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环保新形势

2024-06-04

新能源汽车环保新形势(通用9篇)

篇1:新能源汽车环保新形势

《未来的新能源环保汽车》_600字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汽车会排出尾气,污染环境,影响我们身体健康,而且它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汽油用完了,它会停止前进让你左右为难,不知所措。我想发明一种多功能汽车,它从外观上看起来和我们现在用的汽车一样,但是它里面的构造,区别可就非常大了。

它使用的是一种特殊的电池,可以在汽车前进的过程中,自动将动能转化为电能,你永远不用担心它会半路“休息”,让你伤脑筋。车子里面还有一个尾气回收器,能把车子排出的尾气转化为新鲜的空气,为环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它里面没有方向盘,只有GPS系统,你想去什么地方的话,只要在GPS上点一下,它就会自动带你到达目的地的。

它里面还有不同颜色的各式各样的按钮:按红色长方形的键,它会变成一架飞机,带你在天空中翱翔;按黄色的正方形键,它会变成一艘潜水艇,带你观赏美丽的水下公园;按白色的圆形键,它可以变成一个既有灭火功能,又有救护功能的双用车„„这辆车还可以变成一个小型的房间,野外游玩就要不用带帐篷了;它还可以变大变小,变大可以容纳 许多人,变小又如自行车那样,方便你放进房间,节省空间。

这就是我想发明的多功能汽车,挺不错的吧!欢迎大家将来来体验。

篇2:新能源汽车环保新形势

1、EH400、EU260、EV160、EU220和北汽福田开发的智蓝F3纯电动迷你巴士。北汽集团还推出燃料电池、充电桩以及轻量化零部件的展示,集中体现北汽集团掌握前瞻技术、构建绿色交通出行生态圈的卓越能力。此外,展会期间,北汽集团提供10款纯电动轿车ES210作为“2016中国国际节能环保汽车展官方用车”。

市场认可度更高。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标杆企业,北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保持领先地位。旗下北汽新能源公司已连续四年蝉联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冠军,2015年销售20129辆,同比增长366%;2016年截止到9月30日已累计销售30162辆,其中,北汽新能源EU260上市以来持续热销,今年9月更成为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销量冠军。据悉,今年四季度,北汽新能源还将针对A00级细分市场,推出一款全新的“国民车”,有望成为下一个爆款明星产品。

北汽集团旗下北汽福田从2003年开始启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历经十几年,已经形成新能源商用车的全系列发展,产品覆盖微卡、轻卡、中卡、小VAN、大中VAN,(6~18)m客车,卡车、VAN类车以纯电动为主,客车在纯电动、混动、燃料电池方向同步发展。2013年至今,欧辉新能源客车销量高速增长,2016年1-6月实际销售2489台,同比增长196.3%。

节节攀高的市场表现背后,是消费者对于北汽集团新能源产品和技术的肯定。在今年9月27日召开的“2016年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测评结果CACSI新闻发布会”上,北汽新能源从众多新能源汽车企业中脱颖而出,荣获2016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测评第一名。

绿色出行生态圈建设更快。在新能源整车销量增长的同时,北汽大力发展充电桩建设,保障客户绿色无忧出行,目前已在全国累计建设充电桩22857个,其中仅公用充电桩就达6083个,高居行业榜首。2016年前九个月,北汽新能源全国累计建设私人充电桩已达16774个。

作为国内首款换电出租车,北汽新能源EU220独有的换电、充电兼容模式,打破了纯电动汽车里程焦虑,从进换电站到更换电池到出站,仅用3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与传统汽车同样便捷。伴随着EU220等更多新能源车型投入到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北汽新能源的分时租赁业务也加快了发展,业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展。

为了给客户绿色出行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服务保障,北汽新能源建立起“企业-4S店-服务站”的双向信息反馈服务系统,北汽新能源的监控中心和全媒体中心和智•惠管家”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全触点的贴心服务,解除后顾之忧。

新能源科技研发能力更强。北汽集团已成为中国纯电动汽车的引领者,掌握了国际领先电池、电控、电驱三大纯电动汽车核心技术,推出了业内最完善的产品线,打造了涵盖研发、制造、产品、无忧服务、充换电、分时租赁共生共荣的中国纯电动汽车第一个生态圈,引领中国纯电动汽车行业快速向前。

2016年9月,北汽新能源日本东京和意大利都灵的两大海外研发中心启动建设。这将是北汽新能源继美国硅谷、德国亚琛、美国底特律、西班牙巴塞罗那、德国德累斯顿后全球第六家和第七家海外研发中心,标志着五国七地的全球性研发布局的初步成型,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正向研发体系构建方面,再迈出里程碑式的一步。

更远、更轻、更智能:前瞻科技赢取未来

更远:续航里程达400公里。“234”是北汽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开发战略规划之一,即纯电动车续航里程要分别达到200公里、300公里、400公里。在迈向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北汽新能源一步一个台阶,节奏鲜明:从2015年的续航里程普遍达到200公里,到今年的爆款车型EU260最大续航里程达340公里,再到本次展出的国内首款续航里程超过400公里的纯电动车EH400。北汽新能源已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品矩阵,覆盖了大中小、高中低、234不同级别、不同配置、不同续航的新能源汽车,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更轻:轻量化应用优势明显。轻量化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路径。作为北汽新能源“十三五”发展规划技术突破的重要组成之一,轻量化也早已被视作与电动化、智能化并驾齐驱的核心战略技术。

