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组织

2024-04-10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组织(精选9篇)

篇1:浅谈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组织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组织

吴兆勇(广东省和平县实验初级中学)摘要: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生物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初步掌握生物学科的研究方法都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实验氛围;组织教学;评价总结

在新编生物教材中,学生实验38个,演示实验18个。据老师们反映:实验课虽好,但课堂太难组织。有些学生上实验课时,实验室简直就像自由市场,乱哄哄的,纪律非常不好,难以控制,并且实验目的不够明确。因此,要搞好实验教学,生物教师必须在实验课的教学组织上下功夫。这不仅要求教师要合理安排45分钟的实验时间,还要妥善解决个别指导和整体指导的关系,全面了解、把握学生的实验情况。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为使实验课的教学组织得心应手,学生做实验活而乱,我认为实验课的教学组织应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认真布置实验室环境,创设良好的实验氛围

一个良好的有着浓厚学习氛围的环境则会很快让学生进入实验研究的情景之中。因此,认真布置好实验室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实验室的墙上挂了几张著名生物学家的画像及名言,窗台上种几盆绿色植物和放一些标本柜,以供学生欣赏。这样一来,学生一进入实验室就感受到良好的氛围,组织教学就比较容易多了。

二、提前布置预习,做好实验准备

1、教师在每次上实验课前安排实验预习。预习内容除了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外,还应让学生注意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明确该实验所要验证或解决的问题。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的同时,可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在探究“酒精对水蚤的心率影响”实验之前,让学生先讨论如何配制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哪种体积分数的酒精对水蚤有致死作用?这样不仅使学生懂得了实验各步骤的意义,而且能节省实验课上讲述实验原理的时间。

2、生物实验课准备既有学生的课前预习,也有实验员的课前准备,更主要的是教师要有如下准备:

1)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首先,让学生知道生物学是一们实验科学,生物实验会让他们获得许多感性认识和科学实验的方法,会为他们提供探索生物奥秘的金钥匙。其次,带学生参观实验室。

2)使学生熟悉实验规则,进行实验分组。对于初一新生,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学习《实验室规章制度》和《中学生守则》,使学生从一入学就养成遵守实验纪律的习惯。每学年第一次实验课前,确定实验分组及组长,让他们在实验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它学生的操作和观察,成为老师的小助手。

3)写好实验课板书。板书应突出主要的方法步骤,并将要观察或实验的具体内容写清楚,使学生对实验情况一目了然。实验板书,既可提前写在黑板上,也可以用实验报告单代替,报告单上画有表格,便于学生将观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填入。

4)教师课前演示。实验课前,教师应把要做的实验演示一遍,一是检验实验的效果;二是注意实验中常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也可将自己的实验结果放在一旁演示,既作为学生实验的参照,也可用来补偿个别实验做的不理想的学生的实验。

三、严格操作规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最重要的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是主导者,必须要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学生的自我约束与管理。因此,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要加强巡视检查,提醒学生要正确使用各种实验用具,并检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是否规范。如在做“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时,教师应步步把关,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操作显微镜,所以应在教师的组织下同步进行,教师说一步,组长做一步,同组的其他同学监督检查,看是否准确到位,然后再让其余学生具体操作,组长协助教师检查和指导。经过精心的组织,学生在有条不紊的实验中,不仅掌握了实验操作过程,而且还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认真观察分析,做好实验记录

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做实验,并且常常只重视操作程序,而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并不详细。如在做“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一些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制作临时装 片上,观察往往局限在看到口腔上皮细胞而已。而在绘图时,又参照课本中的插图随便临摹,这显然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是不利的。实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一定要多观察几个细胞,从中找出最典型的细胞,然后再通过换液染色进一步观察。辨认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着重强调学生一定要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物体图像做好实验记录,绘出口腔上皮细胞图,从而保证实验目的的实现。

五、写好实验报告,及时评价总结 实验结束之后,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实验名称、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和实验结果等。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实验内容自己设计实验报告单,学生只要按报告单中的要求填写完整即可,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每一次实验做好评价,这是激励学生做好实验的一种手段。同时在每个实验之后,教师还应及时总结该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合理解决的方法,为以后积累经验。

总之,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对生物实验应予以高度重视,从教与学的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认真组织好实验课的教学,是上好一节实验课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美珍、郑鸿霖、张代芬:《中学生物学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2.崔守树,王善英,徐连清: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实验教学与仪器;1999年03期

3.孙洪敏:优化实验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J];生物学教学;2006年10期(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6年1期)

篇2:浅谈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组织

【摘 要】在生物学教学中,实验教学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关重要的。

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种学习能力和严谨科学态度的最佳方法和途径。

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在文中加以总结。

篇3: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引导

一、把握一个合适的平衡度

1. 相关的基础知识需要进行铺垫。

在每次进行实验之前都要帮助学生复习一些有关实验的基础性的知识要点, 这是实验之前所必需的铺垫, 这样也可以为之后实验的顺利进行创造一些有利外界的条件。但其实所需要复习到的知识点也没必要做到面面俱到, 能够切中要点并且与实验相关的知识才是需要掌握的核心部分, 必须顾及到实验的真是需要。

2. 知识点的导入要有吸引力。

实验开始之前可以巧妙的饮用一些相关的导语, 这样可以充分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度以及注意力, 并且可以进一步激起学生们内心强烈的求知欲, 可以营造出一种积极、热情、勇于探索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以及“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的实验中, 在实验课正式开始之前运用下面的提问将对学生进行引导:

(1) 生活中有哪些用肉眼无法观察的物体?这些物体能用显微镜观察到吗?为什么?

