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动漫艺术的意境创新

2024-05-01

论动漫艺术的意境创新(精选8篇)

篇1:论动漫艺术的意境创新

朱自清散文艺术的意境美

一、散文中寓情于景的意境美

意境是我国古典美学的灵魂,主要是指采用艺术意象在结合现实意境的基础上把受众带入超时空的想象国度和富含感情的幻境中。对于散文意境来说,境是为意而服务,关键之处还是在于意蕴。朱自清的散文向来重视对意境的铺陈,富含个人情感,不管哪种写作方法中都蕴含着浓厚的情趣。朱自清也是一个诗人,所以散文中也包含了诗的柔美。朱自清有很多借景抒情的散文,给读者展现出一幅幅风景各异的如诗画卷:秦淮河上的喧嚣热闹、荷塘月色中的淡泊宁静、梅雨潭边杨柳依依、威尼斯的水上风情、扬州城的古朴威严、微微的春风、柔和的春雨、羞怯的春花等等经过作者的刻画都染上了独特的色彩,呈现出非同一般的美感。朱自清的笔下的各种自然景物都如同一首乐章,通过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精妙比喻赋予他们生命,山仿佛能动,水也会唱歌,万物都灵气十足遥相呼应。巧妙的寓情于景让读者如若身临其境。在《荷塘月色》中就有很多情景结合的描写,勾勒了一幅动人的画卷。月光下的荷塘静悄悄的,各种景物好像都沉睡着,形态各异但作者却抓住了一个切入点――柔和的月光,薄薄的青雾,像牛乳中洗过的叶子和花,隐隐约约的远山,斑驳稀疏的树影,微风不时送来阵阵清香。开篇作者表明内心“颇不宁静”,可是沿着幽静的小煤屑路走向宁静的荷塘:“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利用景物的描写来突出“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深远意境。月色下的池塘风轻云淡,如家般宁静温馨,给作者提供了一个静心独处的安宁环境,宁静致远的情怀切合了作者的内心追求,给作者短暂的欢愉,但仍然可以读出字里行间那丝淡淡的哀愁,种种都构成了该篇交织纠缠朦胧意境之美。

二、散文中自然朴实的意境美

大自然的美是不加雕琢的纯粹之美,朴素平淡之间又藏着巧夺天工的秀丽。从平淡中挖掘出瑰宝是众多文学大师所向往追求的,因为往往真实平淡反而最能打动人心。古人有云:“文章不难于巧,而难于拙;不难于曲,而难于直;不难于细,而难于粗;不难于华,而难于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朱自清的散文并未追求华丽而是刻画简朴之美,这也是和作者自身性格的映照。杨振声曾点评国朱自清的散文:“我觉得朱先生的性情造就了他散文的风格,他文如其人,风华是从朴素出来,幽默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分析朱自清散文中平淡朴实的自然美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真情流露的情怀

正所谓感人心者发乎于情,纵观朱自清描写家庭生活类的散文,由日常出发描写温馨幽默或伤感悲痛的人之常情,无不引发读者的共鸣。朱自清从尚真实自然,没有徐志摩般的激烈,却又以真实的情感给散文渲染了丰富的色彩。如同《背影》中父亲那远离的背影;《儿女》中令人怜惜的幼童;《给亡妇》中伟大的自我牺牲……各种或心酸或惭愧或伟大的情感在作者平静的渲染下发挥得淋漓尽致。就拿最被大众熟悉的《背影》来说,通篇仅有有一千五百字,描写的是很普通的送别,文学作品中写这个题材的文章不计其数。但是朱自清却通过两个男子角色――长大的儿子和逐渐衰老的父亲在车站的告别,刻画出了父子间的感人之情。头发花白的父亲步履蹒跚,却要赶着帮儿子去买一袋橘子在路上吃,“我”看着父亲的背影情难自禁的心酸和感动,字里行间平淡自然却又深刻复杂。

(二)口语化的描写

朱自清的散文中语言风格各具特色,不过描写社会现实和家庭伦常的的作品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语言风格通俗朴实,直白易懂。这些作品里很难找到生僻字眼,多为口语化的叙事抒情。其中“京腔”偶尔会被运用,例如儿化音和方言等。虽然不多却胜在恰到好处,给读者以亲切自然的感觉。就像《背影》中也有很多直白质朴的对话,如文中父亲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描写出一个想尽力安慰儿子的慈父形象,还有诸如“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走了,到那边来信!”对话朴素简洁,但又饱含了浓厚的父爱,两者形象立刻浮现在脑海之中,久久难以忘怀。

三、散文中层次分明的意境美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性也是有目共睹的,文风时而清新自然,时而朴素深厚。在他的散文中比较喜欢结合叠字和长短句,构成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跌宕起伏,也有利于突出散文生动形象的意境美。在朱自清的`散文中可以发现很多叠音词,令人眼花缭乱又被深深吸引。比如《荷塘月色》中利用叠音词来描写景色,总共有26个叠字勾勒出一幅美妙图画:“曲曲折折”的荷塘,“淡淡、静静”的月光,“田田、亭亭、层层”的荷叶,“屡屡”的荷香,“薄薄”的青雾,“隐隐约约”的远山等等,意境深远清幽,融合着作者复杂的心绪展现在读者面前。还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共用叠字72处,所以说叠音词在朱自清散文十分常见,极大强化了文字的音乐性。散文仿佛乐曲般和谐动听,包含着层次分明的韵律美。其实是善于句式变换,让文章糅合音乐美。朱自清写作中喜欢将散句搭配整句,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也具有音乐性。例如《匆匆》中的经典名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它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它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那里呢?”开始运用排比,中间加入散句,最后突出重点句,读起来结构分明意境悠远。又如《春》中的结尾,作者写道:“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本来春天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一个季节,而作者独具匠心抓住看本体和喻体共同的特点,将春天的生机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般生动鲜活、还有小姑娘似的娇艳靓丽以及青年般的健壮活力,让无形的春天有形态、有声音、有神色还有感情,如同一幅立体的画卷活灵活现的呈现在大众眼前。

综上所述,朱自清散文艺术中富含寓情于景的意境美、朴实自然的意境美和层次分明的意境美。综观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史,初期清秀脱俗,中期质朴深厚,晚期深邃悠远,具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情趣,是中国散文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当然朱自清的散文中还有更多丰富的宝藏,有待我们去逐步挖掘。

篇2:论动漫艺术的意境创新

文章开篇,作者便简明扼要地直抒胸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话是全篇的“文眼”,也是创作本文的起因,给读者留下了悬念。为什么“心里颇不宁静”?其中蕴含着作者极其复杂而美好的感情。文章第三段去荷塘路上的内心独白就是最好的说明。我们从内心独白这段可看出作者“白天”是不自由的,对月下荷塘以外的那个世界是不满的,内心是苦闷、愤懑的。

文章中,作者首先抒发了“颇不宁静”的心情后,立刻将读者从繁忙紊乱的现实生活中带入对“另一番样子”的荷塘月色的追求之中,一步步地引向象征自由和圣洁的美丽的荷塘,让读者和作者一起,抛却使他们不宁静的一切,忘情地欣赏这满溢着生命活力的大自然,倾听这由自然界的动律形成的无声的音乐。

