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行为规范制度

2024-06-06

企业行为规范制度(精选8篇)

篇1:企业行为规范制度

员工行为守则

一、总则 3

二、行为纲要 3

三、行为准则 3

(一)职业道德规范 3

(二)礼仪规范 4

(三)工作规范 5

(四)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规范 6

(五)员工关系规范 7

(六)保密规范 8

(七)社交、商务规范 9

四、附则 10

五、员工承诺 10

一、总则

1、为规范员工行为,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企业文化,特制定本守则。

2、本守则适用于全体员工。

3、本守则是员工进行社会交往、参与商务活动、开展日常工作与管理、提升个人修养的行为准则。

4、本守则分总则、行为纲要、行为准则、附则和员工承诺五个章节,其中行为准则分职业道德规范、礼仪规范、工作规范、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规范、员工关系规范、保密规范和社交、商务规范七个部分。

5、员工须遵守本守则,如有违反将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二、行为纲要

要遵章守纪,严格自律;不违法乱纪,恣意妄为; 要仪表端庄,言行得体;不举止失态,蛮横无理; 要诚实守信,公平正直;不弄虚作假,徇私舞弊; 要爱岗敬业,勤勉尽责;不玩忽职守,敷衍塞责; 要服从命令,敢于担当;不阳奉阴违,推卸责任; 要团结协作,包容豁达;不推诿扯皮,挟私报复; 要勤学精进,勇于创新;不自满懈怠,因循守旧; 要勤俭节约,廉洁奉公;不铺张浪费,损公肥私; 要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不随意破坏,非法占有;

要注意安全,严守秘密;不麻痹大意,见利忘义。

三、行为准则

(一)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是员工职业行为的伦理准则。职业道德规范有利于约束职务行为,促进员工自律,提升职业素养。您必须做到:

1、热爱企业,高度认同企业文化。

2、坚持公司利益高于一切。

3、坚持原则,严格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办事。

4、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5、心怀感恩,回报公司,回报社会。

6、正确行使职权,廉洁自律。

不许

1、不许工作缺位、越位。

2、不许串岗、擅自离岗、上班打瞌睡。

3、不许当亲属从事与公司有利益关系业务时隐瞒不报。

禁止

1、禁止不履行职责,玩忽职守。

2、禁止利用公物干私活。

3、禁止当亲属从事本人主管范围内业务时施加影响或不采取回避。

4、禁止未经批准在业务关联单位安排亲属工作或接受劳务、技术服务。

严禁

1、严禁散布有损于公司形象的言论。

2、严禁弄虚作假。

3、严禁伪造帐册、单据,虚报费用。

4、严禁擅自在外兼职。

5、严禁利用职务之便擅自收取回扣、中介费、好处费、有价证券和贵重礼品。

6、严禁利用公司的知识产权和相关信息谋取私利。

7、严禁在与公司产生同业竞争或发生关联交易的公司以任何形式擅自入股、取酬。

(二)礼仪规范

礼仪是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表现。员工的仪容仪态、一言一行代表着公司的形象。您必须做到:

1、仪容整洁,不戴造型夸张炫耀的饰物。女士可淡妆,男士不留胡须。

2、头发干净、整齐,不染色彩夸张炫耀的彩发,不留怪异发型。女士留长发者须束脑后或套发网;男士不留长发。

3、指甲修剪整齐,不留长指甲,不涂色彩浓艳的指甲油。

4、姿态端正,举止大方,避免不良体姿。

5、工作期间按公司的规定着装。

6、语言文明,称呼礼貌、恰当。

7、工作场所使用普通话。

8、讲话音量适当,不影响他人。

9、准确守时。

10、遵守公共秩序,谦和礼让。

11、遵守公共礼仪,待人接物有礼有节,不卑不亢。

不许

1、不许违反着装规范。

2、不许讲脏话。

3、不许在非吸烟区吸烟。

4、不许在生产现场、办公场所、会议室等区域嚼槟榔、口香糖。

5、不许在公共场所拥挤、强行抢占。

6、不许在工作或公共区域大声喧哗。

禁止

禁止在工作和公共区域吵架。

严禁

严禁打架斗殴。

(三)工作规范

工作规范是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确保公司有序运营的基础条件。您必须做到:

1、严格按工作流程办事。

2、下级服从上级,严格执行公司的决定和决议。

3、工作有计划,讲究质量,今日事今日毕。

4、当个人力量无法按时完成任务时,及时报告上级。

5、因个人原因造成工作失误,及时报告并主动承担责任。

6、工作中主动协作,及时沟通。

7、勇于创新,积极提合理化建议。

8、主动传授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

9、虚心向他人请教工作方法、经验和操作技能。

不许

1、不许会议迟到或无故缺席。

2、不许超时办理上级批示和回复部门间的协作报告。

3、不许工作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4、不许互相推诿,影响工作。

5、不许当有同事请教时敷衍塞责。

6、不许擅自移动已经定位的办公、生产设施。

禁止

1、禁止拒不服从上级的工作安排。

2、禁止对上级布置的任务无故延期。

3、禁止隐瞒质量差错和工作失误。

4、禁止工作期间浏览与工作无关网站。

5、禁止酒后上岗(因工作需要的除外)。严禁

1、严禁拒不服从公司决定、决议。

2、严禁盗仿上级主管人员签字或盗用印鉴。

3、严禁私设小金库。

4、严禁上班时间炒股。

5、严禁利用内幕消息从事个人证券交易。

6、严禁偷盗、破坏、侵占公司及员工财物。

(四)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规范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关系到公司可持续发展,员工有责任保护环境、维护职业健康安全。您必须做到:

1、保护环境,有效控制污染源,减少环境污染。

2、珍惜资源,节俭开展工作。

3、爱护公共卫生,保持工作区、生活区整洁。

4、增强职业健康安全意识,服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5、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消除安全隐患。

6、正确使用及爱护安全设备设施。

7、发现安全、环保隐患及时报告并采取必要措施。

8、主动制止破坏环境、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行为。

不许

1、不许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隐患隐瞒不报。

2、不许随意张贴、摆放。

3、不许随地吐痰、乱丢烟头、纸屑和其它杂物。

4、不许占用、堵塞安全、消防通道。

5、不许随意挪动、使用安全、消防设施。

6、不许乱停乱放车辆。

禁止

1、禁止对已发生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事故不及时报告。

2、禁止对安全隐患不及时整改。

3、禁止明知浪费资源而不改正。

4、禁止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操作。

严禁

1、严禁对已发生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事故隐瞒不报。

2、严禁对安全隐患拒不改正。

3、严禁擅自携带违禁品、危险品进入工作场所。

4、严禁无准驾资格驾驶公司车辆。

(五)员工关系规范

员工关系规范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维护良好的员工关系是每位员工的责任。您必须做到:

1、诚恳待人,互相尊重。

2、各负其责,主动沟通,团结协作。

3、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相谦让。

4、关心下级工作、生活,帮助下级排忧解难。

5、指导下级订立职业发展规划,帮助下级成长。

6、公平、公开、公正,赏罚分明,任人唯贤。

7、注意工作方式,对待下级态度和蔼。

8、服从上级,注意维护上级威信。

9、积极思考进言,为上级分担工作压力。

不许

1、不许简单粗暴对待下级。

2、不许蛮横顶撞上级。

3、不许亲属在自己直管的部门工作。

4、不许隐瞒在公司内工作的亲属关系。

5、不许议论他人隐私。

禁止

1、禁止蓄意压制或埋没人才。

2、禁止庇护下级弄虚作假。

3、禁止蓄意贬低或抬高下级表现。

4、禁止拉帮结派,任人唯亲。

5、禁止挟私报复,故意刁难他人。

6、禁止辱骂同事。

严禁

1、严禁威胁、恐吓同事。

2、严禁捏名诬控同事。

3、严禁不听劝阻,无理取闹。

(六)保密规范

保守公司秘密是员工应尽的义务,勇于和泄密行为作斗争是每位员工的责任。您必须做到:

1、遵守保密制度,严格履行保密义务。

2、严守公司秘密,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

3、提高保密意识,妥善保管涉密文件、资料。

4、勇于揭发、制止泄漏公司秘密的行为。

不许

1、不许未经同意翻看他人的文件、资料。

2、不许隐瞒可能导致泄密事件的行为。

3、不许无保密措施存放涉密文件、资料。

4、不许探听职责范围以外的公司秘密。

5、不许在非保密场所谈论涉密话题或内容。

禁止

1、禁止未经批准复制与自身工作无关的文件、资料。

2、禁止未经批准安排公司以外人员进入工作区域参观。

3、禁止泄露和打听个人收入。

严禁

1、严禁盗取、刺探公司秘密。

2、严禁泄露公司秘密和未经披露的会议内容与决议、经营数据、信息。

3、严禁未经批准以任何方式使第三方获取公司秘密。

4、严禁未经批准携带涉密文件、资料出工作区。

5、严禁伪造、变造、隐匿、销毁与涉密事件相关的信息。

6、严禁未经批准在禁拍区域拍照。

(七)社交、商务规范

社交、商务规范是员工对外交往中的基本行为规范。员工在对外交往中,应树立并维护公司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您必须做到:

1、尊重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

2、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和商务惯例。

3、社交、商务活动应本着礼貌、简朴、务实的原则,不铺张浪费。

4、积极响应、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不许

1、不许在洽谈业务或回答工作咨询时,违背已有的原则和规定承诺或答复。

2、不许铺张浪费、不合实际地进行高标准宴请和娱乐活动。

3、不许隐瞒可能会影响公司利益的,与竞争者、合作方的交往关系。

4、不许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

禁止

1、禁止在社会交往、商务活动中损害公司利益和形象。

2、禁止未经批准,将公司财产赠与、转让、出租、出借、抵押。

严禁

1、严禁参加非法组织、参与违法活动。

2、严禁未经批准以公司名义进行考察、谈判、签约等。

3、严禁未经批准以公司名义提供担保、证明。

4、严禁未经批准以公司名义对新闻媒介发表意见、消息。

5、严禁利用公司名义在外招摇撞骗。

6、严禁在社会交往、商务活动中行贿受贿。

篇2:企业行为规范制度

企业家行为

企业家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种特殊的“角色丛”——思想家、设计师、牧师、艺术家、法官和朋友。

企业家是理念体系的建立者,精通人生、生活、工作、经营哲学,富有创见,管理上明理在先,导行在后。

企业家高瞻远瞩,敏锐地洞察企业内外的变化,为企业也为自己设计长远的战略和目标;企业家将自己的理念、战略和目标反复向员工传播,形成巨大的文化力量。

企业家艺术化地处理人与工作、雇主与雇员、稳定与变革、求实与创新、所有权与经营权、经营权与管理权、集权与分权等关系。

企业家公正地行使企业规章制度的“执法”权力,并且在识人、用人、激励人等方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企业家与员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关心、爱护员工及其家庭,并且在企业之外广交朋友,为企业争取必要的资源。

在一定层面上,企业家的价值观代表了一个企业的价值观,“企业老板就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模范人物的行为

