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后感

2024-05-28

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后感(精选9篇)

篇1: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后感

对教学设计的理解

——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后感

通过此科目的学习对我深刻理解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及其原理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觉得老师上课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无非就是把课本上的知识点按照进度将给同学们听,让他们会做题,考试成绩高些就可以了。可是通过学习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的学习我不但认识到了之前的想法是很错误的,而且举得作为一名老师的重要性和责任感,具体感受可以分为以下几点来说明。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和决策。教学设计依据教学原理,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制定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它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教学设计把教学过程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其功能在于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由以上可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理论上不难理解可是如果操作起来就是很有学问的一件事,刘老师把对教学的理解和自己几十年的教学一线的经验给我们讲解了这些知识,使我很形象和深刻的理解了教学设计中的关键所在。要想上好课教学设计很重要,而它的设计过程则是对老师的专业素质的一个很好的考验。首先我们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自己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对自己班级学生的深入了解以及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调查,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这里有专业知识的考验,有教育目标的落实方向的把握,有老师个人魅力或品格的体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觉得预设和生成是很重要的一环。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需要进行教学设计,但在教学过程中又不可拘泥于教学设计,防止被教学设计束缚了手脚,一堂课应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教促学,对课堂教授的各种变化进行 综合把握,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这也是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设计对教师的要求

除了基本的教师专业知识和基本教育经验的要求外,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还要注意一些问题。对于教学设计而言,数学教师的观念要有更新意识、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这些意识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教育、教学能力的前提,是影响教师行为的诱因,因而对教学设计有直接的制约作用。

所谓观念更新意识中的观念指的是教育观念,也就是教师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和体悟。作为数学教师,其教育观念就是对数学教育本质的认识和体悟。因为在课堂的授课上我们要使我们的课和学生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乏味,不能几年前的例子现在再拿到讲堂上来讲,这样就没有吸引力,学生也没有切实的生活体验,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和理解。观念更新意识要求老师对不断萌生和发展的新的教育观念有敏锐的洞察力,进而产生更新自身旧观念的经常性的愿望和行为。

经过这门课的学习,还有一个感触是一个老师一定要注重以下的认识,如果这样的话他就自觉地把数学视为模式的科学;如果注重过程,就会认为数学是直觉和逻辑的产物;如果注重社会价值,又会把数学理解为是一种工具,这些个人的数学观反映在教学设计中,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价值取向。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这体现在教师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的问题意识,主要是追溯问题产生的背景和缘由的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不断提出新问题的意识。例如:

ama 对于问题:已知a,bR,并且ab。求证:

bmb现实背景:建筑学规定,民用建筑的采光度等于窗户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但窗户面积必须小于地面面积。采光度越大说明采光条件越好,问:当窗户与地面增加同样面积后,采光条件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为什么?

数学背景:请探究是否所有的矩形都相似。

逻辑延伸问题:(1)若a,bR且ab,则上述结论会变为什么形式? 教师要对数学教学目的要清晰:一个教学设计反映出教学目的的多维性。数学知识的建构、数学技能的形成、数学能力的发展、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精神的领悟、数学知识产生过程的体验等,都是数学教学的目的。

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一般来说,教学设计中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下的创新。教学内容组织的创新。例如,以不同的材料作文先行组织者;对教材内容的解构与重组:对概念、命题赋予不同的现实模型或不同的数学模型;对例题、习题的改造与扩充等,均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教学模式构建的创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的选择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更注意综合一些教学模式,创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模式创新的最高境界,或许是一种不受模式的约束,融有模式于无模式之中,这是对老师最高的要求。其次还有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教育技术的创新。表现为对媒体的合理组合,课件编制更富创意等。

教学设计内容上的要求

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以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进行设计。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内容主要包括三类:一类是数学概念、数学命题(数学定理、性质、公式、法则等)和基本的数学事实结论;一类是数学概念、数学命题和基本的数学事实结论的运用;一类是数学操作性技能(作图等)。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要求可分为四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过程与方法的内容是:通过数学学习过程把握数学思想方法、形如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思想和数学意识(如统计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态度是指,对数学活动、数学对象的心理倾向或立场,表现出兴趣、爱好、喜欢与否、看法立场。数学态度可以演变为数学信念——对数学持有的较为稳定的总体看法、观念。

数学中的案例分析

通过此科目的学习老师通过给我们讲述在职老师上课的特点,使我们很形象的了解到了怎样才能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其中在教学设计中新知识点的引入是很有学问的一环。

问题情境设计的核心是通过情境来提出问题,问题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此外,在进行问题情境设计时,“情境”与“问题”是一个融合的整体,刻意去寻找热闹的“情境”或人为编造的问题,都会发生偏差。

从教学内容看,问题情境大致可以分为:实际背景、数学背景、文化背景等。其中,实际背景主要指现实生活的情境;数学背景主要指数学内部规律、数学内部矛盾等;文化背景主要指数学发生、发展的历史和数学在认识自然改造过程的作用等。

复数概念的引入:

在遨游数学王国时,你还记得数的概念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吗?在经历几次“添加新数”之后,数集已经扩充到实数集。但是,由于负数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开平方,所以代数运算在实数集内仍不能永远实施。例如,当0时,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再例如,一元三次方程x31只有一个实数根。根的个数与方程的次数“不一致”,有悖于数学的“和谐美”。这样看来,数的概念需要进一步发展:实数集如何扩充?在新的数集里,怎样实施数的运算?

剖析:这里设计的问题请教符合“数”的科学扩充过程,但与学生已有知识相差太远,脱离了学生的认知起点,过分注重数学的逻辑起点,因而难以真正实现思维的启动。

集合的引入 蓝蓝的天空中,一群鸟在欢快地飞翔;茫茫的草原上,一群羊在悠闲地走动;清清的湖水中,一群鱼在自由地游泳............鸟群、羊群、鱼群...........都是“同一类对象汇集在一起”,这就是本章将要学习的“集合”。那么,我们要问:

第一,集合的含义是什么? 第二,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三,怎样进行集合的运算? 评析

这里的问题就是本章要研究的核心内容,本章的学习实际上就是要解决这三个问题。而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又产生出若干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的解决,就构成整个内容的学习与探究过程。核心问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通过核心问题的引领,学习过程可以有序、有效。

以上是两个关于教学设计中情境引入的案例。其实我们在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后,最好的吸收的方式就是把它们运用到我们以后的学习和教学当中去,而老师在课上也给我们举了好多很实用的例子值得我们去借鉴。

