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地域文化

2024-06-26

创业地域文化(精选三篇)

创业地域文化 篇1

地域性创作的首要前提是需要找到合适建筑元素,即地域符号“语言”。依据建筑符号学的观点,任何符号都包含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即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即形式(能指)代表着某种内容(所指),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地域风格形成正是在历史的约定俗成中逐渐将文脉信息赋予特定的符号当中。因此,要找到这样的地域符号,对于设计题目的分析不应当只局限在基地与建筑功能的范围之内,应从哈尔滨的建筑历史中去寻求设计所需的地域“语言”。

哈尔滨的城市发展经历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中东铁路的修建是哈尔滨发展的原动力,此刻,欧洲的城市规模及建筑空间已基本定型,而哈尔滨这座正在大兴土木的东方新城,使西方的建筑师们找到了施展的空间。从而使哈尔滨早期的一批建筑工程,基本上都呈现了新艺术运动的风格。新艺术运动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以它独特的方式深刻地改变了哈尔滨的城市面貌,影响了哈尔滨的文化内涵。

中东铁路的建造者们在创建哈尔滨时,用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建筑奠定了城市的风格,把哈尔滨带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种风格和其他风格如古典主义、巴洛克风格、折衷主义等共同奠定了哈尔滨城市多元化的风貌特征。因此创作中,我们从城市文脉的角度出发,吸取这种多元建筑风格,提炼出以地古典域符号为主基调的设计策略。

2 创作过程二:“语言环境”错位

历史文化的发展在不同的地域条件下是不尽相同的,他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也受到人文活动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地域符号体系秩序也不尽相同。在分析过哈尔滨的历史文化之后,我们可以提取出与哈尔滨历史文化相适应的地域符号。但是“语言”的存在是基于特定的“语言环境”当中的。这种“语言环境”包含了“语言”所处的历史时间段,也包含了“语言”所处的地理位置。一方面,群力新区是哈尔滨城市肌体上的一部分,必须强调传承哈尔滨建筑的地域性,形成群力新区与老城区和谐的城市风貌,体现地域性创作的根本原则。另一方面,群力新区又是哈尔滨即将建设的新的区域,标志着哈尔滨城市开始的一个新的篇章,新的纪元,创作中还要能够突出城市蓬勃发展的繁荣动态,展示出鲜明时代精神,设计中应强调文化与建筑形态的多元特色与现代办公空间的气质。这样一个矛盾使在新区环境下的地域性创作“语言环境”发生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错位。在这样一个新区当中如何利用传统地域文化符号实现建筑逻辑上与历史建筑的相通性成为“环境错位”以后,设计所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但就是这样的语言“环境错位”也给建筑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机会,因为,这样的“环境错位”也正好符合哈尔滨这座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正是在原有的文化沉淀上吸收外来文化,逐渐在交汇融会中磨合出哈尔滨的城市风格。正是这样的“环境错位”让我们找到了继承与创新之间矛盾的结合点,从而提出新的创作方法。

3 创作过程三:新“语法”———现代建筑的构成方式

虽然地域符号在时间与空间上失去了原来的“语言环境”,但其所指功能仍然延续。所以新的设计方法提出了以新的“语法”组织原有“语言”的原则,即从建筑符号的组织方式的层面上有所更新的设计方法。

建筑符号学将符号分为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其中,象征符号指建筑形式与内容之间建立起来的任意性关系,它是建立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的,例如柱式的运用象征了古典建筑。通常的设计过程是集中于应用特定的建筑符号来组合出建筑形象。这种组合方式也是符合这种特定建筑“语言”的“语法”。特定的“语言”加上特定的“语法”构成特定环境下的“语义”。真正的地域性设计不应该是简单的恢复过去的建筑风格或形式,而是间接抽取这一特定地点的特征要素作为设计的切入点,并很好的融入现代科技文明,从而生成一种新的建筑形式,赋予这个场所及建筑新的意义。新设计方法采用“语言”和“语法”不同层面分别设计的方法,将设计元素分为建筑符号与组合方式两个层面,即建筑符号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分层次设计。新设计方法尝试改变了“语言”与“语法”的对应关系,将原有的“语言”符号加上新的“语言”符号,并用现代的“语法”重新组织起来,这样就可以形成既区别于“历史语义”,又不同于“现代语义”的一种独特的“语义”。

