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意境中的建筑艺术论文

2022-04-24

摘要:本文以苏州古典园林为切入点加以论述,指出“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造园艺术的基本思想来源,介绍了园林建筑意境创造的空间的艺术手法。并阐述了苏州古典园林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影响。同时指出现代室内设计不能只注重形式,应当继承和弘扬创造这种形式的传统思想,再利用现代界面色彩、质感、造型和光的穿插进行创新,才能创造出丰富的、有品味的、高层次的室内空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园林意境中的建筑艺术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园林意境中的建筑艺术论文 篇1:

《园冶》的意境之美

[摘 要]《园冶》作为一部系统的园林建筑理论著作,以其丰富的意境之美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明清以来的园林建设。在宏观设计领域,《园冶》强调通过实景之间的互借与搭配使建筑同自然融为一体,进而创造出境外之景、象外之象;通过虚实结合赋予园林艺术创造以活水之源,进而拓展园林的意境。《园冶》声、画、意合一的意境之美开拓了园林意境的审美空间,使园林意境变得更加丰富而生动,其美学本质就是人于宇宙生活的律动中体悟出生命的价值。《园冶》意境之美打破了园林建筑本身固有的区域局限,使咫尺山林的实体空间走向了浩瀚宇宙的心灵空间,从而由有限走向了无限。

[关键词]园冶;园林意境;宏观设计;声、画、意合一

明末著名园林理论家计成所著《园冶》,是一部系统的园林建筑理论著作。全书共三卷,卷一包括总述“兴造论”、“园说”2篇及分述“相地”、“立基”、“屋宇”、“列架”、“装折”5篇。其中“兴造论”为总论,提出园林之造为艺术之作的园林建设宗旨,在认识上颇具高度;“园说”阐述了园林建造的总体原则;“相地”等5篇分说了园林建筑中的园地勘察、平面布置、建筑种类、屋梁构架和园林装饰。卷二论“栏杆”之制,并附有图式。卷三有6篇,分别为“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和“借景”。《园冶》一书成于崇祯七年(1634年),后流传至日本,易名为《夺天工》,得到了日本造园界的推崇,被称为世界造园学上最早的名著。其“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理论精髓历来为中国园林建筑界所重视,可谓我国园林建筑理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园冶》的造园思想不仅重视“技艺”,更重在“赏心”,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园冶》的美在于将造景与造意融为一体,将宏观设计指向园林意境,其意境之美的独特性更体现出了园林建造中声、画、意三合一的审美意向。意境的创造使有限走向了无限,使人世通达宇宙,使远山多致、片石生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当代学者叶朗先生曾经指出:“中国古典园林在美学上的最大特点是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中国古典园林的美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而是艺术意境的美。因此,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就成了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1](P441)。《园冶》的意境之美确是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创造的艺术典范。

一、宏观设计与园林意境

“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2](P244),这一“借”字道出了宏观设计的要诀。《园冶》的宏观设计思想就体现在“借景”上。“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畽,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2](P2)正是有了“借”,方可悟得“奇亭巧榭,构分红紫之丛;层阁重楼,出云霄之上;隐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2](P62)。

譬如,门窗建筑在宏观设计的视域下就并非一个独立个体。要想在对门窗的鉴赏中品出园林意境之美来,就要在门窗设计中使其面向自然并与自然融为一体,自然之景使园林产生“触景生奇、含情多致”之效。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之诗句虽非针对园林之美,却也巧借自然景物传达出宏观视域下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之美。宏观设计正是这样一种开放性设计,它能把互相联系的宇宙万物纳入建筑当中,让山月当窗、荷香洗廊、曲径通幽,以达到巧夺天工之效。这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惯有的整体性审美思维,这一开拓性审美思维对中国古代园林意境的创造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紫气青霞,鹤声送来枕上;白苹红蓼,鸥盟同结矶边。[2](P14)宏观设计让邻家梵音传入幽室,让远处山峰并为画窗,远近之间的余空之虚又给予园林鉴赏者莫大的联想与想象空间,而意境正是从这样的联想与想象展开的。所以,宏观设计让园林建筑由现实之“小”通向了理想之“大”,使人产生了超出园林建筑本身的宇宙遐想,进而创造出一片景外之景、象外之象。