那“幽辟”“阴森森”的荷塘路上,月光是“淡淡的”,夜晚更加寂寞。这“阴森森”的景象,不但没有使独自夜游的“我”感到孤零凄切、单调乏味,反而使“我”感到自由人的快慰,心情轻松,感到“今夜却很好”“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像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忘情的超然心理呢?这是触景生情、情景相生的结果。“我”因“心里颇不宁静”,为了摆脱白日里所感到的一切不快,在苍茫的月光下,独自一人踱到从不惹人注目的荷塘边,竭力沉浸在月光下的美景中,以求得片刻的宁静。荷塘路上“幽辟的路”“蓊蓊郁郁的许多树”“淡淡的月光”,一幅幅宁静、幽深的景色驱散了“我”“不宁静”的心绪,排遣了白日里的苦闷和抑郁,使“我”情不自禁地进入了那自由和圣洁的“另一个世界里”,这时一股淡淡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乘着幽辟的路上产生的兴致,作者进一步痴心求美,情景交融,正面抒写观赏荷塘月色的情景,动静交织,作者艺术地创造性地再现这种自然界的动律,使作品具有了艺术的节奏。作品先以月下荷塘为主景,月色为背景,最后写荷塘四周的月色。作者似一位丹青妙手,又似一位高明的雕刻艺术家,在精心设计的画面上,以观赏的视线为线索,由低到高,由近及远地精雕细刻地描绘,刻意求工地渲染,使这种描绘和渲染达到生动灵活、出神入化的美的境界,使整个画面的意境更加丰富、深邃、优美动人。且看月光下的荷塘,月光如流水一般,辉映荷塘。“田田的”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美丽的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比喻、描摹等修辞手法,诱发了读者丰富的想象。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突破了比喻手法的一般惯例,大胆地、别出心裁地借用“通感”,进一步把抽象的难以言状的荷香、月色写活了。作者把荷风送香气比作“远处高楼上的渺茫的歌声”,用“笼着的轻纱的梦”来比喻透过淡淡云层“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的.月光,以“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来描绘“光与影”交织而成的和谐柔美的月色。这两种月影一高一低、一粗一细、一浓一淡、一深一浅,形成了光与影高低、明暗和轻重的变化,有变化就形成了节奏,有节奏就构成了“和谐”的旋律,使人联想到梵婀玲上奏着的悠扬婉约、令人心驰神往的名曲。视觉沟通听觉,让人在视觉里仿佛获得了听觉的感受。这样一来,作者将景物、音乐等形象要素共同作为特选景物的艺术形象,使文章从光与无声的自然景物中传达出融于画面上的声音,于无声的自然景物中传达出融于画景的音响,描绘出一个既具有色彩美,又具有音乐美的幽美境界。

作品中,荷塘月色呈现的美是丰富多彩的,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环境和自由的志向相映衬,情景交融,和谐统一。“参差斑驳的黑影”,“不均匀”的月色是复杂黑暗的现实的投影,是深藏在作者心中对现实不满的写照。但作者没有厌倦、绝望,而是感受到现实生活的和谐与不和谐的对立统一,因此笔下那极不和谐的各种影子,在“光”的渗透下,一忽儿便飘荡起“和谐的旋律”,仿佛是小提琴奏出的优美的“名曲”。这一曲兼有刚柔之美的充满幽情的乐章,似乎驱散了作者心中的苦闷,一丝淡淡的喜悦之情涌上心头。

但作者心中的苦闷是否完全被美景所征服、所排遣了呢?他自己并没有忘掉现实带来的苦闷与抑郁,并没有彻底“超脱”那朦胧的、清冷的月色变化,“阴阴的”“烟雾般”的树,没精打采似“渴睡人的眼”的路灯,树上的蝉声和水中的蛙声,把作者唤回到现实中,使作者感到“什么也没有”。但是作者并没有因伤感而失望,没有因“不足之感”而麻木,而是在伤感中坚定了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黑暗社会的否定。作品“卒章显志”,再现古代江南采莲的盛事,作者虽然感到“无福消受”江南式的美景,却仍“惦着江南”。这里,作者把历史上的采莲图和现实中的荷塘月色遥相呼应,照应开篇,果断地表明作者对现实黑暗的否定,对江南式的美好的理想社会执著的向往,使全篇优美的情景最后得到升华。本篇作品的意境开拓是成功的,画面尽管变幻多姿、声情并茂,但万变不离其宗。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追求光明、美好的生活这一感情主线贯穿全文,千思万绪融于千姿百态的美景中,达到美不胜收、感人心魄的艺术境界。这一切形成了这篇写景抒情散文诗一般含蓄深沉、深邃优美的意境。所以,《荷塘月色》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是名副其实的。

拓展阅读:朱自清散文句子

1) 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了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

2) 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

3) 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

4) 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5) 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

6) 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

7) 岸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的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

8) 却又俨然是精神矍铄的老人。

9) 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像美丽的贝壳一般。

10) 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

11) 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了。

12) 但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13)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14) 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

15) 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

16) 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

17) 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

18) 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

19) 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

篇3:论动漫艺术的意境创新

一、特种包装材料工艺

包装包括运输包装、包装材料、包装印刷和其他相关材料。特种包装材料主要是指除普通常用纸包装以外的材料, 按材质分为:1.特种纸;2.木材、竹木等;3.金属、塑料、玻璃、陶瓷等;4.印刷油墨等;5.采用制作原材料的特点等。

二、留白的内涵、基本属性和作用

(一) 什么是留白

所谓留白, 是中国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 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突出主题, 而有意地留出一定的空白来体现其空间效果。留白也称“虚空间”, 指被其他因素包围的空白;留白在物象之间的关系中看到, “留白”是虚, 物象是实, 两者常常被辩证地统一于艺术创作中。

(二) 留白的基本特性

留白不是空、无, 而是一种符号、一种智慧、一种空间的意境, 是设计者的另一种语言。在设计中, “白”不是指白色的空间, 它可以是黑色或其他颜色, 这是发挥空间的表现作用, 有时还可以把它当背景而存在的。从艺术性与审美性上看, 留白是虚与实的辩证统一, 使艺术作品达到以虚衬实、虚实相生的至高境界。诗人称之为“含蓄”, 书法家称它为“飞白”, 画家称它为“留白”, 音乐家叫它为“煞声”。留白的妙用不胜枚举, 主要是营造一种无中生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审美氛围, 带给欣赏者无尽的想象空间。就如邓石如所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 密处不使透风, 常计白以当黑, 奇趣乃出。”艺术大师往往善于利用空白, 方寸之间, 亦显艺术的大千世界。学贯中西的吴冠中先生对留白的运用别具匠心, 如 (图1) 画作中大片的空白让人心旷神怡, 又强烈对比突出了小船的画工精妙程度, 而船边人群和背景空白的一闹一静的对比, 使得画面生机勃勃。寥寥数笔, 勾画营造出这样的意境, 这是留白的神奇之处。

(三) 留白在包装材料设计中的作用

空白是一种无形的语言。正如《老子·四十一章》中所说:“大象无形。”意思是说真正大的物象是没有具体的形状的, 也无法用肉眼去观察它存在的状态。“无”是“大象”存在的独特形式, “大象”存在于“无状之状无物之物”的“恍惚”之中。

有时包装材料设计中的留白往往也能把准确的信息告诉消费者, 而且这样更加容易打动消费者。现在的包装产品随处可见, 人们的生活无不受着包装产品的影响。人类已经进入信息过剩的时代。因为信息传播的过剩, 想吸引消费者注意并记住包装的内容,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夸张的表现手法, 有时可以赢得消费者短时间的注意, 但不能长时间停留在他们的心中。越是密密麻麻填满版面的包装信息, 越会让消费者记不住。写文章要求言简意赅, 三言两语就把道理说清, 把人物写活, 音乐的创作更需要休止符来缓冲旋律对听众耳膜的强烈冲击, 包装设计也不能没有让空白空间的节奏来掌握的信息。

