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英语口语考试篇目

2024-04-30

2024.12英语口语考试篇目(共8篇)

篇1:2024.12英语口语考试篇目

一、医疗费用过高

How To Reduce Medical Expenses

There has been a discussion recently about how to reduce medical expenses.It is obvious that the past decade has witnessed a steady increase in the expense of medical and examination.Besides,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such as laid-off workers,farmer workers are unlikely to afford the expense of medical treatment when they get seriously ill,thus lose the opportunity to get cured.Therefore,it is high time that ways were found to reduce the significant cost of medical care in China.Firstly,our government should work out more favorable policies to make more people have access to the medical insurance assistance.Secondly,laws should be made to control the high price of some medicines.Finally,doctors should build up their professional ethics,and don’t accept extra money.Personally,I think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significant cost of medical care.On the one hand,it is beneficial to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On the other hand,it contribute a lot to the harmonious society.All in all,medical expenses should be reduced for the benefit of the people as well as the society.二、大学生自主创业

On Self-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Nowadays,the government is trying to help the general public,especially college graduates,to change their mentality about employment.The government sets flexible and diverse forms of employment and encourages people to find jobs on their own or self-employed.Self-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shows two facets.On the one side,college students are full of innovative spirit.The enthusiasm that newborn calves are not afraid of tigers is necessary for each self-employer.Having mastered modern technologies,they are theoretically and knowledgeably competent.Besides,the government has enacted some favorable policies to support self-employment.On the other side,college graduates are lack of capital money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which is easy lead them to fail.As far as I am concerned,self-employment is a good way to alleviate employment pressure for the government.Moreover,it i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college graduates to make their dreams come true and actualize their personal value.三、社会信任危机

Loss of Social Trus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a worrying social problem also arises--people gradually trust each other less and less,especially among strangers.This phenomenon will bring many unfavorable consequences.First and foremost,people will lose a lot of fun since they became cautious all the time.What make matters worse,the general expense of doing things rise abruptly as a result of the fact that people don’t want to help strangers.Finally,if this matter is not properly settled,it will pose a threat to the national education.It is high time that we called on the efforts from all sides 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 properly.For one thing,the government should make all efforts to create a harmonious social atmosphere.For another,teachers should size every chance to stimulate affection in the hearts of the students.Finally,the mass media should als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restoring mutual trust.No matter whether this problem is natural result of social development,it is important that we find a satisfactory solution to it in this transitional period.四、国际学术会议志愿者

Volunteer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Good evening,ladies and gentlemen,it’s my great honor to have the chance to run for the volunteer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o be hosted by our university.I’m Susan,a sophomore majoring in English.I’m positive I can be qualified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s.First of all,I specialize in English and my fluent oral English will do enormous help to my work as a volunteer.Besides,I have served as volunteer for two grand sports games.Consequently,I accumulated sufficient experience.More importantly,I am an energetic person full of passion and enthusiasm for volunteer work.If I were elected,I would go to great lengths to participate in the training and make myself qualified.Moreover,I would place more importance on team spirit and cooperate with others.To sum up,I would make every effort to finish the mission assigned to me.Please trust me,and trust your choice.Thank you.

篇2:2024.12英语口语考试篇目

共30篇 / 10

目录

一、文言文

六上:为学;

六下:天时不如地利、橘逾淮为枳;

七上:伤仲永、周处、小石潭记、卖油翁、核舟记、口技、愚公移山;

七下:陋室铭、爱莲说、王顾左右而言他、公输、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八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孔孟论学、黄生借书说、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八下:黔之驴、狼;

九上:记承天夜游、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九下:陈涉世家、出师表、桃花源记、捕蛇者说、登泰山记。

二、古诗

需要背诵及鉴赏的篇目:

观沧海、望岳、饮湖上初晴后雨、钱塘湖春行、黄鹤楼、山居秋暝、送友人、卖炭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题破山寺后山院

江城子·密州出猎、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诉衷情、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四块玉·别情(不需默写)天净沙·秋、天净沙·秋思、水仙子·咏江南(不需默写)。

仅需默写篇目:

迢迢牵牛星、雨晴、过零丁洋、题都城南庄、归园田居、观书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生查子·元夕、观猎、竹枝词。/ 10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饮湖上初晴雨后》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 / 10

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送友人》李白 / 10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5 / 10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0、《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0 【蝶恋花】(柳永,宋)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3【如梦令】(李清照,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诉衷情】(陆游,宋)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10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四块玉·别情】(关汉卿,元)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0 【天净沙·秋】(白朴,元)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0 【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元)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10 【迢迢牵牛星】(佚名,汉)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雨晴】(王驾,唐)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题都城南庄】(崔护,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魏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观书有感·其二】(朱熹,宋)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南宋)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宋)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观猎】(王维,唐)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竹枝词】(刘禹锡,唐)

篇3:2024.12英语口语考试篇目

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是设计一些简单的阅读理解活动,却将大部分时间用于阅读文本中的语言知识讲解。这样的教学设计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导致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都是被动的接受者,无法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实践与体验。在阅读教学中巧设悬念,能在教学双方之间建立信息沟,使得交际成为真正的需求,进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进行,从2016年开始大部分自行命制试卷的省、市将逐步回归使用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统一试卷。作为英语学科,此次改革的重点和核心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现状,而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以及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阅读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把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描述为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育部2003)。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见图1)。不难看出,此次新高考改革实际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次回归,从以语言知识教学为核心的应试教学回归到以尊重语言教学本质以及语言教学规律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英语教学。

二、设置悬念———猜测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设置悬念主要是通过设计猜测活动展开的。猜测活动的双方存在信息沟,使得交际成为真正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另外,教师若想让学生愿猜、能猜,就需要调动与激活学生的相关图式,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杜锐2015)。英语阅读教学一般包括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教学环节。阅读前环节即导入环节,是英语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启动学生心智,把学生引入新课程的学习。在课堂导入中,教师应激活学生大脑中已有的信息,精心设计的读前活动要能抓住学生的心弦,促使学生情绪高涨,进入智力振奋状态(车向军2015)。读中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在培养学生各种阅读技能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在文本解读之后的阅读后环节,教师需要设计开放性的教学活动,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认知关联,表达心声(马世飞2016)。

三、教学例析

(一)教学内容介绍

以校本补充阅读篇目A Valentine Story为例,这篇阅读故事讲述了男主角John在图书馆被一本书上的笔记所吸引,并通过努力和书的主人———女主角Hollis取得联系。之后,John到海外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期间,两人通过信件交流。战后,两人相约在纽约中心站相见。在等待的过程中,John被一位路过的年轻漂亮的女士所吸引,他非常希望这位女士就是在过去一年中在他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的Hollis。但是,戴着他们约定标志的却是在那位年轻漂亮女士后面的一位年过四十的身体肥胖的女士。虽然有些不情愿,但John仍然决定与这位女士相认。然而,当他介绍完自己并邀请对方共进晚餐之后,这位年长的肥胖的女士告诉他,是刚才那位年轻漂亮的女士让她在衣服上戴上这朵玫瑰,她说这是一个测试。这是Hollis的智慧,通过对不具吸引力的事物的反应可以看出一个人心灵最真实的本质。

(二)读前环节的悬念设置

这堂课开始前,教师在PPT上呈现两张字迹清晰的笔记本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两人的笔记思考并讨论两人可能具有什么样的性格;他或她是否长得好看;他或她是否喜欢体育;他或她是否擅长数学;他或她是否有女朋友或男朋友。在讨论之前,教师要求学生最好使用以下句型:

He/She is...because his/her handwriting is...

S1:I think the first person is kind and well-disciplined because his or her handwriting is neat,clear and beautiful.

S2:I think the second person may be a good-looking boy because his handwriting is free and has his own feature.

在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之后,教师继续追问:

T:Then,do you think he has a girlfriend?

S2:Yes,of course.

T:Ok,I can’t agree more with your idea about the second person.He is good-looking and has a girlfriend.Do you want to know who on earth he is?

S2:Yes!

T:It’s me.That’s my handwriting.Yes,I’m good-looking and I not only have a girlfriend but have a wife.Oh,no,no!I only have a wife.

S2:Hahaha.