(2) 显微镜主要由有哪些结构构成?每个部分有什么作用?

(3) 谁曾经正确使用过显微镜?这样的几个小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以及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可以很认真地做起实验, 具体的操作过也会非常仔细、负责。

除此之外, 在对课程进行复习时, 可以提出一些与植物细胞有关的知识要点, 让学生能对自己所要进行研究、分析的对象能有一个总体上、清晰的了解, 这样可以使得具体的实验过程顺利进行。

二、促进参与及多角度分析

1. 学生的充分参与才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学生是整个实验教学的主体部分, 那么在实验整个教学过程中, 就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 能偶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动用自己的脑、手、口, 主动地投入到整个实验的探究中来。

2. 实验结束之后还要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探究。

实验结束之后, 对实验现象进行相应的探究、分析、总结是实验的主要目的之一, 结论的总结也是整个实验的核心构成部分, 教学老师要从各个角度引导学生对实验结论进行分析。要有思考, 也要有疑问。要提出有质量也有数量的疑问, 同时, 提出的疑问应该要准确的切入实验的难点、重点以及疑点, 引导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分析、操作、讨论以获取较为有用的技能。

例如: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这个实验中, 在原有的实验基础上, 让学生按照下面的实验配置在进行一些相关的实验探究:

通过不同实验条件之间的比较, 学生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唾液淀粉酶一般在37℃的条件下活性是最强的。温度过太高或太低都有可能破坏到酶的整体活性, 从而可以影响其对淀粉的分解。

三、灵活实施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对于生物实验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 因此, 在具体的实验活动中要注意合理、有效地引导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学习, 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服务与学生, 具体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厌学的学生进行诱导。

大部分的实验内容都比较的枯燥、乏味, 过程也很复杂, 具体的要求也有一定的难度, 这就导致一部分的学生对于实验有一定的讨厌、害怕心理。面对这类问题, 教师应该适时的进行诱导。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实验中, 煅烧骨会散发一种比较难闻的味道, 并且在浸泡骨这个操作中需要用到一些稀盐酸, 稀盐酸也能挥发出一些难闻并且带有刺激性的气体, 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这些容易促使学生对实验有厌倦感和恐惧感。因此, 教师需要对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技巧等加以引导。将一些操作要点传授给学生, 还要帮助他们排除恐惧心理, 让他们大胆、专心的探索整个实验, 慢慢的的迈向成功, 还可以使得学生产生满足感、愉悦感, 厌学就会变成爱学, 教学质量也可以进一步提高。

2. 对于难学的内容要进行疏导。

在做某些实验时, 大部分学生因为受到实验中的难度影响思维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这个时候, 教师应该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化难为易, 使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每个知识点, 例如:“显微镜使用”实验中, 需要对物像进行寻找、“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对于水浴温度的合理控制等一些难点时, 教师需要做好重难点的疏导工作, 抓住知识要点, 将一些难学的内容转换为简单的部分, 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3. 对于死学的学生进行引导。

一部分爱学习的学生在某些实验中, 特别是一些难度相对较大的实验中, 往往照搬一些实验方法, 显得比较盲目, 忙得却是不亦乐乎。但是他们对现象的分析、观察并不详细, 因此, 在对结果的总结上显得不是那么透彻, 也不会得到比较正确的结论。对此, 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避虚就实, 把实验的具体特点和相关学生实际结合起来, 有选择地把一些实验步骤分解为较为简单的几个部分, 分析出若干个小的问题, 这样进行层层的递进, 可以进一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最后获取知识。

例如:在“观察小肠绒毛”实验中, 通过设置下面的几个问题加强学生对于实验的理解:

(1) 小肠内壁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

(2) 小肠表面有哪些具体的结构?

(3) 这样的结构对于人体吸收营养有什么好处?

(4) 小肠表面的那些结构又包含哪些具体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对于其他的功能又有哪些辅助作用?

(5) 人体中又是哪些组织或者器官负责分泌这些化学物?分泌的数量多少于哪些因素有关?

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 促使学生自己去研究课外知识, 不至于盲目地进行实验操作, 大致上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

四、总结

篇4:浅谈初中生物实验课组织教学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课;组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78-01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探求未知的基本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但上好一节实验课却非常不容易,要么整节课闹哄哄,要么学生畏首畏尾,不敢动手。怎样才能做到活而不乱呢?我通过大量的学习和实践,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 、事前准备 是组织生物实验教学的基础工作

(一)制定详尽的实验教学方案。在做实验之前,教师应将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组织程序、实验步骤详尽列表,对不确定 对象要准备多个预案,对季节性强的实验要做好时间差,并根据客观条件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 。如每逢暑假开学,那时花还很多,我就先让同学学习教材后面的《花的结构》《开花结果》等内容 ,前面的内容放在后面学。

(二)实验前为学生搭好台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实验前,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主要程序、可能出现的现象等。 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相关知识,才有可能在实验中正确操作。例如在学习《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细胞》时,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载波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而不是清水?为什么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几下?为什么要漱口?为什么要染色,怎样染色等。这样做能让学生克服行为的无意识性和情绪化,把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上。