在技术积累方面,通过全方位格局的建立,北汽新能源目前已经具备了轻量化核心技术基础,并在碳纤维材料、铝材料、高强度钢轻量化以及结构轻量化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在售的纯电动车型无论是A0级的EV200还是A级的EU260,相比同类车型都具有明显的轻量化优势。

篇3:新能源汽车环保新形势

新能源之光伏发电

5月29日, 记者随“津沽环保行”采访团来到天津西站参观了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成果。津能滨海热电公司副总经理李春庆介绍, 今年6月底, 西站屋顶光伏电站将正式并网发电, 周边居民将用上清洁的“绿电”。

天津西站的太阳能光伏电站, 设计容量为1884k W, 是国内最大的建筑屋顶非晶硅并网的光电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 也是天津市第一座兆瓦级大型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项目。该工程利用天津西站28个站台雨棚铺设太阳能电池板, 占用雨棚面积36000平方米, 屋顶式太阳能的设计有效地节约土地面积。该项目年发电量将达200万度, 每年可节约标准煤逾700吨, 减排二氧化碳约2000吨。

再生能源之水源地缘热泵

5月29日, 记者随“津沽环保行”采访团深入天津文化中心集中能源站, 了解其区域能源环保新形式。据介绍, 天津文化中心集中能源站采用了基于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的复合型区域供冷、供热系统, 在国内和国际均无先例, 填补了类似项目能源应用技术的空白, 并可以作为示范项目复制推广。

据天津市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王砚介绍, 天津文化中心集中能源站大规模利用可再生能源, 引入水源或地源热泵系统, 使一次能源消耗大幅减少。与传统的能源形式相比, 可实现年节约标准煤8873吨、二氧化碳减排2.3万吨、二氧化硫减排213吨、氮化物减排81吨、节水11万吨, 项目节能率为36.02%。

据了解, 天津文化中心针对不同的业态特征及管理权属, 设置西区、南区、北区三座集中能源站, 空调工况总装机容量16035RT, 建筑面积共计116万平方米, 位于地下空间, 为近100万平米的建筑提供空调冷、热源, 节煤量每年可供71.56万平方米居民建筑供热。

这种新能源不仅被天津文化中心所采纳, 同时, 中新天津生态城也已使用可再生能源。5月30日, 记者随“津沽环保行”采访团走访中新天津生态城动漫园二号能源站和生态城公屋项目, 了解城市节能与提高能效方面的发展情况。中新天津生态城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城区, 目前, 可再生能源利用主要分为太阳能发电、土壤源热泵、深层地热等七种形式, 总计提供电能约1900KW/年、热能约44.6万GJ/年。

其中, 中新生态城动漫园二号能源站作为国家动漫园能源供应中心之一, 占地面积3518平米, 夏季供冷量约2万千瓦, 冬季供热量约1.4万千瓦, 为园区内6个地块共24万平米的公建用户供冷、供热。能源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生态部工程师蔡天明介绍, 在这里, 地源热泵将地热能引向园区内的公建, 实现热循环, 取代了燃煤锅炉, 光伏发电则有效地利用了太阳能。同时, 多项技术的综合使用, 有效降低了能源站的运行成本。二号能源站的节能环保效益非常可观, 每年节约标准煤1904.7吨、减排二氧化碳4971.9吨、减排二氧化硫41.6吨, 相当于种植27.2万棵树。蔡天明还特别强调, 这项技术可以用于工业地产项目, 所以物流地产企业也可以运用这种新能源, 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位于中新天津生态城南部起步区的公屋项目, 是非盈利的保障性住房。生态城管委会公屋署署长胡宇丹介绍, 公屋采用太阳能热水、LED节能灯具、感应式照明控制系统等多项环保材料和生态技术, 真正做到了全生态绿色建筑。他说:“真空垃圾回收系统是小区内一大环保亮点, 生活垃圾自动传送到收集站集中处理, 居民绝不会闻到垃圾异味。”

据了解, 中新天津生态城经过三年的实践, 在节能和新能源利用方面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未来将继续摸索更加先进、可靠、成本可控的区域节能实施方案, 走出一条城市节能环保的良性发展道路。

专项资金呵护城市绿肺

5月31日, 记者随“津沽环保行”采访团来到位于天津市宁河县的七里海湿地。天津市海洋局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周楠介绍说, 人为干扰、水系不畅、动植物资源退化是七里海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为更好地保护城市绿肺, 天津市设立专项资金, “十二五”期间每年投入7500万元, 用于湿地核心区的修复、治理和保护工作以及对湿地缓冲区内居民的生态补偿。

动植物的种类与数量直接反映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好坏。据介绍, 目前七里海湿地共发现鸟类182种, 占天津鸟类种类总数的78%, 其中国家Ⅰ级、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分别为2种和21种, 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中的濒、易危鸟类5种, 亚太地区具有特殊意义迁徙水鸟名录的鸟类4种;另外, 发现野生植物44科144种, 其中, 湿地植物14科40种, 覆盖度达80%, 包括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在内的重要植物12种。

