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论心得体会

2024-06-09

教学理论心得体会(共8篇)

篇1:教学理论心得体会

教学理论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工作两年多的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不断地学习,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还是存在着许多学要改进地不足。因此迫切需要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给予指点,以便我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同时总结出一种适合自己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方法和收获。

一、作好教学工作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

“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先决条件就是要热爱教学工作,要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的伟大和重要,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自己的好多同学到其他单位后收入比自己要高这些外界因素可能会对自己坚守教学岗位的信念产生打击,但也要看到随着党和政府对教育的日益重视,还有教师这个行业“传道、授业、解惑”所特有的成就感,这些都足以吸引我们全身心的投入这个行业中。具备良好的师德以我的理解应该表现在对业务的认真钻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待学生生活上要关心,学业上要严格要求,要作到“严而不畏,敬而不远”。

二、作好教学工作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1、认真作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第一步要写好教案,这里面要注意要对教学对象定位,是给什么样的人讲课,不同的授课对象要有不同的层次和深度。同时要尽量多的占有素材,写教案时要备有多种教材,教案不是教材的翻版,每一个概念和公式要从多种教科书中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法,研究利用何种讲法学生更明白,理解得更透彻。教案不能多年一贯制,要认识到即使是讲同一门课,每次重复对教师来说都是专业知识、学业上的挑战,力求每次教学对知识要有更深入的认识,内容上则应该不断地追求更新、更前沿,以这样的态度写好每一次的教案都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和提高。

其次,在写好教案的同时,每堂课之前还要做好上课的准备,比如对第二天要讲的内容,要预先对内容进行安排,列出提纲。尤其现在都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会有很多意外情况出现,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一定要充分提高自己的技能,对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多做备案。每一次课前一定对某个任务提出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再次,要重视辅导和答疑工作,不要因为学生在答疑时可能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就对答疑充满畏惧感,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无所不知的,一时回答不出学生的问题没有什么可耻的,这反倒可以促进自己对知识的查遗补缺和深化理解,甚至有可能帮助你在该领域作出创新。

2、讲课时注意的一些事项。讲台如舞台,做好讲课前的准备就好比一个演员在表演之前背熟吃透了课本,但能否取得较好的舞台效果,还要取决于演员的表演技巧和临场发挥,教师讲课如同演员表演一样,讲课的方法技巧以及教师的临场发挥都决定了教学效果。

首先,要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要求教师有良好的教风,作为教师要更加严格遵守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能迟到早退更不能旷课,教学时间变革应该及时通知学生,仪容和穿着应端庄大方。

其次,教师可能并不是天才的表演家,但应该是专业知识传授方面天才的演说家。许多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的课之所以吸引人,不仅在于功底深,知识扎实,更在于他们具有突出的口头表达能力,具有很高的说话艺术。当然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在说话艺术上可能还达不到老教师的高度对此也不要泄气,我们应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以这种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说话不仅要求做到条理分明,生动、流畅、准确,而且要求做到严谨、缜密,同时在声音上则尽可能声情并茂,生动活泼。

再次,板书就像舞台的布景,是讲课的重要辅助工具。一笔清秀漂亮的粉笔字,整齐美观的布局都能给学生以美好的印象,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面的标准虽然我们青年教师大多还达不到,但它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最后,其他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讲课时要脱稿,内容要有逻辑性,最好能在开始时简单回顾上次课的内容,并顺势引出本次课的内容,在本次课结束前对当堂的内容进行总结,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要注意多和学生进行互动。

3、对多媒体教学的一些认识。多媒体教学特别适合一些难于理解的也难于在板书中表达的模型,还有一些介绍性的内容,多媒体教学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场合的,例如对于一些要训练学生思维的地方比如公式推导,使用多媒体效果并不好。当然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方兴未艾的教学方法,它有着许多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达到的优点,青年教师普遍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和接受新事物较容易的优点,青年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主动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知识,大胆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

4、教师仅仅只有一个专业领域方面的造诣,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有较为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而且,这些知识最好通过教学加以系统化,加以完善。

以上就是我所学到的教学经验,我会按照正确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努力下去。

篇2:教学理论心得体会

有幸在阳春三月,重回西安。三月的西安很美,春天的气息微微的细雨,甚是惬意!我有幸参加了今年在陕西科技大学培训基地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

3月18号报到,随后接受了为期一周的中职理论教学与方法的学习,和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及其院校的同行们一起,认真听取了专家精辟的讲座,学习了名师的教学方法,观摩了同行出色的课堂教学,一方面了解到了国家对中职教育扶持的力度和决心以及中职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也学到了国际上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可以说,我接受了一次全面系统的专业培训,这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将有很大的促进和帮助。

