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制度

2024-05-27

人事管理制度(通用6篇)

篇1:人事管理制度

人事档案管理必须适应人事制度改革需要

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暴露出很多弊端,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更新观念,提高档案意识,加强法制建设,改革和创新人事档案管理,以适应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

作 者:李彩丽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学院人事处 刊 名: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6(z1) 分类号:C962 关键词:档案管理   适应   人事制度   改革  

 

篇2:人事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是现代社会重要的资源,尤其是新常态下,人才在我国企事业单位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构建现代人事管理制度,实现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华丽转变,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人事管理制度及其不足之处

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是企事业单位组织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日常的人员录用与离职、日常管理、人事安排以及人员考核等。传统的人事管理将人事部门作为一个成本控制的管理部门,通过控制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减少人事管理费费用来达到控制组织人工成本的目的,没有充分认识人才对于组织的重要性。

(一)传统人事管理重视对事的管理而忽视对人的管理

传统的人事管理注重对事的管理,而把员工作为管理和安排的对象,这与现代社会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相违背,缺乏对员工主观能动性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能有效的发掘人力资源的潜力,对单位办事效率以及经济效益提高存在不利影响。

(二)传统人事管理的内容以及方式不能适应新常态

传统人事管理明显地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不仅缺乏整体性规划,而且也没有积极主动的管理措施,传统人事管理是被动保守的管理活动,在具体的实施中缺乏各级领导干部与员工的共同参与机制,不能有效发挥全员主观能动性,存在人力资源的浪费现象。

二、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事管理的差异

(一)管理理念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把人视为组织的一种成本和负担进行管理,企业会尽量控制人的成本降低人力资源投资,进而提高组织的效能。现代人事管理讲究以人为本,将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到战略的高度,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最大可能的激发人力资源的潜在能量;与传统人事管理相比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更具有科学性。

(二)管理模式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是一种被动和保守的管理模式,注重以事为中心,以满足组织需要为目的,对人的关注不够。而现代人事管理,是一种主动和开放式的管理模式,注重以人为本,更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管理性质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由行政事务的管理转变而来,通常是有组织的人事部门来执行管理职能,高层一般不参与管理,导则范围较窄,缺乏战略前瞻性。现代人事管理一般有组织的高层领导来管理,将人力资源管理放在了组织战略地位层面上,能更好的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更好的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四)管理内容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内容简单生硬,由于以事为中心的管理,导致无论人员的招聘、录用还是培训、激励和考核等,都缺乏活力和挑战性,管理的流程固定,比较繁琐和枯燥。而现代人事管理由于注重以为为本,工作内容和范围都有所增加,工作性质也有所改变,更有利于管理人员开展人事管理工作,建立现代人事管理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进而更好地为组织服务。

三、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转变的探讨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把对人、对物、对事的管理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关心人、尊重人、满足人的合理需求来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及事物全面发展的全过程。

(二)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包括人才的招聘、开发和激励考核机制,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制度,合理的配置人才,调动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可以实现对组织的贡献最大化。

(三)建立健全各项激励机制

在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今经济社会,现代人事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激励机制,吸引、开发和留住人才,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主要包括:完善人才配置机制。按照分工和适才适用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合理配置,使员工学有所用,让他们有成长的环境,以增强他们对用工单位的向心力;完善酬薪机制。其主导是遵循“按业绩付酬”的原则,采用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相结合的分配办法,浮动工资与本人业绩、单位效益挂钩,也可采用按比例提成、利润分成及其他更为灵活的付酬办法;重视精神激励制度。激发员工主动性和创造性仅仅靠物质激励是不够的,要重视精神激励,应该深入员工的内心世界,通过构建符合人性的精神激励机制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当然,这里所说的精神激励,不只是那种传统的给予表扬或荣誉的精神激励,而是一种新型的赋予更大的权力和责任,使员工能够意识到自己也是管理者中的一员,由此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四)重视员工的个人发展需要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日趋加快,知识更新速度也一直在加速,组织对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更多的关注员工的个人成长问题,积极的组织各种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才能保证单位及员工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要树立长远的教育培训的战略思想,形成一套科学长远的教育培训计划,对职工的智能、技能开发、培训、考核、监督、检查等各个环节,都作出硬性规定,这些规定要与单位的劳动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直接挂钩,鼓励员工增长知识和技能以实现单位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之地。

(五)重视组织文化建设

伴随着个性化时代的到来,也要求组织具有独特性,具有自己的文化体系。用人单位营造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如果说传统的人事管理一般只重视规章制度的建立,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要特别强调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的加强,使用工单位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由此提高广大员工的文化素质,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通过文化建设氛围,形成一种具有共同价值观念与独特的组织文化群体,促使各项管理职能的实现及集体效率的发挥。

四、结语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今经济社会,人才的重要性更加突显,未来的竞争必将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要想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求组织把握住人才这个重要的资源。因此,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必须要转变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通过转变管理观念,建立科学的考核管理机制,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只有实现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出现代人才资源的潜力,更好的服务于组织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兄武,徐银香.高校人才资源管理的创新路径[J].管理观察,2008(7).[2]陈家田.人力资源管理背后的人生感悟[J].中国研究生,2007(01).[3]李欣.浅论人力资源管理中伦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08,(02).[4]木永跃.高校人才资源开发探析[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4)

篇3:人事管理制度

然而以计划经济为主体发展起来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与现实需求越发不协调, 步入知识时代, 对人才的追求越发强烈, 而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严重束缚着人才的正常流动。在这种情况下, 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与现实人才需求格格不入, 因此适应现代化需求的人事制度改革已在政府部门以及各企事业单位不断得到展开。然而人事制度改革必然会对人事档案管理产生影响, 其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特点

(一) 作为员工身份证的人事档案, 关乎着员工的切身利益

在计划经济时代, 企事业单位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 从而诞生了人事档案制度。根据身份的不同人事档案又分为工人档案和干部档案。而对于城镇无业人员和农村居民, 往往由于其没有工作终其一生都不会有人事档案的。在过去, 每个人的社会身份是由人事档案所决定的, 对个人的晋升、调动工作、招工、公费医疗、加薪、福利待遇以及退休等都是由人事档案所记录的内容所决定的, 甚至对于子女的工作等一系列待遇都是由人事档案所决定的, 因此人事档案是员工的“身份证”, 关乎着其自身的切身利益 (1) 。

