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选修

2024-04-10

《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选修(通用10篇)

篇1:《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选修

《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3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54 面向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大纲执笔人:赵法起 大纲审定人:李有安 课程编号: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高电压技术》是电气类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电气设备在高电压作用下绝缘电气性能的基本知识和高电压试验的基本技术;了解和掌握过电压的基本理论和过电压的保护方法,为今后从事高电压工程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先修课程:《电路》、《模拟电子电路》、《电机学》、《电磁场》、《电气设备》、《电力系统分析》等。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联系生产实践中具体设备讲解概念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上以传统讲授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以“少而精”为原则,重点介绍高电压技术中的基本物理过程、现象和试验方法,不过多地介绍烦琐的公式推导和试验步骤。开展电子课件的研制,演示放电过程、波过程、内过电压和外过电压的形成过程。适当介绍利用计算机进行过电压计算的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等。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提高。

3.课程教学改革

总体设想:为解决授课学时少授课内容多的矛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较好的完成授课任务,必须做到重点突出、精讲多练,尽量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在增加信息量的前提下也能保证教学质量。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上增加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讲课6学时)§1-1 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气体中带电粒子的产生及其迁移率和扩散,正离子和负离子的产生和消失。§1-2 电子崩

电子崩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 §1-3 自持放电条件

推倒自持放电的条件:γ(e(ad)-1)=1,及放电特性 §1-4 气体放电的流注理论

空间电荷,空间光电离对气体放电的影响,解释高电压下的放电现象。§1-5 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过程

稍不均匀电场和极不均匀电场放电特性,电晕放电现象 §1-6 放电时间和冲击电压下的气隙击穿

总的放电时间的求解T1+Ts+Tf, 冲击电压波形标准化和击穿特性 §1-7 沿面放电和污闪事故

沿面放电和污闪事故的特性与特点及防范措施,固体介质和绝缘子为例 学习要求:了解气体放电的一般现象和概念;理解持续电压作用下均匀电场气体放电理论、不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特性;理解冲击电压下的气体放电特性;了解大气条件对气隙击穿电压的影响,掌握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具体措施;理解沿面放电的概念,掌握提高干闪、湿闪、污闪放电电压的方法。

重点难点:解释高电压下的气体放电现象,电晕放电现象。思考题:如何有效的防止沿面放电和污闪事故发生? 第二章

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讲课4学时)§2-1 均匀和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特征

击穿放电外特性与形成的电场大小及形状计算范围 §2-2 极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特征

直流电,工频交流,雷击电压,操作电压形成的击穿特征 §2-3 大气条件对气隙的击穿特性的影响及其校正 对空气密度,对湿度,对海拔的三方校正 §2-4 提高气体介质电气强度的方法

改变电极的形状,利用空间电荷,采用屏蔽,采用高气压,采用高电气强度气体,采用真高空提高气体介质电气强度的方法

§2-5 六氟化硫和气体绝缘电气设备

六氟化硫的绝缘特性及其混合气体,气体绝缘设备特性

重点难点:直流电,工频交流,雷击电压,操作电压形成的击穿特点

思考题:六氟化硫的绝缘特性及其混合气体可应用与那些场合? 第三章 液体和固体介质的电气特征(讲课6学时)§3-1 液体和固体介质的极化,电导和耗损

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偶极子极化,电导计算,损耗计算,夹层极化 §3-2 液体介质的击穿

纯净液体介质几穿理论,工程变压器油击穿理论及防范措施 §3-3 固体介质的击穿

电击穿理论,热击穿理论,电化学击穿理论及影响因素温度,均匀度,时间 §3-4 组合绝缘的电气强度

油屏蔽式绝缘,油纸绝缘,组合绝缘中的电场 学习要求:

重点难点: 电击穿理论,热击穿理论,电化学击穿理论 思考题:工程变压器油击穿理论及防范措施措施有那些? 第四章

电气设备绝缘预防性试验(讲课6学时)§4-1 绝缘的老化

热老化,电老化,其他老化方式

§4-2 绝缘电阻,吸收化和泄漏电流的测量

双层电介质的吸收现象,绝缘电阻的测量,漏电流测量,吸收比测量 §4-3 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量 西林电桥测量,测量中的影响因素,电场,湿度,温度,电容 §4-4 局部放电的测量

非电检测,光检测,噪声检测,化学分析,脉冲电流法测量 §4-5 电压分布的测量 学习要求:理解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的概念;了解液体和固体介质的击击穿理论,掌握提高液体和固体介质击穿电压的措施;了解局部放电的概念和改善措施;理解多层绝缘的电压分布和电场分布;了解电介质在高电压作用下的累积效应和其他性能。

重点难点: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的概念,提高液体和固体介质击穿电压的措施。思考题:在进行这些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五章

绝缘的高压试验(讲课8学时)§5-1 工频高电压试验

高电压实验变压器,变压器串级装置,基本接线 §5-2 直流高电压试验

直流高电压产生高压整流,倍压整流,串级直流,及实验范围 §5-3 冲击高电压试验

冲击高电压发生器,充电放电过程,操作冲击高电压发生,实验方法 §5-4 高电压测量技术

高压静电电压表,峰值电压表,球系测压器,高压分压气

学习要求:理解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或极化指数测量、泄漏电流测量、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g测量、局部放电测量、绝缘油试验等非破坏性试验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破坏性试验的试验设备,掌握交流和直流高电压的测量方法。

重点难点: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或极化指数测量、泄漏电流测量、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g测量、局部放电测量、绝缘油试验等非破坏性试验的原理和方法;交流和直流高电压的测量方法。

思考题:绝缘的高压试验对于那些设备要进行测试? 第六章

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讲课6学时)§6-1 波沿均匀无损单导线的传播

线路方程及解,波速和波阻抗,单导线波过程 §6-2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折射系数和反射系数,特殊情况的波过程,集中参数等值电路 §6-3 行波的多次折和反射 折射和反射计算及过程分析 §6-4 波在多导线系统中的传播 分析波过程方程组

学习要求:理解单根无损导线中行波波动方程及其解的物理意义、行波的折射与反射;理解行波通过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时电压波时间和空间陡度的变化;了解变压器绕组中的波过程。

重点难点:行波的折射和反射,波沿均匀无损单导线的传播 思考题:线路方程及解的确定方法?