据了解, 七里海湿地总面积359.13平方公里, 其中核心区域面积达45平方公里, 潮白新河纵穿其间, 将其分割为东、西七里海两部分。1992年10月, 国务院批准将七里海湿地作为重要保护对象, 与贝壳堤、牡蛎礁共同进行保护, 建立了“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篇4:新形势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

从“八五”期间将新能源汽车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开始,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相对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着眼长远发展的顶层战略设计:我国分别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两个层面,制订了相应的顶层战略发展规划。先后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明确指出争取在2020年实现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制定了详细的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任务和保障措施。稳步推进的扶持政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时制定和施行了产业扶持及管理政策:第一阶段,启动“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项,建立“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第二阶段,将节能减排列入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任务,并对相关新能源汽车实施税收优惠;施行《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第三阶段,进一步增加财政补贴,制定和推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鼓励发展节能技术。逐步完善的准入标准:自2007年,先后制定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及《新建纯电动汽车企业管理规定》,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界定及分类,规定了相关企业和产品的准入及管理规范,确定了纯电动汽各性能方面的技术指标。适应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首先,免征或减少了针对消费者及企业的相关税收;另外,对消费者提供高额的购车补贴;鼓励在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对推广使用单位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的问题

关键技术有待突破。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销现实状况是发展快而不精,产销量多而质不优,在初具规模的背后是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的现实,电池、电机、电控等许多核心技术我们仍未掌握。例如,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核心原材料依赖进口,相关研发团队缺乏,人才供应紧缺,很多已有技术已被市场淘汰,严重制约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地方保护严重。目前,各地区的地方保护政策严重制约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地方保护使得市场开放程度不够,企业与企业之间无法进行直接的竞争,有竞争力的汽车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而缺乏竞争力的企业也无法在竞争中完成自身的改善与进步。

基础设施不完备。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存在着基础设施规划不合理建设规划与示范车辆推广数量不协调,盲目建设充换电站的现象,造成充换电设施使用率不高;面向广大消费者的停车位充电桩推广缓慢,绝大多数城市没有出台明确的居民小区停车场等停车设施配电方案,部分地区电网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普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面临无处充电的尴尬。

政策依赖严重。近年来,在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刺激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导致政策导向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方向和程度,市场驱动作用严重弱化。例如,今年4月1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暂行办法(2016年修订)》,修改了相关新能源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比亚迪旗下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秦在短短五天内,退单量达到了订单数的30%,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上汽荣威E550销量暴增。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建议

注重科研投入、人才储备和模式创新。要解决关键核心技术落后的问题,首先必须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研发投资;同时,注重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在相关方面应积极展开合作;走开放创新的道路,探索新的研发模式,引进国外技术的同时,联合多方力量进行核心技术攻关,由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成立的“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就是一个可借鉴的模式。

开放市场,鼓励竞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充分发展是建立在有竞争力的企业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的,必须打破市场壁垒,削弱甚至取消地方保护,强化市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的驱动作用。在一定的政策框架下,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良性的竞争,淘汰落后的企业和产品,有利于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尽快出台国家及地方对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和建设方针,明确基础设施的建设方案、基础路径、运行模式及电价运行模式等相关细则。倡导多元化投资,通过批准特许经营等优惠政策,形成以国家投资为主,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共享成果的发展模式。对投资规模较大、资本需求较高的充换电基础设施提供政策性补贴,依靠市场为基础,政府为主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模式来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逐渐淡化政府财税扶持,企业实行交叉补贴。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市场的驱动作用应得到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税扶持逐渐退坡,企业在该阶段应作出相应的调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经历这个阶段,4月29日,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和科技部四部委联合下发的新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式出台,在未来5年,补贴额度大幅退坡。企业在政府财政扶持淡化的过程中可以实行交叉补贴,这样,在逐步发展中提升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的同时降低产品成本,提升消费者认可度。

做好细分市场规划,提升新能源汽车竞争力。当前国内的电动汽车技术水平有限,和主流燃油车相比确实还存在很多不足,但并不是在每一个细分市场都处于劣势。在某些细分市场,电动汽车有它独特的优势,要把当前电动汽车技术能够支撑的、靠市场化运作能发展起来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放开。这样就能让一部分细分市场的电动汽车产品依托市场而非补贴自行走出来,把整个产业规模做大,这也可能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动汽车发展道路。

篇5:2014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标准

摘要:2014—2015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策怎样的?2014年和2015年,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纯电动专用车、燃料电池汽车补助标准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分别下降10%和20%;纯电动公交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公交车标准维持不变。

2013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显示,纯电续驶里程大于250公里的纯电动乘用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达6万元/辆,而纯电续驶里程大于50公里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为3.5万元/辆。2014年和2015年,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纯电动专用车、燃料电池汽车补助标准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分别下降10%和20%;纯电动公交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公交车标准维持不变。

2013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显示,纯电续驶里程大于250公里的纯电动乘用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达6万元/辆,而纯电续驶里程大于50公里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为3.5万元/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科技厅(局、科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

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大气污染治理,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2013年至2015年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现将有关补贴政策通知如下:

一、依托城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

(一)继续依托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重点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细颗粒物治理任务较重的区域,选择积极性较高的特大城市或城市群实施。