二、规范操作是有序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的前提

(一)实验步骤是规范学生动手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了才能成功。实验操作以及操作 的规范性由教师进行演示或学生互动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就要特别强调其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如顺时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向下,这时头应向左侧偏下,眼光与装片在同一水平面上,眼要特别注意物镜下降的位置,当物镜靠近装片时停止。这时用左眼从目镜观察,同时右眼也要睁开,用右手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对准焦点,看清物像为止。再转动细准焦螺旋,来回调节,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千万不能违反操作规程,下降镜筒时,一定要从旁注视物镜,防止物镜碰到盖玻上,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教师也可以用两台显微镜示范,一台是已经对好光的,另一台则是已找到标本清晰图像的,让学生观察后做模仿。

师生共同演示《测量胸围差》《模拟膈肌运动》《人体呼出气体中含较多CO2》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正确的实验方法是规范学生动手操作的前提。在实验教学中,主要有三种实验方法。

1.由面到点的方法。如在观察《鱼鳍在游泳时的作用 》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外形、体表结构。游动情况同时确定胸鳍、背鳍、尾鳍所在的位置。然后通过将各鳍剪掉,观察游动时的变化。这样比较,学生明显的发现剪掉背鳍后鱼失去平衡而侧翻,剪掉胸鳍后鱼只能朝前游而无法转弯,剪掉尾鳍后鱼游泳速度减慢。

2.由表及里的方法。如在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中让学生先观看外部形态,在看内部结构。

3.由浅入深的方法。如在〈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中要先用肉眼观察根,再观察根毛,找到根尖,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接着用低倍镜观察根尖永久切片,分清根尖四个部分,最后用高倍镜观察。

三、发挥小组合作优势,实现学生的自我约束与管理

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 一种常见形式,小组成员在进行实验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所以编排实验小组很重要。我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组成小组,四人一组,并选定一人为组长,学生学会了自主管理,课堂会秩序井然。

四、教师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学生实验时不断巡视每组的实验情况,要以一个平等者、参与者的姿态给学生以指导,教师对操作准确、纪律良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可根据学生的表现、收获、情感体验等给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五、运用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

运用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整体连贯、直观清晰、节奏快、容量大和效率高。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时候,常常需要老师进行实际示范操作。学生在生物实验教学,所能使用的器材有时是比较小的,教师即使在学生都能看见的地方进行示范演示,坐在后面的学生往往也不能看清楚。如过去我们教学“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植物细胞的观察”实验时,在实验前教师虽进行了示范和讲解,后面的学生仍不能看清实验过程和方法,实验中教师还需要到各实验小组分别示范或作具体指导。而现在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将这一实验在实验展示台上操作并投影到大屏幕上,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楚的看到该实验操作步骤、方法;或者将该实验的过程拍摄下來,制作成教学软件,实验前在学生预习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多用多媒体播放让学生观看,教学实践证明:仅几分钟,就能使大部分学生掌握,这样就大大缩短了训练时间,而且实验正确率大大提高。体现出了传统实验课无可比拟的长处,这样基本改变了过去的杂、乱、差,并且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六、要始终保持实验室整洁卫生

要养成整齐清洁的实验习惯。实验过程中不得乱丢纸屑、杂物。实验结束后要清理实验仪器,把仪器放回原位,清洁实验桌(台)凳。对于贵重仪器如显微镜要求学生做到,实验完毕用软布认真擦净其各个部分,镜头(目镜和物镜)必须用擦镜纸轻轻地擦,擦完后转动转换器将两上物镜置于两则,再将镜筒下降,目镜、物镜放入镜头里的规定位置,反光镜镜面要直立,以免落灰尘,罩上镜罩,把显微镜放回箱内,固定螺丝要拧紧,镜箱要锁牢,最后由值日生做好整个实验室的安全检查。

篇5:浅谈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组织

云城前中

伍树娟

【摘要】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了解农村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措施,并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实验教学

现状

实验设施

质量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若要学好生物学,必须要重视实验,通过实验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和综合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我相信对于每一间学校来说,都希望学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能够全面掌握知识。对于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在较为发达的地区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农村学校,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无疑是一个难题。

一、农村学生的现状

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收入较低,出现了大批农民工频繁向大城市流动。而家中的孩子就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或是交给亲戚朋友照顾,这样孩子就变成了留守儿童,除此之外,多数家庭的小孩是独生子女。在这种情况之下,监护人会把孩子的生活,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和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精神和道德的约束,而且对于孩子是过度溺爱和百依百顺,导致孩子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刻苦的钻研精神,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厌学情绪较为严重;动手能力差;养成好逸恶劳、游手好闲、自控能力差等的不良行为习惯。

二、农村实验教学的现状

1、农村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

农村实验教学面临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实验设施的落后,农村学校由于受环境、经济、设施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和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可以这么说,实验条件和实验材料的限制,导致学生动手机会是非常少的,多数的实验都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实验现象而已。这样的做法,导致学生的被动成分远远大于主动成分,没有让学生亲自操作,缺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农村实验教学的优势

在农村环境中,学生接触生物的机会是非常多的,对于他们周围的生物也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在讲述“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时,提到昆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部分农村学生可能没见过家蚕,但他们都见过蜜蜂,菜青虫。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从书本上的例子转移到身边最为熟悉的例子身上进行讲述,从而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蜜蜂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而“蝗虫或蝉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又例如,在讲述“微生物的生活方式”时,刚提到“根瘤菌”这一名词,多数学生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提到这种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如:花生、大豆等,这种菌在它们的根部形成一个凸起的根瘤。这时,学生就明白了,原来平时在拔花生时,见到根部凸起的根 瘤,是由于根瘤菌的存在。所以在上课时,只要我们能多运用身边的例子,要求学生回家自行观察,又或者尝试让学生采集生物回校作为实验材料,这样既解决了实验材料的经费问题,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这一点是农村实验教学的优势。

