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网

2024-05-12

小学语文教育网(精选8篇)

篇1:小学语文教育网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通用版

小学语文在教学当中应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因为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功能。而且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思维形成的一个时期,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就变得非常的重要。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还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国家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下,单纯的提高学生的成绩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发展,在重视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做好德育教育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很大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于学生的评价标准已经不单纯的看学生的成绩,更重视学生的德育素质[1]。目前,加强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思想形成的阶段,小学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深的影响。学生性格的形成也是在小学阶段,学生性格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先天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培养。想要学生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人,就必须重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四)小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涵

作为一门社会学科,语文是提高学生内涵的重要方法。语文学科在渗透德育教育时有着先天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误区

虽然我国教育改革正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也一直在改进,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我国的德育教育仍存在一些误区[2]。

首先,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智育,而忽视了德育。我国的教育大多都只是应试教育,语文教学也成了一种升学的工具,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德育方面也不甚重视,这样就导致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任何的意义。

其次,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德育教育采用灌输式的传授方式很难使学生在内心深处接受德育教育。目前,我国德育教育主要就是关注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内在思想和情感的转变。很多小学生都不喜欢写读后感,就会在一些参考资料上抄录,但是老师发现后也不追究,默认了学生的这种行为,这就完全忽视了学生内心情感和思想的升华,语文教学也就没有承担渗透德育教育的责任。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首先,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应结合语文教育的特点和语文教育的规律来实施;其次,应重视体制机制的建设,应努力将语文教育的考核机制与教育机制相结合。完善的机制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德育方案;再次,应重视学生的主动性,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育不能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老师在授课时应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最后,老师在教学中应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3]。

(一)根据语文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来设计德育教育的渗透。语文教育是众多学科中最具有特点的一门学科,不仅是一门社会性学科还是一门沟通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育中文本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深化德育的内涵。例如我们在学习陆游《示儿》时,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在这种情感下可以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

(二)建立完善的语文教育考核机制。语文考核机制不仅仅针对于学生,也针对于教学的老师。科学的考核机制可以形成一个健康的教学机制,相反,不合理的考核机制会扭曲教学机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就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语文教育考核机制。在设计语文考核机制时,应注重德育教育,考核学生时也应将文化课成绩与德育成绩结合来评价[4]。

(三)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德育教育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过程,独立的德育做得好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因为德育教育的效果好坏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中才能表现出来。教学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另一部分是“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接受学生的意见。

(四)语文教育工作者应以身作则。在小学的教育中最注重的就是带头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远比说教千遍有用得多[5]。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不能表里不一,说到并不一定做到。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应先做到德育方面的细节。老师在课堂中可以开展“向优秀学生学习”的活动。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是进行德育教育最合适的场所。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国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应从自身做起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本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篇2:小学语文教育网

新时代、新形式呼唤教师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造性人才,那么,如何根据牧区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教学环境,激活课堂教学

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知识面较窄,见闻不广,对熟练应用汉语容易有心理负担,怕说错被别人笑话,无论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就是不开口,给教学带来许多困难,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为了走出这种教学困境,我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首先师生和谐;教师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开启学生的心智,落实学生的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多提倡读文,以学生的自读为基础,在自读中领悟,在自读中发现。

在自读的基础上交流指点,允许他们说错,容许他们改正和保留自己的意见,鼓动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再让学生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在这种和谐的师生情感中学习,不久,学生逐渐敢说、敢问、自信而活泼。

在课堂中张扬自己的个性,不知不觉中学生已成了课堂的主人,如在教《找骆驼〉》一文时,我让全体学生参与进行课本剧表演,有的朗读课文、有的当导演、有的当演员,从而形成了一种民主、合作、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这别开生面的教学,学生表演的都很投入,激活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敢问的教学氛围,质疑成习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传统教育模式是不行的,还要给学生创造更多质疑的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质疑时间,使学生养成爱质疑,勤质疑,善质疑的好习惯。

思维起源于疑问,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因此,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紧扣文章的重难点讲精彩之处,把剩余的时间交给学生,引导他们看书、思考、交流。