在《园冶》的园林建造思想中,宏观设计的独到之处不仅在于实景之间的互借与搭配,更重要的还在于实景与虚景相辅相生、虚实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所谓“静故了群动,虚故纳万象”,“虚”的意义就是审美空间在心灵上的放大。“窗虚蕉影玲珑,岩曲松根盘礴”、“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缦”[2](P27,14)。“虚”是园林建造中浮动的心弦,牵连着观赏者游离于实物的美好联想,牵连出人与自然相融的秘密,园林意境的本质是要营造与了悟这一隐秘在生命中的律动。清代文学家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提到:“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厨处,一开而通别院。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设矮栏于墙头,如上有月台,而实虚也。”[3]虚实相生是宏观设计赋予园林艺术创造的活水之源,园林意境也由此被拓展开来。

建山林,要纳鸟为朋,逗留几番花信;筑屋宇,要奇亭巧榭,引柳风荷香。宏观设计的造化之功就体现于为园林意境设“象”,使人观山若见瀛壶之仙,临水似得濠濮间想,把宏观设计思想巧妙地运用在园林建筑艺术当中,这是《园冶》意境之美的独特表现。

二、声、画、意三合一

园林之所以由小达于大,就在于循乎自然,表现造化之生机。没有这种生机活态,也就没有由小至大的转换机制。这种生机活态作用于鉴赏者的心灵中,使人们产生超出园林自身的远思逸致。而品园者之所以能够在心目中完成这种转换,就在于与造园家有共同的文化密码,有共通的文化心理结构。由近及远、由小见大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根基。在中国艺术家的观念中,拳石有峥嵘,勺水有曲致,一叶可知劲秋,一沤可会海意。[4]宏观设计就是这样一个转换机制,它让咫尺园林从有限走向无限,开拓了园林意境的审美空间。而声、画、意三合一的审美之维,则又让《园冶》意境之美表现得更加丰富而生动。

“两三间曲尽春藏,一二处堪为暑避。隔林鸠唤雨,断岸马嘶风。花落呼童,竹深留客”[2](P36)。鸠声、雨声、马声、风声、呼童声恰成一曲天籁之音,林、岸、花、竹绘就了一幅田园之画,画里有声,声里有画,声画并茂,展现出风雅韵士的山林情怀——而“意”,即所谓园林之趣,也全都藏在了这声画里,藏在了声、画、意三合一的造化之中。《园冶》中诸如此类的妙造实在很多。如“夜雨芭蕉,似杂鲛人之泣泪;晓风杨柳,若翻蛮女之纤腰。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曲曲一湾柳月,瀖魄清波;遥遥十里荷风,递香幽室”,“槛逗几番花信,门湾一带溪流,竹里通幽,松寮隐僻,送涛声而郁郁,起鹤舞而翩翩。阶前自扫云,岭上谁锄月”[2](P15,47,25)……声轻画淡,极尽田园之意,道出了园林造景重在造意境的秘诀。

园林建筑为凝固的艺术,好的建筑总能给人以聆听音乐与欣赏诗画般的想象和享受。中国各门传统艺术不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而且各门传统艺术之间往往互相影响、互相包含。例如在诗文、绘画中可以找到园林建筑艺术所给予的美感,园林建筑又受诗歌绘画的影响而具有诗情画意。因此,各门艺术在美感特殊性方面和审美观方面往往可以找到许多相同之处或相通之处。[5](P31-32)《园冶》的意境创造正是深得声、画、意三者通达之美,使得凝固的园林建筑有了生命感。

