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的正确学习方法有哪些

2024-04-21

英文的正确学习方法有哪些(精选8篇)

篇1:英文的正确学习方法有哪些

很多男生认为自己的声音粗,音色不好听,所以在唱歌的时候就故意夹紧嗓子,以使声音变细变好听。告诉大家,这样是完全错误的唱歌方法!

唱歌讲究的是气息的运用,这样的一种唱法是很难去控制气息的,基本就是用嗓子在唱歌。时间久了,嗓子容易坏掉。

大家不要太在意自己的音色,张宇声音同样很粗,不照样成为了当红歌星?

把嗓子放开点,舒展点,敞开胸怀去唱,这样声音反而会让人听起来更饱满、更有力!

发声的时候,一定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尽量避免声音过于靠后或者过于靠前,这些都会影响别人的听觉感受。

说一下高音。到了高音部分,千万不要扯着嗓子去往上喊。此时应当把发生位置移到头腔,运用头腔加自己的气息把声音顶上去。否则,唱出来的高音要么跑调,要么让人感觉很不自然。

多加练习。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反复练习。认真揣摩里边的每一个节奏、每一个音色变化,直到做到熟练运用各种唱腔!

篇2:英文的正确学习方法有哪些

(1)合作。

人不是独立的个体,不能离开群体而存在。有些物理问题,单独思考会回答不全面,此时需要集体的智慧。有些实验一个人无法操作,就需要两个人,甚至四个人一起分工协作完成。有时答案五花八门,则需要集体讨论,找到真理。

(2)坚持。

学习物理要能吃苦,爱因斯坦说,“成功是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学习物理要有想法,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和足够长的杠杆,我能撬动地球”。学习物理更要谦虚,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习物理必须脚踏实地,夯实基础,系统把握,循序渐进,不搞突击。

篇3:英文的正确学习方法有哪些

一是创造性思维必需的三要素: (1) 有渊博的知识, 因为知识的组合能形成新的创意; (2) 有探求新事物, 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 持之以恒进行各种尝试的毅力。《教师教学用书》 (人教版, 下同) “课文研讨”部分就是这样分析的。

二是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有: (1) 有渊博的知识; (2) 运用知识不断探求新思路; (3) 留意细小的想法, 并锲而不舍地使之变为现实。《教师教学用书》“练习说明”部分又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我们且不去理论同是《教师教学用书》为什么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地方会给出不同的说法。下面笔者试着分析这两种答案的来源以及合理性。

很显然, 答案一来源于课文第6、7节 (说明:文章开头给出的问题段为文章的第1节, 全文总共14节) 。第7节有这样的论述:“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 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必须要素之一:要有渊博的知识。括号中为笔者注, 下同) 。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 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 必须有探求新事物, 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有探求新事物, 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 在此基础上, 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有持之以恒地进行尝试的毅力) 。”结合第6节提到的要有“渊博的知识”, 第7节提到的“创造性的思维, 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 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于是概括出了以上三个要素。

再来看答案二。从课文中句子“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 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可看出“如何运用知识”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关键要素, 而“创造性的思维, 必须有探求新事物, 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在此基础上, 持之以恒的进行各种尝试”是对“如何运用知识”的具体诠释, 编者认为没有必要将其分解为两个方面。另外, 从课文中语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 主要根据之一是,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可看出, “相信自己, 留意小灵感并发展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要素, 并且是拥有创造力的前提。而且课文最后一节的论述:“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 不断积累知识 (有渊博的知识)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 而去探求新思路, 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运用知识探求新思路) ;一旦产生小的灵感, 相信它的价值, 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留意细小的想法, 锲而不舍地发展下去) 。如果能做到这些, 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课文最后一节总结的三个方面就是对创造性思维三个要素的全面概括。

并且, 课后“研讨与练习”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关于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为什么到篇末才给出全部答案?教材的编写者到篇末才给出“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的全部答案, 他们应该也是赞同答案二的。

在作者的笔下, 创造性思维究竟有哪些必需的要素?要素之一是有渊博的知识, 这是毋庸置疑的。还有哪些?不过, 我们首先应该达成这样的共识:“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这个问题作者用文字表述的意思应该是确切、惟一的, 只不过是读者理解上存在分歧。