三、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

面对农村学生的现状和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1、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学生家长的帮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可见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在的农村,过分的溺爱和百依百顺,导致孩子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刻苦的钻研精神,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厌学情绪较为严重;动手能力差;养成好逸恶劳、游手好闲、自控能力差等的不良行为习惯。要想孩子成为一位优秀的学生,希望家长能把孩子的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多关心孩子的功课,积极引导他们;生物好多的趣味实验,家长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完成的。例如,泡菜的制作在农村多数家长都会做的,而生物教科书上都有介绍怎样自制泡菜,那么家长可以参考书本的方法,和孩子完成这一个活动。家长的参与和教导,不仅让学生有了一次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动手能力;而且还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增进了感情。

2、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学校实验设施的配合。在学校,一个实验能否进行,必须要有实验设施的配合。虽然说,实验材料可以透过学生取得,但实验器材学校也是必须具备的。例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烧杯、培养皿等等。尤其是在讲授“显微镜的使用”时,如果只是口头上讲,要求学生看书去掌握这一节的内容,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难度是非常大的。显微镜在农村的中学是有的,但数量实在是比较少,导致这一节内容不能给学生自己操作,老师只能给学生演示,学生又缺乏了一次动手的能力。所以,实验设施的配置大大影响一个实验的开展,希望每一间农村的中学都能重视,力求争取政府和各个部门的支持,购置一批实验设施,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3、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科任老师的指导。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充当一个主体,但老师作为指导者的角色不容忽略。生物老师在讲述教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惑。实验是严谨的,任何错误都可能会导致实验的失败,因此,初中生物老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对整体实验过程进行规范操作,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步骤,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还可以收到最佳的实验效果,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1]。但对于一些比较开放的实验,老师却不要过多的干涉学生的实验操作,要给学生自由,允许学生在实验中互相帮助、讨论,甚至争论。

4、充分利用农村当地资源,开展生物实验与科技活动。既然农村的存在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但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勇于创新,开展各项实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地和农田中观赏植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采集植物标本,同时观赏各类植物花卉,理解和认识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主要区别[2]。在学习动物知识的过程中,可组织学生到池塘观察不同时期的青蛙,去菜地上观察菜青虫,或在草地上观察大小不一蟋蟀,从而比较这些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区别。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自到田野、菜棚、猪场和鸡舍等进行实践学习,将学到的课本知识应用到种植和养殖的实际操作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四、如何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

实验的开展目的是让学生学到东西,但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到:

1、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在实验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上述措施中充分利用农村当地资源,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做法,让学生实地考察,让他们在开放的情境中体验、决断和操作,观察各种动植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巩固课本知识。

2、教师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教师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所以,在每一个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认真阅读实验要求,务求自己在实验操作中做到规范、熟练;此外,还要从多个角度思考在实验中 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办法,使实验教学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对于到野地或鸡舍做实验时,教师必须提前去实地考察,留意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做到实验安全稳妥进行。

3、加强实验课的管理

多数初中生把观察简单地理解为“看”,对看到的现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实验完毕后往往答不上产生现象的原因和实验的结论,如果对他们缺乏必要的严格训练,一堂课下来,教师会弄得疲惫不堪,学生在嬉戏中一无所获[3]。此外,在实验课上必须控制好时间,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完成实验,并指导学生整理实验桌,完成卫生工作。所以应下大力气抓实验纪律,规范实验习惯,每个实验完毕后,要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存在的原因。

篇6:浅谈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组织

一、观察的含义

在实验教材中讲到,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二、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存在的问题

1.观察目的不明确和兴趣指向偏差。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如果不知道要观察什么和通过观察要得到什么,其观察活动就有较大随意性和盲目性,初中学生知觉的无意识性和情绪性仍较明显,注意往往与兴趣、好奇心联系在一起,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分不清主次,容易被无关的内容所吸引,故而出现看热闹,最后用别人或课本的结论或凭空想象替代自己的观察。如有的学生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摆弄镜头和观察游移不定的气泡上,在观察永久装片时也主要是欣赏染色标本的色彩。

2.观察的准确性和敏锐性较差。

生物学观察是一种精细的观察,如观察细胞的显微结构、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草履虫活体的生理活动,需要观察者要有较好的准确性和敏锐性。但学生在观察细胞结构时,往往出现看到了气泡就以为是细胞,或看到了细胞就得意忘形,不再进一步的观察。

3.观察仅停留在知觉水平上,缺乏抽象性、概括性和思考性。观察能力不是单一的知觉能力,而是一种多因素的智力结构,生物体和生命现象是复杂的,观察中应勤于思考,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许多学生常常把观察与思维割裂开来,不善于明辨主次是非。例如,在观察血细胞时,在显微镜下看到了红细胞就完了,对白细胞及细胞的特征不再进一步的观察、思考。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1、围绕实验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的定向性

实验中观察要有一定的目的,只有有目的的观察,才能做到深入细致、有效。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围绕实验目的,积极运用心理学中的“注意”规律,把学生的观察活动引向正确轨道。“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客观研究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培养观察的定向性就是要强化有意注意,以消除无意注意的影响,使观察有明确的目的。如在观察和血涂片时,要求学生要观察到红细胞及白细胞,强调注意细胞的大小,形态、有没细胞核,颜色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看到血小板等。