这篇文章是基于老师所讲知识中,自己的所感,有些东西可能只是肤浅的理解,也许有一天当我真正将要走上讲台的时候我才发现它的实用性,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它们。

教师教育学院(数学)

李若征

2011----11--27

篇2: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后感

生活处处皆数学

----数学大观之感想

“数学就像足球。踢足球的人是少数,欣赏足球的人却很多。本课程不是教少数人‘踢数学’,而是帮助多数人(包括想要‘踢数学’的人)欣赏数学。它不是用空洞的说教强迫‘我们爱数学’,而是用生动的故事展示‘数学爱我们’。数学的故事,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康定情歌高唱等比数列,宾馆台灯照耀圆锥曲线,峨眉山的佛光演示连续函数,哈尔滨的面条吃进一维空间。张三丰教太极剑,抽象指挥具体;独孤求败写教材,简单才是正宗。数学的故事永远讲不完,继续讲下去,要靠你和他(她)。”

----题记

(引自《数学大观》课程推荐词)

在春节的喜悦和实习的悠闲中,寒假悄然而过,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作为一名讨厌纯理论学习的英语专业学生,课程选择着实让我很头疼。什么语义学、语用学、语言哲学、对比语言学„„,一门门枯燥无聊的专业课令我感到“痛心”;不过数学大观这门选修课,倒是重新燃起了我对学习的兴趣。

说到选数学大观,其实是有原因的。首先,我很喜欢数学。从学前班接触基本算术开始,我便对数学 “一往情深”。因为每做对一道题,父母或老师都会给予我肯定,我的心里更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其次,学姐极力推荐数学大观。她们告诉我这门课好过又好玩,上课听听有趣的故事、学学相关的知识;下课想想实际的应用,写写真实的感想,这样不仅轻松拿到了学分,还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再次,李老师的个人魅力吸引了/ 6

我。他是闻名全国的数学教授,也是底蕴深厚的文学大牛。他曾受邀参加欧阳夏丹主持的《中国公开课名师访谈栏目》,那和蔼可亲的面容、幽默风趣的言语不禁让我对数学更加着迷。最后,该课程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讲台上不再有严肃刻板的老师,课堂上不再有晦涩难懂的理论,李老师将用平民百姓身边活生生的故事展示数学的魅力威力,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大家对数学的兴趣,并使大家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正是基于以上四个原因,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数学大观。

就这样我开始了每周二晚上在北航的“数学之旅”。幻方设计、音阶频率、等比数列、平行相交、圆锥曲线、三角函数、反射定律、概率问题、等周问题、打折玄机、密码大战等,这些看似枯燥无聊的数学理论,在李老师口中成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例子。从天南到地北,从远古到现代,从数学到历史,再从地理到文学,李老师的丰富经验和渊博知识让我大大开阔了视野,明白了生活处处皆数学。

李老师讲课的第一个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现象,成因之一就是脱离实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李老师采取了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比如讲圆锥曲线时,他没有直接给出艰深晦涩的定义,而是摆了一张宾馆台灯的照片,让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从而真正理解圆锥曲线的概念;又如讲音阶频率时,他没有径直解释枯燥无聊的公式,而是放了几段耳熟能详的乐曲,让我们既欣赏到了优美音乐,又了却了频率之疑;又如讲光的反射时,他没有立即讲解深奥难懂的原理,而是简单图示潜望镜的构造,让我们轻松快乐地掌握了反射定律;再如讲三角函数时,李老师没有马上给出具体的计算方法,而是让我们联想太阳下的影子,从

而灵活简便地解决了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不禁让我回忆起了高中时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此条重要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仅使数学变得生活化,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我们悦纳新知,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李老师讲课的第二个特点是引用诗歌词句。前面已经说过,李老师文学底蕴深厚,不仅古代诗词脱口而出,写诗造句也能信手拈来。比如:“东升西落照苍穹,影短影长角不同。昼夜循环潮起伏,冬春更替草枯荣。”从表面讲,太阳升降、影子长短、潮涨潮落、昼夜循环都是大家熟悉的自然现象;但仔细想,这里隐含着高度抽象的数学知识——三角函数。用李老师的话来解释一下:“天上有太阳,地上有影子。太阳矮的时候影子就长,高的时候影子就短,这就是三角函数。至于昼夜循环、潮起潮落、冬春更替、草木枯荣四个周期现象,则体现了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这样一来,我们就把三角函数画成了写意画,以便让学生从中体会数学思想。”

再举个例子。李老师讲概率一章时,提到了一首诗:“沙场百胜古来稀,九密一疏已足奇。祸福偶然存概率,风云多变显天机。”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讲就是自古以来,很少有人能在沙场上百战百胜。九次周密、一次疏漏已经很了不起。所谓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即使最偶然的事情也有规律,因此请做好准备,坦然面对“危机”。

说实话,这首诗对我的触动很大。突然想起前几日江苏卫视热播的综艺节目《最强大脑》,其中有一位参赛选手叫周玮。他有语言障碍,曾被诊断为“中度脑残”,却能靠心算准确给出自然数高次幂的运算结果。正是这

一原因,周玮被称为“中国雨人”、“数学天才”、甚至是“中国的爱因斯坦”。关于这些称号,我承认的确有点夸张。但对一个智障患者来说,我觉得已经很了不起。暂且不说周玮在生活中所遭受的嘲笑质疑,在比赛时所面对的巨大压力,他能够站在舞台上并迅速给出准确答案,这本身就是一种实力。要知道同样的题目,上海交通大学的某数学教授最终都交了白卷,何况我们普通人。所以,那些批判周玮、讽刺周玮的“闲客”,我想对你们说,请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不要死抓着缺点不放。任何人都不会那么完美,你别老去职责他,说人家不好。试问,如果那些题目让你来做,你行吗?你可能辩驳说,周玮根本没有真算,其实是在背答案。好,退一万步讲,就算答案真是背的,但最起码人家背了,你连背都没背下来,有什么资格在那评头论足?

