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小组总结

2024-06-04

自我管理小组总结(精选12篇)

篇1:自我管理小组总结

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总结

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我中心成立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切实加强对自我管理小组组员的情况进行摸底、了解,掌握组员的基本情况和管理需要,诊断掌握得情况制定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工作计划及活动安排,在活动中对小组组员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纠正,对正确得健康知识进行讲解,并对小组组员进行基本身体指标测量及健康状况和自信心测评。2016年小组开展活动六次,组员健康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自信心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通过活动,也发现在活动中存在着不足:

1.慢性病患者参与自我管理小组的主动性不够,自我管理意识未形成浓厚的氛围。

2.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形式多以讲座,集体讨论为主,形式比较单一,未能调动参与得积极性。

3.自我管理小组的环境支持尚需要进一步完善。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宣传覆盖率,增加参与人员人数,扩大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开展的范围,不断深化健康自我管理工作,使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同时要不断的丰富小组活动的内容、形式,拓展工作内涵,搭建更为活跃的工作平台,让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篇2:自我管理小组总结

2012年活动总结

为提高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以社区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为单元,搭建社区群防群控慢性病平台,按照《新津县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全镇情况

我镇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我镇共成立3个慢性病系我管理小组,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 个,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 个,成员 让你,共开展活动18次,组员健康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自信心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保障措施

1、领导重视,出台计划

上级疾控中心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制定了《新津县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实施方案》,将具体活动目标及活动步骤等做了明确要求,具体分工具体落实到责任科室、责任人,从根本上保障了我镇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顺利进行。

2、坚强培训,提高技能

为提高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组长及组员的自我管理技能,使慢性病患者获得健康知识,逐步实现自我管理,建立有效的健康生活方式,我镇积极组织组长、技术指导医生到上级参加培训,为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合理安排,科学指导

我院切实加强对自我管理小组组员的情况进行摸底、了解,掌握组员的基本情况和管理需要,针对掌握的情况制定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工作计划及活动安排,在活动中对小组组员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纠正,对正确的健康知识进行讲解,并对小组组员进行基本身体指标测量及健康状况和自信心测评。

三、存在不足

1、慢性病患者参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主动性不够,自我管理意识未在全镇形成浓厚的氛围。

2、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形式多以为讲座、集体讨论等为主,形式较单一,未能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3、我院指导医生的业务水平、组织能力、指导水平均有差异,在实际开展活动中不能深入指导到位,造成自我管理小组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不够。

4、自我管理小组的支持环境尚需进一步完善。

四、下一步建议

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宣传覆盖率,增加参与人员的数量,扩大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开展的范围,不断深化健康自我管理工作,使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同时要不断的丰富的小组活动的内容、形式,拓展工作内涵,搭建更为活跃的工作平台,让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花源镇中心卫生院

篇3:自我管理小组总结

农村社区老年人考虑经济收入、康复预后效果等原因以及接受教育程度不高、子女不重视等情况,使老年人对自己的疾病康复情况失去信心,再加上康复效果不是立竿见影,从而不能坚持康复锻炼,降低了依从性,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笔者针对这一情况,在本院所辖的5个社区组织脑卒中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通过12个月12次的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来源

选取本街道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本中心建立的档案资料。入选标准:1年龄在40~70岁之间;2全部病例符合本病的诊断标准;3发病病程3个月~2年;4自愿签署《康复协议书》,5生命体征稳定;6有肢体功能障碍。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等不适者。

1.2 方法

选取南王、正福、元丰、单桥、翔厚5个社区的10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患有脑梗塞48例,脑出血52例; 男性52人,女性48人;年龄在40~59岁之间的49人,60~70岁之间的51人;病程在3~6月的34人,6个月~2年的66人。以行政村为单位组成脑卒中自我管理小组5个,每组20人,设小组长2名。脑卒中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每月开展1次,时间控制在2小时左右。

社区康复运动锻炼包括患肢功能训练、正确卧位姿势及转换训练、用健肢帮助患肢主动地进行康复训练、坐位上下肢体的训练等等。运动治疗的原则是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

每月1次的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包括脑卒中防治知识知晓率、康复情况的评价、康复锻炼计划的修订、 意外伤害的防范与处理等方面。经过12个月12次的活动,观察其效果。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 作统计分 析,以P< 0.05为显著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干预前后各发放了调查问卷100份,均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均为100%。干预后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已开展12个月,参加活动12次的有27人,8~11次的29人,10次及以上的39人,少于10次的5人。

2.2 基本保健知识知晓率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后,患者的基本保健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由活动前的24.00%提高到活动后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9,P<0.05), 见表1。