2、严格操作规程,培养学生观察的有序性

观察的有序性是指实验操作要有一定的顺序。这个顺序的编排首先必须注意到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只有依据前后顺序,顺理成章地进行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编排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反之,就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例如在观察种子的结构时,先要求学生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让学生用肉眼观察认识种子的形态,进而用放大镜观察胚的各部分的位置,分辨胚芽、胚轴、和胚根。在解剖观察时花的的结构时,要求学生由外向内各个解剖。

3、运用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

观察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由于观察只能起到接受信息的作用,人脑接受到的各种信息中,既有本质的信息,也有大量非本质的信息,必须对它们进行筛选加工,抽取其本质的部分,这就要求观察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这种敏锐的观察力,学生不是一开始就具备的,需要我们运用多种方法加以培养锻炼。例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的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的结构时,我首先让学生注意两种植物种子的子叶的数目,有没胚乳,果皮和种皮等。这样,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对两种植物的种子有了深刻的印象,对各自的特征就容易掌握了。

4、通过连续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态观察能力

实验室中做实验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但学生学习的课堂决不单纯是实验室。所以常常让学生把实验现象与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感性认识进行比较,引导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中探索事物的本质。例如应用水培法研究缺少矿质元素对植物体的影响这一实验时,让学生进行课外实验,实验所需药品,通过开放实验室满足学生需要。由于植物的生理症状是逐渐产生的,为此实验需要延续一个多月,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每天做好观察记录。课内让参加实践的同学介绍实验整个过程。老师强调学生对各幼苗大小、叶形、叶色、叶片数目、根系大小等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此实验锻炼了学生对科学研究工作的耐心和观察能力,同时也深深地懂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各种元素。这样,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宽,为今后能敏锐、细致、深入地观察周围一切事物,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5、创造实验条件提高学生多方位的观察能力。

提高观察能力并非教学的目的和归宿,而是要通过观察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形成概念,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关键的本质性的思维结果。通过实验观察能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但这些感性材料往往还具有片面性,导致不能形成概念,因此必须运用变式观察,即从不同角度,不同情况加以观察,就要提高学生多方位的观察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观察能力的培养非短时间就能奏效,它贯穿于生物实验教学的全过程,需要我们从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上不断实践、探索、创新,才能取得成效。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生物学实验是学生认识生物现象、理解生物概念和规律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形式,但是由于在组织教学、结果控制等方面比较费神且占用时间较多,因此很多教师不大愿意进行生物实验教学,特别是分组实验教学。但是,如果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实验规则和技能的教育,精心设计好实验的内容、步骤和项目,学生明白实验目的、要求和要注意的事项,则不仅效果好,而且能够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对生物学习更感兴趣,学习效率更高。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为使每个实验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必须加大生物实验教学的力度,强化实验规则和技能。下面笔者就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备好实验课,提高生物实验课的质量

生物实验材料往往受到地方性和季节性限制,有些生理实验需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因此课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实验的教学准备工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制定周密的实验教学计划。

新教材中有些实验材料与季节有关,教师应提前制定好每学期实验材料的采集、购买和培养计划,以保证有计划、适时地采集好、培养好实验材料,保证生物实验能按计划保质保量的开设。

2、.适时地准备好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的准备是有许多方法的,有些本地区没有的实验材料就要采用替代的材料来解决,有些材料也可以发动学生采集和培养,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其获得一些有关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等方面的感性知识。

3、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程序。

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程序时,应认真构思好学生观察操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实验中提出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的细致,尽可能设置“为什么”,激发学生的思维,不能单为做实验而做实验,应全面系统地分析实验目的、操作要求、实验步骤等。

4、实验中的失败关键。

教师实验操作的基本动作如何,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每个实验教学前,都按课本中的实验要求,认真做几遍,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在演练中还要研究和摸索学生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作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实验中能及时提醒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有些实验还要设法做好示范样品,供学生对照,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把教师的示范操作拍录下来,上课时放给学生看,辅助学生掌握实验的操作要领,从而提高实验操作课的质量。

二、加强实验课堂控制,提高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

1、首先要加强组织纪律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是上好实验课的保证,为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顺利进行,必须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的重要性。并要向学生讲清道理,反复教育,使学生明白并自觉遵守,保证实验室内环境安静。要求学生不到下课时间,不准擅自离开实验室。如本人实验完毕或有事要离开,须报告教师。总之,要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实验习惯和良好作风。

2、预习好实验内容,明确实验过程

只有让每个学生弄清了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要事先进行实验难点和要点的讲解,以使学生掌握要领,使实验达到预期目的。如制作临时装片,练习使用显微镜,对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事先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培养好骨干,再由这些骨干学生去辅导带动其他同学做好实验,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就要特别强调其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如顺时针调节粗调节轮时,使镜筒缓慢向下,这时头应向左侧偏下,眼光与装片在同一水平面上,眼要特别注意物镜下降的位置,当物镜靠近装片时停止。这时用左眼从目镜观察,同时右眼也要睁开,用右手逆时针方向转动调节轮,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对准焦点,看清物像为止。再转动细准焦螺旋,来回调节,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千万不能违反操作规程,下降镜筒时,一定要从旁注视物镜,防止物镜碰到盖玻上,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教师也可以用两台显微镜示范,一台是已经对好光了的,另一台则是已找到标本清晰图像的,让学生观察后做模仿。