三、特种包装材料艺术与“留白”综合运用

(一) 特种纸

这里所说的特种纸是指常规用纸之外的纸张。是指特种印刷用纸类的花式纸、合成纸、宣纸和一些特殊包装用纸 (牛皮纸、瓦楞纸、玻璃纸) 以及各种不同底纹的卡纸, 等等。这种纸要充分利用纸本身出现的纹路和色彩, 在设计上利用保持其原料出现的艺术效果, 也就会在设计图字时留白比较多用来体现材料本来特殊花式意境。如特别的瓦楞纸, 原来只是用来作纸盒或作衬垫保护商品的, 但现在有不少的设计师用其来作书籍、包装盒等。因瓦楞纸有U形、V形、UV形不同的楞形, 就是因其波浪形, 高低不平, 不能直接在其上设计图形或印刷色彩, 只能经过压平后, 再在上面印刷色彩图形, 但设计师利用保持其波浪形的效果, 也是能使设计产生一种直接表现原材料的特点, 这反而成为了一种简单的色彩图形加上直接运用材料本身来表现特殊的艺术效果, 留给消费者无尽的想象空间, 体现材料本身的新颖设计效果。如 (图2) 《台湾设计年鉴》就是采用了黑色瓦楞纸, 大面积的留白, 只在上面压平很小的面积来进行印刷, 这主要是为了保持其纸的特点:高低不平的波浪;还有其表现原材料起伏波浪的质感。

(二) 木材、竹木、麻布

木材、竹木、麻布常常被设计者用来作为体现民族特色的包装材料。因木材、竹木、麻布的资源分布广泛, 便于就地取材;热胀冷缩比较小、不会生锈。但这些材料也有它的缺陷, 即容易吸收水分、容易变形等。这些材料主要运用在较轻类商品的包装, 如茶叶、桃仁等。也用于一些手工艺品的销售包装上。如 (图3) 麻布笔记本, 这个产品来自东南亚, 此品牌对生活在老挝和越南北部的的赫蒙族来说, 主要传承自己的传统习俗和手工艺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和商业上可行的渠道;产品主要使用了手绘和手织麻布的边角料来制作, 但却使笔记本带来一种独特的和让人愉悦的效果, 大面积的留白, 只是简单的一个底色和抽象的图纹, 也体现了麻布本质的特点。

(三) 金属、塑料、玻璃、陶瓷

1.金属材料是非常强大的, 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具有特殊光泽的表面, 但它也有自身缺陷:成本很高、化学稳定性差、易变形。金属箔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它是铝电解用压延, 可塑性极强, 且厚度均匀;防潮性和保香性好, 并有漂亮的金属光泽, 是食品包装的好材料, 特别是高档巧克力的包装主材料。如 (图4) Altoids盒子, 包装采用金属可铸造成各种有趣的不同形状的盖子, 其盖子上的品牌名称用了凸起的工艺, 加上印刷了黄色圆形, 品牌名称的象征性和实际效果都在盒子表面清晰展示出来, 起凸的地方没有印刷色彩, 大面积留白, 这却突出了金属表面区域的独特光泽。

2.塑料物理性能好、化学稳定性好, 耐酸碱, 材料比较轻且有一定的透明性和表面光泽好等特点, 但对耐强度和耐热还是不够。塑料材质主要用于化妆品、洗浴用品和瓶盖。如 (图5) Elizabeth Arden水疗配合护发系列:设计中使用了具有不寻常闪光特质的珠光油墨, 并在设计中使用大量留白来体现塑料的特质。

3.玻璃、陶瓷是硅酸盐材料。玻璃、陶瓷的保护性能、化学稳定性好。其中, 玻璃具有非常好的透明性, 而陶瓷具有很好的热能稳定性。但玻璃、陶瓷都有易破损的缺点。玻璃、陶瓷是酒包装的主要材质, 玻璃主要用于白酒和红酒的包装;如 (图6) Macallan威士忌酒, 这个玻璃酒瓶外形设计成一种球茎状;有机体的形式, 优美曲线的瓶身上是一个让消费者眼睛一亮的木质螺旋瓶塞;白色叶脉结构纹理的印刷效果, 其形成和威士忌深颜色的对比, 只使用简单的树叶图形, 大面积的空白, 因为它的透明玻璃的特性, 可以从任何角度透过玻璃和酒看到瓶身上朦胧的叶子图形。

(四) 印刷油墨等

现在的发泡印刷, 就是采用特殊的发泡油墨进行印刷, 形成特别的浮凸图文, 这也是盲文用的点字法, 用在图书封面装帧上会有良好的装饰效果。如 (图7) 设计师阿部雅世设计的文库本书封, 就是用了盲人点字法的泡沫油墨印刷, 其间的留白给读者带来了平滑而又不均匀的肌理触感, 就像日本传统的鲨鱼皮点。

(五) 采用制作原材料的特点等

很多的产品主要是用制作原材料来作为设计的元素, 如 (图8) 深泽直人的果汁肌肤——香蕉汁盒的利乐包, 包装软角给人予手握一根香蕉的感觉相同, 设计师对主题进行了独特创意表现, 产品不仅是外在的模仿, 还在模仿上唤醒了大量的记忆, 使得记忆与现实之间产生微妙差异。如 (图9) 草莓果汁的利乐包装, 也是一样的效果。

结语

篇4:论动漫艺术的意境创新

动漫艺术的意境创新是推动动漫艺术升华和动漫艺术事业蓬勃发展的核心动力,动漫意境的创新表现在动漫题材的寓意性、动漫绘画风格的创造性、动漫造型的独特性。

一、动漫题材的创新

日本动漫家权奇秀强调:“在动漫艺术中,图形并不是最重要的,好的故事和概念更重要”。因此,动漫题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动漫意境的高低,好的动漫题材是动漫艺术意境创新的一大法宝。

首先,意境存在于动漫题材的深层次的寓意中。无论是哪类动漫题材,如果寓意没有创新性,人们欣赏作品就会很直观,不需要也不会产生想象的空间,作品就没有意境可言;而有的作品,如《棋魂》、《灌篮高手》、《柯南》等日本动画片,一部部青春向上、热血沸腾,“努力、竞争、成功”这三要素一直是其寓意的核心,颇具创新性,教育年轻人面对挫折时永不气馁,作品存在映射性、寓意性,给观众以启发、深思和想象的空间,引起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与之产生心灵深处的感知和共鸣,这就是动漫题材需要的意境。

其次,在动漫题材中,有寓意的“动漫语言”也能增添作品传奇的色彩,还能给动漫故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观众神思幻想,融入妙不可言的意境中,从而倍增动漫的艺术魅力,如科幻动漫《银河铁道999》中的“时间不会背叛梦想,梦想也不会背叛时间。”——单凭这句很有创意的台词就能给人无穷之味和不尽之意的想象空间,让人感受到最美丽的意境。

二、动漫风格的创新

风格,是指艺术作品在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体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殊个性。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动漫风格形成了以迪斯尼为代表的美国动画学派;以宫崎骏、大友克洋为代表的日本动画学派;以法国、南斯拉夫为代表的欧洲幽默学派;以德国为代表的抽象动画学派等等。不同题材来源形成的不同动漫风格,多样艺术形式和元素的借鉴形成多种动漫风格。

意境存在于动漫风格的创造性中。动漫风格的创造不仅是有新颖的创意、独特的“画味语言”、艺术的张力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波,还要通过特殊的艺术构思和形象塑造,把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体验感受转换成一种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让画面产生了一种动人的境界。我国动画片大师特伟所创作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和《山水情》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动漫家对动画角色的二维处理,多少反映了对于中国画技巧的承袭,也让世界其他各国动漫家吸取到了创作灵感。其中《小蝌蚪找妈妈》是根据齐白石的画作《十里蛙声出山泉》演化而来,而《牧笛》又是得到李可染的水墨名作《牧牛图》的启发,可谓出身名门,立意高深。另外,这三部水墨动画作品对于“竹”、“笛”、“琴”、“鹰”、“鱼”等意象也颇为偏爱,大量地使用了古典水墨画中这些古老的意象,使得影片看起来充溢着古朴内敛的中国画境诗韵风格,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和意境。

