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产业布局

2022-07-27

第一篇:中国工业产业布局

浙江省船舶工业产业布局规划

2011-5-4

经过10~1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适应浙江省国民经济发展及长三角国际航运中心需要、结构优化、组织高效、技术先进、布局合理的产业格局,基本建立符合国际化形态的修船体系,形成若干个符合现代造船模式的现代化大中型造船总装厂,以及具有企业集聚效应的有特色的“专、精、新、特”的船舶配套产品及交易市场的综合性船舶工业体系,成为国内十分重要的,乃至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的船舶修理中心和特种船舶制造基地。修船坞容量达到300万吨,具备坞修30万吨级船舶的能力,修船量占国内总量的20%以上。造船能力达到400万载重吨以上,具备17~30万吨级船舶的设计制造技术和能力,成为浙江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省船舶工业产业布局

(一)布局规划原则

1、船舶工业产业布局与港口布局相协调的原则。

2、综合因素的原则。

3、确保重点的原则。

4、相对集中的原则。

5、生态保护的原则。

6、超前的原则。

(二)布局规划的总体框架

1.布局规划的空间框架

区位地理的总体布局——优化产业布局,培育核心区块,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以浙东沿海的舟山与宁波、浙南沿海的台州与温州和杭嘉湖地区的内河流域作为浙江省船舶修造业发展的主要区域。舟山以普陀、岱山、定海为主要区域,重点在六横、盘峙、马峙、虾峙、长涂发展大型船舶和海洋工程修理,在鲁家峙、秀山、长峙及岱西发展远洋及出口船舶制造,以外向型发展为目标,形成大中小配套、修造并举的船舶工业体系,使之成为重要的船舶工业基地;宁波以象山港、北仑港,台州以温岭、三门,温州以乐清为主要区域,以建造沿海与远洋船舶为主,重点发展特种船舶与出口船舶,以修船为辅。杭嘉湖地区以发展内河船舶和游艇制造为主。

培育船舶配套与交易市场,充分发挥现有船舶修造业的分布和配套业基础,打破区域与行业界限,建立开放式配套体系,重点引导形成二个船舶配套工业园区,即舟山船舶配套工业园区、台州船舶配套工业园区。发展杭州地区、宁波地区和温州地区(以乐清为主)三个船舶配套区域。引导以舟山船舶交易市场为主体,采取多种形式,吸纳台州、温州等地区的船舶交易市场或分设机构,形成完善的船舶交易市场网络,实现跨省、跨国经营。

2.布局规划的产业框架

产业发展的总体框架——高起点、产业链、企业集聚、信息化带动

(1)高起点

修船业:国际航运中心必须有符合国际化形态的完整的国际修船体系配套,以国际化修船模式建设修船企业,需要按市场规则、国际惯例,建立董事会制度和聘任职业经理人。

造船业:以统筹优化理论为指导,应用成组技术原理,以中间产品为导向,按区域组织生产,壳、舾、涂作业在空间上分道,时间上有序,实现船舶产品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实行高效、均衡、连续地总装造船。

(2)产业链

船舶工业是处在产业链的中间环节的产业,属于水运装备(船舶)的制造产业,在船舶工业这链节的后方,与冶金、机械、电子、化工、轻工、手工日用品等产业相关,以获得制成品或配套件等等。产业链中,船舶工业与冶金产业的关系最为直接,世界造船强国的船厂、钢厂经过协调,已实现根据造船进度日程适时供给钢材,造船企业可提前工期,大幅压缩钢材库存量;钢铁企业有了造船企业准确的要货时间,使进口原材料压库和产品压库量减少。这种供货方式使双方的生产成本和库存量大大降低(可节省经费1.75%~2.58%),使钢铁生产和船舶建造均提高了竞争力。

(3)企业集聚

船舶工业产业的企业集聚,修船方面主要是修船专业技术维修站的集聚;造船方面主要是船舶舾装件、管子清洗、表面处理、船舶下水件(舵叶、轴系等)、机械加工、舱口盖、电缆切割配送、拖轮及重件吊运、除锈涂装油漆等的集聚;配套方面主要是围绕配套辅机整机产品的零部件供应的企业集聚;以及围绕生产过程的铸锻热处理的工艺协作的集聚。

(4)信息化带动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第一,数字造船。通过信息化改造传统造船厂,使信息技术与产业技术充分结合,形成核心竞争力。

第二,绿色造船。降低耗能,避免污染,以清洁生产工艺建造绿色船舶。

第三,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既要培养大量优秀的科技人才,又要培养大量优秀的管理人才,还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技术工人,使人才结构更合理,使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真正得以发挥。