关于周玮的事情暂且说到这里。仔细想想,其实数学大观带给我的最大感悟还是生活处处皆数学。不管洗衣做饭、住房装修、体育运动,还是理财规划、程序设计、经济管理„„,这些都和数学密切相关。可以说,数学已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份子。撇开数学谈生活,生活将是一团乱麻;相反,抛开生活谈数学,数学将是一片死海。

记得去年过年的时候,我和家里几个兄弟姐妹一起玩猜词游戏。大概规则就是一个人出题(给出首字母),剩下人来猜。如果5分钟内没能说出正确答案,就要接受“残酷的”惩罚。游戏马上开始,大姐出了一道题:ZLYX。话音刚落,我们几个就立即运转大脑,猜起词来。可不知是紧张,还是记性太差,我们较劲了脑汁,愣是想不出来。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心里那个急啊。这时只见三姐侧过身来,拿出手机,打开搜狗输入法,按下了ZLYX几个字母。很快地,答案显示在了屏幕上。她向我笑了笑,大声说道:“是钟灵毓秀!”„„后来,我俩又这样做弊了几次,嘿嘿,这个方法真的很好。我们利用搜狗输入法的高频词汇、联想记忆等功能,不仅猜对了词语,还将数学知识(频率与概率)派上了用场!

还有一次,就在前几天清明节,我请假回家扫墓祭祖。一路堵车,一路狂奔,终于赶上了火车,还咣当咣当,挤来挤去。古人云: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路上不顺算我倒霉,到家以后才更无奈——皮箱打不开了。我记得清清楚楚,密码是926,可为什么就打不开呢?难道装东西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shit!这是要试1000次的节奏吗?那不是会累死?就在我濒临绝望时,爷爷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你转到926附近的数字试试,没准只差不几个数呢。”对啊,我又没有故意搞乱,顶多就改了一位嘛,我怎么没有想到!哈哈,这样算来,最多试30次、最少试6次就可以了!果不其然,当我试到936的时候,锁打开了。那一瞬间,我的心里这个美啊,像乐开了花一样,超有成就感!

还有一件事,我也用上了数学知识。记得前几日身体不适,各种上火,耳朵里长了痘痘,下嘴唇起了水泡。你说长哪里不好,偏偏长到耳朵里,这下可糟糕了。我是看也看不到,挤也挤不着,只能默默地承受着痛苦。偶然一个清晨,我照镜子化妆,突然想起李老师讲过的潜望镜原理。Bingo!于是我借来舍友的镜子,一个放在面前,一个拿在手里,小心翼翼地摆好角度,“奇迹”发生了。镜子里出现了好大一个红包,正幸灾乐祸地躲在耳朵里。越看越气,越看越怒,哼,看我怎么收拾你!我拿起芦荟胶,滋滋挤了两下。没到下午,耳朵就不疼了。我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哈哈,当然,还是李老师教的好~~

举了这么多例子,我其实是想说,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

边。不用刻意去学,也不用刻意去想,只要是有心人,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能激发我们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的渴望。

篇3: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后感

在讲解完课本中三角函数式化简求解最值的习题后,给出一道拓展思考题: 求函数y = sinx + cosx + sinx·cosx的最值. 对该题,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次数不等,不能沿用“降次———化角———减名”的解题模式,并对比二次函数求最值的类型处理,也就是运用换元法,解之,即: ( 换元法1) 令sinx + cosx = t,则,进而转化为

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解得最值:

当且仅当时当且仅当t = - 1时

一般来说,介绍此法之后,也就达到预期的目的了. 况且根据以往的经验,此方法是唯一的解法,且学生刚学完必修4,对于综合性题型接触不多,基础水平普遍不是很高,本来就此结束.“难道没有其他解法? 学生有何想法? 只是被动接受还是另有想法? 如果能找到一种“更新”的解法,就能得到一个很好的写作素材. ”于是我试问学生,能否将函数式变为关于一个角的某三角函数呢? 于是就有

至此,我本以为此路不通,停留片刻,学生甲不待举手直接大声喊: 当时可同时取到最大值多么简洁明快啊,真的突破了教师惯用的“换元”思维定式,令人耳目一新.

当大家陶醉于这个漂亮的解法时,我并不罢休,继续反思,既然直觉观察时取得最大值,说明有内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绝不是偶然. 这不有学生自己发问: 那什么时候取得最大值呢?会成立吗? 怎么解释?

我也追问: “你是怎么发现的? 到底能否化为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呢?”

学生乙举手发表了想法:则 - 1≤t≤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可得:

当且仅当t = 1时当且仅当

这时学生甲也说出了自己的解释: 从

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和诱导公式的巧妙转化,我当场惊呆了,多么完美的解答啊! 显然两名同学的解法产生都是在追问之下,促使进一步反思而产生的,其他同学或许有不明白,但是至少思索的兴致被大大调动了. 此时下课铃声响了,可是同学们仍意犹未尽. 我借此让学生课后总结归纳一下三种解法的特点,再思考探索新的解法.

该课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保持敏锐的观察,多提问,留时间给学生思考,如果教师也有学生一样的求学心态,那么教学将是多么有趣的思维运动,学生还会厌学、抵触数学吗?

思考不停止,探索还在继续,不为解题,只为学习,学无止尽.

摘要:本文通过一堂课“三角函数求最值”的某教学片段,展示师生教与学的能动关系,以及教后反思.

篇4:婚姻与家庭课后感

石油工程10级02班

喻杰

2010440070 首先我想谈一下我为什么要选择这门课程,最初我选课时,看到婚姻与家庭这门课程,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门教学生怎样谈恋爱、何时步入婚姻的殿堂、一个家庭怎样生活得有滋有味的课程。而我至今还没谈过恋爱,抱着一种学习如何谈恋爱、如何能让自己受到女生欢迎的态度选择了这门课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最初的梦想破灭了,这门课程与我的观点相差太大,那只是因为我的观点太肤浅。在学习过程中我发觉自己慢慢的喜欢上了这门课程,因为老师你那幽默的讲课艺术,用一些时髦的流行语把理论研究的结论融合到生活实际例子中,谈你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以及常把中国人对婚姻与家庭的观点与西方人比较。学习后,现在让我认识的婚姻与家庭不仅仅是一门专门的学问,还融合了心理学、如何搞好人际交往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老师把这门课程分成三个章节,第一章:关于恋爱;第二章:关于爱情;第三章:关于婚姻与家庭。现在就让我来谈谈上过这门课之后的感受。

第一章:关于恋爱

恋爱就是人们日常说说的男女双方培养爱情的过程或在爱情基础上进行的相互交往活动。有人恋爱成功,却有人恋爱失败,成功的原因有这么几条:1.相互欣赏,郎才女貌很搭配。2.志同道合,价值观、目标大致相同。3.有责任心理智对待恋爱。恋爱中也往往暴露双方很多问题,这都需要两个人去处理。我总结了一些判断一个人是否坠入爱河的依据,爱情最初往往是一种感觉,并没有理由,对对方随意说过的话记得很清楚,接纳其朋友和家人就像接纳其本人一样,对对方的早期经历充满兴趣,遇上麻烦和困难时首先想到他或她,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如果以上的多数话有你符合的,很可能你已经喜欢上了某个人。