开始时,从不理解的字词开始质疑,对质疑有意义的学生要形成榜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了,逐渐引发看句子、看文章,哪些是值得思索和回味的。

从质疑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对文章的理解过程。

如在学习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时,引导学生对当前退耕还林现象展开辩论,学生主动寻求身边的事例进行分析,激活了课堂,既拓宽了学生质疑的途径,又有利于因材施教,是学生思维活跃的体现。

三、创设兴趣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意味着把注意力放在发生的学习活动上,没有兴趣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有效的课堂学习氛围,不仅能促进求知欲的滋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而且还会使学习变得愉快。

有效的课堂学习氛围是产生创造思维的动力和源泉,是学生不断努力,积极创新的基础。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展开讨论,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保持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

如:有的采用采访,有的让学生当小导游,识字课上猜谜语、词语接龙等活动,对成功者及时表扬鼓励,让他们体味成功带来的自豪和乐趣,让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学生满怀着创新的激情,不断地探索新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细心的点拨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得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篇3:小议“小学语文生成教育”

一、思想上教育观念要更新

在过去, 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个性, 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 这些困扰我们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们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要从根本上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而不是死抱着守旧的教学方法, 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灌输给学生。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 为学生的将来发展着想。要力求分析和解决教学改革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 不能让自己固步自封, 停滞不前。要通过学习、探索、反思, 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真正地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这样, 新的思想、新的教学方式才能使教学克服死板教条和沉闷, 为我们的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 这样的课堂才会有活力, 才会被学生所接受, 从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真正地被调动起来。

二、认识上师生要转换角色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教师的角色只是平等中的首席, 而不是教学中的主角, 只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作用不仅仅要把知识的传授作为目的和主要任务, 而且要善于激发学生, 挖掘学生的潜力, 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重点放在学生如何“学”到知识, 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的舞台, 是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教师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同等的地位。在这里, 有教师, 更有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学生所犯的错误, 我们不能一味地责备、训斥, 避免给学生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我们要爱学生, 要关心爱护学生, 做学生的引导者和领路人。学生有问题, 我们要尽力帮其排忧解难, 学生伤心了, 我们要勤于开导等慢慢地, 学生就会消除对我们的恐惧心理和敬畏思想, 心理就有了安全感, 就会信任我们, 就会把我们当朋友了, 这样他们在学习的时候, 就会很积极, 很轻松。

三、行动上学生要有自我能动性

在学生第一次演讲前, 我给他们布置了一些任务, 了解自己周围的热点或者焦点, 以及自己喜欢或者厌恶的行为习惯, 以此为提纲, 写成演讲稿, 准备演讲。课后学生积极搜集材料, 主动调查, 互相交流补充。有的同学说, 最看不惯有人只顾自身利益, 置环境保护于不顾, 如河道里的黑色污水, 树上的白色垃圾, 街头的小广告等。有的同学说,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 每天晚上爸爸妈妈忙“加班”, 每个人都要学习, 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有的则说, 我们的校园环境越来越美了, 好人好事越来越多了……同学们争先恐后, 都表达着自己的观点。看到此情景, 我让学生以小组为中考语文复习的内容涵盖面广, 如何把握重点, 突单位, 举行了有声有色的演讲比赛。演讲过程中, 学生那直观形象的证据、多姿多彩的畅想感染了我, 也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位学生, 学生纷纷要求, 从小做起, 从我做起。通过这次比赛, 我认为语文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 让学生获得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 获得自己的社会体验, 从而增加了所学的社会知识, 学会了对社会上的一些行为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从而会辨别哪些是真、善、美, 哪些是假、恶、丑。而且从另一个角度讲, 也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收集与查找资料的基本方法, 培养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四、完善评价方法, 学生学会自学