(三)修船布局规划

1.概述

(1)从浙江省布局重点出发,修船布局主要重点是舟山地区,温州、台州两个地区的修船设施主要发展与温州港、台州港相适应的修船设施。

(2)舟山地区的修船场址的布局,充分考虑舟山、宁波地区的大型港口、码头建设和规划的情况。

(3)以顾客为中心进行修船场址的布局,修船场址尽可能靠近港口码头,接近顾客。

(4)布局中充分考虑到国内大集团大企业在舟山地区的选址意向。

(5)根据岱山秀山岛兰山场址的条件较好,并且已有企业基础现状,在秀山岛兰山进行布局是适宜的。

(6)普陀马峙场址有离锚地较近,靠近舟山本岛等优点,可以布局30万吨级、10万吨级各1座的修船设施。

(7)舟山地区有11座5万吨级码头,并较靠近北仑港,拟在北仑白峰扩建6~8万吨级修船坞1座,但扩建船坞应与相应码头建设协调规划。

按上述布局,共有8个修船场址。

(四)造船布局规划

1.概述

(1)浙江省船舶工业产品定位与分布

在船舶市场细分方面,目前世界造船市场至少有23个细分市场。我国船舶工业虽然已全面参与到这些主导船型的细分市场竞争当中,但在每个细分市场中并没有形成应有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在23个细分市场中,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8种船型通常占市场总量的70~80%份额。

浙江省船舶工业要实施船型多样化和大中小船舶的产品结构升级的战略,要充分认识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是以一系列细分的船舶产品市场(船东群细分)的产业国际竞争。根据浙江发展工业的特色,努力在若干个产品市场细化上实现竞争优势,是实现浙江船舶工业整体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

(2)按上述地区的产品定位,结合本次布局规划的总体框架、发展阶段目标,以及对全省各场址的筛选,进行综合比较。

发展高附加值的特种船舶的制造业。优先发展的船舶产品为:海洋运输船、先进多功能化学品船、液货船、集装箱船、大型滚装船、高速渡船、大型冷藏船,注重配套、培育特色,采取高起点、大投入、快产出、快收益的策略,促进船舶工业企业规模化和产业集聚发展,推进船舶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船舶工业跨越式和可持续的发展。

(3)造船生产的物流量远大于修船,在造船设施的布局中,充分考虑交通运输的便利条件。同时根据布局原则,结合城市发展规划与区域工业发展,以及环境资源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4)考虑到省内造船企业的现有发展及近远期规划的现实情况,在宁波大笠山、北仑内神马岛,舟山普陀鲁家峙和小干岛、岱山秀山岛兰山等五个场址进行造船布局,是符合实际的。

(5)考虑到海洋工程作为造船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远景广阔,因此选择具有较好条件的舟山六横岛大脉坑、棕榈湾作为海洋工程和钢结构建造基地的布局。

(6)考虑到省内台温地区造船业的长远发展,需选择水域和陆域均较好的场址作为预留发展场地,因此在台州三门县健跳镇和温州乐清市南岳镇进行造船布局。

(7)象山港口至外干门,虽具有较长可用岸线与腹地面积,但相关自然条件、地理状况及投资成本有待作进一步的勘测与分析,本规划暂不详细分析。

● 舟山岱山县仇家门

该场址位于岱山岛西南面,三面临海,南与舟山本岛隔海相望,东面与岱东、高亭两镇接界。其口岸腹地大,后缘陆域面积比较广阔;前沿水深条件优越,岸滩稳定,泥沙回淤量小;有岛屿作为天然屏障,避风条件良好;航道水深稳定,沿线航标设施完善,船舶进出便捷。供电、供水、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拟建造5万吨级船台2座。

● 舟山岱山县秀山岛兰山

该场址位于秀山岛的西南海岸,岸滩平稳,10米等深线距岸较近,前沿水域宽阔;岸段后缘有陆地面积600亩,腹地广阔;港域避风条件佳,北口、南口均有岛屿为天然屏障;航道水深稳定,进港航道水深顺直,船舶进出便捷。岛上具有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拟在日本常石集团(舟山)船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规划发展区内,建造15万吨级造船坞1座。

● 舟山定海区长峙岛

规划场址位于舟山市定海区所属长峙岛的南面。

● 舟山普陀区鲁家峙

鲁家峙岛位于舟山国际水道的北侧,沈家门南侧,南面是马峙国际航道及大型船舶锚地,交通极为便利。已具备船厂建设需要的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拟建造8万吨级船台1座。