【设计说明】阅读之前,由于学生对阅读内容完全陌生,教师可以在此时利用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差,根据文本内容合理设计猜测活动,设置悬念。在此教学设计中,学生非常熟悉两张图片中笔迹的主人,但是又不知道具体是谁,这样的悬念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没有进行简单的、笼统的提问,而是将问题具体化,提高了问题的趣味性,强化了学生讨论的热情。在对笔迹主人的性格进行了充分讨论之后,学生已经非常迫切地想知道他们的猜测是否与本人的性格相符。同时,加入教师本人的笔迹,成功地制造了意外,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让学生意识到一个人的笔迹与其性格之间的微妙关系。

(三)读后环节的悬念设置

在完成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基于此部分的阅读对故事下一部分的发展进行猜测。

【设计说明】在学生完成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文本结局的开放性及不完整性,合理地设置悬念。在此教学案例中,教师在本课时只进行了故事第一部分的阅读,由故事开头到戴着约定标志的年过四十的身材肥胖的女士出现,而故事第二部分的阅读将在下一课时进行。将故事分成两部分进行阅读,既保证了适当的课堂阅读量,又制造了阅读悬念:John会不会与这位女士相认?他们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前面那位年轻漂亮的女士是谁?在读后环节,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充分发掘和利用阅读材料,让学生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学识才智、情感态度来充实文中的人物或事物,拓宽文本的情境,使情感得以升华,得到新的感悟和收获(转引自江敏,2015)。在理解文本事实的基础上,对故事情节进行猜测,可以让学生“针对课文主题挖掘含义,发挥联想,联系实际,建立真实语境,开展真实交际,从而融入用英语思考、交流、做事、做人的环境之中”(转引自梅学芳,2015)。此处的悬念设置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强化了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动机,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S1:John would recognize himself with the over-weight woman.Although he is disappointed about her appearance,it is her letters that accompanied him to live through the past year.What matters is not appearance or age but inner qualities.

S2:John would run away for he couldn’t bear to live with a woman who is much older than him.

S3:The over-weight woman is not real Miss Hollis.The real Miss Hollis is the young and beautiful lady who has just passed by.The over-weight woman is just a kind of test.

...

结束语

此次新高考改革实际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次回归,从以语言知识教学为核心的应试教学回归到以尊重语言教学本质及语言教学规律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英语教学。在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要实现英语教学的真正回归,首先是教师教学思想与实践的双线回归,其次是学生学习目的的回归。如果学生始终带着功利的思想学习,回归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将无从谈起,因此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内在动机,改变其功利的学习思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此次改革的效果。

兴趣和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重要情感态度因素。教师应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教师在读前环节巧妙地设置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激活相关的背景图式,为后续的阅读做好充分准备;教师在读后环节巧妙地设置悬念,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提供更强的动机,为学生的思维拓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参考文献

车向军.2015.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阅读教学活动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8):38-42.

杜锐.2015.猜测活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36-41.

江敏.2015.如何有效开展评判性阅读教学---一次磨课带来的启示[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8):59-65.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马世飞.2016.英语阅读课后文本阶段的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55-59.

篇4:小学英语阅读篇目快乐教学法探讨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天性,应该以构建快乐学习课堂为主导。其中,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从英语课程的特点出发,合理运用快乐教学法,增添英语知识的学习乐趣。笔者主要针对小学英语阅读篇目的快乐教学法作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 阅读篇目 快乐教学法

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所占的地位十分重要,能够激发小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培养读写能力、发展个性、拓展思维,以及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对英语文化产生更深层次的了解与认识。而运用快乐教学法,能够推动小学英语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也十分关键。

一、小学英语阅读篇目快乐教学法的主要作用

首先,能够营造一个活跃轻松的英语课堂氛围,小学英语教师在阅读篇目教学中运用快乐教学法,把学生放在首位,使课堂气氛变的活跃轻松,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都会十分愉悦,还能够提升教学效果,让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其次,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快乐教学法的应用,教师可以使用幽默风趣或温和亲切的话语进行授课,给予小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动力与信心,学生能够感受到快乐,师生间的关系会愈加和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更加努力、主动。再次,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快乐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舒缓紧张,释放心理压力,消除不安焦躁的情绪,也能够缓解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消极与抵触心态,学习兴趣将会逐渐浓厚,他们也可以投入到英语阅读篇目学习中,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英语能力与素质。

二、小学英语阅读篇目快乐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运用恰当的新课导入方式。在小学英语阅读篇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运用快乐教学法时,应该注重从新课导入开始,从课堂起始环节开始着手,为构建快乐学习课堂做好铺垫。在小学英语阅读篇目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动听、简单且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或儿歌导入新课,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到学习状态,提升他们的学习注意力,还能够让小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英语阅读篇目内容。除此之外,小学英语教师也可以使用游戏、实物、图片或谜语等新课导入方式,让英语阅读篇目教学一开始就能够吸引学生。例如,在进行《At the zoo》教学时,对于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一些英语教材中动物的图片或者是视频,以此增添阅读篇目教学的趣味性,增添新课导入环节的快乐感,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深度挖掘阅读篇目的内容。在小学英语阅读篇目教学实践中,当学生看到较长篇幅的阅读内容与较多生词时,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或畏难情绪,显得不知所措,对阅读内容丧失学习兴趣。此时,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快乐教学法的优势,深度挖掘阅读篇目的内容,把学习内容进行合理转化,可以将阅读篇目中的知识转变为图片或动画,让小学生观看,从而理解学习内容;教师也可以具体的学习内容整理到图文并茂形式,把一些关键词汇做成卡片,一边学习阅读内容,一边把卡片与图片粘贴在黑板上,从而使整个阅读内容完整而灵活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进行《Look at me》教学时,阅读篇目的主要内容是人体各个部位,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幅人体结构图,并标上英文单词和汉字,把学习内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促使小学生积极参与阅读篇目内容的学习。

3.设计多种新颖的阅读方式。对于小学英语阅读篇目教学来说,学习主题是阅读材料,而且阅读教学不仅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的主旨大意,还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运用快乐教学法时,需要设计多种新颖的阅读方式,在增添阅读篇目教学乐趣的同时,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对于不同类型的阅读篇目,教师可以设置多种多样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比如男女生对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和模仿录音读等,以反复朗读为基础,以读促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并通过流利的朗读增强学习英语知识的信心。另外,教师可以针对英语阅读篇目设计一些问题或任务,然后再让小学生进行阅读,通过有效的阅读,他们能够顺利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感受到快乐的满足,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阅读篇目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等出发,合理运用快乐教学法,充分发挥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势,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并不断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英语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郭瑜.小学英语快乐教学方法探讨[J].电子制作,2015,06:291.

[2]卢宴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217.

[3]裴永梅.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20:140.

作者简介:

陈茂兰(1970-),女,山东临朐人,山东师范大学(毕业院校),石佛学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

篇5:2024.12英语口语考试篇目

1.5 噪声污染防治工程原理1.5.1 吸声降噪A.吸声材料(结构)及其应用.387B.吸声材料(结构)的基本类型.388C.吸声材料(结构)的吸声系数D.房间平均吸声吸声和吸声量.392E.材料吸声特性的其他量(声阻抗、流阻、空隙率)..3931.5.2 隔声降噪A.空气声隔离.394B.撞击声的隔离.3981.5.3 消声降噪A.消声器的分类和特征(阻性、抗性)400B.消声器设计的基本要求..40

1C.消声器声学性能的评价..402D.消声器空气动力学性能的评价..403E.消声器测量方法..4041.6 振动污染防治工程原理1.6.1 振动隔离的基本原理A.隔振措施分类(积极隔振、消极隔振)..405B.隔振原理C.隔振效果评价、提高隔振效率的原则..408

1.6.2 阻尼减振的基本原理..410

(工程材料内阻尼、液体的捻滞阻尼、结合面阻尼与库伦摩擦阻尼、冲击阻尼、辐射阻尼、磁电效应阻尼)

第2章 物理污染控制工程实践2.1 吸声降噪工程2.1.1 多孔吸声材料(典型材料和特点)415A.多孔材料吸声机理(黏滞和热传导)416B.影响吸声性能的因素(厚度、密度、空气层、护面层、温度、湿度).416C.常用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4192.1.2 共振吸声结构A.薄板共振吸声结构420B.薄膜共振吸声结构.421C.单腔共振吸声结构422D.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423E.微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426F.空间吸声体4272.1.3 吸声降噪A.吸声降噪机理.428B.室内声场分析.429C.典型室内声场和专用声学实验室.431D.吸声降噪效果的估算431E.吸声降噪的设计原则与程序.4332.2 隔声降噪工程2.2.1 单层壁的隔声..4342.2.2 双层壁的隔声4402.2.3 多层复合结构的隔声(附加弹性面层复合壁、多层复合壁、薄板阻

2.3.6 高压排气消声器(节流降压、小孔喷注、多孔扩散)....4852.3.7 干涉型消声器和有源型消声器..4892.4 隔振工程2.4.1 常用隔振器分类.4912.4.2 隔振应用技术(设计原则、设计步骤、隔振器材的选择).5042.4.3 阻尼材料的性能、基本结构、影响因素及应用技术)505 尼).4432.2.4 管道隔声..4462.2.5 组合间壁的隔声及空、隙壁对隔声的影响..4482.2.6 隔声设计的程序和基本模型.4502.2.7 隔声罩的设计和应用..4532.2.8 隔声间的设计和应用.4552.2.9 隔声窗的设计和应用.4572.2.10 声屏障的设计和应用...4602.3 消声降噪工程2.3.1 阻性消声器A.阻性消声器的分类.464B.阻性消声器消声原理和消声值的估算方法465C.上限失效频率及其控制466D.阻性消声器的设计4682.3.2 扩张室消声器(膨胀式消声器)A.消声原理及分类.471B.扩张室消声器消声量的计算.471C.扩张室消声器的设计.4762.3.3 共振腔式消声器A.消声原理及分类.479B.共振腔消声器消声量的计算.479C.共振腔消声器的设计.4812.3.4 阻抗复合式消声器..4832.3.5 微穿孔板消声器...48