爱情是一件特美丽的事,与其说是两个人的相处形式,不如说是我们心里面的一种感觉,相恋也好,单恋、失恋也罢!虽然说结果迥异,但都体会了爱的滋味,甜蜜、忧伤、痛苦,哪种是我们享受爱情的形式?干嘛因为满足不了,就把爱情弄得那么不呢 ?那不是爱,是占有,大部分人的爱都停留在占有阶段很初级,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纠缠、怨恨,甚至是相互伤害,当爱的目的不再是占有,爱情就不再跟爱的那人有关,哪种形式你都可以享受爱情,这就是传说中的我的爱与你无关。

人们常说恋爱中的人智商为零,所以正在恋爱的人不妨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以免后悔一辈子!不能把恋爱当游戏,一旦你把恋爱当游戏,最后终会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当然恋爱做为一种人际交往,必然也要受到道德的约束。首先尊重人格平等。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和重视双方的平等,如果把对方当做自己的附属,或依附对方而失去自我,都是对爱情的曲解。恋爱双方都有给予爱、接受爱和拒绝爱的自由,放纵自己情感或者对对方以束缚或强迫,这叫感情泛滥。爱情的本质是自愿地为对方承担责任。无论对方出在顺境还是逆境,是富贵还是贫穷,是健康还是伤病,爱一个人或接受一个人的爱,就要自觉地为对方承担责任。责任的担当不是单纯的“我的心中只有你”的反复吟唱,而是见诸行动的自觉。责任常常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爱情是风雨中共同撑起的一把伞,是暮色里急切盼归的一种情,是寒夜灯影下温暖的一杯茶„„ 文明恋爱。恋爱双方既相互爱慕、亲近,又举止得体,相互尊重,而绝不是在态度、举止、语言等方面的粗俗和放纵。恋人独处,也要讲文明,讲道德。

我们大学生的恋爱观。

大学时代是人生美好的时光,对爱情的艳丽花朵,要精心照料才能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要妥善对待大学时代恋爱问题,使自己的大学生活更美好。处理好诸如恋人之间的误会、失恋,等等。大学校园中也不乏动人的爱情故事。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不能错置爱情地位,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人生最高的地位,奉行爱情至上主义,沉湎于感情缠绵之中,因整天卿卿我我而耽误学习、虚掷光阴的例子在大学校园中并不鲜见。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与爱情在大学时代相逢,那就应用心呵护,倍加珍惜。处理好恋爱中的各种关系,是对爱情的祝福,也是对自己的祝福,更是对未来人生的祝福。

第二章:关于爱情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人生话题。人们不惜用最美丽的语言来描绘爱情的永恒和不朽,认为爱情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激励、情绪上的欢愉、生活上的充实,没有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消沉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看到过他人不幸或自己经历过不幸,对爱情持悲观的态度,认为爱情只是文艺作品中的演绎,而甚生活中的爱情带给人更多的是痛苦而不是欢愉。

爱情在心理学上的分法:在现在生活中,纯粹的爱情就像纯金一样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不管是涉世不深的学生,还是已入不惑之年的人,心中还是总有对理想爱情的幻想与向往。

喜欢式:爱情,只有亲密,没有激情和承诺,如友谊。

迷恋式:爱情,只有激情,没有亲密和承诺,如初恋。

空洞式:爱情,只有承诺,缺乏亲密和激情,如纯粹为了结婚的爱情。

浪漫式:爱情,只有激情和亲密,没有承诺,这种“爱情”崇尚过程,不在乎结果。

伴侣式:爱情,只有亲密和承诺,没有激情。这里指的是四平八稳的婚姻,只有权利、义务却没有感觉。

愚蠢式:爱情,只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没有亲密的激情顶多只是生理上的冲动,而没有亲密的承诺只不过是空头支票。

完美式:爱情,包含激情、承诺和亲密。只有在这一类型中我们才能看到爱情的庐山真面目。

下面来讲一下爱情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爱之初恋,这个阶段是对异性的选择,这是一种动物本能,在产生择偶观念后,人开始了选择配偶来繁衍后代,选择异性中包括朋友,同事或者陌生人,其实这时的选择是一种潜在意识,你会把你选择的异性一一对照你想象中的配偶来进行对比,从外貌和气质上更多的去选,如果哪一个符合或接近你的标准,就会去关注他,这时候就是爱之初恋。

第二阶段:爱之迷恋,当你在气质和外貌上选择一些异性后,会开始关注他们,希望得到对方的好感或者试探对方是否也同样对自己有好感,这是一种原始的冲动。如果对方没有关注到你,你会试着展示自己,让对方发现自己,如果对方对你也同样关注,这时就会出现爱之迷恋,在这个阶段是一个互相展示的原始动力。当双方都有好感时就会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爱之热恋,热恋阶段中恋爱双方看到的都是彼此的优点,对所有与恋爱有关的事物有种美好的向往。这一阶段,爱情的化合反应达到白热化,恋爱双方对爱情的表达更多通过肢体语言,如拥抱、拉手、接吻等等。此时希望两人时时刻刻在一起。

第四阶段:爱之依恋,双方的日常生活习惯了对方的陪护和存在,离开一阵子都会觉得不顺心、有一种心不安的感觉。这一阶段相对热恋少了些狂热化表现。更多的是心灵上的依赖。

爱的越深越忘我。

老师认为爱是艺术:爱不是任何人能达到的境界,爱是一种艺术。艺术不是天然而成的,是经过人为的加工、雕琢、修饰形成。爱情要认识世界(找到自我、找到社会),认识人(从各方面深入了解别人),爱情需要时间。爱情是有独立性的,两个人过日子犹如两棵树,你总不能一课时参天大树,另一棵是小树苗吧!两个人要均衡发展。爱情中分给予型也就是主动爱和被爱型。给予型要克服自身弱点、克服依赖性、自恋和支配欲等。然而被爱的人要有一种满足心理,懂得别人的爱。

老师在课上教了我们一个情绪ABC理论:A.XX事.B.对XX事的看法.C.XX事后的情绪和反应。每当我们遇到什么事、问题,都可以运用这一个理论来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生活不应该有绝对化、概括化、把灾难扩大化。我们应该对人生、社会持积极的态度。

有人定义爱情:指的是“在保留自身完整性和个性的条件下的结合”。有人还提出过依恋理论定义爱情,其实爱是有原则的,爱需要学习,需要追求,需要规定,尊重、忠于、成全、宽恕所爱者,爱情是没有定义,需要我们用心去体悟,去创造,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仰望爱的星空,在爱的路上,风雨兼程!