● 舟山普陀区小干岛

规划的场址位于小干岛的南面,小干岛位于舟山国际水道的北侧,沈家门南侧,西邻长峙岛。该岛临近舟山本岛,水电、通讯均可依托舟山岛解决,规划将建设联接舟山本岛的跨港大桥。拟建造10万吨级造船坞1座。

● 舟山普陀区六横岛大脉坑、棕榈湾

大脉坑、棕榈湾位于六横岛西面,紧靠虾峙门国际航道,西北面临佛渡水道,船舶可经佛渡水道、虾峙门航道进出港域。

● 宁波浙江船厂大笠山

该场址位于奉化市东北角,象山湾北岸。

● 宁波北仑区里神马岛

里神马岛位于国家级开发区大榭岛东南,拟建造8万吨级造船坞1座。

● 台州三门县健跳镇

健跳港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拟于健跳镇东面的洋市湾,建造7万吨级船坞1座。

● 温州乐清市南岳镇

场址位于温州市乐清湾的西侧,拟建造5~7万吨船台2座。

2. 造船能力的测算

造船布局计有10个场址,其中近期建设的场址4个,约188万载重吨能力;中期建设场址5个,约225万载重吨能力;远期建设场址1(2)个,约130万载重吨能力(不含海洋工程);总计543万载重吨能力。

3. 努力建设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的总装型船厂

(1)以总装厂为核心,统筹发展船用舾装件等配套厂,形成造船的企业集聚。

浙江船舶工业随着浙江造船总量的增加,加强统筹规划,依靠市场机制,积极引导企业集聚。要充分发挥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在形成这种群聚效应方面所具有的特别能力。

(2)船舶制造技术发展战略选择,要处理好软硬件关系,更加重视管理技术的提高。

(3)努力提高设计技术与设计方法的不断进步

(4)以日本、韩国在国内投资的的船舶企业为标杆,结合浙江实际,积极选择适用高效技术

日本、韩国企业集团在我国建立造船企业,在技术选择战略上都有一个共同点:不采用特别先进的装备,如焊接机器人,而是选择高效适用技术装备,如焊接门架。我省船舶工业发展在以其为样板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便宜的国情,重点研究采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或缩短建造周期的高效适用技术,使整个船厂技术得到均衡配置,从总体上形成一个协调的系统。

(五)船舶配套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1、概述

船舶配套包括船用设备、船用材料与附件等类别,船用设备分为船舶发动机、船舶辅机和船舶电子仪器仪表三大类。

浙江省船舶配套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产业集中度低,不能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二是产业自行设计开发能力弱,产品档次低、没有自己的品牌;三是没有全球维修服务网络,妨碍国产设备在出口船上使用;四是低水平重复生产,产品规格小,加工工艺与设备装备水平低。

2.船舶配套产品发展方向

(1)正确的产品定位

产品发展一是立足于浙江省船型发展与装船需要,结合长三角和全国船舶配套产品的布局确立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特色;二是重点发展价值较高的船用设备产品;三是集中力量发展浙江省有优势的产品,技术难度由低-中-高发展的产品,并从“多品种、小批量”向“少品种、大批量”转变。四是企业开发产品要水陆兼营,以获得规模效应。

(2)在开放中发展船舶配套业

国家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船舶低速柴油机的曲轴设计与制造,船舶中高速柴油机、辅机、无线通讯、导航设备及配件设计与制造的发展。积极吸引国际知名设备厂商进入浙江省,采取独资、合资与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船用产品配套业。

(3)调整重组、整合资源,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配套专业公司

引导企业通过调整重组、整合资源,以主要专业厂为基础,以产品为纽带,使一些专业相关、产品类同的中、小配套企业向几个大型主机、辅机、仪表等专业公司联合,集中财力、先进设备和人才,搞专业化生产,增强关键产品的研制能力,培植国际知名品牌,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力争取得规模效益。

根据浙江省现有配套企业专业分布情况,引导形成柴油机专业公司、船用辅机专业公司、船用电子仪器产品专业公司、锚链生产基地、螺旋桨生产基地、阀门专业公司等专业公司。在各大专业公司下建立二级零部件配套网络,形成企业集聚。

(4)采取引进基础上的二次开发,形成自主设计开发能力,立足自主创新

加大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互利的基础上,寻求以许可证、合作生产等方式与国外著名厂商保持和建立合作关系,在合作中学习和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选择地引进先进和关键船用设备制造技术和设备产品,投入力量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推出自己的品牌;通过与外方合资,或外资控股,或允许外商以兼并和收购等方式参与企业改组改造。

