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诗英译与文化修养

2024-04-08

汉诗英译与文化修养(精选5篇)

篇1:汉诗英译与文化修养

汉诗英译与文化修养

文章认为,汉诗英译者须得有深厚的.国学基础,熟悉汉语诗歌的写作特点,了解丰富的形象比喻,掌握典故用意了解成诗的氛围和契机,更要把握好诗的时空和意境.

作 者:张艳芳 董融融 作者单位:晋中学院外国语学院,山西晋中,030600刊 名:长治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ZHI UNIVERSITY年,卷(期):25(3)分类号:H315.9关键词:诗歌翻译 形象比喻 积累知识 背景

篇2:汉诗英译与文化修养

论文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菜肴英译

论文摘要:饮食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与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外国朋友在品尝中国美食的同时,也想了解每道菜名的含义、使用原料、烹饪方法等。因此,中式菜肴的准确英译在传播中华饮食文化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译中式菜肴,不仅仅是语言层次上的转换,更重要的是在文化层次上的进一步转换。

中式菜肴的翻译尤其要注意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因为许多中式菜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而且许多菜点的命名为食客添情助兴。比如,许多菜肴常以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动、植物和象征荣华富贵的物品来命名,或带有民间色彩,或带有艺术性,力求雅典、美妙,富于文采,用以迎合食客们审美的食趣,寓意吉祥的祝愿。通过菜肴名称这一窗口,食客可以领略中国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的绚丽多彩,领略到中国烹饪的浩瀚繁杂,博大精深。因此,翻译中式菜肴时我们需要做到“再现源语文化特征和再现源语文化信息”。

一、烹饪文化及烹饪方法的英译

中国菜烹饪的过程复杂,包括备料、刀工、火候、烹法等方面。要熟练而准确地将中式菜肴英译,除了熟知菜肴常用原料的英译外,还必须对菜的加工、烹饪及其在英语中的对应语了如指掌。

1.刀工(cutting

中国烹饪,刀工十分讲究,历来有“三分原料,七分加工”的说法,厨师总是因料施刀,根据不同的原料,采用不同的切割法,横刀、直刀、厚刀、薄刀、切花等,刀法对菜的质量有莫大的影响。譬如切猪、牛肉,猪、牛肉是有纹理的,顺着文理切,纤维长,炒出来的肉就韧。所以,炒肉片的肉,切时要横着纹理切。

翻译工作者为了译好菜名,应该了解中国菜的一些刀法。

有些中国菜的原料正式开切前,要有所加工,如去鳞(scaling)、剥皮(skinning)、剔骨(boning)、脱壳(shelling)、腌制(pick-ling)等。去鳞鱼译为(scaled rsh)、去皮肉(skinned pork),剔骨鸡(boned chicken)、虾仁(shelled shrimp)、咸蛋(salted egg)、皮蛋(preserved egg)、酸菜(pickled vegetables),等等。

切中国菜常用的刀法有:切片(slicing)、切丝(shredding),切丁(dicing)、切柳(rlleting)、切方块(cubing)、剁碎(mining)、捣烂(mashing),酿(stuffing)等。刀法英译时往往用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或是名词表达。如:肉片(sliced pork或pork slices)、鸡丁(diced chicken或chicken dices)、肉饼(mined meat或meat mince)、蒜泥(mashed garlic或garlic mash)、等等。

2.火候(cooking temperatures)

烹饪中国菜,掌握火候至关重要。这是因为一方面,菜的原料结构迥然不同,有的软,有的硬,有的脆,有的韧;另一方面,切的形状各异,块、片、丝、条,厚薄不等,长短不一。因此,生菜下锅,温度的高低,时间的长短必须恰到好处,才能使菜鲜美可口,保证菜的质量。中国烹饪的火候有文火(slow rre;gentle heat)、武火(high heat)和文武火(moderate temperature)之分。用什么样的火进行烹饪取决于什么样的原料和形状的菜。以鸡为例,如果是嫩鸡并切片,就宜高温快炒,这样炒出来的鸡肉鲜嫩可口;要是用慢火煮,鸡肉就会硬而韧。如果是老鸡,只能炯或炖,若炒食,鸡肉会咬不动。

3.烹饪方法(cooking techniques)

中国菜的烹饪方法很多,为了方便翻译,可把中国菜常用的烹饪技法作如下分类。一是煲、煮、炖。煲、煮、炖的共同特点是把食物置于有水的炊具中,然后加温,使食物变熟。煲(stewed):把食物放人一个煲中,加水加温煮。如,煲牛脯(Stew Brisket or Stewed Brisket)。煮(boiled):把食物放在有水的锅里煮。如,煮鸡蛋(Boiled Egg)。煮有快煮和慢煮(instant boiling/quick一boiling and slow一boiling)两种。炖(stewed):垠煮食品使之熟烂。如,炖肉(Stewed Pork)。

二是煎、炒、炸。煎、炒、炸的共同之处是烹制食品不用水,只用油。将油置于锅内,加高温使食物至熟。“煎、炒、炸”译为英语时均用场(-ing)一词,只是加不同的修饰语。煎(fried or pan一fried)锅里放少量的油加热,把食物置于其中使表面至黄。如,煎鱼(Fried Fish)。炒(sti;一fried):锅里放少量的油加热,后放人食物并不停翻炒直至熟。如,炒鱿鱼(Stir一fried Sliced Squid)。然而,“炒蛋”的英译却是Scrambled Egg,不译Sti:一fried Egg。另有一词是“爆“(quick一fried),”爆”是炒的一种方式,快速的炒使食物至熟。如,爆牛肉(Quick一fried Beef)。炸(deep一fried):把食物放进滚沸的油里使之熟。炸有“干炸”(dry deep一fried)、软炸(soft deep一fried)和酥炸(crisp deep一fried)之分,翻译时,一般均译为deep一fried。如,炸排骨(Deep一fried Spareribs)。

三是烧、炯、扒。烧(braised):先用油炸,后加进酱油等作料烧。如,红烧鲤鱼(Braised Carp with Brown Sauce)。炯(braised):紧盖锅盖,用文火把食物煮熟或炖烂。如,黄炯鸭块(Braised Duck with Brown Sauce)。扒(stewed or braised):用文火将食物喂或炖烂。如,扒羊肉(Stewed or Braised Mutton)。

