍正年间,地方土著首领对其(今贵州地区)领地上的土民统治非常歼,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严重地制约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地理位置,贵州位于大西南,是经济开放的最后一个层次;四,贵州的文化教育水平在全国较低,直接影响到贵州经济的开发和发展。(就交通、历史、地理位置、教育文化四方面可展开,任答两点即可得分。)

7、简述贵州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答:基础教育:(1)“两基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2)“义教工程”“危改工程”助推了贵州“两基”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3)“两基”迎国检工作全面扎实推进 高等教育:(1)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目标(2)高等教育而已结构发生深刻变化(3)高校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质量稳步提高(4)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能力明显增强(5)高校老师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高(6)东西部对口支援工作取得裨性进展(7)打造“花溪高校聚集区”,进一步拓宽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结构 职业教育:(1)建成了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2)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进一步增强(3)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持续得到改善(4)全面推动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和免费政策的落实,有效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5)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服务经济社会的意识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填空题 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 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

/ 83

化的(动态)系统。2.(欠开发)和(欠发达)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3.(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5.贵州平均海拔在 1100 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 92.5% 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8.贵州气候的地域性差异常表现在水平距离不远但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立体气 候特征明显。9.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 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 都柳江水系。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08 年,森林覆盖率达(39.9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 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11.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根据《 2008 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贵 州煤炭资源基础储量达 146.76 亿吨,居全国第(四)位。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和(毕节地区)。12.截至 2008 年,贵州的行政区划共设有(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

个地区和(88)个县级单位。省 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13.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14.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是从农村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15.贵州是一个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民族(成片聚居)的省份。16.贵州省 2008 年末总人口为(4036.75)万人,人口密度为(229.1)人 /平方千米。17.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18.贵州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行政区划变更过程中逐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2008 年全省共有(3)个 自治州、(11)个自治县和(252)个民族乡,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5.5%)19.在贵州目前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三都水族)自治县。20.目前铜仁地区管辖的 4 个自治县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和(玉屏侗族)自治县。毕节地区管辖的 1 个自治县是(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1.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表现在(种植业)比例下降,(畜牧业)比例上升,形成了以(粮食种植)为基础,以(畜牧业)为重点,农林牧渔业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格局。22.贵州正在开发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以(沼气)生产为关键,通过(生态)链、生物链和食物链 将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的一种循环农业。23.根据贵州轻重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以(资源开发型的重工业)占绝对优势。24.解放后贵州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能源原材料)工业体系,以(国防科技)工 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体系,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和以高科技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25.贵州根据山区实际,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小城市建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许多小城镇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境况。26.贵州的交通运输以陆路建设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以(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电气化干线 铁路)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支线铁路相配合,以内河航道、民用航空为延伸的四通八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和南下出海大通道。27.贵州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自然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成为国际、国内旅游的热点地区。28.贵州电信业,已具备有完善的包括装备网、业务网和支

/ 83

撑管理网的电信通信网络,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并以 国际接轨,以(光导纤维电缆)传输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传输为辅的,综合化、立体化、数字化的现代电信通信 网络。29.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根据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 其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思想品德),发展(体力和智力),从而成为为社会服务的人30.通过教育体制改革,目前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各级各类学校普遍推行(目标责任)制 和(教师聘任)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31.2005 年 9 月 8 日,(贵州大学)正式被列入“ 211 工程”学校行列,结束了贵州无国家重点大学的历史。32.旧石器时代,贵州的石器、骨器等工艺体现了原始的(造型)艺术。33.战国时期,贵州已形成包括青铜、陶瓷在内的独特(“夜郎文化”)。34.明初,元宵唱灯、跳灯、说书、唱书等娱乐形式以及地戏、花灯舞、傩舞等扎根贵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屯 堡文化”)。35.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知行合一”)和

“致良知”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36.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贵州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创作、演出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其中黔剧《秦娘美》、(《奢香夫人》),花灯剧《七妹与蛇郎》,舞剧(《蔓萝花》)等,在省内外引起较大反响。37.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 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38.构建和谐贵州,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公平正义)的、(诚信友爱)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贵州。39.在思想建设上,中共十五大以后,贵州重点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40.中共贵州省委高度重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的方针。41.截至 2008 年,贵州共有(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工商联 7 个民主党派 贵州省地方组织和 1 个工商联贵州地方组织。42.贵州省工商业联合会是贵州省委、省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省政府管理(非公有 制经济)的助手。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从点上看,全省最高点是:(A)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2.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C)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铜仁 3.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D)A、红水河

B、乌江

C、北盘江

D、赤水河 4.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A)A、黄壤

B、石灰土

C、紫色土 D、水稻土 5.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 现为:(A)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林叶林 D、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6.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 1874.5 万千瓦,居全国(B)位。A、5

B、6 C、7 D、8 7.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D)。A、广西

B、云南

C、四川

D、贵州 8.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D)。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9.从(C)年起,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建立经济建设的计划管理体制。A、1949

B、1950

C、1953

D、1978 10.2008 年,贵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方针,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国民经

/ 83

济保持 了较快增长,人均生产总值突破(A)大关,取得了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阶段性成果。A、1000 美元 B、3000 美元

C、4000 美元

D、5000 美元 11.贵州人口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是(D)。A、战国时期

B、明代

C、清代

D、解放后

12.贵州少数民族有的存在自己的文字。有一种从字形看有的类似于甲骨文或金文,有的则是仿汉字倒写或反写被称为“反书”。它是(C)族的古老的文字。A、彝

B、仡佬

C、水

D、瑶 13.解放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族自治地方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排序变化是:(A)A、由 1949 年的一、三、二变化为 2005 年的三、一、二。B、由 1949 年的一、二、三变化为 2005 年的二、三、一。C、由 1949 年的一、三、二变化为 2005 年的二、三、一。D、由 1949 年的一、二、三变化为 2005 年的三、二、一。14.2008 年贵州国民生产总值突破(C)亿元大关,比 1949 年增长 63.33 倍。A、1000 B、2000

C、3000

D、4000 15.改革开发以来,贵州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连续(C)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A、7

B、8 C、10

D、12 16.贵州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明显变化,2006 年与 1978 年相比,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总产值的比例变化是:(A)A、种植业下降,林业、畜牧业、渔业上升

B、种植业上升,林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C、种植业、畜牧业下降,林业、渔业上升