(5)加大科研投入,有步骤地提高浙江省船用设备技术创新能力

发展浙江船用配套业要把船用设备制造技术、产品发展的自主创新放到突出的位置,形成自主制造技术与自主设计开发能力,真正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3、 区域发展重点

(1) 建立舟山船舶配套工业园区,集聚舟山船舶配套产品现有与发展有关总装厂、零部件厂、原材料工艺协作等企业;建立与引进修船专业技术维修站;吸纳为造船服务的造船专业化生产协作中心;

(2)以杭州、宁波地区现有技术基础较好的骨干企业为基础,发展中速船用柴油机、船用发电机组、船用齿轮箱、船用数字综合通讯系统,火灾报警系统

(3)以台州地区发展液压舵机、锚机、绞缆机、空压机、水泵、阀门等,通过引导现有众多小企业的兼并重组、整合资源,盘活现有存量资产;

(4)以温州地区发展船用电器仪表、电缆、渔业机械、泵阀、电控设备等产品,进行错位竞争。

(六)船舶及船用产品交易业的规划

发展目标

(1)形成立足浙江省,拓展全国,面向世界的船舶交易市场及网络。采取多种形式,将舟山、宁波、温州、台州等沿海城市的船舶交易信息统一并网,形成一个规模化经营、多功能服务、具有海洋经济特色的全国一流的信用市场。

(2)发展目标:力争在2007年底将舟山建设成多元化经营、多功能服务、具有海洋特色的全国性船舶交易市场。市场规划用地406亩,总投资2.4亿元。年船舶交易额达到30亿元以上。

4、发展重点

(1)引导以舟山船舶交易市场为主体,结合宁波、台州、温州的船舶交易市场或分设机构,采取多种形式,由国有、集体、民营等多种经济成分构成的船舶交易网络体系,实行跨省、跨国经营。

(2)以各种形式,加强船舶交易的信息传递,完善和提高服务质量,创造良好的信誉和品牌。

(3)建设闲置船舶集散交易区,做到网络交易和现场交易有效地结合。同时实行改装、修理配套服务。

(4)提升市场的总体举措

(5)船舶交易中,船舶评估是一个重要环节,而目前浙江省尚没有船舶资产的专业评估机构,省相关部门予以考虑。

(6)船舶交易市场仍处于建设发展阶段,对船舶交易在税收等方面予以政策性扶持。

(七)船舶设计研发中心

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对船舶工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

(二)确定船舶工业的产业地位,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三)建立健全的船舶工业技术、管理、人才、市场支撑体系。

(四)树立名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五)加强统筹规划、强化行业协调管理。

(六)加强生态环境和海洋环境的保护。

来源:浙江省人民政府

第二篇:加快工业区域转型与优化产业布局措施简析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区域转型升级和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工业园区发展质量和水平,引导各地区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明确工业转型升级路径,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在浙江嘉兴举办了区域转型升级和优化产业布局高级研修班。本次研修班由工信部知识更新工程办公室(人才交流中心)负责组织,来自全国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规划与工业园区建设,以及部分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主管部门的60多名学员参加了研修。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规划司,浙江省经信委,嘉兴市的有关领导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主任王希征主持开班仪式。

研修班邀请了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顾强、江苏省委党校教授谈镇、浙江省工业经济研 究所所长兰建平、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主任邱善勤和中国开发区协会副秘书长周振邦等在研修班上授课。研修班详细分析了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和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问题,探讨了浙江省在工业转型升级方面的探索和经验,系统介绍了依托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产业公 共服务平台的内涵与产业公共服务模式,就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通过学习和交流,学员对工业转型升级的理论认识更加全面深入,对在具体工作中如何准确把握区域实际、采取更有针对性和更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推进区域转型升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近日,在深圳会展中心8号馆,深圳市掌讯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向观众展示一款全新的互联网车载系统,掌讯通讯的负责人周其彬有一个梦想,就是让未来的汽车生 活更智能。制造业越来越不好做,而智能车载系统却有着美好的未来,周其彬毅然决定从传统的通讯电子制造,转向打造基于互联网基础的新型车载方案的生产商, 为第三方提供软件后台服务和终端维护。

像周其彬一样,众多深圳企业均随着市场的变化走上转型之路,这也为深圳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一股新风。尽管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布满阴霾,但以外向型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深圳经济,却借机主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目前第三产业表现抢眼,工业品内销增速高于外销,深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第三产业成投资热点

与中山公园隔着南山大道遥遥相望的南头城工业区,已经旧貌换新颜,低端加工制造迁走的同时,创意与软件服务业等高端产业在这里扎根,过去的工业区、城中村,摇身一变成为现代味浓郁的深圳设计产业园,不规则的线条、现代化的建筑掩映在蓝天白云下。