2.3 康复锻炼依从性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有了明显的提高,由活动前的35%提高到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3,P<0.05),见表1。

2.4 运动功能改善

活动后,脑卒中患者对运动功能改善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时医务人员对其 进行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进行评分,从(49.33±25.1)分提高到(61.5±25.5)分,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4,P<0.05)。康复训练前后分值无变化3例,占3%;提高2~7分者31例,占31%;提高8~12分者39例,占39%;提高13~19分者19例,占19%;提高21分以上者8例,占8%。

2.5 日常活动能力改善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社区医生为其制订一套训练方案,训练患者穿脱衣服、利用餐具及自助具进食、 如厕等。家人在一旁指导,必要时给予一定帮忙,视情况逐渐减少,最后逐渐达自理。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开展对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运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康复训练前后无明显变化者37例,占37%; 提高5分者43例,占43%;提高10分者9例,占9%; 提高15分者8例,占8%;提高20分者及以上3例,占3%(χ2=10.56,P<0.05)。

3 讨论

在我国目前专业康复机构较少的情况下,非常有必要开展就近、经济、有效的社区康复服务[5]。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社区 脑卒中自 我管理小 组活动的开展,社区医生 与患者及 家属共同 制定康复计划并且及时进行康复评估,健康知识宣传,给予康复指导。同时患友之间提供了彼此相互交流心得与经验的平台,并且在年终评出“最佳康复效果者”、 “坚持不懈奖”等,极大地调 动患者主 动进行康 复锻炼的积极性。同时又减 轻了社区 医生的负 担,减少了上门入户的 次数,节约了时 间,提高了工 作效率。 本次观察通过自我管理小组1年12次的活动后,脑卒中患者的基本 知识知晓、康复锻炼 的依从性 均明显提高,其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明显地改善,可以尽早回归社会。

自我管理小组活 动是群众 性的自我 管理组织, 是一种成本低、回报率高、互动强的 干预手段,值得提倡和推广。在今后的 工作中将 以点带面,在社区全面铺开并根据情况调整活动周期。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在脑卒中的管理和控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 用,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五步 骤构建的“社区- 医院 - 个人”一体化健 康教育模 式,使脑卒中病人了解 其健康状 况,提高患者 及家属的 重视参与度,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提高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6]。此外,还可利用手头掌握的资料,宣传新的农村医保政策,列举患者 同村恢复 良好的脑 卒中患者,鼓励患者、家属之间沟通交流,分享感受和经验, 使患者和家属获得 多方面心 理支持,更好地满 足了患者的身心需 求,增强了患 者的心理 调节能力 和对自身状况的适应能力[7]。

同时,优化了资源配置和加强对社区医生的培训, 使社区医生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更新康复知识,更好地服务辖区居民。社区医生与康复专家保持密切联系, 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并且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建立个人康复档案,进行康复指导与评估,督促其进行康复锻 炼,提高其生活质量[8];同时对辖区内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管理,组织开展高血压俱乐部活动,避免脑卒中的发生。因此,了解并掌握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显得尤为重要[9]。

篇4: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带来欢乐晚年

1999年底,上海锅炉厂职工乐老伯步入了退休生活。没有了工作压力,乐老伯的心情放松了许多,和早已退休的妻子恩爱相伴,每天抽抽香烟喝喝老酒,顿顿有鱼有肉,日子过得舒舒服服。可是,这种舒服的生活在一年后的一天发生了变化。那天,他的半边肢体突然失去知觉不能动弹,被诊断为典型的高血压引起的中风(卒中)。从那以后,原本好动的乐老伯起居全需别人帮助,人变得沉默寡言起来,不愿意接触外界,也不愿意进行康复运动。让老伴烦心的是,乐老伯时不时发无名火,稍不称心便掀台子摔东西,脾气变得很暴躁。为此,老两口经常吵吵闹闹。“他退休后只开心了一年”,回忆起这些,老伴仍很伤感。

像乐老伯这样的遭遇并不鲜见。上钢社区45岁以上人群中,就有6.1%的人发生过中风;而60岁以上人群中,47%的人患有高血压。然而,大多数人对高血压认识模糊,没有防控意识,缺乏积极治疗的态度。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社区成立了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

既是会诊对象又是会诊医生

一天,笔者走进济中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一进门就被扑面而来的热烈气氛感染:墙上挂着“任务书”、“行动计划”等大型图表,一旁还有写满字的黑板,组长钱老伯站在黑板前手捏粉笔正在讲课,穿着白大衣的崔医生像总参谋似的站在一旁,组员们围坐在会议桌旁认真地听着,时而交流、时而争论,俨然一派战斗指挥部的景象,大有与病魔较劲的气氛。他们中最小的52岁,最大的83岁,有拄拐杖的,有看似强壮的,还有家人陪同的。