42.5 噪声和振动控制系统设计 2.5.1 噪声控制的基本方法(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接受者防护).511 2.5.2 噪声控制的基本程序.517

第3章 主要电磁污染源及其特性3.1 电磁场基本原理3.1.1 静电场(库伦定理、电场强度、电位、电偶极子、高斯通量定理、静电场基本方程、镜像法、电容、部分电容、电场能量).521

3.1.2 恒定电场(电流密度、欧姆定律、电导、电阻)5383.1.3 恒定磁场(磁通密度B、毕奥-萨伐尔定律、磁通连续性定理、磁场3.4.1 电磁辐射对信号接收的干扰5903.4.2 强电系统对弱点系统的干扰和危险影响5913.4.3 空间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592

第4章 电磁污染防治基本方法4.1 场强测量方法 强度H、磁化强度M、安培环路定律、矢量磁位A、镜像法、电感L、磁场能量BH/2).5483.1.4 时变电磁场A.电磁感应(感应电动势e)557B.麦克斯韦方程组558C.广义波动方程559D.趋肤效应561E.地上架空工频交流水平长直导线的电磁场.5633.1.5 电磁辐射与射频电磁场.5653.2 电磁耦合途径3.2.1 辐射耦合(射频电磁场一个波长范围外以空间辐射方式).5703.2.2 传导耦合(通过电路间公共阻抗或互阻抗形成的耦合)5733.2.3 电感应耦合(电容性耦合)5743.2.4 磁感应耦合(点感性耦合).5753.3 大环境中的电磁污染3.3.1 电磁发射系统的电磁辐射与污染5763.3.2 电力系统的电磁污染.581A.电晕放电和间隙放电B.工频电场582C.工频磁场582D.电力线路对平行接近的通信线路的危险影响5843.3.3 电气化铁道产生的电磁污染.5883.4 电磁污染的主要危害

4.1.1 电磁环境、污染源监测仪器和基本方法596 4.1.2 工频电场测量(测量设备、电场强度的测量、影响因素)...599 4.1.3 工频磁场测量(测量仪表、测量方法、影响因素)....602 4.1.4 无线电干扰测量603 4.1.5 高频信号场(电场强度、磁场强度)测量..607 4.2 电磁环境管理法规.608 4.3 电磁环境评价标准 4.3.1 电磁辐射标准制定的原则与依据610 4.3.2 ICNIRP关于电场、磁场和电磁场暴露的限制611 4.3.3 我国关于电场、磁场和电磁场暴露的限制.615 4.3.4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防护限值、辐射源的管理)619 4.3.5 高压交流架空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制.62

篇6:2024.12英语口语考试篇目

1.《冰心诗四首》前两首是以母爱为主题的抒情短诗,后两首是鼓励青年努力奋斗、积极奉献的哲理小诗。四首诗风格细腻明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哲理,语言清新俏丽,淡远而又不乏深沉。

2.《社戏》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

3.《春》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按照盼春、绘春和赞春的思路来结构全文。在绘春部分,依次描绘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最后运用比喻,突出春天新、美、力的特征。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歌唱春的创造力及其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勇向前。4.《济南的冬天》以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济南无风、无雾(响晴),无毒日(温晴)的宝地特点,然后,从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不结冰的水三个方面写了济南的冬天。表达了对济南的赞美之情。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准确、优美的文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5.《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全文紧紧围绕“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论题,论述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通过对百草园的自由欢乐的乐园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通过比照,说明了封建教育方法、内容对儿童天性的束缚。

7.《月迹》记叙了一家几个孩童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描绘了皎洁的月色和到处映现月亮的景象,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文章线索清晰,富于童趣,立意丰富而深刻。

8.《松鼠》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开头用一句话概括而有层次的点名松鼠的总特征,进而生动具体的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征,最后补充说明了它的用途,思路清晰,结构严密,语言生动。

9.《沁园春 雪》赞美了祖国美好的河山,由美好的河山引出英雄人物,表现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本词围绕一个“雪”字写景抒情,上阕写的是我国北方的壮丽雪景,抓住“望、欲、看”三个动作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融情于景。下阕重在抒情、议论,以一个“引”字过渡到对古今人物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卜算子咏梅》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10.《七律长征》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艺术特色:(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①本诗以“万水千山”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通过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凸现长征精神;②依据生活的真实顺序叙述长征途中的典型场景和史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直接抒情除外)——“腾”“走”以动写静、“暖”“寒”赋予云崖、铁索以感情色彩、“更喜”“开颜”将雪山之貌与红军之情相交融;(2)本诗巧用夸张手法——颔联,体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气魄,体现了诗作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

11.《我的母亲》中的母亲是一个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儿女身上,为家庭奉献了一生,有一定的文化和丰富的情感,才具被封建社会埋没的普通妇女。作者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妇女的同情。

12.《小石潭记》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优美和寂静,抒发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13.《记承天寺夜游》用美景衬托了自己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抒写自我排遣、随缘自适的乐观豁达的胸怀。

14.《苏州园林>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圆林的赞赏和眷恋之情。

15.《幽径悲剧》一文写北大燕园内,作者自家住处附近一条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的悲剧。作者把株古藤萝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整个时代的悲剧。对“真善美”毁于无情无义的愚氓之手,抒发了强烈的痛悼之情和严厉的谴责。

16.《马说》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其真不知马”是文章的主旨,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借千里马为喻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行为。作者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的人材,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17.《紫藤萝瀑布》通过对紫藤萝花盛开的描述以及过去遭遇的回忆,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紫藤萝花启示作者由个人情感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18.《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是一篇谈人的精神追求的哲理性议论文,文章开篇引述名言后,直接提出了论点,并作适当分析;文章的结尾结合所举事例和自己的实际加以重申。反复强调使中心观点鲜明突出。文章运用举例、引用等说明方法,说明了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道理,提倡人们在生活中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19《陋室铭》用比兴、对偶等手法,语言优美,音调铿锵,作者通过给自己的陋室作铭,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20.《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描述了沙漠里千百年以来被视为魔鬼作怪的可怕现象,从科学的角度作出了正确的解释,表明了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加以阐释的真理。

2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篇说明文,标题是个设问句,巧妙抓住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红”)提出问题,有助于提示文章的中心;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接下来作者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和诠释等说明方法,以横向说明的逻辑顺序从物质基础、物理学基础、生理需要等角度和以纵向说明的时间顺序从进化观点、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等角度说明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22.《孔乙己》从孔乙己这一面看,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从民众这一面看,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23.《散步》课文以“我”为中心人物,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渐次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作者以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出深意。散步是小事,作者也只写了几个细节,但由于没有停留在表现人之常情上,而是开掘出颂扬传统美德上,所以,写得既明快又含蓄,既浅显又深刻,读来引发共鸣,令人掩卷深思。

24.《送东阳马生序》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而功成名就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太学生东阳人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本文的中心是劝学。

25.《鼎湖山听泉》通过在鼎湖山听泉的经历,感受到了山泉是山的灵魂,从自己对泉水喜爱之情的不断升华中透出对人生的见解:美感是充满生机的,历史是生生不息的。

26.《故乡》以“我”回乡活动为线索,按“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见闻感受,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巨大变化,反映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与剥削下农村日益破产,农民的生活痛苦的社会现实,揭示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精神束缚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隔膜,表达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27.《我的叔叔于勒》写了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贫富变化而对他态度的变化,表现他们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嘴脸,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金钱至上的关系。

28.《在烈日和暴雨下》描绘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恶劣的环境中痛苦挣扎的悲惨遭遇,揭示黑暗旧社会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劳动人民无情折磨,劳动人民想用自己的劳动来改善生活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29.《成功》以作者个人经历说道理,分析了成功的三个必要条件,并且着重指出了不论治学或者干事业,都不能只依靠天资和机遇,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走向成功。

30.《学问和智慧》针对当时社会不辨学问与智慧关系的现象,辩证阐述两者的不同内涵以及相互关系:学问离不开智慧,智慧也离不开学问。强调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主张重视能力培养,要学问更要智慧,要知识更要能力。

31.《散文家谈散文》通过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评论点出《白鹭》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特点,正如文章中所说的《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32.《小说家谈小说》通过对《百合花》的深入细致分析,提出“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描写获得人物的印象”,以及细节描写需要“自然和巧妙”的观点,对文学作品分析和鉴赏具有指导意义。