我们再来细读第7节的文字:“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 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 必须有探求新事物, 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在此基础上, 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必须承认“发挥创造力”与“创造性思维”是两种不同的说法, “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创造力”指从事创造活动的能力, 当然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而创造性思维是指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因此根据句子“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 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就简单理解为“运用知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必需要素, 这显然是错误的。而且“运用知识”这种行为也不是要素的范畴。

其实作者阐述得很清楚:“创造性的思维, 必须有探求新事物, 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创造性思维的必需要素之二应该是“探求新事物, 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紧接着的下句“在此基础上, 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持之以恒地尝试的结果是发挥创造力、突显创造力, 最终成为一个拥有创造力的人。而“持之以恒地进行尝试”已经超出了思维活动的范畴, 不能列为创造性思维必需要素之一。

答案二的提出者还认为文章第8、9节所举的两个例子正是用以论证“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 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从而更加确证创造性思维的必需要素之一是“运用知识”。笔者不同意这样的说法。首先, 关于“如何运用知识”, 两个例子中没有只言片语, 而句子“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和“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 以及相应的句子“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此后不久, 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 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传递给读者是这样的思考:人物不是在已有的事物面前止步不前, 而是头脑中有探究新事物的态度和意识。这里突出的是探究新事物而具有的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这两个人的发明都是首先有了探求新事物的意识, 然后活用知识, 进行尝试而获得成功的。作者举这两个事例是为了用典型的事例具体论证“创造性的思维, 必须有探求新事物, 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完整地阅读这两个事例, 更是如此。

另外, 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一节是对创造性思维必需要素的完整概括, 笔者也不同意这个看法。最后一节是这样写的:“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 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 而去探求新思路, 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 相信它的价值, 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 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其中, “这些”指的是: (1) 自信, 相信任何人包括自己拥有创造力; (2) 经常保持好奇心, 不断积累知识 (知识不断积累的结果便是有渊博的知识) ; (3)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 而去探求新思路, 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 强调要有运用知识探求新思路的意识) ; (4) 一旦产生小的灵感, 相信它的价值, 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锲而不舍地发展小的灵感) 。做到了这四点, 你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也就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以上四点, 相信自己拥有创造力是前提, 渊博的知识是基础,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 有运用知识探求新思路的意识是关键, 而锲而不舍地发展小的灵感是保证。不过, 这四点论述的是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而不是创造性思维的必需要素。当然, 要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 首先要具备创造性的思维。也就是说, 这四点中应该包括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

要素是指构成事物必不可少的因素。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作者笔下创造性思维的必需要素有二:一是渊博的知识, 二是探求新事物, 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文章开头的问题:“从下列四种图形中, 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解题者如果对以下概念知识都很精通, 直线、曲线、角、对称, 直线构成的图形、非对称性图形、没有角的图形、由直线与曲线构成的图形, 并且解题者头脑中不满足于一个答案, 有探求新思路的态度、意识, 运用积累的丰富知识去思考、分析, 自然会有新的发现, 会发现四种答案全都正确。也就是说渊博的知识和探求新事物, 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是创造性思维必需的。

而要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要具备的条件有四:一是相信自己拥有创造力, 二是拥有渊博的知识, 三是有探求新事物, 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四是持之以恒发展小的灵感。这四点与文章结尾段只不过是表述方式不同而已。

篇4:英文的正确学习方法有哪些

[关键词]真理主观性;真理科学性;实践唯物主义

[中图分类号]B0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372(2009)02-0093-03

当前我国哲学界关于真理问题的研究,最大的争议是在真理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这个老大难问题上。而要真正推动真理论的发展,首先遇到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评价和认识流行观点,然后是探讨真理的方法论问题,最后才是真理本质的层次性问题。