D、林业上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17.在 1915 年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的酒和茶分别是(B)。A、青溪酒和湄潭绿茶

B、茅台酒和都匀毛尖

C、湄窖酒和凤岗青茶

D、董酒和余庆苦丁茶 18.贵州目前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较高、利润最大、纳税最多的行业是(D)。A、电力工业

B、机械工业

C、国防科技工业

D、食品工业 19.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贵州电力工业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主要以(B)为主。A、黔电送湘

B、黔电送粤

C、黔电送桂

D、黔电送沪 20.2007 年贵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是(A)。

A、荔波

B、镇宁

C、遵义

D、赤水

21.贵州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教育先驱是(D)。A、舍人

B、盛览

C、严修

D、尹珍 22.南宋绍兴年间,贵州出现的第一所书院是:(B)A、阳明书院

B、沿河鸾塘书院

C、贵阳师范学院

D、经世学堂 23.清朝光绪年间向朝廷上奏《请推广学校析》,建议开设算学、外语、天文、地理、格致(理、化)、制造、农、工商、矿业、时事外交等方面的课程,推行新教育的先驱者是(A)。A、李端棻

B、严修

C、王阳明

D、尹珍 24.清代在黔北崛起了“独领中国西南文化之风骚”的(B),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遗产。A、清明文化

B、沙滩文化

C、黔北文化

D、西南文化 25.1907 年周素园创办的贵州第一张日报是(D)A、《新黔日报》

B、《西 南日报》

C、《筑报》

D、《黔报》 26.1913 年,贵阳绅士张春山等筹建戏园“黔舞台”,将(B)传入贵州。A、黔剧

B、京剧

C、越剧

D、沪剧 27.贵州文化构成形态复杂,文化的(C)成了贵州文化的特殊现象。A、苗族、布依族、侗族三大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突出 B、少数民族文化突出,汉文化衰退 C、多元并存、共同发展 D、各族文化大融合,汉文化尤为突出 28.(B)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组织形式。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D、“一国两制” 29.贵州的扶贫开发工作 1986 年以后改进扶贫方式,实行(A)扶贫方针,贫困人口迅速下降。A、开发式

B、救济式

C、“输血”式

D、加薪式 30.“十一五”时期是指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时间,具体日期是(C)A、2000 — 2005 年

B、2005 — 2009 年

C、2006 — 2010 年

D、2008 — 2012 年

三、多项选择题(在所列出的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

篇4:《江苏地域文化》作业参考答案201

1. 什么是中原文化?中原文化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中原文化是产生与中原地区的区域文化,它是以河洛文化为核心,辐射至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文化成果和文化形态,它是中原地区长期积淀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凝合体。中原文化的主要特点有:(1)根源性(2)核心性(3)丰富性(4)人为性(5)散播性

2. 简述农业文明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中原文化是一种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大陆文化,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原地区特殊的地理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农业文明为纽带的中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长期主导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明清以后,随着中原政治经济核心地位的丧失和江南城市经济的繁荣,中原文化的发展和更新相对缓慢,但其基本精神对中原文化的影响对一以贯之。3. 简述中原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1)确证古代中原文明的历史基础。(2)传达中原文化精神的良好途径。(3)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争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教材。(4)丰富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厚重素材。(5)开发旅游资源,振兴地方经济的有效手段。4. 简述中原文化的地位和影响。

中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奠基和主导性作用,同时也引导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中原文化主导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原文化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体和主干。换句话说,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对程度上是以中原文化为起点和核心,同时吸收和融汇其它文化而形成的。第二章 1.什么叫文化区域?我国文化区域的真正形成始于什么时期?

文化区域是一个区域的人们依赖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地理环境,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区域形态。

我国文化区域的真正形成成始于我国的分封制时期。2.按照不同的条件,中原文化区域有哪些划分法?

从自然地理特征上看,中原文化区域可分为“一山四水”的典型区域,即崇山文化区,河洛文化区,黄淮文化区,汉淮文化区,河内文化区。从考古学的新石器文化角度看,可分为仰韶文化区,屈家岭文化区,大汶口文化区。从行政区,地理位置,天文星区,人文理念,风俗习惯等特征看,可将其分“五方”典型区域,即豫中文化区,豫东文化区,豫西文化区,豫南文化区,豫北文化区。3.中原文化的“五方”典型区域分别有着怎样的文化特征? 豫中文化区的文化特征:从经济文化层面看农商并重,本末兼行。从政治文化层面看,隆礼重法,尚贤贵和。从学术思想看,儒,道,法,墨,兵等思想兼并包容。从民风风俗层面看,朴实敦厚,崇尚自由。豫东文化区的文化特征:从经济文化层面看,好稼穑,重储藏,辅以商业,崇尚自给自足。从政治文化层面看,礼贤崇道,尊儒尚仁。从学术思想看,道家,儒家,纵横家,兵家等兼包并容。从民风层面看,祭祖祀神,忠孝信义。

豫西文化区的文化特征:从经济文化层面看,农商并重,百业兼容。从政治文化层面看,隆礼重道,尊儒崇佛。从学术思想看,道,儒,佛诸学交融,纵横家,谶纬之学异彩纷呈。从民风民俗层面看,乐善宽容。

豫南文化区的文化特征:从经济文化层面看,商农并举。从政治文化层面看,重兵贵法,崇尚建功立业。从学术思想看,儒,墨,法诸学互摄,兵,农,医等家交融。从民族民风层面看,“楚风豫韵”尚气力,喜夸奢,好商贾。

豫北文化区的文化特征:从经济文化层面看,以农为本,兼重工商。从政治文化层面看,尚忠勇,尊谏诤。从学术思想看,尊儒尚法,兵家,纵横家并重。从民风民俗层面看,古朴仗义,好气任侠。4.中原文化的“五方”典型区域的主流文化分别是什么? 豫中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郑韩文化和崇岳文化。豫东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伏羲——瘀伯文化,陈宋文化。豫西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河洛文化。豫南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河洛文化,郑韩文化,陈宋文化,荆楚文化,三秦文化,徽文化等为一体的复合型文化。豫北文化区域的本土文化是殷商文化和濮卫文化。第三章

1.《诗经》反映了怎样的中原文化?