(二)示范城市或区域须满足以下条件:

1.2013-2015年,特大型城市或重点区域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不低于10000辆,其他城市或区域累计推广量不低于5000辆。

2.推广应用的车辆中外地品牌数量不得低于30%。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障碍限制采购外地品牌车辆。

3.政府机关、公共机构等领域车辆采购要向新能源汽车倾斜,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公务、物流、环卫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30%。

4.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公交车运营、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已出台具体明确的政策措施。

5.相关城市须接受考核评估,未能完成推广目标的将予以淘汰。

(三)能够满足上述条件的城市,可编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于10月15日前逐级上报至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以下简称四部委)。四部委将对上报方案进行审核评估,择优确定示范城市名单。

二、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

(一)补助范围。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应是符合要求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重点加大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公交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

(二)补助对象。补助对象是消费者,消费者按销售价格扣减补贴后支付。

(三)资金拨付。中央财政将补贴资金拨付给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实行按季预拨,清算。生产企业在产品销售后,每季度末向企业注册所在地的财政、科技部门提交补贴资金预拨申请,当地财政、科技部门审核后逐级上报至财政部、科技部。四部委组织审核后向有关企业预拨补贴资金。终了后,根据核查结果进行补贴资金清算。

(四)补助标准。补助标准依据新能源汽车与同类传统汽车的基础差价确定,并考虑规模效应、技术进步等因素逐年退坡。2013年具体补助标准见附件。2014年和2015年,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纯电动专用车、燃料电池汽车补助标准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分别下降10%和20%;纯电动公交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公交车标准维持不变。

三、对示范城市充电设施建设给予财政奖励

中央财政将安排资金对示范城市给予综合奖励,奖励资金将主要用于充电设施建设等方面。具体奖励办法及标准另行制定。

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

篇6:新能源汽车环保新形势

4.1.1 制定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总策略。相关部门及人员首先应针对当前的经济、市场形势,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其次应给予新能源汽车行业一定的扶持政策、资金上的帮助,以帮助其开展技术的研发。

国家还应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给予政策性的优惠,尤其是加大对私人购车优惠条款。通过相应的方法,如减免税等政策的制定来鼓励消费者购买此类汽车,并加大宣传力度,以提升消费者的认知度。与此同时还应加快新能源汽车配套设计的建设,来有效的解决新能源汽车能源补给的问题。

4.1.2 强化技术研发。相关企业应进一步的提升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从而来对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核心技术进行掌控。相关的技术人员应在传统汽车生产的基础上进行革新、改进,从而研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套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进而摆脱对于国外技术的依赖,真正实现自主地、高效地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研发与生产。此外,相关的部门、企业应加大对于相应技术、管理人员的培养,建立起高效的技术团队,为技术的研发、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2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

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中,技术人员应将汽车新技术的研发与传统汽车生产技术的改造结合起来,进而来完善新能源汽车的功能,让其在既延承传统汽车功能优点的同时,又具有新型的功能优势。

另外,应对具备生产条件的新能源汽车进行批量的生产与销售,并加大扶持的力度。同时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开拓,于多方面来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管理,以更加严格的管理方式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

5 结语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建设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而在进行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人们去进一步的解决与完善,以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

篇7:新形势下煤炭企业环保工作思路

本文就煤炭企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和来自外部的压力,提出矿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路。

关键词: 煤矿环保

当今世界倡导推行的环境与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强烈地冲击着国内企业生产管理方式的变革,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由此,国家也把煤炭行业完全推向市场, 由煤炭市场产需平衡的这一大杠杆来调节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伴随国有煤矿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公司化改革, 使煤炭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完善,规范发展的法人实体。但由于当前我国煤炭市场体系发育还不健全, 市场调节机制不完善, 也使绝大部分的煤炭企业处于一种既无国家计划指标的调控,又缺乏对市场调节的应付能力和手段,进而造成各自奋战,相互倾轧的市场失控状态。

在当今激烈的煤炭市场竞争中, 煤矿企业往往都希望以最小的吨煤成本,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使得煤矿企业管理者片面地认为煤矿治理环境污染的投入, 额外地增加了企业的负担,提高了经营成本,降低了效益, 对企业参加激烈的煤炭市场竞争不利。因此,在激烈的竞争市场氛围下, 煤矿企业往往只注重煤炭生产的所谓内部效益,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严重地忽视了“企业外部”的环境保护投入。由此造成了比以往更严峻的矿区污染形势, 大大加重了煤矿城市区域的环境污染负荷, 给以往的非常薄弱的矿区环境污染防治体系和运行机制造成严峻的考验和冲击, 也为调整矿区污染防治战略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一、加强领导,强化矿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职能, 合理配置机构。国家环保部的机构“三定”方案的颁布, 为强化地方环保部门机构确立了法律依据,并使其日趋完善,对其机构内部的各职位、职责、职能确定了法律地位,增强了环保监督执法的力度,真正使我国环境治理工作纳入法律轨道, 突出体现了国家对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视。