(二) 人事档案是控制员工的有力工具, 使得员工不得不依附于单位

虽然人事档案是个人过去经历的历史记录, 但是人事档案却是由单位来保管。在此种情况下, 除一些特殊情况, 只有单位才能调用个人的人事档案, 而对于档案本人和其他单位来说是无权调用人事档案的。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人档合一, 人走档随”的制度。使得档案随着个人工作、学习地点的不同而随时跟随。如果人事档案无法迁移的话个人就无法离开。由于人事档案对个人极为重要, 是社会身份的象征, 由于人事档案由单位掌控, 个人的选择必须服从于单位的意志, 使得员工无法自由的离开单位, 从而限制了人员的流动, 使得人事管理制度处于僵化状态。

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随时代发展所表现出的新的特征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企事业单位对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得到深入, 在此种情况下, 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档案制度的地位正在逐渐弱化, 其价值正在不断被弱化。

(一) 国有企业员工可以“无档生存”

随着《劳动法》的颁布和实施, 加之国有企业的人事改革, 使得企业破除过去那种终身聘任制度, 企业破产、员工下岗之后, 使得员工对企业是依附不复存在, 从而使得员工不得不为生计而自谋生路, 没有人事档案的存在对于这些下岗工人来说影响已没有过去那般强烈。

(二) 个人可以根据自身意愿“无档择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蓬勃发展, 在此种情况下, 新的用人机制也得以出现, 企业在聘任员工时更加注重其自身素质, 与员工采取合同的形式建立起契约关系, 而不是过去那种附庸的人事档案制度, 而这也促进了社会人才的流动, 对人的束缚相对减少 (2) 。

(三) 人事档案制度自身存在着诸多不足

由于人事档案不经过个人之手, 而是由个人成长轨迹的点点滴滴所组成。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措施, 使得人事档案弄虚作假的事情频繁发生, 经由人情关系各种“水分”材料会被写进人事档案当中, 同时各种空洞评语的出现, 使得人事档案有效信息较低, 同时由于明确人事档案管理机构, 使得存在多头管理现象, 很多部门都在擅自管理着人事档案, 而有些机构不惜出卖个人人事档案来谋取利益, 此种情况的出现就是由其管理制度缺陷所造成的。

同时现在社会已出现不少“弃档”现象, 而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已经有一部分人不在受人事档案的制约, 由于社会的发展, 使得失去人事档案之后仍然可以很好的生活, 此种情况表明, 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已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

三、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人事档案本身信息量较少, 无法反应个人的有效信息

由于历史原因, 人事档案比较注重个人的政治行为, 对其政治历史、组织鉴定、社会关系等内容收集的较为详实, 而对于其现实情况的业绩却缺乏足够的收纳, 对诚信、学术成果、个人业绩等方面资料不够详实, 使得人事档案无法反应一个人的全貌, 部分使用者无法得到有效的信息, 满足不了市场经济制度下对相关领域人才的需求, 造成了人事档案的利用率较低 (3) 。

(二) 制度不健全, 相关法律互相冲突

人事档案制度规定, 任何人不得查阅或是借阅自己或是直系亲属的档案, 而这本身就侵犯了公民的知情权, 违背了宪法公民享有知情权的权利。而现行法律对于封闭式的人事档案管理并没有明确的处理办法, 使得其与现行民主制度相悖, 亟需健全相关制度。

(三) 服务意识较差, 缺乏进取精神

由于涉及的档案工作十分巨大, 各级档案管理水平存在差距, 使得档案管理条件参差不齐, 防盗、防潮、防火等措施不够完善, 使得其管理保存环境存在巨大的隐患, 同时人事档案管理手段较为落后, 步入信息时代, 为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促进信息交流, 各项工作都开展了信息化管理, 但是人事档案还没有实现统一的标准化信息管理, 使得信息无法共享。同时由于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过关, 加之工作量较大, 本着“看好门、不丢失”的原则, 对于利用者的请求常常以保密为由予以拒绝, 缺乏足够的热情, 往往处于被动的接受档案, 而档案信息的利用效果取决于档案服务人员的态度, 由于其缺乏足够的热情和拓取精神, 使得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消极怠工状况 (4) 。

(四) 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制约了员工的正常流动

过去诸如事业单位等部门都聚集了大量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而这些人才对于这些单位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因为学习、工作兴趣等缘故这些人要进行工作调动时, 由于单位害怕流失人才, 而以人事档案进行“卡脖”, 从而达到限制其流动之目的, 而这种情况的出现, 一方面制约了社会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同时也不利于这些优质人才的更好发展。

同时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单位对人才工作进行评定时, 往往依据其人事档案中记录的内容, 而忽视了其真实业绩能力、知识水平、和贡献大小, 使得员工遭受不公平待遇, 而此种模式的出现打消了许多有抱负人才的工作热情, 不利于人才能力的正常发挥。

(五) 处于社会转型期, 造成人员管理制度混乱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 许多单位都予以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的加盟。对于一些高层次的人才, 许多原单位不愿意放人, 而采取截留人事档案的办法来限制人才的流动。而这些急于引进优质人才的单位采取三不要政策, 即“不要迁移户口、不要人事档案、不要调出手续”的办法来吸引人才的加盟。造成了许多高端人才的“弃档”现象, 而这也为人才市场的管理留下了隐患。

这些现象的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人才市场和滋生了许多欺诈行为, 许多人员在与原单位合同未到期时就擅自终止合同, 一走了之, 而许多工作都没有得到正常的交接, 给原单位的正常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同时有些人为了获得更好的机会, 不惜以出卖原单位的商业机密来获得机会, 而这些行为的出现都是由于人事档案制度不健全所造成的。

四、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措施

针对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的种种弊端, 社会各方都在寻求各种办法来对其进行解决。一种理念是建立公开的人事档案社会化公开管理制度, 将个人转变为社会人, 人事档案与户籍制度、人事代理制度协调进行, 由社会机构统一协调管理以便于解决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另一方面则是要从社会外部得到解决, 提出科学合理的人事制度改革, 唯有将这两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 前者形成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基础, 后者作为其前进的动力, 形成良性循环的人事管理制度。