(1)诗河文化(2)神祗文化(3)婚恋文化(4)服饰文化(5)饮食文化

2.中原历代有哪些主要诗词名家?

两汉时期:张衡,朱穆,应季先,息夫躬。南北朝:谢灵运,谢庄。江革,江洪,江总

唐代时期:杜甫,白居易,刘禹锡

3.中原历代有哪些主要散文名家?

秦汉时期:李斯,贾山,贾宜,朱穆,魏晋时期:钟会

潘尼,4.中原历代有哪些主要书法家?他们对中国的书法艺术有何贡献?

李斯————新的书体“小篆”。许慎写的“说文解字”对后人书法理论体系和文字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的作用。王铎的行草书对后人的影响最大。等等。

5.中原历代有哪些主要画家?他们对中国的绘画艺术有何贡献?

吴道子被称为画圣。李唐开创了南宋山水画的新画风。李迪是使南宋花鸟画改变的代表人物。李伯安擅长中国画。6.中原戏曲名家有哪些贡献?

豫距在清代,民国年间,最杰出的好是小旦李剑云。豫东调流派的唐玉成富于变化的激情演唱。豫西张同庆,张小乾,张富寿的人。20世纪50年代豫剧的六大名旦——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7.中原民间艺术有着怎样的审美特征?

(1)中原民间艺术的地域性审美特征(2)中原民间艺术的变异性审美特征(3)中原民间艺术的传承性审美特征(4)中原民间艺术的扩布性审美特征(5)中原民间艺术的类型性审美特征 第四章

1.简述道家文化的核心内容?

崇俭抑奢,摒弃浮华的精神状态是道家文化遵循的生活信条。天人同源,道法自然的发展规律是道家文化蕴涵的生活智慧。2.老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道是什么(2)道的作用(3)道的特点(4)道的规律(5)道的本质

3.庄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庄子更详尽的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可开创能力,包括智慧上,认识能力上,身体能量上等等。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

4.为什么说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之一? 道家之道做为一种出世子道,返璞归真之道,超现实主义之道,启迪找那些在现实中心灰意冷的人走上了以追求自然来陶冶情操的避世主义之路。体现和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人格至上,道德至上的文化,一种讲究如何为人之道的文化。

第五章

1.举例说明儒家文化在中原的传播的两个黄金时期?

儒家文化在中原的传播和发展有两个黄金时期,一个是东汉,一个是北宋。东汉章帝建初四年,为了讨论五经异同,在洛阳白虎观召开科儒学大会,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辩论,讨论的结果由班固写成了《白虎通义》。北宋时期,崇县人程颢,程颐是理学的代表人物,洛学学派的创始人。2.孔子周游列国都过中原哪些地方?留下哪些古迹? 他访问了卫,陈,蔡,宋,郑。3.孟子见梁惠王表达了什么观点?(1)君王应该只讲仁,义。(2)应该与民同乐。(3)提出仁政。即统治者必须让人民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使之能够生活下去。

4.孔子的弟子中有哪些是中原人?主要有哪些事迹? 子张,子贡,卜商,漆雕开。

5.汉代中原的儒家代表人物有哪些?对儒家文化传播有什么贡献?

晁错,戴德,郑兴,韩愈。

6.宋代中原的儒家代表人物有哪些? 对儒家文化传播有什么贡献?

邵雍,程颢,许衡。第六章

1.中原法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各有什么贡献?

法家的一些代表人物,如商鞅,申不害,韩非,李斯等有是中原人。

2.秦以后法家的思想文化是如何继承发展的?

秦以后2000多年的历史,统治者假借儒名行专制之实,阳儒而阴法。韩非的“告奸”理论,在中央被皇权利用改造成御史制。明太祖朱元璋按照法家的轻罪重刑,实行重典治国。法家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思想影响到明清两代的“文字狱”。从法家理论的崇奉者秦始皇“焚书坑儒”算起,真可谓是代不绝书。法家的思想是符合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的,是适应当时物质文化水平的,因此它影响了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3.为什么说法家是代表当时新兴阶层的利益?法家有什么主要主张?

法家的主要主张是尚法,尊君,强调以法解决现实问题,法术势结合的统治思想。

4.韩非的“法,术,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是指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驾驭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韩非首先强调法的地位。韩非认为的势,主要指君主手中的权势,权威。韩非提出的术是指君主统治的手段和策略。

5.法家的“法”与现代的“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法家的重型政策和愚民政策,专制王权和压制议论的方式,与民主和自由是格格不入的,更不是今天的法治概念。在法家的法治思想中,君权至上,法律处于从属地位,是为君权服务的工具,而不是制约或限制君权的制度。重型治国的主张是法家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第七章

1.简述佛教文化在中原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佛教对中原文化产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原文化史上留下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中原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佛教对中原地区的绘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佛教还为中原文化带来了新的文化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佛教还在哲学上有着很大的影响。2.佛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出现了玄学与佛教哲学中空论的渗透。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神不灭论与神灭论的争论。佛教哲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完成了中国化的自我选择,为中国固有哲学对佛教哲学的回应,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哲学起到了推动与催化的作用。3.佛教对中原文化有着哪些方面的影响?

(1)对思想的影响(2)对文学的影响(3)对艺术的影响(4)对民俗方面的影响 第八章

1.墨家学派为什么能够在战国时期成为显学?

由于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继而带来了社会阶层的分化,所以才有了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的产生的社会基础。同时,周王室的没落和衰败,其文化,政治控制力的消弱,也为墨家学说的形成,提供了宽松的客观环境。3.简述兵家诞生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权力日益衰落,各诸侯国为了给自己国家的利益,不惜花费大量财力物力,招纳军事人才,或积极抵御敌国进攻,以求自保,或积极谋划进攻邻国,获得更大的利益。在这样的历史大环境下,兵家就应运而生了。兵家文化产生的背景自然也包括一些隐形的因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工具的发明创造,使社会经济得以长足发展,科学技术也相应发展起来。

6.阴阳五行思想对中原政治文化有哪些影响?

阴阳五行思想对中原政治文化也有很大影响。按照五行相胜与朝代的胜衰更替相符合。历史的发展是按五行相胜说顺序,一代一代循环往复。第九章

1.古代中原科学技术的产生与黄河有什么关系?