模范人物使企业的价值观人格化,他们是企业员工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常常被企业员工作为仿效的行为规范。企业的模范行为可以分为企业模范个体的行为和企业模范群体的行为两类。企业模范个体的行为标准是,卓越地体现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某个方面;一个企业中所有的模范人物的集合体构成企业的模范群体,卓越的模范群体必须是完整的企业精神的化身,是企业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企业模范群体的行为是企业模范个体典型行为的提升,具有全面性,因此在各方面它都应当成为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规范。

员工群体行为

员工的群体行为决定了企业整体的精神风貌和企业文明的程度,员工群体行为的塑造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各种开发和激励措施,使员工提高知识素质、能力素质、道德素质、勤奋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将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结合起来,形成合力。

企业行为文化的营造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的行为以及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都应有一定的规范。在规范的制定和对规范的履行中,就会形成一定的企业行为文化。例如,在企业管理行为中,就会产生出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企业对内部成员的责任、企业经营者同企业所有者之间的责任、企业在各种具体经营中所必须承担的责任等问题。承担这些责任就必须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加以保证。

行为识别系统与企业行为文化

行为识别系统(BI)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第二个构成要素。它指的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所有企业行为、员工操作行为实行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统一管理,以便形成统一的企业形象。它是动态的识别形式,受企业理念的支配。它包括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教育,以及对社会的一切活动。具体说对内的活动有:干部教育、员工教育、工作环境的改善、职工福利等。对外的活动有:市场调查、产品推广、公共关系、促销活动、沟通对策及公益文化活动等。企业文化中的行为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和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关于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活动,如生产活动、经营活动和科学技术活动;另一类是关于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活动,如人际关系的协调活动、教育宣传活动、文娱活动等。

企业行为文化,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化成功。它不像企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以既成的静态形式作为文化成果存在,而是以动态的形式作为文化成功存在,是创造其他文化的活动文化。行为文化一方面受精神文化的指导,另一方面又在各种活动中影响和创造着新的精神文化。行为识别与企业行为文化在各自系统中的作用是相同的。不注重行为识别,是不可能有完整的企业识别系统的,而不注重企业行为文化的建设,也形成不了优秀的企业文化。

人们了解一个企业,很多情况是透过企业的行动给他们的印象。消费者来到企业购买商品,如果店员的态度和举止不佳,比如接待客人不够亲切,总机小姐应答电话不够礼貌、售后服务差等,不管企业怎么树立划一的标识招牌,穿着同一制式的标识服装,也不管该企业多么费心设计华丽的店铺外观和装潢,都无法使消费者留下良好的印象。因此,从事CIS活动,必须先从企业员工的教育训练做起。只有通过行为识别的各项活动,使企业理念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里,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CIS。

日本东芝公司前董事长岩田贰夫上任初,就总结过松下公司的经验,他对员工说:“松下电器日益兴盛的理由,就在于员工与松下先生上下一心,具有相同的观念,所以工作效率非常好。”确实是这样,松下公司为了使企业理念深入到每个员工的潜意识里,曾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全日本每个分公司、办事处和工厂都要举办早会就是这些活动中一项有名的活动。在早会上20万员工都要高声朗诵松下董事长颁布的“松下公司要遵守的七大精神”。凡是成功的CIS实力,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行为识别都与企业理念一致。

麦当劳公司之所以赢得世界良好的评价,就是因他们在全世界所有的连锁店中都做到了企业理念与行为一致。他们经常派出监查员巡视各连锁店。监查员再把审查结果向总公司或地区总部报告,如果审查结果不良,该店的店长考绩就会受很大影响。如在温尼伯克的麦当劳特许快餐店里,一次发现了一只苍蝇,虽然只是一只苍蝇,但是它破坏了麦当劳的质量、服务、清洁的企业理念。两星期后,这家快餐店的特许权被吊销。这件事被宣传后,给所有麦当劳快餐店以很大教育。企业的行为文化,直接塑造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因而,优秀的企业家总是通过英雄人物和各种文化仪式来开展各类活动,用正确的价值观、行为规范统一人们的行为,用一种强大的,似乎是无形的意识教化人们。如果不重视企业的行为文化,企业员工就不可能逐渐形成统一的企业价值观,企业也不可能起优秀的企业文化。

篇3:浅谈企业制度建设规范化

企业的运作是以人为主体, 配有相关资源、设备等硬件设施, 其中人和事很复杂, 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则, 必然导致冲突、浪费、无序、低效, 企业目标就不能实现。所以, 任何一个企业要运作, 就必须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 以使全体员工凝聚力量, 统一认识, 让日常的运作活动简单有序, 提高效率。一般来说, 在竞争中拥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或在某一段时间成功的企业, 其内部的企业管理制度及其所含的规范、规则等因素的总和一定也是具有较强的优势。谋求生存、希望形成与保持竞争优势、追求成功的企业家及企业高级管理工作者, 有必要充分认识并合理运用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创新性的特征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来保证与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实施。

2 企业制度建设的常见问题

2.1 制度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 多数企业管理制度的产生方式是由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自己提出制定管理制度动议, 自己草拟, 自己组织讨论, 自己呈送上级领导审批、下发。这样的做法存在以下弊病:

(1) 过分依赖部门自身的“自觉性”, 部门管理水平高, 对管理制度重要性认识深刻, 则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高一些, 企业在这个专业方面的管理制度就会健全一些。反之, 管理制度就会有“缺位”现象。这给企业加强管理, 堵塞漏洞带来一定的风险。