四是烘、烤、焙。烘、烤、焙共同之处是食物与明火直接接触或放在铁架上烧,或者放在烤箱里烤。烘(baked):用火或热气使食物变热、变干至熟。如,烘面包(Baked Bread)。烤(roast , barbecued):食物在火上烤使之干、至熟。如,烤鸭(Roast Duck,这是唯一不用过去分词的译法)叉烤肉(Barbe-cued Pork)。焙(baked):用干热使食物变至熟。如、焙土豆片(Baked Potato Chips)。

五是蒸、熏、灼(余)、酿(填)。蒸(steamed):利用水蒸气的热力使食物热至熟。如,粉蒸肉(Steamed Pork with RiceFlour)。熏(smoked):用烟熏来调制食品,使其有一种特殊味道。如,熏鱼(Smoked Fish)。灼、余(scalded):如,白灼基围虾(Scalded Shrimps),永花生米(Scalded Peanut)。酿、填(stuffed):如,酿豆腐(Bean Curd Stuffed with Minced Pork),酉良 卿鱼(Stewed Carp Stuffed with Minced Pork)。

以上列举的是中国菜的一些主要烹饪方法。只要熟悉这 些技法,翻译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二、饮食文化与菜肴英译的技巧

现今的中国菜肴英译方法普遍采用音译、直译(写实)、意译(写意)和直译、意译相结合的方法,但有一趋向值得注意,即崇尚“写意”型,也就是另一意义上的“写实”型,一味摒弃菜名中代表中国饮食文化的“行话隐语”,只图使人了解菜式的实际意义,而忽略了其中寓含的文化精华,有人说这样就可以避免使人被复杂古怪的菜名搞的一头雾水,食欲大减。笔者认为大可不必,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不仅会使食客食欲大减,而且还会使对中国文化神往不已的外国朋友们大失所望。菜名的英译,应尽可能保留其富含的文化色彩。以下从保留中国文化色彩与中菜命名这两个方面来探讨中菜英译的技巧。

第一,以菜式原料和烹饪方法命名的中菜,即所谓的“写实型”,大都可以采用直译法。中国饮食资源极其丰富,烹饪方法更是难以计数,大都是国外未必有的,所以在这一情况下直译当然也可以保留文化色彩。这一观点在现今翻译界也是大都认同的。如:

清蒸甲鱼Steamed Turtle菠萝鸭片Sliced Duck with Pine-apple红烧全鱼Fish with Brown Sauce香菇蒸鸡Steamed Chicken with Mushroom。此类菜名的英译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烹饪方法一般以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出现;二是一个菜式中如果不止一种原料,翻译时一般译作“烹饪方式+主料+with+其他配料”。如:青椒牛肉丝Stir一fried Shredded Beef with Green Pepper。三是一个菜式中,如采用特别的酱料和作料,可在译名后加“within +酱(作)料”。例如:油浸绍鱼Steamed Pomfret in Oil;蚝油鸡球Chicken Balls with Oyster Sauce。四是有些菜式,烹饪方法并不十分重要,可以不译出来。如:蟹粉鱼唇Shark’s Lip with Crabmeat。

第二,以地名命名的菜式在英译过程中要注意保留本土文化,反映地方特色烹饪技艺和风味。此类菜名可有三种译法。一是直译地名原料法。如:广东香肠Guangdong Sausage。二是菜名反映地方风味时,英译时可在地名后加style(风味)。如:京酱牛肉Beef Cooked with Soy Sauce, Beijing Style。三是菜名中的原料为地方特产时,其译名为:烹饪方法+地名+原料。如:南京板鸭Steamed Nanjing Duck。

有些菜式各地皆有,而某处的特别独到有名,英译时即使原菜名中无地名,也可在后面加上地名,如粤菜有一名菜叉烧,是香料腌制的一种烤瘦肉,为广东特有。如果译为一般的烤肉,译文就未尽菜谱之意。因此,叉烧可译为Roast印iced Filletof Pork , Guangdong Style。又如潮洲烧雁鹅,可译为ChaozhouRoast Goose或Roast Goose,Chaozhou Style。

第三,中国独有的特色食品的英译,音译法是得到普遍认可的。如饺子、粽子、点心、锅贴、测羊肉都可音译为Jiaozi,Zongzi , Dianxin , Guotie , Shuanyangrou,再辅以简明解释。

第四,以药膳命名者。中药是我国独有的宝贵财富,自古 以来,人们就知道与饮食巧妙的结合起来,制成药膳,这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之一。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药膳的营养、保健、治病和延年益寿的作用,各大餐厅饭店里均有药膳菜肴。做好此类菜名的英译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常见的药膳菜肴有:构祀粥,西洋参炖鸡,双鞭壮阳汤,杜仲腰花,当归炖羊 肉等。药膳菜名的翻译有一定难度,因为绝大多数中药材没有相对应的英文名,如果直译为拉丁学名,如把当归译成Angeli casinensis,天麻译成Gastrodiaelata,绝大多数食客不会知道是什么药物,更不用说知道它们的疗效和滋补作用了。所以,我们应简译药名,除少数相应英文名或较为熟悉几种药物外,一般都译作herbs(药草),如“天麻炖鸡”可译为Stewed Chicken with Herbs,然后将疗效及滋补作用译出附在菜名后面。对于某些形象不雅的中药,如“牛鞭”,按字面意思译成whips既不雅,又令人迷惑。有人将其译为ox一tail,采用委婉语,以求与中文“牛鞭”的委婉语一致,笔者认为是可取的。

第五,以历史典故命名的菜名的英译。在中式菜肴中,有 一部分是由某个人创始,或与某人有关,因而以其姓名命名,如 东坡肉、狗不理包子、麻婆豆腐等。有一部分则是与某个历史 事件或传说有关而直接以该事件或传说而命名,如佛跳墙、大救驾(安徽寿县名』点。传说赵匡胤围困寿县九个月才得以占领,进城后劳累过度致病。厨师以猪油、面粉、果仁等精制一圆饼进呈,赵食后不久即康复。赵匡胤当皇帝后,赐该点心名“大救驾”。这类菜名一般比较复杂,不可以大而化之以某一固定译法为定则,应当灵活处理,在最大程度上保留这些深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典故,让外国食客吃得香,“想”得美。这类菜名的英译一般有以下几种处理办法。