中原地处黄河中下游,是黄河流域科技文化发祥地的核心地区。

2.古代中原科学技术由盛渐衰的时代节点在什么朝代? 以南宋政治中心的南迁为分界 3.四大发明为什么会在中原孕育?

在造纸术发明以前,中原地区的书写材料就不断变化,中原先人一直进行着书写材料的探索。刻板印刷术最早出现在洛阳。孙思邈提出硫黄伏火法的配方。指南车最早发明于洛阳,随后发明指南针。第十章

1.中原民俗可分为哪些类型?

(1)物质民俗文化,以生产,交换,交通,服饰,饮食,居住等为主要内容。(2)社会民俗文化,以家庭,亲族,村镇,社会结构,生活礼仪等为重点。(3)军事民俗文化,以信仰,岁时节日,伦理道德,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艺术,游艺竞技等。2.中原民俗有哪些特色?

(1)世俗性:世俗性体现为敬畏,感恩,祈福与戏谑,舒适型还表现为通俗性。(2)渗透性。(3)鲜活性。首先是能够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其次是能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再次是可以教化人心,匡正风气。最后,弘扬民俗文化还具有拓展文化产业的功能。第十一章 1.了解中原风物名胜的类型和特征。

类型:古都风貌,历史遗迹,风景名胜。特征:悠久的历史性和鲜明的地域性。2.作为官员文化象征的诸葛亮与包拯意象对中国社会有着

怎样的影响?

诸葛亮是不图荣华富贵,不谋私利,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包拯是除暴安良,善恶有报的精神。诸葛亮与包公作为官员文化的代表,成为交易后人,激励官员的活教材。3.作为民间文化代表的关羽与岳父意象对民俗文化有着怎

么的影响?

关羽的忠,义,仁,智,勇代表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岳飞是英雄的代表,激励着中华儿女抵御外辱,报效祖国。第十二章

1.什么是饮食文化?

人们在饮食方面的创造行为及其成果,凡涉及食物原材料的加工制作和饮食活动中的科学技术,艺术,宗教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思想,哲学,习俗,礼仪等都在饮食文化的研究范围之内。2.为什么说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一,从古至今,我国有关饮食的文献典籍浩如烟海。其二,汉语中和饮食有关的词语数量众多。其三,历史上在饮食方面作出贡献的人都被奉为圣人。其四,饮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是儒家文化核心思想——礼的本原。总之,中国饮食活动,饮食思想与中国文化同生共长,形成了具有不同民族特点和地域特征的中国饮食文化。3.饮食文化具有哪些特点?

(1)饮食文化具有民族性(2)饮食文化具有包容性 4.饮食文化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传统食物的摄取对象不同。(2)饮食品制作方法不同(3)饮食风俗有差异

5.中原饮食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豫菜的适应性很强,男女老少适口,四面八方咸宜,为了照顾特殊的口味,豫菜还有“另配小料请君自便”的传统:用小巧玲珑的盘,碟,杯,瓶,壶等盛放姜末,蒜泥,葱司,芥末,麻酱,腐乳,香醋,辣椒油,芝麻酱等,供食者按自己口味随意选配。

6.简述中原饮食文化的主要特征。

(1)面食为主,稀稠搭配(2)粗粮细做,花样翻新(3)制汤讲究,味道清醇(4)五味调和,质味适中。第十三章

1.简述中原私塾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特点:(1)学生来源广泛,实行有教无类(2)严格要求,打好基础(3)坚持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相结合(4)因势利导,重视儿童的兴趣。(5)私学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影响:可以看出古代中原私学源远流长,分布广泛,影响深远。其授业者往往是一些名师硕儒,学术精湛,颇能吸引学生,其教育面之广,规模之大,对以儒家为内容的汉文化的传播,对社会教化功能的发挥,丝毫不亚于官学教育。私学对古代中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试述中原书院的发展历程及其教育的特点。

(电大)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概论 第1页,共4页

发展历程:(1)中原书院的萌芽阶段(2)中原书院的兴盛时期(3)元代中原书院(4)明代中原书院(5)清代书院 教育特点:(1)“兼容并蓄”“门户开放”(2)注重自学(3)质疑问难(4)因材施教(5)纪念先贤,传承学派(6)刻印书籍,鼓励学术(7)尊师爱生

3.两宋时期中原著名的书院有哪些?

崇阳书院,应天府书院,百泉书院,龙门书院,花洲书院。伊皋书院,欧阳书院。5.试析中原书院文化的贡献及其影响?

贡献:首先,中原书院推动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其次,中原书院丰富了我国古代教育理论。再次,中原书院促了社会进步。

影响:中原书院在其存在的千余年间,极大地促进了中原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学术传播的昌盛,培养了一代代济世安邦的栋梁人才和学识渊博的鸿儒大师。中原书院为我国古代社会文明进步,为传承创新中华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第十四章

1.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涵是什么?

党的十七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论述,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这些思想既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也赋予新时期,新阶段文化发展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1)中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应是全方位,全局性的发展繁荣。(2)中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应是以发展为手段,以繁荣为目标的发展与繁荣。

2.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主要论述,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文化发展的地位,作用,走向和趋势的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推进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其次,推进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需要。再次,推进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满足中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总之,推动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需要,是满足中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

3.如何理解新的文化直觉?

新的文化自觉其根本点当在对文化的本质力量的深切了解,对当代世界文化潮流的深刻洞察,对近代中国文化问题的正确判断和对中国共产党人文化使命的清醒认识及自觉担当。新的文化直觉,首先要体现在国家层面上。新的文化直觉,同样体现在省级层面上。

4.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掌握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动权? 以新的文化直觉推动中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要求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掌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权。(1)在“先进文化”引领方面更加主动。(2)深化改革,在形成新的体制机制上更加主动。(3)在加快培养,形成新的“人才方政”方面更加主动(4)在文化投入方面更加主动(5)在文化政策创新方面更加主动 6.结合河南实际,谈谈实现河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思路,新举措。

(1)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强省建设(2)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3)要努力建设“八大文化体系”(4)实现大开放,大创新,大团结。

重点:

地域文化(本)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总 述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中原文化的概念及特点

1.中原文化的概念

中原文化是产生于中原地区的区域文化,是以河洛文化为核心,辐射至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文化成果和文化形态,是中原地区长期积淀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凝合体。