这种设计原则不同于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而是将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批判的继承。这样的继承不是对于历史的完全照搬照抄,也不是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废弃,而是抽取历史“语言”中的所指元素,维系历史的延展性,使建造在场地中的建筑能建立起的一种领域感。这种领域感应该是这个城市所熟悉的,也人们所能认同的。它也不同于表面上呈似某种无秩序状态的历史符号拼贴和随意的组合,而更重视建筑内部的逻辑及思辩过程的清晰统一。它的内部“语法”系统有着严谨的语法学规则和形象构成手法来实现建筑的生成和转化过程,设计过程中建筑元素的交叉、叠置和碰撞也都是限定在同一种构成方式之中。这样的创作过程正是在“语言”与“语法”的融合过程之中展开的,使地域符号与时代风貌达到一个平衡的契合点。

4 结语

在建筑艺术空前繁荣的今天,新艺术运动早已成为了历史的陈迹。但是,它留给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却是永远的记忆。另一方面,建筑创作过程正是一个思辩的过程。当今建筑创作理论也是呈现多元化的倾向,近代哈尔滨的建筑风格也不是土生土长出来的,而是勇于接受先进建筑文化的结果,开放、包容的态度正是哈尔滨建筑创作的一个重要传统。我们的设计正是要遵循多元、包容中传承地域特色;和谐、创新中提升城市魅力的规划指导思想,既尊重城市环境及文化脉络、整合建筑形体,同时又纳入多元文化精神、完善区域特色。这样的指导思想也正与我们的地域性创作目标相吻合。

摘要:本文通过描述哈尔滨群利新区创业大厦的建筑方案创作的思考过程,探索一种利用建筑符号学中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不同层面理论来进行地域性设计新的方法。

地域主题餐厅创业计划书 篇2

1. 团队CEO:宋大鹏

2. 团队成员:祁东志,从日东,郭鑫,乔邦朔

3. 指导老师:

第一部分:概要

★产品和服务

★目标市场定位

★竞争

★管理

★战略

★ 财务分析

★ 风险分析

第二部分:战略规划及创新理念

第三部分:战略制定背景分析

★家乡菜优势

★战略背景

★ 战略分析

★ 战略制定

地域主题餐厅创业计划书

第四部分:市场与竞争形势的分析

★ 市场机会分析

★ 目标市场细分

★ 加盟企业选择与分析

★ 竞争形势分析

第五部分:公司管理模式与组织机构

★公司管理模式

★公司组织结构

第六部分:市场营销策划方案

★当前营销环境分析

★餐饮市场SWOT分析

★ 营销目标

★ 企业文化营销步骤

★ 营销战略

第七部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及企业文化

★公司各级人事管理权限

★连锁集团企业员工的素质

要求

★集团企业员工招聘与培训

★ 员工绩效考核

★ 员工激励管理

★ 公司企业文化

第八部分:财务分析与融资

决策

★概述 ★ 财务预算结构图 ★ 财务预算 ★ 财务预算说明

第一部分 概 要

2002年2月26日华西都市报一篇《倾力打造“川菜王国”》的文章见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省市政府、新闻媒体、知名川菜企业、学术界以及相关行业,纷纷展开了一场关于如何发展川菜的轰轰烈烈的大讨论。我们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着积极推进“川菜王国”宏观战略的初衷,考虑到既要作为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又要具有商业运作的可操作性和时效性,并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管理技术,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百福餐饮管理集团”商业运作计划。此计划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1 产品和服务

拟创建的百福餐饮管理集团是一家股份制企业,它将通过现代化的管理,实现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共振,在全国乃至全球建立连锁川菜酒楼,为特定的客户群提供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餐饮服务,并以此获取利润。

1.2 目标市场定位

我们的目标市场是省外和国外,主要客户群是对川菜情有独钟的高中收入阶层以及团体消费者。

1.3 竞争

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川内知名川菜企业在外埠开办的分店和连锁店,但我们有他们无法比拟的优势: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以及品牌川菜的集合效应。