(一) 消除人事档案对人制约限制的作用

现行的人事制度普遍实施的是合同契约关系, 传统的以人事档案为束缚的模式已然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因此唯有发挥市场几株对人才的优化配置, 减少过去用人制度的终身聘任制, 打破社会身份阶级观念, 让员工自主择业, 形成一种高效灵活的用人机制。而在2003年颁布的《印发<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问题的解释>的通知》的相关规定, 对单位和员工之间的约束力进一步减少, 在互相自愿的情况下, 双方可以解除聘约关系, 人事档案对员工的束缚力进一步降低 (5) 。

(二) 破除过去“身份”分类

传统的人事档案对个人身份有着明确的划分, 个人随着“身份”不同享受着不同的待遇。因此有必要破除这种不公平的分类, 使得人事档案管理适应于岗位的需求。

(三) 完善人事档案信息

随着社会的进步, 社会对人事档案信息的公开的要求越发强烈, 此种情况下, 应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 努力及时收集个人的人事档案信息, 做到真实、准确, 避免信息老化, 以便于完整、真实、有效的反映个人的全貌。

(四) 成立专门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

由于现代社会人员流动频发, 传统的由单位来保存人事档案已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 此种情况下, 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 由社会中介机构负责管理人事档案, 同时配置以相应的监督机制, 以便于明确个人人事档案由谁管理这一难题。

五、结语

人事制度改革涉及到众多部门, 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 而首当其冲的则是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改革, 虽然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 这这毕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其中的弊端也在逐步被修正和完善, 相信假以时日人事制度改革必然能够深入发展, 为社会人才优化配置扫除障碍。

注释

1王英玮, 周艳.我国人事档案管理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档案学通讯, 2007, (1) :12-15.

2刘琴.人事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档案学通讯, 2007, (3) :67-70.

3郑美虹.人事档案何时掀起盖头来一试析人事档案的知情权[J].档案学研究, 2005 (5) .

4王淑梅.论档案管理工作内容与模式的转变[J].档案学通讯, 2007, (3) :72-74.

篇4:人事管理制度

关键词:传统人事管理;价值缺失;价值重建;现代人事管理

传统人事管理分为干部人事管理与劳动管理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即脑力工作者管理与体力劳动者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是一种计划体制下的组织形式。传统人事管理以泰罗经典科学管理原理为基础,兼容并蓄,将其思维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成果。从组织效率来看,无论是干部人事管理还是劳动管理亦或人力资源管理,要做到与理论相对应就必须将提高组织效率作为管理最终目标。

一、传统人事管理价值缺失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该体制之下的人事管理均存在以物为本,而非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重控制而轻追求是所有人事管理存在的通病,其具体表现为轻视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重视控制人的具体行为过程,着眼于监控人事之间关系,管理特征具体表现为重细节、重执行,效率导向作用被完全忽视,从而导致传统人事管理出现诸多弊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取代传统计划经济机制,知识与能力逐渐成为组织能力与组织效率的核心因素,传统物质因素影响力越来越小,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的地位确立后,社会也由物质本位朝向知识与能力本位方向而稳步发展。

(一)人的物化

人事管理理念与原则并未随着社会走向而产生根本性改变,所改变的仅仅是一个称谓。从根源本质来讲,人力资源开发并没有解决人事管理价值缺失问题,人力资源开发将人力视作一种资源,将“人”与“物”直接划上等号,因此,人力资源开发在实践内容与思维定式上,存在一定偏差。人事管理基本内容基于本体论意义来说,即为对组织中人与职位、职位与职位、员工与员工之间进行管理,这些因素全部归结起来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人事关系。

人事关系管理内容中必须要有“人”的存在,但是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人”由有机完整富有个性的个体被物化为抽象符号化的人力资源,因此人事关系管理内容中,“人”的要素已经不复存在,核心要素的缺失,导致了人力资源开发失去了系统性质,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演变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实践过程为与其相适应,在员工认识方面更加体现出了视“人”为“人力资本”的逻辑,进一步导致人事管理价值的缺失。所以,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产生了以人力资源开发为意义的人事管理,但究其本质,依旧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人事管理无太大区别。

(二)管理非人性化

将传统人事管理至于面上理性审视,我们不难发现其价值缺失根源在于“人”被物化,传统人事管理一味追求组织效率,而忽视对员工利益诉求的考量,现代人事管理则有着明显不同。现代人事管理所追求的是价值,组织管理者作为人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先明确自身价值追求,并以此为基础,规范人事管理具体实践活动。传统人事管理在组织实践过程中,无法有效平衡组织效率和员工发展之间的关系,两种价值观经常出现冲突,而这种矛盾正是管理非人性化的源头。

绝大部分组织在招募初级工作员工时要求工作经验,并以此为堂皇借口,逃避培养年轻员工责任,直接导致大批刚出校门的学子无法找到理想工作;除此之外,组织内部明显缺乏培养员工方面的投入,大部分员工在组织内无法得到能力提升;人事考核极度片面,只关注现实绩效,并依据绩效对员工进行奖惩,使员工养成只重视短期绩效和表面成绩的习惯;人事奖励普遍运用物质奖励,忽视精神激励,员工缺乏一定内在动力;人事管理采用刚性制度,忽视员工情感管理,组织内部员工之间关系普遍冷漠且庸俗。

二、人事管理价值重建

(一)人事管理思维转变

现代人事管理思维特征在于追求一般规律,忽视差异。这一思维以泰罗经典科学管理原理为基础,极大体现了效率对经济管理正面作用,而与之相适应的个性化思维,应运而生。虽然该思维代表了人事管理发展规律,但在当前时代,忽视员工个性化追求依旧有着庞大生存空间。随着知识与能力逐渐取代物质成为实践核心力量,优秀人才逐渐在组织发展中体现出决定性作用。因此,现代化人事管理首先需要满足个性化员工对组织价值的诉求,才能充分调动员工所拥有的人力资源,组织才能发展壮大。在这种思想指引下,员工价值实现才得以确立。具体而言,现代人事管理思维应体现物质与精神有机统一、组织与员工有机统一以及现实与未来有机统一。