(2) 集“立项、草拟、审核、批准”四权于一身, 一方面很难消除因部门 (战线) 自身知识、经验及了解情况的局限性, 而使管理制度“挂一漏万”, 接口不清, 流程模糊;另一方面很难消除部门在制定全局性管理制度时, 仅从自己部门利益出发, “扩权”、“设租”, 致使管理更不合理。即使有讨论、会签, 但是否采纳参与、会签者的意见最终还是取决于部门自己, 进而带来“违法制度”、“设租制度”、“打架制度”出台的风险。

(3) 制度建设本身在一些部门的企业管理策划及计划中, 是最不被看中的事情, 因此, 不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常常是想起制订就制订, 想不起就不制订;或者今天制订一项管理制度, 明天就发现有问题, 再制订一个补充规定。制度建设与部门专业管理的系统性、前瞻性脱节, 造成管理制度质量不高或过多过滥。

2.2 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

1) 制度建设不成体系, 各项制度之间的衔接较少, 有时甚至相互对立。2) 通过制度将不平等“合法化”, 有权无责、有责无权、越级管理等现象时有发生, 制度缺乏明确的责任人。3) 制度流程不清晰, 流程间交叉部分的内容不明晰或者相互矛盾, 制度文字流于形式。4) 制度中规定的流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 相关人员的权责未能与其考核绩效、人事异动等相挂钩。

2.3 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 企业“法治”观念淡薄, 人治色彩浓厚, 以权代“法”, 甚至以权压“法”, 制度的权威性无从谈起。2) 重颁发, 轻执行:专业部门只管制订管理制度, 至于管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是否被他人认真执行, 存在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不予过问, 使得许多制度颁发之后束之高阁, 成为应付检查的“本本”。3) 综合部门监督与专业部门、各级领导监督严重失衡。4) 缺乏必要的宣贯和培训。制度往往是有针对性的, 而且不同的部门和人员对制度的理解和认识也不一样, 许多企业对制度的宣贯培训工作不够重视, 制度颁发之后一声不响地被管理层锁到抽屉里, 对广大员工熟悉理解带来了困难, 在执行过程中自然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2.4 制度维护和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制度只是总结没有提高, 缺少创新内涵。这类制度往往是对现有各项管理工作的经验或现状的总结, 缺乏对未来发展的前瞻性。由于仅仅限于总结过去, 这类制度必然滞后于企业发展的脚步, 不但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甚至会限制企业的发展。

3 开展企业制度建设工作的建议

3.1 企业制度建设的一般原则

服从于组织结构和规模的原则。制度设计应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指导思想, 同时结合目前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规模来确定设计制度的基本思想, 在此基础上进行调研, 明确制度建设的现状与需求。应依据以下原则:系统化原则;简明化原则;一般和特殊相结合原则;刚柔相济的原则;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原则。

3.2 规范制度建设程序

转变制度形成方式, 完善制度审核机制。这一对策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改变部门对管理制度“立项、草拟、审核、批准”四权合一的“立法”方式, 有效地杜绝“违法”、“设租”、“打架”制度的产生, 防止制度“缺位”, 也防止制度过多过滥。主要有:动议权和决定权的分离;草拟权和讨论审核权分离;签发权和分布权的分离。

3.3 定期开展企业制度体系评估工作

开展全面的制度体系评估工作, 对及时发现企业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整改完善企业制度体系, 提高企业制度建设的管理水平, 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是一项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

3.4 完善企业制度体系

企业经营管理, 制度是基石, 企业的长期稳定和繁荣靠的是它, 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不仅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失败, 而且也是制约企业长久发展的隐患。企业管理制度作为企业中一种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行为规范, 对于形成本企业的企业文化, 激励广大员工为企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 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是极为重要的, 同时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 适时、适度地变革组织结构也十分必要。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看, 在企业成长阶段, 生产产品结构单一, 所面对的市场空间也非常狭窄, 从孕育期的直线制组织结构到学步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都比较单调;在企业成熟阶段,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张, 企业生产的产品趋于多样化, 所面对的市场范围跨地区甚至跨国界, 组织结构也就必须变革完善。

3.5 强化制度的落实执行

贯彻落实企业制度, 就必须要牢固树立和不断强化制度的权威, 必须要有严格的监督检查, 必须要加强系统培训。企业高层管理者应成为自觉遵守制度的典范, 企业应坚定不移、始终如一和铁面无私地严格执行制度, 应确立维护制度权威、严格执行制度的价值观念;要整合实施“责任管理”, 做到个案追查、部门检查、综合抽查、领导督察有机结合, 对检查结果只要是实事求是的, 就应当严肃处理;企业要制订相应培训制度, 针对制度组织开展分类分层次的培训。每一项制度出台后, 一定要组织相关员工学习, 尤其是对新员工, 企业制度应该首先成为他们学习的第一课, 也是必修课。让员工理解制度的可行之处和将会给企业产生那些方面的影响, 会产生怎样的效益。当每一个员工都能认识到制度是在保护自己的利益时, 他们就会积极地维护制度, 愿意为制度付出。与此同时, 如果员工自己违反了制度, 非常明确自己将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从而达到制度在员工心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实现了制度的事先警告的作用, 也解决了“少数人着急、少数人抓制度落实”的不正常状况。

3.6 建立制度创新机制

企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制度建设也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经营目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也都在发生相应的变化, 原来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也会随着出现不适应性, 如果抱残守缺, 默守陈规, 不对那些已经不具适应性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 就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因此, 制度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永恒不变的课题, 也是企业制度建设的经常性任务。

实施企业制度创新, 需要建立并形成企业制度创新的有效机制, 使制度创新成为企业的自觉追求。企业制度的规范性是要求企业管理制度呈稳定和动态的统一, 要适时根据市场和企业战略调整的变化, 定期对原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检讨, 改进原有制度中不适应的运行机制、组织架构、工作规范、规则、程序和表格, 使其与企业发展的要求相一致。

4 结语

企业制度建设涉及企业发展的需求以及自身的资源, 涉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 可以说是决定企业命运的最关键也是最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手段, 投入大量资源, 切实解决各种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才能提高企业制度建设的水平, 规范企业行为, 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文龙.规章制度制定程序的合法性是处理争议依据的法定前提[J].中国劳动, 2005, (6) .

