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的策略有哪些

2024-06-21

学习方法的策略有哪些(精选7篇)

篇1:学习方法的策略有哪些

低年级时,可以由老师或家长帮助孩子把整册知识划分成几个大的模块,把相同的或有联系的知识分到同一个模块中,形成知识结构图,高年级则由孩子独立完成。之后,按照每个模块的内容结合课本每一个信息窗进行细化,细化到自己觉得无法再细化为止,这个知识结构图就丰满了,而我们自己头脑中也对本册知识有了一个明晰的了解,在后面的学习中,这就像一个树干,剩下的都是在每个枝干上再添枝加叶了。

篇2:学习方法的策略有哪些

每个单元都是一个知识点,除了掌握这些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把它画到整册知识的树干上去,同时也把它归到更大的数学知识体系中去,所以,在学习这一单元的知识之前,要先明确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一环节的预习,建议采取列表的方法,也可以是知识树的形式,总之,要在头脑中有个清晰的画面,让自己随时能提取出上课时所需要的知识。这个环节就是树枝,树枝长多长、长多粗跟树干关系很大,也跟你是否给了树枝部分足够的营养有关。

篇3:学习方法的策略有哪些

由此, 我们不难看出略读课文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对略读教学讨论的展开, 教师们也开始认识到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性, 开始关注略读教学的研究。但由于缺乏学习借鉴的资源, 许多一线教师也只能凭借课标中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 凭着自己的教学经验“摸石过河”。笔者发现在略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着以下误区:

误区一:变“略读教学”为“简略地读”。教师过于放手, 忽视学法的引导、总结, 退让一边让学生读, 再任其自由地交流。看似以生为本, 实则是“教而不教, 读而未读”。这样的略读教学形同虚设, 影响了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性。

误区二:变“略读教学”为“课外阅读”。有的教师认为把教学时间花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上才有价值, 所以理所当然地忽视了略读教学, 而把大量时间消耗在精读课文的讲读上, 造成了“两败俱伤”的局面:精读课文中没有指导学生开展扎实的语言实践活动, 略读课文又放任为“课外阅读”。

误区三:变“略读教学”为“精耕细作”。教师面对文质兼美的阅读精品, 难以割舍, 用一课时来教学, 意犹未尽。于是将略读课文的字词句段、篇章结构精耕细作, 与精读课文如出一辙, 于是一课时变成两课时、甚至三课时, 完全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评析:对略读课文教学三大误区的分析, 道出了作者对略读课文教学的担忧。这些担忧与思考, 源于作者对语文教学的关注, 对日常教学工作的反思。由此可见, 作者是一位教学的有心人。而及时地记录、整理自己对教学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是一种基础性的、有效的教学研究。)

如何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要求?如何根据略读课文的特征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来用好略读教材, 教好略读课文, 实施有效的略读教学?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思考着、探索着。

一、略读课文教学的定位

1.目标定位。从第二学段开始, 《课程标准》提出了略读的要求:学习略读, 粗知文章大意。在教材中, 精读与略读两类课文既有着一致的语言学习目标, 但在功能与分工上各不相同:精读课文承担着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文章的方法的任务, 适宜于学生进行“精细”的阅读;而略读课文则是精读课文的补充与延伸, 是学生通过阅读实践, 运用阅读方法, 逐渐将“知”转向“行”的载体。因此略读课文教学是不容忽视的。

2.方法定位。精读课文在教学时, 必须“细嚼慢咽”,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略读课文教学时, 教师就要舍得放手, 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进行自读自悟, 并在学习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也就是说, 略读教学是学生粉墨登场, 教师退居幕后。不过, “放手”绝不是“放纵”, 特别是在重点、难点的地方, 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和点拨。

3.价值定位。略读课文教学是架设课内外阅读的一座桥梁, 其教学价值不可小觑。所以, 在教学中, 要根据教材特点、评价要求, 逐步向学生的独立阅读延展。根据教材各个单元主题及课文的不同特点, 在略读课文教学中, 教师要引领学生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自主阅读, 并适当地向课外延伸、拓展, 最终成功渡向独立阅读的彼岸。