第三章:关于婚姻与家庭

恋爱是缔结婚姻、组成家庭的前提和基础,婚姻和家庭则是恋爱的结果。婚姻和家庭是爱情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升华。

婚姻家庭关系是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是婚姻家庭赖以形成的自然因素,具体表现为两性的差别和人类固有的本能,从而构成男女结合的生理基础和家庭成员关系在生物学上的特征。人类的婚姻和家庭不是亘古不变的,社会在不断发展,人类的婚姻和家庭的形式、内容和价值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的进步和婚姻家庭的进步在总的趋势向上是一致的。

我们要大力提倡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

婚姻延续了人类对财产的保障,现在生育可以不通过两性发生关系的方式生育后代,比如代孕、试管婴儿等方法。婚姻很好解决了财产问题。中国以美德为本,西方以权为本,还有西方国家特别是欧美地方的人,对婚姻和家庭是相当谨慎的,他们可以和你谈一辈子的恋爱,结婚这件事是要在上帝面前发誓的,他们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是不会结婚的。也有人说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叫耍流氓,其实这句话挺正确的。

对于婚姻的正当性的追问,因为不同社会时期对婚姻要求和立论的角度不同而存在差异,我们不能苛求古人。以今天的观点看来,诸种学说却有其需要修正的地方。第一,就家族利益理论而言,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个人主义思潮已将个体的人从封建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家族利益中独立出来,婚姻自由逐渐成为一项公认的基本人权。当今社会,男女缔结婚姻仍以家族利益为出发点也许存在特例,就普遍性而言,家族利益已不可能成为婚姻正当性的基础,家族利益论不可能具有主流话语权。换句话说,在当今以人为本的权利社会,不可能接受家族利益作为婚姻存在的根由。第二,就神学理论而言,婚姻并不能有效保障男女双方之间的忠实义务,法治社会再也不能允许夫妻中任何一方采取极端的私力救济手段来解决通奸的问题。当今法律对“包二奶”、“养小蜜”、“通奸”、“姘居”以及“婚外恋”等问题都做了相应的规定,可以说是对婚姻忠实义务之违背的事后补救措施,反观之,婚姻为两性关系提供了合法形式却不能成为忠实义务的约束机制。第三,就契约理论而言,其存在诸多合理性因素。表现为:

1、契约理论以自由为基础,强调婚姻的自由性和自主性。

2、契约理论以平衡为核心,强调男女双方地位平等。

3、契约理论以自愿为构成要件,男女双方都愿意和对方结为夫妻。

4、契约理论使婚姻的缔结与解除具有了可操作,结婚登记和离婚手续相当于一种要式契约,如果一方违约(如家庭暴力)要承担违约责任。

5、婚姻契约解决了婚姻财产公证的正当性,同时也保证了婚后财产约定制度的合理性,有利于解决婚姻财产问题。但婚姻契约理论有一个终极问题:民法理念能否允许人们用契约的形式对人身权利加以处分。这也是许多国家不接受婚姻契约理论的原因。第四,就爱情论而言,如果婚姻把爱情作为正当性的判断标准,就意味着婚姻仅仅建立在爱情基础之上,爱即是感觉,即是在一切方面都允许存在偶然性,这使得婚姻缔结或解除程序都变得异常复杂、难以把握,也使得草率离婚具有合理性。婚姻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生产单位,如果一个国家“肌体”允许她的每个“细胞”都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这个国家想要保持和谐稳定是不可能的。第五,就经济分析理论而言,婚姻涉及到伦理,涉及到感情,这些事物都无法用货币来确定价值。正如有学者指出:经济学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进行不同价值之间的转换,如谁能说出自己的妻子或丈夫值多少钱呢?婚姻需要有物质基础,但若一切都用金钱来衡量,这个社会将不可能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温情的社会。放弃对经济利益之外的价值追求,人类将会最终失去精神的家园。

篇5:形势与政策课后感[范文模版]

这个学期我上完了形势与政策课之后,感觉收获了不少东西。说实话一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非常地注重这门课:一分的学分以及同学们的评价让我觉得或许它无足轻重。可是后来我才渐渐明白:学要以致用,首先我们就要了解周围的环境与情况。这就是形势与政策,或许这门课不能够教会我们什么直接的学术知识,但是它可以告诉我们国际的大环境,当今中国的大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发挥我们在其他课程上所学的知识,将它更好地运用到社会当中去。接下来我想谈谈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几堂课,以及在那些课上面的收获。

第一节印象深刻的是一节学长学姐们的讲坛会。说实话,一开始的时候,我是被他们给吓住了:4.0学姐,麦肯锡的offer,各种策划赛的冠军。。。我觉得听他们的故事太过于虚幻,距离我自己的人生太远了,缺乏真实感。可是后来,当我逐渐听了下去以后,我知道我错了。其实不管人处在什么条件,什么情况,有一点我们是相同的:抉择与取舍。他们的故事中,或许有很多学习的小窍门,或许有求职的感想,或许也有平时充实自我的方法。。。他们的方法后续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做到了一件事:找到自己真正要做的事情,然后全力去实现它。到了大学以后,很多的同学们都会感到迷茫:面对形形色色的社团活动,无视的证书,考试。。。选择太多,让我们反而充满了恐惧与迷茫,最后我们中许多人尝试了许多,也参加了许多,可最终一事无成,蹉跎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但是那些学长学姐和我们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然后就是将其化为现实的巨大执行力。从那堂课上我学到了人要学会简化我们现在浮夸的生活。我们要做的不是跟着其他人一起浑浑噩噩,最后虚度四年光阴发现在大学里面一事无成,或者看似活的十分充实但是结果却迷失了自己人生的意义。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大学里试着去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而不要迷失在他人的想法当中。