陕西师范大学张立昌教授的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法》的讲座,张教授从以下三个大的方面做了精彩的讲解:

一、有效教师和有效教学法:

在这个内容里面,张教授从三个维度,提出有效教学中的效果、效率、效益。通过联系我们的教学实际,引发我们思考。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即教学中的“善”;表达教学的价值判断,价值的选择和价值理想;教学效率的高与低即教学中的“真”,表达教学的科学判断,科学选择和科学理想;教学效益即教学中的“美”,指幸福与悲伤,表达教学的艺术判断艺术选择和艺术理想。

二、以成功为导向 对成功的高期望,高期望的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支持,从以下方面完善自己:

1、对学生能力给予肯定

2、注意学生进步,不要注重完美和追求完美。

3、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4、乐观、积极、令人愉快的谈话

5、学生发言时注意倾听。为任务完成提供多条路径。

三、专业品行方面

1、有条理,以任务为目标做明确的教师。

2、做博学的教师。

3、做学生满意的教师,家长满意的教师。

这些方面都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平时忽略的,所以通过听讲解,让 我们很受益,在以后的一线工作中,我们会从这些方面审视自己,建立好良好的师生关系。

全国优秀教师胡秀珍老师给我们做了主题为“加强师德修养,做人民满意教 师”呼老师从以下四点要求我们:

一、志存高远,爱国爱教

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三、身正为范,为人师表

四、学高为师,终身学习

呼老师以自己的60多年的人生经历,以平时朴素的语言讲解自己的从教生涯,让我们很震惊和由衷的敬佩。这些朴素的语言也将作为我的座右铭,时刻提醒我,鼓励我,鞭策我,我将以呼老师为楷模,以呼老师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骄傲。

陕西科技大学刘正安教授给我们做了课题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 发展与实践”的讲座。刘教授从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内涵,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 背景及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本质要求三个方面做了精彩透彻的分析,最后对国外 典型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分析做了本次讲座的总结。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得 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所以怎么样把我们的学生满意的送出去是我们职教人值得 思考和必须去解决的重大课题,而刘教授的讲解无疑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 奋斗的目标。

陕西科技大学李体仁教授给我们做了关于项目教学法为主题的讲座,他首先 分析总结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然后用头脑风暴“小计过马路”的游戏给 我们提出了项目教学法的理念及具体落实步骤。通过项目“会飞的鸡蛋”让我们 每个老师都亲身体验了一回项目教学法的魅力,我们面对的90后学生越来越超 乎我们的想象,作为教师的我们,怎么样让自己的课程讲解让新一代学生喜欢和 接受,是我们一直困惑和苦恼的问题,而李教授的本次讲解让我们对自己的教学 改革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必须改革的紧迫性。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卢双盈教授给我们做了题为《职业教育发展与

教学改革的报告。卢教授从纵向分析研究职教,他从古代学徒制---传统就是力量

到近代学徒制+学校制---知识就是力量,最后到现代的系统化+多元化需要就是

力量。从纵向了解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让我们感受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职

业教育的发展文化。

展望职业教育的宏观发展趋势,卢教授要求作为职教人的大家,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要提高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事实其实的讲,我们从事职业教育多年,我们的工作一直不是很被家长和社会所认同,但职业教育在目前的我国教育实际

中,既不被肯定又不得不大力开展,所以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淡泊名利,以宽

广的胸襟,平和的接受这份历史的重担。

1、遵循规律---发展高位

2、系统思考---古今中外

3、服务需求---两个需求

4、明确定位—技能本位

5、整体设计---衔接沟通

6、构建制度---根本依据

7、分类指导---因地制宜

8、分步实施---实验推广

相信通过一代代职教人的不懈努力,我们的事业和功勋终将载入职业发展的史册。

能参加这次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骨干教师的培训,我感到十分的荣幸,我会

珍惜这次培训机会,感谢陕科大为本次中职教师培训忙碌奔波的各位老师们,尤其要感谢的是为了我们能安心学习而为我们一直操劳奔走的班主任李老师和

马老师!谢谢你们!