一是以人名及其典故命名的,人名用音译或直译,菜名用直译方法。例如:东坡肉Dongpo Braised Pork麻婆豆腐MapoBean Curd宋嫂鱼羹Sister Song’s Fish Potage叫化鸡Beggar’s chicken;在译名后还可以辅以典故的解释,如“宫保鸡丁”,传统译法通常为Diced Chicken with Chili and Peanuts in Hot Sauce(invented by Gong Bao in the Qing Dynasty),虽然后面括号里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该典故,保留了部分文化色彩,但仍给人一种喧宾夺主的感觉,反不如译为:Gong Bao Diced Chicken(diced chicken with chili and peanuts in hot sauce,invented by Gong Bao in the Qing Dynasty)也就是上面所说的直译法辅以简单解释的方法。二是以传说、典故命名者,传统译法也是按“写实”型菜名译法直接译出该菜式的原料及烹调方法,然后用括号加上该菜的直译。笔者认为这也是一种反宾为主的做法,只让外国客人了解了菜肴所包含的浅文化层次的外在表象,而把让客人了解其深文化层次的内在表现放在了次位,其实这些外在表现客人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而有所了解的,而其内在表现你不讲,客人是无从知晓的,而这内在表现又是尤其重要的,所以此种译法是不妥的。而先直译或音译,保留浓重的文化特色,再在括号里辅以“写实”型菜名译法直接译出原料、烹法是更可取的。如“佛跳墙”,原先译作Assorted Meat and Vegetables Cooked in Embers(Fotiaoqiang一lured by its smell,even the Buddha jump the wall);不如译作Fotiaoqiang一The Buddha Jumped the Wall for Luring by Its Smell(Assorted meat and vegeta-tiles cooked in emb。二),这样岂不更加明了,主次分明,相得益彰。还有前面讲的“大救驾”,译作Dajiujia—A Kernel Pastry Snack of Shouxian(A town),that once came to the rescue of an Emperor。

三是由于这类菜式含有很深的文化内涵,短短的菜名翻译无法解释得透彻,刘增羽先生的意见颇有道理,“在英译名之外再提供一个简短的背景说明”,以便食客加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随着当今世界学汉语的热潮再次升温,像此类含典故的名菜可以偏向于先音译后解释的方法,如上所说的佛跳墙、大救驾、东坡肉等。

第六,以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动、植物和象征着荣华富贵的物品来命名者及以吉祥语命名者。在中式菜谱里,以“龙”、“凤”、“鸳鸯”、“如意”、“芙蓉”、“翡翠”、“元宝”、“荷包”等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动植物和象征着荣华富贵的物品来命名的菜名比比皆是。如“凤凰展翅”、“祥龙献瑞”、“龙凤呈样”、“鸳鸯鱿鱼”、“芙蓉鸡片”、“元宝鱼翅”、“翡翠妒鱼卷”等。菜 名悦耳动听,象征着吉祥如意,荣华富贵。以吉祥语命名的菜 名往往用来表示祝福,多用于节日、生日、结婚等喜筵上,反映了中国人民趋吉的文化心理如“全家福”(山东名菜。由二十多种原料组成,主要有海参、鲍鱼、鱼肚、鸡、鸭、冬菇、菜心等。在山东各地多用老年寿诞、新婚喜庆、婴儿满月、合家团圆的喜庆宴席,以取吉祥之意)。这类菜名还有”老少平安’。等:此类菜名的英译,不少人崇尚所谓某些原料的“转译”,比如“凤凰玉米羹”中的“凤凰”,不译成英语意为长生鸟的“凤凰”(phoenix),而转译作其真实原料“鸡蛋”(egg),甚至于粤菜的“西湖牛肉羹”中的“西湖”,也被人转译为所谓真面目的“’鸡蛋”。如此,“凤凰”所代表的吉祥如意便不可知,“鸡蛋牛肉羹”中的鸡蛋在其中也无法使人联想起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所以将“凤凰玉米羹”译作Phoenix(egg)Corn Thick Soup ,“西湖牛肉羹”译作West Lake(egg)Beef Soup较好。还有人将“凤凰拼盘”译作Assorted Cold Dishes in the Shape of a Phoe-nix,也是好的例子。还有一个“龙虎凤大烩”,人们一般将“龙虎凤”转译为三种原材料“蛇猫鸡”,即Thick Soup of Snake,Cat and Chicken,笔者认为,这种译法是叫人大倒胃口的,“龙虎凤”,多么漂亮吉祥的名字,却译作“蛇猫鸡”下三滥般的名字,所以还是译作Soup of Dragon(snake)Tiger(cat)and Phoenix(chicken)好。有人认为“一卵孵双凤”不可译为Two Phoenix Hatched from One Egg,应译作Chicken Steamed in Water Melon,为什么不把二者结合起来呢?译为Two Phoenix Hatched from One Egg(tow chicken steamed in water melon)。还有含有“芙蓉”这类美丽事物的菜名如“‘芙蓉鸡片”、“甜芙蓉燕窝”、“出水芙蓉鸭”和“芙蓉蟹片”的芙蓉都被转译为其原材料“蛋白”(egg一white),不能不说是使这些菜肴大失色彩,大减魅力。有人将一芙蓉海参”译为Sea Cucumber in the Shape and Colour of H363SCUS,将“鸳鸯菜汤”译为W ater一shield with Floating Manda-rin Duck就很贴切,有美感,笔者认为很值得借鉴。以上谈的是以吉祥事物命名的菜名,再看看以吉祥语命名的中菜的译法。人们通常采用意译为主,后加注释的方法,如菜名“老少平安”译为Steamed Bean Curd and Minced Fish(the whole family is well),而从我们关于中国文化与中菜英译的关系来看,使人们领略到更深层次文化的内在表现显得更加重要,所以译出菜名所蕴含的祝福含义更重要,而菜肴本身的原料和制法便在次要,所以不如译为The Whole Family Is Well(steamed bean curd and minced fish)。还有菜名“全家福”便可译作Happiness to the Whole Family(stewed assorted meats/hotchpotch,mixed with sea cucumber, squid, abdomen of fish,chicken,duck,fish ball,shrimp, black mushrooms and fungus etc.)。