一、对流行观点的评价

关于真理,现在流行的观点认为,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真理的本质在于其内容的客观性,在马克思主义真理论中,真理性和客观性就是一回事,同主观性是水火不相容的。衡量一个认识是否真理,就看它是否包含或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人们往往认为,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主要是指在真理性认识中包含着不以人和人类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一切科学的定律、学说、理论之所以是真理,只是因为它们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很明显,这些论点无非曲折地说明了真理的科学性或符合性,客观真理论偏要人为地演绎出真理的客观性,将之当作真理客观性的含义,从而硬将这些论述与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所在等观点扯在一起。我们不禁要问,当认为客观性是真理的本性时,是否认为真理还具有科学性?如果不否认,那么真理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是什么关系?一方面说一切科学的定律、学说、理论之所以是真理,只是因为它们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无非表明真理的规定性在于符合性、正确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却认为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这又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情况。这里的问题是:真理的本质到底是客观性还是科学性?在客观性和科学性两者之间,我们何去何从?笔者认为,从人们对真理客观性或真理客观内容的解释和表述看,其实质是以曲折的形式表达真理科学性问题,所谓真理客观性的含义与真理科学性的含义完全是一回事。事实上由论者的一系列论述只能得出真理具有科学性的结论,只可将之视为真理科学性的含义,而不能得出真理或真理内容是客观的结论,不可把它当作真理客观性的含义。真理定义特别是真理科学性的含义中已经很好地体现和包含了所谓真理客观性的内容,所以科学性与客观性相比较,更科学、更准确地揭示了真理的本质特征,只有科学性才有理由和条件成为真理的本性。既然科学性和正确性已经足以揭示认识的真理性,就完全没有必要再另立一个客观性或客观真理的命题和概念。

二、必须采取综合的方法研究真理

研究任何问题,方法很重要,方法关乎思维过程甚至基本结论是否正确和全面。鉴此,对于真理问题,应该联系马克思和列宁的有关论述,并且应该与人的本质问题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还真理以本来面目。由于真理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问题,真理的本质是有层次的,所以对于真理问题,决不能用单一的方法来理解和认识,而必须采取综合的多样的方法进行。以前的研究存在简单化的偏向:(一)探索真理、追求真理,是有了人以后的事情,真理是对人而言的,而不是对物而言的,是人的本性使然,在人出现以前,在洪荒未垦的自在世界,没有也不存在真理的问题。真理问题具有厚重的人学意蕴和坚实的人性根据,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属人的问题。世界物质的一般属性(客观实在性、可变性和可知性)为真理提供了客观可能性的界限,真理的可能性存在于认识对象的无限可能性空间中,但要使真理变成现实还需要人本质力量的参与,人的实践本质和生命本质构成了真理的内在机制和现实机理。真理问题是人的存在方式必然要产生的问题,没有人,就没有真理,离开人,真理问题就说不清。人的本质怎样,真理的本质就怎样,真理的本质与人的本质具有内在的一致陛。这就启发我们,应该从人的角度考察真理问题,联系人的本质探讨真理本质,正如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一样,研究真理本质必须联系人来进行。近年来在人的本质研究过程中,有一种很有影响、很新颖的方法和思路,就是运用类和个体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人的普遍本质和特殊本质、共同本质与个体本质。与此相关,研究真理的本质问题,也有一个类和个体方法联合运用的问题,真理的本质也是普遍和特殊、共同和个体的统一体。如何借助这一研究路向,挖掘真理这一方面的本性和特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二)人类的认识活动是由知、情、意渗透贯穿其中的真、善、美的统一,人类的认识形式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其本质也必然是有层次的、多级的,而不是单一的。正像列宁所指出的:“人的思想由现象到本质,由所谓初级的本质到二级的本质,这样不断地加深下去,以至于无穷”[1]。(三)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明确地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一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现在来看,这些论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不只是如传统观点所认为的那样,论述认识论或真理论问题,而是第一次在世界观的视角凸现实践的地位和意义,扬弃了以往抽象的、实体的、既成的、直观的思维方式,开启了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实质,确立了实践的、主体的、生成的、关系的思维方式,展现了实践哲学的全新视野,是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论断。要求我们对待任何事物、任何问题,都要既从物的方面去理解,又要从人的方面去理解,既要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也要从主观的角度去看待。这一方法论原则,对于我们考察真理的本质、分析客观真理问题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我们主张真理是客观的经典依据和方法论根源。换句话说,用实践思维方式研究真理问题,就必须从主观的方面看待真理,正视真理的主观性,必然得出真理是主观的。所以,在实践唯物主义精神的指引下,遵循实践哲学的方法原则,正确对待真理的主观特征和主体本性,挖掘深藏其中的主观意蕴,是关乎真理论研究和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要求。

三、应从两个视角理解真理的本质

从上面的论述可见,探讨真理的本质,必须遵循实践性

原则、层次胜原则、属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和方法论原则,应该从两个视角出发理解真理的本质问题。