33.《诗人谈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诗歌评论,表现了作者独特的眼光、独特的感受,独特的理解,简练而准确地概括出诗的特点,也表明作者的见解,认为这首诗有“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34.《陈涉世家》记叙了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浩大的声势,着重表现陈胜的伟大抱负和远见卓识以及在反秦关键时刻所显示出的非凡谋略和领导才干,歌颂农民战争的伟大力量。

35.《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进入、离开、再寻”的顺序,为我们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厌弃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36.《捕蛇者说》通过蒋氏祖孙三代宁可死于毒蛇之口,而求免于苛税的记述,点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题,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表达作者对广大劳动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37.《岳阳楼记》热情赞颂滕子京谪守巴陵后的光辉政绩,生动描写洞庭湖的雄伟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观景所触发的“悲喜”之情;通过褒扬“古仁人之心”,贬抑一般“迁客骚人”的“悲”、“喜”观,抒发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宽广胸怀和远大抱负。38.《醉翁亭记》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作者用一个“乐”字连缀全篇,写山水是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不绝于途,是表现滁人和平生活之乐;写酿泉为酒,野肴铺席,觥筹交错,是表达“宴酣之乐”;写鸣声婉转,飞荡林间,是显示禽鸟之乐。而所有这些“乐”,又都是为突出作者的自我陶醉的“乐其乐”。39.《绿》这篇记游散文,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成功地运用了烘托和衬托的手法突出梅雨潭的绿的奇异、醉人)

40.《囚绿记》通过回忆自己一年前在寓所窗前因爱绿而囚绿的经历,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表达了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爱国情怀。

41.《藤野先生》通过回忆藤野先生对自己的亲切关怀与严格教诲,赞扬了他的正直热忱、治学严谨与博大胸怀,表达了“我”对他的怀念与感激,并追述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历程,表现了不忘恩师教诲,认真做人的决心及疗救国人的爱国热情。

42.《给我的孩子们》通过回忆孩子们的往事,表达作者对孩子们心灵健康的关怀,赞扬他们率真、自然的天性,表达作者对纯真人性在成长中终将被世俗社会所磨灭的悲哀和对真善美的向往。

43.《呼兰河传》回忆童年在祖父后花园的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表现了亲近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和快乐,寄托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自由纯真的生活的向往。作者在文字中倾注了热切的情感,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旺盛灿烂的生命图景,显得生机勃勃,情趣盎然。语言清新活泼,用于明快朴素,笔触所至,皆有灵气,活画出小女孩天真烂漫。有时又自言自语,充满了孩子气。

44.《邹忌讽齐王纳谏》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小事(自己与徐公比美,受妻妾客的逢迎)设喻,进而讽谏(委婉劝说)齐王必须广开言路,最终使齐国大治的故事。文章细致地刻画了一个精细、聪明的谋臣形象,并通过此艺术形象给人们以深刻的思想启示: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被表象所迷惑;不偏听偏信,广泛听取意见;重视批评,警惕逢迎!

45.《鱼我所欲也》先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并进行论证。教导人们“义”比生命重要,人应该保持“本心”。认为那种不顾礼义,为私利而抛弃原则的不义行为是可耻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列举六个事例,接着由个别到一般据事论理,再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推论,阐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和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最后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忧患能激励人奋起,使人取得生存和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最终导致死亡。)46.《愚公移山》是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它并不是提倡挖山,而是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告诉人们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

47.《出师表》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刘后主提出建议(弄清哪三条建议),希望刘禅修明国内政治,治理好国家,给北伐战争提供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在文中,诸葛亮以恳切的言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规劝刘禅以史为鉴,亲贤远佞,以及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同时,也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感恩图报的深情以及他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

篇7:2024.12英语口语考试篇目

1.孔子语录(论语十则)2.鱼我所欲也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5.邹忌讽秦王纳谏6.出师表7.桃花源记 8.三峡9.杂说

(四)马悦10.小石潭记11.陋室铭 12.岳阳楼记13.醉翁亭记14.记承天寺夜游15.爱莲说 16.送东阳马生序17.关雎18.蒹葭19.观沧海20.饮酒(陶潜)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2.次北固山下23.使至塞上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5.行路难26.望岳27.春望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1.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32.观刈麦33.钱塘湖春行 34.雁门太守行35.赤壁36.泊秦淮37.夜雨寄北38.无题 39.相见欢40.渔家傲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42.登飞来峰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44.水调歌头 45.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46.过零丁洋47.天净沙·求死(枯藤老树昏鸦)48.山坡羊·潼关怀古49.己亥杂诗50.渡荆门送别 51.归园田居(其三)52.登岳阳楼(其一)53.望江南 54.武陵春

名著导读:

篇8:2024.12英语口语考试篇目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而形貌昳丽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5、王之蔽甚矣

6、面刺寡人之过

7、时时而间进

8、而复问其妾曰

9、莫不有求于王

10、虽欲言,无可进者

11、谤讥于市朝

二、辨析下列加点词,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朝服衣冠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皆朝于齐

孰视之

能谤讥于市朝

于是入朝见威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

徐公来,孰视之

能谤讥于市朝

暮寝而思之

皆朝于齐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臣之妻私臣

三、说明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1、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2、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四、解释下列短语。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门庭若市

3、旦曰

4、能谤讥于市朝

5、明日

6、时时而间进

7、期年

8、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五、判断下列特殊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客从外来,与坐谈

3、忌不自信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延

六、翻译下列句子。

1、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七、阅读“于是入朝见威王,„„王之蔽甚矣。”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1、本段中,邹忌以一_____之事喻一____之事,从、两方面分析论述,得出结论“

。”

2、本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

3、用一句话概括本段的意思。

※《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二者不可得兼

2、死亦我所恶

3、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茍得也

4、故患有所不避也

5、贤者能勿丧耳

6、一箪食,一豆羹

7、蹴尓而与之

8、向为身死而不受

9、所识穷乏者得我

10、是亦不可以已乎

1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1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3、乞人不屑也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为”字的用法。

故不为茍得也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三、阅读“鱼,我所欲也„„贤者能勿丧耳。”一段,回答问题。

1、给本段划分层次,再写出各层次的要点。

2、本段的主要论证方法有:

3、本段的中心论点是:

四、翻译句子。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两章——《庄暴见孟子》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暴未有以对也

2、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3、齐国其庶几乎

4、举疾首蹙頞而相告

5、今王田猎于此

6、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7、直好世俗之乐耳

8、可得闻与?

9、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10、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二、辨析下列加点词,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庄暴见孟子

王语暴以好乐

他日,见于王

与民同乐

呼尔而与之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三、翻译下列各句。

1、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2、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鸿门宴》

一、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1、沛公军霸上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沛公欲王关中

4、项伯杀人,臣活之

5、吾得兄事之

6、秋毫不敢有所近

7、籍吏民封府库

8、于是项伯复夜去

9、范增数目项王

10、常以身翼蔽沛公

11、刑人如恐不胜

1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1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14、秦善留侯张良

二、解释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

妇女无所幸

素善留侯良

故幸来告良

王曰:“善”

不如因善遇之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积善成德

范增数目项王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沛公起如厕

固不如也

常以身翼蔽沛公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王之蔽甚矣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若入前为寿

哙拜谢

不若与人

乃令张良留谢

花开花谢

沛公安在

沛公安与项伯有故

然后得一夕安寝

故遣将守关者

从此道至吾军

君安与项伯有故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故木受绳则直

破灭之道也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不过二十里耳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群臣史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窃为大王不取也

道芷阳间行

若属皆且为所虏

时时而间进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使子婴为相

籍史民封府库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不然,籍何以至此

若入前为寿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5、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四、说明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大王来何操?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得复见将军于此。

五、出自《鸿门宴》的成语有哪些?请指出来,并解释。

六、阅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因招樊哙出。”回答问题。

1、概括樊哙的性格特点。

2、樊哙闯帐,面斥项王对故事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3、本段引出的三个成语是什么?

※《游褒禅山记》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褒之庐冢也

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有碑仆道

4、独其为文犹可识

5、盖音谬也

6、有穴窈然

7、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8、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9、有怠也欲出者

10、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11、则或咎其欲出者

1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4、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15、何可胜道也哉

16、此余之所得也

二、解释各组句中加点的词。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不出,火且尽

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既其出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孰能讥之乎

良乃入,具告沛公

三、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1、褒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

3、火尚足以明也

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5、常在于险远

四、翻译下列句子。

1、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发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4、余于仆碑,又发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五、阅读“于是余有叹焉。„„此余之所得也。”回答下列问题。

1、划分本段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

2、本段论述的中心是什么?

3、要到“险远”的地方见识那些“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劝学》

一、解释加点字。

1.学不可以已

2.其曲中规

3.不复挺者

4.金就砺则利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6.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6.声非加疾也

8.而闻者彰

9.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10.锲而舍之

11.金石可镂

12.用心一也

二、解释加点词,拼写出意义和用法。

取之于蓝

终日而思

青于蓝

而神明自得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夜久语声绝

而绝江河

佛印绝类弥勒

三、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2.用心一也

3.非能水也

四、判断下列句式类型。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3、„„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五、翻译下列句子: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六、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阐述?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2、最后一段论述什么内容?从哪三方面论述?