(评析:作者对“略读课文教学的定位”, 从“目标、方法、价值”三方面进行阐述, 严谨而有条理。在阐述的过程中, 《课程标准》的引用、教学经验的说明、教学体会的分析、教学观点的提炼, 使得文章条理清楚、层层深入、有说服力。)

二、略读课文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 领会内涵把握尺度

根据教材编排的意图, 略读课文的教学, 方法的要求高于内容的要求。因此, 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 在阅读时间上给予保证;要重视方法的习得与运用, 鼓励、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运用掌握的读书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程序时要注意把握尺度, 综合考虑阅读教学相关的目标和要求, 如学段特点、学情、编者意图、文本特色等。

(二) 注重预习培养能力

略读课文的预习应体现增量。从三年级起可安排课内预习, 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理解字词, 读通课文。参照“导读提示”进行自主阅读, 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四年级可引导学生读文质疑、领会表达方法;五六年级可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预习, 用“审题读文、查阅资料、摘抄积累”等方法进行独立阅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课堂读文的效率, 赢得“掌握方法、适度拓展、积累运用”的良机。

(三) 整体入手因文而异

关于略读的评价, 《课程标准》要求“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教材的大意”。崔峦老师也指出:课堂教学结构要“简”;课文作为“例子”, 要明晰不是课文的精读和略读, 而是课型上呈现的方式为精读和略读。在教学中,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指导:一读, 整体入手, 粗知大意;二读, 学做批注, 欣赏体会;三读, 交流收获, 习得方法。”教师在精读课文教学中要重视授“法”, 学生在略读课文中要循法用法, 同时要“略”中有“精”, 辩证地处理教材。

1. 精简结构, 块状推进

与线型教学相比, 以块状推进的方式进行教学, 更符合“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精简结构, 关注“生成”, 采用诸如“初步感知——自读自悟——交流点拨——积累拓展”的板块设计方式组织学习活动, 给学生足够的自主阅读时间, 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历练, 并视学情定教学内容, 根据课堂生成调整教学思路, 再引导学生质疑解惑、交流点拨, 才能把语文能力训练落到实处。

2. 略中有精, 合理取舍

“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饮之”, 四十分钟的教学内容安排宜少而精。教师只有选准训练的着力点, 精讲品读, 才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如王春燕老师执教《猴王出世》一课时, 从“语言形式”入手, 探究语言如何承载内容表达意义, 引导学生将着力点放在理解、欣赏语言、感悟经典名著的语言魅力上。

3. 研读交流, 多元评价

阅读的过程就是鉴赏评价的过程, “从阅读中的心智活动来看, 吸收和倾吐是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的”。在教学中, 要精心设计讨论、争辩、交流等对话形式, 让学生畅所欲言, 引导他们关注语言、关注方法、关注运用。通过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评价, 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阅读有所收获。对于学生真切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 要鼓励、指导他们运用合适的语言进行表达, 通过多元的评价与交流, 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 适度延展积累运用

一是延伸阅读。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七届青年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总结时指出:“……应当在读好课文的前提下, 让学生尽可能地多接触一点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篇课文是写关于科学研究发现的, 涉及许多深奥的地理知识。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观察世界地图, 了解七大洲、四大洋, 查找大陆漂移说的相关资料;在课中, 教师可设计补充魏格纳去实地考察的一些情况、医生的劝阻及他长眠在冰天雪地中为地质事业献身的震撼人心的资料;课后还可布置学生阅读魏格纳或其他科学家关于科学研究的故事, 再作交流。此外, 选读课文也可以按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单元, 让学生在学完略读课文后拓展阅读。

大量的课外阅读, 能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提升文化品位, 造就健全人格。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接触名著, 领略经典的魅力, 享受“名著之旅”:四上《昆虫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五下《水浒传》《西游记》;六下《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可采用定时、随机指导两种方式, 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效率, 落实《新课程标准》“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的要求。