贵州 郑怀辉

篇3:体育理论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应努力提高体育理论知识水平

体育课要上得生动有趣,要达到启发和教育学生的目的,这要求教师在平时要注意搜集一些体育教学方面的资料,要加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体育生理卫生常识。这不仅是理论课教学的需要,而且也是技术教学的需要。

二、要选择好教学内容

1.通过趣味化的形式讲述一些革命领袖及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诗人等对生活、学习与体育锻炼关系的认识,给学生以榜样的力量。

2.根据学生想了解自己身体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心理,教师可从生理卫生角度谈谈体育锻炼对人体心血管、呼吸、神经、消化等系统的影响。可通过例举一些生理指标,揭示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的作用;可以教授给学生一些简单易行的测量身体机能的方法;介绍一些运动养生的方法,让学生明白体育运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为学生讲授一些田径、球类等运动项目的起源及体育比赛规则、技战术等方面的知识,解释一些体育专业术语。如,运动量、密度、极点等。让学生知道,体育也有大量知识可学,如果看体育比赛只是图个热闹,那就太浅薄了。

4.给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及体育新闻、奇闻等,向学生展示一些著名运动员运动生涯中的精彩片段,以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5.问题解答。在理论课结束前,教师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加以解答。通过一问一答,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问题,提高他们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三、要熟悉讲稿,不断提高讲稿质量

讲稿内容不好,理论课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但有了好讲稿,如果教师不熟悉,上课时照本宣科,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乏味。要上好室内体育理论课,教师必须熟悉讲稿,应达到基本上可以脱离讲稿的程度。为此,教师平时要注意搜集、积累资料,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不断修改、充实讲稿内容,这样才能提高讲稿质量。

四、要努力提高教学技巧

有了好的题目和讲稿,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技巧。首先,教师要在授课语言上多下工夫,因为只有把课讲生动了,才会对学生有吸引力。其次,教师的言行举止必须得体,切忌轻浮粗俗、信口开河。然后,在平日里,教师还需锤炼板书技能,力求字体端庄、笔画清楚,草图简洁明了、板书布局合理。最后,教师还需反复思考讲课时的表情、示范的位置、提问的方法和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等,并进行课前演练,合理运用教学技巧。

五、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虽然许多体育教师也在做,但差别在于这种教育是否自然、生动、有效。笔者的体会是,要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一方面,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掌握大量、生动的教育事例,并把这些事例渗透到教学之中。

六、应有计划地进行体育课的理论教学

篇4:应用《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体会

关键词:诱思探究 课堂教学

“思”是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标志,思是有条件的,其一是要有一个思的良好情绪环境,这种外部条件的创造在于教师自身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只有良好的主导情绪因素才能建立课堂的情意场,信息交流才会活跃,情绪才会高涨;其二是应根据学科特点和优势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来构建学生思的阶梯,达到启发思维、诱导思维、深化思维、发散思维、发展思维的目的。

一、注重诱思探究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主导情绪状态。诱思探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拉长着脸或烦燥不安地走进教室进行教学或操作实验时,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从而使学生心理闭锁,阻碍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思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教师情绪状态应始终是饱满和振奋的,唯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使得学生兴奋的情绪状态保持长久,课堂气氛充满生气和活力[1]。

著名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十分强调教师的情绪状态的重要性,他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只有生气才能产生生气,‘死气’只能带来死气,所以教师要尽可能使自己充满蓬勃的生气[2]。”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话非常适合诱思探究课堂教学,学生兴奋的情绪、饱满的精神是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要注意分析教材中各种思想感情、体验其中的情感,以便真正把握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备好情感因素方面的课。理科教材中出现的科学知识,大多以学说、定律、规律、定理、原理、法则、公式的名称和类似的形式出现,给人以“庄严”、“神圣”、“神秘”的感觉,似乎一开始就完美无缺的样子。其实不然,这些知识也是人类在长期探索的道路上,经过无数次实验、实践、反复探索后所取得的,其中不仅凝聚着前人的智慧和才华,也凝聚着他们对科学执着追求的毅力和献身精神,在教学中结合实例进行教学[3]。如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等,将知识与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的创造性活动联系起来,用简明扼要、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和感染力的言语表达出来,使课上得既传神又传情,即用表情来传递教材内容的情感,即用情境来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即把不含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赋予适当的情感色彩,把教师的自身行为和教材情感因素充分表达出来,整个课堂自始至终充满着情感氛围,学生处在兴奋愉快的状态之中,思维活跃。本人在实施诱思探究教学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情感的重要性,正如一位学生所说:“我的学习行为与感觉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的情感、行为,教材的情感因素对我课堂学习效果的影响,绝不亚于教师授课的方法和技巧。”情意场是实施诱思探究教学的基本条件。

二、注重“诱”的方式方法和技巧

在诱思探究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关键在于“诱”,即怎样创设情境使学生善于“思”和乐于“思”。“诱”得法,则“思”活跃,善诱则通,善诱则得,诱思交融,百炼成钢,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根据本人的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下面几种形式来诱导,以达到启迪思维、诱发思维、深化思维、发散思维和发展思维的目的。

1、多方设疑,启发思维

诱思探究课堂教学中,巧设悬念,存疑设问,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当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解决疑问后,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当学生迷惑不解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促其思索,帮其解疑,使之开窍、顿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在学习合成氨工业适宜条件的选择时,我作了以下设疑:

①简述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什么影响?