小学语文教学训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自评自改, 也是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自评, 就是学生对自己习作过程的反思, 是在思想上与读者的对话。自改, 即是学生要自己寻找出作品中所犯的错误, 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要善于解决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让他们感受到修改作品的快乐、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呢?在教学实践中, 我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活动, 如“纠错字比赛”“妙笔生花”“我医标点”等活动。把有趣的活动与枯燥无味的文字训练结合在一起, 既调动了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积极性, 又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在课堂活动中, 教师要信任学生, 放手让学生自行修改, 要相信他们会修改得更好。同时, 学生在改完作文以后, 还可以讨论令自己迷惑的地方,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炫耀一下最令自己得意的地方, 以不少于一百字写下自己的自评感悟。例如有的学生这样写道:我一直担心我的文章写得不够好, 所以非常认真、仔细地修改了三遍。我自己认为文中描写“小明”在水里“戏水”的情景写得很棒, 希望读了这篇文章的同学多多提出你们的宝贵意见, 和我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我会很感激。这是一个学生写的自评, 完全是真心话, 心里话, 在小组评改作文中, 他收到了许多同学的建议。经过再次修改、推荐, 他的作品在校园的橱窗里展览。

篇4:情感教育和小学语文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师生关系  教学氛围  教学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49-02

1.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1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从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来看,一些老师还扮演着演讲者的角色,热衷于满堂灌把学生当作装知识的容器,以分数论英雄。还有一些老师整天抱怨学生对语文如何不感兴趣,他们恨铁不成钢,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成了学习的奴隶。语文学习也就成了一件头疼的事情。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1.2小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关系

情感教育和语文教学关系密切,对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学活动中,注重情感教育,积极调动情感教育的激发功能。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产生对语文的浓厚情趣,从而调动学习的主体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关心。对教学的责任感,都会感染学生,使学生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不断提高成绩。

2.情感的概念特征及其意义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同人的意识紧密地联系着。在日常生活中,情绪与情感常被混用,或者看作是同义词。实际上,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情绪和情感可以互相传递,情感具有理智性,社会性和易变性,理智性是指人在智力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它是和学生的认识活动,求知欲和对真理的探究相联系的。社会性是指人的情感往往受社会情景的制约。社会环境直接影响人们学习或生活的情绪易变性是指情境很容易使人的情感产生变化。所谓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语文新课程的设计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3.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

爱因斯坦说过,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所以情感教育必须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把情感教育运用到教学当中。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呢?

3.1实施情感课堂教学

营造宽松教学氛围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之中,是在语文课程中实现情感态度目标的最主要的环节和过程我们应该承认,语文课程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问题必须与语文教学本身相结合。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中的要点,重点。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难点,疑点。也要分析教材中作者和某些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努力体验其中的情感。以便真正把握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这可以说是情感教学中的备课与传统教学中的备课的不同之处,实施愉快教学是通过老师的情绪影响学生爱好的转变。

3.2優化课堂教学教法,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和发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的主阵地在于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适宜,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的传递,小学语文课堂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应注意角色的变换。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从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4.结语

综合以上论述可以发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比较紧迫。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新课改的今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情感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形式不拘一格。但无论有多少方法和形式,都必须依靠教师去实行。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对学生满怀深情,学会触景生情和动之以情。把情感教育真正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去,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雪梅.浅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2005(09)

篇5:小学语文教育网

如何静下来学习。

有的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静不下来,这时首先做的应该训练静坐,可不要觉得没意思,坚持下来定有改变,你没看错,就是什么也不干,就练习静坐,可以从5分钟开始,慢慢增加时间,静坐时间最多15分钟,不能再多,回家之后先静坐在写作业(这个训练方式幼儿园大班即可开始)。也可以进行书法的学习,软笔书法哦。

2

做作业的顺序:复习→功课→预习。

语文数学英语三科都按这个顺序去完成,以语文作业为例,先把今天课堂上讲的关于语文的复习一遍,再做作业,这个环节不能翻开书来做,不会的空着,完成之后再翻开书来修改,这样你才能对你知识掌握的情况有所了解,从而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最后一步预习,把第二页课上要讲的内容朗读一遍,课后生字朗读并一定读准确(平翘舌、前后鼻音),并进行扩词(对词汇量的积累帮助极大,家长陪同更好,以游戏的方式,比如和孩子一人扩一个词语,并书写在书上,为后面的听写做准备,后面的第5点我会讲到),生字解决之后,预习并没结束,还需要思考课后题,这个环节需要孩子把想到的答案和家长交流,家长无需判断其多错,目的只是引导孩子思考,并有个反馈的过程(当然要做到能交流,家长需要把这篇课文也读读,的确,家长会牺牲自己的时间,孩子的成长需要您的陪伴,一二年级陪伴好了,启蒙好了,三年级之后家长会轻松很多。