南头城工业区的新变化,得益于表现抢眼的深圳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的同时,前5月深圳第三产业投资657.80亿元,增长30.9%;更值 得关注的是,前5月,我市第三产业税收增长远高于第二产业。作为长期研究深圳经济发展的专家,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非常关注深圳经济结构 的变化,他高度评价深圳第三产业的发展,认为深圳正在向后工业化社会迈进。

开放包容的深圳,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外资企业。已在深圳 设立工厂多年的电子巨头韩

国三星,将目光瞄准了深圳服务业。今年2月,韩国三星电子株会社在深圳高新区设立大型通信设备研究院,该项目是三星全新的海外研 发机构,主要是研发面向中国及全球的基站设备及通信前沿技术,建立通信网络设备检测体系等。

三星选择深圳,看中的恰恰是深圳这座城市的科技创新活力、成熟的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交融等无形财富。

对深圳青睐有加的不止韩国三星。目前,深圳第三产业备受外商青睐,今年前5月,外商投资第三产业新设项目579个,同比增长14.9%;合同利用外资 18.65亿美元,同比增长240.4%。吸收合同外资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该三大行业吸纳合同外资额均成倍增 长。

第二产业出现新变化

第二产业也出现了新变化,在主打“两个市场”战略指导下,深企成为拓展内销市场的主力军,如今已经取得惊人成绩,前5月,深圳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额8221.02亿元,其中,工业产品内销4075.39亿元,工业产品内销率达到49.6%。深圳服装、深圳珠宝、深圳手机、深圳钟表、深圳电视、深圳电脑等优势产品获得极高的占有率。

“拓展内销市场调结构,提高了企业的生存能力。”小家电巨头艾美特副董事长蔡正富介绍,上半年艾美特业绩同比增速接近10%,这一成绩是在外销市场同比下跌3.65%的背景下取得的。今年上半年外销市场不好做,幸运的是艾美特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上半年凭借研发创新和提高生产力,内销市场快速增长,同比增长达26.15%。

深圳工业结构的持续改善让人刮目相看。记者注意到,今年前5月,我市工业产品内销额同比增长11.2%,远远高于外销增速12.9个百分点。“二季度以 来,外商的外销订单一直下不来,国外市场不好是主因。”经营外销市场达20年之久的某电子企业负责人对出口忧心忡忡,幸运的是,由于转型早,内销市场一直 在稳步增长,这使得企业在外销不好的背景下,仍有力量搞科研和发展壮大。

难能可贵的是,深圳工业产业层次不断提升,工业产品结构 明显优化。今年前5月,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94.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2.8%,同比增长9.2%。前5月,我市机 械装备行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5.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6.2%。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苹果、三星、索尼等IT巨头,都把最新产品放在深圳生产,深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IT巨头青睐深圳,吸引了众多配套厂商落户,深圳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增 强。据悉,不少跨国公司在深投资的企业群,包括了开发、设计、生产、组装、销售和配送等多个环节,IBM、伟创力、富士康等在深建立大型的产业配套企业 群,其属下生产企业及周边配套企业达到数百家。

产业配套能力持续增强使得出口结构不断优化,目前,深圳机电高新产品出口优于整体。

前5月,我市机电产品出口1106.9亿美元,同比增长56.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830.8亿美元,同比增长70.3%,占全市出口比重56.7%。

从要素驱动迈向创新驱动,从低端制造迈向高端制造的全面转型升级,推动了深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前10强,全部在深圳设立总部 或区域总部,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深圳第一支柱产业。深圳正全力构建以“高新软优”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在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等方面实现战略性转型,推动规 模效益迈上新台阶,进一步强化内涵式发展。预计到2015年,深圳GDP将达到1.5万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第三产业 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6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超过35%,互联网、新能源、生物、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超过20%。

21世纪是海洋世纪,而舟山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生物医药产业基础,是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理想之地。本期“海洋项目平台”向您推荐的是舟山经济开发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项目投资150亿元,合作方式为独资、合资、合作,期待实力企业共建。

正在建设中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面积约3.2平方公里,是舟山群岛新区规划确定的海洋生物医药示范基地,主要引进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及其他生物医 药制品、新型海洋保健品、海洋生物综合加工与利用技术等。项目拟打造中国一流的海洋生物医药专业园区和国际知名的海洋生物医药研发谷,并建设成为舟山培育 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承接国际先进生物医药产业技术转移的重要平台