②从反应速率的角度考虑,如何选择合成氨的条件?

③简述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④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考虑,如何选择合成氨的条件。

⑤综合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方面的因素,怎样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学生在逐个解疑中,由浅入深地不断处于思维亢奋状态,思维活动一浪高过一浪,从而把教师的“教”通过诱转移到学生的“思”上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强有力的锻炼,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2、创设情境,深化思维

在诱思探究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创设“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的学习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化”状态。如在学习原电池一节时,可设计一系列实验和问题:

①热能是否可转成机械能?

②机械能是否可转化成电能

③化学能是否能转变成电能呢?

④化学能是如何转变成电能的?

⑤原电池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⑥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

经过设问、实验、讨论,层层“剥皮”,使学生沿着一条思路,始终处于活化和积极思考的状态,自然地踏上教师创设的思维情境的阶梯,层层诱导,深化了学生的思维。

3、一题多解,发散思维

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会形成一种习惯的思维方式即思维定势,这种定势有其積极的一面,就是容易熟练相似的知识,即学生对于同一类型的题目,能够沿着模式化的思路,驾轻就熟地解答。但“思维定势”有时会限制学生正常思维能力的发展,产生思维惰性。要摆脱“思维定势”的副作用,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和核心,它具有多端性、伸缩性、灵活性、新颖性和批判性等特点。

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条件诱导学生从多种途径、用多种方法进行求解,对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将起着铺路搭桥的作用。

篇5:教育教学理论心得体会

这本书从书名看起来应该是如何让老师爱上教学,但实际上讲的更多的是如何上课,教我们如何进行课前准备,如何进行课堂讲授,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教学点拨、方法指导和调控管理等,认真读了这本书,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方法。

反思这一节我觉得讲得非常好,“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说明了反思的重要性,但是作为老师也许是工作的繁忙,更多的是自己懒惰导致很少写反思,每次学校组织要求写的时候才逼迫自己像挤牙膏一样挤出一点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光多写课后反思,更多的要写课前反思,只有“三思而后行”方能提升教学效果。要反思课前目标是否明确,内容是否恰当,情境是否适用,反思学生的认知水平。更多的是反思课件的使用是否得当,利用课件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等有很大的优越性,利用课件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该用则用,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图省事,每次上课直接打开课件一步步给学生看,一节课下来黑板上还是空空,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利用现代技术突破陈旧的传递式教学设计,削弱了教师的主体作用,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失去了应用课件的本意,重要的定理定义共识还是需要在黑板上进行书写,因为课件一闪而逝的效果很难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影响了教学效果。更有甚者,完全依赖课件,电脑坏了,课件用不起来就不知道怎样上课了,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该板书的还是要板书。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少讲、精讲,讲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书中举了一个例子,讲的是作者自己上历史课上总喜欢在讲台上讲个没完,而忽视了学生们的感受。我觉得这一节我和作者很类似,也有同样的毛病,同样的感受,课堂上自己是激情澎湃,滔滔不绝,学生却是苦闷难耐,望天发呆,一节课讲完,累得疲惫不堪,可谓口干舌燥,效果却是不怎么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自己却不明白,读了这一节我找到了答案,我应当选择尝试提问,讨论式,并配合多媒体教学,应尽量做到少说少讲,用材料或者问题去诱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当然材料和提问一定要紧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这一目的,在具体的操作上,特别是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要注意恰如其分,还要设计出能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问题,并且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进一步的探究和思考,我按照作者的方法,自己试探性地上了一节课,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整节课中我真正做到了少讲和精讲,所以只要老师把知识点讲清,把难点讲明,学生就会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完成得尽善尽美。