2.中原文化的构成中原物态文化、中原制度文化、中原行为文化、中原心态文化。

3.中原文化的特点

根源性、核心性、丰富性、人文性、散播性。

第二节 中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1.农耕文化对中原文化精神的哺育

2.中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线索

第三节 中原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1.中原物质文化遗产

所谓中原物质文化遗产,其实也就是中原地区遗留下来的以物质形态为标志的文化遗产。是指中原人在与自然界进行斗争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切物质手段。它包括生产工具、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生活资料、精神生活的物质条件等。

2.中原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1)确证古代中原文明的历史基础

(2)传达中原文化精神的良好途径

(3)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教材

(4)丰富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厚重素材

(5)开发旅游经济、振兴地方经济的有效手段

3.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准称谓是“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亦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无形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其承载空间。它是相对于各民族可传承的物质遗产即所谓的“有形遗产”而言的,大致相当于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神遗产。

4.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1)见证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荣历史与维护我国文化身份的基本依据

(2)传承民族精神的途径

(3)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与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4)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5)国际社会文明对话的必然要求

第四节 中原文化的地位及影响

1.中原文化催生了中国文明的形成2.中原文化主导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3.中原文化导引了中华民族精神

(1)自强自立精神

(2)崇文重教精神

(3)重功致用精神

(4)勤俭节约精神

4.中原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的资源

第二章 中原文化的典型区域形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文化区域的概念及其形成,认识中原文化的典型区域形态与划分方法。

2.了解中原文化的“五方”典型区域及其历史渊源,理解中原文化的“五方”典型区域的文化特征。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概 述

1.文化区域

所谓文化区域,即一个区域的人们,依赖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地理环境,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区域形态。它的形成,既是这个区域文化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与别的文化碰撞和融合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它具有空间性、时间性、相对的个体稳定性和绝对模糊的融合性特征。

2.中原文化的典型区域划分

从自然地理特征上看,中原文化区域可分为“一山四水”的典型区域,即嵩山文化区、河洛文化区、黄淮文化区、汉淮文化区、河内文化区。

从考古学的新石器文化角度看,可分为仰韶文化区、屈家岭文化区、大汶口文化区。

从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天文星区、人文理念、风俗习惯等特征看,可将其分为“五方”的典型区域,即豫中文化区、豫东文化区、豫西文化区、豫南文化区、豫北文化区。

第二节 中原文化的“五方”典型区域(上)

1.豫中文化区

(1)豫中文化区的历史渊源

(2)豫中文化区的文化特征

①从经济文化层面看,农商并重,本末兼行。

②从政治文化层面看,隆礼重法,尚贤贵和。

③从学术思想看,儒、道、法、墨、兵等思想兼包并容。

④从民风民俗层面看,朴实敦厚,崇尚自由。

2.豫东文化区

(1)豫东文化区的历史渊源

(2)豫东文化区的文化特征

①从经济文化层面看,好稼穑,重储藏,崇尚自给自足。

②从政治文化层面看,礼贤崇道,尊儒尚仁。

③从学术思想看,道家、儒家、纵横家、兵家等兼包并容。

④从民风民俗层面看,祭祖祀神,忠孝信义。

第三节 中原文化的“五方”典型区域(下)

3.豫西文化区

(1)豫西文化区的历史渊源

(2)豫西文化区的文化特征

①从经济文化层面看,农商并重,百业兼容。

②从政治文化层面看,隆理重道,尊儒崇佛。

③从学术思想看,道、儒、佛诸学交融,纵横家、谶纬之学异彩纷呈。

④从民风民俗层面看,乐善时尚,豁达宽容。

4.豫南文化区

(1)豫南文化区的历史渊源

(2)豫南文化区的文化特征

①从经济文化层面看,商农并重,百业并举。

②从政治文化层面看,重兵贵法,崇尚建功立业。

③从学术思想看,儒、墨、法诸学互摄,兵、农、医等家交融。

④从民风民俗层面看,“楚风豫韵”,尚气力,喜夸奢,好商贾。

5.豫北文化区

(1)豫北文化区的历史渊源

(2)豫北文化区的文化特征

①从经济文化层面看,以农为本,兼重工商。

②从政治文化层面看,尚忠勇,尊谏诤。

③从学术思想看,尊儒尚法,兵、农、医等家交融。

④从民风民俗层面看,古朴仗义,好气任侠。

第三章 中原文化的主要文艺载体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原文艺的主要载体及其特点。

2.了解中原文艺名家及其贡献,理解中原文艺所蕴含的中原文化。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概 述

1.中原文艺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2.中原文艺的特点

(1)开创性

(2)引领性

(3)兼容性

(4)先进性

第二节 诗 词

1.《诗经》所反映的中原文化

(1)诗河文化

(2)神祗文化

(3)婚恋文化

(4)服饰文化

(5)饮食文化

2.中原历代诗词名家及其代表作

3.中原历代诗词所体现的中原文化精神

(1)积极用世、建功立业的爱国主义精神

(2)关心民众疾苦、大济苍生的民本主义精神

(3)雄放豪迈、义薄云天的英雄主义精神

(4)诗情画意的审美情趣精神

第三节 散 文

1.中原历代散文名家及其代表作

2.中原历代散文所体现的中原文化精神

(1)现实主义精神

(2)浪漫主义精神

(3)大气磅礴、雄健豪放的精神

(4)理论上的开拓创新精神

第四节 书画艺术

1.中原书法艺术及其名家

甲骨文;钟鼎文;李斯的小篆;“行书鼻祖”刘德昇;蔡邕的《笔论》、《九势》;“楷书之祖”钟繇;“北方书圣”郑道昭;孙过庭《书谱》;“神笔”王铎。

2.中原绘画艺术及其名家

文人画先驱宗炳;“画圣”吴道子;郭熙的《林泉高致》;李唐的“大斧皴”等。

第五节 戏曲艺术

1.戏曲的种类和名剧目

2.戏曲中所体现的中原人文精神

(1)蕴含着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

(2)彰显“惩恶扬善”的思想观念

(3)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4)蕴含着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3.戏曲名家及其贡献

第五节 民间艺术

1.中原民间艺术的类型

(1)民间歌曲(2)民间歌舞(3)民间器乐(4)民间说唱(5)民间游艺(6)民间工艺

2.中原民间艺术审美特征

(1)中原民间艺术的地域性审美特征

(2)中原民间艺术的变异性审美特征

(3)中原民间艺术的传承性审美特征

(4)中原民间艺术的扩布性审美特征

(5)中原民间艺术的类型性审美特征

第四章 中原道家文化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道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理解其核心内容。