“林阴初出莺歌,山曲忽闻樵唱,风生林樾,境入羲皇。幽人即韵于松寮;逸士弹琴于篁里。红衣新浴,碧玉轻敲”[2](P244),声音拓展着画面,画面追赶着声音,声已为画料,画已为声谱,声音与画面一起诉说着欣赏者的生命意趣。声、画、意合一,使园林意境变得更加丰富而生动。

三、《园冶》意境的美学本质

“‘意境’不是表现孤立的物象,而是表现虚实结合的‘境’,也就是表现造化自然的气韵生动的图景,表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气)。这就是‘意境’的美学本质。”[1](P276)意境确在于表现宇宙生命的永恒与造化之工,勾勒出大自然气韵生动的活的图景,但就此以为这是意境的美学本质则不甚准确。探索意境的美学本质,一定要回溯到人自身的价值发现与生命理想之中,意境从来都是人在宇宙中的自我反思,其美学本质并不具有唯一性。当然,也不可因此以为意境的美学本质就缺乏统一性。笼统地讲,意境的美学本质就是人于宇宙生命的律动中体悟出自身存在的理想、价值和信仰,进而汲取其存在的力量。

《园冶》意境的美学本质在其园林建筑中有着丰富的表现。作者计成生逢一个局势动荡的乱世,“自叹生人之时也,不遇时也”,与当时许多人一样怀有隐居避乱之心。“崇祯甲戌岁,予年五十有三,历尽风尘,业游已倦,少有林下风趣,逃名丘壑中,久资林园,似与世故觉远”[2](P248)。园林建筑的意境之美恰能拂去他俗尘之念,使其寄情于山水草木并豁然开怀,《园冶》意境妙造的意义也正始于此。“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安闲莫管稻梁谋,沽酒不辞风雪路。归林得意,老圃有余”[2](P15,31),其超然豁达的生命信仰正是《园冶》意境的美学本质。《园冶》意境总给人以“寻闲是福,知享即仙”般的田园之想。

“编篱种菊,因之陶令当年;锄岭栽梅,可并庾公故迹”,“宅遗谢眺之高风,岭划孙登之长啸。探梅虚蹇,煮雪当姬。轻身尚寄玄黄,具眼胡分青白。固作千年事,宁知百岁人;足矣乐闲,悠然护宅”[2](P47,37)。人生的意义莫过于像陶令、庾公、谢眺、孙登那样,怡然自得地悠游于天地之间。《园冶》意境的创造不仅道出了园林建筑对人生境界自我反思的意义和必要,同时成为了园林欣赏者沟通宇宙、并在宇宙中把握生命价值的理想之径。畅游于《园冶》的意境之美,或有濠濮间想,或若瀛壶之仙,“宛然镜中游也”。“白云拥抱着山石,清风荡漾着绿林,山月与弹琴人相与优游,流水游戏着心灵的轻柔”[6],这正是人世的真理与宇宙的妙谛,哪里还需另做一番断想?《园冶》意境的美学本质正体现于此。

四、结语

《园冶》作为一部系统的园林建筑理论著作,饱含着丰富的意境之美,其意境的创造无不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建造中“造景胜在造意境”的秘诀。意境就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灵魂,正是有了这一灵魂,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才打破了建筑区域本身的局限性,开始由咫尺山林的实体空间走向浩瀚宇宙的心灵空间,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有限走向无限。著名美学大师

宗白华先生说过:“艺术意境的创构,是使客观景物作我主观情思的象征。我人心中情思起伏,波澜变化,仪态万千,不是一个固定的物象轮廓能够如量表出,只有大自然的全幅生动的山川草木,云烟明晦,才足以表象我们胸襟里蓬勃无尽的灵感气韵。”[5](P72)《园冶》的意境之美,正是大自然的全幅生动图景。

[参 考 文 献]

[1]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 计成.园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3] 沈复.浮生六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9.

[4] 朱良志.中国美学名著导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29.