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令我们特别头疼的学生。本书中最后一章是调控管理篇。在课堂中,我们需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调控,需要排除学生的打断和干扰,在需要的时候还得对付破坏活动。那种传统教学中令教师“头疼”的学生行为背后,往往蕴藏着丰富烦人教学资源和良好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善于课堂调控的教师不但可以有效的落实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还能大大地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欧冠,教学过程有条不紊,教学任务高效完成,不仅是学生的知识得到增长,智力得到启迪和开发,道德、情感得到升华,而且教师本人也从中树立了威信,获得了尊重,课堂气氛融洽。

篇6:教育教学理论心得体会

匈牙利的学校开展音乐课教育已有久远的历史,近百年来其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普遍采用了柯达伊教学法。他们的音乐程度广博而精细,因为匈牙利人认为音乐是孩子教育的灵魂与核心。在常规学校里,孩子们每周都有两次音乐课,音乐学校里,每天都有音乐课,孩子们有机会学习一种乐器。音乐课程同样也包括倾听、即兴创作、识谱等等。匈牙利的教育工作者们坚信,音乐与数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他们相信,音乐对孩子们的逻辑性和批判思维有所帮助,学习音乐的过程能够发展完整的人格。因此,也取得了较大的柯达伊音乐教育的基本特色。

柯达伊倡导以歌唱为主的灵活多样的音乐教育

柯达伊认为,儿童只有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才能获得审美体验、获得真正的音乐文化。歌喉是每个人都有的乐器,歌唱是每个人都可以参加的艺术活动,是普及音乐教育的切实可行又有效的途径。合唱对于促进合作意识、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具有积极的作用。这也是音乐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合唱中人们学会倾听、配合、理解默契,会使人们走出封闭狭窄,培养人际间的合作理解的态度,培养人的社会人格。

儿童音乐活动开始阶段最重要的是体验、感觉。在匈牙利的幼儿园中的歌唱往往是以歌唱游戏的方式出现,特别是在低年级。“儿童表演的歌唱游戏主要是坐着或站成圆圈,做手臂运动或踏脚的动作,在歌唱游戏中,他们可以扮演简单的角色,但是由于年龄发育的限制,游戏也不要复杂,”“儿童教育中歌唱和动作总是紧密联系的,通过经常的音乐活动使儿童得到全面的发展。”可见,柯达伊所提倡的音乐教学并不拘泥于歌唱这一种单一的形式,而是将歌唱、动作、游戏、表演、即兴创作等形式相结合的综合音乐教育。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强调用最符合儿童特性的民族音乐、童谣等教学素材于儿童音乐教育中,并创作大量的优秀作品

优秀的民族音乐,特别是匈牙利本民族的优秀音乐,是柯达伊体系中教材的主要来源。柯达伊认为,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最完美的表现。所以,儿童的音乐教材必须是真正的民间音乐,童谣和优秀作曲家根据民族音调创作的作品。

《50首儿童歌曲》、《五声音阶音乐》、《333首读谱练习》是柯达伊专门为儿童写作的作品,这些都是五声音调、最大音域不超过六度的歌曲,在2个音级到5个音级范围内使用。其中,歌词是优秀诗人专门为儿童所写的抒情小诗,他们也提高了曲调的感情效果和吸引力,它使用儿童自己的语言,但又不是口齿不清的呀呀学语。这些短小的作品可以使儿童进入游戏,我们也可以为真正的歌曲学习作准备。

柯达伊一生中写作了大量的儿童作品。其数量之大、艺术规格之高,在各国作曲家中是罕见的。丰富的教材建设是柯达伊教育思想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之一。柯达伊多次在文中提到过粗俗浅陋的艺术趣味所带给儿童的影响。他作了许多作品可以用于儿童的队列活动和游戏,并配以生动的教学方法,这些都符合儿童的天性,是最自然、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来促进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

柯达伊音乐教育关注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创作能力实际上是人与生俱来的潜能,只要有适合的环境和方法,就能开掘这种能力。教学中应结合各种音乐要素,启发、鼓励儿童的创作体验。

——柯达伊

感知音乐结构、形式的能力对于获得完美的音乐体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匈牙利音乐教育中把结构意识与分析看作既是理解音乐的基础又是培养儿童创作能力的基础,这种能力培养需要长期的训练、学习、贯穿音乐教育全过程。柯达伊认为,创作能力实际上是人与生俱来的潜能,只要有适合的环境和方法,就能开掘这种能力。教学中应结合各种音乐要素,启发、鼓励儿童的创作体验。