2.了解老庄在道家文化中的地位,理解中原道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影响。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概 述

1.道家思想的实质

2.道家文化的核心

第二节 道家文化的产生与流变

1.老子与中原文化

2.道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中原先秦道家代表人物

(电大)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概论 第2页,共4页

1.老子及其学说

《道德经》

(1)道是什么;(2)道的作用;(3)道的特点;(4)道的规律;(5)道的本质。

2.庄子及其学说

3.关尹与列子

第四节 中原道家文化的基本精神

1.推崇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品格。

2.提倡恬淡素朴、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

3.主张用中道和合的原则来处理自身与他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五节 中原道家文化的影响与传承

1.道家文化在本土的影响与传承

2.道家文化在域外的影响与传承

第五章 中原儒家文化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儒家文化的产生和流变情况。

2.了解中原儒家代表人物及其贡献,理解儒家文化的主要概念。

3.了解孔孟在中原的史迹及其影响。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概 述

1.儒学开山人物孔子

2.儒家文化在中原传播和发展的两个黄金时期

第二节 儒家文化的产生与流变

1.儒家的起源

2.儒家文化的流变

(1)先秦儒家文化

(2)汉代的今古文经学

(3)魏晋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学说

(4)唐代儒、道、释的合流

(五)宋明理学

(六)清代乾嘉学派

(七)“五四”以后的新儒学

第三节 儒家文化的主要概念

1.仁;2.义;3.礼;4.智;5.信;6.恕;7.孝;8.悌;9.中庸;10.中和;11.三钢八目。

第四节 孔孟在中原的史迹

1.孔子问礼中原和周游列国

(1)孔子向老子问礼

(2)孔子周游列国

①心胸豁达,在郑自嘲为丧家之犬。

②陈蔡之间,绝粮七日,三问弟子,弦歌不衰。

③自我评价,不无掩饰。

④路遇狂人、隐士,不为其劝说所动。

2.孟子见梁惠王

(1)孟子与梁惠王的义利之辩

(2)孟子劝梁惠王 与民同乐

(3)孟子向梁惠王提出的仁政

第五节 中原儒家的代表人物

1.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儒家的代表人物

2.汉、唐时期中原儒家的代表人物

3.宋、元时期中原儒家的代表人物

4.中原新儒学的代表人物

第六节 儒家文化在中原的遗迹

1.儒家名人的故里、墓祠

(1)子贡故里和子贡墓

(2)子路墓

(3)闵子骞墓

(4)二程故里和二程墓

(5)邵雍祠

(6)韩愈墓

(7)许衡墓

2.祭祀儒家先哲的文庙和学习儒家文化的书院

3.其他和儒家有关的古迹

(1)学堂岗圣庙

(2)弦歌台

(3)子路问津处

(4)孔子击磬处

(5)孔子还乡祠

(6)孔子避雨处

(7)孟子游粱祠

第六章 中原法家文化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法家文化的产生和流变情况。

2.了解中原法家代表人物及其贡献,理解法家的主要思想。

3.理解法家思想与当代法治思想的区别。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概 述

如何认识法家。法家的成就与不足。

第二节 法家文化的产生与流变

1.法家的起源

2.法家的流变

法家的三个学派。

第三节 法家的主要思想

1.尚法

2.尊君

3.强调以法解决现实问题

4.法、术、势结合的统治思想

第四节 中原法家的代表人物

1.子产;2.邓析;3.子罕;4.吴起;5.商鞅;6.申不害;7.韩非;8.李斯;9.杜周;10.长孙无忌。

第五节 法家思想与当代法治思想的区别

1.法家思想的不足

2.当代法治思想——良法

第七章 中原佛教文化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佛教文化在中原的传播与发展情况。

2.理解佛教的的基本精神,了解佛教文化对中原文化的渗透情况。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概 述

佛教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佛教文化的基本精神

1.理论创新精神

2.众生平等精神

3.和谐理念精神

4.因果报应精神

第三节 佛教文化在中原的传播与发展

1.汉代——初传阶段

2.魏晋南北朝——发展阶段

3.隋唐时期——繁荣阶段

4.宋元明清——衰落阶段

第四节 佛教文化对中原文化的渗透

1.对思想界的影响

2.对文学界的影响

(1)词汇内容扩大

(2)语法产生变化

(3)文学得到发展

3.对艺术界的影响

(1)宏伟建筑的模板

(2)雕刻艺术的范例

(3)中原音乐的新声

4.对民俗方面的影响

第八章 墨、兵等诸家对中原文化的濡养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墨家、兵家、阴阳家、农家的主要思想观点,掌握墨家、兵家、阴阳家、农家的思想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概述

1.什么是墨家。

2.什么是兵家。

3.什么是阴阳家。

4.什么是农家。

第二节 墨家文化的产生与影响

1.墨子其人及《墨子》一书。

2.墨家思想产生的背景。

3.墨家的主要思想。

(1)墨家的政治思想。

(2)墨家的经济思想。

(3)墨家的宗教思想。

(4)墨家的军事思想。

4.墨家思想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1)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2)对经济思想的影响。

(3)对宗教思想的影响。

(4)墨侠精神的影响。

(5)对科技思想的影响。

第三节 兵家文化的产生与影响

1.兵家文化产生的背景。

2.兵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著作。

3.兵家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1)秦汉时期兵家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2)南北朝时期兵家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3)隋唐时期兵家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4)宋元时期兵家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5)中华民国时期兵家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第四节 阴阳家、农家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1.阴阳家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1)阴阳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阴阳家对中原地理文化、科技文化的影响

2.农家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1)农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农家对中原耕种文化、水利文化的影响。

第九章 中原科技文化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古代中原地区的主要科技发明与成果,掌握古代中原科学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原因,重点掌握中原科技的主要成就和代表人物。

第一节 概述

古代中原科技的概况。

第二节 科学技术在中原的产生与发展

1.地理环境为中原科学技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1)人类文明的起源与水、与河流关系密切。

(2)古代科学技术的产生与河流关系密切。

(3)优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原科技文化。

(4)古代农业的发达带动了中原科学技术的繁荣。

2.治水活动促进了中原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治水活动促进了中原古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2)治水活动催生了现代中原科学技术的新辉煌。