1.4 管理

本项目的核心是搭建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物流管理、人员培训等职能于一体的管理平台,平台的建设要求项目团队成员有相当高的领导能力。我们的管理层由十人组成,他们分别在市场营销、项目管理、资讯收集、公共关系、财务管理等方面具有娴熟的技术与丰富的经验,有能力保证项目的成功实施。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团队的经营理念还有待进一步同化和整合。

战略制定背景分析 第三部分 ★

★川菜优势 ★战略背景 ★ 战略分析 ★ 战略制定

三秦地域文化 篇3

课程名称:地域文化(本)

分校(工作站)宝鸡分校陇县教学点 专 业 行政管理

学 号 ***80 学生姓名 胡 洋

2014年 7 月

摘要:在人文地理学中,按其要素分出人种、民族、人口、社会、政治、文化、聚落、军事等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各文化在其起源、扩散的演变中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其所形成的文化景观。从总的来说,地理环境是文化发展的舞台,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一些文化的发展。

关键字:文化 三秦 地域结构 自然条件 思想

三秦地域文化

一、概述

三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秦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表现为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对立统一。同样, 三秦文化作为一个整体, 它的内部并非完全一致, 其内容呈现出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对立统一。而三秦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既是文化规律的体现, 又是秦地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结果。自然条件的作用, 使三秦文化表现为更小的相对独立的区域性, 体现为三大文化地域。

三秦文化之名始于三秦大地, 它是指在三秦大地生长、发展起来的历史区域文化或传统区域文化。不仅包括楚汉相争以后的文化, 还应包括周秦时期甚至先周时期的文化。总之, 凡在三秦大地自古以来发生、发展起来的文化都属三秦文化的范畴。三秦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不仅包括三秦大地上丰富的历史文物、文化遗存, 而且包括民俗、制度、艺术、宗教、思想、学术、哲学、伦理, 以及深层次的自然观、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二、三秦文化的地域构成

三秦大地地处祖国中部偏东靠北, 位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 39。35’。南北长863公里, 东西宽400公里, 面积约20.6万平方公里。与蒙、晋、豫、鄂、川、甘、宁等省毗邻。整个地貌以高原为多, 山地次之, 川地平原较少。

在认识地域文化时, 既要重视整体把握, 也要注意微观分析。三秦文化是在秦地地理环境作用下形成的三秦地域文化,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广义地又可把它相对分为陕北黄土高原文化、关中平原文化和陕南山地文化(或称陕北文化、关中文化和陕南文化)。秦地自然环境可分为北部的黄土高原、中部的关中平原和南部的秦巴山地三块不同的区域。在这三块相对隔离的自然区域里发育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它们是陕北文化、关中文化和陕南文化。陕北文化属于黄土高原文化, 是在黄土高原环境中形成并受其影响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来自北方的草原文化的影响, 具有粗犷、豪放和较为开放的特性。关中文化是平原地带的文化, 是典型的农耕文化。关中三面环山, 一面向水, 地形较为封闭;又土壤肥沃, 气候适宜, 灌溉便利, 农业发达, 因而有周秦汉唐等王朝在这里建都。受其影响, 关中文化早期具有积极开拓进取精神;然国都迁出关中后, 关中文化受封闭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植根于渭河平原的封建农业的制约, 表现出更多的保守性。陕南文化是秦地的山地文化, 它除具有三秦文化的共同特性外, 还兼有长江流域文化的某些特征。三秦文化呈现出三个有一定差异的文化区域, 是直接受到了秦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三、三秦文化的地域特征

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之中进行的, 受到了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而打上了鲜明的地域印记。三秦文化也是如此, 受秦地自然条件的作用, 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三秦文化的地域特征是显著的, 下面我们仅从大的方面做一简略而概括的分析。(一)三秦文化早期具有开拓精神, 而后期逐渐倾向封闭保守