篇7: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一、“范例教学”的产生背景及其发展

“范例教学”作为一种教改的指导思想,是适应一定社会和时代的产物。20世纪50年代,为了适应科技发展和“知识爆炸”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为了使教育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提高教育质量,联邦德国决定搞“百科全书”式的教育。结果教学内容越来越臃肿,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受到限制,智力活动和创造精神被扼杀。加之当时升学竞争非常激烈,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步凸显。教育改革活动开始展开,当时联邦德国政府、教育学家和教师普遍认为,应从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入手,以课程改革带动教学方法的改革。1951年联邦德国在图宾根召开由大、中学校地教师代表、行政管理任意的代表和一些教育家参加的会议,专题研究改革教育现状,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会议通过一项决议《图宾根决议》。《决议》指出,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造成了教材庞杂臃肿的现象,大中学校学生的精神生活被窒息了;考试竞争的激化,又造成了死记硬背零碎片段书本知识的倾向;学生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决议》主张,为了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有教养的人,首先要改革教材,删去繁琐次要的内容,充实根本性的、基础性的、本质性知识,使学生得以借助精选的教材,通过对“范例”的主动学习探究和归纳推理,训练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那次会后,马丁·瓦·根舍因首先在数学和物理教学中对“范例教学”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他从批判传统的系统教育论出发,主张立足于抓住教学与训练、问题解决学习和系统学习、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观点,设想了“范例”概念的意义与实施方式。他创建的“范例教学”的目的在于克服教材内容的繁琐庞杂,要求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据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使学生透过这些范例,掌握学科知识和科学方法,并使儿童把学习科学本质(价值)与生活态度、科学的系统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和谐的统一起来。

二、“范例教学”的基本观点

(一) “范例教学”的含义

“范例教学”就是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事例进行的教学与学习。它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论。范例教学的有关思想来源已久,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苏格拉底那里就明确地强调过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好的、正确的教学不是传递而是对学生的自学辅导。此后在欧洲的不同时代的教育思想中也曾多次出现。如夸美纽斯、沃尔夫、康德和胡塞尔都曾提出过有关在认识、道德和审美能力形成过程中范例作用的理论思想。特别是欧洲近代的一些教育理论家,对此进而做过系统的探讨与实践,特别是裴斯泰洛奇的贡献尤为突出。他用“要素教育”这一概念表达这方面的教育思想的。克拉夫基认为,布鲁纳的“学科结构”教学论,也是大体和“范例教学论”相一致的。沃尔伏冈·卡拉夫基“范例教学”的基本思想是:

1、要精选教材,使教材变为本质的、典型的、原则性和结构化的知识和规律,在教学中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2、教学不是再现和传授知识、技巧,而是启发、引导、辅助学生主动积极地通过思考进行学习。

3、教与学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获得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认识批判、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继续学习的能力。概言之,范例学习就是提高学习者独立能力的教养性学习,这种学习在于使学生掌握能够继续发挥作用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二)“范例教学”的目的、主要原则和实施程序

目的:通过组织教养性学习,培养学习者主动、积极地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独立性,使他们主动地获得一般的知识、能力、态度,获得自觉进行继续学习的自学能力、判断、批判的认识能力和自决能力。

“范例教学”不像“结构主义”理论和“教学发展”论是一个教育家的系统理论思想,它是一个学派内的许多教育家的思想集合。“范例教学”的主要原则可概括为“三个性”和“三个统一”,把事实程序归纳为“四个阶段”。

(1)(教学内容的)三个性质

基本性:体现在基本知识,即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基本规律;

范例性:精选知识,起示范作用

基础性:教学内容对受教育者来说是最基础的东西。

(2)(教学理念的)三个统一

问题解决与系统学习的统一:即解决了问题,又掌握了学科知识;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即实质教育与形式教育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既要熟悉教材(客体),又要了解学生(主体);

(3)(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

范例性的阐明“个”的阶段;范例性地阐明“类”的阶段;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阶段;范例性地获得有关世界经验和生活经验的阶段。

三、“范例教学”的主要特点

克拉夫基认为,“范例教学”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主要特点: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强调引导学生掌握范畴性的知识及其内部逻辑结构。

1、克拉夫基的范畴教育理论

“范畴教育”就是把“实质教育”要求达到的教育目的与“形式教育”要求达到的教育目的辨证统一起来的教育。克拉夫基认为,产生于18世纪的“实质教育”与“形式教育”两派教育理论,虽有片面性,但又各有其合理的一面,应该把它们统一起来。无论是主张教学过程要传授知识还是要培养能力都是正确的。两种理论的片面主要在于前者忽视培养学生能力,而后者忽视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他认为教学应着力从范例入手,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即范畴性知识,以便帮助他们独立地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因此,“范畴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使主客观同时得到开发的教育。