3.政治文化中心催生了古代中原科技文化的灿烂辉煌

第三节 中原科技的辉煌成就与中原科技代表人物

1.中原科技的辉煌成就

(1)天文学。甲骨文中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日食、月食和新星等的记载;世界上关于陨石的最早记载;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张衡,地动仪;张遂,世界上第一次测出了子午线长度;浑天铜仪。

(2)气象学。甲骨文中大量关于天气现象的记载。

(3)物理学。燧人氏,钻木取火;《管子•地数》,磁石记载;庄子,极限概念、物质无限可分理论;《墨经》,有力、平衡、杠杆、简单机械、小孔成象、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研究,提出朴素的时间(“久”,即宙)和空间(“宇”)的概念;《庄子•徐无鬼》,声音共振记载;《韩非子•有度》,有关“司南”的记载。

(4)化学。唐三彩及特点;宋代,官瓷、钧瓷、汝瓷及特点。

(5)数学。商代甲骨文中十进制记数;春秋战国时期,分数概念、整数四则运算和九九表;《墨经》,点、线、面、方、圆等几何概念;《九章算术》。

(6)医药学。《庄子•刻意》,体育医疗;华佗,麻沸散,“五禽戏”;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辨证(症)施治”; 刘禹锡,《传信方》。

(7)地学。谢庄,世界上最早的立体地图;玄奘,《大唐西域记》。

(8)冶金。商代,安阳、郑州等大规模青铜冶铸作坊遗迹;司母戊方鼎;青铜器焊接、合金技术;巩义铁生沟和南阳、林州等地的冶铁遗址;温县,烘范窑;三国魏人锺会,《荛论》中载有黄铜——铜锌合金。

(9)机械。春秋以前,铜犁,春秋末期,铁制小农具,战国中期以后,铁制农具已相当普遍;辉县固围村战国魏墓,全套铁农具。春秋时,杠杆提水的工具——桥(即桔槔);安阳殷墓,整套马用挽具;辉县战国遗址,战车;唐代侯白《启颜录》,立井式水车;刘禹锡《机汲记》,高筒转车。

2.中原科技代表人物

历算家张苍;科学家张衡;医圣张仲景;建筑学家李诫;科学家、艺术家朱载堉;当代毕昇王永民。

第四节 四大发明与中原沃土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都诞生于中原这块沃土。

1.造纸术。古代中原先人对书写材料的探索:“蔡侯纸”的发明。

2.印刷术。东汉,“雕版印刷术”; 北宋,毕昇的活字印刷术。

3.火药。唐代孙思邈记载世界上最早的火药配方。

4.指南针。战国以前,司南已被运用在车辆上;指南车最早发明于洛阳;曹魏马钧,精巧的指南车。北宋,指南针。

第十章 中原民俗文化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原民俗的类型、特色和主要内容,重点掌握中原民俗的(电大)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概论 第3页,共4页

文化特质。

第一节 概 述

什么是民俗文化?中原民俗的地理分区;中原民俗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中原民俗的类型及特色

1.中原民俗的类型。物质民俗文化;社会民俗文化;精神民俗文化。

2.中原民俗的特色。

(1)世俗性及其表现。

(2)渗透性及其表现。

(3)鲜活性及其表现。

第三节 中原民俗的内容及文化特质

1.中原民俗的内容

(1)中原民间礼俗。①生活礼:相见礼;家庭礼;宾客礼;贺吊礼。②生育礼:怀孕;取名。③婚嫁礼:婚前礼;婚日礼;婚后礼。④丧葬礼:葬前礼;葬日礼;葬后礼。

(2)中原民间节日。①春季节令:立春;春节;火神节;元宵节;填仓日;二月二;春社;清明节;谷雨节。②夏季节令:浴佛节;端五节;雨节;六月节。③秋季节令:七夕节;鬼节;天医节;中秋节;重阳节。④冬季节令:寒衣节;冬至;腊八;祭灶日;除夕。

(3)中原民间节会。①中原民间庙会:淮阳庙会;中岳庙会;浚县庙会;其他地方庙会。②中原民间书会:马街书会。③中原民间花会:洛阳牡丹花会;开封菊花花会。信阳茶叶节、南阳玉雕节。

(4)中原民间艺术。①中原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民间艺术。②中原民间工艺:洛阳唐三彩:朱仙镇版画:开封“汴绣”;禹州钧瓷;南阳玉雕;灵宝刺绣;三门峡棚口;汤阴剪纸;濮阳麦杆画;长垣花戏台;登封少林武术;焦作太极拳。③中原民间游艺:苏家作龙凤灯舞;平顶山民间舞蹈;新乡民间舞蹈;其他民间游艺。④中原民间话语。什么是民间话语,民间话语的两种类型。中原民间话语的特点。

2.中原民俗的文化特质

(1)中原民俗的“根文化”特质。

(2)中原民俗文化的规范化特质。

(3)中原民俗文化的诗意追求特质。

第十一章 中原风物名胜文化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原著名的风物名胜,掌握中原风物名胜的类型和特点,重点掌握中原风物名胜的文化审美意象。

第一节 概 述

中原地下文物的显著特点。中原文物的主要价值。中原文物资源的 “五个第一”。中原的史前遗址。中原的帝王都城。中原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原的帝王陵寝与名人墓葬。中原的名城、名镇、名村。中原的著名建筑。中原的风景名胜区。中原的名水。

第二节 中原风物名胜的类型及特征

1.中原风物名胜的类型

(1)古都风貌。洛阳;郑州;开封;安阳。

(2)历史遗迹。龙门石窟;少林寺;大相国寺; 殷墟;其他古迹。

(3)风景名胜。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 鸡公山风景名胜区;嵩山风景名胜区;王屋山─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尧山(石人山)风景名胜区;嵖岈山风景名胜区;林虑山风景名胜区;青天河风景名胜区;神农山风景名胜区;其他风景名胜区。