三、动漫造型的创新

动漫造型往往就是动漫作品成功的关键所在,动漫家在动漫角色的相貌、服饰、性格、举止的设计以及所处环境的色彩、构图、造型等方面都是颇具匠心的,想象力丰富,手法大胆夸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如“唐老鸭”成为了美国最经典动漫形象之一。美国卡通大师卡尔·巴克斯在1943年对唐老鸭的形象重新设计后,使其成为身体肥大,嘴巴变短,脾气古怪而带点神经质、经常犯错但又本性善良的动漫角色,改变后唐老鸭的鲜活的个性更加突出,形象和气质的独特性而使其有别于完美的米奇,成为人见人爱、家喻户晓、具有世界声誉的“大众情人”。

意境存在于动漫造型的独特性中。只有生动和优美的、具有独特性格和气质、具有创新性的动漫造型,才能赋予动漫作品以鲜活的活力。如美术片《大闹天宫》是根据名著《西游记》改编而成的,讲述了《西游记》中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片中主角孙悟空从整个形象来看是十分惹人喜爱的,他的面貌、衣着、动作和性格也是和人们心目中的形象相吻合的。孙悟空的外型和内在品质合二为一,这种统一还包含了他所具有的猴、神、人三者的特点,缺一不可。将孙悟空这个具有猴的特征、神的威力、人的感情的中国式的神话英雄,生动地再现于银幕,借助独出心裁的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手法,使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得到了完美结合。

在动漫艺术的不断发展中,新的多媒体制作技术的更新和应用,以及人们视觉意识的改变,使动漫艺术的意境表现也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特征。但不管如何改变,“意境”的塑造和创新是动漫艺术魅力的最大源泉,对于正从动漫加工地向创作地转型的中国动漫界,加强对动漫作品的意境的追求和研究,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5:论二胡演奏艺术意境之创造

一、“意境”的内涵

意境, 顾名思义是意与境的结合, 意指的是意象;境则指境界。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为意境。意境的美是一种给予观众充分的审美感觉及审美想象, 它是一种神行兼具的艺术境界。二胡演奏意境创造是主管情态和客观形象完美结合的心理过程。主观情态与二胡演奏主体认知有很大的关系, 客观形象则是激起主体对情绪和情感的回忆, 激起对过去美的评价及重现的过程。从而实现主观与客观完美的结合。

二、二胡在演奏时的意境营造条件

1. 演奏者情感经验的积累

演奏者的情感积累和能否充分表达是演奏情境成功营造的重点。情感的抒发在演奏时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 是艺术美的体现的重要步骤。演奏家的情感程度直接影响意境营造效果。情感累积包含以下三个部分, 首先是感情的需求, 其次是感性的经验, 还有就是理性的经验。这三个部分要注意感性与理性交集的部分, 感性经验不代表简单的对感性的认知, 理性也不只是单纯的对理性的认知。在对感性经验积累到一定水平时候, 就自然而然以感性经验为基础, 得出理性经验。感性经验和理性经验结合为艺术心理结构。理性经验来自演奏者对二胡千百遍的练习演奏, 不断地练习, 以此刺激身体与艺术思维的合作, 再融入感情要素, 直到技巧和情感达到一定水平, 便形成长久演奏经验。届时演奏者便清楚在适合情境下采取哪种演奏方法才可以达到最佳演奏效果。

2. 演奏时的艺术想象力

演奏者在演奏作品时候, 不只简单地把音乐符号表述出来, 而且在演奏情境中可以营造新的艺术形象。在演奏艺术作品时候, 想象力至关重要, 经过二胡的演奏形成画面空间, 将听众引入演奏情境之中。想象力是能够引发听众对其他情感的联系, 进一步营造新的艺术情境, 或者重新塑造崭新的艺术氛围, 重新对演奏作品进行定位。

3. 文化知识的沉淀及充分运用

假设二胡演奏者希望创造完美, 能够使听众产生共鸣的作品, 营造完美的意境, 那么就要求演奏者有丰厚的文化知识, 不仅要求演奏者不懈地演奏, 而且要求演奏者对二胡乐器的起源, 发展历程, 演奏派别等掌握深入。中国名族乐器之间相互联系, 倘若想要得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就需要沉浸在历史长流中仔细翻阅资料及寻找答案。对于二胡演奏的艺术形象的营造, 如何改善或加强艺术形象, 要求演奏者丰厚的文化知识和不断地练习弹奏, 方可达到意与境的完美结合。

4. 演奏者对艺术的坚持和追求

演奏者倘若只掌握演奏技巧, 熟练地将作品演奏出来, 那么还不能称之为优秀的二胡演奏家。一个真正优秀的二胡演奏家, 不单单能够将作品熟练地演绎出来, 而且需要经历长久地“二次创作”过程, 也就是经过自身的感情经验, 对演奏作品和人生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还可以以独特的方式将艺术作品演绎出来, 营造出区别于其他作品的意境。这便需要演奏者对艺术真谛的不懈追求和不断努力。

5. 演奏者的个人气质

艺术的美是人为的, 演奏二胡过程中, 除了演奏曲目, 风格及客观环境因素, 对演奏家的情感投入要求很高, 演奏者个人气质决定了演奏作品的情感类型, 艺术格调则取决于演奏家个人品格。

三、二胡演奏创造的意境特色

1. 三秦地域特色

三秦特色曲目是现代二胡曲目中演奏最多的一类, 三秦位于黄河流域, 其地理位置特色练就了当地人民豪爽奔放的性格, 音乐风格多以粗矿、激昂类型为主, 旋律跳动较大。现代很多二胡曲目收三秦强调的影响, 带着浓厚的三秦地域风格。弹奏方式多以揉打、滑压为主, 配合一些夸张的演奏方法。可见, 秦腔对于二胡特色的重大贡献。

2. 中原地域特色

中原地区的二胡音乐表现力较强, 而且融入很大夸张因素, 这些演奏风格受影响与中原当地人民的明快、奔放及张扬的个性。在他们的音乐观念下, 二胡演奏变得非常明快清晰, 音量非常大, 曲调极其张扬。中原地域的音乐风格在滑音、波音、顿音等方面的表现手法都能体现出来。其中滑音是中原乐曲中最为普遍的应用方式, 是中原地域音乐的一大特色。

3. 草原地域特色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将草原宽广辽阔的景象变现地淋漓尽致, 演奏者在演奏乐曲时, 使用一切演奏方式, 突显乐曲的韵外之致。草原曲目的特色, 以“浅入-浓重-淡出”为主要演奏过程。彰显远近距离, 给予观众以草原般宽广辽阔的感受。为了体现草原韵味, 演奏时经常对乐曲的某些音符进行处理, 采用虚实相结合的演奏方法营造出长远的韵味, 对弓弦运用往往发生力道方面的变化, 从而加强二胡声调的多样性。

四、二胡自身特色及植入元素分析

1. 二胡乐器自身特点

二胡乐器最大的特点是本身没有指板, 它是种复合皮膜材质的弓弦乐器。二胡跟现代各种乐器相比都不一样, 因此也是二胡音质区别于其他乐器所在。由于二胡缺少指板, 因此二胡的揉弦和滑音非常具有多样性, 再加上皮膜的材质, 赋予了二胡加大声音的力度, 因此打造了二胡高于普通弦乐乐器的灵活曲调和多样的乐曲。

2. 二胡演奏植入多样元素

一方面植入了历史元素。中华民族悠久的乐器发展历史中, 二胡做为最为显著的拉弦乐器, 不断改良完善, 因为历史的悠久, 可以吸取其他乐器的优点, 发展形成属于自身的乐器形态。另一方面是自然元素。我们在听二胡演奏过程中, 可以很经常很清晰地听到二胡不同于其他乐器的自然弦音。二胡能够仿照多种动物的鸣叫声, 风吹声以及水纹波动声, 这些在自然环境中取获的创作题材也是其他乐器无法匹及的。但是通过植入自然元素的二胡, 演奏作品时更能引导听众沉浸入二胡演奏营造的意境之中, 这也是意境和特色的又一大突破。