虽然如此,这也仅是完善了我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一个方面。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近十年来,煤矿环保机构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加强,而是在不断地受到裁减、压缩、降低级别,裁减专业技术人员。过去是把环保工作贴在节能处、加工利用处、选 煤处等部门,现在一改革,许多煤矿企业砍掉了这些部门, 煤矿企业又摄于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威力,才使矿区环保工作幸免于难,于是又把这贴“橡皮膏”贴在卫生部门,科技部门,安检部门,计划部门等等,又相应降低 级别,压缩机构,减少编制。造成大批环保专业技术人才外流, 严重地削弱了环保技术力量,这种形势在北方矿区尤为突出。其错误思维方式:矿区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安排几个环保管理人员, 足以应付国家和地方环保行政部门的检查, 以及作为向国家环保部门讨价还价的筹码。

可以想象,一个年产原煤上千万吨,战线上百里的大型煤矿区,仅仅依靠区区几个人来行使环保长远规划、监督管理、监测、评价和节能减排等职责,无论如何都很 难做到环境监测的科学,环保和节能减排的深入。以致使矿区环保和节能减排工作零敲碎打,顾此失彼,疲于应付, 事倍功半,缺乏系统的科学性和环境全面综合整治机制,使矿区环境保护的效果收效甚微。

煤矿企业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总量虽少,但涉及面很广,几乎遍布了整个煤矿区域。而解决这些煤矿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本途径是综合防治,以防为主,以管处治 ,防治结合。同时,煤矿企业的污染防治问题,也是煤矿城市区域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

煤矿企业法人(董事长或总经理)是矿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者,对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负有领导责任,应亲自抓环境保护的长远规划和环保计划,矿区环境综 合治理,环保治理资金的落实,污染控制工程和环保建设的审批。同时协调好各副总经理所分管业务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常务副总经理主管煤炭生产,应在管理 调度煤炭生产的同时,对全矿区煤炭生产中排放的环境污染物质的防治, 环保设施的运行与调度,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推行清洁生产等负领导责任;总工程师对全矿区的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负领导责任,各副总工程师对各 自负责的技术业务范围内的环保技术与实施负领导责任;总会计师应在资金上支持环境保护工作, 全面考虑煤炭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给予资金支持并严格监督把关。总之,矿区各级领导都应该对环境保护工作有明确的分工,分块、分条各负其责, 既管生产和经营,又管环保, 树立起煤炭生产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的观念。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的环保共识,将环保指标有纵有横地分解到各工作岗位,相互监督,相互协同, 密切配合,严格把关,就可以做到把环境污染问题消灭在生产过程中。

因此, 为了适应煤矿区和行业的环境保护工作特点和监督管理把关的要求, 必须在煤矿区域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高效快速反应机动的矿区环境污染监督治理与监测队伍。其职能原则上要与所在地的行政区域的各级政府环保部门相适应。当 然,矿区的环保工作仍以推行清洁生产,防治跑、冒、滴、漏污染,以及紧急污染事故的监测和处理, 实现生产中全过程污染控制,采用先进的三废处理技术,结合生产技术的改造, 把矿区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中。在此基础上,开展对全矿区的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等全环境区域进行综合整治, 做到长远有规划,实施有计划,检查验收有方案等。

过去一提到加强煤矿环保工作,就片面认为要增加机构,扩大编制,以及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力度等。如果只单纯这样理解,只会把我们矿区环保导入 歧途, 因为这里面忽略了加强一词更深一层的含义,那就是加强监督管理的力度,借助国家环保法规,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矿区环保监督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推行清洁生产,建立矿区全方位,生产全过程,工艺全工序的号井污染综合防治体系。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直接利用,对矿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污染,这种延续西方发达国家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生产模式与当前我国煤矿 区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已格格不入了,为实现世贸组织推行的环境生产一体化管理模式,唯一的出路就是推行清洁生产,实施ISO140000环境管理体系 认证,在煤炭生产和加工的各个环节中严把废物释放关,尽可能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在各生产工序中的排放。最终通过技术飞、改造这一巨大的支持保障措施,最大 限度的把污染物消灭在生产过程中,这是防治煤炭生产污染的最根本途径,也是煤炭企业迈向国内环保高标准市场和国际煤炭市场的唯一出路。这一新的生产模式必 将纠正我们煤矿企业以往污染防治中只重视尾部的污染与前面各生产工序的有机联系和因果关系,进而大大增加了尾部污染治理的难度和投资,造成煤矿企业环境污 染治理的不经济性,也使环保投资很难发挥应有的良好效果。

对具备优良资产的煤矿企业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推行清洁生产,将环境保护观念融于煤矿生产的经营管理中,创建环境友好 企业,在企业管理的各个层次,生产的各个工序,经营的各个领域,处处贯彻环境保护思想,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煤矿绿色生产经营模式,改变“煤黑子”的社会形 象。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采用少废或无废采煤和洗煤工艺,以及高效采掘和其它机电机械,完善环境管理体系,改善生产环境,防止跑冒滴漏;选用煤气、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同时,煤炭能源的合理使用以及利用水平也是煤矿环保管理体系的关键,推广水煤浆、煤泥浆、洗精煤等清洁产品,减少原煤的直接燃烧,去除原煤中的硫份和灰份等,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推广使用型煤,受矿区城市区域格局的束缚和经济实力的限制,煤矿区要全部实现集中供热还不现实,矿区居民炉 灶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不能取缔,在矿区大力推广开发居民炉灶型煤化还是比较现实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