※《六国论》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3、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4、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5、暴秦之欲无厌

6、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7、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8、终继五国迁灭

9、斯用兵之效也

10、始速祸焉

11、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12、洎牧以谗诛

13、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1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15、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16、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7、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18、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9、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二、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词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举以予人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齐人勿附于秦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三、解释下列各词的古今义。

1、其实百倍

2、思厥先祖父

3、至于颠覆

4、智力孤危

5、六国破亡之故事

四、说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所表示的句式。

1、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2、然则诸候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五、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1、赵尝五战于秦。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翻译下列句子。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4、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6、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8、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七、阅读本文第二自然段(“秦以攻取之外„„此言得之”),回答问题。

1、本段文字论证了什么论点?

2、本段可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的大意是什么?

3、本段的主要论证方法有哪些?

八、阅读第三自然段(“齐人未尝赂秦„„或未易量”),回答问题。

1、齐、燕、赵三国灭亡各自的原因是:齐“

”,燕“

”,赵“

”;共同情

况是“

”。

2、本段文字论证了什么观点?

3、给本段分层次,并写出层次大意。

综 合 练习

一、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通假情况:

1、可得闻与?

2、直好世俗之乐耳

3、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张良出,要项伯。

6、令将军与臣有卻

7、沛公不胜桮杓

8、距关,毋内诸侯

9、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0、具告以事

11、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1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3、长乐王回深父

14、一尊还酹江月

15、今霄酒醒何处

16、輮以为轮

17、虽有槁暴

1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20、君子生非异也

21、暴秦之欲无厌

2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3、或师焉,或不焉

2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二、指出下列成语的出处:

1.辗转反侧

2.舍生取义

3.门庭若市

4.劳苦功高

5.游刃有余

6.与民同乐

7.秋毫无犯

8.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9.锲而不舍

10.踌躇满志

11.目无全牛

1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三、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见《复习指导用书》中的《文体常识及作家作品》练习。]

四、课文诗句填空。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窈窕淑女,_________。

出处:《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_________________。出处:《

作者:_____

3、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出处:《

作者_____

4、朱门酒肉臭,_____________。作者:_____

5、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 出处:《

6、读书破万卷,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 出处:《

7、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作者: _____

出处:《

8、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作者:_____ 出处:《

9、己所不欲,___________。作者:_____

出处:《

10、其身正,_________ ;其身不正,__________。出处:《

11、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作者:_____ 出处:《

12、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作者:_________ 出处:《

13、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 出处:《

14、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出处:《

15、别有幽情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出处:《

16、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出处:《

17、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 出处:《

18、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 出处:《

19、知已知彼,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 出处:《

20、江出如画,___________。作者:_______ 出处:《

21、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 出处:《

22、青山遮不住,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 出处:《

2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出处:《

24、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功在不舍。__________朽木不折,_______,金石可镂。

作者_______,出处《

25、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去还复来。作者_____,出处《

26、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出处《

五、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特殊句式的练习主要见复习指导用书。

六、下面句子里加点的文言词,从词文的发展变化看,有缩小、扩大、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有了变化,选出归类正确的一组()

①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②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④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⑤先帝不以臣卑鄙。

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⑦蚓无爪牙之利。

⑧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A、①②/③⑤/④⑦/⑥⑧

B、①②/④⑥/③⑧/⑤⑦

C、①⑥/③⑤/④⑦/②⑧

D、①⑥/③⑧/④⑦/②⑤

七、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

A、粪土当年万户侯

B、丰富文化生活

C、春风又绿江南岸

D、外连横而斗诸侯

八、选出不属于介宾短语后置的一项()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B、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C、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九、选出省略介词的一项()

A、欲呼张良与俱去

B、权以示群下

C、予又长汝四岁

D、为击破沛公军

十、选出句式相同的两句()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代文学常识归纳。

1、敬称:

帝王:陛下、王、上、君、大王、天子、万乘、主上、元首、九重天、可汗、单于

一般人:公、君、足下、子、先生、夫子、丈人、阁下、长者、兄台、夫人

对方父母:“父尊”、尊公、尊夫人;令堂、大君

对方妻父:冰翁、泰山

对方兄弟:昆仲、昆玉、令兄、令弟

对方儿子: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

对方女儿:千金、玉女、令爱

2、谦称:

君主:孤、寡人、朕、不谷

一般人:臣、仆、愚、不佞、不肖、不才、在下、下官、小人、后学、晚生

女子自称:妾、奴

对自己妻:贱内、内人

对自己儿子:小儿、犬子、息男

对自己女儿:息女、小女

3、对人的年龄称呼:

(1)赤子:初生的婴儿

(2)孩提:2—3岁

(3)垂髫:幼年儿童

(4)韶年:男子8岁

(5)金钗之年:女子12岁

(6)豆蔻之年:女子13岁

(7)束发之年:男子15岁

(8)弱冠:男子20岁

(9)而立:30岁

(10)不惑:40岁

(11)半百、知命:50岁

(12)花甲、耳顺之年:60岁

(13)古稀:70岁

(14)耋:70—80岁

(15)耄:80—90岁

(16)期颐:100岁

高职单招文言文重点篇目练习题参考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1、长,此指身长

2、光艳美丽

3、偏爱

4、确实、的确

5、蒙蔽,这里是受蒙蔽之意

6、指责

7、间或

8、又

9、没有

10、即使

11、谤,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谴责、非议。“谤讥”在此没有贬义。

二、1、朝——早晨,名词 / 朝拜,动词 / 官府的大堂,名词 / 朝廷,名词

2、孰——谁,哪一个,疑问代词 / 同“熟”,仔细,形容词

3、之——他,人称代词 / 这件事,指示代词 /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 / 的,结构助词

4、于——对,介词 / 比,介词 / 在,介词 / 向,介词

三、1、意动用法,认为„„美丽

2、使动用法,使„„听到

3、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四、1、„„与„„比,哪一个(谁)„„

2、宫门口和院子里好像闹市一样

3、第二天

4、公共场所

5、下一天

6、时不时;间或

7、满一年

8、所说的五、1、判断句

2、省略句

3、宾语前置

4、判断句,介词短语后置

六、(略)

七、1、家、国、地位、范围、王之蔽甚矣。

2、比喻论证、类比论证

3、写邹忌设喻进谏,指出齐威王受蒙蔽之大。

※《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

一、1、同时并有

2、讨厌,不喜欢

3、很,历害 / 比 / 苟且求得(生存)

4、灾难,祸患

5、丧失

6、古代盛饭的圆竹器 / 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木制器皿

7、踏、踢

8、从前

9、缺乏财物 / 通“德”,感恩

10、这 / 停止

11、如果,假使

12、这种 / 思想

13、认为不值得

二、1、动词,做

2、为了 / 做

三、1、第一层(开头至“舍生而取义者也。”):点明“义”的价值高于生命。

第二层(“生我所欲也„„故患有所不避。”):分析人所以能舍生取义的原因。

第三层(至本段结束):从反面论证“义”的价值和作用。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3、“义”重于生命。

四、(略)

※《庄暴见孟子》

一、1、回答

2、告诉 / 把 ; 相当于“之乎”

3、差不多

4、全,都 / 收紧

5、同“畋”,猎

6、称王

7、只

8、同“欤”

9、和,跟 / 少数人 / 多数人

10、没有 / 别的,另外的二、1、见——拜见 / 召见,接见

2、与——给,动词 / 和,跟,连词 / 同“欤”,句末语气词

3、乐——音乐,名词 / 快乐,动词

三、(略)

※《鸿门宴》

一、1、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名词作状语,连夜

3、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4、使动用法,使„„活命

5、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6、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近(此句为据为己有之意)

7、名词用作动词,登记

8、名词作状语,连夜

9、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

10、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

11、名词用作动词,对„„用刑

12、意动用法,以„„为王

13、名词用作动词,从小路走

14、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

二、1、幸——宠幸 / 幸亏

2、数——几 / 屡次 / 定数

3、善——与„„交好 / 好 / 善待 / 善行

4、蔽——掩护 / 蒙蔽,此为受蒙蔽之意

5、谢——谢罪 / 感谢 / 辞谢 / 凋落

6、如——像 / 到,往 / 比得上

7、故——特意 / 旧交情 / 所以 / 老的,旧的,过去的8、过——超过 / 指责 / 过错、过关

9若——你 / 如

10、安——哪里 / 怎么 / 安稳

11、道——路 / 道理 / 途径

12、从——自,由 / 使„„跟从 / 追随

13、间——抄小路 / 间或

14、籍——登记 / 项羽自称(项羽名籍)

15、为——替,出 / 认为 / 被 / 是 / 当,作 / 是;是;疑问语气词,可译为“呢”