笔者注意到,他们每人手里有一本《高血压自我管理指南》,会议桌上除了血压计外,还有“个人健康评估表”、“成效记录”、“个人行动计划”等活动台账。一本“血压统计账”里面,每人都有一张血压走势曲线图,个人的血压情况不仅自己知道,其他人也可以查阅。一位组员说,这些台账不是装样子,非常实用。每次活动时,都要查阅各位组员的资料,对照检查行动计划执行情况,有问题大家帮忙“会诊”,查出原因,开出“处方”,并记录在案,以便下次对照检查。所以,在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每个人都是会诊对象,又都是会诊医生,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

“变了一个人”

“自从加入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老乐像变了一个人!”老伴说,“真神奇,烟酒不沾了,每天出门活动了,还丢了拐杖帮我做家务呢。现在脾气也变好了,我们再也不吵吵闹闹了!”参加小组后,乐老伯学会了测血压,学会了自我调节,血压一直稳定在135/85毫米汞柱。因为他变了,老伴的心情也好了,每次都热情陪伴老乐参加小组活动,还帮着做笔记。

其实,“变了一个人”的何止乐老伯一个!因中风落下后遗症的姜老伯,以前不懂高血压的危害,上班时一天一斤白酒、两包香烟。听了高血压讲座以后,姜老伯戒了白酒,改喝黄酒了,量也控制在适当范围之内,烟一时戒不掉,但抽得少了,一天半包。

篇5: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总结

17 大刘庄 村卫生室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

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慢性病患者的指导,引导村卫生室居民提高慢性病管理意识,提升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自我管理能力,根据《夏邑县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要求,我村结合实际,在本村开展“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试点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村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成为慢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试点村,成立了1个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各小组共开展活动6次,各组员不仅学习了慢性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健康状况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二、工作成效

1、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医村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制定了《夏邑县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将具体活动目标及活动步骤等做了明确要求,成立领导小组,具体分工具体落实到责任科室、责任人,从根本上保障了我镇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顺利进行。

2、加强学习,提高技能

为提高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组长及组员的自我管理技能,使慢性病患者获得健康知识,逐步实现自我管理,建立有效的健康生活方式,夏邑县韩道口镇

我村专门组织组长、技术指导医生到上级参加培训学习,为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合理安排,科学指导

我村切实加强对自我管理小组组员的情况进行摸底、了解,掌握组员的基本情况和管理需要,针对掌握的情况制定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工作计划及活动安排,在活动中对小组组员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纠正,对正确的健康知识进行讲解,并对小组组员进行基本身体指标测量及健康状况和自信心测评。

三、存在问题

1、慢性病患者参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主动性不够,自我管理意识未在全镇形成浓厚的氛围。

2、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形式多以为讲座、集体讨论等为主,形式较单一,未能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四、下一步建议

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覆盖率,增加参与人员的数量,扩大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开展的范围,不断深化健康自我管理工作,使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同时要不断的丰富的小组活动的内容、形式,拓展工作内涵,搭建更为活跃的工作平台,让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篇6: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工作总结

一、组织健全

根据XXXX的通知的指导意见,成立了“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实施患者的自我管理工作,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达到积极倡导和促进居民掌握科学健康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居民的健康素质。

二、主要工作

1、招募经正规医疗机构诊断的慢性病患者组员15-20人并发放邀请函,由组员签名后回收归档,最终确定了16名慢性病患者为我们的组员,最大的74岁,最小的48岁。

2、定期组织开展活动。由组长授课,医生现场指导;每次活动组员签到,测量血压记录在册;四期课程培训完成后,组员制定个人计划并经医生评定后开始执行。

3、活动分为每两个月1次,每次活动或交流个人行动计划或由医生给予适当的指导,评价结果记录在册,并且根据小组的整体情况开展各类健康促进或。

4、最后根据血压测量记录和判定标准,由医生一对一的进行诊断和建议,完成对全体组员全年的血压控制情况进行评估。

5、对全年的小组活动及工作资料进行总结归整。

三、成果成效

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以自我学习管理为主,每周一次测量血压,与医生一起制订个人行为干预计划、开展互相交流等多种形式,与组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控制血压。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6名组员中,现在87%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得到了稳定。

通过“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的活动,大家对高血压的认识提高了许多,坚持服用适合自己的药物;积极运动,参加锻炼,多吃蔬菜,少吃荤菜,最重要的还是保持心情乐观。