实现ISO14000认环境管理体系证,推行煤炭清洁生产技术,要把环境保护贯穿于三个过程:一是把保护环境的理念始终贯穿于清洁生产的全过 程,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自主能动性,使大家清醒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清洁生产的最终目的;二是落实在煤炭生产和煤炭深加工工艺的个各个环节和岗位上,并 建立一套严密完善的环境管理责任制,生产指挥部门应严格把关;三是组织煤炭生产各级管理机构共同参与的全过程,即从规划、组织、建设到运营管理以及评价总 结的全过程,都要把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作为生产所必须的重要因子考虑进去;四是由单一的煤炭生产要素和最终排放的点源污染治理转变为施行全方位、全过程的 清洁生产,最终改善全矿区区域化生态环境。

三、矿区环境保护部门专职监督管理与各职能部门所分管的环保工作紧密结合。

在煤炭企业内部,有一些人,特别是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往往片面地认为矿区环保工作不能与政府比,企业内部环保工作有人抓,有个应付的科室就可 以了。在这样的认识水平下,设置区区几个管理人员去实施环境监测、污染治理、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监督管理、长远规划,以及矿区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 高标准的环保要求,真有点蚂蚁撼大树的感觉。因此,最终往往不会取得明显的环保效果,也仅仅做一下表面工作,应付而已。

因此,当前矿区环保工作除了加强专职环保机构外,其它各职能部门在其业务范围内也应有明确的环保分工。认真落实和分解由专职环保机构对其确定 的环保工作量和质量要求,然后再详细将环保指标分解到下属科室和基层单位。从而使环保工作在各个部门之间形成密切的协作,各司其责,共同管理的新局面。

发展规划部门在编制矿区生产长远规划和计划,以及落实技改项目时都应有环境保护篇章时,环保在煤炭生产中应占一定比例;生产部门在生产调 度和组织过程中,将环保理念融于生产过程中,在各个生产环节实施污染防止(并非防治)措施;在煤矿通用风机、主扇、空压机、凿岩机、采煤机、水泵、锅炉等 一系列煤矿机电设备的调研、选型、采购以及使用过程中,机电管理部门应选择对环境破坏和污染最少的机电设备;卫生防疫部门应全面负责生活污水、医疗污水及 危险废物的处理和消毒;企业技术中心应抽出一定时间和精力研究开发污染防治技术和成果推广工作;通风和安检部门应负责组织、防治有毒有害岗位的防护工作和 矿井通风排尘,以及矿井瓦斯的回收利用;铁路运输部门在煤炭运输过程中应防治煤炭散失和机车车辆污染;财务部门应建立环就不会专项资金帐户,支持环保资金 的国家投资、贷款、排污费予收缴等,统一调配、使用、管理环保资金。

总之,矿区环保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分工协助,密切配合,共同管理,互相监督。必能加速矿区污染治理速度,增加环保资金投入,从宏观上彻底改善矿区环境面貌。

四、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环境治理。

煤矿环保工作虽然起步较早,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前几年受煤矿经济不景气的宏观影响,使矿区环保工作走了下坡路。究其原因,就是无法发挥运用经济和法律等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手段。

运用经济和法律等监督管理手段,有利于管理者把环境污染防治当作煤炭生产一项必要的管理内容来组织实施,纳入生 产日常管理轨道。矿区环保部门是煤矿企业根据矿区发展要求而设立的,并非权宜之策,矿区环保部门在实施监督管理中,往往受到个别领导、部门的轻视,甚至受 到个别阻扰和破坏。处理这类问题。单纯靠行政命令是收不到很好效果的。因此,使用经济和法规手段,让这、全、利分明,做到有奖有罚,是新时期矿区环保监督 管理工作非常必要的补充。运用经济和法律等监督管理手段,要遵循改进环保政策法规要求,参照煤矿生产管理奖罚制度制定实施。

近十几年来,国有煤矿都投入了大量的环保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上了不少治理设施,但大多数治理设施在使用中弄虚作假,无故闲置不运 转,或运转不灵,或超量超标排放,或偷排污染物等,使环保设施成为掩人耳目的摆设,没有发挥环保投资应有的效益,造成极坏的影响。应对上述违反国家环保法 规,损害企业的利益的行为应于重罚,引以为戒,罚款纳入矿区环保专项资金帐户。

对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的,应加密监测频率,并按项按次收取监测费用,纳入矿区环保专项资金帐户,统筹用于矿区污染治理。

篇8: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模式

2010年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将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动力客车作为我国未来新能源汽车主要发展方向,并且在政策、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但是,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瓶颈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主要体现在我国目前的电池技术发展未能取得突破。我国的电池能量密度不高,限制了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国内电池生产商尚未完全掌握核心技术,并且未能实现电池产业的规模化,使电池价格居高不下,抬高电动车进入市场门槛;另外国内尚未建立完善的充电站网络,使电动车在进入市场后陷入有车无处开的窘境。总之电池技术和充电站网络建设的滞后极大制约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但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未来的发展中依然潜力巨大,为此,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换电为主、插充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模式。国家电网公司充换电网络模式优势在于:首先降低了电动车市场进入门槛,新能源汽车厂商将不再为客户提供电池,由国家电网公司统一提供电池,并提供电池使用中的维护和更换服务。购车者将不再为电池付费,电力公司通过后期冲换电服务来逐步收回成本。其次将电池冲电环节与电池更换环节分离,在城区主要以电池更换站为主,在城郊建立大型电池充电中心,从而实现了对电池维护更换集中管理。最后通过建立物流网络和信息网络保障电池更换站的有序运营。(以下简称国家电网模式)