[5] 宗白华.美学散步[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 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

[作者简介]刘智远(1983—),男,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人,湘潭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作者:刘智远

园林意境中的建筑艺术论文 篇2:

传统园林建筑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苏州古典园林为切入点加以论述,指出“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造园艺术的基本思想来源,介绍了园林建筑意境创造的空间的艺术手法。并阐述了苏州古典园林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影响。同时指出现代室内设计不能只注重形式,应当继承和弘扬创造这种形式的传统思想,再利用现代界面色彩、质感、造型和光的穿插进行创新,才能创造出丰富的、有品味的、高层次的室内空间。

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 “天人合一” 意境的创造

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主体。它起始于春秋,兴盛于盛唐,发展成熟于明清。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苏州古典园林随着吴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它的园林文化给这一地区带来丰富的象征意义,并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多元的艺术形式、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著称,成为世界园林史上的一朵奇葩。

当今世界,传统文化已经发展到极至。我们有必要对苏州的古典园林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创新,因为这对于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趣味,为现代室内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

1 “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

苏州古典园林以自然写意山水园的风格而著称于世,它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并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融自然美、建筑美、艺术美于一体。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阶层的价值观念、社会理想、道德规范、生活追求和审美趣味的结晶。这些文人墨客热爱生活,喜爱游山玩水,享受自然,以诗、酒、琴、画为乐,追求无为淡泊、自由逍遥的隐士生活,力求达到与自然环境合一,他们这种追求天人合一、园人合一的儒家思想深深地体现在园林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

现代的室内设计越来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不是一味地将室外的景观移植到室内,现代室内设计应运用现代材料将室内与室外的距离拉得更近。譬如现代都市的高层建筑都大量使用落地窗玻璃,一方面使室内的采光更加通透。另一方面使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看得更远。这也是未来住宅哲学的发展趋势,达到人与自然共享的境界。力求创造出满足人们需要的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2 苏州园林建筑意境的创造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独树一帜,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一部分。大多数苏州园林属于私家园林,它是相对于皇家园林而言的,虽然它没有北方皇家园林的辉弘大气、富丽堂皇等特点,但它细腻玲珑的古典气质是匠心独韵的。园林建筑意境的表达与创造是苏州园林最大特色之一,追求的情、景与哲理交融的境界,“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布局合理,曲折幽深,亭台楼阁,高低错落,借景对景,处处成景,粉墙黛瓦,素雅恬静,突出了古典园林精致委婉的特点。

园内的主人把自己的情趣意向倾注于园林中,山水、泉石、花木、禽鸟是古典园林主要的造园要素,辅之以小桥、流水、回廊、曲径、匾额、对联,构成巧妙的园林景观,使得园林意境深邃,抒发了古典胸襟。

例如苏州古典园林取石以产于太湖西山的太湖石和部分黄石为主,太湖石和黄石能够仿真山之脉络气势做出峰峦、丘壑等。太湖石具有瘦、透、漏、皱的特点,玲珑剔透,多作假山的山峰,黄石则形体敦厚,雄浑沉实,主体感强。多用于假山的垫基或仿造悬崖峭壁。叠山讲究脉络,脉络主要是通过山石的皴法来表现,用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山石皴法有大斧劈、小斧劈、荷叶皴、折带皴、披麻皴等多种,这在假山叠砌时都有用到。如苏州怡园之假山,有峰恋之感,也有洞壑之意;苏州环秀山庄的假山虚实相生,颇有层次;著名的狮子林气势雄伟、山峰峭拔、洞壑幽深、苍岩壁立、虚岩生凉,俨如真山,有人形容其“一峰之竖,有太华千仞之意”。