3

全部作业完成之后的自由支配时间如何安排。

现在的孩子课外生活极其丰富,各种班占据了课余时间,我这里想说的是一二年级语文学习,只要家长陪伴并引导的好,不需要任何机构,但是每天课外必须分给语文30分钟——45分钟的时间,那么这个时间段干什么?诵读经典。

多诵读,多背诵诗词等经典作品,语言是需要浸泡的。一年级开始《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和小学生必备古诗词;二年级开始成语故事和小古文。除了必备古诗词其余的经典熟读成诵,不用刻意,多读,每天的量可以根据孩子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建议:每天量少点,重在坚持,重在每天熏陶,如二年级:每天一个成语故事,一篇小古文,每天一首古诗词。不能轻视成语,成语故事就是历史故事,文言文的故事很多都是来源于成语故事,读一些历史,了解一些典故,加上多背背诗词,多读经典,培养语感,上古文就是水到渠的事。),经典的学习可按“家长孩子共读→背诵→引导讲解”的步骤进行,家长如能引导就引导,不能可以去喜马拉雅等APP寻找好的音频节目,(听音频课程或者看视频课程必须要做笔记,去买和课程相对应的书,不知道买什么版本的书家长欢迎加我们的微信咨询,任何年龄都需要牢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第二天早上起来复习前一天晚上背诵的古诗词,大声背诵。周末再把这周课外拓展的复习一遍,这样滚动复习,就会记得更牢固。

4

摘抄的好习惯(准备一个笔记本进行分类摘抄)。

读课外书的时候(现当代儿童文学作品)边读边勾画觉得写得好的词语或者句子(如风景优美的、人物细节描写很传神的等),这时千万不能停下来摘抄,不能影响阅读的连贯性,今天的阅读时间结束之后再开始摘抄,分类哦,比如写景的、人物动作的、人物语言的等,抄了一遍之后你会记得比只看牢固了一些,如果写作文的时候再用一遍那就等于又进了一步, 所以这个摘抄本对于你写作是很有帮助的,好词好句用在你作文适合的地方,这就是学以致用的一个很好的体现,同学们,这不是抄袭,这只是模仿,一切伟大作家的伟大作品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5

字词的听写

可以包含在第③点的自由支配时间里(每个年级都应该有这个听写的环节,只是低段尤为重要)

字词的积累,每天需要听写词语,语文书每篇课文“我会写”的生字,家长需要组词听写,尽可能扩词来听写,(这是预习时扩的词就派上用场啦)学生听写错的词语抄三遍,并且将该词抄写在错字本上。此时,不用马上听写错误的词语,可在背背经典之后再回来听写错误的词语(这个环节不能再复习),第二天听写新词语之前再听写前一天错误的词语,以此类推,到了周末复习这周错误的词语。(每个语文天地的词语其实就是这个单元的重点词语,可以在周末复习的诗歌一并进行)

6

阅读和写话

提到语文就离不开阅读和写作。但低段的孩子这两方面不用强求,更不用去刷阅读理解的题目。至于写话,利用好绘本,引导孩子多说,说的时候用完整的句子,句子不完整或者有语病的时候及时纠正,平时多做做句子排序的题,有套看的写话的书不错,我会在群里分享。

篇6:小学语文教育叙事

小学语文教育叙事

(一)作为一位平凡的小学语文教师,一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令人称羡的待遇。然而,我却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寻找生命的价值。在多年的教学中,体会到语文与生活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