(一)真理的根本归属问题,也就是真理的元问题或最高问题。真理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我们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态度。这个问题的实质是真理与其他精神现象(包括知、情、意、理性、非理性在内)共同具有的属性和特征,回答真理属于哪一类事物、哪个序列,即它属于主观的精神之列还是客观的物质之列的问题,也就是真理的初级本质或类本质。真理作为一种认识、一种反映,有别于被认识、被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前者是人思维创造的结晶,是人在意识中对客观对象的反映、理解和再现,是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关于客体的主观映象,属于人对世界的观念把握,体现了主体与客体的思想关系。由于观念映象虽然根源于物质实在,但它超越物质的感性实在性,是进入主体意识之中、被主观化了的客体本相。观念映象和客体本相是有区别的,它具有主观的特征,即当客体以信息的形式被输入主体的头脑中转化为思想的内容时,它是经过主体思维“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和处理。因而认识包括真理性认识必然是主观的东西,具有主观性。作为人的内心世界、心理状态、观念的东西,真理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客观对象所没有的主观性。真理属于认识论范畴,这一出发点就已经决定了真理必然是与客观存在对立的。因为真理作为认识论范畴,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而不是客观存在本身。真理是第二性的东西,客观存在属于第一性的东西。如果把真理当作客观的,就会混淆物质和意识的区别,取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从真理所体现的主体精神看,所谓真理,从字面或语义分析,含有真实的道理、真正的理论之意,贵在一个理,是与假理相对应的,同人的心智、理智密不可。离开人,离开人的思维,在人类出现以前的混沌状态下,世界无所谓真假,世间无所谓真道理与假道理问题。就是说,真理仅仅有“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理”,而这“理”正是由人创造、为人所认同而存在的。因此,真理必然同时包含着人的创造性,必然体现着特定历史条件下实践着的人的理想和追求,是作为主体的人对客体信息所进行的选择、整合、重构、超越和创造。它既是对现实对象属性和规律的正确把握,更负载着人的主观目的和价值追求,它必然外化为人的实践的工具,必然地成为人在现实之“真”的基础上实现思维创造和价值追求的工具。真理作为思想对象的观念把握,是客观之真与主观之理的统一,集中体现了人特有的主观能动性,凝结着主体理性的伟大创造力。

从真理所涉及和解决的问题看,由于真理是人的正确的认识,所以真理是一个认识论范畴,而不是一个本体论范畴,它回答的是人的认识与其对象的关系如何(具体说就是符合与否的问题),而不是认识的对象自身如何(例如它是否存在的问题)的问题(因为这属于本体论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当我们谈论真理时,是说某人的认识是否真理,而不是说某客观对象是否真理。离开人和人的思维而独立自存的客观实在是无所谓真理不真理问题的。正如列宁所说:“真理问题谈的不是物的不变的本质,也不是不变的意识,而是反映自然界的意识和意识所反映的自然界之间的符合。”[3]因而它本质上是属于主观精神世界,而不是属于客观物质世界。真理首先是主观的,然后当它作为再认识的对象时,它才是客观的。这里的客观是形式意义上的或外在表现方面的(这时真理其实就是作为认识对象的精神客体),而不是实质内容或内在本质层次(因为它既不是自然客体也不是社会客体)的。

(二)从真理与谬误的关系角度看。正像真的、善的、美的与假的、恶的、丑的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联系而发展的一样,真理与谬误作为人类认识的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总是相互规定、相互照应的,真理的本质规定性是在与谬误关系中存在和展现的,我们揭示真理的本质,离不开谬误,也只有在同谬误的比较中才能完成。这里的关键是真理与谬误的区别问题或者二者的特征问题。对此,必须结合二者的定义。关于真理与谬误两个概念的含义,目前一般认为,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体现的是主客体之间的统一和肯定关系;谬误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来面貌的歪曲的、错误的反映,它体现的是主客体之间的分离和否定关系。这说明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同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显而易见,真理即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认识,一个认识之为真理,在于它揭示了客体的本质,反映了事物的规律,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达到了一致或符合,说明了真理的本质在于其特有的符合性、正确性和科学性;而谬误即非科学的理论,错误的认识,一个认识之为谬误,在于它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没有达到一致,歪曲性、错误性和非科学性是谬误的本质特征。科学性是一个理论成为真理的关键,歪曲性是一个认识所以是谬误之所在,科学性和歪曲性是二者的基本分野和主要界碑。