3、要有实事求是和富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要求学生在做实验的同时,一定要做好记录,如果一个实验小组两人,则一人做实验,一人记录,下一次实验互相对调。实验绘图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照看到的实际画,在实验课中完成。如在解剖鲫鱼时,有的同学发现鱼的心室和动脉球的搏动位置在心房的上方,而在生物教学挂图中,心室位于心房下侧,在心室前端有一白色的动脉球,这就要按实际看到的画。又如初中生物课本中,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实验,而在实验报告册上则要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要用0.01%亚基蓝溶液作为染色剂,如果此种试剂一时买不到,不进行染色,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透明度大,那么在显微镜下很难看清其细胞膜和细胞核等。为了观察清楚,这时可提示学生是否也可用稀释的碘酒或墨水作为染色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学生试着做了结果很满意。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被染成黄(红)色,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看得很清楚。细胞周围空间呈白色,图像很清晰。再如有些同学,即使不用牙签轻刮口腔上皮,用一滴口水,处理后也可找到口腔上皮细胞,这又是为什么?等等。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和实际操作、制作能力,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4、要关心爱护教学仪器,节省实验材料

在做每个实验前后,要求学生一定要养成洗手的习惯,以免实验时沾污实验仪器和试剂、样品、标本,从而引起实验误差,同时还要求学生不应做与本实验无关的动作,以免损坏实验仪器,甚至发生意外事故。要节约实验材料,如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只要取一张洋葱表皮就够了,不必取大块,另外如擦镜纸、吸水纸,大头针和各种试剂等也要节约使用。严禁将教学器具如镊子、放大镜、剪子等带出实验室。同时为保证实验用品、材料、仪器不丢失,在实验前分发给每个小组一份实验仪器、材料登记表,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后核实,并填写本节课的实验名称,日期,班级和组别等,最后要签名,以示清点核实无误并承担责任。实践证明,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爱护关心仪器和经常节约实验材料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产,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上好实验课的积极性。

5、做好实验小结,启发学生自我评价

实验结束前,用3—4分钟时间让一些实验认真、观察细致、操作熟练、清楚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正确掌握了实验技能、并实验成功的同学简单谈谈收获、体会。也可由教师或者同学给予肯定评价和鼓励。反之,一些实验做的不好的同学或看不到实验结果的同学可谈谈失败原因和要吸取的教训。如有的同学也可能是因为怕麻烦、怕脏、怕腥味等原因而不愿意做实验,以至实验效果不好或无结果,为此教师也要帮助其克服怕麻烦、怕脏、怕腥味的娇惯心理,自觉做好实验。最终要使学生懂得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6、要始终保持实验室整洁卫生

要养成整齐清洁的实验习惯。实验过程中不得乱丢纸屑、杂物。实验结束后要清理实验仪器,把仪器放回原位,清洁实验桌(台)凳。对于贵重仪器如显微镜要求学生做到,实验完毕用软布认真擦净其各个部分,镜头(目镜和物镜)必须用擦镜纸轻轻地擦,擦完后转动转换器将两个物镜置于两侧,再将镜筒下降,目镜、物镜放入镜头里的规定位置,反光镜镜面要直立,以免落灰尘,罩上镜罩,把显微镜放回箱内,固定螺丝要拧紧,镜箱要锁牢,最后由值日生做好整个实验室的安全检查。

篇7:浅谈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组织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生物实验教学是实现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实验教学也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实验管理、定期对生物教师进行培训以及采取稳步推进的实验教学方法等改正实验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问题 策略

实验是生物教师实施直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渠道,是生物理论知识的来源,是生物学的重要基础。对于任何一门自然学科来说,没有实验活动作为基础,理论知识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也不例外。因此生物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实现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大多数生物教师认为开展实验教学有较大的难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实验教学也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怎样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广大生物教师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通过实验,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论知识,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学会实验的科学方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的一块尤其重要的阵地。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注重生物实验教学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1.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实验教学很难开展这是大多数生物教师的共识,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1 生物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生物实验材料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许多学校的实验仪器设备没有资金更新和维修不能使用,在实验室中只是一种摆设,从而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尤其是农村中学实验仪器不能满足学生使用,也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1.2 大多数学校对生物这一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按新课程标准安排足够的课时,例如:七年级生物每周应安排3课时,而大多数学校因师资问题只开了2课时,这样就是生物基础知识教学还不能按时完成,更谈不上有充足的时间组织实验教学了,通常在实验教学时还要进行生物知识教学,使学生在实验时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自己思考、发现问题,实验时只是在老师支配下按步操作,从而影响了实验效果,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对实验教学的兴趣。

1.3 教师观念的错位,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许多教师在让学生做实验时,虽然给学生提供了实验机会,但没有在实验中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实验目的,在介绍实验原理时,讲的实际是实验步骤,而在每一个实验步骤中,教师没有去挖掘教材,学生不能理解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整个实验教学中,教师由于没有重视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还有一些教师将学生实验改为演示实验,或是自己在实验室将实验结果做好后带到课堂让学生看看了事,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1.4 实验教学模式固定化,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在每次实验课上要花相当长的时间讲教材中规定的,该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照着现成的实验步骤或照着老师的样子做,取几个数据,实验就算完成了。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都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这种实验教学的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引导学生突破

