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设湿地生态类课程的思考

2022-09-10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资源与环境的问题愈发突出, 生态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教育界也引起了重视。但对于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的湿地生态系统, 人们却知之甚少。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密集的场所之一;湿地是地球之肾, 鸟类乐园,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在调蓄洪水、净化水质、提供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抵御灾害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具有如此重要的价值和功能, 却是目前全球生态系统受破坏最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区域。湿地急需人类的保护, 湿地领域急需专业人才。加强湿地生态教育, 培养湿地专业人才可谓迫在眉睫。

1 湿地概况

湿地的定义有多种,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是《湿地公约》中关于湿地的定义, 即:“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 带有或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 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包括多种类型, 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这些湿地具有共同的特征: (1) 湿地以水的存在为特征;无论在地表, 还是在植物的根区; (2) 湿地的土壤条件不同于邻近的高地和水域, 存在周期性的氧化与还原过程的交替变化; (3) 湿地植被以适合于湿润环境的植物组成, 但缺乏耐受洪水胁迫的植物。

根据全国湿地资源普查, 我国湿地面积约3 8 4 8万公顷, 其中自然湿地3 6 2 0万公顷, 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7 7%, 居世界第4位、亚洲第1位。

我国已建各类湿地自然保护区4 7 0多处, 保护了1 7 0 0多万公顷的自然湿地, 占湿地总面积的4 7%。我国现有国家重要湿地173处, 国家湿地公园18处。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 我国已指定3 6处湿地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总面积3 8 0万公顷, 占全国自然湿地总面积的1 0.5%。

2 湿地的功能和价值

2.1 湿地的生态效益

维持生物多样性。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 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湿地是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 对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 筛选和改良具有商品意义的物种, 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利用野生稻杂交培养的水稻新品种, 使其具备高产、优质、抗病等特性, 在提高粮食生产方面产生了巨大效益。我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 分布有高等植物2276种;野生动物724种;其中湿地鸟类2 7 1种。全世界雁鸭类有1 6 6种, 中国湿地就有5 0种;全世界鹤类有1 5种, 中国湿地中记录到9种。

调洪蓄水。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我国降水的时空分配不均匀, 通过天然和人工湿地的调节, 储存来自降雨、河流过多的水量, 从而避免发生洪水灾害, 保证工农业生产有稳定的水源供给。长江中下游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许多湖泊曾经发挥着储水功能, 防止了无数次洪涝灾害;许多水库, 在防洪、抗旱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此外, 湿地的蒸发在附近区域制造降雨, 使区域气候条件稳定, 具有调节区域气候作用。

降解污染。随着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其它活动以及径流等自然过程带来农药、工业污染物、有毒物质进入湿地, 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 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湿地通过沉降、吸附等物理过程和湿地动植物、微生物的生物吸收、合成与分解等生物化学过程, 将排入湿地的污染物吸收转化。湿地这种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上的强大功能使其被誉为“地球之肾”。

2.2 湿地的经济效益

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湿地是人类主要的食物贡献者, 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食品资源, 包括水产品 (如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 、禽畜产品、植物产品 (如莲、藕、菱、芡等) 。世界上有十亿的人类依靠鱼类作为他们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人工湿地——水稻田为人类提供了2 0%的食物能量;在中国, 多达几亿的人民主要依靠湿地生存;湿地同时还在为人类驯养的多种畜禽提供食物。

提供水资源。中国湿地蕴含了我国可利用淡水资源的96%, 被誉为“淡水之源”。湿地的涵养水源、输水、保水、补给地下水等功能在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对维护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提供矿物资源。湿地中有各种矿砂和盐类资源。中国的青藏、蒙新地区的碱水湖和盐湖, 分布相对集中, 盐的种类齐全, 储量极大。

能源和水运。湿地能够提供多种能源, 水电、泥炭、薪材等能源来源。湿地有着重要的水运价值, 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很大程度上是受惠于此。中国约有1 0万公里内河航道, 内陆水运承担了大约3 0%的货运量。