篇7:如何做自我介绍 小组讨论总结

1、自我介绍时若有独特的例子,不妨跳出大众化模式,一来面试官觉得新鲜,二来本人有 信心。据说有一师兄徒步行走西藏,此经历非普通人所有,自我介绍每试不爽。若你有牛 B 经历,请不要放在心里自我陶醉,而是让面试官知道你的出众;

2、若你只是芸芸众生中普通一员,那么请使用大众化模式,起码可以规避风险,逻辑比较 清晰,面试官可以从你的介绍中直接知道你的能力是否匹配公司职位。大众化模式为:(1)名字、学校和专业;(2)能力,请务必分点阐述并需要与你所应聘的职位相符合;(3)实例,紧跟在每个能力点的后面作为论据(有数字请一定要使用,每个人对数字的敏感度超出想 象)(4)客套话,包括前后语句的链接以及个人的措词,花点心思方有进一步发展 ;(我叫某某,即将于明年六月毕业于某某学校,某某专业。除了简历您所看到的,我愿意特 别说一下我在某某方面的能力,一、二、三……,正是基于我的个人经历和对自己能力的自 信,让我有勇气来应聘贵公司的某某职位。希望我们有进一步的交流,谢谢……)(建议在。大众化模式的基础上多展示自己的特色,每个人都这样说或者很规范,但听多了会烦。)

3、细节问题。手不要抖,笑容不要僵,眼神来点交流。时间请控制好,经过观察,个人觉 得 1 分半钟到 1 分 50 秒是比较适合的。同时要察言观色,例子太长面试官可能会听不到点,有好的例子,建议留在下一轮面试用。

4、练习、修改、练习。在不断的练习中会变得熟悉自己的材料而不至于在让人感觉在背诵,同时,自信心可以展示出来。经历也许很重要,能力也许很重要,但如果面试官看不到你的 自信,那么他也可能跟你说 sorry。大概如此,现将昨晚每个人的自我介绍略略重现,并在问题中寻求突破。

1、A。(用时 1 分 20 秒)因为我本身就是湖中一滴水,林中一小树,普通人只能借用大众 化模式。介绍自己名字也比较普通,我希望他叫我小李。同时,在应聘销售这一职位,我提 出两点: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在沟通能力方面用电话营销的例子(7 天 1000 通 电话)支持,而团队合作能力则强调大学阶段的团队经历。大家感觉有点短,特别是第二个 能力方面的例子太过空泛,没能把毽球协会的经历放到里面是一种遗憾。

2、

B。分钟)名字介绍时太快以至有同学听不清,同时在陈述某某协会的活动时,例子(2 讲得稍微长了一些,导致大家普遍反应只听到其中的数字(10000 多人之类)。同时由于语 调的问题,感觉有些平铺。建议是名字介绍下功夫,例子精简突出数字,语调需抑扬顿挫让 听着感觉不是在背而是在交流。

3、C。分 34)名字介绍很清晰,传说的传,宇宙的宇。强调学习能力和踏实、坚韧的个(1 人品性。同时辅以例子,和模式较为相符,特别是踏实的品质用长跑以佐证有说服力。问题 在于,强调学习能力的时候讲到他曾经带领团队在七天内完成电影,两天完成制作视频知识 的学习,但听众反应,这个似乎传达的不是学习能力,而是一种高效的工作能力。后来建议,

还是同样的例子,但需要变换表达方式,强调学习新知识速度之快。

4、D,物流的新同学。分 13)声音洪亮有底气。同时强调三点,(2(1)学习的经历和能力,用三年奖学金和采购师培训做例子;(2)工作执行能力,班歌的创作和物流协会的运作。(3)持之以恒的品质。前两点都分别用两个例子来证明,以至第三点没有例子就草草收场。同时 在讲自己有三点优势之后,没有用“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来加以强调以至在最后听不到、哪里开始第三点的陈述。同时,说到学习能力时用拿了三年奖学金的经历做例子,本身没问 题,但后面加了一句排名全级 30%以内,感觉对优势有点冲淡。建议如下:分点讲述时务 必说出序数词提醒听者。例子不用多,一个好的便行。奖学金排名可以略过,强调每年都拿 便可。

5、E。分 21)三点:(1(1)适应能力。强调在多家公司实习的经历以证明适应能力强。(2)学习能力。三年奖学金,学习了一年韩语就去考证,但成绩未知没有提及。(3)数字思维能 力,强调数学成绩的优异。普遍感觉丽勤自我介绍时有点像好朋友在聊天,感觉比较口语化,出现较多“然后”,建议是,做自己,自然就好。韩语考试的经历不太适合因为只是去考试 但成绩未知。同时,要看自己应聘什么公司是何职位以决定是否需要相应的能力陈述以及调 整能力的陈述次序。若需要强调数字分析和逻辑思维,则需要把第三点提前讲并深化。若做 秘书,则因相关性较低,可删除。