五、结语

二胡做为独特的民族乐曲, 二胡意境的营造及演奏的意境特色体现使二胡魅力无限, 给予听众十足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共鸣。不同的领域特色的二胡演奏体现了不同的二胡风格。总而言之, 演奏家希望充分表达二胡曲目内涵, 曲目的特征, 赋予观众美的享受, 演奏者就需要充分理解歌曲背景, 分析曲目特点, 掌握各种演奏方法, 才可以将二胡曲目充分发挥, 演绎地更为完美, 带给观众视觉冲击及听觉的享受。

摘要:中国传统艺术美在于含蓄, 而意境及特色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中“含蓄”美的重要体现方式。本文以二胡乐器为分析对象, 了解二胡自身特色所在及区别于其他乐器的因素。重点分析介绍二胡在演奏时所营造出的意境和创造演奏特色。

关键词:二胡演奏,艺术意境,创造

参考文献

[1]胡志平.论二胡演奏艺术意境之创造[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90 (4) .

[2]王文迪.论二胡演奏中的意境创造[J].大舞台, 2014 (9) .

[3]张茜.二胡演奏的意境创设与艺术风格[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2) .

篇6:论动漫艺术的意境创新

古人云:“无线者非画也。”陶瓷绘画艺术如同国画一样主要艺术语汇是线条。陶瓷绘画艺术的线条首先具有造型功能,它以线条的流动婉转为主旋律,以线条的明快、犀利、多变来表现,勾勒不同物象的形态结构和质感。人物画常用的有高古游丝描、铁线描、柳叶描等数十种线型。顾恺之用线如春蚕吐丝,细匀遒劲,韵律感强;李公麟的《五马图》《维摩诘图》淡墨轻毫,线条富于节奏变化;陈洪绶线描质朴简练,清圆细劲,有金石味。粗细长短不一、刚柔曲直各异的线条,或细腻描绘,如须发勾描、衣纹处理;或概括、摄取客观物象的神质,离披点画,简洁流畅。山水画多以线条勾取轮廓,进一步地描绘则用“皴”。披麻皴、劈斧皴、折带皴都是用笔不同而造成的线的变异形态。披麻皴运笔舒缓,延绵重叠,疏密相间,柔和闲远;劈斧皴短粗有力,豪壮顿宕,棱角分明,一气呵成。树木高低倾斜地排列,溪水回旋曲折地流走,峰峦起伏连绵地配置,也都是线的集结、交融。

陶瓷绘画艺术的线条还具有情感功能。它不仅标明客体的式样性质,而且体现创作主体的审美情感,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体现了它特有的主观性和表现性。它是陶瓷艺术家借以抽取、概括自然物象,融注情思意趣、创造艺术形象的基本语言,较之块面的运用,线条的抒情显然更自由尽兴。

中国古代画论特别重视骨法用笔。从线条概念的“一笔画”理论到清代石涛的“一画说”,都认为它不仅仅作为勾勒物象轮廓体态的媒介,而且渗透着主观意向,连贯着艺术构想,运笔造型,缀合意笔,统领心物,左冲右突,纵横飞扬。油画的线条遁迹立形,抚摩着形体,显露凹凸,以把握坚实的感觉;陶瓷绘画艺术的线纹则飘洒流畅,笔酣墨饱,自由组织,显示物象的骨格气势与动向。也就在抽象点线的皴擦滑动之中,陶瓷绘画艺术得以超脱形相实摹,而摄取万物神韵,创造意象,表达人格性情与意境。

二、青花写意式水墨交融的自然化

在陶瓷绘画艺术中,墨色是与线条紧密相联、并列依存的另一语言形式。陶瓷绘画艺术遗形似、尚骨气,薄彩色,重笔法,以墨调色,以水墨浓淡晦明稀释表现种种变化,“外取物的骨相神态,内表人格心灵。不敷彩色而神韵骨气已足。”“没有彩色的喧哗炫耀,而富于心灵的幽深淡远。”

其实,中国早期陶瓷绘画艺术对色彩运用并不贬抑,半坡彩陶纹样约略可证。唐代中晚期后,青花写意形势逐渐取代色彩,成为重要的造型语汇,成为作品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说是青花写意强化,催生了陶瓷绘画艺术的写意特性,不如理解为陶瓷绘画艺术的写意需求选择了青花为媒介。陶瓷绘画艺术由“丹青”到“水墨”的递进演变,进而对青花写意的强调,实质是绘画艺术由俗到雅的转换,是陶瓷绘画语言形式的发展与丰富。它从形态上淡化了陶瓷绘画的装饰性质,突出了陶瓷绘画的认读性,为陶瓷绘画平添了浓郁的书卷气。重要的是,它为陶瓷绘画艺术传神写意开拓了更广阔、更自由的驰骋空间。“它削弱了绘画艺匠式画的成分,进一步强化士子文人画的意趣”。墨花飞舞情了无寄,超象立形心物交融,并以梅兰竹菊等客观物象的符号性简写,传达出画家的心志和情怀。

三、俯仰自得的融合

每一种艺术都具有一定的空间感。陶瓷绘画艺术的空间意识,从传神写意出发,不拘泥形态实相,分别由四面八方抽取其神态风姿,融会于心以至胸有成竹。流动视点突破了目之所极而所见不周的视域局限,徘徊移动游目周览,立足整体观察部分,主体心灵察罩全局,畅神呈意,灵动自由。因此,陶瓷绘画艺术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人物大小、树木高矮、峰峦远近、河流有无,都可依据表现内容与意趣题旨,充分调动作者的想象能力,以意之所游补充身之所容、目之所瞩,以意使法,自由安排。它不必如油画写生,更习惯凭借艺术思维,虚拟和人物精神气质及作者情感意绪相映的山水花草、树木禽鸟等自然环境,在情景统一中塑造形象,抒写性灵。王安维的《屈子行吟图》瓷板画即首先着笔屈原忧思郁愤、行吟泽畔,形容憔悴,遗世独立的内在性格特征,最终完成屈原形象的传神写照。汪氏文人山水的淡逸荒寒也并不说明客观物象本身的季节或时序特征,重要的是,它已成为一种精神行为,拿追光蹑影之笔,抒通天尽人之怀,寓情于景,对景造意,借以完成画家或孤傲高洁、或清润淡雅、或简逸秀美等思想情怀的抒发。

四、虚实结合与有无相生

虚与实,是陶瓷绘画艺术重要的理论范畴,它包括隐显、藏露、浓淡、黑白的对立统一,它生动显示山川万物的阴阳变化及创作主体的独特感受,虚实相生,意味无穷。可以说,任何一幅传统陶瓷绘画艺术都是虚实的有机统一。虚,指笔线不到的空白处;实,指有笔墨有物象的实部。陶瓷绘画艺术往往简单勾绘甚至干脆省略背景,留下大片空白,突出一个极具召唤性的暗示空间,以虚衬实,凸现主体,拓展画面意境,增强表现效果。陶瓷绘画艺术的留白和虚静,陶瓷绘画艺术的零度空间创造,包含着远比实景更丰富更浓厚的内容。作为画面的组成因素,作为独特的色彩语汇,它表现了画家对自然、对人生的理解感悟,渗入了创作主体的审美情感,在形式构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加强了画面构图的完美和谐。计白当黑,实景衍伸,我们感到虚空中也有生命在静静流淌、跳动飞扬。虚空的利用,扩大了绘画境界,使画外的意味变浓;虚空的利用,对应着陶瓷绘画艺术的内在节奏追求,从而,节奏对比变化愈益明显,抒情写意的自由度有所扩展,画面更加含蓄空灵。虚,不是绝对的空,白之虚象容纳万景,它打破了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鸿沟,变旁观为参与欣赏,陶瓷绘画艺术的意境品格,就在这黑白交错、虚实互生的“妙境”中映现出来。

