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英语课程教育部细说端详

2024-06-23

开设英语课程教育部细说端详(共6篇)

篇1:开设英语课程教育部细说端详

开设英语课程教育部细说端详

教育部决定在全国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消息发布后,引起各方极大反响。为什么要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怎样开展英语教学等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此,本报记者日前走访了教育部有关方面负责人。

问:教育部决定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能否谈一谈为什么要在小学普遍开设英语课程?

答: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日益增加,对外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各种友好往来,已融入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面临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已使英语成为国际间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已成为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尤其是信息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英语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的重要性日渐增加。由于社会需求的增加,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的规模开始迅速扩大,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地区日益增加,据了解,目前学习英语的小学生已有1000余万。小学英语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师资培养、教学研究和教材编写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一些专家研究了儿童学习外语的规律,经验表明,八岁左右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期,在这个年龄段开始外语学习,不与母语学习冲突,效率较高。为了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指导思想,在总结我国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决定,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从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秋季,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

问: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何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开展小学英语教学?

答:教育部正在组织专家研究制订新的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根据过去小学开设英语课的经验和这次研究的.结果,制订了《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按照这个要求,小学英语教学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引导学生乐于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防止和纠正以教授语音和语法等语言知识为主的做法,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兴趣上。小学英语的评价应按照课程目标的要求,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不允许对学生英语考试成绩排队,并作为各种评比和选拔的依据。

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应遵循短课时、高频率的原则,学校可通过长短课结合,课内外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教学活动。要保证每周至少四次教学活动,学校可根据具体条件,灵活安排。充分利用远距离教学手段和英语教学音像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教师条件较好的城市或地区,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利用英语音像媒体。

从20上半年开始,中国教育电视台将播放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系列节目,以提高教师英语教学能力,并制作部分小学英语电视教学节目,年秋季开学起定时和滚动播放,同时提供相应的音像媒体,供小学组织英语教学选用。问:如何解决小学英语教材?

答:目前国内已有相当数量、各种版本的小学英语教材。教育部在组织专家,按照《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对现有教材进行审查,审查通过的教材将列入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20秋季开始,未列入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小学英语教材将停止使用。新编小学英语教材须报教育部立项核准。鼓励研制开发高质量的英语教学软件。

问:开设英语课需要大量英语教师,请问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解决?

答:目前要重点搞好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和辅导教师的培训工作,以解决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急迫需要。可开展转岗培训,对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在职小学教师,通过培训合格后,可转岗从事英语教学或兼职承担英语教学辅导工作。各级师范院校、教师进修院校、中小学教研室要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对在职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另外,加强各级各类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建设,努力扩大和提高师范院校培养小学师资的规模和能力。要继续办好中等外语师范学校。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中等师范学校举办英语专业班。中等师范学校要开设英语必修课。有条件的中等师范学校可改建为中等外语师范学校。

为吸引优秀小学英语教师,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鼓励政策。鼓励非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到小学任教。

英语师资条件暂不具备的地区,要积极利用英语电视节目、录像带、光盘和录音带等资源,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开展教学活动。

问:是否年秋季,全国不分地域,所有城镇以上的小学必须都开设英语课程?

答:要求从2002年秋季起,城镇以上的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重要性,加强领导。要防止不讲条件,不顾教学质量,搞一刀切推进,也不应畏惧困难,无所作为,要看到从小学学习外语,对拓展学生视野和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要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讲求实效,稳步推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结合实际,确定本地区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工作目标和步骤。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小学是否开设英语课及开设英语课的年级,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在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工作中,要保护和支持日语和俄语等其他语种的外语教学。

问: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如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答:有条件的地区要为小学接收英语课程节目,提供必要的条件。特别是解决有线电视的接收,配备电视机、录像机和录音机等必要的设备。其他地区要充分利用“村村通电视工程”和“校校通工程”,加强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的科学研究。教育部将建立全国小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全国的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进行指导。各级教研部门要配备专职的小学英语教研员,积极组织小学英语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各地要有计划地建立若干“示范班”、“示范校”和“示范区”,开展教学改革实验,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为当地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发挥示范作用。

(李建平《中国教育报》2001.03.12)