6、F。分 16)没有使用大众模式,而是用相对随和的形式。讲到家教,提升学生的名次(2 15 名。说到自己过了日语二级。同时讲到实习,是香港某集团销售推广的代理,出现了 10 万块的数字,而且还是钱。感觉是例子的罗列,听者从中总结比较困难。建议是,重新编排

排 整理、逻辑地列出各个能力和经历。选择能够有效反应能力的例子并简洁列出。数字不要丢,特别是那 10 万块。

7、G。分 31)名字比较难陈述,但她陈述地十分巧妙。一个姓陈的人在建一座金銮殿。(1 马上有了很好的印象。介绍自己的物流专业时,表示日后希望成为物流领域的专家,措词准 确。强调三点优势:(1)很强的专业知识。(2)团队合作能力。用社团经验做例子,把社团 建设成为排名第二的十优社团,例子有说服力。(3)沟通能力,使用报社推广员的经历。并 在最后说到: “自上的介绍希望让你对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希望接下来能够……”(大概如 此)因为表现出色,时间控制准确,众人感觉良好。

8、H。(第一次:50 秒;第二次 1 分 48)第一次:(1)名字介绍。(2)性格,说自己虽然平凡但最求卓越。(3)三年奖学金,同时参加了跨省跨市的三下乡活动,结束。最短的自我 介绍。普遍感觉太短,意犹未尽。例子需要拓展。第二次:特别强调去河南三下乡社会实践 的例子,说到生活的苦楚,能力的提升。有出现数字(8000 元的赞助)。众人给的建议是,例子稍微冗长。但也接近于独特例子,若使用,对于重视慈善事业的大型公司可能会比较吃 香,但需要冒点风险。

9、I。求职意向:银行。分 49)介绍名字时有讲到深圳的深,道德的德。(1(建銮给的建议 是与深圳双选联系起来)讲到国贸专业时如下陈述:我学的是国贸专业,这个专业比较泛,什么都需要学,我们除了学习国际贸易外,还需要学习金融方面的知识,因此我对银行方面 的知识是很熟悉的。(类似的描述)这一点大家都觉得很好,扣题了,与银行挂上了钩,强 调具备银行方面的知识。同时,由于国企重视学习,校园和社会实践,因此在接下来的陈述

中,阿德讲到了自己学生干部、校园和社会实践经历等以达到与银行对人才需求的契合。大 家的感觉是在讲出简历的东西。(在此引发一个问题:HR 在听你自我介绍时是否已经接触 过你的简历?大家的回答是:你在自我介绍时,HR 同时在看你的简历,因此你需要强调重 点,有数字当然最好)

篇8:自我管理小组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东莞市虎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自我健康管理小组(n=54)及常规护理组(n=54)。选取标准:(1)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2)年龄大于18岁;(3)自愿参加本研究;(4)无严重并发症;(5)能正常参加小组活动;(6)未参与其他健康小组活动者。自我管理组中男24例,女30例;平均年龄(62.09±10.67)岁,常规护理组中男26例,女28例,平均年龄(62.45±9.5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指标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自我健康管理小组

以“知-信-行”的理念为指导,通过健康小组活动的模式,在健康观念形成后,发挥患者主动性及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性,以患者自我管理为主导,医护人员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及监督,促使患者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及提高生活质量,做到与病共存,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小组活动强调健康观念的形成及健康行为改变。半个月一次小组活动,内容包括:(1)糖尿病基本知识及自我管理技能的指导;(2)健康饮食指导;(3)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喜好,选择适宜的运动;(4)药物管理,让患者了解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及提高患者遵医嘱治疗的依从性;(5)情绪的疏导。通过以上几方面全面提高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以小组讨论、共同学习、互相监督等形式,提高患者的参与性。小组活动注重健康行动计划的制定及其实施,行动计划由医患之间及患者之间共同商量制定,并互相监督实施,提高行动计划实施的可能性。

1.2.2 常规护理小组

每半个月为患者进行1次糖尿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包括饮食、药物、运动、监测、并发症防治等。

1.3 评价指标

血糖控制率: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达到控制标准以下(<7%)[1]的患者占该组患者的比例;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形成率。