2、关于“教学论分析”

任何一个骄傲向理论的推广都离不开教师的工作,只有帮助教师把理论正确的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并取得积极地成效,这种理论才会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作用并得到推广。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克拉夫基为实施“范畴教育”提出了被誉为“新赫尔巴特主义”的以“教学论分析作为备课核心”的主张。他认为一个教师要上好课,首先就得备课。备课也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准备,而关键是要进行教学论分析。教学论的分析首先是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要分析五大基本问题),然后是对教学方法的准备。所谓的教学方法的准备,就是指在备课中如何设计组织教学的问题。教学方法是为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服务的,是从属于教学内容的,没有对教学内容的透彻了解,教学方法就无从谈起。

四、对“范例教学”的评价

优点:“范例教学”的三条基本原则不仅在德国国内的教学改革中,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范例方式教学论”为选择有教育效果的材料提出了标准,“范例教学”关于教学过程四个阶段的划分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相吻合(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是人类认识发展的普遍规律)。

不足:1,难以确定每门学科内容中的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2、难以使学生掌握规律性的知识。

3、在发展学生独立思维和主动地进行继续学习的能力方面并未取得预期的结果。

篇8:教学理论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教学经验的高校教师, 从事《自动控制理论》这门课程的教学已经有多年, 因此有必要将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总结出来。“《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并且此课程是后续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基础。该课程传授反馈控制系统的最基本概念以及反馈控制系统分析设计最为基础的思路方法, 是自动化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石。[1]”同时, 《自动控制理论》是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自动控制理论》理论性强, 内容多, 涉及面广, 概念抽象, 且知识环环相扣, 其以线性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 囊括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及简化、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系统的根轨迹、系统的频域分析、系统的校正及离散系统等内容。[2]”为了学习《自动控制理论》, 要求学生具备《高等数学》、《复变函数》、《积分变换》、《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电机学》、《信号与系统》等多门课程的知识, 同时这门课程还要为后续的多门专业课程服务。另外, 这门课程也是本专业学生考研的必选课程。为此, 《自动控制理论》的教学质量对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影响极大。由于《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本身内容有一定的抽象性, 与课时相比, 内容多、作业多、实验多, 学生学习起来普遍已经感到困难, 再加上双语课程使用的是外文教材, 上课使用的课件也以英文为主, 为此, 学生在学习的开始阶段普遍存在畏难情绪。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多动脑筋, 采取各种办法减少学生学习的畏难思想。除此之外, 还要求任课教师努力提升教学理念, 积极进行课程改革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采取的措施

首先, 我们来看作为本科生其学习的方式以及教师的作用和小学、中学以及研究生有何不同。虽然说, 这里说到在不同的学习阶段, 教师的作用有所不同, 但是, “在教学过程中, 无论是采用何种教学范式, 使用何种教学模式, 学生的积极、主动都是必需的。但是, 学生仅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不够的, 还必须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3]”“学生的学习过程, 是逐步走向独立的过程。在一味‘他主’的情况下, 学生就难以走向‘自主’。所以给学生以一定的自主性, 应是每一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3]”这里, 我们不妨用“走路”来比拟。我认为,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教师抱着学生走;中学阶段的学习是教师扶着学生走;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是教师跟着学生走;而在研究生阶段, 就是教师指一条路, 学生自己走。虽然说, 本科生阶段的学习是教师跟着学生走, 但作为进入专业学习阶段的学生, 学习的目的性和以往的课程学习相比变得更强。为此, 引导应该是第一位的。

1.加强引导, 调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程开始之初, 就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材料。例如, 自动控制技术的历史、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以及和自动控制理论应用心得等材料。有一部分内容可以在课堂上讲授, 而更多的内容则是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学生或者是直接放在课程中心的平台上供学生下载。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辅导材料, 学习的兴趣浓厚了, 学习的目标相对明确了, 学习的主动性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在讲授中, 不妨将一些生活中或者自然中的例子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内容相联系, 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 在讲授“微分环节”这一概念之前, 我会告诉学生, 青蛙是不吃死的昆虫的, 其原因是, 青蛙“看不见”不动的物体。这说明, 青蛙的视觉系统的信息传输通道中存在一个“微分环节”。这样,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起来了。同时, 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微分环节”对于稳态信号不起作用这一特性。