篇7:论动漫艺术的意境创新

关键词:动漫,艺术底蕴,电脑技术,融合

一、相关背景

美术教育按照应用方向分为传统美术和实用美术。传统美术是指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实用美术是指平面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和摄影。

在高校扩招之前的美术教育, 教学发展重心在传统美术上——扎实的素描基本功配合色彩, 以手绘创作为主。

上个世纪90年代, 我国的经济发展重心正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实用美术的相关设计行业还在起步摸索阶段。在实际操作中, 因为电脑及相关绘画类、设计类软件并未普及, 很多作品和设计类稿件需要依靠手绘来完成, 美术功底的强弱决定了设计稿的表现力。在师资力量方面, 实用美术专业的教师很多都有传统美术教育的背景。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实用美术专业的在教学上也更偏重素描、色彩等基础课, 以手绘为主。

动漫行业方面, 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的动画专业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在国内动漫界一枝独秀。但是, 这一时期的出版物等印刷品, 无论在类型上还是数量上都算不上丰富, 且以文字和黑白为主, 致使插画需求量不大。而国产动画片, 无论是摆拍动画还是二维动画, 从原画到上色再到后期合成, 都采用比较原始的方法完成, 因此, 做动画片是个耗时耗力的浩大工程。虽然上海美影厂制作出了许多艺术欣赏性极高的动画片, 但在电脑与动画片结合的技术上, 并没有明显的优势。这点从199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国产动画电影《宝莲灯》中不难看出, 虽然取得了2000万票房, 但也仅仅是收回成本而已。国产动画面临着技术、资金、质量和数量等要突破的瓶颈, 在不断地摸索前进。早期的动画专业毕业生, 在社会的竞争优势不明显, 只有少数能参与到动画、漫画制作的工作。

在国际上, 行业老大迪士尼继续主打二维动画制作。虽然由迪斯尼与皮克斯公司合作拍摄的三维动画片《玩具总动员》取得轰动效果和极佳票房, 但因为该片全部使用电脑制作, 成本花费上亿, 历时四年才完成, 其工程之浩大令许多动画制作公司对三维制作望而却步。

这一时期电脑和相关软件并未介入到动漫专业的教学和动画片的制作中。

二、转折点

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设计行业的蓬勃向上。作为青少年精神面貌建设的重要阵营, 动漫专业首当其冲受地到国家的大力扶持, 从而进入了繁荣、高速发展的时代。为了满足社会对动漫人才的需求, 高校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扩建、扩招。2000年, 北京电影学院为了适应动画行业发展的需要, 在动画专业的基础上, 成立了全国第一所动画学院。随后, 许多高校都增设了动漫专业。动画制作公司和插画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动漫画以其独特的魅力, 成为了热门就业选择。

经过1995年至2000年的三维动画的起步以及初步发展时期之后, 行业老大迪士尼将三维动画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国内许多公司也以制作三维动画为主。2007年,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了动画电影《勇士》。上海美影厂发挥其深厚的艺术底蕴优势, 结合先进的动画制作技术, 采用二维结合三维动画的国际流行制作手法进行场景制作, 整个影片的视觉效果堪称一流。

电脑、数位板、Painter、MAYA等软、硬件的完善和介入, 无纸化绘画和便捷的动画制作。无论是二维动画还是三维动画, 借助先进的技术, 在每一个环节的衔接中都更加顺畅和便捷, 大大地缩短了制作周期。行业需求决定教学方向。在这种形势下, 熟练地操作软件也不可免俗地成为了动漫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技能。曾经一度, 只要能操作绘画软件, 毕业生基本都可以找到与行业相关的工作。于是乎, 在广大师生心目中, 掀起了一个学习软件的热潮。一切以软件为主, 很多动漫专业都大刀阔斧地减少手绘课的开设, 腾出大量的课时给软件课让路。美术教育的教学重心慢慢过渡到软件当道的时代。

这一时期的国产动画片, 在产量上迎来了一个高峰。二维动画片《蓝猫淘气3000问》, Flash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 三维动画片《帽儿山的鬼子兵》等, 依靠独特的角色设定和精彩的剧情, 在社会上均引起了极大反响。其中, 《喜洋洋与灰太狼》自2009年以来, 每年都要推出一部影院版, 开创了动画电影盈利的新篇章。

在短短十余年的时间内, 国产动画能迅速地发展到这种程度, 实属不易。国产动漫行业要想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做出优秀的动漫作品, 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 更少不了艺术底蕴做后盾。

三、探索

动漫专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专业, 在进行漫画创作时, 对手绘功底的要求不亚于传统美术专业;在进行动画片制作时, 对软件的要求不亚于计算机语言编程专业。动漫专业特殊的行业需求, 决定了其技术与艺术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课程设置需求。

公司需要优秀的人才, 社会需要优秀的动漫作品, 动漫产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具有强大的上升空间。如何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动漫人才, 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究竟是加大学生的理论艺术修养, 还是强化学生软件技能, 在实际教学中一直是有争议的话题。笔者认为, 空谈艺术是不可取的, 在要效率、要收益的今天, 总是抱着过去的荣誉不放, 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仅仅掌握技术, 只能做个匠才。在教学中, 提倡确立这样的理念:技术是实现艺术的一种手段;艺术和技术之间是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实践中, 不断完善自我的软件技能和艺术修养。

目前的动漫课程设置, 通常是先从动画概论、造型设计基础课等学起, 慢慢介入原画、MAYA课, 最后是联合创作, 学生制作出一部动画作品即可。然而, 过早地接触理论, 无法有的放矢地学习、应用理论知识;过晚地接触真正的实践, 在软件操作方面, 本科生甚至竞争不过技校生。这种艺术与技术两边都兼顾, 却不分主次学习动漫画的方法, 既缺失理论高度, 又缺失实践经验, 无法突出本科生的层次。

俗话说得好, 实践出真知。动画, 只有做起来才能体会其中的奥妙。通过在教学中的不断探索, 笔者认为应当提倡新生入学时就着手做动画片。了解整个动画的制作流程, 便于学生在今后的理论学习中查缺补漏。这样的教学方法, 可以使学生既有实践经验, 又有艺术底蕴。

以本校刚刚毕业的07级动画专业学生为例, 在最开始接触MAYA课程的时候, 学生对动画流程一知半解, 制作动画看似时机不成熟, 但是他们对此抱有了极大的热情——每人都上交了一个或多个剧本, 围绕剧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定下剧本后, 学生自己进展开了角色设定、建模、材质贴图、绑骨等前期工作, 甚至给配音也由学生自己完成。能亲自制作属于自己的动画片, 大家都摩拳擦掌。通过这部动画片的制作, 学生们补充了剧本、原画设定、软件、动作规律、后期合成、镜头语言等知识, 对动画片的制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一部片子虽然磕磕绊绊留有遗憾地完成了, 但学生都认为收获非常大。这次动画制作为学生们带来的益处, 在随后的毕业设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有了上次的经验, 大家驾轻就熟地展开了动画片的制作, 纯手绘的、MAYA三维的、Flash二维的……各

文化元素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重要启迪

蒋荆子 (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舞蹈教学不仅要将音乐、形体、美学融为一体, 更重要的是对文化的传承, 专业的舞蹈教学更加要注重对舞蹈意义深层次的挖掘。本文就文化元素与舞蹈的结合将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字:高校舞蹈;教学;文化元素