课本即生活的记录。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第15课《落花生》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这篇课文,读后问学生学到什么,受到什么启发,从中受到什么教育。教学《落花生》这篇课文,我很喜欢这篇课文,因为课文中里“我”父亲讲了一句话,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而父亲接着说:“对,这就我是对你们的希望。”我教学时重点强调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我说现在的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有些同学经常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以为自己就很完美,很可爱,这样认为是不对的。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让全班学生知道,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以后要像花生那样不只讲究体面,也要讲内心。而平时的衣着打扮要求整齐清洁就行了,不追求华丽和昂贵。学生时代要讲究勤俭节约,勤奋好学,要把心思花在学习上,而不要花在衣着打扮上,正如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讲的“人不是美丽才可爱,而是可爱才美丽”。学习《火烧云》让我们明了了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人世苍桑,世态变迁,都能从语文课本里找到历史足迹。可以说,语文课本中的佳作,是富含生活浓汁的蜜,越品越有味,越钻研越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教学即生活的阐释。课堂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要在这里体会生活的苦与乐,感受生活的悲与喜,从中获得生活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既是对课本所记录的生活进行阐释,也是对自身的生活经历进行阐释。师生交流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互融。教学《荷花》这篇课文,同样是在欣赏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荷花,学生的体验却是千姿百态、见仁见智的。有的说:“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 有的说:“荷花,你的美让我陶醉。”有的说:“荷花,我要为你画张画,把你的美永远留下来。”有的说:“荷花,你是美的使者,谢谢你把美带给了我们。”有的说:“荷花,我要赞美你,我要歌唱你。”有的说:“荷花,你出污泥而不染,你是我学习的榜样。”有的说:“荷花,你翩翩起舞的姿态真是太迷人了,我一定会梦见你。”这是在融合了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之后和语文的崭新对话。我们完全有理由做出这样的推想:生活中爱画画的盼望着为荷花画张画,生活中爱唱歌的想到了歌唱荷花,生活中爱跳舞的迷恋于荷花的翩翩舞姿,生活中爱读书的折服于荷花的纯洁不染„„

阅读即生活的体验。阅读书本,就是阅读生活。《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七册第八单元的课文。它是一篇论理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正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那就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当我们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了数遍后,发现这真是一篇精彩极了的文章。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产生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领悟到的东西——爱。我被课文精彩的段落吸引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我们读了这段话,仿佛也领悟了:一个人活着,需要鼓励和赞扬,使自己能鼓起勇气去驾驶生活的小船向前挺进,另外,还需要一种警示的力量,提醒自己小心谨慎,更加努力。缺少前者,可能会失去信心,停滞不前,而缺少后者,则会骄傲自满,误入歧途,后悔一生。当然,课堂中的阅读是极为有限的,必须向生活延伸。大量的课外书籍以及标语、广告、产品说明等,都可以从中读到语文知识,读到生活的经验,读到人生的哲理。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方法指导,就必须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对生活的各种体验。

作文即生活的再现。作文就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再现,是学生审视人生、审视生活所产生的新奇和敏感的真实写照。写作来自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有理要讲。当前作文的最大弊病就是脱离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造成学生言不由衷、辞不达意,不是千篇一律,就是废话连篇,用文字反映生活的能力,自然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语文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生活的需要应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目标;同样,语文学习也不能离开生活实践,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不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语文,不为生活而学语文,语文就失去了生命力。

教师真挚、深厚的情感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有利于传导,教师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的情绪上就会产生共鸣。我会全身心的地爱孩子,用爱撑起一片蓝天,驱逐孩子心头的阴霾,让每张笑脸在阳光下灿烂。——这是我多年的心愿,为了这个心愿我一直努力的,本人将继续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愿“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香。”

小学语文教育叙事

(二)作为一位平凡的小学语文教师,一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令人称羡的待遇。然而,我却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寻找生命的价值。在多年的教学中,体会到语文与生活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

课本即生活的记录。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教学即生活的阐释。课堂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要在这里体会生活的苦与乐,感受生活的悲与喜,从中获得生活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既是对课本所记录的生活进行阐释,也是对自身的生活经历进行阐释。师生交流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互融。阅读即生活的体验。阅读书本,就是阅读生活。当然,课堂中的阅读是极为有限的,必须向生活延伸。大量的课外书籍以及标语、广告、产品说明等,都可以从中读到语文知识,读到生活的经验,读到人生的哲理。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方法指导,就必须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对生活的各种体验。