2.抓好课前预习环节。学生在课程学习时, 如果有了问题, 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去学, 效果最好。仅仅依靠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 然后提出问题, 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为此, 就要求学生在听课之前, 一定要有预习。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 我所在的学校的学生普遍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为了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首先是在每章学习开始之前, 要求学生提交对应章节的预习报告。我还把预习报告拟了一个提纲, 包括:本章解决了什么问题?本章涉及了哪些基本概念?本章介绍了什么基本方法?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困难的地方?你有什么想法?等等。预习报告都要记分并列入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除了预习报告以外, 每次讲授新内容之前, 都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这些交流, 就可以测试学生预习的程度。

3.加强与学生的课内互动。课堂教学无疑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课堂中, 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十分重要。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这只是教学环节的一个方面。而教学中, 更为重要的是, 如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不可否认的是, 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学生的软肋, 中国学生普遍不善于提问题。我在上课时, 为了鼓励学生提问题, 专门讲明他们能随时提问, 随时打断我的讲课, 而且是坐在座位上即可, 不必站起来。我也会时不时地停下来, 问他们是否有问题。为了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只要是能够提出相对有质量的问题, 我会给其期末成绩加5分的奖励。由于《自动控制理论》涉及的内容相对比较抽象, 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如果只是简单地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讲授, 学生领会起来就比较困难。利用双语课程学生数量相对比较少的特点, 可以直接将CAI软件用于课堂教学。在讲授一些相对复杂的画图方法或者分析环节、系统特性时, 让学生尽可能携带笔记本电脑, 我自己也会携带一台笔记本电脑。这样, 一边讲授、一边操作演示, 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讲授的内容。我对“学习”的理解是, “习”比“学”更为重要, 或者说“学习”之道, 关键在于“习”。前面所说的, 在课堂上直接让学生操作CAI软件来学习就是一种“习”的方式。同时, 我还会时不时在黑板上布置一些习题, 要求若干个学生上讲台来解答, 或者有时是学生出题我来解答。

4.加强与学生的课外互动。除了课堂内与学生互动以外, 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在课堂外与学生互动。学校建立的课程中心, 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互动平台。学生可以在平台上提出问题, 教师来解答;也可以是学生们相互讨论, 老师来点评。电子邮件、手机、办公室答疑也是课堂以外师生互动的良好方式。教师还可以利用批改作业与学生进行互动。例如, 批改作业时, 细致一些, 尽量杜绝作业抄袭现象, 同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 然后再和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组成团队, 完成一些小型的课程项目, 然后撰写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向全体同学报告。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表达能力, 也加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这也是一种探索性学习的方式。

三、对教学的理解

首先, 任何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知识的传递”这一本质的属性。在教学理论的学说中, 有所谓的“传递说”。有的专著强调:“教学本质的‘传递说’从教师的角度看待教学, 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注重教师所传授内容及文化知识、经验对社会与个人发展的意义。[3]”有的学者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 提出教学理论的“发展说”。“应当说, 推动学生的发展, 乃是教学中所蕴含的最为直接的教育价值。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过程, 是从教育的个人价值层面上, 部分地抓到了‘教学’这一事物的实质。不可否认, 任何教学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或者层面上推动学生的发展。[4]”也有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提出教学理论的“价值增值说”。在学习理论中, 有“学习者中心”的理论。“其中, ‘学习者中心’强调的是将学习者的知识、技能、态度、信仰带到学习环境中, 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意义。[5]”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实际上, 在任何的教学活动中, 学习者 (即学生) 的作用都是最为重要的。我对“教学”这个概念的理解是:这是一个偏正词组, “教”为偏, “学”为主。所谓教学, “学”比“教”更为重要, 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职责始终是第一位的。基于这种职责, 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首先是想尽一切办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然后, 教师还应根据认识论的规律, 尽可能启发和引导学生。

四、结语

首先, 任课教师采取各种方法去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 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只有这样, 学生才可能在课堂上和教师进行互动。最后, 让学生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小项目, 从灌输式的学习转变为探索性的学习。所有这些对于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学”这是一个涉及到教师和学生以及校园氛围乃至社会氛围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传输和学生成长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责任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但是, 学生的学习却是最为根本的。概括地说, 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的提高, 学习能力的增强, 学习方法的改进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王伟.自动控制理论的全英文教学方法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3) :219.

[2]曹敏, 徐凌桦.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材改革, 2014, (309) :85-86.

[3]李祎, 贾雪梅.现代教学论专题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0.

[4]徐继存, 赵昌本.现代教学论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上一篇:在线制作邀请函下一篇: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自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