思维定势的障碍,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5 教师在教学中准备不够充分,忽视了实验教学中的技能训练与知识传授的差别。实验教学时,按教材内容讲得很认真细致,但没有强调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这样一开始做实验就出现了问题,课堂纪律一下子就变得闹哄哄的,一会儿这边举手呼喊,一会儿那边一位学生又惊叫着让老师过来帮助解决操作问题,这种情况下教师只得让学生停下来,继续听老师进行有关实验内容的指导,这也是实验教学难的原因之一。

1.6 实验教学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初中毕业生物会考中没有专门组织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能力的考核,脱离了实验操作的实验考试内容只能算是“纸上谈兵”。学生只要记住了实验内容就能得高分,这也使学生对实验教学产生了误解:做实验不如背实验,组织在这种想法支配下的学生去做实验,当然不能达到好的效果。

2、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针对实验教学中出现的上述问题,为了促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努力实现新课改提出的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按照新课程实验教学的要求准备足够的仪器设备、药品、生物实验材料,这是保证实验教学正常开展的前提。实验管理员和生物科教师还应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多渠道采集一些本地常见的动、植物标本,以补充实验材料的不足,这样可减少实验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总之科学、规范地管理好实验室,有利于降低实验成本,是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2.2 加强对各学校生物任科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这是组织实验教学的关键。由于各种原因,各校生物专业的教师数量很少,许多农村中学没有一位生物专业毕业的教师,因此学校只能安排其他专业的教师担任生物科教学,但是这样的教师往往缺乏指导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实验课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因此上级有关部门应定期组织有关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培训,提高这些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预见能力。

2.3 加强对学生实验的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实验前将学生分组编号,固定座位,每组选一责任心强,有能力的学生任组长,每学期开始时对各组长进行实验常规培训,组长负责本组与实验有关的一切事宜,实验中由组长组织同伴认真完成实验,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汇报;实验后由组长带领本组同学整理实验桌,清洁用具,检查仪器并负责将仪器损坏,丢失情况报告老师,这样既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 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制定务实的教学策略稳步推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4.1 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重视模仿性实验教学。新课程倡导探究式教学,但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是实验能正常进行的前提。因此重视示范性实验教学同样是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刚进中学的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好动,上课时不注意听讲,没看老师的示范,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不细致。此时,我一般采取示范方式进行实验教学。如《显微镜的使用》一课,先讲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操作显微镜时边讲要点,边做示范,学生边模仿操作,再让学生单独操作一两遍,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后,学生就基本学会使用显微镜了,用示范方式进行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了学生的实验操作。

2.4.2 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创造能力。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培养

学生上述能力上比起课堂教学来说有更大的优越性,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尽量做到把教学回归到生物学家探索新知识的原型,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和制订实验探究计划,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等;注意学生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养成创新思维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细致,尽可能多设疑,以激发学生思维。有时候,生物实验不一定会取得满意的结果。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讨论、分析实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这样虽然没有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但学生对实验的领悟得到了升华,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综合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例如:在进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有的同学在实验中往三支试管加入碘液后都变蓝色,说明实验失败,之后我组织学生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失败可能与馒头的多少、温度的高低、温水中放置时间的长短有关,讨论之后有的同学还设计了馒头的变化与温度有的关的一组实验,使实验进一步深化,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4.3 联系当地实际开展课外实验,重视实验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除了在课堂实验教学中要尽心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实验外,还应该联系当地实际延伸创新空间,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氛围。如在学生了解了食物中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后,课后进一步探究“不同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使他们进一步了解维生素C的作用及特性。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5 重视过程评价、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在生物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探究、实验是想让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同时获取和深刻理解知识。生物探究活动的过程本身就富含教育意义,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花大力气组织好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即让每一个学生有明确的探究目标、科学的活动程序,每一步骤都要到位。在教师指导下做好分工合作,观察、记录、检测、描述都要实事求是,讨论时要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提出新一轮的探究问题。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求得结论。

总之,生物实验教学是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较薄弱的一个教学环节,相信只要全体生物教师共同探索,一定会找到一条适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篇8:浅谈初中有效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改革

初中有效生物实验教学指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期间, 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 主要包括培养初中学生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实验设计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为此,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 我个人认为中学生物有效实验教学活动还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一、改变教学方法, 改善实验效果

在新课标理念下, 课堂上不能再以教师讲授灌输为主, 以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倾向的方式进行教学, 使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应该让学生亲历实验探究过程, 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因此, 实验教学方法需要发生改变: (1) 改变一:更换准备实验的主人, 即变教师课前准备为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如果一些演示实验、验证实验及探究实验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学生在准备实验的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任务, 有利于科学设计方案、记录数据及分析结果, 能避免实验时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实验效果较差的现象。这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及组织实验能力上是不可替代的。 (2) 改变二:关注教与学的时间, 即缩短教师“教”、扩大学生“学”的时间。教师如果精心设计实验课题, 精练语言, 就能多留些时间给学生, 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为了避免学生在实验时开小差, 教师需要在旁边吸引和维持个别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 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增多, 展示才华和特长的机会也就增多, 学生就会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改变三: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 即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研活动。教师设计教学环节和课堂练习时就要考虑到每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 通过设计由简到难的系列问题, 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充分参与讨论, 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在学生提出问题时, 无论提出的问题是多么的标新立异, 甚至不合常理、不合逻辑时, 教师也不要急于去纠正, 更不能嘲讽, 而应设身处地去考虑学生的想法、思路, 让学生先互相评价, 然后教师再及时给出说法, 在讲解标准答案的同时, 对发言的学生给予表扬, 表扬他们积极思考的行为。这样的有效表扬能激励和鼓舞学生, 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改变四:加大学困生的辅导力度。学困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 这些都是他们进步过程中的绊脚石, 因此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 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 这样, 他们就会学得轻松, 进步也加快, 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改变多媒体技术与生物实验的结合程度