2.中原风物名胜的特征

(1)悠久的历史性

(2)鲜明的地域性

第三节 中原风物名胜的文化审美意象

什么是意象。中原主要的符号式意象。

1.文明起源:河图与洛书。什么是河图洛书。河图洛书的文化内涵。

2.智慧与力量:奋飞之龙。“中华第一龙”。龙的文化内涵。

3.汉唐气象:白马寺与卢舍那大佛。“中国第一古刹”。卢舍那大佛的文化内涵。

4.文明摇篮:嵩山。中原嵩山文化的特征。

5.官员文化的象征:诸葛亮与包拯。诸葛亮和包拯体现出的人文精神。

6.英雄文化的代表:关羽与岳飞。关羽和岳飞的人文精神。

第十二章 中原饮食文化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饮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重点掌握中原饮食文化的特征,了解中原饮食文化的主要品牌。

第一节 概 述

1.饮食文化的概念

2.饮食文化的特点

第二节 中原饮食文化及其特征

1.中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2.中原饮食文化的特征

(1)面食为主,稀稠搭配。

(2)粗粮细做,花样翻新。

(3)制汤讲究,味道清醇。

(4)五味调和,质味适中。

第三节 中原饮食文化的主要载体品牌

1.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酿酒遗址

2.华夏烹饪鼻祖伊尹

3.世界最古老的烹饪理论

4.历史悠久、古今闻名的洛阳水席

5.千年传承、长盛不衰的开封夜市

6.久负盛名的河南美食“马豫兴桶子鸡” 7.中华第一烧鸡“道口烧鸡” 8.开封传统佳肴“鲤鱼焙面”

9.中华第一包“开封第一楼”小笼包子

10.豫菜一绝“套四宝”

11.百年不衰的风味名吃“葛记焖饼” 12.中华面食之王“郑州烩面”

13.中华名小吃“蔡记蒸饺、馄饨” 14.千年点心“少林八宝酥” 15.宫廷贡品安阳“锦泰燎花” 16.宫廷贡馍沈丘“顾家馍”

17.宫廷贡品虞城“贾寨豆腐干” 18.宫廷贡品“永城枣干”

19.军用干粮的鼻祖“博望锅盔” 20.中华风味名吃“逍遥镇胡辣汤” 21.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 第十三章 中原文化的教育传承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原教育与传承、弘扬中原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原古代教育的主要形式,掌握中原私塾教育和书院教育的特点,重点掌握中原书院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第一节 概 述

1.中原古代教育

(1)官学。什么是官学。中原官学的两个阶段。汉代官学的两种形式。

(2)私学。什么是私学。中原私学发展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五个时期。

(3)书院。什么是书院。书院与官学、私学的不同。

2.传承中原文化

3.弘扬中原文化

第二节 私塾教育

1.私塾概况

(1)私塾的产生和发展

(2)私塾的种类。义塾、村塾、族塾、家塾、散馆。

(3)私塾的教学和教材

(4)私塾的教育目的2.中原古代私塾教育

(1)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塾教育。这一时期主要代表人物。

(2)两汉时期中原的私塾教育发展。“书馆”的教学内容。“经馆”的教学内容。

(3)魏晋南北朝中原的私塾教育。这一时期私学童蒙教育的主要内容。

(4)隋唐五代时期中原的私学教育。这一时期私学增加的学习内容。

(5)宋代中原的私学教育。这一时期蒙学的主要教材。

(6)元代中原的私学教育。《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7)明清时期中原的私学教育。“三百千千”。

3.中原私塾教育特点及影响

(1)学生来源广泛,实行有教无类。

(2)严格要求,打好基础。

(3)坚持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相结合。

(4)因势利导,重视儿童的兴趣。

(5)私学教育内容的多样性。

第三节 书院教育

1.中原书院的发展历程

(1)中原书院的萌芽阶段。洛阳丽正书院、洛阳龙门书院、登封太乙书院。

(2)中原书院的兴盛时期。嵩阳书院、应天府书院、百泉书院、龙门书院、花洲书院、伊皋书院、欧阳书院。

(3)元代中原书院。陈留(今开封县陈留镇)的志伊书院、登封的颍谷书院、开州(今濮阳)的崇义书院、南阳卧龙岗的诸葛书院、永城的浍滨书院。

(4)明代中原书院。开封的大梁书院,辉县的百泉书院。

(5)清代书院。孙奇逢,耿介。

2.中原书院的教育活动

(1)中原书院的教学目的(2)中原书院的教学内容

(3)中原书院教育的特点

①“兼容并蓄”,“门户开放” ②注重自学

③质疑问难

④因材施教

⑤纪念先贤,传承学派

⑥刻印书籍,鼓励学术

⑦尊师爱生

(4)书院的管理

(5)书院的德育教育

①确立德育教育目标

②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

③教师以身作则

④知行一致

3.中原书院文化的贡献及其影响

(1)中原书院推动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2)中原书院丰富了我国古代教育理论。

(3)中原书院促进了社会进步。

第十四章 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中原崛起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中原崛起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深刻理解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形成新的文化自觉的关系,熟悉中原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思路新举措。

第一节 概 述

1.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深刻内涵

(1)中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应是全方位、全局性的发展繁荣。

(2)中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应是以发展为手段,以繁荣为目标的发展与繁荣

2.推进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意义

(1)推进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2)推进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需要。

(3)推进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满足中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

第二节 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中原崛起的高度契合1.中原崛起的提出及其含义

(1)中原崛起的提出

(2)中原崛起的含义

2.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中原崛起的高度契合

(1)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将为中原崛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①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建设文化强省的需要。

②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将为经济强省、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中原崛起的过程也是推动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

①经济强省建设将为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中原和谐社会的建设将推动中原和谐文化的建设。

第三节 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形成新的文化自觉

1.所谓新的文化自觉

2.以新的文化自觉推进中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1)在“先进文化”引领方面更加主动

(2)深化改革,在形成新的体制机制上更加主动

(3)在加快培养、形成新的“人才方阵”方面更加主动

(4)在文化投入方面更加主动

(5)在文化政策创新方面更加主动

第四节 中原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思路新举措

1.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强省建设

2.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1)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大力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切实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坚持以人为本,还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3.要努力建设“八大文化体系”

从宏观上讲,河南的文化强省建设,主要包括两大内容:一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二是传承中原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从微观上说,当前要重点建设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艺术精品生产体系、文物保护体系、文化市场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创新体系和现代文化传播体系等八大体系。

4.实现大开放、大创新、大团结

上一篇:《鲁宾逊漂流记》小学作文600字下一篇:五一班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