第七,以一些美丽漂亮有趣的事物或形象情景命名的菜式。对于这类菜名的英译,不少人认为可摒弃中文菜名中美好形象和韵味,而只要使外国朋友明白菜是由什么做的,怎么做的就行了,笔者认为这只是停留在表现菜名的外在表象文化上,所以是不可取的。有些人认为“白雪映红梅”(蒸虾蟹肉饼,面上点缀着蟹卵)不可以译作Red Plums Reflected on White Snow,要译成Steamed Patties of Crabmeat and Minced Shrimp with Crab Roe on Top;“金华玉树鸡”(浙江金华特产火腿而著名,青菜形似玉树,即火腿青菜鸡)不可以译成Chicken Cooked with Golden Flower and Jade Tree,要译成Sliced Chicken and Ham with Greens;"翡翠虾仁”只可以译成Stir一fried Shrimps with Peas;“百花酿北菇”应译成Mushrooms Stuffed with Minced Shrimps;“雪积银钟”应译成Stewed Mushrooms Stuffed with White Fungus;“雪耳余架装”只能译为Scalded White Fungus wish Veiled Lady;“蚂蚁上树”应译成Bean Vermicelli wish Spicy Meat Sauce。这类译法要么完全不保留菜名的美丽丰韵,要么扭曲这种美丽丰韵,都是对中国美文化的损害。笔者认为可以找到保留这些美丽丰韵的方法:

白雪映红梅Red Plums Reflected White Snow(steamed patties of crabmeat and minced shrimp with crab roe on top)金华玉树鸡Sliced Chicken with Golden Flower(Jinhua ham)and JadeTree(greens)翡翠虾仁Stir一fried Shrimps with Jade(peas)百花酿北菇North Mushrooms Stuffed with Flowers(mined fungus)雪积银钟White一snow on Silver Clock(stewed mushrooms staffed with fungus)雪耳余架装White一snow Ear Lady(scalded white with veil)蚂蚁上树Ants Climb Tree(bean vermicelliwith spicy meat)有人将“红烧狮子头”译为Lions Head Casserole ,“白雪蟹斗”译为Snow一white Crab in Shell也是绝好的例子。

第八,中式菜肴讲究色、香、味、形俱全,而其命名也有许多以此为据。如“灯影牛肉”取的是其形,薄如纸,明如玉磐,能在灯影下照出物象,以此得名。由于这类菜名所含的文化色彩不是特别强,所以在英译时可以灵活处理。若是可以两全其美,既可以述其形、色、味、香,又可使人对菜名明了清晰,当然很好,如前所谈的“白雪映红梅”便可以很形象地译出其色、其意境。又如“四围碟”可以很简单地译为Four Small Cold Di-shes,“酸甜黄花鱼”其味“酸甜”也很好译出来Sweet and Sour Croaker,一样的例子还有“麻辣豆腐”译作Spicy Bean Curd,“鱼香肉丝”译为Sauteed Pork Shreds Flavored with Fish Sauce。但有些既无关文化之雅,又难直译其色、其香、其味、其形的,在英语又可以由其它词代替而使人十分明了,就不必牵强去保留其文化色彩,不如意译即可。如“红烧羊肉”中之色“红”很难译,意译为Stewed Mutton就很明了;还有‘.五香牛肉”之“香”也不用直译,意译为Spiced Beef即可。“香酥鸭”译为Crisp Fried Duck。

篇3:汉诗英译与文化修养

“哲学”一词来源于希腊, 哲学是一切思想文化的纲领。中国哲学内容从一开始就以丰富多彩为特征, 以儒、释、道为中心的哲学主流逐渐形成, 其中儒家又是三家中的主流。和西方哲学相比, 中国传统哲学因民族特点的差异在内容和形态方面有其特殊性。中国传统哲学始于先秦诸子争鸣, 到宋明发展到新高峰。中国传统哲学典籍包括《五经》、《四书》、《荀子》、《老子》、《庄子》等以及汉以后相关的哲学典籍子集, 同时也包括传入中国的佛学典籍。中国传统哲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体现了中国哲学的核心价值。中国传统哲学与政治伦理密切相关, 强调天人关系和人际和谐, 兼具辩证与唯物的思维传统。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华, 中国传统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

二、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

软实力概念由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一个重要参照部分就是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指一个国家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 简言之, 文化软实力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是不可忽视的一种伟力, 是对国家政策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影响因素。提高文化传播力使我国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得以扩大, 在以信息化为特色的当代社会, 提高文化传播力是提高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文化的传播能力对提升文化软实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涵盖丰富历史文献和文明遗产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永远是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充分利用本国的传统文化资源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坚实基础。

三、以中国传统哲学典籍英译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

明确中国传统哲学典籍英译的目的是典籍英译者的首要任务。郭尚兴指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持差异, 维护民族文化身份;促进互镜与互竞, 建构全球文化多样性;正本清源, 向世界呈现真正的中国哲学思想;走向世界, 为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提供资源[1]。由此可见, 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与建设是典籍英译目的之一, 中国传统哲学典籍英译是促进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渠道。翻译典籍文本以使中国传统文化逐步走向世界, 进一步丰富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资源。

如何认识中国传统哲学典籍英译的特殊性并做好英译工作是该领域译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对中国传统哲学典籍的正确解读是翻译的必备前提, 在此基础上, 将解读后的内容转换成英语。而如何准确解读又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解读传统哲学典籍首先要对典籍中的概念和术语进行历时考察与研究, 同时要把具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特点的概念进行相应转换, 使转换后的概念体系能够与西方哲学文化进行平等对话, 使中国哲学成为全球文化格局的一部分。

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解读阶段, 要注重对典籍进行相关文化历史分析。译者要从历时角度准确解读原文是关键之关键, 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诠释是典籍译者在诠释典籍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文本的特殊性, 要从多重视角诠释典籍内容, 在中国哲学语境中, 运用比较哲学的方式, 训诂和义理相结合。“多重历史视域融合”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认知方式。“多重历史视域融合”主要是指元典文本的视域、阐释者的视域和译者的视域之融合。其中以元典文本和阐释者的视域为主导因素, 译者的视域为从属因素。尽管从认知关系上讲, 此时译者的主体性占主导地位, 但译者的主要作用是以历史的观点尽可能客观地考察文本相对稳定和客观的历史上的规定意义, 并在翻译时尽最大努力最大限度地表达该历史意义[2]。因此, 历史文化多维视角解读是传统哲学典籍翻译的首要任务。