第三篇:淮阴区工业产业发展态势与总体布局

淮阴区工业经济发展概况

一、工业产业发展态势与总体布局

(一)主导产业

1、食品加工业:近几年来,淮阴区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采取内育外引、提升总量、抓小扶大、创建品牌等有效举措,使全区食品产业步入了提质增效、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截止目前,全区食品工业共有列统企业40户,从业人数 2万余人;产品涉及冷鲜肉制品、食用油、面粉、绵白糖等大类;主要产品产能为绵白糖15万吨、精幼砂糖5万吨、屠宰生猪150万头、生产肉制品8万吨、食用大豆油40万吨、色拉油6万吨、国标一级、二级豆粕15万吨,初步形成了原料基地化、产品系列化、加工多元化、企业现代化的发展格局。2011年11月份,淮阴区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2010-2011年度全国食品工业强区”,为当时江北唯一获得该荣誉的县区,为江苏省获得该荣誉的三个县区之一;淮阴区食品工业基地被市政府授予“淮安市重点特色产业基地”。2012年,食品工业累计实现产值145亿元、销售收入137.1亿元、利税12.8亿元、利润1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4%、51.3%、13.8%和11.9%。2013年,食品工业累计实现产值174.5亿元、销售收入171.6亿元、利税14.3亿元、利润1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19.8%、11.2%和14.0%,其中双汇食品、民康油脂开票销售超10亿元,白玫糖业、新象面粉、中淮植物油、天参饲料、大北农饲料、六和饲料等10户企业开票销售超亿元。

特别是近年来,天参饲料、六和饲料、来两份食品、中

- 1年开采总量达350万吨,是全国井矿盐开采规模最大的矿区和重要的元明粉生产、出口基地,已成为苏北现代卤水物流的中心枢纽。2012年,该行业实现产值17.1亿元、销售收入 18.7 亿元、利税2.0亿元、利润1.0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2.9%、7.7%、22.2%和34.9%。2013年,该行业实现产值26.3亿元,销售27.61 亿元,利税2.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41%、47.09 %和16.76 %。

为促进盐硝资源深度加工,开发中下游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盐化工及其深加工产业,2014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充分利用市盐化新材料产业园的“飞地”政策,实施“块投”、“点投”并举,现已有金岭化工等5个盐化工项目签约落户。

(二)特色产业

1、特钢产业:淮阴区特钢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初步形成了以振达钢管、翔宇电力、方圆锻造、兴甬铝业等为龙头的产业群,产品涵盖大口径无缝钢管、特高压钢管塔、设备锻件、汽车轮毂、汽车零部件以及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等10余个系列,有的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2012年,全区特钢产业实现产值48.9亿元、销售5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7%和36.8%;利税5.2亿元、利润4.1亿元,分别同比下降3.0%和9.3%。2013年,全区特钢产业实现产值71.8亿元、销售70.9亿元、利税6.7亿元、利润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7%、33.9%、26.0%和23.9%。

重大项目中,翔宇电力二期的部分竣工投产、御林金属的两条轮毂生产线设备安装完成并试生产、年产200万件轮

- 3来,相继引进了胜克机电、德尔泰电器等一批具有较高产品附加值电子电气企业,加上全区原有的华宙电子、格来德家电、华安安防等企业,共同构成了全区电子电气产业的核心,目前全区拥有行业企业22户。2012年,该行业实现产值32.2亿元、销售31.8亿元、利税4.06亿元、利润3.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12.5%、27.0%和33.5%。2013年,该行业实现产值46.9亿元、销售45.9亿元、利税5.77亿元、利润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1%、36.1%、37.0%和36.1%。

5、包装印刷业:

全区现有包装印刷类企业20余户,其中美嘉包装主要从事酒类产品的包装,品牌涵盖洋河、双沟、今世缘等;一品梅纸制品主要为苏烟集团淮安一品梅配套企业,产品主要为香烟包装等。2012年,该行业实现产值30.7亿元、销售28.7亿元、利税3.94亿元、利润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8%、20.9%、19.4%和26.7%。2013年,该行业实现产值42.3亿元、销售41.5亿元、利税5.2亿元、利润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8%、39.1%、27.3%和29.1%。

(三)新兴产业

1、高端装备制造业:全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占设备制造业比重很低,企业规模偏小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大部分装备制造企业还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劳动密集、原材料消耗大的加工型产品居多,技术密集的大型成套设备较少,服务型制造占比偏低。2012年,全区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3.95亿元、销售14.26亿元、利税1.94亿元、利润1.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3%、41.6%、120.8%和152.5%。2013年,全区5户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累计实现产值