三、(略)

四、1、判断句

2、宾语前置

3、被动句

4、介词短语后置

五、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秋毫无犯

劳苦功高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解释略)

六、1、粗犷而又机智。

2、将故事推向高潮。

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功高 ;秋毫无犯

※《游褒禅山记》

一、1、庐,屋舍 / 冢,坟墓

2、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3、跌倒

4、还 / 能辨别

5、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大概”之意 / 错误

6、深远幽暗

7、完,尽

8、持,拿

/ 给

9、懈怠

10、十分之一

11、责怪

12、平坦

13、帮助

14、感叹

15、尽

16、收获

二、1、其——那,代词 / 那,代词 / 它,代词 / 无实义,助词 / 自己,代词 / 岂、难道,副词

2、且——将 / 况且

3、乃——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 才 / 竟然 / 就

三、1、名词用作动词,筑舍

2、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3、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4、名词用作动词,弄错 / 名词用作动词,识其本名。

5、形容词用作名词,险恶又偏远的地方。

四、(略)

五、1、可分三层。

一层(首句): 承上启下,转入议论。

二层(“古人之观于天地„„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提出议论的中心。

三层(“有志矣„„此余之所得也。”):论述“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3、有“志”、有“力”、有“物以相之”。

※《劝学》

一、1、停止

2、适于,合乎

3、直

4、金属制的刀剑等;靠拢;磨刀石

5、多,广 / 每天 / 省察、反省 / 相当于“于”,对

6、片刻

7、强,此指声音洪大

8、清楚,明白

9、借助,利用 /(走得)快 / 达到

10、刻

11、雕刻

12、专一

二、1、于——从,介词,表引进对象 / 比,介词,表示比较

2、而——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词,可不译 / 连词,表因果,可译为“于是(就)” / 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 / 连词,表并列,可译为“而且”。

3、绝——尽了,形容词 / 横渡,动词 / 极,副词

三、1、名词作状语,向上 / 名词作状语,向下。

2、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3、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四、1、定语后置

2、省略句,“以”后省略了“之”

3、判断句

五、(略)

六、1、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学习应取的态度。

主要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

2、最后一段论述了学习应取的方法和态度。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1)学习要注意积累;(2)学习必须持之以恒;(3)学习应专心致志。

※《六国论》

一、1、亏损

2、有人 / 交互 / 全都,一概

3、承接上文,表原因,可译为“原来是„„”“大概” / 保全

4、相当于“其”,他们的;对已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 暴露

5、同“餍”,满足

6、更加

7、分,清清楚楚之意

8、改变

9、这 / 功效

10、招致

11、两次 / 连续 / 击溃

12、等到 / 在别人面前说陷害某人的坏话

13、的确,实在

14、假使 / 爱惜

15、依附 / 行动(行刺)

16、定数 / 道理 / 抗衡 / 轻易

17、侍奉 / 礼遇

18、胁迫,挟制

19、如果 / 追随

二、1、以——在 / 把 / 相当于“而”,表结果,可译为“以致” / 因为 / 相当于“而”,表结果,可译为“以致” / 凭着 / 用,拿

2、与——和,跟 / 和„„交好

3、于——向 / 比

三、1、古义:其,那;实,实际。今义:副词,表示承接上文而含转折。

2、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

3、古义:终于达到某种程度。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4、古义:智,智谋;力,力量。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

5、古义:先例,旧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四、1、一方面„„,一方面„„

2、既然这样,那么„„

3、更加„„更加„„

4、如果„„那么„„

五、1、介词短语后置

2、被动句

六、(略)

七、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可分三层:(1)对比论证战争与赂秦的结果。(2)从各国历史的角度分析“诸侯之地有限”而“暴秦之欲无厌”。(3)引用论述赂秦的危害。

3、对比论战、引用论证

八、1、齐“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燕“以荆卿为计”,赵“用武而不终也”(或“牧以谗诛”)。共同情况是“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智力孤危,战败而亡。”

2、不赂者以赂者丧。

4、可分两层(“诚不得已”前为第一层,后为第二层)。第一层:论说齐、燕、赵三国灭亡的原因:不赂者以赂者丧。第二层:“假设”分析,进一步强化“弊在赂秦”的观点。

※综 合 练习

一、1、同“欤”

2、同“只”

3、同“德”

4、同“早”

5、同“邀”

6、同“隙”

7、同“杯”

8、同“拒” / 同“纳”

9、同“背”

10、同“俱”

11、同“座”

12、同“否”

13、同“甫”

14、同“樽”

15、同“宵”

16、同“煣”

17、同“又”

18、同“智”

19、同“三”

20、同“性”

21、同“餍”

22、同“授”

23、同“否”

24、同“现”

二、1、出自《诗经·关雎》

2、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3、出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4、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5、出自《庄子·庖丁解牛》

6、出自《孟子·庄暴见孟子》

7、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8、出自《荀子·劝学》

9、出自《荀子·劝学》

10、出自《庄子·庖丁解牛》

11、出自《庄子·庖丁解牛》

12、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三、(略)

四、(略)

五、(略)

六、B

七、A

八、C

九、C

十、A、C

高职单招考试文言文重点篇目练习题

(二)《邹忌讽刺齐王纳谏》练习

一.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形貌昳丽

B.时时而间进

jiān

C.期年之后

D.朝服衣冠

zhāo 二.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邹忌讽刺齐王纳谏

讽谏,用含蓄委婉的话规劝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莫:没有谁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确实

D.能谤讥于市朝

谤:诽谤

三.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皆以美于徐公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王之蔽甚矣

吾妻之美我者

C、吾与徐公孰美

孰视之

D、妾之美我者

君美甚

四.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于是入朝见威王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五.下 列句中划线字与“道芷阳间行”中的“道”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朝服衣冠

C.臣之妻私臣

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六.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邹忌是个爱美之人,经常与城北徐公比美,妻妾和客人都认为他比徐公美。

B.邹忌能从与徐公比美的事中发现与人比没好处。

C.邹忌从切身感受讽喻齐王,齐王虚心纳谏。

D.齐王听从邹忌的讽谏后,两年后达到内政修明。

七、阅读下段文字,根据题后要求作答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本段对邹忌进行了描写,运用了哪些描写?

2、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

(1)修:

(2)有:

(3)形:

(4)冠:

(5)谓:

(6)及:

(7)若:

(8)窥:

(9)于:

(10)乃:

(11)谏:

(12)讥:

(13)间:

(14)期:

(15)皆:

3、解释下列各组加横线词的意思,并指出其用法

(1)朝

A、能谤讥于市朝

()

B、皆朝于齐

()

C、朝服衣冠

()

(2)闻

A、闻寡人之耳者()

B、燕、赵、韩、魏闻之()

(3)之

A、徐公来,孰视之

()

B、暮寝而思之

()

C、齐国之美丽者也

()

4.翻译下面句子,并指出其文言句式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句式:

翻译:

(2)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句式:

翻译: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句式:

翻译: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式:

句式: 翻译:

(5)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句式:

翻译:

(6)虽欲言,无可进者

句式:

翻译:

《孟子》两章练习

一、解释下边句中加横线的词

1、死亦我所恶()

2、故患有所不避也()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4、一箪食,一豆羹()

5、蹴尔而与之()

6、乞人不屑也(7、是亦不可以已乎()

8、暴未有以对也(9、则齐国其庶几乎()

10、直好世俗之乐耳(二、给下边各组句中加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其含义

1、乐

(1)王之好乐甚

()((2)与少乐乐

()(2、为

(1)臣请为王言乐

()((2)向为身死而不受()((3)故不为苟得也

()(3、王

(1)王变乎色曰

()((2)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4、好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吾王之好鼓乐

()(三、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_______ 通 _______

解释:

2、今王田猎于此

_______ 通 _______

解释:

3、可得闻与

_______ 通 _______

解释:

四、指出下列各句加横线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其意义

1、语暴以好乐()(2、今王鼓乐于此()(3、不若与众

()(五、指出下列各组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

1、则

(1)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3)得之则生,弗得则死()((4)万钟则不辨礼而受之()

2、之

(1)呼尔而与之

()

(2)行路之人弗受()

(3)王之好乐甚

()))))))))))))))))&nbs, p;)(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3、见

(1)庄暴见孟子

()

(2)他日,见于王()

(3)见羽旄之美

()

4、得

(1)二者不可得兼()

(2)故不为苟得也()

5、于

(1)暴见于王

()

(2)所恶有甚于死者()

(3)今王鼓乐于此()

六、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其文言句式

1、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句式: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句式: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句式:

4、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句式:

5、独乐乐,与乐乐,孰乐?