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紧密结合, 主要表现如下。

1. 实验前的结合:

首先是实验前的预习, 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有时候实验都做完了, 有些学生对实验的原理依然是一知半解。采用多媒体技术主要是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让学生有目的性地去进行实验, 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其次是对一些实验操作的详解。由于实验课的时间比较短, 对于一些复杂的操作, 可通过多媒体给学生进行反复的演示。最后是对于一些因为条件和时间限制而无法进行的实验, 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放教学录像, 观看专家的操作和解说。

2. 实验后的应用:

主要包括对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对实验结果的讲解以及针对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训练。对于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 可通过多媒体技术针对学生出现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观看相应专家的标准操作, 从而让学生自己找出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合理的地方, 并学会正确的操作环节。对实验结果的讲解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以图表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 从而更加直观和形象化, 更容易被学生们理解。针对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以幻灯片的形式把问题展示给大家, 可当堂提问, 或作为课后的作业。案例: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 (1) 实验前。给学生播放由教师所制作的能展示细胞有丝分裂全过程的幻灯片, 在视觉感官上给学生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告诉他们不光植物, 还有人类、动物, 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无时无刻都在发生这种变化, 这是细胞最基本的活动之一。在实验开始前鼓励他们培养实验材料,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查阅文献或者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培养的植物, 不限于洋葱, 葱, 蒜, 但是要根据实验要求, 尽量在短的时间内长出根须来, 在培养过程中大家要相互交流, 相互借鉴经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配制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的试剂, 这样有助于他们提前预习, 对实验整个过程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2) 实验过程。观察有丝分裂的细胞主要位于洋葱根尖的分生区, 在实验过程中, 鼓励学生对伸长区甚至洋葱表皮细胞都可以制片进行观察, 学生还可以有自己的设计, 凡是敢于大胆进行创新的给予支持。不同制片的细胞可能处于不同的分裂时期, 所以学生要相互配合, 把几个人的制片组合到一起就又可能观察到细胞分裂的整个过程, 对于如何区分分裂前期和分裂后期, 可以进行小小的讨论。 (3) 实验后。首先让学生提问, 对于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而且是经过了相互的讨论之后还没有解决的进行提问, 如果有哪位学生知道答案的也可以帮忙回答, 比如一个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他培养的洋葱不容易生根, 这时就会有学生可能会说这跟培养的温度、换水的次数等有关, 也有学生可能不同意这种说法, 又有他自己的观点。在经过了激烈的辩论之后, 教师对提到的这些问题进行总结, 洋葱在培养过程中跟温度会有一定的关系, 换水主要是影响根系的无氧呼吸, 换的勤快点不会烂根, 容不容易生根其实还跟洋葱的出土时间有关, 新的洋葱不容易生根, 因为它还在休眠中。学生提问完问题之后, 老师及时播放相应的幻灯片及视频, 有针对性地对一些重要的、复杂的知识点进行提问, 看看他们对知识真正的掌握情况, 然后对本次实验进行效果评价。

上述的实验使我在以后的实验课堂上, 看到了学生的自信和浓厚的兴趣。于是在教学中, 我及时调整学案、鼓励学生创新, 不一定按课本的要求原模原样地去做。比如有的学生把伸长区甚至洋葱表皮细胞制成装片, 看不到有丝分裂, 这样他们对有丝分裂主要发生在分生区细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回答问题和激烈争论的过程中, 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有的问题甚至一时难住了我, 使我课后马上查阅了相关的书籍, 帮大家把此类问题彻底解决掉。这种做法在以后的实验教学中一直不断改进。

以上这些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 不仅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 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有利于改良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当然这也是我对初中有效生物实验教学提出的一些浅薄建议, 如果您有更好的观点, 不妨提出, 让大家共享。

参考文献

[1]袁维.浅谈如何提高生物学教师的实验能力[J].生物学教学, 2005, (6) .

[2]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崔洪斌.网络环境下新课程生物实验教学整合的探索与思考[J].中学生物教学, 2004, (5) .

篇9:浅谈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

关键词:生物;实验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344-01

一 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规范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一、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二、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三、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如用左眼观察时,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纠正扳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象。用完显微镜擦干净外表。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两旁,放回镜箱原处。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觀察,展平防重叠,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镜下看不见),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

二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 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三 对教材要求掌握、难度大的实验进行考查

我们在我教学过的两个初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实验考查,如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探究种子成分,鲫鱼的解剖等。在上完植物的基本结构后,对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进行考查,这个实验既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又考查了临时装片的制作,也考查了对细胞结构的认识,为后面的生物实验打下基础。我参照 生物实验考查《显微镜使用和临时装片制作》的方式及评分标准,三分之一的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评90分以上;多数在8分钟内完成,评80分以上;极个别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评60分。这样通过实验考查,促使学生认真预习、复习、动手操作。对实验操作差的学生及时发现,加强个别辅导,做到人人过关。这样克服实验仪器少、学生多、难于动手的矛盾,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生物课的兴趣。

综上所述,通过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认真的科学态度,发展智力,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提高了生物教学的质量。

上一篇:优秀说课下一篇:浙江事业单位考试网: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