[2]王巨力.完善企业规章制度, 实现和谐劳动关系[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7, (8) .

[3]陈敏珠.大商业时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J].上海铁道科技, 2006, (4) :32.

[4]周铭.公司制企业非公司化运作之现状与对策初探[J].律师世界, 2003, (10) .

[5]林平凡, 等.企业文化创新——21世纪企业竞争战略与策略[M].大学出版社, 2002.

篇4:企业行为规范制度

一、外商投资企业违法比例居高不下,处罚力度欠佳

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笔者所在省2008年被吊销外资企业1175户,占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6.3%,受处罚企业占实际违法企业总数约7成。其违法原因,基本上是企业出资未到位、未年检、虚假注册、虚报注册资本等因素。外商投资企业违法率高而受处罚率低的成因有:

(一)几部外资法的可操作性较差,某种程度上纵容了企业违法欠资

一是《外资企业法》第9条规定:“外资企业应当在审查批准机关核准的期限内在中国境内投资:逾期不投资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吊销营业执照。”二是《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第30条规定:“外国投资者未能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缴付第一期出资的,外资企业批准证书即自动失效。外资企业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缴销营业执照:不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和缴销营业执照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以上两法条一是只规定了登记机关可行使吊销职权,而不是应当行使吊销职权,登记机关既可作出吊销处罚决定,亦可不作出吊销处罚决定:二是未规定登记机关做出处罚决定的期限,登记机关可在企业违法行为出现之日起一个月内作出处罚决定,亦可在一年内甚至更长时间作出处罚决定。假若登记机关未能及时对企业处罚,很难认定登记机关是否行政不作为。迫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压力或息事宁人的态度,工商登记机关可能行政不作为,客观上纵容了企业违法欠资。

(二)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登记成本过低,易出现虚假注册企业

《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设立登记费按注册资本总额的0.8‰缴纳。目前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项目以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生产型企业为主,按照《条例》规定,注册一家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至少需交纳登记费800元人民币。2004年起全国大部分地区为促进招商引资工作,降低企业注册门槛,实施“按实收资本收取登记费”的地方政策。外资企业在设立之时,实收资本基本为零,因此只需暂交50元的登记费。低廉登记费为少数招商部门应付招商任务和虚假注册公司打开了方便之门。笔者所在市从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年均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81.75户,是2003年的2.27倍。其间因欠资、虚假注册而被吊销执照106户,占新设立总数的32.7%。

(三)利用“分期缴付”政策欠资或虚报注册资本

同是有限责任公司。内资企业依照《公司法》设立,而外资企业则依照《公司法》和外资“三大法”设立。《公司法》与《外资法》对于注册资本的缴纳有不同的规定,内资企业设立之时依据《公司法》必须至少缴纳注册资本20%,余款必须在两年内缴付,且登记费一次交清;外资企业则依据《外资法》具有更加宽松的“分期付款”方式,即首期15%在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个月内缴付,余款可在2年内缴付,确有困难的经审批机关批准还可延期1年缴付,甚至一延再延。因为有法律法规的便利,企业通过“分期付款”,可以毫无顾虑的虚报注册资本而不用付出任何代价。一些引资部门为提高招商引资工作业绩,默许甚至怂恿企业虚报高额注册资本。形成外资经济的“虚火”。所以在外资企业种种“出格”行为中,欠资或虚报注册资本行为最为普遍。随着外资总量的快速增长。虚报注册资本的畸形现象日趋突出,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利用政策落差和人民币升值造就大量空壳外商投资企业

由于外商投资企业在许多方面具有“超国民待遇”,加之注册费用低廉。因此。国内一些不法分子假借外国公司身份或以国外的亲友作为“人头户”,注册一家空壳外商投资企业,再利用内外资企业的政策落差。与内资企业勾结骗取税款、囤积土地、走私设备等,形成典型的“假外资”。2007年3月国家实行“两税并轨”的税收政策,海关也加强了缉私力度,不法分子发现预期目标不能实现,便逃之夭夭,留下一堆“查无地址”的空壳企业。同时,一些国外投机者趁着人民币升值的机会,披着外商的“外衣”注册空壳公司从事“热钱”活动。至2008年底涌入我国“热钱”数量达到最高峰,其进出的渠道之一就是注册空壳外资企业,这类企业的违法行为隐蔽性大、取证难、查处难,极大地损害了国家利益,危及国家经济安全。

(五)外资企业因其特殊地位,易成为工商监管的“盲医”

相当部分外商投资企业是当地政府的引资项目。或者是重点企业,政府实行挂牌保护,给予特殊照顾。除了专项检查以外,日常巡查都必须先报经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否则可能被扣上“破坏投资环境”的帽子,以致造成“门难进、脸难看”的尴尬境地。因此基层工商所亦对外资企业另眼相看。普遍存在一种“管不了”或“不属于我们管”的态度,对外资企业的市场主体准入、生产经营、市场退出等动态行为无法做到有效跟踪监管,外资企业也就逐渐成为一些基层工商所的监管“盲区”。