句式:

6、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

句式:

《鸿门宴》练习

一、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私见张良,具以告事

B、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C、请以舞剑,因击沛公于坐

D、沛公奉卮酒为寿

二、下列各句中,“王”字读音不同于其它句的一句是()

A、沛公欲王关中

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C、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D、秦地可尽王也

三、下列加横线的词,读音和意义有错的一项是()

A、范增说(shuì,劝说)

B、度(duï,估计)我至军中

C、沛公已去,间(jiàn,抄小路)至军中

D、沛公之参乘(chãng,乘坐)樊哙者也

四、下列加横线的词用法与其它句不同的一项()

A、沛公军霸上

B、范增数目项王

C、若入前为寿

D、刑人如恐不胜

五、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

B、拔剑撞而破之 C、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吾得兄事之

六、下列各组句子加横线的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为击破沛公军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B、秦时与臣游

臣请入,与之同命

C、具告以事

具以沛公言告项王

D、良乃入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七、下列加横线词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A、固不如也(本来)

沛公起如厕(往、去)

B、不如因善遇之(遇到)

沛公则置车骑(放弃)

C、妇女无所幸(宠爱)

会其怒,不敢献(正赶上)

D、素善留侯张良(向来)

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古代的一种礼节)

八、下列句子属于同一句式的一组是()

A、臣战河南

沛公欲王关中

B、财物无所取

客何为者

C、若属皆且为所虏

为击破沛公军

D、此天子气也

得复见将军于此

九、下列译句有错误的一句是()

A、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

B、沛公安在?(沛公安排在什么地方?)

C、私见张良,具告以事。(私自会见张良,把事情都告诉了张良。)

D、且为之奈何?(将怎样对付这件事?)

十、下边对课文中人物分析及情节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项王,即项羽,名籍,字羽。

B、范增,项羽尊其为亚父,他在鸿门宴中坚决主张杀刘邦,认为“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此话日后被证实确实。

C、曹无伤,刘邦部下左司马,因他对项羽说“沛公欲王关中”,后刘邦在宴会后诛杀。

D、项庄,项羽的堂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即指他的行动。

十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项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下列加横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读jì,一人一马为一骑

B、范增数目项王 读shuî,屡次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读wãi,被

D、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读yīn,因此

2、选出下边加横线词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

A、至鸿门,谢曰 B、将军战河北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3、与“今日之事何如”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者有小人之言

B、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4、下列各句中“为”的用法不同于其它句的是()

A、项王为人不忍

B、若入前为寿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军中无以为乐

5、本段中有一句前置宾语句,请挑出来,并译成现代汉语

前置宾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因本段而形成的一条成语,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3)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8、文中有一段刘邦谢罪的话,下边对这段话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明明说的是假话,却又说得入情入理,表现了刘邦的巧言善辩,因而起了麻痹、迷惑对方的作用。

B、刘邦对项羽臣服恭顺,能在劣势下忍辱负重,表现了他权谋机诈的性格特点。

C、由于刘邦谢罪态度好,语言诚恳,赢得了项羽信任,因而化干戈为玉帛。

D、表面上低三下四,语言谦卑,态度诚恳,实则表现了刘邦玩弄权术的手腕高明。

9、下边对“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这句话的作用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项羽轻信刘邦谢罪,不假思索就说出曹无伤,表现他直爽轻敌的性格。

B、随口道出告密者,自绝敌营内应,表现了项羽不懂策略,头脑简单而毫无远虑的性格。

C、把告密者的姓名告诉刘邦,是为了缓和刘邦情绪,化解矛盾。

D、项羽对刘邦的假意恭顺臣服毫无察觉,反而因刘邦一席假话而气怒尽消,表现了他头脑简单,麻痹轻敌,骄傲自大的性格。

10、“项王默然不应”表现了项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特点。

11、这段中有两次杀掉刘邦的机会,但都失掉了。第一次是_______________,失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_______,失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了项王内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2、作为项羽的谋臣,范增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褒禅山记》练习

一、给加横线的字注音,解释加黑词的含义。

1.庐冢()()2.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

3.有洞窈然()

4.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火且尽()

6.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7.则或咎其欲出者()()()8.无物以相之()

9.瑰怪()

10.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11.何可胜道也哉()()

12.长乐王回深父()

二、指出下列各句加横线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其词义

1、始舍于其()()

2、火尚足以明也()()

3、有泉侧出()()

4、其见愈奇()()

5、其至又加少矣()()

6、常在于险远()()

7、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三、试解释下边各句中“其”字的不同用法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距其院东五里()

3.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6.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7.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8.其孰能讥之乎()

9、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10、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12、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13、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1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1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四、阅读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1、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A、交代所游山名,介绍唐代慧褒和尚曾住过那里,记游山重点华山洞的位置及命名的缘由,考证“华山”原名叫“花山”。B、交代所游山名,介绍“褒禅”山名的由来,记游山重点华山洞的位置及命名的缘由,叙述有碑仆于道及碑上所刻的文字。

C、交代所游山名,介绍“褒禅”山名的由来,记游山重点华山洞的位置及命名的缘由,考证“华山”原名叫“花山”。

D、交代所游山名,介绍“褒禅”山名的由来,说明了华山洞同慧空禅院的距离,考证了“华山”原名“花山”。

2、指出下列句子“之”的用法

(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而卒葬之()

(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4)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5)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6)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3、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而卒葬之

(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五、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a)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c)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e)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f)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g)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为文中加横线的词注音。

夫()

相()

2、依次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7分

a、观:

b、得:

c、以:

d、观:

e、以:

f、以:

g、于:

3、指出下列“而”的用法

(1)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4)而世之奇伟

4、翻译下列句子。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

5、作者认为观赏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哪三个条件?(可用原文回答)

《劝学》练习

一、选出注音全对的一项()

①木直中(zhîng)绳

②虽有(yîu)槁暴(pù)

③不积跬(guǐ)步

④锲(qì)而不舍

⑤金石镂(luî)

⑥驽(nú)马十驾

⑦假舆(yí)马者

⑧輮(rïu)以为轮

⑨用心躁(cào)也

⑩生(xìng)非异也

A.①②⑥⑧⑩

B.②③⑤⑥⑧

C.④⑥⑦⑨⑩

D.①③⑤⑦⑨

二、下面对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假(假使)舟楫者

B.冰,水为(做,凝成)之

C.非利足也,而致(达到)千里

D.劝(劝勉,鼓励)学

三、指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

“取之于蓝”

中的“蓝”相同。

C.《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

D.《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

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四、下列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是()

①輮使之然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上食埃土

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⑤用心一也

⑥吾妻之美我者

⑦积善成德

A.①②

B.⑤⑦

C.④⑥

D.②③

五、指出加横线多义词的正确义项

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断,断绝

B.极,非常

C.横渡,横穿

D.高超,绝妙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A.客舍、房舍

B.住宿、休息

C.放弃、不要

D.施舍

3、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A.金属

B.黄金

C.锣

D.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六、将下面这些比喻按要求加以归类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3、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A.用相同类型事物设喻,从同一角度表达意思的有_________________

B.将相反情况组织在一起,从对照中揭示道理的有_________________

七、下面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句的几种翻译,请选出最佳的一句()

A.刻一下就舍弃它,朽木也不会折断;一直刻个不停,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B.刻一下就放掉它,朽木也不会折断;一直刻个不停,金石也能刻成

C.刻一下就停下来,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一直刻个不停,即使是

金属、石头也能雕刻出成品

D.刻一下就停下来,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成功;一直刻个不停,即使

是金属、石头也能雕刻出成品

八、下列加横线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而青于蓝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不如登高之博见

九、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从三方面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于车马的人,不是脚长得利于

行走,却能到 达千里远的地方。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本性与人比没有差别,(只是)他

于借助外物。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

十、将下列句中省略的词语补写出来。

1、()用心躁也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輮()以()为轮

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十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6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

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

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

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

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选出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A.善假于物也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蚓无爪牙之利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选出下面各句中红色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①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们善 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④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达到

隔断

猛烈

功劳

B.得到

渡过

成绩

C.得到

断绝

功绩

D.达到

横渡

成功

3.填空。

本段在论述学习贵在积累时运用了()和()的论证方法。

4.文中以“骐骥”为喻,用意在于()

A.说明即使天资很高,如果不专心致志,也不能有所成就。

B.说明即使是个千里马,如果不发挥它的才能,也不能有所成就。

C.说明人即使天资很高,如果没有恒心,也不能有所成就。

D.用名马比喻名人,说明名人成就事业并不困难。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刻几下就丢下,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断。

B.刻几下但是马上放弃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

C.刻几下于是就丢下,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断。

D.刻几下并且丢下,腐朽的木头也不会刻断。

6.下列判断正确的几项是()

A.“下饮黄泉”的“下”是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B.本段三层意思,都是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来论述的。

C.文中的最后一句“„„者„„也”是表示判断句式。

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明只要坚持,再难也能学好。

E.本段的比喻有许多不符合科学实际,因此用这些比喻是不能说明道的。

F.本段三层意思各有侧重,但又紧紧相承,层层递进,即知识必须积累,积累必须有恒,有恒还须专一。

《六国论》练习

一、区别下列各组句子里加横线词的意义

1、灭

(1)六国破灭()