作文即生活的再现。作文就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再现,是学生审视人生、审视生活所产生的新奇和敏感的真实写照。写作来自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有理要讲。当前作文的最大弊病就是脱离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造成学生言不由衷、辞不达意,不是千篇一律,就是废话连篇,用文字反映生活的能力,自然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语文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生活的需要应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目标;同样,语文学习也不能离开生活实践,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不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语文,不为生活而学语文,语文就失去了生命力。

小学语文教育叙事

(三)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无个人味的语文课,犹如作家笔下塑造的缺乏个性的人物形象,对读者来说总是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一般地说,这样的语文课不可能是“有滋有味”的。

在教学中注重教育创新,培养学生学习意识,发现,挖掘学生潜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我认为这是对神圣教育事业的负责,对学生一生的负责,我曾经就有过一次深刻的亲身经历,感受到了实行新课程标准教学对学生的改变。让我看到一个学生从讨厌学习到热爱、主动学习的奇迹转变。

篇7:小学语文教育叙事

拿到二年级的课本,前后翻阅着,突然感到莫名的不安,那感觉像极了刚刚接一年级教学任务时的心情,那是一种没有底气的不安,一种手足无措的烦恼,这不安和烦恼取代了一年来由摸索走向成功的喜悦,竟从心底涌现出一种如履薄冰的恐惧。深深地呼出一口气,振奋起精神,该来的还要来,该做的还是要做!趁着学生们还没有上课,自己要把课本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确定本册的教学重点。

有了计划,心中那股不安随即被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所代替,自信又回到我的身上。我翻开语文课程标准,仔细的阅读分析,试着从中找到本册教学重点,理清这册的教学总体思路。

仔细学习了新课标,学习之余觉得找到了些感觉,思路逐渐的明晰起来。

于是,我制定了本册的总体思路:

一、继续以识字、写字为重点。

识字以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为主,鼓励学生课下识字,加大课下识字的数量。

写字在一年级的基础上,重点要求学生把字写美写好,提高审美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对这方面的教学和评价要和有趣形象的游戏、活动等结合起来,以适应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

二、阅读教学

继续定位在“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等一些基本的做法上。与一年级不同的是逐渐“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我的想法是努力把理解词句做的趣味些,浅显些,和缓些,让学生感觉不到学的知识再加深。还有的区别就是随着识字量的加大,二年级的课外阅读应该增加数量,怎样引导课外阅读也是二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

三、写话教学

这学期我打算用各种趣味的活动、方法来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写话。重点不在写了多少,而是着重培养孩子们的写话的兴趣,让他们能自发地去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感。

四、口语交际

根据一年级的经验,我们除了完成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外,把练习的重点放到课下(课间师生间、同学间的练习)、课上(课上回答问题时对口语交际的引导)与阅读结合(读书讲故事)。

五、综合性学习

根据实际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以语文观为背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计划制定出来了,但是怎样实施还是要动脑子的,不过,我可以有信心的走进我的学生中间了。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

最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报道:在一节数学课上,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举起了左手要求回答老师的问题。可是当老师问到他时,他却答不上来。感到奇怪的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老师由此感到了学生又一颗强烈的自尊心。他私下告诉这个学社,下次再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不会就高举右手。此后,每当看到他举左手,老师都努力给他机会让他答,举右手时则从不叫他。一段时间后,这个孩子变得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个报道深深的感动了我。假如,这个老师没发现这个孩子,或是讥讽他“不会举手凑什么热闹”。那么这个学生的未来又会怎样呢?——“破罐子破摔”的同时,深深的自卑进而觉得自己真的“无药可救”,或者产生一种强烈的抵触情绪,除了“捣蛋”还会产生恨。

篇8:小学语文赏识教育探析

一、给你的语言一点趣味, 让大家喜欢听你说话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主要工具, 一个有幽默感的人往往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小学语文的教学大纲在学生的口语练习方面也作出了重要的指示。