第七章 雷电放电及防雷保护(讲课8学时)§7-1 雷电放电和雷电过电压

雷云形成,雷电放电,雷电参数雷电过电压形成 §7-2 防雷保护装置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范围,保护间隙和各式避雷器 §7-3 架空输电线路防雷保护

输电线路耐雷性能指标,线路雷害事故过程几防范措施,耐雷性能计算 §7-4 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直击雷防护,阀式避雷器保护作用,进线段保护,防雷接线 §7-5 旋转电机的防雷保护

旋转电机的防雷保护特点,措施,接线

学习要求:了解雷电放电过程和雷电参数;理解避雷针(线)和避雷器的工作原理;理解输电线路感应雷过电压和雷击杆塔塔顶时导线的过电压及耐雷水平,掌握提高线路耐雷水平的措施和输电线路防雷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掌握变电所及进线保护段的防雷措施、变压器与旋转电机防雷措施。

重点难点:避雷针(线)和避雷器的工作原理;提高线路耐雷水平的措施和输电线路防雷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变电所及进线保护段的防雷措施、变压器与旋转电机防雷措施。

思考题:避雷针,避雷线,避雷范围,保护间隙和各式避雷器的应用场合?防雷保护措施,接线?

第八章

内部过电压(讲课8学时)§8-1 切断空载线路过电压

采用分布参数分析过程,避免过电压的方法,采用不重燃断路器 §8-2 空载线路过合闸电压

空载线路过合闸过电压的形成,影响因素和限制措施 §8-3 切除空载变压器过电压

采用等值电路分析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和限制措施 §8-4 断续电弧接地过电压

分析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和限制措施,中性点接地,接消弧线圈 §8-5 工频电压升高

空载长线的电容影响,不对称短路,甩负荷造成的过电压 §8-6 谐振过电压

线性谐振,参数谐振,铁磁谐振形成的过电压

学习要求:了解内过电压的分类;理解工频电压升高产生的原因;理解切/合空载线路(电容)过电压、切空载变压器过电压、间歇电弧接地过电压产生的原因限制措施;了解谐振过电压产生的原因。

重点难点:内部过电压的种类

思考题:中性点接地,接消弧线圈如何避免内部过电压?

第九章

电力系统绝缘配合(讲课2学时)§9-1 绝缘配合基本概念

架空线与变电所,多级配合,两极配合,统计法配合 §9-2 中性点接地方式对绝缘水平的影响

最大长期工作电压,雷电过电压,内部过电压 §9-3 绝缘配合惯用法

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工频绝缘水平确定 §9-4 架空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

绝缘自串的选择,空间间距的选择绝缘配合应用

学习要求:了解绝缘配合的基本概念与原则;了解线路及设备等绝缘水平的确定。重点难点:中性点接地方式对绝缘水平的影响 思考题:电力系统绝缘配合是依靠的原则是甚么?

三、考核方式、方法

本课程成绩考核方式均为考试,学期总评成绩的评定方法: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成绩、作业成绩、出勤听课情况等)占总评成绩的30%;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试,题型有:填空、选择题、问答题、绘图题、计算题。

四、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高电压工程》/邱毓昌——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 《高电压技术》/重庆大学——电力工业出版社,1981 《高电压工程》/(美)库费尔(E.Kuffel),(美)阿卜杜勒(M.Abdullah)著;缪始森译,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 《高电压技术》/唐兴怍——重庆大学出版社,1991 《高电压技术》/周泽存——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高电压技术》/张一尘——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高电压技术》/赵智大——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年

篇2:《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选修

唐黎明1,毕文军2

(沈阳化工大学,辽宁沈阳110142)

摘要:《油库站安全技术》一课为我校学科领域选修课,是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其他主干课程有益而必要的补充。本文针对课程开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并将改进措施应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做了总结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

关键词:学科选修;教学改革;油气储运

作者简介:唐黎明(1977-),男,辽宁朝阳人,现工作于沈阳化工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教研室,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储运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油库站安全技术》一课为我校学科领域选修课程,是我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其他主干课程的重要铺垫与补充。它的开设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接触实践与实际应用的机会。然而,与其他选修课开设所面临的问题相同,它的开设也具有诸多共性问题。由于选修课的课程性质,在当代大学生眼里,其地位似乎天生就要比各类学位课程“矮半截”,逃课、迟到早退、不注意听讲、课堂上复习或者写其他课程作业等现象比比皆是。课程的开设已经失去了意义,学生不爱听,教师上课没情绪,课程的开设就是“聋子的耳朵”,成了摆设。课程开设面临问题亟待解决。

一、课程性质

学科领域选修课主要是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1]。作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科领域选修课,《油库站安全技术》的教学内容丰富并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油库站安全技术》的研究内容涉及到:油库站安全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油品的危险特性;油库设计与安全;油库设备安全技术;油库防静电、防雷安全技术;油库站消防等。按照我校培养方案设置,该课程的开设时间为第5学期,而其他专业方向课程开设的学期集中在第6和第7学期。从学校教学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用意可以看出:《油库站安全技术》课程应当起到主干课程的基础与辅助作用。对于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学生而言,本身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很想知道:自己的专业究竟是做什么的,学习这门课程,我可以学到哪些与从事油气储运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一方面是学科选修课,与必修课相比,学生对选修课提不起兴趣;另一方面,是学生对于与就业相关专业知识的.强烈渴望。如果要明确课程存在的意义,就必须解决这对矛盾,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等进行革新,以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充分认识到本学科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明确学习方向,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实践中的改进措施

笔者针对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改进措施,并将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1.重视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它的生动性、趣味性、直观性是传统教学模式提供不了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破了“黑板+粉笔”的原有教学模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缺陷的全新教学方法,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2]。《油库站安全技术》一课,如果仍然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只能听到老师讲,却看不到油库站实际运转状态,自然不会有深刻印象。课堂教学又不可能到在役油库站进行现场教学,此时,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到课堂教学,便会事半功倍。油库站有什么,就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什么,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将石油库一点点的搬到课堂上来。实践证明,应用这一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大提高,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直观形象地看到油库站的实际配置情况,全面了解油库站各作业流程,深入掌握油库站各功能区的划分原则及其协同作用。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生动直观,不但改善了课堂教学环境,而且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2.加强实践环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我校,《油库站安全技术》课程课时设置为32学时,没有分配实践教学课时。理论教学课时一般都在教室内完成,但是为了让学生对油库站的各工艺内容能够有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笔者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适时组织学生到我院油库仿真教学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