二、进一步完善立法,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守法经营的几点建议

大量外资企业违法违规,不仅造成我国外资经济的虚假繁荣,给国家下达宏观调控政策造成偏差,也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形成挑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已出现局部资本过剩、外汇储备过大的状况。为进一步引导规范外资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外资监管制度。

(一)合并内外资企业登记制度,统一优惠政策

篇5:企业制度建设与规范化管理制度化

二.企业管理制度基本内容

三.制度设计基本原则和要求

四.制度建设基本方法

理论依据

管理学第一原理:主体人自我肯定原理

自我意识自我肯定

自我决策自我中心

自我异化欲望无限

三个推论:

推论一,人在可以懒的时候不会不懒

推论二,人在勤劳无益的时候不会不懒

推论三,可能发生而又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一定会发生

一.什么是制度

1.制度的定义

2.制度的特点

3.制度的作用

制度的定义

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和活动空间

制度是一系列责权利的集合制度的特点

五大特点:1.习惯性2.确定性3.公平性4.连续性5.权威性

制度的作用

1.制度决定人的行为

2.制度是组织生存发展的基础

3.制度能除弊和兴利

二.企业管理制度基本内容

企业规范化管理十大目标要求

决策程序化组织系统化奖惩有据化业务流程化管理行为标准化绩效考核定量化责权明晰化目标计划化措施具体化过程控制化

企业管理六大基本管理制度

决策管理制度运行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制度

流程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制度人力资源制度

决策管理制度

1.决策失误五大因素

一个客观因素: 信息不充分

四个主观因素: 情感,情绪,价值偏好,思维惯性

2.目标要求:决策内容体系完整化,决策分析方法科学化,决策程序规范化

3.决策内容:

两大类: 目标决策和措施决策

七方面:筹资决策,行业选择决策,产品选择决策,市场推进决策,内部挖潜决策,人事管理决策,质量标准决策

运行管理制度

组织架构图:单位-部门-岗位的设置和职责界定

组织运行五个环节: 沟通-授权-指挥-绩效考核-薪酬激励

管理行为规范化: 确立明确的规范和标准要求

目标: 信息流-人流-物流-资金流最优化配置和效率最大化

标准: 系统功能完备,层次设置合理,责权利关系匹配

激励机制制度

激励不等于涨工资.发奖金.提职务

人的三大欲望:“有” “能” “善”

有: 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能: 与众不同,实现自我价值

善: 受人尊重.信任.关怀

激励机制三个部分:

1.经济福利激励: 薪酬=贡献,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2.绩效考核激励: 公平.公正.客观.准确.全面评价

3.价值满足激励: 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和价值判断实现的满足

激励机制建设的八条途经:

物质利益激励权力授予激励名誉给予激励使命赋予激励目标感召激励发展机会激励自主权激励参与权激励

流程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的四种形式:

1.以权利为推动力的科层等级管理

2.以专业技能为推动力的职能分工管理

3.以自我价值实现为拉动力的自主参与管理

4.以客户价值为拉动力的流程(ERP)管理

流程的定义: 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有序的工作活动,有起点和终点,并有明确的输入和输出

业务流程的两大特征:

1.强调业务围绕企业发展目标,注重结果而不是过程

2.强调业务与客户价值连接起来,通过客户价值的的满足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

流程管理制度

业务流程四大系统:

1.信息流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内部经营信息,市场信息,政策信息)

企划系统(战略规划,计划,实施方案)

决策系统(经营方针,市场战略,人事管理)

行政系统(行政指令贯彻,会议组织)

2.人流系统:

人力资源系统(选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福利,劳资关系)

后勤保障系统(工作后勤,生活后勤)

安全系统(工作安全,生活安全)

内控系统(监督,审计)

3.物流系统:

物供系统(采购,材料设备供给)

技术系统(工艺技术,产品技术)

现场管理系统(作业.设备.材料备件.环境管理)

质量管理(产品质量,工作质量)

销售系统(渠道.价格.供货.售后服务)

4.资金流系统:

成本控制系统(材料.制造.销售.管理.费用)

资金管理系统(筹资,投资,资金流动,现金收入)

会计系统(记账,预算,核算,税务)

企业文化制度

人力资源制度

新经济时代企业发展两大瓶颈: 人才瓶颈和管理瓶颈

人力资源管理四个方面:

1.员工意志和欲望的发展管理

2.员工兴趣偏好的发展管理

3.员工知识技能的发展管理

4.员工事业的发展管理

三.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六项基本原则:

1.战略原则;2.文化原则;3.伦理原则;4.人性原则;5.科学原则;6.合法原则

五条基本要求:

1.激励.约束.竞争三位一体原则

2.除弊和兴利并重原则

3.合法严肃,先进可行原则

4.规范.动态和创新原则

5.系统性原则

四.制度建设的基本方法

精心策划,严密组织,稳步进行

制度建设实施的六个阶段:

1.组织动员阶段:宣传发动,成立机构,选拔人员,确定中高层管理人员职责,确定员工职责

2.技术方法培训阶段:观念.理论.方法.技术培训

3.方案设计阶段:实施大纲,实施方案

4.运行阶段:试点,方案推广,完善规范

5.效果评估阶段:业绩比较,问题比较

篇6: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

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是要求企业管理制度呈稳定和动态的统一的,长年一成不变的规范不一琮是适应的规范,经常变化的规范也不一定是好规范,应该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实现相对的稳定和动态的变化,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制度应是具有相应的稳定周期与动态时期,这种稳定周期与动态时期是受企业的行业性质、产业特征、企业人员素质、企业环境、企业家的个人因素等相关因素综合影响的。企业应该依据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化,控制和调节的企业管理制度的稳定性与动态性。导致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动态变化时的因素一般有三种情况:

1、企业经营环境、经营产品、经营范围、全员素质等是要经常发生变化的,这些因素的变化相应会引发组织结构、职能部门、岗位及其员工队伍、技能的变化,继而会导致使用、执行原有的企业管理制度中规范、规则的主体发生变化,企业管理制度及其所含的规范、规则因素必然须因执行主题的变化而相应改变或进行修改、完善,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

2、产品结构、新技术的应用导致生产流程、操作流程的变化,生产流程、操作程序相关的岗位及其员工的技能必然要随之变化,与之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及其所含的规范、规则、程序等因素必然须因此而改变或进行修改、完善。

篇7: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制度参考

2.工人对使用安全设备、个人防护用具等是否熟练;

3.作业人员对紧急事故的处理方法是否受过培训;

4.作业人员是否精神饱满、士气高昂;

5.是否有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如在作业时嬉笑、打闹等;

6.作业人员是否在不安全处逗留;

7.作业人员是否会为了维护或取物方便等原因,将安全防护装置部分拆除或整体拆除;

8.是否出现超速作业、超速行车、超速传递的现象;

9.作业人员是否使用了不安全的工具;

10.是否有不佩戴或不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的现象。

11.各种气体管线有哪些潜在危险性;

12.液封中的液面是否保持得适当;

13.如果外部发生火灾会使设备内部处于何种危险状态;

14.如果发生火灾、爆炸,有无抑制火势蔓延和减少损失的必要设施;

15.使用玻璃等易碎材料制造的设备是否采用了强度大的韧性材料,未用这种材料时应采取何种防护措施,否则会出现何种危险;

16.是否在特别必要的情况下才装设视镜玻璃,在受压或有毒的反应容器中是否装设耐压的特殊玻璃;

17.紧急用阀或紧急开关是否易于接近操作;

18.重要的装置和受压容器最后的检查期限是否超过日期;

19.是否实现了有组织地通风换气,如何进行评价;

20.是否考虑了防静电措施;

21.对有爆炸敏感性的生产设备是否进行了隔离,是否安设了屏蔽物和防护墙;

22.为了缓和爆炸对建筑物的影响,采取了什幺样的措施13.压力容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进行了登记;

23.对压力容器是否进行了外部检查、无损探伤和耐压试验;

24.压力容器是否具备档案,检查过没有;

25.重要设备是否制定了安全检查表;

26.设备的可靠性、可维修性如何;

27.设备本身的安全装置如何。

28.对原料、材料、燃料的理化性质(融点、沸点、蒸气压、闪点、燃点、危险性等级等)了解如何,受到冲击或发生异常反应时会发生什幺样的后果;

29.工艺中所用原材料分解时产生的热量是否经过详细核算;

30.对可燃物的防范有何措施;

31.有无粉尘爆炸的潜在性危险;

32.对材料的毒性是否了解,允许浓度如何;

33.容纳化学分解物质的设备是否适用,有何安全措施;

32.为防止腐蚀及反应生成危险物质,应采取何种措施;

33.原料、材料、燃料的成分是否经常变更,混入杂质会造成何种不安全影响,流程的变化对安全造成何种影响;

34.是否根据原料、材料、燃料的特性进行合理的管理;

35.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原料为何补充不上,有什幺潜在性的危险,原料的补充是否能得到及时保证;

36.使用惰性气体进行清扫、封闭时会引起何种危险,气源供应是否有保证;

37.原料在储藏中的稳定性如何,是否会发生自燃、自聚和分解等反应;

38.对包装和原料、材料、燃料的标志有何要求(如受压容器的检验标志、危险物品标志等);

39.对所用原料使用何种消防装置及灭火器材;

40.发生火灾时有何种紧急措施。

41.对发生火灾爆炸危险的反应操作,采取了何种隔离措施;

42.工艺中的各种参数是否接近了危险界限;

43.操作中会发生何种不希望的工艺流向或工艺条件以及污染;

44.装置内部会生成何种可燃或可爆性混合物;

45.对接近闪点的操作,采取何种防范措施;

46.对反应或中间产品,在流程中采取了何种安全制度,如果一部分成分不足或者混合比例不同,会产生什幺样的结果;

47.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都有什幺样的反应速度,如何预防异常压力、异常反应、混入杂质、流动阻塞、跑冒滴漏,发生了这些情况后,如何采取紧急措施;

48.发生异常状况时,是否有将反应物质迅速排放的措施;

49.有何防止急剧反应和制止急剧反应的措施;

50.泵、搅拌器等机械装置发生故障时会产生什幺样的危险;

51.设备在逐渐或急速堵塞的情况下,生产会出现什幺样的危险状态。

52.车间中有毒气体浓度是否经常检测,是否超过最大允许浓度,车间中是否备有紧急沐浴、冲眼等卫生设施;

53.各种管线(蒸气、水、空气、电线)及其支架等,是否妨碍工作地点的通路;

54.有害气体、蒸气、粉尘和热气的通风换气情况是否良好;

55.原材料的临时堆放场所及成品和半成品的堆放是否超过规定的要求;

56.车间信道是否畅通,逃生信道是否通向安全地点;

57.对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工作是否采取隔离措施,隔离墙是否加强墙壁,窗户是否做得最小,玻璃是否采用不碎玻璃或内嵌铁丝网,屋顶必要地点是否准备了爆炸压力排放口;