1.4 统计学处理

资料通过Excel录入整理后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算,采取四格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1年以后,自我管理小组患者能坚持参加健康小组活动人数(40例,有效率75.9%),常规护理组能坚持参加活动人数(29例,有效率53.7%),自我管理小组有效管理率方面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有效人数是指参加健康活动次数大于6次,并最后能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测验的患者);自我管理小组血糖控制率为55.0%(22/4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血糖控制率31.0%(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行为形成率方面:适当运动、遵医嘱治疗及定期监测血糖方面自我管理小组高于常规护理小组,健康饮食方面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接受治疗,但是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有约2/3的患者得不到有效管理[1],所以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此方面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无成熟、规范的管理模式可用。近年来,国内外慢病管理采取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快乐生活俱乐部”,项目核心为动机谈话,动机谈话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指导性的咨询方式,通过帮助患者暴露和解决患者的内心矛盾,来激发患者的行为改变”[4,5]。本研究参考“快乐生活俱乐部”的模式,以“知-信-行”理念为指导,利用现有条件对小组成员进行管理,结果显示,自我管理小组在有效管理率、血糖控制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的适当运动、遵医嘱治疗及监测血糖方面均高于常规护理小组(P<0.05),但饮食方面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区别(P>0.05)。自我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把健康档案建立,健康教育(包括:认识疾病、基本技能训练、个性化饮食、运动指导、情绪控制及药物管理等),规范化治疗等融多种服务为一体,注重患者良好生活方式培养,从而达到帮助患者实现自我健康管理,与病共存的最终目的。健康教育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糖尿病基本知识、技能及药物知识的培训可以让患者更好的了解疾病;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制定简单易行的行动计划,有利于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时正确的情绪疏导有利于提高患者遵医嘱治疗的依从性及行动计划的实施;患者之间的互动及互助可大大的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及增强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但是,饮食习惯的改变方面两组患者无明显的差异,可能存在以下原因:(1)饮食习惯是长期形成的,由于我们的研究时间仅为1年,太短的时间患者不能很快的改变;(2)饮食习惯还受家庭因素的影响,主厨及家庭成员的意识也一同改变,才能产生正向影响;(3)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饮食上比较放任自己,认为过于严格的饮食控制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4)小组成员间饮食观念相似,互相之间不能产生正向引导;(5)医护人员在健康饮食方面缺乏引导技巧[6]。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取的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慢性病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慢病管理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S].2010:35.

[2]Goldfinger J Z,Arniella G,Wylie-Rosett J.et al.Project HEAL:Peer Education Leads to Weight Loss in Harlem[J].Journal of Heahh Care for the Poor and Underserved,2008,19(1):180-192.

[3]傅东波,丁永明,杨柯君,等.高血压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效果评价[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5,32(3):284-288.

[4]Stephen R,Christopher C B,Paul K,et al.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J].BMJ,2010,340(1):1900.

[5]Britt E,Hudson S M,Blampied N M.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a review[J].Patient Educ Couns,2004,53(2):147-155.

篇9:自我管理小组总结

【摘要】目的:探讨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开展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辖区内糖尿病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观察活动开展前及开展6个月后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及患者疾病认知情况、服药依从性及活动满意情况。结果:活动开展后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值均明显较活动前低(P<0.05);活动开展后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率及满意率分别为80.65%、87.10%、90.32%,同活动前的33.87%,43.55%及48.3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开展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能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度及依从性,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7-0130-02

糖尿病是最为常见的社区慢性病之一,由于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该症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糖尿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有较大危害,需长期服药控制血糖,如何增强社区糖尿病患者疾病认知度及用药依从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对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龙华新区辖区内糖尿病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男性34例,女性28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3.2±3.4)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6.4±1.2)年。纳入标准:病程≥1年者;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2](①存在糖尿病症状,如多食、多尿及消瘦等;②空腹血糖≥7mmol/L;③糖耐量试验2h血糖≥11.1mmol/L;符合以上3条任意1条可诊断为糖尿病);意识清晰,且无沟通障碍者;与本研究配合者。排除标准: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昏迷或意识不清者;精神疾病患者;交流障碍者。

1.2 方法 根据患者情况,采取自愿方式建立自我管理小组,每组10~15人,选取组长1名,负责组织、监督及通知工作。首次活动时,以自我介绍方式,让患者及组员之间相互认识,以便日后工作能够相互监督。向患者介绍管理小组的工作内容及理念,让患者具有自我管理意识。经过头脑风暴方式,让患者回答糖尿病相关知识,通过问答方式,促使患者增强记忆,并产生探讨兴趣;通过了解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从而制定目标,实现自我管理。