中国传统哲学典籍英译的表达阶段也需要多维思考, 其目的是把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以准确得体的方式转换成英语哲学文本。其中首要的问题是典籍译者需要具备典籍英语需要的双语能力和一定的双文化能力, 否则, 典籍英译质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以至于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译或者误译现象,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一定的负面干扰。此外, 译者要充分体现其在该领域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感, 本着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出发点, 为西方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传统哲学典籍译本。

依据现有的相关研究, 中国在输出自己的价值观以影响其他民族达到对自己的认同和理解方面不仅落后于西方国家, 甚至落后于日韩[3]。因此, 在强化文化硬实力的同时, 要广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加大传统文化传播力度是这个时代的召唤, 也是这个时代赋予译者的重任, 使典籍英译成为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魅力的重要渠道。

摘要: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中国传统哲学典籍英译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对中国传统哲学典籍英译进行文化历史分析, 对传统哲学典籍英译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思考, 提高中国传统哲学典籍英译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哲学典籍英译,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分析与思考

参考文献

[1]郭尚兴.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目的与性质[J].语言教育, 2013 (1) :58-63.

[2]郭尚兴.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认知的多重历史视域融合[J].大连大学学报, 2010 (1) :138-142.

篇4:典籍英译与文化软实力探析

关键词:典籍英译;传播;文化软实力

尽管多化元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客观现实和历史趋势,但文化霸权同样存在。典籍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现代文化的来源和基础。在与强势文化的竞争中,向西方推介蕴藏中华民族五千年伦理道德、形态观念的典籍,具有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意义,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需要,更是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一、“软实力”与“文化软实力”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次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他指出软实力主要包括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外政策和政治价值观的影响力等。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软实力也是极其重要的。

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狭义上讲主要包括哲学、史学、语言文字、法律、宗教等方面的影响力。广义上文化软实力等同于软实力。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表明我国已经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着眼点。当代社会,文化软实力是一个民族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也是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促进经济的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保障,更是综合国力强大的重要体现。文化的伟大复兴将引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

二、典籍英译对文化软实力的影响

一种文化只有传播出去才能增强该文化所在国家的“软实力”。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文化典籍是文化长河中最富有生机的部分,“典籍文献的流传是读者对典籍文本不断进行阐释的合集,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聚合而成民族文化软实力。”(辛红娟,2009:50-52)。中国典籍蕴含着中国五千年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蕴,是对外传播的重要内容。中国典籍浩如烟海,典籍的大量翻译是展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越来越频繁的中外文化交流中,世界人民了解中华文化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汉语的广泛使用及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的开办,都证明了世界人民想要了解中国的愿望。在这样的形式下,典籍英译的重要意义显而易见,它对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中西方文化融合,保持中国固有文化身份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典籍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所积累的一种特殊的财富——精神财富。典籍文化只有“在国际社会广为传布并为目标国民众所普遍认同,乃至于同化对方,其文化才能成为一种软实力”(李智,2010:105—107)。如果我国优秀的典籍文化不对外传播,就谈不上别国对我国文化的了解,更不谈不上接纳,当然所谓的发挥其潜在的力量——软实力也就无从谈起。通俗来讲,文化软实力就是用我们自身的文化去影响他人的意识观念、思想、行为。而英语是当今世界最为流行、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要在世界上更好的传播蕴含中华民族精髓的典籍文化,使其“泛化”为普世文化,借助于典籍英译这一重要的手段是不可避免的。当今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一直非常注重通过翻译向别国输出承载其价值观念的文化产品,在扩展本国文化产业市场的同时充分展示了其文化软实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因此,若要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就必须要重视典籍翻译,通过对外宣传介绍典籍文化来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典籍英译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1.典籍英译的现状

近年来,中华文化的精华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被译成英文在世界各地得以传播并有了一定的影响力。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文化影响力还相差甚远。正如许钧教授所说:“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声音不响、被认同度不高,影响也有限,与向来以数千年文明而自豪的中国人的期望相去甚远。”(赵芸、袁莉,20l0:17-29)。我国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在2004年参观中国翻译成就展时指出:“中国在图书版权进出口贸易中,贸易额比为16:1,出现严重逆差。”我国著名剧作家关汉卿的作品比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多得多,而世界上知莎翁者多,知关翁者寡。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进一步地重视典籍英译工作,对外传播中国典籍文化精华,让世界更好的了解和理解中国,真正展示文化软实力,对此翻译界责无旁贷,自不待言。

2. 应对措施

为改变典籍英译现状,切实做到通过典籍英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官方与民间需共同努力,达成共识,互相配合。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此项工作,为此笔者建议:

1)壮大本国翻译队伍

壮大本国翻译队伍,培养优秀翻译人才是当下解决典籍英译所面临的窘境的重中之重。中国典籍不能靠外国人来译介,一是某些居心叵测的国外学者,有意歪曲中国文化;二是中国典籍文字的特点使得外国译者很难准确地将中国典籍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外国读者。中国典籍文字是说一指二,意在言外的文字,正如王国维对中国的诗词语言特征说过一句名言:“一切景语都是情语”。以《诗经》中的句子为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中国译者将其翻译为:When I left here,Willows shed tear./I come back now, Snow bends the bough.“杨柳依依”译成Willows shed tear杨柳垂泪。传达了依依不舍之情,不但传递了意义,也传达了情感。而外国译者将“杨柳依依”翻译成Willows fluttering杨柳飘扬,无法做到达意,更不用说传情。