二是拓展实践。略读课文教学设计应该考虑为学生搭设实践机会的平台, 让其展示才能、张扬个性。如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 可让学生当“导游”, 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后, 欣赏带藏族民歌风味的歌曲《天路》;教学《小木偶的故事》, 让学生改写课本剧, 小组合作表演。学完《大瀑布的葬礼》, 让学生参照资料将课文改写成演说稿, 当一回巴西总统菲格雷特, 声情并茂地进行演讲……要尽可能使略读课文教学有声有色, 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

三是积累语言。纵观人教版新教材, 许多略读课文出自名家之手:《母鸡》 (老舍) 、《祖父的园子》 (萧红) 、《桂花雨》 (绮君) 、《松鼠》 (布封) 、《珍珠鸟》 (冯骥才) 、《慈母情深》 (梁晓声) 、《学会看病》 (毕淑敏) ……我们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认真阅读, 发现并积累经典规范的优美语言、精彩句段。运用做读书卡、读书笔记、讲述故事等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语言积累。

四是习得方法。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不仅授学生以渔, 更应引学生发现“渔场”, 进入“渔场”。课堂教学要设计侧重于阅读知识和方法技巧指导的环节, 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方法 (跳读、浏览、探求性速读法、品味性精读法、类比读书法、读中联想记忆法等) , 又要在阅读实践中运用积累的方法。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可以“我为拯救黄河献一策”为题, 引领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信息, 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渗透整理信息的方法, 再通过制作“黄河变迁”档案, 让学生运用跳读、扫读、选读等略读方法读懂全文, 让学生明白, 对于有效的信息, 可以用资料卡的形式及时保存, 初步懂得资料卡的内容及制作方法,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及时积累资料的习惯。

(评析:作者用鲜活的课例, 从“领会内涵, 把握尺度”“注重预习, 培养能力”“整体入手, 因文而异”“适度延展, 积累运用”等几方面具体地阐述了如何实施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这种结合课例的论述方法, 说服力强, 值得借鉴。)

三、略读课文教学的方法设计

要使略读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 精心设计教学预案是前提。因为教学预案是指导教学实践的蓝本, 教师唯有依托教学目标, 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 并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 才能最大限度地达成教学目标。虽然“教无定法”, 但还是“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下面, 笔者就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 概述几种略读课文教学的方法。

文学赏析法:以“文学欣赏”为主要教学目标。师生共同对课文进行自由的、多元的、个性化的赏析。欣赏的内容可以是故事情节, 可以是人物描写, 也可以是写作方法。此种方法在美国的国语教学中颇为常见, 近几年来, 在国内也有所呈现, 基本以“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出现。如五下《金钱的魔力》、六下《鲁滨孙漂流记》等名著均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赏读。

比较欣赏法:将同一主题或同一作者的几篇文章融合在一个或几个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学。旨在为学生创设比较阅读的机会, 让学生在比较探究中锤炼阅读方法, 提升阅读能力。此种方法, 是“主题阅读活动”的一个分支。如五上以“走近毛泽东”主题单元的两篇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和《毛主席在花山》;作家赵丽宏的两篇文章《与象共舞》《山雨》选择这一方法展开教学是非常有效的。

质疑解疑法:让学生初读文本, 找寻“疑”点, 由“疑”生“问”。教师指导学生梳理、筛选、归并问题, 并以此作为贯穿教学始终的主问题。此种方法引领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借助自主阅读, 达成问题解决”的过程。质疑解疑法在略读课文教学中还是比较常见的。

任务驱动法:教师在教学导入时, 根据文本特点, 有意创设学生都喜爱参与解决的问题情境, 由此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文本的兴趣。这种方法, 对于提升学生“选择相关信息, 达成问题解决”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如四下《牧场之国》、六上《蒙娜丽莎之约》等略读课文运用上述方法组织学习活动时, 教学增量是明显的。

(评析:根据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 作者提炼出了比较实用的“文学赏析法”“比较欣赏法”、“质疑解疑法”和“任务驱动法”等四种略读教学的方法, 简洁而清晰地介绍了它们的特征和操作方法。这种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提示, 便于一线教师学习和借鉴。)

总之, “教略学丰, 精略有致”, 是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策略。认识略读课, 上好略读课, 架设起课内通向课外的桥梁, 才能把学生引向浩如烟海的墨香世界, 语文素养的提高才能真正变成现实。

篇4:巴菲特取胜的策略有哪些?