三秦大地地处祖国的内陆, 地形较为封闭。北部黄土高原群山环绕, 北有横山山脉, 西有子午岭, 东南是黄龙山, 另外, 向东以黄河与晋地分离, 交通极为不便。秦地南部以山地为主, 位于秦岭山脉和巴山山脉之间, 虽山清水秀, 但交通极为不便, 特别是众多山区较为封闭。关中有秦川平原, 但其封闭性则更为突出。它三面环山, 东面临水, 使关中平原与外地天然的隔离开来。而关中平原发达的农业经济使它在古代就具备了自我发展的能力, 不依赖外地, 进而为形成独立封闭的发展模式创造了条件。在这种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三秦文化更多的是倾向于封闭保守。

三秦文化早期受建都于关中的国家文化的影响, 尤其是汉唐文化的直接影响,表现出来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蓬勃朝气。在中国的历史上, 有11个政权建都关中, [5] 仅长安一地建都时间就达1225年。由于政权的建立使秦地的交通发达起来, 打破了地形上的阻塞和封闭, 以长安为中心, 进建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网络。三秦文化直接受建都关中的国家文化的影响, 尤其是汉唐盛世文化的积极精神如开放改革、融合纳新、开拓创新等精神, 对三秦文化产生了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使其在早期历史阶段呈现出来开拓进取的积极精神。例如, 司马迁出生于韩城, 他是在三秦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三秦文化所具有的开拓精神。唐代之后, 国都迁出了关中, 国家的政治、文化的中心逐渐向东、向南移动。这个时期, 三秦文化受国家文化的影响逐渐减弱, 因而发展的速度也逐渐缓慢了下来, 同时文化也不及早期的繁荣发达。与此同时, 地理环境特别是地形的封闭性对三秦文化的消极影响也日益暴露了出来, 加之小农经济的负面作用, 使宋元以来的三秦文化逐渐走向了封闭保守。

(二)秦地的自然条件使三秦文化带有浓厚的农耕文化特色

自然条件如地形、土壤、水利、气候、资源等决定着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 如有些地方宜农, 有些地方宜牧, 有些地方宜于发展工商业等, 而经济发展又影响着该地文化的发育成长, 这样, 自然条件通过对经济发展(经济环境)的制约而最终影响着地方文化的发展, 地方文化也因此带有地域的特色。

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 秦地的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北部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也较为肥厚, 然气候愈向北愈为干燥, 这种条件使其经济发展农牧并举, 南部以农业为主, 北部以牧业为主。关中盆地有渭河冲积形成的八百里秦川,平原地带土壤异常肥沃, 灌溉便利, 加之气候温暖湿润, 是发展农业的极佳场所。关中农业历史悠久且极为发达, 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农耕地区之一。秦地南部以山地为主, 其中也有小面积的平原地带, 为汉江等河流冲积形成。这里属于亚热带气候, 湿润多雨, 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 与关中不同, 种植作物以水稻为主。从总的情况来看, 自然条件决定了秦地的经济发展是以农业为主。

秦地的农业经济对三秦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使其具有了农耕文化的特色。中国古代以农立国, 重农轻商, 农业生产发达, 这种经济环境对文化产生了重要作用, 使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农耕文化。三秦文化也是如此, 具有浓厚的农耕文化的特征, 表现为安土乐天的生活情趣、重农轻商的社会传统和务实轻虚的思想倾向等。

(三)秦地环境培育起来的三秦文化还有一种怀旧的历史惰性 三秦大地特别是关中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 使中国古代许多王朝和政权在此建都, 从而促进了秦地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的汉唐王朝, 其开放的先进的文化直接影响到了三秦文化。三秦文化早期阶段就如汉唐文化所表现出的气势一样, 充满朝气, 充满活力, 充满生机。涌现出了像司马迁、张骞、班超、杜牧、韦庄、薛涛等心胸广阔, 才华横溢, 气质非凡, 开拓进取的伟大人物。作为地域文化, 三秦文化的早期发展是令世人注目的。然而唐代以后, 秦地经济的发展逐渐减缓, 文化的发展也不如早期的繁荣。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至少有以下方面: 一是随着国家经济重心的向东向南转移, 国都迁出关中, 关中丧失了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地位, 因而对秦地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二是关 中平原虽然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宜于农耕, 但因面积所限, 不利于大规模发展, 而秦地南北部的宜于农耕的面积也比较有限;三是战争的破坏, 不利于秦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宋元时期, 三秦地区长期处于战争前沿, 是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相互攻防的动荡地带, 这使得秦地的发展严重受阻。