前言

高校舞蹈教学日趋系统化, 已经远远超出了以往单一的形式教育内容, 而向更深层次不断延伸。舞蹈来源于生活, 代表着一种文化的传承, 一直以来众说纷纭, 大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舞蹈的起源, 文化学、民俗学、宗教学、民族学等不同流派众口不一。然而, 究其根源舞蹈始终离不开文化属性, 舞蹈折射了现实生活与真实的情感。因此, 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 文化元素的渗透对舞蹈精髓的传递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高校舞蹈教学的重要使命

舞蹈教学在不同高校之间的开展目的不同, 作为专业的舞蹈院校, 舞蹈教学更加注重深层次的创作, 而作为普通高校的选修学科, 舞蹈教学大多以传授基础技能、技巧, 培养兴趣为主。但无论在哪一类的高校中, 开设舞蹈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对学生的一种素质养成, 一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专业的舞蹈院校旨在培养专业的舞蹈从业人员、专业教师、舞蹈教育家、艺术家, 因此, 对舞蹈来源、传承等背景的挖掘式教育较为看重, 舞蹈教学肩负着艺术传承的重要使命。而非专业院校, 开设舞蹈教学主要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肩负着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由此看来, 文化的传承不仅在传统的科学中存在, 同时也蕴含在舞蹈教学中, 有待教学者与学生共同学习、体会。

二、舞蹈教学中文化渗透的重要启迪

1. 深化学生对舞蹈精神的全面理解

舞蹈能够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及心灵震撼, 从而引起观看者的共鸣而引发感悟, 这正是舞蹈精神层次的一种交流, 在追求艺术美的基础上, 升华为对精神世界的更高理解。通过对文化元素的研习, 可以使学生从舞蹈艺术的理论入手, 从而层层递进地去感知和理解舞蹈艺术的精髓。中国几千年文化传承而来的民族舞蹈, 正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强大凝结, 展示了该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由此看来, 研习民族舞蹈其根本就是需要了解其中的文化背景, 丰富生活体验, 这样才能够全方位的诠释出舞蹈真正的内涵。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是我国民族舞的代表着, 杨丽萍所指导的云南映像、藏迷等极富艺术感染力, 同时蕴含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已经成为传世的经典之作。开展文化渗透教育, 将有利于学生申花队舞蹈精神的全面理解, 促进舞蹈教学的深化。

2. 彰显舞蹈艺术中的文化魅力

舞蹈动作离不开反复的模仿与联系, 从基本功到创作型动作, 都需要刻苦的肢体训练作为表演的基础。但舞蹈动作的完成, 却并不代表着圆满的完成了舞蹈表演, 也并不意味着展现出了舞蹈艺术所特有的文化魅力。文化元素是舞蹈中人与人沟通的纽带, 尽管舞蹈是一种肢体表达, 音乐传递了一种心灵上的感悟, 但从舞蹈服饰、布景等反映出来的文化元素同样能够起到感种题材风格的作品都有。剧情不仅简洁明快, 短片又具有发人深省的意义。由于手里握有极具竞争力的动画短片, 07级动画专业毕业生在应聘上, 都有了不错的筹码。

因此, 第一遍做动画片时主要以掌握动画流程为目的, 只要能动起来就可以, 不苛求片子质量。在制作片子的过程中应充分暴露学生的不足, 激发其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克服困难的学习劲头。随着时间的推移, 逐步提高制作动画片的标准。这种教学方法, 不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也有一定的理论认识。每制作一遍动画片, 都会令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突飞猛进。做一部片子和做十部片子, 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 这是积累, 是由量到质的飞跃。教学的过程是探索的过程, 学生获益多少, 是验证教染观众的作用。舞蹈同音乐一样是一种无国界的艺术形式, 中国的民族舞蹈可以在世界舞台上感染观众, 征服不同肤色、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 其中不乏凭借了中国文化的强大感染力, 使民族文化的发扬与借鉴相得益彰。文化元素的融合, 给舞蹈以画龙点睛的作用, 既使舞蹈得到了强大的文化烘托, 同时彰显了舞蹈艺术中原本所蕴含的深刻底蕴。

3. 提高对舞蹈艺术的感受和体验

舞蹈艺术的感染力是无穷的, 舞蹈能够激发他人内心对美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优美的舞蹈可以赋予观赏者美的享受, 提升他人的艺术品位与审美观。舞蹈与音乐一样可以陶冶情操, 潜移默化地对人的性情产生影响。文化渗透可以很好的通过舞蹈这个媒介, 提升舞蹈的创作层次, 给欣赏着更深刻的体验与感受。通过对一些舞蹈艺术作品的鉴赏与学习, 深刻研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是非常必要的, 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主动的去探求舞蹈知识, 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系统的认识舞蹈, 从而增强对舞蹈艺术的感受和体验。尽管每个学生的领悟能力不同, 舞蹈基础也不尽相同, 但通过文化元素的结合, 可以辅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来认知, 赋予学生更多的文化层次熏陶。

4. 加深学生的情感表达

舞蹈是依托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蕴含在舞蹈中的情感丰富、细腻, 如何将音乐诠释得更加完美, 将情感表达得更加贴切, 是舞蹈者始终追求的目标。舞蹈教学中, 通过对学生文化方面的教授, 可以使学生在运用肢体语言的同时将情感不自觉的融合进来, 并以一种特有的气质释放, 从而对舞蹈动作起到一个很好的修饰作用, 将肢体语言情感化, 赋予舞蹈真正的灵魂。舞蹈不可能脱离文化基调而单独存在, 这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 也应当始终注重文化的渗透, 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情感表达, 另一方面也使舞蹈艺术得以源远流长。

结语

舞蹈来源于生活, 折射与生活, 这是与其本质中的文化属性不可分割的, 因此, 舞蹈教学必须重视文化渗透, 使学生能够在研习舞蹈的同时, 加深文化层次上的理解, 从而达到对舞蹈真正的感悟。文化元素与艺术形式长期伴生存在, 艺术是文化的表象, 文化是艺术的衬托, 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音乐与肢体的配合, 同时也要注重服饰、布景中文化的体现, 这样才能有助于艺术的烘托。学习舞蹈的过程本身也是文化传承的过程, 无论是专业化的舞蹈院校还是普通高校, 既然开设了舞蹈课程, 就应当秉承艺术传承的理念开展教学活动, 以学生为中心, 将舞蹈的文化精髓贯穿始终, 不仅能够提高表演者的感染力, 同时也能够传递给观众强大的感召力与共鸣感, 发挥舞蹈更深层次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梁月英.让心灵与肢体共舞[J].北京大学舞蹈成果介绍, 2003 (04) .[2]张晓红.开拓探索树立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新观念[J].克山师专学报,

学成果的有力标准。

四、后记

篇8:论动漫艺术的意境创新

关键词:动漫 叙事学 创新思维

动漫艺术的创意性特征一直广受关注,本文认为动漫艺术的创意性特征、创新性特质与动漫艺术生产和叙事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基础有着紧密联系。动漫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定势,这些是由动漫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一般的电影创作是基于电影艺术的照相性,由摄像机直接的记录物质世界的现实状况;而动漫的基本创作是由人们运用无生命的物质材料去建构一个具有极强变调性质的物质世界。因此虚拟现实与虚拟非现实是动漫创作思维的基本点。从叙事学的角度看,叙事作品最基本的叙事机制是“交换”,“交换”的基础是自然和文化的关系。动漫艺术叙事中童年思维的凸显和与文明思维的互渗交融,正体现了这种自然和文化的“交换”关系,同时也成就了动漫艺术的独特思维气质。可以说童年思维的凸显和与文明思维的互渗交融,是动漫艺术创新思维的关键思维基础。本文试从叙事学视角对动漫艺术的创新思维基础进行浅析。