其次是一堂关于现代高科技有关的课。那节课上老师向我们着重介绍了特斯拉,甚至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它有可能成为另外一个苹果。创新,对于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民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一个没有创新的国家,就好比一个缺乏新陈代谢的病人,虽然短期来看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缺乏生机与活力。而联想到我们当今社会,山寨制造企业早已遍布大江南北,而许多国人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现如今我国的民用科技等由于西方的进口限制而远远落后。军用科技无法与民用科技形成良性循环,最后我们很有可能又要走上苏联的老道路。还有其他许多课程,教授们都试图教会我:改革不能停止。中国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这都是源于那场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正是从那时刻开始,中国正式走向了自己的复兴之路。然而现阶段,已经有许多人开始懈怠,准备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认为是开始享福的时候。不!我们每一届的国家领导人都提出了基于不同时代环境的改革目标,并且矢志不移地向前前进。比如在当代,可持续发展开始进入到人民的视野当中。我们开始转变原有的发展观念:假如说原来是为了温饱而发展的话,现在我们应该学会为了更好的发展而发展。唯有学会可持续发展以及产业转型才能保障我们的经济发展潜力,让我们不仅仅局限于世界工厂当中。而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抓住时代的脉搏才能找到发展的机遇。就如同改革开放一样,我们只有了解了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是什么才能确保我们的行动不是徒劳无用,并且能够顺应时代潮流来事半功倍。

最令我影响深刻的最后一节周燕老师上的国际外交分析课。周燕老师告诉了我们许多外交上的内幕以及真相,但是最为可贵的是她告诉了我们一种方法,一种价值观:利益驱动着一个国家的战略。这其实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可是至今仍然有许多人没有看透。中国与西方在贸易上的纷争,贸易壁垒与关税战,这些的背后存在的主题只有一个:利益。周燕老师通过这种价值观向我们诠释了诸如乌克兰危机,中国入世背后的故事,钓鱼岛纠纷等诸多外交问题。比方说,她告诉了我们乌克兰危机的核心就是在于俄罗斯与美国针对东欧——这块原来隶属于苏联的势力圈而展开的明争暗斗。中国入世在70年代是他国主动邀请我们,而在8,90年代西方则对我们提出了严苛的条件。其根本原因在70年代我国制造业尚不发达,邀请入世是为了对我们进行商品输入。但是到了8,90年代,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反而轮到了中国开始进行商品输出。而钓鱼岛危机,则是因为着钓鱼岛以及其周边的经济圈扼守着中国的海上贸易线。所以现在中国也开始建造包括陆上输油管道等设施来分散危险。不得不说在最后一堂课上我开阔了自己的眼界知道了许多报纸上没有报道出来的秘闻。但是对于我来说,她教会了我更多的是一种方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可以接受到海量的信息,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如何分辨信息的真假以及解读信息背后隐藏的真相成为了一大难题。但是在听完了这节关于国际外交纷争的课程之后,我明白了有的时候不管表象看起来多么错综复杂,关键还是抓住事物的本质以及核心。联系到我前面提到的大学生后,大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一千个观众的心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相信在一千个大学生的心中,也会有一千座大学。所以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知道什么是大学,然后将它付诸于行动。

在上完了这个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之后,我感到自己的收获很大。这种收获并不是那种直接的知识上的收获,而是人生方向上的,以及价值观上的启迪。它教会我了一件事情:看清你周围的形势,不要随波逐流,跟着所谓“学长学姐”或者是同学们的意见走。我们活在这个世上,应该走只属于自己的道路。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告诉了我这点的重要性,并且试着教会我们如何去分清国际形势,社会形势,亦或是大学的形势。上完这门形势与政策课对我的帮助很大,我将会把这门课上的收获付诸于将来的人生实践当中,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梦想而奋斗。

周禹农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篇6: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后感

化学工程与工艺(1)班

许朋朋

160612017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

21世纪是人类走向信息社会的世纪,是网络的时代,是超高速信息公路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并进入应用的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大多数人都热衷于应用软件的使用,对于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以及其软硬件基础了解的并不是很多。电脑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经常维修电脑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浪费金钱。减少维修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预防性的维护工作。

我们学习的是由安庆师范学院选修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从中我们还了解到计算机故障的分类和检修方法,CPU,主板,内存,外存和外部设备等配件的故障识别与处理,系统的优化与软件故障的处理,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以及怎样利用杀毒软件杀毒。具体内容如下

一、计算机硬件组成

主机(主要部分)、输出设备(显示器)、输入设备(键盘和鼠标)三大件组成。而主机是电脑的主体,在主机箱中有:主板、CPU、内存、电源、显卡、声卡、网卡、硬盘、软驱、光驱等硬件。

从基本结构上来讲,电脑可以分为五大部分: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二、常用杀毒 ⑴卡巴斯基

卡巴斯基是俄罗斯民用最多的杀毒软件

卡巴斯基有很高的警觉性,它会提示所有具有危险行为的进程或者程序,因此很多正常程序就会被它所谓“误报”。其实只要使用一段时间把正常程序添加到卡巴斯基的信任区域就可以了。

⑵金山毒霸

(Kingsoft Anti-Virus)是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高智能反病毒软件。融合了启发式搜索、代码分析、虚拟机查毒等经业界证明成熟可靠的反病毒技术,使其在查杀病毒种类、查杀病毒速度、未知病毒防治等多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金山毒霸具有病毒防火墙实时监控、压缩文件查毒、查杀电子邮件病毒等多项先进的功能。紧随世界反病毒技术的发展,为个人用户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完善的反病毒解决方案。

三、维护软件 ⑴Windows优化大师

⑵360安全卫士 ⑶超级兔子

四、总结

篇7: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后感

一、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培养的必要性

高校内的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 实质上就是指体育教师对于自身的教学成效认知和具体的教学评价。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具备教学好学生的学习的自信心和能力。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不仅是体育教师的自身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学成效紧密联系, 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专业的理论依据。高校通过培养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不仅可以有助于体育教师个人的健康成长和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 还可以为高校内不断持续健康发展教育提供大量的物质基础。但是, 当前阶段中, 我国现有的高校内的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 特别是高校体育教师。为此, 笔者以辽宁省高校内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实际发展现状作为出发点, 进一步为高校内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培养提供出事实依据。

二、高校内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实际发展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院校为社会经济发展, 提供了一批又一批的实用性人才。高等教育院校中体育学科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同时也是高校德育教学计划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体育专业知识的同时, 也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心理。教师需要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要让班级中的学生全部都可以拥有一个十分健康强壮的体魄。但是, 实际高校内容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普遍存在严重缺乏锻炼的意识, 对参与体育课堂学习的兴趣比较小。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加快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 提升自身的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教学能力。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效能感存在严重的不足, 效能感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教学作用。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以辽宁省10 所高校的在职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 进行随机的选取体育教师299 人, 测试完毕后, 回收到有效性的问卷252 份, 有效问卷率为86.9%, 被试的主要统计学特征见表1。