据悉,2010年国家电网已在全国27个城市建立75座充电站和6209个充电桩。2011年,国家电网还将加快充换电站的布局和建设,完成北京、天津、合肥等城市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的建设。在此之前,国家电网已在杭州开始汽车充电站的试点。

今年1月,在合肥市政府的主持下,安徽省电力公司与安凯汽车、江淮汽车、国轩高科动力能源等三家单位共同签署新能源汽车电能补给新模式合作协议。这标志着我国新能源客车产业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带动新能源客车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正在形成。

协议中明确,安徽省电力公司将加快构建合肥市新能源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安凯汽车、江淮汽车和国轩高科将积极响应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网)提出的“换电为主、插充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模式,按照统一标准研发生产适合换电的车型和电池。

篇9:新能源汽车环保新形势

关键词现状新能源汽车机遇

中图分类号:TE0文献标识码:A

所谓“新能源汽车”,就是依靠科技创新、以新能源为动力、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节能环保的汽车。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形成了多品种、全系列的各类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及配套体系,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也在快速发展,对于中国这个石油资源匮乏和环境压力大的国家来说,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

在传统汽车行业,中国落后世界领先水平几十年,但是在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我们有成本和市场优势,在技术水平及产业化方面,我国与国外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20世纪80年代伊始,我国就已经对新能源车开展了研究工作,主要是对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甲醇等方面开展部分研究,并成功研制利用菜籽油、大豆油、废煎炸油等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工艺。1999年,国家政府有关部门组织成立“清洁汽车行动”,从此开始了较大规模的替代燃料发展计划。“十五”期间,国家从维护我国能源安全、改善大气环境、提高汽车工业竞争力,实现我国工业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设立“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通过组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方面力量进行联合攻关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2004年,科技部又启动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生物燃料油技术开发”项目。目前,这些技术在我国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成果,有些已在大规模地推广应用,并实现了商业化、产业化,有些尚在研发阶段。另外,在“十一五”期间,科技部还组织了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863计划”中涉及这一领域的投资达8.8亿元人民币。在发展新能源汽车领域,许多汽车厂商像吉利、奇瑞、华晨、长安、上汽、东风、一汽等都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并有量产车型陆续上了汽车产品的生产公告。目前,一汽和东风已有混合动力电动客车新产品并投入示范运行,东风纯电动小巴已累计销售近5000辆。天津一汽以生产的经济型轿车为基本车型,采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实现了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的高速CAN和车身舒适性系统低速CAN的双CAN总线网络通讯,配置车载智能充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等。在燃料电池汽车方面,一汽和东风目前已经研制成功“超越3号”样车。上汽一款以荣威750为基础开发的燃料电池轿车也有望成为国内首批上路的电池轿车。该车采用了串联式的混合动力驱动结构,并搭载了上汽自主研发的全新燃料电池,最大输出功率达到60KW,比之前的“超越3号”功率提升10千瓦左右,其0-100公里加速时间约15秒,最高时速可达到150公里/小时以上,一次性充氢连续行驶里程超过300公里。在奥运会期间,我国有500多辆新能源汽车投入展示和使用,使得2008年被称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元年”。目前国内包括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奇瑞、吉利、比亚迪和长城在内的至少八家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正在大力研发新能源系统,这其中包括一汽集团混合动力轿车、上海通用别克混合动力轿车、上海大众帕萨特燃料电池轿车、北汽福田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城市客车、一汽混合动力城市客车、重庆长安的混合动力客车和东风汽车混合动力电动城市客车。2010年,我国将生产1000辆燃料电池车用于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

无疑,在当前形势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发展的良机。但新能源汽车价格过高,一些技术瓶颈尚待突破,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这些因素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首先从价格看,新能源汽车价格比普通燃汽车要贵许多,对目前没有补贴的个人消费者而言,新能源汽车显然还缺乏吸引力。而对于燃料电池汽车,现阶段,燃料电池由于其成本高、价格贵以及技术方面的制约,其大规模商业运营需要到2020年左右。其次,从技术看,在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如蓄电池方面,国外已成功开发出了铝空气电池、锌空气电池、镍氢电池等高能电池,而我国的高能电池研制还刚刚起步。纯电动汽车技术水平能够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但由于受到电池容量和充电时间的制约,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寿命和续行旅程都比燃汽汽车短,纯电动客车的产业化仍需时日。至于氢燃料车,目前还需要解决氢燃料存储的气化损失等一些难题。在新能源汽车工业整体技术上,新的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是传统汽车所没有的,对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的工作有重要的影响,我国在这一技术上与国外对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最后是配套设施问题,目前我国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以电动汽车为例,需要解决电动汽车的充电站问题,目前的充电站很少,这给电动车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至于氢燃料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还没有解决加氢站的建设问题。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和产业化要走的路还很长。