许多设计师在现代室内设计当中就借鉴了园林的元素。台湾建筑师登棍艳在苏州苏荷天地的室内设计作品中,在室内空间借用了大量的园林材质元素,将传统材质转化为崭新的装饰元素。如将原本铺在园林建筑屋顶的黛瓦侧砌到外墙上,原本铺在园林地上的地砖贴砌到室内的墙壁上,室内地面更是用现代材料和夸张色彩来诠释新时代的传统园林地面纹样。使空间在传统的意境中充斥着现代的时尚与富贵。再比如一些室内家庭装饰中,墙面大部分留白,然后根据主人的喜好,将一些印有梅、兰、竹、菊等图案的诗画作品挂在墙上,进行点缀,以此来美化环境、柔化空间,引人入胜。

2.1布局合理。主次清晰。

苏州古典园林的布局比较灵活,追求曲折多变化,随地形起伏变化和形势的开展而布置相宜的景物,主要模式以宅园为主,利用不同的建筑形式、游廊、墙垣对整体空间进行分割、重组,仍然保持园林的完整统一。在园林空间里,也都讲究宾主分明,主景突出,同时又有配景的前后呼应,相互烘托,使主景相得而益彰。如拙政园的空间,由于多次扩建,全园可分为中部、西部、东部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很显然,中部景区应居三者之重,成为全园的主景区,但是简单地把整个中部视为全园的主景区,似嫌过大,会显得杂乱而没有中心,为此,有必要把视觉的中心缩到以远香堂、倚玉轩为中心的有限范围内。由此可见,园林不仅要有主景区,而且在主景区内还应该有集中的焦点。

现代室内设计也讲求空间序列的排布,空间的连续性和时间性是空间序列的条件,以满足人们在空间内活。动的心理感受。序列的全过程分为超始阶段、过渡阶段、高潮阶段、终结阶段,每一个序列是通过装修、色彩、陈设、照明等一系列艺术手段来创造的,建筑室内的布局决定建筑的性质、规模、地形环境等因素。现代许多规模宏大的集合式空间,丰富的空间层次,常以循环往复式和立交式的序列路线居多,这和创造丰富的室内空间艺术景观效果有很大的联系。主体建筑的选择应是具有代表性的,反映该建筑特征的,集中一切精华所在的主体空间,位置通常偏后,如故宫建筑群主体太和殿和毛主席纪念堂的代表性空间瞻仰厅,都布置在全序列的中偏后,闻名世界的长陵布置在全序列的最后。

2.2藏露互补,虚实相生。

“藏”与“露”成为古典园林艺术意境生成的重要表达方式,它深化了园林的意境空间,形成景深的审美特征。如苏州的留园,它在处理入口空间时就用到类似的手法,当游人走进入口时,无法一眼就看到园内的景色,会感到异常曲折、狭窄、封闭,游人的视线也被压缩,甚至有一种压抑的感觉,游人必须绕过假山,曲径通幽地踏着石板地或者跨过小桥才能到达主体建筑,但当走进了主空间的时候,便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园内充满清静而又幽美的氛围,使游人产生渐入佳境、回味无穷的感觉。

室内外的分隔与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构景手段。从室外来看,丰富的建筑造型,以及丰富的门窗、隔扇、栏杆、漏窗等的造型本身就是观赏价值很高的景致,且由于门窗、隔扇、栏杆等物半掩半通的效果,园景的空间层次和光影层次变得十分丰富,而从室内向外看,室内空间通过窗栏隔扇等与室外园林空间和景物的融通更是必不可少的。

“虚”与“实”的概念由来已久,中国传统建筑艺术要

求内部空间具有通透的境界,建筑物更是强调虚灵、通达、留白、轩豁。门窗喧豁、廊墙留虚,能有效打破封闭局促的格局。如留园“五峰仙馆”南北两面基本上被轩豁的门窗所包围,东西两面除了窗外,还各有两门通往别院。“鹤所”的墙壁几乎为四周的门洞、空窗或花窗所占,框景效果极佳,窗外的庭院、天井里的湖石花木都可框景收纳,有种由景入画的效果,让人回味无穷。