该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近于现场的模拟教学平台,()在这里,学生能够接触到油库生产的全部工艺内容,特别是一些在日常生产中很少出现的边界操作与应急工况处理操作[3],而这些内容对于本专业学生来说恰恰是应该重点掌握的安全技术。在模拟教学过程中,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熟悉各操作工况及应急操作规程,直观看到操作与相关参数的内在关系,便于学生更加容易的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学生能够在计算机上实现设备控制、作业过程模拟、生产资讯管理等油库作业。通过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不但教学氛围得到活跃,而且使得参与其中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极大提高。

3.加强课堂教学互动。教学应该是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而不应该是个单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的过程。因此,在这次教改过程中,我们有意引入更多的教学互动环节。采取的方法很简单,在上课时,我经常以向学生提问的方式,将课程内容以问题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现有知识水平下,思考并商讨后作答,我在学生作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将课程内容讲授给学生。这种方法不但能够时刻集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加强学生的思考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也将得到大幅提高。在以后的教改过程中,应当注意将更多的教学互动手段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适应这种教学氛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到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去,以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不在是课堂的绝对主角,在参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知识储备与自身素质也将不断得到充实与提高。

三、教改中遇到的新问题与解决办法

在此次教学改革过程中,笔者在运用上述教学手段进行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问题,现总结如下,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1. 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比例分配问题。

笔者在采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发现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尴尬现象:由于幻灯片是提前做好的,里边涵盖了大量信息,于是在上课过程中,教师的板书相应减少,学生都在按照幻灯片提示做笔记,教师在依照幻灯片内容叙述,这期间的教学过程似乎缺少了什么,教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缺失了,学生是在与幻灯片交流。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应该是一个辅助手段,并不能全部依靠它,毕竟现代的教育手段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育手段。它同样有缺陷在里面,在教学中,太丰富的图片和视频会让学生逐渐懒惰起来,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也不能更好地发挥出学生和老师的主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课程需要,注意二者之间的比例分配,有轻重、有选择地去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以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2.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的理解问题。若想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必须先要清楚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呢?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手段与方法的体系。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的现代化技术手段,也就是现代教育媒体;运用现代的教育媒体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也就是媒体教学法;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也就是教学设计[4]。现代教育技术内涵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体系,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电教或者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作为一个一线教学工作者,必须要弄清楚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内容,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并且运用这一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以教学实践来深化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3.任课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问题。对于选修课任课教师而言,想要上好一门选修课,是一项具有很大挑战性的工作。面对网络的巨量信息,涉及专业知识面的宽广,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都对任课教师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如果在备课环节做不好功课的话,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便不会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选修课教学过程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学校对于选修课的内容深度与考核一般不做硬性要求。因此,任课教师上课的责任心,自律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的授课质量。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查阅网络与书籍等多种渠道,广泛汲取相关专业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认知,保持知识体系的与时俱进,确保知识面的新颖性与前瞻性,不断用“新鲜”的知识,充实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任课教师应当加强对自身的约束,不能因为是选修课而放松对于教学质量的要求,不能因为学生的上课态度与作风而影响到自己的上课情绪,应当做好自我批评,深究学生上课态度不端的背后原因究竟是对于课程内容还是对于任课教师讲授风格的不满意,教师积极适时地做出改进与调整。

四、结论

《油库站安全技术》是我校学科领域选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我们采取哪种教学改进措施,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把它的作用发挥到更好,而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认识与升华的过程;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深化理论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贝永建。公共选修课《保护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31(2):89-91.

[2]林立松。高职院校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现状及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10.

[3]吴岩,于达。油库仿真教学培训系统的研发[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5(3):303-305.

篇3:《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选修

《数字通信与技术》是电信专业里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一个综合课程。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当把《数字通信与技术》这门课程作为其他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一门选修课程时, 为了调动高年级学生的积极性, 就应该把教学重点从一门基础课程, 转移到一门普及型的科普课程, 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主要目的。

1 项目教学, 专题讲授引起学生兴趣

作为安排在毕业班年级的一门选修课程, 考虑到课时和毕业班学生本身的情况。课程的目标定位为是对数字通信和数字通信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 对现在社会上正流行的一些新技术新知识有所触及, 建立一个初步的概念, 是一个普及的过程。

作为毕业班的选修课程, 主要是在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个学年里,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些其他专业或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课程。由于时间原因, 选修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但是《数字通信与技术》这门课程涉及数学、电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 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强, 因此想让学生在短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量, 更应该安排好课程的内容。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 把分散的知识点归纳整好到一起, 安排成专题, 再结合身边实际的案例去讲授介绍, 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作为要进入社会的高职毕业班学生, 在完成了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程之后, 由于兴趣或者学分所致, 需要选修一门课程的。更应该把学生的感受考虑到教学的环节中, 如何迎合学生的心理, 感兴趣的心理和抵触的心理。

项目教学内容:

2 动画教学, 课堂讲授注重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课件

由于传统的PPT课件整体比较呆板, 动态环节少, 教学过程非常紧凑, 教师难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程序和教学内容, 不利于综合运用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教学法, 从而限制了教师的课堂发挥, 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再有为了使学生看清多媒体内容往往教室光线暗, 往往使学生昏昏欲睡, 得不到学生的共鸣。对此很不适合处在毕业班的学生浮躁的心态, 对此我认为: (1) 采用项目教学, 准备专题讲座教案, 改进授课方式。课件采用FLASH动态演示课件, 授课时课件的切换速度一般要快于板书, 因此, 课件的制作要紧扣教学大纲, 课件内容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图像处理功能, 在课件中设计大量直观、动态的图形图像, 通过对图形图像的讲解使学生深入、全面、形象地理解数字通信技术的相关理论。 (2) 不抛弃板书, 结合黑板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对一些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 还是应结合一定的黑板教学。从实际教学中得出反馈, 这些内容如果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不一定好, 学生往往走马观花, 不能深刻理解实质内容, 因此应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结合黑板教学, 使学生能够理解前因后果,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 分组实验, 合理利用Matlab教学和实验仿真软件