篇2:开设英语课程教育部细说端详

中国青年报 -10-12 原春琳 郭永刚

到北京参加国际工程科技大会的英国剑桥大学校长亚历克・布鲁斯爵士很忙。

爵士今日早上7时40分抵京,直接到人民大会堂参加一系列活动,明天中午就将飞离北京。本报记者好不容易得到采访布鲁斯爵士的机会,但时间只有20分钟。

记者赶到他下榻的宾馆时,他正在房间内,穿着衬衫和他的中国学生谈笑风生。而记者准备开始采访时,他却进到里屋,换上了很正式的西装。

他告诉记者,他对中国学生的印象很好。目前,剑桥大学有200多名中国学生,绝大部分都在攻读博士学位。他认为,中国学生聪明,努力,无论是与老师,还是与同学,都相处得很好。

布鲁斯爵士希望通过本报告诉中国学生,剑桥大学并不难申请。他说,经济基础并不重要,校方可以给成绩优异的学生提供完全资助或奖学金。同时,他提出了3个基本前提:一是学习成绩要好,至少应该是大学毕业;二是要掌握流利的英语,同等条件下,英语越好,被录取的机会也就越大;三是要有社会责任心,愿意为社会贡献力量。

布鲁斯爵士认为,好成绩是很必要的,但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大学生还要有好的性格。他以剑桥为例,每年申请入学的人是录取人数的3倍以上。学校对每个申请的学生都要进行面试。

布鲁斯爵士透露了剑桥的选人标准:我们喜欢聪明、看起来活泼好动、爱说话的学生,他最好有广泛的兴趣,比如音乐、体育等等。

布鲁斯爵士说他自己就喜欢唱歌,当年在剑桥读书时经常参加附近教堂唱诗班的活动,还拿过歌唱奖学金。即使在当了工程师以后,还喜欢经常唱歌。

“那么会唱歌的学生是否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剑桥大学?”记者问。布鲁斯爵士笑了:“很有可能。”

在当选剑桥大学校长之前,布鲁斯爵士在IBM公司有过的工作经历,专门从事电子芯片的研究。即使到了剑桥,他也没有丢弃自己的专业,在剑桥创办了毫微制作实验室。布鲁斯爵士感触最深的是,在学校作出一项决定,需要所有的教职工一致通过,而在公司只要一个人说了算。

篇3:开设英语课程教育部细说端详

关键词:课程论,基础教育,英语课程

一、引言

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文化科技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时,英语对我国的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也具有很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却面临着各种挑战。许多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毕业踏入工作岗位后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几乎没有什么实用性,于是开始质疑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大多数人只认识到了英语作为语言的工具性,过分关注英语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忽视了在学校开设英语课程的重要意义。本文从课程论的视角,阐述了课程的性质和目标,讨论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的必要性。

二、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1.课程的性质。现代课程的概念来源于西方。在我国, “课程”一词最早始见于唐宋之间的史料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的概念也在不断变化。“从广义来说,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从狭义来说,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之中”(叶澜,2001)。这个定义目前被普遍接受。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朱慕菊,2003)。吕达(1994)指出,课程是教育的核心,集中具体地体现了教育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蓝图,是教育价值实现的手段。课程既是一个被研究的领域或对象,又是具体化的实践过程。它既有长远的过去,又仅有短暂的历史。从微观来说,它与学生、教师、家长紧密相关;就宏观而论,它关系到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由于人们关注课程问题的视角不同,因而形成各种课程理论流派。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强调以学术为中心的学科课程理论; 强调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改造主义课程理论;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2.课程的目标。在课程的编制中,比较流行的课程目标主要有三种:行为取向性目标、生成性课程目标和表现性课程目标。

行为取向的课程目标具体、明确,便于操作、评价,对于学习以训练知识、技能为主的课程内容较为适合,其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结果。行为取向的课程目标理论主要有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和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生成性课程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 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差异,强调目标的适应性、生成性。表现性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创造精神、批判思维,适合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安排。