(二)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经典科学背景之下的人与物都是被管理对象,人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被符号化、抽象化,并成为一个被动的客观存在体,这种现象在我国尤为多见。人事管理者要将人塑造为一颗“螺丝钉”,即一个有用的物品。而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社会建设所追求的目标已经发生了改变,成为了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需促进人民自由与全面发展。社会目标的转变要求组织改变传统人事管理理念,改变人在组织中被管理的地位,赋予员工在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因此,现代化人事管理要将组织生涯与员工生涯契合在一起,在保证组织忠诚度的同时,提高员工忠诚度,协调组织与员工之间生涯设计与开发关系,达到组织与员工共同发展目标,真正实现人事管理所承载的价值。又由于组织存在一定“公器”性,其性质决定了人事管理需要将组织效率提升作为基本目标,完成价值追求。但效率提升永无止境,其代表的是外部对于组织价值的诉求,并非内部员工的价值诉求。所以,现代人事管理务必重视组织内部员工对于组织价值的诉求,平衡组织效率提升与员工对组织价值诉求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人事管理工作中心转变

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转变必须解决中心转变问题,即从以事为中心转为以人为中心。传统人事管理要求从职位出发,对从事者素质进行要求,并从中挑选适合人选,并采用效率指标对员工进行能力衡量,一旦员工无助于组织效率提升,或有其他人选时,原有员工将会被替换。传统人事管理无视员工合理的价值诉求,组织内部在客观上自然缺乏凝聚力,员工更不会对组织产生忠诚感。

相比之下,现代人事管理以平衡组织需求与员工价值需求为主体,确立以人为中心地位,组织人事管理过程中除满足组织效率需求外,尽可能满足了员工对组织基本价值的需求,实现了现代人事管理的本体性质。从组织角度而言,现代人事管理不仅满足了员工需求,同时还提升了员工忠诚度,组织凝聚力与向心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促进了人事激励制度可持续性发展。

(四)人事管理基本原则转变

传统人事管理建立在效率取向基础之上,其管理原则是因事择人;现代人事管理所奉行原则是适材适所,即因事择人与为人择事二者的有机统一。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事管理基本原则不同点在于:前者出发点有单一性,而后者出发点具有双向性。传统人事管理基本原则无论在人力资源开发还是人力资源投资等问题上,均立足于从事要求;现代人事管理基本原则同时满足人对事的期待、事对人的要求,平衡二者关系,并从中找出合适的人员进行人事管理。在管理实践中满足职位对员工要求,实现员工自我发展价值。

三、结束语

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知识与能力等非物质要素作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核心要素,需要得到所有组织管理者的重视。只有将人的基本价值诉求作为组织管理根本,才能摆脱传统人事管理所带来的弊端。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的进步要求组织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而员工生存、发展、福利、待遇、竞争环境等才是现代人事管理需要履行的基本职责。

参考文献:

[1]张秋芳,赵中学,武永红等.关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探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5):130-130.

[2]张冰英.论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J].赤子,2014(12):252-252.

[3]孟庆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3(8):52-52.

[4]胡巧婷.论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J].赤子,2013(5):189.

[5]李佳宇.关于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J].科学与财富,2015(3):267-267.

[6]边莹.传统人事管理的价值缺失与重建[J].华章,2013(27):67-67.

[7]涂吉胜,颜士钦.传统人事管理的价值缺失与重建[J].管理观察,2013(21):73-73,74.

篇5:人事管理制度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规则依据×××××厂(以下简称本厂)组织规程第十八条的规定制定,以达高度运用人力,提高经营绩效之目的。

第二条 凡本厂员工人事管理除另有规定外,悉依据本制度规定办理。

第二章 任用

第一条 各级人员的派任,均应依其专业经验予以派任。第二条 各级人员任免程序如下:

(一)总经理、副总经理、助理——由董事会任免。

(二)部长、副部长、主任、副主任——由总经理提请董事会任免。

(三)组长、副组长——由主管部长(主任)任免或主管部长(主任)提请总经理任免,事后报董事会核备。

(四)新进人员经试用考核合格后始予正式任用。

第三条 新进人员之任用,部门主管级以下人员应呈报总经理批准,部门主管级以上人员应层呈董事长批准。

第四条 有下列事情之一者,不得予以任用:

(一)剥夺公权、尚未恢复者;

(二)曾犯刑事案件,经判刑确定者;

(三)受禁治产宣告、尚未撤消者;

(四)通缉在案,尚未撤消者;

(五)吸食鸦片或其它毒品者;

(六)身体有缺陷、或健康状况欠佳,难以胜任工作者;

(七)未满十六周岁者。

第五条 新进人员除另有规定外,自到职日起三个月为试用期,必要时可视其试用期间成绩表现之优劣予以缩短或延长之。

第六条 试用人员成绩表现优良者,由其直属单位主管填报试用人员任免签报单呈报总经理(董事长)核准正式任用。

第七条 试用人员成绩表现欠佳者,应由其直属主管权宜延长试用或停止试用,并填报试用人员任免签报单层呈总经理(董事长)核备。

第八条 新进人员于报到后,试用开始前,应在人事管理部门(本厂人事管理部门为企业管理办公室)办妥下列手续:

(一)填妥本厂新进职员履历表;

(二)缴验学历证件及身份证;

(三)最近半身正面免冠照片2张。第九条 本厂员工之服务年资自试用之日起计算。

第三章 服务

第一条 本厂各级人员的职责,除依职位说明书外,如为该说明书未经载列,而经上级主管指派办理者,应尽力完成,不得拒绝。

第二条 本厂员工均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本厂一切规章及公告。

(二)尊重工厂信誉,凡个人意见涉及本厂方面者,非经许可不得对外发表,除办理本厂指定任务外,不得擅用本厂名义。

(三)尽忠职守,保守业务上的一切机密。

(四)执行职务时,应力求切实,不得畏难规避,互相推诿或无故稽延。

(五)爱护工厂财物,不浪费,公物非经许可不得私自携出。

(六)待人接物要态度谦和,以争取同仁及顾客的合作。

(七)注意本身品德修养,切戒不良嗜好。

(八)出勤管理应依员工出勤管理制度之规定办理。员工出勤管理制度另订。

(九)因业务需要加班者,应依加班管理制度办理。加班管理制度另订。

第四章 待遇

第一条 本厂员工之待遇除另有规定外,悉依本章各条办理。第二条 本厂员工工资按工作性质分为:

(一)计时工资。

(二)计件工资。

第三条 本厂员工工资标准规定见下表。第四条 工资结算办法

(一)计时工资结算办法

(二)计件工资结算办法

第五条 前条工资标准所列特殊岗位、职务、工龄津贴无等级之分。第六条 本厂员工工资的结算及发放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员工的工资为月结算。结算时间为每月××日。

(二)员工工资每月××日发放。本厂员工年终奖金之发给依下列规定办理:

(一)服务满三个月者,依工作质量经董事会评核后计发奖金。

(二)服务未满三个月者,不发给年终奖金。

(三)服务年资之计算以截至上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为准。第七条 初任人员之薪给自到职日起,按日计算。

第八条 升薪或减薪员工之薪给自人事令生效日起,按日计算。

第五章 调迁与差假

第一节 调迁

第一条 本厂基于业务上之需要,可随时调迁员工之职务或服务地点,员工不得借故推诿。第二条 调任人员应依限办理交代并报到完毕,如主管人员逾限五日,其他人员逾限三日,即视同自动辞职。

第三条 调任人员在接任者未到前离职时,其所遗职务由其主管或其主管指定之其他人员代理。第四条 调任人员之薪给自到新职日起,按日计算。第二节 出差

第一条本厂员工出差按员工出差管理制度执行。员工出差管理制度另定。第三节 给假

第一条 下列日期为例假日: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四)国庆节。

第二条 前条所列假日休息天数应视具体生产情况而定,但其间之工作应按加班管理制度之规定办理。第三条 员工请假应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病假——因病须治疗或休养者可请病假,每月不得超过5天,每年累计不得超过三十天,逾期未痊愈,即予停薪留职,但以一年为限。

(二)事假——因私事待理者,可请事假,每年累计不得超过三十天。

(三)婚假——本人结婚,可请婚假七天。

(四)丧假——父母、配偶或子女丧之时,可请丧假八天;祖父母、外祖母、配偶之父母、兄弟姊妹丧亡时,可请丧假六天。

(五)产假——女性员工分娩,可请产假九十天。怀孕三个月至七个月而流产者,可请假四星期;七个月以上流产者,可请假六星期;未满三个月流产者,可请假一星期。

注:产假系指已婚女性员工,未婚女性员工分娩或流产按病假规定办理。

(六)公假——因参加政府举办之资格培训考试(不以就业为前提者)、兵役征召或集会及参加选举者,可请公假,假期依实际需要情况决定。

(七)公伤假——因公伤可请公伤假,假期依实际需要情况决定。

第四条 请假逾期,除病假依照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办理外,其余均以旷工论处。但因患重病非短期内所能治愈,经医师证明属实者,可视其病况与在工厂资历及服务成绩,报请总经理特准延长其病假,最多三个月。第五条 请假期内之薪水,依下列规定支给。

(一)除事假不发薪水外,其余请假未逾规定天数或经延长病假者,其请假期间内薪水发给基本工资的60%。

(二)请公假者薪水照发。

(三)公伤假工资照发,且其治疗费用凭治疗单据全额报销。

第六条 员工请假均应填具请假单呈报,并送企业管理办公室登记后,始为准假。凡未经准假而擅离职守或未经批准续假而缺勤者,除因临时大病或重大事故经证明属实,并于事后三天内依规定呈核外,应以旷职论处。

第七条 员工请假应依下列规定呈请批准:

(一)副总经理、助理请假三天以内者(含三天)呈请总经理核准,超过三天层呈董事长核准。

(二)(副)部长、(副)主任请假三天以内者(含三天)呈请所属副总经理(助理)核准,三天以上七天以内者(含七天)层呈总经理核准,超过七天者,层呈董事长核准。

(三)其余人员请假三天以内者(含三天)呈请所属部长(主任)核准;三天以上七天以内(含七天)层呈所属副总经理(助理)核准;超过七天者,层呈总经理核准。

第八条 员工请假不论假别均应书明理由,病假超过三天者(含三天),应检附医师证明文件。惟外伤可显示者可酌情免附。

第六章 考核与奖惩

第一节 考核

第一条 各级主管人员对其直属员工,负有平时工作成绩考核之责任。每月一次,应按《×××××厂员工考核实施细则》(另定)将各项人员之工作情况,逐一详列于考核表中,详细评核其工作绩效,并将结果分为A、B、C、D、E五等,凡列A等及E等者,均应详述理由,呈上一级主管核阅及密存,作为考核、培训等的参考依据。

第二条 工作考核应于员工到职届满三个月后之当年年底办理。由其直属主管依据平时工作考核成绩及勤惰情况予以评核。评核等级分为A、B、C、D、E五等,A等或E等的考核,均应详细列述具体事实及理由。其在考核中曾受记过以上处分或请假超过规定期限或旷工累计达三天以上者,不得考列B等以上。

第三条 凡考核列A等者,经总经理报请董事会核准后发给特别年终奖金(数额由董事会商定,但不应少于当年最高月薪的两倍),列B等者发给当年最高月薪的两倍之年终奖金,列C等者发给当年最高月薪的一倍之年终奖金、列D等者不发给年终奖金、列E等者予以辞退。

第四条 总经理、副总经理、助理之考核由董事长评核。组长及以上人员的考核,由其直属主管层转总经理核定,其余人员均由各部门层转部长(主任)核定。

第二节 奖惩

第一条 员工之奖励,分为嘉奖、记功及奖金三种,其处理范围如下:

(一)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嘉奖:

1.品德良好、足为同仁表率,有具体事迹的。2.其他有利于本厂或公众利益之行为,且有事证者。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记功:

1.细心维护工厂财物及设备,致节省费用有显著成效者。2.担任临时重要任务,能如期完成,并达成预期目标者。3.及时制止了重大意外事件或变故的发生者。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发给奖金:

1.对业务、维护或管理有重大改善,因而提高质量或降低成本者。2.对工厂设备维护得宜,或抢修工作提早完成,因而增加效益者。

3.对业务、维护或管理之方法作重大改革之建议或发明,经采纳施行后成效显著者。4.对采购销售、会计处理、财物调度、人力运用等方法有重大改善,因而降低成本或增加收入可明确计算其价值者。

5.对天灾、人祸或有害于工厂利益之事件,能奋勇救护,或预先防止,使工厂免受损失有事实为证者。

6.一年内曾记功二次以上者。

7.对本身主管业务表现出卓越才能,品德优良,服务成绩特优,且有具体事迹足资为证者。

8.工作上有特殊功绩,使工厂增加收益或减少损失者。以上奖金之数额,各视实际贡献之价值决定。

第二条 员工之惩诫,分为警告、记过及免职三种,其处理范围如下:

(一)有下列情况之一且有具体事证者,应予警告:

1.未经准许擅带外人入厂参观者。2.擅用他人经管之工具及设备者。3.拒绝警卫检查其携带之物品者。4.涂写墙壁、设备有碍观瞻者。

5.携带眷属、小孩在工作场所有碍秩序者。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予以记过处分:

1.未经准假,而擅离工作岗位者。

2.无正当理由,延误公事致工厂发生损失者。3.行为不检,有损工厂声誉者。

4.指挥不当或监督不周,致部属发生重大错误,使工厂发生损失者。5.在工作场所喧哗口角者。

6.对同事有胁迫、恫吓及欺骗行为者。7.一年内警告二次者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免职:

1.在工厂内酗酒滋事、妨害秩序者。2.向外泄露工厂业务机密者。

3.对上级主管不满,不通过正当渠道陈述己见,或提供建议,而任意谩骂者。4.对本身职务不能胜任者。

5.无故旷工至三日以上,或一月内无故旷工累计达六日以上时。

6.胁迫上级主管,或蓄意违抗合理指挥,或打骂侮辱主管行为情节重大者。7.利用工厂名义,在外招摇撞骗者。8.利用职权营私舞弊者。

9.未按照规定指示,擅自改变工作方法,致使发生错误,使工厂蒙受损失者。10.故意损坏工厂财物者。

11.在工厂内赌博,或有伤风化的行为的。12.在工厂内打架斗殴者。

13.散播有损工厂之谣言,而妨害工作秩序者。14.因故意过失行为,而引起灾害者。15.有煽动怠工或罢工之具体事实者。

16.触犯国家法律法规,被司法机关予以处罚者。17.一年内记过三次者。第三条 员工之奖惩事项,由各部门主管列举事实,逐级核定,并呈请总经理核定。第四条 其他未列举而应予奖励或惩诫事项,可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奖惩。

第五条 员工奖惩可累计,以嘉奖两次作记功一次,记功两次可发给一定数额资金。警告两次作记过一次,记过三次予以免职。同一功过不得相互抵销。

第七章 离职

第一条 员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停职:

(一)有违犯本厂规章之嫌疑,情节重大,但尚在调查之中,未作决定者。

(二)违犯刑事案件,经司法机关起诉,判刑但未确定者。

第二条 前条各款如经查明,无过失或判决无罪者,可申请复职,如准予复职,除因非本身过失而致停职者外,不得要求补发其停职期间之薪水。第三条 在停职期间,薪水停发,并应即办理移交。

第四条 本厂因业务紧缩,或因不可抗力停工在一个月以上者,可随时裁遣人员,但解雇人员时,应事前三十日预先通告。

员工对于其所承受工作不能胜任时,本厂亦可随时解雇,并在三十日前预先通告。

第五条 员工在接到前条预告后,如另谋工作可于工作时间请假外出,但每星期不得超过两日工作时间,其请假日之薪水照发。

第六条 依照第五条规定解雇人员时除预告期间发给工资外,并依下列规定,加发资遣费(但如系本厂发生破产情况,依破产法办理,不在此限):

在本厂连续工作期满一年者,发给一个月薪水。以上所称薪水,系以员工最后服务月份之薪水为准。

第七条 员工辞职,应于七天前以书面形式层转总经理核准。核准辞职后,应即办妥移交,但不发给任何补助或津贴。如离职未经核准或移交不清,即擅自离职者,以免职处理。

第八条 员工不论依照上列任何条款暂或永久离开本厂者,均应办妥移交,如因移交不清,致本厂发生损害者,均依法追究其赔偿。

第八章 教育与训练

第一条 本厂视业务需要举办定期或不定期、业务、技能或质量之教育与训练。第二条 有关教育与训练,其应参加人员、课程、时间、地点悉依既定计划办理。第三条 本厂为教育与训练之执行可指派各有关人员担任讲师或学员,被指派者不得借故推诿。第四条 本厂视实际需要,可聘请外来专家担任讲师或指派有关人员参加外界举办之有关业务讲习。第五条 各种教育与训练或讲习,于期满后均应举办测验,或提出心得报告,其成绩作为员工考核资料之一。

第九章 附则

第一条 本规程经呈请董事长核准后公布实施。

篇6:人事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一、为规范公司的人事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公司员工的聘用、试工、转正、解职、考核奖罚、晋升、请假等除国家规定外,均按本规定办理。

三、本制度所称员工,指公司聘用的全体从业人员。

四、所有员工均应遵守本制度的各项规定。

五、公司有临时性、短期性、季节性或特定性工作,可聘用临时员工,临时员工的管理依照合同或其它相应规定,或参照本规定办理。

第二章聘用

一、公司以“内育为主,外聘为辅”为原则,按各岗位的用人标准,实行自愿报名、公开招聘、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用人机制。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聘用: 1.实际年龄未满18周岁者;

2.患有恶性传染病、精神病者; 3.曾触犯法律者;

4.在本公司工作被开除辞退者; 5.伪造各种证件者。

三、任何员工必须填写《应聘登记表》。附件1 应聘登记表

第三章入职

一、新录用员工在接到录用通知后,应在指定日期到公司综合办公室报到,如因故不能按期前往,应与综合办公室相关人员取得联系,另行确定报到日期。

二、员工录用时要交验下列证件和材料:

1.身份证或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留存复印件;

2.毕业证、学位证、资格证、获奖证原件及复印件; 3.一寸彩色免冠近照2张。

三、新录用员工需填写公司的《员工档案》,如实详细地填写个人的资料、工作经历及家庭背景,并在表格上签字保证所填写资料的真实性。附件2 员工档案

四、办理报到登记手续,录指纹考勤,发放办公用品及其他相关资料等。

五、综合办公室对其进行公司情况、相关制度等进行培训。

六、综合办公室负责安排新入职员工与相关部门负责人见面,接受工作安排。

七、用人部门负责人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基本技能的培训。

第四章新员工入职培训制度 1 目的

为加强新员工入职培训管理,加快新员工对公司基本情况及工作岗位职责了解进度,尽快胜任本职工作,特制定本制度。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新进入公司的员工。3 培训内容

本制度培训包括公司整体培训、人事、行政制度培训、部门工作流程、岗位技能、理论知识、岗位说明书培训,具体内容如下: 3.1公司整体培训 3.1.1 公司概况,包括主要业务,经营现状、主要客户等。3.1.2公司组织结构,各部门的职能职责及业务范围。3.1.3企业价值观