实验是提高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环节。《数字通信与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课程,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短时间内大量的知识内容, 实验环节也十分的关键, 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在机房利用Matlab教学和实验仿真软件。使短时间内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在实验中还原课上讲授的内容。教学时, 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 在实验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

总之, 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 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为学生进入社会进一步学习做好基础准备。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篇4:《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选修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开发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选修课程是指学校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要而根据本校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国中小学经过多年的实践而形成的课程建设策略。该类课程的开发是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呈现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有助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色建设

充分考虑高中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开发强调学校利用自身的资源、自主规划、自我负责。这有助于学校发挥各自的优势,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二)有助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享有专业的自主权。选修课程开发给教师松绑,让教师自主决策,这无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选修课程开发是一个由各方面人士参加的合作和探究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在课程专家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反思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探究和合作显然有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三)有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

选修课程的开发主体是自己学校的教师。他们最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并能集中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中某些方面的优势,他们开发的课程极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因此,选修课程的开发有效地解决“只有共性、缺乏个性”的课程体系所造成的“千校一面”的现象,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

二、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内容的选取

(一)所选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

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关于学生信息素养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目标的论述中可以看出高中信息技术非常重视学生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而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有益补充。因此,其内容的选取要以学生学习与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所选内容要考虑学科整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从工具性的角度而言具有通用性,既是信息技术在高中各学科中应用的基础,也是学生今后工作与生活中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还是学生在未来学习型社会中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说信息技术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它有技术性,工具性,服务性。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势下,我们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也要和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做到既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帮助其他学科的学习,又结合其他的学科促进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因此,我们的选修课程内容选取中要考虑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以使学生的信息能力和借助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

(三)所选内容要有具备的可操作性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类资源,根据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特点与相关的便利条件,建立能够做到学生选课方便、教师上课方便,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于一体的信息技术网络学习平台,以确保学生在通过相应选修课程确实学到有用的知识与技能并学以致用。

(四)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内容选取的突破口

1.应用软件方面的内容:该部分内容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计算机的软件也层出不穷,不仅数量惊人,且涉及各个应用领域(从文字编辑到多媒体技术、从数据处理到网页制作等),能够给选修课程的开展提供足够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应用软件课程教学的着眼点不是向学生展示最新的软件,而是让学生通过某个典型软件的学习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共同特点及使用方法并把这些一般规律迁移到其它软件的学习中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程序设计方面的内容:该部分内容既有抽象的理论〔如研究解决某具体问题的算法等),也有具体的实践(如程序的编写、调试等);既有死板的规则(如语句的格式),又有灵活的方法(如具体程序的编写)。它们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所学的知识容易迁移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去。另外,学好程序设计需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若要选取这部分内容,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信息水平及兴趣所在,以避免造成学生学习的差异,丧失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三、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的评价

选修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特色的凸现,这决定了课程评价的多元性;选修课程开发的过程性,决定课程评价的过程性。教师如果生硬地套用以往的评价模式,必然会导致选修课程评价的失真。因此,我们应该恰当的进行选修课程评价,以确保选修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使选修课程的开发价值得以体现。

(一)教师评价

教师是选修课程的开发者与实施者,也是选修课程的管理者与评价者。因此,教师评价,一方面是学校對教师进行选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评价;另一方面也是教师对选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自我反思性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应该指向教师开发与实施选修课程的教育理念和能力、教学手段和方法及由此达成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自我评价应该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通过评价与反思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学生评价。

学生既是选修课程实施的参与者,也是教学过程的直接感受者。因此,学生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课程和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可以从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参与度、学生在教学过程的行为表现来进行。如,某一门选修课,学生都不愿意参加或者虽然参加了却没有积极性,这样的课程显然不受欢迎的。值得强调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最有权利对选修课程的建构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作为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对课程和教师的评价。学校可设计一些调查问卷,让学生对课程和教师进行评价,以便获取第一手评价资料,调整和改进工作。

我们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更新课程观念、增强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优势,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以丰富和发展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技术).杭州:浙江教育教出版社,2014.10

篇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选修课程

《程序设计方法学》选课介绍

课程英文名称:Programming Methodology

是否是双语课程:否

教师:杨宗源

办公地址:闵行校区信息楼319室

办公电话:54345109

Email:

课程内容介绍:

讲授程序设计方法学的地位和重要性;程序控制结构构成的基本原理、基本成份;数据类型、数据抽象、抽象数据类型对程序设计及程序设计语言的影响及重要性;程序正确性证明的基本方法;形式化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典型方法;并行程序设计基本概念,并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教材:

教材:无

参考书目:

1.《程序设计方法学》胡正国国防工业出版社

2.《程序设计方法学基础》陈火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程序设计方法学》仲萃豪吉林大学出版社

4.《程序设计方法学教程》张幸儿南京大学出版社

5.《现代软件工程》周之英科学出版社

6.《形式语义学基础与形式说明》屈延文 科学出版社

7.《The Science of Programming》Gries, D.8.《Communicating Sequential Processos》Hoare,C.A.R

9.《Programming from Specification》Carroll Morgan

10.《对象技术导论》冯玉琳科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

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本科的主干课程.教学实施:

课堂讲授

讲课大纲:

第一章.综述

1.程序设计方法学发展与回顾

2.若干有争议问题的讨论

第二章.程序的基本结构

1.Proper程序和Prime程序

2.复合程序

3结构定理.4.递归结构定理

第三章.程序的数据结构

1.类型与类型系统程序

2.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数据类型

3.抽象与抽象数据类型

4.面向对象方法

5.面向方面编程

第四章.程序的正确性证明

1.程序规范与程序的正确性定义

2.部分正确性证明方法

3.完全正确性证明方法

4.最弱前置谓词

第五章.程序的形式推导方法

1.面向目标的程序推导方法

2.不变式推导方法

第六章.程序设计的形式化方法

1.概述

2.基于代数方法的规范语言 – OBJ

3.基于模型方法的规范语言 – VDM

第七章.并行程序设计方法

1.基本概念

2.并行系统

3.并行程序设计语言

4.通讯顺序进程(CSP)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每周3节

考核方式:

笔试(闭卷)100%

可选学生人数:20人

篇6:《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选修

课程名称: 图形与创意

课程学分: 3.5 学分 课程学时: 60 学时 课程性质: 全院通选课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图形与创意的思维方法与视觉传达方式,平面设计中图形与创意的构成及特点;掌握图形与创意的基本规律;图形与创意的视觉空间层次及形式美法则,培养学生具备图形与创意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与作业辅导相结合,辅以多媒体形象化教学手段,通过分析优秀设计作品讲解图形与创意的方法与规律。作业辅导中以重方法、重思路、重过程的启发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钻研。结合本课程教学安排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1、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内容包括:图形与创意的基本要素,图形与创意的出发点,创意思维的典型模式,及优秀图形创意作品实例分析;图形与创意的一般规律与不同媒体的表现特点;图形与创意的基本原则和形式美法则;图形与创意要素的运用,包括点、线、面、色彩在创意中的组合方式,图形与创意的信息传达效率与视觉效果。

2、图形与创意的基本要素

作业3幅

材料、尺寸不限

3、图形与创意

作业3幅

材料、尺寸不限

四、课程考核

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完成作业,并以课堂作业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

五、教材及参考书

材:《图形与创意教学讲义》

由任课教师编写

参考书:《创意空间》

王绍强 编 著

岭南美术出版社

《创意想象》

刘亚 德

辽宁 美术出版社

《图形创意》

林家阳

编 著

六、学设备及教具要求

篇7:《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选修

在戏剧天地里自由翱翔----选修课程《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教学总结

本学期15-19周,高二进行了选修课程《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课文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是希腊时代的戏剧名家索福克勒斯和他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这部剧作是西方戏剧的里程碑。亚里士多德称这部悲剧是一个“典范”。主人公那种对于“真相”的蝎子式的叮问精神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教材以该剧为典型介绍了戏剧对于“完整性”的要求以及“悬念”、“冲突”、“高潮”、“结局”等结构性因素,结合第三场讲解了戏剧最具魅力的“突转”设置。

第二单元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莎士比亚及其《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不仅属于他的时代,而且属于所有的世纪”。(本·琼生)该单元提供学生选读的是剧本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月夜幽会”(第二幕第二场)。结合这一场的赏析着重引导学生了解,爱情应该是一种“美的情感”。

第三单元是中国戏剧经典《牡丹亭》和它的作者汤显祖。中国的戏剧与西方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和美学特征。汤显祖是堪与莎士比亚媲美的戏剧大师。《牡丹亭》以杜丽娘与柳梦梅“以情而死、为情复生”的“死去活来”的曲折经历为主线,展示了封建社会“情”与“理”的尖锐冲突,用生花妙笔绘出了以杜丽娘为中心的正反两方面的众多人物的鲜明性格与冲突,富于抒情色彩与社会内涵。学生可以结合欣赏大师的精湛表演一窥中国古代戏剧的奥妙,并了解“生旦净末丑”诸行的区别及其所饰演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第四单元是欧洲著名喜剧艺术家莫里哀和他的代表作《伪君子》。喜剧是戏剧中最受观众欢迎的剧种。《伪君子》是讽刺喜剧的巅峰之作,它对于伪善的揭露淋漓尽致。别林斯基说:“击中伪善这条多头毒蛇的人是伟大的。”莫里哀因其对人性的丑陋的鞭挞而永驻史册。通过对《伪君子》第三幕的赏析,学生可以了解什么是喜剧、喜剧的美学特征和创作方法。教材中还以达尔杜弗为例,探讨了喜剧人物的扁平性质。

第五单元是北欧的剧作家易卜生和他的代表作《玩偶之家》。这部被称之为“现代妇女的解放宣言”的剧作,曾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引起过巨大的轰动。可以说,娜拉告别丈夫时的关门声至今还在全世界回响着。“事件”在戏剧结构中的举足轻重的位置,细致而微地分析了《玩偶之家》中两个“事件”如何引爆了人物性格之间的冲突并使其跌宕有致地展开,把戏剧推向激动人心的高潮。

第六单元是俄国现代剧作家契诃夫和《三姐妹》。契诃夫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而且,他的戏剧创作具有很强的现代性。正如曹禺所说:“契诃夫给我打开了一扇大门,我发现,原来在戏剧的世界中,还有另外的一个天地。”《三姐妹》没有人们在一般戏剧中常看到的曲折的情节、激烈的冲突和传统意义上的“反面人物”。戏剧的结尾既有对于即将到来的冬天的悲怆,也有对于冬天之后的春天的希冀。教材要求学生在笼罩全剧的迷雾般的“情调”中去摸索和探求人生的意义和对于永恒的渴望。

第七单元是我国现代的戏剧大师曹禺和他的《北京人》。曹禺在戏剧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无与伦比的,他是一个至今还没有人超越的中国现代戏剧的高峰。《北京人》与《雷雨》、《日出》不同,它是追求“寓深邃于平淡之中”的卓越成果。教材中选取的第二幕的片断,突出地表现出作者对于诗化戏剧的追求。在调动戏剧手段塑造愫方这个美丽女性时,作者达到了戏剧情景与女主人公的心灵起伏相激相荡、相融相汇的美妙境地。可以引导学生深化对于剧本主题乃至人类精神历程的理解。

第八单元是老舍和他的《茶馆》。这是一部具有浓郁北京特色的话剧,又是一部享有广泛国际声誉的作品,它对本土化作品如何走向世界提供了卓越的启示。剧本的结构也是别开生面的:它不像传统话剧那样围绕一个中心事件和冲突来展开,而是以一个“小茶馆”的微缩景观展现中国这个“大社会”的俯仰沉浮。每一幕都是生活的一个横切面,通过从晚清末年到民国灭亡的三幕(横切面)展现了上个世纪前五十年中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变化,揭示了旧中国何以灭亡的深层原因。老舍善于用两三句话就勾勒出一个鲜活的人物。他在这方面的才华,在中国作家中无人可及。

第九单元是贝克特和《等待戈多》。使贝克特于1969年荣获诺贝尔奖的作品就是《等待戈多》。这部剧作以荒诞的形式揭示了现代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全剧从理念、形式、结构到语言都具有反传统戏剧的意味。学生可以通过本单元的选段了解什么是西方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戏剧。选段中关于舞台场景的假定性、关于“戈多”究竟是谁,都是可以讨论的饶有兴味的题目。