综上所述,真理作为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即科学的理论,它包含认识和正确的认识两个规定性,简而言之,真理是特殊的认识。认识这个规定性把它同真理的对象区别开来,表明真理属于主观世界和观念领域;而正确的认识这个规定性进一步把真理同谬误区别开来,表明真理是主观世界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那一部分。这两个规定性缺一不可。否认真理是认识就等于否认了真理本身,而否认真理是正确的认识同样是否认了真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对,真理是主观映象,它是主观的;与谬误相对,真理是正确的认识,它是科学的。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7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篇5:象棋的正确学习方法有哪些

一、学习基本知识。先大致了解象棋的发展史,学习并掌握棋子的走法、吃子、胜负和的判定、行棋记录、简单规则和基本常识。

二、学习象棋的基本杀法。学习象棋的基本杀法和较简明浅显的残局例胜例和基本定式,了解杀王和残局的推理分析方法和技巧。

三、了解布局种类。有步骤有选择地学习常见布局基本变化,了解布局基本理论、基本战术以及实用的杀法。

四、由中局杀法入手。学习中局的战略战术,进而了解中局的战术原则等基本理论。

五、观摩或打谱学习名手对。并通过对局评注和分析,学习名手战略战术的运用。

篇6:象棋的正确学习方法有哪些

可以将象棋看成三部分:开局,中局,残局

1.开局库要全面,了解开局越多,应对时才能得心应手,较易掌握主动。如果是开始学棋,建议学习屏风马布局,大多变化是从这里面衍化的。

2.中局要敢于和对方拼杀,激烈对抗,有道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下棋也是如此,没有谁能从开局一直思考到结束时的所有棋路,再加上由于人性格的差异,棋路就会出现不同。个人认为敢于走对攻的棋比走互相纠缠棋型的好,当然耐心十足的人尽量不要让她发挥“纠缠棋型”小心应付才行的。

3.残局,残局基础了,很多时候是在中局不能取胜与对方的,那就要棋手多掌握各类残局知识,让其在中局象残局过渡时,朝着自己的方向发展。

经过总结,提高水平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打谱。学习前人的布局、残局等成果,掌握基本技巧。

2. 复盘。下完棋后找高人拆解,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逐渐改进。

篇7:中考的正确学习方法有哪些

这主要表现在学习时不注意劳逸结合,不善于转移大脑兴奋中心,使大脑终日昏昏沉沉,影响学习效率。

上述表现是中小学生中常见的,一个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总会有其中一种或几种表现。认识到这些表现,进而弄清其背后的原因,我们才能够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指导。

不会抓重点和难点

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抓不住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找不到学习上的突破口和浪费了时间与精力。

不能理论联系实际

在看书和听课时,不善于寻找重点和难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出击,分散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所谓“学而必习,习又必行”。而方法不当的学生往往只满足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表现为动手能力差,不喜欢上实践课和操作课,不关心现实生活。

不会做学习无计划

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但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因此。看什么、做什么、学习什么都心中无数。他们总是被动地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主动去想“我要做什么”。

不会科学利用时间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从从容容;而有的学生虽然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却忙不到点子上,实际效果不佳。有的学生不善于挤时间,他们经常抱怨:“每天上课、回家、吃饭、做作业、睡觉,哪还有多余的时间供自己安排?”,还有的学生平时松松垮垮,临到考试手忙脚乱。这种现象都是不会科学利用时间的反映。

不会听课

这主要表现在课前不预习,对上课内容完全陌生,无法带着疑问去学;听课时开小差不记笔记,或充当录音机的角色,把老师所讲的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只让自己的记录与教师的讲述保持同步,而不让自己的思路与教师保持同步;课后不及时地复习。听完课就万事大吉等等。

不求甚解、死记硬背

篇8:尿素饲喂肉牛的方法有哪些

1 尿素拌和精料

这是最常用的方式, 颗粒状尿素比晶体状尿素好。将尿素均匀拌和在精饲料中 (按一定用量) , 拌时防止结块需充分混匀, 当天拌当天喂。可将拌和后的精饲料单独喂, 或拌和后的精饲料与粗饲料 (基础日粮) 混合喂, 也可把含尿素的精料混拌到植物性废渣 (果渣、甜菜渣、蔗渣) 中饲喂。