(2)薪不尽,火不灭()

2、兵

(1)非兵不利()

(2)而秦兵又至矣()

(3)斯用兵之效也()

3、或

(1)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2)或未易量()

4、故

(1)故曰弊在赂秦()

(2)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5、得

(1)然后得一夕安寝()

(2)此言得之()(3)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6、欲

(1)则秦之所大欲()

(2)暴秦之欲无厌()

7、向

(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2)并力西向()

8、胜

(1)强弱胜负已判矣()

(2)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9、犹

(1)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2)良将犹在(10、终

(1)终继五国迁灭((2)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1、与

(1)与嬴而不助五国也((2)与战胜而得者(

12、始

(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2)始速祸焉(

13、事

(1)以地事秦((2)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4、亡

(1)与战败而亡者((2)虽小而后亡(二、指出下列虚词的用法

1、以

(1)举以予人,如弃草芥((2)以趋于亡((3)不赂者以赂者丧((4)秦以攻取之外((5)以有尺寸之地((6)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2、于

(1)赵尝五战于秦((2)其势弱于秦((3)以趋于亡((4)齐人勿附于秦(3、为

(1)以荆卿为计((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4、而

(1)与战胜而得者()

(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3)二败而三胜()

(4)赂秦而力亏()

(5)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其词义

1、秦以攻取之外

活用现象:

词义:

2、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活用现象:

词义:

3、理固宜然

活用现象:

词义:

4、日削月割

活用现象:

词义:

5、燕虽小国而后亡

活用现象:

词义:

6、义不赂秦

活用现象:

词义:

7、以事秦之礼天下之奇才

活用现象:

词义:

8、不能独完

活用现象:

词义:

9、始速祸焉

活用现象:

词义:

10、李牧连却之

活用现象:

词义: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古今词义的异同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古义:

今义:

2、思厥先祖父

古义:

今义:

3、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

今义:

4、后秦击赵者再

古义:

今义:

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义:

今义:

6、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

今义:

五、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画线句子的文言句式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翻译:

句式: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翻译:

句式: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翻译:

句式:

4、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翻译:

句式: 5、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翻译:

句式:

《邹忌讽刺齐王纳谏》练习参考答案

一.B

二.D

三.B

四.C

五.B

六.B

七、1、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2.(1)身长

(2)又

(3)形体

(4)帽子

(5)对„„说

(6)比得上

(7)如

(8)照

(9)对

(10)于是

(11)规劝,使改正错误

(12)谴责

(13)间或

(14)满

(15)都

3、(1)、A、官府的大堂

名词

B、朝见

动词

C、早晨

名词

(2)、A、使„„听到

动词的使动用法

B、听说

动词

(3)、A、他,代词,代徐公

B、这件事,代词

C、的结构助词

4、(翻译略)

(1)疑问句

(2)判断句

(3)省略句

(4)介宾短语后置

(5)宾语前置

(6)否定句

《孟子》两章练习参考答案

一、1、讨厌

2、灾难、祸害

3、这种

4、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木制器皿

5、踢

6、不愿意接受

7、放弃

8、回答

9、应该

10、只是

二、1、(1)yuâ

音乐

(2)lâ

欢乐

2、(1)wâi

(2)wâi

为了

(3)wãi

3、(1)wáng 君王

(2)wàng 称王

4、(1)hǎo

美好

(2)hào

爱好

三、1、得通德,感恩

2、田通畋,猎

3、与痛欤,吗

四、1、名词用作动词

告诉

2、名词用作动词

3、形容词用作名词

多数人

五、1、(1)那么

连词,表假设关系

(2)两个“则”都解释“就”

都是连词,都表并列关系

(3)两个“则”都解释“就”

都是连词,都表承接关系

(4)如果

连词,表假设关系

2、(1)他

代词

(2)的结构助词

(3)不译

结构助词

(4)这种思想

代词

3、(1)拜见

动词

(2)召见

动词

(3)看见

动词

4、(1)能够

动词

(2)得到、获得

动词

5、(1)被

介词

(2)比

介词

(3)在介词

六、(翻译略)

1、判断句

2、介宾短语后置

3、介宾短语后置

疑问句

4、宾语前置

5、疑问句

6、宾语前置 《鸿门宴》练习参考答案

一、B

二、C

三、D

四、C

五、D

六、A

七、B

八、A

九、B

十、C

十一、1、D

2、D

3、A

4、C

5、籍何以至此。译:我凭什么会这样?

6、成语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7、(略)

8、C

9、C

10、优柔寡断

11、范增数目项王;项王默然不应;项庄舞剑;

项庄常以身翼蔽沛公;不能同心协力

12、老谋深算,有政治远见

《游褒禅山记》练习参考答案

一、1、zhǒng

屋舍

2、huā

huá

大概

错误、深远幽暗

4、走到尽头

5、将要

6、十分之一

7、jiù

有人

责怪

8、帮助

9、珍贵

10、弄错

识其本名

11、shēng

12、通“甫”

二、1、名词活用动词,筑舍定居

2、形容词活用动词,照明

3、名词活用状语,从旁边

4、动词活用名词,见到的景象

5、动词活用名词,到的人

6、形容词活用名词,险阻的地方

7、形容词活用动词,尽情享受

三、1、代词,那,指代褒禅埋葬的时间

2.代词,那,指代慧空禅

3、代词,它,称代仆碑。

4、前“其”,代词,它的,称代“有穴窈的“穴”;后“其”,代词,那些,指代好游者。

5、前“其”,代词,那,指代后洞;后“其”,代词,那些,指代游客。

6、代词,自己,称代作者。

7、代词,他们,指代“古之人”。

8、副词,难道。

9、前“其”,助词,无实在意义;后“其”,代词,那,指代“欲出者”。

10、代词,它,指代华山洞

11、代词,那,指前洞

12、前“其”代词,那;后“其”,代词,那。

13、代词,它的,指后洞。

14、前“其”,代词,那,指后洞;后“其”,代词,那些,指游客。

15、代词,它的,指古书的。

四、1、C

2、(1)代词,它,指褒禅山

(2)代词,那里,指华山山脚

(3)代词,它,指华山

(4)结构助词,的(5)前“之”,结构助词,的;后“之”,代词,它,指华山洞

(6)结构助词,的3、(1)介宾短语后置

(2)省略句

(3)判断句

(4)省略句

五.

1、fú

xiàng

2、a、观察

b、收获、心得

c、连词,而,表并列关系

d、景象

e、连词,而,表顺承关系

f、连词,用来。

g、在3、(1)连词,表递进关系,而且

(2)连词,表递进关系,而且

(3)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

(4)连词,表转折关系,可是

4、略

5、必须“有志”,还必须有“力”而又“不随以怠”,且有“物以相之”。

《劝学》练习参考答案

一、A

二、A

三、B

四、D

五、1、C

2、C

3、D

六、A、1.4.5.7

B、2.3.6

七、C

八、B

九、B

十、1、蚓

2、地方

3、也能到达很远的地方;它的4、之;之二

5.木

十一、1、D

2、D

3、比喻、正反对比

4、C

5、A

6、B C D F 《六国论》练习参考答案

一、1、(1)灭亡

(2)熄灭

2、(1)兵器

(2)军队

(3)战争

3、(1)有的人(2)或许

4、(1)所以

(2)旧

5、(1)得到、获得

(2)说对了

(3)能够

6、(1)想要

(2)欲望

7、(1)假使

(2)对着

8、(1)胜利

(2)战胜

9、(1)像

(2)还

10、(1)终于

(2)坚持到底

11、(1)交好

(2)跟、同

12、(1)当初

(2)才

13、(1)侍奉

(2)事例

14、(1)丢失

(2)灭亡

二、1、(1)连词,来

(2)连词,以致

(3)介词,因为

(4)介词,用

(5)连词,因而

(6)介词,用

2、(1)介词,跟

(2)介词,比

(3)介词,向

(4)介词,对、向

3、(1)动词,作为

(2)动词,治理;介词,被

4、(1)连词,表因果关系,于是

(2)连词,表并列关系

(3)连词,表并列关系

(4)连词,表承接关系,就

(5)连词,表转折关系,可是

三、1、动词用作名词,攻占的方法

2、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地方

3、名词用作状语,从道理上

4、名词作状语,每天

5、、名词作状语,在后面

6、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

7、名词作动词,礼遇

8、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9、形容词用作动词,招致

10、使动用法,使„„退却

四、1、古义:它的实际数量;

今义:实际上

2、古义:祖辈、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

3、古义:智谋力量;

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

4、古义:两次;

今义:多次、又一次

5、古义:终于达到事物的某种程度,到„„结局;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

6、古义:旧事、前例;

今义:真实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五、1、判断句

2、被动句

3、省略句

4、被动句

上一篇:小学生快乐寒假作文450字下一篇:周圩小学元旦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