这封2015年致股东的信有很大的信息量。既包括了2014年伯克希尔公司一年的经营情况,也涵括了其过去50年的经营和对未来50年的展望。作为既是经营者,又是投资者的角色,巴菲特充分体会到了从经营者角度考虑投资问题才是投资成功的关键之一。

同样的一封信,对个人投资者与企业经营者而言,得到的启发和心得却会有所不同。对个人投资者而言,简单的方法或许可以复制巴菲特的股票组合,他买什么,你就跟着买什么。但聪明的投资者会像他学习一种正确的投资理念和方法,而不是盲目的跟随投资。毕竟我们所处的市场环境和个人的资金规模、期限都与其不同,不能简单的复制其投资组合。对企业经营者而言,巴菲特的经营理念也颇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本文不做展开。

对中国投资者而言,伯克希尔的整体业绩和各个子单元的经营成绩并不需要太多的关注,个人投资者更多需要留意的还是,巴菲特作为成功的投资者,其从过去60年投资经历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1、“投资”的定义

巴菲特谈到,“投资就是把现在的购买力转移给别人,同时期望未来收到更多的购买力。”

换言之,在巴菲特的定义中,投资就是使自己资产在交易的过程中实现复利增长,前提是实现跑赢通胀的收益,否则无法获得更多的购买力。因为,统计表明,除了股票资产和实物资产,多数资产(包括现金、债券和大宗商品)都无法长期跑赢通胀。

2、投资的风险是什么

巴菲特说,“相对于现金而言,股票波动性总是更大。但长期来看,以货币为基础的投资工具,要比一个分散的股票投资组合风险要高的多。当然,这个投资组合是所需要的管理费和手续费不能太高。所以,短期持有股票(比如一天、一周、或者一年),相对于持有现金相关的投资风险要高的多。比如,资产价格下降可能威胁到投行的生存,因为价格大跌可能迫使他们卖出证券,进一步打压市场。此外,任何对资金有短期需求的投资者都应该保留适当的钱在国债和银行存款里。”

对投资者而言,价格的波动性并不是真的风险;真的风险是投资者永久性损失本金的风险,具体来看包括,由于投资的企业经营不善导致企业亏损、破产或倒闭的风险。因此,股票价格的波动大并不等于风险大。货币基金或者银行存款看似收益稳定,但由于投资回报远低于通胀水平,因此,面临贬值的风险更大,这才是投资者最主要的风险。换言之,如果投资者将主要资产放在货币基金或者现金上面,由于面临长期的通货膨胀的风险,显然,现金资产的购买力会面临大幅下降和贬值的风险。

但对于那些采用融资杠杆的交易者而言,波动性则是他们面临的主要的风险。一次价格的剧烈波动,也会导致过高杠杆的投资者出现爆仓的风险。

3、投资期限的问题

巴菲特建议,“大部分投资者而言,都可以、也应该把投资时限设置为数十年,短期的价格变动是不重要的。他们应该关注长期购买力的增加。”

以年为单位作为投资期限,很多中国投资者都做不到。多数人都是把股票的波动当作赚钱的机会,但只有少数人,或者说是少数成功的投机者可以通过频繁交易生存并壮大。

那些贴近市场的人,往往很难无视市场价格波动而耐心持股数十年。否则,的确会有很多人可以成为股神。当然,巴菲特成为股神的关键还不是靠被动持股来赚钱,主要通过保费收入来投资,从而放大赚钱效应。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借助杠杆来做投资,这些保费收入对保险公司而言,是负债,但多数负债都属于低息,甚至无需偿还本金的负债。而个人投资者却很少拥有这一点优势。

4、在市场暴跌的时候买指数基金

巴菲特说,“六年前有权威人士警告股价会下跌,当时买了一些低成本的指数基金,现在的回报能保证有不错的生活。因为这些基金不但股息在增加,本身的价格也在上涨(当然这其中也有涨涨跌跌)。”