戏剧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优点是实演性。教学中强调在经典导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富于启发性的课堂讨论和力所能及的艺术实践。这种实践包含朗读经典台词、表演精彩段落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小品或剧本的创作、演出。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进一步掌握戏剧经典的神髓,而且学会体察不同人物的各异的思想和精神生态,在“对话”与“独白”中把握不同性格与情态下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从而学会设身处地地理解人、尊重人,提高自我表现的语言能力及与人沟通的谈话技巧。戏剧专题的教学几乎所有篇目我们都采用了“表演法”,不过根据精读与泛读的不同要求,有的篇目如台词冲击力强或者情节冲突激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伪君子》、《玩偶之家》和《茶馆》几乎是全篇表演,有的只是选取部分片段进行表演,还有一些篇目作分角色朗读。同学们表演热情很高,在笑声或叹息声中不自觉地进入了角色,与剧中人物产生共鸣。同时,放映有关经典影片,深化对剧中人物和主题的把握。

仿写戏剧是戏剧赏析的延伸先后设计了两个训练内容:

1、以“巧合”或者“误会”为题写一篇戏剧。

2、学习《玩偶之家》之家后,让学生以戏剧形式为“娜拉走后怎样”设计一个结局,通过比较和切磋深化对该剧的主题认识。

在戏剧写作中,同学们感受到了此写作方式的独特之处:戏剧创作与小说等叙述体文章的写作有很大的不同,你可以讲一个有滋有味的故事,但用戏剧的方式来陈述则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戏剧需要集中的矛盾冲突,需要有集中的人物对话,且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也有更大的限制。有同学开始写作时虽然心中有动人的故事,可要编戏剧时却无从下手,后来通过老师点拨戏剧冲突的设置技巧等方法,才明白了其中的一些机巧。

戏剧教学也没有严格依据课文编排顺序推进,而是作了适当的变通。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是西方与东方几乎同时代的爱情剧,教学时将这两篇戏剧比较学习,领悟东西方戏剧艺术的不同风格。俄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契诃夫的〈〈三姐妹〉〉与我国现代剧作家曹禺的《北京人》的风格类似,教学时也将二者进行比较学习。

由于教材只选了九篇戏剧或片段,且同学们对有的作家不很了解,因此,相关背景的解读、同时代其它风格作品的适当介绍显得很有必要,而且鼓励学生读原著,写剧评,相互探讨交流。

本专题结业考查采取了较灵活的方式,即一篇仿写戏剧和一篇剧评的质量作为戏剧专题的结业成绩。

篇8:《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选修

本文基于对该课程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从调查该课程的开展情况入手,并结合对近4年该课程近千份考核试卷作出的分析、统计与研究,针对公共选修课的现状,对公共选修课程的进一步改革提出思考和建议。

1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本问卷由仪器科学与技术课程的任课教授精心设计,并以随机的方式,对全校选修本门课程的2008~2011级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被调查人员涉及仿真工程、机械工程、管理工程、电子工程、网络工程应用数学等各个学院的众多专业。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2份,回收率92%,有效问卷92份,有效率达100%。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仪器科学与技术的学习目的、考试看法以及学习效果。

2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历年考核结果的研究,从以下5个方面对选修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总结。

2.1 课程资源建设的加强,有利于提高选课率

高校的中心工作应围绕教学进行,以培养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为办学宗旨。加快教学资源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选课顺利实施的保证[1]。

仪器科学与技术课程合理利用有效资源,采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课程相关信息,涉及课程简介内容、教学大纲、职员信息、教学安排、参考资料以及常见问题等。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统一规范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生充分了解该课程,从而根据自己的需求选课。随着教学网络平台课程资源的不断完善,如图1所示,近四年该课程的选修人数逐步上升(除2011年度限定选课人为高年级学生)。在以后的选课中可以考虑与导师制并行,加强导师对选课的指导作用。

2.2 学生对所选课程感兴趣,学习目的明确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才能主动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如图2所示,大多数学生选择本门公共选修课是兴趣使然,并且是根据学习需要,学习动机比较明确,其中84%的学生对本门课程较为感兴趣,希望通过学习扩展知识面。

同时授课教师的个人魅力也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仪器科学与技术课程理论性较强,在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对具体的技术问题应加强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本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均为教授或副教授,广博的知识面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对课程较好的把握,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教师普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PPT大量采用图片、视频,并结合文字说明,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幽默的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推崇。

2.3 对课程的重视度影响学习效果

选修课是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学习的课程,其目的是为拓宽专业培养目标及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而大多数院校有重必修、轻选修的观念,仅以简单扩大知识面为目的开设公共选修课具有一定的劣势,体现在与必修课相比,选修课的教学条件要差、学时数要少以及教师队伍不完善。教学单位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选修课的学习态度,因此学生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也在情理之中,结果导致到课率较低,而到课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课程质量的好坏。

本门课程共16学时,8次课,如图3所示,整个课程学习下来满勤学生只占29%,缺勤一次人数占45%,这与其他必修课程的满勤率相比是较低的。根据对缺勤的分析(如图4所示),说明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视度不够,即使有学习兴趣,在课程与其他事情的时间有冲突时,也会选择缺勤选修课程。因而教学单位必须采取措施提供优良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氛围,将必修课与公共选修课的紧密相依关系向学生讲述清楚,鼓励学生学习选修课,学好选修课。

另外需重视的一点是教学单位需加强对选修课的资金、设备投入,譬如重视教材的配备。教材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媒介,是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教材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寻找适合的选修课程教材比必修课程更为困难,而大多数学校不提供教材或教材购置经费,选修课也就只能凭上课期间教师的讲解。很多学生表示没有教材不能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听起课来比较盲目,特别是涉及某些专业知识时,很难跟上教师的思路和节奏,课后复习也无从下手。试想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没有师生双方的互动与学习,如何能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4 公选课需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应用分析能力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各个领域的技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交互渗透、互为补充。必修课强调知识技能的基本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内容比较稳定;而选修课关注较深、较广、较新的知识技能和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有较大的弹性,且需随时代变化及学生的要求进行及时调整[3]。公共选修课缺乏实践教程,只能在课堂上接受理论知识。事实证明一味灌输理论知识很难被学生所接受,必须结合各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