三、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

1.英语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全世界大约有3.8亿人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3.5亿人将其作为第二语言。其次,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邮件、广播节目、国际会议等用的都是英语。此外, 它同时也是联合国的正式工作语言之一。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必须掌握并灵活地运用它。作为一种全球化的语言,英语不仅广泛运用在国际商务、政治和外交领域中,同时也是电脑和互联网的通用语言。英语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语言工具,它是人类进行思维、交际和表达思想的工具,是人们思想感情和愿望的载体。

中国在近几十年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方面都发展得很快。但是,母庸置疑的是,我们在很多技术方面仍然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就计算机程序开发为例:虽然目前己经有中文版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但如果要进行应用程序开发, 程序还得用英语编写,绝大多数高新技术资料也都是用英语编写。虽然印度在很多方面的发展都比不上中国,但印度的软件开发业却比中国发达很多。造成这种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印度程序员英语应用能力普遍比中国程序员高。我们在学习别人先进技术,经验的同时,也需要与世界各国展开各种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合作。如果不懂英语,便无法与对方沟通交流,也更谈不上合作了。可以说,英语已经成为了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是国际化,信息化社会中获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关键。

2.英语课程具有双重目的性——工具性和人文性。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1)英语课程的工具性。王德春(1997)指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也是社会上传递信息的工具。这一关于“语言是……的工具”的界定可谓深入人心。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益迫切并超越国界。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无疑成为世界人民进行外交、国际贸易、文化交流、友好往来等的重要工具,发挥着国际通用语的作用,其工具性特点实为其他语种所不及。其次,英语课程的工具性还体现在它是人们升学和谋求发展的工具。在我国,从小学到博士阶段的学习,英语都是必学、必考的科目之一,在各类升学、求职、晋升等考试中英语都是“拦路虎”。在我国,英语教学属于外语教学,没有自然的英语学习的环境。尽管许多学生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英语学习当中,但效果并不理想,从而造成了“费时低效”的状况。正是由于这种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使许多英语学习者只注重考试的分数,而忽视了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为了追求近期的升学目标而抛弃了在生活中学以致用的长远目标。

(2)英语课程的人文性。英语既是的交流工具,又是文化的载体。胡文仲(2000)指出,学习外语不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社会文化不同,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文化因素始终存在于外语学习的背后。即使是优秀的语言学习者,其交际能力也可能会因文化原因而受到限制,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也可能因此而产生障碍。学习一门外语以及与其相关的外国文化将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世界、认识世界, 也会对学习者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不仅能增加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进而提高公民和民族文化水准。

四、英语课程应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首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职业选择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英语课程有利于学生体验中外文化差异,丰富思维方式,增进国际理解,提高人文素养。因此,英语教育应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在终极目的上体现其工具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人文性。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既能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能够学习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形成创新意识,发展科学精神,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在过去太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过多地关注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许多研究的重点也放在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上。而对外语课程的人文性,我们往往忽略了,即使有认识也往往显得表面化,显得肤浅。因此,我们应从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的高度,去充分考虑英语语课程的内容与社会意识形态的紧密联系,充分认识英语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结论

篇4:开设英语课程教育部细说端详

为了适应我国中小学教育飞速发展的需要,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需要重新设置并进行调整。2004年10月,教育部启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制工作,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第一稿。2005年10月,教育部组成《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制专家工作组,2010年12日递交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送审稿)》及系列专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2011年10月,教育部正式颁发《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只规范了教育类课程目标和设置。对学科专业课程没有进行设置。为了适应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并有效地执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河南省“校-地协同”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在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中创新实施“英语双导师制”。“英语双导师制”的实施能有效地提高师范院校英语教学法教师和中小学的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促进中小学英语教学和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教学和实习工作,形成中小学大学英语教学“一条龙”的发展体系。

二、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的内涵

“双导师制”主要指大学教师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和培养师范生的机制,也指大学教师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和培养中小学学生和幼儿的机制,蕴含了3种“双导师”制度:对高等院校在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授课教师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来自基层的中小学教师;对进行教育实习的高年级师范生,既有来自高校的跟踪指导教师,也有来自实习中小学校的辅导教师;对中小学生,既有来自本校的专任教师,也有来自高等院校教育类课程教师进行授课,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开展教研教改。“双导师制”的实行,将有力推进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建设。