指数基金的最大好处就是回避了非系统性风险,也就是完全杜绝个股风险。不管哪家公司破产,都无法改变指数长期的上涨。当然,一定要投资那些经济长期增长的国家。有人总结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之一,买股票就是投国运。比如投资美国和中国这样长期增长的国家。

买入的时机也很重要,一定要确保是低成本的买入,也就是在指数处于暴跌的时候买往往能够捡个大便宜。当然,很多投资者还是无法克服市场波动带来的恐慌情绪,毕竟,多数市场参与者往往都是在市场大涨的时候才追进来买股票的。

在2014年上证综指处于2000点风险的时候,多数人都知道蓝筹股指数估值便宜,但为什么不会大举买入上证50ETF呢?关键还是担心市场进一步下跌,因为,很多人还是热衷于赚短线的差价,而不是长期持有5-10年,更不会长期持有数十年。

5、对投资者的忠告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的高风险的行为包括:

① 频繁的交易,试图“抓准”市场的波动,

② 不充分的多元投资,

③ 向基金经理和顾问支付不必要且高昂的费用,

④ 用借来的钱做投资,

这些行为都可能会摧毁你的丰厚回报。没有经济学家、顾问、电视评论员能告诉你高风险事件什么时候发生。所谓的预测家能填满你的耳朵,但是永远不能填满你的钱包。”

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所以对市场预测的需求,投资者永远都需要。但是,投资的最大魅力就在于不确定性,通过把握一些确定的东西,来回避不确定的东西。比如通过“安全边际”的建立来回避市场的不确定性。通过足够的分散化投资来化解单个标的物的风险。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当然,对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由于并不具备巴菲特那么专业和智慧,所以,很多时候,专业的投资顾问服务还是成为了许多投资者需要借助的外脑。否则,华尔街早就应该消失了。

杠杆到底需要不要加呢?巴菲特曾经说过,杠杆与投资者、市场的关系,就像是油门与汽车的关系。加大了油门当然可以跑得快一些,但如果前面是悬崖,你也继续踩油门,那么,其效果就像市场风险很大的时候继续加大融资杠杆一样可怕。

篇5: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有哪些

通过范例和解题教学,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一方面要通过解题和反思活动,从具体数学问题和范例中总结归纳解题方法,并提炼和抽象成数学思想;另一方面在解题过程中,充分发挥数学思想方法对发现解题途径的定向、联想和转化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数学思想观点为指导,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范例教学通过选择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的例题和练习进行。要注意设计具有探索性的范例和能从中抽象一般和特殊规律的范例,在对其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展示数学思想和具有代表性的数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对某些问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运用多种方法,从各条途径寻求答案,找出最优方法,培养学生的变通性;对某些问题可以进行由简到繁、由特殊到一般的推论,让学生大胆联系和猜想,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对某些问题可以分析其特殊性,克服惯性思维束缚,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一些条件、因素较多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全面分析、系统综合各个条件,得出正确结论,培养其横向思维等等。此外,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解题以后的反思,优化解题过程,总结解题经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篇6:高三物理教学的策略有哪些

小组合作学生——“先学后教,教学和一”的有效实现途径

我们所说的“先学”在实现方式上,既可以让学生独立自主进行,也可以通过组建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通过课堂实践证明,将这两种方式加以结合,是实现“先学后教,教学和一”的有效途径。具体到物理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加以分组,让学生针对前置作业进行交流,往往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先学后教,教学和一”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先学后教,教学和一”也充分将学生当做学习主体地位,在活跃了课堂氛围的同时,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值得在教学实践中大力提倡。

篇7:在学习上的学习策略有哪些

这种掌控力不仅是对于外在环境(external)的,还是关乎你的内心“环境”(internal)的。

提高内在掌控力的方法有两点:第一,你需要相信自己是能够专注的。很多人在开始学习前就会不停地担忧——“我肯定没法学那么长时间”,“我一定学着学着就走神了。”在对自己能够做到的信念都不足时,我们的行为也会随之受影响。甚至在自己真的不停走神时还会想:果然,我就知道我没法专注。第二,你需要发自内心地重视你想要专注的事情。只有在你真正明白这件事对你而言的意义时,你的大脑也才会分配更多的认知资源给眼前的事情,帮助你专注。