本次问卷就“对课堂讲授内容和方式的看法”进行了调查,如图5所示,40%的人认为授课内容偏多,50%认为不理解的东西和听不懂的东西较多。历年考核结果也表明,学生偏重对宏观知识的大致了解,对技术问题的深入分析掌握不透彻也证明了这一点。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分配课时数太少,而需要讲授的知识太多。80%的学生希望更直观、更多了解先进仪器装备,毕竟“百闻不如一见”,只有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才能使知识发挥作用。因此在以后授课中应考虑把实验条件充分利用起来,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应用。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大赛,如虚拟仪器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提升实践能力。

2.5 课程考核推进教学改革

教学过程由若干具体的教学环节组成。课程考核作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考核环节对于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强化、检测和反馈等功能。长期的实践证明,此环节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方法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及运用情况,既是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手段,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取得反馈信息,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4]。

考核既要注重考核形式,又要关注考核内容。仪器科学与技术课程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考核难度偏大,考题涉及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综合问题的分析理解与论述,旨在扩展知识面,能够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更多的知识。通过考核我们发现,学生对该课程的宏观了解尚可,但对具体的技术知识掌握及其实际应用还有所欠缺,需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在每年的论述题中都涉及同样一题,即“学习本课程的收获和建议”,根据回答情况来看,学生对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学习本课程后也有了较深的体会,同时提出的建议也很中肯,特别是为今后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与依据。

另外上课过程中采取随机点名进行提问与小测试,学生表示这样既节约了集体点名时间,又能督促大家上课做笔记。

在调查中关于“本门课程考核采用哪种方式最好”的回答,答案不一。如图6所示,学生更倾向于形式多样化的考核。可以说各种考核方式都有其优势,究竟是选择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还是写课程论文或者课堂随机测验等其他方式,不能一概而论,这要由课程特点和教学目的决定。判定成绩是否合理,考核方式是否适合该课程,笔者采取的方法是考查成绩平均值与通过率是否达到期望值(考核因子分别为0.2),成绩分布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考核因子为0.6)。仪器科学与技术该课程考核平均成绩期望值为70分,2008~2011年的实际平均成绩稍低于期望值且呈提高趋势,依次为62.1,58.5,70.4,72.9;考核试题期望通过率为70%,实际通过率依次为60.84%,63.9%,92.8%,63.9%,在2010年出现较大波动;整体考核结果逐渐趋于较规则的正态分布,如图7所示。综合考虑3个因子,说明闭卷考试与课堂测验结合的考核方式目前是适合仪器科学与技术课程的,同时也说明选修课的连续开设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内容的优化。

同时笔者认为考核不是为了考而考,而是通过考核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与应用。最佳的考核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学生意见,尝试多种考核方式。譬如以后有更好的实验条件,那么采用写课程论文或上机操作等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考核方式,若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大赛,也可以以写报告的方式考核。

3 结论与思考

本文以仪器科学与技术课程为例,从学生和教师双方的视角出发,对公共选修课程学习与授课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做了深入分析。要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需通过教学单位、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1)我们要继续保持现有的优势,充分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和把握教育新政策,切实发挥现已实施的导师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选课制度。

(2)要营造选修课程的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选修课的重要性,只有在思想上认识透彻,学习起来才更有动力与目标。

(3)任课教师需注重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及时反馈学生意见,动态考察课程的教学实施情况,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优化考核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升专业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教学预期目的。教学单位更要鼓励教师进行各项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并为教材精选、教学条件改善等提供教学资源保障及经费保障。

摘要:公共选修课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拓宽培养目标的作用。以仪器科学与技术课程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的方法,细致分析了公共选修课课程目前的教学情况,对提高公共选修课程的授课质量作出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兴趣,实践,考核

参考文献

[1]李岚.完善公共选修课选课制度加强选课的管理水平[J].科教导刊,2011(6):181-182.

[2]谢小芬,姜文开.高校选修课效益研究:基于福建师范大学选修课调查分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47-49.

[3]纪薇,王红松,苏本江.关于高校选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96-97.

篇9:《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选修

关键词:信息技术;海洋类选修课程;开发;应用

信息技术统一考试重视对考生知识、能力和信息素养的考查。根据这一指导原则,高中信息技术学科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原则就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重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在生产、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基于这一原则,立足信息技术的教学实际,结合地方实际,本文将分析高中信息技术海洋类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一、海洋类选修课程的开发

1.选修课程的开发条件

(1)特色选修课程的实施。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全校师生抓住时机,努力寻找适合自身实际的办学思路和特色课程体系。我校靠近东海,所在区域的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多处优良避风港,海洋经济较为发达,而且我校绝大部分学生在海边出生和成长,很多学生毕业后也要从事与海洋产业相关的行业,这些都为我校的特色发展提供了便利的课程资源。

(2)海洋产业危机。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当前的海洋产业存在若干重大问题:一是海洋经济竞争力不强,海洋科技实力较弱,海洋产业尚未摆脱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的现状,海洋产业结构亟待优化提升。二是缺乏产业技术人才和新兴技术支撑,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存在渔船之间无法联系协助作业,海难补给与救助有难度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当地渔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而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最大限度地解决目前所面临的这些渔业问题,如信息技术能够提供海洋渔业的即时信息,能够定位、锁定有效船只的位置,能够提供存储管理和显示分析工作区域的海洋信息。

综上所述,基于本地海洋特色,结合特色选修课程的实施,笔者认为“海洋”将是本校信息技术选修课程的特色。

2.海洋类选修课程的开发意义

通过海洋类选修课程的开发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探究性等突出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形成运用信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与素养。

通过海洋类选修课程的开发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教师在选修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需要研究大量的专业知识,从而促使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生对选修课程的反馈,有助于教师教学的反思,进而优化课程的开发开设。

通过海洋类选修课程的开发可以使学生掌握海洋生态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对海洋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海洋的热爱。

3.海洋类选修课程的开发规划

依据学校特色课程建设规划,结合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和选修课实施精神,笔者将课程分为两大类: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育中渗透海洋教育的选修课、海洋和渔业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选修课。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育中渗透海洋教育的选修课,如Flash海洋动漫制作和欣赏、Photoshop与海景摄影、AUTOCAD船模设计、会声会影与海洋微电影。此类选修课的特色是将高中信息技术的必修内容中引入海洋素材,渗透海洋教育,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感受海、感悟海。