英语“双导师制”是指,让中小学英语名师到师范院校授课并指导实习工作,大学英语教学法教师到中小学听课指导,英语专业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高校英语教学法教师与中小学英语教师合作开展教研教改。

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我们在设置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中要突出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注重培养英语专业师范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一方面让学生学会用外语去获取外国课下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还能用外语宣传祖国,介绍我们的科学文化。”鉴于以上观点。我们在大学阶段英语教育专业开设英文课程:英语视听;英文电影欣赏;英文歌曲欣赏;英语口语;英文写作;小学英语教学法;英语微格教学;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报刊选读;语言与文化;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语言学;文体学;英语教学评价;语言测试;旅游英语;商务外语。还需要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英译课程,例如:学习《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道德经》等经典的英译本。让学生以自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为根本,借鉴学习外国的文化,同时积极使用英语向世界传播和推广我国的传统文化,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和世界梦。

英语教育实习采用河南师范大学的分流实习模式。学生自愿选择学术、应用和英语教育三个方向。选择学术方向的学生主要以考取研究生为目的,只要参加校内见习就可以,其余时间复习考研;选择应用方向的学生可以到外企和翻译公司等地方实习。选择英语教育的学生参加校内见习和校外实习基地实习。三类学生的实习时间都是一个学期。

实施“双导师制”:对高等院校在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既有来自高校的指导教师,也有来自实习中小学校的辅导教师的指导;对中小学生,既有来自本校的专任教师,也有来自高等院校教育类课程教师进行授课,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开展教研教改。

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包含小学、中学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三个方面。本文主要谈论前两个方面,主要探讨学习领域和相关模块。

(一)小学职前教师英语课程设置

小学职前教师英语课程要引导未来教师扎实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了解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学习适合小学生性格特点的英语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使用英语向国外介绍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我的国际影响力。

师范院校实施“英语双导师制”,让小学英语名师到师范院校授课,大学英语教学法教师到小学听课指导,英语专业师范生到小学实习一个学期。高校英语教学法教师与小学英语教师合作开展教研教改。

(二)中学职前教师英语课程设置

中学职前教师英语课程要引导未来教师扎实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了解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学习适合中学生性格特点的英语教学方法,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使用英语向国外介绍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师范院校实施“英语双导师制”,让中学英语名师到师范院校授课,大学英语教学法教师到中学听课指导,师范生到中学实习一个学期。

综上所述,我们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国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和当代时代发展的需要,在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实施“英语双导师”制,探究切合我国实际的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模式,提倡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型,努力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河南省高等学校教育类课程试行“双导师制”的意见,2012.

[2]胡惠闵,崔允漷.《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制历程与问题回应[J].全球教育展望,2012,(6):10-21.

[3]孔子,Arthur Waley译.《论语》The Analect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4]肖川.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篇5:开设英语课程教育部细说端详

经过英语课程学习, 学生能够收获关于英语的语言基础以及基本语言应用技能, 具备了听、说、读和写的能力, 进而可以使用英语词典对工作业务的一般资料进行阅读与翻译, 在日常涉外交际业务过程中可以实行简单的书面和口头交流, 并且为日后提升应用英语的能力奠定重要基础。英语课程在强化英语语言知识基础与基本英语技能训练的同时, 着重对学生利用英语在实际工作中的交际能力进行培养。

学生应当掌握经常使用的1600个左右的英语词汇, 包含了入学时所要求掌握的600词汇, 以及若干经常使用的词组和语法基础知识;能够完全听懂教学中发音清晰以及语速比较慢的日常生活用语, 并且能够利用英语进行日常的简单交流;可以听懂学习的词汇和在英语语法范围之内的短文、故事以及通知便条等;能够写出简练的私人信件, 或者利用便条传达详细的信息。

2 开放英语教学模式设计

(1) “开放英语1”教学目标

开放英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分别是教与学, 关键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成功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的转换, 教师从知识传输者转化为指导者, 学生从知识被动接受者转换为主动建设者。