室内设计艺术就应借用古代园林美学精神,通过借景、对景、隔景、合景等设计手法将室内空间化为自然的空间,在室内设计中此种范例真是举不胜举,如苏州加城国际销售中心室内设计方案,如设计师本人所说:“‘园林’自然地成为室内空间处理的基础。”正是在空间中强调了园林景深的做法,通过半通透的木格、朦胧的纱幔、层层的圆窗,使得各空间自然浸透,在面积不大的室内巧妙地表现出优雅的节奏、韵律强烈的空间景深,达到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空间效果和心幽境醇的意境追求。再如上海锦沧文华大酒店套房设计,在入口处设置屏障,并将园林元素抽象化,融入室内空间,营造出“犹抱琵琶半遮而”的空间含蓄美,赋予了空间既传统又时尚的美感,将意境升华。

2.3建筑精巧,品位高雅。

园林建筑类型多样,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都根据造景,以及园主生活的需要而设。中国园林中室内和室外空间之间相互分隔、渗透、转换的密切关系。首先取决于中国的木结构建筑是以梁、柱、镶等组成的框架承重,而房屋四周的墙体不承重,故此可以根据室内外空间或隔或通的需要很方便地在墙的任何部位开门、开窗。室内空间及其装饰艺术就与室外的园林景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融,很多时候,两者互相就是对方的延伸。建筑的梁架、屋顶、门窗等制作细腻,色泽淡雅,造型玲珑轻盈,独具古朴典雅的风格,屋顶多用老戗起角,勾勒出完美的曲线,使建筑产生韵律之美。

园林内的陈设包括园林环境、建筑内外檐装修、园艺盆景、文玩书画、家具器物等,无不与之有密切的联系。家具和陈设也是体现苏州园林精致典雅特色的重要形式,它是园林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室内空间起到充实点缀的作用,家具陈设的类型和摆放原则又体现了园主的审美情趣和爱好。

如网师园万卷堂家具陈设规范古朴,供桌、座椅、花几、茶几、天然几等均为红木制作,造型简洁大方,供石、挂瓶、大理石插屏、古玩器皿古色古香,泛着淡淡的幽光。

某一中式餐馆中,其设计思想紧紧围绕营造古典质朴的自然氛围展开,布局上采用了传统庭院、中轴递进的营建法式,在空间转换、交接置景的处理上,大量运用了景棚搭建技巧,穿插了园林借景手法,造型上打破传统配合法则,将原构件重新组合出新,将门环、条儿、斗拱、门罩赋予新的用法,宅门、长廊被桥、石、瀑围绕,色彩上避开了繁杂华丽,而融人民居的质朴,加上古典家具与艺术品的陈设,营造出具有东方神韵的餐饮环境。

3 结语

当代中国的室内设计作品很多在设计思想上显得苍白无力,毫无文化内涵与意境,深入研究苏州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与意境营造,必能为我国室内设计提供指引。现代室内设计不应只注重形式,而应当继承和弘扬创造这种形式的传统思想。设计师应着眼于该地域文化本身,对整体的把握和对细微之处深刻领悟。现代室内设计应当赋予空间一定的文化定位,重视文化内涵等多方面的追求,设计师应当对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进行深入的研究,尽量使作品体现出独到的地域文化特点,利用界面色彩、质感、造型和光的穿插,创造丰富的妙趣横生的空间,这样才能创造出有品味、高层次的生存环境。

随着设计日趋成熟,传统文化与现代室内设计的完美结合是许多设计师共同追求的目标。保留地域文化的各自特点可以给后人留下一些历史的遗迹,同时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再结合当今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新的室内设计作品,也是对世界文化的探索、创新和贡献。因此,地域传统风格与现代文化高度结合。成为现代设计的理念。室内设计是一种文化,是民族精神和内涵的延伸。借鉴传统的文化底蕴和内涵,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创造出的作品会产生新的地域风格,而地域风格的新发展是各地设计师们共同探究的课题。