尿素与精饲料充分混合饲喂时, 肉牛对尿素具有较高的耐受能力。若分散在全天而增加饲喂次数便可适当提髙喂量。尿素喂量大体等于日粮干物质的1%, 或精饲料的3%, 或日粮总氮量的20%~30%, 分2~3次投喂。一般情况下每100 kg体重喂20~25g, 育成牛30~50 g/ (d·头) , 育肥肉牛80~100 g/ (d·头) 。喂量可根据体重大小适当调整。每日每头的安全喂量为:130~200 kg体重日喂量50 g, 200~350kg体重日喂量100 g;350~500 kg体重日喂量130 g;500 kg以上体重日喂量150 g。饲喂时依此量由少到多逐渐加大到安全量。

2 尿素青贮料

青贮料是肉牛的重要饲料, 以玉米青贮最为普遍。由于其粗蛋白含量不足, 可用尿素青贮料提高其粗蛋白水平。此法制作简便, 同时能避免氨的特殊气味和尿素中毒。在制作青贮料时, 按青贮原料重量的0.5%, 将尿素颗粒均匀地撒入, 边青贮边撒尿素, 随着青贮原料装窖即可, 由此, 可显著提高玉米青贮的粗蛋白质水平。

3 制成尿素舔盐砖

同饲料盐砖一样, 用尿素与其它物质均匀混合制成砖块, 让肉牛自由采食。其配比尿素为40%, 食盐47.5%, 糖渣或干甜菜渣10%, 另加2.5%的磷酸钠和少量微量元素为原料制成砖块状。为了提高适口性和尿素的利用率, 也可将尿素砖的原料混入粉碎的高淀粉精饲料内饲用。如果饲用尿素舔盐砖时, 应避免再淋受潮变软, 每日每头舔食量120 g~200 g。也可加入一定量粉碎秸秆, 防止舔时过量而发生中毒。

4 尿素秸秆颗粒料

秸秆类粗饲料是饲养肉牛的主要饲料, 但粗纤维含量高, 粗蛋白含量较低, 适口性差。先将秸秆粉碎成草粉, 再加入尿素、维生素、矿物盐及高淀粉谷物, 压制成尿素秸秆颗粒料, 饲用效果较好。其配比为70%秸秆粉, 5%尿素, 12%谷物, 13%糖用甜菜干, 充分混合后用饲料颗粒机压制而成。

5 糊化淀粉尿素

这种尿素饲料既能提供瘤胃微生物活动的能量, 又可降低尿素的分解速度, 保持瘤胃内氨水平较低, 从而提高尿素利用效率。

6 尿素氨化秸秆

以尿素作为氨源对秸秆类粗饲料氨化处理, 既是尿素饲用的一种方法, 也是对秸秆化学处理的一种方式。它不是将尿素直接饲喂到瘤胃内, 避免氨的释放速度过快而引起中毒, 并提高了尿素利用率。另一方面秸秆经尿素氨化处理后提髙了含氮量, 改善了适口性, 增加了采食量, 提高粗纤维和有机物的消化率, 增加了秸秆饲用价值。

7 使用尿素时的注意事项

7.1 尿素占日粮总蛋白氮的数量不超过1/3, 或相当体重的0.05%, 并且要混合均匀。

7.2 必须与高能量的饲料, 最好与玉米和玉米青贮料充分混合, 以免引起中毒。

7.3 饲喂尿素要有一个由少到多逐渐增加的适应过程。

7.4 在日粮蛋白氮含量充足时不能补充尿素。

7.5 尿素不能溶解在水里或混合液体饲料里, 让肉牛直接饮用。

7.6 饲喂尿素时, 喂后不能马上饮水。一般饲喂后0.5 h饮水为宜。

7.7 日粮中必须供给适量而平衡的矿物质, 其中包括钙、磷和微量元素 (尤其是钴和锌) 。

7.8 添加适量的盐’提高适口t (全日粮加0.5%, 蛋白氮精料中加3.5%) 。

7.9 保证适量VA及其他维生素添加剂的供给。

上一篇:一体化教学案下一篇:韩雪娇同志主要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