(2) 开放英语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完成课前准备、课堂授课、作业安排以及批改、课外辅导和评价教学效果。开放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能够创造出理想化的英语学习环境, 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络以及CAI课件可以制造出不会受到时空限制的真实情境, 通过网络实现人机对话以及充分共享资源, 能够迅速地对信息进行提取。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双向教学有效补充了电视教学单向教学资源传输、缺乏交互应用教学等不足, 科学使用视频双向系统组织英语教学, 能够相互传递异地教师的声音与图像, 学生也可以参观或者现场讨论。

1) 课前准备

在开放英语教学中备课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资源中心具有的资源实行设计、编制、加工成为电子形式的教学案例与课件, 同时在多媒体资源中心进行储存便于教师备课以及学生使用。

2) 课堂授课

由始至终坚持课堂精讲的重要原则。详细分析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最重要的是令学生充分获得英语知识、思考问题以及知识的应用、转化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课方式, 消除学生被动接受英语知识的不良局面,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输者, 而是整合了传授、指导、分析、归纳、试验等一系列的英语教学过程, 运用投影仪作为屏幕替代黑板与粉笔, 使用电子幻灯片以及图文代替手画口说的知识传授方式, 应用课件中的影像对实物成功进行演示、参观以及实验等教学措施, 形成全新的一种开放教学模式。

3) 作业安排与课外辅导

利用多媒体的远程英语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作业不仅仅是在纸面上书写, 还需要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完成作业。英语教师能够将作业制作成网页在电大校园网络上公开发布, 学生能够在网上做作业, 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对作业进行批改, 这样就能够随时随地与学生保持交流沟通, 也可以不限时间地开展课外辅导, 不需要规定教学时间与地点, 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

4) 教学效果评价

我们能够使用计算机取代试卷对学生在网上进行测试以及分析统计, 对学生学习效果准确且及时地进行了解。“开放英语1”自测考试题目形式:第一部分, 交际用语, () What are your parents doing right now?-My mother is retired.My father is a manager.A.Right B.Wrong;第二部分, 词汇与结构, () I work in____office in Shanghai.A.a B.an C.the;第三部分, 句型变换, He always work on Tuesday. (改写为一般疑问句) 。

3 英语课程开放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 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

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专门人才, 英语课程教学不仅仅是对良好的语言基础高度重视, 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实际能力, 对语言和文化知识进行传授的时候, 还要加强文化素质与思想的培养。

(2) 尊重学习语言的规律

重视语言学习的规律, 正确处理读、听、写、说之间的关系, 确保各项语言能力协调发展。尤其要注意在开始阶段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 克服成年人羞于开口的心理障碍。可以利用录音带等媒体手段设计一些跟读、朗读或自录音的活动, 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

(3) 教师应注意角色转换

教师应当从自身作起, 更新教学观念以便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克服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或者对媒体过分依赖等一系列不利的因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扮演组织控制者, 以及学习的辅导者, 改变传统课堂上利用语言传达教学内容的方式, 对教学信息进行设计、制作和处理, 在教学课堂上应对使用的英语课件很好的控制, 尽量做好答题质疑, 有效解决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一系列的不利因素, 教师积极在开放英语教学中转变角色。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开放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黑板、粉笔以及教科书的教学方式,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图像、文字、声音共同在课堂上体现的方式组织教学。开放教学就是还教学以本来的面目,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英语, 提升学生的学习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曹花娥.开放式英语教学模式初探[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 (10) .

篇6:开设英语课程教育部细说端详

目前, 全国有很多独立的外国语学院都开设了英语教育专业, 而作为专业技能课程的基础英语写作也随之成为必修课程之一。基础英语写作作为写作的基础知识课程, 大多数学校都选择在大二开设, 学生在该课上学到了英语写作的基础知识与技巧, 能够解决一般性的写作问题。可是笔者认为, 作为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 只掌握基础英语写作还是远远不够的, 该专业的学生有必要掌握适合英语教育方向的写作知识, 以便更好的适应未来英语教师的角色需要。

一、开设英语教育方向实用英语写作课程的必要性

学生经历了基础英语写作的学习, 已经具有了写作的必备的基础知识, 在此基础上, 教师若能继续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职场为模拟对象, 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模拟的语言使用环境, 使他们的语言学习和写作实践成为与现实世界的目标相关的、有目的有意义的活动。学生们在虚拟自己未来的职业人生过程中, 将饶有兴趣地构建自己的人生模式, 而且将很自然地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专业特色。等到课程结束之时, 他们已基本经历了未来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况。换言之, 教育方向实用英语写作课程的开设提前使学生体验到了未来的职场人生。