每次活动时,患者根据上次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交流及讨论,并积极反馈,提出问题,从而解决困难。通过集体参与、讨论方式,深入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以情景表演等方式,融入糖尿病饮食疗法、并发症防治、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运动锻炼、药物治疗、急救等相关知识[3]。

定期请专家在社区开展糖尿病专项讲座,进行疑问解答、动机性访谈等,演示正确的自我管理方法及各项糖尿病患者需要掌握的技能,从而纠正患者不良习惯及错误观念,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也可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并配合临床治疗[4]。

向小组成员发放腰围尺、控油壶、计步器、健康手册、控盐罐等相关生活工具,指导患者各种工具的正确用法,并一对一教患者正确的自测血糖方法,直至患者完全掌握。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活动前及活动开展6个月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值,同时在活动前与活动开展6个月后分别向患者发放疾病知识调查问卷(问卷共3个维度,包括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及患者对治疗方法的认知与接受程度,共有20项问题,采用100分制,分值≥80则判定为知晓疾病知识)、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活动宣教内容、时间控制、进行方式、医护人员服务、预期效果等共20项问题,采用5分级制,满分100分,分值≥60分为满意)及服药依从性量表[5](包括4个项目,若回答均为否,则判定为依从),上述指标均作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经SPSS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χ2检验,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 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变化 活动开展后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值均明显较活动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活动效果 活动开展后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率及满意率分别为80.65%、87.10%、90.32%,同活动前的33.87%、43.55%及48.39%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具有较高发生率,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较大危害[6]。由于糖尿病无法彻底治愈,需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可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且社区糖尿病患者缺乏针对性护理,自控能力较差,易出现擅自减少服药剂量甚至停药等情况,影响治疗效果[7]。另有学者表示[8],社区糖尿病患者由于对疾病认知不足,生活习惯较差,不利于血糖控制及病情缓解。

自我管理能力对社区疾病患者极为重要,通过开展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具有显著价值[9]。本研究中活动后患者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活动前,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率及满意率明显改善。表明,通过开展小组活动,能够使患者相互鼓励、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在活动过程中,对疾病健康知识进行宣教,能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度,提高用药依从性。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考虑患者具体情况,使其参与活动,可提高患者积极性及满意度[10]。

综上所述,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开展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可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度、依从性及满意度,对血糖控制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淑荣,张永青,胡伟,等.糖尿病患者社区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前后自我效能与生存质量评价[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9(9):890-893.

[2] 盘点2014年ADA糖尿病指南中值得关注的变化[J].糖尿病临床,2014,8(2):53-54.

[3] 李鸿雁,武建军.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的效果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4):447-449.

[4] 孙静,张小平,鱼毛毛,等.自我效能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间的中介效应[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778-780.

[5] 刘延锦,高欢欢.中文版糖尿病患者家庭成员行为量表的信效度检测[J].护理学杂志,2015,30(19):17-19.

[6] 李华,崔虹,黄碧灵,等.小组互动式管理模式应用于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2,26(22):2102-2104.

[7] 崔学利.自我管理和行为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7):166-168.

[8] 罗春玲,李元香,赖春荣,等.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研究[J].國际护理学杂志,2013,32(6):1342-1344.

[9] 黄仙红,王小合,汪胜,等.2012年杭州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及其血糖控制状况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3,47(2):190-191.

[10] 王欣国,吕伟波,丁晔,等.社区糖尿病病人管理模式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18):1809-1811.

篇10: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工作要求

1、人员:每组活动人数为10—20人,年龄在35-75岁之间的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

2、组长:每个小组确定组长、副组长各一名,组织患者相互交流和学习疾病自我管理的技巧与技能。

3、场地:固定活动场所,面积在20—50平方米。

4、指导医生:要有一名专业指导医生,负责指导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开展活动。

5、配置:基本的配置(黑板、挂图、血压计、体重称、腰围尺、电视机、放松音乐光盘、健康处方、宣传资料等);

6、开展活动:至少两个月组织开展一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活动,拟定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学习,要求内容包括:自我管理介绍、合理膳食、运动、控制体重、情绪管理、戒烟限酒、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等。

7、形式:采取互动交流或座谈方式,激发组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8、人员管理:每个小组活动中要进行问卷调查、个人健康状况评价

篇11: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记录5

扎营村小组15人中,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53岁,平均年龄62岁,其中:11人患高血压、4人患糖尿病;体质指数正常10人,超重4人、肥胖1人。参加“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前,大部分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健康行为执行率差,饮食结构不合理,不少人在生活中用油、用盐量超标,缺乏长时期系统的体育锻炼。