2)加强英汉本族语译者之间的合作

汉语学者对本国语言及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要比外国学者更深刻,对中华典籍中的一些深层文化元素(如风俗习惯和伦理纲常)更易察觉,所以翻译过程中就会少一些理解失误、文化误读,译作会更忠实于原作,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外国专家对外国文化及语言文字比我们了解的更透彻,翻译出来的语言更符合本国人的思维习惯。通过合作,即能保证译著的“信”和“达”,又能通过外国学者的修改润色,使译著达到“雅”的境界,从而使典籍既不失中国文化之真,又能自然地融入到目的语文化中。因此加强中外译者之间的合作对典籍翻译有着重要意义。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国家要重视典籍英译存在的问题,大力支持典籍英译工作。首先,政策上给与支持,拨出专款,作为典籍英译相关研究的基金。其次,设立专门的典籍英译管理部门,对要翻译的典籍统筹规划,有组织、有指导地对已翻译及待翻译的作品进行统计、研究,协调国家相关部门进行翻译、出版及对外传播。最后,在注重新一代人才培养的同时,发挥老一辈翻译家的余热,高薪聘请翻译界的老前辈继续为典籍英译献力献策。

四结语

中国文化典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而典籍文化只有传播到他国,并对别国人民的思想产生一定影响时才真正具有软实力,而翻译是实现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纽带和桥梁,因此要把中国典籍翻译与传播列入国家战略。中国典籍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此,应当与世界人民共同分享。然而,中国典籍英译还存在诸多问题,要加强翻译团队的建设,推进体制改革,完善政策,做到提高翻译质量,使优秀的中国文化丰富并影响世界文化,使世界人民了解、接纳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 汪榕培,王宏.中国典籍英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2] 辛红娟. “文化软实力”与《道德经》英译 [J].大连: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11)

[3] 李智.文化软实力与中国对外传播战略[J]. 湖南:求索2010(03)

[4] 赵芸,袁莉.著名翻译家倾谈“文化走出去”[J].上海:上海采风 2010(03)

篇5:汉诗英译与文化修养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建立在广泛的饮食实践基础上的, 生活气韵浓厚, 名馔名食不仅囊括食材、调料、做法, 还涉及许多传说轶事和诗篇画作, 彰显了民族特质和饮食风尚。中国菜的美味和精致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作为中华饮食文化的窗口, 菜肴名称及其背后的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的关注。因此, 向各国友人推介中国饮食文化、传统美食和特色菜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红楼梦》是一部“文化小说”, 各种饮宴描写应有尽有、绚丽多彩, 菜肴种类数不胜数, 再加上食物的原料做法、饮食的礼仪习惯、心理思想等, 足以概括饮食文化的各个方面。《红楼梦》有两部完整且负盛名的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 (Foreign Languag Press Beijing 1978) , 霍克斯和闵福德翻译的The Story of th Stone (Penguin Books Ltd 1973-1986) 。以红楼饮食为切入点, 文化透视《红楼梦》中的菜肴食单翻译, 旨在通过译介、传播和输出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 提升文化软实力。

一、含有专名的饮食翻译———从俗原则

专名, 《语言与语言学辞典》的解释为:“单个人、地方或事物的名称, 它与表示物体或概念的总和的普通名词相对。”即专名包括人名、地名和其他事物名称三大类 (王秉钦, 2007:175) 。一些美食名称中就包含了特定专名。从翻译理论上讲, 应按约定俗成的翻译原则, 遵循源语读音进行音译;从推广中国饮食文化的角度出发, 采取从俗原则, 既让外国人加深印象, 又很好地介绍并传播民族饮食。

例1.六安茶 (第四十一回)

杨译:Liuantea

霍译:Lu-an tea

例2.绍兴酒 (第六十二回)

杨译:shaohsing wine

霍译:shaoxing wine

例3.普洱茶 (第六十三回)

杨译:puerbtea

霍译:Pu-er tea

例4.惠泉酒 (第十六回)

杨译:the Hui Fountain wine

霍译:the rice wine

以上饮食都含有专名:六安茶出自安徽霍山县, 古时属六安郡, 所以六安实际上就是郡名;西洋葡萄酒意指由欧洲传入的舶来品;绍兴酒产于浙江绍兴;普洱茶是云南普洱府名茶;惠泉酒乃是用江苏无锡西郊惠山的泉水酿制而成的对比发现, 除了惠泉酒霍氏泛化译为“米酒”, 大体都是音译。

二、译入语中有对等词的饮食———直译

有些中式美食菜肴, 在目的语文化中都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词汇表达, 所以就采用字面直译法, 这样既能减少翻译上的周折, 又能形象生动地传达原意, 再现源语文化。

例1.莲叶羹 (第三十五回)

杨译:lotus-leaf broth

霍译:lotus-leaf soup

例2.菱粉糕 (第三十九回)

杨译:caltrop cakes

霍译:caltrop cakes

例3.鸡油卷 (第三十九回)

杨译:chicken-fat rolls

霍译:chicken-fat rolls

例4.燕窝 (第四十五回)

杨译:the bird’s nest

霍译:the bird’s nest

例5.碧梗粥 (第四十五回)

杨译:green rice porridge

霍译:green rice gruel

例6.豆腐皮包子 (第四十五回)

杨译:bean curd dumplings

霍译:bean-curd dumplings

例7.熊掌 (第五十三回)

杨译:bear’s-paws

霍译:bear’s paws

例8.海参 (第五十三回)

杨译:sea-slugs

霍译:sea-slugs

例9.牛舌 (第五十三回)

杨译:ox-tongues

霍译:ox-tongues

例10.虾米儿 (第八十七回)

杨译:dried shrimps

霍译:dried shrimps

“碧梗粥”是河北玉田县由一种微绿色粳米熬的粥, 和“牛舌”、“海参”、“菱粉糕”、“燕窝”等一样, 在英语里能找到对应项饮食, 杨译和霍译都采用了字字对应的直译原则, 既方便快捷, 又易于为异域读者所接受, 有利于源语文化的输出。“虾米儿”两者都译出了“脱水的干虾米”之意。“莲叶羹”是汆入荷叶清香的面砑铨鸡汤, 杨译“broth” (肉汤) 比霍译“soup” (汤羹) 更符合原意。例6“豆腐皮的包子”是清代贡品, 有两种制法, 一是豆腐皮包裹馅心, 成方形, 再以蛋清糊封其口, 上笼蒸之;二是将豆腐皮裁成小片, 包馅成兜子, 以麻线收口, 蒸熟成型, 去麻线, 贾府里油腻包子不受欢迎, 用的是山药、茯苓、果子等素馅 (段振离, 2011:017) 。杨译“bean curd dumplings”和霍译“bean-curd dumplings”是字面直译, 难以表达出当时“豆腐皮包子”的珍贵和精致。