二、关于开设英语教育方向实用英语写作课程的几点建议

1、提高对课程的认识

观念是革新的关键。各高校应该自上而下地重视写作课的教学。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呼唤着各类人才的成长, 并为他们创造着广阔的用武之地;呼唤着人才的质量, 关注他们素质的高低。写作可以综合锻炼人才的多方面素质, 提高人才的质量。写作能力不仅是现代社会人才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 而且是衡量一个人智力强弱的指标。英语教育专业就是要培养高水平的英语教师队伍,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感知能力等都与写作能力的训练相一致。高水平的教师应该是高素质与高能力结合的人才。高等院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都应充分重视现代写作的重要性, 改革旧有的观念和思维模式, 注重写作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使外国语学院的学生成为能讲的出, 写的出, 教的出的优秀教师。

2、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市场上关于英语写作的教材很多, 但是能体现英语教育专业写作的教材却寥寥无几。即使很多院校大都采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新教材, 内容相互沿袭的情况也很严重, 没能突出专业化、现代性的特征。有的教材举例不完整或例子过于陈旧, 大多教材都没有配套的例文选, 在实际的教学中, 可行性也较差, 缺乏实际意义和深入细微的指导作用。英语教育专业写作课的教学任务不仅要教学生怎样写, 更要教学生怎样教, 因此笔者认为, 教育方向实用英语写作课程的内容可以包括跟学校、教学、教师以及学生相关联的方方面面。如与学校事物相关的海报宣传;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用英文来写教学大纲、课程描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用英语来写学生的作业设计、教师评语以及教案;与学生相关的学历证明、成绩单、入学证明、退学申请甚至请假条;学生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个人简历以及电子邮件和英文书信, 教师或学生的求职申请以及给学生写的英语推荐信等等。这些课程内容的选择有针对性的提高了教育方向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 他们会得心应手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3、调整课程设置, 配备专业教师

写作课的教学应该分阶段、分对象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计划, 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比如在大学二年级两个学期开设写作基础理论, 传授一些写作的理论、原理, 做一些基础的训练教学, 如字、词、句、段、章的基础训练;选材、立意、谋篇、布局的创新训练, 修辞、表达方式与技巧的专项训练等,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些分项训练同时也是为学生的未来的“教学”提供了依据和模范, 能够体现未来教育职业的特征。之后在大三年级开设教育方向应用文的写作, 从而真正的把学生的在校学习同未来工作实践联系起来。在现代社会里, 应用写作与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外国语学院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应该是未来教书的能手, 也应该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所以创作规范通顺的应用文是他们的基本写作能力之一。笔者认为, 这种课程设置比较合理, 能够使教学重点突出, 通过配备各个阶段专业化的写作教师, 分工合作, 能使学生掌握更为精细, 完整的写作知识。

4、建立实践基地, 突出教育方向写作特征

一般来讲, 外国语学院的英语教育专业都有自己的教育实习基地, 学院可以和当地的学校建立作文教学实习关系。学生亲自到课堂中讲英语作文课, 批改学生的作文, 这样可以从作文写作中发现不足, 如语言表达、材料选择、主题立意、谋篇布局等很多方面存在的问题, 帮助他们及时修改。在教学中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 积极地温习、提高、实践, 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同时, 实习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实习学校的日常事务中去, 去了解在实际工作中能用到哪些写作文体, 回到学校后再进入写作课堂学习, 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这个过程结束后, 学生对教育方向写作的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 对于未来的教育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结语

当然, 对于英语教育专业实用英语写作课程设置的研究还只是刚刚开始, 未来会有更多的教育专家、学者、教师参与这个项目的研究;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实用英语写作教材出版。而这一切都标志着会有更多高水平的英语教师的出现。

参考文献

[1]董小玉:《现代写作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应用写作,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3]张尧学:《关于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 《中国高等教育》, 2003 (12) 。

上一篇:忍不住哭泣小学生作文下一篇:李培根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