作者:田人羽

园林意境中的建筑艺术论文 篇3:

苏州园林景观与意境的构成分析

中国的古典园林建造技法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园林数量众多,在布局上别具匠心,有些建筑巧夺天工,并在景观的设计中结合了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已经构成上想成独特的文化魅力。文章主要从苏州园林的景观特征和意境营造上分析苏州园林的美学因子,传输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构建手法。

苏州园林景观特征

相关景观意境的表达,由于目前景观概念的不断扩展,已经涉及到了地理、生态、园林、建筑、文化、艺术、美学,甚至哲学的领域。景观设计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巧妙结合,其中融合了历史、文化、美学、山水植物等多方面的结合,是景观美的最高表现境界。苏州园林历史悠久,私家园林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开始了建设,到了明朝时期尤为盛行,清朝末年的时候,苏州城内外的园林数量已经达到了一百七十多处,至今,苏州城仍被称为“园林之城”。

苏州园林的建筑设计风格已经享誉世界,很多美学、建筑学的相关人员都在研究苏州园林的景观设计,本文把苏州园林分为以下几个特征:

1.诗意化的景观设计

苏州园林历史悠久,承载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在园林创作中深受中国传统绘画与诗词歌赋的文学影响,在建造上也多以诗中意境为趣,以文人画等中国画为蓝本。一般,设计园主都是能诗善画,且文化修养程度很高,在建造的过程中很多文人画家也都会参与经营创造,因此,无论是在园林建构的立意上还是构思与布局上,都显示着浓厚的传统中国文化的气息。园林景观中渗透着无限的诗情画意,犹如优美的诗歌,每一个角落的布局摆设都充斥着诗歌与画卷中的

意象。

2.园林景观具有动态特征

园林的建造不仅是人为的设计艺术,还是空间和时间的艺术。随着时间在空间中的流动,园林景观处在不断的变化当中,而随着观景人的走动,景观也在出现移动。再加上气候的变化与,景观的差异还体现在晨昏朝夕的变化,以及季节变化产生的春花秋月、夏雨冬雪的不同景观。园林的高度艺术性就在于它是不断的不断变幻性与时间空间的高度结合。

3.对意境的无限追求

由于苏州园林在建造的过程中占地的空间有限,一般园林景观的规模都不是很大,那么在景观的营造上就不可避免的使用写意的手法,借助于联想和想象来拓展实际的空间。在设计者长期对景观写意手法的营造下,逐渐形成了对“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追求,尤其是对光、影、味等虚景的构建与设计,令园林的景观得到了无限的延伸。

苏州园林意境的营造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苏州园林在设计中追求的最高境界。苏州园林浓缩着的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园林的景观建设是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的写照。在苏州园林的意境营造上,一般会运用一下几点造园的表达要素:

1.叠山理水的生态意境

苏州园林在建造中大多都会选择白色质地的太湖石作为材料,可模拟出云彩的灵动姿态。设计者在造园的过程中都会使用假山的堆叠效果,以此来集中的表现高峻与凝重浑厚之气,并且在局部位置进行曲折凹凸的设计,显得凝而不滞,巍而不呆。当然,无论是哪一种园林的设计,水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无水不活”只有水在云林建造中的运用得当才能让园林更加的富有灵气。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为主,以表现水面的平静如镜和烟波浩渺的感觉为最高境界,以让人们观赏假山与倒影、游鱼与赏水等。

2.植物花草的种植

园林中的植物不仅是为了绿化,更重要的作用是为了让园林的建设更加充满诗情画意。运用乔灌木、藤木、花卉以及草皮等植被为材料,通过设计、选材、配置等程序,发挥它们不同的功效,并在结合中想成多种多样的景观。苏州园林为了表现园林景观的自然美,对花卉的选择也有一定的标准,一是讲究美姿,而是讲究美色,但是讲究味香、四是讲究种类,这些是为了园林意境营造的必备基础。