海洋和渔业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选修课,如鱼产品销售与电子商务、海洋生态与信息技术、“讨海生活”与信息技术、海洋资源数据库开发。此类选修课的特色是将信息技术平台或系统应用到海洋和渔业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

二、海洋类选修课程的应用

1.海洋类选修课程的应用价值

信息科学技术以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等空间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并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技术支撑,用来采集、测量、分析、存储、管理、传播和应用空间信息有关数据的一门综合和集成的信息技术。它在渔业生产、管理和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海况、渔况监测预报服务系统,海洋通讯系统,海洋导航综合指挥系统等。对于学校师生来讲,这些系统的开发是有难度的,我们要研究的是如何有效使用这些系统。

2.海洋类选修课程的应用课堂

高中信息技术海洋类选修课程并不局限于选修课堂上,我们可以多形式、多方法、多渠道综合开设选修课程,如在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将海洋知识引入选修内容;实施网络教学;与当地社会力量结合,请专家、海洋从业人员授课,或是带领学生进入船厂、海洋局、水产品市场现场授课。

三、结束语

海洋类选修课程的开发和应用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学校的课程资源、学生发展水平评估、学习组合形式、课堂教学方式等。但是我们只要在课程开发与应用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思考,笔者坚信海洋类选修课程终将绽放光芒。

参考文献:

[1]叶金霞.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篇10:英语选修课之英语演说课程大纲

课程译名 English Speech

课程类型

公共选修课 授课对象

全校部分学生

开设学期 学年第2学期 课程学分

课程学时

使用教材

《实用英语演讲口语》 何高大 盛之 主编 2003年1月第一版

《演讲口才培训手册》 舒 丹 编著 2005年6月第一版

参考书目

《实用英语语音》葆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英语语音学》

孟宪忠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演讲学》

李元授

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演讲的艺术》

(美国)卢卡斯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主题式英语口语路路》 王惠玲主编 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十周年精华本》 江西文化音像出版社 《疯狂英语十周年精选 演讲特辑》 江西文化音像出版社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英语演说是一门利用英语作为交流和交际手段来进行语音训练﹑演讲表达﹑综合技能学习的公共选修课。其目的就是针对部分教学学院英语综合能力相对比较好的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和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表达能力﹑娴熟运用英语表现自我﹑培养学生外语综合素质的目的,同时也成为我校爱好英语者交流和展示的公共平台。其任务就是活跃大学英语学习的氛围,提供大学英语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训练平台,培养英语综合素质比较优秀的英语学习者,同时也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专业英语教学第二课堂学习提供一种实验思路和教学创新。

二、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课堂内的理论学习﹑实践活动以及课堂外的自主学习和相关练习,使学生能够基本正确掌握英语语音的发音和诵读,并且在此基础上清晰完整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结合英语自身语言特点可以在台上自信地进行某个话题的演讲和演说并可以进行初步的辩论。课程通过多媒体教室演示﹑课件展示﹑教师讲解﹑口头训练﹑活动演练﹑演讲或者辩论比赛﹑才艺综合技能展演等不同形式让学生和老师都从中认识演说英语的魅力并且喜欢它。

三、课程内容基本介绍

本课程是以英语为语言的演讲和口头表达,所以课程以此为基础把内容的讲授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基于英语的语音训练,包括英语元音和辅音、单词的音节和读法等读音规则、句子的读法包括同化重读升降调和语调群等内容;其次是演讲学基本知识的讲授和了解,包括演讲的社会功能、演讲的类型、演讲的准备、备稿和即兴演讲、演讲的表达艺术、演讲的听众、以及演讲与信息与思维逻辑与美等关系;最后是有针对性的对英语演讲的特点进行的部分知识的比较和学习,特别是英语演讲稿的语言特点和逻辑层次、英语话题式文章的结构和模式特点、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差异和不同训练、英语演讲和英语听说读写译演等相关技能的相互促进和影响、英语演讲稿的背诵和表现、英语演讲比赛的评分标准和细则、全国大型英语演讲比赛和国际知名演讲比赛的介绍、CCTV杯和21世纪杯全国演讲比赛概况及录音视频赏析学习、英语演讲实例分析评论、西方著名演讲名篇讲稿分析学习、西方著名演讲名篇录音及视频赏析学习。总之本课程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英语口头的表达能力,特别是利用英语有效而且完美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思想,而且通过演说促进英语其他相关技能和能力的提升,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这样一门课程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找到语言学习的乐趣和魅力,同时也充分去寻找和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四、课程基本内容和各学时分配

第一章

英语元音辅音和词音节读法

英语演说学和汉语演讲学

口头作文和话题作文

第二章 英语连读同化和句子重音变化

英语演说学及其历史和发展

即兴演讲和当众演说

第三章

英语句子的语调节奏和语流变体

演讲的分类和中西优秀演说家

优秀演讲稿和音频视频赏析

第四章

英语演说的语言技巧和成功表达

演说的准备和临场发挥

学生演讲实例评点和学习

第五章

英语演说要素特征和结构特点

演讲的舞台艺术和表现力

演讲稿撰写修改和润饰

第六章

英语演说的开场白和结束语

演讲的听众和主持

演说和听说读写译的关系

第七章

英语演讲稿的背诵和体态表现

演讲和思维训练的关系

国内外知名演讲辩论赛事

第八章

英语演说演讲和表演的异同

英语辩论和话剧表演

国际大专辩论赛评析

第九章

演讲辞评分标准和英语演讲赛规则

我校近年演讲比赛介绍和选手座谈评讲 实战演讲和辩论的组织和实施

第十章

演讲比赛和辩论比赛

口试和即兴演讲

回答问题

四、课程考核方式

课堂出勤

占20%

平时训练

占30%

期终口试

占50%

五、各教学环节的课时分配

第一章

2课时

第二章

2课时

第三章

2课时

第四章

2课时

第五章

2课时

第六章

2课时

第七章

2课时

第八章

2课时

第九章

2课时

第十章

上一篇:工地管理现场会的讲话下一篇:退伍大学生士兵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