- 5企业开票销售总量的66.73%。白玫糖业、桑乐太阳能等41户企业实现开票销售超亿元,其中双汇食品、华能淮阴电厂、振达钢管等3户企业实现开票销售超10亿元;海螺水泥、白玫化工等19户企业实现入库税金超千万元,其中双汇食品入库税金突破1亿元、达到1.03亿元,同比增长24.9%,为全区第一个入库税金超亿元企业。

二、产业转移承载态势及相关政策

1、2013年工业大会上,区委、区政府提出了要制定淮阴区2013-2015年县域经济加快崛起实施方案,重点要大力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加快壮大产业规模,到2015年高新区主导产业集聚度达70%以上。食品加工、机电科技、钢铁机械等传统产业要在延长产业链条上下功夫,每个产业每年都要新上3-5个规模项目,真正形成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到2015年,食品加工要成为全区销售首先突破300亿元的产业,机电科技、钢铁机械要全部突破100亿元。要把新兴产业培育作为全区今后发展的战略性工程,在现有软件产业的基础上,再培育2-3个销售超50亿元、100亿元的新兴产业,形成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

2、2014年2月份,为深入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区委、区政府决定从2014年起实施“工业强区”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我区要充分利用“飞地”政策,在市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做好2-3平方公里的淮阴盐碱科技园创建工作,抽调人员搭建班子专门负责基础设施配套以及项目服务工作;工业新区要加强与市盐化新材料产业园的对接和合作,促进盐硝资源深度加工,开发中下游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工业新区品位和档次,配合高新区做好淮阴盐碱科技园创建和管理工

- 78 -

第四篇:受产业地产“蝴蝶效应”辐射长沙布局大工业版图

受产业地产“蝴蝶效应”辐射长沙布局大工业版图近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获批,为上海的产业地产发展多了一个增长极。业内人士分析,产业地产发展的“蝴蝶效应”将辐射全国,带来新的契机。而长沙正应这一发展的新势头,计划用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布局一个大工业版图。长沙国际企业中心位列其中,占据了雨花经开区核心地段,正全力打造长沙的新型都市工业化产业地产园区。

目前,项目主推集中在五期13-15栋的12层办公空间。200-1000平方米户型,3.6米层高的自由组合办公空间,可实现研发和办公的双重运用,广受企业家们青睐。已交付地块入驻率超90%

长沙国际企业中心由3个地块组成,总占地260余亩,计划建设5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总部基地及研发楼,是湖南首个专门针对成长型企业打造的集办公、研发、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示范园区。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可容纳500多家企业,解决20000多人就业,因其集约化用地的特色,届时,将形成年产值近百亿元的产业链,年利税达数亿元。

现在,项目的第一个地块8号地已经全部建设和招商完毕,已有150家企业投产,入驻率超过90%。据悉,8号地块进驻企业以环保设备生产、电子制造、医药研发、电气制造等行业为主,包括省内知名企业科比特集团、华康生物制药公司、咿呀母婴、口口香米业、唐羽茶叶等。

当前正在建设的1号地块,通过招商前置,采用定制模式,成功引进3家知名央企——中国轻工业长沙工程有限公司、长沙长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和中铁航空港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目前1号地已经引入100余家企业,首批房屋将于今年10月底交付给客户投产使用。产业地产蓬勃发展区域价值升级

目前进驻长沙国际企业中心的企业均为无噪音、无污染的环保型、三新科技型企业。项目营销负责人说,长沙国际企业中心拒绝了一批投资客,也限制没有实体的企业进驻,这一切是源于“东湖高新集团”做专业科技园运营商的社会责任感。

发力长沙,长沙东湖高新投资有限公司在做好产业地产的同时,更看重为进驻企业带来贴心、实效的服务。今年7月,雨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正式在长沙国际企业中心设立企业服务工作站,借助这一平台长沙国际企业中心将为企业切实提供政务、税务、融资、交流等多方面的服务。

今年年初行业协会Anrev针对亚太地区投资意向展开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68%的人表示今年有意投资工业和物流房地产业,较去年同期上涨了40%。同时,大中华地区的工业和物流房地产在最具吸引力的投资方向上排到了第二位。

全国的产业地产之热毋庸置疑,同时,长沙南城随着省府区域的日益崛起,沿万家丽路向南,长沙国际企业中心所在的长株潭融城区域正在两型社会的发展高速路上领跑。业内人士认为,将来随着地铁一号线的拉通,便捷交通将进一步缩短融城区域与主城区的距离,区域价值还将进一步升级。

【露灬珈】

第五篇: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工业合理布局工作的通知

 工信部产业[2009]第10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厅(委)、经济和信息化厅(委)、经(贸)委、中小企业厅(局)、信息产业厅、通信管理局、有关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