2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机遇

在我国,尽管新能源汽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和产业化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但也存在着一些发展中的新形势和新机遇,挑战和机遇共存。

2.1 能源危机与环境压力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石油是重要的工业原料,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能源需求的增加速度很快,石油资源的枯竭正在加剧,能源危机提前到来。我国的石油资源短缺,目前石油进口量以每年两位数字的百分比增长,我国原油消费量增速远快于世界平均水平;2007 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47.17%。预计到2010年进口依存度将接近50%。发展新能源汽车,用电代油,是保證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措施。同时,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和对石油等石化能源消耗的增加,环境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日益加重的能源危机与环境压力是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然选择。

2.2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挑战和机会

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深,国际汽车市场出现了严重的萎缩,今年1-2月,美国汽车销量分别同比下降37.1%和41.3%,欧洲汽车销量分别同比下降27%和18%,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1月份日本汽车销量下降了28%,加上2月销量的下降,已是连续第6个月下滑,创50年来最大跌幅。坐上世界头号汽车制造商位置的丰田集团2月份全球产量下降53%,为23年来最大降幅。通用汽车公司三月份汽车销量下滑45%,面临着破产倒闭的危险。2月份,日本本田和日产也分别出现了43%和51%的产量下滑。显而易见,全球汽车业已经进入萎缩期。中国汽车企业虽然不在旋涡中心,但仍然受到严重冲击,导致全行业产销负增长、重点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自主品牌轿车发展乏力,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形势严峻。但是换一种角度看,中国车市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不全都是负面效应,在这个世界上,机会与挑战着是并存的。金融危机给美国、欧洲、日本汽车企业在未来的技术投资和竞争力等方面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虽然其短期内会影响到中国汽车产业,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也许是中国汽车产业参与国际汽车市场新格局秩序制定的最佳机会,我们可以抓住这一机会加速发展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提高技术竞争力。

2.3 国家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稳定汽车消费,加快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促进我国汽车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国家今年制定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将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广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掌握新能源汽车的专用发动机和动力模块(电机、电池及管理系统等)的优化设计技术、规模生产工艺和成本控制技术。建立动力模块生产体系,形成10亿安时(Ah)车用高性能单体动力电池生产能力。发展普通型混合动力汽车和新燃料汽车专用部件。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给予补贴,支持大中城市示范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建立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加快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公用充电设施建设。汽车行业振兴规划和在13城市财政支持试点推广新能源汽车为其发展带来了良好契机。

2.4 技术进步和技术跨越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技术支持

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与国外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近十年的攻关大大缩短了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与国际上的差距。首先是技术跨越和可能性预期增大,其次是我国在锂离子电池、镁合金等关键技术上具有不断增强的资源和产业化优势。我国的小功率锂离子电池早已经产业化,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化条件也基本成熟,深圳比亚迪更是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国际上的领先企业,已经实現产业化生产;我国的高功率型动力蓄电池发展也很迅速,与国外相比有很大价格优势。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整车集成技术发展迅速,新一代样车的开发基本完成。在燃料电池发动机方面,由单纯的电堆研究转向系统集成和产业技术研究,我国目前已经成功研制出“超越3号”样车,实现了动力平台集成化和模块化,同时装备到桑塔纳3000、上汽MPV和东方之子等车型上。在燃料电池质子膜、我国在氢的储存制备和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研究等方面有一定突破,整车开发产业化方案初见端倪。在电机和驱动系统研究方面,我国充分利用我国稀土资源丰富的优势,重点开发出经济性能好的稀土永磁电机,以降低将来产业化时车辆的造价。在电动汽车的驱动方面,以天津一汽生产的经济型轿车为基本车型,采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实现了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的高速CAN和车身舒适性系统低速CAN的双CAN总线网络通讯,配置车载智能充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等。电动机及其控制技术是电动汽车系统的核心技术,现代电动车一般采用新型高效可靠的传动电机,如直流无刷永磁电机、开关磁阻电机及微电子调速控制技术,我国生产的车用永磁电机质量很高,技术成熟,已形成出口能力。

2.5 我国巨大的市场需求为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自2002年以来,我国的汽车市场超高速增长达6年之久,远远超过我国GDP的增长速度,2007 年中国汽车的内外销售总量将接近900 万辆,约850 万辆的内销规模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单一市场。2007 年汽车行业的销售增速虽然比2006 年的26%)下降了3 个百分点,但仍然是全球增量规模最大和增长最快的市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无疑对中国汽车市场带来了很大影响,汽车市场的超高速增长开始放缓,出现了相对严峻的形势。但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并不明显,这些地区汽车市场消费需求显现快速增长趋势。总体来说,我国汽车市场正处在增长期,城乡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家信息中心预测,我国乘用车市场的高速增长态势将至少再持续15 年,需求年均增长率大致相当于GDP 增长率的1.5 倍左右。2009 年轿车将大量进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具备购车能力)。从定性角度看,轿车市场至少还将有20 年的快速增长。如果国内GDP2020 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话,2020 年前后我国将超过美国,汽车需求量将达到2000 万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国内庞大的消费基数和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都是支撑国内车市长期向好的基础,这点和发达国家汽车市场已经过度饱和形成鲜明的对照。

3 结语

上一篇:2011.3月份机电运输工作总结及4月份工作安排下一篇: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