2、研究方法

笔者运用俞国良等人修编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进行此次的教师效能感的集体检测。该量表共包含了15 项目, 包括两个维度, 其中1-8 项目测量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能力, 9-12 项目主要测量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水平。量表采用Likert6 点计分, 个体在每个维度上得分越高表示其效能感越高。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013, 一般教学效能感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162, 个人教学效能感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A为0145。本次调查研究中所得出的数据均是运用SPSS1115 软件进行分析和计算的。

四、结果与分析

依据调查数据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 高校体育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明显高于一般学科教学效能感。这也就说明高校体育教师对与自身的教学能力的自信心还是比较大的, 但是对于教学的成效的自信心却存在一些不足。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一周只有一次, 体育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情感交流的机会比较少, 教师教学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 影响不是十分的显著, 这一问题, 也促使了教师的教育效能感比较低。除此之外, 体育教师只是依靠一周一次的体育课, 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体质和实际的运动能力。体育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占中上等水平的就有252 人, 占总体的84.0%。但是体育教师的个人的教学效能感却只有65.4%, 需要进一步进行培养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五、培养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的具体策略

1、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当前阶段中, 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水平越高, 教学的自信心也就越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不仅有利于激发出教师勇于挑战困难的精神, 还帮助教师不断树立自身教学的自信心。为此, 高等教育院校需要重视对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培养。院校方面需要不断加强对于体育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 侧重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 需要树立自身甘愿为体育事业献身的工作精神。除此之外, 高校还需要重视培养体育教师教学的自信心, 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实际教学能力。并要求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结合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 不断强化课堂教学质量, 最终形成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2、强化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效能感的实践能力

随之教育改革的颁布和落实, 高校教育必须要树立健康的教学理念, 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也就要求了, 承担学生身心健康教学的体育教师, 需要在教学过程中, 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效能感, 充分挖掘自身的教学潜在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教学, 进行反复的思考和总结, 以此来不断强化健康体育教学的发展成果。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 体育教师培养教学效能感, 对于高校内开展绿色教育工作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笔者在文中对于高校内体育教师的实际教学现状, 如何培养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的策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以此来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自信心, 最终实现高效化的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当前阶段, 高校内的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一个热点的研究内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高低, 会受限于一些外部因素以及教师个人的多种方面的影响。为此, 笔者在文中对于体育教师的实际发展现状, 对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

参考文献

[1]陈亚红.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 2015.

[2]玄文波, 周则桐, 王闯, 王健.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影响因素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4, 01:37-40.

篇8:课后感

通过新思域马景科老师两天的讲解让我们队销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坚定了人人可以销售的信心,提升的销售的技巧,掌握了实践性超强的销售方法,让销售变得简单,首先非常感谢马老师,并在此做些简单的分享。

一,心态第一

销售技巧培训课程,心态篇是必备的内容。岂不是大道理?是的,但不去深入的研究和琢磨,就不会理解和运用,所以说心态第一。销售上所说的心态多指你是如何看待失败和得与失,是否能够宽容失败和拒绝?销售员一定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如果你真正敢说拒绝算什么的话,看清楚两个字“真正”,那么你就能赢。规律就是这样,没有刻意去寻找,但很容易在某瞬间会得到找到,要是越想得到,就是偏偏不到手。

二,销售技巧

真正的武林高手,不会执着于招数。真正的销售高手,不会执着于技巧。每个客户都的性格和观点立场等都不同,再说成功经验很难复制运用,这些我们都是知道的。销售重的技巧是创意和创新。很多销售员当被一个客户拒绝之后,便怨天尤人,总在怪责自己没技巧方法去搞定客户,然后鼓不起信心和激情继续工作下去。这实在是一个不能犯的毛病,要明白,电话销售之所以每天要拨打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的电话,就是因为拒绝率高。面对客户拒绝,最好的技巧就是迅速地拨打下一个客户电话,不要浪费在一个客户身上,不要因为某个客户拒绝而丧失信心。客户拒绝是因为那个不是你的准客户。

三,坚持与运气

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勤奋和坚持,销售工作尤其更如此。印象中真的不少销售员跟我抱怨过说做了多久多久都没有出单,想放弃了。一个月,几个月没出单,这很正常,不能怪能力问题。销售就是在碰运气,比如说你每天在勤奋地打电话刚好遇上一个正好有需求的客户,那么就容易成交出单。四,热情

赞美恭维是讲求真实和艺术的。赞美不得体就被误为是拍马屁,那么给客户不良印象,接着后面的工作就难以开展。赞美,一定要是切合实际和现实。激情过涨,太强的抱负也是不好。因为这些人都是接受不了失败的,被洗脑后心里总是能容许成功不能宽容失败,一旦失败后经不起打击,行为吓人。五,用知识服人

不学习就是退步,而销售行业是不拒知识的,用知识去征服客户我想是销售的最高境界了。很多市场营销课程强调综合知识强,博学多闻,天文地理历史,这样就容易找到与客户共鸣的话题,容易接触客户和客户沟通。人都是这样,只服有能力或者是能力强的人,客户也是如此。每天坚持一定的时间去学习,不断提升综合能力,让客户服你。要做到这一点是很艰难的,可是困难总是能够克服和突破的。

篇9:法学导论课后感

过去的十九年里我对法学一词一直是懵懂的,它就像一个高深莫测的世界,离我有十万八千里,我们不会有任何交集。然后我对法学最初的认识是由“今日说法”开始的,看到撒贝宁自如的主持法制节目,大谈特谈法律案件,那种沉着冷静的态度和睿智机敏的风采深深吸引了我,我对法律的认识之门由此打开了。

但是我还是觉得法律的领域只有那些睿智聪明的人才能涉及,也只有律师法官才有必要学法,对于我们普通百姓,法律的面纱仍旧那么朦胧与不可认知。是啊,我们小老百姓老老实实的过日子,踏踏实实的做人,所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们又怎么会触到法律的底线呢?我是被调剂到法学的,可以说是阴差阳错,但我更愿意相信是命运给了我一次认知与学习法学的机会。

法学导论是开启法学大门的钥匙,是我真正认识与学习法学的基石。通过法学导论这门课,我知道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是一个由众多法学分支学科构成的学科休系。法学,在中国先秦时期称为“刑名法术之学”或“刑名之学”。在西方,“法学”一词源自古代拉丁语的Jurisprudentia。其原意是“法律的知识”或“法律的技术”。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对该词的定义是:“人和神的事务的概念,正义与非正义之学”。我觉得法学代表了正义、道德、规则,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石,是国家稳定的保证。法学对于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法律是从远古走来,历经五千年风沙的吹打和漫漫历史长河的洗礼而历久弥新。中国拥有丰富的法律文化遗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学研究就很兴盛,并有专门的法学著作问世。其后历代都有丰富的法律思想。中国法律融入了儒家思想,礼与法相交融,铸成了法律的一大特色。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我国法律更是上升了一大台阶。坚持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原则,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夺取政权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全面的、长期的指导作用。