一.动漫叙事造型所凸显的童年思维特征

阿恩海姆在《电影作为艺术》中突出强调了不同的物质属性,对于电影造成的不同影响。他主要是从电影制作的物质手段方面来谈的。但是,作为一种直接诉之于人的感官的电影艺术,画面上所直接呈现的角色造型的物质属性,同样会对人们的审美欣赏,带来突出的影响。动漫艺术在造型形式基础上呈现出了自己的独异性。

动漫艺术的叙事造型的独异性,突出的表现为一种表象性,这种表象性使其与一般绘画作品和影视作品形成了较大区别。动漫角色造型的表象性凸显了人们的童年思维。从个人思维的发展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性思维期,即个人的童年思维期;从整个人类的思维发展角度来说,人类有自己的原始思维期,即人类的童年思维期。两者有着异型同构的关系。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倾向于具象的、整体的思维方式。

陶侃在《论原始思维及其特征》中指出“原始思维以心理主体为基础和根本,是思维主体凭借其感觉、知觉、表象、技艺、幻觉、情绪、欲望、体验、意志等对外在事物所进行的直接感受及其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原始思维可以简单的称为‘直感思维”[1]。列维斯特劳斯把原始思维称之为野性思维,并认为“野性思维的特征是它的非时间性,他想把握既作为同时性又作为历时性整体的世界”,“野性思维借助于形象的世界深化了自己的知识。它建立了各种与世界相像的心智系统,从而推进了对世界的理解。在这个意义上野性思维可以说成是一种模拟式思维。”[2]而动漫艺术叙事造型的思维基础正是这种“直感思维”或“模拟思维”。它通过一种简约的表象的塑造,以贴近自然的状态,实现了虽简单却富生机的效果。简约化的实质是使对象的特征性因素突出而冲淡一般形式因素,由简约化而造成的夸张和变形无疑是动漫角色的突出特点。并且在此基础上所展开的整体叙事也具有了自己独特的性征,最明显地呈现出了一种童话特质。

动漫艺术的叙事造型或角色,凸显了童年思维特征。同时,动漫艺术又是童年思维与文明思维共同孕育的成果。文明思维更加重视抽象性、逻辑性、科学性,尤其以语言的逻辑思维为重要的特征。原始思维的直感性、表象性与文明思维的抽象性、逻辑性在动漫艺术中实现了有机的结合。

二.动漫叙事技巧所体现的创新思维魅力

叙事本身是建立在一种契约关系上的,动漫的叙事,同样建立在一种契约关系上,即将自然人化。依托造型的表象性和直感思维、模拟思维基础,动漫艺术在叙事中往往采用拟人技巧,并极尽想象发挥之优势,营造了浓郁的创新思维魅力。首先,拟人“作为一种艺术技巧,直接脱胎于早期人类的原始思维。它是原始社会早期人类最典型的‘原始—儿童意识。甚至可以说,‘拟人最初就是一种思维方式。”[3]拟人在动漫艺术思维中,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有我之境的营造,呈现出“物皆着我之色彩”的特征。常以变形、夸张等手法,产生一种比拟的效果。

同时,由于动漫叙事造型的特点和拟人叙事手法,使得动漫艺术的想象功能,得以更充分的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具有无限性和任意性,朱光潜在《谈美》中说,“儿童的想象力还没有受经验和理智束缚死,还能去来无碍。只要有一点实事实物触动他们的思路,他们就立刻生出一种意境,在一弹指间就把这种意境渲染成五光十彩,造出许多变化离奇的世界来。”[4]动漫艺术正是运用儿童的想象意识和拟人手法,来营造童话氛围的。

动漫艺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通过拟人等叙事技巧的使用,打开了以儿童视角和自然物看待世界的窗户。叙事角度的转换,为动漫叙事提供了无限可能。它以童真的眼睛和话语,为观众带来了新鲜的观感体验和思维突破。使观众不必局限于成人世界,突破了对世界的固化成见。

三.动漫叙事技术所营造的丰姿多彩的世界

从动漫艺术的发展来看,动漫是集传统漫画、影视艺术和现代高科技等多种要素不断融合生长的成果。科学技术的革新永远是动漫艺术不断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元素也是动漫艺术叙事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从古典的中国风的故事传说、绘画技艺、音乐、舞蹈,到现代的高科技元素,动漫艺术用精致的笔触和包容的艺术胸怀,不断的与时俱进,带给观众视觉的冲击和想象的盛宴。

动漫艺术所创造的世界是虚构的,充满着想象也充满着想象的真实。影视艺术通过光与影的结合,通过运动和蒙太奇所造成的艺术真实,实现着徘徊在现实与想象间的神话梦,动漫艺术则借鉴了影视艺术所有可以应用于动漫的技术和思维优势,同时在科技进步的条件下,共同营造着童话世界的艺术真实。科技的介入使得造型和叙事更加的逼真和流畅,为观众带来一种超脱的、美轮美奂的幻觉感。

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数字化内容生产的时代的一个典型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完成动画制作的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三维动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影视、娱乐、游戏等诸多领域。动漫艺术秉承影视和漫画的艺术气质,同时在运动和科技造成的新的想象空间中实现了新的开拓。其中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包括从动态环境建模、实时三维图形生成、立体传感显示、到应用系统开发等,使动漫艺术不断拓展想象空间、发掘创造潜能、提升叙事品质。借助虚拟现实技术等新的表现技术,动漫艺术带给观众的体验感进一步丰富,更加贴近和丰富了艺术接受者的审美感受。

四.动漫艺术世界所蕴含的童年思维与文明思维的交融

表象的童话世界背后,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动漫叙事展现了自然和文化的最基本的‘交换机制。相对于真人叙事的电影艺术,动漫的角色造型作为叙事的符号,都具有“自然和文化”的双重符号素,并且很多还具有美学意义上的特点。动漫作为一种艺术,首先正如上面所谈到的,它具有叙事造型上的童年思维召唤力量,另外它还具有内在的人类童年气质的投注。动漫艺术思维是一种原始思维的直觉与文明思维的逻辑的有机结合。如果说影视思维制造的是徘徊于现实和想象间的神话,那么动漫艺术思维制造的却是童话。它更多的表现出一种人类童年的气质。“在精神领域里,儿童和原始人都是翱翔在他们自己营造的童话世界当中,而不是生活在现实生活里。”[5]动漫艺术实现了这种童年性,带我们进入了童话的世界。

其次,动漫艺术所营造的童话世界,给人们带来一种对一切已经逝去和尚未到来的美好事物的温柔感觉。而同时,“在一切拟人的背后,都有着移情的心理冲动——强烈的生命意识的投注”[4],动漫艺术又借助童话般的叙事,将成人世界的美好抑或丑陋展示或揭示的清澈见底、一览无余。它通过虚构的想象营造着充满人性关爱的拟人世界,通过一种对于童话世界的叙事,实现了对于现实生活的追忆和展望、替代和补充。当然,动漫艺术中的角色造型大多是非人的,尽管他们具有着人的思维与语言表现方式,但它们仍然是以外部事物的本质特征来表达人类的思想,从这种意义上讲,动漫艺术所营造的童话世界,更是动漫艺术所建构的象征世界。动漫对于生活的反映不仅不求外在形态状貌的逼真,反而因其变形和夸张而独具特色,它单纯、明快,变化多端,极富表现力,尤其长于展现真实人物难以表达的想象和幻想的境界。

动漫艺术运用童年思维和文明思维的有机结合,通过叙事角色的造型性、叙事技巧的拟人性和想象性、影视艺术的运动性、科技力量的生成性,实现了童话世界和象征世界的营造。它是为童年的,也是为人类的,它展现的是对人类创新思维的运用,实现的是对人的生命意识的投注。

参考文献

[1]陶侃.论原始思维及其特征,[J]江西社会科学,2004(1).

[2][法]列维·斯特劳斯.著.李幼蒸译.野性的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5]童庆炳.文艺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这本书能让你减肥(模仿这本书能让你戒烟)下一篇:汉文帝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