2.3 湿地的社会效益

观光旅游。湿地具有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功能, 许多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都分布在湿地区域。滇池、太湖、西溪、杭州西湖等都是著名的风景区, 既可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外, 又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城市湿地在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

教育科研价值。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落、丰富的种质资源等, 对科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为教育和科研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某些湿地中保留着过去和现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的信息, 在研究古环境演化, 物种进化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3 湿地生态教育的现状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在南京大学, 记者随机向1 0位本科生提出关于湿地的问题, 其中有7位同学表示没有学习过关于湿地的知识, 有2位同学曾在媒体上看到相关报道但仍不清楚其具体含义, 只有1位同学提到沼泽是湿地的一种。面对这样的情况, 有关专家呼吁:保护湿地, 教育当先行。

2003年新华社报道:让广西合浦县山口镇中学老师尴尬的是, 距离学校不远处就是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为“献给地球的礼物”的山口红树林保护区。而学校里却有很多学生对湿地知之甚少 (目前该保护区已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

尽管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 但是专业人才还非常短缺, 阻碍了湿地研究、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专门从事湿地知识普及工作的专业人才也很少, 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研究生阶段才会在相关专业中涉及到湿地方面的研究, 如东北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等。

令人可喜的是, 我国的湿地生态教育已经开始起步。一些世界自然资源保护组织配合我国政府, 开始了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还有来自多所大学的“湿地使者”活跃在各地, 将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利用的理念和知识带给当地的群众和基层政府;每年2月2日的湿地日, 向人们宣传湿地的重要性。

2007年10月, 华东师范大学湿地人才培训基地在上海崇西湿地科学实验站建立, 将承担湿地人才的培训工作。

北京林业大学自2 0 0 6年招收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专业的本科生以来, 成立了湿地教研室, 首次把湿地学、湿地保护与管理等课程列为本科生必修课, 为我国湿地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保障。

总的来说, 我国的湿地生态教育在高校处于起步阶段, 系统的理论和实践课程急需完善。

4 高等教育应肩负湿地生态教育的重任

4.1 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湿地资源进行了大量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围湖造田、围海造地、滩涂开垦、湿地污染、泥沙淤积、过度使用生物资源等, 致使湿地面积缩小, 功能下降, 湿地动植物种类、数量也急剧减少, 湿地正面临着空前的危机。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给人类带来严重后果:从1 9 7 2年以后的26年间黄河21年出现断流、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灾、2004印度洋海啸、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 都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惨重损失, 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多年来, 湿地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而不断遭到破坏, 保护湿地已成为当今的一个热点。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国湿地生态教育的欠缺对整个社会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湿地的保护与管理需要两手抓, 一手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及科研突破, 另一手是公众对湿地生态知识的不断了解。而专业的人才队伍是向公众普及湿地知识的前提。因此, 为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为社会输送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高等教育应承担起湿地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任, 特别是农林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师范类院校。

4.2 学科发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 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 以往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一发展要求, 世界各国都在尝试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 以实现教育内容的整体性要求,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在逐步创新和完善。湿地生态教育的出现是适应这一目标的必然趋势。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 它与森林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共同构筑了地球的生态屏障。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无论从时代的需求看, 还是从湿地这一研究领域、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来分析, 由高等教育担负起湿地生态教育的重任都是切实可行、顺理成章的。湿地生态类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 在将来的教学和科研中都会得到特别的重视, 开设该课程的专业将进一步增加, 即可成为农学、生态学、地理学、植物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自然保护区学、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主干课程。因此, 为适应现代化建设对湿地类专业人才和综合人才的需求, 我国高等教育应肩负起湿地生态教育的重任。

摘要:湿地与森林、海洋生态系统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是连接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的纽带;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但当前人们对湿地的认识还很欠缺, 现代高等教育中湿地教育也非常欠缺, 社会发展又急需湿地专业人才。本文在阐述了我国湿地教育现状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湿地的特性, 湿地的功能与价值, 结合学科性质及时代发展要求, 论证了高等院校尤其是农林院校担负起湿地教育的可行性。

关键词:湿地,高等教育,湿地生态

上一篇:上市公司反收购法律制度研究下一篇:黑龙江绿色农业与绿色食品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