三、着眼于烹调技法的翻译

中国有数千年的烹饪艺术史, 早在商汤时期, 就摸索出一套烹饪规律, 懂得怎样精选原料、怎样掌握火候、怎样调味;此后, 又经过历代名厨的丰富和提高, 制作越来越精细, 技术越来越全面, 口味越来越多样, 终于自立风格, 走出一条繁华如锦般的烹饪道路, 这种深厚的历史积淀, 这种丰富的实践经验, 是别的国家难以想象的 (陈诏, 2001:194) 。烹饪技术方面, 《金瓶梅词话》中就列举了炒、炖、熬、煎、烧、蒸、卤、熏、爆、炙、摊、汆等各种制法, 足见那个时候中国烹饪已经全面发展, 自成体系 (陈诏, 2001:41) 。

例1.火腿燉肘子 (第十六回)

杨译:fresh pork stewed with ham

霍译:boiled gammon in the bowl

例2.糖蒸酥酪 (第十九回)

杨译:sweetened junket

霍译:sweetened koumiss

例3.灵柏香熏的暹猪 (第二十六回)

杨译:Siamese pig smoked with fragrant cedar

霍译:cypress-smoked Siamese sucking pig

例4.茄鲞 (第四十一回)

杨译:fried eggplant

霍译:the dried aubergine

例5.炸鹌鹑 (第四十六回)

杨译:deep-fried quails

霍译:fried quails

例6.牛乳蒸羊羔 (第四十九回)

杨译:lamb embryo steamed in milk

霍译:unborn lamb steamed in milk

例7.油盐炒枸杞芽 (第六十一回)

杨译:fried wolfberry sprouts

霍译:salted bean-sprouts

例8.炖得嫩嫩的鸡蛋 (第六十一回)

杨译:eggs very lightly steamed

霍译:lightly done egg custard

例9.酒酿清蒸鸭子 (第六十二回)

杨译:steamed duck with wine sauce

霍译:duck steamed in wine

例10.油炸焦骨头 (第八十回)

杨译:the fried bones

霍译:the bones, crisp-fried in boiling fat

以上美食的烹饪技法如:蒸、燉、炒、炸、熏等, 是英译的核心和关键。具体译法就是从烹调动作词入手, 一般情况下是把动词变成过去分词形式。所以例子中的燉、糖蒸、熏、炸、蒸、炒、炖这些烹调技术分别用stewed, boiled, sweet ened, smoked, fried, steamed, done对应翻译, 其中炸、炒同用fried表达。例4“茄鲞”, 据凤姐说, 要把刚下来的茄子刮皮净肉, 切成碎丁, 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各色干果子、切成丁子, 用鸡汤煨干, 将香油一收, 外加糟油一拌, 盛在瓷罐子里封严, 要吃时拿出来, 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两个译本的“fried”和“dried”, 都不足以传达原意, 无法再现“茄鲞”风采。

四、着眼于主料和配料的翻译

中国人历来重视饮食与养生、保健。美味、华彩、精致的中国菜, 不仅仅满足于果腹充饥, 主料和配料的搭配也非常讲究, 因此中式菜肴营养丰富, 吃中国菜是一种高品位的享受。《红楼梦》食单翻译中, 译者用in/with/and不同结构, 对主料和配料采取了多种灵活译法, 以展示中式菜肴的魅力。

例1.酸笋鸡皮汤 (第八回)

杨译:soup made from pickled bamboo-shoots and duckskin

霍译:sour soup of pickled bamboo-shoots and chicken skin

例2.枣泥馅的山药糕 (第十一回)

杨译:the yam cakes stuffed with dates

霍译:the yam cakes with the date stuff inside

例3.松穰鹅油卷 (第四十一回)

杨译:pine-kernel and goose-fat rolls

霍译:pine-nut and goose-fat rolls

例4.建莲红枣汤 (第五十二回)

杨译:the lotus-seed and date broth

霍译:concoction of red dates and Fukien lotus-seeds

例5.火腿鲜笋汤 (第五十八回)

杨译:ham-and-fresh-bamboo-shoot soup

霍译:soup ham and bamboo-shoots

例6.虾仁鸡皮汤 (第六十二回)

杨译:chicken skin soup with shrimp balls

霍译:shrimp-balls in chicken skin soup

例7.鸡髓笋 (第七十五回)

杨译:bamboo-shoots with chicken marrow

霍译:creamed chicken and bamboo

例8.椒油莼齑酱 (第七十五回)

杨译:minced water-mallow with pepper sauce

霍译:a salad pickle of chopped water-mallow in pepper sauce

例9.火肉白菜汤 (第八十七回)

杨译:cabbage soup with ham

霍译:ham and cabbage broth

例10.桂圆汤和的梨汁 (第九十八回)

杨译:pear juice and dried-longan syrup

霍译:pear juice blended with a decoction of longans

以上用and可以直接明示两种食材, 比如酸笋和鸡皮、松穰和鹅油、莲子和红枣、火腿和鲜笋;用with可以带出其他食材, 比如枣泥馅的山药糕、鸡髓笋;用in方便廓清主次分辨口味, 比如虾仁鸡皮汤、椒油莼齑酱。可见用in/with/and结构表达美食菜肴中丰富的主料和配料, 多见于各种汤点羹汁类的英译中, 这种译法的优点就是可以把源语中美食的原料一览无余地展示给读者, 使菜式形象生动地跃入读者脑海之中。

五、贮存类食品的翻译

明代储存加工食品就有更多的方法和品种, 如鲊有“木樨银鱼鲊”、“海鲊”、“肉鲊”;腌有“腌螃蟹”、“腌鸡”;干腊有“干巴子肉”、“干板肠”;酱有“甜酱瓜茄”、“酱大通姜”。此外还有“羊贯肠”、“酿螃蟹”, 等等 (陈诏, 2001:41) 。同样是腌, 有用粗盐腌、细盐腌、花椒盐腌、橘皮炒盐腌、盐水腌、醋腌、芥末醋腌、糖腌、蜜渍、暴腌、泥腌等。代有名家, 各地风味隽永, 制法常有独得之秘 (邓云乡, 2004:126) 。中菜这些用腌、干、腊、酱、酿、鲊、糟醉、烟熏等技法泡制的贮存类食品, 以制作工艺为中心进行翻译。