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邓小平深刻总结了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民主和法制建设万面的经验教训,并根据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实践经验,创造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理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并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民主和法制是统一的,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不要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决不是社会主义法制;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我国的法制随着经济发展正逐步走向完善和健全。进一步由人治向法治过渡。

此外,我对法学领域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我一直以为法学是一个绝对独立的学科,是高高在上,统领一切的,学过法学导论后我知道我错了。法学是一个大的学科,有很多小的分支组成,例如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我愈加认识到法学的博大精深。法学纵向认识过之后,法学的横向也是极其宽广的。法学与其他学科是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法学吸收其他学科的认识成果来说明法的现象,从而使它能够深入到法的本质和价值基础中,并且能够解答法的外在方面和客观倾向,同时也以自己的认识成果推动其他学科的发展和新学科的产生。首先我认识到法学与政治学是有内在统一性的,特别是像宪法学、立法学、行政法学,本身就兼有法学和政治学两重性质。所以,有人形象地说,法学和政治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还有法学与社会学,一方面,法学要研究社会中的法,把法作为社会现象的一部分研究;另一方面,社会学要通过法律研究社会,把法律作为社会内容的形式。因而,法学和社会学有很广泛的共同论题。再比如法学和历史学,我觉得法律是凝结的历史,或者说是历史过程的产物,在人类社会的转折点,都可以看到法律的旗帜或标志,这是人类历史的里程碑。法律的生命不仅是逻辑,更重要的是经验。经验总是历史的东西。历史学在研究古今之变、盛衰之道的过程中,摸索创造出更为完善健全的法律体制。因此,法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与众多学科相依存。我们不应用孤立的思维来学习和认识法律。在学习法律时,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使它们的思想精髓融会贯通。

法学导论课将法学神秘的面纱揭下,我看到了法学与我们息息相关,它不是远在天边的,法律的触角蔓延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与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密不可分。法不是存在于本本上的抽象条文,而是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发挥实际作用的规则。这意味着,如果脱离法的实际运行过程来抽象地谈论法“是什么”和“应当是什么”,就不可能科学地解答这些问题,而只会得出一些苍白的、空洞的理论和观点。法作为调整社会利益关系的规范体系,其本身就是一定价值观念的体现。法所以要对一些行为予以保护而对另一些行为予以制裁,就是因为法之中隐含着一套价值准则,凡是被这种价值准则所肯定的行为,就得到法的保护;反之,则受到制裁。在大的方面,一个国家要用法律作为维权的武器。美国一直对我国实行反倾销政策,使我国经济受到了极大的损失。我国低廉的商品进入美国,既促进了我国外贸发展,又给美国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其生活品质,但是却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对此,我们应充分利用WTO贸易原则,国际贸易法,制定合理合法的战略,用法律武器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作为一个企业也应该懂法守法。温家宝总理说,企业家的血液里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企业不应该为了利益而做触碰法律底线的事,企业应积极的学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制定经营策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再往小的方面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做合法的好公民,积极维护法律的威严,并且自觉同违法行为作斗争。每个人都懂些法律,就会减少无知法盲,就会降低犯罪数量。农民工就可以运用法律的武器为自己讨回公道,要回应得的工资,而不用无望的等待,讨要,不必践踏自己的尊严来乞求本就是自己的劳动成果,乃至用生命做威胁,那些无助而可怜的人们,太需要法律的维护,太需要手中握着一把法律的利剑!

我此时深深觉得学习法学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自身发展而言,法学一个重要功能是培养人们的法律思维方式。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从法律的角度和逻辑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法律思维方式是法律职业者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是法律职业者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学习法律可以锻造我沉着冷静的态度,让我能机智沉稳的处理问题,能够使我拥有严密的逻辑思维,缜密细致的态度。通过学习法学而培养良好的法律理论素质和理性思维能力,能够帮助我超越自身的法律偏见、法律经验的局限性,对现行法律制度保持反思和批判的能力。即使今后不能找到对口的工作,那么能够熟练的用法律维护自己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作为以法律为专业的我,必须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法学。我们不仅要知道有关的法律规范,而且必须知道它们是怎样成为这样的法律规范,以及为什么是这样的法律规范;不仅要知道解释和运用法律规范的技术,而且必须知道解释和运用法律规范时应当坚持的价值标准。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很迅猛,社会对法律的需要不断增加和变动。与此相适应,新的法律源源不断地制定出来,旧的法律则接连不断地修改和废止,有关法律的知识总量日益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培养法律理论素质和法律思维能力,比仅仅习得具体的法律知识更重要。显然,具有较高法律理论素质和法律思维能力的人比起那些仅仅掌握法律的某些细节性知识的人,能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社会的进步、变化。我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养成严谨的思维方式,为成为一个合格的法律人打好坚实的基础。我知道学习法学需要一番努力,没有投机取巧可言。首先,善于从具体事例出发进行法学思考,提炼或检验法学理论。尽管法学以抽象的概念、命题和理论表现出来,但法学的问题和理论内容都来源于社会生活。法学的理论大多是从具体的法律事件、法律案件、法律规定中概括出来的,是法律实践经验的系统化和理性化。因而,我们需要把理论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理解,善于通过思考社会实践中的法律事件、案件,特别是自己所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法律事件、案件,从中提炼出法学的理论,或检验法学理论。然后,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来理解和掌握法学的理论。法学不仅与法学的其他学科存在密切的联系,而且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存在密切的联系。法学经常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中获取理论和方法,以不断丰富法学的理论和方法。当代法学的理论和方法有不少来自于其他学科,包含着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我们要理解和把握这些理论和方法,必须掌握其他学科的一些知识。

就我而言,我对经济法比较感兴趣,想要以后在经济法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那么我要理解法律的效率价值和经济分析方法,就要掌握一些经济学知识。要用哲学的思想看问题,不能把法学孤立化。其次,要了解当代中国法学的研究现状,积极参与法学的讨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学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法学和法律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热烈的探讨,在很多问题上都形成了多种观点并存的格局。我们要了解现有的研究成果,积极参与有关的讨论,培养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把自己真正看做国家的主人,积极关注法律的制定与修改,关心国家大事,提高主人翁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上一篇:妇女节简短的祝福短信下一篇:学校少代会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