3.2 人事、行政制度培训

3.2.1人事流程,包括入职、试用、转正、异动、离职等流程的办理 3.2.2考核、薪酬福利、职业生涯规划

3.2.3规章制度,如:考勤管理制度,各种行为规范等 3.3 部门岗位培训

3.3.1所属部门业务流程 3.3.2员工岗位职责

3.3.3上岗技能培训、理论知识培训及与本部门相关的其他内容培训 4 各部门职责分工 4.1 综合部

4.1.1 负责拟定公司新进员工培训制度、培训计划。4.1.2 编制新员工培训预算。4.1.3 设臵新进员工培训课程。

4.1.4 审定培训大纲,教材,考题。

4.1.5 做好新进员工的培训实施与效果评估工作。4.2 其他各用人部门职责。

4.2.1 制定本部门的员工培训计划。4.2.2 设臵本部门专业培训课程。

4.2.3 提供本部门专业培训师资,执行一对一辅导机制。4.2.4 评估本部门员工培训效果。5 培训时间

5.1公司整体培训及人事、行政制度培训在新进员工入职1-2周内进行,所有新进员工必须参加入职培训。

5.2 新进员工到岗后,即由部门主管安排进行部门岗位培训。

5.3 因个人原因不能参加培训的,应自学培训内容并通过考试,考核不合格者不予转正。6 培训方法

6.1理论知识培训主要采取集中授课,普通讲座的方式进行。6.2专业技能培训采取实地培训方式,安排新进员工到实际岗位或相关岗位实际操作和练习。7培训师资

公司新进员工集中培训的师资由公司内部讲师担任,其他培训由各部门主管及指定的培训人担任。8 培训考勤

培训期间按正常工作时间考勤,一般不允许请假,如遇到特殊情况确需请假的,应在试用期内补修所缺课程。9 培训费用

培训期费用由综合部负责预算并提报申请,总经理签批后,报财务审核。培训效果跟踪与评估

10.1培训项目开展完毕后,培训人员应对培训效果及时进行跟踪评估,可采用笔试,现场操作等方法。

10.2培训讲师必须在试用期结束前一天内,评出考试成绩,并登记在《新员工培训记录表》中,培训考试成绩作为新进员工试用期考核、晋级及正式录用的参考依据。

10.3因故未能参加考试者事后一律补考,否则不予转正;考试不合格者应继续参加培训,再培训仍不合格者,予以辞退。

10.4分管副总或主编应定期跟踪检查培训负责人的培训工作,可采取抽样面谈、分发调查问卷实操考核等方式,对部门培训负责人的培训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结果作为计发考核工资的依据之一。

10.5综合部负责将培训评估的内容及结果形成书面报告,呈报用人部门主管及公司相关领导并存档,以此作为新进员工录用转正的重要依据。

10.6附 3《新员工培训记录表》

第五章试工

一、试工对象:新入职的有设定试用期的员工。

二、试工期限:设定试用期的员工,试用期限一般为一至两个月,最长不超过3个月。特殊情况免试用期的员工,需总经理进行特批。

三、试工期间,部门负责人应帮助新入职员工尽快适应工作。

四、试工期间员工提出辞职,需提前三天书面提出申请,并按规定办理离职手续。

五、员工在试工期间,经证实现在或将来不能胜任本岗位工作的;因违反公司相关规定或经证实其他方面的原因,不能继续为公司工作的;综合办公室应提前三天通知该员工并说明其原因,公司对其解除聘用。

六、新员工入职一周内提出离职者;在一周内通过试用证实不适应岗位工作要求公司予以解聘者;在试工期间未办理离职手续擅自不到岗者;公司将不予以发放试工期薪酬。

七、试工期工资标准:按转正工资的80%执行。第六章转正

一、试工合格后方能转为正式员工。正式员工如工作中不称职,可培训后转入试岗期,试岗期为一个月,试岗期仍不合格必须淘汰。

二、试用期员工转正时,部门负责人应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考评。根据考评结果确定其是否转正、继续试用、转岗或辞退。

三、转正程序为:员工填写《员工转正考核表》,部门主管考核签字,报综合办公室审批,再报分管领导批准。部门主管及以上岗位需总经理签批。综合办公室于三日内发转正通知。没有收到转正通知的可到综合办公室查询。附件4 试用期员工转正综合评价表

四、对试工不合格的员工,综合办公室应和其进行及时面谈,确定其转岗、继续试用或离职。

五、试用期内的员工应遵守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如有下列情况者,将视为在试工期不符合录用条件,即时解除劳动关系并不给予经济补偿:

1.旷工一天(含)以上的;

2.在试用期间表现不能达到本公司要求,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3.品行不端正或无法融入团队。

五、在试工期间,如员工工作表现出色,可由直属上级提出提前转正的申请。

第七章考核与晋升

一、员工考核由各级管理人员与行政、人事相关部门结合进行。

二、员工工作考核原则:由各级主管对员工进行工作考核,是公司的基本制度之一,其目的是总结经验,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加强公司的经营管理,达到正确评价员工的工作业绩及其对公司发展关心的程度和贡献,达到增强公司和员工的凝聚力,最终以员工创造的效益与员工个人所得挂钩。因而对员工进行考核过程中,对履行职务、岗位职责、工作表现、遵守规章制度等进行衡量时都应坚持以下两个原则: 1.员工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是否以维护公司形象、维护公司利益为行为准则。

2.员工在工作和日常行为中是否以创造经济效益、维护公司利益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三、工作考核的内容:

1.员工岗位职责及业绩的考核。按照职务责任和岗位职责范围的规定考核员工是否尽心尽力,是否在职务和岗位职责范围内按照工作规则和工作流程以及按照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工作。同时对其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指标等进行横向考核。对有的员工如招生业务人员还应依据可考核的经济指标进行量化考核。

2.员工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的考核。按照员工的不同职务和岗位,依据其实际具备的学历、资历、专业职称和日常表现,客观评价其基本能力和业务技术发挥程度,是否适应职务、岗位的工作要求。

3.员工遵守纪律的考核。依据考勤及日常表现,考核员工遵守工作制度、劳动纪律、职业道德、员工间团结互助、服从领导等方面表现。

四、员工工作考核的办法:

1.员工工作考核每月进行一次,作为员工年终月终考绩与员工年度升、降薪资挂钩。

2.员工工作考核在年月度终结时进行,由主管及行政部门进行综合考核,年末应写出述职报告。

五、员工工作考核书面材料由综合办公室呈报分管领导核定后,由综合办公室办理工资及奖金的升降手续。附件5《薪资/待遇调整审批单》

第八章考勤

一、工作时间:每周正常工作时间为六天(周一至周六),特殊岗位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可进行轮休。员工每日工作时间为8小时,每日上下班时间根据季节情况进行调整,以公司行政部门通知为准。

二、考勤管理:

1.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公司考勤制度,实行指纹打卡签到制度。特殊员工不考勤须经总经理批准。

2.员工上下班必须打卡(一天四次)。3.迟到、早退、旷工、未打卡

(1)员工均需按时上、下班。迟到、早退十分钟以内罚款5元,十分钟(含)至半小时以内罚款10元,半小时(含)至一小时以内罚款30元,一小时(含)以上视旷工半日;罚款款项于计发当月工资时扣除。(2)未请假或假满未经续假而擅自不到岗者以旷工论处。(3)员工旷工1日,扣发两天薪资,并予以通报批评。(4)连续旷工三日,视为自动离职,扣发所有工资。

(5)忘记打卡者,于当日请部门负责人签字证明,按迟到十分钟内处理。未在次日前办理的,按旷工半天处理。

(6)因公外出未能及时打卡,须填写《异常考勤登记表》,经主管签字证明有效。附件6《异常考勤登记表》

第九章请假与休假

一、公假(法定假期):公司视工作进展情况提前安排休假时间和天数,全年休假天数和国家法定天数持平。

二、婚假:员工本人结婚,28岁以下3天,28岁以上7天。

三、丧假:员工遇父母、配偶丧亡,可请假3天,兄弟姐妹及祖父母配偶之祖父母丧亡可请假1天。

四、产假:公司女员工可享受14周产假。产假期间公司发放基本工资。发放办法为上班后分三个月发放。

五、事假:员工因私请假除特殊情况下,应于事先提出申请,写请假条,每月不超过三天,全年累计不得超过十四天,超过者应经主管领导批准,否则按旷工论。事假以请假时数计算,请假一天按正常日薪扣除。

六、病假:病假与事假亦同。

七、请假程序

1.员工请假,不论假别,需写请假条,交上级批准,送综合办公室备案。附件7 请假单

2.员工的病、丧及急事请假不及事先请假,可事后补办手续外,其它没办请假手续视为旷工。

3.员工请假两天以内主管批准,两天及以上分管领导批准。4.三天及以上假期的,须交接手头工作,确保工作连续性。

第十章加班

一、因工作特殊性,工作任务较集中的部门,为顺利完成计划,达成目标,员工除在日常工作中打起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外,仍无法完成工作目标时,部门负责人应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加班,被指定加班的员工不得无故推诿或拒绝。

二、因工作效率低未达成工作目标的,不仅不计加班,还应计入月度和季度考核,作为调薪和升职的重要依据。

三、加班程序:部门负责人确定加班人员,确定加班时间,确定工作内容,检查完成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交综合办公室备案。附件8 加班记录单

四、因工作需要,公司统一安排的加班,由综合办公室做加班记录,未到岗的按事假或旷工。公司统一安排调休。

五、加班纪律

1.需加班人员如因故不能加班时,应事先向其部门负责人说明,否则一经派定即须按时到岗。2.凡加班人员加班时,按照正常的上班工作纪律进行,不按规定工作,有擅离工作岗位、消极怠工等情况者,公司有权对其进行处罚。

六、加班调休

1.公司会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在与员工进行沟通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加班员工的调休。加班调休需填写加班调休单。附件9 《加班调休单》 2.员工的加班调休,需在加班月后的三个月内安排调休。

3.凡要求调休的员工均应先提出书面申请,并报部门主管审批同意后方可执行。

七、公司或部门组织的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等,不得视为加班。

八、出差在外的人员逢节假日,不视为加班。

第十一章离职

一、离职类型及规定:

1.辞退:员工不能胜任本职工作;不服从上级主管安排;严重违反公司有关规章制度等;严重失职造成公司重大经济损失的。公司有权予以辞退,并追究其法律责任和承担经济损失。2.辞职:员工本人申请辞职,普通员工须提前一个月递交辞职申请书;主管及以上的须提前两个月递交辞职申请书。经公司批准后,方可办理离职手续,否则按自动离职处理。工作高峰期,公司不受理辞职申请。

3.自动离职:员工未按正常离职程序申请及未经公司批准而离职的行为视为自动离职。连续旷工三天(含)以上视为自动离职;自动离职的员工,公司视为员工单方解除劳动关系,薪资不予发放。

二、辞职程序:

1.员工辞职应按规定提前递交辞职报告。

2.员工申请离职须填写《员工离职申请单》,经公司相关领导审批后方可办理离职。

3.员工辞职报告审批通过后,综合办公室及时招纳人员。

4.离职前进行工作交接。普通员工3天;主管人员5天;经理/主任7天;总监及以上15天。5.员工离职后,综合办公室按照正常的薪酬发放日期发放离职员工的薪资。如不按照公司相关规定办理离职手续,则本月薪资不予发放。附件10《员工离职申请单》

第十二章劳动关系

一、员工进入公司即确立了劳动关系,如需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当事人各执一份。

二、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关系: 1.试工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公司规章制度;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公司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三、公司战略调整或工作需要,员工应接受公司的调动,薪金随之变动。

四、如公司出资招接收或出资培训时,员工在公司工作满三年离职时,不再赔偿,不满三年离职时,赔偿出资费用。

第十三章附则

一、在实际工作中,不适当条款可作适当修改,由综合办公室进行通知。

二、全体员工是本规定的遵守者,管理人员是本规定的执行者,全体员工监督投诉。

三、本制度颁布实施后,除国家法律相抵触外,涉及以上内容以本制度执行。

四、本制度解释权归综合办公室。

五、本制度至颁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1

应聘登记表

编号:填表日期:年月日

附件2 员工档案

编号:填表日期:年月日

附件3

培训记录表

试用期员工综合评价表 姓名: 部门: 岗位:

填表日期:年月日

试用期员工转正申请审批表

/待遇调整审批单

年月日

附件6 _____部门月份异常考勤统计表

附件7 请假单

附件8

加班记录单

上一篇:八项措施确保建筑工地创卫验收通过下一篇:县局科技创新实施方案