产业集聚发展有利于经济要素的集约和优化配置,有利于企业、行业间的相互协作、融合和提高,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现工业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各地在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方面开展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些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和重要支撑。但是,部分地区在产业集聚过程中也存在着园区数量和种类过多、规划滞后、主业不突出、服务不规范、企业关联度弱、资源集约性差等弊端和问题,失去了产业集聚的优势,制约了工业园区科学、健康发展。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在各地逐步形成技术更加先进、结构更加优化、布局更加合理、更加有利于发挥区域优势的产业发展格局,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现就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实现工业合理布局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推进区域工业集聚发展

各地工业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性,把规范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作为实现产业集聚、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的重要平台,引导和推动企业合理、有序地集聚建设和发展,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有效提升产业整体水平,推进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进程。要依据“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结合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统筹考虑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促进优势产业、关联企业和相关保障要素集约建设,形成若干主导产业明确、关联产业集聚、资源设施共享、污染治理集中、废物循环利用的工业集中发展区,改变工业企业分散、无序和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模式,使区域工业的建设集中度要逐步达到50%以上。发挥工业园区的强大带动和辐射作用,实现区域工业关联发展、成链发展、集聚发展、集约发展、合作发展。

二、科学规划,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

各地工业主管部门要会同地方相关部门在调整、充实、提高原有国家级和省级相关产业园区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工业园区的数量、类型、规模和水平。制定工业园区规划既要积极稳妥、实事求是,也要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带动性,既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要求,也要突出区域产业特色,错位发展。支持跨区域、跨行业和跨所有制的企业在集聚中重组,鼓励相邻区域的工业园区在协调中整合,避免产业趋同和重复建设,把工业园区办成发展现代制造业的集中区、吸引投资创业的集聚区、机制改革的先导区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区。

三、加强监管,集约利用土地

各地工业主管部门要协同相关部门加强对工业园区建设用地的管理,遵循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工业园区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选址要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集约、高效开发利用土地,促进工业园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健康发展。严格禁止越权审批、圈占土地、低价出让土地等违规行为。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并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给予农民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依法需报国务院批准的,要按规定程序报国务院审批。各地要按照相关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通过开展土地置换等方式鼓励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合理整合工业零散用地。

四、鼓励创新,实现结构优化升级

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发展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要选择发展基础好、科技资源富集、工艺技术和产品先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较强竞争力及带动性的优势企业作为园区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立足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克服片面追求工业园区规模和引资数量意识,注重园区项目的质量和效益,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注重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使工业园区成为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强力引擎。禁止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废物难处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进入工业园区。

五、加强环保,实现绿色生产

工业园区要集约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环保。要结合区域和产业发展规划,统一建设道路、电力、燃气、供水、排水、通讯、消防等基础设施,实现资源共享;合理确定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等指标,提高要素利用率。推广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技术和工艺,充分消纳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建设污水处理厂、热电联供等高效能公共设施。广泛采用建筑节能、节水等技术,鼓励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资源利用,实现建设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经济收益大、环境保护好的工业发展目标。

六、积极协调,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服务体系

各地工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信贷支持,加强工业园区融资平台建设,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服务体系,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强园区“造血”功能,解决园区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支持工业园区内自主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等相关条件的企业采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通过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鼓励和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

七、完善配套,提升工业园区服务能力

加快公共平台建设,提升园区配套服务能力。鼓励在工业园区内设立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和人才中心。建立面向园区产业企业和项目服务的信息平台、技术研发平台。创立或引进第三方物流。鼓励通过设立多种形式的创业服务机构,

吸引国内外高素质人才到园区投资创业。研究鼓励园区承接高附加值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业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完善鼓励创新保障体系。进一步支持工业园区在新形势下创新体制和机制,为其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

八、加强指导,逐步实现标准化管理

各地工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工业园区建设的监督和指导,组织研究和建立工业园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体系,提出对工业园区产业集聚程度、投资完成情况、土地利用效率、环境保护指标等内容的考核指标,推动开展工业园区管理标准化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解决工业园区发展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支持工业园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园区发展。

九、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管理工作水平

各地工业主管部门要组织人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跟踪了解地区整体和局部产业集聚和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状况,准确把握工业园区建设发展进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组织开展区域间的交流和协作,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的经验、创新的理念和措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推进产业集聚和加强工业园区管理的工作水平。对产业集聚和园区发展中的重大情况和问题,及时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

联系人:李彦云电话:010-66069905

二〇〇九年三月十八日

上一篇:中国计生协会章程下一篇:烛光里的妈妈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