另一方面,如果你在学习时身边随时可能会有各种随机的刺激源“弹出”,那你可能潜意识中就已经在为它们的发生做准备了,因此,你会一直有一种隐隐的兴奋或焦虑感。你或许一直在有意无意地“期待”着下一声“bling!”以及随之而来的一条讯息。但是,当你知道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已经被完全掐灭,或者减到最小了,你潜意识中就可以“放松警惕”,并且专注于眼前的事了。

那么该怎么管理你的外部环境呢?很简单,只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a. 关掉所有的社交媒体提醒和会弹出的APP通知,因为即使你不会点开看,在屏幕亮起的那一刻,你的注意力还是被分散了,你极其有限的认知资源也还是被侵占了,不论你理性上是否愿意。

b. 如果条件允许,将手机调成静音并放到视线以外的地方。所谓“眼不见心不烦”,当你看不见它的时候,你拿起来“把玩”的冲动才有可能被克制。

c. 尽量杜绝被其他人打扰的可能。对朋友和家人视而不见是很难的,但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主动告诉他们:“今天x点到x点我需要专心学习,如果没有急事请不要来找我”。

2. 一次只对自己承诺一件事

(multitasking)这件事情。因为人其实是无法做到真正的“一心多用”的。事实证明,即使是边走路边打电话这样简单的一心二用,都会让我们更容易撞到别人。因为,与其说是互不干扰的“多任务并行”,不如说我们其实只是让注意力在不同的任务间迅速切换。如果它们所占用的认知资源不多,那可能只是我们切换的速度和频次快到了我们以为自己达到了真正的“一心多用”。

所以呢,即使两个或以上的任务看起来是可以“并列进行”的,但同时做的效果远不及一个个完成的效率和质量。这是由于在每一次切换任务的过程中,我们的认知资源都会被损耗,而我们有限的注意力和认知资源也无法让我们能够完美地同时兼顾多个任务。

在学习中,只有一件件地把手里头每件事做好,才是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3. 区分学习的空间和休息的空间

尽量不要选在你一般休息的地方学习,比如你的卧室,甚至你的床上。将学习和休憩的空间完全分开,能帮助我们保持专注。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会“认出”这是休息的地方,并把待在这个地方作为一种休息的“信号”。那么不难想象,这种状态下的大脑是很难专注起来的。

所以呢,不管你的卧室,你的床上再舒服,也不要在那里学习哦~不仅如此,如果你习惯在休息的区域工作、学习,你在真正需要休息的时候也会更难进入状态、更难入睡,因为你的大脑也会混淆这里究竟是学习还是休息的地方。

4. 要想学得好,真得睡得好

研究发现,睡眠充足的人,学习的效果会更好。这可能是因为充足的睡眠能让人更有精力、更专注于学习。另一方面,心理学家发现,在睡眠过程中,人的大脑并没有休息:许多记忆会在海马区和大脑皮层之间传输——海马区中存储着我们的短期记忆,也就是我们新接触的信息;而大脑皮层则记录着我们的长期记忆,也就是我们过去形成的、长期保留的知识体系——而通过睡眠,大脑会将新学来的知识和旧有的知识进行关联,将新学来的信息整合进知识体系中。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醒来后,会觉得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变得更深入了。

5. 善用同伴压力

善于利用同伴压力也能督促我们更好地学习。研究发现,如果人们将自己的学习目标告诉朋友们,他们会在之后更努力地学习,也更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因为在他人面前,人们会希望表现出自己有信守诺言的能力和品质。所以,如果下次你希望通过一门考试,却担心自己懒惰的话,你可以将“我要通过xx考试”发布到微信朋友圈,让朋友们都看见。

上一篇:安全总监安全生产责任书下一篇:2022河北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心得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