小组活动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主,去年围绕“四控一动”(控油、控盐、控烟、控体重,多运动)的重点,采用定期测量血压、制订个人行为干预计划、开展互相交流、邀请专业老师讲课等方式进行,针对小组成员体质评估、患病情况等实际,讲授合理膳食、抗生素使用、烟草的危害、夏季传染病预防、高血压病和健身运动等知识。

篇12: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乡级_

为探索有效可靠的慢性病防治方法,根据宛城区慢性病防治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2015年xxx乡特制定本慢性病自我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加大力度推进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建设,开展由专业机构指导的社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建立“医患合作、患者互助、自我管理”的慢性病群防群控工作模式。今年采取先办试点,在总结经验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展参与人群,在本乡建立x 个以上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

二、工作内容

(一)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二)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培育一批社区健康促进志愿者,通过他们的带动指导作用,组织社区居民参加自我管理活动。

(三)充分发挥指导医生的作用,定期开展健康讲座,指导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友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三、工作要求 1、2015年年内完成活动的自我管理小组8个,且逐年增加。

2、每个自我管理小组每年至少举办6次活动。

3、社区患者自我管理小组覆盖率达到30%及以上。(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覆盖率 =开展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村数/辖区村总数×100%)。

4、在参加者中确定组长和副组长各1名,是经过社区医生培训。组织患者相互交流和学习疾病自我管理的技巧与技能。

5、每次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图片、有总结。

6、小组活动中要进行问卷调查、个人健康状况评价。

四、工作安排

(一)计划安排:2015年3月组织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工作会议,选点小组长,制定工作计划,培训有关活动小组的具体要求、注意事项等。

(二)各次活动安排 1、2015年年3月:活动主题——慢性病患者饮食与健康。2、2015年年4月:活动主题——慢性病自我管理与健康。3、2015年年6月:活动主题——慢性病患者户外活动与健康。4、2015年年8月:活动主题——戒烟限酒与健康。5、2015年年10月:活动主题——适量运动与健康 6、2015年年12月:活动主题——心态心情与健康 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活动频次。

(三)按阶段对工作进行评估,并认真开展总结。总结本主要做法,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和不足,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五、总体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各地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建立和完善患者自我管理小组作为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病管理重点工作加以推进。

(二)加大投入,形成氛围。要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解决工作经费,认真开展活动。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整合资源,部门配合。要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发挥相关部门,尤其是村委会、村医等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共同推进。

(四)明确重点,加强管理。要重点指导组员按照个人的健康危险因素制定好个人的行为干预计划,并加强对个人计划的过程实施情况评价,让居民在参与中真正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并做好小组活动记录簿的记录。

xxx乡卫生院 年 月 日

2015年宛城区xxx乡慢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总结

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是指在医疗专业人员的协助下,病人承担一定的预防性和治疗性保健、治疗任务,在自我管理技能指导下进行自我保健,它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群众性的疾病防治方法,是疾病群防群控的一种有效形式。根据《宛城区建立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我乡在区卫生局的统一安排下, 首批建立了 个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开展了多次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下发了文件,成立组织。为确保这一新的管理模式在我乡创新发展,我们提出了“先办试点,逐步推广和扩展参与人群,三年之内覆盖”的工作目标。为确保活动健康有序开展,还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计划制定。同时把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组长和指导医生任职标准进行了规定,在活动时由慢性病患者集体推荐产生,明确了自我管理小组组长和指导医生职责,目前现任职的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组长大多是自我控制较好的慢性病患者,由他们现身说法,具有说服力。

二、开展技能培训。为对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进行规范,月5日-6日在乡卫生院召开了村医、自我管理小组组长参加的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会议,采取以会代训形式,对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意义、活动形式以及组织的方法进行了逐一讲解。培训与会人员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如解决问题的技能,决策技能,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技能,寻找和利用社区资源的能力,目标设定及制订行动计划能力等。要求各地在办试点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方式,搞出特色。

三、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各村根据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本乡慢性病自我管理实工作计划,规范了活动形式和程序,对活动海报要求、人数、频次和方式方法以及资料收集进行了统一规范,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

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在我乡还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经过试行,已初见成效。在自我管理中病人是积极参与者,病人学会了医疗行为管理,角色管理和情绪管理,病人承担了一定自我保健职责,包括自我监测病情,如血压、血糖,报告病情等,专业医师是病人的伙伴、顾问、教师,为病人提供建议。医师病人共同参与,互为支持。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疾病,改变其不良生活行为习惯。目前全乡共建立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 个,覆盖率为 %。在全乡的慢性病防治中收到良好效果。

上一篇:辩论赛通讯稿范文下一篇:这里的风光美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