58.进行设备维修时,是否准备了必要的地面和工作空间;

59.在容器内部进行清扫和检修时,遇到危险情况,检修人员是否能从出入口逃出;

60.热辐射表面是否进行了防护;

61.传动装置是否装设有安全防护罩或其它防护措施;

62.信道和工作地点、头顶与天花板是否留有适当的空间;

63.用人力操作的阀门、开关或手柄,在操纵机器时是否安全;

64.电动升降机是否有安全钩和行程限制器,电梯是否装有内部连锁;

65.是否采用了机械代替人力搬运;

66.危险性的工作场所是否保证至少有两个出口;

67.对噪声大的操作是否来取防止噪声措施;

68.为切断电源是否装安装电源切断开关。

1.公司员工管理规范制度范本

2.幼儿园安全管理规范制度

3.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4.企业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5.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6.企业安全生产例会制度

7.班级规章管理制度参考

8.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试行)

篇8:浅谈如何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1. 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 内部控制缺乏主动性。

近年来, 企业改制以后, 尤其是国企虽然形式上也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 但远未达到内部权力相互制衡的效果, 很多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由1人担任, 董事担任监事的也屡见不鲜, 在实际工作中没有达到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许多国有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大多由企业的经理人员担任, 董事会难以发挥监督经理人员工作的作用。监事会也没有独立性, 大多数成员的薪水和职位的升迁大都由总经理或董事长决定, 使监事会形同虚设, 难以有效发挥其监督职能。

2. 内部控制制度严重滞后, 无法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

由于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是不断变化的, 国内外经济状况和经济政策的变化都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新问题, 内部控制即受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 也受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 并且与外部环境形成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各国的法律法规、监管者代表公共利益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规定和要求, 并且要求越来越高。外部环境的市场秩序、竞争情况等, 都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总是相对滞后, 不确定因素给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了风险。

3.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缺乏监督机制, 没有形成自我约束力。

内部控制制度重在执行, 没有落实的制度就是一纸空文, 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完善, 但在执行过程中缺乏严肃性, 或执行人员业务水平有限, 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造成内部控制制度仅限于挂在墙上, 有名无实, 造成企业的内部管理依然混乱的局面。如有的企业负责人私自对外投资, 收益入自己的账, 损失算企业的;而且习惯于“一言堂”, 总想自己说了算, 资金管理严重失控, 经常出现企业领导携款外逃的现象, 给企业资产的安全带来了严重危害。

4.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不足, 在人力、财力方面投入不够。

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是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 认为只要能够规范化操作就行, 还是计划经济时期的老路子, 不必考虑先进性, 使内部控制制度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虽然意识到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但只是片面强调改革组织机构的重要性, 忽视内部控制方式的跟进和不断强化。思想观念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 重视企业生产而忽视管理工作, 在内部控制方面投入不足, 造成人员素质较低, 尤其是国有企业存在很多弊病, 人员老化、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 年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等, 不适应经济形势的要求, 使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源动力。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措施

1.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为真正实现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应从产权制度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建立。理顺现有的管理体制,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形成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经理层执行的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首先, 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 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等, 为内部控制的设计、执行和监督提供基本的保证。其次, 应当按照科学、高效、制衡的原则, 合理设置企业内部职能机构, 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 为企业的科学管理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2. 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供源动力。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由人制定的, 也要靠人去落实和逐步完善, 人员素质高低是企业内部控制成败的决定因素;在知识经济环境条件下, 人才是重要的资源要素之一, 尤其是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在企业管理经营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贸摩擦不断, 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企业急需熟悉国际贸易的管理人才, 私营企业用人机制还比较灵活, 国有企业就需要通过专业培训提升员工的经营管理知识。根据自己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后备人才, 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观念, 在用人选人方面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 激励人才流动和引入竞争机制, 真正做到择优上岗、有序流动、合理配置, 这是完善人才市场和提高员工素质的基础。财务人员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和资产管理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而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是保证企业有效内部控制最直接、最基础的环节。

3. 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和评价, 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效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 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具有不确定性, 如资产风险、信息系统风险、兼并重组风险等。企业只有时时监控内部制度的执行情况, 并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定期评价, 才能确定风险领域, 防患于未然。内部控制伴随企业经营的全过程, 也是随着内外因素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适应的过程, 企业内部控制应当结合国情和企业实际, 紧紧围绕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 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必须明确相关人员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 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 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企业的会计报表等手段, 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 建立有效的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及时发现问题, 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4、加强企业文化的制度建设, 全体员工主动参与内部控制。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制度, 依存于企业而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念的组合。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贯彻执行的最有效载体, 其具有主动性、全员性、自觉性的特点。企业文化是培养诚信、忠于职守、乐于助人、刻苦钻研、勤勉尽责的一种制度约束;是将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进行统一和融合, 使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达到有机的结合;是一个企业的中枢神经, 支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上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 必然会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 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 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把企业文化确定为内部控制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伴随企业的经营活动而不断完善和提高,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能力的提高, 企业文化建设实际上也是制度建设的过程。通过制度的硬约束强化文化理念, 使其深入人心, 并逐渐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内部控制是企业当中重要的一项制度, 它是通过对每项经济活动都必须经过授权、执行、审核、记录等控制程序来实现的, 各项业务控制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企业的内部控制。

结束语

企业设立和经营的目的就是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这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根本动力;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如何规避和有效控制经营风险, 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这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直接动力;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完善监督职能, 这些都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动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 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会红.谈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J].农场经济管理, 2006.3)

[2]罗红.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7.6

上一篇:有你真的很幸福的作文600字下一篇:共青团基层团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