3.建筑中体现诗画美

在园林的建造中,建筑物作为景点处理已经是很常见的现象,及时景观,又可以用作观景。亭台楼榭在经过设计师们的精心构思后,用巧妙的激发处理,往往可以让其与园林景观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成为艺术的统一体。建筑的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的自然景物环境向温和,并在布局中突破严格的中轴布局,分散错落,富有生机与变化,达到与园林内景观的自然衔接。两外书画是提升园林已经的重要手法,它不仅可以表达园主人格品质的理想与寓意,还是增添园林文雅气质的重要手段。

4.园林色彩与园林装饰的营造

苏州园林经常在用的基调是黑白两色,园林建筑中多见的就是灰瓦白墙的冷色调,形成的效果就是“粉墙为纸树为画”的清新远逸的水墨画意境。出了黑白这些基本的色调之外,在刻字上一般也都会选用一些内嵌朱、青、绿、黄等颜色,为了呈现出一种淡雅庄重,或者辉煌的效果,局部的展现,更能够增强室内环境与建筑风格和外界景观的和谐程度。

苏州园林景观与意境的构成分析

景观在人体的感官器官中所直接体现的感觉形成一种意境。人最直接的感官就是视觉、紧接着是听觉、在这是嗅觉和触觉,如何让园林中的景观在人的感官中形成一种意境美,这就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景观的建构与人的感官的谐和性。景物与实现的巧妙组合,通常是采用对景色、散静、分景、框景、漏景、架景以及借景的处理方式来实现的,一下着重分析苏州园林几个较为重要的景观与意境的结合方式。

1.对景的普遍运用

苏州园林通常在重要的观赏景点有意识的组织景物的设置,形成各种对景,是在曲折的平面上,步移景变、依次展现的。在苏州园林的对景中大多是根据道路、长廊的行走方向、转折点为变幻空间景物来引人注意的,这是对位常见的对景方式。除了园林中的一般对景,走廊两侧的取景框也是一个常见且独特的对景设计。当然,对对景也并非是绝对的,因为园林内的建筑为既是观赏点,又作为被观赏的对象,因此,园林中的任何景观设置都可能是互为对景的。

2.敞景的延伸效果

在苏州园林的建造中,由于占地面积有限,设计者就会利用景物与视线的完全不受约束来拓展景观的范围,达到一种延伸景观的效果。一般在园林中的花园、层层叠叠的假山的设计中都会出现敞景的设计,还有就是在一些较高的亭榭楼阁的方位设置上体现敞景。敞景能给人一种视线眼神舒展、豁然开朗的感受,能够深层次的明晰景观,容易激发人的感情,获得景观的整个形体特征,形成独特的景观意境。

3.分景形成的意象具化

景色的层次流动和变化是形成景观艺术魅力的重要条件之一。要想使得景物具有吸引力和诱导能力,就要在空间景物的视觉效果和意境构设中含蓄内敛,切记一览无余,“景愈藏,意境愈深;景愈露,意境愈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苏州园林中的建设中,分景也是常用的手法之一,是根据视线空间的表现原理,将景区按照一定的结构划分,形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画中有画的境界。分景的作用就是把观赏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一定小的空间范围上,能够对景观进行集中细致的观赏。在苏州园林的建设中,借自然之景营造园中之景是最常用也是最有创新的手法之一,园林山水中,植物山水随着晨曦照样,春夏秋冬的时间变化,显出不同的意境与风情。

结语

苏州园林的在景观的创设上往往体现着设计者与园主的思想志趣,就像一幅山水文人画,苏州园林的建造更多的体现的是园林中的意境美。园林中的景观所展现的意境就是设计者或园主要表达的思想与个人的风格体现,因此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就在于对它整体观赏下的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现和诗画意识的具体体现。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高职学院)

作者:安国荔

上一篇:企业内部控制财务风险论文下一篇:林业财务专项资金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