学生也有他们自己的交际网络, 他们都很希望得到大家的喜欢。我现在所带的这班学生, 那可算是个个“胆大妄为”。只要在课堂上给他们一点点空间讨论, 不把你吵个“天翻地覆”他们是不会罢休的。可见他们太喜欢讨论了。学生有讨论的自由, 我们可不能随便抹杀。但是, 最令人头痛的是:为什么他们就不按照你的规矩来呢?我想大家的心里都闪现过这样的问题吧?更可怕的还是他们这么一番“撕杀”却得不到老师所渴望的结局。

我也见过许多的文章针对学生的讨论、交流, 有一番详细的解释。当然, 最后的结果还是落到了一点上面:讨论要有针对性, 带着重要的问题进行讨论。一方面这个结论确实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不是给学生带上了一个无形的枷锁么?更麻烦的问题来了, 到底这里的针对性又是什么?难道每篇文章都有明确的针对性问题么?一个针对性可不能从开始讨论一直持续到讨论的结束的, 学生们很容易厌倦一堂课抓住一个问题一直讲。

人是灵活的, 随机应变可是人类的特权。当然, 我在学生讨论的时候可没忘记紧紧抓住学生特感兴趣的问题, 进行更深层次的提问, 逐步延伸与拓展知识, 让他们感觉到原来老师都知道他们的想法。这样不仅在课堂上灵活地解决了一个个重难点, 而且也为学生提供和开拓了更多发展的空间。

二、运用鼓励性语言激活学生的主体性

作业是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窗口, 而教师批改作业时的评语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认可和评价。教师在作业本上针对学生作业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写下简短的具有鼓励性的评语, 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强的指导和激励作用, 不但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 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教师是天底下最富有人情味儿的职业, 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师生和谐融洽的关系。这种和谐融洽关系的建立与持续的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都知道“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从心理学的角度讲, 每个学生都是希望得到老师赞美的, 而这种赞美常常是通过老师的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和诚挚的情感来传递的。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真正的朋友, 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自己良师益友。学生只有在富有人情味儿的教学氛围中, 才愿意真正地和老师一起在教学实践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常常听到某些学生把不喜欢语文学习的原因归咎于不喜欢语文老师。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上存在的比例不小, 究其原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 因此, 教师要用多鼓励性话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用鼓励性语言可以激活语文课堂,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学活动必然充满活力, 学生能积极参与, 主动去学习, 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三、语文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注意事项

评价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是对老师能力的一种考验。有位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 读后, 老师说:“读得很好, 真棒”。而另一位老师评价说:“你读得很流畅, 很好。如果能在重点词句上加强语气, 把感情读出来就会更好!”她让学生再试读一遍, 果然, 这次学生读得更加完美。这种评价针对性强,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于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健康成长。应用赏识教育要正确客观地分析, 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 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 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因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 这不仅对该生起不到真正作用, 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 让他们感觉到赏识的一种虚伪性, 同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度。同样赏识不能过度, 这样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 会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 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同时赏识要因人而异。如:对胆小好学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对调皮、好动的学生, 要在适当赏识的同时提出新要求, 规范其行为, 克服不良习惯。

总之, 教学中, 由于进行赏识教育, 挖掘了学生的潜能, 使其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使学生健康的个性得到张扬。赏识的方法千千万, 赏识的结果万万千。希望我们每个教师都能赏识自己的学生, 使他们在学校快快乐乐地学习, 轻轻松松地生活。让我们继续努力, 坚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赏识教育, 相信你一定会受益多多。老师们, 给孩子一份赏识, 一份真爱吧, 用“你真棒、你真行”这样的甘霖, 用教师爱的心雨, 浇灌孩子们, 使之长成参天大树!

摘要: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 是爱的教育, 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 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 逐步形成燎原之势, 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 使孩子自暴自弃, 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 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 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所以, 作为一名教师, 应该学会赏识, 善于赏识, 这样会让学生们爱上语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赏识教育,激励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0年8月.

[2].刘京海.《成功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9年8月.

上一篇:歌颂雷锋的歌曲:学习雷锋歌词下一篇:六年级班主任上学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