三秦文化在经由唐宋时期由盛而衰的转折之后, 于是在其文化之中便逐渐孕育出一种怀旧的历史惰性。这种历史惰性是三秦文化经过历史性转折之后, 在小农经济的土壤里滋生成长的。封建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所养育出来的文化, 使人多安于现状、重土乐天、知足常乐, 即使对现实产生不满情绪, 也不会去积极努力的开拓创新, 改变改造现实, 达到理想的目标;与此相反, 更多的时候是自我在心理上消除不满, 以回想过去的满足和盛况求得心灵上的满足和安慰, 这有如鲁迅先生所概括的阿Q 精神。三秦文化的历史发展由盛而衰, 这种事实是人们在现实中无法接受的, 人们想起了三秦大地昔日的盛况, 想起了汉唐盛世的开放气象, 想起了。。长此一往, 便在三秦文化中积淀形成一种怀旧恋古的历史惰性心理。直至今天, 这种惰性心理还程度不同的存在于秦人的身躯之中, 千年帝都除留给今天人们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古迹之外, 还留给人们意识中的废都衰败倾向, 这些都是在振兴发展三秦文化中必须注意克服的问题。四.三秦文化的优良传统和思想特征

(一)以人文为主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天人合一。从司马迁到张载, 从周秦文化到宋金元明清的关中学术, 都把人与自然看成是有机的统一体, 自然环境既能影响人生, 人生又能作用、影响于环境, 认为人有生命与灵气, 自然也有生命与灵气。正是在这种精神鼓舞下, 三秦父老生生不息, 发扬奋斗精神, 创造自己的文化, 描绘自己的理想境界。(二)纳异进取的开放精神与重视实用、讲究功利的文化心理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八百里秦川地处西北黄土高原, 东有潼关, 南有秦岭, 西部与北部有连绵的戈壁和沙丘。如欲发展必须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向外开拓。历史证明, 周秦汉唐都是以关中为根据地向全国开拓并且迅速地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另外,三秦文化是在吸收中原文化、东方儒道文化、法家文化、佛教文化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丰富发展起来的。秦人在东进开拓的过程中, 自然地培养了重实用、讲功利的文化心态。当然, 这一思想特征并不是凝固不变的。三秦文化发展的前期, 明显地表现出其开放性和积极性, 明清以来, 由于经济、政治中心的转移, 三秦文化逐渐走向了保守与封闭。(三)求实尚孔的原朴风气, 酷爱传统文化的怀古心态

秦人尚朴古有定论。从司马迁到张载都强调礼仪, 提倡务实。张载: “关中学者用礼渐成俗。”程熙则评价: “关中人刚劲敢为。”果然, 江藩在国朝宋学渊源记中评价李因笃时称到“平生尚气节, 急人之难。亭林在山左被诬陷, 因笃走三千里, 至日下泣诉当事而脱其难。性慷直, 面斥人过, 与毛奇龄论古韵不合, 奇龄强辩, 因笃气愤填膺不能答, 遂拔剑斫之, 奇龄骇走, 当时相传为快事”。所以, 秦人提倡“道不虚谈, 学贵实效”。

总之, 三秦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三秦文化在公元906 年以前, 曾集中反映了中华文明的成就, 以汉唐长安为标志, 如日中天地照耀着整个世界;宋元以后, 三秦作为临制西北的军事重镇, 凭借其地理与文化优势, 仍然在历史上有杰出的贡献。三秦文化的绘画艺术源远流长, 从史前的半坡彩绘到唐宋名人名画, 再到当今长安画派, 从工整细腻的宫廷绘画到粗犷豪放的民间绘画, 形成了既与中国主流文化难以隔断的传统, 又颇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风格, 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创业地域文化】相关文章:

关中地域文化04-30

地域文化范文06-11

陕西地域文化05-14

云南地域文化05-16

地域体育文化06-14

盛泽地域文化论文04-15

地域建筑文化论文04-15

地域文化美术论文04-16

地域文化论文范文05-10

厦门电大地域文化07-21

上一篇:SIR模型下一篇:国际关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