例1.葫芦条干 (第四十二回)

杨译:dried gourd-shavings

霍译:dried gourds

例2.糟鹌鹑 (第五十回)

杨译:quails cured in wine

霍译:pickled quails

例3.风干栗子 (第五十回)

杨译:quails cured in wine

霍译:pickled quails

例4.野鸡瓜齑 (第五十回)

杨译:pickled pheasant-meat

霍译:diced pheasant

例5.法制紫姜 (第五十二回)

杨译:crystallized ginger

霍译:ginger from a saucerful of crystallized shapes

例6.风鸡、风鸭、风鹅 (第五十三回)

杨译:salted chicken, ducks and geese

霍译:dried ditto

例7.萝卜炸儿 (第六十一回)

杨译:salted turnips

霍译:fried pickled turnips in gluten batter

例8.腌的胭脂鹅脯 (第六十二回)

杨译:salted goose

霍译:red salted goose-slices

例9.蜜饯荔枝 (第八十二回)

杨译:lychees preserved in honey

霍译:honeyed lichees

例10.南边来的糟东西 (第八十八回)

杨译:southern dishes preserved in liquor

霍译:pickled vegetables that come from the South

传统的蔬菜干、酒糟类、风干类、腌制食品类、蜜饯果脯类食品都属此列。翻译这类美食, 多用pickled (腌制、泡制的) , salted (盐腌的) , honeyed (蜜制的) , dried (风干的) , crystallized (结晶的) , 或者过去分词preserved (防腐加工的) 表示。

六、文化载荷度高的饮食翻译

愈是古老成熟的语言, 其民族色彩愈浓重。汉语中有些文化含量高的词语在英语中找不到确切的对应词。弥合此类空缺的首选方法是寻求语义上的对应, 而不是词语对词语表面上的对应 (周方珠, 2004:22) 。《红楼梦》食单里有些菜名就负载浓厚的文化气息, 为了达意传神、形意兼备, 翻译时就要用阐释补充、增译转译等多种策略传达源语文化涵义。

例1.琼酥金脍 (第十八回)

杨译:junket, ham and other delicacies

霍译:junket and mince, both of some special kind mad in the Imperial kitchens

例2.内造点心 (第四十二回)

杨译:cakes from the Imperial kitchen

霍译:cakes and pastries made in the Imperial kitchens

例3.御田胭脂米 (第四十二回)

杨译:rice from the Imperial fields

霍译:pink“Emperor”rice

例4.屠苏酒 (第五十三回)

杨译:New Year wine

霍译:herb-flavored New Year’s wine

例5.合欢宴 (第五十三回)

杨译:the family reunion feast

霍译:the New Year’s love feast

例6.如意糕 (第五十三回)

杨译:wish-fulfillment cakes

霍译:wish puddings

例7.吉祥果 (第五十三回)

杨译:lucky fruit

霍译:lucky cakes

例8.寿桃 (第六十二回)

杨译:longevity cakes in the shape of peaches

霍译:peach-shaped birthday cakes

例9.供尖儿 (第六十二回)

杨译:token share of the day’s offerings

霍译:sacrificial offerings of food

例10.上用银丝挂面 (第六十二回)

杨译:“silver-silk”noodles of the kind used in the Palace

霍译:the finest“silver thread”vermicelli

琼酥金脍泛指精美的食品, 所以翻译时侧重语义对应, 不必译出“琼”、“金”, 英译delicacies (精美的食物) 可胜其任, 而不必非是霍译的made in the Imperial kitchens (宫廷制造) 不可;“内造”中的“内”指皇宫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03:918) , 两译都用了“宫廷厨房”译 (the Imperia kitchen) ;“御田”的“御”意为“封建社会指与皇帝有关的”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03:1544) , 所以两译分别用Imperial, Emperor对应;屠苏酒据说是华佗配制而成, 后来孙思邈告诉大家以药泡酒, 除夕进饮, 可预防瘟疫 (盖国梁, 2010:33) , 日渐形成过年习俗, 两译都用了New Year (新年) 表示;《清嘉录》云:“除夜, 家庭举宴, 长幼咸集, 多作吉利语, 名曰‘年夜饭’, 俗呼‘合家欢’。” (陈诏, 2001:93) 中国人新年要办合欢宴, 饮合欢汤, 杨、霍都译出了“团圆”和“新年”这层意思;如意糕、吉祥果都是新年讨吉利的意头, 所以两译都选用了wish (愿望) , lucky (幸运的) 这样的新年祝福词;寿桃, 旧时祝人寿多以米面粉作桃形食物以为贺礼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2006:0644) , 所以杨译增译了longevit cakes (长寿糕) , 霍译增译了birthday cakes (生日蛋糕) 进行阐释说明;“供尖儿”的“供”指祭祀时奉献的物品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2006:0207) , 民俗以佛前供品相馈送, 谓之送供尖, 杨、霍都用到祭品 (offerings) 一词;“上用”中的“上”, 旧时指皇帝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03:1105) , 因此, 与霍译the finest (最好的) 相比, 杨译the Palace (宫廷) 和原文更贴切吻合。

结语

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博大精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Joseph Nye说:“文化是‘软实力’, 中国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吸引力。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国的饮食和传统服饰等, 在美国都很受欢迎。” (张慧琴, 2014:115) 国内有识之士认为, “民族的”东西很多, 但只有走出去并为其他民族理解和接受的, 才能成为“世界的”。走不出去, 或走出去了而没有为人家所理解和接受的, 那只能是“自家的”, 而不是“世界的” (李照国, 2007:253) 。以英语为基本出发点, 结合多种翻译技法, 把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华饮食文化推向世界, 在文化全球化的新时代, 积极主动地推广民族风味, 有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

摘要:中国饮食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美食以独特、华美享誉世界。在传统文化代表性名著《红楼梦》中, 汇集了许多关于饮食的描写。本文从饮食文化出发, 对《红楼梦》的馔食翻译进行探讨, 分析得失, 期冀通过准确恰当、忠实合理的翻译, 发扬光大中华饮食文化, 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

上一篇:创新思维基本理论下一篇:绑扎钢筋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